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首席财经内参2019.1.1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8 09: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天内4次会议都强调“经济压力加大”,决策层在忧虑啥?》:克强总理在短短4天之内(1月14-17日),连续召开4次会议,在突出强调“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的同时,仍然坚持“主要依靠市场力量来实现稳定经济增长,以改革创新作为主动力,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克强总理强调“我们就是要通过激发市场活力来顶住下行压力,这是改革的重要取向”,他说,“我们已经积累了不搞“大水漫灌”的经验。博览财经认为,2019年,决策层最大的挑战不是经济增长目标能否实现(6-6.5%左右的经济增长数据仍然有较大概率实现),而在于如何落实好具体的政策(扶持实体经济的任务需要,与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终身追责”的考核机制之间的“平衡”),尤其是在“稳增长、促改革、扩大开放”等细节上的权衡与拿捏(如果一段时间内“市场力量”不足以“稳定经济”,货币、财政政策,究竟要“出手到什么程度”?才能够既避免重蹈09年“过度刺激”的覆辙,又确保经济增速不出现“断崖式下跌”、金融市场“大起大落”?)
《多部委相继释放明确政策信号:“如何度过‘苦日子’”》:2018年GDP即将出炉,但高层却在4天内4次强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难免让人感受到“一丝寒意”,看来,大家都要做好2019年“过苦日子”的准备……
在此之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曾公开表示,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的预期目标能够实现。其对应约8万亿元人民币的增量,折合逾1.1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上排第15位国家GDP的总额。
但此时,受增长动力减弱、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等影响,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同步放缓,发达经济体触及复苏拐点,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分化加剧。中国的先导数据,CPI和PPI超预期下滑,预示着寒冬或许并没有就此结束,1月15日,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要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该减的支出一定要减下来,政府要过紧日子,要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一般性支出要压减5%以上,取消低效无效支出。



                                           博览视点
                 



4天内4次会议都强调“经济压力加大”,决策层在忧虑啥?                 
【研究员】:田文
结论:克强总理在短短4天之内(1月14-17日),连续召开4次会议,在突出强调“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的同时,仍然坚持“主要依靠市场力量来实现稳定经济增长,以改革创新作为主动力,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克强总理强调“我们就是要通过激发市场活力来顶住下行压力,这是改革的重要取向”,他说,“我们已经积累了不搞“大水漫灌”的经验。博览财经认为,2019年,决策层最大的挑战不是经济增长目标能否实现(6-6.5%左右的经济增长数据仍然有较大概率实现),而在于如何落实好具体的政策(扶持实体经济的任务需要,与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终身追责”的考核机制之间的“平衡”),尤其是在“稳增长、促改革、扩大开放”等细节上的权衡与拿捏(如果一段时间内“市场力量”不足以“稳定经济”,货币、财政政策,究竟要“出手到什么程度”?才能够既避免重蹈09年“过度刺激”的覆辙,又确保经济增速不出现“断崖式下跌”、金融市场“大起大落”?)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118%2F1547771677736419.jpg
【博览财经研报】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更趋严峻。这是继14日、15日三次会议再三强调“经济增长压力加大”之后,17日,克强总理再次表达对经济下行的忧虑……
而对于未来的判断,克强总理则坚定的表示:我们允许经济增速有一定的弹性浮动,但不能大起大落、更不能“断崖式下跌”……
博览财经认为,2019年,决策层最大的挑战不是经济增长目标能否实现(6-6.5%左右的经济增长数据仍然有较大概率实现);
而在于如何落实好具体的政策——扶持实体经济的任务需要,与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终身追责”的考核机制之间的“平衡”?
尤其是,在“稳增长、促改革、扩大开放”等细节上的权衡与拿捏——如果一段时间内“市场力量”不足以“稳定经济”,货币、财政政策,究竟要“出手到什么程度”?才能够既避免重蹈09年“过度刺激”的覆辙,又确保经济增速不出现“断崖式下跌”、金融市场“大起大落”?
……
博览财经注意到,从2018年10月下旬以来,决策层对经济增长所面临的压力,有日益明确的认知,并且早在去年四季度就开始未雨绸缪,一系列“投资兜底、创新突破”的稳定性政策相继出台,货币政策全面降准,财政政策普惠减税,且已经“提前安排”2019年的部分地方债,以配合此前2/3个月推出的近9000亿基建项目……
而最新的动态是,习总书记在雄安调研时,仍然坚持践行“新发展路径”的千年大计,也兼顾了“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交通要先行”这一当前现实需求,而克强总理更是短短4天之内(1月14-17日),连续召开4次会议,在突出强调“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的同时,仍然坚持“主要依靠市场力量来实现稳定经济增长,以改革创新作为主动力,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克强总理强调“我们就是要通过激发市场活力来顶住下行压力,这是改革的重要取向”,他说,“我们已经积累了不搞“大水漫灌”的经验,可以通过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在转变发展方式中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就业比较充分、收入不断增加、环境持续改善。”
4天内4次会议都强调经济压力加大
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
李克强说,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更趋严峻。我们已经积累了不搞“大水漫灌”的经验,可以通过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在转变发展方式中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就业比较充分、收入不断增加、环境持续改善。要更加注重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多措并举为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实质性减负;更加注重通过支持创业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逐步解决民生难点,释放内需潜力。
1月15日,李克强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座谈会,听取对政府工作报告意见建议,这已是总理在本周第三次开会谈经济形势。克强总理强调——
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方面信心不足影响市场预期,必须高度重视,做好应对困难挑战的充分准备。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依赖传统路径,加强定向调控、精准调控、相机调控,以宏观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有效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这是应对下行压力的重要支撑,是改革的重要取向,必须着力打造宽松、公平的营商环境,着力帮助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解决难题。着力破解束缚企业手脚的制约,防止对企业搞任性无序检查等干扰正常生产经营。实施好普惠性和结构性减税降费,让企业轻装上阵。促进解决好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让上亿市场主体更加活跃、更有竞争力。要强化创新驱动,增强内生动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有力带动扩大就业。
1月1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党组会议,表示“尽快拿出应对当前错综复杂形势、能有力推动改革发展和让群众受益的硬招实招,踏实苦干,积极有为,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1月14日,李克强召开国务院第二次会议,提到“今年我国发展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更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府工作艰巨繁重”。
……
决策层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高度关切可见一斑!
博览财经注意到,相关会议再三强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已经是官方对今年经济走势的多次官方预判。先导数据的CPI和PPI超预期下滑,尤其是PPI,更是创下27个月以来最低,一举跌至“0区间”;PMI也跌至29个月最低,重新跌回荣枯线以下,订单、库存和中小企业也都面临压力;进出口业双双下降,12月进出口总值下降5.8%,其中,出口下降4.4%,进口下降7.6%。这导致了市场信心的不足,李克强要求要做好充分应对困难调整的充分准备。
在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确如决策层所说“处在爬坡过坎、逾进逾难”的“大挑战”时期,随时随地都有各种“不确定性”在扰动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走势。但全球经济增长压力的增大,反倒加大了国内政策对“发动各层次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改革转型”的迫切性,尤其是决策层即使面临这种经济增长压力,仍然坚持“高质量发展”,主要依托“市场力量”等表述,在当前更多发展新经济、高科技产业、服务业等大格局下,只要当前这种“加速对内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趋势,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力量将逐渐增大“自主性、主导权”!
因此,博览财经倾向于认为,2019年,决策层最大的挑战不是经济增长目标能否实现(6-6.5%左右的经济增长数据仍然有较大概率实现),而在于如何落实好具体的政策(扶持实体经济的任务需要,与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终身追责”的考核机制之间的“平衡”),尤其是在“稳增长、促改革、扩大开放”等细节上的权衡与拿捏(如果一段时间内“市场力量”不足以“稳定经济”,货币、财政政策,究竟要“出手到什么程度”?才能够既避免重蹈09年“过度刺激”的覆辙,又确保经济增速不出现“断崖式下跌”、金融市场“大起大落”?)
详见相关视频——


