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首席证券内参2019.9.2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3 09: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次上车”的机会要来了?》:在国内逆周期调控加码逐步“落地”之后,未来重大的变数依旧在于经贸关系。新一轮高级别经贸磋商值得期待,但客观来看,分歧也随时可能出现。经贸磋商、英国脱欧、日韩贸易摩擦等悬而未决,反映全球深层次的矛盾。这可能是场外资金一直有所保留的原因之一。短期来看,国庆长假临近,为了规避长假期间的不确定性,预计场内和场外资金在9月下旬趋于谨慎。这或将导致市场再次出现短暂的回调。
但政策呵护、流动性边际宽松、估值优势,仍是本轮A股估值修复行情的动力源泉——9月20日,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也做出了降息的决定,1年期LPR贷款利率下降了5个基点,而作为房地产贷款利率锚的5年期以上LPR利率则保持不变,虽然从政策本身来看,并没有丝毫鼓励卖房炒股的意图,但市场预期对股市总是友好的。在这些因素没有改变之前,所谓的调整只不过是“二次上车”的机会罢了。
市场机会方面,在充分回调之后,科技成长依旧是行情的主线。另一方面,“降息”利好已经兑现,该事件对市场的短期刺激已经释放完毕。临近国庆,《来自短线资金面的变化与启示:以稳为主!》再出台重磅政策的可能性较大。随着长假临近,稳健资金的交易意愿也会降低,市场活跃度可能再次出现下降。
那么,在节前这几天究竟该采取进取型策略,积极布局节后行情,还是谨慎防守,适当调整降低仓位,节后再战?
我们给出的《节前策略:关注低位补涨科技股!》:首先节前出现大行情的可能性很小,一方面若干对股市有利好影响的重要因素基本上都已尘埃落定(欧美降息,中国央行全面降准,LPR“降息”,A股纳入道琼斯指数等),既然这些因素无法让股指“腾飞”顺利突破3050重要压力位,在没有重大利好因素刺激的情况下,想必突破可能性更小;另一方面,马上就是长假资金谨慎操作观望心理会比较浓厚。
基于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我们无法乐观估计10月份行情,还是建议大家重点把握节前的短线结构性机会为主。
目前股指又进入3000点拉锯战了,每次一攻到这个位置就出现明显分歧,无法形成合力。权重股和题材股基本上都是跷跷板,权重股里白酒比较强势,题材股里核心科技资产比较强势(近期再创新高的那些科技股)。其实从本质上来说,资金追逐的都是核心资产,有“护城河”,业绩有保障,这类上市公司自身拥有较强的风险防御能力,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企业还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抗周期能力,只不过白酒和科技分别代表了新旧周期的代表性优质资产,如何取舍取决于投资者的偏好。
科技股在近期每天的涨停板里依然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这说明这个方向依然是活跃资金的主战场。我建议大家如果持有高位科技股的(9月20日创新高的那些长线科技股,比如沪电股份,圣邦股份,韦尔股份等)可以考虑本周做一定的减仓,然后用一部分机动仓位来做资金现在挖掘出来补涨的那些科技股。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1.gif                  博览视点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2.gif                  



“二次上车”的机会要来了?                 
【研究员】:林飞
编者按:在国内逆周期调控加码逐步“落地”之后,未来重大的变数依旧在于经贸关系。新一轮高级别经贸磋商值得期待,但客观来看,分歧也随时可能出现。经贸磋商、英国脱欧、日韩贸易摩擦等悬而未决,反映全球深层次的矛盾。这可能是场外资金一直有所保留的原因之一。短期来看,国庆长假临近,为了规避长假期间的不确定性,预计场内和场外资金在9月下旬趋于谨慎。这或将导致市场再次出现短暂的回调,但在中期上涨趋势确立的前提下,这也将是投资者“二次上车”的机会。

                                 

【博览财经分析】上周五(9月20日),A股市场高开后持续窄幅震荡,沪指在3000点附近拉锯。截止当天收盘,沪指涨0.24%,收报3006.45点,再次站上3000点关口。当天沪深两市合计成交5469.27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有所放量。

9月20日市场的上涨动力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LPR第二次报价结果出炉,1年期4.2%,较上月下降5bp。虽然降得不多,但也算是“降息”了。这一举措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压力,有利于提升市场风险偏好。

二是在9月23日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国际指数纳入与扩容A股生效之前,被动配置A股资产的海外资金如期而至。9月20日北向资金净流入148.62亿元,创2018年11月以来单日最大净流入额。

