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首席财经内参2018.7.2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7 09: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欧媾和,TPP“诈尸”?你的小心脏又开始“扑腾”了?》:国内改革日益成为主导A股发展的核心矛盾,外部的贸易战因素对A股行情冲击力,已经逐渐降低。虽然,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博弈势必常态化。而根本的化解之道,还在于通过改革、转型、升级,做大中国国内市场,使其大到足以让参与各方都能够“相对公平的分享利益(当然也就得共担责任与风险)”(据生态环境部披露,仅仅黑臭水体整治市场的缺口,就高达万亿)。中国规模巨大的“未来市场空间”,才是中国在美欧日之间“纵横捭阖”的“本钱”!因此,无论是对内发展经济,转型升级,还是对外应对贸易战的压力,增强中国经济的“融合力”,都势必要求中国经济向高科技、新经济方向发展,也是今年以来决策层全力发展高科技,扶持新经济、独角兽的主因,这才是未来A股中长期投资的“主攻方向”!而如果A股这几日因为所谓的“贸易战”压力再次回调,那就不啻于给予了你又一次“低成本介入行情”的契机!
《美欧建“贸易统一战线”,中国必须变“美国式消费社会”》:美欧若形成“贸易统一战线”,中国该怎么办?特朗普采用的策略是“美国优先”。基于这样的策略,当然特朗普也不想失去中国。从资本扩张的逻辑来讲,华尔街也是希望中国更开放。对中国来说,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是搞好自己的改革,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对方的行为。真正的深化改革是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的,像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这些,真正拿出力度和深度来,资本看到有利可图,肯定会到中国来。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吸引优质资本。从规模经济到质量经济转变,需要很多优质资本。要做大几个平台,营造好环境,留住自己的资本,也吸引外部资本进来。如果中国也可以变成美国一样的质量兼具的消费社会,自然就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经济中心了,很多国家也自然会进入中国的影响圈。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1.gif                  焦点透视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2.gif                  



美欧媾和,TPP“诈尸”?你的小心脏又开始“扑腾”了?                 
【研究员】:田文
结论:国内改革日益成为主导A股发展的核心矛盾,外部的贸易战因素对A股行情冲击力,已经逐渐降低。虽然,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博弈势必常态化。而根本的化解之道,还在于通过改革、转型、升级,做大中国国内市场,使其大到足以让参与各方都能够“相对公平的分享利益(当然也就得共担责任与风险)”(据生态环境部披露,仅仅黑臭水体整治市场的缺口,就高达万亿)。中国规模巨大的“未来市场空间”,才是中国在美欧日之间“纵横捭阖”的“本钱”!因此,无论是对内发展经济,转型升级,还是对外应对贸易战的压力,增强中国经济的“融合力”,都势必要求中国经济向高科技、新经济方向发展,也是今年以来决策层全力发展高科技,扶持新经济、独角兽的主因,这才是未来A股中长期投资的“主攻方向”!而如果A股这几日因为所谓的“贸易战”压力再次回调,那就不啻于给予了你又一次“低成本介入行情”的契机!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727%2F1532652394724445.jpg
【博览财经研报】国内改革日益成为主导A股发展的核心矛盾,外部的贸易战因素对A股行情冲击力,已经逐渐降低。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博弈势必常态化。
根本的化解之道,还在于通过改革、转型、升级,做大中国国内市场,使其大到足以让参与各方都能够“相对公平的分享利益(当然也就得共担责任与风险)”(据生态环境部披露,仅仅黑臭水体整治市场的缺口,就高达万亿)。
中国规模巨大的“未来市场空间”,才是中国在美欧日之间“纵横捭阖”的“本钱”!
因此,无论是对内发展经济,转型升级,还是对外应对贸易战的压力,增强中国经济的“融合力”,都势必要求中国经济向高科技、新经济方向发展,也是今年以来决策层全力发展高科技,扶持新经济、独角兽的主因,这才是未来A股中长期投资的“主攻方向”!