                                 
                                           背景参考
                 



多部委相继释放明确政策信号:“如何度过‘苦日子’”                 
【研究员】:田文
结论:2018年GDP即将出炉,但高层却在4天内4次强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难免让人感受到“一丝寒意”,看来,大家都要做好2019年“过苦日子”的准备……受增长动力减弱、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等影响,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同步放缓,发达经济体触及复苏拐点,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分化加剧。中国的先导数据,CPI和PPI超预期下滑,预示着寒冬或许并没有就此结束,1月15日,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要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该减的支出一定要减下来,政府要过紧日子,要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一般性支出要压减5%以上,取消低效无效支出。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118%2F1547771842186967.jpg
【博览财经分析】2018年GDP即将出炉,但高层却在4天内4次强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难免让人感受到“一丝寒意”,看来,大家都要做好2019年“过苦日子”的准备……
在此之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曾公开表示,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的预期目标能够实现。其对应约8万亿元人民币的增量,折合逾1.1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上排第15位国家GDP的总额。
但此时,受增长动力减弱、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等影响,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同步放缓,发达经济体触及复苏拐点,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分化加剧。中国的先导数据,CPI和PPI超预期下滑,预示着寒冬或许并没有就此结束,1月15日,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要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该减的支出一定要减下来,政府要过紧日子,要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一般性支出要压减5%以上,取消低效无效支出。
2019年全球经济存在更多不确定性。
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CPI同比上涨1.9%,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12月PPI同比上涨0.9%,为2016年9月以来最低,涨幅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
2018年12月CPI、PPI双双低于市场预期,CPI重回1时代,PPI则直接回到0时代。
2019年整体物价上涨动力不足,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已经下行,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小;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较弱,对物价的拉动作用不强,这也引发了“通缩”的担忧
与此同时,近期环比不断下降的制造业PMI,终于在12月跌破荣枯线,录得49.4%,环比回落0.6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自2016年8月来首次跌破荣枯线,且创2016年3月以来新低。制造业疲态显现,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任泽平更是直言“经济的冬天已经到来。”……
博览财经注意到,近来高层在会议上多次强调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种表述极其罕见,事实上,在此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等高层会议中,这样的口吻并不多见
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作为具体部署2019年经济政策走向的重要会议,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则是“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而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负的,2019年出口增速肯定是个位数,甚至会低于5%;因此,2019年GDP的增速预测会在6%以上,但不会破6%。2019年政府对新动能的支持力度会加大,对处于上升期的新兴企业会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经济下行,CPI、PPI双降意味着企业实际利率上升,货币政策必须降息降准,金融监管政策应结构性放松支持实体经济,减税和基建应双双发力。未来宏观政策既要防止对冲不及时、力度不够,也要防止力度过大重走老路。多位部委官员指出,2019年中国经济政策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9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对于2019年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表示,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货币条件要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保持松紧适度,既不能过松,也不能过紧。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把握好松紧适度的“度”,既要保持总量合理,也要着力优化结构。
对于松紧适度的“松”,朱鹤新表示,要把握好总量,为实体经济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同时,也不能搞“大水漫灌”,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朱鹤新表示,要精准把握流动性的投向,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做好定向调控和“精准滴灌”,特别是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扶贫、乡村振兴、双创以及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财政政策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9年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这一表述引发外界对官方要“松绑”地方财政、放松地方债务管理的猜测。
许宏才表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不意味着放松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要在发挥政府规范举债积极作用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债务管理,严格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前门’开大了,堵后‘门’要更严”。此外,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是要加大对当前稳投资、促消费的支持力度,优先用于解决在建项目“半拉子工程”、存量隐性债务项目政府拖欠工程款问题等,在具备施工条件的地方抓紧开工一批交通、水利、生态环保等重大项目。
投资方面,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中央经济会议提出,要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重在形成精准投资、有效投资,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在投资决策上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补短板、稳投资、防风险相统一。
……
而正是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开年以来,六部委高层密集表态,释放明确政策信号,形成一份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施工图”——
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被排在首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给出实招——
一是建立健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
二是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
三是推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培育发展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四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二、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2018年,我国商品消费将突破38万亿元,增长9.1%左右,连续5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稳步迈向第一商品消费大国。但同时消费增长承受一定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商务部部长钟山给出2019年在促消费上的具体措施:一是加快首批11条步行街改造提升,推动便利店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改造菜市场等社区商业网点,推动消费升级。二是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90%以上国家级贫困县,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让城乡市场旺起来。三是新建一批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推动家政、餐饮等服务标准化,完善信用体系和产品追溯体系。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也亮出具体实招:发改委将制定出台稳住汽车、家电等热点产品消费的措施,完善住房租赁、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的配套政策,挖掘农村网购和乡村旅游消费潜力,破除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投资准入的体制机制障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方面,特别点到要加快5G商用步伐。工信部部长苗圩透露了工信部将如何具体推动:一是加快促进5G终端成熟。力争5G终端尽快与用户见面,部分企业有望2019年中推出供用户测试使用的手机。二是加快网络建设进程。2018年12月,工信部正式向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放了5G试验频率使用许可,下一步将开展5G规模试验,着力打造城市级的高质量5G精品网络。三是加快培育5G融合应用。不断深化基于C-V2X的车联网标准体系、产业协同和示范应用,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和5G的融合应用,进一步推动5G与农业、交通、医疗、教育等各领域的协同创新。组织开展第二阶段的5G应用征集工作,集各方力量共促5G应用发展。

