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大破的时代已经过去,大立的时代正在到来--高层决策周刊2018.4.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9 20: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四句话来总结改革开放的前三十五年,“逼出来的改革,摸出来的市场,放出来的活力,干出来的奇迹”,这几句话也是那个伟大时代的注脚。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思路非常清晰,他的使命就是啃硬骨头,做前人没做成的事情。而这就需要极其伟大的抱负和决心,“大破”的时代已经过去,“大立”的时代正在到来。如今的中国相当于登顶珠穆朗玛峰,已经到了最后100米,要解决国际上的问题,首先必须强化巩固中国自身,所以攘外必先安内,要大破大立,归结起来就是重建新的生态文明。新的生态文明概括成三点:第一个新政商关系,第二个新市场动力,第三个新经济登场。




catbg01.gif 热点聚焦
catbg02.gif



中国版达芬奇密码:“大破”的时代已经过去,“大立”的时代正在到来
【研究员】:

用四句话来总结改革开放的前三十五年,“逼出来的改革,摸出来的市场,放出来的活力,干出来的奇迹”,这几句话也是那个伟大时代的注脚。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思路非常清晰,他的使命就是啃硬骨头,做前人没做成的事情。而这就需要极其伟大的抱负和决心,“大破”的时代已经过去,“大立”的时代正在到来。如今的中国相当于登顶珠穆朗玛峰,已经到了最后100米,要解决国际上的问题,首先必须强化巩固中国自身,所以攘外必先安内,要大破大立,归结起来就是重建新的生态文明。新的生态文明概括成三点:第一个新政商关系,第二个新市场动力,第三个新经济登场。


01、中国版的达芬奇密码

要想看清当今中国的所有问题与答案、矛盾与机遇、共识与分歧,都必须要回到一个焦点上,即中国版的达芬奇密码,而这都在国家最高领导人这看似轻描淡写,实则雷霆万钧的三句话里,今天把它拿出来跟大家共享。

第一句话是2012年12月份国家最高领导人刚刚上任初期,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候说的:

听完这句话后,我的判断是,中国将会掀开一个全新的时代。

第二句话更精彩,这是2014年2月份国家最高领导人受邀出席俄罗斯索契冬奥会时答记者问时说的话。他以他常有的轻描淡写的语调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句话说明了他的高度清醒,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呢?如果说在此之前整个中国是摸着石头过河,如果说当时我们考虑就是把这个房子能够继续往上盖,不倒就行,而如今他要接手的可是万丈高楼、摩天大楼,不仅要盖好,而且要风雨岿然不动、屹立世界。所以后面的一系列雷霆之举,证明了当时他对中国形势的判断。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过去五年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八九十年代,小平同志经常会讲一句话:“面对复杂的问题,可以放一放交给后人去处理,因为后人比我们更聪明。”

因此这三句话看起来轻描淡写,其实是石破天惊。我把这三句话送给在座的企业家、官员朋友们。

但是当下中国是个什么状态?未来中国将会向何处去?如何保证中国真正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这个大逻辑之下,我们个体如何生存和发展?面对这么多问题,所以我们要好好地探讨下“中国的逻辑”。

走到今天回头来看,如今的我们西装革履、衣食无忧,特别是我们的后代80后、90后,他们会觉得生活就应该这么美好。当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伟大奇迹的背后往往都是卓绝的努力。

关于“中国奇迹”有很多解释,论文、著作更是车载斗量,每一个人也都有自身的故事。如果让我概括,其实就是两个词:“公平和效率”,这是哲学领域里的最高命题。

从孟德斯鸠到欧文,从太阳城到乌托邦,西方的思想家们做了很多探索,一直到马克思,才建立起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人类的发展指出了一条路,但是这条路的探索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资本主义讲究“效率优先”,把蛋糕做大,然后再考虑分配;社会主义追求的是“公平优先”,认为通过人类觉悟的提高自然会有效率,但很容易走向了平均主义,从而扼杀了效率。

1978年,广东省委向最高层提交改革方案,拟把深圳蛇口地区作为改革开放试点。

1981年底,一块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型标语牌矗立在了蛇口工业区最显眼的地方。蛇口工业区负责人袁庚打出的这句标语,旗帜鲜明的提出效率优先,它从诞生之日就引发了各种争议。这块标语牌也多次竖起后又被拆下,但在小平的坚决表态下,春天的故事就这么开始了。

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下,邓公再次站了出来,这就是伟大的政治家的气魄,以近九旬的高龄南巡,挽狂澜于既倒,毫不犹豫的带领中国走向了市场经济,同全世界接轨,再次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篇章。

2.工业化、城市化和初步现代化

我经常去美国,美国近20年去产业化、搞金融化以后,制造业整体有所衰退,新兴的产品要想落地,要想市场化只能到中国来,这就是我们的工业化成果。

今天来到现场的贵州省锦屏县的这些苗家、侗家的孩子们,坐着高铁四个小时从闭塞的贵州直接到了广东的时候,他们以为天生就应该这样。当年我们要从贵州到这边来,没有三天三夜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中国这四十年的变化,太多的数据能为你解读中国的城市化。

电子支付、快递物流、手机信号,还有包括高速公路、铁路、飞机,中国真的不落后于人。所以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中国的初步现代化进程,确实是拜这40年之所赐。

大家可以看看图片上的这些数据。1978年这四个经济体的比较,美国2.35万亿美金,欧盟就是2.17万亿,日本0.99万亿,中国0.2亿,连别人的零头都赶不上。

回过头看,所谓的“改革开放”,其实真的就是出于常识,出于对人民的一种悲悯之心,出于为人民服务这个简单的道理,最后做成了惊天动地的事业,找到了整个中国的发展之路。

3.“三个重建”改变中国

其实,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思路非常清晰,他的使命就是啃硬骨头,做前人没做成的事情。而这就需要极其伟大的抱负和决心,“大破”的时代已经过去,“大立”的时代正在到来。

第一个秩序重建

第二个文化重建

第三个生态重建

过去五年的一系列改变都可以归功于这三个重建。因此,在回首四十年的时候,过去的前三十五年和后五年不能一概而论,两个阶段截然不同。

03、躲不掉的摊牌

1.美国优先和中国梦

现在美国的决策者已经认定中国不是同盟,也不是伙伴,是最大的竞争对手、战略对手,围绕这个判断,美国将会有一系列的政策出台,美国有三张牌可以打:

第二张牌是恐吓牌,美国掌握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尤其是可以利用地缘政治来封锁中国,原来一直捏而不打的台湾问题,现在也开始剑拔弩张;

上面这三张牌背后其实就是所谓的“美国优先”思维。原来中国在经济上无足轻重,军事上二流国家,政治上毫无影响,我们可以借此藏拙,以韬光养晦。美国长期以来也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试图改造中国。

在这样纷乱的局面下,我们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梦”要怎么玩?中国不可能不发展,但发展难免会动别人的奶酪,因此碰撞和摩擦是肯定的,摊牌也是躲不掉的。该来的终究会来,在事关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问题面前,无论是贸易战还是台湾问题,我们一步都不可能退让。

说完美国,大家再看看欧盟,多少年来欧盟都以德国、法国、英国这三驾马车为代表,跟中国都是生意优先。

3.围堵中国的印太秩序

再来看朝鲜半岛局势,去年一年半岛的形势几度恶化又几度缓和,但是不言而喻,当朝美直接对话,朝鲜问题脱离中国的掌控,中国的外部环境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高天滚滚寒流急,但是我们有足够的定力和信心。今天面对这么一个强大的中国,任何一个大国想摊牌,要想用武力来威胁,都要三思而后行。要不要打?能不能打?能不能承受得起图穷匕首见的代价,就算是美国也要掂量掂量。

纵看四十年,横看五大洲。我们再回首五年前的那段达芬奇密码,才能看出强筋健体、刮骨疗毒的必要性。

如今的中国相当于登顶珠穆朗玛峰,已经到了最后100米,要解决国际上的问题,首先必须强化巩固中国自身,所以攘外必先安内,要大破大立,归结起来就是重建新的生态文明。

重建新的政商关系,很多人当初都不相信能做到。如今五年过后,整个政商关系风清气正,一个新的时代展现在眼前。5年就已经达到了这个效果,如果再过5年甚至10年,政商关系肯定还要发生深刻的变化。

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不到30%,就是说我们可以用30%就可以解决基本的生活,剩下的70%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所以现代服务业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深圳上万亿的两家明星企业,中国平安是现代服务业,市值两万亿的腾讯是现代服务业,马化腾已经成了亚洲首富,为什么?就因为中国七亿的网上消费者。

