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首席财经周刊2018.10.1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16 16: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个毫不动摇、刘鹤定调国企改革、提审牟其中案,四季度重大信号!》:9月底习总书记与克强总理在地方上调研时,关于“国企、民企关系”(“两个毫不动摇”)的定调,以及10月9日,刘鹤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可以视为对年底“一系列关键会议”所涉及的政策内容的一些信号!这也就是在此前的研究当中,博览研究员明确指出的,决定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中长期走向的一大“关键性变量”,就在于国内的相关改革,能否有效“化解”国人对未来改革发展方向、路径的“模糊认识与彷徨预期”。而恰在此时,最高法院裁定提审牟其中案,相关当事人称这将“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此前曾经明确指出,有关方面必然要尽早解决市场上聚集的“所有制问题疑惑”,方能再次凝聚改革共识,“增强信心、明确预期”,借此突破当前所面临的内外挑战与压力,惟其如此,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走向,才能够“明朗化”,中国资本市场也才有望走出“长期低迷”的下行趋势!
《A股“春天的故事”:刘主席半年首发声,多方援手!》:刘主席一句“现在股市的感觉像是在冬天,既然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就不远了”,对当前市场预期而言,起到的不仅仅是一般性的“安抚作用”,放在上周以来一系列与“救市有关的传闻、乃至正式的政策”当中,他就不仅仅是“一个态度”的问题,而是“画龙点睛”,在市场“一片期待反弹”的“预期干柴”上,迸发出的一丝“星星之火”,反弹也就可以随时发作!由于外部风险压力暂缓,而国内针对股市的维稳力量“集中发力”,且从具体操作上看,有明显的“针对性”(缓解股权质押风险等),有助于市场预期的“平复”,短中期内,股市大概率反应国内维稳因素的力量,暂时可以不用担心外部风险的再次袭扰,叠加此前持续大幅下行,所带来的“估值洼地”效应,博览研究员认为,A股短中期行情将“全面翻多”!



                                           热点聚焦
                 



两个毫不动摇、刘鹤定调国企改革、提审牟其中案,四季度重大信号!                 
                                 
【博览财经研报】有相当部分的市场预期,10月底将召开“聚焦经济改革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而9月底习总书记与克强总理在地方上调研时,关于“国企、民企关系”(“两个毫不动摇”)的定调,以及10月9日,刘鹤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可以视为对年底“一系列关键会议”所涉及的政策内容的一些信号!
这也就是在此前的研究当中,博览研究员明确指出的,决定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中长期走向的一大“关键性变量”,就在于国内的相关改革,能否有效“化解”国人对未来改革发展方向、路径的“模糊认识与彷徨预期”。
而恰在此时,最高法院裁定提审牟其中案,相关当事人称这将“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
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此前曾经明确指出,有关方面必然要尽早解决市场上聚集的“所有制问题疑惑”,方能再次凝聚改革共识,“增强信心、明确预期”,借此突破当前所面临的内外挑战与压力,惟其如此,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走向,才能够“明朗化”,中国资本市场也才有望走出“长期低迷”的下行趋势!
这是决定40年后中国新一轮改革成色与分量的决定性因素
需要强调的是,当前困扰,或曰“混淆”市场预期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就是此前被“私企离场论”再次挑起的“国企、民企地位与定位”争论。
博览研究员认为,决策层已经成功的通过此前几年的供给侧改革与扶持发展高科技产业,为未来若干年中国经济在“政策与技术”层面,打开了一条“转型升级”的探索之路,虽然崎岖,但大方向是对的;
但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若干行业呈现出“行业龙头垄断优势扩大”与诸多中小、民营企业的困境,“已经探讨了近40年的民企国企关系”的争论,再次被激发,而这些矛盾的日渐显性化,甚至尖锐化,用什么样的制度与机制框架,来维护既有改革的成果,又能够为未来若干年的改革发展,打通“意识形态”路径,就成为决定40年后的今天,中国新一轮改革成色与分量的决定性因素
进而也就决定了,博览研究员判断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中长期走势的一大标准!
此次刘鹤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下称“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在关键时刻给市场释放的又一剂“定心丸”,也在某种程度上提前预示了四季度一系列“重要会议”的经济政治工作侧重点
按照坊间的相关分析与推测,年底这段时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局年终总结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有看点,应该是“聚焦经济改革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甚至有分析称,其观察时点是10月左右)。
而博览研究员要强调的是,刘鹤此次在“国企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在9月底,习总书记东北调研时,强调“任何唱衰国企的言论都是错误的”,以及“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系列讲话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与发展;
也是对克强总理在浙江调研时,强调“两个毫不动摇”(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一样,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具体化。
如刘鹤此次讲话当中专门强调“要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同时大力支持和带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国企改革处在“集中力量攻坚克难”阶段
从官方披露的此次“座谈会”通稿当中,可以看出,有关方面对当前国企改革发展的定调是——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阶段,也是改革乘数效应最大的阶段,要把更多精力聚焦到重点难点问题上来,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会议要求“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思路,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会议为此拟定了6大“主攻方向”——
一是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要有效划分企业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力,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二是突出抓好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内部约束和激励,保护各类所有制产权的合法权益,科学进行资产定价。要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同时大力支持和带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是突出抓好市场化经营机制。要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为担当负责的国有企业家撑腰打气,把那些想改革、谋事业、善经营的企业家大胆用起来,把有思路、有闯劲、有潜力的年轻人提起来,推动国有企业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四是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企业要继续化解钢铁、煤炭、煤电等行业过剩产能,抓紧消化处理各类历史欠账和遗留问题;要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要多措并举降杠杆减负债,坚决化解各类金融风险。
五是突出抓好改革授权经营体制。要选准试点,在组织架构、运营模式、经营机制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取得实效。
六是突出抓好国有资产监管。
博览研究员粗略总结为以下三大要点——
1、“加强”党在国企工作当中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
2、国企改革“兼顾”非公经济发展,利用“相对高效率”的“非公经济”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3、搞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为其撑腰、打气、壮大“国有企业家队伍”
总结
博览研究员个人认为,几乎发挥两种所有制各自的优势,共同发展仍然是决策层政策的主基调,只是在当前阶段,政策的侧重点似乎是要首先解决国企的“攻坚克难”,在这个过程当中继续发挥“民企”所“不可替代”的提高效率、积极创新、稳定就业的作用。这或许是在当前这个特定阶段,“两个毫不动摇”在具体执行上的“轻重缓急”!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最高法院裁定提审牟其中案”,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表示,实践中由最高法院直接提审的案件数量并不多,直接提审可能是为规避地方干扰……许浩表示,一般而言由最高法院提审的案件“改判可能性很大。”


