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社融增速再降,政策微调效果不及预期-首席财经内参2018.9.1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4 11: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社融增速再降,政策微调效果不及预期,企业投资需求不足!》:从数据上看,M2继续创新低,社融增速再降,信贷增幅减缓。信贷和社融增速均不及预期显示了政策微调的效果尚不显著。货币政策将注重稳预期,一方面把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避免大水漫灌,另一方面仍会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持宽松格局。受制于经济本身需求走弱,“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效果依然较为有限,年内社融增速难有很大的起色。

《传特朗普政府的“温和派”谋求与中国重启“副总理级”磋商》:特朗普的总统班底当中,以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与贸易顾问纳瓦罗等“强硬派”为一方,以财政部长等“温和派”为另一方,二者都在极力施加对特朗普本人的对华贸易策略的影响力。可以说,在此前两个多月时间当中,财政部长姆努钦“淡出”对华贸易谈判,可以视为“强硬派”在特朗普的政策当中“占据了上风”(也是此前特朗普在中美刚达成“互不征税”的妥协之后不久,突然推翻协议,重启关税大棒的主要原因)。

但如今美方突然再次来了个180度拐弯,主动找上中国“重启磋商”,甚至传闻称,“美国财长姆努钦正推动与刘鹤举行会晤”!

似乎美方现在感觉此前两个月的“关税大战”尚未取得预期效果,于是“张着血盆大口”的“强硬派”暂时退居幕后休养生息,以利再战;而已经“休养好”的“温和派”此时出来试探一下中方对“2000亿美元商品征税”有没有什么新的立场……




                                           博览视点
                 



社融增速再降,政策微调效果不及预期,企业投资需求不足!                 
【研究员】:可可
编者按:从数据上看,M2继续创新低,社融增速再降,信贷增幅减缓。信贷和社融增速均不及预期显示了政策微调的效果尚不显著。货币政策将注重稳预期,一方面把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避免大水漫灌,另一方面仍会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持宽松格局。受制于经济本身需求走弱,“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效果依然较为有限,年内社融增速难有很大的起色。