而如果A股这几日因为所谓的“贸易战”压力再次回调,那就不啻于给予了你又一次“低成本介入行情”的契机!
TPP这次真要“诈尸”了?
7月10日,特朗普列出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征收10%关税的清单,兑现了他此前的威胁。
但有意思的是,随着威胁的升级,国内金融市场对贸易战的“恐慌症”,反倒“无药自愈”了!
随后行情逐渐摆脱对外部压力的担忧,转而开始关注国内的政策变化
但随着美欧“开始谈判”,国内一部分声音又开始渲染“对中国的压力”,那么,究竟该怎么看待这次“美日欧”的系列“贸易合作”?
是不是已经“僵尸化”的TPP这次真要“诈尸”了?
……
7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表示,欧盟和美国将开启旨在化解跨大西洋贸易紧张局势的新谈判。
两位领导人同意共同努力消除与非汽车工业产品相关的所有关税、贸易壁垒和补贴
他们还表示,将共同努力改革世界贸易组织(WTO),降低大西洋两岸的贸易成本和监管壁垒。
虽然两位领导人都没有直接提到汽车贸易,但容克表示,双方同意在谈判期间暂停实施任何新的关税。特朗普一直威胁要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汽车和零部件征收高达25%的关税,欧盟是其主要目标之一。
此前,欧盟和日本签署一项贸易协定,宣布将在未来八年内取消针对日本汽车10%的进口关税以及针对汽车零部件3%的进口关税,打造全球最大的贸易开放区
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相继展开“贸易谈判”,引起一些分析人士的担心,是否会形成对华的“贸易包围圈”?
欧盟在与美国谈判之前,已经先与中国有过“磋商”
为了实现彼此的“贸易战策略”,就在美国和欧盟“贸易谈判”之前,中国已经在全力追求“中欧‘统一战线’”——
此前,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考虑提出建议,由欧盟、美国、韩国、日本等主要汽车出口国达成一项汽车关税削减协议,从而避免与美国发生全面贸易战。
7月上旬,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以及中东欧国家,大体内容除了双边关系,主要就是面对如火如荼的“贸易战”,中欧是否能够“协调立场”?此前,针对外界传言的“欧盟拒绝与中国联手应对美国贸易大棒”的消息,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就是“中欧之间就重大事项达成多项共识”,现在看来,克强总理在关键时刻的访欧之旅,就包括如何把“多项重大共识”能够“落到实处”!
再看此次美欧领导人的会晤,其所涉及的“谈判”,尤其是“降低关税、撤除壁垒、取消补贴”等,都与TWO原则并不相违美欧强调“共同努力改革世界贸易组织”,而此前中欧领导人峰会则强调“支持以规则为基础、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遵守现有世贸规则”,尤其是“双方同意建立工作组这一沟通机制,讨论世贸组织改革问题。”
显然,无论是关税、补贴等具体问题,还是“世贸组织”的改革问题,中美欧之间,还有很多可以“互相协调”的地方,并非简单的是任何“两方”孤立“第三方”的问题。
此时扯什么“美欧日联手分裂WTO”“孤立中国”云云,不过是又一次“TPP的诈尸”而已……
中国力求“中欧统一战线”:不希望此时“背后有人打冷枪”
王毅:中欧应共同维护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体系。
●7月5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维也纳同奥地利外长克奈斯尔共同会见记者时应询表示,中国现在站在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前沿,不希望背后有人打冷枪。
●7月8日,李克强抵达柏林主持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
李克强指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德两国新一届政府各部门首次全面对接,要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共谋发展。我们应为促进中欧合作添动力,为维护自由贸易、多边主义和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作贡献
……
就在克强总理结束访欧之后不久,欧盟领导就来华访问。
●7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共同主持第二十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中欧双方一致认为,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和欧盟作为世界两大主要力量和经济体,有责任共同努力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倡导多边主义,支持自由贸易,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抵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支持以规则为基础、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遵守现有世贸规则。双方同意建立工作组这一沟通机制,讨论世贸组织改革问题。双方在此次领导人会晤期间交换了中欧投资协定清单出价,同意将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作为最优先事项,努力为投资者建立开放、透明、公平、可预期的商业环境。推进在环境、能源、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业、数字经济、城镇化等领域的对话合作。
