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首席财经周刊2018.8.2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8 07: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央行重启“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汇率“双向预期管理”!》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实际中间价和通过双目标机制计算出的中间价之间的差异,统称为“逆周期因子”,其衡量的是实际中间价报价与双目标计算报价之间的偏离程度。从测算的结果可以看到,按照双目标定价机制计算所得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与实际值的走势一致,说明在这期间人民币汇率确实大体按照这个机制在运行。逆周期因子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首先,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6月以来,“逆周期因子”呈现出了“调贬”的趋势;并且,如果我们将“逆周期因子”移动平均的区间收窄(使用10天或15天移动平均),可以观察到这种调整幅度较为显著。这似乎意味着,逆周期因子在近期发挥了一定程度的“调贬”人民币的作用,但是博览研究员认为程度有限,逆周期因子对于汇率主要还是以“双向预期管理”为主。“收盘价+篮子货币”的主要问题在于,在引入篮子货币的那个时点,境内外汇市场没有出清,市场认为人民币汇率没有贬值到位,收盘价相对中间价有向下的贬值动能。这种机制下的外汇市场存在非理性交易,汇率价格没有真正反映基本面。于是央行推出“逆周期因子”,实施稳定汇率的改革措施。人民币的定价机制削弱了“收盘价”的影响、改变了“货币篮子”的影响,也让央行重新获得市场价格主导权,加强央行对汇率的调控效率。

中美充分表达“贸易分歧”,倒逼改革红利释放驱动力》面对中美贸易战长期化的博弈格局,无论美国国内怎么处理“通俄门”,对中国而言,自身的改革转型,做大国内消费市场,才有可能获得应对一切内外压力的“转圜空间”!好在最近一年多来,俺们已经在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扶持小微企业、推进高科技方面有所进展,而这就是支持中方力抗贸易战压力的根本。也为相关板块带来驱动力释放的机会。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1.gif                  热点聚焦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2.gif                  



央行重启“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汇率“双向预期管理”!                 
                                 
【博览财经分析】8月2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官方确认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重启“逆周期因子”的消息。
官网发文称,近期受美元指数走强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行为。基于自身对市场情况的判断,8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陆续主动调整了“逆周期系数”,以适度对冲贬值方向的顺周期情绪。
逆周期因子重启后,离岸人民币收复6.83关口。那么,什么是“逆周期因子”,是如何计算的呢?
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实际中间价和通过双目标机制计算出的中间价之间的差异,统称为“逆周期因子”,其衡量的是实际中间价报价与双目标计算报价之间的偏离程度。从测算的结果可以看到,按照双目标定价机制计算所得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与实际值的走势一致,说明在这期间人民币汇率确实大体按照这个机制在运行。
逆周期因子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研究员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6月以来,“逆周期因子”呈现出了“调贬”的趋势;并且,如果我们将“逆周期因子”移动平均的区间收窄(使用10天或15天移动平均),可以观察到这种调整幅度较为显著。这似乎意味着,逆周期因子在近期发挥了一定程度的“调贬”人民币的作用,但是研究员认为程度有限,逆周期因子对于汇率主要还是以“双向预期管理”为主。
◆“收盘价+篮子货币”的主要问题在于,在引入篮子货币的那个时点,境内外汇市场没有出清,市场认为人民币汇率没有贬值到位,收盘价相对中间价有向下的贬值动能。这种机制下的外汇市场存在非理性交易,汇率价格没有真正反映基本面。
于是央行推出“逆周期因子”,实施稳定汇率的改革措施。人民币的定价机制削弱了“收盘价”的影响、改变了“货币篮子”的影响,也让央行重新获得市场价格主导权,加强央行对汇率的调控效率。
人民币中间价是如何形成的,“逆周期因子”是什么?
◆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形成机制经历了五次重大变化: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826%2F1535278972783428.jpg
◆逆周期因子如何计算?
为方便描述,我们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实际中间价和通过双目标机制计算出的中间价之间的差异,统称为“逆周期因子”,其衡量的是实际中间价报价与双目标计算报价之间的偏离程度。
央行在2016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详细阐述了人民币汇率“收盘价+一篮子”的双目标定价机制;同时通过后面的案例我们能够推算出双目标各自50%的权重。
“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是指做市商在进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时,需要考虑“收盘汇率”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两个组成部分。其中,“收盘汇率”是指上日16时30分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汇率,主要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状况。“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是指为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所要求的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的调整幅度,主要是为了保持当日人民币汇率指数与上一日人民币汇率指数相对稳定。
据此,我们通过以下步骤对“逆周期因子”进行测算:
计算(t-1)日除美元以外的23种篮子货币与人民币双边即期汇率的加权平均波幅;
以篮子汇率平稳(波幅为0)为前提,倒算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波幅,并基于这个波幅计算中间价,作为t日中间价的“一篮子”部分;
以t-1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收盘价,作为t日中间价的“收盘价”部分;
按照收盘价+一篮子各50%的权重,计算t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的“双目标”报价;
将计算得出的“双目标”报价,与t日实际中间价报价对比,得出“逆周期因子”。这在2017年5月之前,是央行主动对中间价的调控;在2017年5月之后,是央行通过逆周期因子对中间价进行的调整。
从测算的结果可以看到,按照双目标定价机制计算所得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与实际值的走势一致,说明在这期间人民币汇率确实大体按照这个机制在运行。
逆周期因子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017年5月末,“收盘价+一篮子+逆周期因子”三目标定价机制正式形成,在这期间能够非常明显地观察到逆周期因子在起到“调升”人民币中间价的作用。这成功地扭转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人民币兑美元由此开启了一轮震荡升值。
2018年1月,尽管央行宣布暂停逆周期因子的作用,但其似乎仍然在发挥“调升”中间价的作用,不过调整幅度呈现逐渐收窄的趋势。2018年3月-6月,“逆周期因子”的作用呈现出双向波动、波幅较小的特征,显示央行确实基本暂停了此前通过逆周期因子“调升”人民币的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6月以来,“逆周期因子”呈现出了“调贬”的趋势;并且,如果我们将“逆周期因子”移动平均的区间收窄(使用10天或15天移动平均),可以观察到这种调整幅度较为显著。这似乎意味着,逆周期因子在近期发挥了一定程度的“调贬”人民币的作用。
◆逆周期因子对于汇率具有双向预期管理的作用。
高盛评价称,就操作层面而言,逆周期因子令政府可以通过设定中间价而发出政策指引、继而影响汇率,而不再仅有实际外汇市场操作这一个办法(此举会消耗外汇储备)。
去年8月,招商证券谢亚轩也对关于逆周期因子进行了一项测算,实验表明,在引入逆周期因子之后的20个交易日中,每天对人民币汇率回升的贡献是89个基点,或者0.0089。
同月,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程实也发布了一份测算报告,研究表明,在引入逆周期因子后,预期管理日均引导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幅度高达61.9bp,远高于此前的水平35.5bp。并且引入逆周期因子后,预期管理切实对人民币产生升值影响的概率为61.4%,而此前的概率仅为45.9% 。
这详细的展示了逆周期因子对于汇率双向预期管理的作用。因此,逆周期因子通过同时提高预期管理的效果和频率,加强了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的一致性,进而有效提升了中间价对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反映能力。
此外,报告还表明,在逆周期因子的引导下,中间价形成过程中的预期管理能够紧盯市场预期的顺周期波动,在敏感时点上灵活精确地提升管理强度,因此维护了总体定价效率。
◆在引入“逆周期因子”之前,央行对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设定是“收盘价+篮子货币”的机制。按照这种机制,人民币汇率并不是由基本面决定——在宏观经济数据低迷时,汇率不能自发的贬值;在经济数据重新高涨的时候,汇率也难以自发的升值。
收盘价+篮子货币”的主要问题在于,在引入篮子货币的那个时点,境内外汇市场没有出清,市场认为人民币汇率没有贬值到位,收盘价相对中间价有向下的贬值动能此外,美国经济出现显著复苏迹象,市场预期未来美元指数升值概率较大,篮子货币对人民币汇率有贬值压力。
这种机制下的外汇市场存在非理性交易,汇率价格没有真正反映基本面。对此,央行还提出了两种方案:其一,直接向浮动汇率过渡,人民币汇率先贬后升;其二,回到固定汇率,央行重新掌握中间价定价权。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选择了后者,推出“逆周期因子”,实施稳定汇率的改革措施。人民币的定价机制削弱了“收盘价”的影响、改变了“货币篮子”的影响,也让央行重新获得市场价格主导权,加强央行对汇率的调控效率。


