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今天是黑周四-规避风险-首席证券内参2018.12.2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0 09: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深夜紧急提示:规避风险为上策》: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在20日的凌晨紧急发出了以下重磅观点:2450近在咫尺,这是股市加杠杆的起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将全面暴仓!我注意到,19日晚证监会强调加块科创板进度时,再次提及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问题是,这需要钱,更需要市场信心!
央行发布定向降准1000亿给中小企业,缺钱是一回事,愿不愿意扩大再生厂又是另一回事,这需要对未来的信心。菏泽确认取消限售,广州给商业地产松绑,深圳下调首贷利率,但关键是老百姓要有钱。如果没有股市,或许不会“消灭”中产;如果企业普遍高增长,也许就不会消费降级;如果去杠杆不一刀切,金融风险可能不会四处蔓延;如果否定私有制言论没有温床,民营企业家不会这般惶恐不安。
近几个月来,哪天没有上市公司减持公告呢?!这两天,最具利好政策的房地产板块为何下跌?这些都不是从盘面能给出真相的。我对中央经济工作会究竟会不会释放减税、放水的宽松政策的预期,已没有周一那么坚定了!
至于,大家关注美联储加息,说实在的,特朗普都管不了,就别操哪份心了!按博览财经预期理论,旦凡对利空已有明确预期的,公布时已没有利空效用了!总之,我们依然期待“中经会”的消息,尽管不乐观,一切都有可能。
在面对多种不确定时,这本身就是风险,暂且规避为上策!不因一时之痛,而丧失回天之力。炒赚的是差价!
地产股预期仍待明朗:菏泽承认放松,央媒强调是个案!》:尽管菏泽和广州在放宽楼市之前的调控政策上的步伐依然非常谨慎——因为限售政策在低能量级城市作用不明显,三四线城市的二手房市场不算活跃,所以这条政策的影响较小——但是很多机构认为,楼市放松的方向性信号意义不能忽视!
不过,人民日报旗下媒体第一时间还是对此预期进行了驳斥,其认为市场联想过于丰富,菏泽仍只是个案!“房住不炒”依然是中央定下的主基调。这也与昨天地产板块高开但最终还是低走,只微幅上涨且大盘指数依然暴跌,具有一致性。所以对地产板块整体而言,仍不能算是什么重大利好,需要继续观察,但局部可以把握一些地域性机会。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1.gif                  首席视点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2.gif                  



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深夜紧急提示:规避风险为上策!                 
【研究员】:柏双
编者按: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在20日的凌晨紧急发出了以下重磅观点:2450近在咫尺,这是股市加杠杆的起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将全面暴仓!我注意到,19日晚证监会强调加块科创板进度时,再次提及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问题是,这需要钱,更需要市场信心! 央行发布定向降准1000亿给中小企业,缺钱是一回事,愿不愿意扩大再生厂又是另一回事,这需要对未来的信心。菏泽确认取消限售,广州给商业地产松绑,深圳下调首贷利率,但关键是老百姓要有钱。如果没有股市,或许不会“消灭”中产;如果企业普遍高增长,也许就不会消费降级;如果去杠杆不一刀切,金融风险可能不会四处蔓延;如果否定私有制言论没有温床,民营企业家不会这般惶恐不安。近几个月来,哪天没有上市公司减持公告呢?!这两天,最具利好政策的房地产板块为何下跌?这些都不是从盘面能给出真相的。我对中央经济工作会究竟会不会释放减税、放水的宽松政策的预期,已没有周一那么坚定了! 至于,大家关注美联储加息,说实在的,特朗普都管不了,就别操哪份心了!按博览财经预期理论,旦凡对利空已有明确预期的,公布时已没有利空效用了!总之,我们依然期待“中经会”的消息,尽管不乐观,一切都有可能。 在面对多种不确定时,这本身就是风险,暂且规避为上策!不因一时之痛,而丧失回天之力。炒赚的是差价!