●7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并发表题为《顺应时代潮流 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他强调,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开放经济。开放合作是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逻辑。贸易战不可取,因为不会有赢家。经济霸权主义更要不得,因为这将损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最终也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理性看待“发达经济体‘天团’”,专注中国国内改革
●无论“美欧日”之间如何“合纵连横”,中国未来的发展,核心是自己国内的改革。美欧日之所以对与中国的贸易关系“耿耿于怀”,关键在于彼此之间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的“贸易分工”已经打破,美欧日已经不适应对华经贸关系当中日渐感受到的“压迫感”。而中国要主动“调适”这种已经改变了的“利益分配关系”,还得假以时日,彼此之间的贸易博弈势必是常态化的。
根本的化解之道,还在于通过改革、转型、升级,做大中国国内市场,使其大到足以让参与各方都能够“相对公平的分享利益(当然也就得共担责任与风险)”(据生态环境部披露,仅仅黑臭水体整治市场的缺口,就高达万亿)。
●中国规模巨大的“未来市场空间”,才是中国在美欧日之间“纵横捭阖”的“本钱”!
●而不必每每在看到“发达经济体‘天团’”互相发嗲的时候,就大惊小怪,自怨自艾……


                        

美欧建“贸易统一战线”,中国必须变“美国式消费社会”                 
【研究员】:可可
编者按:美欧若形成“贸易统一战线”,中国该怎么办?特朗普采用的策略是“美国优先”。基于这样的策略,当然特朗普也不想失去中国。从资本扩张的逻辑来讲,华尔街也是希望中国更开放。对中国来说,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是搞好自己的改革,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对方的行为。真正的深化改革是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的,像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这些,真正拿出力度和深度来,资本看到有利可图,肯定会到中国来。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吸引优质资本。从规模经济到质量经济转变,需要很多优质资本。要做大几个平台,营造好环境,留住自己的资本,也吸引外部资本进来。如果中国也可以变成美国一样的质量兼具的消费社会,自然就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经济中心了,很多国家也自然会进入中国的影响圈。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727%2F1532648400338849.png
博览财经观察】华盛顿7月25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与特朗普会谈后,欧盟官网发布了美欧联合声明。声明称,美国与欧盟之间将启动“一种为实现双方共赢的有力经贸合作”,共同致力于“零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消除对非汽车工业产品的补贴”,“免受不公平的全球贸易行为的侵害”。
特朗普则连续发推,表示“这是自由与公平贸易的伟大一天”,“美国与欧盟关系重回正轨”。同时,“欧盟会立即购买美国的大豆,并大量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
尽管此前美欧之间一度因钢铝、汽车关税问题关系紧张,但这种和缓的态势还是值得注意。尤其是特朗普口中“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的经贸关系——它意味着西方的经济一体化吗?或者是TTIP、TPP的新变种?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这一新闻对中国又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美国和欧盟“盟友+兄弟”的关系还是比较牢靠的。但是,特朗普采用的策略是“美国优先”。尽管欧洲和美国工业水平、技术能力差不多,比较优势也类似。但是美国的优势更突出:大市场、技术领先、有创新、有美元,欧洲离不开美国。
虽然特朗普退出了TPP,对WTO也不太感冒,但似乎也希望重新书写国际秩序。美欧之间会否形成一个门槛更高、要求更严的自贸体系?
基于这样的策略,当然特朗普也不想失去中国。从资本扩张的逻辑来讲,华尔街也是希望中国更开放。他追求美国利益第一,我不跟你谈,不能“口惠而实不至”,想要通过中国的行动去判断下一步的动作。
既然如此,那么中国该怎么办?
