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首席财经周刊2018.11.2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0 08: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风云突变:中国可能正在“赢得”贸易战的第一回合》:白宫期待通过贸易战降低美国逆差,但离奏效还差得远。至少在表面上,中国可能正在赢得“贸易战”的第一回合。在中国向美国递交了一份清单表明中方愿意采取哪些行动来解决贸易争端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16日表示,他可能不会对中国商品征收更多关税。而在整个第三季度,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060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929亿美元,这也是因为进口出现了惊人增长。今年截至9月,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3054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2766亿美元。关注全球贸易复杂性的一些团体正在悄然提出另一种可能的解释:中国可能实际上正在赢得第一回合贸易大战的表面。贸易数据汇总服务公司Panjiva上周评述称,9月份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扩大……是表明贸易战对美国不利的迹象。”在特朗普提高音量之后,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反而增加了,这真是一种讽刺的发展——同时,大豆等行业的美国对华出口已崩溃。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意味着,它们寻找美国产品的替代品相比美国寻找进口中国商品的替代品更为容易。
《民企转瞬间变成人见人爱的“幺儿子”》:10月下旬以来,有关方面“大幅度”的力挺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需要,这种变化也将逐渐反应到11月之后的相关数据当中。众所周知,支持中小民营企业成为近来决策层宏观政策的“突出重点”,而在11月9日的《银行这是要“以入股的心态”为企业提供融资、经营、政商关系全方位服务!》一文当中,博览财经已经明确指出,随着一系列“新政策”的相继发布,11月的政策氛围正逐渐从“破旧立新”转向“贯彻落实”。针对银保监会最新的政策表述,博览财经的感觉是,有关方面希望银行今后几乎是要“以入股的心态为相关企业提供融资、乃至政商关系、企业经营方面的‘全方位’扶持”!而最新消息也确实佐证了这种判断,一些前瞻数据已经有所体现:民营企业出现近十年来首次逆势加杠杆势头,民间投资增速也强劲回升。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表现为民企加杠杆意愿在稳步提升。今年以来,相对于国有企业的强力去杠杆,私营企业却呈现加杠杆趋势。从数据来看,今年三季度末,私营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已经从年初的55%上升到56.1%,国有企业过去两年内则经历了强力去杠杆,资产负债率从2016年5月的61.8%降至今年三季度末的59%。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1.gif                  热点聚焦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2.gif                  



