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高层决策周刊2019.8.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5 08: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智慧策略投资破解版 大智慧破解版 大智慧财富版破解版 大智慧机构版破解版 大智慧专业版破解版 大智慧365破解版

房企迎来史上最寒冷的凛冬 活下去没那么简单》:2019年,135家房地产企业的负债规模已攀升到8.5万亿。而在三四线城市异军突起的第一年,也就是2017年,这135家房企的负债仅为5.3万亿。时隔2年,增加2.2万亿负债。2019年一季度,8.5万亿负债,对应的135家房企里,只有51家是正现金流,其余现金流全都是负数。没有现金流,意味着也许有钱,但拿不出来,还不上款。

虽然相比2014年2000家房地产企业关门,当下的200多家不算什么。但当这份表格摊在眼前,你还是会被震撼。

破产的原因大多只有两个——多元化发展和资金链断裂。如银亿集团的破产,因频繁跨界,房产之外跨行了能源、汽车等行业,转型失败导致资金无法维持,只能宣告重整。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原因——资金链断裂。而融资难题成了房企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不小心就“命丧于此”。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1.gif                  热点聚焦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2.gif                  



中国经济处于“突围”状态 胜算几何答案“不确定”                 
【研究员】:wh
从1995-2012年中国经济高速成长期,大家看到这期间土地出让金的价格涨了64倍。什么生意不是在土地上进行的?所以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成本优势一边在见到效益,一边在减弱。麻烦的是中国开放的经验又影响了多少国家,别人不会说是在学中国,但世界上只要是做对了的事情,你挡也挡不住别人要学习,你中国能开放,印度不能开放吗?我们的邻居朝鲜也要开放。改革开放没有专利权,下了决心就可以搞,所有穷国一看中国的经验,都可以搞。越晚开放,成本优势越明显,大家看越南的土地和工人什么价,印度、印尼是什么价,你去看看吧。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29%2F1564389027360259.jpg

【博览财经特稿】本文根据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在基石资本年会上的演讲整理。

中国经济这两年,也许还包括未来的几年,基本就处在一个突围的状态。为什么要突围,我们被什么力量围住了呢?

主要是两个力量,一个是全球格局正发生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当其中,被围住了,另一个力量是我们自己多年的高速增长带来的国内经济的一些变化,这也把我们围住了。那么,能不能完成这次突围,关系到中国能不能晋升到现代化强国的行列,同时也对全球经济走向会产生一些外延式的影响。

这个世界跟过去再也不一样了

我这个看法其实2017年就形成了,当年我出了一本小书,当时想了想,书名就拟为《突围记》。那个时候很多看法还不同,因为要回顾改革开放40年,很多国人更多地看到自己的经济发展和成就,这也是对的,但在2017年的一些调查研究中,我们也确实看到一些麻烦的现象,某种局势已经形成了。

我先讲讲国际上的一些情况。我并不是国际问题尤其是所谓中美贸易问题的专家,我只是用经济学的视角和基本构造来帮助各位去理解,为什么全球形势发生了这么深刻的变化。战后的全球局势简化地看,可以说就是一个“穷经济”和一个“富经济”。富经济的特点是人均资本多,人口、劳动力不多,但资本的积累量非常雄厚,因此生产率高,收入就高。穷经济正好相反,人数很多,劳动力很多,但没有资本积累,这个资本既包括物质资本,也包括知识资本。资本不够,生产率就低,主要依赖自然给予的力量,所以生产力低,导致了穷困。

这是两个基本的经济板块,就是战后所谓的“南北问题”,即一富一穷。战后我们长期处在这两个经济体各自的阵营内,相互之间是不怎么开放的。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一个原因是,包括中国在内,都是二战以后独立的,对国家主权看得非常重,所以当时的整个认识包括对发展经济的认识,都认为要维护国家主权,就要关起门来搞经济,不能随便让外国技术、外国资本、外国商品进来,要用国家政权把这些东西挡在外头,空出一个国内市场,来发展民族经济。

当时普遍是这样的认识,当然也由于一些外部事件,如中国参加了朝鲜战争、台湾海峡局势、西方对中国的封锁等各种原因。总之,一穷一富的两个经济体,收入差别非常大,中间有一个壁垒,互不相通。邓小平非常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率先在我们已经拥有了可靠的国家主权的情况下,主动开放,拆掉壁垒,引进外资,大胆地开放国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让信息、科技、知识、商业模式、市场打通。这样一来会发生什么变化?

穷国这么点资本,富国那么多资本,现在打通了,原来穷国是不可能得到发达国家资本的,打通后,穷国可以和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一起利用这些资本。人工也打通了,虽然移民还没有那么开放,但各国劳动力生产的产品是可以贸易的,其中一部分服务也可以贸易,只要可以贸易,就相当于人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有相当大程度的流通。

一打通,竞争就会激烈得多了,因为原来有壁垒,原来富国的人跟穷国的人之间没有什么关系,他们自己过自己的好日子,挣高工资,过现代化生活,壁垒打通之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但这个局面刚开始时你看不出来,我们中国人的经验就是这样,刚开始我们什么都不会,你的产品对发达国家的产品没有竞争力,但是事情会变化,只要持续地开放,持续地吸引外资,持续地让新技术进来,再穷的国家,人民还是肯学习的。

只要肯学习,开放了的穷国学习曲线就会升得比较快,所以,所谓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经济角度看,就是从这样一个基础演变来的,就是从差距很大的这样两个经济体之间有严格壁垒,到去除壁垒,所以这个世界跟过去再也不一样了。你简单分析一下,在这个经济版图上,到底哪个部分发生了变化,产生了竞争呢?

中国几十年来的高速增长就是成本领先

我们先来看发达国家。以华尔街为代表的资本家是非常欢迎全球化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发达国家以前只为那十一二亿人口服务,现在全世界都来争取这个资本的服务,它的相对稀缺性提高了。我们都知道马云很厉害,马云融资也是到华尔街去融来的,如果不是在美国上市,阿里巴巴今天恐怕也不可能是一个几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

华尔街为全球服务,赚全球的钱,全球化越是高歌猛进,它的业绩就越好。硅谷为代表的高科技部门也是欢迎全球化的,因为过去高科技的市场就是这么一个只有十一二亿人口的发达国家市场,现在中国一开放,印度一开放,全世界一开放,光一个Windows全球卖了多少?一个苹果手机全世界卖了多少?现在它们服务的对象已经远远超出了发达国家的边界。

但并不是发达国家的所有板块在全球开放中都得到了同等的收益,技术含量不太高的这些行业、部门、地区、工人,其中也包括一些白领,它们的情况是不同的。刚才在听会的时候,我大概看了看我们这个会场,我们这个行当大概30年前是没有的,做投资这个领域的人都是在中国经济的开放、增长中长出来的,原来没有人做我们会议主题所关注的投资、PE这些事情,原来只是发达国家的那些人在做。现在又新冲进去了这么多人,所以竞争是很无情的。

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中国人最早学会的那些制造,组装之类的基础工业流程,这个逻辑大家看得很清楚,中国人一旦学会了什么,发达国家的一部分人就有麻烦了。因为发达国家的人工薪水已经很高了,我们是从穷往富走,他们是从高处往低调,这个刚性是很大的,是很难调过来的。

不发达国家也并非每一个板块的收益都是一致的,为什么沿海先富起来?因为这一波增长的源头是战后积累的资本和技术,谁靠近这个源头,谁先得到,就先富起来。国内的公民中懂一点英文的,知道一点新知识的,能跟发达国家打交道的,都是先富起来的人。所以全球化到来的景象非常有意思,一方面人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会,形成了一个空前未有的大市场,但是,富国、穷国国内矛盾积累的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收入差别的分化在发达国家很醒目,在发展中国家也醒目。

前两年很流行一本书《21世纪资本论》,19世纪有马克思的《资本论》,那是资本主义的早期,劳动关系尖锐,收入差别非常大。为什么21世纪又来一个《资本论》?大家看看这位法国经济学家搜集的一些资料,美国的基尼系数是衡量美国人收入差别的指标。战前基尼系数达到很高程度,战后收敛了,一直到八九十年代,这个指数调头又升上去,就是因为开放,中国来了,印度来了。这个系数差不多又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形成一个马鞍形,中间是很大的一个低洼。

欧洲发达国家趋势的具体形态有一些不同,但基尼系数变化的类型是一样的。所以出现了占领华尔街,出现了1%和99%的人口之间的矛盾,贫富的差距非常大。华尔街是为全球服务,是为马云的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服务,当然挣大钱,但是美国的蓝领工人是要和中国的制造业竞争的,他们的情况呢?这是另外一个故事。

前年我在宾夕法尼亚州去看了看美国的一家钢铁公司,过去它非常辉煌,美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的甲板是它供货的,圣弗兰西斯科金门大桥的钢材也是它供货的,现在我们看到它已经“锈”了。公司关闭了,巨大的工厂遗骸还在,人连拆除的力量都没有了。作为一个中国经济学家,这个现象对我来说并不难懂,因为日本、韩国、中国的钢铁起来了,河北的钢铁起来了,全世界的竞争就是物美价廉这么一个原则。战后在封闭的情况下,美国钢铁这类传统制造业的工资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它是没办法跟一路追赶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比价格的。在竞争中这样关掉的制造产业的公司当然不止一个。

美国新的经济地理图出现一个新词叫做“锈带”,美国的南部原来是奴隶制,工业化大致集中在东北部,图上颜色越深,锈得越厉害,倒闭、失业就越严重。多年来中国人埋头干自己的事情,没有抬头去看看我们的进步给全球其他地方带来了什么变化。对于特朗普,据我了解,美国的知识分子、学术机构可以说都看不上这位总统的作派,但从选举政治来说,他还真有民意基础。大家看他的票仓,与锈带的分布之间有很好的重合度,大国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继续,对内摆不平,它当然要对外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是我理解的为什么会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中美贸易摩擦,所有这些新闻的曝光度很高,但事件背后有非常朴素的经济基础。

我们再来看中国国内发生的变化。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我们与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在一起,他是1991年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用自己的奖金在中国大概请了50多位包括学者、基层干部、企业家们,请大家去芝加哥一起研究中国的经验。我当时的一篇论文想回答一个问题:中国到底做对了什么事情,才会从1978年的状态变成2008年的状态?主要就是做了改革开放嘛,人口多,又穷,不开放,就是关起门来穷,一开放,却发现穷就是竞争力。

穷不就是成本低嘛,所以开放的意义真是大极了!我们过去工人、农民的收入都不高,人穷,但我们的体制很贵,它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有着极大的束缚性,很多事情你就是不可以做,分明做了对国家、对经济有好处,但就是不能做,自己把自己绑起来,过穷日子。邓小平对外开放,对内最重要的改革就是把这些体制束缚扒掉,让实践去检验一下,是不是真的不可以做。这么多人口,国家又招不了工,怎么就不能搞民营企业?怎么能死守着多年前的教条,说雇用7人是小业主,雇佣8人就是资本家了?做起来试试看吧,就这样走出来了。

第三条最重要,中国各行业、各阶层的人都是肯学习的,发展经济最根本的动力就是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想改善生活,只要有机会,人们会对机会作出反应。这三条原因加到一起,就成就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但是,要非常清醒地看到,这三条加到一起,加出来的东西叫成本优势,而世界竞争、商场竞争争的是两个东西,一个争独到性,一个争成本。要么你与众不同,要么你成本比别人便宜,中国作为一个大经济体,这几十年来的高速增长就是成本领先,对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我们的成本优势。

我们的独到性优势还没有形成,就被围住了

独特性方面我们还差很远,还是一个后发优势,还是一个追赶的格局。包括我们现在把创新喊得这么响,但所有这些概念都是从外面来的,还是在学习人家,只不过我们现在跟得快一点了,我们自己真正优势的东西不多。2010年我去参加达沃斯会议时,在会场我获得的一个感受,这个世界就是两个海平面,发达国家有资本、有技术,为什么一开放它们就哗哗哗地往中国来?因为边际报酬率不同,一个经济体拥有某一个要素越多,它的收益率就越低,要是落到这个要素相对稀缺的地方,回报率就高了。

倒过来,中国为什么有很多东西能够出口呢?因为我们的成本优势。大家想一想,中国刚开放的时候,中国人落进口袋的收入大概是美国的百分之一,是一百倍的差距,一打开壁垒,这个对流的猛烈已经不是经济学了,这是物理学了。但成本永远存在一个诅咒,世界上经济学教科书很多,成本变化的图形从侧面看都像一只碗,它先是一路下降,等降到了最优点,就掉头向上。在座各位应该都懂这个道理,如一个流水线刚开始生产,工人不熟练,还达不到最优技术产出,然后单位成本会逐渐下降,降到了最优点时,你扩大产能、投资、招工人,但这时投资和工人都开始贵了,扩建要占地,地也贵了。这是经济活动不可改变的铁律。

