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首席证券内参2018.7.1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8 08: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缩量盘整,等待年中经济工作会议到来!》从即期的市场情况来看:由于隔夜原油的大跌,使得17日指数上两桶油概念成为“拖油瓶”。从近两日指数的走势来看,都是一些即期的利空因素导致的结果。但是随着7.15披露限期和7.16原油大跌的利空消化之后,市场逐步震荡上行的概率更大。所以,短期行情依然不用过度悲观。
而可以看到当前市场的主要进攻方向仍然在于创业板。
此外,可以看到的是,这一轮行情是由中兴通讯超跌反弹引发的行情,一条主线是5g,一条主线是连续一字跌停后的超跌反弹板块,目前整个盘面都围绕这两个来,另外穿插的是富勒烯,业绩预增板块。而对于连板较多的热门股则要注意回调风险。
去杠杆+收紧棚改背景下,房地产行业及企业的结构分化在加剧!》统计局消息,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6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从涨幅上看,6月份房价上涨幅度二线强于三、四线,三、四线又强于一线。后续房价上涨是否还将继续上涨?
可以预料,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整体将处于持续调控政策高压之下,在防控楼市泡沫和房住不炒要求下,只有符合楼调长效机制要求,以及具有更强管理、融资能力以应对逆周期的龙头房企才能够相对受益。
对于股市而言,居民加杠杆力度有限。房企也需要去杠杆。未来房企要想获得长久发展,则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比如致力于长租公寓领域。在市场环境急速恶劣的情况下,房企经历优胜劣汰,龙头或将胜出。因此销售、规模等紧盯排名靠前的房企,仍是下半年主要的结构性机会。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1.gif                  博览视点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2.gif                  



缩量盘整,等待年中经济工作会议到来!                 
【研究员】:江桥
结论:从即期的市场情况来看:由于隔夜原油的大跌,使得17日指数上两桶油概念成为“拖油瓶”。从近两日指数的走势来看,都是一些即期的利空因素导致的结果。但是随着7.15披露限期和7.16原油大跌的利空消化之后,市场逐步震荡上行的概率更大。所以,短期行情依然不用过度悲观。 而可以看到当前市场的主要进攻方向仍然在于创业板。 此外,可以看到的是,这一轮行情是由中兴通讯超跌反弹引发的行情,一条主线是5g,一条主线是连续一字跌停后的超跌反弹板块,目前整个盘面都围绕这两个来,另外穿插的是富勒烯,业绩预增板块。而对于连板较多的热门股则要注意回调风险。

                                 
【博览财经研报】从当前市场行情来看,三大指数继续缩量震荡磨底,整体低开低走再V字拉回,市场的多空对比并不悬殊,市场处于短期僵持的阶段。依然还是博览研究员昨天所说的“时间换空间”。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717%2F1531819407660418.png
当前市场到底在等什么呢?
第一个,是年中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每年在年中的时候,就有一件金融圈高度关注的会议——年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对于这次会议,博览研究员认为市场也在期待之中,前段时间我们看到,央行徐忠写文章怼财政部。最近又看见一些此前经济学界泰斗级人物开始痛斥“计划经济”,而疾呼市场经济。
而且就像我前段时间评论市场监管众生相的:
刘掌柜人家按部就班地落实中央新经济独角兽战略,觉得自己没错……
老郭继续梳理银保监会的去杠杆事务,觉得自己也没错……
新任易老板继续“萧规曹随”延续“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也觉得自己政治正确……
这样一来,从这些争议的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还是需要一次大级别的会议来定方向,来统一思想和预期。对于去杠杆的态度如何?对于股市的定位是压还是松?对于中美贸易摩擦之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这次会议上得到解答。
所以,从目前的市场来看,也基本上是继续磨底震荡等待。
第二个,是等待市场的结构性利空消化。
最近也可以看到不少股票爆雷,而且不少庄股也突然闪崩跌停。另外一方面涨幅较多的白马股遇上减持,业绩好但是价格高了。市场上的主线逻辑依然很模糊,也就我昨天提到的“5G通信”板块目前还算是持续性稍微好一点的。
所以,市场仍然在等待。
从即期的市场情况来看:由于隔夜原油的大跌,使得17日指数上两桶油概念成为“拖油瓶”。从近两日指数的走势来看,都是一些即期的利空因素导致的结果。但是随着7.15披露限期和7.16原油大跌的利空消化之后,市场逐步震荡上行的概率更大。所以,短期行情依然不用过度悲观。
而可以看到当前市场的主要进攻方向仍然在于创业板。
此外,可以看到的是,这一轮行情是由中兴通讯超跌反弹引发的行情,一条主线是5g,一条主线是连续一字跌停后的超跌反弹板块,目前整个盘面都围绕这两个来,另外穿插的是富勒烯,业绩预增板块。而对于连板较多的热门股则要注意回调风险。