                                 
博览财经分析】央行数据显示,8月末,广义货币余额178.87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0.4个百分点。中国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8万亿,预期1.4万亿,前值1.45万亿。中国8月社会融资规模1.52万亿元,预期1.3万亿元,前值1.0415万亿元。
从数据上看,M2继续创新低,社融增速再降,信贷增幅减缓。而,7月份国常会传递的转向信息较为明显。信贷和社融增速均不及预期显示了政策微调的效果尚不显著。
具体细节看, 8月新增金融机构贷款1.28万亿,同比多增约1800亿,较7月幅度(同比多增6000亿)明显降低。居民部门贷款新增了约7000亿。可见,居民部门还在持续加杠杆。
相比较而言,企业部门可能面临着“流动性陷阱”。数据显示,企业部门新增贷款6127亿,同比多增1300亿元,其中最主要贡献仍来自于票据融资,同比多增3800亿元,而短贷和中长贷则分别同比少增2400亿和214亿。这反映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并不强。
从整体上来说,这三项金融数据增速均全线回落,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虽然MPA等指标有所放松,但资本约束、存贷比等仍然对信贷派生有约束作用。也就是说,尽管监管环境有所放松,但是监管政策带来的效果仍然显著。其二、宏观经济整体承压,生产和需求趋弱,银行信贷投放意愿不强,实业需求也不足。而,后者是主要原因。
综合来看,货币政策将注重稳预期,一方面把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避免大水漫灌,另一方面仍会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持宽松格局。受制于经济本身需求走弱,“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效果依然较为有限,年内社融增速难有很大的起色。
M2继续创新低,社融增速再降,信贷增幅减缓
◆社融增速再降。
8月新增社融总量1.52万亿,其中8月对实体发放贷款增加1.31万亿,同比多增1600多亿。表外非标融资继续萎缩,委托、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合计减少2700亿,同比少增约4000亿,与7月同比少增4200亿相比略有收窄,但差别不大;企业债券净融资近3400亿元,同比多增约2200亿元。
8月社融整体同比少增376亿,而7月为同比少增约1200亿元,边际有改善。但从结构看,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600多亿元,幅度远不及7月的3700亿元,表外融资继续萎缩,社融同比多增较7月改善的主要贡献在于企业债券融资8月同比多增约2200亿,而7月债券融资同比少增近400亿。总体上,社融存量增速从10.3%继续降至10.1%。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913%2F1536828084621589.jpg
可见,表外压缩对社融的影响仍然较大。
◆信贷增幅减缓。
8月新增金融机构贷款1.28万亿,同比多增约1800亿,较7月幅度(同比多增6000亿)明显降低。其中,居民部门贷款增加约7000亿,同比多增近380亿,居民短贷同比多增430亿,而中长贷同比少增55亿。今年以来,短期贷款是居民贷款同比多增的主要来源,而居民新增中长贷规模平稳,意味着地产销售增长仍受到制约。
8月企业部门新增贷款6127亿,同比多增1300亿元,其中最主要贡献仍来自于票据融资,同比多增3800亿元,说明银行仍主要依靠票据冲量,但8月企业短贷和中长贷则分别同比少增2400亿和 214亿,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并不强。
◆M2增速回落。
8月居民部门存款增加约3500亿元,企业部门存款增加6100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小幅多增870亿和70亿。由于8月地方债发行放量,财政存款增加850亿元,同比多增4750亿元。
地方债发行带来财政存款多增,而由于支出节奏的原因,这部分存款无法短时间内全部流入实体,减少了信用创造活动,使得8月M2同比增速进一步降至8.2%。8月M1和M0同比增速分别回落到3.9%和3.3%。
总之,从数据上看,M2继续创新低,社融增速再降,信贷增幅减缓。而,7月份国常会传递的转向信息较为明显。对此,博览研究员认为,信贷和社融增速均不及预期显示了政策微调的效果尚不显著。
银行信贷投放意愿不强,实业自身需求也不足
从数据上看,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稳预期,一方面把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避免大水漫灌,另一方面仍会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持宽松格局。但受制于经济本身需求走弱,“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效果依然较为有限,预计年内社融增速难有很大的起色。
◆7月份以来,政策微调信号较为明显。
对比一季度和二季度政治局会议的内容,博览研究员发现,二季度的政治局会议精神更体现了一个“稳”字,可见至少短期政策是真的出现了“微调”。这与国常会、资管新规监管有所放松、央行货币政策措施上相对宽松等一脉相承,体现了监管层已经达成了共识:去杠杆要避免一刀切,防患由于力度过猛而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短期去杠杆转向稳杠杆。
除了去杠杆的节奏放缓外,政治局特别提到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可见,决策层更强调,财政政策发力。政策微调信号明显。
在决策层政策出现微调的时候,央行的货币政策也不例外给予了配合:7月份召开的国常会和政治局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松紧适度”。其中“松紧适度”为此前几季报告所没有的。“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这一点与国常会、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上的提法所一致,较一季度的“合理稳定”有所调整。整体来看,货币态度也所微调。
流动性充裕预期下,货币市场利率已经大幅下降,但是还未传导实体端,因此疏通货币传导机制已经成为央行当下阶段的工作重心。但是,在博览研究员看来,尽管央行更加重视“靶向”调控,重心放在疏通货币传导机制上,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显著。8月份的社融、新增贷款、M2增速就能看出。这是什么原因呢?
博览研究员认为,主要有2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虽然MPA等指标有所放松,但资本约束、存贷比等仍然对信贷派生有约束作用。也就是说,尽管监管环境有所放松,但是监管政策带来的效果仍然显著。
其二、宏观经济整体承压,生产和需求趋弱,银行信贷投放意愿不强,实业需求也不足。这一条是主要原因。
如果未来货币增速持续回落,那么中国的资产配置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依赖于货币超发的房地产等资产将失去配置价值,理由很简单,因为房子本身基本不创造价值,再考虑房产税、折旧、利息成本,以后持有房产可能是亏钱的。在宏观经济增速承压,而结构性上的调整还未形成“质”的飞跃,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面临着融资环境和经营环境的恶化,企业投资需求不足。同时,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银行投放信贷的意愿也在减弱。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913%2F1536828101957630.jpg
综合来看,货币政策将注重稳预期,一方面把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避免大水漫灌,另一方面仍会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持宽松格局。受制于经济本身需求走弱,“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效果依然较为有限,年内社融增速难有很大的起色。


