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首席证券内参2018.7.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5 08: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利好一天就消耗完?不用那么悲观!向好的微妙变化不少》:昨天(7月4日)的市场表现,让很多人很失望,高级别金融委的成立、央行行长喊话、人民币反弹、央媒直接给出下半年的经济指标预测……结果一天就把预期利好消耗完了?
这实在有点打脸昨天我们写的对“最强组合拳、最重磅利好”的预期信心啊?可以注意到,这波始于6月初的惨跌行情,基本至今都是“一阳一阴,或者两阴一阳”,从来没有超过两连阳的。这说明市场依然信心不足,市场情绪依然悲观。哪天上证或者创业板出现两连阳,或将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个人以为,这说明了从“政策底”到“市场底”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在“政策底”已明后,也不要太悲观了。至少能让人产生期待的理由出现了。
首先,4日虽大跌但未创新低,市场的“底部意识”(尽管这仍然不一定是底部)在增强。其次,从盘面上看,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次新集体跳水。但获利回吐从来就不是主导市场持续下跌的力量!而在应对与美国的贸易争端方面,中国似乎与欧洲也达成了“一致的共同关系”,这对于减弱外部压力,是有用的;此外,目前从估值的角度看,市场已经低于2016年熔断时候的估值了。
《上次产业资本发出这一信号,相关板块随后迎来一波反弹》:第一,大资金,尤其是产业资本已经开始在当前“股市价位”上加大“入市力度”,被视为“逼近市场底”的关键信号。上一次产业资本增减持指标发出买入成长的信号是在今年1月底,随后2、3月成长风格迎来一波不错的反弹。这算是市场心态“变化”的一个迹象,虽然“覆盖面”还不够大,但已经能够为市场在底部的“煎熬”,带来希望。第二,未来,无论是传统的权重蓝筹,还是高科技、战略新兴产业板块领涨行情,在股市仍然处在存量博弈阶段,有限的资金势必要集中在“有限的龙头”上,呈现出“分级分化的头部效应”。资金日益向“头部靠拢”,股市的“两极分化”日益明显,龙头股的赚钱效应会更加夸张。



                                           博览视点
                 



利好一天就消耗完?不用那么悲观!向好的微妙变化不少                 
【研究员】:柏双
结论:昨天的市场表现,让很多人很失望,高级别金融委的成立、央行行长喊话、人民币反弹、央媒直接给出下半年的经济指标预测……结果一天就把预期利好消耗完了? 这实在有点打脸昨天我们写的对“最强组合拳、最重磅利好”的预期信心啊?可以注意到,这波始于6月初的惨跌行情,基本至今都是“一阳一阴,或者两阴一阳”,从来没有超过两连阳的。这说明市场依然信心不足,市场情绪依然悲观。哪天上证或者创业板出现两连阳,或将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个人以为,这说明了从“政策底”到“市场底”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在“政策底”已明后,也不要太悲观了。至少能让人产生期待的理由出现了。 首先,4日虽大跌但未创新低,市场的“底部意识”(尽管这仍然不一定是底部)在增强。其次,从盘面上看,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次新集体跳水。但获利回吐从来就不是主导市场持续下跌的力量!而在应对与美国的贸易争端方面,中国似乎与欧洲也达成了“一致的共同关系”,这对于减弱外部压力,是有用的;此外,目前从估值的角度看,市场已经低于2016年熔断时候的估值了,安全性已经越来越高。