                        

央行和财政部互批之后,政策及流动性或会迎来更多希望!                 
【研究员】:柏双
结论:最近这两天,股市跌不跌好像有点不太受关注了。财经圈,被两个“水闸”之间的互拧,带起了喧闹。 就目前的形势来讲,央行与财政部的争论已经反映了部委层面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态度,折射了当前宏观调控空间有待进一步扩大的难题。 有体制内人士(前人民银行人士央人街)发表文章对此精辟评论说,央财之争只是表象,折射的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实力和增长潜力,开始面临更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到底还应不应该大放水,谁来放水问题的两难。 可以说,两大流动性源头部门都有各自的苦处。 当然,尽管都有各自难度,但嘴仗之后,两部门也都是有实际行动在回应质疑和市场述求的。 联想到7月马上就要召开的一次大会,近期央行和财政部公开互怼,可能就是前兆,金融财政系统即将要进行一场大的、有利于市场预期好转的变革。所以,互相批评之后,或许会有更多希望。

                                 
【博览财经分析】最近这两天,股市跌不跌好像有点不太受关注了。财经圈,被两个“水闸”之间的互拧,带起了喧闹。
就目前的形势来讲,央行与财政部的争论已经反映了部委层面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态度,折射了当前宏观调控空间有待进一步扩大的难题。
有体制内人士(前人民银行人士央人街)发表文章对此精辟评论说,央财之争只是表象,折射的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实力和增长潜力,开始面临更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到底还应不应该大放水,谁来放水问题的两难。
该体制内人士的分析指出,当前,一个重要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意味着2020年前的GDP增速要在6%以上,且未来一段时间保持在4%以上。最近两年的实践来看,经济增速保证了6.5%左右,这里面各个宏观调控部门,如统计局等也是功不可没的。但人口红利逐渐丧失、技术增长前沿的停滞等,导致经济增长依赖各种刺激、资金空转推升杠杆率、地方平台、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该人士并引述数据成称,最新6月的数据表明,货币政策已经难以承受之重。6月以来,监管层多次表达货币政策立场有所松动,但6月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显示,总量为1.18万亿元,较5月份有所提高,但比去年同期少了近7000亿元,而且结构已经恶化。新增贷款1.67万亿元中,家庭部门的房地产贷款增加较多,企业部门的票据融资增加较多,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均为较低水平。货币和债券市场则分化严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近期接近50BP,货币市场持续宽松,但债券市场对民企而言,融资功能基本丧失。
现实已经很明显,实体经济传导不畅,单纯货币政策宽松,只会导致资金在金融市场空转,下行过快的货币市场利率会导致资金泡沫增加,资金掮客死灰复燃。
更重要的是,不可能三角已经制约了我们的货币政策逆全球紧缩周期而动。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为3.11万亿美元,接近所谓3万亿美元的红线,但外汇流入的2大进水口接近枯竭,一是商品贸易顺差由前几年每年3000亿左右降至今年的接近平衡,但服务贸易逆差每年有近2000亿美元;二是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每年1500亿美元,但近几年我国对外投资最高峰接近2000亿美元。外水不来,货币政策调控的空间就捉襟见肘。
