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高层决策周刊2019.1.2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 08: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是新开端,讲透未来30年的国运与人运!》:2019年是一个新的开端。过去的一年,人们感受到中国经济遇到的各种冲击:中美贸易摩擦、经济增长回落、股市下跌。他们会感到焦虑和担忧。旧路标已经消失,新秩序尚未出现。在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身处其中的人们往往懵懂不知。虽然中国历史上从不缺惊涛骇浪、沧海桑田,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很难再有像以后的30年这样令人激动人心的岁月了。我们已经进入一片没有航海图的水域,历史从来都是一位“魔术师”,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将挑战我们的认知。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1.gif                  热点聚焦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2.gif                  



2019是新开端,讲透未来30年的国运与人运!                 
【研究员】:
2019年是一个新的开端。过去的一年,人们感受到中国经济遇到的各种冲击:中美贸易摩擦、经济增长回落、股市下跌。他们会感到焦虑和担忧。旧路标已经消失,新秩序尚未出现。在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身处其中的人们往往懵懂不知。虽然中国历史上从不缺惊涛骇浪、沧海桑田,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很难再有像以后的30年这样令人激动人心的岁月了。我们已经进入一片没有航海图的水域,历史从来都是一位“魔术师”,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将挑战我们的认知。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120%2F1547958396788979.jpg
  【博览财经特稿】2019年是一个新的开端。
过去的一年,人们感受到中国经济遇到的各种冲击:中美贸易摩擦、经济增长回落、股市下跌。他们会感到焦虑和担忧。旧路标已经消失,新秩序尚未出现。
在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身处其中的人们往往懵懂不知。虽然中国历史上从不缺惊涛骇浪、沧海桑田,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很难再有像以后的30年这样令人激动人心的岁月了。
我们已经进入一片没有航海图的水域,历史从来都是一位“魔术师”,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将挑战我们的认知。
1、未来30年的样子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沿着时间之河顺流而下,我们大致可以知道未来30年的模样:
1.中国的GDP规模超过美国只是个时间问题。按照普华永道的预测,中国在2030年的GDP规模会超过美国,印度会紧随美国之后。
2.中国的人均收入从中等收入迈进高收入也只是个时间问题。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大约在2021年,中国的人均收入会超过12055美元这道高收入国家的门槛。
3.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乃至深度老龄社会已是大势所趋。2016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3亿,占总人口的16.7%,到2025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至少有3亿。
4.据国际能源组织预测,大约到2040年,石油峰值将会到来。能源格局的调整,势必搅动全球政治经济。
5.按照《生命3.0》作者、物理学家迈克斯·泰格马克调查,大部分科学家认为相当于人类水平的通用人工智能大约会在2055年甚至更早出现。技术奇点,在我们有生之年就可能降临。
有一些结果我们现在就能预测,但这不代表着我们能知道未来。一个GDP规模比美国还大的国家会如何影响世界格局?在中国加入高收入国家俱乐部之后,中国人就能从此过上童话般的幸福生活吗?
……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人工智能会怎样替代人类的工作,什么时候会替代我的工作?
2、过去30年最重要的3个推动力
上述问题我们都不知道答案,又怎么去判断未来的趋势呢?我的思路是在“慢变量”中寻找小趋势。
什么是慢变量?举个例子,天气预报能告诉你台风即将登陆,海上会有大浪,但是只看天气预报,就不知道海上有波浪的真正原因是——月亮和太阳的引潮力引发的潮汐现象。天气是快变量,月亮和太阳是慢变量。
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戈登教授是个观察慢变量的高手。他写过一本厚达700多页的著作《美国增长的起落》,让比尔·盖茨等人坐立不安。因为戈登教授打破了“科技会让人类的明天更美好,未来的经济增长会比现在更强劲”这一技术乐观主义者的预言。
戈登教授说,美国在1870—1970这100年间出现了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经济“大跃进”。这次经济“大跃进”是由影响了我们衣食住行的一系列创新带来的:从电到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空调和电梯,从汽车、轮船、飞机到城市化,从电话、电报到新闻、零售……
那么,20世纪90年代由电子计算机引发的“新经济”呢?戈登教授说,对不起,这只是一次小规模的“回光返照”。从历史的大尺度来看,电比电子计算机更重要。
原来很多司空见惯的事物竟如此具有革命性。举个例子:
假如有一栋中世纪欧洲贵族的城堡和一套21世纪的公寓让你选,你选哪一个?当然是选21世纪的公寓。虽然中世纪的城堡巍峨壮观,但它没有和其他房屋互联互通,没有给水、排水,没有电灯、电话,没有Wi-Fi。
一个19世纪的农庄和一个20世纪的超市你选哪一个?你应该选20世纪的超市。虽然19世纪的农庄不用化肥和农药,产出的都是有机食品,但没有食品工业的发展,食物无法保质保鲜,你很可能会吃坏肚子,甚至可能会饿死。
抽水马桶和智能手机,如果只能选一个,你选哪一个?我选抽水马桶。
慢变量就是这样一种一旦打开就无法合上的趋势。有了电,就有了家用电器,妇女的家务劳动才大幅减少,才能够大幅进去劳动力市场;有了电,就有了电梯,有了电梯,才能盖摩天大楼,人们才能更加密集地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化会带来公共卫生设施的改善,公共卫生设施的改善又大幅延长了人口的预期寿命。
这就是慢变量的威力。
戈登教授的思路给了我们启发。如果你观察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只要去看三个最重要的推动力就行:工业化、城市化和技术创新。中国过去只有第一产业,也就是农业。工业化带动了第二产业,城市化带动了第三产业,而技术创新改变了所有产业的面貌。
在这三个推动力下,中国快速发展。阿里巴巴总参谋长曾鸣教授把中国过去的创新称为“穷人的创新”。过去中国消费者收入水平太低,对价格敏感,企业想方设法压低成本适应市场。这个过程中,培养出一批极其剽悍的企业。
但这种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收入水平过了某个门槛之后,关注的就不仅仅是价格了。急剧扩张的中产阶层催生出中国的“市场红利”,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美国,但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仍很落后,可是,中国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又非常大胆、超前。
未来的全球竞争就像铁人三项赛,1.5公里游泳之后,还有40公里自行车赛,之后还有10公里长跑,一项比赛的终点就是下一场比赛的起点,中国还能坚持下去吗?能得第一吗?我们要看看未来的变量什么。
3、未来不可忽视的两股力量
1.中美之间要合作,除非火星人入侵
2018年,最大变量就是中美贸易战,现在还没有完全结束,到底会如何发展所有人都很关心。
2018年在钓鱼台国宾馆,一位中国女外交官问原哈佛大学校长萨姆斯:中国应该干点什么才能够回到中美合作原来的格局?萨姆斯支支吾吾,环顾左右而言他。
一旁的《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看不过去了,他说算了,别羞羞答答了,我把话挑明,中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引起美国的警惕。如果中美之间要出现合作,除非什么呢?除非火星人入侵。
他讲的当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我们在这里能够看到在2018年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折,美国正式把中国定义为它的战略竞争对手。
我们不仅仅应该把特朗普看作一个人物,而是看作一个现象:美国出现了一群人,想要下全球化的列车,想要下科技进步的列车。
这对我们很多中国人来说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全球化不是很好嘛,大家一块赚钱,科技进步不是很好嘛,科技进步能够带来更多的生活便利,为什么要下车呢?
一个国家进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一定会带来赢家和输家,比如美国的跨国公司苹果卖了这么多的手机,在中国赚了这么多的钱,它是赢家。但是美国有很多蓝领工人在这个过程中会失去工作,所以他们会变成输家,这些人就会说把车停下来,我要下车。
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方向都是对的,但是大家要记住,变革的方向加上变革的速度才共同决定变革的收益,就是由于过去全球化的速度太快了,所以这些人受不了了。所以逆全球化是个很大的变量。
在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两件事情上,中国人的看法不一样。中国人就像早上挤地铁的乘客,拥挤的人群如同潮水,后面的人推搡着前面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已经被挤上车的。
因为享受了全球化福利,所以我们对全球化、科技发展就乐观的多,这也是美国忧虑的原因。美国其实并不是担心中国在某一项核心技术超过他,是担心背后的这种民情、这种体系会决定了中国在技术应用方面跑的比美国更快。
这种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在中美贸易战过程中爆发了中兴通讯事件。中兴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之一,遇到了美国的制裁却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这就提醒了很多中国人我们的核心技术不行,那怎么办?我们要发展核心技术。
2.中国真正优势:应用技术领先
发展核心技术当然很重要,但不能忽视我们真正的优势——发展应用技术。
劳动力成本在上升,原材料价格在上升,环保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在越来越难以把成本降低。如果没有办法继续把成本降低之后,中国的企业还有什么创新的优势呢?我们在2018年至少看到两个小趋势,中国的两个红利。
