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高层决策周刊2018.6.1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1 08: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析本次G7峰会上最精彩的一张照片 为什么默克尔会选择这张》特朗普提前离开G7,准备参加特金会,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即使在特朗普缺席的情况下,G7成员国依旧会发表有关贸易的联合声明。 特朗普离开后,默克尔的团队在社交媒体上放出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肯定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中国必须购买美国国债?》很多人有这么一个思维盲点,中国的外汇储备都是中国人的血汗钱,都是中国人自己赚的,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当然,这看起来理所当然,这个基础常识错误,也正是很多人后面一系列判断错误的根源。这种思维误区的核心观点是,中国人用民工的血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给美国代工,赚一点微薄的美元,这些钱又被美国利用美元霸权强制中国买美国国债回到美国了,所以美国空手套白狼弄来了大量物资过的很滋润,中国人除了一堆国债债权什么都没捞着,过的很辛苦全因为政府无能,被人忽悠去买美国国债了。网上很多伪专家都是这么说的,也忽悠了很多愤青,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科普,让你真正了解中国为什么必须购买美国国债,不是给政府洗地,纯粹是知识扫盲贴。




                                           热点聚焦
                 



分析本次G7峰会上最精彩的一张照片 为什么默克尔会选择这张                 
【研究员】:
特朗普提前离开G7,准备参加特金会,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即使在特朗普缺席的情况下,G7成员国依旧会发表有关贸易的联合声明。 特朗普离开后,默克尔的团队在社交媒体上放出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肯定意味着什么……

                                 

特朗普提前离开G7,准备参加特金会,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即使在特朗普缺席的情况下,G7成员国依旧会发表有关贸易的联合声明。 特朗普离开后,默克尔的团队在社交媒体上放出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肯定意味着什么……

不过我看到之后,真的很想从摄影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张照片。

我不太懂政治,要是什么说错了别怪我。

首先这是默克尔团队发出的图,那么肯定代表了默克尔的意思。画面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无非就是默克尔和川普了。

从画面来看,两个人整体很靠右边了。难道是摄影师构图不当?

其实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摄影师想表达的是欧洲和美国的分歧。

这么看是不是就平衡多了?

但是川普很靠边,我觉得也是故意的,稍后解读。

这张照片默克尔拿出来,无疑已经表示自己是G6的领袖了。带着其它六个国家对抗美国。这是最重要的。

画面中默克尔右边就是法国的马克龙,再右边是英国的梅姨。孔特和特鲁多在画面中被挡住了。

画面中最有戏的就是默克尔。

我们看默克尔的姿势,双手撑住桌子,身体前倾,这是一个很有攻击性的姿势。表现出了气魄。

确实看着很像整个欧洲的领袖,所以也难怪默克尔会选择这张了。把自己的老板拍好,这是最重要的。摄影师们注意了!敲黑板!

此外欧洲的“二号人物”就是马克龙了,虽然被挡住了,但是仅仅露出的一点脸,也表现出了,咄咄逼人的气势。但是从站位来看,只能算是帮默克尔。

这俩人是欧洲方面唯二露脸的,其他的人就变成了等等。但是表达的就是德、法、英、意、加都是一条心的。站在一边,面对川普。

再看川普的姿势,抱着胸,这是一个自我保护的姿势。说白了就是已经不想和你们交流了。也难怪之后就匆匆离开了G7。想表现的就是川普已经被默克尔为首的集团逼到了角落——所以为什么川普这么靠边。不但逼到了角落,而且已经开始害怕了。

从默克尔团队的角度来说,这张简直就是大胜利。

而且从着装来说,难得都是很深色或者黑色的衣服。女性默克尔浅蓝色的衣服(另一位女性梅姨被挡住了),还被闪光灯打亮,再加上接近C位。无疑就是画面的主角。摄影师,给你的老板拍照,一定注意突出老板。

不过这张照片里还有两条隐线。

1、日本和美国就是穿一条裤子的。

不言而喻吧,这是明显的站队。不管是朝向还是姿势其实都说明了日本其实还是和美国站在一起的。

尽管开会前都说这是G6围攻美国。但是安倍下意识的动作还是表达了日本就是紧跟美国的小弟。

2、梅姨的私下串联。

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就不多说了。英国和美国是至亲关系,但是英国总觉得自己是爸爸,可惜实力上美国才是。

这里梅姨被挡住了,不表现表情。但是从站姿来看,是站着的,身体没有前倾。所以内心似乎也没有站在默克尔的队伍中。

所以马克龙说G7是G6+1,我觉得从这张照片中看到的其实是G4+1+2。

一边是默克尔和马克龙带领的德法加意,中间是梅姨的英国看似站队实则不明,然后就是川普和安倍酱的美日其实是一条裤子的。

校长不懂政治,仅仅从摄影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如果你是给默克尔打工的摄影师,你该怎么拍出一张老板满意的照片。

你拍出这样的,默克尔国内支持率要上升了,你也会加薪的。(文章来源:摄影笔记;文章作者:宁思潇潇)



                                 
                                           形势分析
                 



特朗普在与谁打贸易战?                 
【研究员】:
美国已与好人开战,而不是坏人。通过对美国的盟友征收关税,特朗普让美国陷入最糟糕的境地:他得罪了那些能够帮助美国与中国进行在战略上重要的贸易角力的国家。这些重要的贸易角力不是关于钢铝,而是关于谁将制定数字经济标准,并在5G电信标准、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占据领先位置。尤其令人恐慌的是,特朗普政府选择在欧盟正在走近中国的时刻与欧洲盟友开战。中国最近超过美国,成为德国最大的非欧洲贸易伙伴。

                                 

如果你希望了解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以及最近他对欧洲、加拿大和墨西哥实施的贸易制裁,不妨去研究一下职业摔跤。与基于规则的拳击不同,职业摔跤号称是一场毫无规则限制的道德表演。

这是一个“好人”打“坏人”的漫画世界,在这里,人们会投掷折叠椅,充满了很多装腔作势和欺骗。没有战略,只有心理学伎俩。

这就是我们在最新一轮全球贸易争端中正在应对的局面。假设特朗普总统身穿紧身三角内裤,胸前绘着美国国旗,上臂刺有“我爱妈妈”的纹身,你就清楚了。没有真正的计划;他只是在中期选举之前迎合他的“锈带”选民根基。

但现在出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美国已与好人开战,而不是坏人。通过对美国的盟友征收关税,特朗普让美国陷入最糟糕的境地:他得罪了那些能够帮助美国与中国进行在战略上重要的贸易角力的国家。

这些重要的贸易角力不是关于钢铝,而是关于谁将制定数字经济标准,并在5G电信标准、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占据领先位置。

这些领域将在未来几十年为全球增长做出大部分贡献。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数据,传统的商品和服务贸易已多年持平,而数字贸易流动从2005年至2014年增长了45倍。

新的世界经济并不基于敲打金属,而是依赖于计算能力和数据。这里蕴含着巨大的生产率增长机会,世界迫切需要这种增长。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另一份报告,未来几十年,要保持目前全球的生活水平,我们必须将生产率增幅提高大约一倍。

但要实现这些增长并确保它们被普遍分享,我们还需要一系列新的针对众多问题的规则,从税收、知识产权保护,到贸易。所有这些都要求拿出连贯的内部经济战略,而这显然是本届美国行政当局所没有的。特朗普尚未任命领导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的人选,该机构最适合协调这些事情。

在贸易方面,与其为了摩托车、花生酱以及威士忌与盟友闹翻,我们不如考虑3D打印及其对原产地规则的影响等问题;这些规则决定了产品的国别。这些规则迄今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重新谈判的一个症结。但在一个你可以将产品蓝图电邮到世界另一个角落、然后在当地打印的时代,它们还相关吗?

美国和欧洲应该坐下来探讨5G的共同标准,以及在未来机器网联时代公平分享利润的安排。这将需要美国大型科技企业、欧盟电信企业和汽车制造商以及两个地区的中小企业之间的谈判。

中国已在思考所有这些问题。过去几年,中国悄悄增强了其在国际电信联盟(ITU)以及其他将推动采用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标准机构的影响力。中国正在打持久战,而美国在单干。

尤其令人恐慌的是,特朗普政府选择在欧盟正在走近中国的时刻与欧洲盟友开战。中国最近超过美国,成为德国最大的非欧洲贸易伙伴。

总体上,美国仍是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占去年欧盟对外商品贸易的近17%。但中国没有落后太多,占到了15%。随着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改变亚洲的贸易和安全平衡,欧盟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很可能会更快增长。

欧洲将越来越能通过陆上路线与中国展开实物贸易,而不是依赖美国海军保障太平洋上基于航运的供应链。

世界正在发生变化,而美国仍纠结于昔日的争斗。特朗普政府短视地将贸易逆差视为最重要的衡量经济成功的标准,可能是说明这一点的最好例子。

上一次在美国出台大规模保护主义措施(上世纪80年代针对日本)时,美国也将大规模赤字视为不公平贸易惯例的指标。美国当时对日本征收关税。尽管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确实略有下滑,但这些保护主义措施提高了汽车的价格,这扩大了整体贸易逆差。根据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的数据,整个事件导致美国消费者每年额外付出50亿美元。

美国与盟友打贸易战的总代价仍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代价将是高昂的。即便事实证明最新的争端是职业摔跤风格的假动作,美国也已丧失大量信任,而信任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文章来源:FT中文网;文章作者:拉娜•福鲁哈尔)



                        

美前财长痛批: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与战略准则格格不入                 
【研究员】:
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把进攻性贸易政策放在治理经济的核心位置。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经济问题受到总统这样不间断的关注,引发这样大的争议。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大部分经济学家一致认为,贸易政策的调整不大可能对就业或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给贸易松绑反而比操纵贸易更能促进美国的繁荣。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在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刊文对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发表意见。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把进攻性贸易政策放在治理经济的核心位置。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经济问题受到总统这样不间断的关注,引发这样大的争议。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大部分经济学家一致认为,贸易政策的调整不大可能对就业或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给贸易松绑反而比操纵贸易更能促进美国的繁荣。

文章称,先假设这位总统的重商主义前提是合理的,即美国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应当是在打开世界各地市场的过程中实现更大程度的公平。即便以这种有待商榷的判断为前提,美国所走的也是一条极不讲究战略、徒劳无功的道路。实际上,这条道路几乎违背了所有的战略准则。

文章称,战略的首要准则是精确设定目标,让结果成功与否有判定的依据,让谈判伙伴不至于搞不清你想要的东西。那么,美国的首要目标究竟是整体削减贸易逆差,还是只削减对某些国家的贸易逆差?或者是保护钢铁、汽车等具有政治敏感性行业的就业?

美国是要制止一些不良的商业惯例,比如有关合资企业的规定对美国公司到国外做生意不利?还是要为美国公司拓展市场,比如为美国汽车业拓展韩国市场?

