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首席财经内参2018.11.1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6 09: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期主编】:天天


《中美突然“靠拢”,因为又有了新的“共同敌人”:全球经济下行!》:本周末最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的消息,一是“中美均确认在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二是,中国决策层密集的会议、讲话均在强化自身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而上述变化的一个宏观背景就是,越来越多的信号显示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堪忧!作为例证之一,10月,卡特彼勒全球销售增速较年初增速“腰斩”,这被视为全球经济晴雨表,这预示着全球经济前景黯淡。卡特彼勒股价大跌就像煤矿中的金丝雀,提醒着投资者周期性衰退即将到来的危险。恰在此时,中美这两家全球最大“单一经济体”,似乎都在“彼此竞争”之外,突然间出现了新的“共同敌人”,二者又找到“消弭分歧、联手应对”的最大“利益共识”……
《油价大幅下行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变得暗淡”!》:博览财经注意到,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的创始人达利欧称,美联储加息已到伤害资产价格的地步,在观察经济环境前,美联储必须先观察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全球总体上在用杠杆做多股市,因此,下一场熊市到来时,投资者可能非常痛苦。而当前最先体现出这种“动向”的,是刚刚经历了12连跌“痛苦”的国际油价。虽然隔夜美油、布油连续第二天上涨,结束了此前12连跌的态势。但中长期趋势仍然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变得“暗淡”,而产能也即将达到“高位”供过于求的态势将恶化全球油价的走势……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1.gif                  热点聚焦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2.gif                  



中美突然“靠拢”,因为又有了新的“共同敌人”:全球经济下行!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本周末最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的消息,一是“中美均确认在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二是,中国决策层密集的会议、讲话均在强化自身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而上述变化的一个宏观背景就是,越来越多的信号显示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堪忧!作为例证之一,10月,卡特彼勒全球销售增速较年初增速“腰斩”,这被视为全球经济晴雨表,这预示着全球经济前景黯淡。卡特彼勒股价大跌就像煤矿中的金丝雀,提醒着投资者周期性衰退即将到来的危险。恰在此时,中美这两家全球最大“单一经济体”,似乎都在“彼此竞争”之外,突然间出现了新的“共同敌人”,二者又找到“消弭分歧、联手应对”的最大“利益共识”……

                                 
【博览财经分析】本周末最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的消息,一是“中美均确认在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二是,中国决策层密集的会议、讲话均在强化自身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而上述变化的一个宏观背景就是,越来越多的信号显示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堪忧!作为例证之一,10月,卡特彼勒全球销售增速较年初增速“腰斩”,这被视为全球经济晴雨表,这预示着全球经济前景黯淡。卡特彼勒股价大跌就像煤矿中的金丝雀,提醒着投资者周期性衰退即将到来的危险。
恰在此时,中美这两家全球最大“单一经济体”,似乎都在“彼此竞争”之外,突然间出现了新的“共同敌人”,二者又找到“消弭分歧、联手应对”的最大“利益共识”……
中国持续强化“改革开放”力度
1、11月1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强调: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宝贵经验,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议强调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会议指出,40年实践证明,越是环境复杂,越要保持战略定力,把得住大局,看得清方向,站得稳脚跟,担得起风险。我们要加强战略研判,既谋划战略性改革,也推动战役性改革,通过改革来释放内需潜力、激发经济活力、培育增长动力。要营造好改革开放社会氛围,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善于听取正确意见,坚定全社会改革信心。
2、1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新加坡讲座”和“通商中国”发表《在开放融通中共创共享繁荣》的演讲。李克强称,中国改革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强、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欢迎外资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压缩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快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人民币汇率完全可以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3、李克强同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举行第六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李克强称,中方欢迎澳方优质产品进入中国;中国将持续放开市场准入,打造对中外企业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希望澳方为中国企业在澳投资兴业提供非歧视、公平的环境;中方愿同澳方共同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
中美密集进行“高层接触”
商务部:中美经贸领域高层接触已经恢复
有媒体向商务部“求证”:此前有很多报导说刘鹤副总理和美国的财长姆努钦通过电话,能否确认这一消息,是否能确认刘鹤副总理和姆努钦交换了中方愿意谈判的一些条件,还有一些报道称刘鹤副总理近期将访美,您是否能确认这一消息?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称:11月1日中美两国元首通话后,双方经贸领域高层接触已经恢复,同时,工作团队正在保持密切接触,以认真落实两国元首通话达成的共识。
高峰认为,“中美经贸关系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目前,中美两国相关企业均受到贸易摩擦不同程度的影响,双方企业也都在采取可能的应对措施。
日媒称,从中国向美国运输货物的集装箱船的运输量罕见大幅增加。美国调查机构Descartes Datamyne于11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海上集装箱运输量达到101.4308万个(换算为20英尺集装箱),比上年同月增长13.9%,单月创出历史最多。
中美面临新的“共同的敌人”:全球经济集体减速!
