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首席证券周刊2018.8.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7 07: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今股市如此脆弱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对于保险资金而言,曾经在股市里面与“郭嘉队”资金并驾齐驱,但一山不容二虎,许老板姚老板之流只得被骂得狗血淋头,灰溜溜地撤了。随后开启机构去杠杆,保险资金入市已经越来越严,越来越难。对于“郭嘉队”资金而言,因为要在今年年中为MSCI让道,已经在年初就大幅减仓撤离了。于是今年很少看到上证像去年那样连续几十个交易日收盘跌幅不超过1%的历史。在决策层扩大金融开放的方向下,“郭嘉队”的资金也不能对市场干预过多了。所以,从这几个大的超级资金来源看我们的股市,可以鲜明地发现A股现在已经是一坨“臭狗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房地产里面的巨额投资型资金已经被锁死出不来,保险资金从项俊波同志下马之后也开始畏畏缩缩,如履薄冰,不敢乱买,“郭嘉队”也不能再到股市里面扰乱外资入市的积极性了。没钱也就罢了,还要来个特朗普三天两头挑事影响资本市场预期稳定。从后面的大方向来看,我认为如果政府找不到好的长线资金引入渠道的话,我们的股市会随着房地产的严控而越来越难受。仅仅靠人民日报这种“口头利好”来消遣市场,起不到丝毫作用。

政策虽然边际宽松,但 A股仍然难以有重大反弹!》在政策面相对宽松的背景下,股市有望改变前期单边下跌的走势,甚至有望迎来结构性行情。大盘出现一定的反弹走势,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但要想“大涨一回”,甚至迎来牛市行情,却并不现实。从决策层的表述上看,下半年信用端是宽松政策主要发力的方向,信用缓和将有利于调整较为充分的周期股的估值修复。然而,国常会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也明确表示,不搞“大水漫灌”,强调的还是要“松紧适度”。这意味着,资金真正进入股市的却很少。再加上,人民币面临对美元贬值、独角兽上市对资金的抽离、上市公司再融资、限售股股东的争相套现等使得A股想从各种压力中解脱出来,轻松地踏上牛市或是重大级别反弹的旅途,是很困难的事情。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1.gif                  热点聚焦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2.gif                  



当今股市如此脆弱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                 
                                 
【博览财经研报】最近听到一些人说政府要坚决抑制房地产上涨,资金要进入股市了。
记得以前在中国投资领域还是很多时候存在着一定的跷跷板关系,股市很差的时候,钱进楼市;楼市偶尔很差的时候(当然楼市整体还是一直很好),资金进入股市。
但现如今摆在中国投资者面前有一个很尴尬的现实,就是房地产这个“吸血鬼”已经不仅仅透支了老百姓生活方面的消费能力,而且对老百姓在投资理财上面的消费能力也透支了。
很显然,过去在房地产市场买卖相对自由便利的时候,资金还能够方便地进出炒作。但是现在很多一二线城市开始限购限售限制公积金贷款,一旦买入后,大批资金被冻结。这些钱后面即使看到股市稍微有点见底的希望的时候也出不来。
更何况,摆在眼前的事实是股市并不赚钱,而在中央开始提房地产健康长效机制之后,短短两年来时间全国多省市房价涨了2-3倍。对比之下,已经让进入房地产的资金很难再被股市吸引出来了。
房地产交易上的阶段性冻结加上变相的高利息商贷已经透支了很多投资者的投资能力。过去进出方便,成本也低还好点,假装离个婚结个婚就搞定,现在监管趋严已经把楼市和股市之间炒作型的投资资金的流通渠道给压地很窄很窄了。
房地产市场就像是个吸血鬼,整个国内的资本流动性被越来越多地吸引到了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年前增持自家股票的时候也就几百万的手笔,但是看看wind数据,截至6月26日,A股3582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656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占比46.23%,合计持有市值9904.66亿元,同比增长近两成。以一套房子价值130万计算,就有77万套。
上市公司不是手里一丁点钱都没了,而是还有大批的房产。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监管层出台各种政策限制房地产,股市的活力也越来越小了。
我依稀记得在2016年的时候,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依然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联性,那个时候楼市涨一段时间,然后出点政策压一压,股市开始涨一段时间。
人民日报在2016年9月20日直接以《楼市疯了?!》为标题,对杭州、上海、郑州、济南、武汉等地的房价疯涨、抢房潮等现象进行了“精彩”的描述:杭州,限购实施前一天,一天签约5105套!而涨幅最大的郑州(环比涨5.6%),一度出现购房者仅有2分钟选房的局面……
而这非个案,文章引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指出,超过90%的城市房价上涨,同比涨幅超过30%的比比皆是,创出6年来最大环比增幅!其中,上海环比涨幅也超过了5%;南京、合肥、无锡等热点城市的房价环比涨幅都超过4%。北京、天津、石家庄、杭州、厦门、济南、武汉的环比涨幅都超过了3%——文章认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调控政策效用寥寥。
随后几天,在国庆节开始,政府连下重拳调控房地产市场。也从2016年国庆节开始,房地产调控从之前的“做做样子”变成了“动真招子”。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真招子”并没有什么效果,因为后面的调控体系继续是定向滴灌,流动性陆续通过MLF流入房地产市场。
这就使得从2016年开始,全国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调控怪圈,越调越干预导致越多钱进入房地产市场逐步被锁死,这也使得2016年国庆节之后到现在的股市除了依靠“郭嘉队”和“保险资金”这种超级机构带动了几波行情之外,基本上股市一直处于“失血”状态。
对于保险资金而言,曾经在股市里面与“郭嘉队”资金并驾齐驱,但一山不容二虎,许老板姚老板之流只得被骂得狗血淋头,灰溜溜地撤了。随后开启机构去杠杆,保险资金入市已经越来越严,越来越难。
对于“郭嘉队”资金而言,因为要在今年年中为MSCI让道,已经在年初就大幅减仓撤离了。于是今年很少看到上证像去年那样连续几十个交易日收盘跌幅不超过1%的历史。在决策层扩大金融开放的方向下,“郭嘉队”的资金也不能对市场干预过多了。
所以,从这几个大的超级资金来源看我们的股市,可以鲜明地发现A股现在已经是一坨“臭狗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房地产里面的巨额投资型资金已经被锁死出不来,保险资金从项俊波同志下马之后也开始畏畏缩缩,如履薄冰,不敢乱买,“郭嘉队”也不能再到股市里面扰乱外资入市的积极性了。
没钱也就罢了,还要来个特朗普三天两头挑事影响资本市场预期稳定。从后面的大方向来看,我认为如果政府找不到好的长线资金引入渠道的话,我们的股市会随着房地产的严控而越来越难受。仅仅靠人民日报这种“口头利好”来消遣市场,起不到丝毫作用。