风云突变:中国可能正在“赢得”贸易战的第一回合                 
                                 
【博览财经分析】白宫期待通过贸易战降低美国逆差,但离奏效还差得远。至少在表面上,中国可能正在赢得“贸易战”的第一回合。有海外分析人士称,美国现在暂停一下很可能在政治上是有利的——如果你现在就达成一份完整协议,你会让批评者说你没有得到足够的收获,太快让步。美国方面现在还没有必要有所收获。股市并没有那么糟糕。经济运行得不错。贸易战尚未真正打击美国消费者,这方面的影响要到明年才会开始显现。一些专家认为,中美将在G20峰会上达成“握手”协议,就像欧盟委员会主席让-克洛德·容克7月访问华盛顿时,美国总统同他达成的协议那样。
据报道,按照特朗普政府公布的计划,美国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将在明年1月1日从10%提高到25%。特朗普还威胁说,如果中国无法满足美国的要求,他将对剩余所有的中国进口商品——另外约267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
特朗普在白宫向记者表示:“我们可能不必那样做了。”但特朗普也补充说,中方递交的清单上“漏掉了四五件大事”。
特朗普称,他相信在与中国达成的任何协议中,被遗漏的项目都将得到解决
近来,美国和中国正加紧努力,力求在20国集团(G20)峰会上达成停火协议,管控两国之间的贸易战。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领导人11月1日通电话、同意在G20峰会间隙会晤以讨论贸易事务后,谈判代表们加大了努力。此次峰会将于11月30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开幕。
中美元首通话后,中国回应了美国提出的解决一系列棘手问题的要求,并在中美高级官员之间的几轮电话谈判中讨论了让步的可能性。
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管拉里·库德洛表示,贸易谈判的复苏,至少开启了双方采取更具建设性的姿态的前景。“我方再次与他们商谈,在美国和中国政府的各级,我们都在沟通。”
……
外媒称,在中国向美国递交了一份清单表明中方愿意采取哪些行动来解决贸易争端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16日表示,他可能不会对中国商品征收更多关税,虽然特朗普也补充说,清单上一些主要项目被遗漏是不能接受的。
今年早些时候,特朗普对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规模表示震怒,对价值25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了关税,并且不断调高税率。白宫内部想当然地认为,这将使逆差降低,因为美国公司将在国内生产更多产品,并且(或者)设法避免进口成本上升的产品。
但这个理论并未奏效——或者还没有奏效。还早着呢。美国政府上周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美国对华商品贸易逆差上升4.3%,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达374亿美元的创纪录高位。这是因为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大幅增长了8%。而美国对华出口大体持平。
尽管月度数据出了名得不可靠,但趋势很明显:在整个第三季度,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060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929亿美元,这也是因为进口出现了惊人增长。今年截至9月,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3054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2766亿美元。
现在,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一点应当无关紧要。毕竟,在多边贸易世界里,执着于双边贸易逆差是荒谬的。在这个世界中,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白宫最好把重点放在美国有理由对中国感到不满的领域,比如侵犯知识产权,而不是放在钢铁出口上。
值得一问的是,双边统计数据为何走错了方向。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部分原因就在于美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快速增长通常会吸收更多的进口。(或者,正如特朗普本人的一些顾问过去半开玩笑地告诉他的那样,解决贸易逆差的最简单方法是制造一场衰退,但成效有限。)
第二个影响因素可能在于时滞性:美国企业已争相囤积进口产品,以保护自己不受贸易扰动的影响。例如,对数据的细目分析表明,今年早些时候,那些已被加征关税的行业(如钢铁行业)发生了特别显著的进口飙升,但目前进口正在减弱。
不过,关注全球贸易复杂性的一些团体正在悄然提出另一种可能的解释:中国可能实际上正在赢得第一回合贸易大战的表面(如果不是实质的话)。贸易数据汇总服务公司Panjiva上周评述称,9月份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扩大……是表明贸易战对美国不利的迹象。”或正如航运公司AP穆勒-马士基集团(AP Moller-Maersk)首席执行官施索仁(Soren Skou)此前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所指出的那样:“在特朗普提高音量之后,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反而增加了,这真是一种讽刺的发展”——同时,大豆等行业的美国对华出口已崩溃。
施索仁将此部分归咎于囤积库存。但他指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意味着,它们寻找美国产品的替代品相比美国寻找进口中国商品的替代品更为容易
施索仁表示,第三个关键问题是,特朗普“不能告诉耐克(Nike)、沃尔玛(Walmart)和家得宝(Home Depot)不得向中国进口商品”。因此,他预测,美国企业“将继续(从中国)进口产品,并将努力找到解决方法”,自己消化利润率遭到的冲击(当然,人民币走软正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种冲击)。
相比之下,中国政府可以直接地命令其国有控股公司改变贸易模式——考虑到中国政府(不同于混乱的白宫)拥有集中协调的谈判立场和议程,它很可能正在这么做。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北京方面将不会在谈判中做出让步呢?也未必。毕竟,中国经济可能相比美国经济更容易受到贸易战的影响,如果囤积停止,形势可能会改变。不过,无论如何,这些恼人的统计数据中的“讽刺意味”——用施索仁的话说——表明,准确预测贸易战的结果是多么困难。或许也表明了低估中国这个对手是多么愚蠢——尤其是如果中国保持章法、意志坚定又不受外界困扰的话
美国仍有人认为中方伸出的橄榄枝在时机上太晚
但是,各方对在阿根廷达成广泛协议的预期仍然相当低,美国认为中方伸出的橄榄枝在时机上太晚,而且缺乏实质。
听取了有关谈判的简报的一位美国高管称,负责协调经济政策的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NEC)正在探索可能成就贸易停战的各种选择,但核心问题仍然难以解决。他表示。“我们所能期盼的最好结果是让两位领导人在G20峰会上开一个头,启动一个收窄分歧的进程。”
美中之间的持续紧张仍然表露无遗,美国副总统彭斯在新加坡举行的东盟(ASEAN)峰会上发表讲话,谴责亚洲存在的“帝国与侵略”行径,并表示美国在该地区的愿景“要求每个国家尊重邻国,尊重各国主权和国际秩序规则。”
美国和中国正加紧努力,力求在20国集团峰会上达成停火协议,管控两国之间的贸易战;但各方对达成广泛协议的预期仍然相当低。
乔治城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麦艾文表示,两国领导人11月1日的通话至关重要,因为中方此前担心特朗普什么协议都不想谈
“在那次通话之前,双方都在摆姿势,”麦艾文表示,“中方的最大担忧源头是,他们花了功夫谈成一个协议,美国方面却忽然拒绝合作,就像5月发生的情况那样。所以他们想要确定特朗普是真心投入整个进程的。”
但是,中央情报局原中国事务分析师、如今任职于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克里斯·约翰逊表示,美国和中国仍“面临陷入僵局的风险”,因为已经没有足够时间在G20峰会之前达成广泛协议
“不可能达成一项真正全面的协议,这是好事,因为相关问题如此复杂。”约翰逊表示,“仍然存在达成某种框架协议的可能性,比如冻结当前的关税,并赋予谈判代表权力。”
但一名知情人士表示,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告诉一些行业高管,下一批关税已经被搁置
双方之间的摩擦点基本上一个都没解决。华盛顿方面5月发出了一份要求清单,中方随即将其具体分为142个具体项目,这些要求旨在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并推动北京方面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工业和监管政策。
美国的要求包括:取缔限制美国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的做法,收敛美国视为猖獗的窃取知识产权和强制技术转让行为。
对中方来说,满足美国要求的任何认真步骤都将意味其经济愿景的重要方面的某种倒退,包括承诺让成为一个更加创新的经济体。这意味着中方很难接受美方的要求。
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在特朗普展望2020年总统大选之际,什么样的交易在他看来最为合理?
曾经担任乔治·W·布什总统的高级亚洲事务顾问的韦德宁)表示,美国现在暂停一下很可能在政治上是有利的——如果你现在就达成一份完整协议,你会让批评者说你没有得到足够的收获,太快让步。美国方面现在还没有必要有所收获。股市并没有那么糟糕。经济运行得不错。贸易战尚未真正打击美国消费者,这方面的影响要到明年才会开始显现。
一些专家认为,中美将在G20峰会上达成“握手”协议,就像欧盟委员会主席让-克洛德·容克7月访问华盛顿时,美国总统同他达成的协议那样。此举将化解全面商贸战争的直接威胁,但不解决根本层面的紧张。
这一前景吓坏了一些鹰派人士,他们担心当前事态可能带来一个没什么实质内容的软弱交易。其中一个鹰派是白宫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日前他在对华谈判问题上与库德洛发生冲突
还有迹象表明,直到不久以前还被人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莱特希泽,现在已更加投入,参与了谈判,似乎表明特朗普对于在G20会议上做成交易变得更加认真。中国官员此前曾抱怨说,他们觉得很难同莱特希泽打交道。


