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首席财经内参2019.11.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 09: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手术刀OR麻醉剂?“对冲经济下行”政策优先秩序已明朗》:必须明确的是,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深刻的结构调整和再平衡,面临经济增速换档、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正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内需与外需、消费与投资的平衡,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相比面对于经济下滑的恐慌与紧张,高层似乎更愿意是将其作为改革必须经历的阵痛。在刚刚公布的中国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中显示,在中国正在努力“剔除”金融地产中的经济“毒瘤”,进行经济结构改革的情况下,经济刺激的“麻醉剂”和“强心针”却正在逐渐失去效果。忍耐必要的疼痛,正在成为战略定力的考验,甚至就连“阵痛”本身也正在成为改革的催产剂。
《改善“营商环境”:外商投资额“逆势增加”》: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策并没有“走老路”,继续刺激传统产业,而是持续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尤其是10月以来,高层对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市场开放,更是不遗余力;2019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竞争力综合排名中位列第28位,名次与2018年持平,但综合得分稳中有升;彭博发布《新经济驱动因素和颠覆性因素报告》更显示,中国在总计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四,在新兴市场中排名第一;世界银行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总体得分77.9分,比上年上升4.26分;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比去年提升15位。《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从前一期的第78位提升至第46位,一次性跃升32位,并排在营商环境改善度排名的第3位。受此影响,外资对华投资出现“逆势增长”也就顺理成章,OECD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较2018年下半年下降了20%,其中流入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25%,但流入中国的投资却增加了5%。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1.gif                  热点聚焦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2.gif                  



四中全会聚焦制度自信,短期市场更重外部变化                 
【研究员】:大双
编者按:市场议论已久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昨晚(10月31日)公布了全文,不过,由于会议高屋建瓴地聚焦在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自信,而并没有把解决当前经济下滑的具体政策和对资本市场的基调等等具体问题作为重头。所以,我们几乎没有在此次会议中看到什么对经济形势和对策的描述,自然也很难直接得出对股市的什么段中长期的明确判断。对于接下来的中国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而言,恐怕受外因的影响依然更大一些。但同时,鉴于外部当前主要因素:贸易谈判、英国脱欧、美联储降息等大事件,无论对海外市场还是A股“利好已不是新利好,而利空却都是新利空”,所以,也是不太妙的。我们依然强调: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有保障,股市则是有底无高。

