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平台自编ACE扫单系统

高层决策周刊012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9 08: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新提法释放重要信号 破局中国经济须先破解经济放缓真正原因

【博览财经特稿】12月11日至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并对明年的经济工作做出系统部署。其中的很多新提法,释放出重要信号。比如说,会议重申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同时强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会议定调明年九大任务,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被放在第一条......

观察者网:最近,包括您在内的多位经济学家在不同场合提到2016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的权威人士谈话,特别是其中的一个判断,即“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L型一般来说是指“L-shaped recession”,意味着持续的衰退,但现在的中国经济既没有衰退,更没有箫条。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概括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

三十年前,俄罗斯和东欧一些国家在实施了激进的休克疗法之后,经济产出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变化曲线很像L。所以那个时候一些经济学家把这个现象定义成“L型”的衰退。

至于过去这些年,中国经济增速从高位出现回落,形成“L型”的放缓走势,看上去跟政府没有再像之前那样总是不断刺激投资有关,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么做的理由,这些理由是否令人信服。如果不是意识到试图再去维持高的增速要付出的代价,以及会造成的难以承受的金融风险,恐怕很难想象政府会改变之前的做法。

根据这些年的观察和思考,我越来越觉得,我们看到的增速放缓有一定的必然性,不能简单地用宏观经济分析框架来认识,甚至把它理解为是缺乏足够干预总需求造成的。这些年来,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有其深刻的原因。

其实,增速出现“L型”放缓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是几乎所有东亚高增长经济体的一个典型现象。不过,如果我们习惯地用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眼光来看这个现象,它就显得非常不典型。如果我们真的要套用总需求-总供给的概念框架来看问题,可以说出现增速持续放缓,无非是总供给的增加快于了总需求。

现在跟20年前不同的地方是,这次我们的放缓出现了一个“长尾现象”,不再能回到之前。东亚几个经济体当年也是这样的,增长曲线下降到了一个新的平台。原因是今天的潜在增长率下来了,比那时候低多了。只要观察今天投资的机会大不如从前就可以判断了。所以说今天没有太多的机会实现U型反转。

张军:在我看来,具体的增速数字可能并不那么重要,短期来说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说明问题,要关注的是,中长期来看它确实在放缓了。这个放缓是个趋势,它不是一个短期的下行周期现象,所以我不认为这就是单纯的需求收缩或所谓“三驾马车”的问题。当然,经济在过去三年疫情冲击之下下来的更多了,那要另当别论。

简单地说就是,接下来我们如何确保总体生产率的合理增长,这个非常重要。至于现在能否达到6%或稍高点的增长速度,我认为是可能的,因为疫情之前我们的经济增速高于6%,如果我们有条件让经济恢复的更好,应该可以延续之前的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接下来几年不能让生产率掉下去,拉低潜在增长率。

有些人难免会说,生产率放缓是个全球现象,现在全世界的生产率都有所放缓:一方面新技术的出现依然没有摆脱“索洛悖论”;另一方面,随着一段时间新技术的不断普及,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活动也进入到一个平台期,生产率增长的势头会出现一个脉冲式的放缓。不过,中国的生产率放缓除了技术性放缓之外,资本分配方面长期存在的低效率问题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1703146288800168.jpg

张军:治理整顿金融过去也多次有过,是我们宏观调控的一部分。因为过度投资的问题会在金融领域积累巨大的风险,所以往往也很容易提醒高层去注意宏观经济的问题。但如果你看2015年中央高层的表态就会发现,高层可能接受了一个跟之前不同的判断,认为我们过去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了,需要修正它,于是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想法。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当然这个在经济学界也是有争议的,因为大家对于如何转变增长模式没有一致的看法。是不是必须用行政干预的做法来限制那些传统的经济活动和投资活动?这个确实非常复杂,理论上说,市场化是克服资本分配的低效率和错配问题的根本出路,而那时候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实现突破。

我认为高层确实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定力,也确实在按这个逻辑进行全方面的政策调整。这一点一直到今天都好像没有改变过。但同样,问题在于市场化做得不够,没有成为结构调整的决定性力量。为了向新动能转换,国家反而加强了产业政策的干预。这个值得高度关注,我担心到后面会造成新一轮的棘手问题。

1703146302316708.jpg

张军:其实我的认识在前面说得够多了。表面上看,需求不足与供给过剩无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但其实经济学的含义并不相同。而且,我认为也没有必要过分强调是短期的总量问题还是长期的结构问题,中国经济的问题多半都是长期的。如果我们已经存在无效产能过多和资本回报率恶化的情况,政策上更多刺激投资需求就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无效产能的累积,至少在中国是这样。

所以,恐怕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要不要进一步放水刺激基建投资,而是要高度关注怎么改善我们的潜在增长率趋势。这方面我们需要改进的太多。

我几年前就表达过“放水不如放权”这样的看法,放权就是要减少产业政策的干预,很多事情要依赖市场来做,提高很多领域的市场化程度,经济才会慢慢恢复活力。这些年的宏观政策总体上是遵循了对需求的温和刺激,确保基本的就业创造和短期GDP增速不滑出我们的预期太多。

我非常理解宏观经济管理当局的用意,我们现在经济中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很大,挑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宏观政策方面保持稳健是对的,不必冒超调和波动的风险。但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在解决结构问题和深层次的矛盾问题方面尽快形成共识,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外推我们的可能性边界,更好释放我们的增长潜力。(来源:底线思维 作者:张军 采访:观察者网王慧)




catbg01.gif 政经观察
catbg02.gif



是否真切感受到政策暖意 民营企业缺的不仅仅是钱

【博览财经特稿】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如何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毫不意外地出现在会议内容中。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为中国经济起飞作出重大贡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国家的立场非常明确。但近年来,国内外舆论场似乎总爱拿民营经济“做文章”,诸如“国进民退”等言论不时响起,甚至还出现“污名化”民营经济的声音。

11月27日,也就是“民营经济31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出台4个月后,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银发〔2023〕233号,或称“民营经济25条”),通篇利好。从民营资本参与投资,到产业孵化与培育,到银行贷款、票据质押、供应链融资等后续金融支持,再到企业上市、再融资以及投资性资本退出,政策给予指导和百般呵护,困扰民营企业的融资难、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工商税务手续繁杂、国际化发展受阻等诸多问题的解决都被无死角囊括。

