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现在的环境到了2014年下半年牛市启动前夕了吗--首席证券内参2018.7.2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5 08: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的环境到了2014年下半年牛市启动前夕了吗?》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在经历了一年的分化之后开始逐步拟合同步。发现这个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过去的这两年多,A股一直显示出“非市场化”的特征。
具体看来,博览研究员认为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郭嘉”队的大幅撤离。
第二个:中美毛衣战对市场心态的影响加速了一致性预期的形成。
第三个:由中美贸易对峙而引发的监管层调控思路的转变。
市场化的背后是政策对创新的再次尝试。我们明白去杠杆——实体融资畅通——金融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这几个是不可能三角。不可能三者兼顾。
现在中央的做法是,开始从去杠杆转向“稳杠杆”,随着“去杠杆和实体融资畅通”这两个角的改变,决定了压力就要往另外一个角转移,也就是说金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提高。
这次国常会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货币上走向边际宽松,财政上继续多花钱。从央行此前动作来看,只降准不降息,钱既然不是通过调低利率来解决的,那就更倾向于通过调节现有货币的乘数来优化。股市作为一个好的转化池子,是很多时候解决资金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13年钱荒和16-17年去杠杆,本质上都是想通过调节这三个角来解决问题。但是其实我想说这个问题在目前的体制下是无解的。政府监管层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决定了我们在“存量调结构”的经济特征下还得反反复复熬很久。只能说我们的市场或许已经进入了新一轮“折腾”的周期之中。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1.gif                  博览视点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2.gif                  



现在的环境到了2014年下半年牛市启动前夕了吗?(上)                 
【研究员】:江桥
结论: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在经历了一年的分化之后开始逐步拟合同步。发现这个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过去的这两年多,A股一直显示出“非市场化”的特征。具体看来,博览研究员认为有几个原因:第一个:“郭嘉”队的大幅撤离。第二个:中美毛衣战对市场心态的影响加速了一致性预期的形成。第三个:由中美贸易对峙而引发的监管层调控思路的转变。

                                 
【博览财经研报】博览通道理论研究体系的核心传导链条是下面这幅图: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724%2F1532424109553919.png
看上去确实是几个很枯燥无味的词,但是很多时候去分析市场,沿着这个思路,总能找到新发现。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在经历了一年的分化之后开始逐步拟合同步。发现这个有什么意义呢?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724%2F1532424123764637.png
K线的状态其实就是资金留下的痕迹,这个时候沿着上面这个逻辑图去反推,到底是什么在A股市场上P出这样的图形呢?是市场预期?是政策导向?是经济目标?或许都有,今天一起来好好思考现在的市场。
上证50权重股和创业板同步,A股“市场化”特征显露
大家看我这个次标题会觉得很奇怪,A股不就是个市场嘛,为什么还市场化显现。其实过去的这两年多,A股一直显示出“非市场化”的特征。
第一个:“郭嘉”队的大幅撤离。
这个本质上是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让股市慢慢走向“市场化”的方向,而不是监管层想要资金去哪就去哪,想要跌就要跌。
2015年的疯牛,资金进来后基本想的是一件事,怎么通过杠杆快速赚钱,方向就是创业板,他们很自由,不太受约束。
2016-2017年,去杠杆+严监管+高速IPO融资,市场资金是很受约束的,因为监管层对市场价格的“行政化”调控,资金花钱并不能在自己想买的品种上面得到想要的效果。
2018年,国家队基金在一季度大幅压缩仓位,逐步撤离迹象明显,市场资金开始有了更高的自由度。
第二个:中美毛衣战对市场心态的影响加速了一致性预期的形成。
人在外人挑衅的时候,往往更容易显得同仇敌忾,团结一心。对于股市亦不例外,正是因为在2018年上半年的这段时间特朗普频繁制造贸易事端,使得中美关系成为这段时间的主要矛盾,大家潜意识里会认为如果没有这件事,A股应该顺着2018开门红继续“红”下去。
所以贸易事端每次起伏的时候也是A股行情容易泛起波澜的时候。简言之外部风险升级,大家一起跌;外部风险散去,大家一起涨。
第三个:由中美贸易对峙而引发的监管层调控思路的转变。
过去我们看到,证监会三天两头要保护中小投资者惹得股市一听此事就六神无主地下跌,严监管+去杠杆让股市成为一个贴上“危险分子”标签的地方。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在2018年,随着中美贸易对峙升级,中国监管层纷纷为股市站台呐喊助威。
起码,从这种态度的变化来看,市场想涨,监管层不会看不惯你涨。这种由上而下的调控心态的变化对市场整体预期的扭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有句话叫做“水至清则无鱼”,中国的监管政策向来容易矫枉过正。但是一味苛求股市变成一潭清水,恐怕就没有任何鱼(资金/股民)想进来了。因为大家进来会“饿死”,这里没有一点点养分。
外患不断,内忧很多,这个时候监管层再不对股市“好一点”,就没有多少人愿意支持“直接融资”这无本生意了。眼下需要钱的环境下,股市这块肉,还是不能不重视的。
恰恰是上面这三个因素的推动,让市场几大指数开始慢慢从两极分化走向同步。那么,不禁问自己,市场化的背后是什么呢?


