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财富版破解版】
周末最最重要,对本周乃至12月份影响最大的政策消息,无疑是1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0年经济工作,尤其会议强调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这将决定未来一段时间A股趋势。但总体上,我们对于会议能够给股市带来的信心,持谨慎态度。《研究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磅会议,给股市带来的振奋有限……》
本次会议强调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是“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这是决策层对未来一段时间工作任务的主次和轻重之分。但换句话说,也是当前决策层对“不稳定”因素的排序看法。其中,就业问题排在第一毫无疑问,而金融则排在第二位,从正面解读来说,决策层对希望金融稳定的要求非常重视,非常紧迫,这给市场带来了希望和鼓励。
但换句话是否也可以说,对当前金融市场的判断是“不太稳定”,也在当前决策观点中排第二?—实际上,个人以为,稳金融的表述本身就意味着对金融市场的负面担忧居于主要,而对其寄予的希望,并不是太高。
其二,我注意到,有部分分析人士对会议通稿中提高的“运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这是去年没有的口径)而感到兴奋。但必须要提醒的是,决策层对逆周期调节工具恐怕是有相当的条件限制的。绝不等于大水漫灌,也绝不是降息、降准什么工具都可以随便用的。明年至少在一季度,无论股市外围还是内部,钱“紧”将仍是常态。
总体上,个人以为,这次会议给股市的关注或者说希望,都非常稀薄……结合上周市场表现,目前A股虽然有了反攻的迹象,但短期之内也难以彻底逆转震荡式的行情。
热点聚焦
研究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磅会议,给股市带来的振奋有限……
【博览财经分析】周末最最重要,对本周乃至12月份影响最大的政策消息,无疑是1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0年经济工作,尤其会议强调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这将决定未来一段时间A股趋势。 但总体上,我们对于会议能够给股市带来的信心,持谨慎态度。 我们注意到,会议对经济的定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但同时也并没有提中高速增长的目标,只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所以,所谓的“合理”其实也就是容许进一步平稳回落。 今年全球经济都不景气,中国在前三季度GDP增速为6.2%,其中三季度回落到了6.0%。根据测算,2020年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工作会议或将明年GDP目标定在6%左右,比今年增速略慢——在这种经济增速平稳回落而强调增长质量之下,股市也难有牛市期待,能在“增长质量”相关的科技、白马股方面抓住一些确定的结构性机会就算不错了。 而在任务要求上,强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一是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这是对之前既有任务的重申强调,没什么新意,估计市场也不太会重视。比较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会议强调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是“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强调做好“六稳”工作对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具有重要意义。 从上述排序来看,这是决策层对未来一段时间工作任务的主次和轻重之分。但换句话说,也是当前决策层对“不稳定”因素的排序看法。 其中,就业问题排在第一毫无疑问,因为就业问题直接与社会稳定相挂钩向来就比经济增速和增长质量问题更重要的。而金融则排在第二位,从正面解读来说,决策层对希望金融稳定的要求非常重视,非常紧迫,这给市场带来了希望和鼓励。 但换句话是不是也可以说,对当前金融市场的判断是“不太稳定”,也在当前决策观点中排行第二?——实际上,个人以为,稳金融的这种表述本身就意味着对金融市场的负面担忧居于主要,而对其寄予的希望,并不是太高。 同样可以做这种正方面双向解读的还有排名第三的“稳外贸”,正面看是决策层对稳定外贸的重视在决策排序中第三。但反过来说也就是“现在外贸不稳、压力较大”的局面在决策判断中排名第三。这从海关公布的最新外贸数据中可见一斑。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其中,出口15.55万亿元,增长4.5%;进口12.95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贸易顺差2.6万亿元,扩大34.9%。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86万亿元,仅增长1.8%。其中,出口1.57万亿元,增长1.3%;进口1.29万亿元,增长2.5%;贸易顺差2742.1亿元,收窄4.1%。 