那么,政策有了,如何落地?目前文件只给出了通用性要求,还有一些概念有待斟酌。比如,优质民企怎么定义?金融机构坏账集中,不良资产如何处置?尽职免责怎么厘定?早期投资见效慢,如何“让利”?政府资金引导是否会存在“逆向选择”和“挤出效应”?投资退出怎么安排,是否存在不确定性?外资企业境内开展股权投资,尺度如何把握……当然,要谈论民营企业,问题种种,不胜枚数;本文打算从诸多问题背后都离不开的一个关键词说起:钱,或者称资本。

资本,作为一项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技术及企业家精神等要素一样,在产品生产中不可或缺。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产品生产及商品流通等不同环节,资本呈现出不同的属性和形态。在此,我们不做过多理论探究,仅从实际应用层面,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角度来看,

因此,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企业更多的需要股权投资,而成熟期企业更多倾向于债务资金。就单笔融资而言,具体依据资金供需双方各自的特征(如金融机构类型、融资主体资产规模及结构等)、需求(如是否看好标的前景、有无利用资金方附加的技术或市场等支持)及博弈结局等,综合评定是通过举债还是出让股份来获得资金支持。

民营企业的发展受限于其创始人背景及实力,成立时均有光环加持。比如早期的乡镇企业,拥有从社队企业继承过来的生产资料及生产工具等资产,同时拥有人员和技术;个体工商户发展壮大,以手工业技术或经销渠道为核心竞争力;科研机构骨干以技术入股,早期“归国派”投入资金,后期“海归”凭借技术或商业模式引来投资并创办企业,另一部分则凭借对政策、市场的准确预判和勇气借债或变卖家产得到一笔“启动资金”发家,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但是,存在一种较为被动的情形,当企业债务规模过高并到“阈值”时,不得不借助股权方式融资,承诺分红,甚至让渡部分管理决策权。

就当前情况而言,债务融资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债务融资的规模,可以从人民银行定期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窥见一二。

据wind数据统计,2022年度和2023年1至11月,企业IPO和上市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约为1.41万亿元、0.97万亿元。而非上市企业股权融资可参考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披露的投资金额也只有0.51万亿元,未披露的私募股权投资金额具体有多少就很难统计,一方面是因为投资金额普遍偏小且较为分散、隐蔽,另一方面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数量本来就不多,市场规模小。

尽管如此,债务融资主体多为央企、国企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债务融资仍面临很多问题,如融资方式较为单一、融资成本较高、抵押物等增信措施要求较高(包括资产注入过高、认定范围狭窄、评估值不合理、抵质押率过低等)、审批手续冗长繁琐、行业歧视等等。

为什么总缺“钱”?

企业偿还能力如何,首先是看企业生产产品并销售后能否实现利润,如果产品质量不好或销量不佳,又即使卖出去后利润较低甚至亏损,都会影响企业偿还能力。

2018年至今,各式各样的民营企业违约案例,都佐证了企业偿还能力是债务融资的后盾,如果盲目举债,后果很惨。高杠杆的房地产企业、产能过剩的水泥、电解铝等企业、地方城投公司,以及一些知名企业如海航集团、山东胜通、正威股份等等,在行业上行周期,群魔乱舞,一旦潮水褪去,便知谁在裸泳。

企业家个人征信及企业征信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偿还意愿,但更多时候还是在依赖企业家自身的信用恪守。目前国内征信措施严重不足,民营经济的壮大离不开良好的信用环境。

至于股权融资,这并非上市公司专属。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知道股市可以融资,这也难怪,因为我国股市的定位就是帮助上市企业获得更直接的融资。30多年来,A股市场已经为13,000多家企业募集到了约20.33万亿元的资金,为早期企业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但渐渐的,很多企业家却转向以“圈钱”为目的,“成功上市”似乎成了企业发展的终极目的和企业家的奋斗目标,振兴民族工业的理想没有,先富带动后富的信念也丧失了,更别提情怀了。

那么问题来了,当人们购买股票时,在投资什么?是为了获得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后的分红,还是低买高卖的价差收益?中国股民经历过大风大浪,明知是“融资市”,却仍想着投资股票不为遥遥无期的“三瓜两枣”,只为搏一搏“低买高卖”,这场景多少有些滑稽。

实际上,股权融资方式不只有A股市场融资,还包括新三板市场融资、区域股权融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融资等。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只为上市,更何况企业运营不应该只为上市,经营与持续发展才是企业的宗旨,盈利才是企业的根本目标。

与上市民企相比,还有一个体量更大的群体是非上市民营企业,它们长期处在目光之外,“爹不疼妈不爱”,野蛮生长。在成为上市公司或行业龙头之前,它们无人问津,只有一个统一的代号“中小微企业”,而“管理混乱”、“产品参差”、“乱排乱放”、“小作坊”等等,是外界给它们的标签。事实上,它们之中的很多常常默默无闻,带动着地方就业和税收,是隐藏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字集合”。

有的种子喜水,对水的需求量较大;有的种子不喜水,对水的需求量一般,有就行了。种子发芽后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对水的喜好程度也不同,比如水稻就要泡在水里,到生长周期后半期才会降低对水的需求;玉米生长周期较短,但需要规律灌溉2-3次(各地情况会有差异);小麦基本不需要专门灌溉,尤其北方的冬小麦,正常雨水就行,稍微多下几场雨,小麦品质就会下降,大约到生长后期成熟阶段,一点雨水就会毁掉它。此外,不同灌溉方式也有不同的适用性,大水漫灌彻底还是小水滴灌科学?只有作物自己知道。

因此,不同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自然也呈现出较大差异,金融支持本应更精细。可是,民营企业规模小、数量又很大,精细耕耘费时费力、收益低,最终不能得到足够关注,民企融资难才成了“老大难”。

1703146588310557.jpg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民营企业只是暂时性危机,如受市场周期性变动、上下游供应商影响导致现金流紧张、入不敷出,但在银行抽贷、断贷、惜贷,或者竞争对手恶意挤兑中陨落。