                                 
                                           博览视点
                 



“低价庄股”涨停潮到跌停潮的市场逻辑是什么?                 
                                 
【博览财经研报】对于最近的市场,研究员凭直观感受来聊聊最近的行情路径:
20日,资管新规传闻再到周末证实落地,资金在流动性敏感的大金融权重率先“胎动”;
23日晚上国常会释放宽松信号(偏重基建,完成在建及已批项目),24日开始,资金在基建衍生链条全面开花;
25日开始,低价股不断活跃,27日低价股上演涨停潮。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730%2F1532952362273471.png
正当大家觉得资金开始喜欢“白菜”不喜欢“鱼肉”的时候,这些便宜的烂白菜又在本周一(30日)开始下杀。
以本周末为分界线的话,本周末之前的几个交易日,市场的基本演绎路径就是流动性改善,高杠杆的金融铁公基开始回血。这几个除了是受益基建的明显逻辑外,还有很直观的特点就是跌得很多了。
“跌得多——然后补涨”的直观感受把市场做多低价股的热情给激发了,特别是在24日之后,在成都路桥、斯太尔等多只低价超跌股的连续涨停板带动下,极强的赚钱效应带动了游资在低价股上面的做多情绪。
我记得前两天点开我的“庄股”板块,一些之前的市场垃圾股都纷纷涨停。市场从炒基建开始转移到炒低位垃圾股了。
本周末,证监会顺势重新调整退市制度,长生生物成为本次以儆效尤的典型,炒作低价股没什么,但是低价股都是些垃圾股居多,这个时候退市制度的调整,再次让市场对低价垃圾股恐惧了。周一收盘后点开我的“庄股”板块,好几只跌停。
最近一方面是金融铁公基与白马蓝筹抢夺资金,另一方面是后面的垃圾便宜股和白马股抢夺资金,接下来经过这次杀跌,白马股的日子会开始好过点。
因为,其一是垃圾股的崩塌,市场会在业绩支撑的优质股中寻找安全边际高的版块;
其二是,现在基建衍生链条的个股都短时间暴涨过快透支了未来的空间,所以资金选择优质白马的可能性更高。
以上是研究员从微观层面对当前市场的一些梳理和观点,下篇文章从宏观层面来审视当前的“低价庄股”暴涨的背后逻辑。


                        

“低价庄股”背后的混改思考?                 
                                 

【博览财经研报】我前段时间写过一篇《刚刚重磅利好公布!但一批人死掉仍是大局已定》,里面几段话可以再看看: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730%2F1532952426109722.png

我最近思考低价股大涨的时候,回想到了这篇文章,因为我和很多“专家”不一样,我觉得此前一路下跌,流动性极差的垃圾股(庄股)后面有次“捡烟屁股”的大机会。虽然我不是很清楚这次机会的具体触发事件是什么,但是决不能给低价垃圾股就此盖上死亡标签。

某种程度讲,垃圾股的背后是过剩产能。

过去我们说国企改革包括混改老是推动不下去,原因到底是什么?