竞争无非是争,你比别人成本降得快一点,升的时候比别人慢一点,你就站住了。但是中国40年经济高速增长,成本这条线涨了多少啊!我们的成本还不光是市场竞争形成的成本,还有一些政策、法令强制形成的成本。2004年各地都抱怨说劳工成本涨得快,《新劳动法》以后,这个呼吁很高,我查了一下数据,工资总额的增长数比名义GDP高一点点,真正涨得快的是税收,是政府的地税收入、带有强制性的社保缴纳,及政府独家垄断的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供应土地的出让金。

从1995-2012年中国经济高速成长期,大家看到这期间土地出让金的价格涨了64倍。什么生意不是在土地上进行的?所以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成本优势一边在见到效益,一边在减弱。麻烦的是中国开放的经验又影响了多少国家,别人不会说是在学中国,但世界上只要是做对了的事情,你挡也挡不住别人要学习,你中国能开放,印度不能开放吗?我们的邻居朝鲜也要开放。改革开放没有专利权,下了决心就可以搞,所有穷国一看中国的经验,都可以搞。越晚开放,成本优势越明显,大家看越南的土地和工人什么价,印度、印尼是什么价,你去看看吧。

中国是1980年改革开放,印度是拉奥总理1990年改革开放,前苏联1991年垮台,前苏东体系都解放出来了,现在这个局面就是我提出“突围”这个说法的由来。我们向上还没能力够着天,虽说发达国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从竞争的独到性看,全世界的独到性还是在发达国家手里,多少好产品、好想法、好潮流,追根溯源,是从哪儿来的?我们现在讲得这么热火的大数据、云计算,都是哪儿来的?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这么凶,美国一家公司的产品却可以让全世界的消费者通宵排队,这就是天。

那么地呢?越南的地比你便宜呀,印度的地比你便宜。中国经济高速增长40年,从全球看,我们被夹在了中间,我们的优势并不明显,独到性优势还没有形成,就被围住了,搞不好上头还会堵你。过去它们无所谓,教你一点就教你一点,给你一点就给你一点,你那么穷。可是今天中国全球第二大,引起方方面面的警觉,你看今天美国的留学生政策都大幅度收紧,不光是贸易战。别说是敏感的专业现在对中国留学生越来越不开放,连不太敏感的专业壁垒也提高了,它知道你的知识来源是在它那里。

我们的后面还有追兵。你看印度2030年的目标是什么?成为全球第三大。只要看看中国自己的经验,你就会知道,可不要随便看不起印度,后发优势会让走在前头的国家丧失警惕,因为你洋洋自得。中国人不要觉得印度追不上,你把时间放长一些看,这个可能性是有的。

一批中国公司在贸易战以后加快了全球布局

以上就是中国被围住了的原因。那么,怎么突围呢?第一步,你还是得靠改革突围。中国的改革,没办法的时候是真改,一旦有了成绩,那就是喊喊口号。因为改革要触动利益,不是被逼到墙角,那个利益怎么触动呢?要不是饿到粮食供应不了,怎么会同意包产到户?要不是几亿人的就业没法解决,怎么会开放民营经济?

从制度、法律、文化、思想上,我们真的把改革开放这件事情想通了吗?我的观察是还没有,至少上层建筑里很大一个板块的人不作此想。实际情况是没办法的时候让一步,形势好就不改,硬生生地不改。但如果不改没有出路,那你就还是得改。你想想这个成本优势,我们也就是人均9000美元的国家,我们的税收结构、整个国民经济分配的构造难道不失衡吗?税收上这么连续、高速地抽,跟我们的发展阶段和国力相匹配吗?

政府手里拿了钱,想法就多了,那个宏图有多大,你看全国到处修了多少没人去的新区?这都是钱哪。如果不是手里搞到了这么多钱,你想这么过瘾也过不了。于是开始反腐、反奢,中国确实已经出现了未富先奢的苗头,你看我们这个社会上方方面面的腐败现象,但是你要问,手里这么钱,是哪儿来的,怎么可以这样奢侈地过日子呢?你的核心技术都是从别人那里来的,要是没有长期艰苦奋斗,还想成为世界前沿国家,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

这是我们中国的一个特点,只要形势一好,我们就容易忘乎所以,就容易对我们真实的情况,对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的位置作出脱离实际的判断。现在如果要突围,首先要从这个方向突围,先端正对自己的真实定位。

第二个突围是应对的突围。从这个方面看,我认为这两年的战略方针是正确的。不能因为特朗普在自己国内压力下的收缩,我们就跟着收缩,不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因为你要想想清楚,对中国而言,我们从改革开放中的收益是远远大于它所带来的成本,中国如果不继续开放,下一步的现代化是不可能找出一条关起门来自己发展的路的。这个问题一定要清醒,要继续坚持开放。

由于40年开放,我们的观念还跟不上去,大家一放眼世界,还是这么一张旧地图,以国家边界划成的一块一块的世界,两百个左右主权国家构成一张世界地图,其实这种地图是误导人的。各国人民主要还居住在各国边界内,这一条没有变,在国界之外居住的大概有三亿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的大约百分之六到七。但是,住在国内不等于人们的经济活动就在国内,有大量的来来往往,今天其实你很难说国家和国家的经济之间是什么“你大我小”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贸易现在大部分是中间品贸易,不是成品贸易。

全世界每天有5万班航班在天上飞,35万条船在全球跑,大家每天都在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这些加到一起才是今天真实的世界。国界线全世界加到一起有只25万公里而已,高速公路、航线、航道、各种油气管道、信息高速公路、光纤,这些加到一起是多少公里?是千万公里级的,是千万级对25万级。

所以我不太喜欢用“中国贸易战”之类的词,其实它是中国和美国在特定经济格局中的关系。你看特朗普国内降税、进口加税,他首先是冲着谁去的?他首先这冲着美国跨国公司去的,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里很大一部分其实是美国跨国公司在华生产品的对美出口,特朗普的组合拳就是进口税提高、国内税降低,我看你回不回来。但是据我看,虽然他有选民支持,但是他的世界观、全球观有问题。现在这个世界哪个总统也没有办法把国民经济拉到国界线以内去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在中国生产的多少东西的图纸、技术、原料,都是全球来的,在座诸位手里的手机,你真要是把里面的零部件搞清楚,没有一样东西是在一个国家内生产的,重要的产品无一例外。

从这一点看,开放是改变不了的,没有哪一个行政权力有能力把这种局面再拉回去。这种全球分工带来的全球生产力的提高,是未来全球福祉的一个基础。所以你看特朗普闹下去,说不定导致的会是一个相反的局面,全球关税有可能继续降低,现在已经降低了,全球关税现在也就是百分之五到六,再闹一闹,谈判还个价,你看已经签订了好多零关税协定了。美国以提高关税开的头,最后有可能以继续降低关税结局,当然这要看协商各方怎么去看这个问题。

中国到现在为止以更大的开放应对贸易战,这个战略我看是正确的。这两年我看了不少基础设施,从上海港一直看到鹿特丹港,全球的大船越造越大,单位成本中货物是在哪里生产的,这个转运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技术的变化你们知道对经济配置有什么作用吗?特朗普我看他还有一个贡献,就是把一批中国公司打成跨国公司,你不可能对全世界都收25%的关税,你哪里不收,我们就到哪里布局。我访问过一批中国公司,很多都是贸易战以后,加快了全球布局。它们去越南、去墨西哥等地开公司,当然你去那里开公司,当地也欢迎,来吧,你们一轮一轮地来吧。打来打去,本来中国公司愿意待在国内,国内市场这么大,很诱人,大家互相又太熟悉,习惯了在国内作战,但现在很可能外部的力量会逼出一批跨国公司,像华为这样在全球布局,到187个国家去设点,我看这样干好得很。

中国的创新大有文章可做

第三个突围是创新突围。成本这个因素现在你改变不了它,但是成本可以在这张图上向右下方移动。这是什么意思?劳动力和地贵了,你还生产同样的东西,还用同样的办法,当然是死路一条。天下比我们劳动力贵的国家有的是,人家也有还过得好好的,你到北欧那些国家去看看,哪个国家的人均GDP不是五六万、七八万美元的?去年我去瑞典访问,瑞典人均GDP是8.2万美元,雀巢总部不还是在瑞士100多年前它起家的那个小镇上吗?人家过得好好的,这是什么道理?

成本涨了,如果你收益的能力提高得更快,何害之有呢?所以这40年来我们只学会了一个成本优势,现在看来也到了一个该转方向的时候了。经济增长了,工资当然应该增加呀,而且那些法定的成本,如果改革到位,它就不会涨得这么快,总的趋势就是收入会得到提高。倒过来,如果人工贵了,你就没戏唱了,这也是对美国经济提出的问题,你的工人人均收入5万美元,你就没戏唱了。这说明你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教育和培训在蓝领工人中的普及都远远不够,美国这个大国应该向很多小国学习,你去荷兰、丹麦、瑞典看看,它们的人均收入都比美国高,它们照样生产出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

当然,我也要从这个视角来提醒中国,我们怎么就不能做到把成本曲线向右下方移呢?就是要创新。但是千万要当心,创新是有很多选择的,我和腾讯研究院一起切磋后得出一个看法,中国到目前为止的创新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市场上的产品中发现有厉害的东西,攻不下来的话,去研发技术,技术研发不下来再去找院士、找大学、找基础研究,攻原理,中国大部分创新走的是这条路线。另一条路线是从原理出发往下打,原子能、原子弹哪儿来的?最早是1939年的一篇论文,它讨论分子结构和原子结构的能量不同,如果要原子结构的能量裂变出来,需要什么条件?

发达国家所谓“从零到一”的原创,这个“零”是什么?是先有发现,再有发明,我看我们这个后手棋还没有开局呢。我们有近3000所高校,这些高校和国家研究组织里释放的能量,包括我们形成的风气,有没有攻难关的精神,有没有突破性原创的魄力?而不是仅仅跟着发达国家的热门课题去发论文,此外,有所发明的理论、技术怎么去走向市场、转成产品?中国创新这方面的大文章可以说题目已经开出来了,真正做还早着呢。

中国要从现在开始,不要总认为我们就是应该跟在人家后头,他们热门什么,我们就热门什么,就仗着我们人口多,市场大,炒作的能力强,再继续这样行吗?要来一些真东西,要有一些与我们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体量相称的东西。

我们到现在还在说古代四大发明,近现代以后我们在科学进步上的承担真不多。大家也不要认为发明、创新完全是一种高大上的东西,是大科学家、天才才能做的事情。统计数据摆在这里,越来越多的发明创新在日常化了,这是美国专利的情况,每一百万项专利的推进速度越来越快,因为教育普及了,科学革命以来的那些故事刺激了更多的人乐于去尝试一把,普通人、匠人、工人跟科学家、国家机关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中国发明专利的数据也在大幅度增加,尤其要有非常务实的态度来看待发明,中国喜欢把创新变成高大上的口号。有位宝洁的一个商店巡视员,他在巡店时发现一个问题,每个店都有计算机,但每个店在点货的时候,各个店之间没有能相互连接货品信息的系统,一款口红卖得好,上午卖空了,结果商店不知道,工厂也不知道,因为商店到了晚上才点货清账,这中间有一些热销品就脱节了。这类问题在我们的商业世界有多少?于是他对这个问题去寻找解决方案,最后的办法是给每管口红加一个小芯片,货柜上用一种射频发射器,每件货品卖出时芯片一移动,射频信号就自动传入电脑系统,从而整个生产体系对消费者的响应能力大幅度提高,不当库存大幅度下降。之后,几个人志同道合,在一起举一反三、举一反十,这个发明在很多领域可以用,最后MIT把他们请去,专门设立了一个识别技术研究室,几百家公司愿意给他们投资,支持他们研发、应用。

最后这个概念一出来,现在很流行,叫做“万物互联(IOT)”,已经成为中国人热炒的一大概念了,其实它就是这么来的。中国有这么多公司和行业,创新的关键问题是心态,是怎么去解决问题,在已有的技术里,作为供应方、需求方怎么去找到解决需求的办法?这就是发明、创新。如果再加上科学研究的原理级、一般性、抽象性的创见,那真的可以改变人类生活。我们现在用的智能手机购物功能,一点屏幕下午东西就来了,就与这个技术有关,几个大电商的仓库你去看看,要是离开万物互联,它怎么知道这个东西要送到你哪里去呀?离开技术,人再聪明、再辛苦,也是做不到的。