从盘面上看,从9月18日到9月20日,沪指连涨三天,又收复了3000点整数关口,这不禁让人对本周的行情有了更多的乐观期待。但我们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中长期上涨趋势还存在,但短期市场仍存在一些隐忧

首先是资金面上,9月20日北向资金净流入148.62亿元。按以往的表现,外资如此用力,大盘好歹也应该涨个中阳线才是,结果沪指只涨了7个点,创业板指最后还是收跌的。从近一周的数据来看,上周(9月16日-9月20日)北向资金净流入218.68亿元,但场内主力资金流出却超千亿元。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市场连续反弹了三天,量能却始终无法放大,大盘上涨幅度也不大,领涨品种也没什么持续性。

技术上看,上周沪指累计下跌0.82%,目前受到10日均线的压制。但这个不大的跌幅是在外资大规模流入的背景下实现的。一旦本周北向资金无法保持本周的流入力度,那么市场或将无法继续保持反弹格局。综合来看,本周A股市场或再次出现回调,沪指考验下方半年线和缺口支撑的可能性比较大。目前这两个支撑部分重合,位于2966点附近。但正如我们近期一直强调的,在上涨趋势之中的充分回调,应该视为机会。。

调整或带来“二次上车”的机会

近一个月来,多空之间的沪指3000点“拉锯战”已经来回折腾了八九次。对一些股民来说,这么多趟“过山车”坐得有点晕,不禁想问:我是谁?我在哪?

上周(9月16日-9月20日),除了中小板指之外,A股市场主要指数均呈现跌势。在9月17日大跌后,随后三个交易日A股逐渐趋于稳定,市场中枢并未明显下移,成交量逐步回升但总量依然偏低,市场呈现缩量弱势反弹的局面。

上周主要指数涨跌幅如下图所示——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923%2F1569198560509364.jpg

技术上看,上周A股市场的调整只是一波30分钟调整,并没有改变大的市场结构。大部分指数仍处于上涨的初始阶段:上证50、沪深300、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中证500以及创业板指处于周线级别上涨中,而且仅走完了第一波,中期上涨趋势刚刚开始。

截止9月20日,沪深两市动态PE估值在16.2倍,历史的底部区域在12-15倍。目前权益资产的整体估值水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下行的压力。

目前A股主要指数PE(TTM)如下图所示——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923%2F1569198570319859.jpg

值得注意的是,与9月初利空因素暂时消失不同,随着经济数据公布,近期市场处于利空和利多交织的背景之下。经济向下,政策向上,或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A股市场的常态。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923%2F1569198591110766.jpg

在国内逆周期调控加码逐步“落地”之后,未来重大的变数依旧在于经贸关系。新一轮高级别经贸磋商值得期待,但客观来看,分歧也随时可能出现。经贸磋商、英国脱欧、日韩贸易摩擦等悬而未决,反映出全球深层次的矛盾很难调和。这可能是场外资金一直有所保留的原因之一。

短期来看,国庆长假临近,为了规避长假期间的不确定性,预计场内和场外资金在9月下旬趋于谨慎。这或将导致市场再次出现短暂的回调,但在中期上涨趋势确立的前提下,这也将是投资者“二次上车”的机会。



                                 
                                           投资参考
                 



来自资金面的变化与启示:以稳为主!                 
【研究员】:林飞
编者按:政策呵护、流动性边际宽松、估值优势,仍是本轮A股估值修复行情的动力源泉。在这些因素没有改变之前,所谓的调整只不过是“二次上车”的机会罢了。市场机会方面,在充分回调之后,科技成长依旧是行情的主线。另一方面,“降息”利好已经兑现,该事件对市场的短期刺激已经释放完毕。临近国庆,以稳为主,再出台重磅政策的可能性较大。随着长假临近,稳健资金的交易意愿也会降低,市场活跃度可能再次出现下降。

                                 

【博览财经分析】近一周(9月16日至9月20日),A股市场整体处于下跌态势。除中小板指、中小300小幅上涨外,市场其他主要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回调,其中创业板50、上证180跌幅居前,下跌超1.25%。

从政策面看,“降息”预期尘埃落定。从技术面看,沪指3040点区域是前期大箱体运行上沿,上方压力沉重。从资金面来看,这一轮上涨始于沪指2733点,市场整体涨幅一度超过10%,获利盘出逃意愿增强。