第一个,体制的问题。大批民营企业并不轻易喜欢和政府有过密的经济合作关系,因为这里面的权责问题不容易理清。所以民营企业不愿意参与混改。

第二个,效率问题。当然某种程度看也是体制问题,在双方合作中容易因为任务和角色的错配,进而造成效率不高,所以民企有条件基本上就自己搞去了,不喜欢与国企合作。

简而言之,国企主动找民企搞国企混改基本上都是进入了“死胡同”的恶性循环,大家也能看出来这些年为什么改来改去都改不出个什么名堂。

现在,我认为有必要好好审视一下国企改革的大环境,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恰恰是因为2017年大批企业通过股权质押而遭遇流动性危机,频繁的爆仓已经让很多大股东都快扛不住了。借钱没有,减持还不好卖,找银行质押被看作是垃圾,一时间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以前这些上市公司大股东们都是翘着二郎腿等待银行金融机构登门拜访,现在是反过来了。

银行是厌恶风险的,自然是不会在去杠杆的大潮下承担过高的杠杆。

但国企不一样,国企作为经营部门,对于这些上市公司而言,国企眼中看到的不是单纯的“高杠杆风险”,而是“命悬一线”的廉价资产。

与其让自己的股权身家在平仓中一命呜呼,倒不如及时止损和国企合作。尽管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很抵触,但眼下没有多少比这更好的选择了。

似乎有两条路已经有人开始走了:

第一条:

如天海防务,今年6月份,公司实控人刘楠拟通过转让股份及委托表决权和提案权的方式,将控股权卖给扬中市政府全资持股的金融平台——扬中金控,从而拓宽融资渠道,解除刘楠的高质押风险。同在6月份,遭遇流动性危机的“盾安系”也获国资出手支持。如英飞拓拟定增募资6亿元引入深圳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深投控,后者将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第二条:

此前政府就公布文件,扩大多个领域的对外开放,上海市政府最近推出“上海扩大开放100条”,提出加快实施汽车、飞机、船舶产业对外开放,以及放开国际船舶运输、船舶管理企业外资股比限制等诸多开放举措。

所以,国内的企业是想到国资的怀抱中去呢?还是到外资的怀抱中去呢?

对于国企而言,这次形势的扭转已经让国企改革变得没有那么困难了,反正放眼望去,大批上市公司已经“风雨飘摇”了。国企趁势加快整合这些上市公司股权,未来这些过剩产能到了国企手中,一方面国企的经营结构会更加完善和丰富,另一方面国企对各个领域的议价权会进一步提高。以前是那些民企说了算的市场,后面会大大改变。

2015年救市后多次降准降息释放流动性,银行到处拉上市公司大股东定增质押抄底自家股票;

以为熊市就此结束的大股东们信以为真,纷纷增持质押,直到2018年号召自家员工“兜底增持”的还大有人在;

等到这些人质押得差不多了,股票的频频下跌已经让他们动弹不得;

此时国资和外资出手,混改的真正大戏正式上演。

中国特色的混改仍然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方针的,与很多人想当然的“市场化”方式不一样,我认为是开启国企“扫货”民企股权的方式。从这种国企改革的发展来看,我认为未来中国政府对民间经济的干预程度只会越来越高,起初国企会因为并购而变得经营丰富,且议价权提高业绩上升。

单纯从市场机会来看,短期因为退市制度的调整让市场对低价股开始担忧,但是中长期来看,要对涉及到参与国企混改的一些廉价“庄股”提高战略视野,他们攀上了国企的高枝,也能“乌鸦变凤凰”。



                                 
                                           决策参考
                 



政策虽然边际宽松,但 A股仍然难以有重大反弹!                 
                                 