                                 
                                           焦点透视
                 



传特朗普政府的“温和派”谋求与中国重启“副总理级”磋商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特朗普的总统班底当中,以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与贸易顾问纳瓦罗等“强硬派”为一方,以财政部长等“温和派”为另一方,二者都在极力施加对特朗普本人的对华贸易策略的影响力。可以说,在此前两个多月时间当中,财政部长姆努钦“淡出”对华贸易谈判,可以视为“强硬派”在特朗普的政策当中“占据了上风”(也是此前特朗普在中美刚达成“互不征税”的妥协之后不久,突然推翻协议,重启关税大棒的主要原因)。 但如今美方突然再次来了个180度拐弯,主动找上中国“重启磋商”,甚至传闻称,“美国财长姆努钦正推动与刘鹤举行会晤”! 似乎美方现在感觉此前两个月的“关税大战”尚未取得预期效果,于是“张着血盆大口”的“强硬派”暂时退居幕后休养生息,以利再战;而已经“休养好”的“温和派”此时出来试探一下中方对“2000亿美元商品征税”有没有什么新的立场……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914%2F1536889889191000.jpg
【博览财经分析】中美两国的贸易纠纷导致市场情绪长期紧张。中国希望寻求世界贸易组织(WTO)允许对美国实施制裁,而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表示,他“已经准备好”向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额外的关税。
如今,中方“证实”收到美方的“谈判邀请”,如果短期内能够重启谈判,则可以认为,压制A股的重大外部风险,露出“缓释”迹象,虽然博览研究员难以就此得出外部风险解除的判断,但至少对严重超跌的A股而言,其内部积蓄的“反弹动能”,有短期快速释放的契机,A股有“大幅反弹、修复下跌斜率”的条件
特朗普的总统班底当中,以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与贸易顾问纳瓦罗等“强硬派”为一方,以财政部长等“温和派”为另一方,二者都在极力施加对特朗普本人的对华贸易策略的影响力。
可以说,在此前两个多月时间当中,财政部长姆努钦“淡出”对华贸易谈判,可以视为“强硬派”在特朗普的政策当中“占据了上风”(也是此前特朗普在中美刚达成“互不征税”的妥协之后不久,突然推翻协议,重启关税大棒的主要原因)。
但如今美方突然再次来了个180度拐弯,主动找上中国“重启磋商”,甚至传闻称,“美国财长姆努钦正推动与刘鹤举行会晤”!
似乎美方现在感觉此前两个月的“关税大战”尚未取得预期效果,于是“张着血盆大口”的“强硬派”暂时退居幕后休养生息,以利再战;而已经“休养好”的“温和派”此时出来试探一下中方对“2000亿美元商品征税”有没有什么新的立场。
姆努钦上次参与美中高级别会谈还是在今年5月,之后他为达成妥协所作的努力受到了美国政府内强硬派的阻挠
但姆努钦的此次努力,似乎一开始也不顺利。因为特朗普又出来“讲话”了……
美国主动邀请中方进行新一轮贸易谈判
媒体称,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已向中方团队发出邀请,希望中方派出部级代表团在美国政府对华加征新一轮关税前与美方进行贸易谈判。消息人士表示,向中国发出谈判邀请说明,“特朗普政府中一些人还是希望在对华征收关税前尽一切努力,争取中国能满足美方需求”。
美方此次“求谈”正值美方尚未开始对价值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关税之际
据一位了解中美讨论内情的人士称,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正推动与中国最高经济官员刘鹤的会晤。
此前数月,中美双方都坚持自身立场,在贸易问题上陷入僵局。特朗普已对5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这促使中国采取报复行动。特朗普警告中国,他已批准对另外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并表示他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受征税影响的商品数额,再对另外267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
对此,中方已多次强调,在中美经贸问题的立场坚定、明确,没有改变。美方的施压和讹诈不会起作用。
6日的例行发布会上,中国商务部回应美拟对中国2000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中方有信心、有能力、有办法维护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如果美方不顾反对,一意孤行,对华采取任何新的加征关税措施,中方将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制措施。