数据显示,近一周主力资金出逃的迹象十分明显,累计流出规模达到1048亿元。主力资金正在“边打边撤”,最近几个交易日,大金融板块屡次异动,或是维护指数掩护资金“出逃”的行为。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北向资金净流入218.68亿元,融资净买入超过100亿元的背景下,A股市场不涨反跌。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923%2F1569198664371716.jpg

从行业来看,在这轮反弹中表现抢眼的券商和科技成长是近一周主力资金出逃的“重灾区”。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923%2F1569198682349543.jpg

从申万一级行业看,近一周电子、食品饮料板块涨幅居前,涨幅均逾2.7%,而非银金融、钢铁板块则回调明显,跌幅均超2.6%。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923%2F1569198754118246.jpg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电子板块是近期主力资金大规模撤出的板块之一。但在资金流出规模较大的情况下,电子板块依旧取得领先于整体市场的涨幅,这种现象说明主力资金对这个板块介入较深,且承接资金较多。这或许意味着在后市行情中,电子板块的主线地位有望得到进一步强化。

市场活跃度在下降

在沪指重回3000点之际,市场活跃度却在下降。近一周(9月16日-9月22日)两市A股日均成交金额为5383.91亿元,环比大幅减少16.90%;日均换手率为1.17%,环比下降0.23个百分点。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923%2F1569198720674553.jpg

从成交量来看,当前市场的量能是不足以支撑A股创新高的。

以沪指为例,今年2月25日大涨站上2900点之后,一直到5月6日暴跌留下至今未能回补的下跌缺口,这期间一共47个交易日,沪市每日平均成交金额3798亿元。

而本轮反弹自沪指2733点启动,9月2日回到2900点之上,截止9月20日,期间一共14个交易日,沪指每日平均成交金额仅为2457亿元。两者相差幅度高达35%。

简单来说,就是当前资金对秋收行情的支持力度,比今年春季躁动行情之时削弱了三分之一。同时,也预示着以当前这个上涨动能的水平,无法化解来自市场上方密集成交区域套牢盘的抛压。

因此,如果A股市场继续上涨,就必须要满足“放量”这个条件。就沪市而言,需要更多单日成交额在3000亿元以上的行情。

同时,我们注意到,8月以来,披露减持计划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多,并创出下半年的小高峰。短期内上市公司基本面行情仍有较大的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减持潮的出现或对投资者情绪有一定的压制作用,也给本轮估值修复行情带来一定的压力。

总结

当前A股市场仍然面临“经济退、政策进”的组合。降息预期已部分兑现,不构成影响9月下旬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随着国庆临近,各方面都是以稳为主,重磅政策出台的可能性在降低。

前期市场上涨较快,当前面临一定的回调压力。近期,获利较多的主力资金明显“出逃”,而北向资金和融资买入规模有限,无法与之完全对冲。预计9月下旬,市场将迎来阶段性调整。

但我们并不打算改变中期看多大逻辑。政策呵护、流动性边际宽松、估值优势,仍是本轮A股估值修复行情的动力源泉。在这些因素没有改变之前,所谓的调整只不过是“二次上车”的机会罢了。市场机会方面,在充分回调之后,科技成长依旧是行情的主线。

另一方面,“降息”利好已经兑现,该事件对市场的短期刺激已经释放完毕。临近国庆,以稳为主,再出台重磅政策的可能性较大。随着长假临近,稳健资金的交易意愿也会降低,市场活跃度可能再次出现下降。



                                 
                                           决策参考
                 



节前策略:关注低位补涨科技股!                 
【研究员】:考股砖家
结论:“十一”长假在即,究竟该采取进取型策略,积极布局节后行情,还是谨慎防守,适当调整降低仓位,节后再战? 首先节前出现大行情的可能性很小,一方面若干对股市有利好影响的重要因素基本上都已尘埃落定(欧美降息,中国央行全面降准,LPR“降息”,A股纳入道琼斯指数等),既然这些因素无法让股指“腾飞”顺利突破3050重要压力位,在没有重大利好因素刺激的情况下,想必突破可能性更小;另一方面,马上就是长假资金谨慎操作观望心理会比较浓厚。 基于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我们无法乐观估计10月份行情,还是建议大家重点把握节前的短线结构性机会为主。 目前股指又进入3000点拉锯战了,每次一攻到这个位置就出现明显分歧,无法形成合力。权重股和题材股基本上都是跷跷板,权重股里白酒比较强势,题材股里核心科技资产比较强势(近期再创新高的那些科技股)。其实从本质上来说,资金追逐的都是核心资产,有“护城河”,业绩有保障,这类上市公司自身拥有较强的风险防御能力,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企业还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抗周期能力,只不过白酒和科技分别代表了新旧周期的代表性优质资产,如何取舍取决于投资者的偏好。 科技股在近期每天的涨停板里依然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这说明这个方向依然是活跃资金的主战场。我建议大家如果持有高位科技股的(9月20日创新高的那些长线科技股,比如沪电股份,圣邦股份,韦尔股份等)可以考虑本周做一定的减仓,然后用一部分机动仓位来做资金现在挖掘出来补涨的那些科技股。