                                 
                                           焦点透视
                 



民企转瞬间变成人见人爱的“幺儿子”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119%2F1542600367753537.jpg
【博览财经研报】此前,某高层领导明确强调“当前改革工作已经到了‘少说多干、狠抓落实’的阶段”!如今,随着一系列“新政策”的相继发布,11月的政策氛围正逐渐从“破旧立新”转向“贯彻落实”。当前,支持中小民营企业成为近来决策层宏观政策的“突出重点”,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成绩也是有所体现的——当前,针对民营企业扑面而来的政策春风,又越刮越大的趋势,我认为,当前“圣眷正浓”的民企,彰显的是新一轮改革讯号!而相关政策眷顾的成效已经初现——民营企业出现近十年来首次逆势加杠杆势头,民间投资增速也强劲回升。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表现为民企加杠杆意愿在稳步提升。今年以来,相对于国有企业的强力去杠杆,私营企业却呈现加杠杆趋势。从数据来看,今年三季度末,私营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已经从年初的55%上升到56.1%,国有企业过去两年内则经历了强力去杠杆,资产负债率从2016年5月的61.8%降至今年三季度末的59%。
10月的金融数据和经济数据背离——其中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继续下滑,而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回升,工业累计同比持平。
在这种数据反差当中,有几点值得注意——
(1)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的持续下降主要是受非标融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票)大幅下滑影响,非标融资存量同比增速从17年10月的19%下滑至-7.7%,而人民币贷款则相对稳定,同比仅从13.5%下降至13.0%10月基建投资增速企稳,主要是8月和9月发行了大量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叠加政府出台多项政策促进基建投资,成效逐步显现。
(2)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持续回升。根据17年底数据,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占比最大为31%,3月以来制造业累计同比从3.8%持续回升至9.1%,制造业投资的回升部分对冲了基建投资大幅下滑对整体投资的影响。从分项看,制造业投资中占比较高的是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在6.4%至6.9%之间,合计占比达27%,3月以来累计同比大幅回升,比如通用和专用设备,累计同比分别从-3.5%和-0.6%,上升至8.2%和15.8%。目前国内经济结构转型还在推进,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占比持续上升,增速维持高增长,这些行业相对传统行业,对资金的需求可能相对较低,所以社融增速的下滑对这些行业的影响不大。
(3)从未来的角度看,10月下旬以来,有关方面“大幅度”的力挺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需要,这种变化也将逐渐反应到11月之后的相关数据当中
众所周知,支持中小民营企业成为近来决策层宏观政策的“突出重点”,而在11月9日的《银行这是要“以入股的心态”为企业提供融资、经营、政商关系全方位服务!》一文当中,博览财经已经明确指出,随着一系列“新政策”的相继发布,11月的政策氛围正逐渐从“破旧立新”转向“贯彻落实”。针对银保监会最新的政策表述,博览财经的感觉是,有关方面希望银行今后几乎是要“以入股的心态为相关企业提供融资、乃至政商关系、企业经营方面的‘全方位’扶持”!而最新消息也确实佐证了这种判断,——
在中央部委层面,日前,人民银行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易纲行长指出,针对部分企业仍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金融部门要主动担当,合理规划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有力支持实体经济,金融机构要用好、用足这些措施。金融机构要深入领会政策意图,用好、用足这些正向激励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并保持其商业可持续性
会议分析认为,从近期货币信贷情况和主要金融数据分析看,当前货币信贷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今年前10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同比多增2.02万亿元,多增额是2017年全年的2.3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总体上进一步加大。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前10个月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和增速同比双双提高。
◆在地方上广东银保监局筹备组16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从六个方面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真正树立起“银企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成“敢贷、能贷、愿贷”的信贷文化,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同等条件下民营企业信用贷款准入标准不高于其他企业,信贷审批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平,适当提高民营企业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比例。同时,为民企“量体裁衣”“雪中送炭”。由“坐商”转向“行商”,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民营企业融资满意度;多方式、多预案帮扶民营企业化解风险、走出困境。尤其强调大型银行要发挥“头雁”效应,运用综合金融服务优势,依法合规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此外,通知要求完善考核机制增强内生动力,要求建立可操作的授信尽职免责“正面清单”和容错纠错制度,提高民营企业授信业务考核权重,……单列民营企业信贷额度,辅以量化监测,逐步提高民营企业信贷增量占比。
虽然这一轮“金融政策的‘转向’”是在10月中下旬开始“明确”的,但这种政策口风的变化,早在2018年中就已经初露端倪——
2018年6月,监管层领导还在陆家嘴论坛上间接反驳“中国式去杠杆用力过猛”的舆论,他并批评地方、部门、银行和企业对去产能、去杠杆心存侥幸,暗示官方不会因近期的违约潮而停止金融去杠杆。
但话音刚落,7月20日,一行两会下发资管新规细则文件,较之前的文件出现了重大放松。过渡期内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新资产、理财产品可以继续摊余成本法,未来会通过MPA指标缓和等方式协助银行非标回表。
7月26日,央行决定下调MPA结构性参数,初步在0.5左右。要知道,结构性参数这东西,就算是金融机构犯了错,上调幅度也就是0.05。而这次下调,则一次性给了0.5。
然而,这一切还是没能解决一个问题,国内特殊的二元信用结构,国企是亲儿子,民企在金融体系被歧视。实际上,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个事一直存在(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民营金控了),只是今年民企大股东质押爆仓、民企债券违约的案例实在太多,多到已经是社会性问题,大家都在讨论国进民退时,终于引起了最高决策层的注意。
于是有了最高规格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大家突然发现,民企从不受待见的私生子,好像变成人见人爱的“幺儿子”。
刹那间,各地政府成立纾困基金,券商成立纾困资管,保险成立纾困计划,央行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商业银行降低民企贷款利率,民企贷款纳入银行MPA考核,到了监管那,最终憋出了大招
银保监会提出民营企业新增贷款“一二五”目标: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而且央行,竟然出现了罕见的认错:前期一些政策制定考虑不周、缺乏协调、执行偏离,强监管政策效应叠加,导致了一定的信用紧缩,加大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今后,在制定政策过程中,人民银行将注重实地调研,充分听取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意见;对需稳妥实施的政策,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对利于长远的规范措施,设置合理的过渡期,避免“一刀切”,便于企业适应调整。
而人民银行2018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连去杠杆和防风险都不提了(当然之前更高规格会议也没再提去杠杆),把民企融资作为当前重要的货币政策目标。
11月7日,银保监会负责人接受了《金融时报》记者的采访,他指出,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既给民营企业家吃了“定心丸”,也给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部门吃了“定心丸”。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从“稳”“改”“拓”“腾”“降”等方面入手,解决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该负责人强调,初步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他表示,总书记专门指出,对于民营企业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来处理,让企业家卸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一心一意办好企业。可以说,总书记的讲话回答了所谓“历史原罪”问题的解决办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给民营企业家吃了“定心丸”,也给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部门吃了“定心丸”,所以企业界和金融界都很振奋。
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在五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稳”,稳定融资、稳定信心、稳定预期。截至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占整个贷款的比例近四分之一,增幅还在继续上升
二是“改”,改革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把业绩考核与支持民营经济挂钩,优化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前三季度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增长19.8%,预计全年“两增两控”目标能够圆满完成。
三是“拓”,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综合运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渠道,充分调动信贷、债券、股权、理财、信托、保险等各类金融资源。
四是“腾”。加大不良资产处置,盘活信贷存量,推进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建立联合授信机制,腾出更多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到目前为止,债转股签约项目214个,签约金额1.8万亿元,落地项目131个,落地金额近4500亿元,这些项目中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
五是“降”。多措并举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督促金融机构减免服务收费、优化服务流程、差异化制定贷款利率下降目标。截至三季度末,18家主要商业银行(5家大型国有银行、邮储银行以及12家股份制银行)对小微企业平均利率6.23%,较一季度下降约0.7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分别降低了0.28和0.85个百分点,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银行对小微企业的平均利率下降了1个百分点。
……
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决不能搞简单化“一刀切”,要帮助民营企业摆脱困境。具体来说,主要有三类情况——
第一类是企业在环保、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等方面出现突然性风险事件。对这种情况需要“一企一策”进行逐一研判,帮助采取化解和改进的办法与措施。
第二类是出现信用违约的情况。比如,企业贷款或者债券到期还不上,这个问题今年以来比较突出。要求银行和企业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一起面对困难,分析具体原因,不简单断贷、抽贷和压贷,避免给企业造成致命打击,也减少银行自己的债权损失。
第三类是对于出现民营企业家涉嫌违法或配合纪检监察调查等事件的,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汇报、沟通千方百计保障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稳定民企就业和信心。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组成债权人委员会,采取一致行动。对上述情况,我们在不断总结经验,也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将不断完善和推广。
针对上述银保监会的政策表述,博览财经的感觉是,有关方面希望银行今后几乎是要“以入股的心态为相关企业提供融资、乃至政商关系、企业经营方面的‘全方位’扶持”
总结
经过上述各方面的努力,成绩也是有所体现的——当前,针对民营企业扑面而来的政策春风,又越刮越大的趋势,我认为,当前“圣眷正浓”的民企,彰显的是新一轮改革讯号!而相关政策眷顾的成效已经初现——民营企业出现近十年来首次逆势加杠杆势头,民间投资增速也强劲回升。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表现为民企加杠杆意愿在稳步提升。今年以来,相对于国有企业的强力去杠杆,私营企业却呈现加杠杆趋势。从数据来看,今年三季度末,私营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已经从年初的55%上升到56.1%,国有企业过去两年内则经历了强力去杠杆,资产负债率从2016年5月的61.8%降至今年三季度末的59%。