                                 
【博览财经分析】市场议论已久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昨晚(10月31日)公布了全文,不过,由于会议高屋建瓴地聚焦在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自信,而并没有把解决当前经济下滑的具体政策和对资本市场的基调等等具体问题作为重头。所以,我们几乎没有在此次会议中看到什么对经济形势和对策的描述,自然也很难直接得出对股市的什么段中长期的明确判断。
对于接下来的中国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而言,恐怕受外因的影响依然更大一些。但同时,鉴于外部当前主要因素:贸易谈判、英国脱欧、美联储降息等大事件,无论对海外市场还是A股“利好已不是新利好,而利空却都是新利空”,所以,也是不太妙的。我们依然强调: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有保障,股市则是有底无高。
四中全会聚焦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体系,经济政策未涉及
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是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鲜明主题。
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的公号侠客岛对此评价:这次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主题很特殊,直接谈整体的制度建设,以应对眼前的风险挑战,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这使得这次全会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意义。
对于10月31日晚公布的长达5000余字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文,通读下来的一个最直观感受就是:自信!
全文洋溢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充分自信!将之定性为“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我们注意到,在公告全文在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方面,至少总结用了13大方面的显著优势。并围绕此明确了13个需要“坚持和完善”的方面。 
结论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不过,作为一次高屋建瓴的会议,此次会议的核心是在强调“道路”层面,而并不会把解决当前经济下滑的具体政策和对资本市场的基调作为重头。所以,我们几乎没有在此次会议中看到什么对经济形势和对策的描述——看来,也只能寄希望于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其他重磅会议上,会否出现稳增长的政策宣示了——同样自然也很难直接得出对股市的什么判断。
外部负向因素:联储第3次降息,财经界却担忧全球宽松大潮已见顶!
一如市场预期,美联储在北京时间31日凌晨宣布年内第三次降息,将联邦储备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降低至1.5%—1.75%区间。
而在美联储宣布降息之前,加拿大央行维持基准隔夜利率在1.75%;在其宣布降息之后,澳门将贴现窗基本利率下调至2.0%;香港金管局将基准利率下调至2.0%;科威特央行降息至2.75%;日本央行维持利率不变,符合预期。
不过,市场的分析焦点在集中在认为,全球货币宽松潮或已“见顶”,未来可能有所回调。一则,高盛集团表示,美联储此次降息为中期调整中最后一次降息行动。
另外,很多国家也不再跟随美联储的宽松动作了。比如,长期以来,日本央行对于美联储利率变化都跟随较紧,但现在已是负利率的日本似乎想要改变上述情况。路透社发文称,日本央行目前考虑在10月份的会议上避免推出额外的刺激措施,但将寻找新的方式来表明央行随时准备好采取行动。
有分析亦表示,已推出新版量化宽松政策的欧洲央行,在新行长就任后,很有可能为了缓和内部成员对宽松货币政策的不满,将刺激政策偏向呼吁财政政策的辅助。
而中国大陆大概率也不会跟随美联储降息或作进一步的宽松之举。
而欧洲日本和中国等三大经济体都没有选择跟随美国降息,除了各有自身不同经济状况,部分原因也是降息已被认为并不能刺激经济了。
