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高层决策周刊2019.8.1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9 09: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若金融摩擦硝烟燃起 未来杀伤力将大于贸易摩擦》:在全球经济放缓、外部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避险资本推升美元汇率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今年5月以来人民币承受了较大贬值压力,人民币汇率破7是预期中的,不应该把“7”这个关口看得太重。在供求关系变化和市场预期看淡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幅度贬值并不奇怪,从某种意义来讲是合理的。事实上,一段时期以来,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仍保持基本稳定,关键是资本流动保持了总体上平衡。

所谓破“7”关口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尤其我国的汇率制度已经实行了供求关系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汇率、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受供求关系和市场因素的影响,人民币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贬值,同时也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升值,这都是“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正常表现,因此不必太在意“7”这个关口。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1.gif                  热点聚焦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2.gif                  



一场风暴酝酿已久 2019全球一体化将就此终结?                 
【研究员】:
全人类社会这七十年的爆炸式经济财富的扩张,最大的推动力就是全球一体化。全球一体化的本质是全球资本自由流动下,全球科技/金融/能源跨国集团公司对各个国家经济的有效分工分配。这种一体化可以调动全球的资源进行最优化分配。大家想想,调动全球几十亿人口和全球巨量资本/资源进行最优化分工,这种超级宏观操作,必须建立在全球一体化的基础框架之上。而引爆全球一体化快速发展的种子,就是马歇尔计划。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6%2F1565942529703103.jpg

【博览财经特稿】周期天王周金涛在离世前,曾做过一个预言:2019年将是万劫不复的一年。

如今,全球大衰退的预期越来越强烈:美债/德债长短期纷纷出现自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倒挂,美国和欧洲股市这几个交易日不断暴跌,美国恐慌指数暴涨25%!

全球共振衰退,时代的车轮在碾压。而宏观经济文章也已经很难下笔。道理很简单,宏观研究到最后,必定要从全球产业分工/利润分配、国际政治博弈/军事竞争、贸易规则/货币信用这个框架,自上而下去分析全球各个链条。

当你站在这个角度来“客观”写文章的时候,抱歉,你写出来的东西必定会涉及到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很多内容注定不会被所有人通盘接受。所以从去年到今年,已有一大批财经大V前赴后继被退休了。

但是,如果不从全球政经体系出发,却单独从一个国家内部铺开分析,其片面性离瞎扯也就不远了。基于此,需要写一个通稿,把国内外宏观经济的事情,我们正本溯源的讲清楚。

全球一体化终结

现在,不管欧洲变绿,还是鹰酱和我们反反复复的毛衣问题,或者南美的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的大崩溃,其实源头问题都绕不开一个被我们忽视的问题:全球一体化出问题了。

所以分析现在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必定离不开全球一体化的溯源。

毫不夸张的说,全人类社会这七十年的爆炸式经济财富的扩张,最大的推动力就是全球一体化。

全球一体化的本质是全球资本自由流动下,全球科技/金融/能源跨国集团公司对各个国家经济的有效分工分配。这种一体化可以调动全球的资源进行最优化分配。

大家想想,调动全球几十亿人口和全球巨量资本/资源进行最优化分工,这种超级宏观操作,必须建立在全球一体化的基础框架之上。而引爆全球一体化快速发展的种子,就是马歇尔计划。

二战后,最大的赢家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这就是欧洲复兴计划,也叫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4月正式启动,持续了整整4个财政年度。

在这段时期里,西欧各国通过参加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而主要援助的欧洲国家,就是英法德意。

与此同时,美国还动用了大量资本和科技去支援建设日本。所以,为什么这些国家现在对美国言听计从,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此。

马歇尔计划带来世界工厂第一次迁移,从美国到德日。随后,全球工厂迁移至亚洲四小龙,再到最后的中国,这是整条路径。

而整个全球一体化给这些“世界工厂”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财富上的飞跃。

但是,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并不平衡,很多国家并未参与到这个一体化的框架之内,而参与进来的国家发展也不平衡。

这就导致当全球经济总量增长到一定的瓶颈后,一旦进入全球衰退,蛋糕不够分,那么接下来所发生的就是我们看到的:民粹主义上台,全球经贸摩擦此起彼伏,一些自我产业链循环差的国家直接扑街。

全球衰退

全球经济现在什么状况?用一个词来讲就是全球衰退。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6%2F1565942632718002.jpg

从2010年,全球的经济出现了三次衰退波。第一次全球衰退从2010年到2012年底;第二次全球衰退2012年年中到2015年底;第三次全球衰退2017年年中至今。

所以,三次全球经济衰退走下来,国际贸易投资越来越疲软,全球的制造业增长也越来越萎缩。

映射到主要大类资产上,2019年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波动率开始增加,美股暴涨暴跌的行情不断。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一些经济相对弱势国(如阿根廷、委内瑞拉、土耳其、俄罗斯等)其汇率和股市直接扑街。一句话,全球经济复苏曙光难现。

而展望未来,全球经济端不管是国际贸易摩擦还是全球央行们集体货币政策空间上的逼仄,更或者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原油需求减弱而原油价格低迷。这都宣告一件事实: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全球一体化发展的终结。

三大经济体的困兽之斗

国外三大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现在的真实经济状况,其实差强人意。

1、美国。美国经济上,川大爷的减税政策红利消散后,最近一年来经济增长一直处于放缓状态。

今年二季度,美国制造业增速指数为负,5月的非农就业人数仅仅增加7.5 万人,远远低于市场的预期,并且这些新增的就业岗位还都是低收入岗位;而美国几个关键的中观指标:社会零售销售额、耐用品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等数据都在往下掉。换句话说,美国的经济没有川大爷之前吹的那么好。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6%2F1565942650330686.jpg

而下半年鹰酱也将正式进入总统竞选备战期,川大爷当年当上总统时候承诺的大搞基建,在下半年会不遗余力的推动,不仅仅为了获得票仓的选票,也为了提振经济。这对美国的经济有一定拉升,但是,笔者认为,对整个大盘子的作用不显著。

2、欧洲。一句话,欧洲已经乱成一锅粥了。核心国德、法、意经济持续低迷。受贸易摩擦影响,欧洲几个汽车制造国的汽车出口也大幅下降。欧洲“带头大哥”德国的经济增速不断下滑。意大利财政危机也是个定时炸弹。

欧洲央行过去试图拉低利率去振兴一下经济,但是不好意思,日本通过这样搞证明这么多年,货币政策在内需萧条的大环境下,放水降息根本没毛用。

所以,短期欧洲的经济虽没有走向衰退的边缘,但长期看,欧洲正在衰退的路上不断进发。

更多风险会迸发:十月欧洲政局动荡马上就要开始,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跟梅姨一样,黯然落泪下台,法国马克龙明年也要下台,意大利政府在财政危机的阴霾下,即将停摆,整个欧洲将一团乱麻,叠加绿色问题,欧洲将走向一片混乱。

3、日本。日本经济经依旧老样子,半死不活,不温不火。日本央行搞了多年的负利率货币政策想把通胀搞起来,给企业一些利润,但是日本当局和日央行高了这么多年也是无功而返。

唯一有看点的是日本的海外资本有相当一部分投在东南亚国家,在贸易摩擦大背景下,这些东南亚国家对外资的吸引力持续上升。和老牌世界工厂相比,东南亚诸国的劳动力成本与环境成本都极其低廉。

但是,由于产业链配套水平薄弱,无法像中国一样形成大规模产业链集群规模效应,也无法满足全世界相应的全口径生产需求。

贸易冲突席卷全球

全球经济的衰退,蛋糕不够分,这是引发民粹上台和贸易冲突的核心症结。

其实除种花家外,鹰酱在印度、墨西哥、欧盟等国开启多条贸易战战线,贸易战实际上已经席卷了全球。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6%2F1565942668435420.jpg

全球一体化红利终结,各国为了保全本国利益都会逆全球化而行,未来矛盾会更加突出

欧洲混乱,美国衰退,日本无法提振,全球避风港越来越少。

一场风暴酝酿已久,离周期天王周金涛的2019预言还有四个月结束,天王的预言会成真么?(来源:米筐投资 作者:拾叶)



                                 
                                           政经观察
                 



若金融摩擦硝烟燃起 未来杀伤力将大于贸易摩擦                 
【研究员】:wh
现在这种贬值是人民币汇率弹性机制功能的具体表现,也是弹性汇率机制应对外部冲击的合理反应。未来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外部负面因素还有可能会影响中国经济,届时需要浮动汇率制能更有效地发挥抵御外部冲击的作用。中国经济内部也面临着复杂环境,我国宏观政策目标较为多元,包括稳增长、保就业、稳杠杆、防风险等等。此时,若能有效发挥浮动汇率制的作用,很好地对冲外部冲击,让宏观政策可以腾出更多的手,更好地应对国内需求和供给、总量和结构等问题,以较低成本顺利达成政策目标。相反,如果我们坚持某个数值为政策目标,那么必然要运用各种政策资源和工具来维护汇率稳定,可能最终会得不偿失。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4%2F1565771683986627.jpg

【博览财经特稿】8月以来,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一段“黑色时期”。特朗普再次威胁对中国加征关税,美联储宣布降息,离在岸人民币汇率“破7”,美股市场资产蒸发量已达万亿级。人民币“破7”后,美国财政部胡乱给中国扣上“汇率操纵国”帽子,而几天后IMF的一份报告打了美国的脸。针对近日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未来人民币走势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等问题,观察者网采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教授。

观察者网:8月5日,离岸、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破7”,市场反响强烈;当天央行回应称,“7”只是一个数字,汇率浮动只是对宏观经济作出的反应。其实前两个月也曾出现过在“7”边缘徘徊的情况,但最终还是降下来了。对这次“破7”是感到意外吗,还是说这是一个酝酿已久的情况?这次“破7”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连平:在全球经济放缓、外部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避险资本推升美元汇率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今年5月以来人民币承受了较大贬值压力,人民币汇率破7是预期中的,不应该把“7”这个关口看得太重。在供求关系变化和市场预期看淡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幅度贬值并不奇怪,从某种意义来讲是合理的。事实上,一段时期以来,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仍保持基本稳定,关键是资本流动保持了总体上平衡。

所谓破“7”关口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尤其我国的汇率制度已经实行了供求关系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汇率、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受供求关系和市场因素的影响,人民币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贬值,同时也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升值,这都是“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正常表现,因此不必太在意“7”这个关口。

现在这种贬值是人民币汇率弹性机制功能的具体表现,也是弹性汇率机制应对外部冲击的合理反应。未来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外部负面因素还有可能会影响中国经济,届时需要浮动汇率制能更有效地发挥抵御外部冲击的作用。

中国经济内部也面临着复杂环境,我国宏观政策目标较为多元,包括稳增长、保就业、稳杠杆、防风险等等。此时,若能有效发挥浮动汇率制的作用,很好地对冲外部冲击,让宏观政策可以腾出更多的手,更好地应对国内需求和供给、总量和结构等问题,以较低成本顺利达成政策目标。相反,如果我们坚持某个数值为政策目标,那么必然要运用各种政策资源和工具来维护汇率稳定,可能最终会得不偿失。

观察者网:8月6日,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过去交手中,汇率问题也是双方关注焦点,但此前特朗普曾多次表示中国不是汇率操纵国。首先,美方这次根据单日人民币的情况就认定操纵汇率,这个做法合理吗?美国后续可能会采取什么针对性措施?