                        

要把民企搞得“香香的、壮壮的”!                 
                                 
【博览财经研报】民企大省浙江省的省委书记车俊近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要把民营企业家搞得香香的,把民营经济做得壮壮的。”
确实,现在民企成了“香饽饽”!
不仅各地出台动辄几百亿的纾困措施和救济基金,保险设立几百亿支持民企的转向融资产品;券商也是积极响应成立几百亿的支持民企的资管计划;现在四大行也是先后出台支持民企融资的政策,从工商银行与百家民营骨干企业签署《总对总合作协议》,到中国银行发布支持民企20条,再到农业银行发布支持民企融资22条,直至建设银行发布支持民企融资26条等。
作为中国银行业的标杆,四大行率先表态行动,预计后续其它银行也会陆续跟进,信贷扩张有望逐渐回温。
博览研究员认为,随着支持民企的全方位各项措施出台,特别是真金白银累积预估超万亿,民企想不香、想不壮都难,预计后续民间投资、企业经理人景气指数等于民企相关的数据会陆续回暖,自然新增信贷也会在年底出现罕见的井喷之势
银证保齐发动,为扮靓民企出力!
在银保监会的文件下发后,已有多个保险资管公司设立了专项产品。国寿资产率先发布保险业首个化解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的专项产品。截至目前,国寿资产、太平资产和人保资产已分别设立了预计规模为200亿元、80亿元、300亿元的专项产品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日前发布信息显示,截至11月12日,共有11家证券公司设立的11只证券行业支持民企发展系列资产管理计划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成立规模总计228.21亿元
16日,中泰证券与中泰资管将联合发起设立证券行业支持民企发展资产管理计划,计划总规模为20.1亿元,并将以此为纽带,联合政府、金融机构和各类社会资金,共同为民企上市公司输血百亿。同日,兴业证券也表示,以自有资金出资成立证券行业支持民企发展系列资产管理计划,首期规模20.1亿元,预计撬动资金超过200亿元。
四大行竞相启动民企融资,你还担心信贷不涨吗?
近一段时间,作为国有四大行,就率先密集表态支持民企,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
10月16日,工行与百家民营骨干企业签署《总对总合作协议》,工行董事长易会满表示,下一步,工行将在四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包括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坚持分类指导和差异化的政策、提供更加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加强投资银行服务等,争取普惠金融贷款三年翻一番
工行方面近日宣布,自10月16日后不到一月时间,已通过多种渠道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近百亿的融资支持,其中净增贷款42亿元,增幅5.15%
11月9日,中行发布“支持民营企业二十条”,从优化授信政策、提高服务质效、加强资源配置、健全尽职免责、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费用、完善服务模式、创新产品服务八大方面重新全面梳理民企贷款,对可能不利于服务民企的条款和制定进行修订或废止。
11月12日,农行制定出台《关于加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加大信贷投入、完善政策制度、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推进减费让利、拓宽融资渠道、助力企业纾困、确保商业可持续、加强组织领导与正向激励等八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二条针对性措施,通过建立总、省、市三级行民营企业“白名单”、增配战略性信贷计划、单列小微企业信贷增长计划等多种方式,充分保障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信贷资源投入。从明年起,实现民营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稳步提升,力争三年后,民营企业贷款增量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符合监管要求
11月15日,建行发布消息称,连续出台《进一步加大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通知》和《中国建设银行支持民营经济指导意见》,服务大局落实中央政策要求、强化信贷政策支持、优化绩效考核、差别化信贷政策、完善经营方式、加强科技驱动、推进全面主动风险管理、加强沟通与舆论引导等八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大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26条举措和工作要求。
随着四大行集中启动支持民企的措施,现在可以确定的是11月的新增信贷稳了
目前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福建等地都出台了纾困民企的具体措施,基本上各省市都在响应。刚刚,在浙江省委书记表态之后,福建省委书记于伟也表示,福建省级设立总规模150亿元的纾困基金,首期规模20亿元;设立20亿元的纾困专项债,首期10亿元,用于帮助有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民营企业。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纾困基金都高达百亿。
现在,除了股市享受政策礼包砸中的“锦鲤”待遇,民企才是真正的“香香的、壮壮的”锦鲤!


                                 
                                           决策参考
                 



油价大幅下行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变得暗淡”!                 
                                 
【博览财经分析】博览财经注意到,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的创始人达利欧称,美联储加息已到伤害资产价格的地步,在观察经济环境前,美联储必须先观察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全球总体上在用杠杆做多股市,因此,下一场熊市到来时,投资者可能非常痛苦
而当前最先体现出这种“动向”的,是刚刚经历了12连跌“痛苦”的国际油价。虽然隔夜美油、布油连续第二天上涨,结束了此前12连跌的态势。但中长期趋势仍然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变得“暗淡”,而产能也即将达到“高位”供过于求的态势将恶化全球油价的走势……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市场对未来需求预期的根本扭转
博览财经倾向于认为,这一轮油价连跌背后的推手,既不是量化策略抛售导致,也不是对冲基金多头平仓,而是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市场对未来需求预期的根本扭转。最新调查显示,近半数受访者看衰明年全球经济,为2008年来最差预期!有44%的受访者认为明年全球经济将减速,这是2008年11月以来最差的前景预测。在这些受访者中,有54%预计亚洲国家经济增长将放缓,悲观情绪达到近两年来最高水平。根据这项调查,全球盈利增长预期跌至2012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不过,只有11%的受访者认为,明年全球经济将进入衰退区间。
虽然国际油价有所反弹,但在这之前“12连跌”的惨状依然让人心有余悸。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仍是众多投资者的困惑。
在高盛看来,这一轮暴跌纯粹是技术因素驱动,并非由于基本面情况恶化。高盛首席商品策略师Jeffrey Curie在报告中表示,首要原因是动量交易策略推动的持续抛售,其次则在于商品互换交易员在油价连续下跌的情况下出于风险管理需求而不断抛售原油期货。
和高盛这一观点类似的是,还有人指出,这次暴跌背后的推手可能是某个对冲基金“巨鲸”,它此前疯狂做多原油同时做空天然气,但是押注方向和市场走势完全相反,结果为了止损而在过去两周内对这一交易策略进行平仓,导致了如今的结果。
不过在彭博研究分析师Ziad Daoud看来,这都不是油价连续下跌的根本原因,关键还是在于供需层面。从10月3日高点算起,布伦特油价在这一波下跌中累计跌去21美元,Daoud认为其中18美元,即85%要归因于需求疲软,另外15%则归因于供应因素。
在需求层面,Daoud指出,事实上近期国际能源署(IEA)已经提到,受国际经济增长放缓、利率上行以及新兴市场动荡的影响,将明年原油需求预期进行下调
在供给层面,美国在对伊朗的制裁中给予8个地区豁免权,允许他们继续进口伊朗原油,令市场对供应受扰的担忧缓解。同时,非OPEC尤其是美国原油供应的增加,也是令市场担心供应冲击油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至于供需如何冲击油价,Daoud做了三个假设:需求强劲会同时推升油价和相关公司股价;供应受扰会推升油价,但同时对非能源股价构成打压;如果将交易时间按30分钟分段,每一段内油价只受到供应或者需求一个因素的影响,两个因素不同时起作用。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3A%2F%2Fwxone.bolanjr.com%2Fwk%2Fphp%2Fupload1%2F20181119%2F15426002102686.png