而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直言,今年以来国际经济贸易增长放缓,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对外贸易保持较好的韧性,11月我国进出口增速较10月份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进口由降转升,当月增长2.5%,反映了国内需求改善,但必须承认的时,同比增速来看,外贸的压力是不容忽视的。 此外,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分别居于4、5、6位反过来也说明了这三个方面的不稳定性也是居于同样的排序。 其二,我注意到,有部分分析人士对会议通稿中提高的“运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这是去年没有的口径)而感到兴奋。同时,财政部已提前下发2020年地方债的额度,规模约摸为1万亿,验证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正在发力,似乎给了市场的希望。但必须要提醒的是,决策层对逆周期调节工具恐怕是有相当的条件限制的。绝不等于大水漫灌,也绝不是降息、降准什么工具都可以随便用的。 央行行长早已多次公开喊话:坚持稳中求进、精准发力,不搞竞争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不能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了”。而证监会更是一再强调把新股发行常态化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坚定政策。所以放水有限,而抽水规模放大,仍是股市未来的主要困境——明年至少在一季度,无论股市外围还是内部,钱“紧”将仍是常态。 第三个值得注意的是,楼市“缺席”经济工作会议。今年楼市表现非常平稳,既没有暴涨也没有骤跌,可以说让决策层十分放心,所以,是不是说明年楼市政策依然不会有太大变化? 总体上,个人以为,这次会议给股市的关注或者说希望,都非常稀薄…… 再结合从市场层面来看,上周沪指迎来5连阳,周涨幅为1.39%,重回年线之上,而创业板指数表现更佳,周涨幅接近4%,个股极其活跃,以无线耳机、华为、苹果、芯片等科技类板块持续受到资金关注,而相对传统的行业板块走势略显疲弱,这与5G商用时代开启相关科技行业迎来风口不无关系。 不过也需要注意的是,科技类公司的强势,也造成了市场进一步分化,比如上周五市场火热,但是涨幅超过3%的个股占比不到10%,如果踩不准市场节奏,赚钱效应依旧有限。 另外, 12月7日,深交所正式发布与股票期权业务相关的《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期权试点交易规则》等10项规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期权试点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指南》等4项指南,即日起实施。上述文件形成了深交所股票期权运行规则体系。这意味着股票期权来了!这种对冲和避险机制能够增强A股市场的稳定性,还是加速其破洞还需拭目以待。 总之,目前A股虽然有了反攻的迹象,但短期之内也难以彻底逆转震荡式的行情。
博览视点
政策托底,资金活跃,题材火爆……结构机会可期
【博览财经研报】从12月第一周的表现来看,股市的表现不算差,尤其是创业板指数在下半周开始发力,让市场的人气明显回升,领涨龙头,主线逻辑,一应俱全,这样的局面如果再持续一周,市场的赚钱效应就杠杠的了。 这个周末市场最关注的无疑是中央政治局会议,2020年的政策究竟如何定调,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有具体的阐述。从此番政治局会议的公告内容来看,篇幅比较少,尤其是关键的政策表述部分,我认为还是比较模糊的。 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运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 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会议指出“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相比今年7月份政治局会议“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表述,更着重体现风险冲击强度有所加大。“保稳定”一词,显示出对于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的2020年来说,依然是非常关键的目标,所以再次重申了“六个稳”的方针。 2019年季度GDP同比增速从一季度的6.4%,下滑到三季度的6%,6%应该是稳增长的心理底线,所以当前的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大背景下,基于目前处于临界点的GDP增速,政策层面尽管措辞是稳,但整体而言应该还是偏向于宽松的,只不过这种宽松更多地体现为各种逆周期调节工具的使用,全面降准也好,LPR降息也好,以及提前下达明年的地方专项债额度,基建补短板等这一系列政策都属于逆周期调节的范畴。 所以,一个基本的判断是,只要12月结束,进入到2020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的相对宽松是可以期待的。这也是股市满怀期待的,哪怕是2020年的股市只是复制2019年一季度的行情,也足以让大家都能从中分杯羹了。毕竟从4月以来,股市就没有再出现过系统性的大机会,A股苦于震荡久矣! 至于市场所关心的,本次政治局会议没有提及房地产市场。