博览财经分析】一方面,“银行理财新规”的出台短期给股市带来喘息的机会;另一方面,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敲定下一步财政金融政策框架,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障合理融资需求。
毫无疑问,政策相对宽松对于股市来说是一种利好作用。比如,银行理财新规规定,银行理财产品可以购买一定的非标,老产品可以投资新资产,这不仅有利于上市公司进行债券融资,而且也有利于稳定市场。至少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这更是给市场留下了极大的想像空间。
那么,面对政策面的相对宽松,股市会否进入牛市周期,迎来一轮牛市呢?又或是说股市将迎来较大幅度的反弹?研究员认为,这种可能性其实很小。
投资者之所以会有这种幻觉,主要是基于之前股市持续下跌的缘故。因为在“去杠杆”的重压下,股市出现了逐波下行的走势,以至7月初股指一度跌穿2700点,达到2691.02点,逼近2016年初形成的股灾低点2638.30点。也正因如此,在股市迎来政策面相对宽松的背景下,所以期待着股市能够“原路返回”,一路上涨回去。
应该说,在政策面相对宽松的背景下,股市有望改变前期单边下跌的走势,甚至有望迎来结构性行情。大盘出现一定的反弹走势,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但要想“大涨一回”,甚至迎来牛市行情,却并不现实。
从决策层的表述上看,下半年信用端是宽松政策主要发力的方向,信用缓和将有利于调整较为充分的周期股的估值修复然而,国常会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也明确表示,不搞“大水漫灌”,强调的还是要“松紧适度”。这意味着,资金真正进入股市的却很少。
再加上,人民币面临对美元贬值、独角兽上市对资金的抽离、上市公司再融资、限售股股东的争相套现等使得A股想从各种压力中解脱出来,轻松地踏上牛市或是重大级别反弹的旅途,是很困难的事情。
从整体上看,“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并不能带给股市更多资金,信用端边际宽松利好“周期品种”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一方面催化了“基建”板块的热度,同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宏观经济稳增长的预期。同时,稳健的货币政策由之前要真正做到“中性”转向要“松紧适度”。这对股市行情构成了直接刺激。
信用端是下半年宽松政策主要发力的方向从数据上来看,今年7月以来,边际变化逐步从货币政策宽松转向信用缓和政策加速——R007(20日移动平均)从今年6月28日的高点至今回落了63BP,在相同的交易天数内,回落幅度明显低于2012年的84BP以及2014年的207BP(略高于08年的48BP,但今年有跨年中效应,数据会被高估);5年期AA级企业债信用利差从今年7月13日的高点至今下回调了27BP,在相同的交易天数内,下行幅度明显高于08年的3BP和12年的15BP(略低于14年的38BP)。
信用缓和政策还有进一步发力的空间,比如银行资产端的风险正在下降,MPA考核放松也会加强银行负债端的能力,银行投放信贷的意愿逐步提升。
信用缓和将有利于调整较为充分的周期股的估值修复,本轮反弹周期股是最强品种。周期股多是重资产行业,对融资成本比较敏感,信用缓和环境下融资成本下行改善经济增长预期,周期股将会明显受益
国常会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也明确表示,不搞“大水漫灌”,强调的还是要“松紧适度”。其实,“适度”并不太好掌握。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资金真正进入股市的却很少。
虽然“银行理财新规”已为理财产品进行股市开闸了,但现有的理财产品必须遵守产品设立的合同与协议,也就是说现有的30万亿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很难进入股市的。而且,“松紧适度”所释放出来的资金,除了央企与大国企之外,出于投资需要,更多的还是通过各种渠道流向房地产市场,继续推高楼市。出于政策需要,则是希望该部分资金能够服务于小微企业。
因此,从整体上看,“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并不能带给股市更多资金
目前,A股即便是重大的反弹,压力也是重重
而,货币政策边际宽松一定程度上又再次加大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预期。市场上的热钱可能还会继续流向美元资产。因为美元仍然处在加息周期之中,美国经济体增速达到历史空前之高。美元的加息、美元的升值,吸引着全世界的热钱流向美国、流向美元资产。这也进一步限制了A股市场的热钱来源。
而在股市资金并不充裕的情况下,A股市场却还面临着融资的压力。一方面是独角兽的回归,这是下半年股市必须正视的压力,另一方面面对新经济公司扎堆赴港上市,A股市场也是如坐针毡。毕竟迎来新经济公司的上市,迎接独角兽企业的回归,这是今年A股市场的一大使命。管理层会为完成这个使命而努力。更何况还有中国人保这样的巨无霸也在等待着发行。
而在面临IPO压力或CDR压力的同时,A股市场还面临着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压力。虽然农行千亿定增的压力已经解除,但360的百亿定增仍在。如果行情能够得以好转,将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或推出再融资方案,毕竟前期行情的低迷限制了一些公司再融资的进行。
除此之外,限售股股东的套现也是股市挥之不去的恶梦。行情低迷时,限售股股东的减持套现都没有停止过,如果行情真的有所好转,限售股股东的减持套现将会进一步蜂拥而至。股市注定是限售股股东的提款机。如果股市能有反弹,能有牛市,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限售股股东。而限售股股东的争相套现,又将把A股市场的行情扼杀在任何一波上升行情的途中。
正是基于目前股市的现状,A股想从各种压力中解脱出来,轻松地踏上牛市的旅途,这其实是很困难的事情。


                        

股市为什么跌跌不休,利好政策“效用未彰”!                 
                                 
