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透视
“冲动消费减少,可选消费受挫” 提振消费到了关键时刻
【研究员】:
在北京工作了五年多、目前待业做兼职的赵雨菲,对于大额消费品也更加谨慎。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可选消费受冲击较大,化妆品、金银珠宝、通讯器材和服装鞋帽纺织品类降幅均超过20%,而粮油、食品类等生活必需品保持了增长。
【博览财经特稿】付文遥完全不打算在疫情后“报复性消费”。4月被裁后,她一直没落实新工作。收入的大幅下降与未来的不确定性,让她不得不在开支上有所缩减。“非必要消费减少了”,与之前有稳定工作相比,付文遥少了很多“可有可无的开销”。
在北京工作了五年多、目前待业做兼职的赵雨菲,对于大额消费品也更加谨慎。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可选消费受冲击较大,化妆品、金银珠宝、通讯器材和服装鞋帽纺织品类降幅均超过20%,而粮油、食品类等生活必需品保持了增长。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核心因素。应届生就业压力增大,部分地区及行业受疫情影响导致失业率上升、收入下降,加上收入差距变大,都会影响消费能力。去年毕业后考研失败的林熙入职了一家北京的外包公司,第一个月到手工资只有3000多元,消费随之减少。在上海从事短视频拍摄行业的孟伟最近刚收到降薪的通知,他随后停掉了花呗、信用卡,未来偏向于存钱而不是花钱。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近日撰文总结:“企业经营愈加困难,有效融资需求十分乏力,企业投融资意愿严重不足,有钱也不投、给钱也不借、价格低也不借;居民部门也是一样,无论缺不缺钱,都不花钱,既不买车,也不买房,无论是居民户房贷、非住房消费贷还是经营贷,均出现了负增长,其中个人按揭贷款更是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的‘净偿还’,居民全面去杠杆的趋势明显。”
冲动消费减少,可选消费受挫
能够负担起海外硕士数十万元的花费,付文遥家庭条件不错,父母一直给女儿力所能及的支持。在她上学时,只要东西价格不太夸张,都是“想买就买”。她还清楚地记得,英国商场里卖的ysl口红是27英镑一支,对她来说再普通不过。回国前,她在免税店买了好多口红、香水,到现在都没用完。然而,上班以后她就再没买过100元以上的口红。
今年,付文遥的消费习惯更加谨慎。她平时记账,要求自己在每个月房租以外的花销不超过2000元。有时候,她觉得自己的消费甚至有些“苛刻”,在有聚会、开销多的那个月,她会刻意减少吃饭的花销,午饭常常在便利店花10元以内解决。
4月,入职一家新公司后不久,付文遥在试用期被裁了。待业期间,她会把房租水电平摊到每天来计算支出。每天一睁开眼,就要付出去几百元的基本生活费。
各种常规任务也可以攒积分。每天看银行App上的文章,攒积分也可以换还款金,“虽然没几块钱,但也是钱。”付文遥说,北漂的不确定感很强,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好像在悬崖边上,没有后盾也没有人能拉自己一把。
“现在只能节流了。”付文遥一直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出于对未来收入的担忧,她把开支一降再降。由于吃住都在家里,开支减轻了,衣服、香水等可有可无的东西也不买了。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分析,影响消费有多个因素。首先是供给冲击。本土疫情多发频发,波及全国多数省份,部分企业减产停产。”赵萍指出,4月份制造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明显下降,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也继续下降,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两个月明显回落。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冲击导致消费场所、场景减少,消费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其次是需求收缩。由于疫情导致社交场所、社交场景减少,旅游、餐饮、工作场景明显减化,相关的商品消费需求也出现减少。再加上预期转弱,冲动性购买行为大幅度减少,消费更趋理性谨慎。