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没谈就代表着态度上放松了,调控的不那么严了,各个地方上可以因城施策适当放松了。看看2018年10月和12月份的两次政治局会议,也都没有谈到房地产,还记得当时的行情吗? 10月份,以碧桂园为代表的降价潮,地产业一片悲观。接着就是12月份菏泽放松限售,打响了调控放松的第一枪。然后1月份1全面大降准,随即全国大多数城市迎来了小阳春。这超出了放松的预期效果,所以2019年4月份才悬崖勒马,立即收紧了手中的“风筝线”,政治局会议重提房住不炒。而今年7月份的政治局会议甚至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但这个态度没坚持多久就变了!因为经济下行压力还是太大,下滑速度超预期,3季度GDP同比增速仅勉强维持在6%。 7月份,上海临港就借人才引进政策,变相的放松了限购,之后,又有天津、南京六合、三亚借人才引进的名义,变相打破限购政策。而这次没有谈到房地产,其实也跟最近几个月,多个地方已经在放松调控的现实是一脉相承,非常吻合的。 综上分析,不管是宏观财经政策,还是房地产政策,都是服务于稳增长这个大目标的,在GDP增速没有明显摆脱6%这个区域之前,政策面不至于太严厉,宽松和温和的立场是可以预期的。这虽然不能令市场形成发动大行情的共识和上涨逻辑支撑,但至少是有利于股市盘底的格局的。 而科技板块的炒作热度上升,有利于行情重新凝聚人气。近期大热的无线耳机题材,给这个寒冷的冬季添了一把火,题材龙头漫步者三连扳,年内涨幅扩大至3.3倍以上,市场已经开始将此股对标东方通信。这是好现象,因为有总龙头的示范效应,会对相关题材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不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活跃资金如北上资金、游资、融资客等,年内都展现出了对科技龙头公司的热情,也正因如此,科技龙头公司在机构抱团和资金的双重助力下,股价屡创新高。比如,欣旺达、立讯精密、亿纬锂能、兆易创新相继跟涨,最新收盘价均创下历史新高。 春江水暖鸭先知,资金逐利而动,他们所瞄准的方向也是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和参与的。
“超跌反弹”的持续性有待确认
【博览财经分析】12月5日隔夜美股反弹,当天A股表现更是“惊艳”,三大股指集体走强。其中沪指上涨0.74%,收报2899.47点;创业板指收盘大涨逾2%。12月5日沪深两市合计成交4238.00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的3556.76亿元明显放量。 这种“跟涨不跟跌”的画风和以往完全不同,给人的感觉是A股很“给力”,后市还得涨。然而,眼下的A股市场真的如此“美好”吗? 当前A股市场所面对的内外环境似乎呈现出三个“没有”: 没有定论的经贸关系; 没有实施中的重点经济刺激措施; 也没有经济悬崖式下跌的预兆。 投资者的期望陷入低谷,任何轻微的积极信号都可能触发投资者明显的信心反弹。 说起12月5日A股大涨的原因,其一是可能受到了全球股市大涨的提振。其二是可能受到外媒传出关于中外经贸关系的利好消息的影响。但当天收盘后,从商务部发言人的表态来看,市场或许过于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以来A股市场整体保持上涨的势头,这或许与此前公布的PMI数据超预期有关联。不过,PMI数据虽然进入扩张区间,但11月新订单指数明显回升,主要受国内电商“双十一”与美国感恩节“黑五”促销活动的提振。而生产指数的大幅上行,则主要受逆周期调节发力下地产基建的支撑。这表明,上述数据中包含一定季节性因素。国内经济基本面的好转仍有待后续数据验证。 综合分析认为,当前A股市场仍处于一个自上而下没有明确风险点,但自下而上也缺乏明确方向的时期,短期内大势上或仍然以震荡为主。 科技股或“加速赶顶” 消息面总是风向突变,K线走势忽上忽下,投资者的心也无法淡定。12月5日沪深两市虽然3100余家个股上涨,但只有480多家个股跑赢了创业板指数。这意味着,在12月5日这样“给力”的行情里面,分化依然是主流,“赚了指数不赚钱”依然是常态。 而从那些在12月5日创出新高的品种来看,它们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集成电路等板块。从半导体50指数的走势来看,12月5日盘中最高涨幅3.8%,而尾盘回落之后收涨1.77%。假如有投资者在12月5日盘中追高这个指数,那么到了收盘就会承担1%到2%的账面浮亏。而这些高位的科技股,12月5日大都又是留下上影线,这很可能意味着有资金离场。 是“加速赶顶”,还是主力“拉高出货”?这些问题值得仔细探究一番。 从大势上来看,12月5日A股市场的上涨,仍属于近期沪指创出阶段新低2857点之后的超跌反弹。技术上看,12月5日沪指一举站上5日线、10日线和年线等重要均线支撑,似乎预示着这一波反弹会走得更远。现在市场上方的关键压力位在沪指2910-2915点附近,如果近期能够放量突破这个位置,那就可以再乐观一点——也许这个年末真的还有最后一波行情。反之,如果反弹行情在沪指2910点附近受阻,那么大势将仍以震荡为主,市场或有二次探底的行为。 结论 由于年底机构资金业绩考核,MSCI扩容结束,这些前期涨幅较大、机构持仓较高的板块或面临较大抛压,短期内或有所回调。 年底市场资金面偏紧,增量资金有限,市场进入短期的存量消耗阶段,整体上还是处于一个探底的阶段,市场机会体现为超跌反弹。 从市场的走势来看,机构以及市场活跃资金更加偏好的市值小弹性大的科技股而对周期股的兴趣不大,而在市场多方资金的关注下科技股的赚钱效应较好,也易形成市场合力推动板块的进一步上涨。 但诸多科技股在年底再创新高,有“加速赶顶”之嫌。对于那些估值过高、业绩确定性较差的科技股,还是持谨慎态度为妙。
A股内外交困+科创板新股首日破发,加剧悲观预期!