                                 
                                           博览视点
                 



易纲、刘士余、郭树清联手“出实招”维稳,股市预期全面翻多!                 
                                 
博览财经研报】周末,监管层出面维稳资本市场的消息不断。
10月13日,银保监会官员指出,险资股权投资行业限制未来或取消,灵活参与解决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
证监会方面消息指出,为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下周拟集中组织发审委委员就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相关事宜开展调研,没有IPO发审会安排。
与此同时,证监会对《关于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的相关问题与解答》作出了修订,其中最有意义的一条规定募集配套资金可部分用于补充上市公司和标的资产流动资金、偿还债务。
除了银保监会、证监会纷纷出来发声外,博览研究员也注意到,央行行长易纲也未缺席:
日前,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G30国际银行业研讨时直言,目前向金融体系注入的流动性是适当的,杠杆水平将继续保持稳定。去年和今年中国整体杠杆率已经平稳,不再快速上升。这是我们取得的一项成绩。
易纲还称,在应对贸易摩擦风险时,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还有相当的空间,包括利率、准备金率以及货币条件等等。中国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上述工具足以应对不确定性。
易纲强调,目前中国央行所有货币政策都是以国内经济为主要考虑。再加上,中国当前是个资本管制国家。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易纲的讲话有助于继续巩固流动性从“合理稳定”向“合理充裕”的预期,有利于修复当前资本市场的信心。总之,当前,政策全面维稳,这有助于国内资本市场的反弹,短中期全面翻多!
那么,“流动性上合理充裕”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继续放松?
博览研究员认为,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中,中国央行后续采取“加息或是降息”或是再次“宽信用”的可能性并不大。为对冲国内宏观经济总需求不足,M2和社会融资余额增速下降或放缓。货币政策重心放在“调结构”,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冲短期宏观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风险。
此外,博览研究员认为,货币政策以国内为主不代表央行不考虑海外和汇率压力。以这次央行大幅定向降准对冲海外资本市场风险为例,人民币对美元再次出现短期大幅贬值,一度逼近“7”。显然,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成为当下监管层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人民币汇率“7”同样也是重要的心理压力位。
因此,对冲国内宏观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后续财政政策发力,尤其是大幅度减税将是重点,货币政策仅仅只是“流动性合理充裕”上辅助。货币政策在此时此刻同样也无法回避海外和汇率压力。
多项经济数据表明宏观经济总需求不足,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宽松”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近期多项经济数据无论是从中微观还是宏观角度均在表明经济总需求不足——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016%2F1539651194481328.jpg
日前,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G30国际银行业研讨时直言,目前向金融体系注入的流动性是适当的,杠杆水平将继续保持稳定。去年和今年中国整体杠杆率已经平稳,不再快速上升。这是我们取得的一项成绩。
易纲还称,在应对贸易摩擦风险时,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还有相当的空间,包括利率、准备金率以及货币条件等等。中国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上述工具足以应对不确定性。
在此之前,10月11日,易纲在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年会期间也提到了目前宏观杠杆率已经企稳,金融风险已经可控,并称“目前中国央行所有货币政策都是以国内经济为主要考虑”。
而,年初以来央行已经4次定向降准,但央行称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未来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意味着降准仍将持续,而货币将保持在充裕状态。
如下图所示,银行间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相比之下一直处在历史低位: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016%2F1539651199690764.jpg
上述论点是否意味着“货币依旧宽松”?博览研究员认为,对于“宽货币”,后续央行大概率继续保持,维持流动性从“合理稳定”向“合理充裕”无论是出于维稳资本市场,还是试图降低“实体部门利率水平”都是有必要的。而,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中,中国央行后续采取“加息或是降息”或是再次“宽信用”的可能性并不大。
尽管我们注意到7天的银行质押式回购利率处在历史低位并大幅下降,但是去杠杆总方向不变,这就意味着,M2和社会融资余额增速长期将保持低位或进一步降低。而,对于当前宏观经济总需求已经呈现明显不足,博览研究员认为,监管层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方式对冲: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016%2F1539651203607218.jpg
货币政策后续还将增加对外部风险的考虑,易纲的讲话有利于市场信心短期的修复,政策重心还是在“财政政策”
博览研究员认为,货币政策以国内为主不代表央行不考虑海外和汇率压力。易纲强调“目前央行所有货币政策都是以国内经济为主要考虑”,因为短期中国还是个“资本管制国家”,因此货币政策疑似再次“宽松”的定调有利于提振市场。
但如果海外压力过大时,比如国庆假期海外市场大跌,本次央行降准虽然表示对冲MLF到期和缴税影响,但或多或少还是考虑到国庆假期海外市场压力。其次,如果人民币汇率压力过大或者中国利差过窄时,也会制约央行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空间,至少是降息发生的概率很低。
以这次央行大幅定向降准对冲海外资本市场风险为例,人民币对美元再次出现短期大幅贬值,一度逼近“7”。显然,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成为当下监管层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人民币汇率“7”同样也是重要的心理压力位。所以,博览研究员认为,央行货币政策的“宽松”依旧更多的是体现在“流动性”上,后续“降息加息”等都不太可能。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央行则是旨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让流动性宽松,金融市场的低利率传导入实体部门,降低实体部门的利率水平。
对冲宏观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后续财政政策发力,尤其是大幅度减税将是重点。
增值税改革有望启动。有关税务系统人士表示,对于增值税改革的工作,目前相关部门也已启动,包括税率合并以及下调等事宜都在进行测算;此前税务机关曾找第三方机构测算税率下调后的影响,因此年内有可能随时出台政策。


                                 
                                           焦点透视
                 



A股“春天的故事”:刘主席半年首发声,多方援手!                 
                                 
