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首席财经内参2019.2.1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1 08: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球央行正在转向!大幅下调经济增长预期,又一轮宽松将至?》:博览财经注意到,春节长假期间,美联储再次表示了可预见的未来会停止加息,甚至是流露出对于缩表的规模讨论的意图;耶伦甚至在CNBC上吹风未来如果经济不及预期开始变差,美联储的下一步行动(观察期内是保持利率水平不变)观察期之后将会是降息行动;耶伦的讲话不觉得让博览财经又想起了几年前美联储开始前瞻性的加息的时候流露出来坦诚的那句对白:“前瞻性加息是为了未来能够拥有降息的空间”!而亚太央行更用行动证明了“降息潮”已至——2月7日,印度央行意外宣布降息25个基点,为2018年8月降息以来的首次宽松;多家央行更是大幅下调通胀、经济增长预测,暗示宽松将至。澳洲央行在春节期间情况大幅度转向,之前一直嘴硬的澳洲央行开始承认全球经济放缓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并且为可能的降息敞开大门,之前一直保持的紧缩倾向发生了显著转变。
《全球央行“转向”的背后:除美国外全球主要经济体皆令人担忧》:过去一段时间,澳联储、欧洲委员会、英国央行已经纷纷下调通胀、经济增速预期,拉美地区的经济数据也开始趋弱。近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创逾两年半新低,而制造业PMI指数和工业产出两个指标,是影响全球海运市场的重要因素,而2018年下半年以来,除美国外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这两个指标皆令人担忧。其中,欧洲1月制造业PMI指数延续着去年底低迷态势,工业产出陷入集体下滑。美国与日本的PMI则一喜一忧,美国1月Markit制造业PMI终值报54.9,新订单增速反弹,而日本1月制造业PMI指数降至荣枯分界线50,创2016年8月以来新低。而1月内需放缓明显拖累中国经济。



                                           热点聚焦
                 



传美方已了解“中方底线”,或不再“死磕”中国制造2025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随着3月1日谈判结束期限的临近,尤其是经过之前的几轮接触,美方已经了解到中国的底线:中国发展高科技的权利不能够丧失,围绕这些美方不应再抱有幻想,两国代表团应该都不会为了一个具体争议而让双方两个多月的艰苦磋商成果付诸东流,双方应该能够找到突破难点的办法。其实,此时此刻,美国人也有一种紧迫感:中国这边春节长假,A股休市,但在华尔街,股市最近却是上蹿下跳,美国人被惊得一愣一愣的:一会有人说前景似乎很乐观,股市涨;一会又有人表示还有重重挑战,股市跌;一会说中美将在月底举行峰会,股市很高兴;一会又说峰会还没有定论,股市马上有反应。一旦谈判失败,美方现在的综合承受力一点也不比中方大。于是乎,此次,14日开始的“高级别磋商”,美国队“提前”到11日抵达了北京,先举行副部级磋商,而2月11日,是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国人刚开始上班,美国人就来谈了……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211%2F1549845202360564.jpg
【博览财经分析】中新社消息称,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将于2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举行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将在不久前华盛顿磋商基础上,就共同关注问题进一步深入讨论。美方工作团队将于2月11日提前抵京。
短短一个多月,中美“贸易谈判团队”当中有些人已经见面至少三次了。而这么频繁的交手,则说明,中美经贸磋商进入了相当关键的时候,双方正全力以赴。
博览财经注意到,美方虽然顽固的希望中方彻底放弃“中国制造2025”,但随着3月1日谈判结束期限的临近,尤其是经过之前的几轮接触,美方已经了解到中国的底线:中国发展高科技的权利不能够丧失,围绕这些美方不应再抱有幻想,两国代表团应该都不会为了一个具体争议而让双方两个多月的艰苦磋商成果付诸东流,双方应该能够找到突破难点的办法。
其实,此时此刻,美国人也有一种紧迫感:中国这边春节长假,A股休市,但在华尔街,股市最近却是上蹿下跳,美国人被惊得一愣一愣的:在中美经贸磋商问题上,几乎每天都有不同消息出来。一会有人说前景似乎很乐观,股市涨;一会又有人表示还有重重挑战,股市跌;一会说中美将在月底举行峰会,股市很高兴;一会又说峰会还没有定论,股市马上有反应。
一旦谈判失败,美方现在的综合承受力一点也不比中方大。
于是乎,此次,14日开始的“高级别磋商”,美国队“提前”到11日抵达了北京,先举行副部级磋商,而2月11日,是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国人刚开始上班,美国人就来谈了。
……
美国团队马上就要来了,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即。中方的新闻,以及美方稍早前的声明,都是在北京时间大年初五发布。
博览财经注意到,根据新华社发布的消息:美方工作团队2月11日提前抵京。
此次美方代表团为何要“提前”?