连平:美国这个做法完全是乱扣帽子,是一种指鹿为马的恶劣行为,也是缺乏依据站不住脚的。关于“汇率操纵国”,美国有所谓认定标准,这个标准多年来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当然肯定是越来越紧。尽管这种标准为美国单方面制定,其合理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但无论如何还是有标准的。

这次美国宣布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用的是《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有关依据。这部法案并未明确“汇率操纵”的标准,因此美国财政部评估他国汇率政策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和灵活性。事实上,之后美国又出台了《2015年贸易便利与强化法案》,并于近年来进行了一些修改。此次美国财政部没有引用近期的修改后法案标准,就是因为人民币汇率“破7”了,美国政府气急败坏才出此“昏招”。美国为什么不去考虑一下人民币为什么前一阵子好好的波动在1:7之下,突然“破7”了,这还不是因为美国于8月初突然升级贸易摩擦!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4%2F1565771701771380.jpg

按最近这几年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所谓“汇率操纵国”认定标准来看,一共三条。第一条,即年度货物贸易对美国的顺差超过20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货物贸易顺差达到1000多亿美元,今年顺差可能更大。第二条,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不能高于2%,我国2018年为0.4%,据IMF估计2019年可能为0.5%。第三条,在外汇市场上持续单边干预,这里涉及到两个层面,在过去12个月内的六个月对外汇进行多次重复地净买入,且净购买额占GDP2%以上。有依据可以证明,中国没有持续6个月的外汇净买入,更何谈外汇净买入达到GDP的2%。

按照美国所谓的标准,要成为列为“汇率操纵国”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三点才行,中国目前只符合第一条。

其实,在汇率操纵问题上,最权威和最有发言权的是IMF。美国根据其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制定所谓“汇率操纵”的标准,本身就是不合理,不公允的。即使是以美国自行制定的所谓标准,“汇率操纵国”的这顶帽子也扣不到中国头上。

对此,IMF在近期报告明确表态,认为没有依据可以证明中国操纵了汇率。美国的前财政部官员和知名经济学家也都纷纷批评美国这一武断做法,有的认为此举“太鲁莽”。美国之所以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给中国扣上这顶帽子,其险恶用心是对中国进一步施压。

接下来很现实的问题是,美国给中国扣上“汇率操纵国”帽子后会怎么做。目前市场上最为担心的是美国可能对中国实施金融制裁,可能涉及较多层面,最主要还是中国的机构、企业、资产是否会受到制裁影响。

中国在美国有许多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在美国经营很多资产,涉及很多与本地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交易,美国对中资金融机构制裁打压必然会影响到美国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美国要强行将中资金融机构与美元结算体系脱钩,必然会给美元体系带来剧烈震荡,损害全球美元体系的稳定性,从长期看必将削弱美元体系。如果美国强行扣押和冻结中国资产,必然招致中方强烈反弹,同时也会强力破坏美国政府的国际信誉,差不多属于一种强盗行为。

目前情况还远没有走到这一步。美国可能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以多种理由采取措施,如除名和退市之类。但从法律角度来说,上市公司没有犯错、符合美国上市法律,如果被要求退市,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反抗。

市场上有一种担心,认为美国会利用穆迪和标普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评级公司,大幅下调中国的主权评级和企业的信用评级,以打击中国的主权信用,大幅提高中国的国际融资成本,恶化中国的海外融资环境。我认为,除了极个别的美资国际评级公司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随美国政府的指挥棒起舞之外,其他的国际评级公司美国应该指挥不动。

近十年来,上述国际评级公司已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对中国经济的带有偏见的观点,比较客观地观察和评价中国经济,所做的评级结果总体上比较接近中国的实际,相对过去比较公允和中肯。这种改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评级公司是依靠信誉经营的。那种极端非理性、不公正的评级将会毁掉评级公司长期积累起来的信誉。再说中国已于近期对国际评级公司开放了国内评级市场,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谁会冒着被禁入的风险去干这种有损于一世名誉的傻事呢?

美国想要达到的目的无非一是施加更大压力,希望在之后的谈判中,迫使中国屈服。二是推动人民币升值,美国似乎感觉如果人民币不升值,仅靠当前关税措施就想把整个中国外贸打垮恐怕不容易,所以想要效法当年对日本的做法,逼迫人民币升值。但关键是今非昔比,能不能升值,会不会升值,还得看中方是什么态度;人民币升值与否不会听美国指挥。时至今日,美国不可能再主导类似广场会议的多边机制来迫使人民币升值。当年广场协议是美日德英法五国央行同时在市场上抛出美元买入日元,现在还有谁会跟着美国一起行动呢?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4%2F1565771766950238.jpg

当然,美国在金融方面具有一系列优势,确实是相对主动的。但这毕竟不同于贸易战加征关税,加征关税是美国法律赋予美国总统的一种权力,对他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在他的权力范围内。但如果是上市公司退市或制裁金融机构,美国总统就没有直接的权力了,操作不当还可能违法。

金融领域较为敏感,风险特征明显。金融摩擦展开的杀伤力可能明显大于贸易摩擦。对于那些中小国家来说,美国的金融优势十分明显。但就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规模巨大且与美国有十分密切的经济关系的国家来说,金融领域则是高度相互依赖的。还真不好说谁更依赖谁。美国的资本市场和美元体系是美国经济的重中之重,金融战必将重创美国资本市场和美元体系,美国相关举措应该会认真掂量一下。对中方而言,我们也要进一步研究,制定一系列针对性预案。

观察者网:那现在有什么具体预案或对策吗?

连平:相信各相关部门都在紧锣密鼓地研究考虑应对预案,针对各个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演,设想相关领域会有什么影响,以及应该采取什么举措。我认为,根据中国的国际经济条件的基础,我方仍应以防守为主、前瞻预防、见招拆招。在目前情势下,中国也不急于采取实质性举动。我们当然应该坚决反对美国乱扣帽子,但美国方面尚未有实质性举措,所以我们也不着急出台措施。我们必须清晰地看到,美国对中国施压,企图迫使我们就范的险恶用心是不会改变的,并会不择手段,我们需要前瞻认真地加以应对。

美国的金融制裁对自身必然有反弹效应。如果对中国金融机构进行制约、限制业务甚至关闭,也会对美国自身社会带来影响。因为这些金融机构在美国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美国企业和美国金融机构之间业务往来也很多。

同时,市场也会有波动,8月以来美国股市连续下跌,擦掉的市值大约1万多亿美元。这个规模比我们大多了。虽然中国股市也下跌,但我们规模小。美国是以资本市场作为主要融资场所,规模巨大,对融资具有十分重要影响,相比之下中国股市的涨跌对融资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

观察者网:确实美国财政部6日的通告内容很简单,只是提到正准备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商讨,采取措施消除不公平竞争等,其他似乎也没有太多的表态。

连平:美国想要借助IMF来施压中国是一厢情愿。IMF不一定接受他的观点,最近的报告已经表明了IMF的态度。IMF又不是美国的执行机构,它可以认定中国并没有操控汇率,美国根本指挥不得动IMF,这一点是肯定的。再者,IMF刚换了总裁,拉加德卸任,即将上任的新总裁是来自保加利亚的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拉加德绝对不是美国能指挥的,虽然现在换了人可能会有些变化,但美国也无法完全左右。IMF毕竟是国际机构,维护国际金融秩序是IMF的责任。美国这种胡乱给人扣帽子的做法,肯定不会得到IMF的支持。

观察者网:目前外界比较担忧的是,浮动汇率制下人民币是否会一路贬值,您如何看人民币未来走势?如果市场始终存在有预期的贬值,是否会导致资本流出?

连平:目前中国经济整体运行平稳,经济增长保持在6%-6.5%、CPI控制在3%以内等一系列指标基本都能实现,在此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没有持续大幅度贬值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资源比较充沛,政策发挥作用的空间比较大,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内需增长、包括投资和消费都有望平稳运行,一系列因素都将有助于人民币汇率未来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下保持基本稳定。未来人民币汇率仍会有波动,但不会出现持续大幅度贬值。

近年来,我国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本流动和外汇市场的管理经验。当前美国肆意升级贸易战,对市场带来新的压力。人民币合理贬值既顺应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趋势,又与当前市场预期相匹配。在当前维稳意愿较为明确的政策环境下,市场对贬值的节奏和幅度应该会有合理的预期和判断。退一步说,即使出现由投机行为导致的汇率较大幅度波动的情况,现有的宏观政策调节手段和市场管理工具,也能有效打击投机活动,不必担忧突破1:7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失控,人民币汇率应该有能力在新的合理均衡水平区间在波动中保持基本稳定。

观察者网:未来针对人民币贬值压力和资金外流有什么具体措施?

连平:今后应着重构建外汇市场、资本流动、关联市场、宏观经济等四道防线,形成综合应对措施体系。完善汇率机制,平衡好市场供求关系、保持对一篮子货币基本稳定和稳定市场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是要坚持阶段性底线思维,综合运用多种工具稳定市场汇率,防止过度波动。监管部门和外汇管理部门调节汇率的方式涉及多个维度,包括调节供求关系(离在岸市场)、调整汇率形成机制、调节交易成本、影响引导预期和直接参与交易等。必要时,监管部门可审慎运用宏观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例如逆周期调节因子、外汇风险准备金等工具均可择机采用;切实发挥好外汇储备在稳定汇率上的作用。

考虑到离岸市场的投机做空是导致汇率形成单边贬值预期的主因,除了继续择机在离岸市场发行央票外,离岸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等工具也可适时重启。今年5月以来,采取相关措施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效果不错。而且迄今为止,仍有不少工具尚未使用,如果未来能综合运用好,相信会有不错成效。

二是及时发挥预期管理作用。目前中国外汇市场的预期管理和沟通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要培育理性预期。外汇市场的预期管理坚持三条原则:及时性、前瞻性和一致性原则。要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和宣导,及时向市场转达有关汇率政策意图,防止市场产生误解,尤其要清晰告知市场有关汇率波动容忍程度的政策底线,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误读,抑制市场投机思维。

前瞻性则是要对汇率走势密切跟踪监测,提前预判,准备预案,及时进行前瞻性的引导管理。

一致性是最重要的,如果实际行动和口头宣导不一致,或是前后行动不一致,会导致市场对货币监管部门的不信任。因此在汇率维稳和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方面,必须 “说到做到”,给市场清晰明确的信号。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4%2F1565771799156974.jpg

三是加强和完善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管控。在人民币贬值预期较高或资金外流加速的压力下,对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收购并购、进口贸易以及个人购汇等加强真实性审查,或延长审批时间,必要时对大额购汇予以暂时停止。可从严管理沪港通、深港通、QDII及自贸区FT账户等额度,以防止跨境资本加速流出,同时加大力度打击跨境资金流出的违法违规行为。还可以研究对跨境资本流动征收托宾税等更为市场化的管理工具。

四是高度警惕并有效管理股市、汇市等市场相互传染和联动、放大市场波动的风险,甚至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如果汇率大幅贬值与资本外流相互促进加强,就有可能带动包括股市、房市在内的资产价格大幅下降,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股市,在一定程度开放的条件下,由于资金流动频繁、影响范围广、对汇率波动十分敏感,所以要特别加强引导管理,必要时采取强有力措施,防止出现汇率快速贬值和股市大幅下跌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的局面。

五是宏观政策及时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在人民币存在贬值压力的情形下,防止市场形成持续显著贬值预期的关键是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运行。一方面进一步推动财税体制、农村经济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另一方面在短期内要切实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比如积极财政政策再发力,出台降税减费更实效的举措,加码基建投资等。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的基调下,也应尽快向市场传递中性偏松的政策信号。

如果外部冲击骤然扩大,可及时小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让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在平稳中适度下行;同时,定向降准、再贷款等结构性调控政策都可针对性实施。

观察者网:前面提到中美贸易战,像余永定等专家认为,不应将汇率贬值解读为对中美贸易战的一种回应,但外界很多声音还是将此解读为中美贸易战升级、货币/金融战开打,或认为是中国对美国的反制,所以我们该如何理解这次汇率浮动与中美贸易战之间的关系?