【博览财经分析】刘主席一句“现在股市的感觉像是在冬天,既然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就不远了”,对当前市场预期而言,起到的不仅仅是一般性的“安抚作用”,放在上周以来一系列与“救市有关的传闻、乃至正式的政策”当中,他就不仅仅是“一个态度”的问题,而是“画龙点睛”,在市场“一片期待反弹”的“预期干柴”上,迸发出的一丝“星星之火”,反弹也就可以随时发作!
10月14日的这场“与部分私募基金代表和个人投资者座谈”上,从各位投资者的发言中,不仅听到了对股市企稳回升的期待,也听到了大量改善市场生态的真知灼见。刘士余认真回应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同时表示,现在股市的感觉像是在冬天,既然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就不远了。有关改革措施正在积极酝酿中。
……
刘士余还现场将手机号码留给了十几位投资者代表。而据笔者了解,与市场各方面保持互动交流,是刘士余一直以来的做法。在他上任证监会主席后,手机号码簿上增加了600多个号码,基本上都是证券市场各方人士的,也包括普通投资者的。刘士余认为,股民亏了钱“骂”证监会主席,从证监会主席的角度看,挨“骂”也是一种义务
博览研究员认为,短中期而言,政策底与市场底可以基本确认在此间“交会对接”,本内参对行情的判断也由此转向“短中期全面翻多”!
至于中长期走势,鉴于博览研究员坚持认为,外部风险(中美贸易博弈+全球市场大幅波动)与国内维稳政策的博弈,仍然是当前决定A股中长期走势的主要矛盾,而从中长期看,国内维稳力量尚未呈现出“完全抵御”外部风险,甚至“翻转”受压制状态的明确迹象,因此,博览研究员对中长期走势仍然维持“大趋势下行”的判断,虽然近期出现了若干有利于“缓解外部风险压力”的迹象,但仍局限于短中期与局部因素,有助于缓解短中期的外部风险冲击,却并未形成“翻转”的压倒性优势。
本文侧重探讨短中期“前面看多”的分析。
这个周末很关键。
一则,是大约有“近半年”时间保持“低调、缄默”,没有正式对外“发声”的刘主席,终于在这个“A股心态最脆弱”的时刻,对外发出“春天已经不远了”的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的预期;
二则,也是更加直接的,就是在这个周末期间,从交易所、各部委,相继出台了若干“真金白银”的“维稳、救市”措施,尤其是针对“缓解股权质押风险”的“资金安排”,更是对连续大幅下跌之后,再次泛起的“股权质押风险”,对症下药。

博览研究员要强调的是,如果仅仅只有刘主席一句“春天已经不远了”,恐怕还不足以“扭转”市场已经极度悲观的预期。
而恰恰是由于有了近来众多的“救市”大讨论,尤其是涉及针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等风险的“资金救助”等措施,才能够使得投资人孱弱的预期,得以相信这次是“玩真的”——
10月13日,银保监会官员指出,险资股权投资行业限制未来或取消,灵活参与解决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
证监会方面消息指出,为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下周拟集中组织发审委委员就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相关事宜开展调研,没有IPO发审会安排
与此同时,证监会对《关于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的相关问题与解答》作出了修订,其中最有意义的一条规定募集配套资金可部分用于补充上市公司和标的资产流动资金、偿还债务
恰在此时,深圳设立专项工作小组,安排数百亿元资金,负责统筹协调化解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票质押风险事宜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G30国际银行业研讨时直言,目前向金融体系注入的流动性是适当的,杠杆水平将继续保持稳定。去年和今年中国整体杠杆率已经平稳,不再快速上升。这是我们取得的一项成绩。
易纲还称,在应对贸易摩擦风险时,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还有相当的空间,包括利率、准备金率以及货币条件等等。中国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上述工具足以应对不确定性。
……
另一方面,外部风险在短中期有“暂时缓和”,减少对A股冲击的迹象。
一则,以中美贸易博弈为代表的外部压力,传递出“中美领导人或借G20峰会”,而“达成暂时性‘休兵’”的可能;
二则,连续暴跌之后的美股,大概率会有一波反弹出现,对全球金融市场而言,不啻于为一个难得的“休整期”,A股至少从预期上不用再“跟跌”!
总结
整体来看,由于外部风险压力暂缓,而国内针对股市的维稳力量“集中发力”,且从具体操作上看,有明显的“针对性”(缓解股权质押风险等),有助于市场预期的“平复”,短中期内,股市大概率反应国内维稳因素的力量,暂时可以不用担心外部风险的再次袭扰,叠加此前持续大幅下行,所带来的“估值洼地”效应,博览研究员认为,A股短中期行情将“全面翻多”!


                        

传川普派员谋求“习特会”,或暂时“停止贸易博弈”                 
                                 