全球经济增速低迷,前四大经济体中已有三家开始放慢脚步,而看似不受影响的美国,前景似乎也并不明朗。
经济数据显示,全球几大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都呈现放缓趋势,除德国、日本、中国外,就连近期看起来增长势头十分强劲的美国经济,也处于随时可能有危机降临的状态中。
上周,前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称全球很多大型经济体增长正在减速,后有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全球经济存在放缓迹象令人担忧。当权威都公开为此发声,经济增长减速已经是市场所不能忽略的事实。
本周三发布的德国和日本经济数据显示,两国的经济产出均在第三季度收缩
其中,身为欧洲世界“领头羊”的德国,经济数据在三季度出现了2015年来的首次萎缩,GDP环比增长为负值,低于预期。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3A%2F%2Fwxone.bolanjr.com%2Fwk%2Fphp%2Fupload1%2F20181116%2F15423278834945.png
德国的经济失速无疑为正在英国脱欧与意大利预算案中不断拉扯的欧洲又泼上了当头一盆冷水。尽管德国联邦经济部长阿尔特迈表示疲软的数据来源于三季度汽车行业产量的短暂下滑,但正在趋于疲弱的出口数据和政府“亲手”下调的经济预测却给阿尔特迈的解释添上了一丝“强行挽尊”的意味。
另外一边,日本内阁府公布的三季度GDP数据显示,日本GDP季环比和年化季环比初值均较前值大幅下降,同样录得罕见负值。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3A%2F%2Fwxone.bolanjr.com%2Fwk%2Fphp%2Fupload1%2F20181116%2F15423278847422.png

三季度日本GDP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的影响和国际贸易的紧张局势导致的出口大幅下滑。
外有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内有各自的客观原因,毋庸置疑的是,德国和日本两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放缓反映出世界经济的复苏也在放慢脚步。
与此同时,日前公布的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及社融数据均疲软,其中零售增速意外放缓,社融数据则远逊预期。数据反映国内各类消费增速全线放缓,人民币贷款环比增速也遭“腰斩”,居民缺乏购房动力,同时企业融资意愿也并不强烈。
至此,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进入了增长逐渐放缓的调整期。
美国未必能“独善其身”
当德、日、中三国的经济数据出现下滑时,美国经济却呈现完全不一样的风景——三季度GDP增长率3.5%。
之所以美国经济增长在这轮放缓中显得尤为突出,据华尔街日报分析,是由于美国的出口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左右,同时强劲的内需带动消费上升。相比之下,以出口为主的德国、中国等国家在疲软的内外需中却出现增速放缓的现象。
然而,IMF在上周发布的中东及中亚地区经济展望报告中提醒市场,全球几大主要经济体的增长正在减速,并将美国明年的增长预期下调至2.5%,今年预期维持2.9%不变。
据华尔街日报,美国金融服务公司Ameriprise Financial首席市场策略师大卫·乔伊表示,虽然美国经济的表现依然优异,但有迹象显示全球经济的整体放缓也会对美国构成一定影响。
一方面,在经历三个季度的加息后,美联储仍然在给予市场强劲的加息预期,而紧缩的货币政策将抑制经济的持续扩张。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加息进程中,对利率敏感的行业面临着一些压力。在过去的六个季度里,房地产建筑行业已经录得五个季度的收缩,同时,汽车行业的销售增速也在放缓。社会融资方面,华尔街见闻曾提到,虽然银行业将贷款条件放宽,但融资未见明显的增长迹象,甚至有所萎缩。
另一方面,由于特朗普关税政策以及贸易伙伴的反击,生产者的零部件成本上涨,美国仍存在高额的贸易逆差。
高盛从企业营收的角度分析认为,关税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的薪酬水平提高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两者共同挤压企业利润,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同样得出了2019年美国经济将难以保持高速增长的结论。