对中国来说,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是搞好自己的改革,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对方的行为。真正的深化改革是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的,像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这些,真正拿出力度和深度来,资本看到有利可图,肯定会到中国来。
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吸引优质资本。从规模经济到质量经济转变,需要很多优质资本。
中国通过什么来吸引资本?如果我们自己的资本都往外跑,发展当然成问题。要做大几个平台,营造好环境,留住自己的资本,也吸引外部资本进来。如果中国也可以变成美国一样的质量兼具的消费社会,自然就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经济中心了,很多国家也自然会进入中国的影响圈。
美欧若形成“贸易统一战线”,中国如何应对?
1、侠客岛:特朗普为什么要跟欧盟达成这种“贸易统一战线”?看上去即使此前因为关税一度紧张,美国和欧盟“盟友+兄弟”的关系还是比较牢靠的。
郑永年:西方还是西方。美国欧洲是“West”,其他的就是他们眼中的“the Rest”。可以说,美欧之间的矛盾,类似于他们的“西方内部矛盾”;“中国可以跟欧洲结盟”是异想天开。
在此前的贸易体制下,的确是美国的市场更加开放,欧洲更依赖于美国,而不是相反。他们的工业水平、技术能力差不多,比较优势也类似。但是美国的优势更突出:大市场、技术领先、有创新、有美元,欧洲离不开美国。所以这次欧洲有妥协是很正常的。即便是特朗普之前用关税“惩罚”他们,欧洲也不会脱离美国市场。
特朗普的一系列动作到底想要什么?注意他的用词:“自由”且“公平”的贸易。他不是不要“自由贸易”,而是要加上“公平”。他觉得此前的贸易体制导致了不公平。奥巴马时期想搞TTIP,一直没弄下来;但是特朗普没多久就搞定了。他是个行动派。
特朗普的策略是什么?“美国优先”就是他的策略。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形成了一个世界体系;美国凭借上述的四大优势,在这个世界体系成为老大。对美国来说,我缺了谁都没问题,但你缺不了我,无论是市场、技术还是美元。所以特朗普的观点很明确,也给了他到处挥舞贸易大棒的底气。对欧洲、对日本、对中国,都是一模一样的策略。
换言之,在特朗普看来,缺了你,我只是暂时丢掉这个市场;但是你们找不到自己相对美国的绝对比较优势。即使是中国的比较优势,美国也可以找到替代方案。
2、侠客岛:2016年2月,TPP协议签订时,奥巴马说:“TPP将使美国在与中国竞争中更具优势,让美国而非中国书写21世纪规则”。现在看,虽然特朗普退出了TPP,对WTO也不太感冒,但似乎也希望重新书写国际秩序。美欧之间会否形成一个门槛更高、要求更严的自贸体系?
郑永年:特朗普比奥巴马强。奥巴马说得明白,“不让中国书写规则”,太过意识形态化了。写规则然后要求中国服从,还是隔了一层。生意人特朗普则看得非常清楚:这些规则的讨论都没用,还是靠实力。他的策略有效得多,就是利益推动。你如果想要美国的利益,就要服从我。他还是美国的里根派、现实主义派,要用利益推动规则。
我们不要小看特朗普做的事情。或许美国还会对小国施行强权政治,但他不相信强权政治可以征服中俄这样的大国。他不相信民主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甚至朝鲜跟加拿大也可以没有区别,就是赤裸裸的利益竞争。如果特朗普成功了,如果他还能连任,国际秩序改写的可能性很大。虽然美国国内强调意识形态、强调强权的派别依然强大,但现阶段特朗普做的,也符合这些派别的根本利益。
3、侠客岛:华尔街日报、NBC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特朗普在共和党内的支持率到了88%,选民中支持率也是45%的高位。此前包括CCG(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等在内的智库也说,现在碰到的美国精英、跨国企业,也很少像此前一样愿意为中国说话、为中国游说了。这种政治局面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郑永年: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的经济增长数据支撑了他的民意支持(据白宫数据,今年五月,美国失业率3.8%,近50年来最低水平,制造业、中小企业的乐观水平达到税改后最高;经济学家预测美国二季度GDP增长可能超过4%)。
以往我们总是看特朗普的推特、看他说的话和表现形式,但其实他的行为逻辑是高度一致的,这跟之前历任总统都不一样。此前都是说一套做一套。特朗普除了跟主流媒体关系差之外,经济搞得很好,所以国内支持他。
面对中国,特朗普不想跟习近平搞坏关系,这跟国内的意识形态派、强权政治派不太一样,他也不想失去中国,这一点跟冷战不同。但他就是追求美国利益第一,我不跟你谈,不能“口惠而实不至”,想要通过中国的行动去判断下一步的动作。华尔街也是希望中国更开放,毕竟从资本扩张的逻辑来讲,不会希望失去中国。
4、侠客岛: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一局面?