按照美方公布的信息——
1,2月11日,先举行副部级磋商,美方由副贸易代表格里什领衔。
2,2月14日至15日,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财政部长姆努钦参加牵头人磋商,即中方所说的“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
……
换言之,这一轮谈判的关键,是14日和15日。
但美国团队“提前”到11日就抵达了北京,先举行副部级磋商。
而2月11日,正是农历正月初七,中国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也就是说,中国人刚开始上班,美国人就来谈了
或许,如果不是因为中国要放春节长假,美国团队应该更早就到中国来谈了。
这至少说明一点,美国人对这次磋商的高度重视,时间不等人,美国人也有一种紧迫感
与此同时,此次“美国队”排出的是一个规格相当高的团队,来自美国各个部门,包括白宫。
博览财经注意到,很多人应该在两个星期前,即1月30日和31日,在华盛顿与中方官员会过面。甚至,1月7日至9日,中美在北京举行副部级磋商,有些人就已经坐在谈判桌的另一端。
……
随着3月1日谈判结束期限的临近,外界的紧张与忧虑感似有所加重。考虑到中美贸易谈判对全球经贸所具有的重要份量,这样的心情应属正常。
不过,全球分析界看好中美达成协议的乐观情绪总的来说继续上升
原因是,尽管美方像是有在最后关头增加要价的念头,但是希望同中国结束贸易战已是美国社会的普遍要求,而且这种要求已经在朝着政治效应转化
前段时间特朗普政府向美国市场不断释放美中可能达成协议的预期,美国市场可以说已经预支了中美达成协议的许多利好。断然扭转两国谈判形势,在政治上是危险的,而且这显然不符合特朗普总统的意愿。
在这个大背景下看接下来中美要突破的难题,博览财经愿意相信,两国代表团都不会为了一个具体争议而让双方两个多月的艰苦磋商成果付诸东流,双方应该能够找到突破难点的办法。
目前,美方公开谈论较多的仍是要中国进行“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希望中方彻底放弃“中国制造2025”。另外就是反复谈如何确保中方能够落实达成的协议。
博览财经认为,第一个问题而言,中国已经决心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围绕知识产权、非公有制企业获得更加平等的地位等等,都会进行调整。美国的一些要求与中方的改革计划形成了重叠。但是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可能改变,中国发展高科技的权利不能够丧失。
围绕这些美方不应再抱有幻想,博览财经注意到,经过之前的几轮接触,美方已经了解到中国的底线。此次,莱特希泽和姆努钦来北京应该不是为了突破中方底线的
至于第二个问题,也就是中方落实协议承诺方面,虽然也有其他西方国家存在抱怨,但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的意见如此大。在中美谈判之前,即使西方舆论对中国经常口诛笔伐,但也从未集中指责过中国将签署的国际协议束之高阁。因为中国的确不是那样的国家。
中美这90天的贸易磋商是根据两国元首的共识开展的,最终签署协议也要由两国元首拍板。换句话说,这不是以往一般意义上的贸易磋商,而是两国最高领导人直接指挥的谈判进程。如果最终达成协议并且加以落实,两国元首的推动力将至关重要。
特朗普的下一个目标或是印度、欧盟
随着贸易和投资政策争端扩大,印度对美国出口56亿美元产品的零关税优惠待遇很可能会遭到取消。路透社称,印度电子商务新规定,限制亚马逊和沃尔玛公旗下的Flipkart在成长快速的印度线上市场做生意的方式,是触发美国和印度贸易关系生变的直接因素。印度线上市场规模料将在2027年达到2000亿美元。
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预计将在2月17日前,公布对进口汽车“232调查”的结果,而这也意味着,欧美或将再度燃起贸易战火
白宫政府将在报告公布后90天内作出关税决策,德媒报道称,特朗普此前威胁的25%的高额关税,仍是可能的选项。
去年5月23日,美国商务部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启动“232调查”,判断相关商品进口是否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相关报告预计将在2月17日前出炉。


                                 
                                           焦点透视
                 



全球央行正在转向!大幅下调经济增长预期,又一轮宽松将至?                 
【研究员】:田文
结论:博览财经注意到,春节长假期间,美联储再次表示了可预见的未来会停止加息,甚至是流露出对于缩表的规模讨论的意图;耶伦甚至在CNBC上吹风未来如果经济不及预期开始变差,美联储的下一步行动(观察期内是保持利率水平不变)观察期之后将会是降息行动;耶伦的讲话不觉得让博览财经又想起了几年前美联储开始前瞻性的加息的时候流露出来坦诚的那句对白:“前瞻性加息是为了未来能够拥有降息的空间”!而亚太央行更用行动证明了“降息潮”已至——2月7日,印度央行意外宣布降息25个基点,为2018年8月降息以来的首次宽松;多家央行更是大幅下调通胀、经济增长预测,暗示宽松将至。澳洲央行在春节期间情况大幅度转向,之前一直嘴硬的澳洲央行开始承认全球经济放缓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并且为可能的降息敞开大门,之前一直保持的紧缩倾向发生了显著转变。

                                 
【博览财经分析】博览财经注意到,春节长假期间,美联储再次表示了可预见的未来会停止加息,甚至是流露出对于缩表的规模讨论的意图;耶伦甚至在CNBC上吹风未来如果经济不及预期开始变差,美联储的下一步行动(观察期内是保持利率水平不变)观察期之后将会是降息行动;
耶伦的讲话不觉得让博览财经又想起了几年前美联储开始前瞻性的加息的时候流露出来坦诚的那句对白:“前瞻性加息是为了未来能够拥有降息的空间”!
