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买啥?决策层“点将”集成电路、软件!》:博览研究员认为,表面上言辞激烈、针锋相对的“央行、财政”之争,除了部门间的立场之外,更加值得关注的,其实是这种“博弈”的背后,透露出中国经济逐渐从依赖银行信贷推动传统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正在转向依靠政策推动的高科技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战略”的转变!相应的,与高科技产业密切相关的股市板块,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应该成为“长线资金”关切的对象!未来5年的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能否完成“惊险一跳”的时间窗口。而在这种大背景下,受到政策高度关注与扶持的“新经济、高科技”产业,从中长期看,相对“稳健”的消费类而言,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监管层一日连发三条重磅政策,间接利好股市短线,但真正企稳尚需观望!》:在博览研究员看来,尽管监管层面,从始至终强调的都是放水服务实体经济,而并不直接指向股市,但是,一则是棚改的收紧的问题直接与股市地产板块短中线走向紧密相关,而现在预期有所缓解;二则,政策向小微企业结构性放水,无论是对缓解小微企业流动性困境,还是流动性外溢(向股市的)预期,都是正面的;三则,从股市整体的信心层面来讲,如果流动性紧缩是股市下跌的直接原因,深层次还是对股市当前投融资结构性失衡的失望,对只能奉献的不满,而上述政策是带有挽救经济信心,市场信心的目的的。 所以,18日一天内监管部门连发三个政策新闻,对股市预期的间接利好,是成立的。 当然,股市当前面临的重重问题,非一日所致,信心的挽救也需要接下来,看政策落实情况,预期利好能持续多久,是要打问号的,尚需继续观察。
热点聚焦
下半年买啥?决策层“点将”集成电路、软件!
【研究员】:田文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表面上言辞激烈、针锋相对的“央行、财政”之争,除了部门间的立场之外,更加值得关注的,其实是这种“博弈”的背后,透露出中国经济逐渐从依赖银行信贷推动传统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正在转向依靠政策推动的高科技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战略”的转变!相应的,与高科技产业密切相关的股市板块,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应该成为“长线资金”关切的对象!未来5年的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能否完成“惊险一跳”的时间窗口。而在这种大背景下,受到政策高度关注与扶持的“新经济、高科技”产业,从中长期看,相对“稳健”的消费类而言,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博览财经研报】博览研究员认为,表面上言辞激烈、针锋相对的“央行、财政”之争,除了部门间的立场之外,更加值得关注的,其实是这种“博弈”的背后,透露出中国经济逐渐从依赖银行信贷推动传统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正在转向依靠政策推动的高科技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战略”的转变! 相应的,与高科技产业密切相关的股市板块,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应该成为“长线资金”关切的对象! A股不会再有“鸡犬升天”般粗放型的牛市,更多将会是“精耕细作”般价值型的牛市。而产业升级恰恰是牛市启动的根本;监管深化是市场波动率平稳的保证。 中国的未来之路是与传统粗放型经济迥异之路,是淡化资本驱动,强化技术进步驱动的希望之路! 决策层集聚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合力”! 本周,指数的反弹虽然一波三折,但5G、芯片等高科技产业板块仍然领涨,从政策扶持到业绩基础上,都展现出“上涨的持续性”。 虽然有分析称,自从贸易战以来,官媒确实降低了“中国制造2025”的“用词频率”,但在“实干”方面,却是紧锣密鼓,绝不含糊! 当前的格局是—— ●习总书记全力推动高科技产业的政策规划与引导,反复强调“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层面,一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以“落实财政资金”为着力点,为包括高科技产业在内的实体经济发展“盘活资金供给”; ●工信部、发改委等则全力梳理清楚,“短板行业”究竟有那些,定准扶持政策的“靶心”; ●证监会,则竭尽所能在有限的“股市资金”里面,腾挪“定向扶持高科技”产业的融资渠道。 …… 博览研究员必须强调的是,在“稳定‘高质量增长’”的基础上,产业的升级正在“加速”—— 虽然这些新兴产业尚未占据GDP的主要权重,但正在改善当前的经济结构和质量; 而传统经济的增长虽然在“时点或部分行业、领域”上存在“相对疲弱”的表现或某些征兆,但仍然能够为“新经济”的成长“争取时间”。 毕竟传统经济模式的增速放缓,以及受制于“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而引发的“增长陷阱”,最终只能靠改革转型,靠新经济的增量来“对冲和解决”。 从这层意义上说,未来5年的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能否完成“惊险一跳”的时间窗口! 