尽管美国的国内需求依旧表现强劲,但逐渐提高的生产与经营成本,伴随特朗普政府减税增支带来的巨额财政赤字,为下一年度的继续扩张蒙上了阴影。
来自IMF的警告:小心,全球经济正在失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中东与中亚区域经济展望报告,警惕全球几大主要经济体增速都在放缓。叠加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可能“超预期收紧”,增加了全球风险偏好突然发生扭转的风险。观察可知,恐慌情绪已在风险资产中有所体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本周发布了中东与中亚区域经济展望报告,提醒市场警惕全球几大主要经济体增速都在放缓,叠加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可能“超预期收紧”,增加了全球风险偏好突然发生扭转的风险。
IMF格外提到了几大因素会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带来压力,包括美国利率走高、美元走强、金融市场波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等。
报告指出,IMF对2018和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稳定在2017年的水平3.7%。负责撰写该份报告的地区主管Jihad Azour则对媒体表示,全球还是处于一个高水平的增长阶段,但增速“正在触顶”,而且一系列主要经济体的增长前景都在放缓,金融状况收紧或令风险偏好突然逆转。
报告认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实际GDP增速在2018年不变为2.9%,但对2019年的增速预期下修至2.5%,主要由于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措施产生负面影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前景也在走弱,一些大型EM经济体增速被下修,原因包括:国家内部问题、金融状况趋紧、地缘政治紧张和油价走高等。IMF对中国2018年的GDP增速为6.6%,略小于去年的6.9%。
同时,报告也大幅下调了2019年欧元区的实际GDP增速至1.9%,2018年的预期为2.9%。即将在明年3月29日脱离欧盟的英国增速也会放缓,理由是2018年初产生了一些意外令经济活动被压抑,这种影响将延续到2019年。
工程机械“拉响宏观警报”:卡特彼勒遭遇两年来最差业绩
10月,卡特彼勒全球销售增速较年初增速“腰斩”,至去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北美和亚太这两个重要市场增速显著放慢。作为全球经济晴雨表,这预示着全球经济前景黯淡
被很多人视为全球经济晴雨表的卡特彼勒销售业绩正在拉响警报。
10月,卡特彼勒全球销售增速较年初增速“腰斩”,从2月的36%高点放缓至18%,创出去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卡特彼勒的两大主要市场销售增速均出现显著放缓态势。其在北美市场的三个月期滚动销售增加21%,较9月的28%明显放慢,为5月以来最低增速。
表现更糟糕的市场是亚太地区,卡特彼勒在该市场的销售大幅放缓至20%,创出2016年12月以来最慢增速,而年初销售增速还高达51%。
卡特彼勒股价大跌就像煤矿中的金丝雀,提醒着投资者周期性衰退即将到来的危险。
接近年关,这种恐慌情绪已经在风险资产中有所体现
10月以来,油价与股市一起深跌,MSCI ACWI全球指数在10月跌超7%,创2012年以来最差单月表现。油价在六周内双双跌入熊市,美油WTI创下破纪录的连跌周期,快速下行是因为多家权威机构警告全球原油需求降幅会超预期,令市场对油市基本面的判断和情绪骤然扭转。


                                 
                                           决策参考
                 



油价大幅下行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变得暗淡”!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博览财经注意到,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的创始人达利欧称,美联储加息已到伤害资产价格的地步,在观察经济环境前,美联储必须先观察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全球总体上在用杠杆做多股市,因此,下一场熊市到来时,投资者可能非常痛苦。而当前最先体现出这种“动向”的,是刚刚经历了12连跌“痛苦”的国际油价。虽然隔夜美油、布油连续第二天上涨,结束了此前12连跌的态势。但中长期趋势仍然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变得“暗淡”,而产能也即将达到“高位”供过于求的态势将恶化全球油价的走势……

                                 