货币宽松政策历来被视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常规手段,但现在这一手段似乎不太起效果。今年以来,全球已有超过30家央行执行了降息操作,但收效甚微。IMF在其最新一期报告中预计,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只有3%,较4月预期值下调0.3个百分点,这也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最低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员王宇近期表示,目前全球性的货币政策过度宽松可能正在走向其反面,成为世界经济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根本上讲,非常规货币政策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临时性工具和暂时性措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常态化和长期化不仅可能造成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而且有可能损害各国经济增长的生产性基础和内生性动力。无论是世界经济还是各国金融都无法在一个扭曲的市场条件下长期发展。包括美国经济也并未因降息而有太多起色。
博览点评:简单说,由于美联储降息之前市场已经充分预料并反馈,此次降息对美股或许不是利空,但对A股却更似靴子落地,实际益处并不大。
外部负向因素2:英国脱欧又再度转折,约翰逊提前大选动议终获准
另一个外部负向因素是,原本被否决定的英国首相约翰逊提出的提前大选动议,出现了反转,英国上议院当地时间10月30日初步通过首相约翰逊提议于2019年提前举行大选的法案,英国将在12月12日举行大选。这让舆论猜想,英国脱欧是否又要迎来转折?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英国这场于圣诞节前举行大选的立法已经通过了上议院第一轮表决。立法草案在10月31日晚完成最后剩余阶段后,然后被编入法令,从而使国会能够在11月6日解散,为12月12日的选举铺平道路。
上议院领袖娜塔莉·埃文斯在国会进行辩论时表示,选举将“提供解决该国长期以来陷入僵局的机会”。她补充说:“举行选举将使我们所有人都能将现状向公众公开,使他们有机会决定他们要如何前进,并确保新政府有时间在2020年1月31日之前采取行动。”
报道介绍,2019年大选如果如期在12月12日举行,那么不出意外,谁是下届首相,将于12月13日“黑色星期五”揭晓。
考虑到此次提前大选的动议,是现任首相约翰逊意在对英国议会重新洗牌,以便获取更多支持他进行硬脱欧计划的议员的一种策略,所以此次提前大选的结果,不仅将决定约翰逊还会不会是首相,也将决定他的硬脱欧路线能否在议会层面得到更多支持。可以说,具有重要的转折性意义。
博览点评:考虑到金融市场之前刚刚对英国的延迟脱欧表达了振奋的态度,现在约翰逊所设计的脱欧计划又开始进行了,虽然结果依然未明。但这对欧洲股市恐怕不是好的预期消息。
外部“旧利好”:特朗普女婿和俄媒都确认中美即将签署贸易协议
外媒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女婿、兼白宫顾问贾里德·库什纳10月29日说,经过近16个月的贸易战后,美国和中国已经就贸易关系的方向达成了谅解。他称,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财政部长姆努钦“与北京达成了一项了不起的协议”。双方谈判代表正在努力完成协议文本。
另外,俄媒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10月29日发布消息称,美国贸易代表将于11月1日起开始研究延长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关税豁免的问题。消息补充称,关税豁免的最长期限将达一年。也就是说,美国原计划于12月再次对中国一系列商品加征的关税,不排除被取消的可能性。
而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0月31日发表声明说,中美双方经贸团队一直保持密切沟通,目前磋商工作进展顺利。双方将按原计划继续推进磋商等各项工作。双方牵头人将于本周五再次通话。
不过,也有一个对中美贸易谈判不太有利的小插曲是,10月30日,智利总统皮涅拉发表电视讲话称,由于抗议活动持续,智利取消主办原定于11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而此前有媒体披露,中美本来预定要在此次APEC峰会上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的文本的。
当然,虽然智利取消办这次峰会,但如果中美的谈的顺利,在其他场合签署协议也是一样的。实际上,智利宣布决定后不久,美国白宫发言人霍根·吉德利就表示:截至目前APEC会议尚无备选地点,但“我们期待在同一时间范围内与中国敲定历史性贸易协议的第一阶段(内容)”。
博览点评:就对股市而言,由于贸易谈判的消息早已明朗多时,这虽是进一步的好消息,但预期影响也偏弱了。