萨默斯称,把推文一条一条研究遍,把高级官员一个一个问遍,还是不可能弄清楚这届政府的优先任务到底是什么。当所有事情都被冠之以首要任务时——这种情况似乎经常出现——结果就是什么都成不了真正的首要任务。当年,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接近GDP的10%,美国当时的优先任务是大幅削减中国的这一顺差。如今,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不足GDP的1.5%,而美国在贸易问题上对中国的态度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好斗。

文章称,战略的第二条准则是团结朋友,分化潜在的敌人。美国的所作所为看上去恰恰相反。

美国先是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开罪亚洲盟友,然后又对钢铝产品设置关税,触怒七国集团里的所有盟友。美国甚至还进一步威胁这些盟友,让它们怀疑美国是否真正致力于促进法治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昔日,奥巴马政府对中国牵头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开始奉行回避态度,与这一糟糕做法造成的结果如出一辙的是,特朗普政府酿成的结果同样是把世界大多数国家推到中国那边,与美国唱反调。

文章称,战略的第三条准则是利用可信的威胁为筹码,所谓可信是损己八百必须伤敌一千。“停下来,否则我就给我自己的脚来一枪”,这种就是无效威胁的奇葩了。

文章称,最近对钢铁设置的关税就属于这种威胁。美国的钢铁工人还没有美甲业的从业人数多。钢铁业的市值只占股市总市值的0.1%左右。然而,钢铁是各行各业的关键原料,而这些行业的就业人数是钢铁业的50倍,并且要跟国外公司竞争。

美国钢铁涨价对本国经济的弊远大于利。白宫为什么会认为这是跟对手国家谈判的筹码?特别是,对方完全能够在国际法律的支持下用极具战略性的办法还击,限制进口美国重要行业的产品。

作者认为,特朗普总统的贸易政策会让美国人为自己的消费付出更多金钱;会削弱美国经济的竞争力;会实现我们的传统对手未能实现的愿望——让众多国家团结一致与美国对抗。我们越早地从根本上修正这些政策,美国及全世界的未来才会越发美好。(文章来源:欣然同意的)



                                 
                                           深层参考
                 



沃顿商学院院长:特朗普为什么总拿贸易说事?                 
【研究员】:
美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的,我发现最有意思的一点是,美国其实对于中国的军事力量扩张不是特别关心,对南海关系的问题也不是特别关心,他们最关心的是美国有多少国债在中国手里,中国导致了多少失业,中国导致了多大的贸易赤字。大部分美国人说到这个问题都觉得是经济威胁,而不是在地缘政治上构成竞争对手。所以将所有因素加在一起就会明白为什么特朗普特别喜欢在说到中国问题的时候拿贸易说事,过去几个月当中一直如此。

                                 

5月18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院长Geoffrey Garrett ,为后EMBA商业领袖19期同学解读《中美经济关系现状与未来》。

今天这个话题,是现在新闻上经常出现的话题,中美贸易战。

首先讲现在政治上的摩擦,作为一个背景,再从三方面做一些讨论:我对中国经济的理解,对美国政治的理解,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情况。

中美之间的真实差异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我们需要理解两国国情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其实并不一定会造成紧张和冲突,经济领域的不同其实是有好处的。为什么?我们知道,劳动的分工、经济体制间的互补性都是由经济体制间的不同造成的。

1. 中央王国VS山巅之城

中美之间的真实差异:中国认为它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一个国家,是“中央王国”。那么美国呢?里根总统使用的一个常用的说法,就是美国是“闪耀的山颠之城”。

所以在这两个国家中,我们看到其实都有很多超越了传统国家国境的远大抱负。而两国历史又是大相径庭的,中国的文明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而美国的历史则非常近代,所以中国历史非常强调的是文明的延续性,而美国历史是相对来说比较短暂。

近期我们看到,其实美国在短期历史的大背景下所造成的视角往往比较狭窄。

在有限历史当中,美国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我认为历史非常重要。我认为自己非常幸运,因为我可以说是第一批受到习总书记接见的外国友人。当时是在人民大会堂,我没有想到习主席发言的时候是脱稿的,并没有按照稿件朗读,并且也回答了我们的很多问题。习总书记当时说到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就是他对于中国有明确的三个目标,而且是坚定要实现的。

2. 消极政府VS积极政府

中国政府很擅长制定长期发展战略,而美国政府非常不一样。在美国,政策每天都会左摇右摆,这让我们没有办法聚焦于一件事情。

特朗普当选之后,这种不确定因素加大了。因为每天都有大量的媒体报道,而每次报道的时候,特朗普总统的观点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除此之外,在治国之道方面,美国不喜欢政府,美国的人民不喜欢政府,美国的立国之本就是波士顿倾茶事件,美国人是不希望被一个强权政府所管理的,这也是在我们独立宣言当中得到明确界定的。因此对于美国人来说,政府虽是必要的,但是政府总有其消极的一面。

但是在中国五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当中政府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有了政府一切才有可能,当然这一观点的不同也极大影响到人民对政府的看法。在美国,其实人民不太关心政府开展什么工作,他们基本上只是关注政府如何回应人们的诉求。比方说特朗普在竞选总统的时候就声称说,他会把美国驻以色列的大使馆从特拉维夫搬到耶路撒冷。

在中东地区,美国采取这样的外交政策可能不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但是依据美国国内政治必须要这么做,必须听人民的诉求。

但是在中国,好的政府就是言出必行、言论到位,政府选择领导人的时候基本都是基于候选人的价值和能力,而不是说这个候选人是否受民众欢迎,这也是两国之间的巨大差别。

3. 市场驱动VS国家主导

当然,两国的经济体制也差别非常大,而且这也是我想重新探讨的。

中国是市场经济,但是很大程度也是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而在美国人看来,他们自己完全是市场驱动型经济,政府发挥不了太大作用。

实际上也正是因为这种两国之间的市场经济的差别和认识的不同导致两国之间的不同见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的摩擦,但是我认为中国确实是一个在国家主导下的市场经济,而美国的市场经济当中政府是不太参与的,这是巨大的差别。

4. 普世价值VS求同存异

再说到我们的目标,长期以来美国一直都在讨论“美国梦”,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美国梦实际上非常类似于现在广泛讨论的由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这个梦想实际就是关乎于社会所有的公民能够享受、改善更好的生活。

实际上,虽然表述不同,在根本上美中两国之间在这方面的梦想是一致的,但是他们对于全球精神的认识确实是不太一样的。这种不同,就导致了美中之间出现了很大分歧甚至摩擦。

美国的全球精神可以这样表述——所有的人,只要条件允许,就会选择美国的这种生活方式。也正因为这种认识,他们认为美国应该告诉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怎样按照美国的方式来生活。在美国社会中的普遍观点就是,美国人所奉行的价值观或者说向世界所倡导的这种价值观,是一种普世的价值观,所以美国有权利也有责任来告诉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什么是正确的生活方式。

但是中国的观点非常不同。中国一贯认为,我们不打算告诉你正确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但是请你也不要试图主导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中国人所奉行的外交政策是允许求同存异的,但美国人就认为世界上所有人都是向往美国人的生活,所以美国也认为自己有权利来告诉其他人应该如何按照美国人的方式来生活。当然了,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全球精神的差异也导致了美国在过去一百多年当中一直是世界上的头号强国。

美国人的观点就是自己必须是第一,头号强国,他们不能够接受自己被其他国家所超越,自己必须时刻站在第一位,站在世界的顶端。而在这种心态的主导之下,认为崛起的中国就是对自己的挑战。

中国的“重新崛起”

现在我们再讨论一下全球经济的历史。

在我看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并不是中国新兴的崛起,更准确的表述是中国的“重新崛起”,中国再次回归到了历史的舞台。

纵观人类历史,中国大部分时间都是处在顶端的,只不过在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名的百年当中,中国有段时间不是世界上的头号强国。1820年,在中国领导下的亚洲经济体量占到世界经济体量的三分之二,而在1950年,亚洲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还不到20%。

有一个问题是中国应该思考的:可以说中国在历史上长期都是世界经济的一个主导性力量,为什么在1820年到1950年之间却没有抓住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契机呢?

1820年到底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呢?那一年在英国首先出现了蒸汽机,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美国开始实现自己国家的发展和振兴。所以在这段时间当中,亚洲的重要性开始逐渐减少,在世界当中的比重开始有所下降,而大部分的美国人判断中国的依据,往往还是在亚洲和中国处于世界经济比较低迷的时候。所以当时不少美国人认为,中国虽然国土面积辽阔,但是经济禀赋非常糟糕,是一个落后的国家。这是二战刚刚结束之后美国人对中国的一个普遍观点。但是美国人所忽略的是在历史长河当中,中国所处的地位,因为在这段时间当中美国还不存在呢。

当然,亚洲再崛起的第一部分是由日本所主导的,之后由韩国推动。但是1978年,邓小平成为中国国家领导人,并且真正实现了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在过去40年当中,中国所取得的经济发展奇迹可以说全世界范围都从未有过,因为在短短的时间当中中国实现了数亿人脱贫,让世界叹为观止。但是在西方国家,往往意识不到这个成就是多么的重大,因为我们总是认为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但是经济贫乏的国家。

所以作为西方人来说必须要记住的一点就是,我们所关注的往往只是工业革命之后的这段时间,但是这段时间并不能代表人类历史的全部。在人类历史的整体来说,亚洲特别是中国,都在发挥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主导性作用,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中国将在十年之内超越美国

再看一下当今世界的版图。

按美元计算的话,现在中国经济体量基本已经达到美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但是我在这边做一个假设,美国的增长速度将会达到年均2.5%,而中国的年均增长率将会达到6.5%并将长期保持,则中国将在十年之内成为世界上的头号经济体。

这将成为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时刻,因为自从一百多年前美国赶超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体之后,这个事实一直都没有发生改变。当中国超过美国之时,相信给美国将会带来震撼性的影响,也将成为当年的头号事件,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因为这对于全球体系所带来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当然,在此之后,中国将会继续超越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体量也会远远超过美国。而且我相信,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可能在100到200年之后,印度也会超过美国经济总量,但是美国人肯定是不太愿意接受这个事实的。

中国逐渐走向创新驱动

我认为,邓小平执政以来的这段时间,中国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的现代化发展:

第一段时期,中国主要依赖的是低成本的制造业发展,而就美国角度来说,这是他们对中国的一个典型看法。他们一说到中国总会觉得中国就是生产低价产品的,中国就是把这些产品远销到美国,在沃尔玛这些超市当中销售,但是这当时也确实是中国的目标,之后发生改变,因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第二段时期,中国以市场经济的形象出现。我们知道上汽集团跟大众成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合资公司,同时跟美国的通用汽车也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而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所出售的汽车总数要比美国还多,现在通用把中国看作比美国市场更重要的市场。还有我兜里的苹果手机,也是由中国的富士康组装厂来组装的,并且现在中国市场也已经成为苹果手机增长最快的一个市场。所以中国市场发生了一个快速转变,过去是一个低成本的组装和生产商,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通用汽车和苹果这样的公司最大的市场。

最重要的,在几年前,中国已经开始提出要成为一个创新驱动的经济体。当时西方并不充分理解这意味着什么,我想大家在中国每天都能体会到这些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的内容,所以你们更了解。

所以我想跟大家讲讲,中国的经济已经是一个由创新来驱动的经济了。而且,我觉得中国也是一个在全球技术领域也有很多尖端技术的国家了,不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