美国财长姆努钦正推动与刘鹤举行会晤
美国财政部拒绝对推动美中高级别谈判的举动置评。上月,中方一个中级别代表团在华盛顿与美国官员进行磋商,这次磋商未能解决这两个经济大国之间的任何分歧。
美方重启磋商的举动受到了美国商界的欢迎。美国商界已对特朗普死盯关税可能会伤害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表示担忧。在美国11月的中期选举前,关税在美国的农业州和地区已经成为一个选举议题,共和党目前正试图阻止民主党夺回众议院。
美国商会国际事务主管薄迈伦表示“如果美国和中国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美国商界会欢迎这个消息的。”
他补充称,即使一次会晤不太可能产生具体结果,这也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目前还不清楚特朗普政府内是否就对中国的新策略达成了统一。中国已尝试过通过姆努钦与美国打交道,但这位美国财长有时候会发现自己与特朗普及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的步调不一致。莱特希泽与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对中国的立场要强硬得多。白宫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在今年以来的几轮磋商中,美中官员多次试图缓和贸易紧张。就在上个月,中国商务副部长王受文与美国财政部一名副部长戴维•马尔帕斯(David Malpass)会晤,但双方未能取得突破。
姆努钦上次参与美中高级别会谈还是在今年5月,之后他为达成妥协所作的努力受到了美国政府内强硬派的阻挠
但姆努钦的此次努力,似乎一开始也不顺利。因为特朗普又出来“讲话”了……
特朗普再次降低美中贸易对话期望值
此前美国财长姆努钦寻求与中国副总理刘鹤对话以缓和紧张局面,但特朗普在Twitter上发话称,美方没有停止贸易战的压力。
这降低了对美中新一轮贸易谈判的期望值,使得姆努钦重启与北京方面对话的努力面临风险。
特朗普表示,美国“没有(感受到)达成协议的压力”。他补充说,中国正感受到停止这场贸易战的压力
他写道,“我们的市场在飙升,他们的市场在崩盘。我们将很快收到数十亿美元的关税并在国内生产产品。要开会的话,我们就开个会?”
很明显,特朗普的干预让中方更难以妥协,甚至可能在双方尚未开始前就破坏新的谈判。
这再次强调了北京方面试图与本届美国行政当局谈判时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谁才是真正代表美国总统的官员
姆努钦和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不太赞成加征关税,而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则强烈支持对北京方面施加尽可能大的压力,他们的盘算是中国会让步。莱特希泽和纳瓦罗尚未对新的对华商谈的前景发表评论,而库德洛则支持对话。
美国商会:逾60%在华美企因贸易战受损
中国美国商会和上海美国商会对430余家在华美企进行了调查,结果证实关税战已伤及美国企业,两家商会敦促中美重回谈判桌。
根据分别位于北京和上海的两家美国商会的一项调查,逾60%在华经营的美国企业因为美中各自对对方价值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加征关税而受损。
中国美国商会(Amcham China)和上海美国商会(AmCham Shanghai)对逾430家企业进行调查,反馈结果显示,有更大比例的受访企业预计,威胁要征收但尚未实施的关税将给它们带来负面影响。近一半在华经营美企预计,即将到来的关税会给它们带来“很强”的负面影响。
此次调查还显示,为应对贸易战,35%的受访企业已把生产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或者正在考虑这么做。
上海美国商会董事长郑艺表示:“这次调查证实了我们的担忧:关税已经给美国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实施拟议的对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将带来更大的痛苦。”
在新闻稿中,中国美国商会和上海美国商会敦促中美两国重启磋商,目的是建立“以公平和平等待遇为基础的公平经济竞争环境和双边贸易关系”。
中国美国商会及其上海分会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美国公司在遭受中方的报复性关税同时,又遭到美国关税的冲击。”
在华美资企业中,机械、电子、汽车行业的企业受美国关税影响大,超过八成的商会会员企业受影响。农业、化学、健康、汽车、航天航空领域企业也均有超过八成受影响。
调查结果还显示,50.8%的受访企业表示,预计关税将导致利润损失,47.1%的企业表示将面临更高的制造成本。