                                 
                                           博览视点
                 



手术刀OR麻醉剂?“对冲经济下行”政策优先秩序已明朗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必须明确的是,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深刻的结构调整和再平衡,面临经济增速换档、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正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内需与外需、消费与投资的平衡,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相比面对于经济下滑的恐慌与紧张,高层似乎更愿意是将其作为改革必须经历的阵痛。在刚刚公布的中国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中显示,在中国正在努力“剔除”金融地产中的经济“毒瘤”,进行经济结构改革的情况下,经济刺激的“麻醉剂”和“强心针”却正在逐渐失去效果。忍耐必要的疼痛,正在成为战略定力的考验,甚至就连“阵痛”本身也正在成为改革的催产剂。

                                 
【博览财经分析】2019年,中国经济改革的正在经历“阵痛”,传统的经济刺激政策,诸如“强心针”和“麻醉剂”之类都在失效。
于是,面对3季度经济增速“迫6”的预期压力,虽然“再来一针”,降息、扩表确保经济稳定的呼声再次响起。然而,高层对当下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另一番解读——
副总理刘鹤:中国有信心有能力确保实现宏观经济既定目标;
发改委:增速虽略有放缓,但发展质量在持续提升;
统计局:6.2%在1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中是最快的,和过去比6.2%是中高速,在全球则高速增长
……
必须明确的是,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深刻的结构调整和再平衡,面临经济增速换档、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正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内需与外需、消费与投资的平衡,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相比面对于经济下滑的恐慌与紧张,高层似乎更愿意是将其作为改革必须经历的阵痛
在刚刚公布的中国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中显示,在中国正在努力“剔除”金融地产中的经济“毒瘤”,进行经济结构改革的情况下,经济刺激的“麻醉剂”和“强心针”却正在逐渐失去效果。忍耐必要的疼痛,正在成为战略定力的考验,甚至就连“阵痛”本身也正在成为改革的催产剂。
企业家信心不足是经济加速下行的关键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者向松祚日前表示,民企投资急降是经济增长的下行主因。官方也认同此理念,实施一系列撑民企措施,包括近日公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及发改委强调的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宽市场准入,试图在经济压力增加下,扭转民间投资的经济困境。
向松祚指出,5月至9月全国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多数是负增长,人民收入也没有快速增加,个税收入前三季度下降近三成,这些加总就是GDP,如此GDP的增速难会是6%,认为现在还说内地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似乎与事实不符。
他强调,2018年各种噪音造成民营企业家信心严重受挫,至今没有恢复,企业家信心不足是经济加速下行的关键原因,尤其是制造业投资急遽下。
可以佐证的是,中国央行10月24日公布三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当季银行家和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均告下降。
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3.9%,比上季下降5.3个百分点。有33.4%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偏冷”,比上季增加9.9个百分点;
三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三季度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2.4%,比上季低2.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4.8个百分点。
……
向松祚强调,目前需要像邓小平1992年南巡那样的重大改革举措,才可以止住经济下行压力!
博览财经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成本发展阶段,进一步降成本面临着内外部风险因素叠加、“减负”政策空间大幅收窄、要素成本保持上升态势等诸多挑战。
2016年以来,降成本政策抑制了企业成本的快速上升,缓解了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困难,配合了宏观调控政策,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企业减负的获得感有所增强,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下降,营商环境大幅改善,降成本政策基本实现了阶段目标。
但由于政策式降成本缺乏稳定性、协调性,且减负方式和效果有限,容易让企业形成政策依赖,减弱企业降成本内生动力。
因此降成本要从“主要靠减负”转变为“主要靠创新”,把降成本融入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中,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以政府的制度创新带动企业创新,形成降成本合力。
对此,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的建议是:制度创新要将降成本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结合;降低税收负担要与完善财税体制改革结合;降低不合理的人工成本要与社会领域的改革结合;降低融资成本要与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结合;降低企业用能与物流成本要与推动能源与交通运输体制改革结合;企业要通过上升成本转化率和附加值,有效对冲高成本挑战
博览财经注意到,当前决策层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政策,就是在“坚持政策性降成本”的同时,透过“改善营商环境”等“制度供给”的方式,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对冲国家资本“收缩刺激”留下的“发展空间”——
今年前8个月全国减税降费1.5万多亿元,据测算,全年减税降费总额将超过2万亿元。克强总理要求,下一步,一要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确保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税负有所降低、其他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而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加大,政府并未开始大规模刺激计划,而是更倾向于从优化营商环境,以刺激民间和外商投资的计划着手。
改善“营商环境”成为决策层“优先考虑”
10月8日,中国国务院通过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希望从经营环境的改善入手,改善投资环境,减少制度成本以鼓励民间和外资投资。
据了解,这是中国首部国家法规层面的此类条例。文件提出,“确立对内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基本制度规范”,“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确立“平等、公平”的市场环境。
多年来,确立平等公平的市场环境,一直被作为政府努力的方向,一系列“放管服”为代表的行政和市场层面的制度改革也在推行,但限于体制性的顽固,推行的还是不够彻底。
此次《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是第一次就这个问题从政府文件上升到国家法规,彰显了政府的决心。而“优化营商环境”也将成为今年中国立法计划的核心问题之一
据悉早在今年5月,中国国务院对外发布《国务院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首次提出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明确由中国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共同起草。
7月14日,相关部门就《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经过多轮讨论和专家认证会,及征求社会意见,最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该条例的通过,是将近年来中国政府推动的“放管服”改革经验上升为全国性法规。