博览财经观察】博览研究员注意到,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动的贸易战似乎没能遏制中国出口。此前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再创新纪录,扩大至341亿美元。
恰在此时,作为外部风险的一大策源地,中美贸易博弈的风险指数,有下行的迹象——
此前还在“对内宣传”称“中国人好日子过太久了”的特朗普,又被传出正在“暗中派人安排G20上的中美峰会”,甚至有传闻称“会暂时停止中美贸易博弈”!
而就在诸多“路边社”消息传闻“美欧日达成排斥中国贸易同盟”的时候,安倍晋三确认“七年后首度访华”,双边贸易、以及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贸易问题,自然是此次访问的一个重要议题,据悉,安倍晋三已经再次明确“反对保护主义,谋求与中方商讨改革贸易体系”;几乎与此同时,克强总理即将再次访欧,“深挖中欧合作潜力”。
外媒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定于13日至19日对荷兰和比利时进行访问。此次访问的重点是协调国际行动以保护经贸、投资和政治领域的多边合作机制,抵制保护主义在全球抬头。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超指出,此访对推动中荷、中比关系持续健康发展,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务实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显然,贸易博弈的主动权,并非完全在川普手上,中欧日之间,可以谈的也很多
特朗普已派出团队安排习特会
美媒称,白宫已采取行动,旨在安排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晤。
据报道,特朗普的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11日说,白宫“采取一些行动”,打算在下个月阿根廷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安排特朗普和习近平会晤。不过他还说,会谈或者领导人讨论的话题尚未“确定具体细节”。
库德洛说:“他们有很多事要谈。让我们拭目以待。”
另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美国官员说,白宫正在推进让特朗普在11月底的G20峰会上与习近平会晤的计划,以便想办法解决动摇市场和损害全球两大经济体关系的贸易战。
报道称,近几天来特朗普政府已告知中方,它决定继续推进元首会晤的计划。而中国一直希望此次会晤能为双方提供一个机会,以缓解不断升级的贸易紧张关系。按照计划,会晤将于11月底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的G20峰会期间举行。
就美国方面来说,财长姆努钦和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正在竭力促成此次会面。两人均担心市场对这场贸易战的反应,近几个月来他们一直努力想让谈判走上正轨,但收效甚微。
报道称,特朗普已派出一个团队,为他与习近平的会晤做准备。策划者之一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外孙克里斯托弗·尼克松·考克斯。尼克松总统1972年的中国之行最终促成了中美建交
报道还称,以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为代表的白宫强硬派一直试图以关税为杠杆,促使中国从根本上改变其产业政策。他们担心美国会过早宣布结束贸易战,从而停止对北京施压。
此外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报道,中美元首可能于11月底在G20峰会期间举行会晤。
报道称,美国财长姆努钦和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推动了此次会晤,他们对继这场贸易战之后出现的全球股市暴跌感到担忧。值得注意的是,至少就目前而言,作为特朗普团队中的对华贸易温和派,姆努钦和库德洛此刻正在发挥作用。特朗普的对华贸易行动经常反映出强硬派的议程,比如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和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
报道称,曾任中情局中国问题负责人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事务主任的韦德宁表示:“中国希望直接与美国总统接触,因为他们觉得替总统谈判的人并不总是知道他的真正底线。所以他们希望从特朗普那里直接了解要付出什么代价才能避免贸易战。在我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举行领导人级别的会谈。”
他补充说,“如果领导人不告诉他们协议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话”,较低级别的官员将很难解决这一僵局。
中美领导人或将暂时结束贸易博弈
据美国福克斯(FOX)新闻报道,美国亚洲问题专家白邦瑞12日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有望很快达成贸易协议,但目前仍有一些未完成的工作。
在哈德逊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的白邦瑞在接受福克斯财经频道采访时说,中美领导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有望达成贸易协议
他说,中国希望阻止25%关税的实施,他们当然更希望阻止所有出口商品被征收25%的关税。
他对美中在11月下旬特习会时取得突破抱谨慎乐观态度。他说,特朗普的理想目标是在互惠的原则下实现美中贸易的平衡,并大幅增加美国就业。如果中方能够提出在两年内有助于美国增加就业,特朗普可能会接受并就此给美中贸易战暂时划上句号。
哈德逊研究所是被特朗普称为“首要中国问题权威”的保守派智库。
正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会议的美国财长努钦对美联社表示,仍有很多工作要做,才能确保11月份的特习会能够成行
媒体认为,虽然中方对25%关税感到愤怒,但美国同样对习特会有迫切愿望。《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股市10日和11日全线暴跌,美国政府感到担忧,这也是促成习特会的重要因素。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0月10日则刊文称,这是因为投资者担心中国针锋相对的报复将打击美国商界。
专家预测中美贸易战明年“停火”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10月3日报道,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9月30日达成的突破性协议正在激发人们对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明年将实现“停火”的乐观情绪,关税已让双方都付出了代价。这可能意味着,从阿根廷到土耳其和巴西的资产将松一口气,它们已经由于美国和中国之间的争端不断升级而受创。
报道称,花旗环球金融控股公司驻香港的亚洲交易策略主管穆罕默德·阿帕巴说,(美国)与中国紧张关系缓和可能于2019年年中出现。到那时,特朗普政府将对价值超过5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而中国的报复措施可能开始损害美国经济和股市。他说,两国都不希望这样,因此可能会受到达成协议的压力。
位于纽约的贝莱德智库的首席多资产策略师伊莎贝尔·马特奥斯·拉戈说:“明年某个时候有可能就一些狭小的问题达成协议。”
美胁迫盟友孤立中国的战略或难奏效
特朗普政府认为,与达成某种大规模多国协议相比,如果与盟国达成一系列双边协议,美国就会拥有更大的谈判筹码。但这种做法的风险在于,分别敲定每一项协议之后,美国就没了回头路,也难以形成对中国的统一压力。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0月6日报道,如果密切关注特朗普政府的重塑全球贸易战略,任何人都可能会有理由认为,实际上并不存在这样的东西。
报道称,但近几周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更加连贯的策略开始变得明显——尽管并不能保证成功
这项已经成形的战略大致是这样的:特朗普一直在攻击传统盟友,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欧盟、日本和韩国。他公开抨击这些国家,对其钢铁和铝征收关税,并扬言要对它们的汽车征税。但从根本上说,这只是为了软化这些盟国的立场,以争取有利于美国的适度让步。
报道称,通过9月底与韩国达成的贸易协议和近日达成一项新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现在被称为美墨加协定),这一目标已经实现。
美国政府已经表明,既然它有能力达成这些协议,那么与欧洲和日本的类似协议就有望接踵而至。在这些与盟国的贸易协议修订生效后,美国极有可能寻求与这些国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孤立中国,迫使中国在商业和贸易行为方面做出重大调整。
报道称,换言之,美国的最终目标是调整其与中国以及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美国的想法是,通过一个多步骤的过程获得更多筹码,迫使中国让步。正如美国副总统彭斯日前阐明的,这有助于美国在一场愈演愈烈的地缘政治对抗中与中国交锋
白宫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10月4日概述了这一战略。他说:“中国首当其冲。”
库德洛说:“我们再次与欧盟对话,再次与日本对话,我们正在转向我所说的贸易上的自愿者联盟,以便与中国对抗。”
报道称,现在,有了新的北美协定,人们就比较容易看到,特朗普贸易的不同元素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但是,仅仅因为此次政府对全球贸易的战略比以往更加连贯,但并不意味着该战略将会奏效。怀疑的理由仍然很多
报道称,特朗普政府在与中国人的谈判中提出的一些要求似乎不大可能得到满足。
报道认为,即使孤立中国的努力取得成功,其结果也可能仅仅是世界贸易体系的两极分化,其中一个轨道上的国家与美国关系密切,而另一轨道的国家则与中国联系紧密,两者重叠极少。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美国用攻击、威胁和关税来打击盟友的战略能否在实现对贸易协定的修订同时,带来发动协调一致的反华运动所需的信任。
锡拉丘兹大学的洛夫利教授开玩笑说,这实际上形成的是一个“受胁迫者联盟”,而不是库德洛所说的“自愿者联盟”。
报道称,今年的谈判所造成的伤痕可能挥之不去,而特朗普政府不愿同时与多方展开多边谈判更使之雪上加霜。
特朗普政府没有重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而是选择了分别与每个国家达成协议。其赌注就是认为,与达成某种大规模多国协议相比,如果与盟国达成一系列双边协议,美国就会拥有更大的谈判筹码——即便协议的许多细节最终看上去都是相似的,就像新的美墨加协定的情况那样。
报道称,这种做法的风险在于,分别敲定每一项协议之后,美国就没了回头路,也难以形成对中国的统一压力


                                 
                                           新闻视点
                 



特朗普习惯性“退群”背后的阳谋!                 
                                 