我在佛山看到的一个中国人的创新故事,佛山的家电制造已经是不得了了,有的人却发现其中有痛点,他做了很多用户调查、拍视频,痛点是什么?点火需要弯腰,平均下来做一次饭要弯很多次腰,去洗锅的间隙煤气不能关到最小,没有油烟的时候排风还是习惯性开在强档上,大范围内算下来这些细处也是很大的能源损失。他们怎么改进的?这是一个江西人创业的公司,最后的解决方案很简单,应用蓝牙技术,在锅把上装几个按钮,这个按钮又能调节油烟机的风力,又能调节煤气灶的火力,这项发明帮助销售公司增加了十几亿的销售额。

可见创新不是一件多么伟大的壮举,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问题是要有一个推动力。现在的大环境在逼着我们的企业界往创新的方向走,很多东西人家不让你抄了,逼着我们也要进行所谓“从零到一”的研发。

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我们的努力,取决于我们的抉择

我希望大家要形成新的全球观,不要再纠结于某个国家与另个国家之间的所谓“贸易战”,这个东西很容易上新闻标题,国别政治好玩得很,但今天的世界不完全如此了,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全球化是遭遇了重大的挫折,因为居民大部分还是生活在自己的国家里,全球化受损的大部分人群是他们,所以他们要求自己的政府作反应,国内政治由此就会延续为对外关系,就会演化成国家间关系某种程度的紧张。但是从根本看,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也许我的判断过于乐观了,因为各国从全球化得到的好处太大了。这个趋势与中世纪原来各地方一个一个的小市场,最后扩展成国内的本地市场、区域市场,二者是同一个道理。统一的市场有分工、深化,生产率得以提高,这是人类未来福祉的一个可靠的基础,这个趋势是挡不住的。

中国现在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围住了,被我们的成就围住了,被中国经济体量在世界上具有的一席之地围住了,要不然没人来管你这些事儿,如果你体量小小的,偷几个专利就偷几个专利,抄人家一下就抄一下,因为你不成气候,人家不会太在乎。现在之所以这么多国家对着我们,是因为我们真的有两下子了,你够一定份量了。问题是你要挺得住这一关,被围住了要突得出去,要改革突围、开放突围、创新突围。

至于这场突围有没有胜算,比较好的答案是“不确定”。突不出去的话,那无非就是起个名目,叫它什么“陷阱”就算了,有多少国家都是到了临门一脚,踢不出去了。中国的大历史上发生过这个事情,我们的宋朝多厉害,所以李约瑟就很感叹,中国当时看来已经具备了一切进入现代化的条件,临门一脚却踢不出去,裹足不前,停在了门外。这是李约瑟的一个问号。

我们这一次会怎么样?很有希望,我们从那么穷变成现在世界第二大,人均GDP水平从两三百美元上升到九千美元,可以说中国现在是历史上离成为现代化伟大国家最近的时候。但没有人能保证我们一定赢。你看历史就知道,不是第二大都变成了第一大,从战后算,第二大变第一大的是少数,只有美国,前面的几个第二大都是往后面走了。并不是中国现在第二大,像做算术一样多推几年我们就是第一大了,上帝没有给出这种保单。

这事情要取决于我们的努力,取决于我们的抉择——政府怎么做,企业怎么做,还有高校怎么做。如果做得对,是一个结果,如果做得不对,是另外一个结果。但是如果大家非要想坐下来说,我们的前景会怎么样?我愿意把宝押在我们的突围能够成功这一面,道理在哪里呢?

因为我观察中国经济,观察我们国人,我们有一个明显的文化心理上的特点,就是形势差的时候我们的表现比较好,甚至是形势越差,表现越好,我们的国歌就是这么唱的,中华民族到了不行的时候,它就行了。遗憾的是,如果形势一转好,我们的表现常常就变差了,忘乎所以,自我得意,胡闹,未富先奢。什么时候形势好的时候,我们的表现也比较好,那就是中国真正进入世界强国的一天。(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作者:周其仁)



                                 
                                           社会热点
                 



二手房市场迎来一轮巨大抛售潮 检验各城市真正实力时候到了                 
【研究员】:wh
重庆不幸成为第一个挂牌量突破10万套的城市。达到惊人的100501套。这个数字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成都和武汉,这两座城市均超过9.8万套,离10万套也仅仅一步之遥。按照目前这个增加速度,两个月内成都、武汉紧随重庆的脚步,双双迈入10万+行列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此,可以预见重庆是第一个,但重庆绝对不是唯一一个二手房挂牌量冲上10万套的城市。所以,重庆并不孤单。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1%2F1564564952154542.jpg

【博览财经特稿】楼市在经历了三四月成交量的一波小阳春后,价格却并未如很多人所愿跟者成交量起来。相反,在持续的高压调控下,大部分城市的房价在高位盘整两年多后,已经出现明显的下跌趋势。

反映到市场上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售楼部维权的又多了起来。另一个就是中介处二手房的挂牌的急剧增加,二手房的议价空间也持续扩大。

之前是卖家挑买家,各种临时跳价涨价单方面毁约。如今是买家挑房子,价格不降到位,房子不是自己喜欢的绝不出手。出现的局面就是,全国二手房市场,正在迎来一轮巨大的抛售潮。

最受关注、影响力最大的一二线城市二手房现状

下面这张图展示的是目前4大一线城市和最热门、最受关注、影响力最大,具有风向标作用的10个重点二线城市在链家上的最新二手房挂牌量。在城市的选择上,我们已经尽量做到覆盖全国范围内所有重点地区。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1%2F1564564971895416.jpg

从图中可以看出,重庆不幸成为第一个挂牌量突破10万套的城市。达到惊人的100501套。这个数字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一!

紧随其后的是成都和武汉,这两座城市均超过9.8万套,离10万套也仅仅一步之遥。按照目前这个增加速度,两个月内成都、武汉紧随重庆的脚步,双双迈入10万+行列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此,可以预见重庆是第一个,但重庆绝对不是唯一一个二手房挂牌量冲上10万套的城市。所以,重庆并不孤单。

处于第二梯队的是天津、北京、上海。作为三大直辖市,北京、上海更是超一线城市,七八万套的二手房挂牌量,总数上虽不及重庆成都武汉,但却极具风向标意义。因为它意味着一线城市业主的心态,也在明显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业主对北京、上海这两个超级城市后续房价的走势,已经不再是一边倒的看多。

第三梯队是合肥、大连、沈阳、南京,二手房挂牌量在6万+。虽然远少于第一梯队的重庆武汉成都,但是作为人口不到千万的弱二线城市(南京算强二线),这个数也已经非常惊人。因此,即使南京贵为强二线,即使南京、合肥的新房在限价下依然火爆得一房难求,但是二手房却早已波澜不惊,昔日卖家挑买家,一言不合就调价甚至毁约的任性现象基本绝迹。

第四梯队的是广州、深圳、青岛、杭州,它们的二手房挂牌量在4-5万套之间。这四个城市都是网红或曾经是网红的城市,每一个都值得单独说说。

作为几乎比肩广州跻身一线的杭州,挂牌量最少。这说明杭州业主的心态,依然傲娇如常。虽然拎着百万拆迁款冲进售楼处抢房的盛况不复,但在全国都快凉下来的时候,杭州楼市依然我行我素、热度不减,足以说明杭州人民对接下来的杭州楼市持续看好,而且信心很足。

而青岛最近和深圳还真是有缘。上个月青岛市领导率队,倾巢而出前去深圳考察,然后给自己立了一个小目标,提出青岛要全面对标深圳,学习深圳,赶超深圳。

没想到的是,考察这么快就有了成效。一个月后,青岛的二手房挂牌量居然和深圳几乎一样。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的缘分,看到这两个数字的时候,真心不得不佩服青岛市领导的高瞻远瞩。其它先不谈,楼市先对标上深圳再说。高,实在是高!

广州作为老牌的一线城市,城市历史悠久,规模化的开发建设很早。据统计,广州科教育的产权清晰的商品房总量几乎是深圳的3倍。可广州的二手房总挂牌量却和深圳相差无几。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广州业主和杭州业一样,都是坚定看好自己城市后续的发展,舍不得出手手中的物业。

二手房堰塞湖有进一步扩大蔓延趋势

分析完单个城市的情况,再回到这14个城市的总体上来。目前,虽然除重庆率先捅破10万套警戒线,成都武汉即将突破外,其它大部分城市离10万还有不小距离,但在这些数据的背后,不得不引起高度关注的是,这些城的二手房挂牌量,几乎都以接近翻倍的增长量,刷新各自的历史最高记录。

如在抢房最凶悍的2016-2017年那一拨大行情中,北京二手房挂牌量长期维持在5万套以下,2017年三月最紧张的时候,一度还跌到3万多套,上海最低也不到4万,深圳更是跌到过2万套以下。

那时完全是卖方市场,中介几乎是求着业主到自己这里来挂牌。买家也是哄着业主、陪着笑脸、套近乎让业主把房卖给自己。十几个买家以竞价的方式抢一套房的奇葩现象在北上深广都反复上演过。

而对比最低点的挂牌数量,目前不仅四大一线城市,这10个重点二线也几乎都翻了一倍。

当前楼市,无论一线还是二线城市,二手房形势都出现反转,逐渐进入买方市场。随着卖房人越来越多,接盘侠越来越少,二手房的堰塞湖在很多城市已然形成,而且有进一步扩大蔓延的趋势。

因此,有些城市的房价,在这种大量抛盘的持续打压下,明显就危险了。

哪些城市的房价要小心了?

下面这张图,是上面14个城市的常驻人口图,常驻人口越多,说明潜在需求越旺盛,反之越弱。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1%2F1564565020101798.jpg

(数据来自中国城市建设年鉴2018,重庆需要特别说明一下,人口主要统计的是主城9区外加周边几个二手房活跃的区县。)

因此,哪些人口本身偏少,但是二手房挂牌量又极大的城市,毫无疑问是房价承受压力最大,最危险的的城市

单个看不明显,继续做了一张图,就是把4个一线城市和10个二线城市的人口(单位是万)及二手房挂牌量(单位是百)放在一起看来看,就比较直观明显了。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1%2F1564565043522138.jpg

当然,为了看的更明白、更直接、更好懂,将一个城市二手房挂牌量除以人口数,也就是计算一个数学上的比值,然后得出一组数据。很显然,比值越大,说明房价承压越大,越危险。反之则越安全,具体如下图。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1%2F1564565071884024.jpg

从图上可以看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大连、重庆、武汉、合肥4个城市。比值最高,在0.86到0.94之间,几乎接近1。

第二梯队是沈阳、南京、成都、武汉、天津、青岛5个城市,比值在0.5到0.7之间。

第三梯队是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杭州5个城市,比值最低,全部在0.5之下。

因此,综合人口规模看,并不是说二手房挂牌量越大,房价承压就越大、越危险。如重庆,虽然二手房突破十万,但重庆的压力指数,还是不及大连。只有700万常住人口的大连,才是最亚历山大的那个。

又如成都,虽然也逼近十万套,比南京合肥都多3万,但整体压力指数居中,比合肥、南京还要小。因为成都的人口,几乎是南京、合肥2倍还多,潜在购买力也是后者的2倍!

又如北京、上海,虽然挂牌量排在前面,都达到了七八万套,但是考虑到2000多万人口的巨大潜在需求,反倒是压力倒数的几个城市。

显然,那些人口本身偏少,挂牌量又巨大的城市,才是最危险的。

如果进一步分析城市的等级和定位可以发现,二手房抛盘压力最大的城市,清一色的全是二线城市。而压力最小的北上广深杭这些城市,清一色的又全都是一线城市,及准一年城市——杭州。

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只有当大潮退去的时候,你才能知道谁在“裸泳”。马云也曾说:风口过了,摔死的都是猪。

曾经市场好的时候,全国各地楼市鸡犬升天,每一座城市都认为自己的天选之城,天赋异禀。每一个购房人都觉得自己是投资大师,趋势高手,眯着眼睛都能在楼市大把赚钱,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赢得家财万贯,走向人生巅峰。如今,潮水退去、大风停止。

在史上最强二手房抛售狂潮面前,哪些城市的房价顶得住,经得起市场考验,城市实力成色十足?哪些购房人会被打回原形再次裸泳,从人生巅峰高位跌落?