消费降低也体现在贷款减少上。央行发布的《2022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4月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贷款减少1044 亿元,同比少增 1861 亿元。
失业率上升影响消费
赵雨菲就是其中之一。她是广东人,在北京读完研究生后,顺理成章留了下来,从事成人教育工作。2020年工资最高时,一个月能拿一万八。“这在教培行业不算高。”赵雨菲说,但已经能支撑起让她满意的日常生活。她出生于农村家庭,对“精致”的生活没有太大向往,即便买过一瓶一千多的面霜,对于奢侈品的追求也只是很短暂的,“买这些挺虚无的,我能过个小日子就可以”。
赵雨菲一直没有积累财富的目标。她在大公司工作过,却经常陷入焦虑和抑郁,后来就尽可能放低了期待。“放松一点”,她说,她没想过在北京买房定居,光靠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希望。
赵雨菲此前并未对行业前景过多担忧,即便是在去年大调整教培行业时,她也认为自己做的成人教育不会受到波及。但情况却很快发生了变化。由于行业整体受影响,公司融资越发艰难,资金流趋紧,今年1月份,她所在的组整组被裁,接到通知的第3天就拿了赔偿走人。
她搬离了之前的房子,现在的房租比之前少几百元,但也要2500元左右。加上每个月2000多元的社保,她时常入不敷出。她不得不把开支减半,日常开销压到了1500元。衣服、化妆品已经很少买了。在家办公,两三个月才会见一见朋友,社交花费也少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是能用则不换新。她之前习惯点外卖,现在每天都至少会做一顿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在经济下行持续时间较长、当前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要高度重视其对就业及居民收入的影响,对基本民生的影响。
消费偏弱或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表示:“此前消费在整个GDP中的占比持续提升,经济结构逐渐改善,然而发生疫情后消费就垮下来了。”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此前撰文称,经济主体对未来的预期依旧非常弱,对政策刺激处于无感状态,不想扩大投资和消费,只想有钱还债,已经呈现一定程度的资产负债表衰退迹象。消费偏弱的格局在疫情没有得到根本和完全控制的情况下,恐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另一方面,张立群认为提振消费是一个系统工作,促进消费的基础在于保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在两年疫情持续冲击之下,市场主体面对的困难越来越大,尤其是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的困境尤其突出,而就业恰恰是要靠这1.5亿多市场主体来支撑。目前围绕保市场主体的政策力度在显著加大,确保市场主体能够渡过难关,在经济全面恢复向好的基础上,尽快增加就业,促进居民收入和形势好转。
赵萍也提到,目前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5%以上来自于工资,中小微企业是就业的主力军。提振消费,要通过减税降费帮助帮扶困难企业,稳住市场主体,帮助受到疫情影响更大的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就可以促进实现就业目标,稳住居民的收入预期。此外,赵萍认为要鼓励企业创新发展,通过研发经费所得税前扣除,以及发放研发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以更多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激发消费潜力,提升消费体验,促进供给与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