而亚太央行更用行动证明了“降息潮”已至——2月7日,印度央行意外宣布降息25个基点,为2018年8月降息以来的首次宽松;多家央行更是大幅下调通胀、经济增长预测,暗示宽松将至
此前,中国也走在这波宽松潮的前列——2019年初,中国央行宣布降准;1月23日,央行实施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被称为“定向降息”,TMLF资金可使用三年,操作利率比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
澳洲央行在春节期间情况大幅度转向,之前一直嘴硬的澳洲央行开始承认全球经济放缓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并且为可能的降息敞开大门,之前一直保持的紧缩倾向发生了显著转变;
而欧洲央行更是没有时间了,欧洲的结构性问题要比想象中要严重的多,ECB正在一步步的沦为日本央行化……
印度央行新行长上任后的首个货币政策会议上,意外宣布降息,打响了猪年新兴市场降息的第一枪。目前印度CPI增速已降至2.2%,远低于印度央行设定的中期目标4%。过去六年里,印度的通胀率从年化10%的水平下降至去年3.6%的水平。
中国春节期间,全球央行纷纷下调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测,这暗示着“降息潮”只是开始,澳联储很可能就是下一个。2月8日,澳联储不仅下调通胀、2020年经济增速预期,其主席更是在两天前暗示,下一次议息会议,加息和降息的可能性将更趋于均衡,而非如以往那般强调加息占据上风。
通胀减速已经是一种全球现象——中国通胀已回落至2.0%附近,PPI降至两年低点。在印度,通胀率回落至4.0%以下,而去年油价上涨和印度卢比贬值导致通胀预期上扬,这一趋势目前彻底扭转。此外,印尼的CPI也表现出稳定在两年区间的底部。在2018年加息175bp来抵消货币弱势之后,通胀开始缓解。
业内预计墨西哥央行将在今年降息。
◆澳洲联储主席口风突变 降息可能性加大
澳洲联储主席Lowe在日前一次演讲中称,在下次利率行动方面,升息和降息的可能性更加趋于均衡,这种措辞相较以往更显宽松
他表示目前将维持澳大利亚现有政策,并对全球经济和家庭支出的变化进行评估。虽然国内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已经上升,但仍预计经济未来数年内将以合理增速增长,预计2019年经济增速约为3%,2020年为2.75%。未来两三年内失业率将降至约4.75%,2019年稍晚潜在通胀率将升至约2%,2020年底升至2.25%,并预计未来数年家庭消费支出将以约2.75%的增速增长。
◆英国央行按兵不动 下调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
英国央行维持政策利率0.75%不变,与市场预期一致;并下调了2019年和2020年经济增长预期。2019年GDP增速预期削减幅度为2016年8月来最大,表明2019年经济增速或将为2009年以来最低
在最近几个月全球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背景下 ,委员们认为英国经济在2018年末放缓,并在2019年初有进一步放缓的迹象。经济放缓主要反映了海外经济活动较为疲软,以及英国脱欧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这些不确定性将导致英国经济数据波动性增加,这将削弱数据对于前景展望的信号意义。
……
回顾2018年,美元走强、美国利率走高以及油价走强对许多新兴市场来说几乎是一个“致命”组合,这也导致各大央行以不断加息来抵御外部冲击。
2018年,多个亚太新兴市场央行因货币贬值、油价走强(通胀高)而加息,其中,印尼加息175bp(基点),印度加息50bp,马来西亚和韩国分别加息25bp,而目前新兴市场货币走强、油价下降,应该会明显缓解央行的压力,预计各大央行有望开始宽松
美联储的态度转变也是一大变量。1月28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向市场发了一封深情的“致歉信”,他称“鉴于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情况,且美国并无通胀压力,美联储会保持耐心”。
“降息”被奉为美联储潜在选项
1月31日FOMC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表示,美国宏观经济环境强劲,整体而言前景向好,不过海外经济体增长放缓;并重申,美联储政策取决于数据,联储将采取观望态度
前美联储主席耶伦更是抛出重磅言论:如果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开始影响美国,美联储可能不得不降息
旧金山联储主席日前强调,美联储加息需要维持耐心,但金融状况趋紧,正在让经济更趋可持续发展,也让美联储对加息更加谨慎。
与此同时,素来有“联储大鸽”之称的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自2016年以来,他就一直是美联储加息的最大反对者之一。
日前他再次明确表示,美联储不需要进一步提高利率来实现其通胀目标。因为在过去两年里,加息已经足够遏制通胀上行的风险。
早在今年的1月10日,布拉德就直言,他怀疑去年12月的加息就“做过头了”,当时他表达过反对,担心美联储正处于一个“政策错误”的悬崖边缘。他曾建议将“通胀预期走软”这种表述放入12月FOMC会后声明中,并坚定地认为“美联储已经走到了加息的尽头”……未来持续更多的加息可能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美联储在1月30日2019年首次FOMC议息会议决定暂不加息,并且发出了暂停加息的最强信号,声明承诺对进一步加息有耐心,承认通胀预期下降,将经济表现从“强劲”下调至“稳固”,新增三大段承诺灵活调整缩表。