【博览财经分析】“A股当前处于熊市,这样的行情短期内并不会结束;操作不操作都没有太大的区别,我最近也基本不看股票了;目前公司大部分投研人士都休假了;我们已经清仓或者低仓操盘”这是最近舆论披露的多位基金经理的“工作状态”,而这也是现在“越来越安全”的股市内还尚存的资金,普遍的状态了。
就在党报发声称“A股市场风险总体可控,长期发展前景值得期待”的当日,A股迎来黑色星期四的暴跌。沪指收跌2%,两市有超3000股下跌。而在上周五,股市又暴跌。统计显示,最近两个月内跌幅已经高达12.38%。
我在上周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在多次的重磅会议释放明确的稳定股市政策预期后,却频繁出现这种“利多不彰、利空凸显”的悖论,固然有近期来自外部贸易战等因素的压力再度大增,大幅对冲内部利好所致。
但根本原因还是决定股市中长期趋势的内因——政策公信力受到了一些影响。导致各种救市政策出炉或决策者喊话后,市场都进行反向解读。
政策效用受到质疑,正是当前政策市A股的大忌!
诚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媒体定性表述当然都没错:股价越来越低,市盈率等指标自然随之下降,股市当然是风险越来越“低”,越来越“安全”了;
但显然,风险可控不代表就是见底,更不是说要涨了。统计局还说过我国经济未来将长期处于L型的底部咧,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那是否也会长期处于L型?
海外机构即便真的在持续流入,那也是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对外实质让利所致。与我国内已经亏惨的散户何干?
这些表面化的说法,根本不是股民关心的问题,或者说没有戳中股市痛点!
所以,看似诚恳地说一些市场根本已经麻木无感的安慰,其实不仅根本无助于稳定市场情绪,反而是反效果会越发凸显。
直白点说,当前是“信心比黄金重要”,这句话本是08年金融海啸后流行起来的一句话。但谁都知道,当年最终还是靠4万亿的“黄金”让我们度过了金融海啸,但现在呢?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最近也有不少券商机构分析了:政策转向了为什么市场还在持续下行?
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和海通证券等国内一线券商给出的理由大约如下:
1)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定调彻底打破了国常会之后市场的“放水预期”。政治局会议再一次坚定了去杠杆的方向和地产调控政策预期收紧,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具体执行层面也存在难度,不论是政策落地方向还是执行力度上都存在很大分歧,前期部分短期博弈资金撤出。
2)中美争端出现继续恶化预期。本周美方的两项举措继续恶化中美争端预期,一是美国商务部宣布将44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名单,主要针对军工股,引发8月2日军工股大跌;二是根据BBC报道,美国正在考虑将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征税幅度从10%调高至25%。
3)近期部分消费数据不佳,经济后周期消费走弱的预期被强化,前期强势的消费和医疗股出现明显补跌,加剧市场忧虑情绪。从基本面数据来看,7月各消费分支增速相比5-6月确实有不同程度的放缓,但整体上而言,除了一直负增长的传统汽车领域,其他消费分支的放缓程度目前为止并没有形成扩大趋势。消费的主要问题还是持仓集中且短期暂时看不到催化,前期市场预期打得非常足,加上17Q3和18Q1单季度盈利基数都很高,中报(环比)和三季度(同比)进一步超预期的可能性比较小,如果低于预期则又很可能发生“踩踏”,所以当6月消费数据边际放缓时,不少投资者出于避险考虑提前行动,造成消费股集中补跌。
逻辑观点是没错,不过总感觉好像说的遮遮掩掩、弯弯绕绕、隔靴挠痒,没有直接切入正题的感觉。
但,是分析问题的人不明真相吗?
其实能够一针见血的人很多,包括说“A股风险总体可控”的人,恐怕更清楚这种不痛不痒对当前的市场根本没有什么用。但现在,鉴于很多都已经不能妄议,能够说到这一程度的,已经算不错了。
没有真正的反思,市场是难见底的!


                        

为何利多不彰、利空凸显?内因有利股市,但被外因对冲!                 
                                 