1. 成果转化迅速,规模更大

比如说像高铁,在中国,高铁走的里程数要比全世界加起来都多,所有的高铁都是在过去十年间建成的。大家是否知道在美国有多少高铁里程?其实是零。目前有一条应该是连接旧金山到加利福尼亚的高铁,但是这个高铁的建成要花20年时间。在10年中,我们看到中国所修建的高铁的里程数已经超过了全球所有国家的总和。

这里也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需要大家去思考的:高铁技术最初并不是由中国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条高铁其实是我们所说的日本的新干线,已经有40年运营历史了。中国所做的,实际是对高铁进行了一个垂直的升级,所以中国没有发明高铁,但是对高铁进行了创新。

我对创新的理解非常简单,创新就是把一个好的点子变成一个实际的成果。我相信中国把这种点子转化成成果的速度要更快,规模要更大,高铁就是一个明确的例子。

2. 未来五年两个最大的新变化

提到第二个案例,就是移动支付。去年在中国参加一次活动的时候,我问了很多台下的学生,说你们兜里面揣着现金吗?当时基本没有任何人兜里有现金。后来我回美国,又问了一下沃顿商学院的学生,当时有一半的学生兜里都是有美元现金的。目前中国的移动支付规模是美国的50倍。

其实移动支付最初是由PayPal公司在美国发明的,但我们看到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增长是如此迅猛,可以说目前在移动支付领域他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排在第二位的是非洲。所以我们认为未来十年现金将会消失,并且相信这种消失首先会发生在中国,而美国很有可能会成为最后一个脱离现金的国家。在美国,你还不得不经常去给小费呢,所以你得带一点现金。

还有另外一个非常棒的发展,就是我们看到的电动汽车。明年,也就是2019年,我们将会看到中国市场当中所销售的纯电动汽车总量将会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纯电动汽车是由中国发明的吗?不是,但据我所知今天世界上每一家主要的整机厂纯电动汽车的研发都是在中国开展的。为什么?因为中国国家领导人目前在大力发展纯电动和新能源方面有非常具有远见的雄心壮志,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传统内燃车,可能是整个20世纪非常重要的一项发明,但是在21世纪,第一项主要发明就是要把这些污染,也就是汽车、卡车内燃机所带来的排放通过电动汽车进行取代,这点首先在中国发生。

所以未来五年,我认为最大的两个新变化是,纯电动汽车的涌现和移动支付。这些事情正在发生的国家不可能是一个落后贫穷的国家,而是一个不断在追求进取的国家。

3. 未来十年中国在AI领域的投资将远超美国

还有机器人,目前美国有38000个工业机器人,而中国目前有14万。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美国的工业机器人,最早发端的地方是美国,但是到了中国才真正实现了规模增加。还有另外一个领域中国也处在领先地位,就是人工智能,AI。过去五年在美国AI是发展最好的,为什么?因为在美国的VC非常聚焦AI这个新风口,但是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在AI领域的投资将远超美国对AI的投资,因为美国对AI的投资全部来自于风投、私有部门、VC,中国很大的投资将会来自于中国政府,而中国政府的腰包肯定要比美国的VC们更鼓。

再看一些中国科技公司的增长,比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小米……这些公司的名字无须赘述,大家都耳熟能详。2017年,阿里巴巴的市值达到4150亿美元,2018年已经超过了5000亿美元,支付宝已经达到1800亿美元的IPO募资水平,可以说阿里巴巴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公司,仅次于苹果,这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为何能快速追赶?

为什么现在中国这么快地在追赶?

看一下在研发方面的支出,美国私有部门的投资都是来自于风险投资。美国人非常喜欢这样的情况,因为他们觉得是由市场主导对新技术研发的投入。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很大程度都是投入到国防当中。而我们提到,美国研发的情况总体处在一个下降趋势,当政府参与到研发投资的时候,往往是投资到国防科技。而在中国,我们看到根据中国GDP相应比例,其实中国政府对研发的支出是美国的两倍,而这点将会带来中国未来更多的创新。

当代中国非常专注于创新,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而在美国政治圈当中,他们对中国的解读从来都跟创新没什么关系,这是和现实的脱节。

如何看待中美间的贸易逆差?

耶鲁大学有一个非常出色的中美关系观察家,他提到“共同依存”,这是一个绝对真实的描述。在过去15年中,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共生程度变得越来越高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呢?我想说三点:

第一点,特朗普过去在竞选美国总统的时候曾经谈论到中国对于货币的操纵,他认为中国政府刻意在低估人民币币值。但实际情况是什么呢?在过去三到四年中,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央行一直在努力撑住人民币,防止人民币贬值。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非常担心资本外逃情况,而不是国际竞争力的问题。所以过去特朗普曾经威胁说要称中国为货币操纵国,当选之后第一天就这么做,但是后来没有这么做,主要因为如果中国在操作人民币币值,不是要压低币值,而是要让人民币币值坚挺。

第二,怎么看待中美间的贸易逆差?《华尔街日报》曾经表达了一个观点,特朗普希望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几乎是不可能的。文章引用了两个例子,第一是计算机的芯片,今天我们看到的情况是美国的电脑芯片大量销售给了日本和韩国,然后进驻到中国市场进行产品组装,再将成品计算机出口到美国。在这方面美国可以做的就是进一步输出更多的芯片,这也就增加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但是这不过是在财务上面做出改变,不会改变实际状况。

第二个例子是波音飞机。中国的航空市场正在实现长足发展,但为什么波音不在中国增加飞机的销售呢?主要是因为它的产能满足不了这个要求,即便特朗普说我们希望波音飞机增加对华出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产能摆在这里。所以要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来改变现状是不现实的。

第三点,在现在的全球经济当中,双边贸易实际并不是那么重要。

再举一个关于通用汽车的例子。刚才已经跟大家说到了,通用汽车在中国的销售量其实已经超过了美国国内,多出了100万。对于美国来说这是一个很好、很振奋人心的消息吗?不,在美国根本就没有人讨论这点,通用汽车也不会跟美国民众来强调这个,因为这些汽车的制造不是在底特律而是在上海浦东。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了对吧?浦东的工厂生产能力是远远超过美国的,因为在这里机械化程度更高,更接近中国市场,这样厂商可以更加快捷地进行市场投放,在经济上完全是合理的。对于公司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金融危机之后,当时基本都快挺不下去了,但是现在重新实现了盈利,主要得益于在中国市场车辆的销售。

但是如果你在美国这么说,就会引起反作用,因为这个汽车是中国制造、实现对美出口。但是这也就表明了,只是看进出口意义是不大的。比方说中兴集团在中国生产然后对美国出口,于是特朗普决定借中兴来开刀。虽然说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合理的,但是很有效地说服了美国公众。

特朗普为什么总拿贸易说事?

再补充两个重要案例,了解了这两个故事能更好地了解美国在政治上的心态。

第一,刚才说到美中之间的贸易赤字,即便在经济上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在政治上是有重要意义的。第二,大概从2000年左右开始,大部分美国人都已经感觉到自己的个人收入没有任何程度的提高。这在中国是很难想象的,但是在美国情况确实如此。美国的人均收入是每年100万人民币左右,这个收入已经是很高了,但是我想说的是,美国中产阶级甚至中上阶层的人,他们的收入是没有逐年增长的,这已经维持很长时间了。

这在美国政治上面也就不难解释了。在过去15年当中,大部分的美国人其实根本没有感受到自己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与此同时,美中之间的贸易赤字大幅增加,所以在美国的政治中,他们就认为中国是罪魁祸首。

但实际情况是什么呢?那就是美国经济两次重大的经济衰退,第一次是在911恐怖袭击之后,第二次是在雷曼兄弟破产之后,这两大衰退对美国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外还有一个衰退就是,技术进步让很多人从中受损,只有少数人获益。

但是在美国政治当中,往往觉得出了问题肯定是其他国家的问题,一个把矛头指向墨西哥来了非法移民,第二就是来自于中国的廉价产品。

看看我们进行的民调,美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的,我发现最有意思的一点是,美国其实对于中国的军事力量扩张不是特别关心,对南海关系的问题也不是特别关心,他们最关心的是美国有多少国债在中国手里,中国导致了多少失业,中国导致了多大的贸易赤字。大部分美国人说到这个问题都觉得是经济威胁,而不是在地缘政治上构成竞争对手。所以将所有因素加在一起就会明白为什么特朗普特别喜欢在说到中国问题的时候拿贸易说事,过去几个月当中一直如此。

美中之间问题的本质

尽管如此,就算是特朗普也知道中国方面真正的问题并不是贸易,因为这是一个比较落后的想法了。现在的太阳能也罢,大豆也罢,高粱也罢,对此征收关税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这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真正关心的应该是创新。如果大家关注决定美国关税水平的报告的话,就会注意到美国最关心的就是来自于中国的国内创新。特朗普也知道这一点。

今年4月4日特朗普发了一条推特,说我们现在没有和中国打贸易战,这个贸易战我们在多年之前就已经输给中国了。这话没错,特朗普想说的是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问题实际是15年前的问题了,这段时间也确实是中国获益了。但是他现在认为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知识产权——他指责中国盗窃了美国的知识产权,导致了美国大概3000亿美元的损失。

所以在我看来,美中之间问题的本质是特朗普政府认为中国的创新其实是不公平的。但现在我要问的问题是,你觉得什么叫做不公平?什么叫做公平呢?

说到不公平,第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定义就是,“这个是不平等的”,也就是说,他说美国的知识产权被中国窃取了,既然是窃取肯定是不公平的,必须停止。但是大家也都知道中国改善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是符合自己利益的,因为中国随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也有必要改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美国对中国创新的一个更大的意见,是说中国的创新是不公平的,因为政府参与到创新的过程当中了。为什么美国觉得这不公平?美国说,因为美国政府不支持创新,不会给创新进行投入,这不是市场经济。

但显然他的这个观点是不对的。为什么呢?纵观人类历史,每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当中都会使用到政府资源进行对创新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推动增长。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国在这边有一点双重标准,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互联网。互联网最初是美国出于国防目的由当时美国国防部所支持而进行的项目,这不就是政府主导的项目吗?当时美国政府也是支持这种创新结果的。但美国现在说中国政府支持创新是不公平的,这不是双重标准吗?