【博览财经分析】博览财经注意到,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的创始人达利欧称,美联储加息已到伤害资产价格的地步,在观察经济环境前,美联储必须先观察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全球总体上在用杠杆做多股市,因此,下一场熊市到来时,投资者可能非常痛苦
而当前最先体现出这种“动向”的,是刚刚经历了12连跌“痛苦”的国际油价。虽然隔夜美油、布油连续第二天上涨,结束了此前12连跌的态势。但中长期趋势仍然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变得“暗淡”,而产能也即将达到“高位”供过于求的态势将恶化全球油价的走势……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市场对未来需求预期的根本扭转
博览财经倾向于认为,这一轮油价连跌背后的推手,既不是量化策略抛售导致,也不是对冲基金多头平仓,而是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市场对未来需求预期的根本扭转。最新调查显示,近半数受访者看衰明年全球经济,为2008年来最差预期!有44%的受访者认为明年全球经济将减速,这是2008年11月以来最差的前景预测。在这些受访者中,有54%预计亚洲国家经济增长将放缓,悲观情绪达到近两年来最高水平。根据这项调查,全球盈利增长预期跌至2012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不过,只有11%的受访者认为,明年全球经济将进入衰退区间。
虽然国际油价有所反弹,但在这之前“12连跌”的惨状依然让人心有余悸。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仍是众多投资者的困惑。
在高盛看来,这一轮暴跌纯粹是技术因素驱动,并非由于基本面情况恶化。高盛首席商品策略师Jeffrey Curie在报告中表示,首要原因是动量交易策略推动的持续抛售,其次则在于商品互换交易员在油价连续下跌的情况下出于风险管理需求而不断抛售原油期货。
和高盛这一观点类似的是,还有人指出,这次暴跌背后的推手可能是某个对冲基金“巨鲸”,它此前疯狂做多原油同时做空天然气,但是押注方向和市场走势完全相反,结果为了止损而在过去两周内对这一交易策略进行平仓,导致了如今的结果。
不过在彭博研究分析师Ziad Daoud看来,这都不是油价连续下跌的根本原因,关键还是在于供需层面。从10月3日高点算起,布伦特油价在这一波下跌中累计跌去21美元,Daoud认为其中18美元,即85%要归因于需求疲软,另外15%则归因于供应因素。
在需求层面,Daoud指出,事实上近期国际能源署(IEA)已经提到,受国际经济增长放缓、利率上行以及新兴市场动荡的影响,将明年原油需求预期进行下调
在供给层面,美国在对伊朗的制裁中给予8个地区豁免权,允许他们继续进口伊朗原油,令市场对供应受扰的担忧缓解。同时,非OPEC尤其是美国原油供应的增加,也是令市场担心供应冲击油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至于供需如何冲击油价,Daoud做了三个假设:需求强劲会同时推升油价和相关公司股价;供应受扰会推升油价,但同时对非能源股价构成打压;如果将交易时间按30分钟分段,每一段内油价只受到供应或者需求一个因素的影响,两个因素不同时起作用。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3A%2F%2Fwxone.bolanjr.com%2Fwk%2Fphp%2Fupload1%2F20181116%2F15423280816766.png

Daoud认为,在每一个30分钟的区间内,如果油价和非能源股价同向变化,那么油价的变化就要归因于需求因素;如果二者反向变化,那么就是供应因素再起作用。
在进行一系列计算之后,Daoud认为,这次油价下跌既不是由于量化策略的影响,也不是对冲基金平仓所致,而是因为市场对全球能源需求下滑,“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全球GDP增长的放缓,而不是全球经济遭遇了新的事件冲击。
2019年上半年,会出现大量原油过剩
美国11月9日当周EIA原油库存增加1027万桶,连续第八周增长,创2017年2月份以来最大单周增幅,至2017年12月前期以来新高。数据公布之后,周三WTI油价涨幅收窄。此前,国际能源信息署(IEA)和欧佩克本周警告,考虑到非欧佩克成员国原油产量的增速以及中国和印度需求的疲软,至少2019年上半年,会出现大量原油过剩。美国媒体CNBC报道,PVM石油协会策略师Tamas Varga表示,“为避免价格进一步下跌,必须减产。”