                                 
【博览财经研报】昨天(7月4日)的市场表现,让很多人很失望,高级别金融委的成立、央行行长喊话、人民币反弹、央媒直接给出下半年的经济指标预测……结果一天就把预期利好消耗完了?
这实在有点打脸昨天我们写的对“最强组合拳、最重磅利好”的预期信心啊?
所以,哀莫大于“心不死”才是现在最让人感到悲哀的?
可以注意到,这波始于6月初的惨跌行情,基本至今都是“一阳一阴,或者两阴一阳”,从来没有超过两连阳的。这说明市场依然信心不足,市场情绪依然悲观。哪天上证或者创业板出现两连阳,或将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个人以为,这说明了从“政策底”到“市场底”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偏差。
但是,在“政策底”已明后,也不要太悲观了。至少能让人产生期待的理由出现了。
首先,经历过7月3日的反弹后,大盘昨日(4日)再次杀跌,上证指数跌1%,而之前表现很好的创业板下跌了2.58%。但两市今天没有再创出新低,其实还是在最近构筑的箱体里面震荡。尤其上证50指数,仅仅下跌了0.86%。这说明市场对于3日大跌的“底部意识”(尽管这仍然不一定是底部)在增强。
其次,从盘面上看,此前几天是白马股补跌,昨天轮到了前期强势股。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次新集体跳水,当天次新股跌停22只,几乎是市场跌停股一半!!而剩余的跌停板,大部分是每天必上的家常菜——闪崩庄股。
可以说,次新股为代表的强势股获利盘回吐是目前调整主要力量。而昨天创业板调整的性质,其实和次新股一样,那就是获利盘回吐。
但要明白一点,获利回吐从来就不是主导市场持续下跌的力量!
有公号大V指出,从历史统计来看,次新股指数几乎比市场早10天见底!!!近期就在上证指数天天新低的时候,次新股板块,天天反弹。但在大盘这么差的情况下,这种妖股涨了这么多。吃几个跌停太正常了!这种股票一跌,自然带倒一大批跟风股跌停,但这种次新和妖股的风险释放,对创业板和大盘而言,都是更进一步的风险释放。
其三,还有一个好消息是,在易纲发话后,人民币连续第二天出现了急速拉升,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涨破6.61关口,日内涨逾300点;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涨破6.62关口,日内涨约470点。
这说明政策表态并不是没有预期作用,汇率企稳对缓解流动性预期是有用的,只是信心仍有待汇率的继续企稳来巩固。
此外,目前从估值的角度看,市场已经低于2016年熔断时候的估值了。而且7月世界杯就要结束了,每次世界杯之后,市场反弹一把的概率比较高。考虑到市场历史惯性存在的对7月超跌反弹的翻身行情的期待。
而在应对与美国的贸易争端方面,中国似乎与欧洲也达成了“一致的共同关系”,这对于减弱外部压力,是有用的。
据新华社消息,高层7月4日下午应约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通电话表示,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中国和欧盟作为世界上两支重要力量,应当凝聚共识,扩大合作,拓展共同利益,携手应对挑战。中方期待在不久后举行的新一轮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期间,同欧方就中欧关系发展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努力在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取得务实成果,共同维护多边主义、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向外界表明人类进步的潮流是持续向前的。
在谈及即将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李克强指出,中国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支持一个团结、稳定、发展的欧盟。“16+1合作”是开放、透明、包容的跨区域合作平台,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我们始终坚持按照国际规则和欧盟法律法规同中东欧国家开展合作,这有利于促进欧洲平衡发展和一体化进程。欢迎欧洲企业积极参与“16+1合作”,实现互利多赢。
容克表示,当前国际形势下,欧盟各国一致同意应采取多边主义的政策。欧方期待在第二十次欧中领导人会晤期间,同中方就支持多边主义、自由贸易等发出强有力的声音,加强在欧中投资协定谈判、气候变化、航空等领域的沟通协调,推动会晤取得积极成果。欧方对于遵守欧盟贸易政策的“16+1合作”持开放态度。
简单来说,一句话,中欧要通过强化经济和贸易对话,在推进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等方面加强合作,双方共同应对特朗普的反WTO、反贸易自由化的态度非常明确了。
总之,虽然昨天再度大跌,但市场正在出现一些微妙变化,是不是拐点难说,但预期只是并不是像之前那么毫无希望了。
最后说点题外话,一个有意思的消息是,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网站信息,全球最著名的大空头,这回真来A股了。
世界头号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已于6月29日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而上个月,2018年6月6日,桥水基金表示,唱空几乎一切金融资产,他们认为美国经济已经走向扩张周期的尾声,美联储还要继续收紧货币,市场却预期还会持续现在这样通胀温和、经济稳健的完美态势。
桥水基金不仅仅嘴上看空,实际行动也是空的。有外媒爆料,桥水目前整体处于股市净空仓。
有不少专家解读桥水基金来A股是正面利好。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了——因为看衰美股了,所以开始看多A股了?还是说现在因为都只能做正面预期,所以反话正说?——难道不能理解为打算到A股来做空?反正市场是不给脸的。
不过,考虑到这两天网上流传一个段子说“最强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潜伏A股6个月后挥泪斩仓出局”,就觉得这个所谓的最大空头到A股来散户其实没什么好担惊受怕的。


