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平台自编ACE扫单系统

需求侧改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5 08: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磅会议未改指数震荡结构,但让短中线热点大变天!》虽然我们认为12.11政治局会议整体上不足以改变大盘指数的短中线震荡格局。但显然,会议首提“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以及“需求侧改革”的两点新提法,再叠加最高决策层在气候峰会上对风电、光伏的新能源占比承诺,对市场热点转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股市层面已掀起对“需求侧改革”的鼓吹和挖掘。需求侧改革是以扩内需为战略基点,然后围绕扩大国内总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制度性的改革。有不少舆论鼓吹“需求侧改革”的重要性可能不亚于当年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反复制造了周期股和新基建的多轮暴涨),或将成为“十四五”期间的主线。对此,我们是基本认同的。如此重大的政策定位下,反映在即期A股市场,自然是大大强化消费白马股的主线地位了。本周接下来几天仍可围绕“需求侧改革”概念抓机会,而中长期(明年)看,大消费至少会是一个重要的轮动热点。
2、新旧能源板块冰火两重天:动力煤跌停,光伏领涨。我认为煤炭板块行情并没有走完,借助此次调整,或是一次不错的上车机会。但在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最高决策层承诺之下,更应该积极把握光伏产业链投资机遇
3、虽然周一指数反弹,但同时伴随的仍有一堆闪崩和跌停的个股,反映风偏并没有得到整体性改善。尤其连续14个跌停的仁东控股,虽然已收到关注函,但恐怕这周都止不住跌停。
4、市场监管总局的重拳出击,再次摆明了反垄断的核心对象-互联网巨头,但亦不必对其看的过于悲观。
虽然监管层处罚对象都是巨头,但就处罚力度看却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上百亿的交易额,仅罚50万?)。而市场监管总局也表示,三起案件没有要求经营者恢复到集中前的状态。显然,监管层是以警告为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明确。
我们认为监管层对互联网巨头的出手,至少对科技股的泡沫打击,短期影响的成分更多。一旦巨头们及时表态对业务及并购等行为进行自我调整和规范,监管层面的制裁频率就会很快下降,毕竟顶层是要规范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竞争秩序,而不是虚弱或打死。但长期看巨头的市值依然大幅跑赢指数。当然,对实体层面的影响就大多了。今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恐怕会更加小心,合并审查会很严肃,流程会比较漫长。
5、沪深交易所大幅强化A股退市要求,对A股短中线是极大的利好,会强化业绩白马,尤其是消费白马的地位。
就短中线而言,这必定会持续强化A股市场的“价投理念”,那些主因业务优秀的大白马和龙头企业会更受到认可,而那些长期业绩差、盘子很小,有造假嫌疑的个股,就不能再碰了。
但从长期看,强化退市作为实现全市场注册制必需的一部配套,这预示着2021年新股发行常态化不仅会持续,且必然尤甚于今年!总体上的IPO上市会远远快于退市,A股的流动性局面难言好转。
而如果一直光吃不拉或者大印股票抽血多放水少,大A熊市不可避免——没看2017年发了400多家,18年股市就熊的一逼。2021年是要警惕这种覆辙重演的!



                           catbg01.gif                  博览视点
catbg02.gif                  



重磅会议未改指数震荡结构,但让短中线热点大变天!                 