                                 
【博览财经分析】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在20日的凌晨紧急发出了以下重磅观点:
【博览夜读:没有股市,可能会幸福一点?】
18日晚上夜半三更的解读,你是否真的明白?爱你在心,口难开!
你看懂了我写的最后一句“市场经济,这个词在全文仅出现两次”,意味着什么吗?
你看到我文中发出警示,谨防暴跌破位了吗?
一语成谶,我的忧郁开始兑现!
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表示,昨天(19日)见到群中伙伴,在讨论债券、加息、房地产、技术分析。
感谢大家对群活跃的支持,知识的分享,但我依旧难以释怀,昨天的忧郁一直陪我到此时!
如果股市不再是曾经的股市,如股市没了,上市公司还有估值吗?还有K线吗?
2450近在咫尺,这是股市加杠杆的起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将全面暴仓!
我注意到,19日晚证监会强调加块科创板进度时,再次提及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问题是,这需要钱,更需要市场信心!
央行发布定向降准1000亿给中小企业,缺钱是一回事,愿不愿意扩大再生厂又是另一回事,这需要对未来的信心。
菏泽确认取消限售,广州给商业地产松绑,深圳下调首贷利率,但关键是老百姓要有钱。
如果没有股市,或许不会“消灭”中产;如果企业普遍高增长,也许就不会消费降级;如果去杠杆不一刀切,金融风险可能不会四处蔓延;如果否定私有制言论没有温床,民营企业家不会这般惶恐不安。
近几个月来,哪天没有上市公司减持公告呢?!
这两天,最具利好政策的房地产板块为何下跌?这些都不是从盘面能给出真相的。
我对中央经济工作会究竟会不会释放减税、放水的宽松政策的预期,已没有周一那么坚定了!
至于,大家关注美联储加息,说实在的,特朗普都管不了,就别操哪份心了!
按博览财经预期理论,旦凡对利空已有明确预期的,公布时已没有利空效用了!
总之,我们依然期待“中经会”的消息,尽管不乐观,一切都有可能。
在面对多种不确定时,这本身就是风险,暂且规避为上策!
不因一时之痛,而丧失回天之力。炒赚的是差价!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220%2F1545267017530950.jpg
除了内部政策因素让人感到不安,20日晚间,外部也出了一个重磅利空。
北京时间12月20日凌晨三点,美联储货币政策会后公布,决定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2.25%-2.5%。
这是今年第四次加息,也是启动加息周期三年来第九次加息,更是1994年以来首次在面临股市下跌时加息。这一结果基本符合金融市场的广泛预期。
此外,美联储官员目前预计2019年将加息两次,而9月份的利率决议会议上,这一数字是三次。不过,美联储仍将保持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的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此次加息,是1994年以来首次在股市下跌的情况下收紧货币政策。目前,按照过去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时间段衡量,标普500指数均为下跌,而在1980年以来的76次加息中,仅有两次是这种情况。
在美联储宣布年内第四次加息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又给了市场一次打击。
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已经抵达了中性利率区间的低端,明年八次货币政策会议中的任何一次都可能行动;尚未实现对称性通胀目标,通胀尚未对失业率做出很大反应;经济趋弱的证据包括海外经济增长迟滞和金融市场波动,但新变化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经济前景。
他还称,联储决策不受任何政治考量影响。联储官员现在认为,经济更有可能符合明年加息两次的步调。利率路径有很高不确定性,政策不是设定的,未来数据将决定。
鲍威尔表示将保持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的步伐,说“我没有看到我们改变这点”,强调美联储将继续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积极工具。同时,鲍威尔否认市场下跌的影响,认为缩表不是干扰市场的一大因素,说缩表“没有制造重大问题”。
而市场对此表现了极大的恐慌!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220%2F1545267031611353.jpg
在加息决策公布前,美股三大指数基本平开后迅速走高,午盘前三大指数均涨超1%。恐慌指数VIX跌超9%,报23.26。
加息决策公布后,道指在10分钟内“断崖式”跌逾300点;截至收盘,道指跌1.49%,标普跌1.54%,纳指跌2.17%。
在加息决策公布前,美元指数因鸽派加息的预期而走低,最深跌超0.5%,触及至少12月10日以来的低位96.55;美元兑欧元和日元均触及七周最低。
加息公布后,美元指数短线上涨,突破97大关。
Guggenheim的全球首席投资官Scott Minerd评论认为,在鲍威尔表示缩表的速度还在预设路径、调整缩表步伐不是考虑的选项后,美股和美债收益率急跌,说明他的表态令市场失望。市场可能暗示,期望放慢缩表。
华尔街日报指出,一些投资者显然希望鲍威尔为了推升股市而让货币政策更为宽松,但鲍威尔指出,市场波动未必理解为对实体经济的打击。而且鲍威尔提及,全球增长放缓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经济前景,但很多市场观察人士称,全球其他地区正在拖累美国经济下滑。
分析指出,抛开特朗普的威吓不谈,美联储在股市表现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加息是极其罕见的。这对当前已经非常疲软的A股而言,恐怕又是一个雪上加霜的重大利空!因为流动性宽松预期再度受到直接打击!大放水不可能!


