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广角
曾经的赞誉声被质疑和调侃取代 雷军风评逆转背后的信号
【博览财经特稿】某些互联网大厂总喜欢把不喜欢他们的网友成为“黑粉”,如果这么定义“黑粉”,他们最近黑粉太多了,肯定是九位数了……前不久,雷军的年度演讲又一次成为了全网热议的焦点。笔者看完,感觉整场演讲更像一个产品发布会,看不到任何诚意的反思。
曾经,雷军可是无数人心中的“科技英雄”。他怀揣着“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的梦想,白手起家创办小米。那些年,小米手机以超高的性价比席卷市场,让普通消费者也能用上性能出色的智能手机,雷军也因此收获了一大波粉丝。可如今呢,曾经的赞誉声渐渐被质疑和调侃所取代。
“性价比之王”人设崩塌?小米产品被指夸大宣传
(一)小米SU7Ultra: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虚假宣传”风波。就拿小米SU7Ultra来说,这款车在宣传时,雷军把那个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夸得那叫一个厉害,说它“复刻赛道原型车设计”,能“高效导流”“辅助散热”,甚至“提升下压力”。不少消费者被这些宣传语迷得晕头转向,想着这高科技配置肯定能带来超棒的驾驶体验,一咬牙就加价4.2万选装了这个前舱盖。结果呢?等车到手,拆开一看,车主们直接傻眼了。这内部结构和普通铝制机盖几乎没啥两样,就多了一块塑料支撑板。
可小米呢,给出的回应却让人失望透顶。先是轻飘飘地来一句“信息表达不清晰”,试图把问题糊弄过去,然后甩出个补偿方案:送2万积分(约值2000块),或者改配铝制机盖。这2000块的补偿和4.2万的选装费比起来,简直就是九牛一毛,这不是明摆着打发人吗?更气人的是,改配铝制机盖还得重新排队,等30-40周,这时间成本也太高了,车主们怎么可能接受?于是,大家的怒火被彻底点燃,纷纷指责小米把他们当冤大头。
还有小米AI眼镜,发布会的时候吹得神乎其神,说什么“AI拍摄”有多厉害,佩戴起来有多舒适,各种高科技卖点让人眼花缭乱。可实际情况呢?大量用户购买后发现,这眼镜就是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戴起来又重又不舒服,拍摄体验差到极点,光线稍微暗一点,画面就糊得不行,防抖效果也跟宣传的相差十万八千里。更离谱的是,还有用户反映,眼镜存在连接不稳定、传输失败,甚至视频丢失的情况,这还怎么让人愉快地使用?
“营销鬼才”?过度营销引发网友反感
就说小米14系列发布的时候,从参数到外观,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在猜测这次小米又会带来什么惊喜。雷军也时不时在微博上发点小暗示,让米粉们的心一直悬着。还有小米汽车,从立项开始就话题不断,雷军更是亲自下场,频繁分享自己的试驾体验、造车理念,还在微博上发起各种投票,和网友互动,把热度炒得那叫一个高。这种营销方式,在初期确实能吸引大量的关注,为产品造势,但时间长了,大家就会觉得腻味,甚至产生反感。
而且,雷军还很会利用一些“槽点”来制造话题,把它们转化为流量密码。之前小米SU7爆燃事故,这本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却被雷军当成了一次“危机公关营销”的机会。他在微博上频繁发声,回应质疑,看似很有担当,实则是在利用这件事来刷存在感,转移大家对产品问题的注意力。这一招刚开始可能还有点效果,但次数多了,大家就会看穿他的“小算盘”,觉得他太过于功利,缺乏真诚。
雷军虽然在微博上表态“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还成立了专项小组配合警方调查。但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小米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一方面,小米和家属的沟通并不顺畅,家属称小米一直无人与其联系,没有给予足够的慰问和关怀。另一方面,小米在智驾宣传与实际情况的落差也被网友们揪了出来。在小米SU7的官网宣传中,“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等字样十分显眼,可实际情况是,标准版的小米SU7仅搭载1个毫米波雷达,算力水平与10万级车型相当,和宣传中的高阶智驾相差甚远。这就好比你买了个号称“顶级大厨”做的菜,结果端上来一看,就是个普通家常菜的水平,你能不生气吗?