                        

现在的环境到了2014年下半年牛市启动前夕了吗?(中)                 
【研究员】:江桥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市场化的背后是政策对创新的再次尝试。我们明白去杠杆——实体融资畅通——金融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这几个是不可能三角。不可能三者兼顾。 现在中央的做法是,开始从去杠杆转向“稳杠杆”,随着“去杠杆和实体融资畅通”这两个角的改变,决定了压力就要往另外一个角转移,也就是说金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提高。 这次国常会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货币上走向边际宽松,财政上继续多花钱。从央行此前动作来看,只降准不降息,钱既然不是通过调低利率来解决的,那就更倾向于通过调节现有货币的乘数来优化。股市作为一个好的转化池子,是很多时候解决资金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13年钱荒和16-17年去杠杆,本质上都是想通过调节这三个角来解决问题。但是其实我想说这个问题在目前的体制下是无解的。政府监管层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决定了我们在“存量调结构”的经济特征下还得反反复复熬很久。只能说我们的市场或许已经进入了新一轮“折腾”的周期之中。

                                 
【博览财经研报】接着上篇文章来讲,博览研究员认为,市场化的背后是政策对创新的再次尝试。最近我看到有些大佬说现在是2014年下半年重现。那么,现在的环境和2014年下半年相比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2014年两会报告指出:经济增长目标经过认真比较、反复权衡,把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兼顾了需要和可能。
如今,政府对经济在合理区间波动的表述依然透露出对经济合理增长的诉求。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724%2F1532424184615087.png
在经济增速出现连续几年放缓的情况下,经过2008年四万亿放水带来了经济结构的很多后遗症,10年调结构政策出台后,连续的几年熊市中,市场在13年遭遇几次钱荒。这种情况和目前有诸多相似之处。
12年那一轮央行降息2次降准3次,随后流动性收紧,13年钱荒。
15年那一轮央行降息6次降准5次。随后去杠杆流动性收紧,股权质押爆仓风险和债务风险频发。
之前我曾指出,即使说央行指导商业银行增配低评级债券,底下的机构也不一定买。一边打破刚兑,一边鼓励投低级债,本身就是矛盾的。只是之前紧得太久了,下面容易出问题,恐慌了,央行想松一松,但是中间环节的商业银行恐怕不见得会松很多,因为他们不会轻易相信政策的持续性。
就像2017年很多机构还在博弈央行放水让市场借新还旧一样,“赌宽松”的死了一批又一批。
而现在的市场基本上不相信现在又到了可以“赌宽松”的时候了。
政策的调控难处在于松得太久了突然收紧,市场会觉得不会长久,还得松;而紧得太久了突然放松,市场又会觉得不会长久,还得紧。政策所形成的预期惯性不会一时三刻出现转向,但是近期国常会则有些迹象值得深思:
本次国常会强调要“建立责任制”来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这要比之前的窗口指导更进一步,要开始落实责任了。所以,这个政策有希望进一步减少金融机构对“赌宽松”失败的担忧,毕竟这是上面拍板的,到时候有问题上面也不可能甩手不管,而且会议表示落实得好的还有奖励。
也只有这样能够开出条件,才有人愿意接垃圾债的“烂摊子”。
我们明白去杠杆——实体融资畅通——金融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这几个是不可能三角。不可能三者兼顾。
现在中央的做法是,开始从去杠杆转向“稳杠杆”,随着“去杠杆和实体融资畅通”这两个角的改变,决定了压力就要往另外一个角转移,也就是说金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提高。
这次国常会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货币上走向边际宽松,财政上继续多花钱。从央行此前动作来看,只降准不降息,钱既然不是通过调低利率来解决的,那就更倾向于通过调节现有货币的乘数来优化。股市作为一个好的转化池子,是很多时候解决资金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13年钱荒和16-17年去杠杆,本质上都是想通过调节这三个角来解决问题。但是其实我想说这个问题在目前的体制下是无解的。政府监管层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决定了我们在“存量调结构”的经济特征下还得反反复复熬很久。只能说我们的市场或许已经进入了新一轮“折腾”的周期之中。


                                 
                                           投资参考
                 



流动性预期改善+国内经济带+海外区域合作,必然推涨基建板块                 
【研究员】:柏双
结论:无论从政策催化,还是上游行业数据表征来看,基建、港口板块正在显示出市场预期不断好转的局面,只要大盘局面有所好转,基建、航运股当然很容易获得表现机会。

