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观察
中国特别需要RECP协议 RCEP没了印度或是一件幸事
【研究员】:wh
在经济全球化遇到逆风浪的同时,地区经济一体化获得发展。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北美、欧洲都在推波助澜,并且这些地区之间也在进行跨地区的合作。所以,对于亚太国家来说,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十分必要。签署RCEP还有一些主要推动国家的因素。奥巴马政府时期提出TPP,将中国排除在外,所以我们中国特别希望推动RCEP,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它是抗衡TPP的一个途径。如果拜登上台,美国有可能重新加入CPTPP。在这种情况下,达成RCEP就很有必要。这是我们战略上的一个考虑。
【博览财经特稿】谈了八年的RCEP终于在11月15日于越南河内签署协议。RCEP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这项协定将涵盖约35亿人口,GDP占全球总量的1/3,所涵盖区域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贸区。RCEP的签署对区域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会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游离于RCEP之外的印度意欲何为?
其实这只是今年商务外交上的两件大事之一,另一件是中欧投资协定,这个还在谈。RCEP谈了八年,中欧投资协定也谈了七年,都差不多谈了三十轮左右,但两件事意义重大,咬牙也得谈,坎坎坷坷七八年,估计都要在今年收尾。
中国特别需要这份RECP协议
谈判都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文本谈判,另一部分是市场准入谈判。文本谈判指的是我们谈妥了什么内容,具体文字落实下来,这里面要牵扯到大量法律条文什么的,细节极漫长。
市场准入就是指你来我这做生意得有一些基本条件,不能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来,比如你来做食品生意,你至少得有个食品质量证明,另外我也得有个限度,不能让你玩得太嗨,比如以前墨西哥跟美国签定的购买玉米协议,其实是有市场准入的,一年只准进口多少万吨美国玉米,不能超过这个数,但是美国玉米便宜,墨西哥精英集团为了多赚钱,抛弃了农民的利益,没有底限的进口美国玉米,把合同当废纸,导致大量农民破产,农民伯伯们只好把锄头一扔,扛起AK47去做了毒贩。
对于普通人来说,国家宏观政策是无形的,大部分农民变成毒贩时,只知道混口饭吃,却不知道背后有经济规律在驱使他们走向指定的位置。
RECP现在是谈完并签了协议,中欧投资协议就差文本最后一点内容和市场准入没搞定,可能今年搞得定。
RECP搞完后,主要是对进出口企业有帮助,降低了经营成本,签了合同的国家,商品、技术、服务、资本、人员的流动性加大,方便大家互相投资,规则一样,也方便外面区域的人进来投资,有助于大家一起吸引外资。
2018年中国总的贸易额是4.6万亿美元,现在签下RECP协定的其他14个国家,就占到1.3万亿美元,签下这笔协议大大有利于中国的外贸企业,也稳定了投资。
因为RECP协议签定后,将在90%以上的税目产品将会施行零关税,未来可能增加到95%的税目产品。
这个减税过程是逐步施行的,不是明天早上一醒来就急吼吼地通知大家所有产品零关税,是签了协议后先减65%的关税,10年内减到80%,后面再慢慢减到90%,凡事有个适应过程,跟女朋友谈恋爱还得先从牵手开始,不然进度太快大家身心受不了,这套减税方案可能要十几年才能完全执行下来。
不过大家都是奔着这个美好盼头去的,最美好的愿望是从新西兰免税进口羊毛到中国,中国把它织成优质布料,再把布料免税运到越南,越南再用廉价的人工成本,把布料做成服装,再运到日本、韩国,或者世界其它国家。
这个流动过程因为一直是免税进行,服装成本被压低,产业链条上各路人马的竞争优势加强,如果秘鲁人也想搞服装产业,因为成本控制不住,他就不可能玩得过越南,以及在背后受益的新西兰、中国、韩国等,相当于签了这个协议,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拜过把子了,以后砍人一起砍,大家出工出力,不再重复收保护费了。
这样的话,越南河内的工厂、中国柯桥的面料公司等都会受益,大家都能扩大生产,招更多的员工,岂不妙哉?
中国也特别需要这份RECP协议,我们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需要大量的基础资源,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新西兰的粗羊毛这些都是我们的上游必须品,成本降低一分,产品的竞争力就增加一分,可以抵消掉人工成本上涨的不利因素,另外我们也需要东盟这个巨大的市场,降低关税可以使我们的产品卖得更欢,我们也可以买到便宜的日韩产品了。简单点说,一是降低制造成本,二是有助于打开市场。我们是靠搞制造业吃饭的,造出来的东西性价比要高,也得有人买才行。
那澳大利亚怎么回事?我们这几个月不是在对土澳敲敲打打吗?现在签RECP不是对土澳有利吗?