                                 
                                           焦点透视
                 



中美充分表达“贸易分歧”,倒逼改革红利释放驱动力                 
                                 
【博览财经分析】面对中美贸易战长期化的博弈格局,无论美国国内怎么处理“通俄门”,对中国而言,自身的改革转型,做大国内消费市场,才有可能获得应对一切内外压力的“转圜空间”!
好在最近一年多来,俺们已经在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扶持小微企业、推进高科技方面有所进展,而这就是支持中方力抗贸易战压力的根本。也为相关板块带来驱动力释放的机会。
……
8月22日至23日,中美双方代表团就双方关注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建设性、坦诚的交流。双方将就下一步安排保持接触。
研究员认为,此次中美双方“降级”磋商(从此前的副总理级将为副部长级),本身就只是一次“试探”,彼此之间在经过了此前一轮“关税斗法”之后,各自有没有什么立场上的变化,有没有“达成妥协”的可能?
但无论是谈判开启之前,特朗普所谓的“对此次谈判不报太高期望”,还是中方一再强调的“必须在平等、对等、‘诚信’”的框架下才可能“谈得下去”,已经表明双方的立场还是相距较远,离达成“妥协”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要走。
而此次商务部公布的会谈内容,也佐证了这一点:所谓的“坦诚的交流”,在外交辞令当中,基本上相当于“分歧较大,各说各话”。
白宫也表示,双方“就如何在经济关系中实现公平、平衡和互惠交换了意见”,但没有表示谈判有任何重大进展
这意味着,正在扰乱全球经济的两国贸易争端将继续发酵。
在她发出这一言论前不久,8月25日,上周六,墨西哥方面表示,NAFTA协定中关于能源部分美墨两国已基本达成一致,并且美国在“日落条款”方面的立场也有所软化。而稍早,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称很快将与墨西哥达成重大的贸易协定。
两名知情人士表示,中国方面一直愿意向美国提出一些开放市场的措施,增加对美国能源和农产品的进口,并保证人民币不会大幅贬值。但这与特朗普政府官员在5月提出的一份要求广泛让步的清单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那份清单被普遍视为不切实际
一位熟悉谈判情况的商业游说人士表示,尽管谈判进展有限,但它可能有助于缩小两国分歧,并为今年晚些时候更高级别的谈判铺平道路。
研究员注意到,外界对中美贸易谈判预期本就不高,它标志着,自今年6月中美两国经济关系恶化、导致关税战升级以来,两国第一次小心翼翼地试图弥合贸易分歧
但就在官员们在美国财政部开会时,特朗普政府对中国16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正式生效,北京方面也立即采取了同等规模的报复措施。
显然,双方的博弈势必长期化——
遭遇“通俄门”实锤的特朗普,一再扬言“别老盯着俄罗斯,是时候对付‘新兴大国’了”。可见,无论是为了转移国内的注意力,减轻自己的舆论压力,还是真的为美国的“长远利益”考虑,特朗普政府都有将“贸易战打下去、长期化”的意图与意愿。
因此,中美的谈判势必是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一两次会谈就有什么“双方满意的结果”,
如今,中国在WTO起诉美国,美国鼓动铁杆盟友“封锁高科技”(澳大利亚拒绝华为、中兴介入其5G项目;美国对荷兰光刻机企业施压,不能雇佣中国籍员工),双方的斗法才刚刚开始……
而当前最具戏剧性变化的因素,却来自美国国内——
纽约州已开始对特朗普前律师展开调查
据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纽约州检察官已采取初步措施,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前律师Cohen展开刑事调查,特朗普的业务可能也会遭到调查。此外,曼哈顿地区检察官正考虑是否要对特朗普集团及两名高管提起刑事指控
这将使特朗普面临的司法风险升级。与联邦案件不同,特朗普没有权力赦免州检察官指控的罪行,也没有权力拒绝国家对其业务的调查。而这一事件的调查可能导致纽约检察官进入特朗普集团的财务状况,这些财务基本上仍然是私人的,特朗普此前拒绝披露税务记录。
8月21日,Cohen已就违反竞选财务法、银行诈欺和逃税等八项指控,与联邦检察官达成认罪求情协议。Cohen在认罪书中承认,他没有支付大约100万美元的税款,并且在向一位声称2006年曾与特朗普幽会的成人电影明星支付了13万美元封口费后,他从特朗普集团得到了超过40万美元的补偿。
此外,Cohen作为特朗普亲信及大选期间私人律师的身份,也给予了特别检察官穆勒的“通俄案”调查进一步发掘的价值。
美国制度规定,总统即使犯罪也免于起诉,只能弹劾。因此即便查实有违法犯罪行为,法律上只有弹劾一途。
会否遭到弹劾,有两项决定性因素:一是11月6日中期选举结果,民主党有无可能夺回国会参众两院主导权;二是特别检察官米勒调查还会发现什么、查实什么。
特朗普团队苦恼于不知道米勒调查团队查到些什么,至于中期选举结果,不到终场锣响,没有人能铁口直断。民主党夺回众议院多数党地位概率较高,在参议院获胜概率较低。
科亨若与米勒合作,将对特朗普杀伤力巨大
一是“通俄”调查对特朗普总统宝座的真正威胁,越来越可能不是“通俄”本身,而是拔起萝卜带出的污泥——撒谎、妨碍司法,甚至经济犯罪行为。须知特朗普始终秘而不宣的纳税单,一直是他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科恩在封口费问题上直接把特朗普拖下水,使特朗普直接面临撒谎和违反竞选资金法双重法律风险。
二是科亨认罪还为米勒调查打开了新的突破口。要知道,科亨为特朗普服务12年,为特朗普解决麻烦无数。他还可能把自己与特朗普的通话私自录了音。科亨还知道什么,还会说出什么,成为下一步舆论关注焦点。
科亨认罪后,其律师频繁接受媒体采访尖锐抨击特朗普。科亨与特朗普关系破裂势成定局。科亨认罪时未与检方签署合作协议,但美媒认为他向米勒调查提供证据的可能性很大。鉴于他为特朗普处理个人法律事务长达12年,如与米勒调查合作,对特朗普可能形成巨大杀伤力。
至于马纳福特,9月还将在华盛顿联邦地区法院受审,如在中期选举前被判罪成,将对特朗普构成新的打击。马纳福特2016年3月加入特朗普竞选阵营,6月出任特朗普竞选团队主席。对于当月特朗普长子、女婿在纽约特朗普大厦会晤自称掌握希拉里黑料一事,与俄罗斯多年交往密切的马纳福特很可能知悉内情。目前尚难排除马纳福特与检方合作可能性。就此来看,特朗普的称赞与特赦可能性的暗示,都有“安抚”意味。

弹劾特朗普真的会引发市场崩盘?
诚如特朗普所说,自他当选以来,美股确实展现出了强劲的上涨势头。标准普尔500指数按年化计算,上涨了20%,打破了1927年以来9.4%的历史回报率。
但对于弹劾他会导致股市崩盘,不少市场人士却并不认同。且不说分析人士大多怀疑特朗普是否真的会被弹劾——尽管众议院可能起诉特朗普,但参议院的定罪看起来仍不太可能。即便他真的下台,影响也存在不确定性。
以史为鉴——
纵观历史,尼克松和克林顿的弹劾事件显示出了截然不同的股市回报率。
1974年2月,当国会启动对尼克松的弹劾程序时,市场受到石油危机、世界外汇汇率体系内爆、政局动荡的影响,美股经历了1973年至1974年的熊市。截至1974年10月,标准普尔500指数重挫逾30%。
在克林顿在牛市期间被弹劾期间和之后,股市持续上涨。1998年12月,当众议院投票弹劾克林顿。当时正处于互联网繁荣的最后阶段,股市持续上涨。标准普尔500指数连续五个月攀升,直到克林顿在1999年2月无罪释放,标准普尔500指数并没有受到影响。
尼克松和克林顿的弹劾事件中,资本市场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走向。尼克松弹劾期间,石油危机等外部因素同样影响股市的下跌,而克林顿时期恰逢互联网泡沫,互联网经济的繁荣盖过了政治风险。股市的走向仅仅考虑弹劾因素过于武断。
总的来看,研究员认为,近期美股的优异表现与低利率、美元走强、企业利润的改善有关。而特朗普的减税和放松监管等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企业利润。
另外,若特朗普被弹劾,根据美国法律,副总统将接任,由于彭斯和特朗普同属共和党,他与特朗普的政策有所类同。彭斯多次在公开场合肯定减税的重要作用,减税政策大概率延续。因此,美国经济从中长期来看,不会因为特朗普是否弹劾而受到极大影响。
如果弹劾真的发生,或许市场会现大规模抛售,但任何此类市场波动本质上都是短期的。如今利率很低、美元走强、企业盈利依然强劲,这些才是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


