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平台自编ACE扫单系统

高层内参101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ikTok是摆在明面的小菜 中美博弈被忽略最重要的暗线

【博览财经特稿】最近一段时间,中美高层互动频繁。先是中美马德里会晤,然后就是中美通话,再然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自己将与中方在韩国会晤,自己也会在明年1月访华。这一系列频繁的互动让舆论洋溢着乐观的情绪,大家都评价这是难得的中美关系比较融洽的时期,并且对中美关系趋于缓和充满期待。

细节2:中美马德里谈判之前公布的时间周期是9月14—17日,整整4天的谈判周期,但是事实呢?双方在15日就结束了谈判,原定4天的谈判周期结果谈了2天就结束了,这又说明什么?

很明显,这是中方准备在这次会议上解决TikTok问题了。既然中方已经有意在马德里谈判中解决TikTok问题,马德里会谈谈了整整2天,一个TikTok问题根本就不可能扯这么久——特别是中方在会谈之前就开始放风准备解决的情况下,估计见面一两个小时就谈好了,剩余的时间自然就是谈其他问题,那么其他问题谈了什么?为什么原定4天的周期只谈了2天就结束了?

从李部长单独赴美谈判,到双方马德里会晤到中美通话,来来回回这么大的动静,最后拿的出的成果竟然只有一个TikTok!这一切说明什么?说明中美在重大问题上分歧巨大,短期根本就谈不拢!只不过这些巨大的分歧被TikTok暂时掩盖了而已。

这个重大问题的分歧才是中美博弈被忽略的也是最重要的暗线。有两个:一个是美方希望中方大量采购美国农产品。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了240亿美元的农产品,其中130亿美元是大豆。今年因为中美贸易战,中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大幅度下降。

原因就是中国对美国进口大豆加征了25%左右的关税。所以中方的意思很明确,要中国进口美国大豆也不是不行,前提是中美互相取消相互加征的关税——至少也要美方取消因为芬太尼借口加征的20%关税。美方要取消20%芬太尼关税却有点难。原因就是,如果取消20%芬太尼关税,那么本次贸易战美方对华加征关税就只剩下10%。

第二个分歧就是稀土。现在中方对美国稀土供应基本是一个原则,民用可以给,军工绝对不给。美方如果要中方放开稀土对军工的供应也不是不可以,条件就是美方必须放开英伟达芯片供应。这个英伟达芯片还不能是阉割版的,必须是最高端的版本。这个诉求再次击中了美方的要害。为什么?

在算力领域,目前中美实力对比大致是2:8,美国明显占优。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算力中心建设拿不到英伟达最高端的芯片,国产芯片性能方面目前与英伟达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算法领域,目前中美的实力对比大致是4:6,中方稍微落后一点。主要原因还是算力的差距,影响了算法的优化。

大豆问题和英伟达芯片问题是中美目前博弈的焦点,短期之内双方根本谈不拢,也没有谁愿意做出妥协与让步。以芯片为例。在这个问题上中方已经下了最大的决心。近日,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国内主管部门已经明确通知国内互联网大厂,要求不能再采购英伟达阉割版的芯片。

未来即便国产芯片性能起来了,要做国产替代,迁移成本也会非常高。这就是美方如意算盘。现在中方的对应策略是这样的:一方面提出稀土换芯片,美方不给我们英伟达最先进的芯片,我们就不给美国军工企业提供稀土;一方面就是明确要求国内大厂算力中心建设不得使用英伟达阉割版芯片(即便其性能与国产芯片相比还是更好一些),逼着国内大厂算力中心建设用国产芯片。

当然,我们从不打无把握之战。最近华为昇腾芯片已经开始恢复950/960编号,这意味着华为人工智能芯片迭代已经开始加速。未来3年左右,华为每年将有新一代昇腾芯片面世,形成类似英伟达H-B-X的迭代节奏,意味着未来华为芯片的性能将大大缩小与英伟达的差距。这才是有关部门要求国内大厂不再采购英伟达阉割版芯片的底气。