【研究员】:大双


                                 
【博览财经分析】虽然我们认为12.11政治局会议整体上不足以改变大盘指数的短中线震荡格局。但显然,会议首提“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以及“需求侧改革”的两点新提法,再叠加最高决策层在气候峰会上对风电、光伏的新能源占比承诺,对市场热点转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股市层面已掀起对“需求侧改革”的鼓吹和挖掘。
周一盘面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涨幅最好的白酒、航空、汽车、农业股等大消费,跟周末政治局会议提出的“需求侧改革”,一脉相承!有财经媒体如此总结:需求侧改革=多喝酒(老白干酒)+多抽烟(陕西金叶)+多烫头/整容(朗姿股份)+多购物(王府井)+多开车(东风汽车)。
12.11政治局会议内容中有这样一段表述:“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显然,需求侧改革是以扩内需为战略基点,然后围绕扩大国内总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制度性的改革。有不少舆论鼓吹“需求侧改革”的重要性可能不亚于当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者反复制造了周期股和新基建的多轮暴涨——或将成为“十四五”期间的主线。对此,我们是基本认同的。
其逻辑观点是,需求侧改革不仅仅是狭隘的刺激消费。刺激消费只是阶段性、结构性改善需求的一次性政策,而需求侧改革则是致力于推动国内总需求中长期提升的一系列制度性改革的总称。需求侧改革和今年以来政策持续强调的“双循环”、“扩内需”战略一脉相承。有两层含义:1)全面扩大国内总需求;2)涉及缩小收入差距、税收制度改革、转移支付等相关制度的加速改革。
其提出的背景,经济三驾马车中,投资的边际产出效益已经越来越弱,尤其是靠传统基建刺激经济的老路不仅行不通,而且副作用明显;出口虽然有较强的韧性,但是在疫情和贸易摩擦的影响下,出口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消费复苏
如此重大的政策定位下,反映在即期A股市场,自然是大大强化消费白马股的主线地位了。我们认为本周接下来几天仍可围绕“需求侧改革”概念抓机会,而中长期(明年)看,大消费至少会是一个重要的轮动热点。
2、新旧能源板块冰火两重天:动力煤跌停,光伏领涨。
11月以来,动力煤期货主力合约突破600元/吨关口后,开启新一轮上涨行情。上周五,动力煤主力合约再次触及涨停,涨幅4%,报777.2元/吨,刷新上市新高,周涨幅超过10%。而A股煤炭开采加工板块同样表现出强劲的上涨势头,自11月以来至上周五高点,板块涨幅近20%。其中更有郑州煤电自11月起至高点涨幅达到135%。
但是仅仅过了一个周末,不管是期货、现货市场还是A股市场,煤炭的行情几乎出现180度调头,直线向下。
本周一(14日)期货早盘开盘,动煤主连大幅低开,直线封住跌停,盘中虽有反复,但持续性有限。同样的A股煤炭板块同步下挫,收盘大跌5.31%,板块中安源煤业、陕西黑猫、云煤能源跌停,另有数十只个股跌幅超过5%。
而与之对比鲜明的是,光伏和风电在12日全面领涨,嘉寓股份大涨20%,多只个股涨停。
消息面上,12月12日晚间,我国领导人通过视频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除再次重申了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外,更进一步宣布了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是关于我国能源转型相关的几项2030年目标首次在官方层面得到定量明确。
虽然这次领导人明确2030年达到25%的表态符合市场预期,但对煤炭这样的传统能源行业来说确实是不利的,这也是导致14日煤炭大跌的原因。当然,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到过煤炭板块,“顺周期+寒冬”双驱动的逻辑我依然不会改变。为什么?因为这个逻辑至少在今年依然有效,不会受到25%的影响。所以,我认为煤炭板块行情并没有走完,借助此次调整,或是一次不错的上车机会。
将话题进一步展开,25%的目标虽然对传统能源行业不利,但对于新能源产业肯定是一剂定心丸。对于“2030年风能、太阳能总装机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个表态,实际上是非常保守的承诺。中国的新气候目标意味着在未来的十年,年新增装机要超过7000万千瓦,相比过去五年的增长无疑需要进一步提速,未来行业将进入市场化发展大周期。
目前,光伏已经在全球多数地区成为平价清洁能源,而且随着未来光伏发电性价比的进一步提升,其有望在很多地区成为成本最低的能源。短期看,2021年是行业增速较好的一年,预计2021年全球光伏装机有望达到163GW,同增34%。长期看,市场化发展大周期中行业的长期稳定性增强:根据国际能源署2019年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预测,204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将达到7200GW,年均新增复合装机增速达到11.4%。
具体投资上,多家机构建议投资者积极把握光伏产业链投资机遇,重点推荐一体化布局领先的隆基股份、晶澳科技,重点布局大尺寸方向的通威股份、东方日升以及逆变器细分领域龙头阳光电源。
3、虽然周一指数反弹,但同时伴随的仍有一堆闪崩和跌停的个股,反映风偏并没有得到整体性改善。
周一除了连续14个跌停的仁东控股外,还有实丰文化、南京化纤、华孚时尚、麦迪科技等多只个股跌停和闪崩。而且都是最血腥的跌法,连续的一字跌停,让你出都出不来,踩雷的欲哭无泪!