正如当下,民营企业的日子很不好过。面对多重不利,民营经济如何恢复活力?民企恐怕不仅需要银行贷款,更需股权融资;不只是为了获得资金支持,还希望得到包括技术、市场、管理经验、人才等在内的多方位合作。其中,股权投资机构的支持,不仅是初创期、成长期需要,更不限于上市及以后的发展。

在此,也呼吁国内外资本,关注“基本盘”,充分研判、熟知国情,关注“风口”只能获得暂时性溢价,长期主义才能赢得未来。

这次八部门联合发文,其实是更多、更细地强调了证监会及交易所等监管机构和行业组织、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中的相关责任和任务;但对于地方政府的任务,只有一句:“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支持更多社会资本投向重点产业、关键领域民营企业”。

一是做好资本准入,如建立社会资本识别信息库,不仅包括资本方基本信息,还应包括资本方的特征及优势等专项信息,以便精准匹配;

三是主动负责或委托专业机构协助资本与民营企业接洽,利用所掌握的资源为民企谈判添加筹码;

五是尽职免责机制要详细,权责厘定可适当放宽,尽量杜绝承担政府引导工作的国有企业及其人员被随意冠以“国有资产流失”或其他是由而受到问责。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制度优化、改革深化释放出“红利”一波又一波地滋润着民营经济,技术革新、海外资本引入持续为民营经济赋能,如商品房试点及住房分配制度的逐步取消、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应用、自主研发实力不断提升、分步有序引入外资等等,每前进一步都会激发大批民营企业生存、成长,都会助推民营企业从发展走向壮大,都会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再成熟。而这正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密码之一。(来源:底线思维 作者:鹿鸣)




人物广角




几位“大哥”先后出事 揭示纪晓波涉恶案背后的隐秘世界

【博览财经特稿】继“赌厅大鳄”周焯华、陈荣炼被捕宣判后,11月24日,“塞班赌王”纪晓波被官方定性为恶势力团伙首脑。至此,昔日不可一世的港澳三大“叠码仔”全部出事。

纪晓波还有个世人皆知的身份,他是中国台湾女星吴佩慈的未婚夫,俩人未婚并育有两子两女,彼此狗血恋情曾上了无数八卦新闻。除了八卦消息,在中国富人圈和金融圈,纪晓波的大名总是若隐若现。用一句话概括纪晓波就是,澳门叠码仔出身,行业遇冷后前往塞班开设赌场。

耳濡目染的纪晓波从小就清楚,想赚大钱只能找有钱人“玩”。2000年初,小姨崔丽梅跟人悄悄来到澳门赌场,专门负责招待富豪圈的太太或情人。性格豪爽的她借机结交了一帮富太太们后,觉得有必要让自己侄子见见世面,顺便帮帮自己,便安排纪晓波来到澳门。

所谓“叠码仔”,是指为赌场招揽赌客赚取佣金的中介,并通过放贷获利。对于这份工作,为人机灵,又有“家传”本领的纪晓波可谓无师自通。

这里顺便提下,我国禁止赌博,国内唯一允许赌博的地方就是澳门地区。从1847年开始,澳门就已经有关于博彩合法化的相关法令,时至今日已有超过150年的历史。

不过,在澳门可不是谁想开赌场就能开的。由于澳门特区政府对博彩行业实行牌照制,目前只对外发出了六张赌牌,拥有者才能开设赌场。正因开设多年,又始终和国际赌场保持同步水平,无论设施还是服务,澳门赌场足以让任何人乐不思蜀。这里面,就少不了来澳门赌钱的中国官员和企业家。

纪晓波和家族不甘心当“叠码仔”

吃喝玩乐对某些官员和企业家来说,并不稀奇,唯有牌局最有“意思”。在牌局上,有人输就有人赢。只是有人“输”得心甘情愿,有人“赢”得意犹未尽。时间久了,声名远扬的澳门赌场自然成为所有嗜赌之人向往之地。

无论是赢钱还是输钱,纪晓波也从不让客户操心。赢钱了,他会悄悄将所有钱款转入对方指定的账户,随时可以提取;输钱了,要么帮对方现场调资金继续赌,要么将赌债挂起来,后续再慢慢结算。哪怕客户欠下巨额赌债,他也不会立即催账,而是从中牵线勾兑,想方设法让对方用手中资源抵消欠债,同时还能再赚一笔。

可时间久了,很多内地客户对去一些陌生赌场赌钱,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暗暗指使纪晓波自立门户,这样自己赌得安心,也便于私下勾兑更多资源。直接点说,谁都知道开赌场赚钱,都想成为赌场的股东。最妙的是,纪晓波和背后的家族也不甘心就当个牵线的“叠码仔”,早想开设赌场,将所有钱装到自己兜里。

最开始,恒生赌场仅有一间贵宾室和12张赌台,可仅仅两年时间,其业务已扩张至永利、银河、金沙城、美高梅、威尼斯人等大赌场的七间“贵宾厅”,拥有86张赌台。

可明眼人都知道,恒升公司的开设资金是200亿港元,这笔巨款是纪晓波家族再如何能耐,也难以拿出的。答案只有一个,纪晓波只是个“白手套”,幕后老板另有其人。嗅觉敏锐的港澳媒体随即挖出了恒升真正幕后老板,大纪晓波八岁的内地富豪车峰。

车峰经历也很传奇,他是安徽合肥人,早年去上海贩卖服装。1995年,当时在上海华亭路开服装档口的车峰,因为长相帅气又能言会道,认识了一个17岁少女,就此改变了命运。

来之不易的爱情没能给他正确的信仰,却给了他一台印钞机。凭借赘婿的身份,车峰摇身成为金融圈人士,笔笔生意只赚不赔。也是这时期,车峰去澳门赌博时受到了纪晓波的热情款待,自称“小纪”的他将这位金主伺候得又舒服又贴心,让“大哥”车峰十分满意。