【博览财经研报】从全球市场来看,“危机回潮”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了,而这一切都是由全球资金调控的中枢美债和美联储所引发,可以说美联储加息和美债收益率上涨互相作用,抬高了全球的资金成本,让08年以来的流动性宽松趋势被彻底扭转,而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博览研究员认为,目前全球市场都在经历三个预期修正,美元利率长期下降的预期、美股长期上涨的预期、美国经济长期复苏的预期,而美债正是引发全球预期大修正的“中心锚”。一边是特朗普退群,一边是美联储加息,这背后其实唱的是美国利益至上的“双簧”
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
特朗普“退群”已经成为习惯,退出TPP,退出巴黎气候协定,退出联合国,最后退出地球?
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已相继退出《巴黎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伊朗核协议等多个组织和协议,2018年6月19日美国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8月30日特朗普接受采访时威胁,“如果世界贸易组织(WTO)没有改进,美国将退出该组织。10月9日特朗普说,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黑莉将于今年年底离职,并拒绝派出大使。
听说,特朗普是因为不想交联合国22%的会费才萌生退出联合国的想法,不过想想美股这么一跌,不知道能交多少会费,这个生意做得可不划算!
从1815年维也纳公约的破裂,到1920年国际联盟的瓦解,再到今天联合国的衰微,国际组织和国际秩序趋于衰败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不能维护最重要大国的利益。当今天的联合国逐渐成为美国利益的阻碍时,其之衰败不可避免。
特朗普不止在退群,而且在建新的群,包括欧洲、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都被他拉到新的自贸协定的群里,他的目的很直白,那就是都得听我的。而联合国可是有5个常任理事国,每个国家都拥有一票否决权,在那里很难美国说了算,关键是特朗普就是想绕过和孤立中国这个眼中钉。
特朗普这个美国总统,看似和美联储这个权威机构不对付,其实唱的是双簧,主题曲都是美国利益至上!
全球市场最大的“群主”是美联储

美股暴跌,特朗普很生气,矛头直接指向美联储加息过猛!美国机制的“玄妙”之处就在于,高高在上的总统,一管不了美联储,二管不了最高法,这使得,特朗普面对险些被“炮决”的风险,也只能对美联储吐吐槽了。

然而,当特朗普的政策方向与美联储的市场方向相反时,全球市场都只会听美联储的。不管特朗普怎么折腾,美国经济的资金命脉都掌握在美联储手中。

美股暴跌引起的恐慌,不在短期,而在长期,即美债与美股都将结束长期牛市,进入下降通道,现在二者已经形成了负反馈,之前的预言被应验,被暴跌的市场快速强化与蔓延
不管特朗普怎么“退群”,美国“收割全球”的历史循环不会被打破,二战后美国最成功的不是推动联合国的建立,而是建立了美元本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别看特朗普“退群”退得欢,对于美元本位这个世界货币“群主”他是断然不敢退的。
特朗普对美联储不满,是因为美联储加息阻挠了他的经济刺激计划,更成为其背后华尔街群狼的公敌,金融资本有点玩不转了。
美联储为什么敢对特朗普说不?因为它才是美国强大的利益中枢,即神奇的危机转嫁和财富转移术。美联储的政策只会盯住两个东西:一个是经济增长数据;一个是核心CPI,支持美国经济增长和预防高通胀。
CPI意外爆冷,美联储会暂缓加息?
就在北京时间周四20时30分,特朗普又批评美联储了,称美联储变得“有点聪明过头。”特朗普还表示,美联储太激进了,他们正在犯下大错误!
而美国9月CPI意外爆冷:据劳工部最新的报告显示,美国9月CPI月率上涨0.1%,不及预期和前值;同比上涨2.3%,不及8月的2.7%。
在美国CPI意外不及预期之后,全球股市扳回部分跌幅,欧洲斯托克600指数跌幅缩窄至1.25%;美国股指期货业削减了跌幅!
据彭博,全球股市重挫之际,交易员正在降低对美联储明年会加息多少的预期。货币市场目前完全消化的是明年底之前只加息两次的预期,第三次加息的概率大约在80%;而周二时的市场预期是加息超过三次。12月份下次加息的概率已经从81%下跌至74%。
看着数据不好,或许特朗普的批评看着对美联储会有那么一点用……


                        

“下一次危机”终于“自我实现”!                 
                                 
【博览财经观察】2008年经济危机已过去十年,人类的自欺欺人和不理性或许仍将是引发下次危机的主要原因
十年前的那个周末,全球金融界天翻地覆。十年来,最重要的教训不在于什么变了,尽管变化巨大影响深远,但更重要的是什么没变。上次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自欺欺人和不理性,这仍将成为引发下次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不是十分沮丧,难以接受?想想好的方面,这至少告诉了我们要警惕什么。
2008年9月15日,天尚未破晓,雷曼兄弟宣布破产,这并非史上第一次也不是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但却是最骇人的一次,因为人们难以想象这家规模庞大、声誉良好排名领先的投行界巨头也会破产。雷曼的破产让人们不再相信原本笃定的想法,为后续一系列让人晕头撞向的变化揭开序幕,现在其中许多变化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但是人们发现,原来自己笃定的想法本身就是建立在毫无根据的基础上。众所周知,美国的房屋拥有率长期以来持续增长,这也是美国立国之本的一部分。人们对此毫不怀疑,因此助涨了21世纪初宽松信贷环境下的购房狂潮,热潮的出现源于人们坚信当时史无前例疯狂上涨的房价会永远高企。包括雷曼在内的大型机构投资者看好这种基于公众信心的涨价潮,把赌注押在不可靠的次级贷款上,最终落得破产,经济也因此遭受重创。(至于房屋持有率,40年的上涨从此中断,一路猛跌,而且毫无恢复迹象。)
格林斯潘承认,发现自己“定义世界如何运转的重要功能结构”模型失效时,他“深感震惊”。他绝非一个人。
如果说妄想型乐观是过往大规模金融灾害的罪魁祸首,妄想型悲观导致多数美国人无法康复
盖洛普的数据表明,人们的股票持有率甚至低于2000至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数据。我们大多数人对和金融有关的一切深感恐惧,表现反常。
Betterment robo咨询公司一项新调查表明,48%的受访者认为股市过去十年没有上涨,其中还有18%的人认为股市下跌了,简直令人难以置信。48%意味着接近一半的美国成年人,他们只需花10秒钟上网查一下,就能知道雷曼兄弟破产后,股市已经上涨了140%。但他们就是不看。他们就像是不敢打开美国国税局来信的那些人。只是想一想,就浑身发抖。
这种自毁行为恰恰提醒我们,在这场危机中我们再次认识到了:大部分人的行为都不理性。华尔街上太多人相信当时喧嚣的市场反映的是人们根据古典微观经济学进行了机器式精密计算的结果。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40多年来都是一位超理性自由意志者,却向国会委员会承认发现自己“定义世界如何运转的重要功能结构”模型失效时,他“深感震惊”。他绝非一个人。
破坏能力最强的不理性是固执却又错误地认为估值的基本原则不再适用,认为这次不一样。这句话成为经济学家卡门·莱因哈特和肯尼斯·罗格夫合著的畅销书书名,告诉人们正是这种信念催生了几个世纪以来的多次金融危机。行为金融学认为,过度自信、过度推断、从小样本得出大结论等深层错误强化了人们的误判行为
没人知道下次危机的导火索是什么,但我们可以肯定,下次危机一定是基于同样的错误。不要指望你的老板、银行、保险公司或者监管者保护你。但你可以保护自己,因为你已经知道怎样发现问题。具体如下:
· 经常问问自己,哪些市场的价格只有在相信估值的基本原则不再适用时才显得合情合理,这样可以帮助你识别热点……
· 多听听和主流意见相悖、过去表现良好、可靠的非主流思想家的意见,比如上次危机中基金经理杰瑞米·格兰瑟姆、经济学家罗伯特·席勒和鲁里埃尔·鲁比尼。你无法确定他们就是对的,但因为他们可能是对的,你可以提前做好准备。这就意味着……
· 不要预测未来——未来无法预测。相反,设想一下未来每一种可能性出现时的场景并制定计划。不要担心你的大部分计划派不上用场;未雨绸缪要好过亡羊补牢。
10年前的危机爆发告诉我们哪怕在世界型的金融灾难中,并非人人都受到同样的冲击。对冲基金经理约翰·鲍尔森因为做空次贷赚了几十亿美元,因为次贷本身就不符合常规的估值法则。你可能做不到这么成功,但总有些人能够安然度过下次危机。理性决断,你也能成为其中一员。(作者:Geoff Colvin)