连平:将“破7”看成是中国对美国进行反制的一个举措毫无根据。因为“破7”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我们可以观察在这之前的人民币汇率,一段时间内已经在1:6.8或1:6.9徘徊,有两次甚至差不多接近1:7,但最终这两次都没有破7。我在6月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一个判断,如果外力冲击力度再大一点、贸易战进一步升级,很可能就会“破7”。因为市场是浮动汇率制,而不是固定汇率,不是由管理当局来操纵的,汇率在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下必定会有所浮动。

从过去一段时间的运行轨迹可以发现,从2018年贸易战开始至今,每一次升级都带来一次人民币贬值,而每一次缓和下来,人民币又出现一定程度的升值,这是事实摆在那里。因为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给了中国压力,对中国经济、产业、就业都是不利的,宏观经济运行承受较大压力,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人民币合理均衡水平就会发生变化,人民币就会形成贬值预期。这在市场上是很自然的行为,也是一种十分合理的逻辑。

从银行结售汇、外汇储备和央行资产等方面观察,我们找不到货币当局干预汇率的痕迹,更何谈货币当局连续六个月持续买入外汇占到GDP2%以上的比重。况且中国的相关政策也非常谨慎。美联储降息了,中国并没有跟进,而降息肯定是有助于推动人民币贬值的。

所以,以上种种都无法直接或间接证明,货币当局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干预。“破7”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是美国升级贸易战导致供求关系变化和预期变化所带来的结果。

现在看,美国的很多举动根本不讲道理,而且越来越不讲道理。为了迫使中国就范、达到自己目的,其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这次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是根本缺失正当性的举措,是典型的利令智昏。连美国前财政部长都表示,这是要把美国的信誉全都毁了。长期来讲,这些举动对美国是不利的,而且他的盟国看在眼里,也都不会心悦诚服,反而会敬而远之,生怕这把火将来烧到自己身上。

观察者网:人民币破7后,纺织等出口型企业股票应声上涨。由于二季度经济数据走低,有观点认为这次汇率波动是希望借人民币贬值促进出口型经济发展,以拉抬下半年经济效益,对此您是否认同?汇率变动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会有什么影响?

连平:会有些影响,但影响不会太大。因为首先不大可能出现持续大幅度的贬值,未来人民币汇率可能还是在1:7上下波动,我个人认为突破1:7.5的可能性非常小,仍有可能回到1:6.8或6.9。汇率出现波动这是规律,但波动幅度不会大。在这样情况下,对出口企业的出口成本降低、竞争力稍微提升,会起到一些积极作用,但作用有限。

同时这种作用还存在滞后期。根据J曲线效应,现在出现的贬值,体现在出口企业上的影响可能要到半年以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今年也未必会见得到效果。当然,在这之前也曾有过贬值,去年以来在几轮贸易战升级后人民币也有过贬值,和原来高位时期1:6.5以上相比已经有一定程度贬值,对减缓加征关税的影响已在逐步显现过程中。

现在也有观点认为贬值不见得有用、贬值实际上没什么好处,但我认为有些分析考虑的问题可能不够全面。过去几百年来的现实以及理论都证明了,适当的贬值还是有利于出口的。

前些年也遇到过,一旦人民币升值,有些企业就会抱怨,因为企业切身利益受到影响。现在贬值后,有一部分企业确实感到略微轻松,盈利水平有所改善。尤其在贸易战之下,对方加征关税,人民币有一定程度的贬值,可以适当抵冲一些影响,有助于减轻压力。但毕竟幅度相对有限,比如要完全抵消美国加征25%关税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那也不容易做到。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4%2F1565771823149334.jpg

观察者网:最近美联储宣布降息,这是自2008年经济危机后首次降息,美股下跌。同时,二季度GDP表现差强人意,财政赤字巨大等等,所以美国下一步是否会放宽货币政策?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中国货币政策吗?

连平:短中期趋势看,货币政策放宽还是比较明朗的。因为美国经济目前表现并不理想,再加上贸易战进一步推进、汇率金融等问题再度延伸的话,显然对美国经济非常不利。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影响了美国经济,也影响了中国经济。所以我个人对美国未来前景还是看淡的。既然如此,那么货币政策还是有继续向松调整的可能性。

不过,美联储表现出希望维持自身独立性的姿态。主席鲍威尔在前几天讲话中甚至强调,现在的降息是加息过程中间的一个现象。这个观点也让我觉得有点诧异,但至少反映了鲍威尔的某种独立的姿态。而特朗普新任命的一名联储常务理事此前喊话要减息50个基点,但结果只减了25个。这恰好说明,特朗普想施压美联储,但美联储明显不接受。

近期四位卸任联储主席共同发声,要维护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很明显是在组团支持鲍威尔,希望他不要跟着特朗普的指挥棒走。特朗普干预货币政策在美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四位前联邦主席共同发声强调货币政策独立性也是史上绝无仅有。

特朗普现很想把美联储货币政策变成自己竞选的工具,如果美联储完全听话,那现在可能一个百分点的利率(100个基点)都降下来了,其目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实现连任。我认为,美联储接下来不会听特朗普指挥,不会大幅度地进行宽松调整,比如持续不断降息的可能性很小。

这里的结论主要涉及到两点:一是看淡美国经济,货币政策有向松调整的可能;二是目前美联储的态度跟特朗普明显不同,所以货币政策大幅度向松调整的可能性很小。

就中国而言,接下来的货币政策肯定是稳健基调下偏宽松的,因为贸易摩擦带来的压力正在逐步显现,估计下半年出口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负增长,以美元计算的出口负增长可能性较大。下一步要扩大内需,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都要进一步推动。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会加强。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肯定是稳健基调下的偏松调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要保持市场利率水平的合理稳定。但货币市场的利率可能会有所降低。美国降息后,中国货币市场利率在短期内的水平可以适当再有一些降低。这对整个经济在下半年更好地刺激需求、降低成本都有好处。

当下通货膨胀不是问题,CPI可能在短期内因为猪肉价格拉动还会相对偏高一点,但核心CPI总体平稳,只有不到2%的水平。下半年CPI的翘尾效应会逐步减弱,所以未来CPI不是持续向上、突破3%的可能性不太大,很可能最近这两个月就是最高点。但PPI疲弱,在零上下波动,也可能出现负值,这表明总需求比较偏弱。因此货币政策需要向稳健偏松的方向走,财政政策肯定也会更加积极,下半年可能还会继续加大力度。在推进投资消费、刺激内需等方面,主要需要依靠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百年前的经济巨人 一夜间“闪崩”堪称惨烈                 
【研究员】:wh
2008年金融危机后,阿根廷经济遭受重创,汇率下跌,通胀飞升。当时主政的克里斯蒂娜政府不得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跟阿根廷历史上的多次改革一样,都只是一股脑地全盘否定前任的政策。克里斯蒂娜为了安抚民众,稳定政权,将能源和铁路等大型行业的外资全部赶跑,实现国有化,同时实行严格的进口限制和外汇管制,与WTO和IMF等国际组织撕破了脸,同时承诺提高工人的工资和民众的福利。在过苦日子的时候,政客们的甜言蜜语简直太有效了。于是,克里斯蒂娜在 2011年成功连任,阿根廷经济也在2012年迎来负增长。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5%2F1565857855823682.jpg

【博览财经特稿】又一个大国,货币崩盘,股市暴跌。一切堪称惨烈。但对这个国家而言,既非开始,也非结束。在过去的若干年中,它总是一错再错,死不悔改。

股汇债三杀的魔咒从土耳其来到阿根廷

北京时间8月12日晚,阿根廷比索对美元汇率狂跌37%,至历史纪录低点。随即,主要股指Merval指数暴跌38%,如果以美元计则暴跌48%,一天内蒸发近半市值。在美股上市的阿根廷企业股价瞬间被腰斩。

另外,阿根廷以欧元计价的债券下跌近9美分,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则上涨近3%。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5%2F1565857949436919.jpg

股市一天就被腰斩,这在历史上仅次于斯里兰卡股市在1989年创下的61.7%的跌幅。可怕的是,17年前阿根廷股指就已经创下45%的单日跌幅纪录。

阿根廷央行紧急出手,一口气动用5000万美元外汇储备救市,为2018年9月份以来首次干预市场,但收效甚微。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5%2F1565857998303453.jpg

这场闪崩也迅速蔓延到同时段交易的美股,道琼斯指数暴跌389.73点,跌幅1.48%。市场避险情绪再次被点燃,黄金价格再创新高,一度突破1530美元关口。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5%2F1565858017504950.jpg

阿根廷市场的这惊悚一夜,仿佛就在重现过去一次又一次的惨状。它到底经历了什么?

说出来,大多数人可能很难相信,因为这属于阿根廷的传统戏码。前周末结束的阿总统大选初选就是市场闪崩的导火索。

几乎所有的媒体和民调都认为现任总统毛里西奥·马克里可以连任,然而它们都低估了阿根廷人的善变。初选计票快结束时,马克里的最有力竞争者费尔南德斯已经获得了超过47%的选票,比马克里领先近15%。

根据阿根廷选举法律,如果一位候选人得票率超过45%且比第二名高出10%就可当选。虽然现在只是初选,但远低于预期的得票率让马克里在正式大选中连任的希望非常渺茫。

当晚22时30分,马克里和他的团队正式宣布在初选中落败。

选举对阿根廷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怎么就让市场动荡如此呢?