财政政策也是有苦难言,一带一路建设、各种行业补贴、军公教的工资及各种民生刚性支出,都需要钱。更重要的是,未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最终偿还还需中央财政进行背书。2017年,全国财政收入17.3万亿元,支出为20.3万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1万亿元,支出17.3万亿元,如果不考虑土地出让收入的支撑,早就收支压力爆表。
除了国内债务,外债增长较快,其中短期债务较多,占外汇储备比重上升。一季度末,外债余额1.84万亿美元,其中短期占比为64%,与外汇储备之比为37.8%,比去年同期高了7.4个百分点。
此外,我们看到,对比半年度的财政数据和金融数据来看,财政数据形势喜人,金融数据苦苦支撑。客观情况是财政很紧张,货币已超发。货币政策再定向、再结构化,它终究是总量政策,水自然往房地产去。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718%2F1531874611326211.jpg
可以说,两大流动性源头部门都有各自的苦处。
当然,尽管都有各自难度,但嘴仗之后,两部门也都是有实际行动在回应质疑和市场述求的。
(7月17日)上午10点,央行公布了“2018年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七期)招投标结果”,再次向市场发出了引导利率下行的重要信号。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718%2F1531874627789523.jpg
此次,央行向商业银行释放了1500亿资金,为期3个月,年化中标利率为3.7%。两大突出特点:一是1500亿国库现金招标规模达到了年内新高;二是利率水平却创下了年内新低,比此前平均利率水平,下降了近100个基点,降幅巨大。
有观点认为,央行在引导市场利率走低,这是一次非常规的降息。不过,从中标利率水平看,3.7%的利率价格与3个月Shibor利率、同业存单利率基本持平。这也意味着,央行操作是对当下市场利率水平的确认。
而财政部层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排查启动,重点针对PPP等重大项目负债、资金流等情况,估计在摸清家底后,将会出台一系列针对地方债务风险的措施。
联想到7月马上就要召开的一次大会,近期央行和财政部公开互怼,可能就是前兆,金融财政系统即将要进行一场大的、有利于市场预期好转的变革。
所以,互相批评过后,或许会有更多希望吧。


                                 
                                           投资参考
                 



去杠杆+收紧棚改背景下,房地产行业及企业的结构分化在加剧!                 
【研究员】:柏双
结论:统计局消息,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6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从涨幅上看,6月份房价上涨幅度二线强于三、四线,三、四线又强于一线。后续房价上涨是否还将继续上涨? 可以预料,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整体将处于持续调控政策高压之下,在防控楼市泡沫和房住不炒要求下,只有符合楼调长效机制要求,以及具有更强管理、融资能力以应对逆周期的龙头房企才能够相对受益。 对于股市而言,居民加杠杆力度有限。房企也需要去杠杆。未来房企要想获得长久发展,则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比如致力于长租公寓领域。在市场环境急速恶劣的情况下,房企经历优胜劣汰,龙头或将胜出。因此销售、规模等紧盯排名靠前的房企,仍是下半年主要的结构性机会。

