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策略投资终端破解版】
从上周一周来看,全周只有周一红盘上涨。尤其上周五(11月29日)跌破年线。总之,短线市场虽然指数跌幅不大,但成交、热点等表现的非常虚弱,人气涣散,流动性匮乏。但同时,我们看到的是,从上周到本周末,稳增长以及设计股市的政策似乎不少,却几乎无一是重头落在稳定短中线市场上的。也因此,短线的震荡调整,或许短时间内恐怕仍看不到好转的迹象。 《金融监管层忙着谋划股市“长远”,短线困局却鲜有涉及》我们看到,继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机关刊《旗帜》杂志上发表近5000字长文谈对当前资本市场定位、看法以及后市中长期治理的思路,本周末央行航行长易纲也在另一家政策级别更高、理论地位更加重要的《求是》杂志社发表了7000字长文谈对货币政策的本源和目标,新时代我国货币政策的使命与担当,以及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的着力点等等。不过,金融层面看似政策动作不少,而且都是高举高打很高大上。但是,要么是立足长远,要么是理论阐述,好像真正直接针对当前短线市场股市的“救急”之策却似乎并没有什么涉及。这对短线市场的预期都是不太好的。 周末最重磅的政策无疑是中央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分析指出,这意味着长三角一体化已晋级国家顶级战略,可以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四大战略并驾齐驱。股市层面,考虑到这份规划的宏大和涉及到的行业、概念及企业之多,本周初大概率将会是短线市场的一个热点——当然,其也并不足以改变市场整体的疲软。
焦点透视
金融监管层忙着谋划股市“长远”,短线困局却鲜有涉及
【博览财经分析】从上周一周来看,全周只有周一红盘上涨。尤其上周五(11月29日)跌破年线。盘面上,白马股集体重挫,超级品牌、贵金属、鸡肉概念、农业种植等板块跌幅靠前。指成交量依旧低迷,两市合计成交仅有3415亿元。从周五走势来看,盘面清晰可见一些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的公司纷纷选择卖出导致相应的股价大跌,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机构抱团白马股放量领跌,这一批高位股票的调整仅是前段,离结束尚早,这会对大指数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总之,短线市场虽然指数跌幅不大,但成交、热点等表现的非常虚弱,人气涣散,流动性匮乏。但同时,我们看到的是,从上周到本周末,稳增长以及设计股市的政策似乎不少,却几乎无一是重头落在稳定短中线市场上的。也因此,短线的震荡调整,或许短时间内恐怕仍看不到好转的迹象。 我们看到,继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机关刊《旗帜》杂志上发表近5000字长文谈对当前资本市场定位、看法以及后市中长期治理的思路:包括肯定了股市的重要性,加强资本市场改革顶层设计,反思检讨了此前证券监管中的不足和问题。 本周末央行航行长易纲也在另一家政策级别更高、理论地位更加重要的《求是》杂志社发表了7000字长文谈对货币政策的本源和目标,新时代我国货币政策的使命与担当,以及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的着力点等等。核心意思包括:不搞竞争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始终坚守好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福祉的初心使命等。 此外,还有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中国金融杂志上撰文表示,为规范引导新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17项金融行业标准已经立项,正在加紧研制。金融自助设备运维服务、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等22项团标相继发布。 上海期货交易所监事长、上海期货与衍生品研究院董事长陆文山在第15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表示,上期所将进一步推进期货市场基础性法律制度建设,首先是推动《期货法》的出台,建立权威、透明、稳定、高效的一系列制度基础,消除境内外参与者的顾虑,让市场更可预期、行为更具规范、市场更可持续。 12月1日,在第四届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表示,围绕有可能发生的经济困难或国际金融的冲击,我们要多留一些货币政策工具和空间。 