                        

贸易战下生存之道:美企“求放过”,中企“靠创新”                 
                                 
【博览财经分析】亚特兰大联储银行行长警告,美国企业将特朗普关税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举措,可能使货币政策决策复杂化。
美联储政策制定者警告称,在这家美国央行寻求保持通胀稳定之际,美国企业将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举措,可能会使货币政策决策复杂化。
与此同时,日媒称,美国和中国8月23日互相对价值16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贸易战进入“第二幕”。全球性企业建立的供应链产生裂痕,全球的自由贸易体制剧烈动摇。
这是注定要被记入美国贸易史册的一周
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位于华盛顿西南区的ITC(USTR下属机构)内,台下坐着等待出庭作证的,是美国各大企业、家族型中小企业和重磅级行会组织中年龄多在50~60岁的首席执行官、高层领导,甚至还有在美国政治光谱中举足轻重的州议员,他们的两鬓多已斑白。
而在对面听取证词的,则是USTR"301调查"委员会的各位委员,平均年龄在30~40岁左右的技术官员们
据了解,在出席听证会的312个代表中,仅有27位表示赞成增加关税。
听证会上反对增税的企业或协会占大部分,但也有少部分美国企业和行业协会支持征税,主要集中在钢铁行业。301调查听证会某种程度上成了美国企业故意打击中国竞争对手的地方
在首日的61个发言人中,仅有3位表达了赞同征税的看法。在首日听证会上,空调、食品包装和纺织品三个行业的企业或者协会,在陈述中表示支持全部或者部分征税。之所以说部分支持征税,是因为其中的美国纺织品协会虽完全支持对终端产品征税,但反对对原材料征税。"
第二日,共有58位发言人。第二天支持加征关税的代表有所增加,来自美国钢铁、林产、劳保、机电、重卡及电动汽车、瓷砖、地板、建材、石材、轻工等10个企业或者协会的发言人支持完全或部分加征关税。
第三日,有3家钢铁企业、3家五金产品企业和一家汽车底盘生产企业支持征税。
第四日,只有涉及蜂蜜和大蒜行业的两个企业支持征税。
第五日,橡胶、皮革、五金、垃圾食品处理、新能源、纺织行业以及玻璃器皿协会共7个代表提出支持征税,其中,名为Insinkerator垃圾食品处理设备公司有在华投资经营。
如概括下支持征税的企业,其特点是越处于供应链低端的美国企业,就越支持征税。而越处于供应链高端的美国企业,则越不支持,这意味着这类企业用中国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比较多
美国企业抱怨USTR
听证人群中甚至出现了阿拉斯加州的参议员萨利文,他是为了保护阿拉斯加州的相关产业而来,他在庭上说,以前我坐在上面,你们(USTR人员)给我来做报告,今天是你们坐在上面,我来给你们做报告。
萨利文向USTR"301调查"委员会指明,此次关税对阿拉斯加的渔业将造成近10亿美元的重大打击,且打击的只会是美国人
截至8月24日第五场听证会结束,在出席听证会的312个代表中,仅有27位表示赞成增加关税,这意味着91%左右出席听证会的美国企业都"求放过"
根据上述出庭记录,在反对对华加征该2000亿美元关税的同时,美国业界代表也在会议中对美国政府方面的不专业和将贸易问题政治化表达了不满之情,美国化学品协会代表贝莱资瓦即不客气地指出:"供应链不是凭空存在的,也不会因为美国贸易政策的利益就能随便再建一个。"
求放过:美国企业的怒气和无奈
据一份(8月20~24日)听证记录显示,此次出席听证会的美国企业无奈地表达着自己"求放过"的诉求,并直指此次美国出台2000亿美元征税清单的各种荒谬之处。
美国新娘舞会行业协会代表兰格在听证会上反问USTR官员,婚纱这种时尚和季节性如此敏感的产品,难道要让我们为了应对关税而提前囤货吗?谁会穿过时的婚纱?
食品业的企业代表则提醒USTR官员,中国的苹果和其他国家的苹果尝起来口感不一样,这不能简单用替代国这件事儿来衡量的。
在第一日的听证中,美国果汁产品协会负责人泰勒就为USTR的官员们普及了一次有关果汁业的常识。
泰勒指出,大部分果汁生产商都购买海外的浓缩果汁原料,美国本土在苹果和梨方面是没有充足供给的,实际上73%的苹果汁浓缩物和76%的梨汁浓缩物都来自中国。
在回答USTR官员有关"中国产品是否能够被替代"的问题时,泰勒指出,中国是苹果和梨方面最大的供给商,虽然欧洲和阿根廷也有供给,但是它们生产的苹果和梨的口感,尝起来区别很大,不能作为替代方。
前述提到的贝莱资瓦此次是再次出席听证会,他表示,对于本届美国政府拒绝了上一次其移除出征税范围的要求,"感到失望"
中国企业在贸易战时代的生存之道
贸易战背景下,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未来数年的艰难局面?同处困境,怎样才能比竞争对手过得略好,活得更久?逆境之下又如何寻找机会?
在贸易战背景下,在行业里面不能获取主导地位的企业,可能会迅速衰败,迅速出局。这是所有的企业家都应该要高度警惕的。恐怕要做好长期打算,要打一场持久战。企业家要尽快思考自己的企业在哪一个方面能够获取主导地位。以中国的市场规模,即便是外贸出口受到影响,以及因为出口形势带来的消费信心下降,但企业的这种主导地位,它是一种最可靠的,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抗风险的地方。
有了主导地位,我就可以在这个领域有很多最前沿的技术创新,这些技术创新使得我能够拥有定价权。“掌握定价权”才是面向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是未来四十年外部不确定性的唯一的应对之道
中国的经济要彻底转型到一种创新型经济,你要去创造一种新的需求,或者说是要更新创造一个全新的行业才行。现在企业恐怕基本上都要面临这三个问题:一是创新的方向在哪里?二是技术层面的创新如何能够转化为顾客价值创新?第三,现在大家对创新的复制能力都很强,企业应该如何护航创新
这三个课题是现在企业家都必须要去思考的。思考好这三个问题的企业家,如果扎扎实实去做,三五年下来,我觉得大环境的变化会大大增加行业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的机会,将分散的行业加速向有核心能力、有强大定位的公司去集中,这实际上对于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也并不是坏事。
在中美贸易战大环境之下,每一个企业都要去学习的地方,就是你在某个领域能不能做到冠军。用定位的理论来说,我们可能还要进一步提高要求:不只是你在市场规模是冠军,而且在用户的头脑里面要能够建立起一个对应的定位。很多的企业市场规模可能很大,甚至可能是第一,但是用户还不知道谁是第一。这个时候是有风险的。
就像(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讲的:企业十几个人的时候,在这一个城墙口冲击;当我有18万人的时候,我还是冲击同一个城墙口。这个企业它就不怕中美贸易战了。再大的外部宏观的环境,他都有一种抗风险的能力,这是企业能控制的。有的时候我跟企业家聊,我说你如果太关注外部了,也会有无力感,因为你控制不了。还是把你可控的做好——你可控的就是把自己的价值厘清下,看看我的这个生意最终和用户达成的契约是什么?用户认为我在哪方面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一把手,一定要把自己的企业在用户头脑中给定义好。


                        

你们敢动我?我就敢动全世界!川普或绕过美联储亲自干预汇率?!                 
                                 