                                 
【博览财经分析】房价仍然在低调上涨,地产板块下半年仍无整体机会,政策力度继续保持高压下,能有结构性表现已算不错。
统计局消息,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6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
从环比看,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和上海价格持平,广州和深圳价格分别上涨1.9%和0.3%;
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与上月持平。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分别上涨1.2%和0.7%。
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分别上涨0.7%和0.6%。
从涨幅上看,6月份房价上涨幅度二线强于三、四线,三、四线又强于一线。后续房价上涨是否还将继续上涨?
我们的判断是:
其一,从政策面来看,下半年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毫无疑问。
房地产行业面临的融资、土地、销售、贷款等方面的政策将会更加趋紧。尤其棚改的收紧,虽然主要影响三四线城市,但对楼市整体的负面预期也是有影响的。
我们注意到,新华网的点评指出:值得点赞的是,针对市场苗头,调控随之升级。住建部等四部委明确要求防止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炒房投机,热点城市被约谈;各城市继续收紧调控;海南实行全域限购,长沙、西安、杭州等暂停向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机构销售住房,丹东、温州、银川等城市继续上调首付款比例等。狭路相逢勇者胜,房地产调控不等不看、从快从严,有效防止了房地产市场不理性升温蔓延。
其二,从市场结构上来看,首先,可以认为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已经接近到头。
去年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主要原因来自“棚户区货币改造”以及“一、二线城市”限购的外溢。如今棚户区改造政策收紧对三、四线房价影响最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三、四城市房价的上涨。
其次,房地产目前呈现的结构性行情特征未来会更突显,即“二线”成为房地产上涨的主要区域。二线城市上涨过快的主要原因是“抢人才”战略。短期大量的外来人口的注入,支撑和助涨了二线城市的房价——个人的一点体悟是,只不过,现在涨价是润物细无声,因为买房难、成交量少,媒体披露少,很多不买房的人,都是偶然间才知道自己周边的房价原来不知不觉间,又涨了这么多!
对于一线城市,由于人口已经处“饱和”状态,外来新增人口少,再加上是政策调控的重点区域,一线城市房价相对平稳。但是内部也出现了分化:豪宅抢购,而刚需盘却无人问津。
总体上,上半年楼市处于政策不断高压,但价格僵持,成交放缓的态势。
不过,目前,房地产投资增速尚处在相对历史高位。今年1-6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高达9.7%,高于GDP增速6.7%,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消费增速。这说明,今年上半年地产对宏观经济的支撑作用较大。
但是,一方面,看到房地产投资增速维持高位,另一方面,消费增速5月份和6月份创3年来新低。居民由于购房导致杠杆已上升至50%。在现有消费中,很大一部分也是与房地产直接相关。总之,房地产对消费的压制作用已显现。
所以,下半年如何处理房地产对拉动经济和抑制消费之间的正反平衡,是政策的一个难点。
不过,也有分析从融资的角度指出,考虑到地产对当前本就紧绷的流动性的过度吸纳,也许从全局层面看,地产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并没预期那么强。
此前,房企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融资,如今去杠杆和宏观调控,银行渠道融资受到限制。房企又大幅增加信托贷款融资。而近期房地产信托贷款也遭受严监管,预期也将减少,房地产业整个上下游的带动,是在呈下降趋势的。
总之,从融资角度看,作为高负债房企业务因融资受限而被压缩是肯定的,这对房地产企业的整体的健康和安全性是要打问号的。
可以预料,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整体将处于持续调控政策高压之下,在防控楼市泡沫和房住不炒要求下,只有符合楼调长效机制要求,以及具有更强管理、融资能力以应对逆周期的龙头房企才能够相对受益。
对于股市而言,居民加杠杆力度有限。房企也需要去杠杆。未来房企要想获得长久发展,则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比如致力于长租公寓领域。在市场环境急速恶劣的情况下,房企经历优胜劣汰,龙头或将胜出。因此销售、规模等紧盯排名靠前的房企,仍是下半年主要的结构性机会。


                                 
                                           焦点透视
                 



对当前经济及股市层面的困惑,这篇首席的文章说清楚了                 
【研究员】:柏双
编者按:2018年7月14日,在新财富举办的“2018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上,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高峰论坛上分享了《两大“陷阱”的跨越》的精彩主题演讲,对于当前经济及股市层面困惑投资者的很多关键问题,都给出逻辑清晰而有说服力的判断。 他表示,2018年我国处于“两大陷阱”风云际会的历史交汇点,要处理好两大问题:第一个政策层面,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就要处理好中国同美国等大国的关系,眼下对应着中美贸易争端。第二个是经济层面,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是要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眼下对应着去杠杆。 我们注意到,从主要阐述的内容来看,部分观点非常精辟,干货满满。这里精选刊载其主要演讲内容如下,希望能对投资者认识当前中国经济主要矛盾,及A股中长期趋势,有一定借鉴价值。

