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股票内参--证券首席内参2017.9.1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1 08: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有“顶”,交易层面“强监管”、下有“底”,创新侧重“服务实体”》: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近期,监管层的强监管重点,更多体现在“交易性”层面;而对“创新”的包容、鼓励,则更多表现在那些“能够服务实体经济”的环节上。换言之,监管政策的操作基调就是:给A股“高频”的“交易性泡沫”降燥,降低其对“资本的诱惑力”,减少“脱实向虚”的原动力;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各种“能够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创新”,体现“脱虚向实”的政策导向,为资本在实体经济“扎根”提供金融便利。也就在这“一增一减、有保有压”的“压力差”当中,包括A股在内的金融市场,才能够在“政策性”上践行金工会和政治局会议对金融市场的政策诉求!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对A股交易层面的“金箍”并没有减少,这是落实底线思路、防范金融风险的体现,而监管层的“创新”则多侧重于“服务实体经济”。因此,虽然近两个月,A股总体走势不错,煤炭、钢铁、有色以及大金融板块的走势也较强,但在官方从侧面否定“新周期”的前提下,投资人不应忘记,A股依然处于“上有顶、下有底”的通道之中,“牛市”并不在视线之内。
《质押新规:抓住“大股东自救的机会”?还是先警惕“闪崩”吧》:博览研究员认为:相关修订工作是应对市场变化而对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完善之举,是证监会践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工作思路的一次体现。但也要看到,这个待征求意见的质押新规,进一步收紧了创造新资金进入市场的渠道。具体来说:
1、如果今后按质押新规的要求执行,从质押率和质押比例两个方面来说,至少有一个方面会使融入方接下来的融资规模出现缩减,这减少的部分,融入方用什么资金来补齐呢?在不影响由当前所持的全部股票带来公司管理权力的前提下,融入方很可能考虑卖掉一些股票。投资人要充分考虑股东因一时的资金周转不灵,而不计成本的抛售股票,造成股价“闪崩”。有些股东在这种情况下,恐怕连减持新规也顾不得许多了。
2、对于此前持有股票本就是为了炒股而无关公司控制权的金融机构来说,接下来只剩下“减持”这一种选择。这也意味着,对于质押新规对市场的影响,不能只看到有多少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比例超过50%,或质押率超过60%。
总之,虽然股票质押比例比超50%的A股上市公司总量不大,质押率超60%的存量规模尚没有定论,但不排除因上述两个因素而产生的减持行为相互之间互相影响或扩散的可能,既A股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博览视点




证监会副主席吹响新一轮去杠杆号角,机构的牛市预期大概率夭折!
【研究员】:柏双

各机构首席刚刚终于放胆喊出牛市要来了,结果周末两则重磅消息就搞得满城风雨,不少人又开始惊惶:“去杠杆原来只到半程?!新一轮严厉去杠杆又开始了!”:一是证监会副主席李超8月30日在券业合规培训会上,认为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到的八个方面金融风险问题依然严峻。措辞非常严厉,披露的风险领域规模触目惊心。另外,就是9月8日沪深交易所和中国结算宣布大幅太高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的门槛、大幅降低了其最高质押比率(如下图)。而后一则消息,又似乎很像是对李超讲话精神的一个最快反馈,预计后续恐怕很快会有不少其他相关降杠杆政策跟进。 显然,上述证监会副主席的讲话需要投资者高度重视,其具备逆转此前本内参从七月初提出、至今仍坚持的“看好一轮中线行情到来,长线资金应准确入市的战略性判断”的潜在威力,至于那些看牛市的券商恐怕更会因上述政策风向的变动存在极大概率被啪啪打脸的可能。 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指出,监管层的态度很明显,金融去杠杆没有玩,仍要控风险。尤其要高度重视股票质押,接下来投资者要多研究两融数据。保不齐,上面接下来第一就会拿他开刀。总之,我们现在呼吁您高度重视接下来新一轮去杠杆对股市的冲击风险!但至于会否因此推翻原有的中线看涨逻辑,将待接下来看政策进一步的演化和市场反馈而定。