【博览财经分析】此前两个交易日美股大跌,A股反而显得坚韧,似乎改变了以前跟跌不跟涨的套路。 而隔夜欧美股市大幅反弹,暴力拉升,能否就此“带动”A股也嗨一把? 重挫两日的美股市场迎来反弹,美股全线高开,美股三大股指全面收涨。欧洲股市也在连跌后反弹,与此同时,在3日晚间急贬300点的离岸人民币,在4日晚间急升300点,同期杀跌的A50也展开了强势反弹。 据稍早的消息透露,“中美已经就第一阶段协议所需的关税削减规模接近达成共识”云云…… 但对A股的影响,博览财经没有一般媒体所鼓噪的那般“积极”! 就算A股短期可能有所“触动”,但如果A股内外风险无法“消弭”,则行情仍难以乐观。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当前A股面临的“内外交困”的局面不仅未能改善,甚至还有继续“恶化”的趋势—— 虽然4日北向资金再次净流入54亿元,尤其深股通资金大幅净流入,而且北上资金从11月以来持续净流入的状态已经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但市场却一直没有太多正向反馈。 国内政策方面,过于高举高打、光顾着谋划长远且重在稳实体经济,但对于短线股市层面急迫的流动性维稳需求始终没有多少回应——央行说要坚持货币稳健不搞大水漫灌,证监会说坚持IPO常态化且破发是市场成熟标志——这导致市场层面只好曲高和寡 外部方面,特朗普再度摆出一副重新开打全球贸易战的架势(虽然此次欧美股市暴力拉升,很大原因是“又有消息称‘双方快谈妥了’”,但按照老特的习性,再次翻脸也是难免的,何况A股已经对所谓的“贸易利好”免疫了)!更为严重的是,美国接连通过干涉中国内政的法案,并毫无意外地遭到中方的强烈反制。因此尽管再次传出“快谈好了”消息,但中美贸易谈判进程势必一波三折,恐怕A股很难享受这类利好的庇荫。 尤其值得关注的一个市场动向,还是“内部风险”,科创板出现了新股上市首日就破发的情况,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标志性的节点——到底是离政策救市(见底)不远了?还是说市场情况可能更进一步悲观、恶化?市场的议论声将会越来越大。 而我们的判断倾向于认为,市场恐怕不会认为这是市场接近见底的标志,而会加剧悲观预期。 据悉,12月4日,科创板今日迎来两只新股N普元和N建龙。开盘后两只股票走势分化,截止发稿N普元涨幅为42.7%,领涨科创板。N建龙跌2.47%至42.21元/股,换手率达35.73%,已经跌破本次发行价43.28元/股,成为科创板首只上市首日即破发的新股。这意味着,新股上市即领涨的局面打破,破发逐渐常态化。 据了解,N建龙发行价格43.28元/股对应的2018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摊薄后市盈率为53.16倍,高于2019年11月19日(T-3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16.52倍,高于可比公司上海恒业、国瓷材料和蓝晓科技的扣非前静态市盈率25.40倍、41.25倍和49.50倍,低于可比公司广信材料的扣非前静态市盈率65.73倍。 而N建龙更早在上市公告中就提示,存在未来股价下跌或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发行人和联席主承销商敬请投资者关注投资风险,审慎研判发行定价的合理性,理性做出投资。 另外,3日上市的祥生医疗首日仅微涨2.04%。4日则是开盘就暴跌,收盘下跌12.4%至45.17元/股,较50.53元/股的发行价下跌超过10%,也处于破发状态。 而截至12月3日收盘,科创板已有容百科技、久日新材等8家企业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格,处于破发状态。加上建龙微纳,祥生医疗,目前科创板60家上市企业10家破发,破发率已经飙升到16.7%。 诚然,我们注意到有不少分析指出,从历史一般规律来看,市场低迷时,破净股数量会逐渐增多,市场逐步见底,投资者开始买入,推动市场上行。而目前仅就科创板的破净上市公司数量和比例来看,也都接近或超过2005年以来的多次破净并带来市场反转的历史高点——而进一步统计发现,在以下破净高峰出现之后,大盘点位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如果仅从历史比较来看,A股似乎确实已到了相对底部,但这是否意味着反弹很快来临,则难以定论。毕竟,每次破净股创新高带来反弹背后,都有不同的背景因素。而且科创板是决策层面寄予了金融市场改革发展的战略期望,如今却都表现的如此惨淡。窥一斑而知全豹,市场自然会衍生到对当前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的A股大盘更加惨淡的预期。毕竟,心肝宝贝都不给力,那些爹爹不疼娘不爱的就更难有什么指望了。 尤其当前市场面临的一个窘况是,滞胀压力加大之下,上市公司整体的基本面情况也在承压。但同时,监管层面目前对通过扩大融资的态度并没有任何放缓,反而是在加剧的,这种情况下,指数市场自发思涨力量占据上风,并不容易。 事实上,虽然近期决策层对猪肉和鸡肉价格的调控卓有成效让通胀预期大为减缓(养殖股也频频下跌),但经济“滞”的压力并没有任何好转。 