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
讲政治:A股将用“大扩容”检验“资本市场政治站位”的“海拔”!
证监会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服务实体经济上,但资金流入途径“被严控”的资本市场,能否承受住这种融资的压力?
研究员注意到,继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十九大不断谈到“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后,近来证监会也频频强调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将此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去落实。显然,在当前高度强调“讲政治,提高资本市场政治站位”的氛围下,扩容已经成为了当前证监会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首要任务——
11月14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指出,“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资本市场提出的目标任务,着力增强资本市场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
●央行在降低流动性的整体增幅和流通速度;
●保监会更是明确要“了结一切不适当的资金”;
当前的资本市场,估计就只剩下主力机构“勉力支撑”,毕竟,一众散户是不能够作为承接“大扩容”的“可靠力量”的!
在“提高资本市场政治站位”氛围下,证监会正主攻扩大直接融资来服务实体经济
从十八大报告没有提及“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提”,再到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十九大报告的再次强调,决策层已将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融资比例作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证监会反复强调扩大融资比重的同时,从央行控制M2增速、到银监会限制影子银行、到保监会纠正保险市场,再到证监会严审证券市场各路资本的“行为”,这一年多时间里,一行三会都在着意斩断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的途径,严控市场风险。
我们看到,虽然近期证监会的某位领导也谈到要“引入长线资金”,但是官方对于“讲政治下的大扩容”,应如何衔接“吸引增量资金入市”这一块的论述并不多,因此我们也不清楚有关方面是否有足够的手段来解决这个矛盾。
综上所述,研究员认为,从现有的监管现状来看,扩大融资的压力远远超过了资金所能承受的能力,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对于股市的中长期行情表示担忧。除非有关方面什么时候能够解决这种资金预期上的供需不平衡,我们才能改变对中长期持悲观态度的态度!
周小川“排除干扰”,在“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之前央行暂借“字母工具”收紧!
事实上,新时期,央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要“收紧”。为什么央行要保持偏紧的立场?在证券市场还没有成功的实现“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或者说传统的融资模式,仍没有找到更好的对实体经济融资(主要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的比较成熟的融资模式之前,央行是不可能会改变当前这种针对流动性态势的动作。
如今,在强调扩大直接融资的时候,此前央行的货币政策受到的干扰,可能会转移到资本市场当中。具体体现为一段时间内,各个地方都在争取公司发行上市的规模,为当地的企业服务。
这就是央行要做好的一本账:保持总量不出现大的增长的情况,尽可能的让直接融资来分担稳增长的任务。
央行的货币政策发生了变化
◆新时期,央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要“收紧”。
在证券市场还没有成功的实现“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或者说传统的融资模式,仍没有找到更好的对实体经济融资(主要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的比较成熟的融资模式之前,央行是不可能会改变当前这种针对流动性态势的动作。
研究员认为,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多样性的股权融资模式的毛细血管在打通之前,央行也不会加快泵血。毕竟,如今的金融和实体之间是“动脉硬化”,金融资金的血液输送不过去。心脏“泵血”的压力过高了,马上会“中风”。
只有当资本、股权市场等融资功能发展相对完善以后,有效服务服务实体经济,央行的这个所谓的“紧”才有可能对实体经济变得看起来比现在可能要松一点。
研究员注意到,现任央行行长周小川以及决策层多位重要人物提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近期以来,周小川很多言论比较积极。现任央行行长,时龄“70岁”的周小川近期的确道出了其工作当中的一些苦衷。