如今的阿根廷,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南美唯一发达国家。潘帕斯雄鹰只能在道路选择的反反复复中,蜷缩于地望天兴叹。

2008年金融危机后,阿根廷经济遭受重创,汇率下跌,通胀飞升。当时主政的克里斯蒂娜政府不得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跟阿根廷历史上的多次改革一样,都只是一股脑地全盘否定前任的政策。

克里斯蒂娜为了安抚民众,稳定政权,将能源和铁路等大型行业的外资全部赶跑,实现国有化,同时实行严格的进口限制和外汇管制,与WTO和IMF等国际组织撕破了脸,同时承诺提高工人的工资和民众的福利。

在过苦日子的时候,政客们的甜言蜜语简直太有效了。于是,克里斯蒂娜在 2011年成功连任,阿根廷经济也在2012年迎来负增长。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5%2F1565858059153081.jpg

在2015年阿根廷经济再次陷入衰退时,民众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于是,主张自由政策、亲市场、爱商业的现任总统马克里得以成功上台。马克里政府一举推翻了外汇管制,敞开市场大门,恢复进出口贸易和吸引外资。

2015年马克里政府更是恢复了长期停滞的IMF贷款,在去9九月阿根廷比索大跌的时候,IMF慷慨地表示将对阿根廷的援助从5亿美元飙升至570亿美元。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5%2F1565858161682889.jpg

放开外汇管制,导致外汇储备锐减,但资金进出自由也让国内投资重新恢复活力。对于马克里政府来说,考验政府控制支出的能力到了。为了还清外债,必须得勒紧腰带过苦日子,于是只能采取削减公共补贴和民众福利的方式。

结果,自2016年马克里上台,阿根廷比索汇率继续大跌,通胀继续飞升,失业率升破10%。截至2019年7月,阿根廷的通胀水平已经冲上了55%。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5%2F1565858183782909.jpg

自2018年第二季度以来,阿经济一直处于负增长。如果马克里再次当选,则意味着又要继续过苦日子,当地民众第N次开始对政府产生了巨大的不满。当然,阿根廷政府也从来没让他们满意过。

一百年前的经济巨人变成“三高”病人

这个时候,当年的民粹主义者克里斯蒂娜又适时地出现了。她支持现在的最大挑战者费尔南德斯,并让后者向民众承诺将采取宽松政策,同时提供福利。

嗯……高通胀叠加高赤字,这又是当年熟悉的味道。看来克里斯蒂娜下台这几年恶补的仍然是政治话术而非经济常识。因此,投资者们担心费尔南迪斯上台后,又将开始收紧外资和市场,实行国有化和福利政策,纷纷抛售,引发了这一次资本市场的闪崩。

近100年来,这样的戏码已经上演无数遍,阿根廷政局只要一变天,相关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会重新来一遍,在极度宽松和极度紧缩之间来回切换,依据的是政治家的偏好而不是实际的经济运行状况。

更要命的是,依据目前的状况来看,无论哪一派主政阿根廷,都于事无补。

马克里主政时代,刚好遇上美国加息周期开启。美联储加息,全球美元回流美国,美元价值上升,相对地其他国家货币就要贬值。而偏偏这时候马克里又到处借外债想要稳定阿根廷经济,外汇储备都快用光了,加速了阿根廷比索的贬值。

如果费尔南德斯成功上台,实行宽松政策的确是符合时代大势的,因为刚好包括美国在内的不少经济体都开始降息了。美联储降息,的确会缓解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贬值压力。但问题在于,宽松刺激带来的债务危机,会将阿根廷拉入更大的深渊。

根据联合资信报告,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仍面临较大的外债偿还压力。报告称:“从外债币种结构来看,阿根廷、土耳其、乌克兰等国的外债中外币债务占比均达到90%以上。”

阿根廷不仅负债累累,还债能力还不行。从外债的保障程度看,菲律宾、泰国等国家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对短期外币债务的覆盖倍数达到3倍以上,阿根廷和南非外汇储备对短期外币债务的覆盖倍数则不足1倍,只能更多依靠再融资来满足偿债需求。

说白了就是借新还旧,像极了在各种贷款平台疯狂借贷的年轻人,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5%2F1565858252321130.jpg

高通胀、高赤字和高负债,阿根廷从一百年前的经济巨人,变成了现在的“三高”病人。

2018年,阿根廷为了抑制通胀而“绝望式加息”,但因为巨额负债而成效甚微,同时高利息也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政府不得不增加开支以支撑经济,但这样钱又不够用了,又得继续到处借外债。

一百多年来,“阿根廷魔咒”从未在这片南美土地上消失,未来恐怕也难以摆脱。

对阿根廷来说,IMF的那570亿美元援助是一根救命稻草,还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要看阿根廷能不能破釜沉舟,找到解决经济疴疾的妙招了。

是否还会进入中国的视野成了未知数

纽约时报记者Brook今年初到阿根廷旅行,因为孩子在亚洲长大,习惯用酱油调味。但当Brook找遍了整间餐馆,都没看到一滴酱油。

阿根廷经济以农业为主,大豆种植占了50%的耕地,但绝大多数生产出来的大豆都出口到了中国。

100年前,阿根廷依靠向欧洲出口谷物和牛肉,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当时阿根廷的人均收入已经看齐了美英等国,被认为是发达国家。阿根廷一度被称为“世界粮仓”,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又被称为“南美巴黎”。

2018年,阿根廷出口了近170亿美元的大豆产品,占其总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就算是在中美关系最紧张的2018年11月,阿根廷仍然顶住压力向中国出口了700万吨大豆。

今年,阿根廷还预计在两年前的水平上翻一番,将几乎所有的1400万吨大豆都出口到中国。

甚至直到现在,阿根廷的一句老话仍然飘荡在潘帕斯草原上:“有了好收成,我们就有救了。”

除了购买大豆,中国还是阿根廷的最大债主。去年12月,就在阿根廷送去700万吨大豆不久,中国与阿根廷再次达成新的货币互换协议,还签署了30多项农业及投资协议,成为阿根廷最大的非机构债主,帮助缓解阿根廷超过55%的通胀压力。

在马克里主政时代,阿根廷为中国在石油、基建、采矿领域的投资敞开了怀抱。中国正在迅速进入阿根廷北部的锂矿,2017年这里的锂矿产量几乎占到全球的一半。今年1月,马克里前往南部的巴塔哥尼亚地区,重启三年前被叫停的中资水电大坝。

但这一切,可能在一夜之间充满变数。在上周一获得票数领先的费尔南德斯,背后是卷土重来的民粹主义者克里斯蒂娜。一旦前者成功当选,印钞、发福利、国有化、拒绝外资、外汇管制这些当年的“套路”又将在阿根廷的土地上重演。

另一方面,与2015年相比,现在中美经济都在放缓,全球经济也蒙上阴霾,中国还愿不愿意慷慨解囊帮助一个“三高”病人,还很难说。

未来,中国对外投资的步伐肯定不会停下,但阿根廷是否还会进入中国的视野却成了未知数。毕竟这样一个不印钞时借外债,不借钱时就自己印钞的国家,对外信用恐怕要跌到冰点。(来源:智谷趋势(ID:zgtrend) 作者:震谷子)



                        

恍惚回到金融危机的2008 这次全球新一轮“放水”大不同                 
【研究员】:wh
十年前的全球信贷放水,是为了应对突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有挽救国家经济的意图。十年后的新一轮信贷放水,是应对科技创新乏力、经济动能不足的权益之计,力度较小、且会循序渐进。美国虽然开启十年来的第一次降息,但并不意味着就此进入信贷宽松周期,因为里面有短期政治的考量——特朗普为了竞选连任,逼迫美联储降息以刺激经济和股市,为自己胜选制造经济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他国家的信贷放水,也看不出十年的那种力度和决心。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5637655204.jpg

【博览财经特稿】2019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许多国家纷纷开启降息模式,猛然间恍惚回到全球金融危机的2008年:降息降准、央行扩表、印钞放水…新一轮全球信贷宽松期又来了吗?这次的影响会跟上次一样吗?

全球降息潮

8月7日,印度央行宣布降息35个基点(即0.35%,一个基点是万分之一),这是自今年2月、4月和6月分别降息25个基点后的第四次降息,此次降息幅度超过此前很多分析师预计的0.25%。

而在8月1日,美联储宣布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相当于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2%—2.25%之间,这是近十年来美联储首次降息。而这,被解读为美国将进入新一轮的信贷宽松周期。

其实不仅印度和美国,2019年以来进入降息通道的国家不断扩大、甚至有些国家的基准利率已达到历史最低值。

2月7日,印度首先降息0.25%;2月15日,埃及降息1%;4月4日印度再次降息0.25%;5月日,马来西亚降息0.25%;

5月8日,新西兰降息0.25%,打响了发达国家降息的第一枪……

随后降息的国家逐渐增多,菲律宾、澳大利亚、韩国、印尼……如多米诺骨牌般,全球降息潮就此涌现。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5657843115.jpg

为什么要降息呢?因为经济疲软啊。降息是在减少资金的利息成本,相应的就减轻了有贷款、有负债的企业和居民的负担啊。

对企业来说,降低成本后就可以少裁员、不裁员、甚至还能适当增加就业供给;对居民来说,利息降低后就可以少还款(如月供会减少),手里也就有更多的盈余去消费了啊,这不是刺激经济么?!

其实,降息的最大目的是更改人的预期。因为降息,所以贷款的费用就会降低,于是就会有更多的企业去贷款扩大投资、更多的居民去贷款扩大消费,投资多了、消费多了……经济不就这样活络起来了吗。

这就是信贷刺激经济的原理啊。降息是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它是宽松信贷的一个手段,其实还有另一个手段——降准,就是让银行手里有更多的钱——银行有钱才能更多的放贷。

降息和降准

如果银行吸收了100元存款,为了保证某些储户能随时提取,会为这笔存款留一笔钱作为应急准备金……如说10元,就是说吸收100元的存款要留存10%作为准备金、只能对外发放90元贷款。

90元贷款到了贷款人的账户,可贷款人没使用或只使用了一小部分,那这笔90元的贷款就会变成90元的存款……有了90元的存款,银行又可以在扣除10%准备金、也就是9元后,可以拿出81元对外放贷……这81元又会成为银行的存款,存款又可以变成贷款……

如此循环,100元的原始存款可以创造出远超100元的贷款额。是多少呢?贷款金额如下:90元、81元、72.9元、65.61元……这是一个等比数列。

100元的存款,在留存10%的准备金(其实就是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情况下,能创造贷款的总额理论上是1000元,公式为:贷款额=原始存款÷存准率。

如何把存准率由10%降低到5%,同样100元的原始存款能创造多少贷款呢?按照上面的公式计算,贷款总额就变成了2000元(100元÷5%)。

降准的目的就是让银行留更少的准备金、把更多的钱放贷出去,因为成数扩大效应,创造的总贷款额是成倍扩大的。

降息和降准都是信贷宽松的手段,前者是降低资金成本、让更多的人愿意贷款,后者是让银行手里有更多的钱可对外放贷。

我国本轮信贷宽松期起始于2018年4月……很多人会疑问:可是一直没有降息啊?但是降准了啊——已陆续数次降准或定向降准……降准就会让市场中的钱更多啊。

当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主要是美国以提高关税为手段的贸易壁垒设置,并造成了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加剧——如日韩之间的政治纷争造成两国间的贸易摩擦,全球经济面临进一步下行风险,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各国央行不得不开启新一轮信贷周期。难道世界经济又回到2008年?