好在,仁东控股终于收到关注函了。好歹出来管了,也算是一种进步。但我们依然不看好仁东控股能在最近两天出现翘板。因为周一还有2亿股排队出逃,公司总共才5.6亿股,加上30亿的融资盘;估计要跌到10元以下了,说不定这周都开不了板。
1607992464456283.jpg
而且,这次交易所的问询直指公司高管涉嫌暴涨前买入,赚取暴利,典型的内幕交易,甚至可能勾结庄家一起坐庄。这个必须好好查了,影响实在太恶劣了——无论调查的结果如何,都会让资金继续夺路而逃,暴跌不止。
总体上,上述连续跌停的个股仍反映了局部资金的谨慎,以及市场的冷热极度分化。
4、市场监管总局的重拳出击,再次摆明了反垄断的核心对象-互联网巨头,但亦不必对其看的过于悲观。
在上周五的政治局会议中,首次明确表示,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有关部门就立刻行动起来,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12月14日午间消息,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投资收购银泰商业股权、阅文集团收购新丽传媒股权、丰巢网络收购中邮智递股权等三起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分别处以50万元罚款。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还表示,正在依法审查虎牙与斗鱼合并等涉及VIE架构的经营者集中申报(垄断悬疑)案件。今年10月,腾讯成功促成虎牙和斗鱼合并,两个游戏直播平台合计占领了全国较大的游戏直播市场,倚靠腾讯的游戏版权资源,直播行业的“经营者集中”现象十分明显。而总局已经明确表态:VIE(协议控制)架构不能用于规避监管。
1607992491713340.jpg
这再次非常清晰地说明了,虽然高层的表态是“《反垄断法》适用于所有主体”,但当前反垄断最核心的目标,其实直指互联网平台型巨头的垄断调查。受此消息影响,阿里港股收跌2.63%,阅文集团下挫4.12%,腾讯控股跌2.89%,美团跌3.81%。
众所周知,行业集中度提升,这是经济成熟的标志之一。但过度的集中则会造成严重的竞争不公甚至垄断定价和垄断收益。历史上的垄断,多属于国有垄断,处在石油、电信等国计民生相关领域,各方面风险是国家可控的。但现在已经形成了新的垄断,处于大数据、互联网等领域,这些垄断是否会损害老百姓、中小企业利益,是政策层面需要考量的。尤其资本市场上“赢者通吃”的局面,可能阻断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生存。互联网企业发展过程中,因为监管没跟上行业发展,带来监管套利行为,可能带来资本无序扩张。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仍然是不能突破的底线,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应当的。
但顶层的重拳出击对有关企业乃至整个互联网科技板块的影响到底多大?
我们注意到,不少财经媒体用谷歌、微软、IBM等美国科技巨头曾被严管的案例来对比此次监管层对国内互联网巨头的反垄断影响,并且以此为基准来评估科技巨头股价会否被“打趴下”。
不过,我们认为这种对比是很容易偏颇的。
一个是,中美互联网巨头的所谓“经营者集中”现象(也就是垄断程度),差异还是比较大的。相比于美国巨头的几乎一家独大,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市场竞争格局算好一点的,至少算是两强相争或三国鼎立的局面。垄断的程度总体还没有那么严重(垄断主要体现在某个细分领域)。
另外一方面,相比美国在反垄断法律体系上的极其完善,国内除了《反垄断法》之外,还缺乏很多专门的、细致的、行业性的反垄断法律法规。
实际上,虽然监管层针对的处罚对象都是大名鼎鼎的巨头,但就处罚力度看,此次却可以说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上百亿的交易额,仅罚50万?)。而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也表示,调查显示这三起案件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因此,没有要求经营者恢复到集中前的状态。显然,监管层是以警告为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还是非常明确的。只要巨头们及时服软、迅速整改,接下来监管实质出手的频率就会下降,
正如,华尔街见闻有以下中肯的分析——如果只看一些财经媒体的标题标题,这次行政处罚对整个互联网行业无疑是极大的利空。因为如果阿里巴巴收购银泰、阅文收购新丽、丰巢收购中邮智递的行为触犯了《反垄断法》,那么互联网公司实施的其他并购活动完全也可能触犯《反垄断法》。这样一来,互联网巨头通过并购实现外延增长的道路可能被封闭一大半;中小互联网公司待价而沽、卖给巨头实现套现的道路也会被封闭一大半。这样一个变化显然可以让大半个互联网界和投资界的人晚上睡不着觉,很久很久都睡不着觉。