                                 
                                           背景参考
                 



改善“营商环境”:外商投资额“逆势增加”                 
【研究员】:田文
结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策并没有“走老路”,继续刺激传统产业,而是持续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尤其是10月以来,高层对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市场开放,更是不遗余力;2019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竞争力综合排名中位列第28位,名次与2018年持平,但综合得分稳中有升;彭博发布《新经济驱动因素和颠覆性因素报告》更显示,中国在总计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四,在新兴市场中排名第一;世界银行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总体得分77.9分,比上年上升4.26分;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比去年提升15位。《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从前一期的第78位提升至第46位,一次性跃升32位,并排在营商环境改善度排名的第3位。受此影响,外资对华投资出现“逆势增长”也就顺理成章,OECD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较2018年下半年下降了20%,其中流入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25%,但流入中国的投资却增加了5%。

                                 
【博览财经研报】近日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较2018年下半年下降了20%,其中流入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25%但流入中国的投资却增加了5%
世界经济论坛早前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竞争力综合排名中位列第28位,名次与2018年持平,但综合得分稳中有升,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等指标得分靠前。《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在市场规模、宏观经济稳定性、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等指标上得分靠前,在基础设施等指标上也表现突出。从中显见中国经济的底盘日趋扎实,动力日趋强劲。
彭博10月30日正式发布《新经济驱动因素和颠覆性因素报告》更显示,中国在总计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四,在新兴市场中排名第一。据了解,该报告覆盖全球114个经济体,占世界GDP总量的98%,
过几天,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截至目前,共有63个国家将来华参加国家展,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将参加企业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参展的美国企业数量达到192家,比2018年增长18%,美方参展面积达到4.75万平方米,居各参展国的首位,这再次说明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均看好中国的经济前景,看好中国的市场潜力,愿意继续投资中国,愿意继续与中方深化合作。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世界银行10月24日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总体得分77.9分(即中国达到了全球最佳水平的77.9%),比上年上升4.26分;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比去年提升15位。中国已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选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个经济体之一。其中,北京营商环境综合得分连续两年大幅度提升,2019年得分为78.2分,较2018年提高了4.6分,超过部分欧盟(EU)国家和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水平。按照世界银行经济体的城市排名,北京分值相当于名列28位,超过29位的日本东京。
在世界银行10项评估指标中,中国有8项指标排名上升,同比多1项。其中,办理建筑许可排名提升88位至第33位,保护中小投资者排名提升36位至第28位,办理破产排名提升10位至第51位,跨境贸易排名提升9位至第56位,纳税排名提升9位至第105位,获得电力提升2位至第12位,执行合同排名提升1位至第5位,开办企业排名提升1位至第27位。
近年来,中国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简政放权,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减税降费,2019年前7月累计新增13,492亿元人民币;此外,建章立制,出台外商投资法,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从前一期的第78位提升至第46位,一次性跃升32位,并排在营商环境改善度排名的第3位。相关报告称赞中国相关领域改革“令人惊叹地快速且有效”,认为中国在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纳税、保护小投资者、注册资产、跨境贸易等七个类别的改革中取得了突出进展。
能够取得上述成绩,与高层大力推进的相关改革密切相关,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策并没有“走老路”,继续刺激传统产业,而是持续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尤其是10月以来,高层对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市场开放,更是不遗余力——
●10月14日,克强总理在考察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时提到,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对在中国注册的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欢迎各国企业来华共享发展机遇。
●10月14日,李克强在西安主持召开部分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提到,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展多元化国际贸易和投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10月16日,李克强在会见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访华代表团时再次强调了“开放”。他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已经全面放开制造业,服务业开放也在持续推进。
●在同一天的国常会上,克强总理要求:确保为企业减负担、为发展增动能;部署以更优营商环境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
●10月17日,克强总理在再次承诺,我们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10月18日,李克强在会见先进制造业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时强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产权保护、加强融资支持等等,增强企业家信心。
●10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强调,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全面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为跨国公司投资创造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我们欢迎跨国公司分享中国大市场机遇,中国将进一步降低关税,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加快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深化与各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10月17日至19日,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海南调研了三天,他也关注到了营商环境的问题。他强调“要在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中强化监督,把着力点放在建设良好政治生态、优化营商环境上,主动监督、精准监督,促进形成风清气正干事环境和亲清政商关系。”赵乐际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要“高质量推进实施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战略”
……
10月29日,中国国家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由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将于近期印发。
该意见提出了20条稳外资政策措施。据悉,中国将继续压减全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清理取消未纳入负面清单的限制措施,继续释放改革开放红利,为外商投资企业创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经营环境。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中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在2018年做了大幅度削减,今年和2018年相比又减少了20%,现行的负面清单里只有40个行业受到禁止或者限制,“未来负面清单条目还会进一步减少,中国对外资开放的大门还会越来越大”。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
受此影响,外资对华投资出现“逆势增长”也就顺理成章,淡马锡全球企业发展联席总裁、中国区总裁吴亦兵日前表示,从全球风险和回报的平衡而言,在中长期来看中国还是最好的投资机会之一,因此,对中国经济还是有长远信心的原因。