2008年往事

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次贷危机是因为美国银行向一些没还款能力的低收入群体过量发放贷款、后来贷款还不上(相当于月供断了)造成的。

如果懂些货币银行学就会知道,信用产生信贷、信贷就是贷款、贷款就是债务/资产(一笔贷款对贷款人来说是债务,但对银行来说就是资产)、债务就是市场中流通的钱……因为贷款人不能履约债务,相当于债务减少、甚至消失,于是市场中的钱就会减少——专业的术语是流动性枯竭。

市场中的钱变少后,该怎么办呢?赶紧印啊。钱是怎么印出来的呢?贷款啊。怎么让有还款能力的居民/企业敢于贷款呢?把利息成本降下来啊。于是从2008年底起,美联储开启了近十年的0利率政策。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5678572594.jpg

美联储另一个宽松货币的措施就是扩表——扩大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也就是我们新闻上听到的QE。这是怎么回事呢?

再回到上文100元的初始存款……请问这100元最初来自哪里?就来自于央行,它实际上是央行的负债。

所谓QE,就是美联储把市场中的国债、企业债、甚至房贷资产(ABS)收购过来作为自己的资产,再支付出美元——这就是美联储的负债,如此操作后,美联储的资产多了、负债也多了……扩表就此完成。

央行产生负债的过程就是印钱的过程——这个钱准确的说是基础货币,这些钱流入市场中再成为企业/居民的存款,由此开始了整个市场的信用创造(印钱)过程。对的,可以理解为央行扩表就是增加原始存款的数额。

还根据上面的公式:贷款额=原始存款÷存准率,增加原始存款额也是增加贷款额的一个手段啊。

那时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各国央行纷纷开启一轮信贷宽松周期……包括中国实施的四万亿信贷刺激也是基于此。那么,这次新一轮全球信贷宽松,会再走十年前的老路吗?

老路再重走?

十年前的全球信贷放水,是为了应对突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有挽救国家经济的意图。

十年后的新一轮信贷放水,是应对科技创新乏力、经济动能不足的权益之计,力度较小、且会循序渐进。

美国虽然开启十年来的第一次降息,但并不意味着就此进入信贷宽松周期,因为里面有短期政治的考量——特朗普为了竞选连任,逼迫美联储降息以刺激经济和股市,为自己胜选制造经济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他国家的信贷放水,也看不出十年的那种力度和决心。

面对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我国会追随其他国家的步伐,再来一回十年前的大水漫灌、四万亿信贷刺激之路吗?当然不会,时过境迁,当今的环境跟十年前已完全不同。

十年前,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外贸——也就是三架马车中的出口对经济贡献巨大,为了弥补外贸的剧烈下滑,不得不印钞放水刺激经济。

而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更多的依靠内需,国内市场已成为经济的动力引擎。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5710644218.jpg

十年前,中国外贸的依存度一度超过60%;十年后,中国GDP总量增长近2倍,可外贸依存度却下降到30%多。

当经济过分依赖海外市场时,很容易受制于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如韩国及2008年前后的中国),而当经济主要依赖于国内市场时,就如同有了定海神针,海外的因素就会放在次要位置——全球经济放缓如何?其他国家降息信贷宽松又如何?……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所以,更多的信贷/产业/消费等政策会以国内因素为考量首选。

我国本轮信贷宽松有何特点呢?不是大水漫灌、全面宽松,而是定向宽松、细水滴灌,有很强的针对性——定向大基建、定向实体、定向中小微企业、定向消费信贷宽松,而对流向楼市的资金却是限制很严的。

所以,不要按照十年的信贷宽松经验来应用当下,这次有了新的变化:我们不仅要关注信贷宽松、印钞放水,更要关注这些放出来的水都流向了哪里……(来源:米筐投资 作者:米筐老A)



                                 
                                           社会热点
                 



“消费升级”PK“消费降级” 扩大内需任重道远                 
【研究员】:wh
这两年,导致社零数据波动比较大的就是汽车消费数据。今年6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9.8%,主要因6月汽车的增速为17.2%。提前执行国六标准产生的促销透支需求后,到7月,汽车消费增速直接降到-2.6%,于是社零总额增速就掉到7.6%。此外,7月油价跌幅扩大,也成了社零的拖累项。如果把汽车和石油两项扣除,7月市场销售增速并不算差,仍保持在9%以上,基本与上月基本持平。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6%2F1565943647891757.jpg

【博览财经特稿】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月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具体包括:7月工业增加值增速4.8%,预期5.8%,前值6.3%;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预期8.6%,前值9.8%;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5.7%,预期5.8%,前值5.8%;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7月经济数据全面低于预期。这就意味着,之前大家一致预期的“经济将在三季度企稳”又落空了,我国经济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甚至可能会像任泽平所言:2019年下半年-2020年上半年经济将再下台阶。

目前我们面临的难题是,在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中,投资不振,出口低迷,唯一还能期待的就是消费了。但“扩大内需”谈何容易?

从7月数据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7.6%,低于9.8%的前值,也低于8.6%的预期。

总有人说:中国人的“六个钱包”早就被房地产掏空了,哪里还有钱来消费?那么还有什么方法来扩大内需?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来了解下如何解读消费数据。

如何解读消费数据

每个月15号左右,国家统计局都会公布一个反映我国商品消费情况的数据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称“社零总额”)。统计局给出的定义很长,列出来估计也不看,就直接上图吧: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6%2F1565943662540180.jpg

从总量上看,社零增速下滑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分析宏观数据,重要的不是总量分析,而是结构分析。对于社零总额,依然要关注“结构”。

通过图1,应该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来:占比最大的分项是“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占到38%,这个数值代表大型商场的收入情况,相对比较稳定。其他占比较高的是汽车(10%),石油及制品(5%)等,也是关注的重点。

这两年,导致社零数据波动比较大的就是汽车消费数据。今年6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9.8%,主要因6月汽车的增速为17.2%。

提前执行国六标准产生的促销透支需求后,到7月,汽车消费增速直接降到-2.6%,于是社零总额增速就掉到7.6%。此外,7月油价跌幅扩大,也成了社零的拖累项。

如果把汽车和石油两项扣除,7月市场销售增速并不算差,仍保持在9%以上,基本与上月基本持平。

其他子项的变化情况,请看下面这个图: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6%2F1565943700186505.jpg

对社零总额还有一个重要的结构性数据是:网上零售额。这个数据反映了大家网购商品和服务的零售总额。

中国电商发达,网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所以,网上零售额的增速一直很高。1-7月同比增长20.9%,增速比社零总额高12.6个百分点。

虽然社零总额是我们衡量消费最常用的指标,但它也有不足,就是统计口径中只包括实物消费,而不包括服务性质的消费。因此还不能反映我国消费结构的全貌。

经济学家还会结合其他2个指标来分析消费情况,一是GDP的消费支出,二是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GDP中的消费支出既包括产品的消费,也包括服务的消费;既考虑了居民消费,还考虑了政府消费。因此,最能反映我国整体的消费情况。

但毕竟GDP数据一个季度才发布一次,这个数据的最大问题就是相对比较滞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同时包含了购买商品支出及享受文化服务和生活服务等非商品支出。

但问题就是,所谓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只统计了“居民消费”,并没有统计在我国GDP整体消费中占了30%的政府消费。

这三组数据的统计口径及优缺点情况如下表所示: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6%2F1565943719140088.jpg

看起来,相比PMI、社融等数据,消费数据要简单很多。但实际上,前面所说的只是些入门知识。真正在分析当前消费形势时,还需要更多的深入思考。如眼前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扩大内需这么难?

为什么扩大内需很难

扩大内需无非是两种路径,一是追加投资,二是扩大消费。

关于投资,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房地产投资增速正在放缓;而基建投资对于GDP拉动的边际效应也在降低。制造业投资虽有回升,但幅度尚小。所以现在能依靠的就只有消费了。

这些年,决策层很早就提出,要将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拉动型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往消费增长型引导。这也是任何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经之路。

按理说,中国有14亿人口,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有4亿人没用过马桶,消费潜力应该非常大才是。那么目前的难点在哪里?

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速放缓后,整体收入增速降低,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速放缓。具体请看下面这个图: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6%2F1565943734691415.jpg

这些年,关于中国究竟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的讨论也可以从这个图中找到答案。

虽然中国有3亿多的中高收入人群,但这些人的消费升级毕竟对消费总体的拉动作用有限。而更大的群体是10亿多的中低收入人群,他们的消费/收入弹性要远高于高收入阶层。只有提升他们的收入,才会对消费有重大提振作用。

想想,如果让10亿人都坐一次飞机,那是什么概念?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层对“扶贫”工作那么重视。这不仅是一个民生工程,更是一个刺激消费的大工程。

另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常说的,很多居民的“六个钱包”已经被房子掏空了。

对于这个问题,有个专业的术语叫“居民杠杆率”过高。据统计,2013-2018年,我国居民部门的总负债迅速增长,截至2018年末,居民部门总负债与名义GDP之比已高达53.2%。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6%2F1565943762707548.jpg

现在对很多人来说,杠杆已经加不动了。拿北京收入最高的金融和互联网行业来说,看起来大家的收入不低,每月工资少则1-2万,多则5万左右。但只要扣除掉房租,房贷等,基本就所剩无几了。

很多人眼中的金融高富帅经常自称自己是“金融民工”,这绝对不是谦虚。

如何扩大消费?