新动能的直接体现,就是新经济的代表登场。这次两会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传统经济的人退场,新经济领域除杨元庆、马化腾、李彦宏、雷军等继续参会以外,还有刘强东、王小川、周鸿祎、丁磊、姚劲波、朱明跃等一批新面孔。

大家看看这就是新经济的玩法,人工智能、大湾区、区块链、云计算、去产能,这都是我们下一步要关注的东西。

古云:“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凡遇到大的变革时代,新思想和新智慧都会频出,春江水暖鸭先知。今天我来讲讲我们正在参与的一些项目,大家通过这些项目就可以知道明天的中国,亮点、热点在哪里。

1998年朱镕基在任的时候宣布了一项改革,就是土地和房地产的市场化,房地产从此大张旗鼓地走向前台、走向市场。20年下来,它推动了中国的城镇化奇迹般的发展和建设,催生了一大批超级富豪,但在这片繁荣的背后,隐藏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2.不受社会所待见房地产商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在“房住不炒”,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总基调下,房地产从金融属性时代回归到居住属性时代,房地产住宅市场的产品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

全国拟定了一批试点来探索新的土改模式,北京大兴是其中一个。

现在很多房地产老板,还在拼命地抢夺胜利果实,还想做全球最大、宇宙最大,但是玩法已经变了,这是大兴土改背后的意义。

雄安新区可谓是携举国之力打造,跟当初的深圳、浦东的开发方式完全不一样,按照千年大计来运作,很多新兴产业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全部进入。在这种背景下面,石家庄怎么办?

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提出来之前,2017年初九龙坡区政府就来找到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谋篇布局,提出“打造中国首座人工智能城市”,对城市进行升级换代,对产能进行转换,然后推动它的发展,我们帮助它整合了很多全局性的资源,包括美国、日本很多高新技术的资源都会进入这个地方,这是明天的玩法。

大家都知道安顺是世界著名的黄果树瀑布所在地,是最富传奇的龙宫所在地,也是整个中国屯堡文化的聚集地。

近代以来河南显得有些灰头土脸,以郑州为例,郑州就是一座火车拖来的城市。随着飞机的普及,郑州有些落寞了,现在伴随高铁的大规模发展,郑州作为九省通衢的咽喉要地,战略价值和地位又体现出来,很多企业为了追求便利,降低物流成本,都在纷纷抢滩中原。

4.走出去和请进来

举两个典型的案例,一个就是斯里兰卡,斯里兰卡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过渡地带,战略意义非同一般。中交集团在这里建设了科伦坡港,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去剪彩,现在这个项目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是印度和中国背后的角力。

所以顶层设计非同一般,在走出去的路上,策划比规划更加重要。

这个老板当初就是五六千万身家,一会儿跑北京想做投资,一会儿到上海,最后发现根本没机会,甚至连昆明都没有他的空间。后来我严肃地告诉他,你就不要乱跑,就在西双版纳深耕。

走出去的路,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这个路非走不可,我们从央企到民企两边的探索,总结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我相信对于下一步的发展将会有巨大的意义。

不管特朗普怎么封锁中国,市场是没有边界的,美国新的科技发明要想获得巨大的市场效应,只有到中国。

06、礼运大同,天下为公

讲到这儿,我想到毛泽东写的一首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一个伟大的政治人物看问题绝非眼前。如果回首千年,我们会发现,老祖宗对幸福的追求,对社会发展进程的思考,其实早在《礼运.大同篇》里面就有写到: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至高追求,是中国的文化精髓,也是中华崛起的精神源头和哲学源头。亚里士多德讲学的时候,孔子、老子也在黄河边上讲学,西方有柏拉图学园,中国有孔子三千门徒。东西方两条文明都创造了各自的辉煌与伟大,都值得彼此尊重。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走到了最后一步,在这样的大趋势下,谁也无法阻挡。

我相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将在我们这代人的手里完成,历史将会在我们面前爆炸。




1523189192248568.jpg 经济纵深




黄奇帆:宏观经济去杠杆的要害,在于去企业债务
【研究员】:

中国经济真正成问题、需要着力去解决的是非金融企业的债务,这个债务占GDP的160%左右,这个量是非常大的。我们的GDP是80多万亿元,企业债务有130多万亿元,这个160%和政府的、居民的债务率加起来,总的就是250%多,宏观杠杆率就成了世界上较高的了。如果我们能把企业的债务率降一部分,比如能降50个百分点,那么中国的宏观杆杆率就能降到200%以内,就会好得多。所以,宏观经济去杠杆的要害,在于去企业的债务。同样拿美国来比较,美国的企业债务占美国GDP的比重是70%不到,而我们要比美国的企业债务比重高一倍,从这个概念上来说,大家一看就知道,问题焦点、要害是在什么地方。



去杠杆尤需提高股权融资比例

需要着力解决的是非金融企业债务

在这三大部分的债务杠杆之中,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企业的债务杠杆。政府的债务大家说的比较多,中国政府去年底包括地方和中央政府的总债务是37万亿人民币左右,GDP约是80多万亿元,差不多占47%。而现在的美国政府债务是21万亿美元,美国的GDP总量是20万亿美元,政府的债务是GDP的105%。美国政府债务中,有一个情况值得注意,谈美国政府的债务只是谈美国联邦政府的债,美国50个州的债没有统计在21万亿美元里面,比如加州或者像底特律这样的更低一个层级的政府债务并没有包括在内。而我们中国政府债,是包含地方政府的,通通算在一起没超过GDP的50%。所以,从总体上说,我们的政府债不是最危险的事,只要对今后的增量包括地方政府潜在的债务能够防控、管制得好一些,这个不是最大的问题。居民的债务包括老百姓买房子的按揭贷款,过去几年增长得比较快,目前加在一起是47%左右。今后,我们不要像过去三五年那样高速增长,把这个增长势头往下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保持居民部门负债率在GDP的50%以内,我认为是比较安全的、合理的。

企业去杠杆更要靠提高股权融资比例

再一方面,千做万做,赔本的生意别做,产能过剩的生意别做。一个企业千万不能以为自己聪明能干、竞争能力强,过剩的恶果都是别人承担,我的企业在过剩的领域里照样能够跑马圈地,能够占得头筹,能够取得良好效益,这都是过分自信的表现。在市场经济里,一个行业有10%~20%的过剩是正常的,这个百分之十几、二十正好是优胜劣汰、动力所在,促使一些劣势企业、劣势产品被淘汰出局。但是如果这个行业有30%以上的过剩,比如有40%、50%的产能过剩,就会出现全行业亏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对企业家来说,千万不要在产能过剩行业再去增资扩产。总之,要在财务指标上,在发展的前景上,控制好自己的业务的方向、业务的范围,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这是讲微观,是讲具体的产业行业结构中企业去杠杆防风险的一些问题。

讲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融资结构在体制机制上缺少股权融资,抓好资本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例,是国民经济去杠杆、防风险的关键措施。

退市制度到位,注册制就能顺理成章出台

大家看我国资本市场,不管是20多年来,还是最近几年来,都会看到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就是很多的拟上市企业压在那里,曾经有六七百个企业排队要上市,形成堰塞湖。IPO一启动,发行了三个月或者半年,发行的量多了,资金抽水抽得多了,股票指数就往下掉,掉了以后受不了了,就停下来。停下来以后半年一年周而复始又启动。最近十几年,已经有过七次停发整顿、开开关关的情况。

在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中,除此还包括投资者保护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各种违规案件严厉惩戒制度等许多制度。在所有的制度中,有的是树根、树干性的,有的是树枝树叶性的,而注册制和退市制度就是根基性制度。在这两个制度中,注册制是方向,退市制度是前提。

成熟的资本市场往往有两个情况:一是每年上市的企业和退市的企业大体相当;二是每年退市企业中,主动退市和被动退市企业大体相当。纽约华尔街上市的股票,上世纪80年代就有3000多个,美国每年上市二三百个企业,十年就有二三千个,20年就四五千个,长此以往会不会变成一万个?没有,现在还是3000个。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进退大体相当。有些年退市数量大于上市数量,若干年后累计,退市和上市的大体相当。比如,2009年退市200多个企业,上市100多个,退的多了点,但从过去10多年来看上市和退市差不多。

从这个意义上讲,优胜劣汰、有进有出、有呼有吸是股市健康发展的生命之基。如果只重视上市方面怎么快速健康有效的发展措施,在退市方面不下功夫、不啃硬骨头,市场就不会健康发展。

刚才着重讲了退市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它的意义。那么大家又会问,退市怎么退?