                                 
                                           博览视点
                 



地产股预期仍待明朗:菏泽承认放松,央媒强调是个案!                 
【研究员】:柏双
编者按:尽管菏泽和广州在放宽楼市之前的调控政策上的步伐依然非常谨慎——因为限售政策在低能量级城市作用不明显,三四线城市的二手房市场不算活跃,所以这条政策的影响较小——但是很多机构认为,楼市放松的方向性信号意义不能忽视! 在我们看来,这可以认为是2018年楼市政策放松的第一枪。其意义和2014年南宁北部湾取消限购的意义类似,都是楼市政策从紧到宽松的重要变化。此类城市的政策会造成很强的示范效应。可以预料,接下来我们很快就会看到更多在因城施策政策框架下,后续类似政策放松的城市,尤其是会从限售政策进行松绑。12.13政治局会议不提房地产的真意看来已经明朗:房地产调控放宽,至少局部放宽大概率恐怕会成真了! 不过,人民日报旗下媒体第一时间还是对此预期进行了驳斥,其认为市场联想过于丰富,菏泽仍只是个案!“房住不炒”依然是中央定下的主基调。这也与昨天地产板块高开但最终还是低走,只微幅上涨且大盘指数依然暴跌,具有一致性。所以对地产板块整体而言,仍不能算是什么重大利好,需要继续观察,但局部可以把握一些地域性机会。