                        

传FBI排查“中国学者”:美已将国家安全置于经济利益之上                 
【研究员】:田文
结论: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美国媒体统计说,这是1978年以来最早生效的年度国防授权法案,说明了两党对法案内容的高度共识。虽然美国此次改革并未明确表明针对目标,但从其列举的众多事例不难看出,中国几乎是唯一针对对象。此次改革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即美国不再将经济利益置于国家安全风险之上。从“2019年国防授权法案”相关条款看,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对华态度已发生180度大转弯,其对在科技领域被中国赶超的担忧,甚至远超上世纪80年代对日本企业并购美国高科技企业的程度。今年以来,美国限制对中国的科技交流行为愈演愈烈,目前,范围已经拓展到了在美国的中国千人计划学者。近期,一则美国休斯顿安德森癌症治疗研究中心正在解雇中国“千人计划”华人学者的传言甚嚣尘上。传言称,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提供了一份华人教授学者名单,并要求该机构对这些人无条件开除或解雇。

                                 
【博览财经分析】日前,作为中美博弈的一个新战场,美方已经采取措施,“限制”中国资本投资美国高科技产业。
恰在此时,一则美国休斯顿安德森癌症治疗研究中心正在解雇中国“千人计划”华人学者的传言甚嚣尘上。传言称,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提供了一份华人教授学者名单,并要求该机构对这些人无条件开除或解雇。
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美国媒体统计说,这是1978年以来最早生效的年度国防授权法案,说明了两党对法案内容的高度共识。虽然美国此次改革并未明确表明针对目标,但从其列举的众多事例不难看出,中国几乎是唯一针对对象
此次改革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即美国不再将经济利益置于国家安全风险之上。从“2019年国防授权法案”相关条款看,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对华态度已发生180度大转弯,其对在科技领域被中国赶超的担忧,甚至远超上世纪80年代对日本企业并购美国高科技企业的程度
今年以来,美国限制对中国的科技交流行为愈演愈烈,目前,范围已经拓展到了在美国的中国千人计划学者。近期,一则美国休斯顿安德森癌症治疗研究中心正在解雇中国“千人计划”华人学者的传言甚嚣尘上。传言称,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提供了一份华人教授学者名单,并要求该机构对这些人无条件开除或解雇。
中国科技巨头风投总额首次超过美国同行
据《商业内幕》报道,尽管中国经济显露出减速的迹象,但据高盛统计,二季度,中国公司在对创业公司的投资达到309亿美元,首次超过投资了272亿美元的美国同行。
其中,蚂蚁金服C轮融资就达到140亿美元,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单笔私募融资
最近,一份报告指出,“企业类风投一直是全球范围内风投的主要推动力,但哪儿都没有亚洲突出。紧跟着软银的步伐,阿里巴巴、百度、京东和腾讯正在自己的羽翼下,培植出一个庞大的风投生态。”
在中国,几乎所有知名的民营企业都有来自上述5家巨头中至少一家的投资,并且,这样的生态在引导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开拓上,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
中国风投仍处于强劲的发展势头上。此举还有望推动消费驱动型经济,以应对经济增速放缓。
中美科技合作面临全面“脱钩”风险!
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签署“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美国媒体统计说,这是1978年以来最早生效的年度国防授权法案,说明了两党对法案内容的高度共识。在这份厚达800多页的文件中,中国与俄罗斯成为最热关键词,充分体现了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的“大国竞争”基调。
相比政治、军事领域,法案中若干涉及中美科技领域关系的条款并没那么刺耳,但每一条都将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法案要求美国军方禁止购买中国生产的“受控电子产品”,将华为、中兴等公司永远拒止在美国联邦采购市场之外。法案捆绑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改革条款,将加大国防部、中情局等国家安全部门在安全审查中的职责,对外国企业投资美国公司提供安全评估报告。除传统并购行为外,CFIUS的审查范围还将扩大到非控制性投资,其中包括美国“关键技术公司”与非美国实体就知识产权、专有技术等进行的交换与转让。CFIUS还将实行出口控制制度,要求美国企业在出口敏感技术产品时向CFIUS事先申报。
虽然CFIUS改革并未明确表明针对目标,但从其列举的众多事例不难看出,中国几乎是唯一针对对象。法案生效将基本上阻断中国企业并购美国高科技企业的机会。事实上,“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早在2010年就将上述关切写入年度报告,要求CFIUS谨慎处理相关并购。自此之后,CFIUS多次以“国家安全因素”否决了中国企业并购美国高科技企业的行为,包括2016年劝阻仙童半导体接受中国收购要价、2018年否决蚂蚁金服并购美国速金汇等。如果说上述否决案例还只是个案,如今阻止中国企业并购美国高科技资产则成为CFIUS的法定职责之一。
审查技术转让和出口控制条款则会产生更加长期、深远的影响。法案在这一条款上给美国政府留下若干“自由裁量权”,例如在圈定“关键技术公司”“专有技术”“技术合作方式”等核心要素上,美国政府有着很大灵活空间,可以根据具体评估结果随时调整宽严程度。出口控制制度则给美国阻止敏感技术流入中国加上“双保险”,将把现有出口管制体系未覆盖的新技术和交易方式纳入监管范围。两项新要求对中美科技企业的合作与交易带来巨大不确定性,两国企业拿不准美国监管部门的尺度和标准,不得不做最坏打算。由于企业间合作需要投入巨大成本和前期准备,新法案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产生“寒蝉效应”,将一些合作计划消灭在萌芽阶段。