【博览财经研报】各机构首席刚刚终于放胆喊出牛市要来了,结果周末两则重磅消息就搞得满城风雨,不少人又开始惊惶:“去杠杆原来只到半程?!新一轮严厉去杠杆又开始了!”
一是证监会副主席李超8月30日在《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培训会上——此次培训会参会金融系统监管官员和券商领导,比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还要齐整!重要性非同一般——发表的长篇讲话中,虽然肯定了券商过去两年在合规工作上做了一些成绩,但认为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到的八个方面金融风险问题依然严峻。包括部分机构的资本金风险比较大;资管产品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仍需关注;去杠杆、降通道的压力仍然存在;内控不严,违规经营问题仍然严重等等。尤其谈问题的部分,对券商诸多不合规细节的描述,对机构高管的谴责措辞非常严厉(“配合造假、独立王国、贪多求快、没有底线”等),披露的风险领域规模触目惊心,
另外,就是9月8日沪深交易所和中国结算宣布大幅太高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的门槛、大幅降低了其最高质押比率(如下图)。而9月8日的这条消息,又似乎很像是证监会下属部门对李超讲话精神的一个最快反馈,预计后续恐怕很快会有不少其他相关降杠杆政策跟进。
众所周知,在政策市的A股,分析某项政策对市场的影响,要看这件事处于什么样的大环境之中。是不是对原有市场方向产生颠覆性力量?
显然,上述证监会副主席的讲话需要投资者高度重视,其具备逆转此前本内参从七月初提出、至今仍坚持的“看好一轮中线行情到来,长线资金应准确入市的战略性判断”的潜在威力,至于那些看牛市的券商恐怕更会因上述政策风向的变动存在极大概率被啪啪打脸的可能。
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指出,监管层的态度很明显,金融去杠杆没有玩,仍要控风险。尤其要高度重视股票质押,接下来投资者要多研究两融数据。保不齐,上面接下来第一就会拿他开刀。
总之,我们现在呼吁您高度重视接下来新一轮去杠杆对股市的冲击风险!但至于会否因此推翻原有的中线看涨逻辑,将待接下来看政策进一步的演化和市场反馈而定。
去杠杆大方向过去两年至今从未变,但现在力度再度陡升,投资者谨慎性也将陡升
回顾2015年去杠杆,当时在券商这块主要是两融。在场外主要是针对各种伞形信托和不合规配资平台。而从证监会李副主席在合规会议上的讲话看,目前交易所对于股票质押的大幅去杠杆,只是监管层对不限于两融、不限于不合规配置平台的,更多杠杆领域进一步扩大限制的一个序曲!
我们注意到,李超主要梳理了四大方面的风险:
第一是部分机构的资本金风险比较大,股票质押业务规模持续攀升,已经超过6.5万亿,存在潜在的刚性兑付压力。基金子公司,按照新的规定,净资本缺口很大。同时基金子公司项目出现风险的数量越来越多,延期兑付项目已经超过了200个,偿付风险仍然比较大。
第二是资管产品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仍需关注。货币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五万亿,金融机构持有比例份额比较高。货币市场基金出了问题结果极容易传染,就像流感的病毒威力极大。同时呢,有个别货币基金,规模巨大,不用点名大家都知道是谁,你这个规模已经超过了比较大的银行的个人收益。此外,固定收益资管产品在市场里超过10万亿,里面的低等级的占有比较大,这方面流动性压力也不小。
三是去杠杆、降通道的压力仍然存在,也初步遏制住了增量,也在下降,整体讲市场的杠杆比通道业务更多。从统计的数据看,资管方面通道业务规模比较大,三分之二,比三分之二还强。
四是内控不严,违规经营问题仍然严重,有些机构监控不力,放任投资者异常交易,有的机构人员违规销售代客理财飞单问题。这几年银行飞单就没杜绝过,为什么银行的飞单大家都清楚呢,量大,10亿八亿甚至几十亿。但不是说我们证券基金行业没有这种情况,也有,去年就有一家,今年也有。
的确,从长远来看,在目前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的当口,进一步抑制入市资金的杠杆属性,其实对于长期市场来讲是好事情。
首先:当前市场最主要的是发挥融资功能,并且服务实体经济。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通过股市来为国企转移杠杆和负债。这一个需求有没有变?没有!支撑监管层启用股市的诉求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市场环境仍然是谨慎乐观的。
其次:目前市场虽然说是出现了部分增量资金入场的信号,但是还没有到杠杆横生的局面。此前对融资融券抬高门槛、目前再次出台股票质押新规,其目的还是在于进一步区分市场投资群体。让更具有资金实力和风控能力的机构参与适度杠杆品种,让散户群体尽量远离各种杠杆接口。
最后:经过长达两年多的熊市,散户这块杠杆资金基本上已经濒临灭绝。除了极少数入市不久的外,更多是以前期自救的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为主。对于这一块,新规如若实施的确是属于利空。但是考虑到新老划断,产生实质性影响还是偏向于中长期的。短期更多是负面情绪上的干扰。
但从中短期看,金融去杠杆力度的再度陡升而不是此前市场认为的高峰已过,将重新改变投资者对“股市有用性”的预期,让投资者刚刚建立不久的对于“严监管的适应性”,需要重新进行新的适应!
这从上周四、五(8日、9日)两个交易日,概念快速轮动,主线已经极度乏力可见,除了本身内部已经分歧较大,有回踩夯实的需要。恐怕部分原因也是有消息灵通的资金借机跑路。
所以,短中期内投资者有必要削减部分高弹性品种的仓位,尤其是股权质押比例高的股票,风险很大。