这得辩证地看问题了,澳大利亚确实有圣母病,也跟反华势力眉来眼去的,所以短期肯定要好好教育一下的,但长期来看,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不卖给我们他卖给谁?全世界谁还吃得下这么多铁矿?中国不找近处的澳大利亚进口铁矿难道找万里迢迢的其他国家?快递费你出?两国利益其实绑定挺深的,长期来看,两国交好最有利于共同利益。
等到亚太地区稳定了,土澳必然归顺,这只是时间问题,现阶段就是叛逆期,不适应新老大,想当刺头,欠收拾。
协议签完会有一个国家和一个省份不爽
但这份协议签完,会有一个国家、一个省份会不爽。那个国家叫印度,那个省份叫台湾。
印度在这里面折腾了好多年,2019年临阵脱逃,主要一是因为他们关税高,舍不得,心疼。二是因为他们制造业太弱,大家还记得我在《印度调查报告》里提到过的贫民窟作坊吧?里面的工人一天干12个小时,拿30-40元人民币一天,全人工吭哧吭哧打造各种产品,什么服装啦、皮具啦、锅碗瓢盆啦,都是这种小作坊搞出来的,都没有工业流水线,速度慢、品质随机,广州和义乌的产品要是过去,分分钟教他们做人。
这些小作坊是贫民窟的命脉,再配上廉价的教育、生活系统,贫民窟里的人就活得下去,如果中国商品免税冲进去,又便宜质量又好,小作坊里的工人就傻眼了,谁还买他们的东西?非得失业不可,这时整个贫民窟的生态系统就要爆掉,印度人也得天天上街零元购。
印度自己也不同意大协议下的免税计划,要求东盟国家80%的商品免税,中澳新42.5%的商品免税,日韩65%的商品免税,这就没法谈了,恶心到大家了,中间中国还劝印度说我们不会下手这么狠,你规定个进口限额也行,但印度心里没底,我估计怕跟墨西哥买美国玉米一样,所以2019年印度就自己收拾东西走了。
日本原先横得不行,说印度是我的小伙伴,他不参加我也不参加,后来也服了,自己还是先入了RCEP,但是牵头给印度留了一道口子,允许印度在任何时候想通了再加入,但不能横,必须得遵守大家的游戏规则。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印度跟日本关系还挺铁的,大家都知道印度反对英国殖民时有“非暴力不合作”的甘地,但还有一个喜欢搞暴力的钱德拉.鲍斯,是印度国会三幅画像之一,另两个人就是甘地和尼赫鲁,在印度地位很高,这人闹独立时求过德国和苏联,都不鸟他,后来跑去日本求援,日本正想控制南亚,就把在东亚地区俘虏的英军中的印度士兵给了钱德拉,又招募了东南亚的印度侨民,组织了一只皇协军,联合日军一起打英国,搞笑的是,在英帕尔战役里,这支联军被英国打败了。
但印度人觉得日本人够意思,输归输,反正几千年来我们也没赢过几回,毕竟拉过我们一把,以后就不跟日本见外了。
印度在RCEP问题上各种作妖主要还是国家穷,只能抠抠搜搜想办法,能省一点是一点,现在还在面壁思过呢。其实谁坐在莫迪的位置上都头疼,国家基本盘就这样,想要拿好处,又怕被广州义乌一波流灭了,真不好拿捏。
另一个比较郁闷的就是台湾省了。RCEP的名单里没有台湾,对台湾省简直是一场合围。
RCEP签约的十几个国家,占台湾进出口的70%多,如果这些国家互通生气,大家一齐把关税刷得一下降下来,那台湾还怎么玩?谁还跟台湾岛做生意?
台湾现在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祖国大陆,大陆占台湾进出口贸易量的30%左右,每年为台湾贡献约8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占台湾总顺差额的70%左右。
菜菜子一边反大陆,跟大陆的生意额从2016年以来却是从来没有降低过,所以大陆这边在签定RCEP前,就关怀备至的出台了对台湾的26条,这26条太长就不详写了,有兴趣自己去找,总之就是跟台商说你们钱不好赚了可以来大陆,欢迎安家建厂,这里有好多优惠,一起来建设祖国吧。
26条是配合RCEP而出的组合拳,但就是台商们不过来,估计在新的关税体系下,台湾的经济将受到沉重打击,支撑台湾劳保、健保的财政收入,也难以维持下去。
中国在处理RCEP这件事时,一直是极尽低调,一直号称是东盟在主导,我们只是顺手做了点微不足道的小贡献,2011年提出RCEP的是印尼,2012年宣布正式谈判是在柬埔寨,2013年讨论条款在文莱,2016年发布联合声明是在菲律宾,2019年参会国领导人集体到场是在泰国,2020年签定协议主场是在越南。几乎所有的重要节点、会议、宣言,都发生在东南亚国家。这样也省得某些势力指指点点,又说中国对外搞扩张啦,经济侵略啦,自己海盗出身,看什么都像海盗。
当然RCEP还有其它一些重要的战略意义,比如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稳定地区经济、拉拢日韩这些,但这些是相对遥远一点的事情,我们现在还是先把该赚的钱赚到手,落袋为安。
RCEP协议跟中欧投资协定,将是2020年中国对外商贸领域里的两件大事,表明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其实也表明在特朗普这四年大杀四方后,我们将继续全球化,将RCEP14国和欧盟小伙伴的小手牢牢牵住,叫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咱们这边也欢迎他们过来赚钱,只要他们不要跟着坏人乱来。
现在中国努力向外走出去,就是寻找更多新的增量,避免国家内卷。RCEP也好,中欧协议也好,突破第一第二岛链也好,都是为了走出去,寻找财富的增量。而当中国走出RCEP的这一天,美国人却在华盛顿的街头,为保卫特朗普和嘲讽特朗普互相打得头破血流。
RCEP没了印度可能是一件幸事
围绕RCEP签署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游离RCEP外的印度意欲何为等问题,观察者网专访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
观察者网:RCEP谈判可谓是漫长而曲折的。在当下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哪些因素使得各方能够凝聚共识,最终下定决心签署RCEP?