检验各个城市真正实力的时候,到了。当然,答案很快就会揭晓,让我们拭目以待!(来源:胖兔财经 作者:金地八卦男)



                        

房企迎来史上最寒冷的凛冬 活下去没那么简单                 
【研究员】:wh
房企融资链上的人早已哭干了眼泪。特别是7月初20多家信托公司被主管部门约谈警示,要求严格落实“房住不炒”的总要求,警示之下,几家信托公司的地产信托业务被完全暂停。老大要从资金端锁住的房企贪婪的咽喉。凛冬已至,房企瑟瑟发抖,而楼市调控却不断加码,在全球各国央行纷纷降息大浪潮下,最近全国各地却传来房贷利率上浮的消息。据融360监测,国内重点 35个城市的533家银行分(支)行中,首套房贷利率持平和上升的银行数量大幅增加。南京、西安、广州、徐州、天津、成都、苏州等地纷纷上调了房贷上浮利率。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4749149493.jpg

【博览财经特稿】当下,对众多房企来说是最难熬的时刻。坏消息不断传来,一大批开发商撑过了小阳春,但终究没能熬过这个燥热的夏天。2019年,众多房企们终于迎来史上最寒冷的凛冬。房企的所有融资通道都被彻底冰封:信托融资、银行贷款、企业发债、境外发债、ABS(资产证券化)统统被封死。

整个行业面临生死考验与洗牌

房企融资链上的人早已哭干了眼泪。特别是7月初20多家信托公司被主管部门约谈警示,要求严格落实“房住不炒”的总要求,警示之下,几家信托公司的地产信托业务被完全暂停。

老大要从资金端锁住的房企贪婪的咽喉。凛冬已至,房企瑟瑟发抖,而楼市调控却不断加码,在全球各国央行纷纷降息大浪潮下,最近全国各地却传来房贷利率上浮的消息。

据融360监测,国内重点 35个城市的533家银行分(支)行中,首套房贷利率持平和上升的银行数量大幅增加。南京、西安、广州、徐州、天津、成都、苏州等地纷纷上调了房贷上浮利率。

楼市何去何从?答案已经显现。

据统计局发布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二手房房价数据,6月份下跌城市数量达到20个,比3-5月几乎翻了一倍。

一方面房企融资渠道被卡死,房贷利率上浮又压制了购房者需求,开发商资金流已经面临桎梏,但雪上加霜的是,2019年至2021年还是房企有息负债的偿债高峰期。截至2018年底,房地产主要渠道有息负债余额20.3万亿元,这笔负责会在2019年至2021年集中到期,2019年6.8万亿元、2020年6.6万亿元、2021年5.4万亿元。

融不到钱,房子不好卖,一些房企已经走投无路。泰禾集团拟在境外公开发行不超过18亿美元的美元债券,票面年息高达15%相当于正常融资利率的2-3倍。中梁控股集团7月16日在港交所上市,公司募资用途之一,即偿还信托贷款。

破产房企为何集中在三线以后?

据媒体消息,截至7月23日,2019年全国有271家房地产企业宣告破产清算,涉及全国各地。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4840767970.jpg

7月24日,查阅人民法院公告,破产数量又多了三家。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5300843205.jpg

仅仅在7月,就有26家房企破产清算,平均每天都有一家房企退出舞台。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4880655716.jpg

据福布斯中文网,相比2018年,房企破产的数量增加了3成,且几乎清一色全是中小房企。地域分布上,涉及28个省,超过120个城市。

2019年,中小房企破产主要的问题老生常态:顺周期扩张,步子迈得太大,负债太高,逆周期销售不好,现金流跟不上,资金链断裂。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宣告破产的房企,都是不知名的中小开发商,他们的大本营大多在三四五六线城市。其中也不乏知名开发商,如宁波的银亿集团。作为当地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之一,银亿在6月提交破产重整。而在247天前,银亿老板熊续强,刚刚以295亿的身价位列胡润百富榜第95名,问鼎宁波首富。

棚改助力,2016年开始的楼市周期,和过往区别最大的就是三四线城市异军突起。看到三四线楼市盛宴,不少房企耐不住寂寞,蜂拥而入。从拿地看,2016年到2018年,房企在三四线挥金如土,土地购置费增速远远超过一二线,超过的幅度在40%左右。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5346565381.jpg

如果三四线城市长期火爆,2019年估计很难看到房企破产数量增幅30%。三四线城市一直火爆,只是理想状态。2019年,随着棚改几乎腰斩,三四线楼市迅速熄火。

据克尔瑞数据,2019年前5个月,96个城市里,三四线城市销售情况最差。对比2018年同期,一二三四线城市中,三四线城市成为一个增速负增长的,负增长幅度为5%。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5372642720.jpg

在房企资金来源里,定金及预收款等和销售相关的资金可谓一家独大,占比往往能达到30%以上。这个最关键的资金来源,正不断遭遇滑铁卢。6月国家统计局数据,定金及预收款的增速仅为9%,比5月低了2.3个百分点,是所有资金来源里,唯一增速下滑的。

居民在买房上花的钱少了,对应的房企获得的资金也就少了。看看存款变化,最能直观的反应,此消彼长是什么味道。据机构统计,2019年,居民存款增速创近年来的新高,且和企业存款的差距越拉越多,这种情况近几年都没出现过。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5393984305.jpg

整体上,老百姓花钱买房少了,结构上,三四线城市又是重灾区,那深耕在三四线的中小房企,自然是要遭殃的。

如果销售资金跟不上,其他渠道融资能跟上,其实也可以,谁的钱不是钱?

但问题就在,中小房企其他渠道的钱,可能比销售渠道更难。据机构统计,2019年以来,房企发债融资出现严重分化。2019年前五个月,只有AAA级头部房企才能比较正常的通过发债融到钱,而信用等级差的房地产企业,想融到钱非常困难。

6月,房地产发债融资进一步恶化,不但信用等级差的企业借钱难,连评级高的头部房企都开始遭遇融资困境。据机构数据,6月单月,房地产全行业发债净融资都为负数。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5458385982.jpg

2019年,135家房地产企业的负债规模已攀升到8.5万亿。而在三四线城市异军突起的第一年,也就是2017年,这135家房企的负债仅为5.3万亿。时隔2年,增加2.2万亿负债。2019年一季度,8.5万亿负债,对应的135家房企里,只有51家是正现金流,其余现金流全都是负数。没有现金流,意味着也许有钱,但拿不出来,还不上款。

虽然相比2014年2000家房地产企业关门,当下的200多家不算什么。但当这份表格摊在眼前,你还是会被震撼。

破产的原因大多只有两个——多元化发展和资金链断裂。如银亿集团的破产,因频繁跨界,房产之外跨行了能源、汽车等行业,转型失败导致资金无法维持,只能宣告重整。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原因——资金链断裂。而融资难题成了房企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不小心就“命丧于此”。

融资难何解?

近两年,房地产成为国民最为关心的话题,没有之一。房价暴涨、地王频发,也让调控监管政策越来越严。

房价、低价波动幅度一旦过大,就被预警;苏州暴涨的房价迎来了两轮加码调控,就在前天调控范围再次扩大;开封“擅自”出台了取消限售的通知,闹得全国皆知,税后又取消了“取消限售”……一切都在表明,“稳”字当头的环境下,谁也别相当那只出头鸟。

另一条监管线也没松着,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遭遇严管。尤其今年二季度以来,房企的融资渠道被全面收紧。

5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23号文,明确要求商业银行、信托、租赁等金融机构不得违规进行房地产融资,重点申明要对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放款加强监管工作。

6月初又传出一些不断创造地王的基金房企,如旭辉、融创和中铁建等企业又被重点监控。

7月,银保监会针对部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约谈警示中融信托、中航信托等10家信托企业,要求未备案项目一律暂停,符合432的通道类业务也算房地产项目,全部暂停。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5029727520.jpg

在房企看来,条条致命。于是,上半年(尤其二季度)的房企融资额,出现明显缩减。据克而瑞研究监测数据,2019上半年95家典型房企融资总额为7169.2亿元,同比下降3.6%。其中,一季度融资额达到2016年以来的峰值,同比增长15.6%;而二季度融资环境再收紧,融资总量回落到3000亿以下。

这一数据在6月更明显。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6月40家典型房企融资完成额度仅有611.6亿元,低于月度均值线。

国内融资渠道的收紧,使房企不得不加大海外发债融资的力度。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5091598397.jpg

从克而瑞监测的95家典型房企看,2019年上半年境内外债券类融资总额4286亿元,其中,境内发债1402亿元,占总量的33%;境外发债2883亿元,占比67%,相较2018年上升19个百分点。

海外发债已成房企的最主要的输血渠道。但随着发改委7月发布的《关于对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申请备案登记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只能用于置换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境外债务。海外融资这条大通道也不容乐观。

融资难、资金链紧张的背景下,想要拿到救命钱必然付出一定的代价——融资利率逐渐走高。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5126496353.jpg

上半年,房企债券类融资的整体成本为7.25%,其中,境外发债成本8.34%,同比上升1.19个百分点。其实,能拿到10%以下的融资,已经很难。像华南城控、新湖中宝、正荣地产等房企海外举债年利率都已经超过10%。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5160671511.jpg

恰巧,2019年多数房企迎来偿债高峰期,即使成本如此高昂,也不得不发债融资。局面愈发艰难。

中小房企的生存战

近些年,房企的寡头化趋势逐渐明朗。相对头部房企,中小房企的日子更加难熬。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5194512260.jpg       回看这些年的房企百强榜,前20名的位次愈发集中。在2015年、2016年,还有复地、鸳鸯、金隅股份等房企上榜,而到近三年,TOP20的名单里只出现个位数的房企变化。真正体现房企寡头化的,还是要拿销售数据来说话。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5228422332.jpg

2019年上半年,房企销售额超过1000亿的有12家,而在2018年上半年这一数据为7家。其中碧桂园以接近4000亿的规模,位居第一。万科同样超过3000亿的规模排在第二,恒大、保利、融创依次排在3-5位。

上半年,共有147家房企销售额超过50亿元。其中,TOP10房企销售额占147家中的36.7%,TOP30企业更是占到总体的61.3%,寡头化趋势明显。

以权益销售金额看,50亿元以上房企权益销售金额均值为318亿元,市场份额为62.8%。其中,TOP10房企权益金额门槛为736.3亿元,是均值的2倍。

规模型房企凭借广泛的布局和积累的资金实力,市场份额越来越高。而房企生存的另一个考验指标——拿地,中小房企也早已丧失话语权。以拿地金额看,碧桂园、万科、融创居前三,拿地金额都在600亿元以上,碧桂园更是接近1000亿。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5258421329.jpg

其中,TOP10房企拿地总额5586亿元,占前100名房企的36.6%;TOP30房企拿地总额9959亿元,占前100名房企的65.3%,龙头房企拿地优势明显。

以拿地面积看,碧桂园、绿地、新城位居前三。碧桂园拿地面积接近3000万平米,绿地、新城、万科、融创、恒大拿地面积都在1000万平米以上。其中,TOP10房企拿地总面积12990万平方米,占前100名房企的41.6%。

如今的土地市场,基本已是央企、国企及超大型房企的主场了。

“房住不炒”“稳”字当头,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或会维持现有的局面相当长时间。无论是竞争力、融资能力、产品专业度,还是营销能力,中小房企都不是大型房企的对手,行业集中度提升,寡头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有人甚至断言,未来会有90%的中小房企会退出房地产市场。其中,最最艰难的是五六线县城的房企。如此局面下,快周转和抓回款将成重要抓手,但随着棚改规模缩减、房产成交下降、大中型房企下沉市场力度加大,这些小规模房企的生存举步维艰。等待他们的,大概率是破产消亡或被兼并的命运。

活下去没那么简单!

房子不好卖,现金流枯竭,全渠道融资被封,加上一大堆债要还,大房企难,中小房企难上加难!难,怎么办呢?

办法有,但不见得都走得通。常用的办法,甩卖资产,断臂求生。据时代周报统计,截至7月22日,2019年共计44条房地产项目转让信息,5月中旬以来披露的转让信息达32条,平均每2天就要转让1个项目。其中,粤泰股份与隶属世茂房地产的五家子公司分别签署项目转让协议,交易总计高达63.97亿元。而阳光100转让卓星集团的金额也高达43.97亿元。

最近,新城控股因突发事件,也开始出售项目。新城控股日前公告称,已在洽谈、协商出售的项目约为40个(含合联营项目),交易成交总额约为24亿元,约占公司2018年未经审计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的8%。

有项目卖,还有人接,可能得没事偷着乐。部分中小房企,深耕三四线,纵然有心卖,也不见得有人接。没人接,只好另辟蹊径。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是降价促销,用诚意打动人心,用价格换回现金流。

可这条路,对不起,不见得走得通。还记得,恩威并施的恩施吗?