恒升生意兴隆时,纪晓波又多了一位“大哥”。2014年10月,纪晓波的天行国际被华融国际以0.275港元认购17.02亿股份,成为最大股东后,大家才恍然大悟,国内金融圈的“财神爷”赖小民居然又成为了纪晓波的大哥。也没啥奇怪,赖小民是车峰介绍的,自然是为了照顾自己赌场生意,介绍来的也肯定不止赖小民一位。

可能天行国际早年从事内地客户放贷、典当贷款和融资租赁等业务实在不好听,“华融系”入主后不久,纪晓波持股公司便退出天行国际股东。

2014年,纪晓波家族将目光投向了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外飞地塞班岛;同年,“第一天然食品”更名为“博华太平洋”,实际掌控者即是纪晓波家族。纪晓波家族借“博华太平洋”名义,获取了美国海外飞地塞班岛唯一的一张赌场牌照,牌照期限长达40年,幕后操盘者正是小姨崔丽梅。

“女明星和富豪”永远是名利场最流行故事模板

塞班岛是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以往只有渔业和旅游业,吸引的也主要是欧美及日韩等游客。当豪华的博华皇宫酒店落地后,无数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以及日韩等地赌客蜂拥而至。

不逊于澳门赌场的全套服务,加上没有那么多的法律限制,纪晓波的新赌场生意好到爆。仅在赌场还没完全放开运营的2016年,博华的营收额就已经达到2512亿港元。一年之后,更是大赚3858亿港元,这个数字几乎是澳门最豪华赌场的六倍。

“女明星和富豪”永远是名利场里最流行的故事模板,何况还是个开赌场的年轻富豪。早在澳门开赌场时,纪晓波一直就是港澳娱乐版的头条。年轻又有钱的纪晓波号称“女星杀手”,从杨恭如、林心如、熊黛林、颖儿、林心如以及内地某位演清宫戏爆红的失婚女星,都和他有过暧昧情史。

其实,此事对吴佩慈毫无影响。吴佩慈曾经和大小S混迹于同一个姐妹圈,最火的时候几乎和林志玲齐名,可看到几位闺蜜先后找到“如意郎君”,心里难免有落差。

没办法,比较来比较去,纪晓波是开赌场的,相当于家里开了一个“印钞厂”,这份诱惑实在难以抗拒。可令吴佩慈尴尬的是,虽说自己为纪晓波连续生下四个孩子,对方却始终没有和她正式登记结婚的意思,说是母亲不同意。为此,吴佩慈竭力扮演“好儿媳”角色,费尽心思想讨纪晓波母亲的欢心。

纪晓波千亿身家一夜散去

2017年,吴佩慈又拉着纪晓波为庆祝博华皇宫酒店开业,请来了各国靓丽模特,在这里举办了十一届亚洲超模大赛。同年,纪晓波还豪掷一千多万举办了首届塞班国际电影节,邀请国内诸多演员前来捧场,主角自然都是吴佩慈。明星现场觥筹交错好不热闹,为女主人吴佩慈挣足了面子。所有现场照片都被吴佩慈发在了社交平台上,用以证明她的“大女主”身份。

雷军特别不可思议:“他们的资金链虽然紧张,但账上有十几亿的现金,算上几百亿的流动资金,不可能突然垮掉!”

凭借对纪晓波经历的了解,人们不得不怀疑刘立荣可能串通纪晓波,以输钱名义转移了大笔账目资金。此事一度引发舆论关注,博华太平洋成为众矢之的。

博华太平洋对外称,“飓风原因导致游客下降以及信贷资金收紧导致营收下滑”。但真实原因是,曾经热闹非凡、日赚斗金的“博华帝国”老板纪晓波因涉多宗腐败案被调查,已经摇摇欲坠。

2019年,兴建中的博华塞班度假村因为缺资金成了烂尾楼,当年仅营收1200多亿,盈利迅速变成负债,赌客如云的博华赌场一夜之间冷清了不少。

纪晓波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六小”是指朱李月华的黄金集团、“洗米华”(周焯华)的太阳城集团、陈荣炼的德晋集团、张治太的广东集团、彭岳熙的钜星集团以及纪晓波家族的恒升集团,他们主要是靠手中的“贵宾厅”赚钱。

东南亚中,有两大赌场最为兴盛。一家是号称“柬埔寨赌王”曾立强创立的金界娱乐城,几乎垄断了柬埔寨的博彩业,赌客们每年在金边这家赌场的下注金额,比柬埔寨的GDP还多……另一家是位于马来西亚的云顶娱乐城,不仅是亚洲最大赌场,还是全球第二大赌场,老板是来自中国福建的林梧桐。

对于澳门赌场背后的操控者来说,没有了赌博收入实在是难以忍受的事。在无法深入到东南亚的线下赌场业务后,洗米华与陈荣炼与东南亚的电诈集团联手,将业务转移到了网络,开设网上赌场和博彩行业。

骗局几乎如出一辙,目标都是想赚钱又不太懂投资的股民。说白了,就是骗子们再次包装了博华太平洋的塞班赌场故事,以募资名义来骗取钱财。为了掩饰自身的不良印象,博华太平洋通过三家注册在新西兰的公司——布尔金融、恒马金融和博诚金融,三家并无金融牌照的公司,与国内多家金融机构合作招揽客户。当客户进入到所谓“投资群”后,群内“喊单老师”每天都通过直播课向客户推荐塞班项目相关理财产品和股票。

被骗者不知道的是,在这个庞大的“杀猪盘”里,股市的小额涨幅都由背后“操盘手”设计,只为了让大家能尝到点甜头,好继续投入更多的钱。只要群里的“肥猪”被宰干净,这伙人便立即更换新的群名,重新锁定目标。

此时,国家严厉打击网络赌博和电信诈骗的政策越来越严厉。2021年,洗米华与陈荣炼相继被抓,纪晓波自然也是打击的目标。可惜的是,根据通报,似乎只有纪晓波的小姨等人已到案被判刑,纪晓波依然在逃。

毫无疑问,无论逃到哪里,肩背赌博与诈骗罪名主犯于一身的纪晓波早已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迟早也要和同伙一样接受法律的审判。时代浪潮翻腾时,总有泥沙泛起,但终归会被打入最深的江底。(来源:风声岛(ID:fengshengdao) 作者:海边的风声君)