在美联储的政策声明中,不仅放弃了“进一步渐进加息”的措辞,并表示它正在采取一种更为谨慎的做法。声明称,“鉴于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发展,以及通胀压力减弱,在决定未来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时,委员会将保持耐心。”
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出了迄今为止最明确的暂停加息信号,称美联储已经改变了加息预期。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息的理由有所减弱。”鲍威尔称:“我需要看到进一步加息的必要性。”他还说,通货膨胀因素将至关重要。
对此,富国银行证券的高级经济学家山姆·布拉德表示,“我们对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测因美联储的‘鸽派’立场而改变。我们现在预计2019年只有一次加息,它将发生在第三季度,低于我们此前预测的两次。”
他还表示,该机构预计2020年四季度美联储将选择降息,因为2020年下半年美国的GDP增速或将跌至2%以下。
安联首席经济顾问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也表示,在2018年加息四次后,美联储今年可能全年维持利率不变。在2020年的某一时间,美联储降息的可能性在50%至55%间。
瑞银的阿尔特·卡辛以及投资公司古根海姆的首席投资官斯考特·迈纳德均认为,美联储可能不得不降息。
一份官方预测为这样的猜测“背书”: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2020年初,联邦基金利率将上升到3.4%,并一直按兵不动到2022年底。此后,在2023年,由于减税政策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及通胀压力消退等原因,美联储将开始下调利率,该年年底,联邦基金利率预计会降至3.1%的水平。
法兴银行分析称,我们早前还认为今年要加息两次(分别25bp),但说老实话,现在来看今年可能只会加息1次了。我们甚至认为今年还要再加息1次都可能比较困难,加息要取决于未来的经济数据,但最关键的通胀数据丝毫没有压力
各大机构普遍预计,今年下半年美联储可能加息1~2次,而2020年将不会加息
中国宽松政策审慎推进
某种程度上说,此轮亚太宽松周期可以说由中国带头。去年四季度开始,中国的货币、财政政策不断祭出以支持经济,而各大机构认为,尽管这将是一轮审慎推进的宽松周期,但鉴于国内经济下行和全球需求放缓的压力,中国仍将会祭出更多政策。
几大因素决定了中国经济的触底仍需要一段时间——
信贷下行周期将在今年上半年持续,“抢出口”对出口数据起到的带动作用将消退,而靠刺激中小城市地产为基础的政策将无法持续,例如建筑机械(挖掘机)等耐用品的置换周期已经结束,而汽车销售的下滑很可能在上半年持续。
但相比过去的宽松周期,此次基建投资代替房地产挑起了刺激经济的大梁,但因为去年四季度后的时点恰逢严寒和春节,开工情况将受到影响,因此可能放慢政策的传导效应。博览财经预计,中国经济将会触底:在增速压力下,中国有望在今年二季度继续加码宽松政策,例如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可能迎来更大幅度的下调。
此外,货币政策也将提供支持。摩根士丹利预计,中国央行将每季度降准100基点,而目各机构普遍预计今年仍将有2%的降准空间。早在今年1月,为了缓解春节对资金面的扰动,央行运用了多种不同期限的流动性调节工具,包括降准、TMLF、国库现金定存招标和大规模公开市场逆回购等。


                        

全球央行“转向”的背后:除美国外全球主要经济体皆令人担忧                 
【研究员】:田文
结论:过去一段时间,澳联储、欧洲委员会、英国央行已经纷纷下调通胀、经济增速预期,拉美地区的经济数据也开始趋弱。近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创逾两年半新低,而制造业PMI指数和工业产出两个指标,是影响全球海运市场的重要因素,而2018年下半年以来,除美国外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这两个指标皆令人担忧。其中,欧洲1月制造业PMI指数延续着去年底低迷态势,工业产出陷入集体下滑。美国与日本的PMI则一喜一忧,美国1月Markit制造业PMI终值报54.9,新订单增速反弹,而日本1月制造业PMI指数降至荣枯分界线50,创2016年8月以来新低。而1月内需放缓明显拖累中国经济。

                                 
【博览财经分析】过去一段时间,澳联储、欧洲委员会、英国央行已经纷纷下调通胀、经济增速预期,拉美地区的经济数据也开始趋弱。
博览财经认为,在这一全球现象背后,经济趋弱是主要原因。近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创逾两年半新低,制造业PMI指数和工业产出两个指标,是影响全球海运市场的重要因素,而2018年下半年以来,除美国外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这两个指标皆令人担忧。其中,欧洲1月制造业PMI指数延续着去年底低迷态势,工业产出陷入集体下滑。美国与日本的PMI则一喜一忧,美国1月Markit制造业PMI终值报54.9,新订单增速反弹,而日本1月制造业PMI指数降至荣枯分界线50,创2016年8月以来新低。而1月内需放缓明显拖累中国经济。
信号之一,是出于对政治环境和全球经济的担忧,硅谷的投资者正对前景感到失望。硅谷风险投资家信心指数显示,去年四季度,硅谷风险资本家的乐观情绪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而影响更加广泛的信号则是,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的崩跌!