在强制退市方面,三种情况要无条件地强制退市。

第二种,你已经上市了,每年都有年报,都有信息披露,披露时如果造假、欺瞒,最后查实信息披露的造假问题,涉及刑事犯罪性质的,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的当事人被法办了,只要这个案子的信息披露案件犯错性质达到了刑事案件的档次,这个企业就要强制退市。

这三种强制退市,无条件执行,任何企业碰上就退市。长此以往,形成惯例,形成习惯,不会吵架,不会不稳定。关键是执法的力度,制度规定的明确。

这方面,也有三类,

第二种它可能意识到自己今后几年随着经营发展,它的行业趋势、企业状况已无法达到上市要求,与其被强制退市,不如主动退市,改弦更张,另起炉灶。

总之,主动退市有各种类型,强制退市也有各种类型,只要把这些类型企业退市过程法治化、市场化、公开化、制度化,而且非常严格地推进,每年就会有两三百家企业正常退市,也有两三百家企业正常上市。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基础生成了,注册制和退市制度的法治形成了,再加上信息披露制度、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制度、对投资人的保护制度、上市公司上市和退市的审查不再由证监会审查而是由交易所作为市场的管理机构来审核,整套配套制度匹配到位,整个资本市场法规体系中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性质的制度也就完整丰富了。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两年,证监会和国家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对推行注册制相关联的投资人保护制度、上市公司正常化常态化上市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以及交易所怎样加强交易监督管理,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上市公司审查方面,最近请了一批交易所的管理人员一起参加证监会的发审和审查,这就为今后最终实施注册制由证交所承担上市公司注册上市的业务审查管理工作,创造了无缝对接、平滑过渡的条件。可以说,证监会最近两年为注册制最终推出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基础性工作。

特别是在退市制度方面,大家注意到,最近几个月证监会对退市制度的管理也出台了若干基础性规章文件。所以,我相信再过两三年时间,到2020年时,我国一系列重要的资本市场制度体系和管理的措施将会系统到位,注册制和退市制度也会同步生效。由此,我相信,今后十年,中国企业股权融资比重会出现大比例的提升,国民经济证券化率将从现在的50%左右提升到100%左右,企业债务杠杆率会大幅下降,中国宏观经济杠杆率也将会有较大幅度下降,建立中国企业股本的市场化的补充机制这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也一定会实现,中国的资本市场一定会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政经观察




中财委正式“上线”:人事安排披露,有4位中央政治局常委
【研究员】:

4月2日消息,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首次会议,意味着中央财经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落定后,该委员会首次对外披露相关信息。习近平为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李克强为副主任,王沪宁和韩正为委员。值得关注的是,会议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要求中特别指出,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在中国当前稳杠杆和降杠杆的过程中,市场和官方一致认定国企是降杠杆的重中之重。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3月底进行的《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发布会上,专家认为,未来去杠杆的重点是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



在官方对这次会议的报道中,我们也窥得了“中央财经委员会”的领导——

副主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

成员层级高

本轮机构改革中,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变动较大,其中有四个“领导小组”更名为“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央财经委员会、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

更名为四个委员会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和“中央财经委员会”分别在3月28日和4月2日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与中央财经委员会一样,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领导也是上述四位常委:

副主任:李克强、王沪宁、韩正

第一次会议,意义重大。

对上述规则官方并未披露其具体内容,但点明了整体方向——强调要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做好经济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前几天新华社曾发文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每一次会议的议题,都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心谋划、深入调研、反复研究、深思熟虑后亲自确定的。每次会议他都亲自主持,对每一个议题,他都发表重要讲话。”

而值得一提的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决策,会通过小组会议纪要和中央文件形式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主体,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

更名的4个委员会,分别对应四个办事机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比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履新“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十九届中候补乐玉成则成了中央外事办首位外调者。

改革中的党中央议事协调机构

新组建的有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部)、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在审计署)、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设在教育部)。

办事机构归口的是“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其办事机构即“中央编制办”承担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日常工作,归口中组部管理。

改革方案将中农办的职责,与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的农业投资项目、财政部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土资源部的农田整治项目、水利部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农业农村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议事协调机构中,中农办近期有人事变动。

韩长赋任党组书记、部长兼中农办主任

韩俊任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中农办原主任)

一个背景是,中农办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

在他看来,中农办转到农业农村部,意味着中农办原本的职责将被整体划到农业农村部,而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成了中农办主任,中农办升格,由副部级升为了正部级机构。

中财委揭开面纱:人事安排披露 特别提出国企降杠杆

中央财经委正式“上线” 将加强决策职能

中央财经委员会将负责相关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作为党此前领导经济工作的主要机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于1980年3月17日正式成立,多年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此前鲜有公开披露。

上述文章称,2013年4月17日,十八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讨论了今后一个时期财经领导小组工作的主要内容,强调要充分发挥财经领导小组在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领导中的作用,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就在这次会议上,中央明确了新一届财经领导小组的定位——受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委托进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政策决策的机构。从议事机构到决策机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定位之变,凸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经济工作领导的高度重视。

会议关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特别指出国企尽快降杠杆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要求中特别指出,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

在3月底的中发高论坛上,新任央行行长易纲在其就职后的首秀中,也指出中国经济宏观上仍然存在着高杠杆的风险,特别是企业部门的杠杆依然较高,部分国有企业的杠杆居高不下,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问题、居民部门杠杆率较快上升。易纲提出,要完善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国有企业的负债约束。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抓住主要矛盾。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分部门、分债务类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要稳定大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改革发展中解决问题。要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把握好出台政策的节奏和力度。要分类施策,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市场金融风险情况,采取差异化、有针对性的办法。要集中力量,优先处理可能威胁经济社会稳定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问题。要强化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组织保障,发挥好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重要作用。要抓紧协调建立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机制,强化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




国情研究




从分税制到房地产税:地方政府角色并没有那么无辜
【研究员】:

朱镕基是坦诚的,地方政府财政在民生上的捉襟见肘和土地财政问题并不是完全由分税制造成的。2003年是极为关键的一年,土地财政的起飞更多是因为2002年有两项政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规定》和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改革。前者开了口子,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土地挂牌拍卖,从市场拿钱;后者就给了地方政府一鞭子,中央和地方以60%:40%的比例来分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增量。被中央拿掉大头之后,地方自然对营业税的依赖进一步上升。而建筑业又是营业税的第一大户,自此之后,地方政府盯着上房地产,疯狂的发展房地产也就不奇怪了。



“现行的财政包干体制执行多年,今后应兴利除弊,逐步完善。比较理想的改革方案是实行分税制的包干办法,以有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明年准备选几个地方进行试点”。

十三大报告中提到,“在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范围的前提下实行分税制”。奈何地方要分权,1988年,决策层还是决定完善“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包干体制。

1991年,中央财政入不敷出,王丙乾迫于无奈开始,在财政会议上搞“摊派”,每个省被强行分配指标,从1000万到1亿不等,可惜当时中央的信誉“破产”,借了三次,每次都是有去无换,这次地方的积极性自然不高,个别富裕省份的财政厅长直接顶回去:“跟我要钱,我可没有”。

1992年,总设计师发表南巡讲话,市场化改革的动能重启,长者在抓住时机,统一党内思想,在十四大上干成了来北京的第一件事,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要逐步实行税利分流和分税制”。6月5日,财政部开始在天津、辽宁、沈阳、大连、浙江、武汉、重庆、青岛和新疆九个试点试行分税制。

1993年,朱镕基正式接手分税制的改革,当时财政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9年的28.4%降到1993年的12.6%,中央财政在全国财政的比重从46.8%降到31.6%,也就是所谓“双降”的局面。

“这种状况是与市场经济发展背道而驰的,必须调整过来”。

所以地方的反应可想而知,特别是作为经济特区的广东。9月2日,中央政治局刚刚讨论通过两天前朱镕基拿出的第一份分税制方案,广东就开始写报告要求单干。主要负责人找到朱镕基面谈了两个多小时,话说的很直接,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时嘱托,广东要在20年内赶上四小龙,如果按照会上说的,广东可什么都干不了。

大家都是讲政治,你来我往,唇枪舌战。朱镕基是讲中央财政的困难,要顾全大局;广东就抬出总设计师的承诺,包税制要干到本世纪末,还有20年内赶超四小龙的殷殷嘱托。

1990年,广东还在香港、美国、法国提前办了培训班。不仅如此,1992年,广东省委秘书钟启权和财政厅长曾炳生还提前北上去财政部打探口风,此时的广东干部已经心中有数,政治嘱托、领导教诲都是面子,以何年财政为基期年才是里子。不过,手里有筹码,才能讨价还价。广东省先给朱镕基递了两张表格,核心意思是对比现行的包税制,如果分税制如果实施10年,中央将从广东的财政中多拿1000亿。