第一个红利,工程师红利。在1997年、1998年,中国遭遇了东亚金融危机,因为担心可能会出现失业的问题,所以中国开始大学扩招,招了更多的大学生。读了4年大学发现找工作还是很难,那怎么办?研究生扩招。所以最后中国培养出来一大批被严重低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我们经过20多年不懈的努力,现在终于成功地又把博士的工资压的比保姆的工资还低,不用白不用。
第二个红利,我们还看到中国的一个红利,有巨大的市场。所以我们可能会带来市场引致型的技术创新。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铁。大家想一想,高铁的核心技术其实最早不是在中国,是欧洲人、日本人想出来的。你牛为什么不来发展高铁呢?为什么中国成了一个高铁大国呢?因为只有中国才有如此巨大的市场。
按照同样逻辑,闭着眼都能想出来,很多核心技术到最后一定会到中国来。全球治理空气雾霾最核心的技术到最后一定是在中国,你管它是挪威人想出来的还是奥地利人想出来的,你想出来没有用,那个地方没有霾。印度有霾,但是他们买不起。唯一有雾霾又能买得起的地方,那就是中国,万里江山一片霾。
我们再去想一想,全球未来能够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最先进的技术一定会出现在中国,因为中国正在以一个前所未有的规模、从来没有见过的速度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所以恩格斯讲,社会需求对技术进步的推动比10所大学都大。考虑到中国的大学不怎么的,在中国这句话要改一改,社会需求对技术的推动至少比100所大学都还要大。
4、社会为什么焦虑?
西方社会谈论一代人时往往会以20年、30年为时间单位,中国人往往以10年为单位。社会变革影响了每一代人性格,60后略显世故,70后更为务实,80后最是疲惫,90后稍觉轻佻。
我们感觉差别很大,但如果我们把视角拉长,你会发现他们其实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我们可以把这个人群称为“坐上快车的人”。
“坐上快车的人”会相信一些共同的观念:
经济增长会一直持续下去;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是全球最高的;经济增长能够提高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下一代人的日子一定会比上一代人过得更好;个人靠努力奋斗一定能改变命运;要重视子女的教育,因为“知识改变命运”,而“知识改变命运”指的是只要孩子上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就一定能找到最好的工作;最好的工作是指在金融机构的工作或在政府部门的工作,前者收入更高,后者更有保障。
如果拉长历史的视野,你会发现,你所熟悉的那个过去的时代是极其特殊的。那是个草莽英雄出没的年代,在这群草莽英雄看来,没有规则和秩序,没有任何值得敬畏的东西,也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凡事都要亲力亲为,一切都是靠“试错”找到边界的,而边界又在不断变化之中。
但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高速经济增长已经结束,全球化的鼎盛时代已经落幕。收入不平等问题、代际冲突问题都会变得更加严重,这些问题在未来社会里就像房间里的大象一样显而易见。
我们之所以悲观,正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的那些模式——不管是增长模式、商业模式、就业模式、教育模式,还是管理社会、管理全球经济的模式,似乎都不管用了。越来越多的人会明白,靠奋斗改变命运这种信念是经济高速增长时才有的奢侈。
5、敢问路在何方?
草莽英雄们可以对此熟视无睹,但年轻人要想出路。
旧的事物会被清除,新的事物也会落伍,你需要去寻找的是能够带来“反转”的“新新事物”。
举个例子,在高科技领域里,广州有个无人机公司叫极飞,邀请我去看他们无人机的应用,说去的地方有点远。我想广州的公司,远能远到哪里去呢?无非韶关。结果一下子把我带到了新疆。
为什么在新疆呢?因为新疆是中国主要产棉区,棉花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74%。过去主要靠人工采摘棉花,棉铃开裂后变成坚硬的刺,很容易刺破手指,一天下来,雪白的棉花带着血迹,影响棉花品质。
而且雇人成本也在不断上涨,2010年时,采摘一公斤棉花1元,2015年时候已经涨到2元,5年翻了一倍。
想要机械采棉就要喷洒落叶剂,让棉铃成熟后,棉花自然落下。过去喷洒落叶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人工,另一种是用拖拉机。人工成本越来越高,拖拉机开进棉田会碾压棉花,导致减产。
极飞发现,无人机的机会就来了。真正的应用场景不在沿海而在内地,不在城市而在农村,不在工业而在农业。
9月时候,极飞从全国调了2000架无人机,相当于美国空军无人机规模。浩浩荡荡的无人机就像一场“秋收起‘翼’”,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当无人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以后的农业就不一样了。
这就是科技领域的小趋势。
小趋势之所以小,是因为它不代表绝大多数的人口,也许只有总人口的1%。但是,中国人口14亿,那1%就是1400万。哪怕是千分之一,在中国也有140万人。不是个小数了。但在99%的人看来,这仍然只是很小很另类的一个群体,可以忽略不计。
在这个迂回的过程中,我们获胜的法宝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有庞大的市场,和无限可以尝试的空间。
我把这种路线叫“群众路线”,所谓的“群众路线”就是尽可能地发动群众,尽可能地为最多的人、最多的企业赋能,然后创造出来一个共赢的生态系统。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的未来技术演进的路径,是在边缘地带发动一场场景革命。
关于核心技术重要还是应用技术重要,很多人可能还没被说服。他们会说,没有核心技术怎么去发展应用技术?
在这些朋友的心目中,核心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关系,就好比盖楼总要先打地基,打了地基才能够盖楼。核心技术就是地基,没有地基怎么盖楼?没有第一层楼怎么盖第二层楼?没有前面的90层楼,怎么盖99层楼呢?但技术演进和我们盖楼真的是不一样,就算是盖楼,也很可能跟我们想的不一样。
2004年,中央电视台在北京东三环开始盖它的新楼,俗称“大裤衩”。
在楼层刚刚露出地面的时候,差不多每一个星期中央电视台都会接到好心的路人打过来的电话,说中央电视台,你们那个楼盖歪了。又过一个星期,电话又打过来了,中央电视台,你们楼还是歪的,小心,别塌了。等到这个楼盖完了我们才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见到的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它本来就是歪的。它有一座桥,桥的顶上还有十几层楼完全没有什么支撑,从来没有见过。
2018年,我们看到中国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演进的创新也是刚刚冒出地面,它可能以后会发展的很好,也可能会遇到很多挫折。但我想说的是,我们在现在就对它提出来批评或指责的时候,要先想一想你会不会那个拿起来电话给中央电台打电话的那个路人。
所以我对未来有更多的耐心,除了看到风险,还要看到各种机会。我们对未来要有更多的好奇心,才能够看到在2019年之后的各种机会。
(注: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中信出版社出版,何帆著《变量》一书,)
6、年轻人要想清楚3个问题
我刚刚提到说,越来越多的人会明白,靠奋斗改变命运这种信念是经济高速增长时才有的奢侈。
比如人工智能是未来大趋势,人工智能有好的一面,也会让人产生失业的担忧:人们担心新技术会拉大财富鸿沟,带来阶层固化问题。
我认为,阶层固化问题不应该被过度解读。因为从人类社会大历史角度看,也很少有能够从底层直接蹦到最高层的。
比如说,快递小哥可能不会去想哪一天能够成为比尔盖茨,流水线上的工人,也不会想怎么成为马云,他们想的是,哪一天能当上这条流水线的线长,再成为车间的管理人员。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当然,还必须要打通更宽泛的社会阶层流动性。这个流动性是存在的,白领和蓝领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少,因为劳动力供求发生了变化,一些技术性劳动、体力劳动,以后挣钱的机会越来越多。所以,没必要过分解读阶层固化问题。
大家现在感觉到很迷茫,主要原因是原来的人生规划全部失灵。以前人生规划很简单,无非就是上一个最好的小学、中学、大学,完了之后就找工作。你让父辈给你提建议,要么考研,要么考公务员。但现在,这样的人生规划很可能会破灭掉,考研之后还是找不到工作。什么是好工作,越来越难定义。
用过去的确定性去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你就会变得越来越悲观。
对企业家和年轻人来说,我觉得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你得有危机感,没有什么东西说能够绝对给你打保票,你必须得把自己锻炼成像特种兵一样。
以前有一技之长就行了,现在不行,特种兵什么都得干,而且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你既要会搞研究,又要会搞推销,你既要懂技术又懂如何跟别人讲自己的技术,然后还要会融资。你说那不是难为我吗?没办法,未来就是这样的,你必须得像特种兵一样去战斗。
现在很多人说佛系青年、低欲望社会,我看到的更多是斜杠青年,他的迷茫在于既想干一番事业,又想玩个痛快,然后就在这两者之间迷失了。
其实年轻创业者能够尝试的空间还是挺大的,比方说极飞公司那些创业者。现在年轻人跟第一代创业者很不一样,第一代的创业者基本上是说如果做不起来,就是就是一穷二白了。
现在创业者是自己觉得挺好玩,自己有passion,还有mission,想改造这个世界。我觉得这就更接近创业的本色了,你是受一种激情驱动,觉得这东西很好玩。
有了这种激情,创业者就不要太悲观。现在年轻的一代会有很多创业机会出来:
1、衣食无忧,很多都在国外留过学,视野又很广阔,回国后发现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多机会,迭代的速度又很快。
2、年轻人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很多新的生态出来,像文化艺术,我判断大概10年、20年内会出现世界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当年美国那批文学家崭露头角时候,他们其实也没信心。当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在巴黎街头遇见乔伊斯时,他们觉得自己来自于蛮夷之地,但是实际上他们正在不断成长。我们这一代也不知道机会、艺术、文化藏在什么地方,也会慢慢出现的,我们的创造还没有结束。
我希望年轻人胆子能够更大一点,视野能够看的更远一点。如果你胆子大就更敢于去跨界,未来的趋势一定是跨界,未来新的物种一定是杂交出来的物种,所以能尽快的离开自己原来的舒适区,去做一个流浪汉,尝试各种不同的东西,你的胜算就会越大。
其实年轻人要做的事情很简单,需要想清楚三件事情:
事情一:我的兴趣是什么?
事情二:我的能力是什么?
事情三:社会的需求是什么?
如果你没有兴趣,那就不用提了。如果你有兴趣但是你没有能力,比如我也想当一个NBA的球星,但是我没有那个能力,那也不行。你如果有兴趣又有能力,但是社会没有这种需求,比如说我想打猎,而且我擅长打猎,它没这个职业,只有游戏里头有这个职业,所以也是不行。
  理想的人生规划是激情、天分和社会需求完美的结合。如果能做到,这辈子就很幸福,你也一定会成功的。祝好。(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口述:何帆 经济学者,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采访:孙允广)