【博览财经分析】有分析师称美国总统川普的弹药库中,有一个核弹级的武器:外汇平准基金ESF。如果辅以“国家应急干预”的名号,川普能钻ESF的大空子、绕过美联储直接干预外汇市场把美元摁下去
嫌弃美联储是猪队友
川普上周五在汉普顿举行的非公开筹款活动上对捐款人金主爸爸们抱怨,称本以为自己提名的美联储主席会努力创造低利率环境、支持美国制造业,而不是恰恰相反。他对联储的加息举措感到失望。这段话是迄今为止川普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个人最为直接的批评。
而早在今年7月,川普在公开场合已经向美联储开炮数次,称加息和强美元都在损害美国的利益,是在跟美国强劲增长的经济和自己为此付()()的诸多努(贸易)(事端)唱反调
而鲍威尔此前表示,虽然面临来自总统川普的压力,美联储将在货币政策选择上保持独立性。
在川普近期持续的对加息、强美元、贸易伙伴欧盟操纵汇率主动贬值的批评后,华尔街分析师们开始慎重考虑川普政府是否会绕过“不听话”的美联储、亲自下场干预汇率
摩根大通称不排除川普政府会干预货币市场、打压美元。德意志银行和奥本海默基金都响应了这个看法,认为美元被干预恐怕不只是川普嘴上扯扯而已了。
野村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称“有一个可能性是:当局将解决美国贸易赤字的工具从关税切换到汇率,前者需要大量人力处理加征关税清单中的每一个条目对应的豁免请求,而直接动汇率能同时调整所有进口商品的价格。”
在美联储独立于白宫的前提下,川普能如何下场干预外汇市场呢?
最直接的选项是:下令美国财政部动用外汇平准基金ESF、通过纽约联储卖出美元买进日元欧元等货币。
ING分析师称上述操作受限于ESF220亿美金的体量,对市场的冲击恐有限,但是,如果川普政府宣称外汇干预是为了国家安全做的“应急干预”,就能绕过EST额度和国会的限制,强迫美联储用自己的账户抛售美元,这将会是核弹级的钻空子
美联储多位高官强调独立性 加息决定无关政治
达拉斯联储主席表示,美联储将在不考虑政治压力的情况下做出利率决定。川普此前表示,对继续提高利率感到“不高兴”。
同日,堪萨斯城联储主席也强调了美联储的独立性。她表示,对这届政府来说,担忧加息不是新鲜事。
川普此前批评美联储,称他对继续提高利率感到“不高兴”
美联储今年已经加息两次,而美联储的官员们表示,在年底之前还会再加息两次;2019年可能加息三次。
美联储官员表示,倾向于美联储在未来12个月里加息3-4次。他对经济仍然相当乐观。与其他美联储官员一样,他预计今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近3,但他警告称,这种情况不会持久。
他说,现在的增长正受到财政刺激措施的推动,如减税和政府开支,而这将逐渐减少。“我唯一要指出的是,2019年,一些刺激措施将会消退,并将在2020年进一步消退。因此我们预计经济增长将有所下降。”这意味着长期的经济增长范围为1.75%至2%。
而美国亚特兰大联储主席称,美国经济高于趋势的扩张将持续多个季度
他表示,FOMC已经花“一段时间”来讨论美债收益率曲线。美债收益率曲线的相关性并不意味着收益率曲线(出现倒挂)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收益率曲线仅仅是判断经济增长的众多信号之一。
川普又盯上了南非 当地货币闻声急速贬值
美东时间周三晚间,川普称已指示国务卿蓬佩奥研究南非的土地无偿征用政策,市场担忧南非或将成为川普下一个制裁对象。南非兰特日内跌幅随后扩大至1.6%。
继“瞄准”土耳其之后,川普似乎又将炮火转向了南非
美东时间8月22日周三晚间,川普称,已指示国务卿蓬佩奥研究南非的土地无偿征用政策。这一言论引发投资者担忧,南非或将成为川普下一个制裁对象。
彭博社随后报道称,南非政府将召见美国大使。此后,南非确认这一消息属实。南非国际关系部门还称,川普关于南非土地的推文是以失实信息为基础的,与美国的外交通道仍然敞开
南非兰特日内跌幅扩大至1.6%,现报14.33。
在此之前,南非开始强硬推进土地再分配,执政党ANC主席Gwede Mantashe甚至表示:你不能拥有超过12000公顷土地,超出的部分应该被无偿收回。
此前,南非林波波省的两块游戏农场遭到强制回收,土地所有者要求获赔2亿南非兰特,但只得到十分之一。
当地农民工会还称,南非的白人农场主正在以创纪录的速度,疯狂地想要卖出手中的土地,然而根本没有买家。
今年2月就任后,南非总统拉马福萨誓称,要将白人农场主自17世纪以来拥有的土地归还给该国的黑人。无偿征收土地的宪法修正决定在今年7月底正式通过。
货币走弱 外债高企 波兰会成为下一个土耳其吗?
美土危机持续发酵,里拉历史性贬值拖累新兴市场齐齐卷入货币抛售潮。土耳其风暴未歇,市场却已开始未雨绸缪:下一个会是谁?
先有牛津经济研究院将乌克兰列为潜在的遭难对象,后有左翼政府重归令市场忧心巴西或将接棒。如今,又有人认为波兰或许才是真正的“土耳其第二”
自今年年初开始,波兰兹罗提兑欧元汇率的稳定期已经过去,随着双方关系或将进一步破裂,欧元未来似有继续走强之势。
兹罗提兑欧元的汇率走势图也暗示着,波兰或将面临与土耳其一样的境遇
本世纪初至今,兹罗提曾经历数次剧烈波动:2001年5月至2004年1月期间贬值33%;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上涨54%;2008年5月至2009年1月期间则又暴跌35%。但在2010年之后,兹罗提汇率逐渐企稳,不再大起大落,现保持在4.30左右的水平。
不过,今年迄今,欧元兑兹罗提已上涨超过3%。未来走势如何,欧盟与波兰的关系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近年来,波兰推行的一系列司法改革招致欧盟强烈不满,双方矛盾日渐加剧。欧盟批评波兰的所作所为违背欧洲价值观,波兰却是毫不在乎地一意孤行,继续改革脚步。
与此同时,波兰的外债情况与土耳其一样糟糕。CEIC数据显示,今年3月,波兰外债达到3921.74亿美元,土耳其则以4666.57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土耳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主权外部债务杠杆来发展经济。过去10年,其美元债务/GDP从33%上升为2017年底的55%,上升幅度令人震惊。而彭博社指出,波兰经济对外债的依赖程度更高,外债相当于其GDP的70%。
不过,与土耳其相比,波兰无论如何都存在一个优势:这个国家是欧盟的一员。即使双方互不待见,欧盟也无法将波兰踢出联盟,只能等着波兰忍无可忍主动申请退欧。
有评论认为,当前的动荡之下,波兰央行拥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数额约为1037亿美元,这一数字未来还存在翻倍的可能。因此,只有规模足够大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才能击倒兹罗提,进而令波兰崩溃。


                                 
                                           决策参考
                 



整体通胀概率不大,“局部价涨驱动利润率”成投机新渠道!                 
                                 