地方预算司司长姜永华看了看两张单子,说,“按照已经修改后的方案,广东帐口径不对,因此误差很大”。当晚,随行的财政人员,加班加点,通宵夜战,在第二天早晨开会之前,报给朱镕基一个数字,少拿300亿,这下朱镕基心中的政治负担没有了。

虽然财政部长刘仲藜不同意,但是朱镕基心中有数,为了推行分税制,顾全大局,就妥协了。虽然之后也是南征北战17省,直到11月份回京,持续和各个地方大员谈到累到在沙发上站不起来,但基本上大局已定。

但是,触及利益永远比触及灵魂要难的多。直到朱镕基退休之后,广东还是有心结。广东省的代表在两会上几乎年年公开哭穷,抱怨分税制对广东,造成土地财政和地区发展不均衡。

2013年两会,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全来听取广东分组讨论意见,所有广东代表的“炮火“都对准了分税制,“我们希望国家财政对广东要放水养鱼,让广东有更大能力和资金进一步飞跃”。

其实,2005年之后,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的“炼金术”,房价飞涨,分税制就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一贯无畏的朱镕基也坐不住了。2011年清华校庆,朱镕基回校参观,借着师生座谈会的机会为自己的政治遗产——分税制辩护。

朱镕基认为根子在于当时把买地的钱全都划给了地方政府,而且不纳入预算,所以地方政府开始疯狂卖地。但是他也坦承,分税制也有问题主要在于转移支付,造成了“跑部进钱”。

实际上,1993年,分税制改革之前,土地出让金为557.8亿元,1994年,小幅上升到639亿元,之后6年都是小幅下降,直到2000年之前,也没有超过1994年的数字。进一步研究发现,只有1999-2003年间,随着地方预算内缺口扩大,土地财政的规模才开始在不断扩大;而2003年之后,地方预算内的切口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土地财政的规模却在飞速膨胀。这就说明2003年后,财政压力并不能解释地方对于土地财政的疯狂。

2001年,地方所得税是1636亿,占地方总收入的21%。被中央拿掉大头之后,地方自然对营业税的依赖进一步上升。而建筑业又是营业税的第一大户,自此之后,地方政府盯着上房地产,疯狂的发展房地产也就不奇怪了。

更进一步,控制地方政府竞争在均值,分权每增加0.1, 基建比重上升0.184%,科教文卫下降0.11%。地方政府为了经济竞争,本身就会相应的减少在民生上的努力,重要的官员晋升的激励而非分税制。林挺近收集1994-2007年的数据,也发现了省长晋升的越快,省内教育不均衡就越严重。

贾康、白景明研究发现,从1994-2000年间,中央的资金集中度从55.7%下降到52.2%,而省级资金集中度却从16.8% 提高到28.8%,年均提高2%。什么意思?就是国家给省里的钱越来越多了,而省里发到县里的钱越来越少了。

这也造成了广东省在深圳和广州竞争时,对广州的偏爱。在建设广东省内的国际机场时,广东省就对广州格外的偏爱。2016年,深圳为了进一步国际化,发力深圳国际机场。但是广东省的国资委却说,“广州已有国际航线,深圳无需再开”,深圳高层极为不满。最后广东省希望整合省内的广、深、珠三大机场,相互持股,说是避免内部损耗。

2013年,航天少帅马兴瑞入调广东省,出任省委副书记和政法委书记。2015年,又打破惯例,以中央委员、副省委书记的身份出任深圳市市委书记。在地方工作不到一年,又接任省长,开始负责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工作。有分析认为这样的人事安排意在统合广深,处理好央地矛盾。

广东人是比较偏爱本土干部的。于幼军犯了错误,有中山大学校长出来替他讲话,还请到中山大学当教授。黄华华辞去省长职务,外界有一些流言,已经淡出媒体多年的老书记亲赠墨宝,为黄华华的诗集题词。十八大之后打虎运动如火如荼,“华南虎”万庆良在央视上认罪悔罪。一向喜欢搞个大新闻的香港媒体却说,“本土派凋零,十八大没有广东中央委员,书记省长都是空降兵云云”。

2

事后张春桥告诉黄涛,28:1 强压上海绝对不行,强令其收回。黄涛奉承说春桥同志一个指示,赶走了寒气,迎来了暖流。1973年,王洪文、张春桥竟然要上海准备150个干部,还要把黄涛提拔成中央委员;1974年,又想把30个干部塞进中央当部长,被国务院阻拦,未能如愿。之后,四人帮倒台,黄涛感慨,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一开始这伙人还互相开始传授在文革时期做检查如何过关的经验,口径自然是自己受到了蒙蔽,所有的罪名全推到四人帮身上。中央的清查工作认定骨干分子不足100人,政治错误1000人左右,说错话做错事4000人左右,最后,只逮捕了40多人,清除出党500人左右,其他大多打回原来单位。

这位副局长是土生土长的宁波籍上海人,在文革期间受了不少委屈,吃了不少苦,情商极高,身段极软。对待上海的老同志和中央领导在沪家属可谓是关怀备至。80年代上海比不得可以“投机倒把”的南方特区,物资奇缺,大批干部还等待落实政策。

后来副局长升上了局长,局长变成了区长。正好1987年到1991年,是朱镕基同志在上海主政的4年,四年里不仅有“菜篮子”等民生工程的政绩,而且在经济建设也是颇有建树。

等到1993年当朱镕基拖着车轮战疲惫的身躯再回到上海的时候。上海情况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1989年,经济增长7.44%,1990年,翻了一倍14.34%,1991年,再翻一倍24.68%, 1993年,飙升到36.34%。

最后对上海的主动配合非常满意,在离开上海的时候,朱镕基公开表扬上海的同志顾大局,识大体,会“讲北京话”。既然讲好,2003年,政府换届,新老交替,好几位上海的同志进京去讲北京话了。

这个时候,冲的最猛的上海就代替了广东,开始喜欢讲邓公的“发展才是硬道理”。2002年开始,地方经济过热,房地产开始腾飞,上海一马当先超过北京,均价升到4700元/平方米,高出全国的均价是2291元/平方米一倍,成为全国各地上涨的风向标。2003年,上海市长韩正在福布斯全球总裁会议上,夸下海口“上海买房绝对是高回报”。当时调控效果并不理想,各地对中央的政策阳奉阴违。

2005年,中央经济会议作出定调连续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正式改成了稳健的财政政策。上海却是阳奉阴违,明面上推出限制房产转让,查封一些违规炒买的楼房,上海银行发布16家联合声明,停止一年的按揭服务。

社保基金给楼市输血的传统由来已久,1996年前后,从前的那位老干部局副局长成了主管规划、财政和金融的副市长,社保基金就投入了60亿左右在房地产上,连续投了明天广场、永银广场、东银大厦、东海广场和富士广场。

但是好景不长,2006年到2008年,是中国政治和经济大变局的一段峥嵘岁月。上海社保案事发,领导集体大调整,大批上海干部一声令下调往全国各地。洋山深水港二期规划为天津港让路,金融危机爆发,四万亿开闸放水。

是不是点耳熟,是的,你没有听错。

他们收集了29个部委的正副部长籍贯,出生地和第一工作地,发现部部长的出生地和专项转移的极强的相关性。以2003年为例,每新增一个部委的部长,会使得其出生地的专项转移增加2亿元,如果是最重要的六个部委(财政、社保、卫生、农业、教育),会增加到9.4亿,相当于当地预算的34%。

更加有趣的是,范子英用1995-2004年 29个省的数据分析后,发现财政支付转移还显著的提高地方政府的腐败程度 。因为专项支付更可能用在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每增加1%,腐败立案数增加0.3%。更加夸张的是,专项转移支付每增加1%,地方政府用于公检司法的开支就会下降0.1%。

结果,2017年,由于统计口径一变,滨海新区 GDP 竟然缩小1/3,一下落到了6654亿。同时,天津过分依赖投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民营经济不发达的原形毕露。

大大在中纪委的会议上,还曾点名批评,“津门武爷,无法无天......十八大之后,还不收手,闻所未闻。”

2003年,韩国 LG 集团放出风声,要在长三角建厂,十三个城市蜂拥而至,像锦标赛一样,13进4、4进2、2进1。无锡和苏州竞争到白热化状态,11点钟赶到上海,长谈到凌晨1点半。最终进到4强。4进2 ,无锡做了好几套专业方案,得到答复不反对。2进1,韩国 LG开门见山,死咬着要税收土地优惠政策,1美金1亩地不放。双方僵持,从早上9点到凌晨4点,虽然最后无锡没有满足其条件,但也足见财税的优惠政策的重要。