                                 
【博览财经观察】以下为2018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暨金斧子六周年庆典上,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演讲实录(有删减)
两大陷阱的跨越,即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前者涉及政策层面,即要处理好同美国等大国的关系,眼下非常应景的便是中美贸易战问题;后者是经济层面,即要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今年财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口,如果关口都没有进来,显然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发展。因此,所谓高质量发展,在眼下则对应着去杠杆问题。
换言之,两大“陷阱”的跨越恰恰对应着我们眼下迫切需要面对两大挑战:贸易争端和去杠杆。
1、处理好贸易争端,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贸易战的第一份500亿美元的清单来看,它分了两部分:一部分是340亿美元,现在已经生效,另外一部分单子还没出来。在我们中国决定反击之后,特朗普加码的2000亿美元的清单又出来了。细心之人会发现,美国对500亿美元加征25%和2000亿加征10%,恰恰把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总税率由过去的2.9%抬到10.3%。这是什么水平?10.3%就是目前中国从美国进口关税的大致总体水平。
特朗普一直要求所谓的“公平贸易”,首先是两边的进口关税水平要一致。但实际上,特朗普的这种要求与目前WTO并不一致。
对于特朗普500亿美元征税的挑衅,最初我国商务部的表态是:中国将进行“同等规模、同等力度”的反制。但在特朗普2000亿美元上来后,我们就不得不改口了——因为中国从美国一年进口的总量大约就只有1300亿到1500亿美元,没法再“同等规模”了。但美国从我们国家的进口有4500亿美元到5000亿美元。所以,我们商务部目前的口径是“综合采用数量型和质量型手段”进行反制。
2、到底贸易战对我们影响有多大:最坏是达到-1.8个百分点!
首先是经济影响。我们看到,在贸易战的压力下,PMI新出口订单的最新数据显示已经跌破了荣枯平衡线。不难理解,从年初就开始闹可能6月份要征税,出口商必然会赶紧出,美国进口商业必然会赶紧进。所以,对于下半年来说,无论贸易战打与不打,出口都会比上半年要弱。
进一步地,我们用了一个模型去测量,这个模型仅仅考虑了总量,而没有考虑结构。
如果对于500亿美元征25%税,换言之,美国从中国的进口税率提到6.9%,对我们GDP影响是-0.3个百分点。我们现在6.8%,如果完全体现就是6.5%,当然它今年不会就完全体现出来,更明显的影响需等到明年才能看到;
如果对500亿美元加征25%的关税和对2000亿美元加征10%的关税,大约影响我国GDP的影响是-0.5个百分点;如果对所有的出口商品再加征25%税,那么,对我们的GDP就会达到-1.8个百分点,这个影响还是很大的。
其次是对物价的影响。如果要进行反制,就会抬高从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
从目前我方出台的清单看,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大豆。大豆从两个路径影响着我们国家的物价:第一是色拉油;第二是肉,因为豆粕是非常重要的动物饲料来源。我们假设对进口的豆子加征25%的关税,那么,计算下来,最后会造成CPI提高0.4个百分点,我们现在CPI只有2%左右,再加上0.4个百分点影响也不大。
3、国际上对于国际贸易问题如何看待:三个原则
2018年6月4日,美、欧、日三方签署了《关于工业补贴、市场导向和技术转让的美欧日三方联合声明》,声明内容包括:
第一,工业补贴,工业补贴既要提高透明度,也要处理好国有企业问题,我们要有更有效的补贴规则,大家都在规则体系下运作;
第二,要关注技术转让,任何国家都不能强制外国的企业转让技术,也不可以限制外国的股权;
第三,强调了市场导向,我们所有的做法都不能影响市场的正常运作。所以,现在全球贸易的政治风向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这一点我们必须关注,也是在我们未来开放和改革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在面对贸易战的时候,我国反应非常理性。尤其前两天商务部出台的声明表示,无论怎么你美国怎么搞,我们中国还是要继续坚定不移开放的。
4、对贸易战终极看法如何:最终不会全面打起来
我觉得中美之间最终不会全面打起来,虽然在美国11月中期选举结果出来前仍有升级可能,但是最终还是不会撕破脸的。毕竟,美国最想要的是中国全球独一无二的大市场,最终如果中国跟美国真刀真枪干起来,美国老百姓就什么也得不到。
对我们来说,所谓对外开放,开放的对象其实主要是美国和欧洲。中国经济40多年的经验,总结起来就是“后发优势”。而未来后发优势的继续发挥,我们的产业结构要继续提升,我们就仍然需要继续坚持对发达经济体的更大开放。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有达成的意愿。所以,我们一直说“我们不愿打”。
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中美在贸易问题的分歧到底有多严重,分析完了会令你大吃一惊:在大的方向上,我国要改革的方向和美国目前的诉求,其实在定性方面竟然差别并不大。
比如,关于补贴的问题,我们也一直在约束政府债务、理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不该政府搞的政府就不要越界,否则会加重政府债务;又比如,关于国有企业的问题,我们目前也在努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还比如,关于服务业的问题,过去40年工业领域的开放,已经使得我国成为了“世界工厂”,我国已在努力推进服务领域的开放,特别是金融领域,我们已经看到了超预期的开放举措。所以,在我看来,除了技术细节方面的争议外,双方在定性方面的分歧并不是特别大。这是我对未来能够达成一致的乐观原因。
5、如何平稳去杠杆:已从“抑制性”转向了“补偿性”
所谓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就是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对于当前则是首先要解决好去杠杆的问题。目前市场都在讨论,这次贸易战到底会不会让去杠杆的进程暂停下来?我们看新一届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的新闻通稿,其明确表示:“下一步各项工作都将按既定方案有序推进。”而这个“既定方案”,应该就是该声明中所审议的“金融委办公室提出的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