                                 
                                           国际战略
                 



中美关系稳定取决于遵守涉台红线                 
【研究员】: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18日指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本原则依然是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习近平主席最近对台讲话重申了中国实现国家统一、反对任何外来干涉的坚定决心。中美关系未来能否保持稳定将取决于这条红线能否得到遵守。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120%2F1547958498589175.png
  【博览财经特稿】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18日指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本原则依然是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习近平主席最近对台讲话重申了中国实现国家统一、反对任何外来干涉的坚定决心。中美关系未来能否保持稳定将取决于这条红线能否得到遵守。
崔天凯是在亚特兰大由卡特中心、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纪念中美建交40周年国际研讨会发表演讲时作此表示的。习近平最近对台讲话表达反对任何外来干涉的决心,外界基本上视为是中方在台湾问题上向美方发出的讯息。美国军方最新的中国军力报告也承认,解放军现代化主要还是由针对台海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形和可能的外来干涉所驱动,并相信解放军正日益有自信有能力足以对台动武。
在回顾中美建交40周年时,崔天凯指出目前中美关系仍存在的非理性质疑和谬见。
一个错误观点认为,美国过去四十年的对华政策失败了,因为中国没有复制美国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模式。崔天凯指出,很明显,持这种观点的人完全不了解两国为何建交,不是为了以一国模式重塑另一国,不是为了消除两国之间所有不同。至少,中国从未有过任何改造美国的想法,而迄今为止,也没有任何一届美国政府将改变中国社会体制、发展道路或意识形态正式作为其政策目标。40年前,是共同利益和责任让我们走到一起;今天,也依然是共同利益和责任让中美关系继续向前拓展。
另一种谬见是,中国一直在占美国的便宜。崔天凯表示,事实上,中美关系一直都是互利共赢的。中美贸易总额从1979年的不到25亿美元增长至去年的6335亿美元。据中国美国商会最新统计,其74%的成员企业计划扩大在华投资。如果在中国无利可图,没有哪个理智的美国商人会继续在中国做生意;而如果只有一方占另一方便宜,中美经贸关系也不可能发展至今天的深度和广度。
美国GDP从40年前的2.63万亿美元剧增至2017年的19.36万亿美元,而2017年中国的GDP是12.2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这些年经济发展的增量比中国一年的GDP总量还要多。崔天凯说,没有证据表明美国在中美关系中是输家,我们之间完全是互利共赢。不仅中美两国,整个亚太地区和全世界都从中美关系中受益良多。
展望未来,崔天凯提出了继续发展中美关系的三点希望:
--加强协调,增进互信,避免战略误判。
崔天凯指出,两国之间亟需加强相互了解,尤其是对彼此战略意图的了解。误解误读造成的误判可能会带来前所未有的严重后果。由于中国被视为“新兴大国”,而美国则是与之相对的“守成大国”,很多误解及毫无根据的忧虑由此产生。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缺乏了解。双方之间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崔天凯批评“一些自封的战略家”可能仍然拒绝面对现实,他们可能仍然要向世界兜售各种阴谋论,这也许是因为他们自己就是真正的阴谋家。
--加强合作,扩大共同利益,避免恶性争斗。
崔天凯承认,双方合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他强调,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是进一步加强合作,而非断绝来往,搞所谓的“脱钩”。目前,双方经贸团队正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加紧磋商,我们期待早日听到他们的好消息。他指出,“竞争”本来不是一个坏词,但现在有人对其进行了过度解读。中美关系中应当坚决摒弃竞争只能导致零和结果,竞争者就是对手、敌手,竞争赢家要通吃的错误看法。
--相互尊重,妥处分歧,保持中美关系稳定。
崔天凯呼吁,双方应尊重彼此自主选择的社会体制和发展道路,尊重对方核心利益和关切。其中,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本原则依然是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最近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主席重申了中国实现国家统一、反对任何外来干涉的坚定决心。他说,毫无疑问,中美关系未来能否保持稳定将取决于这条红线能否得到遵守。
最后崔天凯指出,维护中美关系稳定,还要求双方在处理这一全面、复杂的双边关系时保持定力。任何时候都不能迷失实现世界和平与繁荣这一更大目标,都应以两国人民长远利益为重,都要避免受到狭隘的“政治正确”干扰。他说,崇高的事业从来不靠煽动和散布仇恨来推进,大国的外交政策从来不应该由恐惧和怀疑来驱动。历史已经证明,任何类似企图最终都不可能得逞。
  美国前总统卡特出席了此次研讨会,傅立民、李侃如、蓝普顿、何汉理等一批“老中国通”也参加此次研讨会。(来源:中评社华盛顿,记者:余东晖)


                        

美国贸易谈判内容公布,其野心昭然若揭                 
【研究员】:
外界普遍认为,一周前在北京的中美贸易新谈判,结果不错,双方在几个大方向上达成共识。在本周刘鹤接到美方商务部长罗斯,贸易谈判代表莱特海泽的邀请,将在1月31日赴华盛顿,展开第二轮新贸易谈判。