我们看到,12月4日,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常会,专题研究部署进一步多措并举做好稳就业工作,会议指出,尽管今年的就业目标已提前完成,但当前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稳就业压力加大。要更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完善促就业举措。要求大力支持灵活就业——有印象的投资者应该知道,就业情况反映了经济形势,而就业也是比经济增长质量以及经济增速等,决策层更关心的问题,可以视作一个政策底线。当决策层面专门开稳就业会议时,一般来说代表着经济下行压力已经到了相当大的程度。 所以,一边是股市破发加剧,一边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另一边政策层面还在强调坚持新股发行常态化,这种情况下,当前的破发大概率难以让市场产生见底预期,而恐怕只会对未来市场预期更加悲观。 策略上,当前投资者需严守谨慎型仓位,耐心等待市场企稳。趁此轮行情调整,布局未来有稳定盈利和持续分红的价值白马股,并可适度关注一些具有资金效应的消费电子、5G和有反转预期的新能源产业链个股。
决策参考
短期可以乐观,但指数反弹空间似乎不大
【博览财经分析】上周(12月2日-12月6日)A股市场表现出色,沪指收获“五连阳”,全周上涨1.39%,收于2912.01点;创业板指全周大涨3.72%,收于1726.80点。 受前期逆周期政策加码的影响,经济景气度有所回升,PMI数据表现超预期,可能是推动近期A股市场走强的关键因素。 接下来,有关部门将陆续公布11月经济金融数据,预计各项数据将出现反弹,经济阶段性企稳的预期将进一步提升。这国内基本面阶段性改善的利好影响之下,预计反弹行情有望延续。 美中不足的是,上周五(12月6日)A股虽然延续反弹走势,但沪深两市成交额4098亿元比前一交易日略有下降。这可能预示着后市反弹空间有限。从技术上来看,沪指目前的压力位是上方缺口2949点附近。 12月中旬我国将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0年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进行定调和部署,可能对未来市场走向产生较大影响。 另外要注意的是,上周北向资金净流入205.52亿元,连续第二周实现大幅净流入。海外资金对风险因素一向敏锐,在美股大跌之际外资依然坚决买入A股资产,可能是对一些利好因素有着较为充分预期。另外,美股在连续调整之后也展开反弹,并接近历史新高,进一步佐证了海外资金的乐观情绪。分析认为,当前可以期待的重大利好因素仍集中在经贸关系层面。同样,这种乐观预期也面临着极大的变数。 总之,目前基本面消息不明朗,大盘能否持续反弹仍有待观察,接下来看市场能否突破技术压力位,并密切关注消息面变化。以现阶段来说,科技股的强势行情,有短期加速的迹象,预计阶段性高点即将形成,还未参与的投资者尽量避免追涨,而持有的投资者也可以考虑阶段性减仓确保收益。 投资者需要面对的两个问题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在沪指创下阶段新低2857点之后,A股市场开始反弹了。上周,沪指豪取“五连阳”,不知不觉,涨了50多个点了。 虽然年末有着这样和那样的利空因素,比如机构投资者的减仓,IPO扩容,资金面承压等等,但在这样偏空的氛围下,年内最后一波上涨行情开启了。 我本来以为年末行情比较清淡,指数可能还得探底,事实证明,预测市场总是被打脸,大众思维害死人。 先知先觉的依然是海外资金,在MSCI扩容完毕之后,它们对A股市场不离不弃,连续十几个交易日净流入。终于在这一波反弹中收获颇丰,不服不行。 现在,摆在股民面前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这一波行情如何定义,能走多远? 二是,是否要追涨?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对上周“五连阳”上涨行情的定义仍是调整创出新低之后的“超跌反弹”。根据此前建立的判断标准,既然沪指已经站上了2910点,那么对于向上的空间就可以乐观一些。接下来,沪指应该会去尝试回补上方的2949点缺口。 简单来说,初步判断,在这一波反弹行情中,沪指的空间大概有100点,目前已经走完了50多点,还剩下一小半的空间。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比较容易回答了,反弹还有下半场,机会肯定还有,但风险比上周大了许多。贸然追涨的话,很容易吃不到枣,还得挨一棒子。而吃到枣的关键就是选对个股,并在反弹达到预期位置前获利了结。 个股层面,科技股的年末狂欢显得有些突兀。本来以为机构调仓之后,资金会向银行、基建等板块倾斜,没想到机构不走寻常路,重仓押注科技股,形成新的资金抱团。 在经济转型期,创新科技的想象空间固然可以无穷大。但一想到暴风和乐视的结局,其实就应该明白科技股也并非都是好买卖。上周机构资金扎堆的那些科技股,其实很多都是今年的大牛股,一路新高(估值也不便宜了),除了主题明确(5G、消费电子、国产芯片、安全可控)之外,业绩确定性高也是不可或缺的优势。 年底到了,新的业绩披露窗口又要来临,很多科技股的业绩到底如何,届时一望便知。在此之前,出于对业绩爆雷的担忧,科技股的狂欢盛宴大概率会分化且暂时告一段落。比较靠谱的做法是,找到业绩比较确定的品种,轻仓追进,小赚一把就闪人。
焦点透视
“减持潮”与“破净潮”同步!A股这估值还不香?