“政府要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和消费补贴力度,减轻消费者在公共服务支出方面的负担,让其轻装上阵,拥有更强的消费实力。”赵萍建议,财政资金相对充裕的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或者其他消费补贴等方式,促进消费市场恢复增长。
王军则认为,目前稳增长、稳投资的“主力军”无疑是基建,但基建投资的持续扩张受制于债务风险管控和投资回报率高的优质投资项目稀缺等因素,对经济增长拉动的可持续性不强。从短期来看,稳增长的核心应该是稳消费,稳消费的关键是财政政策扩张,财政政策扩张的最优抓手是消费券。
据不完全统计,5月以来,全国超过50个城市发放了消费券。就发放行业而言,汽车、家电、餐饮、文旅等是本次消费券发放的重点领域。在发放方式上,主要通过互联网平台发放电子消费券,例如绍兴派发消费券达1亿元,甚至可用于线上外卖。
经济学者普遍认为,消费券作为救急措施,在短期内对消费会产生提振作用。赵萍指出,在消费券重点支持的领域,消费回暖的速度明显提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发放消费券以及2020年发放消费券,都对提振消费意愿,营造消费氛围,促进消费回暖产生了积极作用。面向低收入群体发放的代金券,可以发挥财政转移支付的功能,具有扶贫和托底的作用;面向特定行业发放的,具有折扣券、优惠券特征的消费券,对于消费产生作用是基于杠杆原理,加速消费回暖,帮助受到疫情冲击的行业减少损失。
在一些财政资金充裕的地区,消费券的补贴力度更大。深圳市商务局自5月1日起推出“消费电子和家电购置补贴”活动,消费者购买相关电器数码产品,每人累计最高补贴2000元。
不过,赵萍也认为,消费券的资金毕竟是来自于财政收入,如果长期大规模发放发放可能会增加财政负担,也会导致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从长期来看,消费的持续增长还需要打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不断完善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
另一个围绕消费券的争议是发现金还是发消费券。张斌认为,消费券在规定时间期限内就要花掉,对消费刺激更明显。但对于中低收入家庭,发现金对其纾困作用更明显。
赵萍认为,相较现金,消费券可以直接作用于消费,只有参与消费活动才能获得消费券补贴。如果发放现金,可能会转变为储蓄,并不一定都用于消费。其次,消费券对消费的撬动会产生杠杆效应,可用较少的财政补贴,撬动数倍于补贴规模的消费增长;此外,消费券的政策支持方向更加明确,面向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或企业发放消费券,具有定向扶持作用,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文中付文遥、赵雨菲、林熙、孟伟、秦柳为化名)(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蒋芷毓)
好不容易等来复工 一同等来的还有裁员的消息
【研究员】:
没想到刚调整完,3月底,深圳疫情变严重,被隔离在城中村里居家办公了近大半个月。那时,我的工作恰好遇到了点瓶颈,很想跳出那个圈子寻求更多突破,但日常工作杂事多到让我无法适从。那段时间,我在社交平台也刷到不少人抱怨“找工作难”,看得我有点慌。
【博览财经特稿】六月初,疫情平稳,一些城市陆续复工复产,但对于部分打工人来说,好不容易等来复工,一同等来的还有裁员的消息。
其实,疫情反复之下,企业面临生死存亡之际,采取增效降薪的策略本无可厚非,令打工人无法接受的是,有些公司临时通知裁员,不给缓冲的时间。
被裁之后,另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疫情之下,他们遇上了最难“求职季”。他们中有的决定回到原来的行业,有的决定逃离互联网,有的决定先“缓一缓”、多挑挑看,但其间冷暖或许只有身处其中的他们才能体会。
阿花:北京 33岁 营销公司
这家营销公司的CEO在网上看到了我的简历,约我面试,第一次就给了offer。但入职这家公司对我来说挑战很大,它所服务的垂类行业我之前没有接触过,同时CEO说,公司主要服务线下企业,受疫情影响,很多活动没办法落地,所以他希望找到一些新鲜血液,帮他开拓线上业务。