刘宗义:相关成员国去年就已经明确,今年一定要签RCEP。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各国经济都受到严重冲击。亚太地区的国家都有稳定供应链、产业链的需要,都盼望RCEP的达成,能使自己的经济得以迅速恢复。这是一个背景。
另一个背景就是所谓的“逆全球化”。逆全球化进程从前几年就开始了,在美国、印度这些国家看来,它甚至是一种“去中国化”的过程。面对这种经济逆全球化的过程,大家都觉得必须把这个事情搞成。
在经济全球化遇到逆风浪的同时,地区经济一体化获得发展。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北美、欧洲都在推波助澜,并且这些地区之间也在进行跨地区的合作。所以,对于亚太国家来说,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十分必要。
签署RCEP还有一些主要推动国家的因素。奥巴马政府时期提出TPP,将中国排除在外,所以我们中国特别希望推动RCEP,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它是抗衡TPP的一个途径。如果拜登上台,美国有可能重新加入CPTPP。在这种情况下,达成RCEP就很有必要。这是我们战略上的一个考虑。
对日本来讲,也希望加强和亚太国家的经济合作,特别是中国,因为中日之间没有自贸协议,而RCEP实际上是中日之间的第一个自贸协议,尽管它是多边的。
对东盟国家而言,因为这些年与中国的经济相互依赖逐渐增强,他们也担心这种价值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特别是在疫情之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这些国家的行为,使得他们对中国感到更加放心,也更愿意签署这类协议。
另外,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有意愿。特别是澳大利亚,现在抱怨中国对他实行经济制裁。如果RCEP通过了,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贸易也更有保障。
总的来说,RCEP对于各个成员国来讲都是一种保障,也是维系地区、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的一种保障。
观察者网:在我们的“十四五”规划中,“双循环”是个关键词。如果RCEP成功签署,在“双循环”的层面上,会给我们提供哪些机遇?
刘宗义:我们提双循环,一是面临国际局势和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经济发展已经是内需驱动为主了。我们当然还要继续扩大内需,但是我们的消费在GDP中占比已经相当高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外部的经济交流,更多是对内部经济发展的补充。
当然这个补充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们中国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并且继续提高我们的开放水平。而RCEP是中国继续开放的一个证明,也是中国向外界继续开放的一个步骤。协议签订之后,对我们原材料的供应和我们的出口市场也提供了更大的保障。
观察者网:去年,印度宣布退出RCEP。游离在RCEP之外,对莫迪和印度而言,意味着什么?
刘宗义:这意味着印度将失去一次关键的融入全球化进程的机会。中国过去40多年之所以取得经济上的巨大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主动拥抱、融入经济全球化。通过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外部资金技术的输入,通过我们自己的辛勤劳动,取得了这些年的经济发展成就。
但是对于印度来讲,情况很不一样。去年我们分析印度退出RCEP的原因时,一个认识是印度国内很多利益集团反对这个事儿,他们想要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害怕本行业受到外部冲击,所以反对印度加入RCEP。莫迪和印度人民党为了确保选票,只能做出让步。刚开始我们是这么理解的。
当然,他做出这种选择跟此前提出的“印度制造”、“自力更生”口号是密切相关的。他们害怕本国市场受到中国和东南亚商品的冲击,因为他们的工业制成品没法跟这些国家的工业制成品竞争,所以印度要确保自己的工业化和产业发展,确保国内市场。
当时,我们就看到苏杰生和印度商工部长高耶尔一个劲儿地在国际场合批评中国,说中国跟印度之间的这种贸易逆差是不公平的。而中国在RCEP当中占据核心地位,这更是印度不可接受的。
但是,从去年到今年这一整年印度对中国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和他们所推动的“去中国化”进程来看,我觉得印度可能是有更深远的战略考虑。他的战略考虑是希望跟中国脱钩,他不想融入以中国为中心的这种区域一体化,他想另立门户,在美国和西方的帮助下,建立一条新的能够取代中国的价值链和产业链。
我们看到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后,美、日、澳、印加上韩国、越南、新西兰这些国家的外长每两周开一次会议,他们讨论的不光是如何应对疫情,更重要的一个事项是如何在中国之外建立一条更加安全更加有弹性的价值链和供应链。
印度所采取的政策是在国内提供优惠的土地税收政策,吸引外来投资者,然后游说在中国的那些跨国企业,把他们的生产链条转移到印度。
如果结合这些来看,印度之所以选择退出RCEP,对他来说可能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印度企图利用中美之间的矛盾,利用中美贸易战,推进“去中国化”的进程。甚至有时候印度还会主动带节奏,引导着美国进行“去中国化”。
在中、美、印的大三角关系当中,印度觉得自己类似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中、美、苏关系中的那种角色。他期望和美国合作,共同遏制中国。然后在此过程当中,博得美、日、欧的政治青睐,获取这些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帮助他发展自己的制造业并取代中国,建立起以印度为中心的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
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从辛格政府时期就已经有了,现在在苏杰生等人的鼓动下极力推进。这对印度的发展而言,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从这个方面来讲,莫迪和苏杰生可能会成为印度的历史罪人。
观察者网:印度一直想在RCEP中淡化中国的存在感,甚至想拉日本一起“搅局”。现在,我们也看到日媒的报道说,日本正主导推动在协议内,让印度几乎可以无条件随时加入RCEP。
刘宗义:对,因为对于日本来讲,他当初把印度拉进来,就是为了制衡中国。可后来印度自主选择退出,并且印度不仅自己退出,而且还游说日本也退出。当下日本是希望印度能够加入。印度现在不加入,将来要想加入可能更加麻烦,需要的标准会更高。
观察者网:错过了RCEP这个搭经济顺风车的时机,印度后续还有机会吗?