网民觉醒:从盲目追捧到理性看待
可如今,情况却大不一样了。曾经那些把雷军视为偶像的铁粉,也开始对小米和雷军提出质疑。就拿我身边的一个朋友来说,他是个资深的“米粉”,从小米手机问世以来,他就一直追随,家里的电子产品几乎全是小米的。可前几天,我们一起聊天的时候,他却对小米SU7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事件大发雷霆,说自己感觉被小米骗了,对小米的信任一下子崩塌了。他还说,现在买东西,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只看品牌和雷军的宣传了,而是会更注重产品的实际质量和性能。
(二)消费观念转变:从追捧人设到注重产品本身。如今,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大家在选择产品时,不再仅仅关注品牌和企业家的人设,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实际性能、质量和性价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日益透明,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他们可以通过各种评测、用户反馈等方式,深入了解产品的真实情况,不再容易被华丽的营销话术所迷惑。
而且,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他们更愿意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买单。对于那些过度营销、产品质量却不过关的企业,消费者会毫不留情地用脚投票。就像小米,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升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即使雷军的人设再完美,营销手段再高明,也很难留住消费者的心。
(一)雷军的人设打造:“亲民”“技术男”“创业励志代表”。在过去,雷军在人设打造方面可以说是相当成功,他成功塑造了多个深入人心的正面人设。他总是以“亲民”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没有一点大企业家的架子。还记得那个在小米公司食堂和员工一起排队打饭的雷军吗?他和员工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就像一个邻家大哥一样,这种场景被曝光后,让很多人对他好感倍增。还有他亲自为员工开门的故事,虽然是一件小事,却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大家纷纷夸赞他没有老板的架子,十分接地气。
此外,雷军的创业经历堪称一部励志传奇,他也因此成为了“创业励志代表”。从创办金山软件开始,他就不断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始终没有放弃。后来创办小米,更是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从供应链的难题到市场的激烈竞争,每一步都走得无比艰辛。但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带领小米一步步走向成功,成为了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让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人设崩塌:当光环褪去,还剩下什么?然而,随着小米产品问题和营销争议的不断出现,雷军曾经打造的完美人设逐渐崩塌。在面对小米SU7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虚假宣传事件时,雷军和小米官方的回应显得十分无力,这让大家对他的“诚信”产生了怀疑。曾经那个“厚道”的雷军,似乎变得有些陌生了。
当这些光环逐渐褪去,我们不禁要问,雷军和小米还剩下什么?如果一个企业家单纯依靠人设来吸引消费者,而忽视了产品的本质,那么最终他将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对于小米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正视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升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用实际行动来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只有这样,雷军和小米才能走出当前的困境,重新找回曾经的辉煌。
小米口碑的波动向市场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单纯依赖营销技巧的时代正在过去,消费者更加看重产品的真实价值和企业的诚信雷军和小米如今面临的风评危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重新审视自身、实现蜕变的契机。想要重新赢回消费者的信任,挽回风评,小米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切实的改进。
(二)回归产品本质:用技术和品质说话。产品始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小米要想真正挽回风评,就必须回归产品本质,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上。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吸引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在手机领域,持续优化芯片性能、提升拍照技术、改进系统流畅度;在汽车领域,加强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和续航里程。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让产品真正具备领先的性能和品质,用实力说话,而不是靠营销噱头。
风评逆转背后的商业启示
同时,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也必须坚守诚信原则,避免过度营销和虚假宣传。真诚地与消费者沟通,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样才能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对于企业家来说,要明白个人人设固然重要,但不能凌驾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之上。只有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雷军和小米的故事,给所有企业都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希望未来,我们能看到更多企业以产品为核心,以真诚为纽带,在市场的浪潮中稳健前行,创造出更多真正让消费者满意的优质产品。(来源:投行圈子 作者:投行大师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