三、坚定支持民企发展
民营企业占了90%的企业数量,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中央给民营企业发展吃了“定心丸”,要怎么把这颗“定心丸”精准送到位?
苗圩表示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推动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二是继续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和信息化推进工程,实施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三是推进国家中小企业政策信息互联网发布平台建设。四是推动完善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质押融资机制和产融合作试点,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推动建立政、银、企风险分担机制,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引领作用。
关于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今年,人民银行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综合运用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工具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小微企业实施精准滴灌;用好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支持民企融资纾困
而作为直接融资工具,优化增加企业债券发行,能够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在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特别是企业债券发行方面,宁吉喆表示,今年,将加大债券融资的支持力度,扩大优质民营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进一步加快核准的进度。同时,鼓励各地以地方大中型企业为主体,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

四、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
2018年在异常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外贸仍然实现了较快增长。2019年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对于如何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钟山表示,在稳外贸方面:一是推进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拓展30个左右重点市场,提升发达国家市场,拓展发展中国家市场。提升加工贸易,发展其他贸易,推进3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14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二是建好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支持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建设,推进境外品牌展等贸易促进平台建设。三是发展服务贸易,推广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29条经验,建设数字服务、中医药等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另外商务部也将继续实施外资促进行动计划。
国家发改委在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方面也是重要角色。宁吉喆透露,发改委将按照主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全面优化利用外资环境,促进重大外资项目尽快落地。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的范围。
苗圩也透露了工信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措施,将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汽车、船舶、飞机等行业开放政策。
在稳外资方面:
一是放宽市场准入,继续缩减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允许更多领域实行独资经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二是优化外资结构,加快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鼓励外资投向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中西部地区。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
三是改善营商环境,推动尽早出台外商投资法,完善中央和地方外资投诉处理机制。

五、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9年,我国的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数量达834万人,再创新高。同时,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今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把稳就业作为“六稳”的首位。
2019年在稳就业方面,人社部负责同志给出四方面具体措施:一是将加快研究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实施方案。加大失业保险费返还的力度和幅度,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将个人申请额度从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小微企业申请额度从2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二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三是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对培训合格的失业人员给予职业培训补贴,放宽企业职工申领技能补贴的条件。四是加大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及时兑现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等。

六、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要求201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财政部部长刘昆将落地措施概括为“两加大”“一提高”,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和支出力度,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比如近日已出台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另外,财政部还将深化增值税改革,继续推进实质性减税。全面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落实好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减轻居民税负。同时,配合相关部门,积极研究制定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进一步减轻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
另外,一些企业还反映生产经营的成本比较高的问题。在降成本方面,宁吉喆表示,国家发改委将为助力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增效,实施更大规模的降费、更大力度的降成本。主要有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进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二是研究提出清理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的意见,取消违法违规收费,降低偏高收费标准,指导地方推进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改革。三是围绕输配电价改革、公用事业收费改革和货运车辆“三检合一”改革等,切实降低企业使用能源成本和物流成本。
把六部委高层透露的信息拼接起来,能够看出在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背后,是直面经济下行压力。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而直视问题,做好政策应对,已经走出了稳定信心的第一步。

七、多措推动金融向实体经济传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朱鹤新表示,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需要打通货币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如何进一步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如何对金融机构建立正向的激励机制,使其主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目前央行正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打通环节,提高效率,解决好金融机构传导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确保金融向实体经济传导的关键。朱鹤新表示,目前中国金融对小微企业信贷的投入已经有了很大增长,2018年11月末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远大于13%的各项贷款增速;年末小微企业的授信户数已经超过1800万家,同比增长28%。显示出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惠及面更宽,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得到了支持。“当然现在面临一些经济下行的压力,给我们带来一些挑战,包括传导机制上还要做很大的努力。”
朱鹤新表示,下一步要持续通过政策来引导,通过平台的搭建来支撑,解决一些银行不敢贷、不愿贷、不会贷的问题。一是要继续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逆周期调节做好。二是督促商业银行加大主动投放的力度,通过调整内部机制、发挥监管部门作用,更好地实现对企业愿意放、能放贷、会放贷。三是要用好债券、信贷和股权三支箭。最后,要推动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的作用,推动这一补偿机制、分担机制落实好。
详见相关视频——


                        

总理座谈会上的马云:我的话有些“刺耳”,不太好听…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马云建议,要推出更大力度的减税措施,大力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任何事情切忌“一刀切”,更不能“用管理火车站的方式管理机场”。“我非常赞成‘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还是要重点讲‘发展’,要用‘发展’来实现‘稳’。”他说,“‘防风险’要明确定义,不能忽略经济下滑和就业的风险。”