730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了:“要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有效启动农村市场,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

这句话引导我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国内需求潜力在哪里?我认为,就在我前面说的10亿中低收入人群,尤其是农村市场。

第二,如何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我认为,很简单,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这10亿人的收入。

具体的提高方式,包括:一方面加大减税幅度,并下调企业的社保费率,来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这10亿人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间接地增加他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

第三,有哪些改革的办法?这些年,地方政府,企业,居民的杠杆已经相继把杠杆加满了。

接下来,还具备加杠杆能力的,就只有中央政府了。中央政府有庞大的资产规模,包括很多盈利可观的央企,它们的杠杆率水平只有20%左右。另外,赤字率也不算高。所以,未来还有很大的加杠杆空间。(来源:投行大师兄(ID:touhangdashixiong)作者:程郡)



                                 
                                           形势分析
                 



无论相信哪个版本 中国房屋空置率都不容乐观                 
【研究员】:wh
整体看,中国写字楼的空置率却不容乐观。社科院5月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2019)》中,引用世邦魏理仕的数据预测,2019年底中国17个大中城市写字楼平均空置率将突破20%。其中,天津、青岛、上海、深圳、武汉、长沙等6个城市,将突破10年空置率峰值。天津甚至将会突破40%,着实有些可怕。而只有北京、南京、广州三个城市的空置率,将会保持在10%以下。这背后,依然是供需错配在影响。据上述蓝皮书,2019年17个城市的写字楼新增供应预计将突破10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超过60%。其中,上海新增供应将超过百万平方米。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4932120670.jpg

【博览财经特稿】最近一则消息,让深圳住建局有些紧张。文章引用高力国际的一份报告称,深圳甲级写字楼目前的空置率达到23%。尤其前海成为重灾区,截止2019年上半年,深圳各区域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分别为:福田16.1%、南山、21.7%、前海则高达65.7%。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4959137820.jpg

文章甚至声称,经济形势下行是影响因素之一,尽管深圳上半年的GDP增速并未下降。

8月初,深圳住建局终于站出来: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啊!“实际上,深圳写字楼的平均空置率为15%左右,其中前海片区写字楼项目正在逐步竣工、陆续招商,部分项目存在暂时性空置,是正常的情况。”

住建局还解释说,一般写字楼空置率处于10%-20%区间都是健康合理的。所以深圳的写字楼市场整体上是健康的。

但深圳官方并没有公布15%的空置率是如何计算得来的,两个数据的不一致,让人不知道该相信哪个。

写字楼空置率谁最高?

写字楼空置率,也可以用来观察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简单说,写字楼空置率,是供需之间错配的结果。如果空置率太高,说明市场供过于求,侧面反映出城市经济存在部分泡沫;相反,如果空置率较低,说明市场供需矛盾较小,需求充沛,侧面反映出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十足。

其实,即便深圳的写字楼空置率按23%算,在全国范围内,也不是最高的。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4983453777.jpg

在第一太平戴维斯统计的11个城市中,截至今年二季度写字楼空置率最高的城市是天津、西安、重庆三个城市,都超过了30%,已经严重超标。而成都、南京的空置率水平,也在20%上下。

这几个强二线城市,写字楼的空置率水平明显偏高。主要原因大致有两个:

一是他们都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短期内写字楼供应量大,而需求尚未跟上,自然空置率就偏高;

二是经济经济下行,最明显的是天津、重庆,两个城市近两年经济增速下滑明显,尤其是天津,2018年GDP增速只有3.6%,全国垫底,这里面就有大量企业退租的现象存在,空置率就会上升。

而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整体的空置率都比较低。其中,深圳的空置率18%最高,其次是上海的11.9%,北京和广州都低于10%,广州最低,仅有4.1%,明显健康的多。

一线城市的城镇化水平更高,商务需求旺盛,企业总部众多,也是经济实力强大的体现。

但整体看,中国写字楼的空置率却不容乐观。社科院5月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2019)》中,引用世邦魏理仕的数据预测,2019年底中国17个大中城市写字楼平均空置率将突破20%。其中,天津、青岛、上海、深圳、武汉、长沙等6个城市,将突破10年空置率峰值。天津甚至将会突破40%,着实有些可怕。而只有北京、南京、广州三个城市的空置率,将会保持在10%以下。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5003459737.jpg

这背后,依然是供需错配在影响。据上述蓝皮书,2019年17个城市的写字楼新增供应预计将突破10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超过60%。其中,上海新增供应将超过百万平方米。

但同时,需求却在下降。蓝皮书预测,2019年全国17个城市写字楼新增需求总量,将下滑至约530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实际需求只有新增供应量的一半。

写字楼的空置率,尚有据可查,但想要知道中国的住宅空置率是多少,就有些难了。

未解之谜

中国房地产市场内,有两个数据一直是谜一般的存在。中国到底有多少房子?中国房子的空置率是多少?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中国以前的住房系统、民政系统与户籍系统尚未完全打通,想要获取中国具体的房子数量,在具体操作上是行不通的。

好在近两年不动产登记系统开始施行,大数据算法日趋成熟,未来几年这一数据很可能会统计出来。

但空置率的统计,就难上加难了。一是中国具体有多少房子,这个分母还无法获知,空置率难以计算。二是目前分化最大的,是空置率的统计标准难以统一。

国际通行的空置率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空置率是指只要某时刻该房屋无人居住即为空置,将装修中的房屋、不宜居住的危房等全部视为空置,倾向于高估空置率。

狭义空置率则将装修中的房屋、危房等从广义空置中扣除,方法上更为科学合理。

而如何定义无人居住,及无人居住的时间长短,成为空置率统计的关键。每个国家或地区的实行标准也有不小的差异:美国会把度假房、周末房、移动住房纳入空置房统计范围;日本空置房定义是长期没有人居住且连续5年没有使用过自来水和电;加拿大温哥华对空房定义是每个月要有25天没有人居住或是一年中有4个月无人居住;香港则将正在装修的住房纳入空置房统计范围。

中国则一直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民间多数采用“晒电表”“晒水表”“数灯”等形式,但数据无法做到准确。

为什么官方不去统计空置率呢?这背后牵涉的利益方太多。若空置率过高,要么表示一个城市的炒房、投机性买房需求超标,要么意味着这个城市的经济活力太差,人口不足,比如东北、西部的三四线城市。这对开发商、城市执政者来说,都不是个好消息。

中国的空置率究竟有多少?

在国际通行标准下,房屋空置率水平通常在5%-10%,供需基本平衡;10%-20%为危险区间。目前有统计的中国空置率数据中,有四个版本可供参考。

1)国家电网调查数据:空置率超过10%。

国家电网将一年一户用电量不超过20度的住房视为“空置”,原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曾披露,据此测算的2017年大中城市房屋空置率为11.9%,小城市房屋空置率为13.9%。

按照这个结果,中国的空置率刚刚达到临界线。

2)腾讯调查数据:主要城市空置率超过22%。

2015年,腾讯网曾对全国196个城市做过网友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主要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整体水平在22%至26%之间,其中一线城市空置率22%,二线城市24%,三线城市26%。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5040105581.jpg

按照这个结果,中国的空置率已严重超过国际标准。但让人疑惑的是,腾讯据此报告得出的结论——在中国空置率30%是合理水平,可信度直接掉到了地上。

3)中金公司《数说中国存量住房》报告数据:2017年末中国城镇广义和狭义住房空置率分别为16.9%和12.1%。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5061235551.jpg

在这份报告中,中金还推算了中国的住房总量。截至2017年末,中国城镇住房总存量261亿平方米,共计2.7亿套(不含集体宿舍)。家庭户均住房1.13套,但城区家庭户均仅1.07套。

报告更倾向于狭义空置率的结果,即中国城区住房空置率9.7%,城镇总体空置率12.1%,基本还在合理区间。

目前更倾向于相信这个数据,更为真实。

4)西南财大《2017中国城镇住房空置分析》报告数据:2017年我国城镇地区住房空置率为21.4%。

这份调查范围覆盖29个省市、364个县,样本丰富。报告将空置住房定义为在调查时无人居住的住房,包括两类:一是仅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因外出务工等原因而空置的自有住房;二是多套房家庭持有的、既未自己居住也未出租的住房(包括正在装修的房屋或期房)。

报告还计算得出2017年全国城镇住房总套数为3.05亿,空置套数为6500万。在城市结构上,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空置率分别高达22.2%和21.81%,远高于一线城市的16.8%。

因为把正在装修和期房包含在内,空置率自然就高了不少。按照这一标准,中国的空置率远高于其他欧美国家。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5081820609.jpg

无论你更相信这四个版本中的哪一个,他们都指向两个结论:一是,中国的空置率水平至少在10%以上,需要引起重视了;二是,三线以下的城市空置率水平,远高于一二线城市。城镇化的脚步还在大踏步的前进,尤其是近两年棚改货币化催生的三四线房价暴涨,以及购房热潮,都为三四线的空置率走高,埋下了隐患。

而中国空置率走高,背后的干扰因素也无比复杂。开发商销售造假、租金收益率太低、监管政策的缺位等等,都催生出大量空置房。

如房产税、空置税等政策长期无法落地,致使空置房屋几乎没有持有成本,也直接助长了住房市场的投机情绪,尤其是在2016年这波行情之后,住房的投资属性已是人人皆知。

如若空置率继续走高,房产税、空置税这把政策大刀,是该落下的时候了。(来源:米筐投资 作者:老船长)



                        

楼市下半场到来 没人知晓这场寒冬持续多久                 
【研究员】:wh
7月数据,整体态势就是“稳中有降”。尤其二手房的下跌城市范围,迅速扩大。而再看近来房地产领域发生的种种,可以确定在2016年发动的这波上涨周期后,当下已步入周期底部。如调控政策,今年4月后,高层加大了调控力度。尤其是7月,单月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高达56次。而在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上,高层再次强调“房住不炒”,并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6%2F1565945044859877.jpg

【博览财经特稿】当下的房地产市场,可能真的要变天了。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月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变化情况,值得详细说一下。

新房涨幅又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城市

先来看一下70个城市的新房涨幅变化情况。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6%2F1565945218657031.jpg

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打乱,按涨幅重新排名得出上图。

其中:1)7月新房环比上涨的城市,共有60个,相较6月的63个,有所下降。另外,7个城市持平(6月2个),3个下跌(6月5个)。2)新房环比涨幅第一名——平顶山,环比上涨1.6%。

又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城市,又是一个河南的城市夺下第一。在5月、6月的榜单上,洛阳分别以1.7%、2.5%的环比涨幅连续两个月位居全国第一。

随之而来的是调控政策。7月底,洛阳开始执行限价,在售房源价格不得超过2019年4月签约均价,网签也得以暂停。于是,在7月的这份榜单里,洛阳的新房环比涨幅已经回落到0.5%,直接跌出40名开外。

以“枪打出头鸟”的态势看,若新房持续上涨,下一个调控加码的或就是平顶山。

3)相较6月,7月的新房环比涨幅有所回调。70个城市总体环比涨幅0.6%,与上月相同,涨幅没有扩大的趋势。

4)一线城市新房环比涨幅扩大。4个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和广州分别上涨0.6%和0.3%,深圳持平,上海下降0.1%。

5)31个二线城市新房环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35个三线城市新房环比上涨0.7%,与上月相同。

6)新房价格环比下跌的,只有上海、天津、南充三个城市。

再来看新房的同比涨幅。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6%2F1565945254822664.jpg

其中:1)70个城市的新房价格,总体上同比升9.7%,低于6月升幅10.3%,已经创下年内新低,“房住不炒”严控下,楼市整体降温趋势明显。

2)新房涨幅第一的,依旧是西安,同比上涨25.3%。另外三个涨幅超过20%的,是大理、呼和浩特、秦皇岛,都属于二、三线城市。

3)涨幅超过10%的,有30个城市。除广州外,29个城市都属于二三线城市。

20城二手房下跌

相比较新房,二手房的数据,更能代表真实交易。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6%2F1565945286648982.jpg