                                 
【博览财经特稿】外界普遍认为,一周前在北京的中美贸易新谈判,结果不错,双方在几个大方向上达成共识。
在本周刘鹤接到美方商务部长罗斯,贸易谈判代表莱特海泽的邀请,将在1月31日赴华盛顿,展开第二轮新贸易谈判。
特朗普上台后单方面打响了了全球贸易战,无论是敌是友,是朋友是盟友,统统先来一枪。
去年特朗普完成了和韩国,墨西哥,加拿大的贸易谈判。
今年一开年,光在1月和2月这60天里,美国要接二连三的和欧盟,和中国,和日本,这三个世界最重要经济体,展开谈判。
1月27日,日本贸易代表团去华盛顿谈判
1月30日,中国贸易代表团去华盛顿谈判
2月11日,欧盟贸易代表团去华盛顿谈判
在美国政府持续关门的背景下,华盛顿真的是忙,大量公务员可能会被迫无薪上班。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美国密集和世界三大经济体展开谈判,我们自然可以从中发现共同点。
美国人他到底最想要什么?是你多买点我的东西吗?
还是他最想要的不是买买买,而是别的,更为重要的东西?
关于这点,就在两天前美国政府公布的一份非常重要的《贸易谈判摘要》,或许能为我们提供答案。
1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对外公布了“美国-欧盟”的特别协商目标摘要(以下简称“摘要”)
这份“摘要”可以清楚地显示,美国要什么,美国最在乎什么?
翻开摘要看,第一条第一款就知道美国是个会玩,会谈判的贸易高手。
美国要欧盟的第一样东西
服务和商品的数字贸易,及其跨境数据流
很多人乍一听,这是啥玩意儿,闻所未闻
但美国人把这放在第一位的索要重点,自然有其重要性
中国信通院智库,曾出据一份相关报告
讲的就是“跨境数据流”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普及的当下,跨境数据流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核心之一
世界各国企业,对于跨境数据的访问,使用,都对其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各行各业的发展基础,也变得越来越依赖大数据以及全球跨境数据流
中国信通院的报告指出,到2025年,跨境数据的自由流动将为全球经济贡献11万亿美元
而在美国,则可以使美国GDP提高约4%
正因为跨境数据如此重要,各国政府都越来越多的在干预“跨境数据传输”
有的国家需要事先申请,才允许跨境数据在国外传输
有的国家直接禁止数据在国外传输
有的国家允许在国外传输,但必须在国内先复制
……
各经济体对于“跨境数据”的管理都不同
而欧盟这个经济体,因为欧洲人非常讲究隐私保护,美国以前也讲隐私保护,可911以后大家都默认了联邦政府对于可疑人员更多的监听和监控
但欧洲还没有,欧洲是全世界最重视个人隐私的,而跨境数据流就直接牵涉到个人隐私
所以美国很难获取欧盟的跨境数据流
那获取不到跨境数据流,对于美国企业做生意也好,商务活动也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限制
所以美欧谈判的第一大项
美国就直接点破窗户纸,要求欧盟
必须建立新的法规,以确保欧盟不采取措施限制跨境数据流
更不允许欧盟,要求美国将跨境数据流的数据库和服务器设置在欧洲大陆
美国还真的敢要,或者说特朗普还真的敢要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最珍贵的东西
过去最珍贵的东西,叫黄金,大家抢黄金
近代最值钱的东西,叫石油,大家抢石油
可21世纪,什么东西最珍贵?
在工业4.0时代,最珍贵的东西,无疑就是数据,就是信息流
美国做的,就是抢这个时代最珍贵的东西,数据
美国要求欧盟,开放跨境数据流,为美国公司所用
美国不仅要获取欧盟的跨境数据流,还要求欧盟,不得强行要求美商,将获取数据流的数据库和服务器,设置在欧洲大陆
这话讲的拗口,但是什么意思呢?
美国要通过架设服务器来获取欧盟的跨境数据流,那这个服务器欧盟就可能会要求他设置在欧洲,这样可以方便审查
但美国人不想你来审查他的服务器,于是特别在贸易谈判里加上一条
美国获取欧盟数据流的服务器,美国想设在哪就设在哪,欧盟不得强行让美国将服务器设在欧洲
美国这要求,可谓是无理至极,要人家的东西,还不让别人查,完全一副狮子大开口的架势,要的还是工业4.0时代最宝贵的东西
那么大家一定会说,那美国开不开放
这问题就很有意思了,美国他当然开放,但欧盟压根就没有获取的工具
怎么说呢
利用数据流最强大的公司是什么公司?
云计算,大数据,世界哪些公司最厉害?
不用说,美国谷歌,脸书,亚马逊,苹果
中国有阿里,腾讯,百度
这些公司才是需要获得跨境数据流的龙头企业
欧洲人搜索用什么?
谷歌
欧洲人买东西用什么?
亚马逊
欧洲人社交用什么?
脸书,推特,IG
这里有一家欧洲公司吗?
完全没有
所以美国他根本就不怕把跨境数据流开放给你,因为你欧洲根本就没有利用这些数据流的工具
要是你欧洲像中国一样,有自己的谷歌,自己的脸书,自己的推特,自己的亚马逊
那你看看,美国还敢要求你开放吗?
美国要求你开放,他自己当然也要开放
美国就是吃死了你欧洲这一点,所以才大剌剌的提出,来我们来开放,我们要做一个开放的世界
开放个鬼咧,完全是美国得利而已
讲完第一点,再来讲第二点
美欧谈判的第二个重点
农产品
大家先剔除一个误区,我们一讲到农产品,想到的就是美国大豆,美国玉米,美国牛美国猪,这些东西
但其实在贸易谈判里,农产品谈判中,最重要的是关于“生物科技”的谈判,生物科技谈判,那就艰难了,尤其是我们一讲到生物科技,脑子里会立刻冒出来三个字“转基因”
美国的转基因产品,横行全球,而且这些转基因产品很容易就像病毒一样,一旦进入了一个国家,就会迅速蚕食该国该地区的本土农产品
你比如美国希望你种美国大豆,我美国大豆转基因的,经过了劈里啪啦一大堆科学医学评估检测,保证安全,我美国人自己也在吃
而且我这大豆出油率高,还防病虫害,来让我的大豆种在你的土地上吧
好,当你的农民一种下美国大豆,那你的本土大豆基本就玩完了
美国超市中,非转基因的食品标识
从商业角度,美国转基因大豆,出油率高,还防虫害,经济效率高
从科学角度,转基因公司(如美国孟山都),完全可以做到“给种不留种”
什么叫给种不留种呢?
就是你转基因种子,种出来的东西,出种子了,这个
种子也不可能长出来
之前出现过一则谣言,说美国转基因种子里被植入了自杀攻击基因,长成的植物会杀死自己的胚芽
所以你就不可能留种,这就保证了你必须每年每年像“转基因公司”购买新的种子才行
这是一则谣言,但事实是不管你是不是转基因种子,都能留种,只不过种子的优势会大幅减弱
这里就牵涉到“遗传育种”的知识了
在“遗传育种”里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
就是
杂交优势和近交衰退
简单讲,杂交的种子出油率高,抗虫害强
近交的种子,出油率显著下降,抗虫害也弱
有点像近亲不能结婚的意思
当你拿到第一颗转基因种子,种下去以后,你这一地的庄稼,出油率都高,抗虫害也强
但第二年,你想用你这田里长出来的种子,再种的话,那你就会发现,它的出油率大幅下降,抗虫害也弱了很多
这就是因为你的第二代种子,会出现“近交衰退”现象
握有大量转基因专利的孟山都公司
所以你就别无选择了,你还想要好种子,好收成,就必须再去向转基因公司买种子,因为你自己手上的“近交种子”根本没用
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美国转基因种子,看似高产安全,实则可以从根本上瓦解一个国家的农业安全,甚至做到使用生物科技,让人亡国灭种
所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很多国家,都极力抵抗美国转基因种子的入侵
你要我买你的转基因农产品,可以谈
但要把你的转基因种子,种在我的土地上,坚决不行
可美国现在贸易谈判的野心,他不光在让你买农产品上,他不满足于让你买买大豆玉米,猪肉牛肉,他更希望从根子上,把你死死攥在手里
而他用的方法,就是明白写入“贸易谈判”里的,生物科技
那我们再来看,美国具体是怎么说的呢?你一听就明白了美国人话里的,险恶用心
美欧谈判摘要里说
美国要求欧盟,针对透过生物科技开发的农产品贸易,制定特别承诺
承诺包括,要欧盟透明,合作,与低度管理,来加强美欧农业的生技合作机制
……嗯,好一个“低度管理”
这是官话,我来给大家翻成大白话吧,就是
美国要求你欧盟,作出承诺,不准这么严防死守我的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种子
你必须乖乖听话,放松管制,采取“低度管理”的态度和措施,让我们美国和你们欧洲,一起来搞农业转基因
美国的谈判目标,摆明了一个道理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
二流的企业做品牌
三流的企业做产品
四流的企业卖力气
它最看重的不是你买我多少东西
而是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不是我来制定的
十年后
谁掌握数据流,谁就是工业4.0的赢家
谁掌握生物技术,谁就能掌握生老病死
美国的目标白纸黑字写的很明确,一点也不和你玩虚的
通过贸易谈判,他正在建立下一个时代的霸权优势
美国对欧盟的贸易目标是如此“凶悍”
  那他对中国的呢?对日本的呢?(来源:微观系列(weiguanx),作者:江平舟)


                                 
                                           形势分析
                 



哪里都是浓烟滚滚 决定世界走向的三大危机                 
【研究员】:
没有任何一次危机是以前的重复,只有如此才能让人们认为是小概率事件,才能形成黑天鹅。全世界的问题就是债务危机,核心是养老金体系的危机。我们只有对未来所面对的不同情况具有充分的预期之时,才能淡定地面对未来。

                                 

【博览财经特稿】过去一年,世界经济几乎将所有人的希望变成绝望,然而新的一年,希望又拨开绝望的土地,向世人播撒星火。

新的一年,你还会充满希望吗?经济的影响蔓延到全世界,哪里都是浓烟滚滚,看清,看懂,才能躲过危机。

股市危机

对于道指,机构和专家的预测一般都是调整30%、40%甚至50%,如果说跌去80%,人们的反应就是“不可能”。

确实,这是小概率的。但是,任何一次危机,都是从不同的方向引发的,比如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所带来的危机是金融资源在科技行业产生了大量的错配,2008年的次贷危机是过量的债务错配在房地产,等等。

没有任何一次危机是以前的重复,只有如此才能让人们认为是小概率事件,才能形成黑天鹅。

本次又在面临什么样的局势呢?

贫富差距危机

美联储去年发布报告说明,美国的贫富差距已经处于大萧条前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开花,法国结果,马克龙正在面对一个浓烟滚滚的巴黎,不同阶层的穷人已经站出来对马克龙高喊:不!法国需要的是法国人的总统,不需要一个地球的总统,更不需要一个仅仅是富人的总统。

这种混乱正在从法国不断向外输出。贫富差距恶化,社会就会丧失稳定,全球经济增长的大厦就会被动摇,股市、楼市的根基就会彻底动摇。

贫困差距严重恶化,穷人的生活难以为继,越来越多的人们就会从基金等投资机构中抽取投资以维持日常支付,当这种情形愈演愈烈的时候,就会导致机构的自杀式抛售。

贫富差距恶化导致需求下滑,今天可以带来丰厚投资回报的白马股就会成为只会讲故事的垃圾股,富人的投资也只能疯狂出逃。

债务危机

全世界的问题就是债务危机,核心是养老金体系的危机。欧洲、俄罗斯等很多主要国家都在陆续推迟退休年龄,就是养老金危机的具体表现。

需求放缓、经济增速下滑时,在老龄化愈来愈严重的情形下,养老金体系就会破产,就必须从股市陆续抽走资金。

基金等投资机构和养老金是西方股市的两大支柱,撤掉了这两根支柱,股市就面临历史性的危险。

造成这一困境的根源是各国一直奉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为金科玉律,造成贫富差距极度恶化和债务危机。

全球主要国家以汽车为首的需求集体下滑,是数十年中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即便次贷危机时也未曾发生(次贷危机带来的需求恶化主要体现在美国),已经严重地威胁主要国家的社会稳定,说明债务危机和贫富差距恶化已经达到极端的态势,有些国家正成为酝酿“革命”的温床。

需求,是世界经济大厦和资产价格体系的定海神针,需求萎缩就会带来大变局!