再比如波音飞机,波音现在起诉空客,因为波音认为来自于欧洲的空客拿了太多来自欧盟的政府补贴,而空客又没有否认,说当然了我们拿了很多欧洲成员国政府的补贴,波音你自己也拿补贴了啊。所以这种情况下,美国实际是有点双重标准,说一套做一套,他一方面觉得创新不应该拿政府的钱,一方面自己实际上又是在拿政府的钱的。

当然,之后美国又会说,其实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中国政府是共产主义体制,这种观念又再次回到刚才美国和中国的国情差别,中国就会说,我们的政治体系和你确实是不一样的,我们又没有坚持在美国你必须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但美国不这么认为,他说这不仅不公平而且你的体制威胁到了美国的国家建设。为什么?这就是美国现在想说的第二点,中国的创新是由政府所支持,而这种创新有可能实现军事应用。

美国电信公司AT&T曾经想销售华为的手机,因为他们觉得华为手机非常好而且价格也合理,比苹果或三星的手机价格更合理,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美国政府表示华为很有可能会跟中国的军方有关系,但是并没有实际证据能够表明。今天在欧洲、非洲、亚洲都可以买到华为手机,但是美国拒绝华为的原因就是这个,他们认为可能影响到中美之间的军备竞赛。

所以其实今天美国在谈到中国创新时候,第一,认为中国创新不公平,因为中国的政府参与到创新过程;第二,认为中国所有的创新都可以通过军事化,从军事的角度影响美国国防。但我的看法是,似乎这可以放到任何一个国家身上,今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在研发和创新方面投入资金,并且今天基本上所有的技术都是双重使用的,一方面可以用在军方,另一方面可以用在民用领域。所以如果美国保持这样一个立场的话,我们是找不到一个解决办法的。但是我期望能够看到在中美关系之间的这种紧张情绪得到更好地控制,因为在美国也有非常多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能够理解这些背后真相,但是特朗普在做的就是不断在煽风点火。

他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样的初衷呢?也许他的个性就是这样的,而且在这种大选政治当中,他的方式非常吸引人们的注意,当人们关注他创造的这些谣言的时候,很多选民就忘了真正重要的问题。但是我相信美国有很多非常成熟的人士,他们能够意识到特朗普的做法对美国的国家利益其实是不利的。

在过去40年我们其实都看过有这样的弄潮儿,但是最后都被良好地控制了,而且可以预见的是,中美关系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交流,经济上也能实现双赢。这些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是会最终获胜的。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要在这里跟大家开诚布公地讲一讲两国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在有分歧的时候究竟可以做些什么。

全球舞台上,中美不同的战略选择

现在我想讨论一下,在全球舞台上两国之间的战略选择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首先我们提到中美两国有很大不同。一个特别简单的总结就是,美国还是在玩地缘政治的把戏,还是在高度关注军事力量,在跟这群老朋友之间开派对,但是与此同时,中国打的是地缘经济的牌,也开始交新朋友。

提到地缘经济,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目前绝大多数的美国老百姓对此一无所知,如果你去问一问绝大多数的美国老百姓,什么是“一带一路”?他们可能会说我不知道,我也不在乎,所以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不觉得他们不在乎是错误的,因为“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很有可能就像中国国家领导人所说的,将是这个世纪一个重大的工程,对整个世界有很大的重要性。但是美国还是秉承自己过去对待亚洲的态度,还是秉承过去20世纪地缘政治的老把戏,而中国现在开始从地缘经济的角度求变。

亚洲绝大多数国家,中国基本都是他们主要的贸易伙伴。我们知道中国并不仅仅是国内有个巨大市场,其实中国在整个亚洲都是主要经济体。

接下来看一下军备方面的开支,就是出售武器的军火销售。中国不断同亚洲国家进行贸易的时候,美国一直都在不断完善其固有的一些盟友,比如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印度、新加坡、日本。我们能看到这些国家的共同之处,他们都是军事关系同美国非常密切的民主国家,中国投到军备上面的投资相对来说还是非常少的,当然除了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有很多军火销售。

我们看到“巴中经济走廊”,这是一项价值500亿美元,就是3000多亿人民币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创意。关于这个我谈两点:第一点,基础设施、道路桥梁、港口铁路等等这些基础设施的确是巴基斯坦迫切需要的,如果中国可以向巴基斯坦提供基础设施方面的支持,就会大大加强巴基斯坦的经济。不仅是巴基斯坦,其实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这些国家都有类似需要,他们都非常迫切地在寻求基础设施方面的发展,而“一带一路”倡议所做的其实就是要给新兴市场国家最想要的东西,也就是基础设施的发展。

其实过去由美国所引导的世界经济并没有给这些亚洲国家带来他们想要的基础设施,世界银行体系并没有真正成功,而美国私有部门的投资现在也不流到这些地区了,因为他们认为亚洲项目风险过高,现在很难找到在巴基斯坦继续投资的美国的资金。所以就像亚洲其他国家一样,如果中国愿意帮助像巴基斯坦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建设基础设施,那么他们当然会非常感谢中国,中国的产品就可以直接通过阿拉伯海进入欧洲和非洲。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对巴基斯坦来说也是如此,两国可以形成共赢局面,而美国完全没有参与进来。

对于东南亚国家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有生之年的机会,能够帮助他们发展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他们当然会感谢中国了。所以目前的状况就是,美国正在从历史军事盟友方面加倍维护这种关系,而中国在不断交新朋友,通过对新兴市场投资来交新朋友。

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发生在亚洲,其实在非洲也是这样。现在我们看到中国在非洲进行了许多投资,但如果倒退到10年前,会发现美国在非洲的投资比当时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要多得多,尤其是来自于美国私有部门的投资。但现在我们看到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已达到270亿美元,而美国在非洲的投资只有20亿美元,因为美国私有部门认为非洲的风险太多,我们不想触碰这个投资机会。对中国来说,非洲是原材料和大众商品的一个重要供给地,所以既通过贸易的手段,同时也在进行大量投资。我们看到中国在非洲的贸易开始出现增长的趋势,而美国跟非洲的贸易则开始出现衰退,因为美国依然认为非洲对我们来说风险太大。美国的私有部门现在不愿意进入到新兴市场,因为风险太高,美国政府没有钱,还是依赖于美国过去的这些军事盟友,但是不要忘了在非洲美国是没有军事盟友的,中国现在开始通过地缘经济的方式在非洲和亚洲取得一些胜利,因为这种发展方式既可以帮中国获得非洲原材料,同时也有机会修建港口,非洲只有跟中国才能做到这点,所以这是一个双赢的情况。

总结

最后,再重申两点:

第一点,美中之间的紧张情况,其实不是关于贸易的,而是关于创新的。美国的观点就是,中国的创新尽管在经济效益上还可以,但是不公平。我的理解是,美国的这种批评是不公平的。

第二点,中美关系,中国和美国,我觉得形势完全不一样。美国依然按照传统的地缘政治做法,在自己盟友当中进行大量的军事力量投资。而中国做的不一样,采取的是地缘经济的做法,通过构建共赢场景来结识一些新的合作伙伴。

这两点其实很多美国人都没有充分意识到,但是我觉得未来必须要增进这种认识,因为21世纪的世界是跟过去不一样的,希望今天的发言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场问答

提问:请您对中美最近的谈判做一个预判。

Geoffrey Garret:我认为可能会达成一定协议,具体是什么条件,我不是特别确定,但是我收到了一些来自于美国前财长亨利的暗示。他说不要预期美国和中国在贸易上达成一致,应该期待的是两国在投资方面达成一致。两国之间正在进行的争夺就是关于市场准入的,美国应该减少对于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壁垒,因为通过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来影响中国的外资,其实会减少中国外资流入美国,我们需要增加中国对美国的投资吸引力。

他同时认为,中国也应该对自己的外商投资政策进行更新。15年前中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外商企业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是合理的,坚持所有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一定要建立合资企业当时也是合理的,但是因为中国经济现在已经发展很多,也许现在中国应该减少外商投资在华的一些限制。

所以我认为,而且我也希望,我们能够看到的不是一个新的贸易方面的协议,因为贸易往往是政治化的,我们希望未来中国和美国之间能够有一个投资方面的协议,降低双方的投资壁垒,这也符合两国之间利益。这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也是符合中美两国之间的利益的。

提问:几个月之前,习总书记曾经说过,中国的市场将会比以前更加开放,会有更多关于公司持股方面的放松监管。所以我就想问一下,这是否意味着在这个基础上会有更多的美国企业在华投资?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重大机会?

Geoffrey Garret:如果问我怎么看待美国政策,我的观点非常简单,美国应该鼓励中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开放市场很显然是符合中国利益的一个做法。所以我觉得不应该指责中国,美国应该是接受并鼓励中国的既定方针的,并鼓励中国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而不应该只是指责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哪里做得不好。所以回答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未来关注投资而不是贸易。

所以美国现在应该采取的战术应该是鼓励并支持在中国市场方面的变化,而不应该是威胁中国给中国上课,我觉得这是一个更好的战术和战略。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充分抓住习总书记希望能够进一步开发中国市场带来的机会,因为这既有利于美国的利益,也有利于中国的利益。

提问:习总书记也已经承诺说,他希望能够进一步在银行和保险行业放开中国市场,您对此有什么样的观点?您认为这可能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风险?应该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Geoffrey Garret: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经济方面的问题,而且我也怀疑可能这不会影响大部分企业家的活动。但是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说的关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开放对于中国来说也越来越重要,关键点就在于实现路径是什么。这当然会有一定风险,主要就是因为如果中国立刻开放资本市场,可能会导致大量资本外溢。因为现在中国国内的储蓄水平非常之高,开放可能会带来非常大的资本外逃风险。

我认为符合中国利益的一个做法就是慢慢取消资本管制方面的限制,但是在这方面必须得非常谨慎、敏感才可以。所以说到金融行业放开的问题,我觉得是很具难度的,因为确实会带来潜在的、巨大的风险。

提问:最近我观察到美国有一些媒体报道,说中国建立亚投行就是要建立自己的游戏规则,挑战美国一些西方国家的游戏规则,请问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Geoffrey Garret: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因为您刚才说到了亚投行,实际上当奥巴马还任美国总统的时候,出现了两件事情,对美国是不利的。第一就是关于亚投行的,中国当时表达的意思就是,现在的世界银行不是非常有效,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建立自己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我们也鼓励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能够参与进来。结果所有的亚洲国家都加入了,唯一的例外就是日本,但是这让美国看起来不是很好,对吧?美国之所以反对就因为这不是美国主导的而是中国主导的,结果这一战美国就输了。

还有一个是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一个奥巴马非常倡导的协定,其实我过去一直比较反对TPP,主要因为这里并没有包括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也就是中国,当时美国的观点是,我们打算建立一个21世纪的贸易安排主导环太平洋地区的贸易,但我们不愿意包括中国,这是一个很糟糕的想法。后来美国又撤出了TPP,结果让所有美国的朋友,包括我在澳大利亚政府的朋友都非常不开心,因为他们也不喜欢TPP,澳大利亚当时是希望中国能够加入TPP的,但是后来并没有成功。

在这两个例子当中其实回应了您刚才的观点,那就是美国觉得所有人都想成为美国,都想过美国那样的生活,他就一定要保证自己能够制定规则。如果说中国想加入的话,就要遵守美国的规则。我在2011年的时候参加了堪培拉的一次会议,奥巴马在会上特别强调关于规则的重要性。发言中他提出美国将会制定21世纪发展的规则,如果中国希望能够走同样道路的话,没有问题我们欢迎,但是必须遵守美国的规则。我认为其实这个观点现在已经不合时宜了。

所以当时美国的心态还停留在1995年,因为当时刚刚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大家可能也都记得,在最初的时候,1995年中国并不是WTO成员国,而美国也制定了一个中国加入WTO的路线图,最后在2001年的时候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现在美国故技重施,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新的机构或者现有机构让中国参与进来但是规则由我们制定。但美国应该要看到,现在的是2018年的中国,跟1995年的中国不是同一个国家了,现在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有非常大的提升,中国实现了巨大发展。我们知道,中国现在的立场,就是在全球的治理体系下,中国应该有一定的话语权,这是中国目前想做到的。但美国不断强调,不行,你必须要听我们的,遵守我们的规则Geoffrey Garrett。我觉得这并不仅仅是对美国关系不利,其实对美国同其他国家的关系都不利。