                                 
                                           楼市观察
                 



房地产不会像A股那样暴跌,但会“惨烈的分化”!                 
                                 
博览财经研报】受隔夜美股暴跌影响,10月11日,中国A股也迎来了深度调整。上证指数下跌了5.22%,深成指数下跌了6.22%,创业板指数下跌了6.3%。从整体上来说,今年上证指数跌幅已经接近1000点。A股创新低之时,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中国房地产市场也在调整。
那么,中国房地产市场后续是否会出现像A股一样持续性下跌的情况?博览研究员认为,目前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尚可控,而房地产又是其中规模最大的资产品,因此可能性不大。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出现普遍性短中期下调属于正常现象。潮退后方知裸泳者。但是,博览研究员认为,未来中国房地产或将持续“分化”: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或将深度调整,而一线、热点二线可能会有一定的普遍性调整,但是力度预期并不大,其房价具有较强支撑。这主要是基于两点:
首先,从债务角度看,无论是房地产按揭贷款还是开放商贷款,房地产都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债务融资”发展模式。因此,房价是否出现普遍性深度下跌背后关键因素还是中国是否会出现普遍性“债务危机”。在当前宏观杠杆率可控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情况概率不大。虽然中国不会出现普遍性债务危机,但是局部性债务危机却可能会频繁发生。而,对于房地产市场,“房价下跌、债务违约频现”肯定首先出现在“三、四”城市。
◆其次,从长期看,城镇化和老龄化是决定房地产投资中长期趋势的两大关键变量。从整体上看,中国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投资的抑制显著大于城镇化的支撑作用,未来十年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难止下降步伐。但是,具体到细分领域还得区分地区。一线、二线城市人口净流入且老龄化相对较慢,因此房价也有较强的支撑。而,三线、四线城市普遍不仅面临人口净流出,还可能更快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因此其房价难有支撑,甚至不排除出现三、四线城市地产泡沫直接破裂的情况。
A股创新低之时,房地产市场也在调整
受隔夜美股暴跌影响,10月11日,中国A股也迎来了深度调整。上证指数下跌了5.22%,深成指数下跌了6.22%,创业板指数下跌了6.3%。从整体上来说,今年上证指数跌幅已经接近1000点。A股创新低之时,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中国房地产市场也开始调整——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016%2F1539651573113559.jpg
中国房地产市场后续是否会出现像A股一样持续性下跌的情况?
那么,中国房地产市场后续是否会出现像A股一样持续性下跌的情况?博览研究员认为,目前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尚可控,而房地产又是其中规模最大的资产品,因此可能性不大。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出现普遍性短中期下调属于正常现象。潮退后方知裸泳者。博览研究员认为,中国房地产或将会出现“分化”: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或将深度调整,而一线、热点二线可能会有一定的普遍性调整,但是力度预期并不大,其房价具有较强支撑。
以上观点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社会杠杆整体水平已经有明显下降,至少短中期已经稳住。
尽管政策上“去杠杆”已经转向“稳杠杆”,但这仅是短期调整,长期去杠杆方向仍然不变,预计社会整体杠杆率还将进一步降低。
当前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债务问题。据统计,现在显性的债务总量高达300万亿,是想按年利4%的计算,光利息支出就是12万亿,而GDP的增量也就6万亿的样子。政府如何化解,实际上是先“降”再“稳”。
央行行长易纲在10月11日接受专访时表示,金融风险是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目前宏观杠杆率稳住了,国有企业的杠杆率持续下降,地方政府的负债可控,中国经济在稳杠杆的同时,更实现了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8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4.9%,降低0.5个百分点。而,大多数国有企业负债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行初期超过70%。同时,统计数据显示,金融部门杠杆也已经回落到2014年水平。
从数据看,包括易纲的讲话,中国社会杠杆总水平已经有一点的下降,尤其是杠杆率较高的两大部门“金融部门和国有企业部门”。接下来,监管层的主要任务是“稳重求降”。
尽管短期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概率不大,但是当前杠杆水平偏高的刚性约束使得中国不得继续采取依赖“债务扩张”模式去发展经济。而,无论是房地产按揭贷款还是开放商贷款,房地产都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债务融资”发展模式。因此,房价是否出现普遍性深度下跌背后关键因素还是中国是否会出现普遍性“债务危机”。在当前宏观杠杆率可控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情况概率不大。虽然中国不会出现普遍性债务危机,但是局部性债务危机却可能会频繁发生。而,对于房地产市场,“房价下跌、债务违约频现”肯定首先出现在“三、四”城市。
◆其次,城镇化和老龄化是决定房地产投资中长期趋势的两大关键变量。从整体上看,中国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投资的抑制显著大于城镇化的支撑作用,未来十年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难止下降步伐。但是,具体到细分领域还得区分地区。一线、二线城市人口净流入且老龄化相对较慢,因此房价也有较强的支撑。而,三线、四线城市普遍不仅面临人口净流出,还可能更快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因此其房价难有支撑,甚至不排除出现三、四线城市地产泡沫直接破裂的情况。
城镇化对中国房地产投资仍有支撑,但也因人口流动而区分不同地区。目前中国城镇化率为58%(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仍处于人口和产业的快速集聚时期,这势必对房地产投资形成支撑。纵观国际经验,当城镇化率超过30%低于70%时,农村人口往往会加速流入城市,城市非农产业迅猛发展,产业集聚效应突出,城市规模的日益壮大对人口流动愈发具有吸引力。此时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处于不断上升阶段。
根据联合国预测,中国城镇化率要到2030年左右才会达到70%的“去城镇化”阶段,那时房地产投资才会失去城镇化进程的支撑。此外,如果考虑到中国城镇户籍人口的比重远低于常住人口,那么事实上我们进入“去城镇化”阶段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
细化看,中国城镇化主要有二步:最开始是,农村人口流入县城、三线、四线、二线、一线等城市。这一步可以被认为是农村人口流入城镇。目前这一步,中国快接近完成,而当下主要是“农村、三线、四线”等地人口流入“一线、二线”城市。因此,尽管城镇化在继续,但是人口主要流入“一线、二线”城市,而从其他城市和地区流出。从人口流向看,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房地产具有一定的抗跌性,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泡沫可能会更大,更可能面临价格大幅下跌。
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对中国房地产投资形成掣肘。
中国快速老龄化(及少子化)进程正对房地产投资形成掣肘。人口结构对房地产投资的负面影响体现在置业人口(20-50岁)在总人口中占比的下降。中日数据都表明,置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与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的走势大致趋同。当前我国的人口结构与日本上世纪70年代十分相似,其对房地产投资的掣肘效应也已经体现。
当城镇化遭遇老龄化,房地产投资将可能持续承压。
当前中国的房地产投资一方面受到城镇化进程的托举,另一方面却受到老龄化问题的拖累。那么,未来我国房地产投资的中长期趋势究竟何去何从?对此,博览研究员认为,依然需要区分地区。“一线和二线”城市或将持续面临人口流入,且流入人口偏年轻化,因此这些城市老龄化进程也相比“三线、四线”城市要慢的多。
从整体上看,中国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投资的抑制显著大于城镇化的支撑作用,未来十年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难止下降步伐。但是,具体到细分领域还得区分地区。一线、二线城市人口净流入且老龄化相对较慢,因此房价也有较强的支撑。而,三线、四线城市普遍不仅面临人口净流出,还可能更快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因此其房价难有支撑,甚至不排除出现三、四线城市地产泡沫直接破裂的情况。