从市场表现来看,从年初以来,凡是中美贸易关系的紧张期,即美国惹事儿的时候,我们的国内股票就跌、国内债市涨。客观来说,今年如果没有贸易战,债券的牛市也不会来得这么快。但与此同时,在美国那边,则是中美贸易关系紧张时,大多时候美股都是涨的。这意味着,此时我们需要做出更多政策调整,以缓冲金融市场的压力,而美国在金融市场耐受力上则比我们要强得多。
对于政策,总的看法是:当前仍处于全面紧缩后的维持期,已中性偏松了但尚未全面宽松,正密切关注形势随时准备微调;去杠杆的行为也从前期的“抑制性”去杠杆转向了“补偿性”的去杠杆,比如,定向降准支持债转股等。
6、经济:下半年稳中趋缓,达标没问题
首先看投资,今年毫无疑问下降最快的是基础设施投资。因为继续整顿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控制国有企业的负债率,使得眼下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总体明显放缓。对于房地产,现在看来一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再度出现普涨。正是因为普涨,所以,目前对于房地产的政策再度收紧,住建部和七部委明确提到,要在7月到12月之间启动房地产乱象的专项整治工作。同时,政策部门对于棚户区改造,也开始进行调整。对于棚改,问题的关健其实是,年初预算的580万套棚改计划今年是否一定要做完?当然,这个现在还是未知数。
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单位面积建安投资现在已经变成负增长,这意味着现在房子盖成比例与过去相比速度显著放缓。与此同时,上市房企的筹资现金流已经变为负值。所以,现在房地产企业的安全程度,已经不再是规模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其实际的资产负债水平。
再看制造业,制造业投资与其利润有相关性,利润比较好才能支撑投资。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所有企业的流动性都非常紧张。因为从M1来看,其增速已经下落到了5%左右,接近历史最低水平附近。由此,一不小心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过去一般是一个企业只有经营出问题资金链才会断,但目前即便经营平稳,也有可能出现到期债务接不上导致资金链断裂的信用风险事件。
再看看出口情况,全球经济景气已自今年初高位开始回落,对应今年下半年出口情况,即使不考虑贸易战出口增速也应该是回落的。但是,进口增长会不错,主要原因是我们降低了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现在中国消费品进口占比非常低,未来这部分有望继续提高。出口减速而进口展示出更好的韧性,意味着对应的顺差会缩小,净出口对于经济拉动就会变成负增长。