中国应该有足够份量的话语权,相信通过亚投行,中国所做的这些努力应该得以实现,而不应该单纯依赖于遵守美国规则的这些机构。(文章来源:格上财富;文章作者:Geoffrey Garrett)



                        

为什么中国必须购买美国国债?                 
【研究员】:
很多人有这么一个思维盲点,中国的外汇储备都是中国人的血汗钱,都是中国人自己赚的,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当然,这看起来理所当然,这个基础常识错误,也正是很多人后面一系列判断错误的根源。这种思维误区的核心观点是,中国人用民工的血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给美国代工,赚一点微薄的美元,这些钱又被美国利用美元霸权强制中国买美国国债回到美国了,所以美国空手套白狼弄来了大量物资过的很滋润,中国人除了一堆国债债权什么都没捞着,过的很辛苦全因为政府无能,被人忽悠去买美国国债了。网上很多伪专家都是这么说的,也忽悠了很多愤青,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科普,让你真正了解中国为什么必须购买美国国债,不是给政府洗地,纯粹是知识扫盲贴。

                                 

中国长期购买大量美国国债,很多人对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存在很大的思维误区,我今天给大家深度梳理一下这个问题,这种误区归纳起来大概有下面几种:

一、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都是中国人自己挣的,应该给中国人自己花,比如从国外购买大量设备或者物资把中国物价打下来。

二、认为即便不愿意花在国人身上,也不应该买美国国债送给美国人花,应该进行海外并购,购买工厂等资产进行美元增值。

三、认为即便你投资能力很差,投资赚不到钱,你买点黄金矿山石油等战略资源储备起来总可以吧,也犯不着把中国人辛辛苦苦赚来的美元反手再借给美国政府让美国人消费。

这种思维误区的核心观点是,中国人用民工的血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给美国代工,赚一点微薄的美元,这些钱又被美国利用美元霸权强制中国买美国国债回到美国了,所以美国空手套白狼弄来了大量物资过的很滋润,中国人除了一堆国债债权什么都没捞着,过的很辛苦全因为政府无能,被人忽悠去买美国国债了。网上很多伪专家都是这么说的,也忽悠了很多愤青,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科普,让你真正了解中国为什么必须购买美国国债,不是给政府洗地,纯粹是知识扫盲贴。

中国的外汇储备并不都是中国人赚的

很多人有这么一个思维盲点,中国的外汇储备都是中国人的血汗钱,都是中国人自己赚的,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当然,这看起来理所当然,这个基础常识错误,也正是很多人后面一系列判断错误的根源。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一组数据:

这是中国官方宣布的1978年到2013年的外汇储备,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1990年之前,中国的外汇储备极度可怜,区区几十亿,遇到一点风浪就变成负的了,那个时候中国的基础还没有打好,说通俗点,你想当欧美的血汗工厂赚苦力钱都没资格,1990年之后开始走上正轨,中国开始稳定的赚钱了,外汇储备逐年增加,大概一年增长个100多亿美金吧。突变发生在2001年,这一年外汇储备增长了500亿美金,2006年之后出现直线上升,一年增长接近5000亿美金。

我们都知道万事万物都是循序渐进的,即便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基础建设太落后,改革开放20年才储备1500亿美金,2001年一年直接增长了近500亿美金,2006一年甚至增长了5000亿美金,这个速度肯定不正常,那么2001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外汇异常增长呢?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根据WTO协议,中国将会开放诸多领域的市场并且允许外资进入,例如汽车银行等,对于中国这种开放的姿态以及展示的巨大市场潜力,大量外资一夜之间开始纷纷看好中国,外国对华投资额开始激增。外国人持有的是美元,进入中国办厂或者合资用的是人民币,那么这些美元就只能通过央行进行兑换。天量的外资进入就形成了天量的外汇占款,这些美元换成了人民币进入了中国市场进行流通,美元只是暂存于央行,将来某一天外资退出的时候,这些人民币是要再兑换成美元撤离的。

这些外资带来的天量投资带来了巨大的生产能力,巨大的生产能力导致中国的出口顺差飞速增加,但是这些赚的钱,很大一部分,是资方所有,也就是外国人所有的,他可能拿这些钱继续扩大投资,但是将来总归有一天,他会撤离的。

所以,中国的外汇储备并不全部都是中国人自己赚的,里面有一部分,而且是很大一部分,是外国投资引来的外汇,这笔美元只是暂存在央行,其所有权并不归属于中国。中国每年的巨额出口顺差,赚的钱也并不全是中国的,相当大一部分,都是属于外国资方的。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排斥外国资方,相反还要拼命引资,没有这些外国投资,中国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个高度。

能否进行海外投资进行美元增值

很多人问了,这些美元只是暂存在你这里,你别买美国国债啊,拿去海外投资啊,实现资产增值。

这法子不仅国家想过,而且还试过,大家应该都对前几年的国家战略有印象吧,那就是鼓励企业走出去,鼓励海外并购。那也是国家逼的没办法了,手里捏着一大把美元,每年以一个恐怖的速度增加,这些美元还不是自己的,放手里逐年的贬值,只能鼓励企业走出去,如果这些企业出去能获得资产投资收益,那是再好不过了。

于是乎,中石油走出去了,中海油走出去了,中铁建走出去了,中XX也走出去了,在各个领域各个触角都进行了市场并购的尝试,花了大把美金,不敢说100%输,九负一胜的战绩还是有把握的,这些中字头老大哥在国内垄断舒服惯了,去海外接受市场残酷磨练,尤其还是带着行政任务一窝蜂出去的,为了花美金而花美金,忽视了很多市场风险。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中铁建的高铁技术,是世界领先技术,所以很骄傲的认为高铁走出国门是很有赚钱把握的,但是这些高铁打不进欧美市场,于是一些有建设高铁需求,但是风险极大外国人不愿去的市场,中国愿意接。比如利比亚存在战争隐患,跨国公司评估风险较大,不愿意接这种活,中国接了,结果战争爆发了,技术人员紧急撤离,修了一半的设施以及大量的机械设备全部仍那不要了,一把就损失了接近200亿美金,这不是外国人的外汇占款,是实实在在属于中国人的200亿。

中铁建这个损失太大,是个意外,毕竟战争也有可能不爆发,只是蕴含这个风险而已。中国绝大部分投资亏损,都是损公肥私型,例如中石油花30亿美金买的油田,几年之后评估价值只剩十几亿,后来查处某某受贿上亿强行通过这种,毕竟是国企,花国家的钱不会有人太过计较。

那么这些美金不给中字头,给私企行不行,首先外汇储备是国之重器,政府不可能放心给私企替国家花,如果是盈亏自负的话,私企是不带政治任务的,他们也想走出去,但是走的很谨慎,没有90%把握不会出国门,毕竟中国企业还很弱小,离开国门的保护,大部分都是无法存活的,所以私企的美元投资有,但是很少,投资速度很慢很谨慎,完全无法抵消中国飞速增加的外汇储备,政府也知道国企投资不靠谱,但是私企投资太慢,也就捏着鼻子让国企出去试一下了,既然失败了,也就死心不走这条路了。

能否买黄金石油等战略物资进行储备

既然投资不行,那我们蠢一点,买黄金石油矿石等物资,囤积在国内行不行,反正我就是不借给美国人花。这个更不行了,相反,如果中国真这么做了,那么这个提议的人就是典型的爱国贼,会以爱国名义行卖国之实,以此毁灭整个中国。

首先要记住,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是自己的,绝大部分的美金所有权是外国人的,只不过因为在中国投资,暂存在中国央行的。这个巨大的外汇储备,不能算是你的储蓄,相反,应该算是央行欠下的外债,外国投资者一旦撤离,这些钱都是要还回去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2007年年末的《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在2007年,中国政府拥有1.528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同时外国在华资产为1.266万美元,也就说,如果外资全部撤离,那么真正属于中国的,只有2600亿美金左右。07年之后外汇每年都增长5000亿美金左右,大家可以结合我第一张图,算一下这个比例问题,新增的5000亿,绝大多数,肯定还是外资的。

为了应付随时可能流出的外资,央行手里必须储备大量的流动性,确保任何时候央行都有足够的美金应对任何形式的提款要求,确保不出现挤兑现象。以07年的数据为例,如果央行认为自己很有钱,头脑发昏拿自己1.5万亿美金去到处买买买,假设买了8000亿美金的黄金石油运回国,一旦被美国政府察觉到你外汇储备不足,暗地里组织欧美几百家大型跨国公司在某个时间点统一要求提现,导致你剩余的7000亿外汇储备瞬间降低到3000亿以下甚至给你打到更低,那剩余的外资就会极度恐慌,他们来华投资是为了赚美元,一个外国人要人民币没用啊,就像我现在给你日元,你不还是要兑换成人民币才有用,所以他们就会拼命出逃引发恶性连锁反应,绝对可以把你的外汇储备变成负值。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还没结束,一旦央行被挤兑,拿不出美元,就像当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泰国一样,央行被宣布破产了,会引发全体国民极度的恐慌,拿人民币换美金的有,换黄金的也有,不信任本国银行的也有,总之,全国经济都会像当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候泰国那样崩溃,如果要制止,只能抛售当初储备在国内的黄金石油换美金来应付提现要求,但是你当初买了那么多,短期内想变现哪有那么简单,全球都找不到买家,不趁机压价是不可能的,7折出手都算良心价,想给你把价格打到5折,也不是不可能,这种时候中国就真被剪羊毛了,一夜返贫,诸多社会矛盾在经济繁荣发展的时候都会弥补掉,经济大幅衰退的时候都会爆发出来,越乱中国经济越差,越差就越乱,恶性循环,最终的残局,会是噩梦一样的景象。

那应该怎么处理手头的外汇储备

既然大量的美元储备不是自己的,放手里也贬值,投资不行黄金石油也不能买,那该怎么处理呢,那就只能贷给别人了。

贷给谁呢?借给个人是肯定不行的,这么大体量的美元贷款个体是肯定消化不了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也没有保障,借给银行也是不行的,任何银行都是会倒闭的,一旦倒闭就鸡飞蛋打,中国承受不起这种外汇损失。那么如果要借,就只能借给美国政府了,15年来,美国国债的平均债息大约在5.5%左右,而CPI约为2.2%。也就是说扣除通货膨胀,投资美国国债的原始收益依然在3%以上。美国国债也不是100%保险的,万一美国政府完蛋了美债也作废,但是哪一种资产是100%保险的?退一步说,如果美国政府完蛋了,美债不要就不要了呗,中国做老大哥也不是不行,这么多美债就当战争费用了便是。

最重要的是,购买美国国债不仅具有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还具有核捆绑效应。国债是一国信用的体现,如果中国国债暴跌崩盘了,会极大挫伤民众对中国国力的信任,市场避险情绪会激增,不能短期解决的话,会引发很严重的经济后果,美国国债同理。

所以只要中国自己不出现问题,如果美国想采用上文那种私下撮合几百家外资甚至更多短期抽离中国外汇这种阴谋的话,中国完全可以立刻抛售相应规模的美国国债来应对提现要求,这种流动性危机就被对冲掉了,甚至可以说转嫁掉了,你小规模抽离我就小规模卖美债,你大规模抽离我就大规模卖美债,反正不卖我也没钱,任何人都不可能对我大量抛售美债说三道四。我美债短期卖多了肯定有损失,但是你短期抽离太多外资,损失比我大多了,因为你抽离步骤更繁琐,看谁玩的过谁呗。

所以,各国政府例如中国、日本等,都争相购买美国国债,在诸多选择里面,无论是安全性、增值保值性还是流动性,美国国债优势明显,也许买美债有很多问题,但是在一篮子烂苹果里面,他是最不烂的那一个,中国曾经做过多渠道尝试,最终还是回到买美债这条路上来,不要怀疑国家智囊团的智商有问题。

所以,为了在外汇储备激增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护中国的利益,买美国国债,是保护中国外汇储备最佳的选择。(文章来源:智谷趋势;文章作者:紫竹张先生)



                                 
                                           思想评论
                 



资中筠、章诒和与杨照等三人激烈精彩的辩论演说!                 
【研究员】:
资中筠、章诒和,一位善于谈道理,一位长于讲故事;一位平静如水,一位热情似火,如今也很难再找到像她们两位经历如此丰富、著作如此多面的写作者了。而来自台湾的杨照,是当今华文圈最活跃的知识人之一。当三人聚在一块谈时,会有怎样的交锋?