中美企业间的科技合作是两国科技交流中最有活力的部分。两国企业互有需求、互有优势,都迫切希望借助外国合作伙伴扩展海外市场,提高本国企业在某项技术领域的市场地位。企业间合作为两国民间科研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市场和资金支持,一旦企业间合作动力不足,两国各领域的科技交流也将随之减缓。
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福鲁哈尔认为,此次CFIUS改革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即美国不再将经济利益置于国家安全风险之上
诚如其言,美国在科技领域正放弃“商人思维”,不再相信通过市场扩张和技术输出控制他国经济命脉的大逻辑。从“2019年国防授权法案”相关条款看,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对华态度已发生180度大转弯,其对在科技领域被中国赶超的担忧,甚至远超上世纪80年代对日本企业并购美国高科技企业的程度。美国对中国的目标正从遏制中国部分科技企业和科技产业发展,转向寻求让美国科技产业逐步疏离与中国的关系,最终让中国无法获得美国任何先进科技资源。
这种根本逻辑上的转变将通过若干标志性案例来实现,循序渐进地改变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和中国合作伙伴的看法。近期,美国谷歌公司和脸书公司有意重回中国市场,就很可能成为新法案的首个“试验品”。两家公司的中国计划能否成行以及能将多少业务和技术带入中国,都将成为外界看待该法案尺度的重要标杆。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44家军工类企业实施技术封锁体现出美国推动中美科技“脱钩”的另一个战略方向,即通过不断扩大封锁目录阻断中国获取美国高科技技术。在愈发强调科技领域的“安全风险”的情况下,美国政府未来存在着不顾本国企业反对、全面阻断两国科技领域交往的潜在可能。
美国在科技领域转变“商人思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长期下去,中国的市场和资本可能不再成为吸引、绑定中美科技领域共同利益的主要承载,因而不足以阻止美国政府采取破坏性的措施和行动。另一方面,中美科技全面“脱钩”的潜在风险让我们重新认识基础科研和完整产业体系的极端重要性,中国应做好依靠“非美世界”和自身能力推动科研进步的准备。
传美国排查“中国学者”,对华科技限制再次升级
从中国企业到中国资本,从科技合作再到中国学者,美国限制对中国科技交流一再升级。
对于中国来说,一旦遭遇技术封锁,不少涉及前沿技术的行业发展将受限。海外人才引进对于国内先进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以人工智能(AI)行业为例,目前国内AI独角兽和准独角兽公司中,大部分创始成员都有美国学习、工作背景,而大科技公司的AI负责人,也多以留美背景为主。
而对美国来说也并非有利无害。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近几十年,美国科学家中,移民比例增长迅速,此前,美国两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谢宇提到,美国科学家中移民的比例增长迅速:从1960年的7.2%增长到2007年的27.5%
今年以来,美国限制对中国的科技交流行为愈演愈烈,目前,范围已经拓展到了在美国的中国千人计划学者。
近期,一则美国休斯顿安德森癌症治疗研究中心正在解雇中国“千人计划”华人学者的传言甚嚣尘上。
传言称,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提供了一份华人教授学者名单,并要求该机构对这些人无条件开除或解雇。
“千人计划”是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国家战略,2008年至今已有近8000位海外高层次专家入选。
一位已经回国的千人计划专家透露,美国有关部门早已开始关注和调查中国专家学者,其中“千人计划”学者是重点关注对象,但他表示:“是否直接辞退清除,我目前还没听到具体的案例。”
可以肯定的是,“千人计划”学者在美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日子并不好过。
在华人学者中间,千人计划及其处境也变成了敏感话题,有学者表示,目前的趋势是美国大学逐步在采取措施,至少那些加入“千人计划”的专家学者需要给一个解释和说法。
一位美国知名大学华人教授透露说,仍留在美国的千人学者,有一些已经被FBI约谈,有些地方甚至连警察局也在参与排查
此前,美国限制对中国的科技交流还停留在企业和资本层面,如今已经蔓延到个人学者身上。今年6月,美国白宫加大了对华裔科学家的限制力度,美国国务院将在敏感研究领域学习的中国留学生签证停留期限从五年缩短为一年
据悉,一份来自美国德州理工大学的声明称,美国国会两党正在审议立法,将对参与中国千人计划的美国教师实施制裁,目前该校已经取消了一名中国客座教授的访问邀请。
今年5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国防授权法案,其中包括一条修正案,允许国防部中止向参与中国、伊朗、朝鲜或俄罗斯的人才计划的个人,提供资金和其他奖励
当时,该修正案的提出者,众议员MIke Gallagher称,如果中国学者正在参加“千人计划”类项目,可能无法获得美国国防部的教育培训以及研究经费。
据媒体报道称,有关方面支持的“千人计划”学者的前提是,要求这些学者必须保证每年在国内有一定的任职时间。这一点是让美国相关部门警惕的主要原因。
《财经》援引某位在美交流的教授的话说,确实有一些千人学者向美国隐瞒了在国内有长期职务的事实,依然保留在美国的全职职务,这很有可能违反了他们在美国供职单位的一些规定,可以因此辞退你。当然,大背景还是中美贸易战的升级。
今年7月,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指控苹果公司前华人员工张晓浪窃取商业机密,涉及苹果的自动驾驶技术,并试图带回中国,7月7日,张晓浪在美国机场被捕。