2007年,郑州就已经成立专门针对富士康的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亲自任组长。可惜,富士康仍在鼎盛,省级领导时常来亲自拜访,市级领导还常常被拦在门外,郑州并没有任何特殊的待遇,只能时断时续的联系着。2010年,富士康跳楼事件发酵,传出北迁的消息,郑州又兴奋了起来,不过它只是其中的一个,当时还有廊坊、武汉、成都、烟台等许多内陆城市翘首以盼。

最后,郑州给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五免五减半;降低每年的社保和其他费用1亿美元,享受出口退税。5年之后,当传出中央开始清理税收优惠的消息,郭台铭这回就积极主动地多,还亲自去郑州拜会市长马懿,确认有关50亿的财政补贴的落实。

本来,三星一开始钟意首都北京,人才集中度高,区位优势好,政治象征性强,西安根本不在考察之列。但西安更加热情,“愿意付出更多的财力配合”。在最后2012年4月2日,三星确定项目落户西安的时候,一片哗然,众人纷纷猜测地方政府的补贴力度到底有多强。

2008年开始,中国经济税收增速增长率明显的下降,除了正常的减税之外,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也不正常的降低了税收收入。楼继伟指责税收竞争导致税收过快下降。王剑锋、王海勇发现国内的地方税收竞争影响整体的税收增长,具体来说税收竞争强度每提高0.01,全部税收就会下降0.64,中央下降0.71、地方下降0.60个百分点。

但另一方面,郭和吕也发现东部地区赋税更重,但抑制较小。沈坤荣和符文林采用1994和2003年研究发现,虽然税负量变化和 GDP增长负相关的关系,但是税负水平高也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从而提高经济的增长,单纯的税率竞争会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这样看来,这次将国税和地税合并,降低征税成本确有其意,毕竟国税地税分设前,征税成本为3%左右,分设之后,高达4%-5%,曾有媒体给出过8%的数据。但除了降低成本,中央也有趁机降低地方对于税收优惠的依赖的意思,希望地方能够通过提供制度变革,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来进行经济竞争。至少现在不能直接通过税免进行竞争。

2012年,中央以减税的名义提出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政策,理由是消除第三产业重复征税,总理亲自赴沪督军。理论上,的确如此。但是,如果要减税的话,直接的调解税率是一种更为简单的方法。营改增涉及各行各业,要实现“只减不增”的目的必然繁琐漫长,调整成本不会低。而且,2012年,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4.6%,1994年,比重是33.57%,增长11.3%,并没有明显受到明显压制。

2013年,全国财政增长降到10.1%,中央的各大税种增速都降低,增长7.9%,但是地方财政增长 12.9%,无他,房地产销售额大涨26.3%,房地产营业税增长33.6%,建筑业16.5%,营业税水涨船高9.3%。

改增之后,地方政府对土地和建筑的依赖和关联就会下降,就是希望能够通过税改,降低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路径依赖,优化产业结构调整。

4月1日,总理又去了国税总局、财政部视察,营改增做动员。18日,国务院专题会议,和20多地方负责人摆事实、讲道理、下任务,

总之就是从大局出发,理解和支持中央,合理解决分账比例问题。

但是,房地产税不仅仅是一个新的税种,土地财政的替代品,更重要的是改变地方政府行为激励。因为如果房地产税作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那么在户籍开放,人口接近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要维持高房价,必须要通过吸引新的人口进入,所以要增加在教育、医疗等非经济性的公共产品上的投资。

先知先觉的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抢人。曾经在招商引资上动作最大的西安,这一次在抢人大战中也是一马当先。最近微博上的一则视频显示西安的某公安局开誓师大会,一定要打赢“落户风暴”攻坚战。

罗伯特·布坎南在《我们的孩子:美国梦的新危机》中,谈到了社会整体的隔绝与割裂。他回忆儿时,他和所有的阶层的孩子在一起上学,大家的价值观趋同,能够彼此理解。但是现在,富人和穷人家的孩子已经彼此隔离,甚至种族之内也开始隔离,上层的黑人家庭也搬出了社区,搬入郊区的白人区。

实际上,罗布特·布坎南并不是简单的将教育质量的分化归结于公共教育资源的非均化。因为曾经就由于地区的房产税占据公立学校的预算的大头,造成公共教育资源不均,引发过诉讼。司法的判决,公立学校的支出必须保持相对均等化。

以北京为例,虽然在硬性规定内,一般性的转移支付必须对各个学校一视同仁,但是地方政府乐见其成,好的学校其实是可以获得两笔额外收入,专项建设经费和择校费,占比甚至可以到达60%。也就是说,办学经费可以是一般中学的3倍。此种条件之下,师资条件差异巨大。

2017年4月7日,教育部就出台多校划片的政策以朝阳区为试点,规定6月30日之后拿到房产证的,参加多校划区的曾策,希望能够通过增加购买学区房的不确定性来降低房价,可是刚刚买房的家长,就去教育部门抗议,指责教育部违反义务教育法中,“免试就近入学、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的规定, 后来多校划片的政策也就不了了之了。北京也试图通过将普通小学对口著名中学来提高教育公平,结果却发现,普通小学的学区内的房价又借机开始起飞。

地方政府早已经洞悉了此种秘密,现在就有很强的倾向鼓励或者暗中通过补贴教育来影响学区房价的倾向。虽然中国地方还没有开始征收房地产税,但是类似的逻辑已经开始,开征之后,很可能会加强。中国目前城市房价的级差并不高,北京甚至又五环内同价和四环内同价。而且主要取决于地理区位,一旦房产税开征,富裕社区和贫困社区的差别显现,地方政府有冲动通过暗中操纵公共资源,扭曲资源配置,直接在上涨的房价中收益。

“我们地方没钱”。




社会透视




餐饮江湖和它背后中国“消费升级”的深刻真相
【研究员】:

本文作者想写的绝不止是中国餐饮江湖十年厮杀。在故事与消费场景的交替变换中,中国社会的分层被呈现得淋漓尽致——庞大贫穷的底层,追逐廉价的中产,财富跃迁的顶层。对三座大山压头顶的中产、底层而言,“消费升级”更是一个讽刺意味十足的伪概念。


1987年,湖北人孟凯从技校毕业,在武汉机床厂做了一名车间工人。没过多久,不甘寂寞的他就南下深圳,跳进历史大潮。几年后,换了几份工作后的孟凯决定进军餐饮业,跟他来自湖南的太太周女士一起开起了餐馆。

1999年,孟凯夫妇将湘鄂情开到了北京。跟深圳不同,北京的餐饮市场高深莫测,更何况京城上一次上演“湘鄂情”,来自湖南的万寿无疆和来自湖北的永远健康相爱相杀,结局惨淡,所以湘鄂情”这名字似乎没什么彩头。不过孟凯此时进京,却赶上了高端餐饮的历史机遇:“跑部钱进”爆发的前夜。

除了赶上好时代,湘鄂情在门店选址方面,也颇下了一番功夫:定慧寺店开在海军总部干休所对面,周围八大部委密集;月坛店开在国家统计局对面,周围坐落着发改委、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和烟草专卖局;西单店开在武警招待所院内,周围均是华能、人保和国开行等大型企业。光凭这三家店,湘鄂情就日进斗金财源滚滚。

借着高端餐饮的风口,湘鄂情在2009年光棍节这天登录深交所,成为A股民营餐饮上市第一股,孟凯也以36亿元身价一跃成为餐饮界第一富豪。除了孟凯外,坐在行业风口上的还有俏江南的张兰,她那个爱开军牌车的儿子在2011年迎娶大s徐熙媛,风光无限。没有人能想到,一年之后,这些财富和风光,会迅速烟消云散。

重锤还在后面。2014年,中纪委牵头拍摄了4集反腐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其中第三集揭露了北京“部委街”的种种隐秘往事,更是直接点名湘鄂情,台词如盖棺定论一般有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湘鄂情这样的高档餐饮场合,成了八项规定落实情况的晴雨表。”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这饭店还有谁敢去?