刘宗义:印度如果现在失去了RCEP这个机会,今后将没有更多的机会加入其他的这种区域经济化一体组织。在这个地区除了RCEP,还有CPTPP,CPTPP的标准比RCEP还高。
当初美国在设计TPP的时候是没有印度的位置,奥巴马政府的TPP是不包括印度的。甚至中国建议邀请印度加入APEC,美国都拒绝。就此也可以看出美国人对印度的真实态度。
印度这个市场确实是看起来很大,但实际上,很多印度人只是在维持基本生存的状态下生活。他们的消费能力没那么强,这个市场非常的保守封闭。并且,印度一向在国际组织当中表现平平,有时候甚至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这点来说,印度不加入RCEP,对于RCEP的发展可能是一件幸事。因为如果印度加入进去,又形成一种内部阻碍的话,这个组织可能会被“去功能化”,没法正常运转。“上合”和“金砖”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很多问题上都没法做,就因为印度反对。(来源:卢克文工作室(ID:lukewen1982)、底线思维 作者:卢克文、刘宗义)
全球为特朗普下台庆幸时 缘何中国仍有较高认可度和普遍同情
【研究员】:wh
贸易战以来,特朗普对中国经济和科技的打击,可谓招招见血,从增加关税,到对中兴、华为和Tik Tok的制裁,总体上看,中国连招架都很吃力,更何谈有还手之力!特朗普总是在以几乎零代价的情况下,让中国的经济利益蒙受巨大损失。在特朗普的战术里,中国像那个占下风的拳击手一样,不断遭受对方的重击。特朗普再任四年,他的手段可能会更毒辣,中国是否还能有力气经得住这种力度的打击?
【博览财经特稿】如果由中国人投票给美国人选出来一个总统的话,我想在特朗普和拜登之间,特朗普无疑会大胜。
特朗普最近两年在中国一直很深广泛欢迎,无论是讨厌美国的“爱国党”,还是喜欢美国的“自由派”都非常乐见特朗普掌舵美国。对于一个美国总统,国内政见相反的不同人群,却“殊途同归”,产生统一的判断结果,这是历史上几乎没有的。
尤其是大选结果出来后,经过开票期间舆论的酝酿,国内除了基于专业分析的国际政治学家或经济学家外,愈发明显一边导向特朗普,而不待见拜登。
在全世界都讨厌特朗普,为其下台感到庆幸的时候,为什么却在中国,特朗普获得这么高的认可度和普遍的同情呢?本文从各个群体的支持特朗普的动机试做分析。
壹
第一类是对政治具有很高热情的“爱国主义者”群体,他们认为特朗普做美国总统,一方面会搞砸美国,另一方面会增强中国人的团结、奋进意识。他们把特朗普称作“川建国”, 热切期待他可以连任,这样可以成就中国的崛起大业。
这些声音由于“政治正确”,掌握舆论话语权,并且能够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在大选开票后,他们不接受特朗普败选的事实,认为这干扰了助力中国崛起的大好形势。那么这种想法符合事实吗?
首先说特朗普真的会毁掉美国吗?应该讲特朗普上任后,除了新冠状肺炎疫情带来的意外,前三年经济运行还是不错,经济增长率达到3%以上,失业率降低到50多年的最低水平,工人工资涨幅也创下克林顿政府以来最高水平。
10月中旬那期《经济学人》对特普朗的经济成就做了分析,认为特朗普的前三年经济成就比奥巴马时期好,也比同时期G7国家好。
另外,美国政治体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总统和联邦政府的权力都是有限的有,即便特朗普是一个昏聩乖戾的总统,也不至于给国家经济带来致命性伤害。
所以,特朗普可以毁掉美国的可能性很小,在他的任期内,美国在科技和新兴经济的绝对优势地位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特朗普即使连任,中国要短时间超越美国也是很难的。
再说,特朗普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特朗普对华政策,客观上的确倒逼了中国自主创新。但是,总体来看对中国的风险和不利影响是主要的,中国的发展的外部环境处于30年来前所未有的恶劣境地,大大增加了中国崛起的风险和变数。特朗普是否真正是中国的福音,我们需要思考以下几个前提:
一、到底是平等、和平、自由的全球经济秩序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有利,还是封闭的、遏制性的外部环境对中国转型更有利?
从全球经济发展一般规律来看,无疑是前一种转型成功概率更高,成果更明显。像前苏联那样,在相对封闭体系内完成的技术转型升级,很难有持久的动力。
新中国前三十年历史也告诉我们,可以在独立自主情况下,以举国之力完成国防和重工业的一些技术突破,但是封闭的环境决定不利于国民经济普遍性的创新升级,只有充分参与世界经济交流和竞争,才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中国到底有没有力量突破特朗普的制裁打击措施?贸易战以来,特朗普对中国经济和科技的打击,可谓招招见血,从增加关税,到对中兴、华为和Tik Tok的制裁,总体上看,中国连招架都很吃力,更何谈有还手之力!特朗普总是在以几乎零代价的情况下,让中国的经济利益蒙受巨大损失。
在特朗普的战术里,中国像那个占下风的拳击手一样,不断遭受对方的重击。特朗普再任四年,他的手段可能会更毒辣,中国是否还能有力气经得住这种力度的打击?这需要认真思考。
三、特朗普把打击中国、孤立中国作为其外交政的重中之重,特朗普的目标显然是把美国拖入与中国冷战的轨道,同时裹挟西方加入围堵中国的阵营。特朗普如果能做八年总统,那么对中国的新冷战将蔚然成势,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可能有根本性的逆转。
那么,到底是一个友好宽松的国际环境对中国崛起有利,还是敌对的国际环境有利?