其中:1)70个城市中,二手房环比上涨的有48个,2个城市持平,20个城市下跌。

2)二手房环比涨幅第一——洛阳,环比上涨1.5%。新房涨幅被打压下来,但洛阳的二手房市场,依旧火热。

3)4个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0.3%,较6月持平。其中: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4%、0.4%和0.7%,北京则下降0.3%。

4)31个二线城市二手房环比上涨0.4%,涨幅比6月扩大0.1个百分点;35个三线城市二手房环比上涨0.7%,涨幅与6月相同。

5)环比涨幅超过1%的有8个城市,除洛阳外,还有宁波、厦门、包头、无锡、西宁、太原、合肥。

6)二手房环比下跌的城市达到20个,降温的信号明显。但20个城市跌幅都不大,环比下跌最多的是青岛和遵义,跌幅为0.6%。

7)下跌的20个城市中,只有北京一个一线城市;像天津、武汉、郑州、长沙、贵阳、青岛等近来火热的强二线城市,也在其中。

再来看二手房的同比涨幅情况。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6%2F1565945299386228.jpg

其中:1)70个城市中,二手房同比上涨的有67个,其余3个为下跌。

2)一线城市二手房同比涨幅0.2%,与6月相同,保持稳定;二线城市同比上涨6.7%,涨幅比6月回落0.9个百分点;三线城市同比上涨7.1%,涨幅比6月回落0.8个百分点。

3)二手房同比涨幅第一,为呼和浩特,也是唯一一个涨幅超过20%的城市。

4)同比涨幅超过10%的,还有12个城市。包括大理、西宁、洛阳、西安等,均属于二三线城市。

5)4个一线城市中,也各有分化。北京同比下跌0.5%,广州下跌1.4%;上海则上涨0.2%,深圳上涨2.6%。

楼市下半场到来

7月数据,整体态势就是“稳中有降”。尤其二手房的下跌城市范围,迅速扩大。

而再看近来房地产领域发生的种种,可以确定在2016年发动的这波上涨周期后,当下已步入周期底部。如调控政策,今年4月后,高层加大了调控力度。尤其是7月,单月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高达56次。

而在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上,高层再次强调“房住不炒”,并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如宏观数据,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降至10.6%,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9.5%,亦低于前值10.1%,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略收窄至1.3%,三个主要数据都不理想。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6%2F1565945325513858.jpg

如融资,目前已经到了开发商资金链最紧张的时刻。5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了23号文,明确要求商业银行、信托、租赁等金融机构不得违规进行房地产融资。

6月初又传出一些不断创造地王的基金房企,如旭辉、融创和中铁建等企业又被重点监控。

7月,银保监会针对部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约谈警示中融信托、中航信托等10家信托企业,要求未备案项目一律暂停,符合432的通道类业务也算房地产项目,全部暂停。

8月初,中国银保监会下发通知,将在北京、苏州、郑州、济南等32个城市的银行机构开展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信贷资金被挪用流向房地产、银行理财资金投向房地产非标资产的情况等。

开发商的融资成本,迅速上升。国内的融资渠道基本被卡死,只能求助于高成本的境外债券融资。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6%2F1565945335982221.jpg

融资受限,在另一项关乎开发商生死的指标——拿地,也在收紧。7月底,有报道称广州富力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区公司2019年下半年原则上暂停拿地。

而在7月曝出的“上半年270多家房企破产”的消息,再次印证中小房企的凛冬将至。

房价的“稳”字当头、房企的收缩战线,都已明确的告诉你,楼市下半场真正到来。但没人知晓,这场寒冬,还要持续多久。(来源:米筐投资 作者:老船长)



                                 
                                           新闻视点
                 



冠绝全国!浙江房价是全中国最“刺激”的地方                 
【研究员】:wh
江苏的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常年居全国第一,这里的GDP总量,很大一部分是由外资经济带动起来的。以苏州为代表,这座城市入驻了大量日本、新加坡、台湾的外资企业,强力托起了苏州,但富的更多的是外资股东,而不是底层的中方工作人员。所以江苏的整体购买力,就不如民营经济极为发达的浙江省。撇开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不说,浙江的草根民营经济一直是GDP的半边天。义乌的小商品、慈溪的小家电、永康的五金、绍兴的轻纺……这些产业诞生了无数兜里有钱的小老板。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6878269847.jpg

【博览财经特稿】如果你有个朋友是浙江人,请好好珍惜他。没事多请他吃吃饭,唠唠嗑。因为,你的朋友人生很不容易——浙江省的房价绝对是全中国最“刺激”的地方。

一个十八线山区丽水市,GDP只有1300多亿,排名全国第180多名,但这里的房价却排名全国第18名,贵到连万亿俱乐部的无锡都自叹不如。

一个存在感极弱的衢州市,人口只有210多万,这里的房价却排名全国第32名,直接吊打人口790万的世界工厂佛山。

一个普通地级市温州,房价吊打中部六省龙头武汉,比起副省级城市青岛、中国第一地级市苏州也是不遑多让。

就连浙江省内房价最后梯队的嘉兴,也超过了国家级中心城市重庆。……

全中国大概有300个地级以上城市,浙江省11个城市全部都能挤入房价50强,甚至有8个城市进入了TOP32,占比66%。这种硬核实力,广东、江苏、山东根本望尘莫及。

实际上,浙江省的GDP和人口实力长期落后于广东、江苏、山东,相当于广东的一半左右。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6902856370.jpg

谜一样的浙江,这个省份身上有太多太多的不寻常了。从体量上看,浙江算不上领头大省,为什么这里的房价却能够爬到全国金字塔的顶端?为什么浙江人民就这么“彪悍”呢?(房价数据来源:中国房价行情网)

浙江凭什么冠绝全国?

先上一张图——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6914468608.jpg

浙江省的房价地图颜色深到发黑。整个省没有一个城市的房子均价是低于1万的。全中国,唯有浙江这一个省如此“霸气”。这里的房价,绝对是开启了“地狱模式”。

在全中国房价前50名当中,浙江11个城市以100%的上榜率实现“霸屏”,一个省就拿走了五分之一的名额。

广东和江苏虽然号称中国最牛省份,但分别也只有6个城市上榜,分别占据九分之一的名额。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7310554176.jpg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呢?浙江凭什么冠绝全国?

第一,广东这个地方,主要是被粤东西北拖了后腿。

有句话是这么说着,中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广东一年有97300亿元的GDP,相当于一个俄罗斯的体量。如果把它看做一个单独的经济体,可以排名全球第十四位左右。但别看它很强大,其实背后主要是富裕的珠三角在撑着,粤东西北穷的很。

云浮、汕尾、河源、梅州……这些边陲之地的GDP常年徘徊在1000亿上下,乘以十倍才能够得上一个佛山。

粤东西北的人均GDP更是严重落伍,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准的50%,珠三角的30%。由于贫富悬殊太大,广东自然硬不起来。

第二,包邮区江苏这个地方,主要是受到经济结构影响。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江苏的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常年居全国第一,这里的GDP总量,很大一部分是由外资经济带动起来的。

以苏州为代表,这座城市入驻了大量日本、新加坡、台湾的外资企业,强力托起了苏州,但富的更多的是外资股东,而不是底层的中方工作人员。所以江苏的整体购买力,就不如民营经济极为发达的浙江省。

撇开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不说,浙江的草根民营经济一直是GDP的半边天。义乌的小商品、慈溪的小家电、永康的五金、绍兴的轻纺……这些产业诞生了无数兜里有钱的小老板。

当江苏外企的中方高管为着五六十万年薪而996的时候,浙江的小老板们早已习惯了千万甚至上亿的流水。

所以,别看浙江的人口和GDP都矮了一截,人家的财富可是大隐隐于市。浙江一套套天价楼盘背后,其实是活跃的市场经济和民间资本。这些,才能代表浙江人真正的实力。

另外,浙江人向来就很有投资意识,像温州炒房团早在二十年前就闻名遐迩。除给全国楼市带来一股洪荒之力以外,本土房地产市场自然也会更加活跃。

事出反常必有妖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一个地区的GDP越高,就代表这个地区的经济越发达,房价也就会越贵。

但是在浙江,这个规律完全不管用。除去GDP稳居前三的杭州、宁波、温州,后面几个城市的房价分布完全是一片迷局。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7363589996.jpg

衢州、丽水、舟山这三个城市,GDP只有1200亿-1500亿元,包揽了浙江省的倒数前三名,但是这里的均价却跨过1.5万的大关,几乎要奔着两万去。

而GDP排名相对靠前的绍兴、嘉兴,明明经济体量都四五千亿元了,均价却刚刚破万,排名浙江省倒数前三。

这种画风,只能用诡异来形容了。

如果你还体会不到衢州、丽水、舟山三市的恐怖,我们换一种坐标体系看看。这三个地方,住宅均价大概都在14000-18000元的区间,放在江苏,可以跟最富裕的苏南片区无锡、常州持平;放在广东,可以跟世界制造业重镇东莞、佛山看齐。但是你要知道,后四者的GDP都在7000-11000亿元之间,是衢州、丽水、舟山的8-10倍左右。(见下图)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7382844536.jpg

那么,GDP一千多亿的城市,房价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准呢?

还是拿广东作为参考,这个省份有清远、韶关、阳江三个不太“争气”的小伙伴,经济体量都是一千多亿,跟衢州、丽水、舟山差不多。但是前者的均价区间只有5000-7000元,几乎是后者的三分之一。(见下图)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7400564634.jpg

说到这里,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十年的经济学完全白读了,根本看不懂这蜜汁版的存在?

别急,事出反常必有妖。这里边还是大有乾坤的。衢州和丽水两市深居浙南山区,如果说浙江是“七山一水两分田”,那么浙南地区就是“九山半水半分田”。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7433843329.jpg

衢州各地是山水神奇,丽水被誉为“浙江绿谷”,这两个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可开发面积小。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衢州、丽水两个城市的建成区面积都不到一百平方千米,在浙江省是排名最为倒数的序列。

如果按照常住人口/建成区面积来算,丽水的人口密度高达4.13万人/平方千米,全浙江第一,衢州的人口密度则为2.41万人/平方千米,也远比嘉兴和绍兴要高。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衢州、丽水可用于住宅开发的土地注定是比较受限的,最终必然会导致住宅供应量较为稀缺的局面。

根据智谷趋势统计,2013年-2017年衢州、丽水人均住宅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只有0.62平方米和0.72平方米,比起GDP同体量的广东清远、阳江、韶关,明显要小很多。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7463472910.jpg

如果放在全国30个重点城市看,衢州、丽水的供应量大概连平均水准的一半都达不到。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7483416057.jpg

一方面是稀缺的土地资源和有限的自然环境,一方面是相对较强的购买力(衢州丽水的人均本外币存款、居民收入秒杀韶关、清远、阳江),加之浙江人炒房的天然意识,也就造就了丽水和衢州的高房价。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7512550204.jpg

舟山房价贵,也是差不多的原因。不过这座千岛之城还要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头顶上的光环不少——舟山群岛新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

舟山在杭州湾的大版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高生态的承载能力又让这边发展可期,房价也就更有坚挺的理由了。

和上述三个GDP弱市不同,嘉兴和绍兴在一马平川的浙北地区享受得天独厚的开发条件。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7520782124.jpg

如果你曾驾驶经过嘉兴,就能感受到这里全部是平原。房屋鳞次栉比,密密麻麻地平摊在这片土地上,目前嘉兴的房子供大于求,卖都卖不完。

绍兴也是差不多的情况。两个城市是浙江省人口密度最低的一批城市,住房需求没那么逼仄,也就高不到哪里去。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3%2F1565687546310667.jpg

浙江房价幸还是不幸?