1920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美联储用大放水制造了贫富差距极度恶化和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道指跌超90%;次贷危机之后,美联储和各国央行以史上唯一的QE进行超级放水,一样带来了贫富差距极度恶化,股市会出现什么样的结局?(作者:如松

来源:功夫财经(kongfuf))


                                 
                                           社会热点
                 



藏富于民!这是解决当下经济问题的根本之道                 
【研究员】:
安全感、归宿感的丧失,会让一个懦弱的人,变得疯狂而冷血,进而,让社会付出巨大的成本。靠投资推动经济因何失灵?关键是民众的腰包,被高昂的房价等给掏空了,没钱消费了!藏富于民,让人人有归宿感,这不仅是激活内需的根本,同时,也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瓶颈的根本。

                                 
【博览财经特稿】古人的故乡情结极浓。思乡的诗词汗牛充栋。
仅唐代就有: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杜荀鹤的“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甫的“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温庭筠的“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举不胜举。
故乡不仅是心之归宿,也是精神的寄托。人们感恩、思念故乡,不仅是因为故乡的养育,更是因为,故乡赋予生命的性格、灵魂。
相比之下,西方人尤其现代西方人,有故乡情结的人是比较少的。因为许多人尤其年轻人不喜欢固守在一个地方,喜欢哪个城市,就搬迁到哪个城市,随喜好而安,有的人一生中要搬迁很多地方。
这些人很少有故乡的概念,却并不孤单,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给人带来的是安居哪里就是家的感觉。
安全感、归宿感的丧失是根源性问题
很多人探讨中国当下存在的问题,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源性问题,却往往被忽略,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归宿感。经常茫然若失,心神不宁,不知道心归何处。
很多人想做有钱人,却从未想过,人最应该做的,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健康的人,然后才是其他。
群体性逐利,恰恰是因为安全感、归宿感的丧失。
我们的媒体,经常披露各种各样的事,尤以弱者伤弱小者的事最令人痛心。比如,有弱者,在某校工作很多年,校方突然不再续签合同,这个人的世界一下子就坍塌了,社会保障机制的缺位,使得其愤然拿孩子作为报复对象。
这种做法极其冷血极其可恨也必遭法律的严惩,然而,如果分析一下这些行凶者,他们大都是极本分极懦弱的人。
安全感、归宿感的丧失,会让一个懦弱的人,变得疯狂而冷血,进而,让社会付出巨大的成本。
如果研究社会保障机制建立的原因,就会发现,西方正是为了消除这种隐患,才建立并不断完善其社会保障体系的。
通过给弱者最起码的保障,避免其铤而走险,危害社会;当然,由此也造成了一些好吃懒做的人,但是,西方的社会保障体系默认了这些好吃懒做的人钻制度的空子,因为,至少他们安宁下来,不再对社会造成威胁。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这些好吃懒做的人其实对社会也有贡献——不添堵不捣乱不祸害,就是他们的贡献。
消费跟不上,投资就会失灵
社会保障机制,同时也是保证经济良性运行的基础。如果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人们就会有安全感,有安全感,人就敢去消费。
美国人储蓄率极低,2017年,美国公布的储蓄率只有3%多点,有调查显示,高达57%的美国人储蓄还不到1000美元。有社会保障机制,又有各种保险,人们就没有必要储蓄,而是尽情享受生活。
美国3亿多人口,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靠的就是消费。
相比之下,我们的储蓄率是极高的,挣点钱就存起来,很多人节衣缩食,不敢消费。
一方面,辛苦一辈子,不够买房子的钱,如果租房,挣的钱大部分得交给房东。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工作五六年买房,是很正常的事情。
同样是五、六千元钱的收入,人家买一杯咖啡1元,我们需要十几元甚至几十元。我在这里省去货币的区别,是因为,这更容易看出比例的差异。
这些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靠的主要是投资,但现在为什么投资不灵了?关键是民众的消费没有跟上来,被高昂的房价昂贵的学费昂贵的医疗费等等,给掏空了。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多少钱都是打水漂!这才是经济发展遭遇瓶颈的根源所在。
另一方面,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民众就存在着严重的后顾之忧。
在这种情况下,单纯地刺激消费是没有用的,因为,消费是一种本能,是一种享受,谁有钱不愿意消费呢?关键是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和民众收入的增长,有了这个前提,消费根本就不是事儿。
藏富于民是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根本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当下,不应该继续加大基建投资,推升房价,而恰恰相反,应该抑制房价,让利于民。
同时,加大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大幅度减少民众在教育、医疗等等方面的支出,藏富于民,让人人有归宿感,这不仅是激活内需的根本,同时,也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瓶颈的根本。
如果继续走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必然继续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或者,加大货币投放,这两种方式,最终,都将削弱民众的购买力,导致经济问题更加畸形。
你看宋朝,虽然宋徽宗非常昏庸,但老百姓的日子还算安逸。武大郎作为一个做烧饼的个体户,连小微企业都算不上,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没有颜值,朝廷也没有天天哭着喊着给他减税降费,每天沿街卖烧饼也没有城管提供人性化服务,但人家照样娶漂亮老婆,买临街的小洋楼,不仅居住宽裕,还有自己做烧饼的工作室,生活过得非常安逸。
武大郎是勤劳致富的典型代表。至于后来的事,出于剧情的需要发生了很多波折,但如果作为对普通人生活状况的了解,这些,就足够了。
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权力对市场的干预越少越能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内在的调节机制就能够更好地自动地发挥作用,而这种力量绝非人的决策能力所能及。
权力部门只需要做好社会保障,就足够确保中国经济再迈入一个新台阶,而当下的很多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和苦难,民众吃苦耐劳、踏实能干,如果社会保障机制健全,各种规则公平,人心有归宿,我相信,中华民族的必有傲视世界的一天。(来源:功夫财经(kongfuf) 作者:时寒冰)


                                 
                                           新闻视点
                 



深度剖析中国经济增长难题                 
【研究员】:
我主要就我国的长期经济增长、潜在产出、自然利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等相关问题,联系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谈几点看法。