【博览财经分析】本来7月31日政治局会议召开部署下半年工作,被多数人认为是股市的重要利好,但从市场的表现来看却并不尽人意。而类似的情况在此前几次重磅会议后,都有发生。
从昨天的市场表现来看,在权重股很难成为大盘救世主的大环境下,小盘股也没有能够顶上来,赚钱效应不足造成市场短期持续阴跌调整。当然,市场仍然有一些独立走势的品种,统计发现,这些品种大多基本面好,业绩都有很大增长,这更加佐证了弱势重质的基本逻辑。
为何会出现这种“利多不彰、利空凸显”的悖论?只是因为这个市场赚钱的只能是少数人规律,只有逆向于多数人思维,才能把准股市真实运转方向?
在我们看来,A股的内部因素当然是有利于股市的,政策的稳定股市态度也毫无疑问是非常直白明确的。
不过,来自外部贸易战等因素的压力大增对冲了部分利好,以及内部高善文等所谓机构砖家的大放厥词唱衰谬论,也干扰了部分大资金对市场的稳定信心。
据彭博社消息,特朗普政府计划将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
另外还有传言,美商务部可能对中国数十家高科技企业宣布技术封锁。虽然该消息人士称,此举尚未最终敲定,可能会改变。但自4月份中美贸易争端爆发以来对A股的重要影响,已经决定了,即便是传闻,就会有很大的杀伤力。
当然,也有分析指出,是部分投资者对会议做出了“偏负面的误读”:
从总定调看,是微调,大方向不变,这让疲弱的市场情绪不足够兴奋;
从流动性预期看,虽然会议明确了会再松一松,但从大格局上看“去杠杆”决心没有丝毫动摇;“总闸门”控制意味着放水程度虽有但也有限,最好的结果也只是“收短放长”;
“汇率”没有提及,意味着可能还会延续人民币贬值。这对股市的流动性预期也有干扰。
从股市而言,底部的构筑,仍缺少政策和资金的支撑,短期内震荡看来是免不了的,而且波动幅度会加大(分歧加大),这个过程会很熬人。
尤其对于房价,去掉了“快速”,说明开始由控速度,直接转向控价格。叠加会议当日深圳等局地出台的极端严厉楼调手段,极大地影响了短中线房地产板块的预期。而此间舆论关于“超千家上市公司炒房近万亿”的消息,又让楼市受压的影响,具有了全方位的波及。
事实上,8月1日也正是地产上下游的暴跌,导致整个盘面很难看。
虽然对于上述偏颇的“只偏好利空”的解读,本内参并不认同,但无法回避的是,其市场的不利影响是存在的。
另外,从期货市场传来的7月31日晚间布伦特原油期货大跌,1日螺纹钢早盘冲高回落跳水带动钢铁板块跳水等,也“助攻”加剧了当日的下跌压力。
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指出,行情估计弱稳定难维持,在欧洲倒向美国弄自贸区,又搞环太平洋经济体,美俄疑似联手后,我们的外部压力大增,美是铁了心围堵中国,这对A股预期形成了不利的预期担忧。
不过,也不用过于悲观了,就在今日(2日)早晨,人民日报发表头版评论:A股市场风险总体可控 长期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人民日报头版刊文称,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A股震荡调整。据介绍,证监会高度重视股票质押强制平仓风险防范工作,密切监测市场运行动态,加强了风险摸排和压力测试,制定了一系列应对预案。
目前,上市公司股票质押平仓风险总体可控。从市盈率看,当前A股市场已处于较低水平。
今年以来,A股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大股东增持、股份回购公告。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回购或增持公司股份,通常表明其对公司经营和发展的坚定信心。
同时,今年以来海外机构资金对A股市场也呈现持续流入状态。
以上说的基本上都是实情。当然,市场是否买账就要看事实来检验了,毕竟,现在是信心比黄金重要。


                                 
                                           投资参考
                 



新能源汽车板块三大催化剂齐发,短中线关注度提升                 
                                 
【博览财经分析】新能源汽车毫无疑问是中国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中的一张最亮眼名片。股市层面,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在今年的整体弱势行情下,也屡有表现。
而近期,该板块就有三大重要催化剂发生:一是具有国企标志性企业的北汽新能源即将上市。二是特斯拉发表消息,预计中国工厂产能为每年25万辆。三是四部委发布新能源车免征车船税的政策利好;在三大消息刺激下,可以关注本周以来短线处于调整之势的新能源汽车板块在短线股市层面会否有所表现。
首先,一位北汽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北汽新能源计划于8月8日完成借壳上市,目前该公司正在为此事进行紧锣密鼓地筹备。北汽新能源内部管理人员透露,该公司8月上市是大概率事件,“这件事在公司内部已经公开,但具体是不是8月8日还不十分确定”。
此前的7月28日,北汽新能源宣布计划借壳上市公司北京前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35名交易对方持有的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过户手续及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已完成。
这意味着北汽新能源上市在即。进入到8月份,北汽新能源有望正式上市,这一重要的新能源车企登陆资本市场的消息,大概率会催化新能源汽车板块。
其次,财政部、税务总局等四部委印发《关于节能新能源车船享受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提出,对新能源车船,免征车船税。免征车船税的新能源汽车是指纯电动商用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商用车。
分析人士指出,车船税作为小税种之一,在促进汽车行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通知》的出台,提出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船税,既符合国家减税降费的总体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引导绿色消费,加速高污染、高排放车型淘汰出清,鼓励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特斯拉发言人近期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将Model 3产量提升至每周1万辆;希望8月份后期,Model 3产量达到每周6000辆。预计第三季度将生产5-5.5万辆Model 3,预计交货量也将是这样的水平。
维持2018年交付1万辆Model S和Model X的目标不变。第二季度Model 3毛利润转为略微正面。预计中国工厂的产能大约为每年25万辆。
可以注意到,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于5月10日获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核发营业执照,注册资本1亿元,股东为特斯拉汽车香港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从事电动汽车及零部件、电池、储能设备、光伏产品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相关领域。
而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市场也是特斯拉的重要市场之一。
分析指出,随着特斯拉加大产能力度,后续相关产业链将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将进一步强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全球领先地位,所以相关个股也值得跟踪。
不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的问题也不少。
一则,包含北汽新能源在内的新能源汽车车企普遍实际盈利能力并不高。
根据《收购报告书》显示,北汽新能源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1~10月净利润分别为负1.84亿元、1.08亿元和3924.4万元,且包含比亚迪、宇通客车在内的主要新能源车车企盈利能力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二则,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车企利润很大一部分来自政府补贴,且占据了较大比重。
可以看到,近期在太阳能光伏补贴政策取消之后,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等此前政策补贴的行业也很担忧。比如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1~10月,北汽新能源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5796.28万元、1.48亿元和2475.25万元,扣除政府补助,车企亏损更为严重。
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和“退坡”时间点的临近,北汽新能源与其他新能源车企一样,面临着如何解决盈利难题的困扰。但需要注意到的是,光伏目前是需求端不足,而新能源汽车则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对于股市而言,8月份随着北汽新能源作为新能源汽车第一只股上市,新能源汽车板块有望得以催化。但是,由于补贴的滑坡,加上目前行业竞争无序,龙头效应还未显现,新能源汽车行业板块中期承压。补贴下滑加剧市场竞争,从而促使企业提升效率,因此长期反而利好行业板块。