                                 
【博览财经研报】“十一”长假开始进入倒计时了,长假在即,究竟该采取进取型策略,积极布局节后行情,还是谨慎防守,适当调整降低仓位,节后再战?
首先我认为节前出现大行情的可能性很小,一方面若干对股市有利好影响的重要因素基本上都已经尘埃落定(欧美降息,中国央行全面降准,LPR“降息”,A股纳入道琼斯指数等),既然这些因素无法让股指“腾飞”顺利突破3050重要压力位,在没有重大利好因素刺激的情况下,想必突破可能性更小;另一方面,马上就是长假资金谨慎操作观望心理会比较浓厚
节后能否出现大行情,取决于是否有重大变因令市场预期出现大转折,以往股指十月行情“起爆”往往由楼市火热情绪带动,但今年应该无法重演这一逻辑。唯一的希望可能还需寄托在中美贸易谈判,但以这个事情来押注靠谱吗?
从最新消息来看,谈判任务还是很艰巨,进程也还是错综复杂,很难预期10月能有重大突破。不应将这个因素“勉强”认定为有分量的中期利好,而货币政策应该会再次进入观察期。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923%2F1569199848329305.jpg
基于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我们无法乐观估计10月份行情,还是建议大家重点把握节前的短线结构性机会为主
目前股指又进入3000点拉锯战了,每次一攻到这个位置就出现明显分歧,无法形成合力。权重股和题材股基本上都是跷跷板,权重股里白酒比较强势,题材股里核心科技资产比较强势(近期再创新高的那些科技股)。其实从本质上来说,资金追逐的都是核心资产,有“护城河”,业绩有保障,这类上市公司自身拥有较强的风险防御能力,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企业还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抗周期能力,只不过白酒和科技分别代表了新旧周期的代表性优质资产,如何取舍取决于投资者的偏好。
3000点这个半山腰(大约是6124的一半)能不能再起行情,可以证券板块作为一个辅助参考指标,但凡股指走中级上涨行情,券商股都不会缺席,而且他们往往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提前做出反应。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923%2F1569199859763664.jpg
看看证券板块的周线图走势,我实在是看不出来它要搞什么大动作。周线图上,1450的压力区始终压制着证券板块指数,上周收了一根中阴线。
主板里,券商无法担当主攻,银行板块无心拉升,白酒在高位,上证指数本周还是会在3000点这里震荡,然后向下调整的可能大。
创业板指数和上证指数类似,但科技股在近期每天的涨停板里依然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这说明这个方向依然是活跃资金的主战场。我建议大家如果持有高位科技股的(9月20日创新高的那些长线科技股,比如沪电股份,圣邦股份,韦尔股份等)可以考虑本周做一定的减仓,然后用一部分机动仓位来做资金现在挖掘出来补涨的那些科技股。
这类股大概有如下特征:
1、通常近期是首板,二板或三板,盘面交投开始活跃起来。
2、通常是强势突破前期反弹高点。
东方中科是这一波科技股风向标,它屹立不倒,补涨科技股才有空间打出来。虽然不能追击它,但密切关注它的动向对于把握科技股的操作节奏是有帮助的。
交通运输这个板块的利好消息刺激应该只是短线,不要去踩这个坑。
综上分析,美联储降息,A股纳入道琼斯指数这两桩事情都已经尘埃落定,本周行情暂无重大事件驱动,股指预计上半周还是会维持震荡格局,短期热点还是集中在科技股方向,但市场更关注的是低位补涨类的科技股,高位长线趋势科技股很难走出新一波持续上攻行情的,更可能是高位震荡节奏,这一点投资者需要注意。