不过,金融层面看似政策动作不少,而且都是高举高打很高大上。但是,要么是立足长远,要么是理论阐述,好像真正直接针对当前短线市场股市的“救急”之策却似乎并没有什么涉及。 对此,我们在上周的分析中也说过,不论这代表监管层对当前股市的现状是满意的?还是至少觉得还是能接受的,暂时仍不必要干预的?还是说虽不满意但决定“忍短痛免长痛”,但总之,这对短线市场的预期都是不太好的。 周末最重磅的政策无疑是中央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个城市为中心区(面积22.5万平方公里),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 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以上海临港等地区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据官方所言,本规划纲要是指导长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从规划的内容来看,到2025年,长三角地区将要办六件大事,即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建立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能力,明显提高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建立更加有效一体化体制机制。 分析指出,这意味着长三角一体化已晋级国家顶级战略,可以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四大战略并驾齐驱。而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相比,长三角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长三角地区经济最为活跃;二是长三角地区处于中国两条最重要的经济带(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交汇之处;三是长三角早就被国际誉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的优势地位和巨大潜力无可匹敌。随着政策的逐渐加码,上海的开放门户、江苏的制造业基础、浙江的新经济、安徽的人口红利,将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马太效应将更加显著。 股市层面,考虑到这份规划的宏大和涉及到的行业、概念及企业之多,本周初大概率将会是短线市场的一个热点。 有券商指出,对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投资机会,可以关注以下几条主线:(1)基础设施建设对本地港口、公路、机场、物流以及地产的带动;(2)金融进一步对外资放开,服务业逐步减少展业限制,带来相关行业公司的业务布局机遇;(3)G60科创走廊沿线“一廊九区”在高新技术行业的优秀企业有望脱颖而出,如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医药生物公司;(4)区域内自身经营实力较强、受益于产业升级和行业增长的龙头企业。 但考虑到当前市场整体的疲软,长三角一体化概念仍然只能当做一个短炒的题材而并不能改变股市整体的弱势震荡格局。 另外就A股市场一贯的炒作特性而言,范围太广的题材可能并不好炒作,反而会挑一些题材中相对新鲜的点作为攻击方向。分析认为,规划纲要中着重强调的苏州和嘉兴本地股有可能成为资金攻击的方向。另外,关于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的着墨亦超出预期。 综上,短线能抓点结构性机会见好就收就不错了,防守心态,千万不要预期过高。
A股真的“变了”
【博览财经分析】先讲一个故事吧。故事里的“我”并不是我,而是我的朋友“路总”。 昨天(11月27日)A股市场表现低迷,三大股指均小幅收跌,沪指险守2900点。行情还是如此乏味,我也没有什么参与的意愿。 所以,直到14点59分,我才打开了交易账户。前几天减仓,资金不能闲置,做一下逆回购,赚一碗面钱,聊胜于无。 登录之后,一条系统提示蹦了出来,“今天有新股发行,您还未申购”。不到一分钟就要收盘了,留给我思考的时间不多了。要不要申购?真的是个很“扎心”的问题。 我犹豫了。这要是搁以前,根本不会犹豫的。无脑申购,所有新股都打,然后坐等上市连续涨停之后开板就卖,这曾经是打新的最优策略。但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审核制+注册制,两个新股供应渠道。于是乎,新股越来越多了,发行市盈率上去了,结果,最近“破发”的公司越来越多了。 一句话总结,打新不再是稳赚不赔了,不仅不能稳赚了,还很有可能会亏钱了。这新股,还打不打? 昨天上市的浙商银行已经破发了,邮储银行就要来了,申购吗?