                                 
【博览财经特稿】我主要就我国的长期经济增长、潜在产出、自然利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等相关问题,联系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谈几点看法。
潜在产出直接影响货币政策操作
首先,中央银行为什么需要关注潜在产出、自然利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这些概念对货币政策决策为何如此重要?
实际利率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自然利率或均衡利率。1936年维克赛尔(Wicksell)最早提出了自然利率这一概念,认为自然利率是为实现理想的资源分配所要求的实际利率。凯恩斯在《通论》中曾提到,自然利率并非由贷款的利息决定,而是由资本的利润率决定。虽然定义的角度和细节存在一些不同,但一般认为自然利率是在排除短暂性需求冲击情况下,使得实际GDP等于潜在GDP水平的实际利率(Laubach and Williams,2003),即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实际利率。由此引出另一个重要概念—潜在产出,该产出主要指在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情况下,总产出能够达到的水平,也可以定义为“一段时期内,在不引发通胀条件下能达到的最大产出水平”。潜在产出对应的利率为自然利率(或均衡利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则描述了实际产出增长中不能被要素投入解释的部分,是衡量技术进步的核心指标,也是估计潜在产出的重要基础。
以上这些概念不仅是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更成为了各国政府宏观政策决策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变量。通过对它们的测算和估计,不仅有利于我们判断、识别宏观经济运行的周期状况,同时也使我们有能力通过连续的政策调整“熨平经济波动”,减小各种摩擦,促进技术进步,并实现长期持续增长。
对于中央银行,这些概念尤为重要。因为潜在产出(或产出缺口)不仅是货币政策决策的核心要素,更直接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操作。自然利率(或均衡利率)则成为货币政策操作希望达到的理想目标。不仅如此,近年来,自然利率更是成为中央银行传递货币政策态度(Monetary Policy Stance)、实现市场沟通的核心概念。比如,上届美联储主席耶伦,就曾多次通过描述美国自然利率的变化趋势反映联储货币政策方向的转变;最近纽约联储行长威廉姆斯,以及新任联储主席鲍威尔也同样围绕中性利率的话题,含蓄表达联储货币政策立场的变动。
由此可以看出,这些概念对中央银行决策,以及调控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
但遗憾的是,无论是潜在产出还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都是不可观测的状态变量。我们无法直接得到,只能通过不同方法或模型进行估算。估计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太一样,模型包含的不确定性不同估计的结果也并不相同。从目前经验看,任何单一方法似乎都很难得到长期稳健的结果,通常应依据研究目标,选择使用不同方法或方法组合。
目前,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基本都从本国经济出发,采用适合的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和潜在产出等进行测算和估计。许多做法和框架设计都有完备的理论研究与经验支撑。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联储(Fed)、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以及英格兰银行(BoE)和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OBR)等。
方法上,可以大致区分为单变量方法和多变量方法。思路上,包括生产函数法、指数法及状态空间等多种方式。此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测算中也有使用数据包络分析、随机前沿等方法。框架上,有的采用局部均衡分析,有的则是一般均衡估算。目标上,有的为财政政策需要,有的则以货币政策为中心。
需要强调的是,财政部门(如CBO和OBR)对潜在产出的关注,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国家财政收支的可持续性,判断经济周期波动,以及不同的经济冲击对财政收支平衡产生的影响。而中央银行则通常更关注短期内(3年)的潜在产出变化,尤其是对通胀和就业的影响。货币政策决策需要的潜在产出与自然利率通常应满足:一是测算频率较高,可季度估算;二是可以进行细分,并能对其变动进行解释;三是可以考虑金融、预期等因素影响。目前做得比较好的,也被常规化使用的应该是美联储的状态空间模型和英格兰银行的COMPASS模型(指南针)。但这一问题依然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金融摩擦的影响,零约束等(利率的零下限约束)问题。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
提高潜在产出和均衡利率的重要途径
其次,我们需要讨论一下自然利率、潜在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逻辑关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包括美国、日本、欧元区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曾经持续降低名义利率直至零利润甚至负利率,采取了量化宽松等政策,但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还是持续低迷,陷入低增长和通货紧缩的泥潭。在此背景下,以Summers(2015)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开始重新讨论经济“长期停滞”这一概念,并引起了学术界的积极回应。在上述讨论中,几个概念尤为重要,主要包括潜在产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实际利率以及自然利率等,其中,实际利率与自然利率(或均衡利率)的相对关系,成为理解经济“长期停滞”的关键所在。现实经济中,实际利率与自然利率(或均衡利率)不见得相同,当实际利率高于自然利率时,经济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并存在产能闲置,导致经济收缩;反之,会导致经济扩张。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一些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情况就较好体现了上述逻辑关系。一是自然利率(或均衡利率)下降。由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下降等因素导致潜在产出下降,全社会自然利率(或均衡利率)出现下降。二是实际利率受物价水平、名义利率、资金需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从物价水平来看,经济通常面临通缩压力,这是因为:一方面,全社会技术进步放缓,投资机会减少,导致有效投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导致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足共同导致有效需求下降,经济面临通缩压力。从名义利率来看,由于存在名义利率下限,即使中央银行实行零利率或负利率,在通缩压力下也很难再调低实际利率。从资金需求来看,较高的债务水平会进一步推高市场利率。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可能导致全社会的实际利率处于较高水平,并高于(处于较低水平)自然利率(或均衡利率),导致经济难以扩张。
因此,在讨论实际利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应关注其与自然利率(或均衡利率)的对比关系。经济增长低迷期,即使实际利率较低,如果仍高于自然利率(或均衡利率),经济仍然难以扩张并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在此情况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提高潜在产出和均衡利率的重要途径。
全要素生产率趋势性放缓
最后,结合我们对潜在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谈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当前我国经济的重要特征是高杠杆下的经济转型、一刀切去杠杆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当前的主要矛盾之一以及全要素生产率趋势性放缓。
高杠杆下的经济转型客观要求实施低利率政策,这一政策能有效降低企业的债务负担,也有利于降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这相当于降低了经济中的实际利率。
从实际利率与潜在产出和自然利率的逻辑关系来看,实际利率和自然利率(或均衡利率)之间的对比关系更为重要。只有当经济中的自然利率(或均衡利率)高于实际利率时,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才会提高,经济才会扩张。因此,实施低利率固然是促进经济扩张的重要途径,但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而提升潜在产出和自然利率(或均衡利率)必不可少。同时,过度依赖低利率,实际利率过低,将会导致风险上升,影响金融稳定。
从去杠杆角度来看,低利率政策通过降低财务成本提升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和利润回报,但同时也会刺激企业增加负债。如果没有其他配套改革措施,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下降,会带来自然利率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只有低利率同时伴随资本回报率的较快上升时,杠杆率才有可能下降。根据自然利率理论,资本回报率与均衡利率密切相关。因此,去杠杆的关键也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和资本回报率。
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包括投资质量、技术进步、人口结构以及其他制度因素等,考虑到有效需求不足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提出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注重投资质量与投资效率。
一是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重要影响。我们通过生产函数法、状态空间模型、构建大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以及DSGE模型等不同方式对我国近20年来的潜在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做过初步估算。发现自2008年以来,两者增速均呈现平稳放缓的趋势。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趋势看,尽管受到供给侧改革推进,近年来其增长已有所企稳,但整体走势仍然偏弱。 影响因素方面,我们发现投资效率及投资专有技术进步增速的下降是近期内表现最为显著的原因。投资的快速下降一方面会减少总需求,并拉低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会降低资本品生产部门本身的创新速度。理论上讲,就是降低了投资专有技术进步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投资、房地产投资对其他投资,尤其是制造业企业投资的挤出,可能是造成投资部门技术进步增速放缓,投资效率下降,投资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原因。尽管过去几年,我们的宏观经济结构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变化,投资在经济中的占比逐步下降,消费的占比稳步提升,但其实投资,尤其是高质量投资在调节短期经济波动中的作用仍然很明显。
二是一刀切去杠杆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之一。去年的政治局会议提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这一重要判断,说明我国经济运行环境明显变化,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一刀切去杠杆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之一,“稳投资”成为重要举措之一。当然,对这一举措,我们需要准确把握,平衡好短期需求目标和中长期结构性改革目标,而这两个目标之间的纽带就是有效的投资管理,尤其是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债务问题。去年以来,我国地方债务收紧过快,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较多。实际上,我国地方债务风险本来可控,但需要警惕处置风险的风险。分析地方债务的可持续问题,核心应该是净资产而非债务规模。地方政府在举债的同时,也积累了相当规模的优质资产,一些高质量的资产完全可以覆盖现有债务,只是缺乏资产变现用来偿还债务的渠道。一旦清理地方债务节奏过急、操之过急的话,经济下行压力会滋生地方政府资产价格下降压力,使得地方政府资产面临“火线出售”的危险,不确定急剧上升。市场对不确定性上升的反应必然会导致实际利率上升,即使实施低利率政策,其效果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在处理地方政府债务时,不应“一刀切”,要允许有条件、有需求的地方政府市场化举债。严堵后门的同时要开足前门。
三是处理好预算软约束问题。长期以来,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存在预算软约束等问题,政府和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资金,这类投资的效率和质量整体偏低,对提高全要生产率和潜在产出增长的贡献不足。政府和国有企业获得更多资金必然会挤出其他部门投资,导致全社会的投资效率和质量下降。从杠杆率来看,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债务是全社会杠杆率偏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打破政府和国有企业部门的预算软约束,这也是提高投资效率和投资质量、降低杠杆率的重要基础。
总体来看,我国经济的投资占比下降可能并不等同于投资绝对数量的下降,在当前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增长的大背景下,投资质量及技术进步的提升可能更加重要。因此,我们可能需要进一步推动结构性改革,深化、巩固供给侧改革的成果。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投资结构,合理控制杠杆率,处理好预算软约束问题,推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各项改革,以提升投资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投资规模与债务率的快速上升是一个方面,同样金融体系在支持创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效率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也许就是习总书记强调金融工作应把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避免经济脱实向虚的一个重要初衷所在。
另一影响因素方面,在我国随着“人口红利”效应的逐步减弱,人口因素将成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长期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在此我想强调的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将是长期和趋势性的。从我们的分析来看,短期内人口结构变化对近期潜在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整体作用还比较有限。
第二,正确认识新的发展走势。
面对当前潜在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化情况,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
一是适应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趋势性放缓的新走势。若现有的理论偏差不大,那么中长期内我国经济发展将更多注重投资质量而非投资数量,并受到技术进步放缓、人口老龄化、外部环境波动等因素影响,增速将逐步放缓并趋于稳定。面对这样的变化趋势,我们可能需要逐步适应M2和社会融资规模等金融指标也随之逐步放缓的走势。应更多依靠价格调控引导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创新能力。
  二是应改革金融体系以适应新的发展模式。长期看,为适应经济增长转型的要求,金融机构应从过去主要支持国有企业、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逐步转向新的领域,包括绿色发展、5G技术、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同时,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当然关键在于优化金融结构,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进一步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ID:CHINAFINANCE40FORUM),作者:徐忠 央行研究局局长)