Daoud认为,在每一个30分钟的区间内,如果油价和非能源股价同向变化,那么油价的变化就要归因于需求因素;如果二者反向变化,那么就是供应因素再起作用。
在进行一系列计算之后,Daoud认为,这次油价下跌既不是由于量化策略的影响,也不是对冲基金平仓所致,而是因为市场对全球能源需求下滑,“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全球GDP增长的放缓,而不是全球经济遭遇了新的事件冲击。
2019年上半年,会出现大量原油过剩
美国11月9日当周EIA原油库存增加1027万桶,连续第八周增长,创2017年2月份以来最大单周增幅,至2017年12月前期以来新高。数据公布之后,周三WTI油价涨幅收窄。此前,国际能源信息署(IEA)和欧佩克本周警告,考虑到非欧佩克成员国原油产量的增速以及中国和印度需求的疲软,至少2019年上半年,会出现大量原油过剩。美国媒体CNBC报道,PVM石油协会策略师Tamas Varga表示,“为避免价格进一步下跌,必须减产。”
IEA称,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2019年全球原油供应将超过需求,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美国创纪录的石油产量抵消了伊朗和委内瑞拉的下降。
国际能源署(IEA)周三表示,全球石油供应正在迅速增长,2019年全球石油供应将超过需求,其上调非OPEC国家原油产量,下调新兴市场明年原油需求预期。此前一天OPEC下调明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
在供应端,IEA称,全球原油供应增长正在迅速增长,“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美国创纪录的石油产量抵消了伊朗和委内瑞拉的下降”。其将2018年2019年非OPEC石油产量增长预估分别上调至240万桶/日和190万桶/日,之前预估为220万和180万桶。预计美国今年石油供给增长210万桶/日,明年将增长130万桶/日。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3A%2F%2Fwxone.bolanjr.com%2Fwk%2Fphp%2Fupload1%2F20181119%2F15426002101895.png
在需求端,IEA称由于油价下跌抵消了经济前期恶化的的影响,维持2018年和2019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估不变,分别为130万桶/日和140万桶/日。但下调新兴市场原油需求,称货币贬值和经济活动放缓加大了油价同比上涨的影响。
IEA表示,由于非OPEC国家石油供应的持续增长,明年对OPEC石油的需求料将进一步减少。IEA还表示,已将对OPEC原油的需求预估下调30万桶/天至2019年的3130万桶/天。
IEA同时称,全球原油库存目前正高于季节性正常水平,一旦10月份的数据最终确定,库存可能会自3月份以来首次超过五年平均水平。
此前一天,OPEC称由于全球经济放缓抑制需求,竞争对手的原油供应激增,2019年市场对于OPEC的原油需求降幅要超过此前预期,下调2018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至9879万桶/日。
受供应暴涨,需求前景放缓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此前遭遇重挫,WTI油价年内首次跌破56美元,进入技术熊市。
OPEC+寻求减产 俄罗斯这次不想跟了
有消息人士称,俄罗斯希望避免任何由OPEC主导的石油减产,今后俄罗斯的原油产量或将继续增加
国际油价止步十二连跌之际,OPEC与有力盟友或将迎来真正的分歧。
稍早,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表示,将继续与OPEC合作,且已在巴黎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讨论了全球原油市场形势。他还指出,油价目前不稳定,但在70美元左右对俄罗斯是完全合适的。
此前路透社曾报道,OPEC及俄罗斯等伙伴国在上周日的OPEC+会议上讨论了2019年最多减产140万桶/日的目标,以应对供过于求和国际油价持续下跌。
消息人士称,140万桶/日的减产目标恰到好处,但需要参考俄罗斯和伊朗的意见;而伊朗石油正遭美国制裁出口减少,因此不希望在新协议中加入具体产量目标;俄罗斯对减产还没有明确表态。
英国《金融时报》此前曾报道称,除非与沙特达成减产协议,否则,俄罗斯计划在明年年初之前将其原油日均产量增加30万桶
彭博社则称,俄罗斯方面认为现在还很难说石油市场是否存在供过于求。该国原油部长Alexander Novak称,还需要等上一段时间,看看市场如何发展,而目前俄罗斯石油日均产量仅比10月份的水平低约1万至2万桶,来自客户的需求“相当稳定”。
在《华尔街日报》看来,OPEC+减产的最大障碍正是产油国组织的有力盟友俄罗斯。IHSMarkit俄罗斯能源咨询主管Matthew Sagers分析指出,俄罗斯或许不愿意再次减产。几个月来,俄罗斯石油企业无惧美国对伊制裁的威胁,早就开始计划增产。