                                 
                                           焦点透视
                 



国庆前“中国式降息”隐藏着卖房炒股的政策信号?                 
【研究员】:盐老狮
编者按:9月20日,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也做出了降息的决定,1年期LPR贷款利率下降了5个基点,而作为房地产贷款利率锚的5年期以上LPR利率则保持不变,一方面作为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手段对经济进行逆周期调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用实际行动执行“房住不炒”的大政方针,精准避免对房地产的货币刺激。有财经媒体指出,这是卖房炒股的政策信号!然而,从政策本身来看,并没有丝毫鼓励卖房炒股的意图,对楼市,既不准备再鼓吹房地产新泡沫,更无意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对股市,或有顺手提携的潜台词,但绝无把楼市投机资金赶入股市,重演2015年悲剧的打算……

                                 
【博览财经观察】仍然有人拿着小板凳和毛毯坐在售楼部门口顶着初秋的薄寒连夜排队,以求得一张靠前的房票;
新房代抢和茶水中介,这个两个在炒房泡沫中诞生的新职业也依旧禁而不止,因为购房大军中从来都不缺投机取巧走捷径的人。
在武汉楼市双限(限购、限价)政策下,虽然房价高企、一房难求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但炙手可热的状态并没有改变。
这只是全国二线楼市中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经济最老牌的支柱,仍然在稳稳的为GDP增长做着贡献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目前楼市的这种状态,经济决策层或感到满意,房价已经在高位滞涨甚至有小幅回撤,市场也由极度投机转为了活跃,基本达到“房住不炒”的调控目的。
有一小部分人,偏执的认为“房住不炒”、“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是要打压房地产,但实质上,这是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长远发展,不作为短期经济刺激手段,更不能作为拖经济增长后腿的负担
在这个背景下,再看来看上周五央行的中国式降息,或许更能得到理性的答案。
9月20日,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也做出了降息的决定,1年期LPR贷款利率下降了5个基点,而作为房地产贷款利率锚的5年期以上LPR利率则保持不变,一方面作为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手段对经济进行逆周期调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用实际行动执行“房住不炒”的大政方针,精准避免对房地产的货币刺激
此消息一出,媒体普遍解读为,楼市彻底凉凉了,连降个息都要小心翼翼绕着房地产走,除了调控、限制之外,哪还会有什么政策红利会惠及楼市。
甚至有财经媒体进一步指出,这是卖房炒股的政策信号!
而博览研究员更倾向于认为,之所以不以降息来刺激楼市,恰恰是因为楼市虽然退烧,但余温并没有褪去,从因缺有需的角度来看,并不需要在这个时点上重新点火。
但退一步讲,如果楼市大幅降温遭遇系统性风险,那么,包括央行在内的各部委必将联手救市,这不仅仅是因为房地产牵涉有产业链条太长,占中国经济的比重过大,更是保护居民财富安全最重要措施之一
至于中国式降息对股市的影响,也有人说可以忽略不计,毕竟,1年期LPR贷款利率才下降了5个基点,不仅范围窄,并且幅度小,跟美联储一年内两次25个基点的降息比起来,只能算是“毛毛雨”。
但不要忘记了,在上周,央行刚刚将存款准备金率下降50个基点,释放了9000亿的增量资金,已经是年内第二次降准。
降准之后紧接着马上降息,货币政策正以火力全开的方式,试图重新启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引擎。
这也表明,这次降息只是开了一个口子,未来的尺度与频次会更大更快
虽然央行降息的本意并不是要扶持股市,但身为社会企业中的精英,上市公司自然也受益于本轮降息对财务成本的降低
只是本轮中国式降息,并不涉及存款利率,股评中无脑吹的“有利于投资风险偏好提升”是不存在,无风险收益没降,市场弹性也还是那样。
从政策本身来看,也并没有丝毫鼓励卖房炒股的意图,对楼市,既不准备再鼓吹房地产新泡沫,更无意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对股市,或有顺手提携的潜台词,但绝无把楼市投机资金赶入股市,重演2015年悲剧的打算
从国务院金融委,到证监会出台的“深改12条”,都在强调力要大力引入长线资金,希望值入更多价值投资理念平抑市场的非理性波动,换来中国股市长治久安的健康发展。
炒房资金恐怕并不在证监会引入的长线资金名单上,相反,一旦出现了炒房投机资金大规模涌入股市的迹象,监管层或提出“股投不炒”的治市新理念,用政策隔离这批跨市场疯炒的资本。
与其盯着楼市那批带血的存量资金,不如关注一下,作为证监会嫡系资金,新偏股型基金的发行节奏和募资规模,这对行情的指导与信号意义,要强烈且有效的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3 00:32 , Processed in 0.163602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