                                 
                                           决策参考
                 



消费降级,短期主要看“经济增长企稳”,长期看“改善收入分配”将是政策重心!                 
【研究员】:可可
编者按:过去几个月内,零售总额增速明显放缓,主要是可选消费品销售增速下滑较快。除了经济减速以外,消费信贷增长放缓、房地产成交减速、基建投资下跌、以及汽车销售放缓均给消费需求带来下行压力。短期内,经济增长企稳仍然是可选消费总体需求企稳/回升的前提条件。从中长期来看,降低个人实际有效税负及社保费率以及采取其他的可能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措施才能更持续地支持消费增长。于是我们看到前期国常会关于个税起征点的调整政策的落地以及社保缴费负面消息的澄清等都旨在修复社会总消费需求。中长期内,“改善收入分配”的这一政策方向可能维持不变。当下,中国经济增速承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调结构和扩大内需将是政策长期不变的方向。

                                 
博览财经分析】2018年7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一路下降到8.8%。而,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消费降级”App,正在逐步取代原来传统电商巨头的市场份额。据猎豹大数据显示,拼多多自今年以来周活渗透率与京东进一步拉开差距,与淘宝由原来大约1倍之差缩小到不足2%。
虽然近期CPI小幅上升,但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名义增速从2017年的10.2%放缓至2018年7月的8.8%。且,7月实际零售同比增速仅为6.5%。CPI小幅上升并非是社会总需求走强所致,而是供给端收缩导致的涨价行情。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之所以下滑主要是可选消费品销售增速较快下滑。这是主因。因为可选消费增长本身就有很强的“周期性”,与 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增速直接相关。而,周期走弱再叠加几项其他因素的负面影响下,短期消费增长可能有进一步下行的压力。
其他方面的负面因素主要有如下:
过去三个季度,随着监管层对“消费贷”的监管加强,消费信贷增长大幅放缓,加剧了短期消费需求的下行压力。
2017年来房产成交量增速放缓,导致降低了房地产下游产业链相关产品的需求,比如大家电、家居装饰及家具等。
由于加强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债务的约束和管制,今年以来基建投资“失速”,也可能对餐饮、出行等“相关行业”的消费品类的需求产生较大的冲击。
总之,这将形成了这样的一个闭环:经济增速放缓,居民减少消费。居民减少消费,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
过去几个月内,零售总额增速明显放缓,主要是可选消费品销售增速下滑较快。除了经济减速以外,消费信贷增长放缓、房地产成交减速、基建投资下跌、以及汽车销售放缓均给消费需求带来下行压力。短期内,经济增长企稳仍然是可选消费总体需求企稳/回升的前提条件。
从中长期来看,降低个人实际有效税负及社保费率以及采取其他的可能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措施才能更持续地支持消费增长。于是我们看到前期国常会关于个税起征点的调整政策的落地以及社保缴费负面消息的澄清等都旨在修复社会总消费需求。中长期内,“改善收入分配”的这一政策方向可能维持不变。当下,中国经济增速承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调结构和扩大内需将是政策长期不变的方向。