又是个问题。 以往,我还会为了选择一些合适的品种充当打新的“门票”而烦恼。同时,为了打新,我们还得承受持仓市值波动的风险。 感谢不断进化的A股市场,现在,这两个烦恼都要慢慢消失了。 因为,新股不败、打新稳赚的时代过去了。既然新股破发成为常态,那么我们也没必要配置打新市值了。 眼看着就要收盘了,时间紧,任务重。怀着悲悯的心情,我按下了“一键申购”。 嗯,两只科创板的票,我都不知道它们是干什么的。也许运气好,中个签,兴许赚个三瓜两枣呢。这一丝侥幸的心理,经常让人们再三冲动。 毕竟,炒股的核心竞争力是命好…… 这次,还会“横久必跌”吗? 故事讲完了,又该分析行情了。11月27日,A股市场依然呈现窄幅震荡的态势。截止当天收盘,沪指收跌0.13%,报2903.19点;深证成指跌0.3%,报9648.39点;创业板指跌0.28%,报1674.39点。沪深两市11月27日成交355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近400亿元。 从指数层面来看,多空双方围绕沪指2900点一线展开激烈争夺,虽然沪指下方存在5日线支撑,但向上突破又会遇阻均线压力。因此,短期来看,指数横盘震荡的概率较大,这种微妙的平衡短期难以打破。 从60分钟小周期来看,近期A股市场量能明显萎缩,一方面表明市场人气较弱,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多头上攻信心不足。总体来看,随着MSCI扩容的结束,短期内高位蓝筹白马股或将出现调整走势,而科技板块能否重新领涨,仍然需要持续观察。 然而,市场终究是要选择方向的。即将进入年底,资金面相对紧张或许会压制市场的风险偏好。如果没有强大的外部力量推动A股市场扭转近期的颓势,那么“横久必跌”将是大概率事件。 今天(11月28日),邮储银行就要申购了。看点有二:一是募集资金超过200亿元,国有大行的体量算是“巨无霸”;二是之前上市的两家银行股都破发了,要不要申购,挺纠结的。 其实,从过去的经验来看,银行股在年末市场偏弱的时候,还是带有“避风港”属性的。岁末年初,银行板块受益于估值偏低、前期涨幅少、机构持仓低和政策催化,往往会有异动。 近期白马股集中回调的现象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从龙虎榜上观测交易大多来自“机构专用”席位,因此,或是机构投资者出于外部市场不确定性短期兑现收益、白马估值高位、临近年底平安度年关等心理因素带来的调整。在此背景下,近期涨幅相对靠前的均为低估值板块,包括周期和银行。相对“过山车”式的周期板块机会而言,银行板块安全边际更高。
博览视点
内部不利因素较多,A股市场趋弱
【博览财经分析】11月26日,在海外资金凶猛涌入的助力之下,A股终于上涨了。得益于MSCI实施上调中国A股权重,北向资金11月26日净流入逾214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108.76亿元,深股通净流入105.53亿元,创单日历史新高。同时,由于MSIC首次对A股中盘股实施纳入,11月26日A股市场全天呈现“沪弱深强”格局。 截至当天收盘,沪指最终微幅收涨0.03%,收报2907.06点;深成指报9677.23点,涨幅0.53%;创业板指报1679.08点,涨幅1.04%。沪深两市11月26日合计成交3936.43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的4200.53亿元略有缩量。 虽然说沪指收复了2900点,重新站上5日均线,但感觉上,还是太弱了。到底有多弱,来直观感受下吧。 11月26日两市成交不足4000亿元,买入卖出各一半,在买入的1918亿元里面还有214亿元北向资金,但大盘也就涨了一点点。今天(11月27日),没有这么多外资,怎么办? 值得注意的是,新股上市当日破发的情景终于出现了。11月26日的浙商银行上市开盘就破发,这是新股申购新规实施后首例。 长期以来,新股不败是流传于A股市场上的一个神话,现在,这个“神话”终于破灭了。再回顾下近期破发的新股——渝农商行用了10个交易日才破发;昊海生科用了5个交易日破发;久日新材上市次日破发;现在,浙商银行上市当天破发…… 新股破发可以理解为底部临近的标志,但破发越来越快,又何尝不是市场越来越弱的信号? 最后,从11月26日盘面上看,钢铁煤炭等周期板块在短暂表现两天之后,后劲似乎不足。板块轮动加快,热点散乱,都是场内存量资金不足的信号。 内部的不利因素依然较多 11月26日是MSCI第三次扩容正式生效日,北向资金如期大幅净流入超200亿元,但依然无法助推A股市场选择方向。当天创业板指虽然涨超1%,但沪指几乎没挪窝——全天继续围绕 2900点窄幅波动。监测数据显示,场内机构资金11月26日尾盘突然大幅净流出。 由于市场缺乏显著的领涨热点,赚钱效应继续下降,致使场外资金持币观望的情绪较重。另外,临近年末,机构投资者锁定利润意愿较为浓厚。于是乎,11月26日陆股通资金和场内机构资金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一个大幅净流入一个大幅净流出,博弈迹象十分明显。 