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思考
“四年的涨幅”不到两年半就“吃完”,不该“吐出来”吗?
有统计显示,连续几天的回调,茅台已经损失千亿市值。但反过来看,此前用了“四年才完成的涨幅”,如今,不到两年半就“吃完”了,不该“吐出来”吗?当天,茅台收于719.96元/股的历史高位,此后,股价曲折下行,至23日收盘,总体下跌11.98%。
可以说,市场正在按新华网相关文章的逻辑运行。
那么,茅台的下跌是否结束了?
从两年多来的累计涨幅以及茅台公司的扩产情况看,茅台恐怕不是一只“慢牛”。正如权威人士和新华社所说,“树不能长到天上”、“风水轮流转”、“物极必反”,茅台股价存在着较大的反转下行压力。但是,当下,有人不顾官方对茅台的点名,仍大喊“看多”。这说明,有巨大的利益,驱使着一些人在接下来继续推高茅台股价。
以往近四年完成的涨幅不到两年半就快完成了,这叫“慢牛”?
上表中,第1和第3时段,都包括看A股出现整体性牛市的时间段。第2和第4时段都是处于A股整体性牛市结束之后。很明显,截止16日下,茅台已出现369.83%的涨幅,要达到527.59%的历史纪录,只需要在现有最高价基础上再涨33.66%。
这叫“慢牛”?
新华社在《去伪存真 理性认识近期股市变化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写到:
前些年中小板、创业板指数涨幅巨大,许多中小市值股票积累了几倍甚至十几倍涨幅。
也就是说,新华社认为,当下大量股票的下跌,有此前涨得太高、太快的原因。这个“太快”是指股价的涨速快于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
根据《茅台集团“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到2020年,贵州茅台集团的白酒产量将达到12万吨,龙头产品茅台酒的产量达5万吨。
10月,茅台集团召开“2018年度茅台酒生产·质量大会”,宣称全年茅台酒基酒产量达42771吨,完成年计划的130.9%,入库合格率为99.96%。同时,会议也明确了2018年茅台酒的基酒生产任务:46100吨。
可见,基酒的产生决定于茅台酒的产量。从2016年的3.9万吨至2020年的5万吨,茅台要用4年时间,也就是说,茅台酒年度供应量扩大28.21%,要用4年时间。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茅台股价的涨速快于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
“树不能长到天上”、“风水轮流转”、“物极必反”——写到这里,研究员想起了这些话。大概,这就是茅台自己发公告提示股价风险的原因吧。
16日晚,新华网《理性看待茅台的股价》一文刚发表不久,安信证券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苏铖发表最新报告观点,将贵州茅台目标价上调至900元/股,并预计“公司在2024年-2025年前后年投放量可达到4.48万吨附近,对应净利润预计会超过740亿元(含系列酒),较2017年预测净利润250亿元升幅约200%。”
然而,20日,上交所通报称,认为安信证券的相关研报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风险揭示不够充分。在基于依据不充分的假设前提得出结论后,该研报仅笼统提示“产量释放不足导致增长难以提速以及提价严重延后的风险”,对于相关预测估算数据的合理性、相关业绩等的可实现性均未进行充分提示。
在重要的时点,以罕见的方式,发布明显存在逻辑问题的研报。研究员不禁想,这背后,难道有很大的利润吗?
结论
所以,研究员认为,茅台出现股价反转下行是必然的,但不排除接下来上演反弹行情,甚至创新高。
历史经验告诉你茅台股价的命运轨迹“终点在哪里”?!