加剧了本轮可选消费需求下行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过去几个月内,零售总额增速明显放缓。分类别看,主要是可选消费品销售增速较快下滑,而大众消费保持相对稳健的增长。虽然同期CPI小幅上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名义增速从2017年的10.2%放缓至2018年7月的8.8%,而7月实际零售同比增速仅为6.5%。
博览研究员认为,以下几个原因可能进一步加剧了本轮可选消费需求的下行压力:
其一,可选消费增长本身就有很强的“周期性”。不难理解,名义增长减速、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对高收入人群的边际影响更大。所以,可选消费增长历史上略微滞后于经济增长与企业盈利增速。与之相比,必选消费在增长放缓时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913%2F1536828189146185.jpg
其二,过去三个季度,消费信贷增长大幅放缓,加剧了短期消费需求的下行压力。其中,一些此前受消费贷提振的消费品类所受的负面冲击最为显著。2018年上半年,银行及非银渠道的消费贷款净增量均较去年同期明显缩减;这意味着驱动2017年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消费相关“杠杆”的上升将不复存在。
尽管目前尚没有2018上半年互联网渠道消费贷具体增量/存量的全行业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年初至今这些贷款增长明显放缓,甚至不排除总量收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2018年前8个月,P2P平台的贷款余额就净减3210亿元人民币,而2017年全年则是增加4084亿。消费贷增长减速会抑制可选消费的增长,尤其是手机、汽车和网购等品类的消费。
博览研究员热内,短期 “监管补短板”抑制了消费信贷的增长并波及可选消费需求。
其三,2017年来房产成交量增速放缓,对住房相关的消费品需求产生滞后影响,包括大家电、家居装饰及家具等。房产销售量增速领先住房相关消费增速约2-3个季度。伴随着房地产销售增速下降,与住房相关的消费品需求今年开始显著放缓,包括大型家电、家居装饰品、家具以及汽车等。
其四、年初至今基建投资“失速”,可能对餐饮、出行等“相关行业”的消费品类的需求产生较大的冲击。今年以来,基建投资可谓处于各项监管“风暴”的中心。在PPP项目库清理、非标融资收紧、财政部23号文加强对地方政府投融资监管等多项政策叠加影响下,基建投资增速急剧下行。基建投资“失速”一方面是总需求放缓的一部分,同时它本身对建筑和商务活动相关的可选消费需求带来了更直接的负面影响,如餐饮和出行等。
其五、近期汽车销售增速大幅下滑,对总消费增速的影响不可小觑。诚然,汽车消费本身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历史上与信贷周期高度相关,但本轮汽车消费大幅滑坡的背后还有一些其它的因素。高频数据显示,8月汽车零售销量增速进一步下滑至-6.9%。预计,汽车销售的大幅下滑可能拖累今年零售总额增速0.5-1个百分点,而其对即将公布的8月零售增速的影响会更为显著。
总之,短期来看,经济增长企稳仍然是可选消费总体需求企稳/回升的首要前提条件。周期走弱、叠加上述几项因素的负面影响下,短期消费增长近期内可能有进一步下行的压力。
政策选择
往前看,消费信贷相关政策收紧的趋势可能有所缓和,有助于边际减轻消费增长的下行压力;如果近期一系列促进基建投资的政策得以较好的执行,可能会对相关消费增速形成一定的支撑。而在汽车消费方面,周期性因素以外,目前进一步降价促销可能是行业达到新的“供需平衡点”的必经之路。因此,短期消费者增速下行可能有所后期会有所缓解。
但是,从中长期来看,降低个人实际有效税负及社保费率才可能更持续地支持消费增长。此外,宏观层面看,大众消费升级相关的需求增长可能继续保持相对优势。鉴于中长期内,“改善收入分配”的这一政策方向可能维持不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15 07:57 , Processed in 0.146641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