质押新规+李超警示:短期预期承压,中期资金受限!
【研究员】:田文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质押新规”是影响A股行情的直接因素,且对投资人预期是负面的,如果仅就这一个政策而言,由于监管层为其设计了诸多“缓冲”,其实际影响并不具有“全局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该“质押新规”发布前不久,证监会副主席李超的内部讲话显示,监管层并没有因为对某些“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的“开放”,就“疏忽、放松”对违规行为的监管,更没有因为此前“降杆杆”的“阶段性成绩”就对杆杆资金的监管有所改变——综合来看,人民币升值对股市正面作用有限,而监管层对杠杆资金的抑制仍不遗余力,两相比较,A股本周风险较大,投资人需规避大盘继续回踩的可能!


【博览财经研报】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这个周末最引人注目的消息,主要有二,一个在内部,监管层发布“最严股权质押新规(征求意见稿)”(下称“新规”),博览研究员的感觉是“继续抑制杆杆带来的‘过度交易’”,尽管不少券商分析认为“新规并没有大幅超越券商现在执行的标准”(对券业的冲击不大);而超过“新规”标准的质押,总体规模不大,且主要集中在小票上,对大盘股影响相对较小;加之这次监管层很明智的“提前宣布”有“新老划断”做为缓冲期(比起5月时,央行、银监会等到股市暴跌月余之后,珊珊来迟的“澄清”,证监会这次要“先进”得多),因此,都倾向于“对市场冲击有限”的判断。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近来相当彪悍的人民币走势,上周的涨幅近1000个基点,央妈顺手就把原本用来遏制资本外流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直接降到0!
受此影响,部分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将直接推动中国资产的上涨,进而有利于A股行情的上涨。
对于上述两个因素对股市行情的影响,博览研究员认为,“质押新规”是影响A股行情的直接因素,且对投资人预期是负面的,如果仅就这一个政策而言,由于监管层为其设计了诸多“缓冲”,其实际影响并不具有“全局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该“质押新规”发布前不久,证监会副主席李超的内部讲话显示,监管层并没有因为对某些“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的“开放”,就“疏忽、放松”对违规行为的监管,更没有因为此前“降杆杆”的“阶段性成绩”就对杆杆资金的监管有所改变——
李超在内部会议上指出:整体杠杆水平全面下降,截至今年6月底,分级基金的规模只剩不到两亿,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实施前一个交易日下降了31%,截至6月底偏股型的结构化,资管产品规模一万亿,较2015年年底降低了22%。杠杆率1.94倍,也下降了20%,战略性资管产品的融资杠杆也从15年底的1.32倍,下降到了1.2以上。二级机构自身两融的杠杆率有所下降,融资杠杆也比2016年年底下降了百分之十几,两融的余额基本上稳定在9000亿左右,比2015年高峰时期的2万多亿相比,相差幅度很大。