本来特朗普上任之初,中美双方就基本谈好了这个事。基本原则就是,算法模型绝对不给,但是TikTok美国市场的业务(欧洲已经谈妥,TikTok只要数据留在欧洲就可以合法运营)可以剥离出来,单独成立一个公司,中美各占50%股权。美方这50%股权自然是特朗普关联的资本控制。

果然。本次马德里谈判之后,李部长是这样对外表示的:关于TikTok问题,中国绝不会以牺牲原则立场、企业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为代价,寻求达成任何协议。中方将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中资企业合法权益,依法依规开展技术出口审批。同时,中方充分尊重企业意愿,支持企业在符合市场原则基础上,开展平等商业谈判。

以下是我的分析与推测:其1,在长江实业港口问题上做出让步。之前美方资本想收购长江实业的港口,这个举措被中方叫停。目前是中资资本与长江实业收购港口进入实质性谈判,但是要达成这个收购,美方如果要干扰也是很容易的,这个必须取得美方的默许——毕竟大部分港口都在境外。

其3,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中美在核心原则问题上的巨大分歧,如果不适当的管控这个分歧,那么就很难维持中美斗而不破的局面,中美的经贸摩擦就有可能失控。因为大豆与稀土的问题,特朗普其实是很焦虑的——美国农民不满,中期选举选情堪忧,美国军工没米下锅。

中方就应该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当年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时候李德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根据地寸土不让,要御敌于根据地之外。结果就是红军失去了战争策略的弹性,被迫与敌人正面拼消耗,最后不可避免走向失败。现在中美博弈同样如此。

通过通话确认TikTok交易,这是中方对美方做出的让步,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怎么也要说几句场面话吧?事实也是如此。特朗普表示:“美方希望通中方保持长期良好的伟大关系,美方希望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对,要的就是特朗普这样的表态。有了特朗普这个表态,就能掩盖中美在焦点问题上的巨大分歧,中美博弈就不至于失控。

接下来在核心原则问题上,双方就各凭手段充分博弈,看看谁能笑到最后了。所以,近期被媒体大肆报道的TikTok不过是摆在明面上的小菜,中美真正博弈的最重要的暗线才是大豆换关税,稀土换芯片的博弈。(来源:猫哥的视界 作者:花猫哥哥)




catbg01.gif 社会热点
catbg02.gif



留给“爷叔”解套空间不多 上海建工的剧本早写在国资股东态度里

【博览财经特稿】A股总有一些故事,让人又唏嘘又心酸。最新的故事主角是“建工爷叔”。过去十年,他把耐心都献给了上海建工,很多人第一次听说他,都是因为“如果解套,就请股友去锦江酒店吃饭,再发大白兔奶糖”。

事实上,上海建工的剧本,早已写在国资股东的态度里。2015年,国盛集团持股接近三成,但此后不断减持,累计套现超20亿元。与此同时,公司基本面走弱,负债压力沉重。所谓的全民狂欢,最终还是被冷水浇头。爷叔的执念,还是难以换来解套的希望。

故事要从2013年说起。那年,爷叔以每股6元块多的价格买入上海建工,总本金五六十万元。理由很简单:国资背景、本土龙头,基本面不差。他想着赚个三五倍,留些钱养老。

可惜A股没有如果,上海建工的股价再次下跌。于是,“建工爷叔”继续过每月补仓的苦行僧之路。他每月从退休金中挤出钱拿去补仓,硬生生将成本降至3块8附近。

时间终于来到2025年牛市,爷叔的这份执念,带动了全网热情,“一人一手助爷叔解套”的口号不断刷屏。从9月12日开始,上海建工连续涨停,股价最高冲到3.88元。爷叔,终于快要熬出头了。