                                 
【博览财经分析】7月23日和24日,中字头带动下的地产、水泥、钢铁、港口等基建和周期板块发力,都是大盘能够大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基建、周期板块接连大涨,不仅仅是央行放水利好的影响,而是与经济下行压力下,市场对下半年基建港口发力,以及有关政策利好不断对此催化的体现。
回顾历史行情,流动性边际宽松向来是基建板块取得超额收益的充分条件。另外,政策面上,对基建投资的预期导向,也是基础条件之一。
而今年以来,相关部委和沿江省市密集出台新政,一系列制度设计开始向“深水区”发力。多位权威专家和省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转型“突围”,将为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探索一条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和城市群正呈现“大协作”的一体化发展态势。正是区域经济的“新发展形态”,保证了基建和港口等板块今年来依然保持了较高的投资速度。
除了“长江经济带”,以及此前“粤港澳大湾区”之外,近日,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产耀东主持召开会议强调,一要坚定推进产业兴区,瞄准对深圳未来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研发中心,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各类“大区域、次区域”的合作,尤其是指向“产业兴区、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等政策,将带动相关基建业的发展。
而无论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深汕合作区”等,都带有明显的港口、航运等内在行业因素,如果考虑到当前正在非洲出访的国家领导,对推进“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利好(最近消息称,中国丝路基金将收购阿联酋太阳能发电厂24%的股份),相关板块也将受益于其发展,而释放驱动力。
事实上,今年1-6月,我国挖掘机械产品销量同比大增60%,已经反映出国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以及对国际工程项目承接前景看好的前瞻信号。
挖掘机是基建投资最先动起来的“龙头”,无论铁路、港口码头、还是电站、输电和输油输气等项目,都离不开挖掘机“一铲一铲”的开拓,因此,挖掘机的市场销量就成了观察固定资产投资的微观窗口。
数据显示,今年1-6月,纳入统计的25家制造企业,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超过12万台,同比涨幅达60%。
分析指出,装备机械当中的挖掘机销量增加,一部分与当前决策层主推的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另一部分也与城乡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一轮的更新改造周期有关。早期“村村通”“乡乡通”工程已经进入更新改造周期,工程改造力度加大,首先就加大了对工程机械投资的力度。
而从最新的政策动态来看,国内外“两方面的资源”则更强化了基建、港口等板块释放驱动力的催化条件。
国内政策方面,此前,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市场普遍认为,金融监管力度现边际宽松,叠加央行窗口指导、银保监会座谈会显示政策微调,信用紧缩预期将改善,利好基建行业超跌反弹。
7月23日国常会强调要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更被普遍认为,最直接有利于基建、建筑等行业、及其产业链的发展,进而会带动股市相关板块上涨。
虽然会议重申不会大水漫灌,但货币政策“边际宽松”、财政支出“更加积极”的提法,也无不透露出明确的宽松信号和实际督促尽快落实放水的要求!而就在23日中午,人民日报发布了头版资讯改口称,“去杠杆初见成效,我国进入稳杠杆阶段。”——从上述高层会议、宣传部门的表述重大变化可见,股市的流动性预期将显著好转。
行情特征方面,可以看到的是,最近基于流动性改善的预期,赚钱效应有所呈现后,市场对此前杠杆较高的基建、房地产、金融股基本上开始扭转悲观预期。从最近市场炒作的路径来看,基本上是对扩大内需背后基建一条龙的修复。
另外,在各地方都在为下半年约束房地产市场、坚持去产能、清理僵尸企业,“争取更有质量增长”的大背景下,加快“区域合作”,正在成为各地方或“优势互补”、或“抱团取暖”的“积极选择”。
因此,下半年政策层面的一个关键点,就是以刺激扩大内需为导向,并稳住基建投资(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触底反弹),信用扩张的周期性行业会出现机会。
无论从政策催化,还是上游行业数据表征来看,基建、港口板块正在显示出市场预期不断好转的局面,只要大盘局面有所好转,基建、航运股当然很容易获得表现机会。


                        

疫苗股只有大破后才可再大立!                 
【研究员】:柏双
结论:对于疫苗股后市走向只说三句: 第一,疫苗股还要再跌一段时间,但肯定不会一直跌下去,暴跌之后有抢反弹的投机机会。何时预期反转,看跌幅,也看事件波及的程度。 第二,“一查到底”虽可能加剧短线暴跌,但这是股民都希望看到的局面。而只有彻查之后,疫苗行业才能重新迎来真正健康成长的道路。 第三,无论这次调查结果是否最终让群众“明白满意”,但民众对国产疫苗的信心重建将是一个任重道远的长期过程。无论机构,还是散户对该板块在相当长期内,只会是博弈投机心态。