而在这种大背景下,受到政策高度关注与扶持的“新经济、高科技”产业,从中长期看,相对“稳健”的消费类而言,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总书记反复强调“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从“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到“抢占一些颠覆性技术的制高点”,再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总书记对全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目标是相当明确的,而在此次“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更是系统性的阐述了“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意义与任务。 他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该次会议首先指出了当前我国在“核心技术”上的不足: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还很不适应。 指出的任务目标是:从国家发展需要出发,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努力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 众所周知,关于中国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历史上曾经有过“钱学森之问”,而杨振宁日前也指出,“创建(培养)一流科学家不太成功”。 针对这个问题上,习总书记强调,要“发挥关键的‘人’作用”——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指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在于有效发挥人的积极性。 ● 充分发挥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创新主体作用,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 ●强化成果导向,精简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 ●改革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分类、合理多元的评价体系,改革国家科技奖励制度 ●要加强科技领域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能够把党和国家科技政策贯彻落实好的组织型人才,成为领导科技工作的行家里手和科研人员的知心人。 ●要发挥年轻科学家作用,使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要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支持龙头企业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力量,建立创新联合体,鼓励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进入企业, …… 此前不久,继“邮科院、电科院”合并之后,有关“实验室”的建设也在加速:据悉,2020年我国将建成7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日前,科技部公开发布《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重点围绕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长远发展,推动实验室聚焦重大科学前沿问题,超前布局可能引发重大变革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发展高科技的“命门”: 对恶意侵犯知识产权的,“罚到他倾家荡产”! 而要人的“积极性”发挥出来,除了“改革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分类、合理多元的评价体系,改革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外,还有两条“基础性”工作要做好—— 1、是“硬件”,培育一批尖端科学仪器制造企业。 2、是“软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产权激励。 这两方面,都将在资本市场上直接“带动、培育”一批“有潜力的上市公司,以及相关概念板块”的! 最新消息称,克强总理在“第二十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时专门强调,中国将加大力度惩罚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对恶意侵犯知识产权的个人或企业,将“罚到他倾家荡产”。 针对外企多年来的抱怨“在华营商的潜规则是必须通过转让技术和来换取市场准入”,李克强说,中国坚决制止、也不允许强迫转让知识产权的行为,“我和在座的部长们都愿意接受,如果哪家企业在中国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特别是被严重侵犯了知识产权的,我们愿意直接受理这些案件……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中国企业自身也发展不起来,那么我们就是害了自己。” 他强调,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中国将加大惩罚力度,加倍惩罚,“对恶意侵犯知识产权的,罚到他倾家荡产”。 对此,发改委也表态称:稳步推进产权保护,开展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近日国家发改委联合8个部门,向地方印发了有关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着力解决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问题;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同时,开展涉产权保护的法规文件清理,要求各地认真组织做好本地区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建立涉及产权保护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长效机制。 