                        

上次产业资本发出这一信号,相关板块随后迎来一波反弹                 
【研究员】:田文
结论:第一,大资金,尤其是产业资本已经开始在当前“股市价位”上加大“入市力度”,被视为“逼近市场底”的关键信号。上一次产业资本增减持指标发出买入成长的信号是在今年1月底,随后2、3月成长风格迎来一波不错的反弹。这算是市场心态“变化”的一个迹象,虽然“覆盖面”还不够大,但已经能够为市场在底部的“煎熬”,带来希望。第二,未来,无论是传统的权重蓝筹,还是高科技、战略新兴产业板块领涨行情,在股市仍然处在存量博弈阶段,有限的资金势必要集中在“有限的龙头”上,呈现出“分级分化的头部效应”。资金日益向“头部靠拢”,股市的“两极分化”日益明显,龙头股的赚钱效应会更加夸张。

                                 
【博览财经研报】大资金,尤其是产业资本已经开始在当前“股市价位”上加大“入市力度”,被视为“逼近市场底”的关键信号。上一次产业资本增减持指标发出买入成长的信号是在今年1月底,随后2、3月成长风格迎来一波不错的反弹。这算是市场心态“变化”的一个迹象,虽然“覆盖面”还不够大,但已经能够为市场在底部的“煎熬”,带来希望。
1、7月5日早晨,美的集团发布公告,更正回购股份预案,预计回购股份数量由“上限8000万股”更正为“不低于8000万股”。
面对市场的剧烈起伏和公司股价的不断下跌,一些上市公司纷纷抛出回购股份的计划,从绝对金额看,口气最大的要数4日晚刚披露的美的集团回购计划——公司拟以自有资金不超过4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此前,一个月不到,美的集团股价已经下挫24%!
2、本周以来,多家主流保险机构相继开始加仓A股,每家买入的资金规模普遍在几十亿左右,总共掏出的真金白银超过百亿元,仓位因此也上升不少。
这其中,就不乏前些年屡次成功高位逃顶、又逢低抄底的险企。善于看长期、看趋势的保险公司,此时看到的是战略配置机会。“如果要说逻辑的话,那就是经过连续超调,风险已充分体现在股价当中,因此在恐慌之余不妨逆向思考。”
在险资看来,目前从整个市场来看,市场已接近底部区域,若站在中长期角度来看,机会大于风险,市场已进入价值投资的战略配置区间。
……
未来,无论是传统的权重蓝筹,还是高科技、战略新兴产业板块领涨行情,在股市仍然处在存量博弈阶段,有限的资金势必要集中在“有限的龙头”上,呈现出“分级分化的头部效应”。资金日益向“头部靠拢”,股市的“两极分化”日益明显,龙头股的赚钱效应会更加夸张。
把握好下半年投资的大格局
7月4日,A股再度大幅下跌。
博览研究员个人认为,股市自身的估值、监管层的政策,都已经相继见底,唯等市场心态“见底”,才能真正企稳。
目前,已经出现大资金、外资相继“增加对A股的布局、或跟踪”,而作为“风向标”的产业资本,也已经开始“增持、回购”相关股份
这算是市场心态“变化”的一个迹象,虽然“覆盖面”还不够大,但能够为市场在底部的“煎熬”,带来希望。
至于未来的机会在哪,个人仍然认为,创业板、成长股已经呈现出足够的“弹性”:虽然下跌时跌幅相对更加明显,但反弹时力度也是最强的。而未来无论是传统的权重蓝筹,还是高科技、战略新兴产业板块,在股市仍然处在存量博弈阶段,有限的资金势必要集中在“有限的龙头”上,呈现出“分级分化的头部效应”。
这是下半年投资布局要把握的大格局——
第一,资金日益向“头部靠拢”,股市的“两极分化”日益明显,龙头股的赚钱效应会更加明显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尽管近期市场整体走势不甚理想,但涨停个股数量却不减反增
过去8个交易日中,沪深两市日均涨停板家数达62家
在此之前,两市今年以来的日均涨停家数仅为44家。
梳理发现,活跃资金紧紧围绕三条热点主线——
第一条主线是新能源汽车板块,目前表现为领涨龙头的轮动接力;
第二条主线是前期超跌股,其中以部分前期闪崩股的表现最为突出;
第三条主线是汇率波动受益概念,这些公司最大特征就是出口收入占比较高。
……
第二,大资金,尤其是产业资本已经开始在当前“股市价位”上加大“入市力度”,这被视为“逼近市场底”的关键信号。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除了舆论维稳,主力资金的动向也颇值得玩味:A股主力机构在A股估值逼近新低的时候,仍然保持“稳定”:不完全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市场大幅下跌,但5只带有“平准”基金属性的“郭嘉队基金”并没有被赎回
与此同时,外资机构对A股的兴趣也就在A股持续下跌,呈现出“价值”的时候“逐步走高”——
《证券日报》消息称,海外机构6月份调研52家A股公司,有7只股投资评级获提升
而更重要的是,产业资本已经发出明确信号:迎接反弹
1、统计显示,今年以来313家公司耗资135亿回购股票金额创历史新高