【博览财经观察】A股的低位优势终于显现出来了: 受大国博弈不确定消息的影响,隔夜美股大跌,道指跌逾1%,各大媒体对A股走势忧心忡忡之际,上证指数微跌0.23%,深证成指还涨了0.31%,一综合,A股居然不跌反涨。 之所以能摆脱外盘的干扰,在博览研究员看来有三个原因: 一、A股受外部定价的影响越来越小,已经走出了独立行情,在美股频创历史新高时也保持了阴跌的惯性,因此,当美股下跌时,先跌过的A股未必要跟着跌; 二、对于大国博弈,A股股民已经习惯了“今天喊打、明天和谈”打完谈、谈完打、边打边谈、谈谈打打的节奏,对于摩擦这种新常态,已然“脱敏”; 三、相对不断突破历史新高的美股来说,还在2900点之下的A股已经跌透,对利空消息的反应没有处于高位的美股那么剧烈。 但值得注意的是,A股虽然有“跌不动了”的迹象,但同样缺乏“涨不上去”的力量,没钱仍然是中国股市当前最头痛的问题。 沪市每天不到1400亿的成交量,早已经没有当年,A股日均成交破万亿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就这么一点存量资金,在不同概念之间来回倒腾,寻找差价与利润。 因为场内资金不足以及“新股不败”神话的破裂,邮储银行公布发行结果公告称,有1.19亿股新股遭弃购,弃购金额超过6.53亿元。创闪电过会记录募资超300亿的京沪高铁,也极有可能在年内发行,抽血效应会更加明显。 在市场内部缺金短银的同时,部分上市公司也穷的叮当响,截至12月1日,今年以来已有156只债券出现违约,涉及违约金额合计1213.51亿元。上述156只债券中,有50只发行主体为上市公司。违约原因基本都和资金流动性短缺有关,多数公司及其债券信用等级遭遇双重下调。 上市公司的重要(大)股东,也同样在为钱发愁,不得不以从股市减持的方式来套取资金。截至12月3日,年内两市合计已有超过1633家A股上市公司公布了重要股东减持公告,涉及股东人数5739名,合计参考净减持金额高达3357.96亿元,去年这个数字是1945.87亿。 还有很多是没减持完的,同期已披露减持计划但尚未完成减持的股东还多达2351人次,涉及上市公司1106家,减持股份数量上限合计265.46亿股,对应总市值高达2889.52亿元。 更有意思的是,在“减持潮”来袭的同时,A股的“破净潮”也同样来势汹汹。 截至目前,两市共计369只破净股,破净率近10%,数量和比例都已接近2005年以来的历史高点,而房地产、交通运输、采掘、银行等行业领域则是破净高发地。 其中,破净银行个股的数量到达26只,银行板块破净率提升至74.3%。目前市净率最低的是华夏银行为0.56倍,也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只低于0.6倍的银行股,最高的是宁波银行,市净率为1.81倍。 A股都这么便宜了,重要(大)股东还在“卖、卖、卖”,这是觉得估值还不够香么? 当然,需要插一句的是,A股并不是没有大股东增持,但与数千亿的减持规模比起来,大股东的增持基本上是“能动口尽量不动手”的“忽悠式”、“呼吁式”增持,真正掏出来的真金白银少的可怜。 博览研究员则倾向于认为,重要(大)股东的之所以要在地板上“割肉”甩卖。 首先,是因为公司原有股东以较低成本大量持有公司股份,相比二级市场的股民,原始大股东具有持股成本低的优势,即使以“地板价”脱手,也足以赚一大票; 其次,很多大股东自身资金流动性需求也很旺盛,例如有大股东因为债务危机,为了还债保住信用,再低的股价也必须出手套现,完成自我救赎; 再次,也不排除大股东不看好公司未来经营及发展,毕竟作为大股东,对企业的知情程度,要远高于普通股东。 整体而言,A股进入了一个奇异的弱平衡,破净、破发、破位让市场进入了一个跌不动了的估值底,而大股东减持套现加上内外都缺钱的现状,让指数同样也涨不起来。 当投资者感觉无助的时候,注视的目光都瞄准了即将为明年经济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望能给出破局的方案与答案!
投资参考
贸易谈判反复+欧洲多国拒“封杀华为”,催化5G概念卷土重来
【博览财经分析】5G及相关产业链概念是上周A股市场最热门、最有持续性的题材,这除了与国内5G商用启动、产业蓬勃发展,与A股市场的风格转换有关外。更主要的是,美国为了围堵中国5G的全球发展而大肆在全球污蔑之举重新激化了投资者对5G产业概念的关注度。而美方的抹黑之举不仅必然遭到中方的强烈驳斥,也遭到了有关国家直接打脸反对,这也鼓励了投资者对A股5G概念的信心。 外媒称,葡萄牙高级官员当地时间12月5日对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说,葡萄牙不会排除中国企业为该国下一代5G无线网络提供技术。在葡萄牙之前,已有多个欧盟国家拒绝了美国的游说。 据美联社报道,葡萄牙外交部长席尔瓦说,葡萄牙将依照本国和欧盟的严格规范,评估竞标的5G运营商。葡萄牙最大无线运营商阿尔蒂塞公司去年与华为达成5G技术合作协议,预计于2020年推出5G服务。 报道还称,葡萄牙反对外界对该国对华政策的批评,拒绝排斥北京的投资。 另外,匈牙利上月则宣布,华为将参与该国的5G建设。据美国《华盛顿观察家报》报道,匈牙利计划继续与中国电信巨头华为公司合作,尽管美国就所谓“间谍威胁”发出了警告。匈牙利外长彼得·西亚尔托在北约领导人会议间隙对记者说:“看,为了把一家公司排除在本国市场之外,你需要的不仅仅是直觉,对吗?从法律上讲,把一家公司排除在市场之外非常复杂。你需要一些足够严谨的证据,才能采取如此认真的行动。” 而就在12月8日,据多家媒体报道,西班牙电信已经确认5G核心网使用华为设备,将会采取多厂商的策略。 据了解,西班牙电信在其2G和4G内核中引入了华为的套件设备,现在已经确认5G核心网中也会使用华为设备。此外,该运营商已经确认将寻求第二家提供商。目前大多数移动运营商正在采用多供应商的方法,这会提高网络的弹性。 报道称,包括德国和英国在内的其他欧盟国家也尚未就此作出最终决定。但有意思的是,即便是那些明示或暗示会跟随美国禁用华为5G的国家,也并不能真正摆脱对华为技术的认可和吸引力。 比如,英国首相约翰逊在北约峰会期间暗示英国将禁止华为参与英国5G电信网络建设之后,却被拍到用华为手机P20 Pro自拍。这实在是太讽刺了。 