打好“补短板”攻坚战:集成电路、基础软件、互联网,被选为“突破口”! 而为了“完成”决策层拟定的工作任务,各部委也在加快相关落实—— 新华社评论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只有加强基础研究,努力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才能在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中牢牢掌握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快形成一种突破核心技术短板的新机制,打好“(填补)科技短板”的攻坚战。 至于“科技短板”在哪,工信部就明确指出:集成电路、基础软件、互联网等领域存产业安全隐患。中国原始创新能力薄弱,基础研究短板依旧明显。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求是》撰文指出,解决我国制造业核心技术的短板问题,关键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强化国家战略引领,引导创新要素更多投向核心技术攻关,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也表示,要深刻认识加快软件技术产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软件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灵魂,“软件定义”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下一步,要持之以恒、扎实推进我国关键软件技术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补齐关键基础软件、核心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等短板。以应用带动促进技术成果快速转化,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国务院领衔,央行、银、证为“发展实体经济”精准“输血”! 高科技产业既是知识密集型,也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除了通过保护知识产权。培育“一流科学家”等解决“知识”问题外,如何保证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在当前“去杠杆”的大环境下,也是一项重任! 可喜的是,除了证监会在股权融资方面“全力以赴”扶持“新经济、独角兽”之外(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在主板上市的新上市规则已在 4 月底生效, 目前已有数家公司提交上市申请),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在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的“A、B、C、D…N…X”轮融资,寻求发展所需的资金。 值得注意的都是,除了此前政府部门设立的“3000亿大基金”,以扶持战略新兴产业外,日前,招商局集团等也联合推出一只150亿美元的科技投资基金。 而在政府层面,为了解决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央行、银保监会近期专门开会解决融资难问题—— 7月17日上午,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带队赴中国银行总行,就银行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力度情况进行调研督导,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会议指出,大中型银行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贷款价格,带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明显下降。逐步降低对抵押担保和外部评估的依赖,从源头上降低小微企业融资费用负担。 与此同时,有消息称,央行“最新的窗口指导,将流动性精准导入实体企业”:新增信用债投资,AA+及以上1:1配MLF,AA+以下1:2配MLF,要求资金必须投向产业类,金融债不符合此次投放要求。 众所周知,发展高科技产业这种“高风险投资”,“风险厌恶型”的银行信贷,并不是最佳选择,反倒是可以考虑利用财政资金的“定向扶持功能强”的优势,来带动社会资金参与其中—— 李克强总理在7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现在财政资金“趴”在账上的还有不少,从而造成一些该给的资金没有到位,一些应该建设的项目无法开工。 这些问题要在整改中并行解决,切实让公帑花出更大效益。要加快从体制上解决“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问题,确保财政支出高效安全使用。 总结 总结而言,在“稳定‘高质量增长’”的基础上,产业的升级正在“加速”。从这层意义上说,未来5年的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能否完成“惊险一跳”的时间窗口!而在这种大背景下,受到政策高度关注与扶持的“新经济、高科技”产业,从中长期看,相对“稳健”的消费类而言,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而根据近期政策面的一系列动作分析,从决策层到各部委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是全方位,除了大笔的资金支撑,也有“科研院所的资源整合”,正是这些不断积累的政策效力,帮助高科技产业集中的创业板,有望在中期趋势上发挥驱动力。