有人不少朋友说,中国发展的好坏,关键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但是能否做好自己的事情,还得看有没有一个好的国际环境。
近代以来,全球已经成为一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整体,国际环境是决定一个国家的国运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从全球近代史来看,没有一个国家是在不利的国际环境中崛起的。
中国改革开放能够获取巨大的成功,也是由于中国处于近二百年来最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如果特朗普主义得逞,重演西方对苏联的绞杀术,中国是否能够打破“修昔底德陷阱”,很值得疑问。
贰
另一类很典型、声音很大的特朗普支持者是那些是对中国制度不尽满意,而对美国为代表的民主制度有好感的“自由派”(其实这部分人未必都是自由主义者,但是为了表达方便,暂且借用这个社会上约定成俗的称谓)。
如果说“爱国派”对特朗普的青睐,是基于国家利益导向,则“自由派”对特朗普的青睐是基于价值倾向。他们对中美关系的判断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美国制度是正义的,而中国制度是有天生“原罪”的,因此,美国对华一切措施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
由于他们的分析视角过度集中在中国制度、文化的缺陷方面,因此,他们对中国制度和文化积累了很多不满和怨气,一个处处难为中国政府的特朗普的出现,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泄愤口,也给他们看到压迫中国进行改革的希望。他们也因此显然更希望特朗普连任,而不希望出现一个与中国政府妥协和谈判的新总统。
在这个群体中还有两个意识潜流:一是基于中国制度和文化的悲观判断,形成了对中国国力和发展潜力的悲观判断,有比较根深蒂固的“弱国意识”,对美国则形成“强国崇拜”,潜意识接受美国的一切行为都当做理所当然。
二是对特朗普本人能力的高估,选择性抓住他执政一些政策的作为,把他联想成为新时代的里根——新自由主义的新导师。以上种种看法,真的符合实际吗?
第一,过度美化了美国制度的优越性和正义性。中国国内对美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一种是新中国初期形成的以负面为主的形象体系;另一种是改革开放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美国形象的一种新建构,这种框架下,美国的制度和外交则是很完美的,有正当性的。
其实,这两种建构都有偏颇之处,应该说美国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社会,既有笃信公平原则的左派,也有民族主义、霸权主义的保守派,两派都具有话语权和执政影响力。
虽然说二战以后,左派的“政治正确”在逐渐占上风,但是美国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人,带着文明、种族的偏见,不接受中国的崛起,并且这种主张在中下层白人中有民意基础,在美华人可以清楚感受到。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种种打压,并不全都是因为中国不遵守国际规则,咎由自取,很多是他所代表的美国社会文化深处的自我中心使然,尤其是到2020年,特朗普对华政策越来越体现出不择手段、霸凌欺压,能说这是正义的吗?
第二,忽视了特朗普政策的危险。特朗普四年来对华政策的种种作为,既无助于建立一个他口口声声的更平等的中美关系,更无助于无助中国的改革和进步事业。
特朗普制造的中美关系紧张局面,以及他本人破坏国际关系和美国制度底线的恶劣示范效应,动摇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建立的对国际规则的信仰,动摇了中国人对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价值和制度的好感。
为中国国内反对改革开放的保守主义思想提供了市场,如果美国持续对中国加大孤立、打击力度,中国可能向一个更保守、更封闭的国家转变。
第三,高估了特朗普的能力。特朗普与里根有相似之处,两个人都是非政客出身,一个是演员,一个是商人;两个人都是70岁高龄时候当选总统;两个人在上任后都推行减税刺激经济的政策。但是从二者就任总统之后的表现来看,里根虽然“非科班”出身,但是绝对具有一个伟大政治家的天赋,特朗普则是一个治国理政的真正门外汉。
论个人修养,没有里根的机智、大度、幽默,论执政能力,没有里根的雄才大略。这次疫情就是一个极好的测试,特朗普表现的可以说是跟胡佛处理1929年大萧条一样糟糕。
不过,胡佛虽然束手无策,但是最起码还有一个总统应该有的尊严和道德底线,特朗除了无能还,还尽显他的人性之恶。
所以未来评价特朗普一定是美国历史上最坏的总统之一,他的历史功绩跟里根是没法比的。特朗普即使再干四年,也不会成为新自由主义的新导师,甚至有可能还是新自由主义的终结者。
最耐人寻味值得观察和留意的一个新变化的。当拜登赢得美国大选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时,多数“自由派”一改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任和推崇,毅然选择去相信选举存在严重舞弊的信息,表现出一种“因人废事”的一种嫌疑。“自由派”在美国大选期间的变化和分裂,也为我们了解这个群体的思想和逻辑提供和一个很好的观察契机。
叁
前两类支持和同情特朗普的人,可说都是基于中国立场的,基于中国的现实产生对特朗普的判断;而第三类则是一些对美国制度和国情比较了解的人,抛离了民族主义和个人情感,从一个客观和美国本位的角度去看待特朗普和此次选举。这些人往往有海外生活经历,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属于比较精英的群体,其观点也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
他们从普世价值出发,充分肯定特朗普出现的政治意义,他们认为特朗普为唯一一个敢于挑战资本集团、挑战体制的美国总统,是美国最大的“造反”派,他在医治美国沉疴,构建一个更公平的美好社会。
他们认为,这次选举中,美国具有话语权的精英群体集体压制特朗普发声,抹黑特朗普,而普遍袒护拜登,违背了民主社会的价值。因此,他们把特朗普视为反体制的英雄,把拜登看做是既得利益的代表。这类人对特朗普肯定的一些方面,是毋庸置疑的,以后历史评价特朗普这也将是他的独特闪光点之一。
但是他们只看到特朗普仅有的或表面的善,而忽视了他更大的恶;他们看到了民主党和精英团体的小恶,而忽视了特朗普的大恶。
第一,特朗普口口声声要解决美国国内和国际不平等问题,但是他是用一种流氓的方式在破坏旧秩序,建立新秩序。
他在国内的确是在否定和批判这个体制,但是他的手段是什么呢?他用的是个人偏见,用的是谎言,用的是制造社会分裂。特朗普如果有足够的权力,肯定是一个独裁者。
在国际问题上,特朗普是个典型的逃避责任的甩手掌柜,尤其是对华问题上,口口声声要建构平等的中美关系,采用却是违背平等原则的帝国主义手段。
特朗普是一个旧秩序的破坏者,但是他不可能会建立一个更美好的新社会和新的国际体系,只能让世界变得更糟糕。这个世界真的需要这种反体制的英雄吗?