郑永年:贸易战的态势还在持续,但是要防止跟美国“贸易脱钩”。脱钩是最差的状况,因为经贸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稳定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是在开放、全球化的状态下达到的,这其中的重要一环是与美欧的经贸往来。一旦脱钩,状况就完全变了,美国的冷战派就会占上风,就会像对抗苏联一样围堵中国。
特朗普贸易战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其实美国没有害怕中国现代化的理由。尽管美国军方为了要预算说中国是威胁,但中美军事差距还很大;中国的人均GDP、科技含量、创新水平、附加值差距也很大;中国的政治制度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有吸引力,但对美欧不构成挑战。
5、侠客岛:但美国一直在渲染这种“威胁”。今天的美欧联合声明第四条,几乎也是301调查对中国指责的照搬:“解决不公平贸易行为,包括知识产权窃取行为、强制性技术转让行为、工业补贴、国有企业造成的扭曲以及产能过剩问题。”但对中国来说,这些指责几乎完全没有证据。
郑永年:这些当然不是中国的国家政策。西方大肆渲染是有目的的,就是为了围堵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在他们的话语中,这是一场自由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之间的斗争。这是意识形态层面的区隔,也是一场舆论战。
其实对美国来说,中国真正的威胁在于,它有成为美国一样的消费社会的潜质。我们知道“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在很多美国人看来,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是避免中美进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因为那样中国就不会挑战美国了。
对中国来说,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是搞好自己的改革,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对方的行为。真正的深化改革是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的,像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这些,真正拿出力度和深度来,资本看到有利可图,肯定会到中国来。
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吸引优质资本。从规模经济到质量经济转变,需要很多优质资本。特朗普就是在把优质资本往美国拉。中国通过什么来吸引资本?如果我们自己的资本都往外跑,发展当然成问题。要做大几个平台,营造好环境,留住自己的资本,也吸引外部资本进来。如果中国也可以变成美国一样的质量兼具的消费社会,自然就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经济中心了,很多国家也自然会进入中国的影响圈。


                                 
                                           决策参考
                 



国务院任命刘鹤为国企改革领导小组长,相关板块或趋活跃!                 
【研究员】:田文
结论:梳理近几年央企重组整合情况发现,每到下半年基本上都是央企重组整合高发期。此时,国务院任命刘鹤为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意味着国企改革或将提速!而早在6月中旬,习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就明确表示“国有企业要深化改革创新”。这是“十九大”后对国企改革的首次信号放出,国改或为下半年的政策主线。日前,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赴天津调研时强调,要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各项措施落地,深化改革试点。此前,国资委年中会议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指出要打造新能源汽车、北斗产业、大型邮轮、工业互联网等协同发展平台,持续推动煤炭、钢铁、海工装备、环保等领域资产整合。而随着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日前宣告成立,下半年中央企业的重组整合进程被再次赋予想象空间。与此相对应的是,股市上涉及国企、央企改革的板块也将受益于相关政策的“红利释放”!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3A%2F%2Fwxone.bolanjr.com%2Fwk%2Fphp%2Fupload1%2F20180727%2F15326517212775.gif
【博览财经研报】7月26日,国务院任命刘鹤为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梳理近几年央企重组整合情况发现,每到下半年基本上都是央企重组整合高发期。
早在6月中旬,习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就明确表示“国有企业要深化改革创新”。
这是“十九大”后对国企改革的首次信号放出,国改或为下半年的政策主线
日前,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赴天津调研时强调,要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各项措施落地,深化改革试点。
此前,国资委年中会议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指出要打造新能源汽车、北斗产业、大型邮轮、工业互联网等协同发展平台,持续推动煤炭、钢铁、海工装备、环保等领域资产整合。
而随着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日前宣告成立,下半年中央企业的重组整合进程被再次赋予想象空间。