                                 
【博览财经分析】不管是“刺耳”甚至“扎心”的话,请敞开来讲!在1月15日,克强总理主持的,开年首次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座谈会上,克强总理强调:如果我们的政策与市场主体不合拍,与人民群众不同步,那不成了“自拉自唱”吗?
“我的发言可能已经超时了……”马云在发言中途对总理说。
“没关系,你继续说,今天请大家来就是要畅所欲言。”李克强当即鼓励道。
马云建议,要推出更大力度的减税措施,大力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任何事情切忌“一刀切”,更不能“用管理火车站的方式管理机场”
“我非常赞成‘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还是要重点讲‘发展’,要用‘发展’来实现‘稳’。”他说,“‘防风险’要明确定义,不能忽略经济下滑和就业的风险。”
李克强在马云发言结束后说,“你在这个场合代表市场主体公开讲出对当前政策的意见和建议,本身就值得肯定。在《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过程中,必须认真倾听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呼声,如果这个呼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反映了市场主体的期待,那我们就加以改进、尽快做出调整。如果我们的政策与市场主体不合拍,与人民群众不同步,那不就成了‘自拉自唱’吗?”
此前,马云在开场白中就说:“我今天不代表阿里巴巴,而是代表浙商总会、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和阿里巴巴平台上的3000多万家企业,谈一些微观企业的一线感受。我的话可能有些‘刺耳’,有些不太好听。
李克强当即作出上述回应。他在马云发言结束后说:“你的发言不是在‘抱怨’,而是真正在讲问题。你担心发言太‘刺耳’,但我们都听进去了,而且‘入心’了。”
总理说:“必须允许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抱怨’。至于说的话‘刺耳’,政府不仅要让大家‘讲’,而且要认真‘听’。讲的对就要调整政策,讲的不对也要认真解释,这样才能齐心协力凝聚最大共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而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发言中提出,当前应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把防止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作为首要目标。“如果没有必要的增长速度,所有稳定性指标都会恶化,结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等长期问题将无从谈起或难以推进。”余永定说。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在发言中重点谈到法治政府建设中的“不作为”问题。他建议,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建立政府系统的督查制度,建立健全法治政府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对依法作为的予以激励,对不作为、乱作为的要予以问责。
瑞信亚太区私人银行董事总经理兼大中华区副主席陶冬在发言中建议,政府工作报告应强调“增强投资信心”,给市场明确预期。同时要把握下一轮发展机遇,用好未来10年的“数据红利”
李克强就宏观经济政策等问题与他们深入讨论,并请他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为经济工作多出主意、多提建议。总理说,我们提出保持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就意味着我们允许经济增速有一定的弹性浮动,但不能大起大落,更不能“断崖式下跌”。
……
博览财经注意到,中国社科院余永定和瑞士信贷陶冬作为经济学家亮相克强总理主持的开年首次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座谈会。余永定认为,中国须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速,呼吁财政、货币双扩张的政策取向;陶冬则认为,公共财政是未来增长动力的亮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值得关注。
总理专家学者企业界座谈会一季度一次,但新年开场这一次尤为重要,总结刚过去一年的中国经济,定调新一年宏观政策基调,同时又为春节后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预热,其沟通市场和预期引导的地位尤为吃重。
1月15日的专家座谈会,两位经济学者——余永定,陶冬(一位是体制内智囊,一位是外资行大首席);一位法学学者(马怀德,曾为政治局授课);企业家代表里,新经济的代表马云,旧经济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代表中国一重董事长刘明忠,新型基建——人工智能的代表寒武纪陈天石
选择什么样的专家也微妙地反映了决策者的一些想法。我们先看看今天的两位经济学家——余永定和陶冬。
余永定的观点很鲜明,从新华社的新闻通稿也可看出,他的发言主题就是《保持经济必要增速》,这与他近期观点是一致的。最近余在多个场合表明了他的观点——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速,中国一切问题都会恶化,因此他呼吁宏观政策取向上,中国需财政、货币双扩张,同时,汇率、房价不应束缚央行。
作为宏观经济学家,余永定只对他的专业判断负责。上一次他呼吁政府需要大规模财政扩张还是2014年年底,当时中国经济已经持续了50多个月的PPI负增长通缩阴影笼罩上空。2017年底,供给侧改革让中国拉出了通缩陷阱,煤炭钢铁价格企稳回升,企业恢复盈利,中国经济当时表现出来的良好状态让很多人惊呼新周期来了,但余永定给的判断很冷静,他指出中国经济并没有真正呈现出L型增长成功筑底,2018年中国经济将伴随着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下行而下行,当时他便提出货币政策应当适度放松。
事后看,余永定对短期经济走势的判断有高度预见性。这回他再次喊出2019年中国应推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辅之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点与官方“依靠市场活力顶住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政策表述不谋而合。
余永定的判断源于密切跟踪观测的经济指标已经发出警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靠投资拉动,但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失速下行
2018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17年的7.5%降至5.4%,基建投资的下滑是主因,基建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高达27%。2018年的前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只有3.3%,2017年同期则高达19.8%。
到底什么造成了投资的快速下行(不仅投资,包括消费和出口也在下行)?政策因素,尤其是整顿地方财政纪律以及资管新规等金融严监管是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反思政策得失,然后在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下迅速做出调整应对。这是余永定的逻辑基础。
事实上,关于中国宏观政策取向的争论一直有左右两种观点,背后是如何在短期下行压力与长期结构性转型风险(包括防范金融风险、抑制地产泡沫、控制杠杆率、影子银行和地方债风险等等)之间平衡抉择,余永定代表了更重视短期下行风险的一派。
中国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是扼制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为此,中国有必要执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辅之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过去40多年的经验证明,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速,一切问题都会恶化,因为大多数经济和金融问题都是以经济增速为分母的。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速,结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等长期问题无从谈起。