社会热点




房子交易和流动背后 在北京买房卖房承载一段人生和故事

【博览财经特稿】几乎每套房子背后,都承载了一段人生和故事。12月14日,北京购房政策调整优化的“靴子”终于落地,北京市住建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优化本市普通住房标准和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的通知》,调整首套房、二套房的首付比例,首套房首付比例统一降至30%,二套房首付比例最低为40%。此外,商业银行新发放房贷利率政策下限也将调整,按11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计算,首套房贷利率最低为4.2%。

此前的7月2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

卖房,也需要流量

那是徐杨在北京的唯一一套两居室住房,徐杨在帖子里罗列了房子的十个优点,包括税费、得房率、交通等重要信息,介绍中还提到,小区周边公园有跑道、北京东部金秋观赏银杏的重要景点。2023年11月初见到徐杨时,他正在寻找合适的房屋买家,他在房屋中介网站挂牌出售的同时,也在一些知名社交平台上挂出卖房的帖子。

多渠道售卖,徐杨希望能多一些“曝光量”。但自己发帖的效果有限,前来进一步询价的人不多,出乎意料的是有人询问孩子上学能否使用他的房子对应的学区指标。

2023年9月1日,北京宣布落实“认房不认贷”政策,居民家庭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家庭成员在本市名下无成套住房的,不论是否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信贷政策。按照此前政策,居民家庭名下在北京市已拥有一套住房,以及在北京市无住房但有商业性住房贷款记录或公积金住房贷款记录的,购买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80%。

此后,徐杨开始追踪自家小区的行情,每天看有没有新上房源、下架房源以及最新成交价格。小区一有房屋成交,经纪人也会通知徐杨。挂牌近两个月后,徐杨调了三次价,下调幅度是初始挂牌价约2%。挂牌后的每个周末,徐杨都会在家中迎来一波波看房人群,但给出的价格不如预期。徐杨说,看房的人都带着砍价的心理而来,每一次出价都比照周边类似房源新近成交价再减5万元-10万元。

2023年8月,李恒卖房决心已定。那是套60余平方米的一居室,四年前李恒以380万元的价格按揭购买,李恒入住后打理得典雅古朴,8月中旬房子在中介官网初次上架,李恒挂牌438万元。

李恒希望早点成功售房,他每个月还房贷及利息1.3万元,早成交一个月利息可省近一万元。李恒从事过互联网运营,深知信息流展示的逻辑,他想着,得让自己的房子进入中介推荐之列,在网上展示时打上推荐标签。李恒了解到,进入推荐之列,需要房屋有一定带看量,且价格有吸引力,他开始着手从这两方面“加工”,劝说经纪人多带人看房,价格上则再一次调价,这时价格已比原挂牌价下调5%。如愿进入中介网站推荐之列后,李恒发现每日浏览量是原来的五倍,带看量逐渐多起来。

9月1日约19时,“认房不认贷”政策发布时,房地产经纪人张明(化名)和一名买房客户正坐在售楼处,商谈两小时前签下的单子,两人看到手机弹窗的消息,张明对客户说,不用再聊了,“这下踏实了。”

张明说,客户担忧买完这套房子,会增加压力,还担心自己现有的老房不好出手,为了打消对方的顾虑,两人又接着聊了两个多小时。当天约19时,看到手机弹窗消息后,客户结束了谈话,离开售楼处。

很快,客户回复说手头只有6万元,已转账下定金,而这套楼盘的预付定金是12万元。张明顺手给客户转了6万元。李恒回忆,当时情况紧急,他没有时间再去问销售人员,“6万元能不能压得住这房子”。

9月1日下午到晚上,张明帮助两名客户签下买房单子,处理80余条咨询信息,忙碌到凌晨。次日,曾咨询过张明的另一个客户打来电话报喜,称当天凌晨两点,自己价值千万余元的房子成功售出,高于心理预期价30万元成交。

至9月中旬时,冯浩表示,据他观察政策对新房市场、改善型住房利好,“也许再过几周,一部分外环业主卖完房,会来中心城区买房。”

政策调整,促使徐杨9月迅速挂房出售。徐杨目前没有孩子,两居室的房子,空间不算局促。37岁的徐杨身处互联网行业,行业里职场“35岁”现象突出,换房之后每月将增加不少还贷支出。换房的成本也不低。2016年,徐杨按揭购买这套二手房时成交价430万元,算上此前中介费、缴纳税费、这几年还贷的利息,徐杨估算现在卖房“勉强不赔钱”。

10月11日,第一次见到张明时,他表示这段时期帮助客户交易房屋八套,主要集中在9月上旬和中旬,那段时间时常忙碌到深夜,最近又有了空闲。不过,他有一名客户又选择退掉预定的新房。张明称,那是一名退休老人,名下有一处100余平方米的房子,打算“卖一买一”,9月初预定了一处新房,但其现有的房子因面积大、总价高,到9月底时还未卖出,担心换房压力,便与开发商协商解除购房合同。

买、卖之间的考量

改善住房之外,徐杨亦考虑房子的保值问题。徐杨2011年研究生毕业工作时,北京的房价呈上涨趋势,等缴纳社保满五年后买下这处二手房。回看当时买房,徐杨发现他看过的一些新房,这几年涨幅超过目前居住的二手房,“优质社区的商品房会更有保障,更有商品属性。”

这几年,李恒辗转几个互联网公司,做到中层,但KPI考核的负担越来越重,工作带来的疲惫感渐增。李恒说,这一年来,每个月公司开管理层会议,被问到数据,他“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更好”。在公司里,李恒找不到价值感,工作就像“拧螺丝”,在他看来自己也只是公司的一个“耗材”。每天工作朝九晚九,“家成为只是睡觉的地方”。焦虑感不断侵蚀着李恒。

李恒单身,暂时没有家庭负累,和父母商量后,他做出辞职暂时赋闲的决定,继而是卖房离开北京的决心。卖房,于他来说当然“难受”,这意味着他靠多年工作积蓄置办的房产——“在北京的家没有了”,当初买房时他最大感受是“再也不用租房”,现在他希望改善生活质量。