华夏时报6月11日报道,恩施部分楼盘大幅度降价促销,部分楼盘降幅幅度多大4000-4500元每平米。可结果,非权威行业协会——恩施市房协要求开盘在售的企业纠正不良做法,并将协助主管部门对备案价格的下限低价进行制度性约束。

换句话,卖方要守规矩,打折促销,不许!最近没有报道,恩施地产商们过得怎么样,但想必有苦难言,咬牙也得坚持。

对房企来说,现阶段相比房价,更在成交量,量比价优!可2018年开始,楼市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历史上几乎没见过。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5714230566.jpg

价和量长期背离,量跌价稳,成楼市新常态。从调控角度说,价不涨,监管层的目的就达到了。但从房企角度看问题,没量有价,有行无市,没用。只有量上去了,存货流转、资金回笼了,这价格才有意义。

为什么,开封限售不能停?不给流动性,小火慢炖,房价稳,楼市稳。

最近,央行行长易刚说,市场利率化下一阶段,存贷款利率要分开走,先放开贷款。这一招太聪明。市场利率化,如果存款和贷款同步放开,实际上短期会提高市场利率。原因是把利率当做产品,为了争夺储户,银行必须得拉高利率,才能吸引到人。

钱的成本高了,为了弥补缺陷,贷款上自然要进行适度调整。而如果先放开贷款,那画风就变了,同样的客户争夺战,贷款比拼,可能只会是有最低,只有更低。

利率降低看着是好事,但快乐是别人,房企可能什么也没有。监管自带加息属性,对房企来说,利率下降,也许抵不过针对房企的全渠道融资监管。

现在,部分头部房企的发债成本都已经突破10%,那中小房企,可能就更享受不到利率下降带来的畅快。

房地产企业马太效应,头部集中已成共识。但不为人所共识的可能是,中小房企消失给头部房企份额带来的加成。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5741978893.jpg

2018年万科说活下去,现在看可能不是对自己说的,而是对三四线小伙们的一次喊话!

7月19日,国务院发布一个指导意见,叫《关于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有两个重要目的,一是为了搭建全国统一的土地市场交易平台,给集体土地入市做准备;二是指导意见明确:在土地抵押方面,明确自然人、企业均可以作为抵押权人。

抵押权人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时候,就抵押物优先受偿的人。中国有多少人能抵押土地?房地产企业算是少数中的多数了。如果他们还不上债,那抵押的土地,还可以用来给自然人还债。

房企面临一次针对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在破产潮/还债潮/加息潮来临前,房企现在面临的就是一次针对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过去房企杠杆率这么高,大房企动不动就负债几千亿,那肯定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但是大环境变了,现在是下行周期。权威人士都说了:下行压力加大。你还不去杠杆?你还不主动出清一下?

好多小房企老板,琢磨琢磨到现在这个地步,对手盘到底是谁你搞清楚了没?

很多人认为房地产是国家支柱产业,不能倒。这话没错。但当房地产供给过于膨胀时,它就会大量占用经济中的各个要素资源。

房子的属性是债务,背后必须依靠社会的利润创造,而在整个经济系统中真正创造财富、价值的企业必定是制造业,这是基石。现在房企和地方政府捆绑太紧密,土地财政和庞氏债务链及各种各样的主体盘根错杂,这必须要斩断。

宏观上看,上面为什么这样搞房企的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做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如科创板)的一个转化。专业术语叫改变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不平衡的格局(摘自6月13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的发言)。

这是上面现在正在做的,在推进但难度很大的一件事儿。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经济总量到跟美国差不多后,必定也是走的用居民部门负债来拉动经济增长的这种模式。但现在的问题是,美国的负债基础是信用,而我们的负债基础是房子。这完全没有一点可进化性。

所以,如果我们想照搬美国这套玩法,必须把这个基础的底子,从房子信用变成股市信用,把沉淀的财富从房子弄到股市这个资本市场里。这是主要的发展思路。

但改革开放到现在40年形成的路径依赖,起码还得一二十年才能重新趟出来一条新路。换句话说,这个供给侧改革不是短期的,还会持续很长时间。房企小老板们,你们好好琢磨琢磨以后怎么搞。(来源:叶檀楼市、米筐投资 作者:吕韬、老船长、拾叶)



                        

比央妈数据更恐怖的数据 过度消费正摧毁年轻人的生活                 
【研究员】:wh
单只说那句心机暗藏的:聪明的女人,舍得为自己花钱。悄无声息,将自己的营销和人的智商联系在一起,暗示你不买买买,等于智商低。更何况那句明目张胆的:心情三分靠打拼,七分靠shopping。心情不好那就买吧,有没有用无所谓,反正商家有的赚,管你死活呢。还有那些毫无逻辑的:“娶老婆,一定要娶会花钱的那种”;“不给你买YSL的男孩,不配说爱你”。至于“花呗”、“借呗”、“白条”这些居心叵测的命名,就更是为传达轻佻肤浅、随心所欲、不负责任的价值观,不遗余力了。它们在疯狂的煽动人们无脑消费,甚至将消费与身份、阶级、品味、智商、爱情、亲情统统联系在一起。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03%2F1564823038221766.jpg

【博览财经特稿】借借借!买买买!来啊,消费吧!1号马云爸爸、2号微粒贷爸爸、3号京东白条爸爸、4号平安爸爸......

来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时光

来啊爱情啊反正有大把愚妄

来啊流浪啊反正有大把方向

来啊造作啊反正有大把风光

歌词里的世界,唱得人心蠢蠢欲动;而造作之后,是这个世上最深的深渊!

过度消费正在摧毁年轻人的生活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03%2F1564823053999785.jpg

近日,突然一声警报传来,撕裂宁静的夜空!央妈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高达797.43亿元;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6.98万亿元,环比增长1.79%。

而8年前的2010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还不过是76.89亿元。8年之间,翻了10倍以上,相当于现在一个月的的逾期总量,就能赶上8年前一年的总量,变化之大,令人咂舌。

比央妈数据更恐怖的是近日网上流传的一个90后负债数据调查:据称:90后负债平均已达月收入的18.5倍,如果按平均工资6917元计算,平均负债可高达12.79万元。

乍一看,有点耸人听闻,也不知道真实性有多少,但根据蚂蚁金服公布的一个数字,也足以令所有人扎心了。据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18-34岁的年轻人,平均月储蓄只有1339元。

是的,没有看错,只有1339元!也就是说,大部分年轻人根本存不到钱。贫穷,是这一代年轻人最显著地标签。

而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一边是年轻人一贫如洗,月月光的口袋,一边却又是疯狂的信贷逾期,冰与火之间,这届年轻人的生活,犹如深渊。

消费主义观念突然横行扫荡全社会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03%2F1564823179167442.jpg

毒广告横行,疯狂助推消费主义!但对商家来说,深渊不是它们最关注的的,利益才是它们的可爱朋友。为了利益,它们往往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搅乱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毁掉整整一代人,也在所不惜。

轰然间,消费主义观念突然横行,正在扫荡着全社会。且不说那句杀人诛心的:“你舍不得买那些漂亮、好看、具有品质感的东西,是因为潜意识认为自己配不上它们。”暗示你,不无脑买,就是低级、low!

也不说那句别有用心的:“妇女能顶整片天,感谢咱们的新中国。男人擦泪不刷卡,那是万恶的旧社会。”赤裸裸将“女权主义”和消费挂钩,煽动人们的欲望,掏自己的口袋,卖他们的产品。

更不用说那句莫名其妙的:“没有一个姑娘会因为买买买变穷,尤其是漂亮的姑娘”仿佛那些被债务缠身的人们,不是因为买买买变穷的一般。

单只说那句心机暗藏的:聪明的女人,舍得为自己花钱。悄无声息,将自己的营销和人的智商联系在一起,暗示你不买买买,等于智商低。

更何况那句明目张胆的:心情三分靠打拼,七分靠shopping。心情不好那就买吧,有没有用无所谓,反正商家有的赚,管你死活呢。还有那些毫无逻辑的:“娶老婆,一定要娶会花钱的那种”;“不给你买YSL的男孩,不配说爱你”

至于“花呗”、“借呗”、“白条”这些居心叵测的命名,就更是为传达轻佻肤浅、随心所欲、不负责任的价值观,不遗余力了。它们在疯狂的煽动人们无脑消费,甚至将消费与身份、阶级、品味、智商、爱情、亲情统统联系在一起。

仿佛不消费、不花钱,你就十恶不赦、伤天害理,消费、使劲花钱,哪怕是借贷、哪怕是裸贷,哪怕是赔上一生,你都是光明正大、前途无量的。这哪里是有毒、毁三观,这分明是用心险恶。

为了掏空你的口袋,他们不仅不要脸皮,连智商都不要了。尤其是某金服的一条广告《年轻,就是花呗》,更是让人无语。视频里,三个年轻人,因为借贷,一个买了心爱的高档汽车,一个四处旅行、一个借钱创业了,个个光鲜亮丽,最后一句广告词收尾: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仿佛几千元、一万元的借贷,就能让你买一辆高档汽车、就能让你全国各地到处浪、就能让你创业成功一般。这实在是莫名其妙。这些广告,他们自己信吗,他们可能都觉得想吐。

作为互联网大数据巨头,他们完全知道花呗、白条的钱都去哪了,但他们依然在赤裸裸的洗脑,宣扬消费主义,莫名其妙的和创业、旅行、人生挂钩,掏空你的口袋,做自己的生意。

可怕的是,这一个个剧毒的广告,已经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价值观,为他们创造了一个个美好的幻象,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但当幻象破灭时,是近800亿的信用卡逾期,就是几百万、几千万的年轻人被掏空的口袋,是深陷消费贷深渊无法自拔,走向轻生的无数生命。

据阿里发布了《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2018年数据没找到),数据显示:中国近1.7亿90后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4500万,如果没有信用分限制,可能会更多。

在购买手机时,76%的年轻用户会选择分期付款,也就是说,每10个购买手机的年轻人,有将近8个都选择了分期付款,超前消费。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个难以归还的债务;但对商家来说,这不过是一组财报数据。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03%2F1564823214946894.jpg

你的未来只能你自己负责

营销正在把幸福的标准调得越来越高,但全盘接受的你,只会越来越不幸福。

总有人说,我的钱都花在了自己身上了,又没有浪费,你凭什么说我。没有人能够说你,也没有人愿意说你,当这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毁了你的未来,毁了你上升的道路时,只有你自己能够承受。

要知道,一旦信用预期,那些催债公司会把电话打到你的父母、同学、朋友,以及所有的亲戚那里,让你受尽恐慌和耻辱,从此再也抬不起头。

有些人可能甚至因此抵不住压力,走上了绝路。去年,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研究生突然自杀身亡,轰动全国。他因通过向17个APP借贷,欠款多达五万元,深陷借新还旧的深渊,无法自拔,最后走上不归路,枉费了父母、国家、学校20年辛辛苦的栽培,留给这个世界一地鸡毛,留给父母半生哀痛。

类似的事情,在全国可谓时有发生。就像一位深陷消费贷的年轻人所说的:“最初,我只是想买一部刚上市的iPhone月还600,完全可以负担得起。后来想买的越来越多,于是,只好开通了信用卡、花呗、借呗、各种网贷,拆了东墙补西墙,分期不行就套现。很快,我的工资就跟每月还款额持平了……”

我不敢考研,不敢辞职,只能一步一步向前。用房租和吃饭以外的每一分钱来偿还透支的每一个明天。一时的享受和侥幸,固然是销魂蚀骨般的舒爽,但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如洪水出笼般狂飙,难以抑制,寅吃卯粮、透支信用的代价就是让未来没有未来。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过度消费只会给你的人生带上枷锁,从此再无翻身之地。适度消费,才是你一生幸福的开始。(来源:首席财经观察 作者:meirijingji001)



                                 
                                           政经观察
                 



大家一起来“玩水” 一场新的博弈在所难免                 
【研究员】:wh
无论是加息,还是降息,最终要冲锋的要塞就是经济增长。至于说,增长的锅究竟让谁来背,就看每个阶段的战略环境变化了。经济的下行压力需要宽松;平稳供给侧改革需要宽松;金融科技的战斗需要宽松;产业盐碱地缺水需要宽松。但要注意的是,绝不可能是大水漫灌的宽松,就像负重前行的人不可能跑跳自如一样,楼市这个“堰塞湖”包袱足够的沉,限制货币政策只能搞“脚踩地漏,手拿水管”的定向宽松。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03%2F1564822469269977.jpg

【博览财经特稿】深夜,美联储扛不住降息了,降息25个基点。市场反应,美股暴跌,黄金暴跌,风险资产在抱怨:“水少了,水少了”!