……
但李超也同时指出,部分机构的资本金风险比较大,股票质押规模超过6.5万亿,保本类,类资金池规模分别达到2800亿,5800亿。而看似“无风险”的货币基金,也存在流动性风险……
总体来说,李超即明确了股票质押的风险,也顺带强调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还是“去杠杆,降通道”(博览研究员甚至有些担忧融资融券是否也会受到牵联),显然,监管层对机构的“资金安全性”仍然不放心,对降低市场杠杆率的追求很“执着”,这也预示着,短期看,投资人预期会受到监管政策的抑制,而中期看,市场资金面的压力仍然不小,增量资金入市的进度是否能赶上杠杆资金压缩的速度,难言乐观,至少是有待观察!
而人民币升值这个“正面因素”,对A股的影响相对“间接”,其升势如何作用于A股,还有待确认,而更重要的是,这种“强劲、单边”的上涨趋势,是否还可以持续?
尽管央行对此前的快速升值表面上持“不干预”的立场,但周行长一直以来就不太认可任何一种“单边走势”(这显然会给投机客发出“错误的信号”),“涨跌互现,总体稳定”才是央妈对人民币走势的“理想”!
从这一点上说,经过上周的快速上涨之后,人民币在本周的走势就可能出现“反复”,央妈把“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直接降到0,应该就是某种信号:这次人民币快速升值已经击溃了空头,遏制了资本外流,升值的的政策目标基本实现,如果继续“放任”人民币这样升值,势必冲击国内实体经济的稳定(近期的出口数据似乎有所减弱),而这恰恰是决策层最不愿看到的。
因此,人民币本周的走势如何有待观察,然后再说是否对股市行情还有正面刺激作用。
总结
人民币升值对股市正面作用有限,而监管层对杠杆资金的抑制仍不遗余力,两相比较,A股本周风险较大,投资人需规避大盘继续回踩的可能!



决策参考




上有“顶”,交易层面“强监管”、下有“底”,创新侧重“服务实体”
【研究员】:杨波 田文

结论: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近期,监管层的强监管重点,更多体现在“交易性”层面;而对“创新”的包容、鼓励,则更多表现在那些“能够服务实体经济”的环节上。换言之,监管政策的操作基调就是:给A股“高频”的“交易性泡沫”降燥,降低其对“资本的诱惑力”,减少“脱实向虚”的原动力;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各种“能够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创新”,体现“脱虚向实”的政策导向,为资本在实体经济“扎根”提供金融便利。也就在这“一增一减、有保有压”的“压力差”当中,包括A股在内的金融市场,才能够在“政策性”上践行金工会和政治局会议对金融市场的政策诉求!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对A股交易层面的“金箍”并没有减少,这是落实底线思路、防范金融风险的体现,而监管层的“创新”则多侧重于“服务实体经济”。因此,虽然近两个月,A股总体走势不错,煤炭、钢铁、有色以及大金融板块的走势也较强,但在官方从侧面否定“新周期”的前提下,投资人不应忘记,A股依然处于“上有顶、下有底”的通道之中,“牛市”并不在视线之内。