与此相对应的是,股市上涉及国企、央企改革的板块也将受益于相关政策的“红利释放”!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3A%2F%2Fwxone.bolanjr.com%2Fwk%2Fphp%2Fupload1%2F20180727%2F15326517217591.gif
刘鹤主持国企改革会议,重新把“积极”放在前面,混改或将加速
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调整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刘鹤任组长,国务委员王勇任副组长,国资委主任肖亚庆等14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资委,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兼任。
随即,刘鹤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部署近期国有企业改革重点任务。
会议指出,要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分层分类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中央企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博览研究员认为,国企改革加速,也是今年改革攻坚的题中应有之义。毕竟,无论是去产能、淘汰僵尸企业,还是去杠杆、稳杠杆,都必须触动利益的交接点,改革方能顺利推进。
1、本次会议对混改的思路有了新变化,提出要“分层分类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有关部门对于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表述分别是“积极”、“有序”、“稳妥”,尤其近期强调“稳妥”,本次会议则重新把“积极”放在前面,预示混改或将加速
2、而“分层分类”也是新提法,这是对混改工作的具体指导,未来或对国企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央企和地方国企等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的企业作出细化的混改指导。
3、再则是要“引导企业做好发展长期规划,界定主业”。
这是未来国企改革的重要取向,现在每家央企都有3个以上的主业,长期处在同质化竞争的状态,大多数央企都有房地产和金融业务,都在“多元化”发展。而界定主业,对于下一步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会非常有利。
4、是“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过去没有人讲过国企基础理论研究的问题,而在新形势尤其是新时代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到底应该担当什么角色、起到什么功能,需要重新定位,有必要对国有企业功能进行研究探索。
下半年是央企重组整合高发期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3A%2F%2Fwxone.bolanjr.com%2Fwk%2Fphp%2Fupload1%2F20180727%2F15326517238289.gif
梳理近几年央企重组整合情况发现,每到下半年可以说是央企重组整合高发期。
早在6月中旬,习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明确表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国有企业要深化改革创新,努力建成现代企业。”
这是“十九大”后对国企改革的首次信号放出,国改或为下半年的政策主线。
日前,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赴天津调研,先后到中航工业所属空客天津总装公司、天津医药集团金耀制剂园、中环电子信息集团天津712通信广播股份公司和天津中车机辆装备有限公司了解相关情况。肖亚庆强调,要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各项措施落地,深化改革试点,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和发展动力。
此前,国资委年中会议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在央企重组领域,提出了新思路。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以拥有优势主业的企业为主导,打造新能源汽车、北斗产业、大型邮轮、工业互联网等协同发展平台,持续推动煤炭、钢铁、海工装备、环保等领域资产整合,加快推进免税业务、煤炭、码头等与业化整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重组整合为契机,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而随着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日前宣告成立,下半年中央企业的重组整合进程被再次赋予想象空间。
2018上半年,中央企业已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220户,通过资本市场引入社会资本超过880亿元。预计下半年要稳妥推进2-3家央企集团层面实施股权多元化,推进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统计显示,目前截至今年6月底,市场化债转股签约金额达到了17220亿元,到位资金3469亿元,伴随着下半年债转股等各项工作的提速,国企改革下半年将持续稳步推进,甚至有望提速


                                 
                                           观察与思考
                 



去杠杆重点在于“如何建立合理的债务激励和约束机制”!                 