需要着重提醒的是,当美国、中国、日本、欧盟这些大个子们正式入局时,新的货币宽松周期才能真正全面落地。

有什么影响?水来了,大家要一起“玩水”呗。

如果说上一轮十年加息周期是世界性“高价抢储”的话,抽别人家的血,养自己的神,爆了中小国家的“雷”,保住了鹰酱的基本盘;那么降息周期将会显得更加扭扭捏捏,因为这类似于发钱、赈灾的行为,大门口一群饿狼争食,确实不能100%保证自家的狼能抢得过所有别人家的狼。

基于这样那样的顾忌,所以整个过程就要扭扭捏捏,要始终有所保留,要有想方设法让仇家先降的“阴谋+阳谋”。总之,博弈在所难免。

加息的刀

美元,非美货币,加息,降息,这些牌局究竟内在是一种什么关系?

加息的第一层,也是最浅的一层,是美元资产的收益率上升,实质上就造成了对全球存量美元的抢劫作用,也就是把财富拿走,把通胀留给了非美货币国。

倒霉蛋津巴布韦2017年的世纪大通胀就是这个逻辑,虽然不能说一个国家经济完全崩溃了,但从货币角度讲,信用确实已经崩塌了。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03%2F1564822488875051.jpg

请注意!货币本质就是一个秩序,货币的信用主权争夺本质是秩序的争夺,货币和道德、文化、法律以及风俗习惯其实是一个整体。就像《货币的起源》里大胆说出的:“人们接受我提倡的道德,遵守我建立的秩序,向往我推崇的文化,依赖我维护的市场,使用我发行的货币”。是生意,也是一种阳谋。

进一步看,加息的第二层是汇率比价,一边是美元的加息,一边是非美货币的贬值,这是一个双重加持的作用,资本外流的速度就会因此加快。

你可以说这是资本追求高收益的天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现实的砧板上,关于加息之刀所造成的残酷现实,羔羊们确实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大伙儿辛辛苦苦几十年挣的血汗钱,突然有一天就被“马匪”劫了,成了别人家的资产,总归不是一件开心的事。

降息的水

印度降息、俄罗斯降息、印度尼西亚降息、澳大利亚降息、韩国降息、乌克兰降息、美联储降息、巴西降息、香港降息等等。

有加息周期,就会有降息周期。硬币的两面,加息是“吸星大法”,降息就是“抢粮大战”,在降息的周期里,谁家的池子深水位浅谁就更占便宜。

所以,中央政治局会议紧急再提“房住不炒”,等于把水位高的旧池子“半封存”了,新筑的资本市场新池子当下又严控水位。

起码要在指数级层面不能太过冒头。为了什么?

和马丁路德金一样,咱也有“一个梦想”,科创是个烧钱的主,新建的池子里需要将来都灌满了水,而且还养了很多大鱼,吃起来肉多又劲道。这就当下的操盘战略。

掰手腕,耐心很重要。80年代初至今,粗略统计一下,美联储大概有19次降息操作,和这次类似的大概是1995年和1998年的预防式降息。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03%2F1564822520530452.jpg

什么叫“预防式降息”?经济有短期的下行压力,但不是中长期的,提前逆周期对冲一下。一来保证明年大选之年数据不至于太难看;二来缓和一下高悬的股市和虚弱实体之间的矛盾。

高手过招,自信者,保持战略定力,流氓者,四处惹事生非。各自都有各自的问题,中国的楼市,美国的股市和日本的债市问题,不是谁先崩的问题,而是在旧有的格局下如何继续扛一扛、挺一挺的问题。砸锅完蛋这种事情谁都怂。

增长的锅

无论是加息,还是降息,最终要冲锋的要塞就是经济增长。至于说,增长的锅究竟让谁来背,就看每个阶段的战略环境变化了

经济的下行压力需要宽松;平稳供给侧改革需要宽松;金融科技的战斗需要宽松;产业盐碱地缺水需要宽松。

但要注意的是,绝不可能是大水漫灌的宽松,就像负重前行的人不可能跑跳自如一样,楼市这个“堰塞湖”包袱足够的沉,限制货币政策只能搞“脚踩地漏,手拿水管”的定向宽松。

从整个操盘逻辑上看,清理资本市场上的垃圾上市企业,这是保证上市企业的高质量供给;对外资投资放宽各种限制,这是在打通全球资本流入池子的管道;国有银行理财子公司、社保基金入市资本市场等等操作,是在打造与外资平衡的自己人力量。这一切形成合力都需要外围以及内部宽松环境的配合。

宽松,就是荷尔蒙。总体思路看,这是一场紧跟美元的贴身战,就像长跑贴着第一名跟跑策略一样,货币政策独立,又紧贴美元的策略,既减少了阻力,有能同频沾光。

全球降息大幕或已拉开,资本猎手们的冒险冲动再次被激活,满血出笼,眼冒绿光,规则也很简单,哪里有能挣钱的地就往哪里聚。发扬一不怕翻山,二不怕苦的精神。

天道使然。在全球巨变的风口处,资本早已提前占坑,当韩国、土耳其、委内瑞拉相继躺倒的时刻,有些国家和城市却在闷声发大财。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世界的蛋糕永远不缺食客,风水轮转也罢,强盗逻辑也罢,历史从来不只有感情和理性,历史和善良无关,历史也和罪恶无关,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是由铁血铸成的。

聚焦那群闷声发大财的国家和城市,背后的逻辑究竟是什么?是趋势性的还是历史的一瞬间?民族复兴周期和世界经济周期的历史共振下我们需要弄清这个问题。(来源:米筐投资 作者:菌爷)



                        

从美中贸易战到日韩贸易战 全球电子产业链面临新挑战                 
【研究员】:wh
日本对于韩国的出口审查仅是牛刀小试,未来若真正采取禁运,并且将范围延伸到DRAM与NAND Flash记忆体,才会对韩国产生真正的致命性伤害,这恐怕也是韩国政府低调回应的主要原因。不过,日本报复行动的小心翼翼也反应出贸易战的两难。固然日本由于技术领先,能够以少数上游的关键材料牵制韩国庞大的下游产业,但是无论是半导体或是面板的产业关联性都十分高,韩国的产业受损,影响所及不仅是韩国企业,包括美日中台在内的资讯电子与通信产业都会连带受损。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29%2F1564390320357908.jpg

【博览财经特稿】日本经济产业省于7月1日公布,将氟聚酰亚胺、光阻剂及氟化氢出口到韩国,每次会需要经历约90天的审查,并于7月4日开始实施。由于这三种材料对于制造半导体、手机屏幕与面板至关重要,其中韩国使用的氟聚酰胺和光刻胶有九成来自日本,消息一出,震撼韩国各界,认为日韩贸易战正式开打。

日韩贸易战可视为美中贸易战下衍生的产物

尽管日本官方并未在公开声明中表明动机,但根据官方对媒体所透露的消息显示,从去年以来,韩国对于“征用工”的诉讼、还有冻结日企在韩国的资产,此次出口审查乃日本所采取的“报复”行动。

日本在二战时依据动员法对殖民地动员,产生了“征用工”与“慰安妇”争议,日本政府于1965年与韩国总统朴正熙签订《日韩请求权协定》,给予无偿补助与低利贷款,以换取韩国政府放弃索赔权。因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把韩国最近的举动视为违反当年的协定,但韩国则表示该协定并未涉及个人精神求偿问题,认为日本的报复措施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协定,并一举告上WTO,民间亦发起抵制日货与东京奥运会的运动。

事实上不仅征用工,日韩之间还为慰安妇与领土争议纷争已久。2015年日本政府与韩国总统朴槿惠签订《1228慰安妇协议》,同样以无偿补助换取韩国放弃索赔权,但是韩国为此仍对日本抗议连连,再加上日韩长久的领土争议,韩国今年又赴独岛(日本称之为竹岛)附近进行海洋探勘,引发日本强烈不满,本次贸易战开打,实为双方长久以来争议的爆发。

日本目前仅仅祭出90天的出口审查,而且没有对韩国名列世界第一的DRAM产业所需的DUV光阻剂加以限制,也会视韩国的反应而决定是否增加报复的力道与广度,但是光审查限制已令韩国举国震惊。不仅三星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李在镕立刻飞往日本寻求和解,韩国总统文在寅也向美国求援。据《韩联社》报道,李在镕已经获得日本海外原料厂对于三星的供货保证,可暂解燃眉之急;而美国总统特朗普虽然口头表示愿意提供协助,但是尚未见到具体措施。

产业链已无法忽略地缘政治

自从文在寅上任后,一反前任总统朴槿惠的亲美政策,改而采取亲中与亲朝鲜的外交路线。朴槿惠任内,为了反制朝鲜核试验所设置的导弹防御系统萨德(THAAD),引发中国强烈抗议,并在国内发动“限韩令”,乐天集团在中国境内的企业遭受强烈抵制,两国关系降至冰点。直到文在寅上任,于2017年的G20峰会与习近平破冰和解,外交转向中方倾斜。此外,日本也对于韩国企业多次涉嫌违反联合国制裁禁令继续对朝鲜交易颇有微词,认为有将关键技术流向朝鲜之虞。在美中贸易战紧锣密鼓之际,文在寅的亲中政策成为美国反中阵营的破口,因此日本于今年G20会议结束后两日,便对韩国发起贸易战,加上美国对韩国请求调解的反应并不积极,或许安倍晋三事前已经与特朗普打过招呼,在美国的默许下对韩国进行报复。

日本对于韩国的出口审查仅是牛刀小试,未来若真正采取禁运,并且将范围延伸到DRAM与NAND Flash记忆体,才会对韩国产生真正的致命性伤害,这恐怕也是韩国政府低调回应的主要原因。不过,日本报复行动的小心翼翼也反应出贸易战的两难。固然日本由于技术领先,能够以少数上游的关键材料牵制韩国庞大的下游产业,但是无论是半导体或是面板的产业关联性都十分高,韩国的产业受损,影响所及不仅是韩国企业,包括美日中台在内的资讯电子与通信产业都会连带受损。

而且若完全将日韩贸易战视为美中贸易战的延续也不尽正确,忽略了特朗普上任后国际秩序的演变。二战后,各国所设立的联合国(U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乃至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到后来的WTO,目的都在提供设立规则、解决纷争的机制以图建立国际秩序。而国际秩序具有公共品(public goods)的特性,亦即由于搭便车倾向,若单纯就成本收益比而言,小国的平均获益比率比大国更高,否则纯就议价能力而言,大国于双边协议能获得的好处多于多边协议,因此自愿性基础的国际秩序,对于国际整体福利有所增进。

问题在于,特朗普经常以商人的眼光计算美国在北约(NATO)或是美日协议中所“多”负担的金钱,背后所隐含的逻辑是,美国不愿意为国际秩序的公共品多负担成本。这样的国际秩序所产生的真空,代表可能发生更多中型国家之间的争议,日韩贸易战如果扩大,日后美国恐怕要花费更大的成本才能够重建国际秩序。比方说,美国建立了日本、韩国与台湾高度分工又彼此合作的产业链秩序,使得个别产品的国际移动,无碍于整体的效率,即使DRAM的生产从美国移到日本、再移到韩国,就个别企业与国家来看产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但是无碍于产业整体的生产效率;一旦日本与韩国的产业链产生断裂,将迫使个别国家增加自给自足的程度与分散采购风险,使得整体的效率与创新都为之降低,这也是为何考量产业链时无法忽略地缘政治的原因。

由此可见,无论是美中贸易战或是日韩贸易战,都将使得世界价值链逐渐脱钩(decoupling)。事实上美国从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之初,目的是为了让生产链上的某些活动,即使无法回到美国,也要逐渐离开中国,使得两国原先分工合作的价值链逐渐脱钩。后来包括要求中国禁止利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与《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等法案强制外商技术移转、建立实体清单(entity list)、针对华为等企业的惩处等作法,以及中国反制美国的“不可靠实体清单”等措施,不仅增加了贸易障碍,也限制了彼此技术交流,强化双方价值链脱钩的过程。

“松散连结”时代的生存策略

事实上,过去四十年的全球化,已经使得美中之间的价值链盘根交错、利益重叠,这与过去美苏冷战时期的壁垒分明十分不同。而且固然美国的创新能力独步全球,但是中国厂商已经发展出卓越的生产能力,这种资源与能力需要时间累积,其他国家难以短时间取代,所以双方不可能全然脱钩。

即使在过去,中方利用《合资法》强迫技术移转,外资企业也并非毫无对策。如Minyuan Zhao的研究发现,当地主国的知识产权保障较低时,外商会采用垂直整合的方式避免技术泄漏;当垂直整合为《合资法》所不许时,外商则会尽力将互补性资产的价值链留在本国,例如将某些关键研发模组化留在母国,以避免技术外泄与利润消散,从而影响了价值链的地域分布与整合程度。