【博览财经研报】博览研究员在《证监会给行情“定规矩”:两条“边界”确保市场“稳定、进取”》一文当中指出,近期,证监会两位副主席的讲话,让博览研究员感觉,一个阶段性的“运行区间上下限”,逐渐隐现——
●日前,网传的证监会副主席李超针对投行工作的“红线讲话”,更多突出了“强监管对市场的‘稳定’诉求”;
●而另一位副主席方星海,关于“听到业内关于‘松绑’股指期货的呼声”的表述,则似乎要在“进取”上,有所“考虑”。
博览研究员认为,前者构成了市场运行的“稳定边界”,而后者则构成了市场运行的“进取边界”
而如果把上述两条边界和近期整个高层与监管层的政策动向联系在一起,我们会发现,一段时间内(尤其是到“十月中旬”之前),A股运行的这个“大区间”,可以描述为:上有“顶”,交易层面“强监管”、下有“底”,创新侧重“服务实体”
A股依然处于“上有顶、下有底”的通道之中
金融监管层的治理思路,近来有了很鲜明的变化:从表面看,“坚持监管+包容创新”并举,改变了上半年(尤其是4、5月份“监管竞赛”时),单方面强调“强监管”的减法,却对“创新”的加法“敬而远之”的旧有立场。
本内参认为,这种变化,与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的政治定性,以及对“2017年版的创新,突出强调‘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表述,密切相关!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近期,监管层的强监管重点,更多体现在“交易性”层面
对“创新”的包容、鼓励,则更多表现在那些“能够服务实体经济”的环节上。
换言之,监管政策的操作基调就是:给A股“高频”的“交易性泡沫”降燥,降低其对“资本的诱惑力”,减少“脱实向虚”的原动力;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各种“能够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创新”,体现“脱虚向实”的政策导向,为资本在实体经济“扎根”提供金融便利。
也就在这“一增一减、有保有压”的“压力差”当中,包括A股在内的金融市场,才能够在“政策性”上践行金工会和政治局会议对金融市场的政策诉求!
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对A股交易层面的“金箍”并没有减少,这是落实底线思路、防范金融风险的体现,而监管层的“创新”则多侧重于“服务实体经济”。因此,虽然近两个月,A股总体走势不错,煤炭、钢铁、有色以及大金融板块的走势也较强,但在官方从侧面否定“新周期”的前提下,投资人不应忘记,A股依然处于“上有顶、下有底”的通道之中,“牛市”并不在视线之内。
对“交易层面”的“强监管”一直在强化!
9月8日,监管层发布《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从对质押率和质押比例的压缩,到禁止金融机构或从事贷款、私募基金、个人业务的其他机构,或者前述机构发行的产品作为融入方,再到不允许融入的资金进行新股申购及通过竞价交易或者大宗交易方式买入上市交易的股票,证监会防风险和坚守底线的思维体现得十分明显。
9月初,网上开始流传一份名为证监会副主席李超的“内部讲话稿”(有待政策确认,但至今官方也未“否认”),如果这段讲话内容属实,那么证券业的去杠杆、压通道业务、清理资金池这三项工作还不会停。特别是通道业务方面,按讲话稿中透露的数据,继续压缩的空间还不小。
8月30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了关于《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被评价为史上最严私募基金管理条例。
《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既提高了出资门槛且强调“实缴”(当然,“实缴”一说,业内存在着一些争论。),也针对实践中屡屡出现的一些非法“套路”做了针对性的规定。比如:“未经登记,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使用‘基金’、‘基金管理’等字样或者近似名称进行本条例规定的投资活动。”“不得采取将私募基金份额或者其收益权进行拆分转让等方式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
除此之外,该征求意见稿还列出了35项将被认定为违法的行为,并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予以区别,首次明确私募从业人员炒股要申报登记等。
……
实际上,6月中旬以来,国务院、证监会关于资本市场的政策表态和举措不少——