IEA称,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2019年全球原油供应将超过需求,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美国创纪录的石油产量抵消了伊朗和委内瑞拉的下降。
国际能源署(IEA)周三表示,全球石油供应正在迅速增长,2019年全球石油供应将超过需求,其上调非OPEC国家原油产量,下调新兴市场明年原油需求预期。此前一天OPEC下调明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
在供应端,IEA称,全球原油供应增长正在迅速增长,“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美国创纪录的石油产量抵消了伊朗和委内瑞拉的下降”。其将2018年2019年非OPEC石油产量增长预估分别上调至240万桶/日和190万桶/日,之前预估为220万和180万桶。预计美国今年石油供给增长210万桶/日,明年将增长130万桶/日。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3A%2F%2Fwxone.bolanjr.com%2Fwk%2Fphp%2Fupload1%2F20181116%2F15423280826163.png
在需求端,IEA称由于油价下跌抵消了经济前期恶化的的影响,维持2018年和2019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估不变,分别为130万桶/日和140万桶/日。但下调新兴市场原油需求,称货币贬值和经济活动放缓加大了油价同比上涨的影响。
IEA表示,由于非OPEC国家石油供应的持续增长,明年对OPEC石油的需求料将进一步减少。IEA还表示,已将对OPEC原油的需求预估下调30万桶/天至2019年的3130万桶/天。
IEA同时称,全球原油库存目前正高于季节性正常水平,一旦10月份的数据最终确定,库存可能会自3月份以来首次超过五年平均水平。
此前一天,OPEC称由于全球经济放缓抑制需求,竞争对手的原油供应激增,2019年市场对于OPEC的原油需求降幅要超过此前预期,下调2018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至9879万桶/日。
受供应暴涨,需求前景放缓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此前遭遇重挫,WTI油价年内首次跌破56美元,进入技术熊市。
OPEC+寻求减产 俄罗斯这次不想跟了
有消息人士称,俄罗斯希望避免任何由OPEC主导的石油减产,今后俄罗斯的原油产量或将继续增加
国际油价止步十二连跌之际,OPEC与有力盟友或将迎来真正的分歧。
稍早,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表示,将继续与OPEC合作,且已在巴黎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讨论了全球原油市场形势。他还指出,油价目前不稳定,但在70美元左右对俄罗斯是完全合适的。
此前路透社曾报道,OPEC及俄罗斯等伙伴国在上周日的OPEC+会议上讨论了2019年最多减产140万桶/日的目标,以应对供过于求和国际油价持续下跌。
消息人士称,140万桶/日的减产目标恰到好处,但需要参考俄罗斯和伊朗的意见;而伊朗石油正遭美国制裁出口减少,因此不希望在新协议中加入具体产量目标;俄罗斯对减产还没有明确表态。
英国《金融时报》此前曾报道称,除非与沙特达成减产协议,否则,俄罗斯计划在明年年初之前将其原油日均产量增加30万桶
彭博社则称,俄罗斯方面认为现在还很难说石油市场是否存在供过于求。该国原油部长Alexander Novak称,还需要等上一段时间,看看市场如何发展,而目前俄罗斯石油日均产量仅比10月份的水平低约1万至2万桶,来自客户的需求“相当稳定”。
在《华尔街日报》看来,OPEC+减产的最大障碍正是产油国组织的有力盟友俄罗斯。IHSMarkit俄罗斯能源咨询主管Matthew Sagers分析指出,俄罗斯或许不愿意再次减产。几个月来,俄罗斯石油企业无惧美国对伊制裁的威胁,早就开始计划增产。


                                 
                                           焦点透视
                 



那些嚷着让政府救助的民营企业,何尝不是“中国式巨婴”?                 
【研究员】:林维
编者按:最近新京报采访了曹德旺,提了一个问题:对处于困境中的民营企业,你有什么建议? 曹先生说:要自己救自己。要意识到,中国的企业家是中国精英人群的一分子,而在这1亿多的精英人群后面是12亿打工的人。如果要求国家来救这部分精英人群,谁来救精英人群后面十多亿人?