此后孟老板一边大手笔减持,一边手忙脚乱地转型。湘鄂情先是进军地产,后又进军环保,前者在武汉买地被骗了6000万,后者2亿元的并购也没谈拢。2014年,湘鄂情又瞄上了风口上的传媒影视,并把名字改成时髦到没朋友的“中科云网”,这场闹剧般的转型也迎来了高潮:暗中策划收购快播,后因王欣的被捕而告终。

2017年5月,孟凯从澳大利亚回国,试图二次创业东山再起,此时距离“八项规定”已经过去了五年,他昔日驰骋的餐饮江湖,早已面目全非沧海桑田。在这五年中,新模式、新故事、新人物层出不穷,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一起勾勒出餐饮市场和它背后中国消费结构的深刻真相。

01

老板是81年出生的北漂族赫畅,满族正黄旗,先后在百度、去哪儿、谷歌等互联网公司工作过。在经历了两次不太成功的创业后,赫畅在这个不足20平米,只有13个座位的店里,做起了一张面饼、一根油条、一把葱花、两个鸡蛋和三刷酱料的煎饼果子生意。

黄太吉煎饼的味道坊间评价不一,但赫畅擅于营销却是业内公认。“百度的Logo都是我画的,在李彦宏的监督之下改的”这种没法辨明真假的话,唬的媒体和投资人一愣一愣,行业大佬诸如创业工场麦刚,艾瑞杨伟庆,百度李明远,YY李学凌等更是纷纷入伙。

在用所谓“互联网思维”包装餐饮项目这条路上,黄太吉不是独行者。2013年4月,“西少爷肉夹馍”首店开张,5月,“雕爷牛腩”首店开张,2014年4月,“伏牛堂米粉”首店开张,10月,“叫个鸭子”首店开张。在湘鄂情俏江南大败退的同时,资本开始疯狂涌入定位中产的餐饮领域。

中国所有的消费细分领域,都可以简单地分成高中低三类。在餐饮行业,高端市场被“八项规定”废掉一半,低端市场客单价低生意难做,只有中端市场可以傍上消费升级这个概念。将路边摊5块一套的煎饼买到15块,将小店里20块一碗的牛腩面买到100块,同时宣称更卫生更健康更有情怀,这些都是典型案例。

首先,消费升级的空间大都被住房、医疗和教育三项刚需所挤占。每年统计局给出的“居民可支配收入”都在快速增长,但“三座大山”的增速往往更快。仅在住房一项上,中国人在过去3年就新增加了接近15万亿负债。房价上涨带来虚假的“财富效应”同时,也大大削减了能花在其他地方的钱。

最后,“廉价、便宜、性价比”仍然是大众消费生意的最核心因素。中国高速发展这么多年,财富结构却还是金字塔形:底层数量庞大,中间阶层被挤压,消费习惯仍然是“廉价导向”。过去几年,价廉物美的网易严选、10元店的名创优品、横空出世的拼多多等案例,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反其道而行之餐饮品牌,往往更容易成功,典型代表就是港股的消费牛股呷哺呷哺。这家定位大众消费的火锅店,最大的特色就是将行业客单价100块以上的火锅生意,做到客单价50元以下。一个笃信消费升级的资本大佬曾经疑问:如此廉价的锅底和肉类,会有人去吃?

事实上,呷哺不但客满盈门,而且利润率碾压同类上市公司。在2017年,呷哺实现了高达13.3%的净利润率,远高于味千拉面(6.6%)、翠华餐厅(4.9%)和小南国(1.7%)。另外,呷哺已经拥有650家门店,店面能够在3.6个月达到盈亏平衡,店铺平均的投资回收期只有16.3个月。

没错儿,在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的湘鄂情包厢里,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在拥挤嘈杂人声鼎沸的呷哺小店里中,我们看到的也是中国。

19世纪初美国西部爆发了“淘金热”,无数人前仆后继涌向西部淘金。结果,依靠淘金发财的人寥寥无几,靠给矿工提供耐磨裤子的犹太商人Levi Strauss却成了牛仔裤鼻祖,使Levi's成为国际品牌。这种红海市场“卖铲子”的商业模式,到现在已经广为人知。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餐饮行业,做“卖铲子”式的服务商,远比自己下海去做餐饮轻松的多。因此,凡是有良好商业模式的餐饮服务项目,都得到了资本和创业者的重点关注,而首先进入资本视野的,是新兴的团购模式。2008年,团购网站鼻祖Groupon在美国成立,随后被迅速复制到中国。

千团大战让人们第一次认识到“互联网+餐饮”战场上的惨烈,但没过多久,围观群众们就会领教到:团购这点儿折腾不算啥,外卖玩的才真叫大!

外卖OTO的商业模式非常清晰,但张旭豪创业初期却举步维艰,团队只能四处参加创业大赛,最后拿了三个大赛冠军赚了45万奖金,网站才没倒掉。在某次创业比赛上,他遇到了同样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朱啸虎,后者给了他张名片,让张旭豪毕业后去找他,后来金沙江创投成为饿了么A轮融资的唯一投资人。

两家公司从此进入激烈的巷战,并顺利的把行业老三百度外卖打残。美团和饿了么就像两架恐怖的机器,一边疯狂融资来补贴用户抢占市场,一边派出几万人的线下队伍罗织配送网络。直到近日阿里95亿美金收购饿了么,这场战争还没见到鸣金收兵的任何信号,铜锣湾仍然有两个陈浩南。

在“消费升级”的诸多项目中,一个被验证过很多遍的真理是:在底层数量庞大,中间阶层被挤压的中国,消费者的习惯仍然是“廉价导向”,很难让他们为各类溢价所买单。但在外卖这个行业,资本寻找到了一种让消费者爽快买单的方式:人性。用美团投资人徐新的话来说,就是:越来越宅,越来越懒。

2017年5月,昔日中国餐饮行业第一富豪孟凯回国时,他曾经熟悉的餐饮江湖已经天翻地覆:网红餐饮店已经死过一轮,昂贵的馆子都在苟延残喘,便宜的火锅店却开遍全国,大街小巷充斥着穿梭的外卖骑手,风驰电掣地将一份份廉价油腻的快餐送到每个角落。

仅有一位,走出了当年"腐败消费"的阴霾,上演了一场绝地反击,利润甚至远超历史高点。在这位唯一的“幸存者”身上,中国餐饮江湖乃至整个消费结构的最后一块拼图将被找到。

在点名湘鄂情的那部中纪委纪录片《永远在路上》中,另外一个名字出现频率远高于湘鄂情,那就是茅台。

但茅台毕竟是“国酒”,在点名的同时,也把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给请了上去。在纪录片中,袁仁国力证茅台已经转为大众消费,公务消费占比从之前的30%,降低到了1%。央视的旁白也对此力挺:“现在市民想买茅台不用再排长队了。”

但“不用再排长队了”其实没持续几年,到了2017年,茅台又变的炙手可热一瓶难求,到了传统节日甚至有钱也买不到。在孟凯的湘鄂情被彻底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同时,国酒茅台的价格却经历了一场大反转,53度飞天茅台的价格直逼“三公消费”鼎盛时的历史最高价。

大佬这位下属,恰好是笔者的朋友,清华硕士毕业,年收入50w左右,妻子也在金融圈工作,两个人除去供房养娃的开支,压力并不小。用他的话来说,“一箱茅台花了差不多1万多,挺心疼的,老婆建议下次还是论瓶送吧。”但事实上,这位买茅台心疼的朋友,论学历和收入,已经确凿无疑地是中国前1%的消费人群。

1523189375557562.jpg

这两张图揭示了中国消费结构的最后一块拼图:财富向前1%的人集中。当一个清华毕业陆家嘴工作的全国前1%消费者,一年买6瓶茅台尚且觉得心疼时,可以隐约说明茅台的脱销跟剩下的99%的人其实没多大关系:前1%的人可能一年喝10瓶,后99%的人10年喝不了一瓶。

当然,底层也并非没有“消费升级”,某投资大佬经常例举的一个案例是:涪陵榨菜一两块的普通榨菜卖的不好了,5块的涪陵脆皮榨菜却卖得好了,说明穷人也享受到发展红利财富增值了嘛。这番话令人感到无比讽刺,事实上,涪陵榨菜的十几年的价格扣除通胀其实根本没多少变化。

所以,觥筹交错的湘鄂情,人声鼎沸的呷哺,穿梭送餐的骑手,脱销抢购的茅台,共同勾画出了餐饮江湖的全部轮廓:庞大贫穷的底层、追逐廉价的中产、财富跃迁的顶层,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中国。




思想评论




龙永图:中美谈判回旋的余地很大,最怕对“贸易战”过度解读
【研究员】:

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认为,“贸易战”这个词“太过戏剧化”,特朗普实际上只是发起了一个贸易政策行动。中国入市后打过很多反倾销、反补贴战,但是世界贸易依旧在发展。而真正危险的是“贸易战”这一表述引起股市大跌,“人心惶惶,市场惊慌”。 他表示,“现在最怕的就是我们中国的,也包括外国的一些一知半解的专家”过度解读,而目前需要的是理智、准确的解读,让市场平稳下来。“对贸易纠纷也好,处理贸易逆差也好,最好的办法是我们表现出更加开放的态度,采取一些具体的开放市场的措施。”



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席、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认为,“贸易战”这个词“太过戏剧化”,特朗普实际上只是发起了一个贸易政策行动。

“实际上我们看一看特朗普这个行动,无非是他首先发起了一个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行动,我情愿用一个trade policy(贸易政策)来讲。特朗普完全有权利这样做,那么我们中国当然也做了回应。”