                                 

中筠、章诒和,一位善于谈道理,一位长于讲故事;一位平静如水,一位热情似火,如今也很难再找到像她们两位经历如此丰富、著作如此多面的写作者了。而来自台湾的杨照,是当今华文圈最活跃的知识人之一。当三人聚在一块谈时,会有怎样的交锋?

在活动现场,资中筠提出:别动不动说五千年文明,先说这一百年;我们从小学开始的竞争教育,把人异化了;如一味追求排名第一这个目标,对整个国家是灾难性的后果。最会讲故事的章诒和说,现在的社会彼此看起来那么近,其实心却很遥远,我们的日子让位给了对物质生活的欲望,请现场的观众深思杜月笙的故事。杨照以其亲身经历,讲述了中华文化在台湾为何没有受到大的破坏,在他看来,现在社会一边在追求自由,一边在逃避自由,混乱而有选择的民国时代,应该刺激我们去思考。

资中筠:用良知来调动每一个人向善的一面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年,出现了很多文章,我个人不是近代史的专业,但是我从这些著作里面学到很多东西,有一个小小的百家争鸣,在有限的空间里面,居然出现很多不同的看法,对于一些有定论的历史人物,对于很多历史事件,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是从这里面我特别有一个感慨,我们到底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物质层面,高楼大厦,跑进数字经济时代等等,这些先不去说。只讲精神层面,到底有没有进步?你看一看《共和国教科书》,是1912年出的,正好是一百年,那时没有像今天的白话文,都是文言文,但把那个时候的思想比与们现在的教科书比较一下,要新多,要进步多了,对人类进步,前沿的思想都包括在这里面。

我想念一句话,《共和国教科书》编辑宗旨里面说:“注重自由平等之精神,守法合群之德育,以养成共和国民之人格。”就凭这一句话,我们想想今天我们教育的宗旨,是不是这样?是不是注重自由平等之精神、守法合群之德育,以养成共和国民?现在的小学,家长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什么意思呢?从幼儿园开始他人就是你的敌人,竞争非常激烈,如果这个小朋友功课赶不上,我来帮帮他,根本没这事,别人的失败就是你的成功。我们常常说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没有恶性竞争到这个程度。所以我觉得从小学开始的这种教育,把人异化了。

那个时候,里面有关忠孝节义这种东西比较少,而功名道德这种东西比较多,但学生得到的知识,包括古代的和外国的,都是用很简单的话教的。比如用27个字概括美国独立,它是高小一年级的课本,非常准确的讲出来他们主要是抗税。我曾接受采访,讲到美国独立的时候有一句很重要的口号,就是“没有代表,不纳税”,结果这句话被审掉了。

另外,说到历史与现实,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亲身经历过这么多政治运动,把人或者人道批判的一塌糊涂,扬弃掉了,今天再慢慢捡回来的过程里又碰到了拜金主义、物质主义,使得我们今天的人碰到非常大的困境。在这个困境底下,如果你觉悟了,突然发现这个是不行的,只有自己来独立的,用自己良心和良知来调动每一个人向善的一面来抵制这个东西,我想唯一的做法只能是这样。

在国家发展方面,我一再呼吁,我们不能自以为是除了美国之外中国就是老二,多少年以后就该是中国了。这个不现实,而且你要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话,对于我们整个国家是灾难性的后果。但是现在各种主流媒体,包括香港的凤凰卫视,都在鼓动这样一种说法,使得很多年轻人热血沸腾,一下子排外了。

而且,这种心理状态对于一个人来说也是挺不好的,比如说你是一个处于比较卑微的地位,觉得很不平,受压制等等,你想走到高一等的地位,到了那个地位之后你也要压迫别人,而不是想到受压迫滋味很不好受,将来我有能力的时候我一定不让大家受压迫。现在很多人是,多年媳妇熬成婆以后,她必然也压迫她的媳妇。这个心态不能改变的话,我们永远不会有一个平等的社会。

杨照:为什么台湾可以保留这么多中国文化

我出生的那个时候完全在国民党体制底下,到后来经过了解严等各样的变化,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触,当我们身边没有那么大空间,也没有那么多自由的时候,我们觉得充满了热情,而且我们总是想象,如果有一天,我有了这个空间,我有了这个自由,那多么样的美好。一旦真正空间来了,自由来了,更多的选择来的时候,我们往往是没有准备好的,我们打算怎么选或者我们要选什么。

我在台湾所看到的,或许在中国大陆,也可以有所感应的,那就是当真正有很多自由选择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真正反映出来的态度不是说我应该怎么样好好利用科学和知识所带给我的空间,让我自己的获得更丰富。而是说,这么多事情要选,好累,最好是有人给我答应,我照着做就好了。所以,我看到的矛盾,不管在台湾或者是在中国大陆,都是人一边在追求自由,一边在逃避自由。

一百年前跟今天相比,我会认为最大的差异就是,到今天不管这个时代怎么改变,好多新的事物发生的时候我们都不是把它当做问题来面对,我们都是把它当做新的答案来揭示。可是一百年前他们没有那么幸运,可以有这么多人给他这么明确的答案,也没有那么胆小说人家给我答案我就接受了。那是一个没有答案的时代,那是一个逼着每个人都必须要寻找答案,因为逼着每个人寻找答案,每个人也要想尽各种方式,第一你要想尽各种资源,到处东抓西抓,这就是鲁迅当年说“拿来主义”,你拿来,你能够用。

第二件事情是,你要寻找答案,你就必须要形成这个答案去努力说服别人。所以,我们看到那个时代、那个状况,五花八门,它乱七八糟,中国处在完全收不住,没有一个权威、没有一个力量把中国社会收拾住的混乱状态。但是混乱也就让每个人,你不能躲着,你不能躲着说这跟我无关,你叫我怎么过日子我就过日子。没有人教你怎么过日子,所以只好每个人都是寻找。

我到大陆来经常碰到朋友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台湾可以保留这么多中国文化。我现在知道怎么回答,我很诚实地说,台湾之所以有这些,那是因为当年台湾跟中国大陆对立的情况下,中国大陆搞文化大革命,要取消中国文化,蒋介石就在台湾决定,他要做复兴中国文化运动。

为什么原来那么难回答?因为这是我们小时候成长的恶梦,一天到晚孔子、孟子,一天到晚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跟我的生活好像没有什么关联,没有什么直接在生活上用得到的。这本来是一个政治上面的考量,包括蒋介石他所站的立场一向都是,中共是外来的,所以我自己才是正统,国民党才是正统,所以你们不要中国文化更好,我就是要宣扬,你们不要中国文化,那中国文化都在我们这里。

两岸冷战时双方各有各的问题,中共必须要面对的是跟苏联老大哥一面倒,而台湾只是没这个口号,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向美国老大哥一面倒。只是向苏联老大哥一面倒,没有像台湾向往美国一面倒那么困难,因为毕竟苏联跟中国都是共产党当家,都是共产主义。可是台湾面临非常奇怪的局面,蒋介石明明是一个法西斯政权,但是他倒美国之后变成自由民主政治,他非得要对美国老大哥交待,得有自由民主的门面,这就是为什么在台湾会有选举。

章诒和:杜月笙不是人 却值得现代人思考

当下的中国,那就是人超多,都是人看人,从社区到边远的小镇,彼此都是那么靠前,心却遥远,这个世界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你倒了我不会扶你一把,在彼此的冷漠中,有时候还有一丝的敌意,这是我体会到的。

在这样一个时代下,人的主体性产生的危机,就像旅游一样,去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看完他乡回来看故乡。我觉得我们的问题就是,我们常常不看故乡。原本以为结束了政治运动,进入改革开放。我们对自由,富裕的未来的追求和向往,该有充分的释放。的确,89至今,社会在改变,我们可以在微博里,博客里,文章里,论坛上,热烈乃至激烈地讨论着公平,正义,宪政,文明,历史进步的话题。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日子基本让位给了对物质生活的欲望。

我是不太关心外国事务的人,不像资大姐和杨先生那么精通外国,我一天到晚都是在国内呆着,不是太清楚,也不太懂。我觉得中国在现代化当中,人没有现代化,人没有历史意义的现代化,这不只是每一个作者,是每一个公民,特别是一个青年人应该审慎思考的问题。另外,我说三个“不可低估”,我也不怕你们报道,反正有人跟我说,不是我的原创:不可低估中国农民的愚昧,不可低估中国官员的贪婪,不可低估中国知识分子的堕落。

我认为对德行的认识,不能只看思想倾向,不看直观的可感的形象。这里,我讲讲杜月笙的故事。

杜月笙,都说他是上海大亨,流氓。我想讲两个事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章士钊辞去东北大学的教职南下去了上海,没有人聘他做教授。他的本行,他留学英国,学习非常出色的,主修正值和法律,兼修逻辑,“逻辑”这两个字是章士钊的翻译。他挂牌,没有生意,非常冷落,但是章先生很会享受,才多欲多,章士钊就是欲多,这个时候杜月笙施予援手,聘他为私人律师,给他每个月一千块,霎时律师事务所极红火,迅速扩张,他每月收入过万,大家对他投靠杜月笙有所非议,章士钊自己也说,我现在就是吃流氓饭。这里面有义,耐人寻味。

我还想讲杜月笙和孟小东。很多人都希望我写,现在还不是时候,我绝对会写。1949年,杜月笙携全家从上海到了香港,他很清楚,他不能到台湾,到台湾他会倒霉,他也不能留在大陆,知道共产党早晚会找他清算。香港,也不是他久留之地,于是杜月笙决定全家移民法国。那个时候杜月笙已经有准备了,那天在客厅里,杜月笙说,我们要去法国,法国气候好,宜于养病。他当时在想一共办多少张护照,一共是27张护照,这个时候孟小东在旁边轻轻说了一句,我跟您去,您说我是您的使唤丫头还是您的女朋友呢?你们琢磨出来没有?“我跟您去?您说我是您的使唤丫头还是您的女朋友?”出言极轻,你们没听懂,杜老板听懂了,办护照的事情暂停,赶快把我跟阿东的婚事办了。杜家人全傻了,很快就结婚了。于是孟小东成为杜月笙的五姨太。