【研究员】:可可
编者按:随着监管和货币双放松,大量流动性出表和脱媒,形成了庞大的影子银行和表外体系,事实上走了与欧美国家加强监管相反的道路。在财政大幅扩张、地方政府缺少负债约束的背景下,当表外遇到城投,犹如干柴遇到烈火,资产和负债几何基数扩张,这就是中国高杠杆的重要源头。杠杆的实质实际上是一种跨期消费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去杠杆有很大部分是一个制度经济学问题,如何建立合理的债务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最大的核心。否则靠紧货币去杠杆只会导致经济危机,或者危机后货币再次放松从而陷入杠杆越去越高的循环。

                                 
博览财经分析】中国的经济周期与海外并不同步,事实上在2011年主要发达国家还深陷衰退之时,中国已经进入了过热的经济环境,政府随即决定踩刹车了。紧缩持续不到3年,2014年新的一场外部危机到来,欧债危机导致我国外向型经济再次受到打击,随即政策进入了3年宽松周期。这个阶段也成为目前去杠杆中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随着监管和货币双放松,大量流动性出表和脱媒,形成了庞大的影子银行和表外体系,事实上走了与欧美国家加强监管相反的道路。
在财政大幅扩张、地方政府缺少负债约束的背景下,当表外遇到城投,犹如干柴遇到烈火,资产和负债几何基数扩张,这就是中国高杠杆的重要源头。
杠杆的实质实际上是一种跨期消费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去杠杆有很大部分是一个制度经济学问题,如何建立合理的债务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最大的核心。否则靠紧货币去杠杆只会导致经济危机,或者危机后货币再次放松从而陷入杠杆越去越高的循环。
在经历了三大总量政策全面收紧的一年之后,今年中国经济疲态已显,这个时候政策理应回到原点,在债务约束机制、信用风险退出机制、财政逆周期对冲你之前、投资者保护等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去杠杆是个破立结合的过程,总量的紧是为了建立完善的机制,不然流动性还会去到最容易进入的地方,政府和地产的杠杆反而会在政策放松的时候出现报复性的反弹。
过去中国影子银行泛滥,中国走了与欧美国家加强监管相反的道路
回想08年之前,欧美国家的金融市场被作为学习的模板,金融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创造的奇迹被众人颂歌,从工业化的铁路到互联网时代的科技公司,似乎无不建立在资本的基础之上。
但08年的金融危机打破了这种梦想,连欧美这些资本市场的老师都开始反思金融市场是否存在难以克服的陷阱,所以我们看到金融危机之后大部分的欧美国家都加强了金融监管,巴塞尔3,多德弗兰克法案,宏观审慎等等一系列新的机制投入使用。
但中国的经济周期与海外并不同步,事实上在2011年主要发达国家还深陷衰退之时,中国已经进入了过热的经济环境,政府随即决定踩刹车了。紧缩持续不到3年,2014年新的一场外部危机到来,欧债危机导致我国外向型经济再次受到打击,随即政策进入了3年宽松周期。这个阶段也成为目前去杠杆中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随着监管和货币双放松,大量流动性出表和脱媒,形成了庞大的影子银行和表外体系,事实上走了与欧美国家加强监管相反的道路。
但金融并不是唯一的问题,在财政大幅扩张、地方政府缺少负债约束的背景下,当表外遇到城投,犹如干柴遇到烈火,资产和负债几何基数扩张,背后的资金来源正是居民储蓄到理财的迁移。静态的来看,这种改变似乎没有什么不好,政府和企业得到融资,金融机构得到盈利,居民得到了高收益,那么谁受损了呢?
谁受损,其实也是问杠杆的实质是什么
杠杆的实质实际上是一种跨期消费,比如房地产抵押贷款,我们就是透支了未来的收入而提前享受了住房消费。这种模式的假设条件就是,经济增速或者盈利持续高增长。但这个条件事实上是在‘耍流氓’,因为没有永远的增长,就像衰退唯一的原因是繁荣一样。
特别是经济存在自身的周期性规律。
跨期消费最大的恶果是过度负债常言说父债子偿,但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那么就成了一个无限次博弈关系,这时每个理性人的选择就是最大化负债。所以,去杠杆有很大部分是一个制度经济学问题,如何建立合理的债务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最大的核心。否则靠紧货币去杠杆只会导致经济危机,或者危机后货币再次放松从而陷入杠杆越去越高的循环。
那么如何去杠杆?