6月21日以来,上市公司大手笔回购频现,已有精达股份、嘉化能源、海印股份等51家公司推出股份回购计划。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313家A股公司实施405次股份回购,耗资135亿元,回购金额超过去年全年
上一次回购高潮是在2016年,287家A股公司合计耗资109亿元实施回购。
近来,众多大型上市地产商纷纷大手笔回购股票——
近期,中国恒大、碧桂园、龙湖地产、奥园地产,龙光地产、金茂控股、禹洲地产、中骏置业等房企都(主要是在香港市场)展开了股票回购。
也就在众多地产商纷纷选择回购之后,又有新的上市公司加入了这一波股票回购潮。
7月4日,美的集团公告称拟在未来一年以不超过40亿元的金额回购股票。
另有广汇汽车拟以2亿元-4亿元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7元/股。
……
2、大股东的“增持”也在进行:截至6月28日,上半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有874家公司重要股东对其公司股票进行增持,合计增持590.62亿元,其中,青岛海尔、国投电力、中铁工业、辽宁成大和三棵树等5家公司重要股东增持资金均超10亿元,显示出产业资本对公司价值的认可。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6月至今的产业资本增减持数据再次发出买入信号,(并且是剔除了股权质押自救增持后的数据),显示成长股迎来底部布局的契机。
上一次产业资本增减持指标发出买入成长的信号是在今年1月底,随后2、3月成长风格迎来一波不错的反弹
时隔一个季度,经历了4、5月的蛰伏后,产业资本增减持的数据再次发出信号。
如上图所示,一旦我们发现了产业资本增持家数/减持家数这一比例出现明显提升,要么是一轮大行情启动的先兆,要么是市场企稳反弹的一个重要信号。
天风证券将股权质押面临爆仓的公司发生的自救式增持进行了剔除,结果显示:6月至今,发生增持的成长风格公司一共122家,其中因为股权质押接近平仓线或者预警线而发生增持的一共28家,占比20%左右。如果将次剔除,发现6月产业资本增持/减持的比例仍然出现了明显提升,发出买入成长的信号。
领先指标提示我们买入的契机,但最终成长风格的持续性,还取决于基本面的情况。7月15日是全部创业板公司中报预告强制披露的截止日,目前大家对于创业板公司的业绩仍然存在不少忧虑。但历史经验多少可以作为一点参考——
第一,历史上,正常情况下,创业板指内生增长稳定在23%左右的中枢。主要稳定贡献的在于计算机、传媒、贡献波动比较大的是电子、医药、环保。
第二,最终创业板指整体增速取决于外延并购的程度。例如13年外延并购并不多,对整体盈利增速贡献在5%左右,而14-15年外延进入高峰期,贡献达到15-17%,但是17年外延并购又被限制,仅贡献了8%。
第三,12-13年与17-18年的情况十分类似。12和17年由于股价跌得非常多,公司对于股价几乎没有太多诉求,导致大量公司在经营状况没有发生恶化的情况下,进行了大量减值和费用的提前计提,(12和17年创业板指内生增速大幅回落,但经常性经营指标毛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不但没有恶化反而都在改善),做低利润基数、提前释放压力,原因在于13和18年都是解禁减持的高峰期,公司有动力把报表和业绩正常化。
第四,整个创业板公司有207次收购案例的业绩承诺在18年结束,这是大家最担心的问题。根据以往经验,业绩承诺结束的第一年,被收购标的利润往往有超过30%的下滑,原因在公司把利润都放在业绩承诺期之内,把减值和费用都放在业绩承诺期之后,导致业绩承诺结束后,业绩青黄不接。但好在这207次收购案例,在2017年业绩承诺的最后一年,有40%的公司都没有去完成业绩承诺,而是选择提前释放减值和费用的压力。所以2018年,这些被收购公司面临业绩下滑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大
第五,最终结论:创业板指内生增速回升到23%、外延并购贡献10%、外延并购后遗症拖累5%,增速整体水平回升到接近30%,下半年相对沪深300回落而言业绩趋势更占优。
①18年创业板指内生增长回升到23%的历史中枢。
②外延并购贡献程度虽然无法回到14-15年的顶峰,但是较17年边际改善,贡献10%左右。
③假设207个被收购标的业绩在2018年(业绩承诺结束第一年)全部下滑30%,对创业板指盈利向下拉动5%。
总结
博览研究员再次强调,大资金,尤其是产业资本已经开始在当前“股市价位”上加大“入市力度”,被视为“逼近市场底”的关键信号。上一次产业资本增减持指标发出买入成长的信号是在今年1月底,随后2、3月成长风格迎来一波不错的反弹。这算是市场心态“变化”的一个迹象,虽然“覆盖面”还不够大,但已经能够为市场在底部的“煎熬”,带来希望。
未来,无论是传统的权重蓝筹,还是高科技、战略新兴产业板块领涨行情,在股市仍然处在存量博弈阶段,有限的资金势必要集中在“有限的龙头”上,呈现出“分级分化的头部效应”。资金日益向“头部靠拢”,股市的“两极分化”日益明显,龙头股的赚钱效应会更加夸张。