                                 
                                           博览视点
                 



如果10月信贷骤降带来的是降息呢……                 
                                 
【博览财经研报】13日央行公布的10月新增信贷和社融数据大降超预期:
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970亿元,预期为8,620亿元;
10月末M2同比增长8.0%,预期8.4%;
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7,28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4,716亿元。
10月新增贷款创一年新低,社融增量环降七成至逾两年低点。虽然数据很难看,但这正是10月高密度支持民企的政策组合拳陆续打出的背后原因,肯定是决策层感知到了微观经济的寒冷,才重拳出击支持民企
而10月信贷数据也印证了经济需求骤冷,包括新增贷款都是以短期贷款为主,且企业贷款不足成为拖累10月新增贷款的主因。新增企业贷款拖累了信贷数据,而中长期企业贷款较去年同期继续出现-1000亿的较大负增长,表明宽信用效果有限
10月新增信贷分部门看,居民部门为主要贡献。居民部门贷款同比增 1135 亿元,而企业及其他部门则减少近 639 亿元。居民部门的贷款中,短期贷款为主要贡献,1135 亿元的同比新增贷款中,短期贷款贡献了1116 亿元,而中长期则仅增 20 亿元。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乏力,意味着当前居民购房意愿可能降低,未来房地产销售及房价可能承压。
企业方面,短长期贷款均减少,票据融资仍为主力。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减少1021 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减少 937 亿元,但本月票据融资较去年同期增 1442 亿元,票据仍为当前企业贷款的主要贡献,而短期贷款的减少或受到票据融资的挤出。整体来看,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同比减少显著,说明当前信用扩张仍存在困境。
目前看来,并非是银行不愿意借,而是企业不愿意贷或者说不必要贷,因为需求端掉得很厉害,企业都在断臂求生,因为新订单不旺,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动力不足,因此,贷款的需求也不旺盛。目前应该是到了从“主动去杠杆”到“被动去杠杆”的过程,而且被动去杠杆有非常强的惯性,导致数据降得很厉害
社融规模数据大幅低于预期,同比减少多达4,716亿,除信贷小幅增长外,其它各项融资工具规模均在下滑,以表外融资下降为主,充分表明实体融资需求仍在急剧萎缩。其实,9月社融总量数据剔除地方债的影响已经在大幅下滑。
不过,随着支持民企融资提高到“政治任务”的高度,估计银行放贷会进一步松动和扩张,而且这个变动会很快在信贷数据中体现,特别是地方债这一块,估计会再次大幅反弹。
博览研究员认为,10月信贷数据最多只能看成是经济增长的同步指标,而在10月份强力政策干预下,明显政策指令效应还来不及在数据中显现,相信11月份的信贷数据就会有一个大幅度的反弹,因此,10月信贷数据不需过分看重其负面影响,目前来看,更像是一个来不及反应的滞后指标。我不敢说经济增长会马上反弹,但11月信贷数据出现超预期增长应该没有什么悬念
想想央行行长易纲强调的不搞去杠杆“一刀切”,银保监会对银行业提出的“一二五”目标,以及各部委积极响应化解民企股权质押风险的举措,和地方政府掏出真金白银的纾困措施,今年后面两个月新增信贷不来个井喷还真对不住人。
我不觉得超低预期的10月信贷数据会对A股大趋势产生什么大的影响,那已经是过去时,而政策的真正发力是从11月开始的,据悉现在全国的高铁建设项目陆续审批上马,总金额甚至超万亿,这些钱从哪里来?在哪里体现?肯定是以货币信贷为主要形式,这才是市场所真正预期的。
联系刚刚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10月信贷数据这么难看,估计准备中的降准、降息可能提前出击。这个数据出来对监管的刺激也会比较大,如果这样的数据持续两个月,信心可能都没了,肯定要出政策,降息或者其他政策出台都是有可能的。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提到实体的中长期融资成本还是在上行的,所以降息必要性也是存在的,特别是降贷款基准利率。
话说,央妈刚学会前进档(去杠杆),就马上要转弯掉头了,这脚刹还没刹住,又要踩油门了,这通操作后,车子朝那个方向还真不知道,但只要不翻车,来个及时性的应急响应也是必需的。


                        

“政策”在路上,11月数据才有参考价值                 
                                 
【博览财经分析】此前,博览财经指出,银保监会关于“信贷问题一二五”的系列政策表述,凸显有关方面希望银行今后几乎是要以入股的心态为相关企业提供融资、乃至政商关系、企业经营方面的全方位扶持
而此时公布的信贷数据“不及预期”,乃至于“环比增速‘腰斩’”,博览财经认为,剔除10月“工作日不够”这一“客观”因素,作为“过往历史”反应的信贷数据,“忠实”的反馈了“10月底宏观政策转变”之前,“流动性边际收紧”的真实状况,由于针对民企扩张的政策刺激集中在10月下旬后,各地对民企纾困、督导组下到地方督导都是在11月初左右的时间,因此政策的进一步落地还需要时间,11月的金融数据对相关分析才有“参考价值”。
随着10.31政治局会议重新强调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经济增速已经落到全年6.5%的目标线,明年破6.5%是大概率事件,这种形势下,紧缩政策大概率不会再有什么增量,所以10.31没像此前的相关会议那样提“管住货币总闸门”,而且在短短的篇幅里对近期的几个风险点全部做了回应,包括民企问题、资本市场等,政策底可以说是更明确了。
中国央行今日公布金融数据显示——
中国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970亿元人民币,预期9045亿元,较前值13800亿元环比腰斩。
中国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7288亿元人民币,大幅低于预期13000亿元,不及前值22054亿元的三分之一。
中国10月M2货币供应同比8%,低于预期8.4%和前值8.3%,持平今年6月创下的历史最低增速。
中国10月M1货币供应同比2.7%,预期4.2%,前值4%。
中国10月M0货币供应同比2.8%,预期2.8%,前值2.2%。
……
现在针对民企和小微企业的政策在短期来看,可以说已经做到了极致,在这样一个政策环境下,10月份的信贷为何依然“疲弱”呢?后续又是否会出现强势的反弹呢?
对此,博览财经认为有以下几个判断——
1、政策事实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今年上半年承兑汇票的开票主体中,有70%左右的企业是中小微企业,他们在与大企业交易或贸易往来中,有较多的应收账款,较多采取了票据的方式来结算。银行在实体信用风险偏高与政策要求的两难情况下,也会更多偏好低风险的票据来达成政策要求,因此票据融资一直在高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一直在持续的修复。
10月份的数据也同样延续了这个趋势,这是政策效果的集中体现
同时,由于针对民企扩张的政策刺激集中在10月下旬后,各地对民企纾困、督导组下到地方督导都是在11月初左右的时间,因此政策的进一步落地还需要时间。更具观测意义的数据应当是11月的社融与信贷
2、企业融资意愿确实在主动下降。
10月信贷数据显示,居民全靠短贷,企业全靠票据,说明居民购房步伐放缓、地产销售面临考验,而企业融资意愿弱。分析认为,未来宽松力度有望加大,或将打开降准、降息窗口。
中国10月金融数据全线不及预期。经济压力之下,企业融资意愿主动下降,银行受风险偏好及资本等制约偏于谨慎,以及地产调控背景下,居民购房步伐放缓等成为主要拖累因素。
3、地产链带来的融资需求收缩力量
具体包括房企、建材企业、家电家具企业等为代表的非金融企业部门由于需求弱化,资本开支减少;居民部门购房意愿减弱带来的居民中长期贷款进一步减少。
贷款的同比增量中,居民全靠短贷,企业全靠票据,说明居民购房步伐放缓、地产销售面临考验,而企业融资意愿弱、借的多是短期且利率更低的票据融资。
央行《3Q18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中Q3大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环比明显下降,大中型企业信贷需求在走弱。房贷及商品房销售数据亦显示房贷需求在下降。
从数据来看,今年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量每个月都弱于2017年,央行披露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增速在三季度再次下滑了0.5个百分点至17.9%。
这种力量在未来会不断增强,与政策推动的扩张力量形成对抗。
4、影子银行收缩趋势拖累社融断崖式下滑
社融增速大幅回落,主要受非标融资大幅收缩拖累。
当月,委托、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核心影子银行业务合计净减少2675亿元,而去年同期为净增加1075亿元,同比多减约3750亿元,其中信托收缩幅度最大。
被动收缩+主动融资需求下降共同导致了非标继续萎缩:
尽管理财新规对理财投资非标有所松动,但非标等融资渠道仍受阻并继续大幅下降,一方面四季度非标到期量较大,另一方面或反映房地产商融资需求大幅下降,这从下半年土地成交增速骤降可以看出。考虑到去年非标在资产新规之前冲量等效应,后续非标规模仍存压力。
考虑到年底信托到期较多,非标融资或继续拖累社融。信贷总量略增难掩总体融资需求的走弱,政策维稳或较难改变非标收缩趋势,信用收缩的滞后影响逐渐显性化。
总结
虽然近期从决策层到金融管理部门都纷纷要求金融机构提高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但“运动式”的政策指导可能会遗留很多问题。而且,目前的情形与流动性陷阱也有些相似,不光是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融资需求受市场信心影响,可能也受到了一些抑制。
未来必须提振企业和居民部门的信心,从政府唱“独角戏”变成真正的“多家抬”,政府抬,企业抬,居民抬,这样经济才可能明显好转。政策再积极,也需要企业、居民配合。你可以把牛牵到河边,但牛就是不喝水。