博览财经分析从整体上来说,需求不强会限制价格上涨的空间。对终端消费来说,出现一轮大的通胀通常与货币大幅放松有关。尽管货币政策似乎边际有所放松,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格局并不会有大的变化。去杠杆大趋势下,M2保持低速增长以及社融增速进一步压缩概率居大。企图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为出发点带动社会整体消费不太可能。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社会出现普遍性的涨价行情概率不大。但是,在生产力旺盛,需求却没有显著提升的大背景下,以价涨驱动利润率,成了如今各路社会资本能够想到的唯一出路,价格勾结则成了通往价涨的捷径。于是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涨价故事:
PTA、螺纹钢涨上天;
7月份11城房租平均涨幅超20%;
阔别三年的猪周期可能近在眼前;
水淹寿光,香菜1斤卖到四五十元;
……
总需求乏力,涨价空间有限
价格根本上是取决于供需两方面。从总体角度来看,7月社融增速已从去年底的12.5%降至10.3%,融资大幅下滑预示着经济增速的放缓。6、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6%,较5月的6.8%明显下降,经济下行拐点出现。
从微观角度来看,通胀的回升需要有消费需求的支持。但过去两年居民快速加杠杆,透支未来消费能力,尤其是2017年以来房价增速放缓,而居民还贷压力沉重,“财富效应”逐渐让位于“挤出效应”。今年以来居民收入增速放缓,进一步侵蚀了消费能力。
从整体上来说,需求不强会限制价格上涨的空间。今年以来发电量整体平稳而发电耗煤增速较17年所下降,6月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凸显,煤价再次回落。
对中游来说,涨价能否传导到下游取决于下游的需求。7月PPI中的生活资料分项同比回升,主要是来自衣着分项和耐用消费品,反映了上游生产资料价格的带动。但生活资料的涨幅远低于生产资料,整体需求偏弱,价格传导不畅。
对终端消费来说,出现一轮大的通胀通常与货币大幅放松有关。历史上几次CPI同比高于3%出现之前,M2的增速都达到了15%以上。食品价格与M2也存在这样的关系。今年M2增速企稳,7月小幅反弹,但也只有8.5%。
尽管近期决策层召开的相关会议表明,货币政策边际或将有所放松:
8月初,央行在部署下半年工作时对长期货币政策措辞进行“微调”改“流动性合理稳定”为“流动性合理充裕”;
,监管层考虑将地方债风险权重降为零。这意味着地方债认购无需占用商业银行资本金。据推算,此举将为商业银行系统释放约3万亿的流动性。
然而,7月底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依旧强调了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的格局。因此,研究员认为,尽管货币政策似乎边际有所放松,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格局并不会有大的变化。去杠杆大趋势下,M2保持低速增长以及社融增速进一步压缩概率居大。企图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为出发点带动社会整体消费不太可能。服务消费价格受需求影响更大,当前地产调控严格,二手房价增速较17年同期放缓,服务消费价格的上涨也将受制于财富效应的减退。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社会出现普遍性的涨价行情概率不大。
以价涨驱动利润率,是各路社会资本如今的唯一出路,局部性涨价故事不断……
在生产力旺盛,需求却没有显著提升的大背景下,以价涨驱动利润率,成了如今各路社会资本能够想到的唯一出路,价格勾结则成了通往价涨的捷径。
如最近火热的房租涨价事件,风华高科大涨背后的MLCC原材料捂盘,某种程度上都属于价格勾结,包括近些天有市场传言,大资金去山东高价垄断收购当地果农的苹果,苹果还在树上收购价格就已经涨了两倍,小苹果在期货市场疯完之后,开始在实物市场肆虐。
在这背后的,无非是社会融资成本提高,债务杠杆加大,所有资本都在思考下九流的赚快钱攻略。鼓吹了一年的大消费,以租代售,成为了资本唯一能够找到的,释放融资成本压力的宣泄口。
◆水淹寿光,香菜1斤卖到四五十元。
寿光当地的蔬菜价格,已经上涨到了香菜近30元一斤、菠菜10元一斤、黄瓜6元一斤这种离谱的地步。寿光某市场当天的香菜价格达到39.9元/斤,比猪肉价格还贵一倍多。这还不算最贵的,在省会济南,这两天香菜价格最高甚至到5元/两,也就是一斤50元!
而这个价格,未来几乎一定会反映在其他地区、特别是华北地区家庭的餐桌上。
有网友戏称,“以后吃火锅不敢涮香菜了”,也有人提出,应该“多吃肉少吃菜”。
山东多地菜价上涨,山东省多个地级市都出现了部分蔬菜价格上涨的情况。
在济南,目前绿叶蔬菜一斤都在八九块钱:菠菜9块一斤,生菜8块,油菜5块。香菜价格则更高:品相差一点的报价25元一斤,品相好一点的“5块钱一两”,也就是说50块钱一斤。2元一斤的卷心菜已经算是菜市场里的低价蔬菜了。
在临沂市区一农贸市场,不少叶类菜处于缺货的状态。一位开羊肉餐馆的张女士被香菜价格吓了一跳,香菜的零售价为18元一斤,这让张女士很是感慨:“基本上要一块钱一根香菜了。”
事实上,全国菜价都在涨!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从7月初开始,全国蔬菜价格连续7周上涨……
◆加征关税将令大豆价格提高5%,豆油和豆粕价格上涨2.4%和4.1%。而豆粕则是猪饲料的主要原料。从豆粕涨价开始,其下游产品猪肉价格开始蠢蠢欲动。5月开始,按捺了一年的猪肉价格开始反转。
猪肉CPI上升还未形成趋势,一系列利多猪肉价格的因素开始堆积,7月开始,贸易摩擦逐渐实质化,豆粕作为中方重要战场开始承上涨之压,以豆粕作为主要饲料的猪价开始跟涨。非洲猪瘟则在8月让猪肉持续升温。阔别三年的猪周期可能近在眼前。
各地扑杀已经接近三万头,无论是怎么扑杀损失都将不会小。对于养猪业的影响可以参考2006、2007年的猪蓝耳病给养猪业所带来的冲击。
猪周期的提法,固然描述了猪肉价格循环的推动机制,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7月份11城房租平均涨幅超20%
近日,有关北京房租价格过快上涨的消息,无疑牵动着各方神经,但事实上,不只是北京,7月份以来全国城市房租价格均有所上涨,但部分重点城市房租价格涨幅极为明显。
数据显示,7月份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以及成都、天津、杭州、南京、青岛、厦门、重庆共计11个城市的房租价格同比平均涨幅高达22.12%。其中,与近期处于舆论旋涡中的北京房租价格同比增幅为20.3%,在11个城市中排名第六,而排名前5个城市的同比增幅分别为成都32.4%、广州30.7%、深圳30.5%、重庆25.1%、天津23.09%。
其实房租一直都在涨,只是更多的钱流入楼市股市和金融市场,推高房租的速度变慢了。而资金在楼市遇阻之后,租房市场就成了它们的下一个试金之地。
资金如水,一旦原有惯用的通道被截流或陡然变窄,一定会左冲右突,寻找新的通道。房租,物价,都会首当其冲。
◆夏粮歉收,三大主粮全部减产。
今年夏粮收成的数据一公布,外界就一片哗然——总产量13872万吨,同比歉收306万吨,下降2.2%。
除此之外,截至8月15日,中国主产区的小麦累计收购量4105.9万吨,同比去年6139万吨断崖式下滑,其中河南锐减55.1%,安徽45.9%。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826%2F1535279061589022.jpg
从这张表我们可以看到,自2015年以来,除了“杂粮”大豆一枝独秀之外,中国三大主粮的产量整体上是下滑的。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今年中国玉米、稻谷、小麦产量同比15年将分别减少808万吨、554.5万吨、768.7万吨。按照每人每年400公斤消耗量计算,这些粮食够澳大利亚、朝鲜、蒙古国吃一年了。
专家说产量波动没错,但忽视了粮食的结构性失衡。
而,粮食歉收势必也会带来粮食涨价预期。
◆其他领域方面的涨价故事——
钢铁:钢价继续上涨。上周钢价继续上涨,但螺纹、热板涨幅不一,而原材料价格继续走高,因而吨钢毛利走势分化,螺纹升、热板降。8月上旬重点钢企粗钢产量增速3.7%,较7月下旬略有回升,但仍低于7月,而上周高炉开工率低位持平在66%,均指向供给依然偏紧。上周钢材社会库存虽略回补,但处于历年同期较低水平,指向需求淡季不淡。需求稳、供给紧,令钢价上涨。
水泥:全国水泥均价由降转升,库容比有所回落。全国水泥均价有所回升,环比增速0.85%,由负转正,库容比58.6%,略有下降,仍处同期历史最低位。8月中旬,受台风和降雨影响,尽管下游需求环比提升不明显,但受益于低库位以及企业自律限产收缩供给驱动,部分地区水泥价格开始反弹,预计后期随着下游需求不断恢复,水泥价格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态势为主。
化工:PTA产业链价格继续创新高,负荷率同期高位,库存仍低。PTA产业链产品价格涨势依然强劲,涤纶POY、聚酯切片、PTA均加速上涨、创下近4年新高。PTA产业链负荷率涨少跌多,前期因检修回落的PTA工厂负荷率上行,而聚酯工厂和江浙织机均降,但整体都处在历年同期高位。涤纶POY库存天数持平在6.5天,创历史同期新低。价格涨、开工旺、库存低,指向行业景气依然向好
总之,在整体需求不强的情况下,出现普遍性涨价行情概率并不大。在生产力旺盛,需求却没有显著提升的大背景下,以价涨驱动利润率,成了如今各路社会资本能够想到的唯一出路,价格勾结则成了通往价涨的捷径。于是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涨价故事。


                        

小米业绩持续高增长叠加收入结构优化,利好整个小米产业链!                 
                                 