                                 
                                           观察与思考
                 



没有“帝国的黄昏”,只有“逻辑的缺陷”!                 
                                 
博览财经分析】近期,一篇网文《假如帝国的黄昏降临》引起了市场广泛的关注。其宏大叙事似乎言辞凿凿。但是,博览研究员认为,该“雄文”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首先,该文章只是对过去事件的总结,但这并不代表未来。债务周期,从繁荣到泡沫到破灭再到萧条,诸如一年四季,再正常不过,也在市场预期之内。博览研究员认为,该文章作者基于已经被市场充分预期的一个“长期因素”(债务周期)去解释短期资本市场的现象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其次,文章基于“日本、美国、拉美”过往经历的债务危机或货币危机来类推中国也是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当一国的债务达到极限,两种危机模式:第一种就像日本和美国那样,房价大跌,经济衰退,但是汇率不会出问题;第二种则像泰国那样,房价大跌,经济衰退,并且汇率会崩盘(兑美元大幅贬值50%以上),进而导致进口价格上涨,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国民财富大幅缩水。这两种情况主要区分点在于债权人身份的不同:美国和日本主要是内债,跟我们国家一样。而,泰国、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国家债务主要是“外债”。但无论债务形式是对外还是对内,我们知道,美国和日本都先后经历了房地产泡沫破裂危机,而,泰国、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国家则是出现了主权债务危机,汇率大幅贬值。对此,文中作者哗众取宠,基于简单的类比就推断中国这次可能也会出现类似的危机。然而,博览研究员认为,中国出现类似的危机概率并不大。
由于债务主要为内债,中国又在一定程度加强资本管制,所以出现人民币恶性贬值概率并不大。相比日本,尽管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国,但是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依靠自身内需发展的经济体,对外依存度仅为18%。在这一点上,中国与日本截然不同。而,相比美国次贷危机、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而言,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选择了从企业端去杠杆,去泡沫,而非通过痛苦的市场出清,甚至银行等金融机构倒闭等方式。这一点上也区别于美国模式。所以,尽管中国目前债务较重,但是出现“拉美式”、“日本式”等危机可能性并不大。
尽管中国目前债务较重,但是出现“拉美式”、“日本式”危机可能性不大
◆中国出现“拉美式”主权债务危机,货币大幅贬值概率不大。
在《假如帝国的黄昏降临》一文中提到,当国内储蓄严重不足时,一国只能通过借外债来满足投资的需求。例如巴西作为一个储蓄率只有15%的国家,外债当然也是很高的了。相比于中国的13%,巴西外债占GDP的比在2017年为32%(十几年来一直在30%以上)。而,这些年巴西都发生了些什么——
如图为巴西Real兑美元的走势图: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3A%2F%2Fwxone.bolanjr.com%2Fwk%2Fphp%2Fupload1%2F20181016%2F1539651391935.jpg
2014年,由于政治危机加上办世界杯,奥运会的劳民伤财,巴西遭遇了经济衰退,Real兑美元一路下跌近50%。而今年一月份开始,由于选举的不确定性(民粹主义者可能上台),Real再次大幅下跌25%。
如图为巴西的通胀率: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3A%2F%2Fwxone.bolanjr.com%2Fwk%2Fphp%2Fupload1%2F20181016%2F15396513916777.jpg
在2014年曾陡升超过10%,今年也再次开始攀升。而且我们看看巴西这些年所经历的通胀就可以想象这个国家的经济被管理的多么糟糕。
下图为阿根廷的外债规模: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3A%2F%2Fwxone.bolanjr.com%2Fwk%2Fphp%2Fupload1%2F20181016%2F15396513916704.jpg
如图,可以发现阿根廷过去这几十年来外债规模一直不低,在2016年也高达35%。因此,当次贷危机到来时,阿根廷马上遭遇了恐慌。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3A%2F%2Fwxone.bolanjr.com%2Fwk%2Fphp%2Fupload1%2F20181016%2F15396513919603.jpg
如图为美元兑阿根廷比索的汇率,可以发现,从次贷危机开始,阿根廷比索就一直在贬值(图示为美元在升值),累计已经超过了90%!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3A%2F%2Fwxone.bolanjr.com%2Fwk%2Fphp%2Fupload1%2F20181016%2F15396513919421.jpg
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一直没有低于过10%,近几年更是达到了40%。这个国家目前已经乱到了没人敢携带好东西出门的地步。如果开一辆好车出门,那么非常有可能会被当街抢走。
下图是所有发生过货币危机进而导致通货膨胀案例的一些数据,分别是外债占GDP的比:
平均值为46%,中国为13%;
经常账户(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平均值为负6%,中国为正1.75%;
外汇储备占GDP的比,平均值为10%,中国高达23%。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3A%2F%2Fwxone.bolanjr.com%2Fwk%2Fphp%2Fupload1%2F20181016%2F15396513915715.jpg
更不用说中国目前还正在实行资本管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本外逃的速度,至少短时间内不会形成规模,引起恐慌,所以说中国是不会发生货币危机的。因为外债很少,外汇储备也很充足。
◆那么,中国会不会出现“日本”这种情况?
让我们来看一个犯下严重错误的国家,日本。
如图,红色线是日本的股票指数,蓝色线为日本的利率。可以发现,在1990年一月日本“平成泡沫”破裂之后,日本人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1990 ~ 1996)才把利率降到零。而美国爆发次贷危机时完成这一动作只用了不到一年。
那么日本人是怎么想的呢?其实他们在保汇率: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3A%2F%2Fwxone.bolanjr.com%2Fwk%2Fphp%2Fupload%2F20181016%2F15396514812832.jpg
如图为日元的汇率,由于日元实在太便宜了所以我们只能倒着看 —— 以美元兑日元的方式。我们发现,从1985年日本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开始从1:250升值到1:150左右。1990年平成泡沫破裂,而日本人迟迟不愿意快速的降低利率,导致国内发生了通胀率下滑的现象。所以就在国内爆发严重危机的时候,日元竟然是升值的,从1990年的1: 150升值到了1:100以下。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3A%2F%2Fwxone.bolanjr.com%2Fwk%2Fphp%2Fupload1%2F20181016%2F15396513909320.jpg