                                 
                                           新闻视点
                 



那些嚷着让政府救助的民营企业,何尝不是“中国式巨婴”?                 
                                 
【博览财经研报】最近,有关民营的话题热度挺高。
我想,关于民营经济的在国民经济体系之中的定位和地位,已经不用争辩与探讨。
因为,国家领导人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已经“一锤定音”。
但是,看到银保监会的“一把手”表示“争取三年后实现银行贷款一半给民企”的时候,我还是感到诧异的。
我觉得,首先有个问题要搞清楚,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到底恶化到什么程度?
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经济腾飞的四十年。但是,就像一年有四季一样,经济周期理论告诉我们,经济也有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在复苏和繁荣的时候,大家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少数人吃肉,多数人还能喝口汤,问题还不大。至于衰退,咱们一般不怎么提,而是说经济下行。
现在,在宏观层面,经济下行压力大,外部经贸环境不稳定,扩大内需遇上“消费结构性升级”,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增量蛋糕”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分蛋糕的人却越来越多了,而且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那块蛋糕只能大不能小,于是问题就暴露了。
在我看来,如果不考虑外企之流,那么分蛋糕的人,可以分成四类。
一类是政府。规则制定者,通过分享经济蛋糕来支付国家治理所支出的成本。
第二类是国企。理直气壮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在这个基调之下,国企蛋糕可以小吗?有一顶帽子叫做国有资产流失,有人想要这个帽子吗?
第三类是民企。从船小好调头,到大而不能倒,民营企业创造了中国经济史上的奇迹。民营经济和民企壮大之后,必然也会要求话语权,并保障自己的蛋糕不会缩小。
第四类是个人。这一类也分三六九等,但总体而言基数大,所以每个人分到的蛋糕就不大了。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5元,同比增长8.75%。虽然跑赢GDP增速,但把这个数据除以9之后,每个月可支配收入也就2000元多一点。
反正,情况就是这样,没人有愿意看到属于自己的蛋糕一直会缩小。过去四十年,财富分配的问题被高速发展所掩盖, 现在经济增速换挡,比以前慢一些,新增的蛋糕少了,大家只能在存量的蛋糕里面“抢食”了。
政府、国企、民企和居民,每年都喊“今年是最困难的一年”,本质上还是发展和分配的问题。
从目前的政策导向来看,在存量蛋糕里,政府部门愿意向企业部门让渡一些“红利”,包括各种减税降费、降低行政成本等等——以期稳定就业。而居民部门因为之前的楼市去库存,背负较多债务,对消费形成挤压,所以也获得了减税的红利——以期提振消费。
那么,现在民营企业的困难,说白了就是,抢蛋糕失败了。为何会如此?
从外因来看,主要是上面说的宏观环境、经济周期的变化。包括在融资方面遭遇的不公平对待。
有关民企的融资,这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即使在“大水漫灌”式的年代,融资难、融资贵,也是正常的现象。只不过那个年代,大家手里都不差钱,银行不给民企贷款,咱们还能找信托、找资管,还能发债券、发股票。现在金融去杠杆了,大家日子过得都是紧巴巴的,再想找钱,难度就更大了。
另外,我们也要看到,即使面临诸多困难,依然有民营企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马云之前说过一句话:中国不是实体经济不行了,而是你的实体不行了。
我这里套用一下,不是民营经济不行了,而是你的民企不行了。
我们打小就学习唯物主义辩证法,知道内因才是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民营企业不行了,和很多企业家决策失误脱不了干系。
在大水漫灌的时候,脑子一热,举债杀进产能过剩行业。本以为扩张能够抢到更多蛋糕,结果盲目扩张遇到经济下行,产品出来了,销路没有了。还有一笔屁股债要还。
有一些人,一心想赚快钱,圈到钱之后,去玩金融,这叫脱实向虚。比如说股权质押,在股权质押刚刚兴起的时候,有些上市公司老板拿到钱之后就去炒股了。还有人把股权质押当做快速减持的通道。当股权质押风险暴露时候,股价下跌。二级市场上的股民为企业家加杠杆买单。
还有一种搞创新的。创新这个事情,本来风险就很大,打着高科技旗号的企业在成长中夭折是很正常的现象。用PPT造车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
总之,大环境便是如此,各有各的难处。迎难而上,才是英雄本色。民企现在是不好过,可是再往前倒个三五年,那时候的煤炭、钢铁和有色等行业国有企业,日子一样不好过。好在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帮它们“续命”。
其实,除了融资难和融资贵之外,民营企业遇到的大多数困难,国企和外企也会遇到。毕竟,市场化喊了那么多年了,大多数行业里的竞争格局十分明显。一碗水端平也许很难做到,但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
市场经济搞了那么多年了,市场化已经深入人心。
所以,当监管层提出民企贷款“一二五”目标后,银行股直接被吓得趴下了。
当时,监管层表示,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三年后一半的银行新增贷款给民企,这要求银行对民企发展前景和偿债能力的判断必须做到精准。而那时,中国的民企中能不能涌现出一批前途较为明朗的企业,让银行放心大胆地提供资金支持?
银行为什么不愿意给民企贷款,还不是因为民企贷款的风险通常比其他类贷款的风险高吗?
银行也是企业,也要盈利,也要对股东负责,在放贷的时候考虑风险和坏账的可能。民企贷款的不良率通常高于行业平均不良率,过度强调加大对民企的贷款支持,会给未来银行的资产质量埋下隐患。
现在五大银行还是国资控股,如果最后形成坏账,等于是民营企业经营不善,却让全民来买单,这科学吗?
如果“一二五”目标一旦变成对银行的考核指标,将扭曲银行的商业放贷行为,由于民企贷款的不良率通常高于行业平均不良率,过度强调加大对民企的贷款支持,会给未来银行的资产质量埋下隐患。
所以这个消息一出,银行股直接跪了。好在11月12日,我们又到了媒体开始报道,民企贷款“一二五”目标非硬性考核指标。于是,接下来几天,美股跌个稀里哗啦,A股反而挺住了。
民企当然要支持,但也不能无条件、无差别的支持。
既然经济有周期,那么企业也有周期,发展、成长、成熟、衰退,谁能逃过?该倒闭就倒闭,该破产就破产,这才是市场化啊。
该救的救,不该救的千万别救。但是谁该救,谁不该救,又是谁来评判,谁说了算,这会不会有新的利益输送?
2015年股市剧烈波动的时候,“救市”资金帮徐翔赚钱的故事,还是不应该忘记。
像贾跃亭这样的企业家搞出来的烂摊子,又该如何救?
我想,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市场先生”知道。因为,有形之手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不出事的时候,民企对政府说,你别管我,别当我财路!
出了事的时候,民企对政府说,你之前为啥不管我?
这合理吗?这些抢蛋糕失败、希望政府救助的民营企业,何尝不是“中国式巨婴”?
最近新京报采访了曹德旺,提了一个问题:对处于困境中的民营企业,你有什么建议?
曹先生说:要自己救自己。要意识到,中国的企业家是中国精英人群的一分子,而在这1亿多的精英人群后面是12亿打工的人。如果要求国家来救这部分精英人群,谁来救精英人群后面十多亿人?