但是,如果仔细阅读内文,我们会发现对这些事情的定性其实并不严厉,措辞也比较温和:阿里收购银泰、阅文收购新丽、丰巢收购中邮智递这三起案件,主要问题是“均未依法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也就是事先没有申报。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评估认为上述三起案件均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也就是并购本身不需要取消或修改。
换言之,我们认为监管层对互联网巨头的出手,至少对科技股的泡沫打击,短期影响的成分更多。一旦巨头们及时表态对业务及并购等行为进行自我调整和规范,监管层面的制裁频率就会很快下降,毕竟顶层是要规范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竞争秩序,而不是虚弱或打死。从历史统计也显示,回顾1960年以来的各种科技巨头的垄断事件,每家科技巨头市值当时受到较大影响,但长期看市值依然大幅跑赢指数。
当然,对实体层面的影响就大多了。中长期来看,今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恐怕会更加小心,合并审查会很严肃,流程会比较漫长。
5、沪深交易所大幅强化A股退市要求,对A股短中线是极大的利好,会强化业绩白马,尤其是消费白马的地位。
12月14日晚间,上交所和深交所双双发布关于股票退市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上交所公告要求优化退市指标,提升退市指标针对性。
其中,新增“连续20个交易日在本所的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人民币3亿元”的退市情形。
同时,新增财务造假量化标准,即上市公司连续三年虚增净利润金额每年均超过当年年度报告对外披露净利润金额的100%,且三年合计虚增净利润金额达到10亿元以上。  深交所在公告中提出:
简化退市流程,提高退市效率;
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退市整理期从30个交易日缩短为15交易日,退市流程大幅缩短;
设立包含风险警示股票和退市整理股票在内的风险警示板,对风险警示股票予以“另板揭示”。
新增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市值低于3亿元、信息披露或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等退市指标。
在我们看来,其实这个新的退市标准,不算是“史上最严”的,更多是配合对全市场注册制的需求,体现了宽进宽出的思维!证监会的思路是,要专项整治,空壳公司,僵尸公司,把这些“占坑”的清扫出去切实提高市场资金效率。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有48家上市公司的营收低于1亿元,且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按照上述新的退市政策,若这些公司在今年第四季度没有办法达到对应的财务标准,这些公司或存在被ST的可能。若连续两年触及,则将被终止上市。若从整个A股市场来看,200余只ST股面临着去留的问题。另外,目前还有16家上市公司处于暂停上市状态,若2020年继续不满足相关要求,就会被终止上市。
就短中线而言,这必定会持续强化A股市场的“价投理念”,那些主因业务优秀的大白马和龙头企业会更受到认可,而那些长期业绩差、盘子很小,有造假嫌疑的个股,就不能再碰了。
但从长期看,强化退市作为实现全市场注册制必需的一部配套,这预示着2021年新股发行常态化不仅会持续,且必然尤甚于今年!总体上的IPO上市会远远快于退市,A股的流动性局面难言好转。
可以看到,现在每天成交7000-8000亿,但市场股票4000家,平均一家不到2亿,但新股发行一直停不下来,今年总共发了362只,历史上仅次于2017年,融资额3200亿,全球第一;上交所总市值也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三!但同期,虽然今年至今退市数量已经远超2019年(12家),但其实也只有20家,新发跟退市的比例完全不对等!
而如果一直光吃不拉或者大印股票抽血多放水少,大A熊市不可避免——没看2017年发了400多家,18年股市就熊的一逼。2021年是要警惕这种覆辙重演的!
综上,我们认为12.11政治局会议整体上不足以改变大盘指数的短中线震荡格局,但对市场热点转换还是产生了巨大影响。短线值得继续关注的,一个是农业、白酒等消费板块,另一个就是光伏风电新能源了。当然,医美也有一定板块效应,但问题是你敢不敢去追?这是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11-21 21:14 , Processed in 0.149216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X3.4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