又转年了,到了1951年,法国没去成,为什么?杜月笙的病加重了,不是8月1日就是8月2日,我记不清楚了,杜月笙还是清楚自己的病快不行了,他第一件事情叫他大女儿,说你到汇丰银行给我拿个东西。他女儿就去了,拿了一包东西,杜月笙打开,里面全是借条,跟他借的最少的是5000美元。朋友们,40年代,5000美元。跟他借的最多的是500根最重的那种金条。落款全是国民党军政要员。杜月笙一张一张的看,一张一张的撕掉,他女儿非常不解,说你为什么?他说我死了,我不愿意你们去要钱,我不想你们跟他打官司。这叫杜月笙。

到了8月7日,杜月笙开始安排后事,叫他的秘书开三份遗嘱,其中一个就是关于财产的,有现钞,有债卷,有不动产,遗嘱立完以后,他让人取了一个包,里面是10万美元,然后按照杜家先外后内的原则当场分钱。分到孟小东,1万。孟小东脱口而出,这点钱我怎么够花。马上,杜家人(我上个星期刚得到的一个资料),杜家人当时就有耳语,你还不是老头子慌忙给你办婚事,你要是丫头,2000你都别想。然后散了,各自拿钱回去。这个时候杜月笙把一个男仆叫进来,说你停一下。杜月笙从枕头里面拿了一个口袋,里面有7000美元现钞,点了4000,他跟那个男仆说,你给妈咪。妈咪就是指孟小东。他说最苦的是妈咪。十天以后杜月笙死了。那个时候他应该64岁。

我觉得杜月笙非常值得拍成电影,值得现代人去思考。我们现在的实用,我们现在的趋炎附势,我们现在的人心之险恶,我们看到人快死了不帮一把。杜月笙是混蛋,杜月笙是流氓大亨,杜月笙不是人,但是他当中有没有我们可以思考的东西?传统道德里究竟有没有我们可以继承的东西,请诸位和我一起深思。

人物简介:

资中筠,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博士生导师。湖南耒阳人。1951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在国内主持过若干大中型国际研讨会,在组织中国的美国学和中美关系史的研究以及参加和促进中美学术交流方面辛勤工作二十多年,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章诒和(1942年9月6日— ),安徽桐城(今枞阳)人,生于重庆,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毕业。为中国民主同盟创办人、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六届主席、中国“头号大右派”章伯钧二女(母为李建生)。现为退休作家、戏曲研究学者、中国民主同盟成员,现居北京守愚斋;其兄章师明现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名誉副主席。

杨照,中国台湾作家、学者、媒体人,本名李明骏,1963年生。出版多部小说、随笔集,代表作《我们仨@1963》(杨照、马家辉、胡洪侠合著)、《故事照亮未来》《迷路的诗》《想乐》《寻路青春》《经典里的中国》等。(文章来源:学者荟)



                                 
                                           人物春秋
                 



刘震云的成长之路                 
【研究员】:
刘震云曾说,“当年写《手机》我得罪不少人,得罪的都是男人,电影放了之后,我不敢上街。你为了赚稿费,让天下所有男人剥了一层皮。”他城府很深。李书磊与刘震云既是同乡,也是校友。他俩在校园散步时,刘震云曾对他说:“说话要注意。像咱们这样近的关系说什么都没关系,有外人的时候要防止打小报告。”李书磊在随笔中写道:“那种推心置腹的精神让我很感动,当时我也觉得震云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成熟……”

                                 

如果你看过他,你就知道,他的颜值并不高,小小的眼睛,基本不会笑。

如果你听过他说话,你就知道,他的语速很慢,还有口头语“话的话的”。

如果你了解他,你就知道他曾经有9个标签:农民、军人、中学教师、高考状元、报社编辑、富豪作家、知名编剧、大学教授、商人。

如今,他又多了一个标签:渣子。是崔永元送给他的。

后天就是一年一度高考的日子。从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41年来,高考一直作为改变人们命运的话题在被纪念着。

被高考改变的就有刘震云。

如果没有1978年的高考,刘震云就会和他表哥一样,去建筑工地搬砖。

然而,刘震云没有去搬砖,后来他还把自己1978年参加高考的经历,写进他的第一篇小说《塔铺》。这也是他的成名作。

1958年,刘震云出生在河南新乡延津县,8个月大的时候,由姥姥带回王楼乡西老庄村抚养。

改变命运有的时候就是一句话。

13岁时,他的舅舅问他,“你聪明吗?”刘震云摇摇头。舅舅又问,“那你觉得你傻吗?”刘震云还是摇摇头。

舅舅叹口气,“最难办的就是你这种,不聪明也不傻。依你的情况,估计长大了只能娶个小寡妇。”

一直以来,农村孩子的出路似乎只有两条,一条是读书,一条是参军。

由于当时没办法参加高考,而且15岁的他个头已经很高了,他就虚报了岁数,去当兵了。

巧合的是,很多那个年代的作家都当过兵,莫言、刘恒、何建民、高洪波、王朔、阎连科、二月河、海岩等。

1973年,刘震云参军去了甘肃。他参军的地方到处都是戈壁滩,特别干燥。但是刘震云感觉也很幸福,至少比他老家强。

一是能吃上白馍,二是有时间学习,三是要能提干,军装上有四个口袋,这样就好找媳妇了。

当兵时,刘震云特喜欢站岗,因为那样就能在路灯下看书。

除了看小说,他还自学了大学微积分课程。冥冥中自有安排呀,也就是数学成绩,让他远远抛开了其他同学。

5年后,听说能参加高考了,他就找到了副指导员万为东。万指导员很开明,说你回老家考试去吧。复员后,刘震云在家乡的一所中学当上了民办老师,白天上课,夜晚复习。

5月复员,7月高考,刘震云拿下了1978年河南文科状元的头衔,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

他弟弟和他一起参加高考,弟弟考入了西南政法大学。这种情况下,谁最高兴?当然是他们的父亲!

老爷子拿着两个录取通知书,蹲在街头,然后碰到人就说,你看这个事这很难办,人家说,怎么了老刘?

他说,你得帮我看看,这个录取通知书是不是有问题,北京大学都知道在北京,这个西南政法大学你知道在哪儿吗?西南有多大?真是犯愁呀!

考上北大后,刘震云没有忘记万指导员,就给对方写了一封信,万指导员在回信上写了三个字:特别好!

上学时,有一次,到北京出差的万指导员特意到学校来看他。刘震云从12元的助学金里拿出7块钱,请老大哥吃北京烤鸭。

与西老庄村相隔50里的牛屯镇,有一个女孩子,叫郭建梅。郭建梅是刘震云的北大同学,当然也是他的妻子。

她两岁时,被送至北京,与姥姥、姥爷居住于三里河的工厂宿舍。八岁时,被送回河南农村。

高中时,她给自己改名作郭永攀,立志考上北大清华。1979年,她考取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结识比自己高一届的中文系学生刘震云。

郭建梅说,他们刚认识那会儿,刘震云就满脑子文学梦,要当现代的鲁迅。刘震云曾说过,那时候大学生谁不想当作家呀!

毕业分配时,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一个是《农民日报》。

他要去《农民日报》,老家的爸妈坚决不同意,当时已经是县公安局局长的父亲说,你放着中南海不去,说不定将来能当个官呢。但刘震云坚持去《农民日报》。

郭建梅说刘震云,血液里头都流淌着华北平原农民的情结,爱去菜市场和公园,和修鞋大哥、卖菜大妈聊天,就特兴奋。

农民日报大院盖楼的时候,刘震云就老去。有时赶上农民工吃饭,手里拿着馒头,旁边放着白菜豆腐。

刘震云问,你们喝啤酒吗?他们说,想喝呀,但太贵了,省了吧。当时自己手头也不宽裕的刘震云就跑到冷饮摊,买上十几瓶冰镇啤酒,和他们一起喝,聊家长里短。

在北京工作生活这些年,他从未中断过与故乡的联系。直到现在,他每年都会回延津县城或西老庄村住一段时间,一住就是一两个月。

世间没有太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写作。

当时的刘震云也是如此,夏天光着膀子写,一边写一边顺脖子流汗。就是这样,还不断地被退稿,光退回来的稿子就有两三个大纸箱子。

每天熬夜写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早上天一亮送女儿去托儿所,接着要去上班,整个人黑瘦黑瘦的。

郭建梅多次劝他,你放弃吧!他对妻子说,你放心吧,我一定成功!

这样艰苦的日子大概过了四五年。从1982年开始创作,直到1987年后,终于连续在《人民文学》发表了若干文章:《塔铺》《新兵连》《头人》《单位》《官场》《一地鸡毛》《官人》《温故一九四二》……

他终于成了大作家。

刘震云出生于1958年5月,冯小刚出生于1958年3月。

刘震云在甘肃酒泉当兵,冯小刚在北京当兵。

刘震云喜欢文学,冯小刚也喜欢文学,偶尔做首打油诗自娱自乐。

所以他们相遇是正常的,介绍他们相识的就是曾和冯小刚有很多恩怨情仇的王朔。

1993年,在王朔的家里,刘震云和王朔、冯小刚刘震云谈天说地,言古论今,喝着、聊着一直到天亮。

第二年,冯小刚、王朔、彭晓林合开“好梦公司”。由刘震云编剧,冯小刚执导,陈道明、徐帆主演的《一地鸡毛》开拍,该片成为公司第一部公开放映的电视剧,刘震云从此走上了编剧的道路。

《一地鸡毛》公映后,公司分了他8万块钱。“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钱,眼睛都绿了,数了一遍又一遍,爱不释手……”那天,刘震云带着全家人急头白脸地吃了一顿肯德基。

影视圈来钱之快,给当年蜗居于《农民日报》的刘震云带来极大冲击。后来他对于这种生活更是甘之若饴,不仅和冯小刚合作多部电影,还很乐于在其中客串。

在冯小刚看来,刘震云是很好用的编剧,既有好的作品,又舍得时间。而在刘震云看来,冯小刚是一个伟大的导演。

从此,刘震云称呼冯小刚为“冯老”,冯小刚称呼刘震云为“刘总”。

刘震云和冯小刚互相影响。冯小刚说,我拍电影都是学习刘震云小说的风格:题材多诙谐幽默,语言质朴尖锐,嬉笑怒骂间揭露人性,讲述命运之无常变化。

2003年,刘震云与冯小刚二度合作,推出电影《手机》,该片票房超过5000万,成为中国内地电影年度票房冠军。

也就是这部电影,给崔永元带来了极大痛苦。在崔永元看来,刘震云是个文人,不应该这样没有操守。

可以说,正是刘震云的短信成为导火索,《我不是潘金莲》中有一句话,“雪球越滚越大,事情由芝麻变成了西瓜、蚂蚁变成了大象”,用在这里最合适。

崔永元说,记得围绕《手机》,刘震云曾经对我三次道歉。一次甚至说:“是的,无耻,为了挣一点快钱。我选择了原谅并且依然尊重他,毕竟他还是一个有才华的作家。”