除了经济下行,余永定还提醒中国经济面临的通缩风险,我们不仅需要一个更高的名义GDP增速,还需要适当的通胀,虽然中国四十年来经济史上通胀多过通缩,但就在两三年前50多个月PPI通缩就在眼前,而远的1990年代末的那场通缩至今令人记忆犹深。
站在短期派对面的则更重视经济的长期结构转型挑战,为了中国经济顺利转型升级,适度牺牲速度是可以的。而为了短期稳增长,货币放水财政刺激效果不佳,2008年的遗祸至深,而在当下的国内市场和学界几乎一提及货币放水,资产泡沫幻象就会让人谈虎色变,2015-2017这一波地产大涨让人心有余悸
因此,只要地方政府和国企财政软约束等体制性障碍不除,如原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所言,货币放水无非是在金融和房地产领域炒来炒去,而中国经济面临房地产与实体经济、金融与实体等多重失衡,一定要学会跟过去告别,告别高杠杆举债债务扩张的老路。
传统观点认为,央行为经济注入了太多流动性,这是导致房地产泡沫的元凶。但是这一观点可能只是部分正确。事实上,房价的剧烈上涨早在央行信用宽松前就出现了。中国房价的涨跌呈现周期性特点,很难确定货币供应和房价涨跌之间的因果关系。完全有理由认为,真正的因果关系是房价上升导致货币供应量上升。房价上升会把大量原本在实体经济中循环的资金吸入资本市场,并在资本市场上自我循环。因此,央行需要加大货币供应量来满足实体经济的流动性需求。
目前而言,中国央行不应该仅因担忧房地产泡沫而减少货币供应量。中国CPI目前大约在2%左右,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这两个指标的情况应该会让央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余永定坚持他的想法:在经济下行压力面前,不仅货币不必拘泥如此,财政也要敢于打破3%的赤字红线。
——要制止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下滑,主要办法是扩张性财政政策。这还是老办法,但到目前为止还是屡试不爽的。当然,我们2009年犯了一些错误,但是不应该对积极财政政策污名化,特别是支持基础设施投资,这个方向是对的。
我们没有必要过于顾忌财政赤字率的3%门槛,我们实际定的门槛好像是2.8%。我认为这个门槛设得是没有道理的。我们要根据实际的需要,保持至少6%以上或者6.5%的经济增长速度,就需要中央政府发债。
余的观点想必在政策制定者那里能找到更多认同者——稳定和提振市场信心,力争一季度起好步,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创造良好条件。
相比之下,陶冬在近期博客《政策底VS经济底》中,也表达了相同的忧虑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会后声明,与过去数年相比有较大的不同,其中“逆周期”字眼的出现和货币财政政策提法上的变化,显示经济政策基调正在发生改变,2019年的周期性政策进一步放松
逆周期操作和稳定总需求升级到经济政策的首要,首先证实经济下行的态势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政策焦点转移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上,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的发展。其次说明2018年中开始的政策微调,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宏观政策轻微放松没能制止经济的下滑。面对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以及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大政策刺激力度,通过增强内需,来稳定经济与信心,为去杠杆、调结构制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笔者相信中国经济的政策底部已经出现,起码在未来两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宽松为基调。
下面是陶冬博客片段——
政策见底是否意味着经济也见底呢?未必。货币政策在2018年中开始逐渐放松。在此之前,强力监管触发了银行表外业务的戏剧性收缩,去杠杆、防风险导致借贷、发债、信托的连环萎缩,企业现金流告急,债务违约事件叠出
……中国出现了宽货币紧信贷的局面。
银行不愿借贷的第一个原因是,经济进入了下行轨道,在坏账预期之下,金融机构借贷审慎是一种条件发射,是商业行为。银行不愿贷款,企业的借款意欲也不强。除了新经济领域,传统领域的投资正在萎缩,周期性和结构性障碍在放大风险、压迫投资回报,民营投资积极性普遍不强,新经济的多数企业根本不需要银行贷款。第二个原因是,银行贷款审批机制发生了改变。如今审批贷款,赚到钱属于银行,万一出现坏账则审批者终身问责。如此的问责制度,导致风险规避行为,银行宁可坐拥巨额现金,也不愿意冒险放贷。换言之,今天中国的流动性问题不是央行如何宽松,而是银行愿不愿意贷款、债券市场是否活跃,缺少了金融中介,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帮助自然有限,那些得不到资金的企业恰恰又是经济中最弱的一环。
今年(2018)经济走势欠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去杠杆防风险强监管浪潮中,地方投资的资金渠道受到阻截,地方政府主导的PPP项目大多裹足不前。夏季后随着融资政策的松绑,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开始回暖,建筑机械类订单回涨。不过,此次公共开支的主体中,中央政府占的比重较大,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有改善,但是力度差过前几年。这个的背后,还是问责制度的改变。如今的地方投资所带来的GDP增长,无法为地方官员带来太大的政治资本,但是万一投资失败,则主管官员也要终身问责,这派生出地方政府怠政
无论如何,公共财政是未来增长动力的一个亮点。不过政府开支能否替代民间投资,支撑起经济发展,则见仁见智。2009年的四万亿投资时候,政府登高一呼,民营投资揭竿而起,那种盛况今天已经成为记忆。财政刺激不仅需要增加力度,更需要提高效率。2018年的刺激政策,败在乘数效应不足,未来的财政扩张也面临同样的挑战。政府提出减税降费,在笔者看来是增强经济活力的正确做法。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取决于民间投资积极性,而非政府越俎代庖。
房地产市场在中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年中的政策松动,对部分开发商的现金流有帮助,但是房价颓势并未因此受惠,需求开始萎缩,带起买房人悲观的预期。从领先数据到贴近观察,中国房地产投资在2019年上半年可能出现较大的萎缩,但是这次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政策没有做出大的调整,房子还是被用来住的,不是被用来炒的,暂时看不到全国房市出现一次全面的反弹,当然个别城市政府因应当地情况会作出政策性调整。房价高企,不仅对金融稳定构成威胁,对营商成本和居民购买力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冲击。但是如果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不排除房地产政策也出现转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乃是2019年的一大看点。
但关于央行的政策立场与未来走向判断,日前,央行研究局徐忠则指出:可能需要逐步适应M2和社融放缓的走势!
徐忠称,若现有的理论偏差不大,中长期内中国经济发展将更多注重投资质量,并受到技术进步放缓、人口老龄化、外部环境波动等因素影响,增速将逐步放缓并趋于稳定。因此可能需要逐步适应M2和社融规模等随之放缓的走势。应更多依靠价格调控引导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创新能力。
全要素生产率趋势性放缓
结合我们对潜在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谈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当前我国经济的重要特征是高杠杆下的经济转型、一刀切去杠杆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当前的主要矛盾之一以及全要素生产率趋势性放缓。高杠杆下的经济转型客观要求实施低利率政策,这一政策能有效降低企业的债务负担,也有利于降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这相当于降低了经济中的实际利率。