事实证明,仅有北向资金这一路增量资金发力,是无法有效提振A股市场的。其实,在外资持续净流入的背景下,沪指已经在2900点上下横盘了半个多月了,迟迟未能改变弱势震荡的格局。 目前来看,A股市场内部的不利因素依然较多。 首先是,MSCI初步扩容完成,2020年尚无新的纳入安排,对核心资产来说短期“利好出尽”,叠加机构年底存在获利了结、调仓换股的动机,前期强势板块出现显著回调。 其次,IPO扩容势头不减,“巨无霸”邮储银行即将登陆A股市场。在年末资金面不宽裕的情况下,市场的承接能力遭遇考验。 同时,减持猛如虎。近期多只个股因减持而股价暴跌,本周还有5股解禁市值超过20亿元。潜在的减持压力不可不防。 未来股指能否突破盘局,依然有赖于外部环境的积极变化,或是强有力的利好政策提振;或是经贸关系获得实质性改善。在外部环境没有改善之前,暂时还是以防御的思维去对待市场波动。 个股方面,经过几天的下跌,很多科技和消费股已经破位,由于机构仓位较重,后市超跌反弹的机会还是有的。只是要注意,趋势走坏之后,修复过程就会比较漫长,反弹毕竟不是反转。 周期股目前可能还没得到投资者的广泛认可。在从上周五开始崛起的周期板块在11月26日再度陷入调整,这表明投资者跟风追涨的意愿依然较弱。市场共识还没形成,猛冲猛打的可能性不大,大概率也是各个周期板块(如钢铁、水泥、工程机械、地产等)轮动的机会。 总结 我们原先预计市场能够尽快选择方向,很可惜,迄今为止“市场先生”依然没有给出清晰的答案。但有一点还是要明确的,市场节奏越拖沓,对多头越不利。因为年底各路资金总是会有一定的回笼压力,机构投资者的操作日趋保守。 如果不能尽快扭转颓势,那么久盘必跌将再次成为现实。对于投资者来说,当下还是要注重防御——降低仓位和多看少动是较好的选择。
决策参考
这一次“破位”下跌,释放了什么信号?
【博览财经分析】最近A股市场疲态尽显,本来有些担心的“破位下跌”风险,也成为了现实。所谓“破位下跌”,就是跌破了关键支撑位。从均线系统来看,年线无疑是十分重要的长期支撑,代表了过去一年“做多”资金的持仓成本。上周五(11月29日),这个位置失守了。11月29日,A股市场延续回调态势,沪指收盘小幅下跌0.61%,失守年线支撑,日K线四连阴,收报2871.98点。年线失守,对市场情绪的影响是比较消极的。一是,过去一年内的做多资金或多或少都被套了。二是,年线失守之后,大盘下方再无长期均线支撑,下跌的空间打开了。只要空头愿意继续发动攻击,那么是很容易让指数连续下台阶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这个存量博弈的市场里,空头的力量还很强吗? “做空”力量很强吗? 个人认为,今年四季度以来,A股市场长期处于主力资金净流出的状态之中,这很可能意味着“空头”的提前撤离。从机构投资者来看—— 比较灵活的私募,在11月初就出现过仓位大幅下滑,这是提前撤离的空头。 而公募的减仓和调仓行为大概也从11月初开始,到了中下旬,就比较明显。反映到盘面上,就是那些今年一直高举高打的白马股,开始放量下跌。比如11月29日的茅台跌了4%,也是所谓的抱团瓦解。但公募基金对仓位有要求,减仓白马股之后的资金并不是完全流出市场,应该有部分资金选择了低位低估值的周期板块。这可能也是前几天周期股一度崛起的原因。 海外资金方面,北向资金还是净流入的状态,每个交易日净买入20-30亿元,不多不少,不紧不慢。这是难得的长线增量资金。 再结合成交量来看,11月28日沪深两市成交额创出2月1日以来的新低,缩量表明市场不活跃,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场内资金的惜售行为所致。 因此,个人认为,经过9月份以来的反复冲高回落的震荡调整后,沪指从3000点上方跌落至2900点下方,阶段风险已经得到了释放,当前市场里面的空头力量并不强大。但尴尬的是,年末锁定利润的心态、IPO扩容和解禁减持对市场资金面的考验,使得投资者在这个时段的做多意愿同样不足。 总结一下吧。有三点: 其一,当前A股处于下行空间有限,上涨动力不足的格局。11月29日A股市场三大股指的跌幅一度超过1%,但当天午后出现盘中反弹,“跌不多、涨不动”的特征十分明显。 其二,沪指跌破年线之后,如果不能快速修复,那么指数恐怕还会有所回落。 其三,沪指下方支撑位于2845点附近,如果回调到这个位置可能会引发超跌反弹。 回顾今年的行情,在8月份的那次调整之中,沪指也曾经跌破过年线。随后展开了一段有力度的反弹行情。但12月份和8月的情况有所不同,12月的资金面通常会更紧张一些。所以,这一次的“破位下跌”之后的修复过程恐怕更加漫长,投资者也需要更多的耐心了。 结论 由于年底机构资金业绩考核,MSCI扩容结束,这些前期涨幅较大、机构持仓较高的板块或面临较大抛压,短期内或有所回调。年底市场资金面偏紧,增量资金有限,市场进入短期的存量消耗阶段,需要耐心等待新的热点刺激。技术面来看,大盘下探至年线支撑位,创近3个月以来新底,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但考虑到沪指从3000点上方震荡回调至2900点下方,做空力量已经部分得到释放。因此,大盘下行的空间可能也较为有限。目前来看,沪指2850点位置具有较强的支撑。
强势股“补跌”,意味着什么?