在郊区的房子,本来是赵建设想的养老房。2001年,有同事提议去郊区买房,退休后住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安享晚年,赵建动了心思。赵建当时月薪4000余元,看中的郊区房价不足3000元,环境优美。考虑到自己作为工薪阶层的支付能力和购房成本,不需要增加太大生活压力,赵建和同事在同一小区购置新房。

考虑到房子利用率太低,赵建决定卖房,当初一起打算买房养老的同事先他一步,前几年已将房子出售。最近房价起起伏伏,赵建未过多考虑,选在最近挂牌出售,赵建认为,“应该不是最佳时机”。

经纪人张明从业16年,熟悉北京房屋市场。张明认为,目前北京刚需购房人群的预算以400万元至600万元为主,主流的改善型住房人群预算集中在800万元左右,部分改善型家庭的预算超千万元。张明服务的主要人群是改善型客户,以及改善和投资需求兼具的客户,他们多数本来就有房产,但是希望置换成更加优质的房产。

与李恒不同,徐杨观察来他家看房的人,以年轻夫妻或者准备结婚的人居多,往往还有家中长辈陪同,估计是“需要家里帮助出资”。2023年春节时,曾有准备结婚的年轻人有意赵建的房型,但当时他没有卖房的想法。

北京的住房市场稳中有波动。10月,受长假等因素影响,北京二手房成交量较9月回落,网签量降至10653套。11月,北京二手住宅网签量达到12545套。

从事房屋经纪十余年,张明接触了大量的买房和卖房人。张明表示,最近几年来,不少人咨询张明时表示,想买一套房子,但又怕买了之后房价有大的波动。一些业主表示,之前买的房子不再适合居住,需要改善,同时希望借助换房把正在贬值的房产替换成保值升值功能更强的房产。他将这些购房者,尤其是后者的购房行为称为“资产保卫战”,房子是他们“保卫资产”的工具。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课题组,曾刊发《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在全国对3万余户城镇居民家庭开展资产负债情况调研,调查显示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占家庭总资产的八成。实物资产中,74.2%为住房资产,居民住房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为59.1%。

借助房产,也是张明实现财富跃升的主要方式。2007年张明来到北京,没有家人帮衬,他租住在地下室,只是为了少付50元月租,他选了地下二层。张明在新兴的房产经纪行业谋职,正好赶上住房市场化、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时期。16年过去,帮助别人买房的同时,张明自己也多次“激进式”买房、换房,如今他在海淀区拥有价值千万元的高端住房。张明个人的经历,他鲜少对外提及,他说,如今已不再具有“可复制性”。反而,张明说自己常劝一些人买房要冷静。

2006年,《义务教育法》修订,进一步强调就近入学,北京“学区房”概念兴起。张明称,那个片区因此成为一些资产优厚人士购置房产的首选,不少人单纯就是为了孩子上学,刚开始并未意识到会在十年之后翻了数倍。2007年张明初入经纪行业,每天给无数业主打电话“练手”时,业主还并不像现在这样反感陌生来电,甚至愿意跟张明聊上几句,“业主也懵懂,即便不卖不租也关心小区房子能卖多少、租多少钱。”

关于房子的梦想

此前,李恒一度担心卖房会耗时过长。李恒称,前后共有50多人次来看房,但之前看房的人,没有人约着一起坐下来谈价。偶尔中介反馈说,看房的客户希望在初始挂牌价基础上降价13%,这与李恒的预期差别略大。

不到一个月,张明收到了年轻夫妇的还款,对方还表示要送张明电影票,留言中不断提到感谢,以及之前甚至想要换个城市生活的念头。张明表示,他借钱给对方,就是看到他们凑足首付的过程,也看到他自己曾经从农村出来在大城市扎根的不易。

“认房不认贷”政策发布后,撩拨着陈欣(化名)换房的心思。陈欣目前在北京市通州区有一处住房,考虑孩子上学,他想换到核心城区。陈欣的孩子不满1岁,他已经数次看过东、西城的房子,“最便宜的一居室也要四五百万元”,陈欣说。

陈欣也经历了几次房产交易,他对房子有很深的执念。陈欣自初中时离开家读书,为了能自主安排学习时长,陈欣没有住校,初中时和同学搭伙住在老师家的一间小屋里,高中时在亲戚家的厨房外面搭建出一间房住。2003年名校毕业后,陈欣来到北京,在传统行业工作,收入不高。2008年,稍有积蓄,再加上四处筹措,陈欣首付20多万元贷款50万元,在北京四环外购置了自己的房产。房子到手后,他把卧室的墙刷成绿色,客厅的墙刷成了黄色,终于拥有自己的房子,他感到“生活踏实了”。2016年,结婚后陈欣换房到通州居住。2018年,陈欣回安徽老家县城又购买一处房产,价值70万元,再花了十余万元装修。

11月中旬,李恒回到靠海的老家城市,租好了一处房子,他不想住在家里。租住的房子,距离商场和海边公园车程5分钟左右,但没有租到理想中的带有开放阳台的房子。此前,他畅想回老家的生活时,表示希望能租一个有开放阳台的房子,“可以安静待着,让自己放松。”

退休老人赵建还在售房中,他说,“价格合适就出手”。11月底,徐杨发来信息称,房子卖出去了,但他未透露具体交易价格,只表示算是比较满意,符合预期。将要购入的房子,徐杨还在看。徐杨表示,他买房主要是为了居住改善,不涨或者跌一点他也能接受。在一些社交群里,徐杨看到各方对房价走向争论不休。“我觉得没有多少人能看清。”徐杨说。(来源:财经 作者:王丽娜 编辑:鲁伟)




形势分析




东方甄选风波付出真金白银代价 只是超级IP对传统公司模式的常规挑战

【博览财经特稿】在卷入舆论漩涡多日后,东方甄选在五个小时内接连发布三个置顶视频,试图传达歉意。12月16日上午11点半,东方甄选首先发布人事任免通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兼任东方甄选CEO,免去孙东旭(东方小孙)的东方甄选执行董事、CEO职务。

更让公众关注的是,董宇辉在这个人生岔路口,将会作出何种选择:独立创业、去其他头部电商平台、跟罗永浩合伙,还是继续留在新东方?