                                 
                                           海外聚焦
                 



是的,印度人民又罢工了,这次是2亿人!                 
【研究员】:
为抗议莫迪政府提出的公共部门企业私有化、拟修订《工会法》等一系列“反劳工”政策,印度全国总工会1月8日发起全国大罢工,10个印度全国性行业工会组织参与,全印度约有2亿人参与了为期两天的罢工活动。罢工参与者要求提高最低工资和养老金、加强社会保障和失业救助等。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120%2F1547958654644389.jpg
  【博览财经特稿】是的,印度人民又罢工了!
这次是两亿人!
为抗议莫迪政府提出的公共部门企业私有化、拟修订《工会法》等一系列“反劳工”政策,印度全国总工会1月8日发起全国大罢工,10个印度全国性行业工会组织参与,全印度约有2亿人参与了为期两天的罢工活动。罢工参与者要求提高最低工资和养老金、加强社会保障和失业救助等。
对此,印度人民院(下院)通过一项宪法修正案,为“种姓和宗教中的经济弱势群体”提供10%的教育和政府工作配额,但此举也引起其他“高种姓”族群的强烈不满。
这不是印度第一次出现人数如此庞大的罢工活动。
三年前,印度工会曾掀起1.5亿人参与的全国范围的大罢工,涉及公共交通、城市建设、国有银行等行业。两次罢工的诉求也很像,抗议总理莫迪提出国企私有化、修改劳动法等改革提议。
自2014年宣誓就职以来,莫迪就以强硬的姿态推进改革。承诺10年内让人民看到“印度世纪”的莫迪却在任内遭遇两次大范围罢工活动,可见其改革之路并不顺利。
今年5月份,印度即将迎来全国大选。而在刚刚结束的印度地方议会选举中,政治强人莫迪领衔的印度人民党遭遇惨败。
莫迪的改革之路将如何延续?印度2019年大选究竟会走向何方?莫迪能否再展神奇?
1、世界上最复杂的大选,没有之一!
印度,这个自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的选情。
鉴于印度大选即将到来,此次罢工有政治因素的影响——罢工的组织者之一的印度全国工会大会是反对党印度国大党的全国性工会组织。
借罢工向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施压、拉动选情,是国大党的一个政治考量。
与最近取得地方选举胜利的印度国大党相比较,印度人民党当前仍手握16个邦(印度有28个邦、6个联邦属地及1个国家首都辖区。每一个邦都有各自的民选政府,而联邦属地及国家首都辖区则由联合政府指派政务官管理)的执政权和260多个选区席位(印度全国划分为543个选区,每个选区选出一名议员,加上总统委任的2席,总共545席),基本面优势仍然大幅领先。
2014年莫迪之所以能带领人民党胜选,与他对发展经济的渴望以及在经济治理当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是分不开的。
如何打好“经济牌”,很可能将成为左右2019年印度大选形势的胜负手。
目前距离印度全国大选不到5个月时间,围绕大选的几大看点也备受关注:
人民党能否再次压倒性获胜,并由其带领盟友组阁,莫迪连任;刚刚执掌帅印一年的拉胡尔·甘地如何带领130多岁的国大党予以阻击;若人民党不能拿到多数席位,即便组阁成功,莫迪是否引退?
2、选民分化,莫迪失利
在政治强人莫迪执政近5年后,印度国内选民逐渐呈现出分化态势:
支持者认为,人民党执政期间印度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政治腐败减少、国际影响力提升;反对者则担忧,莫迪执政期间印度经济有增长无就业、农民问题依旧突出、改革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依然较大等。
这种分化直接在选情上体现了出来。相比2014年以压倒性优势获胜,2017年在地方选举中横扫一切,2018年人民党风光不再。
2018年年底结束的五个邦一级选举中,印度人民党遭遇阻击,任其老对手印度国大党独揽其中三个邦。这是人民党自2014年5月上台以来遭遇的最惨痛失败。在此之前,人民党曾于2015年在比哈尔邦和德里首都区惨败,2017年又在旁遮普邦落选。
此次人民党在地方选举中尽失五邦,甚至丢掉了连续执政15年的拉贾斯坦邦。在距离印度全国大选不到5个月的时候出现如此转折,给大选形势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
鉴于此前地方选举失利的教训,迫使印度人民党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全国大选上。印度总理府消息人士说,莫迪总理将不会在2019年前四个月进行任何外交访问,以便在大选前集中精力处理国内问题,确保人民党赢得大选并继续执政。据印总理府官网发布的信息,自2014年6月以来,莫迪共进行了48次外交访问,其中仅2018年一年就进行了14次外交访问,但在未来几个月里,他的日程上没有安排任何出访。
为了增加在大选中的胜算,莫迪还计划在今年5月选举之前对20个邦进行闪电式访问,在这些地方发表竞选演讲,其中包括西孟加拉邦、奥迪沙邦、阿萨姆邦这三个关键地区。
3、政治版图大比拼
从地方选举的层面看:在过去4年半的人民党执政期间,印度国内所有邦议会都进行了地方选举。
印度人民党顺利在其中12个邦赢得半数以上议会席位,获得独立组阁权。此外在与较小的邦一级政党结成联盟后,印度人民党还在印控克什米尔、果阿邦、梅加拉亚邦和曼尼普尔邦成立联合政府。只不过,在东北部的梅加拉亚邦,印度人民党是一个小的联盟伙伴,在总共60个席位中只占两席,而其他联合政府中则拥有多数席位。也就是说,截至目前印度人民党在多达16个邦拥有执政权。
反观印度国大党,在最近拿下3个邦之后,已在旁遮普邦、恰蒂斯加尔邦、拉贾斯坦邦和中央邦独立组阁,并拥有卡纳塔克邦、比哈尔邦联合组阁权,实际控制了6个邦。
再看全国选区方面:2014年议会选举后印度人民党在全国获得了创纪录的282个选区,横扫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德里首都区、恰蒂斯加尔邦、喜马偕尔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和恰尔肯德邦等多数北方地区,也就是典型印度政治术语中所说的“印地语中心地带”。
但最新民调显示,相较于2014年独得282个选区,目前人民党的选区可能已经减少至268个左右,甚至更低。这意味着在过去的四年半里,印度人民党丢掉了至少14个选区,2019年大选前是否会再次掉票仍未可知。
而这次国大党胜选的恰蒂斯加尔邦、拉贾斯坦邦和中央邦彼此互相接壤,都处于印度北部恒河流域的“印地语中心地带”上。这里不仅是印度的人口重心所在,历来都是坚定奉行印度教的人民党票仓。根据印度选举委员会公布的计票结果,国大党在中央邦、拉贾斯坦邦、恰蒂斯加尔邦的地方议会选举中获胜后,在中央邦230个议席中获得115席,在拉贾斯坦邦199个议席中获得100席、在恰蒂斯加尔邦90个议席中获得68席,新增加的席位大都从人民党手中夺得。
可以说,此次国大党拿下“印地语中心地带”犹如釜底抽薪,如果大选前再在北方邦、比哈尔邦、恰尔肯德邦、哈里亚纳邦等“印地语中心地带”选区有所拓展,将很可能在这几个邦的总共215个议会选区中攫取不少席位。
4、人民党威信下降
印度政治观察家普遍认为,此次人民党在地方选举中失利,集中反映出其在民众间的威信开始下降。
底层民众对人民党执政以来所推行政策的获得感不强,有的认为莫迪政府未兑现2014年竞选承诺,有的觉得已推行政策落实不到位。人民党在地方选举得失利与下列因素密不可分:
1.无法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
人民党当初能够战胜国大党取得执政地位,与其倡导的充足就业、提高收入等口号关系紧密。莫迪领导的人民党在 2014 年大选中曾承诺,每年将创造 1000 万个新的就业岗位。但执政至今,就业问题不仅没有解决,甚至有恶化迹象。虽然近年来印度经济始终保持在7%左右的增速,但在莫迪政府“印度制造”“数字印度”等多重口号引领下,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给民众带来生活上的切实改善,“有增长无就业”成为一直以来困扰莫迪政府的魔咒。
2.印度农民靠天吃饭的根本没有改变。
一位印度资深记者表示,过去数年间,印度社会的另一主要问题——农民问题同样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印度国内的农民抗议活动此起彼伏,他们要求政府免除贷款,并更好地支持农产品价格,而这恰恰成为印度国大党攻击印度人民党的主要放矢之地。印度国大党在地方选举时做出新政府上台后立即宣布部分免除贷款和提供免息贷款的承诺,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不能不说收到了奇效。
3.经济改革收效甚微。
随着莫迪大刀阔斧的改革,“废钞令”和GST税改的施行反而给印度工商业予以打击。换言之,改革不仅没有改变印度经济增长面临的结构性束缚,伴随改革的负面效应却越发凸显,给印度社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此前支持印度人民党的工商业者也因为“废钞令”和GST税改对其产生质疑,有可能成为印度国大党的潜在争取对象。
5、国大党靠什么PK人民党
与国大党相比,人民党的最大优势在于组织运转和执行效率高,并握有宗教和经济两杆大旗。客观上看,目前人民党处于执政地位,在政策调整上的空间大、自主性高,也就是说可以将主动权始终保留在自己手里。
自2018年11月以来,莫迪政府先后推出多项经济政策,其中还专门包括了旨在推动农产品出口和提升农民收入的惠农政策。
在货币政策上,印度央行与中央政府间矛盾由来已久,在经历长达数月的僵持后,日前终于以原央行行长辞职、新任行长由莫迪亲信担任而告终。
莫迪政府如果从明年开始大规模增加财政开支,拉动就业和消费,再配合国际油价走低带来的红利,很可能在短期内营造经济全面复苏的情势。
与此同时,人民党手中还有宗教牌、边境牌可打。鉴于印度多数选民的政治摇摆性突出,未来数月内人民党能够在各方面带给选民实质性改善,有极大可能巩固执政党地位。
不过,库叔实地调研发现,尽管国大党在2014年大选中惨败,但并不代表其民众基础差。
在上次大选前,国大党已连续执政10年,因为政府和党内腐败,大量民愤累积,导致民间抵制情绪严重,这些成为其上次大选惨败的主因。
但是国大党作为印度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不论在技术官僚的数量和质量、还是基层投入能力等方面均优于人民党。
青年和农民仍是国大党的主要拥趸,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印度未来的方向。
鉴于印度选情多变、地方议题众多且不确定性因素增强,未来数月的局势发展将可能在极大程度上左右大选形势。
首先,人民党手中的宗教牌或成双刃剑。
2018年,印度国内教派冲突集中爆发:先是人民党就在北方邦修建罗摩神庙一事向最高法院施压,推动象征着印度文化的印度教崛起;而后又在莫迪家乡古吉拉特邦建成世界最高雕像,为萨达尔·帕特尔(印度独立运动中偏向印度教强硬派的代表)在政治上封神。
然而,以往屡试不爽的利用教派宣传动员选民的妙招此次却没有发挥出预期的作用。而且,在修建罗摩神庙迟迟没有进展后,与人民党血肉相连的印度教民族主义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RSS)”公开发表了对莫迪的不满。
印度媒体分析称,如果莫迪不能较好地平息这一不满,很可能会引发人民党党内矛盾甚至分歧,在大选前出现这种情况,犹如釜底抽薪。
其次,政治盟友和地方党派在全国大选中扮演的角色将愈发重要,但不确定性也愈发明显。
最先爆发的是人民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2018年年末,在拥有48个议会选区的马哈拉施特拉邦,人民党的长期联盟伙伴湿婆军突然对莫迪的政策提出了相当大的批评,尤其是在农民问题上。印度媒体称之为,在大选越来越近的同时,政治盟友却似乎越来越远。要知道,2014年大选中人民党在马邦的48个选区中赢得了23个选区。
而后,当国大党在三个邦获得地方选举胜利后不久,国大党与其盟友的矛盾也开始凸显。一些地方政党甚至开始公开向各方要价,直指副总理甚至总理职位。
最后,在被传统地方政党控制的印度南部地区——泰米尔纳德邦、喀拉拉邦、安得拉邦和特伦甘纳邦,印度人民党和印度国大党基本上平分秋色,都需要力争增强自己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2014年,人民党在这些邦的近130个选区中只赢得约22个选区。对两党来说,从这些南部地区增加席位的机会相等且潜力巨大。不过,对于某些地区来说,地方政党犹如铁板一块,想要组成联盟绝非易事。如特伦甘纳民族党近日就宣传,正在积极组织全国民主联盟(人民党领导)和团结进步联盟(国大党领导)外的“第三阵线”,这必然将对人民党和国大党构成牵制。
6、再打“中国牌”
从当前形势来看,人民党取得2019年大选胜利的概率依然较大。
如果人民党能够在议会拿下220到240个席位,将与政治盟友联合组阁;若席位在200个以下,现任总理莫迪则可能宣布引退。
根据以往经验,大选前印度政党往往善打“中国牌”,炒作边境问题为自己造势。不过,随着“武汉会晤”后中印关系逐步回暖升温,与以往打“中国牌”来展示主权强势不同,莫迪政府此次可能会配以印中合作共赢为口号,轮流打出“中国牌”,其主要影响可能发生在经贸交流和外交关系两个方面。
经贸交流方面,印度政府希望迫切地打开中国市场增加对华出口,减少对华贸易逆差,在洽谈投资合作以及加强贸易政策沟通上的意愿也更加强烈。
特别是在医药领域,将积极促成向中国出口更多成品药。同时,为促进农民增收,印度还将向中国等市场出口更多的农产品,目前已经加大了向中国市场出口大米、菜油、茶叶、糖等农产品的出口力度。而在产业政策上,印度政府则将可能会实施更多的保护性政策措施,以保护国内生产力。
外交关系方面,今年武汉会晤后中印关系不断趋好,但鉴于印方“关系越好越是小动作不断”的特点,大选前需谨防印方在边境地区搞小动作。(来源:瞭望智库(zhczyj) 作者:赵旭)