第二,特朗普是在反体制,但是他并不是在代表人民控诉体制,没有控诉体制为人民带来的不公平,而是纯粹了为了他的权力和连任在控诉体制。
要说特朗普向资本集团和既得利益集团开刀更是天方夜谭,特朗普作为经济上的保守主义者,显然是更倾向于既得利益集团的,他的减税计划显然是更明显向富人群体倾斜,向富人开刀的恰恰是民主党的一贯政策。
特朗普即便是向一些利益集团开炮,那也是出于他的个人恩怨,而对那些支持他的利益集团,则投桃报李、听之任之。
第三,美国精英集团和媒体对特朗普的倾向性压制,也并不是无缘无故,是特朗普违背社会底限和美国立国之本的言行,引发了美国精英阶层的捍卫美国价值的警惕性。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既讲公平,又具有强制性纠偏的措施,二战后西方社会对具有种族和专制主义倾向言论的封杀,也是是基于纳粹主义利用民主制度得逞得出来的教训。即便是美国媒体普遍对特朗普表现的不公平,顶多这违背了媒体的专业主义和中立性原则,要比特朗普违背民主、平等的原则轻的多。
第四类人喜欢特朗普,是因为特朗普是个有强烈种族主义倾向的总统,他推崇白人利益至上,不喜欢有色族裔移民,还给穆斯林七国签发移民禁令。这种倾向的迎合了中国中国内越来越严重的对有色人种和穆斯林的焦虑情绪,给具有这种焦虑的人出了一口气,他们暗自拍手称快。
国内经常将特朗普在移民和宗教问题上的右翼言论和马克龙、默克尔的左翼言论比较,通常是褒特而贬马。
但是他们忽略了,如果这种“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在美国和西方持久发酵下去,最终结果不仅是压制有色族群和穆斯林,更要延伸到排斥打压非西方文明国家的所有国家,白人种族主义更不会接受中国崛起的。所以,具有多元主义情怀的民主党还是对中国更有利。
第五类是一些具有朴素爱国情怀,对政治也不甚了解,以一种平民的心态去理解美国政治的人群。这些人是社会的多数,他们对政治家的判断受传媒影响比较大,对特朗普表现出一种“懵懵懂懂的爱”。
第一,基于朴素爱国情怀,他们受“川建国”一说的影响,认为特朗普当选对中国利好;
第二,由于从信息传媒中获取的特朗普的信息远远比拜登多,这种熟人效应,也促使他们更愿意选择特朗普,毕竟人们很难对一个陌生的人产生倾向性的判断;
第三,特朗普这个人一些鲜明的性格,没有一些政客的那种“虚伪”和“城府”,也会让人基于朴素的人性对他产生好感。不过这部分人群对一个外国领导人的关注不会那么持久,也很容易随着媒体信息的沉淀而改变。
肆
对特朗普好感和同情的另一个基础则是对拜登的不欢迎。目前国内对拜登的恶感通常基于以下常见的分析:第一,无论谁当选总统都对中国不友好,对中国来说都一样;第二,拜登是个老政客,对中国会比特朗普更狠毒,中国会更难对付。
首先来分析第一种看法。中美是天然的竞争者,的确谁当总统对中国都不会太友好。但是不同总统对华政策以及产生的效果还是很大不同,甚至是天壤之别的。
如果说尼克松以来美国绝大多数总统都是把中国看作是可以合作的竞争者,那么特朗普是把中国当做是势不两立的敌对者,这种定位就是有根本差异的。
在具体操作上,如果说往届总统都是“恩威并施”,即使是防范和遏制也是采用较为柔性的手段,特朗普的重心则是打击遏制,并且不择手段。要说谁当总统对中国结果都一样,显然是违背事实的。不同的总统,的确会对中国的发展际遇带来相差很大的影响。
恰好因为拜登是个职业老政客,所以他是一个有底线的人,可以揣测分析的人,可以一起坐下来交流的人,而不像政治素人特朗普那样是个不择手段、不可捉摸的人。
你可以说拜登是伪君子,但是伪君子做事总是有所顾忌的,采取特朗普那种流氓式招数的概率比较低,中国应该更容易打交道。特朗普下台对中国是大概率的好事,小概率的坏事。
美国大选可以说也是对中国人政治素养和认知能力的一次测验。特朗普是美国百年历史上最奇怪复杂的一个总统,不过解读他也并非难事,不要被扑朔迷离的现象和只言片语迷惑。
作为中国人,对特朗普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判断,不外乎基于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人类普遍存在的价值和道德;第二,他为他服务的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第三,他对中国人民的福祉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从第一和第三方面来讲,特朗普无疑都是尼克松以来最糟糕的总统,从第二方面来讲,特朗普也是功过参半,他虽然执政前半期振兴经济有功,但是没处理好疫情,又让美国陷入萧条,并蒙受巨大的24万多人的生命损失。
总体讲,特朗普并不值得中国人的支持和同情。中(还有俄罗斯等国)西方之间对特朗普的认知偏差,这个现象的确值得深思。(来源:锐角网 作者:周大可)
扎堆倒闭与业务扩张 风暴下出海创业终将变成一场耐力战
【研究员】:wh
在此之前,出海被认为是创投圈的新机遇。海量的境外用户流量将缓解一线城市流量红利已逝的焦虑,而且中国的直播、打车、支付模式早就在东南亚地区获得过成功,加上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支持,业务出海已被认定是企业和机构打开市场格局,获得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博览财经特稿】一边是扎堆倒闭,一边是业务不断扩张,出海创业可谓冰火两重天。对创业者们来说,今年的出海经历几乎像坐上了过山车。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1月2日17时,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926万例。随着美国疫情持续扩散,国内出海企业的日子也是每况愈下。