从上述表态和举措看,针对A股交易层面的“金箍”并没有减少,但在方式上,证监会选择以专业的法治化方式,达成监管意图。而“创新”、“求进”主要体现在提升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的审核速度以及大加推进期货市场方面。
具体来说在提高金融监管协调性和艺术性的同时,从决策层到监管层,金融强监管这根弦一直没有放松。相反,对事情的处置更加迅速和决绝。
“创新”侧重于何处?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相对于今年6月中旬之前对交易行为的监管,证监会在监管方式上有明显的变化,专业度和艺术性明确提高。
7、8月份“黑色系”及去产能周期股板块在上涨过程中,没有出现股票“特停”现象。甚至在近期次新股快速上涨的过程中,也没有出现众多次新股同时停牌,或涨幅居前个股被监管层喊话或采取措施多次停牌的现象。此外,监管层也没有展开“喊话式监管”。
6月中旬以来,证监会选择以专业的法治化方式,达成监管意图。
在“创新”方面,如此前的研报所说到的,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的审核速度在7月以来明显加快。同时,投资人会注意到,期货市场的“做大”在这两个月里,声势不小。
为什么唯独在这两个方面有“求进”之举呢?两者的一个共同点是,与“服务实体经济”的关系密切。再融资和并购重组与国企改革关系甚密。证监会可以为了联通再融资方案而学习中央精神,就是好的例证。而期货呢?方星海副主席的讲话以给出答案。他说:
“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正前所未有地清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而与之而来的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之强烈程度,也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期货市场通过期货价格,引导商品、资本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通、配置,是最具有全球化特征的金融市场。期货市场理应在推动我国金融开放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服务实体经济风险管理看,2013年以来,中国连续保持全球进出口贸易总额第一位,连续八年位居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4年以来,中国实际对外投资已超过利用外资规模。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与实体经济开放程度还不匹配,还不能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开放的风险管理需要。从商品定价机制看,当前国际上主要的大宗商品已从传统的生产商或贸易商主导定价,逐渐转变为由相关多元各方参与的期货市场主导定价。”
以箭在弦上人原油期货为例,中国是石油第一大进口国,但没有定价的话语权。大力推动原油期货,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在话语权上定位中国声音,借此在能源战略上,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结论
综上,博览研究员认为,对A股交易层面的“金箍”并没有减少,这是落实底线思路、防范金融风险的体现,而监管层的“创新”则多侧重于“服务实体经济”。因此,虽然近两个月,A股总体走势不错,煤炭、钢铁、有色以及大金融板块的走势也较强,但在官方从侧面否定“新周期”的前提下,投资人不应忘记,A股依然处于“上有顶、下有底”的通道之中,“牛市”并不在视线之内。



焦点透视




质押新规:抓住“大股东自救的机会”?还是先警惕”闪崩“吧
【研究员】:杨波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相关修订工作是应对市场变化而对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完善之举,是证监会践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工作思路的一次体现。但也要看到,这个待征求意见的质押新规,进一步收紧了创造新资金进入市场的渠道。具体来说: 1、如果今后按质押新规的要求执行,从质押率和质押比例两个方面来说,至少有一个方面会使融入方接下来的融资规模出现缩减,这减少的部分,融入方用什么资金来补齐呢?在不影响由当前所持的全部股票带来公司管理权力的前提下,融入方很可能考虑卖掉一些股票。投资人要充分考虑股东因一时的资金周转不灵,而不计成本的抛售股票,造成股价“闪崩”。有些股东在这种情况下,恐怕连减持新规也顾不得许多了。 2、对于此前持有股票本就是为了炒股而无关公司控制权的金融机构来说,接下来只剩下“减持”这一种选择。这也意味着,对于质押新规对市场的影响,不能只看到有多少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比例超过50%,或质押率超过60%。 总之,虽然股票质押比例比超50%的A股上市公司总量不大,质押率超60%的存量规模尚没有定论,但不排除因上述两个因素而产生的减持行为相互之间互相影响或扩散的可能,既A股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另外,一些观点给出了诸如参与国企蓝筹、行业龙头以及利用大股东自救炒作的建议。博览研究员认为,投资人有必要重温“兔死狐悲”、“火中取栗”以及“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三个故事。