                                 
【博览财经研报最近,有关民营的话题热度挺高。
我想,关于民营经济的在国民经济体系之中的定位和地位,已经不用争辩与探讨。
因为,国家领导人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已经“一锤定音”。
但是,看到银保监会的“一把手”表示“争取三年后实现银行贷款一半给民企”的时候,我还是感到诧异的。
我觉得,首先有个问题要搞清楚,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到底恶化到什么程度?
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经济腾飞的四十年。但是,就像一年有四季一样,经济周期理论告诉我们,经济也有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在复苏和繁荣的时候,大家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少数人吃肉,多数人还能喝口汤,问题还不大。至于衰退,咱们一般不怎么提,而是说经济下行。
现在,在宏观层面,经济下行压力大,外部经贸环境不稳定,扩大内需遇上“消费结构性升级”,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增量蛋糕”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分蛋糕的人却越来越多了,而且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那块蛋糕只能大不能小,于是问题就暴露了。
在我看来,如果不考虑外企之流,那么分蛋糕的人,可以分成四类。
一类是政府。规则制定者,通过分享经济蛋糕来支付国家治理所支出的成本。
第二类是国企。理直气壮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在这个基调之下,国企蛋糕可以小吗?有一顶帽子叫做国有资产流失,有人想要这个帽子吗?
第三类是民企。从船小好调头,到大而不能倒,民营企业创造了中国经济史上的奇迹。民营经济和民企壮大之后,必然也会要求话语权,并保障自己的蛋糕不会缩小。
第四类是个人。这一类也分三六九等,但总体而言基数大,所以每个人分到的蛋糕就不大了。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5元,同比增长8.75%。虽然跑赢GDP增速,但把这个数据除以9之后,每个月可支配收入也就2000元多一点。
反正,情况就是这样,没人有愿意看到属于自己的蛋糕一直会缩小。过去四十年,财富分配的问题被高速发展所掩盖, 现在经济增速换挡,比以前慢一些,新增的蛋糕少了,大家只能在存量的蛋糕里面“抢食”了。
政府、国企、民企和居民,每年都喊“今年是最困难的一年”,本质上还是发展和分配的问题。
从目前的政策导向来看,在存量蛋糕里,政府部门愿意向企业部门让渡一些“红利”,包括各种减税降费、降低行政成本等等——以期稳定就业。而居民部门因为之前的楼市去库存,背负较多债务,对消费形成挤压,所以也获得了减税的红利——以期提振消费。
那么,现在民营企业的困难,说白了就是,抢蛋糕失败了。为何会如此?
从外因来看,主要是上面说的宏观环境、经济周期的变化。包括在融资方面遭遇的不公平对待。
有关民企的融资,这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即使在“大水漫灌”式的年代,融资难、融资贵,也是正常的现象。只不过那个年代,大家手里都不差钱,银行不给民企贷款,咱们还能找信托、找资管,还能发债券、发股票。现在金融去杠杆了,大家日子过得都是紧巴巴的,再想找钱,难度就更大了。
另外,我们也要看到,即使面临诸多困难,依然有民营企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马云之前说过一句话:中国不是实体经济不行了,而是你的实体不行了。
我这里套用一下,不是民营经济不行了,而是你的民企不行了。
我们打小就学习唯物主义辩证法,知道内因才是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民营企业不行了,和很多企业家决策失误脱不了干系。
在大水漫灌的时候,脑子一热,举债杀进产能过剩行业。本以为扩张能够抢到更多蛋糕,结果盲目扩张遇到经济下行,产品出来了,销路没有了。还有一笔屁股债要还。
有一些人,一心想赚快钱,圈到钱之后,去玩金融,这叫脱实向虚。比如说股权质押,在股权质押刚刚兴起的时候,有些上市公司老板拿到钱之后就去炒股了。还有人把股权质押当做快速减持的通道。当股权质押风险暴露时候,股价下跌。二级市场上的股民为企业家加杠杆买单。
还有一种搞创新的。创新这个事情,本来风险就很大,打着高科技旗号的企业在成长中夭折是很正常的现象。用PPT造车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
总之,大环境便是如此,各有各的难处。迎难而上,才是英雄本色。民企现在是不好过,可是再往前倒个三五年,那时候的煤炭、钢铁和有色等行业国有企业,日子一样不好过。好在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帮它们“续命”。
其实,除了融资难和融资贵之外,民营企业遇到的大多数困难,国企和外企也会遇到。毕竟,市场化喊了那么多年了,大多数行业里的竞争格局十分明显。一碗水端平也许很难做到,但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
市场经济搞了那么多年了,市场化已经深入人心。
所以,当监管层提出民企贷款“一二五”目标后,银行股直接被吓得趴下了。
当时,监管层领导表示,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三年后一半的银行新增贷款给民企,这要求银行对民企发展前景和偿债能力的判断必须做到精准。而那时,中国的民企中能不能涌现出一批前途较为明朗的企业,让银行放心大胆地提供资金支持?