                        

一个国家经济崩溃到底有多可怕?值得深思                 
【研究员】:
1月14日,一则非洲国家津巴布韦的新闻印入眼帘,文中讲述了津巴布韦的各种经济困境,以及津巴布韦政府的政策决定——津巴布韦政府打算重新推出自己国家的货币,结束9年以来无本国货币流通的局面。

                                    【博览财经特稿】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多么痛的领悟!
生活在中国,可能绝大多数人未曾感受过这个“世界的敌意”,诸如经济崩溃、暴乱、战争等也都未曾经历,但殊不知,各种残酷的事情正在全球各地区不断上演。
1月14日,一则非洲国家津巴布韦的新闻印入眼帘,文中讲述了津巴布韦的各种经济困境,以及津巴布韦政府的政策决定——津巴布韦政府打算重新推出自己国家的货币,结束9年以来无本国货币流通的局面。
看到这,可能有些人就纳闷了,津巴布韦作为一个主权国家,难道还没有自己的法定货币?
事实还真是这样。因为疯狂超发货币,这些年,津巴布韦币值多次“直线跳水”,津巴布韦央行发行货币的速度还一度打破全球吉尼斯纪录。
而货币超发最终苦得还是百姓。比如在2001年,大概100津元可以兑换1美元,但到了2009年,10的31次方的津元才能兑换到1美元,10的31次方是个什么概念?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印钱的纸比货币本身还要贵。
所以到了2009年,津巴布韦干脆宣布撤销中央央行这个机构,并不再生产津元,转为流通美元、英镑、南非兰特等外国货币。截至目前,澳元、人民币、日元、印度卢比、美元、南非兰特、博茨瓦纳普拉、英镑和欧元9种货币已成为津巴布韦的法定货币。
大家想象一下,每天拖着一大堆钱去菜市场买菜是番怎样感受?除此之外,津巴布韦的物价还在不断上涨。
按照津巴布韦恶性通胀“巅峰”时期的数据,每天的通胀率曾高达98%,也就是说当地居民睡一觉起来后,生活用品的价格就将近番了一倍。
20年前,如果有一百万津元,就可以在首都哈拉雷买到一幢豪华别墅,今天,一百万津元却买不来一支香烟。
残酷吧!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津巴布韦经济大崩溃!
2
在大众认知中,非洲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
但其实,也有少数国家凭借着绝佳的地理位置、丰富资源等一度过上过富饶生活,过去的津巴布韦就是其中之一。
津巴布韦是非洲东南部的一个国家,不仅是非洲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而且津巴布韦还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诸如煤、铬、铁等。
再最开始,津巴布韦是英国的殖民地,说句实在话,英国对津巴布韦的影响还真不小,当时英国对津巴布韦的规划就是让津巴布韦发展成为非洲的金融中心,所以英国对津巴布韦金融业高度重视。直到津巴布韦独立时,津巴布韦的金融业在非洲地区仍佼佼者。
这一点从津巴布韦刚独立时的货币兑换比也可以得多佐证,1980年津巴布韦刚独立之初,津元甚至比美元更值钱,当时的1美元只能兑换0.68津元。所以,把当时的津巴布韦称之为非洲的“新型发达国家”,一点都不为过。
但到2014年,这一结果就反转了,津巴布韦从非洲最发达的国家,沦落到了世界最贫穷的国家,只用了20几年的时间,当联合国在2014年公布世界最穷国家排行榜时,津巴布韦的贫穷指数就排在了全球第10。
津巴布韦既有丰富的资源,又是非洲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按理来说,津巴布韦的发展应该不会太差,怎么就变成现在这样了呢?
在前面提到,造成津巴布韦民不聊生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政府无节制的超发货币,造成了货币的极度贬值,但这只是直接的诱导因素,并非最根本原因。
津巴布韦之所以不得不超发货币,是因为内需不够、产能不足。津巴布韦在刚成立之初,实际上就是一个黑人执政,白人掌握经济的国家。
但后来,津巴布韦政府搞了了一场土改运动,把这种平衡给打破了,津巴布韦宣布没收白人土地分配给退伍军人和黑人贫民。
此举造成津巴布韦白人大量出走,并遭受到了西方的联合制裁,自此,津巴布韦经济就开始陷入长期的混乱和衰败,造成政府大规模财政赤字。
按理来说,津巴布韦好得在过去也是非洲地区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面对西方制裁再怎么说不至于这么快经济就一蹶不振了吧。
只能说,我们低估了健康跟技术的重要性。这两点,直接击倒了津巴布韦。
一、健康问题
有句话说得好,所有经济问题,本质上都是人的问题,如果人都不在了,经济发展就只不过是空谈。
津巴布韦自建国以来,就面临着严峻的健康问题,津巴布韦的人均寿命是全球最低的,男平均寿命为37岁,女平均寿命为34岁。而导致津巴布韦人民过早死亡的原因就是由于津巴布韦存在高比例的HIV携带者,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津巴布韦20.1%的人都携带着HIV和艾滋病原体。
津巴布韦卫生部长在一次与私营部门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上就曾发出过这样的呼吁:“如果你想做一名大商人,那就去生产安全套,那种尺寸大的安全套!”。
这些年来,津巴布韦政府之所以各种推行安全套,不光免费发放,而且还得挨家挨户的发,本质上就是为了预防艾滋病,因为此事已经危及到这个国家生存的问题了。
二、技术缺陷
在津巴布韦赶走白人以前,5%的白人掌握着津巴布韦75%的土地,津巴布韦所生产的粮食不仅可以自己,还有大量剩余可以出口,所以那时津巴布韦有个称号——非洲的“面包篮子”。
但赶走白人后,白人不仅撤离了在该国家的投资,还把生产技术也带走了。过去津巴布韦的农业都是几千公顷的大种植园,使用大型灌溉机、拖拉机等各种大型机器进行作业。
但白人走后,各种设备、技术,津巴布韦开始玩不转了,所以粮食产量下滑就是自然不过的事情,甚至最后出现了粮食不能自足的地步,最后不得不求助其他国家。
其中,中国政府就是对该国的援助对象之一。
近年来,中国政府多次给津巴布韦提供紧急粮食援助,不仅带了一批中国企业家也积极投资津巴布韦农业,种植土豆、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还把中国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资金带过去,显著提高了当地的粮食产量。
3
从过去富得流油,到现在民不聊生,津巴布韦并不是个例。
这些年我们没少见“经济大崩溃”的例子,比如阿根廷、委瑞瑞拉、尼日利亚等,这些国家都有过经济大崩溃,给了其他国家警醒。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些国家,还是能够发现某些共同之处。
比如故步自封,过度透支国家信用:从“悬崖跌落”的国家并非只有津巴布韦一个,其中最值得说道的还有阿根廷,阿根廷在过去也是典型的发达国家,但阿根廷也是一步步把自己给作死了。
同津巴布韦一样,阿根廷经济迅速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过度透支国家信用。阿根廷也实施过类似的津巴一样的政策,比如没收英美两国在阿根廷的资产将其国有化、拒绝偿还外债、制造贸易壁垒,征收高额关税。
比如技术上受制于人,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就如同津巴布韦,哪怕还是西方留下来原来的设备,但没掌握技术,你就是运用不了,这让我想到了我国历史上的清朝后期,哪怕使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但弄不懂原理、没掌握技术,同样只有被欺负的份。
上面提到的这几个经济迅速衰落的国家,大家能够留下深刻印象的,或许就只剩下了阿根廷的足球和牛肉,再也想不到其他科技领域伟大的成就了。
这也是让人深思的地方。
如果一个国家从“山顶滑落”,最后给世人留下一个“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的印象,那是何等悲哀。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所以能够保持长远发展,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务实,是因为我们不故步自封,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经济韧性。
不作死,就不会死。在任何时代,闭关自守和“自我边缘化”都只会让国家更为衰落,这么浅显的道理,有些国家怎么就是不懂呢。(文章来源:财经主张(tttmoney9),作者:东南偏北)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120%2F1547958631964834.jpg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121%2F1548031553789536.jpg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120%2F1547958574775552.jpg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117%2F154770903446810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4 04:26 , Processed in 0.192590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