                                 
                                           观察与思考
                 



如何识别宏观策略研究报告的价值?                 
                                 
【博览财经研报】券商研究报告汗牛充栋,其实真正有价值的凤毛麟角。大家已经习惯了宏观谈估值,策略谈风格,行业谈景气,个股谈评级。
今天博览研究员来谈一下如何识别一篇宏观策略研究报告的价值。我不惟名气、不惟标题、不惟专业,只惟实用。
事实上我觉得在首席经济学家座谈会后,包括高善文与李迅雷的言论都是不足以采信的,因为屁股决定脑袋,坐在了“讲政治”的位子上,即使观点是对的,可信度也要打一下折扣。
粗略算了下,现在知名度较大的券商包括中信证券、安信证券、中泰证券、海通证券、天风证券等的首席经济学家都对A股发表了较为乐观的看法,包括一些曾经看得较空的首席都开始转向乐观。
目前市面上的宏观策略报告基本上是这三套路:讲周期、讲风格、讲中美。
我认为,一份有营养的宏观策略报告,绝对不是在名气和气场上震慑你,说现在就是“什么底”。而是先明确给出判断,然后有理有据、抽丝剥茧,层层递进逻辑推理让你信服
股市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大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大跌。更何况依据宏观来指导策略本来反射弧就比较长,因此,并不适宜中短期分析。那些动辄喊大底、喊中级反弹、喊估值修复、喊风格切换的人,一定不是在用宏观的视角去科学地指导策略。
宏观策略一定是基于经济基本面出发,辅之以政策对冲分析,用长周期战略视角来审视股市大趋势的
比如某知名券商的最新宏观策略报告提出:A股在2019年将迎来未来3~5年复兴牛的起点;在盈利、政策和流动性影响下,预计大盘Q1盘整,Q2开始逐渐进入盈利和估值修复共振的上行阶段;
它的支撑逻辑是:
一是,中美周期关联弱化,倒逼政策调整。
二是,政策风格大切换,重点从规范存量到培育增量。
三是,预计2019年经济在Q2~Q3见底回升,开启新周期。
有没有觉得很LOW?这典型的是用铁杵当绣花针绣花呢!先不说股市和宏观经济并无直接对应性,就算是有关联,怎么就能够断定股市会先于经济触底见底,甚至还精确到某个季度呢?
宏观策略最忌讳的是拿自己预测的经济增长趋势图,去比划股市趋势。本身你所预测的宏观经济走势就可能是错误的,再拿一个错误度极高的尺子去量度股市,那岂不是把错误放大了无数倍?
另外,中美政策周期是分是合,也是一个阶段性的判断,没准过几天中美贸易战又打起来了,不能用短期静止的结论去定性长期方向,这比用误差预测误差还要可怕。
再就是,用政策套用风格,政策规范存量到培育增量,和股市风格有啥关系?你说现在政策重视民企,然后行情风格向中小盘偏移还说的过去,你把政策从存量到增量的方向去套用所谓风格切换实在是在闹大笑话。风格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资金选择的问题,如果场内资金充裕,就会大小票一起涨,如果行情惨淡、资金匮乏,自然是风格在大小票之间来回切换,和所谓的改革是增量还是存量有啥关系?
在我看来,最务实的宏观策略研究,应该是在重大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对其影响经济和股市做出最恰当的定性
比如,10月14日,刘士余主席提出“春天已不远”的时候,最应该第一时间告诉投资者,监管政策恐怕要转松,对行情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在11月1日,习总书记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并严厉讲话的时候,应该第一时间指出,这绝对是历史罕见的“政策大底”。
而博览财经在这方面一直做得很好,堪称业内典范!比如这次都在第一时间提醒政策风向的转变,以及政策底与市场底“双底确立”的判断,都是行内首位。
在重要的时间发出明确的判断,才是宏观策略最需要最有价值的地方,而不是看你的逻辑有多么周密,论述有多么详尽。错过了重要判断的窗口,花再多的气力去摆弄自己的逻辑,都不过是卖弄风骚罢了!
在我看来,及时性反应与判断一定是大于完美的逻辑与推理的,因为即使逻辑再完美也不过是事后判断,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而言,实用价值几乎为零
现在谈“复兴牛”还有些早,我觉得应该先是“信心牛”,修复市场信心和估值,先把基础打牢,再谈去飞的问题,预计这个“信心”会持续一年左右,然后等经济信心起来,才会真正走向所谓“复兴牛”。“复兴牛”这个提法有点大,先度过眼前的难关再说!
一点个人看法,欢迎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4-28 05:45 , Processed in 0.16967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