                                 
【博览财经分析】12.13政治局会议不提房地产的真意看来已经明朗:房地产调控放宽,至少局部放宽大概率恐怕会成真了!不过,人民日报旗下媒体第一时间还是对此预期进行了驳斥,所以对地产板块整体而言,仍不能算是什么重大利好,需要继续观察,但局部可以把握一些地域性机会。
12月18日晚间,山东省菏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推进全市棚户区改造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第六条明确规定:取消新购住房限制转让措施。
作为一个在行政级别和政治地位上都没有什么分量的三线城市——一般来说这样的地方在楼调这种敏感的事情向来并不会当出头鸟而更愿意跟风的——山东菏泽市,此次却意外地成为了市场观察楼市调控政策走向是否要出现重大转折的风口浪尖城市。
12月18日晚间,菏泽市住建局发布关于推进全市棚户区改造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提到,取消新购住房限制转让措施,取消《菏泽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中“对主城区和住房成交量高、房价稳控压力大的县区实行新购住房限制转让措施,即所购买的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取得产权证书至少满2年后方可上市交易,非本地居民购房限制转让时间不少于3年”的规定。同时,降低市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额度。
且更意外的是,与多数人开始以为的菏泽市最终可能会以辟谣否认有关的楼调放松传闻不同。经过多番求证后,媒体已经证实,尽管其上级主管部门山东省住建厅称“菏泽住建局文件未报备,已令其尽快解读”,但菏泽市在19日最终确认确实已经宣布取消限制存量住房转让期限,而理由看起来也似乎“非常充分”:是为了满足民生需求,更是为了控制当地房价上涨。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220%2F1545267165294110.jpg
这算是为当地楼市调控放松落下了实锤!
虽然事实上菏泽市放松楼调是迫于地方财政压力的原因,但这一消息带来的影响已经开始发酵——就在19日,更具风向标意义的广州也宣布放松楼市调控!调整“商住房”政策。
广州市住建委官网19日发文宣布,2017年3月30日前(含当日)土地出让成交的房地产项目,其商服类物业不再限定销售对象。“此次政策非常明确,即在2017年3月30日之前土地出让而形成的商服类物业,允许个人购买。而过去此类物业只限定企业购买。”
另外,深圳武汉两地在近期也下调了首贷利率。
尽管菏泽和广州在放宽楼市之前的调控政策上的步伐依然非常谨慎——因为限售政策在低能量级城市作用不明显,三四线城市的二手房市场不算活跃,所以这条政策的影响较小——但是,楼市放松的方向性信号意义不能忽视!
在我们看来,这可以认为是2018年楼市政策放松的第一枪。其意义和2014年南宁北部湾取消限购的意义类似,都是楼市政策从紧到宽松的重要变化。此类城市的政策会造成很强的示范效应。
可以预料,接下来我们很快就会看到更多在因城施策政策框架下,后续类似政策放松的城市,尤其是会从限售政策进行松绑。
从现实情况来说,楼市调控放松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一是,经过三年多的去库存后,楼市经过16、17年的疯涨后,在今年已经进入了平稳的理性期,整体楼市的投资和销售都在9月份之后出现了明显了回落。尤其是菏泽市所代表的广大三四线城市,更是重灾区,市场压力很大。
据11月份《全国百城库存报告》,全国三四线城市住宅库存在连续38个月同比下跌之后,目前首次出现同比正增长现象。其含义是,三四线城市过去库存消化速度是比较快的,而现在因为包括棚改政策调整、市场需求透支等因素影响,实际上库存基本面在发生变化。从去库存周期也可以看出,近期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周期开始从底部反弹了。
而据悉,菏泽市更是楼市降温的一个重要“受害者”。菏泽市被称为“中国拆迁第一大市”,棚改进程在2016年和2017年一路高歌猛进,棚改规模在全国设区市位列榜首。土地成交方面,2017年开始,菏泽的宅地成交金额、成交面积均呈现爆发式增长。
据中原地产数据,2018年菏泽卖地高达444亿,全国排名33,同比上涨高达62%。其土地收入甚至一度超过合肥、南昌、南宁等省会城市。但疯狂卖地的背后,菏泽市公共财政收支缺口却逐年增加。据华创证券整理的数据,菏泽市公共财政支出在2008年首次突破100亿元,并在去年升破500亿元;相比之下,该市公共财政收入一直到2011年才达到百亿水平,这项数据在2017年仍未触及200亿元关口。
也就是说,目前菏泽市的财政缺口至少已超300亿!而当地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非常严重。从这个角度来看,菏泽率先忍不住放松楼市,似乎也是必然。
而从全国来看,类似菏泽这种情况的三四线城市,不在少数!
二是,更重要的是,1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中的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工业增加值、消费和外贸出口等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都出现了剧烈的下滑,其中尤以房地产投资的下滑为甚,(有关细节可以参考我在17日的内参《11月经济指标降!降!降!政策将以“弱刺激”应对?》一文中披露的数据),基本可以预料,四季度经济数据相比三季度有可能继续下滑,而且在斜率和幅度有可能变得更为剧烈!