                        

国企改革再站“风口” ,投资者还有多少认可度?                 
                                 
【博览财经分析】7月至今,有关国企改革的信息突然变得再度变得非常密集。
早在年中总结会上,国资委重申,下一步将在更高目标、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去谋划和推动国企重组工作。
7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调担任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而当日召开国改领导小组的第一次会议表示:国企改革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面临新的挑战,改革任务仍任重道远。
7月30日,国资委召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通气会。国资委领导及五位央企领导详解中央企业重组、降杠杆减负债等举措和下一步工作重点。
另据不完全统计,国资委官员7月来开展的调研活动已超过10次,并召开多次座谈会。
鉴于国企肩负在下半年稳经济、扩内需、抗外压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多重诉求,有战略影响,大概率进入新一轮加速推动期。
受利好消息影响,一度沉寂的国改概念股近日再成资金追捧对象,上海、广东(深圳)、山东、安徽等地方国改概念股也拉升明显。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806%2F1533515784234393.jpg
机构共识的共识是,尤其是国改领导小组组长调整,具有“号角”意义!
多家机构指出,今年是拓展深化各项改革举措的一年。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意在统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新一任领导班子上任有望在下半年加速国有企业改革。而基于——
●国改小组会议表示: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分层分类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中央企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日前举行的“央企、地方国资委负责人视频会议”透露:要增加国资投资公司、部分重要领域混改、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等试点内容。
预计之后国改重点领域为两类公司建设、混合所有制改革、债转股和央企并购重组。
尤其在市场化的国企混改和重组等方面,有望明显加强。
而历史来看,国企、央企改革的每一点突破都会在A股市场上有所体现,一场场资本盛宴或正悄然展开。
再考虑到当前A股政策环境转向宽松稳定股市,国改再度成为市场主要投资热点的条件已越来越充分。
当然,我们认为当前的市场特征是:国企改革进入第三批“炒地图”阶段。
继2016年11月、2017年3月的二批共19家央企混改试点后,第三批混改试点也于去年12月正式启动。
种种迹象显示,第三批混改试点名单可能将在8月之后开始发布。
国资委年中会议指出,下半年——
◎增加部分重要领域混改、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数量。
◎稳妥推进2-3家央企集团层面实施股权多元化,推进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积极推进装备制造、煤炭、电力、通信、化工等领域战略重组。
据了解,在第三批共31家试点企业中,目前10家央企下属企业已有9家报送试点方案,正在等待批复;
其中油气能源类央企子企业至少2家,军工企业至少2家;
预计下半年混改方案可能密集批复,铁路、军工等行业将亮点频现。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806%2F1533515798527789.jpg
与前两批相比,第三批混改试点从央企向地方国企扩展。
21家地方国改试点企业中,已有10家试点方案得到省(区)政府批复,其余11家企业正在履行报批程序。
作为本轮地方国企改革排头兵,上海依旧走在先行先试前列。
该市日前出台《本市国企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的实施方案(2018-2020)》。提出通过三年努力,形成10家以上具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打响300个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品牌,鼓励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二次混改”。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806%2F1533515811523971.jpg
国改按标的,一般划分为央企改革股及地方国改股。同时,今年扩大对外开放,让外资参与国改成为可能,汽车等行业有望率先破题。
可按三条主线筛选可能优先推改革的国企行业和区域:
一、从地方层面,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国企,如深圳、广州、上海、江苏、山东等地,这些地区国企改革推进速度可能较快。
二、从行业层面,选择产能过剩领域的国企,尤其煤炭、钢铁、有色等领域去产能力度加大,其中大部分涉及到的国企有望优先实现改革。
三、从集团层面,选择资产证券化率较低的国企,对背靠大集团的小市值公司,有望获得优质资产注入,实现价值回升。
个股方面,也可以从三视角遴选国改标的:
一、有较强代表性。主营业务突出,资产具有一定规模,在行业发展中具有较强影响力,是利润中心而非成本费用中心。
二、有较大发展潜力。属改革经营发展较好的核心骨干企业,或面临激烈竞争、亟需通过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或暂时困难,但有计划、有信心通过改革实现脱困发展的企业。
三、有较强改革意愿。主要负责人及业务部门能充分理解掌握国改精神,敢为人先、攻坚克难,能在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得突破。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806%2F1533515826369189.jpg
当然,最后还是必须警示:

★结合目前市场流动性环境和投资者风偏,对不限于国企在内的诸多板块,都不会给予太高期望或估值溢价。
★过去几年国企改革进展的“高开低走;只闻文件声,很少见有行动”等不好的影响,对当前的炒作预期有很大阴影。
★国改涉及标的庞杂,几乎涉及所有行业和所有地区,市值、估值分布范围极广,这造成其影响巨大的同时,聚焦也很难。
★目前情况下并不支持对整个板块炒作,只属于自下而上的甄选个股阶段。
★寻找有真正通过不错的改革方案,释放红利、提高经营效率、整合资源的公司,是下阶段国企改革机会的重点。


                                 
                                           多维观察
                 



面对内外风险,下半年只有加快国内改革!                 
                                 
【博览财经研报】面对当前内外不确定性风险的陡增,虽然博览主流观点开始转向提示风险,但研究员刘天智先生仍然坚持认为,国内改革是决定中国经济、金融走向的决定性因素,外部风险的扰动,只能迟滞这一进程,但无法逆转,除非国内改革也面临波折。而从当前的形势看,相关对内对外的改革步伐是在加快的——
8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调整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组成人员,李克强任组长,韩正任副组长。
8月1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申卫华表示,上海将从完善基础设施软硬件功能、做强贸易金融、支持上海主体企业等多方面入手,“努力建设服务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为了建设成为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上海将完善洋山深水港、外高桥保税区等基础设施的功能。
补短板:东部“重改革”,中西部“增基建”
对于第一个问题,研究员认为,日前,克强总理在西藏调研时,就明确强调“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加快补齐这个短板,通过扩大有效投资,加快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
如今,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再次“充实”,可见下半年,按照7.31政治局会议的要求,在基建方面“补短板”,侧重点,大概率倾向于“中西部地区”;而与此同时,近来,“东部地区”则更多释放出“国企改革”的信号,或许下半年,西部的“短板”更多在“补基建的缺口”,而东部的“短板”则更多聚焦在“补改革的落差”
在基建方面,除了克强总理近期的西部调研,强调“西部地区基建薄弱,要加大补短板力度”外,近几年来,铁总在新建铁路项目中的资本金构成也是按照“西部的项目,资本金主要由铁总出大头”的模式在运作。
从这个角度上说,下半年的基建板块,或许主要是寻找“西部军团”
而在国企改革方面,不仅央企改革有提速态势,地方国企改革也在加快推进。
除了此前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天津调研外,7月初,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到上海国际集团上海国盛集团调研;近日,上海市国资委出台《关于本市国有企业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的实施方案(2018-2020)》。上述动作释放了上海深化、加快国资国企改革,积极探索改革新思路的信号,后续有望看到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推进和落地。
因此,从相关国企改革的板块上看,近期的“热点”可能会更多集中在“东部地区”
以“进口博览会”为抓手形成“以点带面”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对于第二个问题,研究员认为,随着决策层强调“精心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相关筹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据悉,目前共组建了38个交易团、500多个交易分团。截至7月29日,已有超过7万家企业和机构完成了线上报名注册。7月30日,首届进口博览会筹委会办公室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召开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全国交易团现场工作对接会。
以“进口博览会”为“抓手”,正在形成“以点带面”的全国各地“扩大开放”新格局。在“改革开放”的前沿,近期以来,广东等地加快对外开放、整合粤港澳资源的动作也是紧锣密鼓。
就在广东省政府宣布“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打造更大更包容更国际化的开放平台,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同时,广东省科技厅也发布对广东省政协提案委员会的答复函件,该厅正牵头起草《关于加快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将争取今年下半年发布。该意见稿提出,完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与香港合作建设机制,香港联合广东省共同打造“一廊四城多核心”的创新格局,形成“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香港、澳门”为主轴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带。
近日又传出“中美寻求重启贸易谈判”的消息,可以认为,无论是内部需求,还是外部挑战,下半年,决策层正大力度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改革路径安排
一旦各地方、各部门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以自贸港为模式,以各区域整合为平台”对外开放新格局就将展现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而“炒地图”的“普适性”也便于股市各方参与相关板块的行情(诸如天津自贸区+国企改革;长江经济带+上海自贸区;海南自贸岛+海南“改革速度”等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4-29 01:38 , Processed in 0.152151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