【博览财经分析】上周五(11年29日),A股市场继续下探,沪指收盘创近3个月新低,以茅台为代表的白马蓝筹再次出现较大跌幅。 回顾10月以来的行情,我们可以看到,当沪指在2900点至3000点之间反复震荡的时期,茅台等“强势股”大都还是拒绝调整的,甚至还创出新高。 那么,为什么在沪指2900点下方,强势股开始“补跌”了呢? 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是,年底机构资金面临业绩考核,锁定利润是一种本能。而这些表现强势的消费白马股都是机构资金抱团的标的,也为机构投资者带来了较高的收益率。一旦机构的态度出现分化,资金的分歧势必带来抱团瓦解。先出货的人能够获得更多利润,当大家开始玩“跑得快”的时候,放量下跌也就无可避免。 同时,对于这些“强势股”基本面的担忧,也是一种比较现实的心态。强势股经过近一年的上涨,股价达到高位区间,估值偏高。那么,未来业绩能否与估值相匹配就成了一个疑问。从长期看,对于现金流非常稳健的消费龙头而言,高增长终究不可维持。 另外,从增量资金角度来看,受A股纳入MSCI、富时罗素等指数体系影响,2018年以来北向资金一直是A股市场重要的“增量”逻辑。而海外资金对业绩稳定、高分红、高ROE的行业龙头十分青睐。作为市场资金的风向标,北向资金的这种偏好被越来越多的国内机构模仿并追随,也是这些强势股“强者恒强”的重要原因。然而,现在的问题是,随着MSCI第一阶段纳入A股的完成,对于2020年MSCI纳入A股的节奏尚无安排, 强势股就缺少了一个确定的 “增量”引擎。 主力资金出逃,消费板块是重灾区之一 上周(11月25日-29日),A股市场行情低迷,主力资金持续出逃,主要股指均下跌。 其中,上证综指周跌0.46%,收于2871.98点;深证成指周跌0.46%,收于9582.16点;创业板指周跌0.89%,收于1664.90点。 上周,A股日均成交金额为3655.42亿元,环比减少10.41%;日均换手率为0.82%,环比减少0.09个百分点。成交量大幅萎缩意味着市场活跃度明显下降。 资金监测数据表明,上周主力资金累计流出486亿元。这与机构投资者年底兑现利润的减仓动作相吻合。上周前4个交易日融资净卖出29亿元,融资买入占A股成交额的比重为8.15%,较前一周明显下滑,市场情绪有所回落。 受A股纳入MSCI比例提升正式生效影响,上周北向资金净流入318.96亿元,较前一周净流入57.47亿元明显回升。但MSCI对A股的第一步纳入已经全部完成,后续北向资金流入规模能否保持现状有待观察。 行业表现方面,近一周电子、汽车、建筑材料装饰板块领涨,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继续回调领跌,计算机、传媒板块也表现较弱。其中,软件服务、医药制造和酿酒成为资金流出的重灾区。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板块虽然呈现资金净流出状态,但该板块近一周涨幅居于市场前列。具体来看,电子板块内部明显分化。该板块的头部企业具有明确的业绩改善预期,成为近期资金关注的焦点。这也是近年来A股市场风格特征的一个缩影——没有全面“牛市”的普涨,只有“胜者为王”的结构性行情,各行业仍将加速整合,头部公司业绩稳定,具有穿越周期的能力,标的间的分化将愈加显著。 总结 总之,由于年底机构资金业绩考核,MSCI扩容结束,这些前期涨幅较大、机构持仓较高的板块或面临较大抛压,短期内或继续回调。但在交易层面,老股民也许还记得这样的经验之谈——强势股补跌通常是一轮下跌的尾声,也是市场接近底部区域的重要信号。现在,需要密切关注的就是这些强势股何时能够止跌企稳,这也是观测空头力量是否得到尽情宣泄的重要标志。