因此,纵使从美中贸易战到日韩贸易战,都显示美中两大阵营的价值链在逐渐脱钩,但最终不会真正演变为完全脱钩的两个阵营,而会以松散连结(loosely coupled)的方式共存,也就是双方会有各自的专业化,发展出少数连结共享的生态,不过外部与内部系统会更加碎片化,整合变得比以前更为困难,国家与企业都需要更多的资源,并发展出不同的领导、适应与组织策略。也因此,相关国家或企业不仅必须花费更多的资源,分别投资在两个不同阵营,发展出各自专属的机器设备与人力资本、适应彼此的价值链的专业化,而且为了获得双方阵营的信赖,必须建立特定的隔离机制,来确保双方的技术交流在彼此连结并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些都将成为未来价值链的新挑战。(来源:FT中文网 作者:加拿大约克大学副教授沈荣钦)



                                 
                                           形势分析
                 



房价暴涨时代已结束 未来机会集聚三个热点地区                 
【研究员】:wh
在今后十几年的长周期里,中国房地产每年铺天盖地的十六七亿平方米的新房竣工销售交易量,这个时代结束了。去年比前年只增加了1.8%就是一个信号。因为1998年到2008年,每年增长25%左右,三年能够翻一番,十年翻了三番。2008年到2012年期间,每年增长15%左右,五、六年翻一番。2012年到2018年,大体上维持在6%-7%的区间,增幅进一步下降,去年增长率是1.8%。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29%2F1564385914725819.jpg

【博览财经特稿】7月13日,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暨房地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办,重庆原市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出席并发表精彩演讲。

如何判断房价的走势?哪些城市的楼市仍有投资价值?未来十年中国房地产会如何重新洗牌?这位“中国最懂经济的市长”给出了自己的判断,思想潮精编演讲。

各位来宾,很高兴参加今天“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暨房地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国际研讨会”,来了以后才知道这个会已经开了十年了,每年举办一次,持之以恒,很有成就。

按照会议的主题,我今天讲的内容围绕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谈一下中国房地产今后发展的趋势。

我今天讲的趋势是总的内在的趋势,长效的、长期的、基本面的、基础性的趋势。

中国房地产的市场规模有多大?

今后十几年新房的销售交易量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下降,这个变化就是从这几年的顶点到了拐点开始往下,趋势性的总量缩减。

在过去的20年,中国房地产每年的新房销售交易量差不多从1亿平方米增长到17亿平方米,翻了四番多。

那么今后的十几年会怎么走,是保持现状17亿平方米一年,维持10多年,还是继续每5年、10年还要翻一番,17亿平方米变成30亿平方米、34亿平方米?

我的判断是今后十几年,中国每年的房地产新房的交易量,不仅不会总量增长翻番,还会每年小比例地有所萎缩,或者零增长、或者负增长。十几年以后,每年房地产的新房销售交易量可能下降到10亿平方米以内,大体上减少40%的总量。

在今后十几年的长周期里,中国房地产每年铺天盖地的十六七亿平方米的新房竣工销售交易量,这个时代结束了。去年比前年只增加了1.8%就是一个信号。

因为1998年到2008年,每年增长25%左右,三年能够翻一番,十年翻了三番。2008年到2012年期间,每年增长15%左右,五、六年翻一番。

2012年到2018年,大体上维持在6%-7%的区间,增幅进一步下降,去年增长率是1.8%。

我讲这段话的意思,今后十几年的房地产业发展趋势,不会是17亿、18亿、20亿、30亿平方米,而是逐渐萎缩,当然这个萎缩不会在一年里面大规模萎缩20%、30%,大体上有十几年的过程,逐步往往下降。十几年后每年的竣工销售量下降到10亿平方米以下。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29%2F1564385967651086.jpg

总量萎缩后,中国房地产建设的重点地区在哪里

过去十几年的状态,不管是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不管是大城市、中城市,还是小城市、区县城市,总之是全面开发,四面开花到处都是房地产,是个全民造房运动的时代。

从现在开始,往后的十几年,房地产不会出现四面开花,东西南北中全面发热的状态,但是房地产还会有热点。我们说的总量17亿平方米一年,以后可能变为一年15亿、12亿平方米。

这个建设量、生产量主要体现在三个热点地方。

一个是中心城市。所谓中心城市,指除了省会城市之外也包括一些同等级别区域性的中心城市。比如山东省除省会城市济南外,也有区域中心城市青岛;广东除了省会城市广州之外还有同等级中心城市深圳。

第二个就是大都市圈。超级大城市辐射会形成城市圈,城市圈里的那些中小城市会成为房地产发展热点。

第三个热点地区是城市群。城市群里的大中型城市往往也会是今后十几年房地产开发的热点。我们国家人口在50万以下的城市叫小城市,50万-100万的叫中型城市,100万-500万的是大型城市,500万-10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1000万人口以上的叫超级大城市。

在省会城市里有一批已经过了1000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比如郑州、济南、杭州、南京、合肥、武汉、成都、西安,这些城市还会向1500万、2000万发展。

有些省会城市现在是500、600万人口,以后可能往1000万人口的方向走。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29%2F1564385991769367.jpg

这里面有一个什么动力呢?在中国各个省的省会城市大体上发展规律都会遵循“一二三四”的逻辑。

所谓“一二三四”,就是这个省会城市往往占有这个省土地面积的10%不到,一般是5%-10%;但是它的人口一般会等于这个省总人口的20%;它的GDP有可能达到这个省总GDP的30%;它的服务业不论是学校、医院、文化等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还是金融、商业、旅游等市场化的服务业,一般会占到这个省总GDP的40%。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家可以关注现在近10个跨入1000万的国家级超级大城市,根据这些省总的经济人口规模去算一下,他们都有十几年以后人口增长500万以上的可能。只要人口增长了,城市住宅房地产就会跟上去。

所以我刚才说的大都市、超级大城市,1000万-2000万中间有一批城市还会扩张,过了2000万的,可能上面要封顶,但是在1000万-2000万之间不会封顶,会形成它的趋势。

如果已经是2000万以上的超级大城市,这个超级大城市自身的核心圈已经密密麻麻地碰了天花板了,它的发展将集中表现在大都市圈。

大都市圈不是一个行政范围,而是它的经济辐射范围,大都市圈的辐射范围一般会有1.5—2万平方公里。

大体上50公里—70公里的半径绕一个圈就构成大都市圈,这个大都市圈里会有一些中小城市,这些中小城市,单独发展一般不构成热点,但是,一旦进入大都市圈发展,这些中小城市会加快发展。

以超级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一般是四五百公里的半径范围内的城市构成城市群。相隔太远的城市之间不构成城市群,比如上海和天津没有城市群的关系,但是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构成了长三角的城市群。城市群里的大中城市会加快发展、会互动、会资源优化配置。

总之,尽管今后十几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交易年度的规模不会再翻番,20年以后回头看,现在的17亿平方米就是一个高点、就是一个拐点,以后逐渐变成了15亿、12亿、10亿平方米一年。

在今后的十几年,房地产开发不再是四处开花、全面开花,而会相对集聚在省会城市及同等级区域性中心城市、都市圈中的中小城市和城市群中的大中型城市三个热点地区。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29%2F1564386018343216.jpg

决定房价走势的三个因素

今后十几年,房价趋于稳定,既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房价的平均增长率将低于等于GDP的增长率。

全国城市新开发房屋的平均交易价格1998年是每平方米2000元,2018年全国平均上涨到了8800元,大账上说的是翻了两番。这是东中西全国城市房屋开发每平方米的均价,10年翻一番,20年翻两番。

如果当地比当地,那么不管是东部,还是西部,都翻了三番以上。比如,成都2000年主城房价均价1000多元,2017年到了10000元以上,翻了三番多。

沿海地区,比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热点的一线城市房价基本上翻了三番,涨了八倍,有的特别热的地方甚至涨了十倍以上。

总的来说,在特别热的一线城市家庭收入30年、40年不吃不喝买不了一套房,房价收入比是很高的,与世界比较来说最高的。

讲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过去十几年,中国的房价跟房地产的开发量、生产量是相同的趋势,都是五年翻一番、十年翻两番、十七八年翻三番的状态。

支持这个状态的原因是什么呢?大体上有三条,任何物价涨落总是跳不出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供求关系,商品的供求关系。

供不应求会涨价,供过于求会跌价。我们可以说过去十几年、二十年,中国房地产是供不应求的,人均从10平方米往20、30、40平方米的这个过程是短缺经济下的补短板的过程,所以强烈的改善需求规模支撑它越造越多。在越造越多的过程中还供不应求,就造成房价不断往上涨等等。

第二个原因就是房价上升当然和货币有关,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29%2F1564386045836445.jpg

中国的M2从2004年、2005年开始,差不多有整整十几年左右两位数增长,一年百分之十几的增长率,有若干年份甚至百分之二十几的增长。我们的M2今年6月份到了190多万亿,去年180多万亿。而在2004年的时候,M2其实就是20多万亿。

也就是说,这个十几年,M2翻了三番,也涨了8倍。这个钱出来当然会影响社会经济。

很幸运,被房地产吸收了一大块资金,房地产成了M2超出增长的一个吸收器,使得整个社会商品的物价指数增长平稳,但房价出现了每三年、每五年翻一番的现象,所以这些年房价上升,也是通货膨胀的现象。

第三个原因就是一个国家房地产的价格也会受外部影响、受汇率影响、受国际购买力影响,当然也会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

比如美国房地产大涨的时候,美国经济好,当然也会拉动世界经济一起往上走;美国出现金融危机或者出现它的汇率大幅度的起伏,也会对中国市场带来冲击。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也会吸引外资投资或购买中国的房地产。

讲这一段,我的意思就是说物价、房价是和这三个因素相关的,我们过去十几年房地产翻两番、翻三番的价格是和这三个现象综合在一起产生的。

根据这个观点预测未来,在房地产供求关系方面,我们已经进入到尽管局部也还会有供不应求,但是总体来看,供不应求的时代结束了,已经进入到总量过剩的阶段。所以供不应求造成房价上升、推动房价上升的动力下降了。

从通货膨胀看,我国M2已经到了190万亿,会不会今后的10年M2再去翻两番?不可能,这两年国家去杠杆、稳金融已经做到了让M2的增长率大体上等于GDP的增长率加物价指数。

这几年的GDP增长率百分之六点几,物价指数加两个点,所以M2在2017年、2018年都是八点几,今年1-6月份8.5,基本上是这样。

可以预判,今后十几年,M2增长率基本上与GDP增长率加物价指数,保持均衡的增长。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29%2F1564386063333181.jpg

而中国的GDP今后十几年平均增长率大体在5%左右,房地产价格的增长大体上不会超过M2的增长率,大体上也不会超过GDP的增长率,一般会小于老百姓家庭收入的增长率。

总之,中国的城市化还在发展过程中,城市化率还有10%增长空间。城市群、大都市圈、国家中心城市、超级大城市还在发展中,中国不存在土地价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中国房价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往下坠落,没有这个经济基础;但也不会再产生五年翻一番、十年翻两番三番过去十几年的那种历史性现象。

今后十几年,房价会趋于平稳,既不会大跌,也不会大涨。(来源: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 作者:黄奇帆)



                                 
                                           新闻视点
                 



中国省域经济迎中考 三个重要趋势影响未来区域格局                 
【研究员】:wh
2019年上半年,广东GDP高达50501.17亿元,江苏GDP为48582.7亿元。广东江苏与内地其他省市明显拉开差距,经济领先优势一如既往。从增速看,广东江苏实际增速均为6.5%,超过全国平均增速的6.3%。从名义增速来看,广东高达8.98%,江苏达到8.29%,在全国各省市中均保持领先态势。可以预料,今明两年,这两省将先后跻身10万亿GDP俱乐部。2018年广东GDP就已高达9.7万亿,今年破10万亿毫无悬念。而江苏2018年GDP为9.26万亿,今年想要晋级10万亿俱乐部,存在一定挑战,2020年则无太大问题。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6885684537.jpg

【博览财经特稿】近日,各地陆续发布2019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有省市加速发展,有省市正在挤水分,还有省份不及预期。

2019年上半年全国各省市GDP排行: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6907970028.jpg

上半年各省市GDP三个现象值得关注

今年上半年各省市GDP,有三个现象值得关注:

一是安徽赶超北京。今年上半年,北京GDP达到15212.5亿元,实际增速6.3%,一如既往之稳。

而安徽更进一步,上半年GDP为15664亿元,实际增速8%,以微弱优势赶超北京。如果这一增速在下半年能得到保持,那么安徽全年赶超北京,不是没有可能。

二是云贵继续领跑。今年上半年,云南贵州分别以9.2%、9%的实际增速,位居全国各省市最前列。

云贵之所以如此突出,与其所处发展阶段和政策加持有关。东部省份普遍已经进入城镇化成熟阶段,工业面临转型升级,而西部省份多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城镇化加速阶段。工业加速,投资驱动,经济增速很容易狂飙突进。

相比而言,东部沿海地区不再依靠投资驱动,相比于速度,东部省份更在乎的是发展质量。

三是中部崛起正在成为新的现象。西部地区经济增速高低不一,但中部地区增速普遍高于全国水平(6.3%)。

今年上半年,中部六省的经济增速分别为:江西(8.6%)、安徽(8.0%)、湖北(8.0%)、河南(7.7%)、湖南(7.2%)、山西(7.2%)。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6934694296.jpg

城镇化进入下半场,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武汉、郑州跻身国家中心城市,合肥融入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双双跻身国际级城市群。

此外,中部省份多属劳动力大省,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中部地区顺势成了最大的承接地,由此带动工业提升和人口回流,形成良性循环。

这几个省市跑输大盘

关于GDP,有两组增速,一组是名义增速,另一组是实际增速。

名义GDP增速针对GDP绝对值本身进行衡量,实际GDP增速则要扣除物价因素。在通胀型经济中,一般来说,名义GDP增速高于实际GDP增速。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6955414242.jpg

先看名义增速,增长最快的三大省份分别是:云南(13.53%)、福建(12.12%)、四川(11.95%)。

再看实际增速,增长最快的三大省份分别是:云南(9.2%)、贵州(9.0%)、江西(8.6%)。

一般而言,由于价格水平悬殊不会过大,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一般不应出现过度背离。

单看实际增速,今年上半年,全国GDP实际增速为6.3%。

在已公布数的相关省份中,有10个不及平均增速:山东(5.4%)、上海(5.9%)、辽宁(5.8%)、陕西(5.4%)、重庆(6.2%)、天津(4.6%)、内蒙古(5.5%)、甘肃(6%)、海南(5.3%)、青海(5.7%)。

从区域分布看,南方省市里只有上海、重庆、海南三地,其他都是北方省份。

这些省份经济增速不及全国平均,原因各不相同。部分省份受到工业下滑拖累,上海重庆则是受汽车大环境所致,海南是全域限购导致的房地产投资下滑所致,还有部分省份则面临挤水分。

广东江苏强势领跑,粤苏差距再扩大

作为全国经济总量最大的两个省份,广东、江苏发展势头同样迅猛。

2019年上半年,广东GDP高达50501.17亿元,江苏GDP为48582.7亿元。广东江苏与内地其他省市明显拉开差距,经济领先优势一如既往。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6986348685.jpg

从增速看,广东江苏实际增速均为6.5%,超过全国平均增速的6.3%。从名义增速来看,广东高达8.98%,江苏达到8.29%,在全国各省市中均保持领先态势。

可以预料,今明两年,这两省将先后跻身10万亿GDP俱乐部。2018年广东GDP就已高达9.7万亿,今年破10万亿毫无悬念。而江苏2018年GDP为9.26万亿,今年想要晋级10万亿俱乐部,存在一定挑战,2020年则无太大问题。

不过,强者恒强,粤苏GDP差距有所扩大。去年上半年,广东江苏GDP相差1918亿,而去年同期这一差距是1378亿,广东领先优势有所扩大。

不过,从均衡层面看,江苏更突出。一个表现是,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江苏独占23席,而广东仅有2席。

这背后固然有广东撤县设区、强镇经济的因素,但也说明在珠三角之外,广东的县域经济并不发达。

山东陕西不及预期

最近几年,山东陕西都是备受关注的明星省份。

先看山东。“山东急了”,是今年上半年最热的关键词之一。山东之所以着急,按照当地有关负责人的话来说,“从别人追着跑到追着别人跑”。更有领导直言,感觉跟南方不在一个时代。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7006706048.jpg

究其根本,山东经济发展遭遇瓶颈期。2019年上半年,山东省实现生产总值41823.3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8297.0亿元,增长2.6%,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

显然,工业不及预期是山东经济最大拖累。山东工业最大特点是,传统制造业规模庞大,钢铁煤炭化工产业依赖度较高,而新动能相对不足,这导致当地在经济新常态下没能迅速调整。

山东经济总量长期稳居全国前三,是中国北部最大的经济重镇。山东的转型升级,关乎整个北方经济。既然从省到市都已有所反思,接下来就要行动了。

再看陕西。今年上半年,陕西GDP为11625.57亿元,实际增速为5.4%,不及6.3%的全国平均增速,与陕西7.5-8%的全年目标有一定差距。

究其根本,工业和投资形成一定拖累。陕西的工业增速从去年同期的9.0%回落到今年上半年的4.2%,而固定投资增速从去年同期的12.9%回落到2.5%。

好消息是,陕西工业开始企稳。数据显示,1-6月陕西规上总产值同比增长6.8%,较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此外,电子设备制造业、铁路航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等均保持两位数高增速,对工业形成支撑。

几个结论

省域经济,呈现出三个重要趋势,这些趋势将会影响未来的区域格局。

一、挤水分进行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统计部门接连曝光了多起统计违法事件,涉及多个西北省份和东北省份。随着统计执法常态化,加上2020年全国经济普查在即,将有更多省份或主动或被动“挤水分”。

二、南北差距正在取代东西差距。过去中国经济最明显的特征是东西差距,如今东西差距应变成南北差距。中西部经济飞速追赶,而北方尤其是东北则面临转型。北方城市该向南方学什么,成为新的时代之问。

三、强者恒强。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新一轮城镇化的主导战略。这意味着,拥有这三种概念的省份将会获得巨大的发展助力。而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则是最突出四大城市群,区域经济将会强者恒强。(来源:国民经略 作者:凯风)



                        

“炒猪”已突破多条红线 中国猪肉保卫战必须打赢                 
【研究员】:wh
猪场动力网在7月的文章中写道,据一些行业内的知情人士爆料,“制售病死猪犯罪网络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露出水面。据称,这些犯罪团伙,专门挑选养猪密集的省份,如广东、广西、河南,散播疫情严重的谣言,称母猪都要死完了,小猪他们不要,如果再不把大的母的卖掉,以后一毛钱都没有,这让很多养殖户失去信心。更恶劣的是,他们还会将病死猪或内脏丢到未感染疫情的猪场周围或墙院内,制造病死猪无人管的假象,造成养殖户恐慌抛售。最后这批炒猪团再以低价收购这些生猪,高价卖出。更有甚者,还会收购、销售病死猪。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8334628583.jpg

【博览财经特稿】2019年的猪肉保卫战,正愈演愈烈。7月25日,海南省公安厅发布关于严厉打击和防范“炒猪”行为的通告,指出对所有“炒猪”行为一律采取“零容忍”态度。炒猪究竟是怎么回事?炒猪肉期货?囤货炒作?

中国农产品市场向来不乏游资炒作行为

在2010年的“蒜你狠”、“豆你玩”涨价潮中,凤凰网绘制出了一条农产品炒作路线图,从第一阶段的“低温引发大米和蔬菜价格上涨”、第二阶段的“炒家撤出楼市股市进军药材行业”、到第三阶段的“四五月底炒作大蒜和绿豆”。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8348909404.jpg

那一年调控收严,楼市炒不起来了,游资就四处乱窜。大蒜、辣椒、药材、绿豆等不起眼的农产品价格暴涨3倍至10倍,还因此点燃了部委之间的“战火”,农业部和统计局都站出来反驳发改委的“游资炒作论”,场面好不尴尬。

但今年的“炒猪”不一样。它不是一个单纯的资本炒作行为,而是涉及违法犯罪的恶劣行为。一些专业炒作团伙正在利用非洲猪瘟的疫情搅浑市场,人为制造恐慌。

7月浙江公安曝光的十大食品犯罪案例中,出现一起“炒猪”的案例。“2019年1月,温州瑞安市公安局侦获一起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食品标准的食品案,现场查获携带有非洲猪瘟病毒猪肉近7吨。经查,2018年11月底至今,犯罪嫌疑人季某伙同他人联系河北、山东等省的养殖户,购入携带有非洲猪瘟病毒的猪肉,在逃避边检、落地检后,运输至瑞安等地销售,总金额200余万元。目前,该案已逮捕2人,刑事拘留1人、取保候审2人。”

猪场动力网在7月的文章中也写道,据一些行业内的知情人士爆料,“制售病死猪犯罪网络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露出水面。据称,这些犯罪团伙,专门挑选养猪密集的省份,如广东、广西、河南,散播疫情严重的谣言,称母猪都要死完了,小猪他们不要,如果再不把大的母的卖掉,以后一毛钱都没有,这让很多养殖户失去信心。更恶劣的是,他们还会将病死猪或内脏丢到未感染疫情的猪场周围或墙院内,制造病死猪无人管的假象,造成养殖户恐慌抛售。最后这批炒猪团再以低价收购这些生猪,高价卖出。更有甚者,还会收购、销售病死猪。

农业农村部随后的动作也表示,炒猪并非个案。7月12日,农业农村部专门发布了《关于打击和防范“炒猪”行为保障生猪养殖业生产安全的通知》称:“近期,有一批专业‘炒猪’团伙通过先向养殖场(户)丢弃死猪,然后制造和传播养殖场(户)发生疫情的舆论,再大幅压低价格买猪等方式从事‘炒猪’活动。”

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要提高警惕,积极防范涉嫌犯罪的、涉黑涉恶的“炒猪”活动。

据新华网,截至3月1日,各地公安机关共侦办涉非洲猪瘟刑事案件3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0名,查明涉案生猪1.5万余头、猪肉及猪肉制品140余吨;破获各类制售病死猪等病死畜禽犯罪案件5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60余名。

中国经济网转载《燕赵晚报》评论称,“炒猪”做法已经突破了多条红线——一是散播疫情谣言,造成民众恐慌;二是故意向养殖场丢弃死猪,人为导致疫情扩散;三是人为制造虚假疫情,分散防疫人员的精力,还导致财政补贴资金被错误发放;四是欺诈养猪户,先丢死猪再以低价收购生猪,牟取暴利,破坏生产秩序,侵害养殖户合法权益。

一场关系国计民生的猪肉保卫战

为了保生产,政府一手严厉打击“炒猪”,另一手猛政频出。近日,各省份纷纷放大招,“求”养猪,振兴养猪:

四川是大手笔,有78个养猪大县正在争取中央支持28亿、地方和业主配套近30亿,2019年计划再建1000个标准养殖场。

浙江是给补贴,从浙江种猪场引进的种猪,每头给予500元的临时补贴,省级以上财政对种猪场和年出栏5000头以上规模猪场给予贴息补助,要求地方财政根据财力给予贴息。

广东是定任务,12个部门联合发布了10条措施,要求实行生猪生产红线制度,将最低生猪出栏量纳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各地的市长都领到了沉甸甸的任务,广州40万,茂名513万,惠州191万,阳江195万……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8405572177.jpg

山东发布2019年生猪养殖屠宰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工作方案,另外,山东有41个“生猪调出大县” 获得中央财政奖励资金共2亿元。……

不过,政策鼓励是另一回事,养猪户的信心一时也难以建立。现在养猪户的防疫成本在增加,环保压力也不小。很多地方还需要纠正一刀切、一禁了之的执行方式。

一些养猪论坛上,有农户称,现在养猪就如同踩地雷,担心受怕,一个不好就是害人害己了。

一场漫长而严峻的战斗已开始步入高潮

猪肉价仍在朝着专家们研判的“今年涨七成”目标进击。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中旬生猪价格已经涨到18.6元/公斤,创35个月的新高。7月26日最新数据显示,生猪价格已经达到19.16元/公斤。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8418270291.jpg

市场多数分析认为,猪价会在今年7月到明年春节期间达到高位。

非洲猪瘟给猪肉供应带来了的压力是长期性,截至2019年7月3日,全国共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43起,扑杀生猪116万余头。

农业农村部在7月23日称,“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生猪稳产保供任务艰巨”。6月,生猪存栏环比再降5.1%,同比减少25.8%;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再降5%,同比减少26.7%。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30%2F1564478427736190.jpg

为了免于肉荒,中国已经在全球各地开启爆买模式。6月牛肉的进口量已经涨至纪录最高水平,同比增长61%至133744吨,猪肉进口量同比增长63%至160467吨。

中国的猪肉保卫战,必须打赢。(来源:智谷趋势(ID:zgtrend) 作者:路口大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4-17 00:08 , Processed in 0.180367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