银行为什么不愿意给民企贷款,还不是因为民企贷款的风险通常比其他类贷款的风险高吗?
银行也是企业,也要盈利,也要对股东负责,在放贷的时候考虑风险和坏账的可能。民企贷款的不良率通常高于行业平均不良率,过度强调加大对民企的贷款支持,会给未来银行的资产质量埋下隐患。
现在五大银行还是国资控股,如果最后形成坏账,等于是民营企业经营不善,却让全民来买单,这科学吗?
如果“一二五”目标一旦变成对银行的考核指标,将扭曲银行的商业放贷行为,由于民企贷款的不良率通常高于行业平均不良率,过度强调加大对民企的贷款支持,会给未来银行的资产质量埋下隐患。
所以这个消息一出,银行股直接跪了。好在11月12日,我们又到了媒体开始报道,民企贷款“一二五”目标非硬性考核指标。于是,接下来几天,美股跌个稀里哗啦,A股反而挺住了。
民企当然要支持,但也不能无条件、无差别的支持。
既然经济有周期,那么企业也有周期,发展、成长、成熟、衰退,谁能逃过?该倒闭就倒闭,该破产就破产,这才是市场化啊。
该救的救,不该救的千万别救。但是谁该救,谁不该救,又是谁来评判,谁说了算,这会不会有新的利益输送?
2015年股市剧烈波动的时候,“救市”资金帮徐翔赚钱的故事,还是不应该忘记。
像贾跃亭这样的企业家搞出来的烂摊子,又该如何救?
我想,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市场先生”知道。因为,有形之手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不出事的时候,民企对政府说,你别管我,别当我财路!
出了事的时候,民企对政府说,你之前为啥不管我?
这合理吗?这些抢蛋糕失败、希望政府救助的民营企业,何尝不是“中国式巨婴”?
最近新京报采访了曹德旺,提了一个问题:对处于困境中的民营企业,你有什么建议?
曹先生说:要自己救自己。要意识到,中国的企业家是中国精英人群的一分子,而在这1亿多的精英人群后面是12亿打工的人。如果要求国家来救这部分精英人群,谁来救精英人群后面十多亿人?


                                 
                                           观察与思考
                 



如何识别宏观策略研究报告的价值?                 