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令国际航运市场遭受重创,被视为全球航运晴雨表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已经从去年7月的高点下跌超过66%
去除季节性因素后,最近这波跌幅仍然是极其罕见的
航运业被视为经济表现的领先指标,原材料、半成品的运输都要依赖航运,而全球更是有高达九成的商品通过航运途径运输。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3A%2F%2Fwxone.bolanjr.com%2Fwk%2Fphp%2Fupload1%2F20190211%2F15498453324981.png

尽管全球航运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但博览财经认为,去年年中以来的这波跌幅也是自2012年以来最严重的航运价格暴跌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3A%2F%2Fwxone.bolanjr.com%2Fwk%2Fphp%2Fupload1%2F20190211%2F15498453329677.png
博览财经认为,长期因素方面,全球经济放缓、贸易前景不明则是主要影响因素。
全球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
长期看来,全球经济放缓和贸易前景不明也是笼罩在航运业头顶的阴云。
制造业PMI指数和工业产出两个指标,是影响全球海运市场的重要因素,而2018年下半年以来,除美国外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这两个指标皆令人担忧。其中,欧洲1月制造业PMI指数延续着去年底低迷态势,工业产出陷入集体下滑。美国与日本的PMI则一喜一忧,美国1月Markit制造业PMI终值报54.9,新订单增速反弹,而日本1月制造业PMI指数降至荣枯分界线50,创2016年8月以来新低。
◆欧洲1月制造业PMI指数延续着去年底低迷态势。欧元区1月制造业PMI初值 50.5,为2014年11月来最低,其中新订单指数连续第四个月下滑,工厂生产放缓企业需求在四年多来首次下降。经济火车头德国1月制造业PMI终值报49.7,为四年来首度跌破荣枯线,其中新订单指数持续恶化,从业人数增长放缓至2016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意大利1月制造业PMI指数报47.8,较初值大幅下调1.5,创2013年5月以来新低,法国1月制造业PMI终值报51.2,符合市场预期。
博览财经认为,欧洲现在很焦虑,贸易摩擦已经严重损害了企业的投资意愿。统计显示,全球贸易增速已经降至2.25%,是长期历史均值的一半。全球经济放缓、美国与各经济体间的贸易摩擦及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正在对商业情绪产生拖累。
工业产出数据方面,欧洲地区同样陷入集体下滑的麻烦。欧元去年11月工业产出同比下滑3.3%,为2017年以来首次,法国去年11月工业产出同比下滑2.1%,连续三个月出现回落,英国去年11月工业产出同比下滑1.5%,呈现持续恶化的趋势,意大利则同比回落2.6%。德国联邦统计局1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去年11月工业产出同比大降4.7%,创2010年以来最差表现,主要是半成品、资本产品和消费品产出缩减,建筑业和能源业活动减少所致。
去年12月欧洲地区工业产出数据将从2月7日起陆续公布,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上周在欧洲议会表示,欧元区最近的经济数据比预期更为疲软,而且持续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与贸易保护主义有关的不确定性正在影响经济信心。已经准备好使用所有政策工具来支持欧洲疲软的经济,包括重启前不久搁置的债券购买计划QE。
◆美国与日本一喜一忧,美国1月Markit制造业PMI终值报54.9,新订单增速反弹,商业信心略有提升,反映美国经济韧性较强,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Markit制造业PMI指数刚创2008年10月金融危机以来最大降幅,一度引发市场对美国经济的担忧。继出口创下两年多最大降幅后,日本1月制造业PMI指数降至荣枯分界线50,创2016年8月以来新低,新订单指数萎缩明显,企业信心指数降至六年低点。
美国去年12月工业产出同比增长4.0%,增速连续三个月回落,环比增长0.3%,略好于市场预期。日本去年12月工业产出同比下滑1.9%,环比下滑0.1%,日本经济产业省1月31日表示,通用和商用机械行业、电子零部件和设备工业,汽车行业市场活动减弱是主要原因,考虑到纳入统计的12个行业中10个库存出现增长,预计2019年2月起日本工业产出将重新出现环比增长。
◆1月内需放缓明显拖累中国经济:制造业服务业景气双降经济下行压力未减
2019年开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加大。1月的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48.3,下降1.4个百分点,连续两月处于收缩区间,为2016年3月以来最低;服务业PMI微降0.3个百分点至53.6。受此拖累,财新中国综合PMI录得50.9,下降1.3个百分点。