热点聚焦
“变盘”的信号更加强烈了
【博览财经分析】昨天(11月28日),又是浑浑噩噩的一天。A股市场当天延续震荡整理态势,沪指小幅回调,失守2900点整数关口,日K线三连阴。截止11月28日收盘,沪指报2889.69点,跌0.47%;深成指报9622.14点,跌0.27%;创指报1673.79点,跌0.04%。 近期A股市场震荡走低,11月28日沪指盘中最低跌至2883点附近,距离年线已不足10点。短期来看,MSCI扩容生效后增量资金或有所减少,同时12月面临机构资金调仓、圣诞节外资建仓以及年底股东减持等原因,市场流动性相应趋紧,风险偏好或减弱,市场存量博弈的特征十分明显。 11月28日沪深两市成交额创下2月1日以来新低,成交量持续萎缩,但同时,我们认为,市场变盘的信号更加强烈了—— “地量”再现,是什么信号? 市场已经很弱了,不利因素就那么几个,并没有什么改观。再罗列一遍吧。 IPO扩容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在走。邮储银行11月28日申购,好在有绿鞋机制“护体”,上市之后的场面应该不会太难看。11月28日收盘后,消息传来,首发上会的4家企业成功过会。 解禁减持猛如虎。从月度解禁市值来看,12月份突破3000亿元,达到3185亿元。12月上市公司解禁数量多达14家,也是今年四季度最多的一个月。减持方面,今年以来A股市场平均每天发布了10份以上的减持公告,想必12月也是如此了。市场对解禁减持是如何反馈的呢?10月份A股市场多只解禁股出现暴跌,11月份几只“大牛股”发出减持公告后跌停。一句话,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增量资金还是有的,但是很少。只有北向资金还在不紧不慢地买入,除了11月26日爆发式增长一下,每天大约是20-30亿元的净流入。 岁末临近,机构与游资参与热情不高,从成交量的变化可见一斑。11月28日,沪深两市合计成交3179.08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再度缩量400亿元。这个成交金额也是刷新2月1日以来新低。不断萎缩的成交金额,反映出市场活跃度逐渐下降。当然,我们也希望“地量”能够得到确认。老股民都知道,“地量”之后很可能有“地价”。但目前还得观察,这个“地量”能否成立。毕竟,资金面最紧张的12月份还没到来。 从沪指走势来看,近期量能持续萎缩,叠加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短期或将出现变盘,可关注下方年线支撑,若有效跌破,或将回补2870点缺口。 创业板指数11月28日全天冲高回落,由于尾盘小幅拉升,在日线上收出十字星,短期有变盘信号较为明显。 总结 当前A股市场仍然处于磨底阶段。本周市场风格快速切换,主线不明,赚钱效应不佳,市场人气进一步涣散。而即将临近12月份,资金面压力较大叠加大量解禁股,市场维持弱势的概率较大。 沪指已经在2900点上下争夺了13个交易日,从技术上说,目前处于弱势横盘,如无重磅利好刺激,沪指后市向下寻求支撑的概率较大。这就是所谓的“横久必跌”。另外,此前三周的每个周五,A股跌幅都不小。今天(11月29日)又是周五,还是要小心一些。一旦下跌,首先观察年线支撑是否有效。 市场机会方面,大的原则是管住手,多看少动。小的原则是追求业绩确定性,对震荡磨底行情中涌现的结构性机会进行布局。低估值、稳增长并受益于基建发力的基建产业链和通常在年末获得机构增持的银行板块,是主要的布局方向。
投资参考
12月重点关注这个科技细分板块!