博览视点
监管层一日连发三条重磅政策,间接利好股市短线,但真正企稳尚需观望!
【研究员】:柏双
结论:在博览研究员看来,尽管监管层面,从始至终强调的都是放水服务实体经济,而并不直接指向股市,但是,一则是棚改的收紧的问题直接与股市地产板块短中线走向紧密相关,而现在预期有所缓解;二则,政策向小微企业结构性放水,无论是对缓解小微企业流动性困境,还是流动性外溢(向股市的)预期,都是正面的;三则,从股市整体的信心层面来讲,如果流动性紧缩是股市下跌的直接原因,深层次还是对股市当前投融资结构性失衡的失望,对只能奉献的不满,而上述政策是带有挽救经济信心,市场信心的目的的。所以,18日一天内监管部门连发三个政策新闻,对股市预期的间接利好,是成立的。 当然,股市当前面临的重重问题,非一日所致,信心的挽救也需要接下来,看政策落实情况,预期利好能持续多久,是要打问号的,尚需继续观察。
【博览财经分析】政策稳定股市的态度已经明朗,但股市依旧萎靡不振。 7月18日,两市呈现高开冲高回落走势,继续震荡磨底。其中,上证综指上攻5日均线未果,连续两日收在2800点整数关口之下;创业板指收盘跌破5日均线,险守1600点整数关口。 从技术面上来看,多空双方针对2800点展开反复争夺,成交量始终未能有效放大,说明市场仍旧处于震荡磨底过程中。 这不仅反映了市场信心的脆弱,不仅是因为外部贸易争端的不可控对避险预期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在经过多次“老乡别走”的接盘侠生涯后,市场对政策救市的信任、信用度存在较大的质疑声音。尤其一些片面鼓吹A股估值安全、有经济基础、价值投资之类的不接地气声音,实际上还起了反效果。 不过,7月18日晚间,一下子出来三个与股市板块新闻——虽然这三个新闻都不是直接指向股市,但都指向了拯救“信用”,或许,略微能改善下市场对流动性的预期信心吧。 新闻一:新华网发布了《棚改贷款情况如何?审批权限收了没?——就棚改贷款热点问题专访国开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国开行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棚改贷款业务的有关情况,回应了此前流传的棚改政策有变的传闻。 文中引述国开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述称:根据国开行现行信贷管理制度规定,贷款合同的审批及签订权限均在分行,目前没有任何调整变化,合同审批权限仍在分行,不存在总行上收棚改贷款合同审批权限的情况。 但同时,国开行也承认,按照国开行制度规定,贷款合同审批前要对项目的政策合规性、贷款条件落实情况等进行严格审查,由总行、分行按照职责分工,共同把关。“近期,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精神,落实有关监管要求,国开行将合同审查权限统一到总行,主要是防范地方政府过度举债,避免各地政策把握不一致,集中到总行统一把关。” 也就是说,导致6月底以来地产板块及上下游大跌的棚改收紧,被市场过度解读了。尽管棚改收紧确有其事,但力度并没有市场之前传闻的那般紧张、急速,而是显然有平缓过渡之意。 新闻二: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网传央行近日窗口指导银行,(1)对于贷款投放,较月初报送贷款额度外的多增部分(额外投放),按1:1给予MLF资金(多增部分为普通贷款,不鼓励票据和同业借款);(2)对于信用债投资,AA+及以上评级按1:1比例给予MLF,AA+以下评级按1:2给予MLF资金(要求必须为产业类,即金融债、城投债都不算)—— 简单来说,央行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指导银行买垃圾债了。 新闻三: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了《银保监会召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做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座谈会》的消息。消息称,7月17日郭主席赴中行调研并召开多家银行参加的座谈会,就银行业贯彻落实决策部署,加大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力度情况进行调研督导。 可以预料的是,银监会下一步很快也会出台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关政策。 分析指出,三个新闻同时出现,且均针对银行的信用投放业务,似乎表明监管层面开始努力促进银行信用投放,且明确支持的投向是产业(不含棚改之外的城投),尤其是小微。这其中的信号,市场需要高度重视! 机构的对此点评分析指出:这次央行、银保监同时采取措施,从多个角度推进银行信用投放的能力和意愿,力图恢复银行体系的信用投放功能,防止过多企业出现因再融资断裂而违约,进而危及银行自身和宏观经济。 这些措施,多多少少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尤其是对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支持,无疑是真金白银的帮助。但也不可能指望马上就成效非常显著,改变银行主观上投小微的意愿和能力,依然需要一定的培育建设。尤其是银行对风险的惧怕,可能仍然会成为主要障碍。 而在博览研究员看来,尽管监管层面,从始至终强调的都是放水服务实体经济,而并不直接指向股市,但是, 一则是棚改的收紧的问题直接与股市地产板块短中线走向紧密相关,而现在预期有所缓解; 二则,政策向小微企业结构性放水,无论是对缓解小微企业流动性困境,还是流动性外溢(向股市的)预期,都是正面的; 三则,从股市整体的信心层面来讲,如果流动性紧缩是股市下跌的直接原因,深层次还是对股市当前投融资结构性失衡的失望,对只能奉献的不满,而上述政策是带有挽救经济信心,市场信心的目的的。 所以,18日一天内监管部门连发三个政策新闻,对股市预期的间接利好,是成立的。 当然,股市当前面临的重重问题,非一日所致,信心的挽救也需要接下来,看政策落实情况,预期利好能持续多久,是要打问号的,尚需继续观察。
即使外资“猛如虎”,但内资依然继续等待!