整个5月,我们都在居家办公,非常忙碌。等到月底复工的第一天,我上午和客户开完会,直属leader让我整理手头的资源支持这个项目,快要下班时,他微信找我,说要聊一下转正的事情。我并没有太在意,因为我觉得自己一定会转正,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试用期没过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不光是我,就连同组的同事都觉得特别突然。因为我们是新成立的部门,这个岗位只有我一个人,不仅从0到1帮公司搭建资料库,还要支持公司各个业务部门。不管从开荒的付出性来说,还是从平时执行的反馈来说,我都没有想到自己会不过试用期,工作十几年来,这也是我第一次没被转正,我根本不能接受。
虽然我被裁了,但是事情的连锁影响并未结束。我的离职很突然,手里还有很多正在执行的项目,公司居然没有人能够对接。而且我的直属leader之前没有做过我的岗位,他接不下来,也不知道对接给谁。这导致我人虽然不在公司,却还在帮公司对接项目,客户表示很惊讶,内部对于我们部门的不满度也很高,有点恶性循环的架势。
这件事给了我很多经验和教训,如果你准备加入的公司突然要做新业务,我奉劝大家一定要慎重考虑,提前考察公司体量、正规程度,以及老板对于转型的决心和态度,还要考量自己转行的成本。因为老板现在有决心做新业务,并不代表半年之后他还有这样的决心,很多时候老板一开始迫切希望员工加入,最后留给员工的,只有简历上一份无法解释的没过试用期的经历。
肖晨:北京 27岁 互联网职业教育公司
我就这样临时被通知“裁员”。我第一时间询问HR,“没有其他的方案了吗?”得到的回复是,“现在公司这个情况,没有更好的方案了”。
进入这家公司以来,我从来没有按时收到过工资。近一年时间,这家公司进行了多轮裁员,全国员工人数从五千多到现在的三千五百左右,非常多员工因为不满意赔偿方案而仲裁。但据我所知,就算走到仲裁这一步,也没几个人能拿到“N+1”的赔偿。
蝴蝶效应上演,公司管理逐渐混乱,导致业务方向总是在变,至少我们团队是这样。我所在的小团队,属于中台部门,但所属的业务线一直在更换,我们的业务从原本做学科短片,到现在并入市场部门后,做起了信息流广告。自从进入这家公司以来,我一直在适应“一周一小调、一月一大调”的架构调整。
好在,没有房租压力,爸妈也没催我急着找工作,他们都希望我能好好看看,找份更长久的工作。我也是这么想的,现在的就业环境下,高薪几乎是不可能了,不如找个稳定的行业和岗位,更踏实。
潇雨:北京 26岁 互联网中厂
和HR聊之前,我向其他同事打听过公司能够给到的一些权益,现在找工作比较难,想多争取一点时间准备面试,结果却失败了。
我尤其不能适应团队的氛围,我之前待过公司的团队,大家就是齐心协力一起推项目,但这家公司的团队风格是,为了出风头和邀功,互相阻拦,严重的时候还会进行言语攻击。我的性格不太能跟他们进行磨合,只能放平心态,团队让我做什么我就尽力配合。
不过,我不会因为这次被裁而自我怀疑,我自己的工作状态,包括身边其他组的同事给我的反馈,都让我相信不是我的工作能力有问题才导致了现在的结果。这两天,我开始海投简历,但我不太想做互联网行业了,希望能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
徐戈:深圳 25岁 互联网金融公司
我们的日常工作和上海总部联系本就不算紧密,基本是群内有需求,才会通过周会、邮件接触。3月初,公司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我们团队临时换了领导,当时心里就隐隐有不好的预感。
没过多久,上海疫情爆发,公司主团队居家隔离了很久。这期间,我们的深圳部门刚结束居家办公、回到办公室。那段时间,有小道消息传公司在勒紧腰带准备裁员。
言至于此,心里的猜测似乎得到了印证。其实我们这个业务自去年3月启动以来,很长一段时间不温不火,招我进来就是要把这个业务做好。人员到位后,业务很快有了起色,也带来了不错的产出。现在,公司要裁撤这个创新业务,我们只能尊重公司的决定。
面对HR,没有经验的我,自然是被牵着鼻子走,最终的方案是,提前30天通知,给“N”的赔偿。我后来上网查了,公司的操作没什么问题。我马上着手找工作,真是应了社交平台上的声音,“实在太难了”。给钱少还想让我“大小周”,或者让我做比原来还基础的工作。
最后,我还是敲定了一份自己并不是十分满意的工作,准备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编。因为我意识到,打工不光是混口饭吃,总是原地踏步迟早会被替代,要努力在能力上取得突破。主业之外,我之前稳定做过几个月副业,收入还可以,可惜没有坚持下来。接下来,我要更努力拓展能力和视野,发展一份自己喜欢、能挣到钱的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