从实际利率与潜在产出和自然利率的逻辑关系来看,实际利率和自然利率(或均衡利率)之间的对比关系更为重要。只有当经济中的自然利率(或均衡利率)高于实际利率时,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才会提高,经济才会扩张。因此,实施低利率固然是促进经济扩张的重要途径,但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而提升潜在产出和自然利率(或均衡利率)必不可少。同时,过度依赖低利率,实际利率过低,将会导致风险上升,影响金融稳定。
从去杠杆角度来看,低利率政策通过降低财务成本提升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和利润回报,但同时也会刺激企业增加负债。如果没有其他配套改革措施,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下降,会带来自然利率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只有低利率同时伴随资本回报率的较快上升时,杠杆率才有可能下降。根据自然利率理论,资本回报率与均衡利率密切相关。因此,去杠杆的关键也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和资本回报率。
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包括投资质量、技术进步、人口结构以及其他制度因素等,考虑到有效需求不足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提出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注重投资质量与投资效率。
一是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重要影响。我们通过生产函数法、状态空间模型、构建大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以及DSGE模型等不同方式对我国近20年来的潜在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做过初步估算。发现自2008年以来,两者增速均呈现平稳放缓的趋势。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趋势看,尽管受到供给侧改革推进,近年来其增长已有所企稳,但整体走势仍然偏弱。 影响因素方面,我们发现投资效率及投资专有技术进步增速的下降是近期内表现最为显著的原因。投资的快速下降一方面会减少总需求,并拉低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会降低资本品生产部门本身的创新速度。理论上讲,就是降低了投资专有技术进步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投资、房地产投资对其他投资,尤其是制造业企业投资的挤出,可能是造成投资部门技术进步增速放缓,投资效率下降,投资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原因。尽管过去几年,我们的宏观经济结构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变化,投资在经济中的占比逐步下降,消费的占比稳步提升,但其实投资,尤其是高质量投资在调节短期经济波动中的作用仍然很明显
二是一刀切去杠杆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之一。去年的政治局会议提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这一重要判断,说明我国经济运行环境明显变化,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一刀切去杠杆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之一,“稳投资”成为重要举措之一。当然,对这一举措,我们需要准确把握,平衡好短期需求目标和中长期结构性改革目标,而这两个目标之间的纽带就是有效的投资管理,尤其是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债务问题。去年以来,我国地方债务收紧过快,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较多。实际上,我国地方债务风险本来可控,但需要警惕处置风险的风险。分析地方债务的可持续问题,核心应该是净资产而非债务规模。地方政府在举债的同时,也积累了相当规模的优质资产,一些高质量的资产完全可以覆盖现有债务,只是缺乏资产变现用来偿还债务的渠道。一旦清理地方债务节奏过急、操之过急的话,经济下行压力会滋生地方政府资产价格下降压力,使得地方政府资产面临“火线出售”的危险,不确定急剧上升。市场对不确定性上升的反应必然会导致实际利率上升,即使实施低利率政策,其效果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在处理地方政府债务时,不应“一刀切”,要允许有条件、有需求的地方政府市场化举债。严堵后门的同时要开足前门。
三是处理好预算软约束问题。长期以来,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存在预算软约束等问题,政府和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资金,这类投资的效率和质量整体偏低,对提高全要生产率和潜在产出增长的贡献不足。政府和国有企业获得更多资金必然会挤出其他部门投资,导致全社会的投资效率和质量下降。从杠杆率来看,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债务是全社会杠杆率偏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打破政府和国有企业部门的预算软约束,这也是提高投资效率和投资质量、降低杠杆率的重要基础。
总体来看,我国经济的投资占比下降可能并不等同于投资绝对数量的下降,在当前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增长的大背景下,投资质量及技术进步的提升可能更加重要。因此,我们可能需要进一步推动结构性改革,深化、巩固供给侧改革的成果。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投资结构,合理控制杠杆率,处理好预算软约束问题,推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各项改革,以提升投资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投资规模与债务率的快速上升是一个方面,同样金融体系在支持创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效率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也许就是习总书记强调金融工作应把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避免经济脱实向虚的一个重要初衷所在。
另一影响因素方面,在我国随着“人口红利”效应的逐步减弱,人口因素将成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长期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在此我想强调的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将是长期和趋势性的。从我们的分析来看,短期内人口结构变化对近期潜在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整体作用还比较有限。
第二,正确认识新的发展走势。
面对当前潜在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化情况,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
一是适应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趋势性放缓的新走势。若现有的理论偏差不大,那么中长期内我国经济发展将更多注重投资质量而非投资数量,并受到技术进步放缓、人口老龄化、外部环境波动等因素影响,增速将逐步放缓并趋于稳定。面对这样的变化趋势,我们可能需要逐步适应M2和社会融资规模等金融指标也随之逐步放缓的走势。应更多依靠价格调控引导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创新能力。
二是应改革金融体系以适应新的发展模式。长期看,为适应经济增长转型的要求,金融机构应从过去主要支持国有企业、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逐步转向新的领域,包括绿色发展、5G技术、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同时,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当然关键在于优化金融结构,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进一步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