东方甄选在这次风波中付出了真金白银的代价,但在受访人士看来,这只是超级IP对传统公司既有模式带来的常规挑战。真正深入灵魂的考验是下一步,需要看东方甄选的公司架构、战略配称是否会为董宇辉所代表的超级IP作出改革。

在港股上市的东方甄选五个交易日股价跌幅近22%,截至12月15日收盘,报收26.25港元。五天内东方甄选市值已跌去75亿港元,总市值缩水至266.44亿港元。12月16日美股市场上,新东方收盘大跌近10%。东方甄选的抖音直播间持续掉粉。截至16日下午5时,其粉丝已经从12月9日的3116万减少至2845万,掉粉超过270万。

俞敏洪最终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免去孙东旭,并挽留董宇辉。根据此前文章,所有依赖流量、依赖注意力变现的商业模式都有同样的特点,可以造星,但顶流无法复制。如果在这个阶段“去董宇辉化”, 东方甄选无法承受这个损失。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分析称,俞敏洪免去孙东旭相关职务的举动,可视为东方甄选在组织变革和战略调整中的重要一环。这一人事变动,为东方甄选带来了新的可能,同时也揭示了领导层在追求长远发展时的决心和策略考量。在这一轮变革中,东方甄选有望找到新的平衡点,实现更为稳健、持续的发展。

突然停播的前一天晚间,东方甄选主播天权做出争议举动。他在直播时面对粉丝询问“董宇辉何时回来”等问题时做出摔手机等动作,并称想搞垮东方甄选很容易,在被拉黑或者取关之前先买一单,买那些优惠券10元的鸡蛋、芭乐和果冻橙等,“东方甄选铁定是亏的,这样你就双赢了,对东方甄选就是双杀,而且还可以换着不同马甲来买”。

12月16日下午东方甄选发布的道歉信对此作出了回应:12月15日晚,东方甄选主播天权在直播间发表不当言辞,引发广大网友的批评。经公司决定,从即日起,主播天权停止直播三个月,并对主播提出严厉批评。东方甄选将认真检讨,加强主播培训,敬请大家批评监督,向广大网友致歉,也感谢社会各界的关注。

身价与贡献不匹配?

在孙东旭被免职后,董宇辉最终去留,正是外界关注的重点。这背后暗含的一个逻辑是,董宇辉的真实市场身价几何?

12月15日,话题 #董宇辉曾拒绝2亿年薪挖角# 登上微博热搜,获得2370万阅读量。一段网传旧视频中,董宇辉回到母校西安外国语大学参加活动,他坦言有人曾开出了高达税后2亿年薪来挖他,但自己却婉拒了这一诱惑。董宇辉说,自己清楚,即使拿到那样高的薪水,自己也必然会面临反噬。

其他行业人士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12月15日,高途创始人、董事长陈向东在高途佳品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如果是绝对的头部主播,就要给到足够待遇,他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就行了。但自己不会主动挖董宇辉。“自己在新东方工作了14年多,对新东方非常有感情。”他表示,董宇辉是一个很难得的人,甚至可以说造就了一家公司,但是,当下主动挖董宇辉,“不是人做的事”,除非董宇辉自己离开。

在盘和林看来,如果从商业角度对标,董宇辉和李佳琦的粉丝均价并不相同。盘和林强调,有黏性的流量价值是无可估量的,这就是之前投资人看好东方甄选的原因,也是内部矛盾爆出后,股价下跌的原因。东方甄选本该和董宇辉的流量属性形成正反馈互动,而不是相互掣肘。

与此相对应的,是孙东旭的薪酬。据Wind数据,东方甄选目前的高管为俞敏洪(董事会主席),薪酬为1069.03万元,尹强(执行董事),薪酬为527.38万元,孙东旭(执行董事),薪酬为1813.73万元。据澎湃新闻,在目前公开资料中,孙东旭为东方甄选薪酬最高的员工。

董宇辉为何选择留下?

第一种是选择留在东方甄选,并努力适应新的领导层和组织结构。寻找新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价值,并继续为公司的发展作出贡献。

再一种是接受罗永浩的邀请。如果罗永浩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并且这个机会与其职业规划和个人目标相符,他可以认真考虑这个选择。这将取决于罗永浩提供的条件、机会以及董宇辉对未来发展的考量。

长期关注教育行业的素履咨询创始人郁苗表示,董宇辉一直尊重和敬佩的俞敏洪正式表态,在公众面前体现了对董宇辉的真诚致歉和挽留。鉴于当下的情势,以及网上流传的董宇辉股权明年4月才能解封,如果没有突发的特殊原因,董宇辉选择留在东方甄选应属意料之中。不过,董宇辉能在东方甄选被重用多久,还存在着众多的未知数。董宇辉的终局取决于未来公司内部的组织架构、薪酬待遇、人文环境等各方面,也就是老板的决心、格局和执行力,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优劣,各方提出条件的优厚程度,以及董宇辉对外界一些力量的信任程度。

董宇辉的经历正是当下商业业态转型的一个缩影,也即一家企业如何面对直播赛道下超级IP话语权的崛起。郁苗指出,东方甄选现在已经是MCN+直播电商公司,依赖流量和粉丝经济,头部主播具有不可复制性,是公司的核心资产,但是其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和组织行为模式都尚未适应新的公司战略定位,造成了人员行为失当,最终损害公司品牌。

但也正是孙东旭,在董宇辉成名后,曾在直播间调侃董宇辉“一本书看过或没看过都能头头是道”“昙花一现”“总裁级主播”, 还说过“现在自己已经有些管不了他了”。

郁苗强调,与科技企业不同,直播电商销售的是大众消费品,产品不具有独特性,也缺少不可替代性,带动销量要么靠极致的性价比,要么靠强大的品牌力。在她看来,从东方甄选出圈的那天开始,董宇辉的个人IP就跟东方甄选品牌深度绑定,甚至一定程度上是董宇辉为东方甄选引流和赋能,东方甄选的品牌调性跟董宇辉个人IP的调性也相当一致,其他主播起不到同等的重要作用。