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董事长、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1月财新中国综合产出指数显著下降,内需放缓明显拖累中国经济,而出口在中美贸易谈判的积极进展之下获得边际改善。中国内需托底政策的效果及中美贸易战的后续演绎,仍然是决定经济走向的关键,考虑到政策并非强刺激,经济下行趋势暂难扭转
2018年四季度,尽管基建补短板推动投资增速回升,但未能抵消出口和汽车行业的拖累,当季GDP同比增速降至6.4%,为2009年二季度以来最低。对2019年的宏观政策,中央政府已经传递出清晰的政策信号:强化逆周期调节。


                                 
                                           决策参考
                 



全球投资逻辑生变:A股继续“开门红”、资金逃离美股,涌入高收益债市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长假期间,在与A股运行相关度较高的指数中,美股道琼斯指数先涨后跌再反弹、港股恒生指数则低开高走,均在A股放假期间录得一定涨幅。但由于全球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在“转向”,由此引发的这波全球浪潮对投资格局的影响深远——当美联储暂停加息,但经济动能尚好,这将有利于新兴市场反弹,因为当美国陷入衰退时,新兴市场历来在劫难逃,届时资金只会选择持有美元、日元等避险资产,而非回流新兴市场。鉴于全球股市面临盈利下调压力,美国、中国皆如此,因此机构普遍预计,在宽松潮下,如果此次资金回流新兴市场,将更可能利好债市。回顾2016年,美联储上一次暂停加息后,随着亚太宽松潮的启动,外资开始重新涌入新兴市场,2016年新兴市场LCY(本地货币债市)债指数上涨 20%、货币反弹。2019年或将历史重演,“只要中国经济能够逐步趋稳,那么新兴市场的估值的确已经很便宜了,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跌至3%以下。”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211%2F1549845800388312.jpg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211%2F1549845811228374.jpg
【博览财经分析】长假期间,在与A股运行相关度较高的指数中,美股道琼斯指数先涨后跌再反弹、港股恒生指数则低开高走,均在A股放假期间录得一定涨幅——
其中,港股探底回升,内资金融股分化。港股在春节假期仅交易了两天,恒生指数两个交易日均以阳线收官,累计微涨0.06%
2月1日至2月9日,美国股市共计交易6天,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此期间累计上涨0.43%,纳斯达克指数上涨0.23%,标普500指数上涨0.14%。走势上看,美股假期呈现冲高回落走势,道琼斯指数前3日累计上涨1.65%,后3日则回撤1.20%。
由于全球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在“转向”,由此引发的这波全球浪潮对投资格局的影响深远——当美联储暂停加息,但经济动能尚好,这将有利于新兴市场反弹,因为当美国陷入衰退时,新兴市场历来在劫难逃,届时资金只会选择持有美元、日元等避险资产,而非回流新兴市场。鉴于全球股市面临盈利下调压力,美国、中国皆如此,因此机构普遍预计,在宽松潮下,如果此次资金回流新兴市场,将更可能利好债市。回顾2016年,美联储上一次暂停加息后,随着亚太宽松潮的启动,外资开始重新涌入新兴市场,2016年新兴市场LCY(本地货币债市)债指数上涨 20%、货币反弹。2019年或将历史重演,“只要中国经济能够逐步趋稳,那么新兴市场的估值的确已经很便宜了,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跌至3%以下。”

A股继续“开门红”
今天(2月11日)是A股市场农历猪年第一个交易日,节日期间,美股和港股表现强势,而且美联储货币紧缩预期明显回落,甚至有消息称美联储可能暂停“缩表”,这些都成为有利于A股表现的积极因素。历史统计规律显示,农历新年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如果收出阳线,那么A股全年行情实现上涨的概率非常之高
据Wind数据,民生证券研究院统计2002年至2018年共计17个年份的春节前后5、10、20个交易日的A股市场表现。
统计结果显示,春节前5个交易日市场大概率上涨,前10至前6个交易日区间市场大概率走平,前20至前11个交易日区间市场大概率下跌
春节后,A股市场上涨是大概率,但相较节前,上涨区间持续时间更长,上涨效应更强,可至春节后20个交易日。
具体表现为——
春节后5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平均上涨1.88%,其中17个年份中15个年份上涨;
春节后10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平均上涨1.94%,其中17个年份中13个年份上涨;
春节后20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平均上涨2.66%,其中17个年份中15个年份上涨。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211%2F1549845784499520.jpg   
中信证券认为:红二月反弹延续 沪指短期内有望冲击3000点!