【博览财经研报】还有22个交易日,2019年的股票交易就要拉上帷幕了。临近年末,行情有点无精打采,多空双方都无心恋战,每日的交投量证明了这点。量放不出来,每日4000亿元左右的沪深两市交易量,基本上就是存量资金在不同的板块上倒腾来倒腾去的。 一级市场的IPO节奏还是继续维持。上周完成了浙商银行的上市和邮储银行的发行,浙商银行比渝农商行更快地跌破了发行价。 提醒大家注意IPO现在的方针策略,“即报即审,审过即发”,好在这是11月29日盘后发的消息。证监会要继续提高审核效率,不知现在的市场是否有这样的承受能力。 也许是上述政策表态过于激进,甚至一度让市场怀疑新股常态化发行不会是“大跃进”,上周末政策层面的风向有一些微调。 最新消息,从接近监管层的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将按照发展股权融资、优化上市公司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整体需求,坚持新股常态化发行,重视市场投融资两端的平衡,明确市场预期,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推动发行、注册和市场承受力的有机统一衔接,切实防控各类风险。 从这个政策表态来看,监管层这是在为上周过于激进的表态在“打补丁”。但年底扎帐,资金面本来就偏紧,所以IPO对于市场带来的资金压力还是不小。 进入到12月份,值得关注的因素简单分析一下: 1、按惯例本月即将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财经政策再次定调。其实从现在的局面来看,财政政策已经是很积极了,把2020年的专项债额度都提前都今年来使用了,货币政策名义上是“稳健中性”,但实质上还是偏宽松的,央行组织的信贷工作座谈会都提到要从“政治站位”的角度来做好信贷投放,货币政策中性就不够贴切了。 但即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出现了这样实质性很积极的导向,市场预期依然不振,周期股的短线脉冲很快就玩完了,反倒是把高位白马股给硬生生“拽下来”了。 所以,我的观点是,政策利好的预期其实一直存在,而且这种预期也是逐步在兑现,但市场对于经济的担忧依然没有解除,除非出现大规模超常规的政策刺激,则另当别论。 2、贸易博弈依然是拉锯战,持久战,即便无限接近签署文本协议,也存在变数,何况就最近一段时间的博弈进展来看,又出现了一些不利的变化。12月贸易方面出利空的可能远大于利好。 3、科技领域会时不时有些产业消息刺激,科技股会出现短线题材炒作机会。 就目前的市场热点看,最突出的是无线耳机,领涨股漫步者已经出现了3倍左右的涨幅,也一度引发整个智能穿戴概念出现了一波小反弹。但就这个题材的爆发性来看,似乎并不是很大,毕竟无线耳机并不是新事物,去年就开始出现了,只是最近出现了短暂的需求高峰。 因此,市场活跃资金肯定会挖掘新的爆发性题材,投资者需要关注的是在消费科技或电子信息领域会出现什么新的题材。无线耳机给了大家一个启迪,那就是因为需求爆发出现的市场缺货概念,随着苹果、华为和国内众多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什么需求可能再爆发?就现在的市场行情看,是CMOS传感器芯片(CIS)。 一部手机需要一副无线耳机,但现在一部手机却拥有三个或者四个摄像头,而且是高像素摄像头,目前以2M/5M/VGA为主的低像素CIS严重缺货,同时中高像素的产能也越发紧张,其价格已连续第5季持平,是所有半导体零件中价格最坚挺的。 最近为什么韦尔股份持续新高,晶方科技持续涨停?因为韦尔股份收购了全球第三大CIS企业豪威科技,而晶方科技的主业之一就是CMOS传感器芯片封装,而且因为晶方科技的股本小、股价相对低(韦尔股份已经上百元),所以爆发性强。 所以尽管大科技板块12月没有中期性大机会,但细分领域的逻辑支撑比较明朗,还是有望吸引资金短线炒作的。这是值得大家重点关注的方向。
观察与思考
2020年:军工板块是否值得期待?