指着面前桌子上还没鞋盒厚的订单,李强(化名)无奈道,这是平日不到一个月的订单。但从4月份开始,美国疫情越来越严重,公司的业务也彻底停滞。
李强在美国经营着一家礼品贸易公司,主要从国内购买礼品,批发给美国的零售商。过去5年,因为有越来越多国内公司出海,礼物又具备社交属性,因此他公司每年的订单量都有增长。
但疫情一来,不仅美国礼品店都关门了,大家的线下社交需求减少,已经没有人送礼物了。这一变故让他赔光了这五年赚的钱,还背上了债务。“真的是‘咔嚓一下’,就把前几年积累的资本‘干’完了。”
在此之前,出海被认为是创投圈的新机遇。海量的境外用户流量将缓解一线城市流量红利已逝的焦虑,而且中国的直播、打车、支付模式早就在东南亚地区获得过成功,加上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支持,业务出海已被认定是企业和机构打开市场格局,获得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但今年,除了新冠疫情,包括中国和美国、印度等国家之间的技术竞争,不仅造成了严峻的市场形势,也给出海创业者们浇了一盆冷水。
“举手投降”
多位出海创业者都感慨道,今年是有史以来最艰难的一年,也是让本来信心满满的出海创业者们“举手投降”的一年。
李强表示,终于挺到最后一个季度了。两个月前,他公司旁边的两家企业已经关门。之所以他还在坚持,一方面因为公司在4月后就进行了减员,另一方面,礼品行业季节性比较强,每年盈利的阶段都是靠年底这段时间。前大半年一直生挺着,就是想在年底回血。
为了活下去,已经放弃出海业务的创始人也不在少数。成立于2014年,在美国仅尝试一年出海业务的某移动互联网应用数据服务提供商,正是在疫情影响下,不得不暂时退出美国市场。
去年,在国内深耕了4年后,该公司创始人王华(化名)就准备借着出海热潮,大干一场。王华将出海地点重心选在美国。在他看来,美国市场虽然都在争夺流量,但是用户付费意愿和转化率更好。为了能在美国更好地推广产品,他还在本地招来一批人,让他们在脸书、谷歌等信息流平台上,利用做文案、补贴用户等“买量模式”推广产品。
“当时,我们每天都要‘烧’20多万元现金。”说到这,王华表示,那时,他一点都不为花这些钱心疼。因为这为他带来当地几十家广告主,6万左右的平台活跃用户,他每天都对新的市场充满期待。
但在2020年,风光难继。美国疫情之下,海外环境变得一团乱。王华公司团队内部也在抱怨,“海外这事儿太难了,就放弃了吧。”权衡之下,今年3月,王华还是选择及时止损,放弃海外业务,转而将业务重新回归到国内,并将美国的团队解散。
而在2017年就将阵地转移到海外的创业者刘伟(化名),面临比王华更艰难的情况。刘伟公司业务主要是工具类的App出海。这3年来,为了分析海外市场的差异性,他一边开始对国外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一边又不断和出海团队沟通学习。经过一番折腾,他好不容易在去年将公司产品做到1000万用户。
而今年,随着海外各国疫情爆发,全球线上娱乐行为相比2019年有了明显的攀升。他的公司更是借着这波红利,用户涨到近1200万。“这本是好事儿,但现在却因为疫情,成为压倒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刘伟心酸地说。
原来,国外的互联网环境无论是从基础硬件的维度,还是文化习惯的维度,都非常多样化,这使得公司变现很难。刘伟公司的业务变现形式又单一,过去都是靠广告维持生计。但疫情之下,广告主们纷纷节衣缩食,降低广告业务投入。
两个月前,不得已之下,刘伟将公司忍痛关闭,“因为连支撑服务器的资金都没有了。”
这些创业者往往更能深刻体会海外市场的艰难处境,他们的身边充斥着倒下的企业。
致力于文化出海的新三板企业世纪优优副总裁李文娟也感慨,今年的出海环境“一言难尽”。她拿游戏市场举例,随着国内竞争的白热化,以及版号的进一步规范化要求,都加剧了中国手游出海的诉求,“不出海就出局”成了诸多游戏从业者的共识。
伴随着国内产业升级下,版号趋严。仅2019年,根据央视报道就有近2万家游戏公司面临倒闭。在疫情爆发后,娱乐需求激增,给手游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尤其是大厂的游戏业务享受了一波红利,游戏行业似乎获得了一丝喘息之机。
但在另一方面,疫情全球性的爆发,导致世界各地经济活动陷入“瘫痪”,游戏出海的中小企业面临着极大挑战——疫情成为致命一击。李文娟明显感觉到,出海游戏公司正在经历新一轮洗牌,“中小企业连工资都发不起。”
冰火两重天
当疫情成为新常态,各行各业虽然倒下了一批创业公司,但在行业生态中,危机永远并存,积极的信号正在释放。
作为一家出海企业,李文娟认为,疫情带给公司最直接的影响在于沟通效率的降低。以往,公司在海内外的员工因为工作因素每个月都需要见面交流。但现在,世纪优优泰国和日本子公司的两个管理层,都是春节前后到过国内,到现在,双方已经快1年没见。
在她看来,双方见面沟通更有利于大家思维的碰撞,对业务更有利。与此同时,公司的线下活动也受到限制,只能在线上举行。在影视文化行业中,每年在美国、日本、越南、日本、韩国、印度等不同国家举办十几场活动,这是公司维护客户和拓展客户的重要渠道。
但今年以来,所有线下活动都已经取消,改成线上进行。“虽然活动上还是有成单的机会,但显然没有从前多。”
而且,新冠病毒在全球爆发,致使世纪优优的国内外业务受到对冲影响——因为国内的疫情刚控制住,海外的疫情就爆发了。所以,在海外疫情严重时,公司就在国内多投入,国内疫情严重,再在海外多投入。