【研究员】:徐志丹
结论:一份有营养的宏观策略报告,绝对不是在名气和气场上震慑你,而是先明确给出判断,然后有理有据、抽丝剥茧,层层递进逻辑推理让你信服。宏观策略一定是基于经济基本面出发,辅之以政策对冲分析,用长周期战略视角来审视股市大趋势的。及时性反应与判断一定是大于完美的逻辑与推理的,因为即使逻辑再完美也不过是事后判断,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而言,实用价值几乎为零。

                                 
【博览财经研报】券商研究报告汗牛充栋,其实真正有价值的凤毛麟角。大家已经习惯了宏观谈估值,策略谈风格,行业谈景气,个股谈评级。
今天博览研究员来谈一下如何识别一篇宏观策略研究报告的价值。我不惟名气、不惟标题、不惟专业,只惟实用。
事实上我觉得在首席经济学家座谈会后,包括高善文与李迅雷的言论都是不足以采信的,因为屁股决定脑袋,坐在了“讲政治”的位子上,即使观点是对的,可信度也要打一下折扣。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116%2F1542327306816683.jpg
粗略算了下,现在知名度较大的券商包括中信证券、安信证券、中泰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天风证券等的首席经济学家都对A股发表了较为乐观的看法,包括一些曾经看得较空的首席都开始转向乐观。
目前市面上的宏观策略报告基本上是这三套路:讲周期、讲风格、讲中美。
我认为,一份有营养的宏观策略报告,绝对不是在名气和气场上震慑你,说现在就是“什么底”。而是先明确给出判断,然后有理有据、抽丝剥茧,层层递进逻辑推理让你信服
股市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大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大跌。更何况依据宏观来指导策略本来反射弧就比较长,因此,并不适宜中短期分析。那些动辄喊大底、喊中级反弹、喊估值修复、喊风格切换的人,一定不是在用宏观的视角去科学地指导策略。
宏观策略一定是基于经济基本面出发,辅之以政策对冲分析,用长周期战略视角来审视股市大趋势的
比如某知名券商的最新宏观策略报告提出:A股在2019年将迎来未来3~5年复兴牛的起点;在盈利、政策和流动性影响下,预计大盘Q1盘整,Q2开始逐渐进入盈利和估值修复共振的上行阶段;
它的支撑逻辑是:
一是,中美周期关联弱化,倒逼政策调整。
二是,政策风格大切换,重点从规范存量到培育增量。
三是,预计2019年经济在Q2~Q3见底回升,开启新周期。
有没有觉得很LOW?这典型的是用铁杵当绣花针绣花呢!先不说股市和宏观经济并无直接对应性,就算是有关联,怎么就能够断定股市会先于经济触底见底,甚至还精确到某个季度呢?
宏观策略最忌讳的是拿自己预测的经济增长趋势图,去比划股市趋势。本身你所预测的宏观经济走势就可能是错误的,再拿一个错误度极高的尺子去量度股市,那岂不是把错误放大了无数倍?
另外,中美政策周期是分是合,也是一个阶段性的判断,没准过几天中美贸易战又打起来了,不能用短期静止的结论去定性长期方向,这比用误差预测误差还要可怕。
再就是,用政策套用风格,政策规范存量到培育增量,和股市风格有啥关系?你说现在政策重视民企,然后行情风格向中小盘偏移还说的过去,你把政策从存量到增量的方向去套用所谓风格切换实在是在闹大笑话。风格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资金选择的问题,如果场内资金充裕,就会大小票一起涨,如果行情惨淡、资金匮乏,自然是风格在大小票之间来回切换,和所谓的改革是增量还是存量有啥关系?
在我看来,最务实的宏观策略研究,应该是在重大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对其影响经济和股市做出最恰当的定性
比如,10月14日,刘士余主席提出“春天已不远”的时候,最应该第一时间告诉投资者,监管政策恐怕要转松,对行情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在11月1日,习总书记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并严厉讲话的时候,应该第一时间指出,这绝对是历史罕见的“政策大底”。
而博览财经在这方面一直做得很好,堪称业内典范!比如这次都在第一时间提醒政策风向的转变,以及政策底与市场底“双底确立”的判断,都是行内首位
在重要的时间发出明确的判断,才是宏观策略最需要最有价值的地方,而不是看你的逻辑有多么周密,论述有多么详尽。错过了重要判断的窗口,花再多的气力去摆弄自己的逻辑,都不过是卖弄风骚罢了!
在我看来,及时性反应与判断一定是大于完美的逻辑与推理的,因为即使逻辑再完美也不过是事后判断,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而言,实用价值几乎为零
现在谈“复兴牛”还有些早,我觉得应该先是“信心牛”,修复市场信心和估值,先把基础打牢,再谈去飞的问题,预计这个“信心”会持续一年左右,然后等经济信心起来,才会真正走向所谓“复兴牛”。“复兴牛”这个提法有点大,先度过眼前的难关再说!
一点个人看法,欢迎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4-29 04:27 , Processed in 0.161978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