【研究员】:江桥
结论:外资更注重价格和好公司,博弈的是长期确定性概率机会;而内资更注重政策面的走向,博弈的是政策调控预期差。虽然外资中一MSCI为代表的基金不足一个月就近乎满仓运作,但是内资依然不为所动,选择继续等待。孰高孰低姑且不论,反正恰恰是市场在目前的这种分歧、迷茫且没有极大利好刺激的情况下,一时之间难以凝聚一致性做多预期,继续等待吧。
【博览财经研报】今天谈谈市场吧,其实最近的市场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不过当前市场有几个现象…… 第一个是,中美股市之间的联动性逐步减弱。 可以看到的是,近日纳斯达克指数再创新高,道琼斯指数也逐步走高,接近前期高点。但是反观上证指数,近期基本上对美股的走势变得“迟钝”了。市场内部预期的复杂性决定了当前市场对外围的态势变得“麻木”。 第二个是,市场再度陷入弱势缩量震荡的格局。 虽然18日,上证指数出现小幅放量,但近期几大指数基本上维持逐步缩量的走势。市场难上难下,观望情绪甚浓。 第三个是,市场热点概念分散,缺乏主线旗帜。 仅仅从18日来看,啤酒、电力、半导体、服装纺织等概念涨幅居前,基本上除了由于人民币贬值外,看不到很明显的驱动题材表现的逻辑。 可以注意到的是,前期离岸人民币在6.7附近一直横盘震荡之后,近期一举突破,从当前的走势来看,6.7的重要阻力位突破之后,人民币汇率有进一步贬值的可能性。 从整体来看,人民币贬值不利于整体市场的做多情绪,而由此带来的盘面风险需要警惕。但是从结构性机会来看,人民币贬值必然是利好出口企业的,按照惯例纺织行业尤其受益。 但是尾盘乐种业、宏辉果蔬、登海种业、农发种业、万向德农等个股却开始拉升,显示出市场逻辑向对着贸易摩擦方向演绎。 总体上,市场资金基本很难找到能够凝聚市场一致性预期的做多方向。 从盘前来看,据新华社消息报道: 美国国会负责监督贸易政策的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议员奥林·哈奇17日敦促特朗普政府放弃关税策略,转向与贸易伙伴进行谈判,否则他将推动国会立法限制总统的贸易授权。哈奇当天在参议院发表演讲时说,特朗普政府已落实或威胁对约50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这些举措将美国家庭和企业置于险境,并可能损害美国税制改革取得的成果,现在是时候转向贸易谈判了。 但是尾盘这种逻辑的演绎很明显并不符合消息面的驱动方向,这仍然反映出当前的市场杂乱无章。 第四个是,外资比内资表现得更积极。 昨天,近期披露上市报告书的两只基金——MSCI低波和MSCI国际已经接近满仓操作。从成立到接近满仓,这两只基金花了不到一个月时间。 与此同时,在桥水拿下国内私募牌照后,贝莱德又开始发行首只私募基金-贝莱德中国A股机遇。今年已有10家外资私募均发行了产品,有的还发行了2-3只,加速布局市场。 外资虽然比内资更看好A股,但是由于外资的体量较小,目前在内资悲观,外资乐观的环境下,尚且可以支撑买卖盘的大体平衡。而至于后期市场打破僵局,则需要新的利好来凝聚内外做多预期。 当前市场到底在等什么呢? 每年在年中的时候,就有一件金融圈高度关注的会议——年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对于这次会议,市场也在期待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还是需要一次大级别的会议来定方向,来统一思想和预期。对于去杠杆的态度如何?对于股市的定位是压还是松?对于房地产货币化棚改是否继续坚持?对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调整?对于中美贸易摩擦之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这次会议上得到解答。 所以,从目前的市场来看,也基本上是继续磨底震荡等待。市场整体操作难度较大,需要以时间换空间。外资更注重价格和好公司,博弈的是长期确定性概率机会;而内资更注重政策面的走向,博弈的是政策调控预期差。虽然外资中一MSCI为代表的基金不足一个月就近乎满仓运作,但是内资依然不为所动,选择继续等待。孰高孰低姑且不论,反正恰恰是市场在目前的这种分歧、迷茫且没有极大利好刺激的情况下,一时之间难以凝聚一致性做多预期,继续等待吧。
决策参考
利空落地, 左侧布局:5G投资周期开始逐步启动!