其实,这个结果早就埋在国资股东的动作里。2015年,上海国盛集团的持股比例高达29%,与当时的第一大股东上海建工集团,几乎平分秋色。

"这简直是在散户伤口上撒盐。"有个人投资者表示,"当股价跌破净资产时,大股东本应增持维稳,但国盛却逆向操作,这种行为严重损害市场信心。"

营收、利润双降基本面颓势

要知道,在黄金牛市背景下,这足以点燃市场情绪。今年以来,A股黄金板块的上市公司普遍有超过60%的涨幅,西部黄金和招金黄金更是涨超140%。于是,资金一拥而上,把上海建工也当成黄金概念股来炒。

更重要的是,黄金收入对公司整体几乎无足轻重:2025年上半年,黄金业务收入略超4亿元,但公司总营收超过1000亿元,占比微乎其微。

题材退潮后,上海建工的基本面成为关键。然而,2025年上半年,上海建工营收同比由1459.8亿元大跌至1050.4亿元,大跌近3成;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了超过1亿元,同比跌14%。

从具体经营层面来看,2025年上半年,上海建工的支柱板块建筑施工业务由去年同期的1318.52亿元大跌至921.09亿元,跌幅超过3成。同时,新签合同979.5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733.84亿元,大跌43.5%。换句话说,让爷叔“被套”多年的,不仅是运气,更是公司基本面本身。

除了经营承压,上海建工更棘手的,是资金压力。2025年上半年,其经营现金流净流出184.8亿元。现金流的压力直接传导到财务层面。截至2025年中,上海建工总负债高达3058.65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85%。这还不是全部。根据上海建工公告,截至2025年8月31日,公司对外提供担保余额为646.01亿元,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00%。

在上海建工600多亿元的存货中,接近430亿元是“开发成本”。所谓开发成本,涵盖土地使用权、建筑开发支出、资本化利息及各类直接、间接费用。账面上它是资产,本质上却是施工过程中的资金沉淀,看似有价值,却难以迅速变现。

所以,上海建工存货、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合计超过1600亿元,说白了基本上可能都是一堆流动性极差的沉淀资源。这些资产既难以迅速变现,又让3500亿的总资产看上去“虚胖”,难以转化出真正的偿债保障。而上海建工的这种资产结构,不仅揭示了在经营层面回款难、资金回笼慢的困境,更在高负债背景下,不断加大市场对其偿债压力的担忧。

同一天,上海建工还公告称,其下属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投资有限公司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二期)。该债券分为两个品种:品种一期限5年,发行金额7亿元,票面利率2.15%;品种二期限7年,发行金额10亿元,票面利率2.5%。

连续融资叠加庞大债务,再加上大规模流动性存疑的资产,让市场对上海建工的资金压力愈发警惕。更棘手的是,公司正处在人事动荡的关键阶段。9月12日,董事长杭迎伟递交辞职报告;在此之前,7月24日副总裁唐雄威因调动离任,7月1日副总裁周军因到龄退休辞职。

对于一家本就深陷资金与经营困境的企业而言,高层更迭无疑进一步削弱了外界信心。换句话说,上海建工能留给“爷叔”的解套空间,恐怕已经所剩无几。(来源:金角财经 作者:田羽)




形势分析




餐饮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 预制菜风波后的破局契机

【博览财经特稿】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之争虽暂歇,却如石子投水,激起行业涟漪,暴露出预制菜定义模糊及行业与消费者间的信任鸿沟。国家层面将中央厨房产物排除在预制菜外,与公众认知不同,多地探索预制菜明示却难成强制要求。预制菜本为保障安全与口味稳定,却遭“污名化”。但我们也要看到,预制菜的发展不仅在推动中餐的规模化,还能够串联三产助力乡村振兴,蕴含万亿蓝海。这场争议实为一场现代化的反思,我们要思考现代化伴生的问题,但绝不应否定现代化本身。