这是不符合最近的几次重磅会议要求的实现“六个稳定”的要求的,这也就要求有关方面必须尽快拿出稳定经济的应对政策来。
而作为这种应对政策有关变化细节已经出现。
迹象一是,央行19日宣布决定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argeted 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TMLF这是新的工具名词)),定向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放贷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根据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增长情况,向其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大、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可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申请。定向中期借贷便利资金可使用三年,操作利率比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目前为3.15%。同时,根据中小金融机构使用再贷款和再贴现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00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并表示,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定向调控,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迹象二是,发改委一天给上海、杭州批了10条轨交线。长三角城市轨道交通又迎来大升级。今天,国家发改委同时批复了上海轨道交通三期规划和杭州轨道交通三期的调整规划,两地新增的投资项目金额预计将超过3500亿元。
也就是说,政策层面已经重新作出了“加大放水、大上基建项目”稳定经济的动作。而在这种诉求中,作为稳经济头号力量的房地产行业,怎么可能会被遗漏掉,怎么可能会没有动作呢。
而从菏泽市的“大胆之举”以及广州市马上跟随闻风而动来看,地方自主适度放松楼调恐怕也是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默许和认可的了
这也就难怪昨天房地产开发板块能够高开,并最终在指数大跌情况下领涨两市,尤其山东本地上市房企:鲁商置业等更是直线涨停了。
不过,我也注意到,对于市场认为全国楼市将陆续迎来松绑的说法,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的侠客岛公号是明确了予以了驳斥的!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220%2F1545267186405552.jpg
侠客岛在19日刊登引述了中国新闻周刊的《【经济ke】菏泽打响全国楼市调控松绑第一枪?你可能想多了》一文指出,取消限售——地产调控放松——房价上涨——土地财政收入增加……逻辑链条看似在完整浮出水面,但实际可能是市场联想非丰富!
文章指出,其实,从来就没有任何全国性文件要求限售,也就是说,限售并非规定动作。这种被指有违反财产处置权之嫌的规定,是调控高压态势下各地的自我加压,一旦有城市主动套上,跟风者众。既然不是规定动作,自己套上的枷锁自己取下来,别人当然也就无从置喙。
文章同时强调,菏泽松绑限售具有地域特殊性。通读菏泽文件全文,最关注的细节是文件标题——《关于推进全市棚户区改造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菏建〔2018〕7号)。文件共七大点,前面五大点都是讲棚改,取消限售的内容夹在文件中。
因当前全国棚改看山东,山东棚改看菏泽。这几年,山东棚改数量持续位居全国第一,2017年约占全国的12.7%!菏泽呢?2017年的棚改量高达18万套,约占全国的3%,涉及这一利益的群体已达到150多万人,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居第一位。然而,今年棚改政策全面收紧(中央要求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市县,要尽快取消货币化安置优惠政策。)。而菏泽市试图借助棚改大幅扩大城区面积的做法过去几年让当地房价在3年内上涨了超过50%,棚改已被放大到极致,市场看似已被透支。
文章并引述指出:经济ke觉得,“房住不炒”依然是中央定下的主基调,这几轮重要会议讨论经济问题,都没有在这个主基调上有所松口。在这个主基调下,还有一个政策,叫“一城一策”。就像刚才说的,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面临的问题都大不相同,调控很难“一刀切”,这也给各地因地制宜预留了调整空间。菏泽的事,在这个层面上去理解恐怕才更准确。
简单来说,央媒旗下的公号认为菏泽仍只是个案!这也与昨天地产板块高开但最终还是低走,只微幅上涨且大盘指数依然暴跌,具有一致性。
所以,目前总体上并不能对地产板块后市有太乐观看法。