据《南华早报》12月6日报道,约翰逊在参加完英国独立电视公司的早间节目后,与主持人合影留念。电视摄像机捕捉到他当时拿着一款华为智能手机。但约翰逊所在的保守党随后辩称那不是首相的手机。据悉,英国在12月12日大选后才会就是否允许国内电信供应商使用华为设备作出最终决定。这实在是意味深长。 显然,不同于美国的风少,欧洲多国对中国5G技术表达了信心和认同,这种重压之下的认同和鼓励,对于国内5G产业信心,鼓励之大不可忽视。 不过,美国的游说的确对华为5G在全球的扩张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目前新一轮5G“竞赛”结果出炉,爱立信的5G商用合同已经超过75份,华为此前公布的数据为65份商用合同,这也意味着华为被爱立信这匹黑马超越。从之前的全球第一变成第二了——分析指出,对于一个电信设备运营商而言,全球获得的5G合同是对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决定一个企业未来在5G领域的营收。爱立信的5G合同数暂时再度领先,引人关注,但是,倒也不必太过担心。 因为就在爱立信和华为围绕5G的竞争逐渐白热化的时候,这家瑞典电信设备巨头却爆出行贿丑闻。12月7日,据环球时报,爱立信承认,该公司在近17年来在多国存在行贿行为,为此已与美国检方达成和解,向后者交付超过10亿美元的和解金。对比该公司近年财报,这笔罚金相当于爱立信单季营收的五分之一。 据环球时报,美国司法部12月7日公布文件显示,爱立信旗下的埃及子公司承认在2000年到2006年与其他参与者共谋违反了美国《海外反腐败法》,通过第三方代理商和顾问,以行贿基金、礼物等方式,贿赂越南、吉布提等5个国家的政府官员,贿赂金额超过数千万美元,并涉嫌伪造会计记录。 可见,华为的对手们其实才真正的是“不干净”,真正的在通过各种不法手段进行竞争,这反过来说明了华为的先进性和带给它们的压力。 再来看看华为,华为目前为止在全球已签署了66多份5G商用合同,发货5G基站超过40万站,大概每月生产5000个基站。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称:华为5G在全球进展非常好,包括亚洲。最近几个月不那么关心5G商用合同了,因为5G商用合同太多。 而中国真正的底气在于两点: 一个是,据德国专利数据库公司IPlytics统计,目前在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SEP)申请中,中国公司就独占了34%,在全球遥遥领先,其中又以华为最为突出。据悉,所谓的SEP必要专利,指的是那些必不可少、没法绕开的专利,因此价值最高,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家企业5G实力的关键指标。 另外,中国才是全球5G最大的市场,而目前中国市场刚刚才确定了5G商用化但市场才正处于爆发的前夜。而目前在中国市场占据绝对领导地位的华为(华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已经接近市场50%的占有率),将在即将到来的中国的5G盛宴上获得最丰厚的市场。 A股5G卷土重来的催化剂—美抹黑中国5G、中方强势反驳、华为状告FCC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4日发表声明称,华为、中兴等中国电信企业参与一国5G网络任何部分的建设,都将对该国的公民隐私、人权和安全构成重大风险。美国敦促包括伙伴和盟友在内的所有国家,防止不可信赖的供应商参与未来5G网络任何部分的建设。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方动辄将安全挂在嘴边,我很想问一问安全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究竟应该由谁来裁定和判决?如果一个人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还总是不停的在吹黑哨,这个人值得信任吗?这场比赛还会是公平的比赛吗? 另外,针对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禁止华为参与联邦补贴资金项目的决定,华为12月5日在深圳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华为5日已在美国法院提交起诉书,请求法院认定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有关禁止华为参与联邦补贴资金项目的决定违反了美国宪法和《行政诉讼法》。华为称,FCC的认定结果随意武断,未给予华为行使正当程序的机会。 华为企业沟通部副总裁宋凯还表示,FCC 的这项决定不利于提升美国农村地区的联接水平,因为这些地区依赖华为的设备来接入网络,而其他厂商不愿意在“非常偏远、地形条件艰苦以及人口稀少的”地区开展业务。他还表示,这项禁令以及随后发布的移除和替换华为设备的提案,将带来数亿美元的额外成本,甚至会导致一些小型运营商破产。 此外,新华社布鲁塞尔12月4日消息,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4日在《政治家》网站欧洲版撰文,批驳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日前在该网站欧洲版上污蔑中国从事间谍活动、窃取知识产权、怂恿欧洲国家不要与中国企业合作开展5G建设的错误言论,并指出蓬佩奥的真实意图不过是要在5G问题上妄图确保现在并没有领先5G技术的美国优先罢了。而中国强调合作与互信是各方唯一正确选择。 总结 我们之前多次说过的一个逻辑:只要市场关注度重新回到贸易争端,无论争端是缓和还是趋紧,都有利于5G概念——争端缓和,大盘预期好转,对中国5G实力信心增强;争端趋紧,形成倒逼国产芯片、软件等自主创新加速预期。 考虑到当前中美围绕贸易谈判以及 5G的博弈再度加剧,显然,A股5G概念现在又有了这样的强力催化剂。短线将继续成为市场热点。
观察与思考
破净股越来越多,是“见底”的信号吗?