                                 
                                           焦点透视
                 



高层互动前夕,中美“在台面下”继续掰腕子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商务部确认,应努姆钦、莱特希泽邀请,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将于1月30-31日访美,就经贸问题开展磋商,推动落实两国元首共识。与此同时,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司法部或正就华为公司涉嫌盗窃商业秘密,对华为展开刑事调查。据路透社1月17日报道称,在美国国会,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共和党众议员迈克•加拉格、民主党参议员克丽斯•范霍伦和民主党众议员鲁文•加莱戈共同提出了该议案,要求总统禁止向有关中国电信公司出口美国零部件。美国两党多名议员表示,华为在美销售的太阳能设备可能遭到入侵,让第三方减慢甚至中断美国的电力供应。美国国会议员警告称华为(Huawei)在美销售太阳能设备威胁到了整个美国电网,这是美国政客与这家中国企业之间的最新裂痕。

                                 
【博览财经观察】在1月17日的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确认,应努姆钦、莱特希泽邀请,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将于1月30-31日访美,就经贸问题开展磋商,推动落实两国元首共识
此前,据美国国务院网站当地时间1月16日消息,当天,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罗伯特·帕拉迪诺发表声明称,15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与加拿大外长弗里兰通话,讨论了包括俄罗斯和委内瑞拉在内的一些全球和双边问题。同时,他们还讨论了关于中国拘押加拿大公民,以及判处加拿大毒贩死刑的问题,孟晚舟事件也被提及
声明表示,蓬佩奥和弗里兰指出,他们将继续致力于美国的引渡要求,以及加拿大对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女士进行公平、公正和透明的法律程序。
也是在15日,弗里兰宣称,加拿大政府已经请求中国饶14日被判死刑的谢伦伯格一命。
在16日的外交部例行发布会上,有外媒记者问中方是否愿意听取加方的请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反问该记者,“你问中国愿不愿意听加方的请求,不知道加方领导人以及某些政客虚心和真心听取了中国的严正立场了吗?”
华春莹说,我们已经很清楚地表明了这个案件的严重程度。毒品犯罪是世界公认的严重罪行,社会危害极大,各国都予以严厉打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真正的法治精神,加拿大一直说自己是法治国家,我们希望能够真正用行动来体现对法治精神的尊重。
美政府或考虑对华为提起刑事诉讼 涉及商业机密案件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司法部或正就华为公司涉嫌盗窃商业秘密,对华为展开刑事调查。对此,华为公司美国方面称暂无评论。
据《华尔街日报》1月16日报道,美国司法部的调查或涉及2014年华为与美国移动运营商T-Mobile的一个民事诉讼,即华为涉嫌盗窃T-Mobile一款用来检测智能手机的机器人技术。最终法院认定,华为违反与T-Mobile的合作合同,判处华为作出480万美元赔偿。
《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称,美国司法部对华为的调查或涉及就此民事诉讼追加的刑事调查。知情人士还称,该刑事调查已处于最后阶段,或将很快提起诉讼。
而此前有报道称,在美国国会,两名参议员和两名众议员提出了该议案,要求总统禁止向任何违反美国制裁或出口控制法的中国电信公司出口美国零部件
参考消息网1月17日报道,英媒称,由美国两党议员组成的团体1月16日提出议案,禁止向华为、中兴或其他"违反美国制裁或出口控制法"的中国电信公司出售美国芯片或其他零部件。
据路透社1月17日报道称,在美国国会,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共和党众议员迈克·加拉格、民主党参议员克丽斯·范霍伦和民主党众议员鲁文·加莱戈共同提出了该议案,要求总统禁止向有关中国电信公司出口美国零部件
报道称,该议案特别提到了中兴和华为。
美议员警告华为太阳能设备可能威胁美国电网
美国两党多名议员表示,华为在美销售的太阳能设备可能遭到入侵,让第三方减慢甚至中断美国的电力供应
美国国会议员警告称华为(Huawei)在美销售太阳能设备威胁到了整个美国电网,这是美国政客与这家中国企业之间的最新裂痕。
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民主党代表汤姆•马里诺在给美国能源部长里克·佩里的信函中表示,他“担心该公司进入大规模及住宅太阳能市场,可能对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构成威胁”。
众议院能源与商务委员会的共和党议员鲍勃•拉塔表示:“确保我们的能源基础设施安全、可靠和恢复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既然有记录显示曾有国家行为者破坏我们的能源基础设施,我们就必须对我们使用的技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警惕。”
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民主党代表杰里·麦克纳尼表示:“如果我们使用的设备是由不值得信赖的供应商制造的,我们就是在自设陷阱。美国情报机构已警告美国企业华为不值得信任,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这件事。”
麦克纳尼呼吁特朗普政府迫使华为公布其在美销售的太阳能设备的详细信息。
他们的行动进一步加大了对华为的压力。长期以来,美国政策制定者一直对华为持怀疑态度。国会议员以及特朗普政府的官员都对该公司的技术可能被中国政府用于间谍活动或网络攻击表示过担忧。
美国官员近几个月一直在游说盟友,限制华为销售用于高速的5G电信网络的设备。与此同时,美国检方还在寻求对孟晚舟提起诉讼。
周三,美国国会一个两党议员小组提出一项法案,拟禁止向违反美国制裁的中国企业出售美国设备。分析人士称,如果这一禁令用于华为,可能重创其全球业务。
华为销售帮助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转移到电网上的逆变器。据分析师称,在目前美国销售的所有小规模商用逆变器当中,华为大约占到20%。
逆变器还向第三方提供有关通过它们的电量的信息,这使得人们担忧,这些第三方可以访问甚至关闭逆变器。
华为表示,事实证明,它们的技术没有漏洞,但愿意与政策制定者合作,根据要求进行测试。
华为科技美国公司首席安全官安迪·珀迪表示:“没有任何证据,我从未听说过任何具体的指控,即我们的产品存在比其他任何公司产品更大的漏洞。”
华为美国太阳能业务总经理贝茨·马歇尔补充说:“我们在美国所做的一切都符合网络安全规则。”
美国能源部没有回应记者提出的置评请求。
外交部回应美国调查华为旧案:对真实意图表示怀疑
据人民日报消息,2019年1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
问:据报道,美联邦检察官正就华为涉嫌从美企窃取商业机密行为进行调查,该调查起源于T-Mobile公司2014年针对华为的诉讼。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据我们了解,华为与T-Mobile之间的纠纷是企业之间的民事纠纷,双方当事人已经通过法律途径妥善解决。我们对有报道称美国联邦检察官就有关案件又展开刑事调查的不寻常做法表示关切,特别是对其背后的真实意图表示怀疑。如果动辄将普通民事案件扩大化、政治化,并任意动用国家机器对中国企业进行打压,不仅不符合自由公平竞争规则,也违反法治精神。
我愿再次重申,中国政府一贯鼓励中国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和国际规则,在遵守当地法律的基础上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希望美方也为中国企业在美正常经营活动提供公平竞争环境。
事件回顾:美国联邦检调人员对华为进行刑事调查
据《华尔街日报》16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美国联邦检调人员正在对华为进行刑事调查。华为被控涉嫌窃取其美企伙伴的商业机密,其中包括T-Mobile公司用于测试智能手机的机器人设备'Tappy'背后的技术。
T-Mobile,美国主要电信运营商,华为老对手,恩怨久矣。这次拿来发难的,也是桩旧事。
《华尔街日报》曝光的消息称,这次美国联邦检察官针对华为的刑事调查,由几起针对华为的民事诉讼引起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某西雅图陪审团在其中一起民事诉讼中裁定华为从T-Mobile位于华盛顿州贝尔维的实验室中盗用了机器人技术。