【博览财经研报】9月8日,沪深交易所根据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公告了其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一起对《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试行)》进行的修订(以下简称“质押新规”),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博览研究员认为:相关修订工作是应对市场变化而对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完善之举,是证监会践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工作思路的一次体现。但也要看到,这个待征求意见的质押新规,进一步收紧了创造新资金进入市场的渠道。具体来说:
1、如果今后按质押新规的要求执行,从质押率和质押比例两个方面来说,至少有一个方面会使融入方接下来的融资规模出现缩减,这减少的部分,融入方用什么资金来补齐呢?在不影响由当前所持的全部股票带来公司管理权力的前提下,融入方很可能考虑卖掉一些股票。投资人要充分考虑股东因一时的资金周转不灵,而不计成本的抛售股票,造成股价“闪崩”。有些股东在这种情况下,恐怕连减持新规也顾不得许多了。
2、对于此前持有股票本就是为了炒股而无关公司控制权的金融机构来说,接下来只剩下“减持”这一种选择。这也意味着,对于新规对市场的影响,不能只看到有多少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比例超过50%,或质押率超过60%。
总之,虽然股票质押比例比超50%的A股上市公司总量不大,质押率超60%的存量规模尚没有定论,但不排除因上述两个因素而产生的减持行为相互之间互相影响或扩散的可能,既A股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另外,一些观点给出了诸如参与国企蓝筹、行业龙头以及利用大股东自救炒作的建议。博览研究员认为,投资人有必要重温“兔死狐悲”、“火中取栗”以及“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三个故事。
通过股票质押融入的资金常用来干啥
通过两件事可以知道,在现实中以股票质押融入资金后的主要用途。
一是贾跃亭式质押。其获得的资金有一部分流入了乐视网或乐视体系中未上市的公司。方式上有的是贾跃亭个人借款给相关公司,有的是银行以贾跃亭所持有的乐视网股票为担保物,而向相关公司发放贷款。虽然目前贾跃亭的一些个人借款,乐视相关公司已还给贾跃亭,但不影响其曾经的确被用于发展企业运营上这一事实。
二是宝能举牌万科A。如下表所示,在整个行动中,对所持有的万科A股票进行质押,是宝能获取举牌资金的途径之一。同时,宝能的整个运作,是通过对股票质押等融资手段的循环使用而实现的。这种模式,既包含着资金规模的不断放大,也包含着资金链的不但加长。,一旦“下一步融资”不能达到一定规模(至少要能够全额偿还此前的融资),资金链也就断裂了。

交易所及中登公司所作的修订主要在6个方面
根据交易所公告,这些修订涉及到的修改和新增之处有44处之多,就交易层面的修订来说,以下6处十分重要。

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情况
目前,A股上市公司被质押的股票有多少?股票质押比例比超50%的有多少呢?博览研究员综合了三家券商的统计数据。

就质押率(融资额与股票市值之间的比例)来说,据海通券商提供的数据,目前市场实际操作中的股权质押率中值为11.8%,30只股票的质押率超过50%,其预计,在质押率新规影响的存量业务,占总规模的12.7%。但也有券商说,市场上最高的质押率可以达到70-80%。
结论
综上,博览研究员认为:总体看,这个待征求意见的质押新规,进一步收紧了创造新资金进入市场的渠道。虽然有减持新规,但场内在特定期限内的减持意愿是会增强的。“特定期限”从两个方面界定:
1、“新老划断”看上去影响不大,但从宝能此前的“套路”来看,对融入方而言,股票质押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在不同金融机构间对同一标的进行连续质押,融入方获得了一个可以循环往复融资的渠道。如果今后按质押新规的要求执行,从质押率和质押比例两个方面来说,至少有一个方面会使融入方接下来的融资规模出现缩减,这减少的部分,融入方用什么资金来补齐呢?在不影响由当前所持的全部股票带来公司管理权力的前提下,融入方很可能考虑卖掉一些股票。也就是说,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某位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其股票质押规模大,且期限快要到时,投资人要对这家上市公司提高警惕,要充分考虑股东因一时的资金周转不灵,而不计成本的抛售股票,造成股价“闪崩”。有些股东在这种情况下,恐怕连减持新规也顾不得许多了。
2、金融机构或从事贷款、私募基金、个人业务的其他机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3 10:32 , Processed in 0.149149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