在浙江省的房价地图中,宁波、杭州应该是少数“正常”的城市。

宁波10745亿元的GDP,排名全国第15位,住宅均价20358元排名全国第14位,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

杭州13509亿元的GDP,排名全国第10位,住宅均价30248元则排名全国第八,虽然稍微超前了一些,但一点也不过分嘛,谁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作为浙江的省会,杭州的房价是全省人民的钱袋子托起来的。在全国,可能很难再找出一个省份的人民如此热衷于在省会买房了。

说起来,浙江这个地方还是蛮特别的。尤其是浙南地区,十分盛产楼市奇葩。

金华,大多数人的认知可能是金华火腿。其实人家底下有个县级市叫义乌,义乌的房价比金华市区的还要高,一套房子动不动就五六百万。由于小商品经济的发达,整个金华的均价高达16000多元,排名全中国第19位,比成都、合肥、大连、郑州这些赫赫有名的城市都要高得多。

温州,顶峰时期的房价秒杀北京、上海。这里的人炒房,房子不是一套一套的买,而是一层一层、一幢一幢、一片一片的买。有的炒家腰挂60把钥匙,每天唯一的工作就是挤着公交,挨家挨户收租金。尽管11年因为大环境的因素均价腰斩一半,至今仍高达20311元,排名我泱泱大国第15名,直接碾压中部六省的龙头——武汉市。

要论全中国哪个地方的人最凶悍,不是今天奔赴香港的福建人,不是闷声发大财的广东人,不是一口吴侬软语的上海人,而是你俯瞰中国楼市的浙江朋友。浙江的房价如此之高,这到底是幸还是不幸?(来源:智谷趋势(ID:zgtrend) 作者:小牛顿、旺角黄局长)



                        

混乱向规范转化 大城市进入租房大时代或为时不远                 
【研究员】:wh
最近十年里,其实像中国的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的首套购房年龄也在逐渐增加,等到房价再涨一些,这个年龄还会继续增加。这就是规律。中国人现在在“租房还是买房”这个问题上很焦虑,正是说明我们还没有进入真正的租房时代。焦虑期往往是“既想买房,但又觉得房价偏贵,如果买也可以买得起,不过压力比较大,但是如果纯租房就会轻松很多”的一种状态。客观说,北京、上海的房价已经很高,但还不到满足形成租房市场的状态。在这大家要明确一点,租房时代的来临跟房价有直接关系。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816%2F1565946741880895.jpg

【博览财经特稿】过去有一个经常讨论的热点问题,那就是到底买房划算,还是租房划算。

著名主持人金星曾经阐述过她的观点,大概意思是租房可以租最好的地段里最好的房子,买房就未必,因为没那么多钱,有可能去郊区买个别墅,但是每天上下班就要花几个小时,大好的时间都浪费掉了。她的结论就是租房肯定比买房要好。

说明一下,金星大姐租的房子值一个亿,租金每年上百万。

王思聪也回答过这个问题,他的意思是现在北京上海的房子都太贵了,租售比严重不合理,租房要比买房划算。

以上二位的答案可能跟很多人的观点不同,跟我的观点自然也不同,不过这两位名人这么回答,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因为他们属于不缺钱的那类人,在很多问题的看法上往往是有选择性的。那么,到底租房划算还是买房划算,这个问题该如何看呢?

租房时代的来临跟房价有直接关系

实际这个跟国家的发展阶段相关,过去很多人总觉得西方人喜欢租房子,就无缘由地觉得租房要更时髦一些,但往往等到房价涨了,他们才会发现自己吃亏了。

西方人普遍租房生活,是因为西方多是发达国家,他们的房价大涨周期早就结束了,房价普遍处于高位,至少是在他们本国社会条件下,到了房价的一个临界点,再继续上涨的动力也不大。这种状态,对于普通人来说,买房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所以不得不选择租房。

在发达国家,租房就是一种常态,没有人会讨论到底是租房还是买房。当然,大家不要因此理解为西方人不买房。

发达国家的人也会买房,但买房年龄普遍偏高,这是发达国家的常态。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的年轻人来说,租房是种常态,等到他们攒够了足够的钱的时候,才会考虑买房。毕竟谁愿意租房一辈子呢。

最近十年里,其实像中国的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的首套购房年龄也在逐渐增加,等到房价再涨一些,这个年龄还会继续增加。这就是规律。

中国人现在在“租房还是买房”这个问题上很焦虑,正是说明我们还没有进入真正的租房时代。焦虑期往往是“既想买房,但又觉得房价偏贵,如果买也可以买得起,不过压力比较大,但是如果纯租房就会轻松很多”的一种状态。

客观说,北京、上海的房价已经很高,但还不到满足形成租房市场的状态。在这大家要明确一点,租房时代的来临跟房价有直接关系。

如果中国未来某天进入了真正的租房时代,关于“租房还是买房”的话题热度就会小很多。

国内租房方面,大家经常抱怨的一个问题是,租房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麻烦,如房东卖房赶租客、坏了东西房东不给修等等,租房的人觉得保障不够,没有家的感觉,而人家发达国家的租房市场会有更多的保障,所以人家愿意租房。实际上这是把因果关系搞反了。

欧美租房与中国租房情况对比

在美国,如果租客租了一套房子,租客就可以踏踏实实地住,美国法律规定房东是不能随便赶租客的,即使是租客没交房租,房东也不能直接赶你走,房东只能通过告到法院的方式,让法院来判。而且美国法律保护弱者,如果你的理由充分,是可以不搬的。

德国的租房情况要更复杂一点,那边对房租有价格管制,房租不能随便涨价,其实这就是政府在保护租客利益,当然这种价格管制已经被经济学界喷过无数遍了,因为这种价格管制会导致租房变得特别困难,你想本来1000块钱的房子,政府非要你500块钱往外租,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是房东不想对外出租,如果往外租,就往往什么家电都不想配置,一方面是租客间的竞争会更激烈,最后往往就是很难租到合适的房子。

但是也没办法,德国的这种租房市场已经持续了很多年。租客在德国也是受到各种保护,跟美国的情况差不多,如果交不起房租,房东也只能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解决问题的周期也会很长。总之,在德国当房东也是挺累的一件事儿。

看完美国德国的情况,再来对比中国的这些租客处境,确实会发现,中国的租客并没有那么多的法律保障,一旦房东想要卖房,或借口不想再租给租客,那么租客就只能搬走,解决的办法往往就是私下协商,很少有人走法律途径。

中国的房东相对于美国、德国,就强势很多,大不了房子就不租了,而且目前房东收了房租后也不交税。虽然法律上有规定,但也并没有严格执行。总的说,在目前中国,当房东是一个非常好的“工作”。甚至有人提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职业就是房东。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现在房东的状态会持续很多年吗?我看未必。

中国的北京、上海这类大城市,现在的租房市场正处于由混乱向规范化转变的过程中。

往前推十年,想必很多人都还有印象,那时北京的地下室是可以出租的,很多人就住在地下室里,甚至好多明星都有住地下室的经历;那时北京有大量的群租房,一套100平米的房子,甚至可以做七八个隔断间。

而现在就比那时好太多了,群租房没有了,地下室也不准向外出租了,现在北京租客的居住品质,比十年前好了太多,这就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租房市场会越来越规范,各种不合理的事情会越来越少,一直持续到租房大时代的到来。

未来租房市场就是一种全民租房状态

看到这很多会问,那说的所谓租房大时代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个过程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前面我说过了,租房时代的来临和房价是直接关系,当北京的房价再有一到两轮的上涨之后,处于高位的北京房价,未来的涨幅只会越来越低,这就导致两个现象,一是北京的房子越来越难买;二是北京的有房一族想要做房产置换,会越来越难。

要知道过去大家置换房产,都是因为北京的房价一直有大涨,很多人就是靠房子赚的钱,自己的收入只要能满足月供就可以了。未来一是房价涨幅变缓,置换的资金会受到很大影响,二是收入增幅也未必像过去那样有高增长。总之,房产置换变难这个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对北京这种大城市来说,资源的错配往往使得大家的生活成本比较高,如房子买在西六环门头沟,而工作地点在望京,这样上下班的时间就太长了,所以不得不租房住,然后把自己的房子也租出去。将来的这种情况会变得非常普遍,原因就是因为工作集中的地方房价往往是比较高的,很多人买不起,将来置换的机会也不大。

未来的租房市场,就是这样一种全民租房状态,有房的人也会租房。那种情况下,大家会发现租房的人群会变得非常庞大,当一个群体足够大的时候,制度上的倾斜往往就会出现,这是经验,或者说是一种规律。(如在十多年前,那时中国有8亿农民,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的)。这点从发达国家对租客的态度,也可以证明的。

当北京上海这种城市有了足够大的租房人群后,类似自如等长租公寓公司的施展空间才会更大,大面积的资源整合,也会提高效率,也能提升租房的品质。

待到北京的城市各方面基本平衡后,房屋租金也会趋于稳定,租客和房东之间签长期协议也会变成常态。现在北京租房市场往往是一年一签,就是因为现在的租金还处于上涨期。

到那时,租客会话语权相比今天来说,会大得多,租客也不需要担心被房东,或是长租公寓公司无故赶出去的情况。而房东的话语权,不出意外会小很多,而且房东的各项成本也会增加,如最显而易见的租房要按规定交税,未来的房产税会落地等等。

当然,房租肯定会比今天高很多,房东的成本增加,租客的成本同样增加。这就是社会现实也是比较矛盾的地方

未来的租房市场总体来说,只会越来越规范,从过往十年的经验看,已经能看出来,政府对市场的管理还是比较到位,这个跟现在的发达国家也不能简单对比,总之国内大城市的租房市场到10年后,要比发达国家的租房市场好很多。

最后就可以回答“房东到底是不是最好的职业”这个问题了。从观察看,现在才是属于房东的一个“黄金时代”,租房市场不规范,租房简单,没有各种成本;一旦市场开始完全规范起来,各种条条框框,各种成本叠加,一定会让房东感到不舒服。(来源:通货朋仗(ID:zt734922044) 作者:周老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4-26 10:44 , Processed in 0.188269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