博览财经分析】8月23日,小米集团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对于与格力董明珠的赌约,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雷军表示,今年7月小米发布了空调,小米电视连续3个月做到了中国市场第一,代表了小米从手机到大家电的成功拓展。小米的优势在人工智能和云储存大数据基础上,同时四五年前小米就开始做IoT(物联网)投资,二季度IoT增长翻倍,现在也还是投资期,未来会进入收获期。
二季度小米集团的营收同比增长68.3%至452.35亿元,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5.1%至21.17亿元。上市后,小米业绩仍能保持优秀。
从具体细分领域看,小米业绩主要依赖于手机业务。而,新业务板块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以及互联网服务收入增速仍然过低。
尽管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小米手机业务在国内市场面临着华为、OPPO、vivo的压制,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和互联网服务有望成为小米未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IoT业务收入翻倍,小米电视跃居中国第一。MIUI月活用户破2亿,互联网收入增长强劲。
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为39.58亿元,同比大涨63.6%。MIUI月活跃用户于2018年第二季度达到2.07亿人,同比增长41.7%。随着IOT业务和互联网业务的强劲增长,小米的收入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并使得小米能够保持稳定的高速增长。
对比,研究员认为,小米业务的高速增长以及结构上的优化利好小米产业链。科创“独角兽”小米业绩高速增长背后主要有两大受益链条:“生态链+供应链”。受益顺序如下:小米生态链终端产品生产商最为受益,业务占比大的小米代工公司其次受益,最后是供应链零部件公司。
科创“独角兽”小米的两大受益链条:“生态链+供应链”
从成长经历看,小米无疑是国内互联网科技“独角兽”企业的标杆:
2010年成立;
2011年小米手机M1产品发布;
2014年,小米手机首次获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第一(市场份额约15%),E轮融资估值高达450亿美元,比初创期翻了180倍。
如今,在经历了短暂的小米手机业务低谷期及小米生态链布局的沉淀期后,出货量重返全球前五(据IDC数据,小米17年全球市占率达6.3%)、生态链公司销售额突破200亿、印度市场市占率第一、“小米之家”新零售渠道全新布局等表明小米成长势头强劲,有望成为BAT之后国内不可或缺的新兴互联网科技力量。
业务布局上,从最早的“铁三角”(硬件+软件+互联网)到现在打造全方位的小米生态系统,相应的小米产业链整体也充分受益,具体包括“生态链+供应链”两大受益链条,受益顺序如下:小米生态链终端产品生产商最为受益,业务占比大的小米代工公司其次受益,最后是供应链零部件公司。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823%2F1535024099671098.jpg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823%2F1535024108371588.jpg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823%2F1535024119773494.jpg
◆高性价比产品:品质导向的高性价比爆款。
小米体系产品核心策略在于打造高性价比爆款,追求“高品质+合理价格”的消费升级。以高性价比聚合海量需求,实现单品规模快速爆发;以规模效应进一步促进供应链效率提升和采购成本管控,优化终端价格,刺激需求持续释放。同时小米体系产品开发遵从“满足80%用户的80%需求”的原则,致力于核心功能的开发和优化,从而能够聚焦有限的资源,解决用户核心痛点。产品线聚焦标准化程度高和通用性强的功能性产品,同时防止产品功能泛化带来的开发成本虚高,以效率的提升换来终端产品价格的大幅削减,打造爆款,进而以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实现产销良性循环。
◆生态链扩张:赋能拓展产品边界,构建“米粉”生活方式。
小米聚焦功能性产品,但产品线扩张远超一般公司,依据产品类型,主要分为四大类产品:
②   能手机是最为底层的核心硬件,是整个生态链的起点;
②围绕手机不同消费场景,拓展移动电源、耳机、保护套等手机周边产品;
③依据IoT布局思路,聚焦家庭智能硬件产品,如AI音像、智能电视、空气净化器、平衡车、智能台灯等;
④智能硬件产品之外,开发毛巾、箱包、签字笔、床垫等功能性耗材产品。
从智能硬件到生活耗材,全方位打造“米粉”生活方式。复制小米手机成功模式,形成泛集团、生态化的成长模型。对于小米而言,生态链企业蓬勃发展的核心价值,在于以持续的推广,保持和强化小米品牌认知;以产品链打造小米生活方式,进而构建小米生态圈。而小米生态链公司之于小米,既非简单的OEM/ODM代工公司,也不同于参股投资形成的松散联盟,而是小米全方面输出供应链、资金、品牌和渠道等支持,从1到N复制小米产品逻辑、快速延伸小米品牌产品线的垂直产品型公司。
◆新零售渠道:效率致胜的全渠道战略。
对于小米而言,高性价比产品策略的推广,既需要产品生产环节以“8080原则”聚焦核心痛点打造爆款,同时也需要优化流通和推广环节,实现产品全链路的高效率运营。从聚焦线上到全渠道布局,小米一以贯之的,是对极致效率的追求。
线上来看,品质电商本质上是线上电商业态的演进,其方向与线下红利业态变迁趋势相对应:C2C淘宝向B2C天猫&京东的迁移,是电商低价驱动向品牌&服务驱动的演进;而品质电商的兴起,则是在B2C综合电商一站式购物基础上,电商品质化&精选化,向高性价比驱动迁移的过程。2017年4月,米家有品(现已改名为“有品”)独立App正式上线,小米体系品质电商平台走向前台。
相比网易严选等竞品,米家有品的优势在于:
1)前端引流。米家有品依托“米粉”起家,自带小米系智能软硬件线上流量资源,以及线下全面铺开的小米之家为核心的门店体验推广资源(严选联合亚朵开设酒店同样是拓展线下体验资源,但短期数量极为有限);
2)后端供应链整合。有品主打小米和生态链企业智能硬件产品,在科技硬件类产品供应链资源国内无出其右。且以高价硬件积累粘性用户资源后,精选第三方品牌商家扩充日百、家居、餐饮等低单价产品实现全品类覆盖,拓展难度相对较小(作为类比,同样以低频消费起家,京东以高客单的3C起步向下拓展,难度原小于以低客单图书起步的当当);
3)IoT“遥控器电商”功能。小米IoT生态体系国内领先,其潜在应用拓展仍有较大发展潜力。就电商销售而言,米家智能平台实时监控积累的大数据所能实现的精准推送和一键购买,远非一般平台可比。
制造型零售崛起,小米业绩高速增长,关注小米生态相关公司
投资角度来看,除小米自身的成长潜力外,研究员认为,可以从两个维度寻找投资机会:
1)小米新零售模式的成功,一方面验证了传统线下零售渠道效率提升的巨大空间,注入互联网基因、融合全渠道、数据化运营,推动人、货、场三要素重构,线下渠道变革有望带来惊喜;另一方面,除前端引流及业态创新外,小米高性价比爆款的产品策略,也反应了新一代消费者品质为核心的消费升级诉求。掌控后端供应链资源的“制造型零售”公司将是时代主旋律。
2)正如苹果带动的苹果产业链公司、阿里巴巴带动的阿里产业链相关公司等,小米未来作为生态型巨头公司,其体系内同样有望长出重量级产品型公司。从这一主线出发,建议沿着小米生态链终端产品公司、小米体系代工生产公司和小米体系核心供应链公司三大维度寻找相关投资机会。


                        

郭嘉队、私募都在快速“回填”这个“7年低位的估值坑”!                 
                                 