报道称,调查处于最后阶段,可能很快就会提起诉讼。
国资委建议国企别去“五眼联盟”出差,外交部:恰当
在1月16日外交部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据彭博社报道,部分中国国企接到中方有关方面通知,要求他们目前尽量避免前往美国及其盟友国家,并要求如前往上述国家,需特别注意对所携带的电子设备采取保护措施。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对此,发言人华春莹回应称,具体情况自己不了解,但是从近期一系列报道中可以看到,的确有几个国家对中国公民入境采取了不太公平甚至出格的措施。这种情况下,如果有这样一个提醒,我认为是恰当的
据彭博社1月15日消息,中国国资委近期建议部分国有企业,避免前往美国及其盟友国家出差;如果必须得去,一定要采取“额外的保护措施”。
报道称,所谓“美国及其盟友”即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也就是“五眼联盟”。报道还指出,“额外保护措施”包括由公司发放“安全的笔记本电脑”、“安全的U盘”,出差携带的电子版文件必须事先经过审查。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118%2F1547771967843673.jpg
任正非:现在的困难十多年前已预计
1月17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第二次接受媒体群访。相对于1月15日面对外媒所谈的国际业务和安全问题,1月17日面对国内媒体的任正非更强调基础技术的重要性。
近年,低调、神秘的任正非在华为走向全球、走向开放的过程中,也频频亮相,多次走到台前。不过,在过去6年的时间里,任正非公开接受多家媒体采访的次数屈指可数。
最近的一次就在三天前的1月15日,任正非面对海外媒体,对孟晚舟事件、“后门”事件等都一一作答。
这一次,华为面临着诸多国际困境: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商,华为受到多国安全审查,5G的全球业务拓展受到阻挠;2018年12月,任正非之女、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因为被美国指控其违反伊朗制裁禁令,要求引渡,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目前她已经获得保释,但必须留在加拿大。对此,任正非表示:“我们会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这件事情。作为孟晚舟的父亲,首先感谢中国政府维护孟晚舟作为中国公民的权益,为她提供了领事保护。我也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对孟晚舟所表达的支持、关心和关注。”
74岁的任正非同时也表示,2019年对于华为来说,业务是最困难的一年,2019年的收入目标为1250亿美元,增速将低于20%
而将时间线拉回到2013年,任正非首次在媒体前露面时,华为面临的是与今日相似的困境。
2013年,新西兰惠灵顿博物馆酒店,68岁的任正非第一次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当时他就谈道:“美国网络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是否安全,与华为没有任何关系。”
6年后,华为再次面对国际环境的挑战,不同的是,彼时华为存在业务规模的压力,2012年和2013年,华为的全年收入增长分别为8.0%和8.5%,是近十年的增速最低时期。现在华为的业务增长良好,并且2018年首次跨过了1000亿美元的营收大关,提前完成了目标。另一方面,华为也从B端业务延伸至C端。
任正非的文章《华为的冬天》广为流传,面对国际阻挠华为如何度过这个冬天,华为的“精神领袖”任正非有自己的解法。同时,也可以透过任正非的表述,展示华为的底线,即海外市场到底要怎么进行,对于拒绝华为的国家,华为是否一定要进入,这一点也只能由任正非来说明。
谈竞争:“现在的困难十多年前已预计”
对于此时的困境,任正非说道:“应该说,我们今天可能要碰到的问题,在十多年前就有预计,我们已经准备了十几年,我们不是完全仓促、没有准备的来应对这个局面。这些困难对我们会有影响,但影响不会很大,不会出现重大问题。”
另一方面,华为和中兴频频遭到美国的技术阻击,国内对于自主创新以及自主产权的关注空前。任正非表示,华为在美国经历了几场大官司,都获得良好的结果。华为现在87,805项专利中,其中有11,152项核心专利是在美国授权的,我们的技术专利对美国的信息社会是有价值的。我们已经和很多西方公司达成了专利交叉许可。华为不能代表别的企业,但是我们自己是绝对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
从经济版图中的地缘格局看,中国已经碰到了美国的边界,没有空白的边疆了。
这样的竞争不仅仅存在于华为一家企业,而是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开始向技术领域进发,而且国内市场上可以自产自足,这才是令对方恐惧的地方。
当然,国内的基础技术和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这样的趋势已经开始。华为也是其中的受益者。
对于华为的边界,任正非说道:“其实我们做的就是‘管道’,给信息流提供一种机会。我们做的服务器存储不就是‘管道’中的一个‘水池’吗?终端不就是‘水龙头’吗?所有这些技术都是一脉相通的。为什么华为终端的技术进步那么快?是因为我们在管道技术上的战略储备很多,我们用不完,就把这些部门划给终端,科学家都为它们服务,所以很快就跃上来了。因此,跨界这个问题,我们是永远都是不会做的。我们是有边界的,以电子流为中心的领域,非这个领域的都要砍掉。”
在通信设备行业,华为已经是寡头,2013年开始,华为就稳坐全球电信设备行业第一的位置,2017年的全年营收超过爱立信、诺基亚、中兴之和。不过,运营商业务增长缓慢,还在等待5G的新机遇。
5G是当前技术最大热点,也是竞争焦点。但是任正非再次表示要对5G冷静看待。“还有好多地方我们可做5G的,我们暂时还做不了那么多。少数地方的拒绝不能代表我们在大多数地方被拒绝。而且5G实际上被夸大了它的作用,也被更多人夸大了华为公司的成就。现在人类社会对5G还没有这么迫切的需要。人们现在的需要就是宽带,而5G的主要内容不是宽带。”
他也表示,“5G有非常多的内涵,还需要漫长的时期。不要把5G想象成海浪一样,浪潮来了,财富来了,赶快捞,捞不到就错过了。5G的发展一定是缓慢的。日本和韩国还是4G,日本、韩国把4G运用到非常好,就足够满足使用。”
任正非估计,5G接下来还要进入毫米波,毫米波就是只要你多加一倍的钱,带宽可以加一百倍,相当于一秒钟你可以下载几十部高清视频,这个已经在实验室实现。5G现在暂时还没有充分发挥出用处。
谈创新战略:“AI可能有泡沫
过去十年中,华为累计研发投入近4000亿人民币。按照欧盟委员会公布的《2018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华为研发投入113.34亿欧元排在第五。
对于未来的创新重点,华为主要是投在主航道上的基础研究、人工智能部分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任正非表示,在电子上我们已经做出最先进的芯片ARM CPU、AI芯片,在光子的交换上,我们也是世界最领先的。在量子方面,我们在跟随,至少在研究别人的量子计算机出来后,我们怎么用。所以开展基础研究,才可能有超额利润,才有钱做战略投入,才能领导社会前进。
对于人工智能,任正非表示,人工智能有可能是泡沫。但别害怕这个泡沫破灭,那些失败的专家工程师,我们招聘,为什么?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生产结构,改变我们在全世界的服务结构,我们需要这些人。真正的机器人出来后,90%的机器人公司就困难了。因此,我很难解释人工智能是不是有泡沫。但是如果我们不是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提升生产效率,我们公司就不可能实现低成本,不可能获得高利润,也不可能加大对未来的战略投入。
危机感经常在任正非的演讲、文章中出现。但是华为是世界上几乎唯一做B2B业务成功,做消费者B2C业务也非常成功的企业
对此,任正非说道:“我们把做网络的技术能力也应用到了手机业务。比如,手机的图像系统很好,就是来自我们网络的图像系统对数学的研究。下一步,我们网络连接业务会更成功,会是全世界最好、最智能化的连接,这些领域其实都是相关的。”
整体来看,千亿美元的营收,对于华为来说,又步入了新的阶段,也是新的里程碑。千亿美元的营收,已经高于2017年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的收入之和。这一年中,华为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向人工智能方向进行升级,而不论5G还是人工智能,中国都将是最大市场,只是在人工智能时代,从人工框架到算力到算法,能否夺回话语权还是一个未知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5 14:11 , Processed in 0.171261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