【研究员】:田文
结论:市值和跌幅深度对反弹幅度影响较大。尤其是2011年之后,跌幅随市值增加而增加,即中小市值股受市场情绪影响较大,当市场处于下行通道时,中小市值反应比较激烈;而当市场出现利好消息,中小市值凭借超跌因素迅速反弹。因此,考虑到利空落地,5G投资周期有望开始逐步启动,可考虑左侧布局5G。5G技术,估计是中国在现阶段为数不多的,能够真正体现出“高科技产业制高点”优势的产业,加之中国市场的消费日益依赖“网络在线模式”,5G技术算得上是既有消费基础支撑,又有政策的“明确指引”,未来几年很可能就是5G产业的爆发期,相关板块将持续获得事件驱动力。
【博览财经分析】博览研究员认为,恐慌式下跌阶段基本结束,在此过程当中砸出的“估值底”,亟待被先知先觉的“聪明资金”给“填平”。 随着超跌反弹的开始,前期涨跌幅是影响个股反弹幅度最显著的变量,大跌反弹中反转效应非常显著,前期跌幅最大的股票组合反弹中涨幅最大。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博览研究员个人并不认为“贸易战”因素将持续“控制”A股的走势,但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可能是持久战,常态化,因此,时常来个利空,冲击一下市场预期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这就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A股的操作策略应该是—— 1、大胆抄底布局。中期趋势上,行情会受益于“下半年政策转向‘求稳’,金融市场稳定性增强”,向上修复是大方向,此时开始选择“合适标的”布局恰逢其时。 2、有足够时间仔细筛选标的。虽然估值已经达到历史底部,但是市场的盘底及消化杠杆仍需要时间。加之贸易战的风波仍然会不适来袭,股市在反弹过程当中,仍然会有“回调”的可能,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估值底”附近择股的时间,还是相对充裕的。 3、前期跌幅较充分,且持续受益于政策扶持的“新经济、高科技产业”,应该是抄底的首选,受益于此的创业板反弹幅度应该更加明显,选择相关ETF也是不错的选择。 总体来看,历史上的超跌反弹,多数首先开始反弹的大多是周期和金融类,其次是消费股和成长股的反弹。相较而言,成长股普遍表现较好,反弹期间涨幅高于其他风格的股票。 考虑市值、ROE、PE、超跌幅度等指标—— (1)市值:平均涨跌幅随市值的减小而不断增加,市值较小的股票在反弹区间表现较好,小盘股优势显著。 (2)ROE及PE:反弹期间表现较好的股票在ROE和PE方面并没有明显的特征。 (3)跌幅深度:反转效应明显。跌幅较大的股票在反弹期间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综上,可以看出市值和跌幅深度对反弹幅度影响较大。尤其是2011年之后,跌幅随市值增加而增加,即中小市值股受市场情绪影响较大,当市场处于下行通道时,中小市值反应比较激烈;而当市场出现利好消息,中小市值凭借超跌因素迅速反弹。 因此,市场反弹,可选思路是:遵循大跌反弹抢景气的原则,当前应该重点关注大数据云计算、半导体、创新药、新能源汽车等板块;而考虑到利空落地,5G投资周期有望开始逐步启动,可考虑左侧布局5G—— IMT-2020(5G)峰会发布了《5G承载需求白皮书》等数个白皮书,释放积极信号并推动5G商用加速落地。试验工作稳步推进:预计将会有超过100个左右的基站规模;华为在系统设备厂家中测试率先完成试验工作。从产业的硬件(芯片、光纤光缆等)、系统、设备商、运营商等企业积极推动5G商用落地。 7月18日,长三角三省一市政府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已签署《5G先试先用推动长三角数字经济率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各方将围绕连接、枢纽、计算、感知等5G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广泛深入的战略合作。根据框架协议,今年长三角将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5G外场技术试验网,2019年率先在国内开展试商用,2020年成为国内首批正式商用的地区之一,并同步推进5G应用及产业链协同发展。依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到2021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将在长三角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000亿元进行5G基础设施建设。 博览研究员认为,5G技术,估计是中国在现阶段为数不多的,能够真正体现出“高科技产业制高点”优势的产业,加之中国市场的消费日益依赖“网络在线模式”,5G技术算得上是既有消费基础支撑,又有政策的“明确指引”,未来几年很可能就是5G产业的爆发期,相关板块将持续获得事件驱动力。 根据22 家5G 产业链的创业板公司披露中报业绩预告,上半年累计盈利增速为 45.9%。而这一盈利趋势,大概率是会保持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 5G 单一市场,在 5G 设备的投资总额预计占到全球 50%以上,有望实现加速发展。 此前,作为国内5G产业的领头羊,中兴禁购事件导致市场担忧中国的5G进展会低于预期。但5G先锋的技术实力是多年研发积累所致,失去的这89天,并没有趋势上改变中兴通讯、以及中国5G产业的领先优势,全球主要国家5G 规模商用在2020 年,禁运事件不会影响中兴在未来 5G 时代的市场格局。 而中国2020年商用5G的目标不变,近期5G频谱资源分配将会确定,运营商资本开支将在2019年在5G建设中重回增长态势。预计中国运营商 2019 年后将迎来新一轮资本开支上升周期,2020到2021年5G 首轮投资高峰两年总资本开支有望达到9000 亿元以上。 当前5G板块调整到位,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而随着中兴事件落地,贸易战边际效应递减,板块压制因素逐步散去,产业链面临恢复;与此同时,频谱落地在即,全球竞相商用部署,5G从主题向商用加速演进,而流量爆发性增长,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承载面临挑战,催生消费市场对5G的现实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