【博览财经观察】最近股民之间流传着一个段子,茅台市值=3个军工板块市值。这么一对比,感觉军工好像很没前途。今年以来,茅台股价一路向上,而军工板块则是“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这两种投资体验确实千差万别。眼看着新的一年就要来了,军工股是不是又可以布局了? 军工板块的“过山车” 先看前几年军工为什么跌:2015-2018年,A整体风险偏好持续下行,而当时军工板块面临较高的估值压力,同时板块业绩增长不及预期。几方面因素叠加,导致军工板块持续下跌。 2019年年初出现反弹,是因为前几点利空因素均出现了一定的好转:高估值压力已充分消化、2018年行业业绩已经开始好转,同时叠加2015-18年间军工行业改革持续推进,大量核心资产进入到资本市场,采购以及定价等政策也相应出现了好的变化,市场对军工板块的投资热情和信心重新恢复。 不过,今年10月份以后军工板块又下跌了。受国庆70周年大阅兵拉动,军工板块在国庆前期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国庆阅兵正式举行前后,部分资金落袋为安。另外,10月前后,部分投资者对军工行业即将公布的三季报业绩有所担心。 最后,相比其他板块来说,军工板块的估值整体偏高,可能也让投资者望而生畏。其实,军工板块由于其行业特殊性等原因,采用PE估值法与其他行业进行比较可能存在不完整的情况。应采用多种估值方法综合看待。与军工板块历史相比,当前估值水平已接近历史低点,同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及盈利水平也在上升趋势中,和国家整体强军进程也处于加速建设过程中,第四代战斗机等新型装备不断列装服役、军工板块当下估值并不算高。对于军工来说,市场给他的估值不仅仅考虑了目前军工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往往还考虑了上市公司背后母公司的基本面。因为军工板块资产整合预期是一直存在的。长期来看,估值起码不会成为拖累。 军工板块的基本面 2018年以来,军工板块在“强军、采购、型号”三大周期的带动下,出现由订单到利润的整体性增长,目前来看,在国防与军队建设加速的大背景下,军工板块业绩确定性处于上升周期,过去制约军工板块业绩释放的因素已逐渐消失,面临风险也随之逐渐减小。 截止到2019年,中国国防开支预算为1.19万亿元,同比增长7.5%。国防开支持续增长,为投资A股市场上的国防军工上市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基本面支持。 国防军工板块的核心投资价值是中国国防军工产业良好的基本面。正是由于中国国防军工这个行业正处在长期景气周期之中,基本面持续改善,再叠加中国国防工业体制改革等因素。A 股市场上的国防军工上市公司将不断出现新的投资机会,并在投资长跑中跑赢市场基准。 从三季报公布情况来看,军工板块重点行业和标的业绩持续超预期,板块整体盈利能力继续好转。10月至今的军工下跌,不妨碍军工中长期投资价值的乐观,反而可能为市场提供了较好的买点。 2019年以来,军工业绩整体进入释放周期,全年业绩实现由资产负债表的订单端向利润表业绩端转化,全年业绩稳定向好。 三季报军工板块共实现营业收入4658.7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归母净利润206亿元,同比增长9.6%,利润增速位于各行业前列。整体来看,继中报业绩实现平稳增长后,军工板块三季报营收和利润水平依然延续稳定增长态势,行业景气度提升趋势不改。 全年来看,军工板块整体业绩大概率持续增长,航空及电子信息化等重点板块业绩有望持续超预期。 军工资产重组值得期待 过去1年来,军工板块资产证券化开始加速,包括中船、国睿、中航飞机等等。以资产整合注入为代表的军工板块改革主线在过去1年表现较好,两船合并落地、中航飞机整体上市等重大资产重组整合动作的出现,体现出军工集团主动加快资产证券化进程的动向,未来更多军工核心资产也有望进入到资本市场,提升军工板块上市资产整体质量。 未来看,可能的改革主线有:中航直升机有限公司整体注入港股中航科工的稳步推进、以及军品定价机制改革的落地实施,都有望释放改革红利。 资产整合预期往往在军工行情走势中起到重要的驱动作用。纵观十年来军工行业整体走势,可发现2010年和2014年两波军工行情上扬都伴随相同的逻辑:“市场中存在强烈的军工行业改制和资产重组预期→引发军工行业风险偏好提升→行军工业估值中枢上涨→反映到股价上涨”,资产整合预期在军工行情中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