                        

菏泽地产限购放松,“政策放松潮”能否再度来袭?                 
【研究员】:陈淼
编者按:中央层面,房地产政策会否出现拐点?A股房地产板块接下来会否出现强势反弹?本内参无法给出确凿结论,仅列举几点观察。 对于A股市场房地产板块策略,我们认为,从原理上应把握如下几点。首先,市场对于房地产板块的炒作,偏向于事件驱动,而不是基本面改善。尤其是在市场交投整体活跃、前期金融板块表现强势的时候,房地产股容易成为游资博弈的战场。例如房地产政策拐点、大的区域振兴战略、之前的“险资举牌”等,均成为房地产板块异动催化剂。其次,周三市场对于菏泽事件是有反馈的,山东本地地产股鲁商置业开盘后快速涨停,带动京津冀、山东周边多只地产股表现活跃。 可以认为,在地产放松消息面催化剂不够强势、市场活跃资金暂时“炒不动”大盘地产股时,部分小盘地产股同样可能受到市场活跃资金高度关注,激进型投资者可以考虑跟踪。

                                 
【博览财经研报】周三,三则消息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华夏时报消息,深圳四大行首套房贷利率下调,“上浮15%”降至“上浮10%”;
湖北日报消息,武汉部分银行下调首套二套房贷款利率,房贷利率现“拐点”;
财联社消息,12月18日晚间,山东省菏泽市住建局发布《关于推进全市棚户区改造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第六条明确规定:取消新购住房限制转让措施。截至作者发稿,菏泽市住建局表示,由于后台系统在调整,目前取消限售还没有正式启动。
中央层面,房地产政策会否出现拐点?A股房地产板块接下来会否出现强势反弹?本内参无法给出确凿结论,仅列举几点观察。
房地产政策波动具备周期,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219%2F1545233883411977.jpg
历史上看,地方政府确实会在中央层面房地产政策仍然维持紧缩表态时,自行宣布放松地方调控政策,但有的时候成功了,有的时候很快被叫停,这是为什么呢?这些政策与房地产板块在A股中的表现有何关系?
2011年,少数几个地方试图放松房地产政策,但遭遇失败。2011年10月,网易财经消息,曾作为全国第一个地级市出台限购令的广东佛山,再次充当吃螃蟹的人。10月11日中午,在中央政策未放松的大势下,佛山却发公文“松绑”限购,然而,当天连夜叫停,表示“综合评估各种因素后再决定”,引起舆论哗然。
本内参初步梳理当时中央房地产政策周期,发现,2010-2013年政策呈现明显紧缩型调控的特点。
2008年“四万亿”后,经济出现快速扩展,因此政策收紧是必然事件。2010年,GDP增长10.60%,较前一年增加1.2个百分点,通胀水平持续上升。在2009年商品房销售高基数的基础上,2010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0.56%,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40.5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3.16%。房地产价格进一步上涨,房地产价格持续10个月走高,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同比7.6%。商品住宅狭义库存大幅减少由2009年同比增速7.82%将至2010年-7.38%。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219%2F1545233902511360.jpg
从2009年12月14日“国四条”发布,到2010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2009年底开始,房地产紧缩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对于类似于当时佛山的做法,2012年5月,住建部表示要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确保调控政策落到实处,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
从当时行情表现来看,房地产板块确实没有跑出超额收益。
再看2014年地方政府楼市放松政策的结果。2014年二季度,南宁打响楼市放松第一枪,且后续并未被直接叫停,于是各地房地产放松政策如“星星之火”,2012年46个限购的城市中,截至2014年8月18日,有37个城市放松政策。
2014-2016年,尽管仍然会谈及楼市调控,但全国房地产政策呈现出扩张型调控的特点。其背景在于,2014年开始我国经济再次面临下行压力,房地产市场持续萎缩,库存大幅积累。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由2013年17.29%下降至2014年-7.58%,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由2013年13.46%下降至2014、2015年-10.74%、-14.00%。2014年,商品住宅狭义库存4.07亿平方米,广义库存28.12亿平方米,达到历史高位。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219%2F1545233923814262.jpg
2014年9月29日,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支持居民合理的住房贷款需求。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要求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发展;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
从股市的角度看,2014年4月开始,随着限购放松城市的不断扩张,叠加当时京津冀概念炒作,房地产板块在随后大半年的行情中,跑出了明显的超额收益,直至2015年创业板“杠杆牛”到来。
当前房地产行业所面临的基本面形势
当前经济形势无须赘述,近期市场舆论已着墨较多。对于房地产行业,我们观察到: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219%2F1545233942777031.jpg
同时,虽然地产投资暂时趋稳,但土地市场已明显转冷,对于房企而言,由于融资政策收紧,拿不到资金、无法延续资金链条,或催生2019年行业整体出现“供给侧改革”。
A股地产板块:主要炒政策预期,基本不炒基本面
对于A股市场房地产板块策略,我们认为,从原理上应把握如下几点。
首先,市场对于房地产板块的炒作,偏向于事件驱动,而不是基本面改善。尤其是在市场交投整体活跃、前期金融板块表现强势的时候,房地产股容易成为游资博弈的战场。例如房地产政策拐点、大的区域振兴战略、之前的“险资举牌”等,均成为房地产板块异动催化剂。
其次,周三市场对于菏泽事件是有反馈的,山东本地地产股鲁商置业开盘后快速涨停,带动京津冀、山东周边多只地产股表现活跃。可以认为,在地产放松消息面催化剂不够强势、市场活跃资金暂时“炒不动”大盘地产股时,部分小盘地产股同样可能受到市场活跃资金高度关注,激进型投资者可以考虑跟踪。