郁苗认为,这种变革是一把手工程。如果企业领导者没有足够的胸襟和管理能力,唯一的选择就是让自己成为超级IP,这样就不用随时担心超级IP离开。然后再通过超级IP的赋能,孵化众多小IP,再依托共同的公司资源和中后台,通过搭建IP平台来逐渐完成“去中心化”。“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过程,绝非东方甄选前几日那样毫无章法的急躁冒进。”郁苗直言。

其次,超级IP时代要求企业具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能及时调整战略和产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但传统公司往往决策流程繁琐,反应速度较慢,难以跟上市场节奏。

此外,超级IP的运营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与营销推广能力,以吸引和留住用户。相比之下,传统公司在品牌建设、营销推广方面可能相对薄弱,需要加大投入与创新力度。(来源:财经 作者:樊瑞 编辑:郭丽琴)




社会透视




动荡中加剧内卷 熬过寒冬的剧本杀等不到的“春暖花开”

【博览财经特稿】11月下旬,剧本杀店主马文发了一条朋友圈,几乎屏蔽了所有玩家及相熟的朋友:12月门店转让,有意向私聊。

多数受访的剧本杀店主表示,疫情过后这一年,他们并没有迎来预期中的“触底反弹”。店里的客流量和利润率都在下降。

为了争抢日渐减少的玩家,剧本杀店主们在动荡中加剧内卷,熬死同行,最后剩下头部收割市场。

被抛弃或者主动退场

随着剧本杀行业的走红,马文门店的流水越来越高,他作为老板的腰杆也越来越硬。他们总共搬过三次家,每次都扩大规模,合伙人也越来越多。2021年底,马文出资30万,与合伙人一起,将原本开在小区的门店搬进商场。现在回头看,马文认为搬进商场这一步迈得太大,自己被利润冲昏了头脑。“如果还在小区里,门店应该活得很好。”

疫情的结束让整个行业都燃起了希望。旧店重开,新店入局,老客回流、新人尝鲜。马文一度看到了希望。他的剧本杀店有六个房间,2023年初,周末下午和晚上的时段几乎全满。玩家若要预约周末的黄金场次,需要提前一周到两周。但是,火热的氛围没能持续太久,春节之后,客流量几乎每个月都在下降,多数时间,马文都是和员工枯坐在店里。

即使是拥有良好口碑和稳定客源的连锁大店,也未能反弹回较好的水平。最早在北京开设演绎剧本杀的繁汐剧本推理社店主王硕透露,2021年店里每个月都能开300场以上,而现在每个月仅200场出头。

但是,营收端已经追不上这笔投入。马文的店2023年月流水平均在8万元左右,即使是生意很好的10月,流水也没超过10万,甚至不如疫情期间。“2021年有一个月流水最高到了13万,当时的门店还在小区里,月租金只有2万多。”

等不到的“春暖花开”

马文店里的剧本价格单人158元-258元不等,新本几乎都在200元以上,大众点评显示的均价为185元/人,而2020年为98元左右。在吐槽剧本杀价格越来越贵的小红书笔记下,不少消费者表示因为“玩不起”而退坑了。

剧本主要分为普通盒装本、城市限定本和独家本,后两者通常体量更大、演绎更丰富,价格也更贵。多位店主都表示,发行方现在越来越倾向于价格更高的城市限定本,造成了限定本的泛滥。

游玩时长的增加也严重影响作息。据王硕回忆,以前玩剧本杀需要4小时左右,刚好可以在晚饭后消遣一下;现在许多剧本杀动辄7小时起步,结束后可能已经凌晨三四点,影响到第二天上班。“现在繁汐很多玩家都扎堆到周末白天,晚场客人很少。”

这些作为门店稳定客源的老玩家们越来越“挑剔”。为了留住他们,剧本杀店只能“卷”剧本质量、演绎、装修、高科技等等,努力摆脱同质化、创造新意。“最早开始做演绎本时,给玩家换件古装,他们就感觉很新鲜;现在他们就会比较谁家的衣服更新、更好看。”王硕表示。这种内卷,往往意味着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

此外,剧本杀的竞争对手已经变成了旅游、音乐节等户外娱乐方式,相比于室内桌游,解封后的人们更多转向大自然。

其他受访者也认为,现阶段容易存活的,或许只剩下着重在线上推广发力、收割新玩家流量的低成本盗版店,和背后有充足资本长期投入的几家头部品牌。

和所有退场的剧本杀店主一样,关店之前,马文也曾想方设法自救。他会和主持人对剧本做修改,有些剧本因为修改得当,玩家体验更好,口口相传,变成了明星剧本,吸引玩家专门跑来体验。

刘从心以前每个月她会买七八城市限定本,后来减少到四个,每个月买剧本的投入不超过2万元。前段时间火过的全息投影、选角色小程序、AR剧本杀等技术跟风,刘从心表示“没太大意义,核心还得看剧本”。

繁汐以剧本演绎见长,但它的剧本演绎伴随着高昂的成本,价格也更贵。大多数剧本杀门店只能从主持人表演和剧本修改入手,将体验效果最大化,成功的话会打造自己的口碑。但是,剧本投入可降,人工成本难降。马文表示,每一个剧本都必须配备主持人,好的主持人各个门店都在抢。优秀的主持人离开后,也会带走一部分客流量。

刘从心6月就关了店。转让时,店内装修几乎不算钱,剧本只能以较低价卖给同行。这家店开了两年半,她总共赔了20多万。

关店后休整了几个月,刘从心又重新开始去公司上班,每天为剧本杀生意焦虑的日子已经从她生活中淡去。身边的退圈同行朋友们也都开始做别的生意。过去在她店里待过的主持人,大多数换了行业工作,有的已经离开了北京。





1703147373159466.jpg
1703147364777703.jpg
1703147351138940.jpg
1703147342907274.jpg
1703147164663290.jpg
1703147041967453.jpg
1703146902478178.jpg
1703146575640015.jpg
1703146564490537.jpg
1703146554981528.jpg
1703146276737627.jpg
170314626783685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11-23 16:15 , Processed in 0.142976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X3.4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