研究员根据历史数据计算了类似时期茅台股价的涨幅,虽然我将这一涨幅与当前股价的涨幅进行对比,但并不暗示茅台股价的历史涨幅是当下茅台股价运行必然的方向。
理由是,2015年股灾之后到现在,茅台的阶段性涨幅正接近于历史上类似时段的涨幅。不同之处在于,当下这种对出现在部分股票上的“价值投资”行情,以及“结构性牛市”或“慢牛”,受到了官方的肯定,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是官方推动形成的(既有市场中“郭嘉队”的因素,也有舆论引导的因素)。正因如此,茅台出现369.83%的涨幅在当下只用了不到2年半的时间,且达到527.59%的历史纪录,只需要在现有最高价基础上再涨33.66%。而茅台在2008年11月12日——2012年7月16日,上涨527.59%,则用了近4年的时间。
1、当前价位上,消费龙头的流通筹码实际上以超历史水平的形式,大量被机构所掌握。机构有制造舆论推涨股价的动机。
3、当下,有人强调“警惕负面言论,充分认识茅台在本轮行业复苏中所做的努力及成果”。这种论调,是典型的牛市后期,为了最高的股价而放手一博的语调。
2001年8月,茅台在A股上市,发行价31.39元。2006年4月25日,股价升至93.2元,首次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自此,开启了它“开挂”的旅程。在超长时间段里,公司保持净利润连续增长,且前后增幅巨大,股价也积累了巨额涨幅。正是这两方面,成就了其“股王”的地位。
细看茅台整个股价运行轨迹可见,截止今天,其股价涨幅较大的时间段有以下几处:
茅台股价很可能已处于高风险区
研究员要说的是,历史数据在提示我们,茅台当前的股价很可能处于高风险区。
回顾历史,“塑化剂事件”起源于2012年11月19日。当天,媒体的报道写到,21世纪网在酒鬼酒实际控制人中糖集团的子公司北京中糖酒类有限公司购买了438元/瓶的酒鬼酒,并送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检测,结果查出塑化剂超标2.6倍。
理由是,A股历轮熊市中都曾出现过资金以业绩稳定为旗号,在白酒、家电绩优股上抱团,并推动其上涨的情况。2008年11月12日——2012年7月16日这段时间,A股白酒、家电绩优股都走出了上涨的主升行情,而此后,家电绩优股的上涨没有停止。
区别在于:
2、当下这种对出现在部分股票上的“价值投资”行情,以及“结构性牛市”或“慢牛”,受到了官方的肯定,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是官方推动形成的(既有市场中“郭嘉队”的因素,也有舆论引导的因素)。正因如此,茅台出现369.83%的涨幅在当下只用了不到2年半的时间,且达到527.59%的历史纪录,只需要在现有最高价基础上再涨33.66%。而茅台在2008年11月12日——2012年7月16日,上涨527.59%,则用了近4年的时间。
1、在10月17日《警惕一隐患:机构把持消费龙头股流通筹码,股价受其干扰》一文中,研究员强调:当前价位上,消费龙头的流通筹码实际上以超历史水平的形式,大量被机构所掌握。
2、在10月31日《30日的下跌印证“重要会议闭幕后”操作难度加大的判断》一文中,研究员强调,一些历史现象正在上演:
(2)2012年至2013年曾出现过的以高端白酒为标的的金融衍生品,目前市场中已有人在推出。这是明显的资金过度聚集、资金脱离实体以及资金可投资面极度收缩的表现。
3、2015年4月21日,当A股上证指数涨破4000点时,媒体发表了《4000点才是A股牛市的开端》。
20日晚间,消息称,招商证券20日呼吁各方全面理性评价茅台及白酒行业,警惕负面言论,充分认识茅台在本轮行业复苏中所做的努力及成果,希望行业能更加持续健康发展。当下时点,建议以自信心态坚守优质白酒。
同是在16日,新华网发表《理性看待茅台的股价》一文,其中特别写到:“临近2017年会计年度终点,不排除有机构通过抢筹茅台来改善成绩单的可能,加上年终销售旺季或会推升第四季度业绩,茅台或许会感受到越来越大的上行压力。”
那么,为何在此时,新华网突然说出上面这一句?这无异于告诉大家,市场中高举“价值投资”大旗的“同道中人”中,有心怀二心之人。
在《理性看待茅台的股价》一文中,作者设置了一个重要的逻辑前提:“姑且不说茅台股价涨到什么价位才合理。”在这一前提下,作者回顾了茅台自身辉煌的业务发展史以及股价运行史,并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按招商评判股票交易系统的数据,在11月20日,茅台、格力、美的、海康威视的动态PE如下表:
我们只知道,股价高低和动态PE高低有密切联系。面对高低差距不小的动态PE,一直高举价值投投资大话旗的媒体和机构中,没有一家告诉过我们——为什么在动态PE有如此明显差别的情况下,买这4支股票都叫作价值投资?
对于“价值投资”没有一个客观而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其危害,从目前看来是有所显现的,否则新华网不会针对茅台股价写专文,提醒市场不要过分的炒作。
矛盾的是,茅台股价出现新华网所不愿看到的现象的一个原因,就是对市场有相当影响的一些力量,将“价值投资”当成了一个筐,或者一个冠冕堂皇的帽子,以掩饰其利用资金优势,玩“击鼓传花”的资金博弈的游戏。这一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价值投资”的口号下,隐蔽的展开。这些资金不会像炒次新那样,抬几个或十几个涨停板后就把“花”传给别人,他们会将茅台的股票拿得久一些。他们就是在“价值投资”被等同于“买茅台”的市场环境下,将监管提倡“价值投资”看成了自己很安全的“投机背书”,他们赌的就是监管层希望茅台成为“慢牛”的标杆。而“慢牛”,本身又是一个没有明确定义却被有关方面时常提的名词,到现在,它早已被市场理解为“股价在长期内只涨不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