                                 
                                           观察与思考
                 



中国股市二十八周年:我们得到了什么?                 
【研究员】:林维
编者按:过去28年,中国股市的各项成就固然可喜,但A股市场的制度建设之路依然漫长,面对如此多损害市场公平、公正和公开的行为,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我想,只有依靠严刑峻法。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号角吹响的背景下,中国A股的开放程度也是不断提高。这种形势倒逼A股各项标准全面与国际接轨,2018年中国股市趁势掀起了完善制度的小高潮,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是未来A股走出“长牛、慢牛”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博览财经研报最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强势刷屏,以至于有些事情被舆论“冷落”。比如说,中国股市28岁的生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1月26日,同年12月19日开业。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220%2F1545238281383386.png

一转眼,28年过去了。说句老生常谈的话,不到30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百余年的历程。

28年前,上交所只有“老八股”,总市值不足百亿;28年后,截止2018年11月30日,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581家,总市值超50万亿。

巨大的成就确实值得骄傲,但是,套用《让子弹飞》里面葛大爷的一句台词:“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

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股市之中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也陆续暴露出来。

现象之一:重融资,轻回报

28年来,A股累计融资规模达12.61万亿元,上市公司累计分红8万亿元。融资额明显大于上市公司给股东的回报。有的上市公司,登陆A股市场20年,依然是一毛不拔,这些“铁公鸡”的存在使A股的长期投资价值打了折扣。

近两年来,证监会不断完善A股现金分红监管规则,引导上市公司更加注重投资者回报,对长期不分红的上市公司持续强化监管。2017年,证监会对连续三年具备现金分红条件而未分红的24家公司,及其国有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进行了约谈。

近年来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情况已经出现了较大改观。2017年度上市公司年报显示,275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现金分红事项,分红金额合计约10705.72亿元,同比增长21.88%,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现象之二:IPO多,退市少

28年来,A股每年IPO数量交替增长,年均120家左右公司登陆A股市场。其中,2017年A股新股上市数量为历史新高,当年共计发行了438只新股。

在IPO数量高企的同时,退市的公司却寥寥无几。2001年,大A股有了自己的退市制度,可直到今天,沪深交易所年均退市率不足0.35%。28年来,A股市场退市公司仅有95家。

有上市就应当有退市。在成熟市场上,每年退市公司与上市公司的数量并没有太大差距。例如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总数量多年平稳,年均退市率6%,退市的公司中差不多有一半是主动退市的。而A股,主动退市者凤毛麟角,强制退市之前形同虚设,直到今年才有了起色,这也造就了A股市场上诸多“不死鸟”的传奇。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220%2F1545238256679582.png

今年是A股退市制度得以完善的关键一年。2018年11月,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并修订完善《股票上市规则》《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实施办法》等,构建了全新的退市制度体系。