总之,综合来看,我们下半年的经济增速会比上半年有所放缓,但年初预定目标的达成仍然没有问题,主要因为政府仍然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在考虑到地方政府专项债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因素的情况下,极端情况下,政府能够达到的最大支出增速可以维持在与去年持平的水平上。
GDP增速达标没问题,但这不意味着企业的日子就不会有压力,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仍然会很难过。
7、进入去杠杆的第二阶段
前一段时间大家热烈讨论的问题是到底去杠杆的政策是要紧还是要松,有人说要紧,有人说要松。到底如何呢?
根据达里奥对去杠杆的研究,他说去杠杆最终是什么结果,取决于这四个因素:债务减免、支出紧缩、财富从富人手中移转给穷人、债务货币化。这四个因素都要有,然后每个因素的节奏、力度、时间都要把握好,把握好了才会有“好的去杠杆”。
达里奥说,去杠杆是一个人一生才会遇到的事情。就像是盲人厨师做饭,盲人厨师做饭是看不见的,要么一不小心会把自己烫着了,要么一不小心又会把东西洒出来了,你想搞好,是很不容易的。
他说去杠杆有三个结果。
第一是糟糕的通缩去杠杆。此类去杠杆,通常发生在足够的“印钞”之前,此时货币供应不足,通货紧缩,且名义利率高于名义增长率。
第二类是好的去杠杆。在此类去杠杆中,有足够的“印钞”来平衡因债务减少及紧缩形成的通缩压力。这时经济通常正向增长,负债/收入比下降,名义GDP增长率超过名义利率。
第三类是糟糕的通胀去杠杆。在此类去杠杆中,相对通缩的程度而言,货币发行过多,引起恶性通胀,导致名义增长率和名义利率处于自我加强的上升螺旋。
达里奥说,去杠杆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这个时候只有违约,只有经济的放缓,没有其他的,这个时候企业出现违约、重组等,但如果任由这种违约、重组发展,市场的信心将会遭受重创,并在很多年没有办法恢复。所以,要有违约、要有重组,但是不能太大,不能太快。

第二阶段,这个时候央行已经放松了,开始接受信用的抵押品,也接受期限更长的抵押品,这个时候我们开始一个“好的去杠杆”。
但是因为刺激措施实在是太好用了,以至于跟政府的其他选项相比,他们很可能被滥用,进而导致‘糟糕的通胀去杠杆’”。由此,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当‘印钞/债务货币化’被过度采用,而其他三个措施被用的较少时,货币贬值(再通胀)过于严重,‘糟糕的通胀去杠杆’便会出现”。
我们当然是想能够停留在第二种状态下,既不要是第一种状态,又不要是第三种状态。所以,到这儿为止,大家就应该可以理解我们目前货币政策的状态:不是全面紧缩(第一阶段),也不是全面宽松(第三阶段),而是维持并在必要情况下对风险事件有所缓冲(第二阶段)。
总结
对于当前经济发展格局,我们当前正处在两大陷阱风云际会的交汇点。虽然一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非常短暂,但有些时候在某些转折点就构成了整个大历史非常重要的关键点。
对于年内的经济增长形势,总体前高后低,但政策的空间如果足够,全年达标没有问题。
对于政策而言,已进入到前瞻性的微调模式,去杠杆更加强调弹性。
对于企业来说,现在要特别关注的就是要保持一个稳健的资产负债率,要把负债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作者: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20 08:19 , Processed in 0.132377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