                                 
                                           投资参考
                 



刚红又绿!现在性价比高的是什么?                 
【研究员】:江桥
还是说说为啥又跌了…… 第一个:碧桂园因“取消三四五线城市项目‘全覆盖’”传闻而大跌,带动港股地产股,继而带动内地房地产股票再度大跌。 第二个:和上次反弹后快速下跌一样,日内抄底获利盘的再度斩仓。

                                 

                                 
                                           焦点透视
                 



扩容节奏“被迫”放缓,“去杠杆”或“微调”为“稳杠杆”                 
【研究员】:田文
结论:行情已经冷清到有关方面最热心的“扩容”都不得不“有所克制”,而为了确保“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股权融资的功能绝不可能长期“萎缩”,但要维稳市场,监管层也就必须拿出“安抚人心”的政策,而当前,有关方面似乎有将“去杠杆”工作,“微调”为“稳杠杆”的迹象。

                                 
【博览财经分析】博览研究员注意到,有消息称,对于目前冷清的再融资市场,监管层又作出最新窗口指导。知情人士透露,对于7月1号以后申报的再融资项目,要求发行人的财务数据更新到6月30日。“之前只要更新至上一个会计年度。”一位投行人士表示,虽然只是提交未经审计的半年报,但工作量也着实不小。他感慨,这无疑增大了申报再融资的工作量,延缓了市场的再融资进程。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透露,该窗口指导主要目的是顺应目前严监管的需要,及时摸清发行人的财务状况,提高发行人的再融资项目质量。
其实,面对不断下行的股市,有关方面除了舆论维稳、信心喊话外,早前也约束了“股权质押”的相关行为,以减少对市场预期的冲击。
而在金融去杠杆大背景下,存量博弈的股市,在难以吸引增量资金大力度入市之前,势必要对融资行为作出“调控”。
早前,小米“主动推迟”了CDR发行,单独赴港上市;最近又传出阿里、百度等也倾向于“暂缓”CDR
有关方面也做出了对融资的“调控”:除了上述“再融资”的“新要求”,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也没有像此前那样强调“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新近召开的“金稳委”工作会议也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研究部署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等相关工作”上,对“扩容”问题未做一字
随着IPO“堰塞湖”的逐步消解,有关方面对扩容节奏的把握,似乎应该更有“调控的空间”
其实,不仅A股,其他市场的融资也受到影响——
7月4日消息称,“因市场波动较大”,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取消发行15亿元中期票据。
几乎与此同时,规模达到390亿的网贷平台牛板金,也出现近亿元逾期(合计9852余万元的借款项目发生逾期),目前已暂停赎回、充值业务。
就连被视为“最稳健”的陆金所,其代销的“资管计划”也出现“二季度利息兑付逾期”(据悉,相关上市公司已承诺于7月20日之前兑付逾期的利息)。
既然行情已经冷清到有关方面最热心的“扩容”都不得不“有所克制”,市场上的机会也就更加难得,除了业绩预期明确的(如钢铁等周期品)外,黄金这样的“避险属性”也开始受到关注。
而为了确保“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股权融资的功能绝不可能长期“萎缩”,但要维稳市场,监管层也就必须拿出“安抚人心”的政策,而当前,有关方面似乎有将“去杠杆”工作,“微调”为“稳杠杆”的迹象——
7月3日金融委亮相后,人民银行系统的官员先后有易纲、潘功胜、孙国峰、马骏、刘世锦(马和刘为新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公开发声(央行5名官员一天之内集体喊话,史无前例),与市场展开充分沟通,合理预期引导,话题涵盖:人民币汇率、贸易战、去杠杆、债市违约、货币政策、经济基本面……