可是,有才华未必有情怀。

正因为觉得刘震云是知识分子,崔永元才觉得他的“堕落”更加不可饶恕。就好比郭德纲说的那句话: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到目前为止,冯小刚与刘震云搭档合作过四次。

第一次,是1993年的《一地鸡毛》。第二次,是2003年的《手机》。第三次是2012年的《温故一九四二》。第四次是2016年的《我不是潘金莲》。

刘震云曾说,“当年写《手机》我得罪不少人,得罪的都是男人,电影放了之后,我不敢上街。你为了赚稿费,让天下所有男人剥了一层皮。”

刘震云到底是个啥样的人?一言难尽。

刘震云评价自己,我是一个简单的人。一个不爱占别人便宜的人。一个不啰嗦的人。总而言之,是个老实人。

在原《南方周末》记者张英看来,他会把觉得不好的都藏起来,以非常世故的姿态,在公众媒体面前。尤其是做影视后,他学会了一种话语方式。

他城府很深。李书磊与刘震云既是同乡,也是校友。他俩在校园散步时,刘震云曾对他说:“说话要注意。像咱们这样近的关系说什么都没关系,有外人的时候要防止打小报告。”

李书磊在随笔中写道:“那种推心置腹的精神让我很感动,当时我也觉得震云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成熟……”

他长袖善舞。编剧宋方金说,刘老师跟人家拍照会说,你这个相机特别好,像王朔就不会,因为他觉得我犯不着跟你说这些。

他很怀旧。他爱说的话就是“俺们村”——西老庄村,就像莫言的高密乡,苏童的椿树街、贾平凹的棣花街。在那里,有杀猪人、贩驴人、修鞋人、剃头人、他姥姥、他大舅、他二舅。

他很内敛。他不爱外露,有一次从埃及领完“埃及文化最高荣誉奖”,郭建梅说,你得大奖了啊!刘震云回短信只有一个字:啊。

他很傻。《一地鸡毛》大火之后,他放弃了原有套路,用七八年时间写完200万字的《故乡面和花朵》。据说,中国有耐力看完这部小说的不会超过10个,看懂的不会超过3个。

他很狡猾。很多熟识他的人这样评价,他不仅是坐拥茅奖的严肃作家,而且成功介入影视圈。

他很深刻。他能直白的语言解读人性,在黑色幽默中让解剖各色人物。

他很自律。6点起床,9点睡觉,每天跑步两小时,从来不和家人一起跑步。

他很邋遢。他的衣服总是好像大了一码,他的头发总是随意地从中分开。

2017年7月1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7届毕业典礼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

刘震云应邀做主题演讲。

他说的话很漂亮:有两句话千万不要信:一是世界上的事是不可以投机的,另外一句话,世界上是没有近路可走的。投机分子走近路成功的人起码占80%。但主要区别是,你做的这些事情是只对自己有利,还是你促进了这些事情的发展。这个民族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最缺的就是笨人。

这段话流传很广,遗憾的是,刘震云没有做到知行合一。拍《手机2》就是投机,就是走捷径,就是选择了做“聪明人”。

现在的刘震云显然把自己装进了套子里,我们越来越难看到他的内心。正如他的标签一样,越来越纷繁复杂。

从他现在的情况看,商人标签越加明显。

2011年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刘震云以160万元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6位。

2016年,他成为北京信义时代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后来,又成为风山渐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股东。2016年,投资66亿元的宝泉·震云主题文化园和华谊兄弟星剧场项目在河南开建。

如今,刘震云还在惦记着《手机2》,他的女儿刘雨霖已经成为青年导演,他的妻子郭建梅还在做公益律师,一家人挺好。

无论包裹多少个外壳,作家仍然是他的核儿。我们都知道,作家是个苦差事,辛辛苦苦写很多,还赚不到钱。

刘震云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能把自己的实力换成金钱。可是,凡事皆有度,赚到钱就可以了,如果钻到钱眼里就不好了。

其实,他应该感谢崔永元,提醒了他。如果为了赚钱,而丧失原则和道德底线,总有一天会出事的。悬崖勒马,来得及。

3年前,我出差时曾特意到延津县,想看看刘震云的家乡。他曾经是个多么好的作家,希望他不要变。

刘震云曾说,夜深人静时,常常想起与舅舅的对话。

46年前,刘震云舅舅说他既不聪明也不笨,他问:“舅,我该怎么办?”

他舅说,“记住我的话,不聪明也不笨的人,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千万不要再干第二件事。”(文章来源:立德读书会;文章作者:周立德)



                                 
                                           社会热点
                 



国家为什么不敢捅破房地产泡沫?                 
【研究员】:
如果把房子理解成一般的商品,这种商品能生产多少主要是由土地和设计决定的,供地多了,就能盖更多的房子,设计时楼层更高,也能有更多的房子。以上两个因素主要由谁决定?土地供给是由地方政府控制的,房子的设计是由房地产商负责的,但最后还是需要地方政府审批。所以,已经很明白了,整个房地产市场,最后的主导者是地方政府,政府才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房产商和购房者只是参与方而已。

                                 

之前,有很多人说中国的房价违背了经济学常识,如果仔细看完下面的文章,你会发现自己受骗了。

其实,并不是房价违背了常识,而是很多人没有搞清楚现在的常识是什么?

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给多,价格跌,供给少,价格涨。现在房价大涨亦遵循这样的规律。

如果把房子理解成一般的商品,这种商品能生产多少主要是由土地和设计决定的,供地多了,就能盖更多的房子,设计时楼层更高,也能有更多的房子。

以上两个因素主要由谁决定?土地供给是由地方政府控制的,房子的设计是由房地产商负责的,但最后还是需要地方政府审批。

所以,已经很明白了,整个房地产市场,最后的主导者是地方政府,政府才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房产商和购房者只是参与方而已。

最近多个城市房价暴涨,有些人觉得是开发商捂盘惜售,造成“万人抢房”的局面,不排除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是土地供给太少。

可能有人会问,现在很多地方政府还在依赖土地财政,为什么要减少土地供应呢?不应该是多卖土地多增加财政收入吗?

一般来讲,应该是这样,但现在地方政府也知道“捂盘惜售”的道理,凭什么开发商竞拍完土地放几年可以坐地涨价,而政府不行呢?

下面的图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地方政府这几年土地供应量减少了,但土地收入依然在增加,这说明啥?土地单价高了很多。

以上是近10年中国房地产企业土地开发情况。

一共包含三项指标,分别是:房地产企业待开发土地面积,房地产企业购置土地面积,和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费用。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房地产企业待开发土地面积指的是经有关部门批准,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但尚未开工建设的土地面积。

单独分析这个数据,可以发现,2008年房地产市场低迷,开发商建房热情不高,这个数据在近10年都是最高的,达到48161.07万平方米。

后来,随着2009年房地产市场复苏,待开发土地面积开始下降,但随着房地产企业购置土地面积的上升,待开发面积也相应的增加了。

再来单独看看房地产企业购置土地面积。

从上图可以看出,购置土地面积最高点出现在2011年,当时是44327.44万平方米,之后一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13年开始,下降幅度较大。

到2015年和2016年,房地产企业购置土地面积只有最高峰时期的50%,2016年只有22025.25万平方米。

所以,如果要论2016年中国房价大涨的原因,除了货币供应量增加,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土地供应已经告急,在需求增加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已经无米下锅。

2017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上升到2550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8%,但是和2013年之前相比,还是处于低位。

与以上两个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费用近10年一直在增长,2007年为4873.25亿元,2016年已经上涨到18778.68亿元,整整翻了3.85倍。

地价涨了,房价肯定要涨。关于这个说法,任志强有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房子比作面包,土地就是面粉,面粉都涨价了,面包不涨价说不过去。

不过,也有人质疑,房地产商在中国一定就不能亏本吗?从现实来说,基本上就是这样,如果面粉价格高于面包价格,地产商要不涨房价,要不先放着不开发,或者把房子建好了捂盘惜售。

现在,政府为了防止房价大涨,用“限价”的方式降房价,结果大家也看到了,万人抢房,摇号买房,购房成为少数人的权利。

从表面上看,“摇号买房”是因为新房二手房价格倒挂,买到就是赚到,本质上其实是土地供应量减少导致房子的有效供给减少,而多地的“人才战略”却创造了更多的需求。

早些年,确实是因为土地财政的本质,导致了地方政府依靠卖地获取利润,这一方面拉动地方投资或者说 GDP 增长,另一方面依靠地产商来打造公共市政配套。

这些年,地方政府都在落实“房住不炒”的房地产调控总要求,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甚至很多四线城市都出台了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本以为,地方政府要主动革自己的命,主动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棋局是这样的:减少土地供应-通过各种手段去库存(棚户区改造、人才计划等)-房价上涨-以更高的价格卖地。

这局棋的结果就是上图显示的那样,供地减少了但是土地购置费直线上升。

土地少了,开放商为了赚钱,要不涨价,要不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盖更多的房子,所以出现了以下奇怪的现象。

这是近10年商品住宅房屋竣工面积,在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土地面积从2011年大幅下降的这几年,房屋竣工面积却在一路上涨。

所以,现在很多城市楼盘房子越盖越高,密度越来越大,只有这样,才能在土地越来越少的情况下盖越来越多的房子。

这样看来,说地方政府是房地产市场最大的受益者一点也不过分,以前靠多卖地增加财政收入还可以理解,现在卖的地少了,收入却翻了好几倍,房价不涨都难。

政府为什么对土地财政如此上瘾,而且近几年把这个制度运用的如此炉火纯青?主要还是跟地方政府债务恶化有关。

按照经济学原理,去库存的最好手段就是降价大甩卖,很多商品都是这么做的,但房子在中国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

去库存,如果低价抛售的话,就会引发通缩螺旋,导致资产价格崩盘,进而引起企业利润减少,导致员工工资下降,从而抑制消费,引起了商品价格持续下跌,企业利润进一步减少。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过几年就会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可以造成一种“财富增加”的假象,消费者才愿意消费。

看看下面这个例子会更容易理解,国家为什么不敢捅破房地产泡沫。

假如你是一个社区便利店的老板,批发了很多酱油在小区里面卖,如果酱油全国统一降价,对于小区的居民来说,当然是好事。但对于你来说,就会亏钱。

亏钱了,便利店就会倒闭。如果你的便利店倒闭了,你赊账的上游经销商的应收款就收不上来,经销商也会亏钱,经销商就会破产,就没钱给还给生产酱油的厂家,厂家的应收账款要不回来,也会破产,它们从银行贷款的钱,就无法偿还。

再往下面联想,银行收不回贷款,那么银行也会亏损,也会倒闭。商业银行倒闭了,最后一道防线就是央行以及广大储户。

如果再恶化,整个社会就会出现信用崩溃,进而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通缩螺旋,这个螺旋能持续的根本原因在于债务杠杆过高。

现在,中国居民的负债率已经很高了,很大一个原因是房价上涨,贷款买房成为常态,所以,一旦房价暴跌,发生债务违约,后果不堪设想。

试想,如果你开便利店,进货的时候没赊账,用的都是自己的现金储蓄,商品价格下跌,便利店亏钱了,倒闭了,经销商会受到波及吗?后面的连锁反应也不会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3 23:35 , Processed in 0.171250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