预计2月行情将从外资驱动转向内资驱动,以成长股估值修复为主要特征。上证综指短期内有望冲击3000点,反弹预计持续至两会前后。
1月北上资金流入速度并未超预期,但边际定价影响明显超出市场预期。整个1月份在全球投资者风险偏好回暖的作用下,北上资金单月流入量达到606.88亿元,平均每天达到27.59亿元。如果维持目前的日均流入速度,全年的北上净流入量将超过7000亿元,即使考虑其中可能出现阶段性的流入放缓(尤其是全球风险偏好下行阶段),达到方星海副主席在第二十三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提到的预计6000亿的全年流入规模也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如果纯粹看北上资金的流入速度,1月的流速并不算明显超预期,但是由于国内投资者偏谨慎的态度,并且外资流入的个股相对集中(消费+金融),每天平均将近30亿的净流入规模对消费和金融股的边际定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同往年的“春季躁动”最大的差异。
……
就中国股市而言,此前在政策预期下,机构追回了去年四季度大幅减仓的饮料(白酒)和白电等高贝塔板块,消费股也迎来外资强劲净流入。不过,瑞银也表示,去年四季度以来很多宏观指标开始大幅走弱,预计今年一季度仍面临宏观压力,3~4月发布的业绩报告可能会出现大幅下修。此外,春节后大量央行流动性调节工具将到期,流动性边际上难以继续放松,楼市政策不大可能很快出现逆转。短期内,机构建议降低对房地产、白酒和家电等高贝塔板块的持仓,而是相对看好盈利增长较为稳定的行业,包括银行、公用事业、建筑和铁路设备。
高盛:新兴市场资产不会如去年那般“高开低走”
这波全球浪潮对投资格局的影响深远——当美联储暂停加息,但经济动能尚好,这将有利于新兴市场反弹,因为当美国陷入衰退时,新兴市场历来在劫难逃,届时资金只会选择持有美元、日元等避险资产,而非回流新兴市场。
鉴于全球股市面临盈利下调压力,美国、中国皆如此,因此机构普遍预计,在宽松潮下,如果此次资金回流新兴市场,将更可能利好债市。罗伯逊对记者表示,回顾2016年,美联储上一次暂停加息后,随着亚太宽松潮的启动,外资开始重新涌入新兴市场,2016年新兴市场LCY(本地货币债市)债指数上涨 20%、货币反弹。2019年或将历史重演,“只要中国经济能够逐步趋稳,那么新兴市场的估值的确已经很便宜了,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跌至3%以下。”
去年,新兴市场股市、汇市、债市在年初上涨后,掉头下跌。高盛表示,今年历史不会重演。
更缓慢的通胀和不那么鹰派的美国货币政策让投资者们再度将资金涌入风险更高的资产。今年1月,新兴市场股市和汇市创下5年来最佳单月表现。
高盛策略师Kamakshya Trivediand Mark Ozerov表示:“投资者对于'陷入另一个1月新兴市场反弹'感到紧张。最重要的是,从广义上看,2019年1月底的估值看起来不像2018年1月底那么具有挑战性。”
他指出,新兴市场股市、债券和汇市今年年初的估值比一年前更低,高收益的新兴市场资产仍被低估。与此同时,低收益者的估值将低于一年前的水平。这意味着,即使2018年经济增长失望重演,那么新兴市场债市和货币的下行空间相对较少。
不过,下行风险的减少并不一定意味着现在是时候增加持仓。
摩根士丹利持有和高盛不同的意见。该机构表示,新兴市场的固定收益资产正在失去吸引力。
上周,它警告说,在美联储政策更为温和之后,看涨的催化剂已经失去动力。长期新兴市场资产的风险/回报已经恶化。现在不是增加新兴市场长期持仓的时候。
而惠誉评级也指出,2019年新兴市场评级遭下调的国家将多于评级被上调的国家。而据路透统计,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发出下调警告的国家数量为19个,高于其认为有可能上调评级的11个国家。标普年初警告称,新兴市场近三分之一的大型债券发行者目前的债务水平已不可持续。
惠誉全球主权评级主管James McCormack在接受彭博采访时表示,欧洲地区的新兴市场受益于德国经济增长,评级可能会相对正面,亚洲地区新兴市场评级预计保持稳定,而拉美、中东和非洲的新兴市场,外币债务占比较高,是风险敞口最大的国家,信用评级下调将会对这些国家产生较大影响。
对于主权借款人,评级越高,他们的融资成本往往越低。高企的债务、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石油和其它大宗商品等价格波动性以及美元走强等因素都对新兴市场的前景构成风险。
从什么都跌到一切都涨,全球市场刚刚经历了“神奇一月”
在美联储鸽派政策助攻下,美国三大股指1月大涨超7%;1月MSCI全球指数中88%的个股也出现上涨,与血色12月形成鲜明对比。分析称,这是近20年前所未有的强势表现,投资者已经从非理性卖出一下子转变为非理性买入。
行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去年12月,道指和标普500指数均创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以来最差月度表现,但剧情在1月出现了逆势大反转,在美联储“鸽派”政策影响下,美国三大股指1月大涨超7%,标普500指数更是创下自1987年以来同期最佳涨幅。
不止是美股,德意志银行统计的全球38种类别资产今年以来全部上涨(以当地货币计价),并创下近百年来最佳单月表现。
然而经济增长放缓,利润前景未明,贸易形势紧张,再加上地缘政治风险,这些风险资产利空因素,没有一个彻底消除
12月,美股创下大萧条以来最糟月度表现,然而转眼之间,美股三大指数又在“神奇1月”齐齐涨超7%,创下了三十年来的最佳表现。