其实杠杆的关系很简单,分子和分母,分子是债务,分母是名义增长,要么去债务,要么扩增长,所以今年政府提出稳杠杆对应稳增长,就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组合。因为,再去分子可能就会出现系统性的风险,所以只能先稳住分子,在逐步推高增长,来实现总体杠杆率的稳定和下降。
但实践当中做到这点并不容易。首先是杠杆的转移,在总杠杆不变的背景下,杠杆是会在经济各个部门转移的,比如是先去实体杠杆还是先去金融杠杆?居民能不能持续加杠杆?这实际上是一个收入转移的过程。
最简单的例子,今年以来消费的超预期下滑引起大家关注,为什么居民消费突然不行了,我觉得是个必然,因为这两年杠杆转移导致居民有效收入不足,口袋没钱怎么消费?所以,这个时候只有通过减税才能对冲杠杆转移对总需求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去杠杆政策如高空走钢丝,关键是政策的平衡,分子和分母政策都要用,先后关系要把握,力度和节奏也要控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去杠杆政策会导致好的去杠杆和坏的去杠杆。坏的去杠杆没有人愿意看到,但实际上并不少见。
我们近邻日本在80年代的去杠杆中走向了衰退,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是否也要看到日本的成功之处?比如稳定的社会福利,中产阶层,国民素质等等。
政策的方向和重心确实需要转变,就像事物发展螺旋上升一样,在经历了三大总量政策全面收紧的一年之后,经济疲态已显,这个时候政策理应回到原点,在债务约束机制、信用风险退出机制、财政逆周期对冲你之前、投资者保护等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去杠杆是个破立结合的过程,总量的紧是为了建立完善的机制,不然流动性还会去到最容易进入的地方,政府和地产的杠杆反而会在政策放松的时候出现报复性的反弹。
控制杠杆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中,杠杆的起起落落就成为了这个时代最鲜明的印记。当我们在批判一些杠杆行为的时候不要忘记了,经济学的最基本假设,那就是理性人假设,在长期低利率和隐形担保的背景下,不加杠杆反而成为了有悖于经济原理的存在。
那么当去杠杆袭来,我们能做什么呢?投资的下降并不是经济出了问题,而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经济主体自发的自我保护机制,因为实体企业只有修复资产负债表才能抗过寒冬,金融机构只有收缩资产负债表才能避免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夹击。那么这个资产负债互相收缩的拐点在哪里?
违约总会来到,但就好像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一样,跌多了自然会涨停,大家担心的并不是市场下跌,而是机制缺失的不安全感,只要这种不安全还存在,那么投资者自然会用脚投票,选择持币离场。对于货币政策问题,许多朋友问我流动性如何产生不了信用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解决MLF扩大抵押品就是个很好的尝试中国央行是有基础扩大资产负债表的,因为外汇储备还是比较稳定的,事实上只要边际上相当少的量就可以为信用扩张点火。但于此同时,总需求的创造必须要更多财政的逆周期对冲作用,比如增加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比如地方政府债务的剥离和赎买机制,等等。
从加杠杆到去杠杆去,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工业再到互联网经济,经济飞速的运转,每个人的思维也在飞快的变化。但思维的变化有可能是缓慢的,因为有新知识的门槛,思维惯性的约束等等,那么在这个时候人们总会变得焦虑。因为一旦错过一个发展阶段,可能就意味着持续的踏空。
去杠杆也一样,紧和松都有必然的周期性,但一个“长效机制”的建立,能够鼓励效率高的企业扩张生产投资,同时约束效率低的企业持续收缩,同时让储蓄和投资者能得到和风险相匹配的收益,才是更重要的,才能避免对杠杆的焦虑,实际上杠杆本身只是一个经济工具,关键还看我们怎么利用它,他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14 07:49 , Processed in 0.169960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