“而且并不是说这600亿美元都要泡汤,无非是交点关税,说老实话这是一个市场行为。比如江主任跟我买一辆汽车,10万美元,现在的关税是10%,到了江主任手上11万美元。如果江主任真正想要买这辆汽车,我们先把价格降到8万美元,再征40%的关税也不就是11.2万美元。我们搞贸易的知道这里面真的还是一个市场行为,贸易本身就是一个交易,就是一个妥协,就是一个谈判的过程。”

他表示,“我现在最怕的就是我们中国的,也包括外国的一些一知半解的专家”过度解读,而目前需要的是理智、准确的解读,让市场平稳下来。

孙永福称,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是现实存在的,但这并不是美国丧失就业的根本原因;鉴于美国国内的政治因素,以贸易逆差为由威胁加征关税只是一个借口。因此“通过谈判其实是可以来解决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的,我们还有一些时间”。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表示,由于“贸易战”将给双方带来损失,作为商人的特朗普“其实应该理解发生所谓的贸易战会产生的后果”。因此对特朗普来说,这次表态更多是一个政治上的作秀,以便与中国进行谈判。

但随着美国中期选举的临近和为下一届总统大选做准备,六个月或者一年之后,特朗普可能会再次敲响贸易战警钟。

“有人说贸易是双赢的,可是你会发现这种双赢的关系中已经开始出现一些零和游戏,不管是经济还是战略的角度,都存在一定的零和因素,所以中美之间的关系,我觉得会是一个波状的趋势。”

建议还提出积极促成中美跨境电商协议的达成,利用电商为中美两国的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就业以及优惠产品的红利。

龙永图:中美贸易谈判的回旋余地有多大

奉行“美国优先”的特朗普将削减贸易赤字作为他的优先事项。按照美方公布的数字,去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3760亿美元。特朗普提出要求,要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减少1000亿美元,如此涉及具体数字的削减赤字要求在贸易谈判中并不多见。

面对当前将特朗普的贸易战视为洪水猛兽的舆论氛围,龙永图还提醒,不应把这一次强硬的贸易措施,看成是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个问题上要采取比较慎重的态度,不然我们今后就没有做工作的余地了,而且会使全世界感到中国的崛起就是对世界的威胁,特别是对美国的威胁”。

问:您如何判断目前的形势?在特朗普签署对华301调查的总统备忘录之后,对“贸易战”的担忧立刻涌现出来,但在数日内,又出现了中美双方已经开始谈判的消息。

这样的用词可能使老百姓困惑,使产业界人士感到担忧,给资本市场带来恐慌,对整体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于资本市场的冲击以及产业界一些投资决策的冲击,也许比贸易本身还大。

而当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采取贸易措施,当事国家一般来说要采取反制措施,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以看到,目前中国的反应是很有节制的,说明我们想为今后一系列的贸易谈判留下更大的谈判空间。这是在贸易谈判中需要掌握的非常重要的原则,特别是在处理中美经贸关系这样重大的国际经贸问题时,要特别慎重。

我们一直在做美国的工作,一直在向全世界说,中国的崛起不是对世界的威胁,也不是对美国的威胁。这样一个观点,今后还要花大力气讲清楚。这样我们才可能不把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措施,看成是美国整体战略的变化。在这个问题上,要采取一个比较慎重的态度,不然我们今后就没有做工作的余地了,而且会使全世界感到中国的崛起就是对世界的威胁,特别是对美国的威胁。

问:具体来说,商务部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发布了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大部分为农业产品。在针对301调查的反制措施中,停止进口美国大豆也有很大呼声。作为回应,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在全球化时代到来之前,当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比较单纯的情况下,关税是比较重要的武器。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关税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当初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到了1995年1月1日改成了世界贸易组织,因为世界贸易所涵盖的范围远远超出了关税的领域。

以往在贸易保护主义方面最为积极的是美国国会,总统比较收敛一点;但这次美国很多国会议员也站出来反对特朗普的贸易措施,这是美国政治上出现的重要变化。

如果美国的消费者和企业站在我们这边,由他们向政府施压,这是最简便的办法,是谈判当中最有利的形势。如果对方的企业全部站在政府一边,我们就比较麻烦。例如,入世谈判比较难的领域包括电影、音像产业,因为美国好莱坞大片的制造商都站在政府一边。我们在北京谈判的时候,好莱坞一大帮生产电影还有音像制品的老板们全住在国贸饭店,和他们的谈判代表沟通。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要从全球产业链的布局来看,美国的消费者和中国产业链上下游的伙伴会站在我们这边,这点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龙永图:我们希望以市场化的方式来看待贸易赤字问题。我们长期的观点是,一般来说,世界上凡是有贸易赤字的国家,产业都比较强大,国家比较富裕,人均消费水平比较高,所以对于全球消费品从最高档到最低档都有需求。

美国有这样大的贸易赤字,主要是美国长期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结果。再加上美国在国际金融方面的主导地位,使得美国贸易处在更有利的地位。

在出口迅速扩张的情况下,美国作为有强大消费能力的国家,从某种意义上成为中国贸易井喷的受益者,使得美国中低收入群体能够享受到价廉物美的产品。美国最想推动的农产品出口方面,也能找到像中国这样巨大的市场。总体上,中美贸易对两个国家都是很有利的,都是双方需要的。

只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中美之间的贸易赤字是可以逐渐减少的。随着中国收入群体的增加,特别是中产阶级的庞大,中国对于美国中高端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对美国的进口也会越来越强劲。

问:从贸易的角度出发,目前中美的贸易争端是否存在和平解决的可能?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白给美国1000亿美元,是我们要多购买美国1000亿美元的产品。现在中国人消费升级,也很需要美国的产品。这也是为什么在牛肉的问题上,过去谈判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让而现在有所让步的原因,中国现在需要高端消费品。现在我们购买美国的高档消费品,包括牛肉、农产品、机电产品是完全可能的,老百姓有需求。

中国入世为什么取得很大的成就?一方面是我们采取了很多改革措施,而这些改革措施是在一个健康的外来压力背景下采取的。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外来压力,有时候我们在改革开放方面还没有这样的紧迫感。

如果我们把这一场中美或者国际经贸关系出现的一些对中国的压力,转化成改革或者说加快改革的动力,那可能变成一件好事情。各个部门逐渐落实,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中国的市场是在逐步开放的。




国际战略




以斗争求团结:中国对美加税本质上是一次“以战止战”行动
【研究员】:

辩证动态地看待此次“深夜突袭”,或许观察者们将会认同:这本质上很可能是一次“以战止战”的行动,旨在以低烈度“斗争”求“团结”,避免中美关系出现更大危机和嫌隙。它虽然带着一股“狠劲儿”,但本质上是一个自我克制且积极善意的信号——北京期待着与特朗普最终达成“不打不相识”的“正反合”式双赢结果。如果华盛顿能够准确理解北京的用意,然后“见好就收”,中美还是朋友、战略伙伴,不打不相识,打打更健康。反之,如果误读误判,即要么误以为中国已经对美采取全面对抗之策、欲成为“第二个苏联”,从而陡增敌意,并全面启动对华遏制战略,那必然会走向“右倾教条主义”的老路。又或者,误以为中国“底气不足”,不敢当真抵抗从而产生机会主义动机,那么也同样会走上“左倾盲动主义”的歧路。殷鉴不远,勿谓言之不预。



决定明确提出“为维护我国利益,平衡因美国232措施给我国利益造成的损失,我自2018年4月2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7类128项进口商品中止关税减让义务,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关税15%或25%不等”。同时文件特别强调:“我国倡导并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对美中止关税减让义务是我国运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维护我国利益而采取的正当举措。”坊间戏称,恐怕是为了避免被特朗普误以为是“愚人节”玩笑,北京才将如此重大的消息搁在4月2日凌晨放出。

而在笔者看来,两者其实都大可不必。如果不是孤立静止而是辩证动态地看待此次“深夜突袭”,或许观察者们将会认同:这本质上很可能是一次“以战止战”的行动,旨在以低烈度“斗争”求“团结”,避免中美关系出现更大危机和嫌隙。它虽然带着一股“狠劲儿”,但本质上是一个自我克制且积极善意的信号——北京期待着与特朗普最终达成“不打不相识”的“正反合”式双赢结果。

外界要想准确理解北京的行为意图和深层动机,就必须熟悉中共中央的思维模式和认知基础。中共中央立党近百年,在漫长岁月中其意识形态几经演化更迭,逐渐形成当下“三统归一”的大势。