7月4日,孙国峰和刘世锦再度就货币政策、结构性去杠杆发表公开讲话,同时,来自市场的经济学家彭文生、邢自强的观点也充分反映了央行对当前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基本面的判断。
其中,对当前宏观调控政策走向影响最大的结构性去杠杆,先后有马骏、黄益平和刘世锦三位现任或前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发言,直指过去一段时间去杠杆政策取得成效,下一步将进入稳杠杆阶段
对于动荡不安的股市和债市而言,这是最大的一针强心剂!按照马骏的话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监管层将更多注重结构性去杠杆,避免过度使用在总量层面一刀切的去杠杆措施
关于下一步稳中降杠杆策略,央行的预期引导也更清晰——
第一,保持政策定力,提高风险暴露的容忍度
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政策定力,对结构性去杠杆过程中正常的、非系统性的风险暴露要提高容忍度,货币政策管好流动性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
第二,加强金融委的统筹协调,注意监管的节奏和力度,防止去杠杆过程中国的次生风险
要充分发挥金融委的统筹协调作用,统筹把握各领域出台政策的节奏和力度,形成政策合力,高度警惕去杠杆过程中的“次生风险”,平衡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三,外科手术+慢撒气策略
要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市场的金融风险情况采取差异化、个性化的办法,对“恶性肿瘤”毫不手软,实施“外科手术”;对情况复杂、牵扯面广的风险个案重在调理,“慢刹车”,逐步缓释。
第四,定向爆破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善于识别和抓住主要矛盾、精准施策。要突出重点,精准处置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突出问题。对于局部的个别风险事件,可以在积极稳妥的前提下“定向爆破”,强化市场约束,提前释放压力和风险,避免风险过度积累。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则指出:2017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势头明显放缓,稳杠杆取得初步成效。2017年杠杆率比2016年高2.4个百分点,增幅比2012-2016年杠杆率年均增幅低10.9个百分点。2018年一季度杠杆率比2017年高0.9个百分点,增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1个百分点。去杠杆初见成效,我国进入稳杠杆阶段。
杠杆率趋稳的主要原因
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有助于消化存量债务。2018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6.5%,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2%。
二是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及结构性信贷政策效果显现,货币信贷总体保持适度增长。2018年5月,M2同比增长8.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为稳杠杆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人民银行采取有效措施,着力优化信贷结构。2018年5月末,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下降2.1%,低效融资需求受到明显遏制;房地产贷款增长20.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长18.9%,增速下降13.7个百分点。此外,委托贷款、企业债券、表外融资等业务受金融去杠杆影响,增速明显放缓。
三是地方政府融资担保行为进一步规范,平台公司等软约束主体债务增长受到明显遏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20 07:23 , Processed in 0.152052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