九毛九旗下的太二酸菜鱼因出餐速度过快引发消费者对其“活鱼现做”宣传的争议;绿茶餐厅“未雨绸缪”地撤下里“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的广告语;海底捞则开始在部分儿童餐品中标注“预加工”字样……另一人均消费在200元左右的高端餐饮品牌四季民福也被卷入其中。

有顾客反映在北京四季民福故宫店就餐时,在菜品中吃出塑料袋,该门店员工回应称,塑料袋为装蔬菜的分料包,并否认使用预制菜。在贾国龙公开表示"西贝没有预制菜"之后,有企业悄悄撤下"无预制菜"的告示,有企业即使被吃出包装袋,仍旧坚持自家没有使用预制菜。罗永浩与西贝之争,暴露出“预制菜”定义模糊以及预制菜行业在标准化扩张与消费者信任之间的巨大鸿沟。

监管定义与公众认知的鸿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表示,国家层面对预制菜的定义与公众普遍理解的“预制菜”存在差异。贾国龙声称西贝没有“预制菜”以及绿茶餐厅可以将“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作为广告语都是基于目前国家层面对预制菜的定义。

在罗永浩与西贝关于“预制菜”争议爆发后,询问了国内某知名连锁面馆关于预制菜的内容,对方直接通过“我们是中央厨房,不是预制菜”与“预制菜”划清界限。这件事情之所以产生了如此强大的舆论效果是因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预制菜‘的定义。

为什么中央厨房不算预制菜?

而这次争议的“始作俑者”罗永浩所批评的,是民间通常所理解的“预制菜”——即所有非现场即时制作的菜肴。这种批评代表了一种朴素情绪,无所谓对错,也与监管概念并不冲突。这就导致了,如西贝这样的企业拿监管意义上的预制菜概念去反驳罗永浩,并不得人心。

不过,虽然一些文件提出推广预制菜明示,但很难作为强制要求,仍旧依靠餐饮企业的自觉行为。而且,问题又会回到对“预制菜”的定义上,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的讲师魏武挥认为,罗永浩的诉求有道理,但没法操作:尽量饭店没有人会禁止询问是不是预制菜,但回答也是明摆着的,“这个问题,毫无意义。”

争议正在推动预制菜行业向标准化与规范化方向发展。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国家卫健委牵头的预制菜国家标准即将公开征求意见,特别是在预制菜在餐饮中的标识等方面,争取推动出台更清晰、更具操作性的指引。

在范志红教授看来,预制菜实际是安全的,“集中制作、提前备好半成品,能更好地实现规范工艺,严格把关,有利于提高餐食品质,也减少因门店从业者个人操作不当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范志红教授也指出,现代冷冻技术能很好地保存蔬菜的营养,研究表明冷冻西兰花的叶酸含量与新鲜和冷藏的并无明显差异,“在国际层面上,各国的膳食指南在鼓励人们多吃果蔬时,也会支持把冷冻果蔬产品纳入选择中,商业化的冷冻果蔬在技术层面已经相对成熟,可以维持稳定的营养素保存率。但如果出现反复冻融,冷冻蔬果也会降低口感质量和营养品质。”

国内火锅巨头海底捞对此有深刻体会。2017年,海底捞遭遇“老鼠门”,有记者卧底发现海底捞后厨老鼠横行、员工用火锅漏勺清理下水道等严重卫生问题。海底捞第一时间认错道歉,但是如何解决问题,却并不是只靠态度就行的。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回忆说:“老鼠是我的心头之患,我花了几个月都没把那只老鼠找到。”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中央厨房。“我确实挡不住外面的老鼠来我家,但我一直在想怎么能让它不来。厨房没有人是不是可以把它挡住?”“老鼠门”最终让海底捞下定决心,与松下合资成立了一家厨房自动化设备公司。次年,海底捞第一家智慧餐厅开业,实现菜品由中央厨房统一配置、机械臂自动出菜、机器人传菜等流程,大幅降低人为操作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后厨透明化也在此后加速推进。