此外,世纪优优本来计划今年在越南等地落成线下办公室,但现如今,这一计划不得不延后,部分新业务尝试也被暂缓启动。好在,疫情“黑天鹅”也改变了用户的娱乐方式,致使世纪优优在影视、视频和游戏业务中获得不错的增长。
李文娟透露,今年世纪优优YouTube粉丝数据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其中,今年上线的俄语影视频道订阅达到20万;越南语频道达130+万订阅;英语频道和中文频道分别实现180万和200万的订阅。
世纪优优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200万,同比增长379.29%,营业成本较上期金额增加173.20%,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营影视剧发行及游戏业务规模增长。
这种变化同样发生在专为出海企业提供营销服务的平台询盘云身上。询盘云创始人兼CEO张中一透露,在第二季度之前,公司也不可避免受到疫情影响。
张中一创办的询盘云专为B2B外贸企业提供通用型出海营销全流程的SaaS产品及扩展服务。受疫情影响,他公司的客户群体虽然有很强的出海数字营销需求,但都开始缩减预算,大量企业都保持谨慎态度,在疫情早期纷纷降低了广告投放。他透露,疫情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很大,很多撑不住的企业已经倒闭。另一部分还活下来的企业,则更多是全品类发展的公司。
它们往往不仅有自己的外贸团队,还有其他国内业务。这种情况下,这部分公司开始摇摆不定,“它们不确定是不是该继续做外贸业务。”张中一说,客户海外业务滞缓,导致从事海外营销的他们也没办法冲业绩。
但6月后,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在出海领域,SaaS化企业服务也正在成为一个新赛道。活下来的外贸企业发现,虽然企业双方无法在线下见面,但线上的SaaS工具依然能确保公司的交易顺利完成。
张中一表示,因为询盘云营销工具能够打通营销、客服和销售几个环节,沉淀各种获客渠道的数据,并以时间轴追踪访客的行为数据,直到在CRM里变成订单。所以,在后疫情时代,询盘云的客户数量从几百家增长到1000多家。
一边是扎堆倒闭,一边是业务不断扩张,出海创业可谓冰火两重天。
以耐力对抗风暴
毫无疑问的是,随着中国互联网线上流量红利被瓜分无几,海外市场已经成了新的流量入口。
根据谷歌发布的报告,东南亚地区的数字经济预计将在未来七年时间里增长三倍。截至2025年,东南亚地区的互联网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400亿美元。其中电子商务领域交易额有望增长三倍以上,超过1000亿美元。
但出海绝非易事,很多公司对于海外市场并不了解,也缺乏在海外运营的经验。如何快速进入海外市场,整合当地资源,一直都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大环境影响下,资本市场也放缓了脚步。特别是今年,在全球经济下行及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投资人对投资项目的选择更加谨慎和苛刻。这使得目前的出海市场正变得安静。
李文娟透露,在2016年之前,外界对初创企业出海并不理解,她在外界与媒体交流出海时,甚至能清楚地看到对方眼中的怀疑。彼时,外界似乎对业务出海并不十分看好。
直到“一带一路”政策的倡议下,李文娟在与外界沟通时,才被创业者们夸赞有“先见之明”。那两年,出海市场开始火爆起来。尤其是游戏市场,在奉行“不出海就出局”的行业共识下,她已经见惯了企业出海创业的盛景。
但今年,出海创业热潮降温明显。“坦白讲,我也不认为今年是创业的好时机,因为创业就是责任,需要对家人和员工负责。”李文娟说道。
上述创业者王华也透露,去年,他公司服务的1000多家公司中,有600多家企业有出海的动作。但在今年,已经有80%打了退堂鼓。
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进一步扩张,国际关系变得尤为复杂,选择在哪个国家,以及哪些行业出海,也变得颇为重要。正如BAI创始及管理合伙人龙宇曾在一场出海活动中表示,在疫情中,Club Factory(电商平台)因为便宜、快捷,还能盈利,几乎成为了印度的拼多多和淘宝。谁知一夜之间,因为国际形势变化,BAI只能建议其不要裁人,马上转型去欧洲。现在他们已经在英国购物网络中有所突围。
综合来看,短期中国企业出海的挑战不少。但长远看,出海依旧是新的流量入口,海外市场也仍处在红利期。
张中一表示,在疫情之下,中国制造业经受住考验,国内自循环得到保障。且在国际市场上,国内的供应链是不可替代的。“当国外还在大力说复工、复产的时候,他们很多东西都是短缺的,灵活的国内制造业将是全球的动力。”
他又拿自己举例,由于很多外贸企业已经习惯线上运营,因此,基于线上营销的SAAS工具,也受到资本的关注。“今年从4月份开始,主动联系我的资本特别多,感觉今年资本对出海的关注度有过去的3、4倍。”
另一位行业内人士也透露,去年,公司做出海相关的活动,嘉宾都不好联系,因为投资机构关注出海方向的投资大佬们好多都不在国内。但今年,因为出国困难,他们都很愿意出席活动、分享观点。
虽然很多人在关注出海,但很多机构老大们变得更理性了,出手的并不多,只是说会长期看好。“感觉还在观望中。”他说。
当风暴来临,出海创业也终将变成一场耐力战。(来源:创业最前线(chuangyezuiqianxian)作者:付艳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