                                 
【博览财经分析】疫苗股昨日继续暴跌!据说,已有机构对对长生生物已经计提了10个跌停,而25日停牌一天后,长生生物26日恢复交易且简称变更为“ST长生”,退市的概率很大。这是应该的,也是大快人心的。
但是风暴之后,会有晴朗。也必须承认,除了长生生物等数家主要涉案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疫苗股此次是被无辜殃及的。所以,在暴跌之后,是会有预期再度转折的变化的,只是现在很难预料,这个预期的转折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其与监管部门对长生造假幕后的挖掘,应该会有较强的对应关系——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连续经历集体跌停潮后,部分疫苗概念股公司开始发文安抚市场,但市场是否买账就见仁见智了。
(注:本文这里所言的疫苗股不会一直跌下去,没有为谁站台的意思,这只是一种理性思考。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是股市的基本规律)
如果假疫苗大乱之后,能够真正进行彻查反思,而实现大治,则股市中疫苗公司经过泥沙俱下的全部坑杀后,还有希望重新崛起——虽然这个过程可能意味着短线更大幅度的暴跌(除了长生生物大概率退市,行业整个监管局面也会完全改换天地),但至少算是给了市场一点“刮骨疗毒”的预期希望,对这些国产疫苗公司不至于绝望。
再直白点说,现在这个行业面临的局面就是不破不立,大破才有可能大立!相应的疫苗股表现,同样也会如此!
而我们看到,在最高决策层先后发出“一查到底”指示后,各部门都已全面发动起来。根据官方消息,长生生物包括董事长在内的高管等15人已被刑拘。该公司的更多管理、运营问题被深扒出来。
此外,截至7月22日,至少已有2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疾控部门就长春长生疫苗事件进行发声自查本地区受假疫苗的影响。
尤其在24日中纪委机关报刊发的《不折不扣落实好总书记指示 一查到底》的文章,让人对于假疫苗真相大白的信心受到鼓舞。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725%2F1532479267869386.jpg

(注意:以下斜线内容皆为官方新闻稿原文引述,本文未加任何评述!)
其中承诺:
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
当前,有关地区和部门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好总书记关于疫苗案件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履行好执纪执法、监督检查的职责,依纪依法严查快办,从严问责,及时公布相关处理结果。
文章并直白点出:
多家疫苗生产企业屡次因为疫苗不合格被曝光,这其中有没有监管不力、失职渎职?
长生生物25万支不合格的百白破疫苗流入山东,并且绝大部分已经被注射使用,当地相关部门在处理过程中是否存在隐瞒拖延的情形?
监管部门对长生生物“不痛不痒”的处罚是否存在“以罚代法”?
还有,一些地方卫生部门、防疫机构及某些工作人员是否与企业“勾肩搭背”,存在政商关系不清、利益相互勾连、拿好处、吃回扣等问题?
对此,有关地方和部门必须以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的严谨细致态度进行调查,给出让全国人民信服的回应。
文章还指出:
不可否认,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能发挥了作用,阻止了不合格狂犬病疫苗流入市场。然而,“问题疫苗”舆情的持续发酵,也正是因为过去这个领域监管工作存在“历史欠账”……
出现类似的问题之后,某些地方、部门信息不畅、行动滞后、措施无力,令群众无法信任,更无法满意。
信息不对称,回应不及时,责任没人认领,种种问题堆积下来,酿成了“情绪的岩浆”。
出了问题是可怕的,而没有有效的改进办法和措施,没有制度机制上的亡羊补牢、扎紧笼子,以致让问题反复发生更可怕……最终有关责任主体会为失职失责付出高昂的代价。
必须要重拳出击,要让利欲熏心、丧失底线、漠视群众疾苦的企业和人员受到严惩,通过严厉打击、严肃问责形成高压震慑。
机关报自然也高屋建瓴地从制度层面谈到了整改的问题:
要加快织密监督网的进度,强化日常监督,不但要管住企业、行业,更要把严管落实到全流程、全链条,形成全覆盖。
相关部门要对吉林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件“解剖麻雀”,与时俱进研究探索形成有效对策和长效机制。
例如,通过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加大对涉及民生问题违规违法企业和人员的惩罚力度,提高违规违法成本,形成“不敢”。
通过加大对行贿者的惩治,设置违规企业黑名单、行业准入白名单等措施,多管齐下、综合施治,全方位堵塞监管漏洞、避免安全隐患,给人民群众一个安全、放心、可信任的生活环境。
可以看到,这篇铿锵有力、言辞犀利、直面问题、直击根源的质问和反思!
随后在24日晚间,官媒新华社就披露:吉林省纪委监委将对长生生物所涉腐败问题进行追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20 06:17 , Processed in 0.153756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