今年以来,长生生物等5家公司被强制退市,金亚科技等3家公司启动了强制退市程序。其中,长生生物因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欣泰电气因欺诈发行退市、中弘股份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被强制退市——目前A股市场已诞生欺诈发行退市第一股、重大信息披露违法退市第一股和“1元面值退市第一股”。

A股退市常态化的新气象正在形成。

现象之三:大股东减持套现多,增持少

根据媒体统计,从2007年-2017年,A股市场连续10年出现净减持。

前不久,胡润搞了一个“2018套现榜”。在前30位套现富豪中,就有13位A股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共套现金额310亿元。其中,减持股份所得金额215亿元,占比69.35%。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220%2F1545238272297704.jpg

而且,为了减持,大股东各种“盘外招”也使得不亦乐乎。什么离婚减持、炮制利好拉抬股价之后“逢高减持”的路数都在A股市场上出现过。

就拿近两个月来说吧,有些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暴露,这边政府组织“纾困基金”驰援呢,结果那边大股东就准备清仓减持了。现在监管层也鼓励回购,有些大股东就一边安排上市公司回购股份,一边大手笔减持自己手里的股份。

很多企业家在自己的公司上市之后,根本就没想着把企业做大做强,只是等待锁定期一过,就迫不及待大手笔减持。这也是很多公司在上市当年业绩最好,上市之后就是王小二过年,业绩一年不如一年的原因之一。作为大股东和公司高层,如果这些人都对自己的企业没信心,一心只想套现,那么这样的公司还有投资价值吗?

至于增持,A股曾经一度流行过兜底增持的“闹剧”。董事长觉得公司有前景,但是自己不增持,让员工增持,还说赚了归员工,亏了算他的。结果,还真有员工响应董事长号召,然后都被套牢了,也不知道大老板有没有给他们“兜底”。

可以说,一些大股东肆无忌惮、不惜违规减持套现行为,是对中国股市公平和公正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完善减持制度是监管层的必然选项。

2017年5月,证监会发布减持新规,完善大宗交易“过桥减持”监管安排,完善非公开发行股份解禁后的减持规范,细化了减持比例限制。

2018年4月,上交所、深交所发布上市公司收购及股份权益变动信息披露业务指引,股东减持信息披露的间隔从5%缩减至1%。

这些举措有望规范长期困扰A股的股东频繁减持套现行为。

现象之四: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水平低

按常理说,上市公司都是各行业之中的佼佼者,应该是国民经济的“良心”。但是A股这些年“大扩容”,数量上去了,一些上市公司的质量却一般般。

董事长失联,大股东“宫斗”,信披违规,业绩变脸等等“幺蛾子”屡见不鲜。

就拿董事长失联来说,自今年1月以来,A股市场上已有3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突然失联,不知所踪。有一些上市公司董事长因为涉及到自身债务问题选择“跑路”,也有董事长因为违法犯罪行为而被司法机关带走调查,还有董事长在内部权力争斗中被对手“软禁”……

另外,不少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规范,极易导致存在披露违规行为。扇贝跑了、G20用了我家钢琴等等公告,或忽悠投资者,或蹭热点,一次次地刷新着投资者对于“奇葩”的认知。

面对这些问题,证监会在今年9月30日正式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进一步强调对中小投资者保护,增加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约束,补充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专门规定。此外,修订对上市公司控制权变动过渡期内,包括股东在内的各方的行为准则提出要求。

总之,过去28年,中国股市的各项成就固然可喜,但A股市场的制度建设之路依然漫长,面对如此多损害市场公平、公正和公开的行为,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我想,只有依靠严刑峻法。平心而论,现在对上市公司以及大股东各种违规操作的处罚,实在是太轻,以至于没有太大的威慑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号角吹响的背景下,中国A股的开放程度也是不断提高。这种形势倒逼A股各项标准全面与国际接轨,2018年中国股市趁势掀起了完善制度的小高潮,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是未来A股走出“长牛、慢牛”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6-2 17:08 , Processed in 0.143954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