【博览财经分析】大规模的“强监管”不改医药行业未来健康发展。而经历了此轮强监管的洗礼,那些经得起考验的优质公司,有机会在国民医疗保障需要攀升、相关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获得估值溢价,目前看,相关事件引发的“医药、医疗板块估值坑”正在快速的“回填”。
此前医药生物板块跌破前期低点,医药行业估值已经接近2011年至今的7年低位,随着风险预期的充分释放,尤其是行业自身发展趋势持续,相关板块正在持续释放驱动力。研究员注意到,多家百亿私募重仓医药生物板块,且与海内外“国家队”重仓股重叠性较高。
大规模的“强监管”不改医药行业未来健康发展
长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8月20日通过决定免去唐若迪的长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职务。与此同时,根据中央决定,刘长龙请求辞去长春市市长职务。长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决定,接受刘长龙辞去长春市市长职务,并报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备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8月16日召开会议,听取关于吉林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件调查及有关问责情况的汇报。要求刘长龙(长春市市长,2016年9月任长春市代市长,2016年10月至今任长春市市长)引咎辞职。
疫苗案件引发的医药监管大整顿,在决策层的高度关注之下,继续严肃推进,目的是“治病救人”,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医改进程的深化不会发生变化。
回看近年来医药改革,核查临床试验数据、推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加快创新药医疗器械审批等等,皆是刮骨疗伤式的行业大利好,若改革能够扎实推进,对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298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时间仅剩数月,各地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采购也陆续开始,相关品种的行业格局有望改变,相关企业利好即将兑现。
近日,医保局发布纳入抗癌药医保准入谈判18个药品,涉及12家企业,其中只有2家国内抗癌药生产企业纳入。
不论是国家鼓励医药创新还是大力发展优质仿制药,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必将带来强者恒强的局面。近来国家层面药品集中采购也已提上日程,大规模的“强监管”不改行业未来健康发展。
紧跟“国家队”步调!多家百亿私募重仓医药生物股
2018年中报显示,医药生物是淡水泉、高毅资产和景林资产等多家百亿私募“扎堆”的板块,且与“国家队”资金的持股路线重叠性较强。
淡水泉二季度重仓股包括生物股份、红太阳、太极集团和天士力等四只医药生物股,还包括一只家具制造板块的梦百合。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3A%2F%2Fwxone.bolanjr.com%2Fwk%2Fphp%2Fupload1%2F20180821%2F15348471692588.png
其中,太极集团是淡水泉二季度建仓的股票,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两只淡水泉旗下的基金产品,即淡水泉精选1期和平安信托-投资精英之淡水泉,分别位列第九和第十大流动股东,总计持股数量为704.21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淡水泉重仓股也是中外“国家队”争抢的“蛋糕”。比如,一同与淡水泉位列生物股份前十大流通的股东的包括:中央证金、挪威央行、魁北克储蓄投资集团、加拿大年金。
生物股份是动物疫苗的龙头。天风证券研报指出,该公司猪口蹄疫 OA 苗上市,强化公司龙头地位。猪价下行同道中,一旦发生疫情损失巨大将对优质疫苗仍具有较大粘性。此外,该公司还布局宠物疫苗,相对于经济动物疫苗而言,宠物疫苗给予品牌的溢价能力更多。
此外,淡水泉与“国家队”共同重仓的还有天士力和红太阳
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天士力84.76亿元,同比增长16.68%,实现归属净利润9.25亿元,同比增长22.32%;上半年红太阳营业收入和归属净利润增幅分别为10.98%和8.86%。
其中,淡水泉在二季度加仓天士力,旗下两只基金总计加仓678.82万股。中信建投研报认为,天士力生物药板块分拆上市,可实现估值重构提高公司整体价值,还有助于公司打造国际领先的生物药平台。
数据显示,截至8月份第三周,A股估值12倍左右,医药生物估值为29.58倍,对全部A股溢价率回落至144%。医药生物子行业中估值最低的依次是医药商业(19倍)、中药(23倍)和化药(27倍)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3A%2F%2Fwxone.bolanjr.com%2Fwk%2Fphp%2Fupload1%2F20180821%2F15348471693090.png
今年二季度高毅资产进入七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除了上图中四只医药股外,还包括宏发股份(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法拉电子(计算机通信)、美盈森(包装印刷)。
从上图可看出,亚宝药业、安迪苏、迈克生物的持仓机构中也有“国家队”身影,包括中央汇金和中央证金
二季度,高毅资产集中加仓安迪苏和迈克生物,分别增持1609万股和484.61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高毅资产还重仓了亚宝药业,持股数量为3000万股,位列第二大流通股东,中央汇金为第六大流通股东。
天风证券研报给出了亚宝药业三大中长期逻辑:OTC渠道改革后,传统渠道拉动变为终端拉动,品牌力不断提升;一致性评价后,一些处方药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新品种投入带动营收规模增长,未来3年有望快速放量。
此外,今年二季度,景林资产旗下的景林景麟和景林景途加仓圣达生物,位列第九和第十大流通股东,总计持股数量为326.67万股。


                                 
                                           观察与思考
                 



“东亚金融危机”以及 “土耳其危机”告诉我们:发展实体经济,不能过度负债……                 
                                 
博览财经观察】8月10日,美国宣布对对土耳其钢铁和铝产品关税翻倍,这直接导致当日土耳其里拉暴跌17%,今年土耳其货币累计暴跌了约45%。土耳其是全球第八大钢铁生产国,也是美国进口钢铁第六大来源国。
二十年前东南亚各国经济腾飞,但产业孱弱、炒楼炒股、外债高企,最终资产价格泡沫被国际炒家戳破,即“亚洲金融危机”。“东亚金融危机” 本质上,还是东南亚各国自身经济出了问题:
1、依赖出口、产业水平低;
2、过度炒作房地产;
3、外债过高,而外汇储备不足。
二十年后,还是不断有一些国家重蹈覆辙。最近就有这样一个国家:过去15年GDP连年高速增长,曾被认为是地区新兴崛起大国,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大放水,房地产成为经济支柱,房价高企泡沫化,债务问题严重。在遭遇美国贸易战后,本国货币暴跌经济出现危机。你肯定已经猜到了,没错,我说的就是…….土耳其。
我们总想从危机中学到教训,避免悲剧重演,但是真理总是寡淡如水,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发展实体经济,不能过度负债……
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原因
20世纪80年代,东南亚四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承接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起飞。比如,日本实行“废旧建新产业重构”政策,向东南亚转移了纺织、摩托车、消费电子产品和一些重化工业,同时由于日本企业资金充裕,对东南亚四国的投资快速上升。
到90年代,东南亚各国加快金融自由化改革,其中尤以泰国速度最快,却没有配套充分的监管机制。而90年代全球短期资本流动加速,每天全球金融市场成交量达数万亿美元,对经济基础薄弱,金融监管制度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形成压力。
在高利率和超稳定的汇率的吸引下,境外资本不断涌入东南亚各国。90年代初,全球新兴市场净资金一年流入总额不超过500亿美元,但到1996年却增加至2450亿美元,其中东亚国家和地区占5成。
90年代早期,美联储开始提高美国利率对抗通货膨胀,而之前东南亚一直以较高的短期利率吸引热钱,美元走强使得热钱回流。而且当时东南亚国家实行固定汇率,货币锚定美元,走强的美元使得它们的出口失去国际竞争力,冲击了东南亚国家出口增长,令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巨额赤字。雪上加霜的是日元贬值了,日本减少了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而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约占东南亚地区吸引外资总额的1/4。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蛋。本质上,还是东南亚各国自身经济出了问题——
1、依赖出口、产业水平低。
东南亚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出口,且工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以人口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扩张也是低水平,不能实现产品升级。
2、过度炒作房地产。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热钱流入和银行贷款涌向房地产业,导致房地产严重过剩,价格的膨胀催生了泡沫。而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基础设施、劳动力的教育水平没有跟上,形成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
据统计,亚洲危机爆发前,东南亚各国银行都向房地产业过度贷款。1996年,东南亚四国房地产业贷款占比都超过20%。结果导致各国房地产严重供过于求。泰国房屋空置率达20 %,全国闲置房屋80万套;菲律宾房产空置率15%,约有50万套空房;来西亚也出现大量的房地产积压。银行贷款到期无法收回,坏帐激增。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821%2F1534846466916196.jpg
3、外债过高,而外汇储备不足。
东南亚国家的外汇储备普遍不足,而它们的外债则相对较高,由于外债和外汇储备差距很大,这些国家中央银行的干预能力有限,使国际投机者有机可乘。
以亚洲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泰国为例。
由于泰铢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1996年之前大量国外资金流入泰国,在政府的政策导向下流向房地产业,1996年底泰国外债总额达930亿美元,其中约有30%流向房地产业。由于泰铢利率长期高于美元利率,泰国公司倾向于借入美元,而且多是短期贷款。1996年年底,泰国需要在未来一年内偿还的短期外债高达477亿美元,而同期国家外汇储备只有372亿美元,资不抵债。
1996年美元升值带动泰铢升值,同时日元发生了贬值,泰国出口受到重创,造成经济下滑。泰国的出口增长率由1995年的22.5%猛降至0.1%,经常项目逆差达到GDP的8.0%。同时房地产业出现大量过剩,金融机构坏帐剧增,泡沫经济已濒临破灭边缘。
泡沫使经济产生不稳定性,常常以金融危机告终。即使没有国际炒家推波助澜,东南亚各国在经济外部失衡、资产价格泡沫背景下,只要游资外逃,有限的外汇储备下也会导致固定汇率机制崩塌,造成货币贬值,引发金融危机。
而国际炒家嗅到了机会,顺势戳破了这个泡沫,索罗斯的粉丝也将其狙击行为比喻为啄木鸟清理有虫的经济树木。而从国际大鳄狙击香港失败也可以印证这一点,因为香港经济的基本面要强得多。
自1985年香港楼市就进入一个长周期上升阶段,而股市也在1995年低位回升,连涨两年。而此时香港内部经济产业也面临结构失衡、空心化的问题,所以经济中也产生了一定泡沫成分。当受到国际炒家狙击时,楼市立即应声下跌,到1998年底,香港住宅楼价从1997年2季度高峰平均下跌55%左右。
但是香港的经济基本面要健康一些,1997年香港实际GDP增速达到 5.1%,财政盈余占GDP的比重为6.3%;而且市场经济制度更加完善,金融制度稳健;银行资本充足率高,平均资本充足比率约18%,问题贷款比率约3.7%,香港对银行的审慎监察标准差不多是全球最高。实行的联系汇率制度一直稳健运行,成为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石,
更重要的是,香港奉行审慎的理财政策,政府编制精简,没有外债。拥有1170亿美元外汇储备,当时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内地。
亚洲金融危机对当下及未来的启示
二十年前东南亚各国经济腾飞,但产业孱弱、炒楼炒股、外债高企,最终资产价格泡沫被国际炒家戳破。
二十年后,还是不断有一些国家重蹈覆辙。最近就有这样一个国家:过去15年GDP连年高速增长,曾被认为是地区新兴崛起大国,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大放水,房地产成为经济支柱,房价高企泡沫化,债务问题严重。在遭遇美国贸易战后,本国货币暴跌经济出现危机。你肯定已经猜到了,没错,我说的就是…….土耳其。
我们总想从危机中学到教训,避免悲剧重演,但是真理总是寡淡如水,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发展实体经济,不能过度负债,可我们却从不这样做。所以,我们从不以史为鉴,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我们从不从历史中学到教训。