最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崛起、美国对华戒心的提升,一个舶来概念“修昔底德陷阱”在中国政界、学界成为热词。它借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悲剧暗喻并警示霸权国与崛起国之间不可避免的“命定”之战。从中国近年来对美外交的总体态势来看,北京的决策者对该概念显然有深入研究并内化于行动。譬如,中共中央“十八大”以后,对美外交在继续积极主动的同时,也加强了危机管控与善意释放。在美“商人总统”特朗普上任后,针对极有可能“擦枪走火”的经贸领域,无论是让美方谈判代表“吃惊”的中方主动提出“本国顺差太多也并不好”的新观点,还是双方共同拟定、执行的“百日计划”,抑或是特朗普访华后兴高采烈带走的2535亿美元大单与中国金融加速开放的承诺,甚至在安全领域,中国也在朝核等问题以付出巨大的代价坚决执行联合国协议……中美蜜月大抵在两国领袖聚首紫禁城的那一刻迈上了巅峰。

譬如,在美《台湾旅行法》签署后,一位在中国顶尖高校执教、极有影响力的资深学者曾在半公开场合不无感慨地谈到:“(我们)以前判断有误,需要检讨。之前知道美国国内在对华政策问题上的态度正在出现根本转变,也感觉到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正趋于强硬,但没估计到对台政策的态度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下一步看特朗普政府如何处理高官互访问题,如果真的放开高官互访,中美将有一番激烈的较量。”而对该评论的大量点赞、转发,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政策精英群体对中美关系的最新认知与动向。

无独有偶,中国国关学者们在美国也不乏“共鸣”与“知音”。一篇由美前高官撰写、发表于顶级政策刊物《外交事务》的文章《清算中国:北京是怎样让华盛顿一厢情愿落空的》同样成为华盛顿政策圈热议的焦点。对此,难道我们真的就要得出“中美渐行渐远,大战恐难避免”的结论吗?且慢,且看中共中央的另外两个传统。

在共和国的“第二个三十年”里,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开放在继承毛泽东革命主义传统的同时,又续接上了自鸦片战争以降中国士人“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师夷长技”的传统。所谓“开放”,主要就是对西方开放,而“西方”的核心自然是美国。

正是基于上述考量,中国官方对特朗普的具体经贸政策加以批评、抵制,但对中美关系则一贯抱有极大之期望,同时坚定支持全球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

而单就中美关系而言,邓小平充满中国式辩证智慧的认知也同样影响深远。1975年8月6日,他在会见美国议员访华团时指出:“毛主席在一九四九年就谈到中美两国人民希望友好。即使在二十三年的隔绝中,我们也没有改变这个观点:两国人民总是希望友好的。”邓小平倾向于强调的是:中美两国之间既有差异也有共同点,总体上是合作大于冲突,利益大于分歧;因此要将“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灵活运用到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理解上述观点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影响,观察者们就明白,上次中美海湖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有关“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的论断当属发自肺腑,而非外交辞令,更非“迷惑美国人民”的虚言。

说到“和”,就不得不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的道义思想与政治实践。假定从“周公制礼乐”开始算起,儒家从滥觞至今已有三千余年。

在一个干部内部日常学习中不断加入儒家传统“和合”理念的执政党领导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中国,将更有可能在其主流体制里内生出制约社会上“(极端)民族主义末流与冲动”的新思想、新规范、新“政治正确”。而这种思想意识上的自觉与组织上的准备工作,或许能够为包括中美关系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和平的维持、繁荣的推进贡献正能量。

综上所述,如果华盛顿能够准确理解北京的用意,然后“见好就收”,中美还是朋友、战略伙伴,不打不相识,打打更健康。反之,如果误读误判,即要么误以为中国已经对美采取全面对抗之策、欲成为“第二个苏联”,从而陡增敌意,并全面启动对华遏制战略,那必然会走向“右倾教条主义”的老路。又或者,误以为中国“底气不足”,不敢当真抵抗从而产生机会主义动机,那么也同样会走上“左倾盲动主义”的歧路。殷鉴不远,勿谓言之不预。

这是一场避无可避的贸易战。它也是一场迟到的、经济质变渡劫礼。

雷思海在微信号“政经纵横谈”指出,任何趋势,都先见于微末,中美贸易战的未来,也是如此。

1

第二个细节,是清单公布时间,选择在美股收盘后。这是不想影响当天股市的意思。上次签署总统令,是在美股开市时,结果道指大跌3%,1万多亿美元的市值蒸发。

2

上个世纪70年代打西欧,90年代打日本,这两场贸易战,都是舒服的,越打越舒服。

第一,体量碾压对方。美国当时人口近3亿,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人口顶多1亿。市场小,纵深浅,小池塘受不了大风浪。它们的市场规模以及抗压能力,与美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美欧贸易战,美日贸易战,打的都是当时自己需要保护的支柱产业,钢铁、汽车、农产品等等。是“你多我就少,你输我就赢”的关系。比如,提升汽车关税,通用公司立即就受益了;提升钢铁关税,美国钢铁公司立马就受益了。

打的苦的也有,欧盟成立之后,人口规模一下子就超过美国,GDP也与美国相当。所以2002年,小布什与欧盟再打钢铁战的时候,美国股市就遭遇了30%的下跌,欧洲股市也跌的差不多。两败俱伤,最后赶紧不打了,收工!

3

因为中美的产业结构高度互补,美国出口中国的,大都是中国所没有的;中国出口美国的,大都是美国不愿意生产的。拿中国做对手,就相当于金庸小说里的七伤拳,打人一拳,自己也中一拳。

首先,一打国内就要先受损,因为中国出口美国的,美国不生产。打了中国的产业,美国自己得不到好处,倒是东南亚,墨西哥、拉美甚至是中、东欧得了好处。

而中国一反击,那痛则是即时的,飞机多买点空客,少买点波音,美国飞机制造就得少吃一块肉;大豆多买点阿根廷、巴西甚至是俄罗斯的,那么,美国农民立即就会收入大损,期货要先跌一跌。

但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中国市场的抗压能力,也超越美国过去的所有单一对手。美中贸易战,要想分出胜负,必然是个持久战。

4

3月23日,特朗普宣布对华征收关税的当天,道指就大跌近3%,1.2万亿美元的市值没了。而4月1日,中国宣布对美产品加征关税之后,道指周一又大跌了2%,又是一个8000亿美元没了。

笔者曾提出一个衡量特朗普对华贸易战能走多远的判断参数,那就是美股的走势:

在道指下跌超过5000点之前,特朗普目前的贸易战略,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实际上,到4月3日,道指又跌了不少,这个安全垫剩下4500点了。

为了减少中国1000亿美元的顺差,美国的代价,可能是损失12万亿美元的市值。这还是只是股市,而股市则有可能进一步触发美国的地产下跌。

笔者的感觉是,只要做好防范金融风险的工作,可能性很小。

再看房地产。这方面有利的因素是,房地产早在一年多前,就进入了稳控慢压的通道,目前一二线的成交量比较小,三四线放大,限制投机性交易。意味着那些进入一二线房市的投机资金,暂时出不来。

若房价因为中美贸易战,而小幅下跌的话,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它有利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创新。

可见,从资本市场对贸易战的承受能力方面来说,中方不输于美。至于产业链条,美国可以找替代中国的,中国自然也可以找替代美国的。

届时,简单一个贸易结算,只用人民币的政策,就可以化解美国所有手段。美国打贸易战,说到底还是为了美元霸权,不用美元,是最干净的釜底抽薪。

梳理了这些,就不难理解,这次美国关税清单的两个小细节,看似可以忽略,其实非常重要。沿着这两个细节,一路顺下来,中美贸易战的终局推演,也就不难勾画了:

第二季,相互来一点制裁也是大概率,然后再一起谈谈,再交换一些筹码。与此同时,汇率、资本市场上,也会进行一些交锋,中方可能会尝试一下对美国国债的操作,人民币汇率方面不妨也有一些动作。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互补,也是能相互摧毁的两个大国,相信双方都不会傻到,相互伤害到无限。

美国曾经对苏联搞过一种“战争边缘”政策,就是“走到战争边缘,又不卷入战争”。中美当然不是美苏那种对立关系,不过在贸易关系上,今后2年左右,倒有可能是种“贸易大战边缘”模式,小打、中打会有,但大打难,直到美国主动放弃





1523189497119581.jpg
1523189462195795.png
1523189423247218.jpg
1523189371529289.jpg
1523189368731247.jpg
1523189364368042.jpg
1523189358192440.jpg
1523189354873838.jpg
1523189348929437.jpg
1523189343757261.jpg
1523189331953864.jpg
1523189289982607.jpg
1523189240135304.jpg
1523189232301332.jpg
1523189148782693.jpg
1523189138543693.jpg
152318913034259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4 04:07 , Processed in 0.189349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