如上图为日本的通胀率,从1990年的4%下滑到了1996年的负值。在经济中,这种类型的通胀率下滑(不是那种从百分之十几往下滑而是从低点开始)比通胀率上升要可怕的多,因为通胀下滑意味着商品的售价下降,进而意味着企业收入减少,而企业收入减少则意味着企业要削减支出—— 裁员,进而导致居民的收入减少,更买不起商品了,商品的售价更加下滑,进而变成恶性循环,让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日本毫无疑问正是在那些年经历了这一惨痛的教训。
因为,日本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没有那么容易去让货币贬值(印钞救市),这样会激起贸易伙伴的强烈不满。
考虑到当时的日本刚刚因为顶受不住来自美国贸易战的压力在1985年同美国签署了《广场协议》(内容是让日元以及德国马克等货币兑美元升值),这样的顾虑可能也不无道理。
于是我们又可以说回中国了。今天的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的影响远远比当年的日本要大。如下图: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3A%2F%2Fwxone.bolanjr.com%2Fwk%2Fphp%2Fupload1%2F20181016%2F15396513903735.jpg
2015年8月11日,中国政府宣布“汇改”,准备让人民币贬值。结果美国 S&P 500指数在几天之内就大跌超过10%,把美国人吓坏了。原因我们已经多次提到,人民币贬值会刺激中国经济,但会让美国货变的更贵,影响美国就业。
因此,我们现在似乎面临着与当时的日本非常相似的处境,在债务快到极限时又遭遇了贸易战。然而,问题在于,日本当时的出口占其GDP比重要远比中国高。尽管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国,但是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依靠自身内需发展的经济体,对外依存度仅为18%。在这一点上,中国与日本截然不同。
由于债务主要为内债,中国又在一定程度加强资本管制,所以出现人民币恶性贬值概率并不大。相比日本,尽管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国,但是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依靠自身内需发展的经济体,对外依存度仅为18%。在这一点上,中国与日本截然不同。而,相比美国次贷危机,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而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国家。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选择了从企业端去杠杆,去泡沫,而非通过痛苦的市场出清,甚至银行等金融机构倒闭等方式,因此这也区别于美国模式。
尽管中国目前债务较重,但是出现“拉美式”、“日本式”等危机可能性暂时不大。
面对庞大的债务,中国该怎么办?
如何避免帝国的黄昏,对未来开一个药方,这个药方实际上权威人士已经基本开出来了。这是一个复合药方:金融去杠杆,同时大力鼓励科技创新,占领产业高地,实现产业升级。信息化和智能化将为城镇化增添新的动力。同时收入分配改革,积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国内消费潜力。
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当属科技创新。
这里不得不说一个人:罗伯特·索洛。
罗伯特·索洛,1924年出生,因其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突出贡献而于1987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索洛于1942年、1949年和1951年从哈佛大学获得文学学士、文科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他曾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理事会的理事和主席。罗伯特·索洛主要是因他在20世纪年代和60年代对资本理论和增长理论的开拓性研究而著名。
索洛模型指出,长期增长率是由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决定的,前者不仅指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而且还含有劳动力素质与技术能力的提高,所以,索洛的长期增长模型打破了一直为人们所奉行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的理论,向人们展示,长期经济增长除了要有资本以外,更重要的是靠技术的进步、教育和训练水平的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说,技术进步、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比增加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这种观点在他30年后获奖前夕接受采访时又得到进一步阐述。他说,除了纯粹的农业国以外,这一理论对所有国家都适用。“发展中国家不能把本国经济的发展仅仅依赖于资本和劳动力的增长上。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起步较晚国家,要更多地研究如何在现有工业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和教育进程。这样就能有效地跟上世界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都相继接受了他的理论,在中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等方面,政府不断增加投资和提供税收刺激措施,成效显著。
索洛模型告诉我们,技术进步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长期来看,货币是中性的,货币政策并不能够包打天下。金融的作用在于支持实体经济,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水平,从而创造更多价值,实现经济增长。
从现实角度来讲,目前我国人口红利消退,放眼全球,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人力资源成本更低,已经有很多低端产业转移至当地。如果继续固守全球价值链低端,不能够实现产业升级,生产出更多的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到时候青黄不接,不上不下,我们极易滑落中等收入陷阱。这也是2011年刘鹤的一大担心。至于刘的另一个担心,拉美国家为迎合民意,采取高福利的分配政策,透支社会积累,造成外债增多和通货膨胀,我们的政府是有清晰的认识的,这点前面我们已经论述。
如何发展科技,提高科技水平呢?鼓励企业提高研发支出比例,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甚至是免税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在于企业发扬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精神。正如决策层在烽火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
决策层指出,过去在外部封锁下,我们自力更生,勒紧裤腰带、咬紧牙关创造了“两弹一星”,这是因为我们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下一步,科技攻关也要这样做,要摒弃幻想、靠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5 19:57 , Processed in 0.154987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