【博览财经观察】在今年的A股市场中,结构性行情的特征十分明显,有些个股不断新高,有些个股却一路走低。4月份以来,A股的破净率就出现逐步增多的现象。截至11月29日,两市破净股共369只,破净率近10%,已接近2005年以来的历史高点。那么,A股“破净”再创新高的背后隐含了哪些信息?是否真的迎来抄底时机? 老股民都知道,在A股历史上的每一次大底出现,都出现了破净公司的大幅增加。比如在2006年大牛市前的2005年5月初,市场跌破净值的公司达到了21%,后面马上引发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在2008年6月份大盘处于1600多点的低时,市场的破净公司也达到了13.7%。后面大盘指数马上开始反转。特别是2008年6月初至2008年末的这一特征非常的明显。那么是不是破净公司达到一定比率,大盘就必然见底反转和牛市马上呼之即来了? 破净股的“重灾区” 周期性行业是破净的“重灾区”。从破净率来看,银行(69%)、钢铁(50%)、采掘(39%)、房地产(34%)和交通运输(23%)位居前列;从破净数量来看,房地产破净股票高达45只,而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紧随其后,分别有27只。一方面,周期性行业大多属于重资产行业,PB估值本来就相对较低,在市场情绪悲观时更容易跌破净资产。另一方面,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且随着供给侧改革进入后半场,市场对周期性行业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存在较大担忧。 借鉴港股和美股的经验,未来A股“破净”或成常态。美股市场当前的破净率在20%左右;而港股市场截至11月29日的破净股票数为1427只,破净率达58%,这也就意味着大量的港股被边缘化,市场不愿意为其“买单”,叠加退市制度松散,导致“僵尸遍地”。未来随着A股市场回归本源,强化价值发现功能、完善退市制度,“破净”或成市场常态,但大概率不会走向“港股化”。 破净逼近极值是否意味市场见底? “破净”创新高往往被看作“抄底信号”,因为在牛市开启前的历史低点,破净率往往会达到历史高位。而A股市场当前的破净率接近10%,已超过2013年底部,逼近2005年和2008年底部的水平,那么是否真的意味着牛市开启?
一般来说,牛市的开启需要盈利、流动性和风险偏好的相互左用。 如2005-2007年的大牛市来源于“经济周期上行、盈利提升 货币宽松、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热钱涌入 股权分置改革提振风险偏好”共振;2008-2009年的“改革牛”,在四万亿投资和十万亿信贷的刺激下,经济触底回升、货币大幅宽松;2014-2015年的“改革牛 宽松牛”,国企改革提振市场风险偏好,央行降息降准释放流动性。 但从当前来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且增速下滑已成“共识”;货币政策仍在一定程度上受结构性通胀的掣肘;年底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较低,趋向“落袋为安”。 所以短期市场或仍以震荡行情为主。 总结 今年以来的这次破净率持续上行与历史上相比,大盘指数并没有明显下行,目前仍处于2900点左右。整体估值也没出现下滑。主要原因是当前国内正处于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和新旧产业交替的背景下。而且目前市场主力资金的结构和成份与10年前的2008年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当前投资者均倾向于持有逆周期、国家政策鼓励的,行业景气度向上且盈利能力强的公司,比如医药生物、高新科技、新兴产业、大消费类,机构资金抱团现象愈演愈烈,得到资金青睐的公司自然享有较强的估值溢价。而行业处于下行周期、不被资金青睐的公司市净率更容易回落至更低的区间。 另外破净公司主要集中在周期类行业中,比如银行、房地产、采掘等。而TMT、食品饮料等行业的破净公司数量极少。而银行和资源板块等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公司估值本来就比较低,再非理性地下跌自然就很容易跌破净值。所以,虽然当前A股市场的破净公司达到10%左右,但是从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市场资金结构来讲,只能做为一个有效的参考指标,但是以此来下结论,就此判断离大盘底部为时不远,未免有些太过于武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