预制菜带来的另一个作用是口味的稳定性。或许预制菜永远不会是顶级佳肴,但在现实生活中,街边小店现炒菜的踩雷风险同样不低。无论是海底捞,还是以麦当劳、肯德基为代表的全球化快餐连锁巨头,都以稳定一致的菜品口味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能够在陌生的环境中,给消费者提供一个不会错的选择。

尽管消费者层面对“预制菜”的感知不尽相同,但业内共识的是,食品行业一定会走工业化的道路:预制食品产业化是大势所趋。范志红教授表示,国际上餐饮业使用提前预制半成品的情况都很普遍,在这个人力和地价都越来越贵的时代,实在没有办法什么都在现场制作。

传统上,农业生产的粮食、蔬菜、肉类需要通过采收、处理、批发、零售等环节,消费者才能通过农贸市场采购后在家里处理烹调,或由餐馆购入处理烹调后提供给消费者。在这个供应过程中,生鲜农产品在到达消费者之前不可避免地存在相当的损耗。“预制菜品的出现,可以将加工前端尽量靠近蔬菜、肉类生产基地,缩短供应流程能,且将其中的多个环节工业化并标准化,”李宇称,“在这个趋势下,它实际上是缩短了食品供应链,减少了食物原料的浪费和损耗,进而提升了粮食蔬菜及肉类的加工利用效率,最终有利于整个社会和广大消费者。”

1758789337496400.jpg

2023年,“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更是被写进一号文件: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其中要求,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随着中国餐饮连锁化率提升,中国餐饮门店数持续增长,但高开高关也意味着餐饮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预制菜则是连锁餐饮企业提升品控、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开源证券研报指出,业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预制菜日趋成熟。从消费习惯、生产工艺上看下游餐饮口味多样化,重口难调标准化程度较低,上游更易在食材等原材料加工环节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开源证券分析师也指出,预制菜上游格局有望呈现更高集中度,容易催生颇具规模的综合性食材供应商,而因为我国餐饮市场规模大、需求多样且细分,下游餐饮容易诞生一大批垂直性、聚焦细分品类的供应链餐饮品牌(餐饮零售化),实现前端行业细分、后端产品聚焦。艾媒咨询预计,2026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720亿元,将成为又一个万亿级别的“蓝海”。

不得不提的还有预制菜的口味之争。范教授表示,冷冻食材经过焯烫灭酶处理,和未冻食材在质地上有所区别,所以在烹调处理上也要进行相应调整,才能获得最佳口感。营养师顾中一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制菜有可能会让口味受损,但并不是绝对的,许多经过精心研发的汤羹,或水分偏少的蔬菜所制的预制菜,风味就能还原得很出色。顾中一也强调了预制菜对营养提供精细考量的益处。“我更关心一个产品是否有清晰的营养标签、配料表、油盐含量是否合理。但目前很多预制菜缺乏这些数据,这反而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机遇,引领餐饮行业向着更健康、更透明的方向发展。

当标准化遇上个性化,当效率遇上体验,当规模化遇上透明化,餐饮行业需要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预制菜的产业化之路不会停止,这是餐饮行业提升效率、保证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它的健康发展,需要更清晰的标准定义、更透明的信息披露、更严格的安全监管,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共识。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中国的餐饮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而信任,永远是其中最珍贵的食材。当我们能够坦然面对餐饮工业化的现实,当企业能够真诚开放地与消费者沟通,当监管能够与时俱进地保障各方权益,我们终将迎来一个更加透明、高效且充满温度的新餐饮时代。那时,盘中餐不仅是饱腹之物,更是一份看得见的信任与安心





1758789303311585.jpg
1758789286279608.jpg
1758789048139061.jpg
175878886771823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9002725号 )     

GMT+8, 2025-10-13 23:36 , Processed in 0.136321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