德银分析师指出,1月风险资产价格普遍上涨,是美联储鸽派信号带来的“量化宽松交易”。不过来到2月,这种受益于联储政策的超买情绪似乎已经有离场风险,毕竟短暂狂欢过后,市场仍然要面对此前的担忧。
经济增长放缓,利润前景未明,贸易形势紧张,再加上地缘政治风险,这些老生常谈的风险资产利空因素,没有一个在“神奇1月”里彻底消除。
全球资产2019走向分化:资金逃离美股 涌入高收益债市
在美股开年反弹的背后,资金正持续撤出。与此同时,高收益债单周买入量达48亿美元,创近三年最高,其今年迄今的回报率超5%,成为固收中表现最好的细分资产类别。
尽管今年以来美股强势反弹,但数据显示,投资者正在撤出美股、买入债券,尤其是高收益债。
美国银行汇编的每周EPFR资金流数据显示,自1月2日熊市低点以来,投资者已购买了360亿美元的债券,卖出了100亿美元的股票。具体到上周(2月1日当周),投资者疯狂买入94亿美元债券,同时有150亿美元撤出股市。
高收益债方面,投资者单周买入高收益债(48亿美元)和新兴市场债券(44亿美元)创下3年来最高值。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211%2F1549845767820014.jpg   
Lipper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当周,美国高收益基金流入38.6亿美元,为2016年7月以来最大净增。三周前还出现过单周32.8亿美元的大量流入。
彭博称,高收益债是固定收益中表现最好的资产类别,今年迄今的回报率为5.25%。1月份是2009年以来垃圾债券表现最好的一个月。一级市场方面,到目前为止,2月份的销售额已经达到90亿美元,其中包括两笔垃圾级交易。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称,一月22日,四家信用评级为次级的公司通过美国债券市场融资,而市场的需求非常强劲,以至于每家公司都能够借得比最初计划更多的资金。法巴银行投资组合经理Andrew Frosyth称这一天“是疯狂的”,“自10月初以来还没有见过这样的事情”。
去年12月,高收益债回报创2015年以来最差,一级市场发行也几乎是空白。不过巴克莱分析师Bradley Rogoff认为,高收益债去年12月的差劲表现“更像是流动性驱动的事件,而不是对未来一年的增长和盈利前景进行更负面的重新评估”。
多家投行看好今年高收益债表现
富国银行、巴克莱、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机构今年上调了高收益债的回报预期。
富国银行在看好高收益债方面一马当先,将高收益债总回报预期从去年的6-7%上调至9.9%。1月4日,富国银行在报告中表示,诱人的初始收益率、基本面背景以及债券发行量的小幅上升,都是积极的推动因素。
巴克莱分析师Bradley Rogoff认为,高收益债将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撑,由于预计明年新发行债券供应量将继续萎缩,因此对零售资金的依赖程度将下降。
摩根大通认为,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很小,利率较低,估值具有吸引力,这些都是买入高收益债的理由。
投资者“厌恶”美股了吗
金融博客ZeroHedge称,投资者在将资金撤离美股的同时大量买入高收益和新兴市场债券,表明并未出现大规模的风险厌恶情绪。
美国银行的Michael Hartnett认为,人们对美国股市的这种奇怪厌恶可能有两种解释:
首先,尽管股市飙升,但投资者已开始重新考虑长期停滞,并以新兴市场和固定收益的形式买入“收益”和“增长”。
其次,最近的资金流动显示出明显的信贷回流,而非股市。在股市,“即将再次测试低点”的观点仍然盛行。
尽管投资者对美股持怀疑态度,但Michael Hartnett仍然相信,投资者重新买入股票等风险资产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全球央行紧缩周期正在结束,且还有更多政策尚未登场,包括美联储结束量化宽松、中国结束影子银行去杠杆化、贸易休战、德国财政刺激计划以抵消德国失业率即将上升的影响等。
美银美林建议,当前形势之下,现金是一个真正的选择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利率已经比过去高了,现金是一个切实可行的选项(它是去年表现最佳的品种)。这意味着对于做空波动性这种投资策略的风险偏好将继续减弱。回想2018年,那是三十年来标普500指数波动风险溢价策略表现最糟糕的年份,很多采取这种策略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美银美林总结称,利率走高的滞后效应后续应当会继续显现,从而支持波动性。
美银美林还表示,尽管美联储态度转向偏鸽,但他们仍认为波动性今年会有所攀升,过去90年的数据显示,处于经济后周期时期的股市通常都偏向于波动性增大。自从1928年以来,标普500指数的表现都展示了波动性会在牛市后半场倾向于走高。
此外,经济基本面风险或许也支持波动性攀升。
而现在就押注波动性出现个位数幅度的攀升或许还为时过早。美银美林解释说,如果美联储的下一步是降息,交易员们将会凭直觉预期波动性走高。原因很简单:
美联储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5 13:04 , Processed in 0.163619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