                        

中国经济或在新三难“外部环境、防控金融风险、稳增长”选择下的艰难权衡!                 
                                 
博览财经观察】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约16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中方对美约16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于23日12:01正式实施。
早在8月16日就有市场消息传出,中美贸易重启谈判。中国官方正式公文称,应美方邀请,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将于8月下旬率团访美,就中美经贸问题进行磋商。
然后就目前来看,双方的态度都相对强硬。美国方面,特朗普在内阁会议上表示,若中国没能拿出更好的方案,他们是不会定下任何协议。而,中国方面,正在双方谈判之际,中国加大了美国对华出口产品的关税。
距离上次川普增加对中国2000亿美元的出口征收关税已经过去诸多时日,如今中美贸易问题又再次被双方提上日程。显然,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主的外部环境变化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风险。不管双方谈判结果如何,短期看中美贸易摩擦这个风险因素再次给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
研究员认为,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事实上面临着一个新的三难选择。在这个不可能三角形中,一极是外部环境的确定性,一极是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而另一极则是宏观经济稳定增长。中国政府只能同时实现上述三个目标中的任何两个,而不得不放弃另外一个。
2017年受到全球经济协同性复苏的拉动,贸易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2017年提高了整整1个百分点。这完全弥补了金融控风险导致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中国政府之所以能够在2016年底2017年初出台金融业去杠杆、控风险的举措,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外部环境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显著改善,由此导致的贸易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金融业去杠杆、控风险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换言之,在外部环境确定性较强时,中国政府能够较好地实现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稳增长之间的权衡。
然而,到了201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可谓急转直下。在外部环境的不利冲击下,贸易部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无疑会再度由正转负,这就会使得贸易部门对增长的贡献不仅不能继续对冲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反而会造成贸易部门冲击经济与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冲击经济的共振格局,这无疑会使得中国政府在宏观经济稳增长方面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
自2018年7月以来,中国政府的宏观金融政策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意味着中国政府的政策指针,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的背景下,正在从防控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方向,摆向宏观经济稳增长的方向。这种政策重心的调整一方面的确有助于稳定2018年下半年的宏观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却可能损害中国政府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努力。这正是新三难选择的核心之所在。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前提下,中国政府的政策重心转为稳增长,可能会损害中国政府之前关于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努力
◆2016年全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架引擎对GDP增长的贡献分别为4.3%、2.8%与-0.4。而在2017年,上述三架引擎对GDP的贡献分别为4.1%、2.2%与0.6%。不难看出,受到全球经济协同性复苏的拉动,贸易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2017年提高了整整1个百分点。这完全弥补了金融控风险导致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仅仅0.6个百分点)。
去年中国经济复苏态势明显。GDP全年增速录得6.9%。2017年10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同比增长27.7%,实现利润总额6621.8亿元,增速较8月份加快3.7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保持明显加快势头。
同时,美国经济复苏也超预期。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在第三季度增长强劲,使过去6个月来的表现为过去三年中的最佳。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初次估算数据显示,美国三季度GDP经季节调整折年率环比增长3.0%,超过市场普遍预期的2.6%—2.9%。加上二季度经济增长3.1%,连续两个季度增速超过3%的情况上一次出现还是在2014年中期。与去年三季度相比美国GDP增长仅为2.3%。
在研究员看来,中美两大经济体复苏态势强劲,再加上中美两大经济体占世界整体的体量较大,因此全球经济也会呈现一定的复苏态势。去年外部环境有利于中国经济复苏。
◆到了201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可谓急转直下。一方面,全球协同复苏的格局未能得到维持,而是重新分化。例如,除了美国之外,欧元区、英国、日本经济增速均出现下滑。又如,受美元指数走强与投资者风险情绪下降影响,阿根廷、俄罗斯、土耳其、巴西、南非等新兴市场经济体重新面临资本大量流出、本币剧烈贬值与资产价格显著下跌的冲击。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显著加剧。双方第一轮加征关税已经开始实施,未来双方冲突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考虑到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占到中国整体贸易顺差的一半以上,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可能显著压缩中国的贸易顺差。
在上述两方面外部环境的不利冲击下,贸易部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无疑会再度由正转负,这就会使得贸易部门对增长的贡献不仅不能继续对冲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反而会造成贸易部门冲击经济与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冲击经济的共振格局,这无疑会使得中国政府在宏观经济稳增长方面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
在相关政策没有显著变化的前提下,中国经济增速在2018年下半年有望显著下行。一方面,中美贸易战的加剧很可能进一步压缩中国的整体贸易顺差,而中国出口增速的下降通常会带动制造业投资增速的下行;另一方面,针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控将会造成基建投资增速加速下行,而房地产市场调控将会导致房地产投资增速逐渐下行。此外,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没有显著上升、居民部门收入分配失衡显著拉大、居民部门过去10年已经显著加杠杆的大背景下,很难指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够进一步提升。因此,如果政府没有显著变化,中国GDP增速在2018年第3季度就可能降至6.5%左右,而在第4季度进一步下降至6.3%上下。
◆不过,从2018年第2季度起,尤其是自2018年7月以来,中国政府的宏观金融政策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对比一季度和二季度政治局会议的内容,研究员发现,这一次的会议精神更体现了一个“稳”字,可见至少短期政策是真的出现了“微调”。这与会议召开之前,国常会、资管新规监管有所放松、央行货币政策措施上相对宽松等一脉相承,体现了监管层已经达成了共识:去杠杆要避免一刀切,防患由于力度过猛而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短期去杠杆转向稳杠杆。
除了去杠杆的节奏放缓外,政治局特别提到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可见,决策层更强调,财政政策发力。政策微调信号明显
意味着中国政府的政策指针,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的背景下,正在从防控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方向,摆向宏观经济稳增长的方向。这种政策重心的调整一方面的确有助于稳定2018年下半年的宏观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却可能损害中国政府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努力。
因为中国最大的风险来源是“地方政府债务”。单纯从数字看,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较高,政府部门杠杆率不高,但实际上大量非金融企业的债务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的债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地方政府的加杠杆行为是高杠杆风险的源头所在。
根据估算,截至2017年底,如果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大约24万亿人民币)包含进来,那么中国政府的整体债务将会达到56万亿人民币,约为GDP的67%。这恰恰也是为什么中国政府从2016年年底起开始大力整治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核心原因。在2017年上半年,通过对PPP、地方融资平台举债的限制,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基本企稳。然而,财政政策未来的放松很可能使得地方融资平台重新开始大规模举债,最终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再度攀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5 22:46 , Processed in 0.167583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