研究员认为,尽管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从过去的“大开大合”降息降准政策转向了主要依靠货币字母工具进行精准微调,以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流动性总量无论是对金融部门还是实体部门要想“松”一点,根本还是需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9月30日,央行宣布对普惠金融领域实施定向降准,普惠金融主要聚焦单户500万以下的真小微贷款,同时还包括了扶贫攻坚和双创等领域。并且在时间上是推迟3个月后才正式执行。
如今,在强调扩大直接融资的时候,央行的货币政策这种受干扰的可能性有可能会转移到资本市场当中,具体体现为一段时间内,各个地方都在争取公司发行上市的规模,为当地的企业服务。
总之,未来IPO可能还将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堰塞湖。
与此同时,研究员注意到,排名倒数第一的是湖北省。更凑巧的是该省现任当家人也是一位深厚金融功底的人,更有传闻称,还会有来“金融系统的专家”来强化这方面的工作。
毫无疑问,郭树清来银监会做了大量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事情,堵住了部分银行资金跑冒滴漏,兴风作浪的路径。不管是央行还是银监会,2015年股灾以来,银行作为中国最大的资金源头,在监管强压下,其资产负债表已经出现了实质性的压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同业业务压缩。
换句话说,银监会的职能就是守住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大门,堵住银行资金变相进入投资领域的偏门。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显然是少了一大块资金的来源。
下表是郭树清自2月底上任银监会主席之后,银监会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但是研究员仍然注意到,银监会后续的监管在操作形式和方法上明显较上半年要温和的多,以免给市场带来过大的压力。
毫无疑问,郭树清来银监会做了大量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事情,堵住了部分银行资金跑冒滴漏,兴风作浪的路径。不管是央行还是银监会,2015年股灾以来,银行充当了中国最大的资金源头。银监会的一系列监管政策在数据上更多是体现在“中国式缩表”上。
也就是说,金融扩张过程逆转,是本次银行缩表最为突出的特征。而这个逆转因子就是银监会加强对银行业务尤其是同业、表外业务等的监管。
11月1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更是规范银行,让其回归自己的本业。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在解读资管新规,实际上就是郭树清为银行创造未来的发展路径。十九大往后银监会对于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定位很明确,银行应该做啥——多做与实体经济有关的信贷业务,少做哪些与投资有关的非本职业务。
换句话说,银监会的职能就是守住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大门,堵住银行资金变相进入投资领域的偏门。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显然是少了一大块资金的来源。
保监会“拨乱反正”,肃清“项俊波余毒”!“妖精大鳄、资本猎人”均“缴械”!
而随着决策层对这一轮“伪金融创新”的“拨乱反正”,从“强监管”到“脱虚向实”,各大金融主体开始“回归本职”——
◆央行努力克制“全社会流动性的增速”;
◆而在“项俊波时代”,险些变成“妖精、大鳄”“集中营”的保险市场,也开始了“肃清项俊波余毒”的“大整顿”,那些一度“有枪就想当‘草头王’”的“资本猎人”,所持有的“非法枪支”正逐渐被“没收”……
研究员注意到,近期保监会不断加强监管的“执行”力度——
从保监会的相关表态不难看出,近期保监会监管主要突出两个问题——
其次,监管层反复强调要把那些混到保险队伍里的“投机分子”剔除出去,从而“纯洁”队伍。
在研究员看来,事实上,自今年4月9日项俊波落马后,保监会的政策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从此前的“险资风险可控”、“险资越举牌刘主席越高兴”,到迅速出台4+1文件,强调保险姓保、强化政策导向,保监会正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以一步步堵上了资金非法流入资本市场、兴风作浪的路径。换句话说,“前科”教训下,保监会比风险较小、监管动作相对低调的央行和银监会,更为注重强化政策导向,加强对强监管的表态。
险资回归本位下,资本参与市场的深度和活跃度正被进一步降低
但在2017年4月9日项俊波落马之后,保监会则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强调险资姓保、回归本位,从而一步步堵上了资金违规进入资本市场、兴风作浪的路径。换句话说,保监会比风险较小、监管动作相对低调的央行和银监会,更为注重强化政策导向,加强对强监管的表态。
综上所述,当前保监会最重要的职能就是要“缴了‘资本猎人、妖精大鳄’的械”,这意味着险资回归本位下,资本参与市场的深度和活跃度正被进一步降低,从而给证券市场带来一定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