                        

结构转型初见效:贸易战未明显冲击中国就业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中国出口相关的整体就业人数自2007年以来已下降了27%。在贸易战的“阴影下”,2019年前8个月城镇新增就业984万,仅略低于2018年同期的990万人。博览财经认为,中国持续推进的改革,带来的经济结构变化,很可能是贸易摩擦对就业冲击相对较小的一个重要原因。制造业和出口部门对GDP和就业的重要性已趋势性降低。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工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而服务业的比重则逐渐上升。

                                 
【博览财经分析】中国出口相关的整体就业人数自2007年以来已下降了27%。在贸易战的“阴影下”,2019年前8个月城镇新增就业984万,仅略低于2018年同期的990万人。博览财经认为,中国持续推进的改革,带来的经济结构变化,很可能是贸易摩擦对就业冲击相对较小的一个重要原因。制造业和出口部门对GDP和就业的重要性已趋势性降低。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工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而服务业的比重则逐渐上升。
博览财经注意到,相关研究机构最近对一些地区的调研来看,许多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都有较强应对能力,一些企业在压力下反而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规模已经达到13万亿美元的中国经济不是一个小池塘,而是一片宽广的大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IMF的预测显示,根据购买力平价进行调整,预计到2024年,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所占份额将从2018年至2019年的32.7%降至28.3%,但仍是最大增长引擎。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2.9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在全球贸易显著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外贸展现出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截止目前,贸易摩擦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小于预期,失业率仅小幅上行,而中国国内消费保持稳健。
博览财经注意到,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的贸易相关就业数据库估算,中国出口相关的整体就业人数自2007年以来已下降了27%
国家统计局PMI的就业分项指数从2018年9月开始下滑,但最近几个月企稳于47左右
2019年前8个月城镇新增就业984万仅略低于2018年同期的990万人
博览财经认为,中国持续推进的改革,带来的经济结构变化,很可能是贸易摩擦对就业冲击相对较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制造业和出口部门对GDP和就业的重要性已趋势性降低。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工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而服务业的比重则逐渐上升
与之相对,近几年工业部门(包括制造业)就业人数及其在整体就业中的占比双双下行。
根据OECD的贸易增加值(TiVA)数据库,估算中国用于国外最终需求的出口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已从2007年的23.6%降为2018年的14%以下
统计局的相关数据与分析一再显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的是国内消费——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消费连续5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最新数据显示,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越来越明显。
2019年上半年,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接近80%,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达到60.1%
虽然近来国内消费增速也有放缓趋势,但有关方面已经在加快推进增加收入、稳定消费的政策举措。
从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到建立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再到《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等文件的发布,可以看出决策层对促进消费工作高度重视。
博览财经注意到,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中国很多专家也在寻求推动收入增加的方案以刺激民间消费的增长,包括新的收入倍增计划中国发改委也正在牵头起草有关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合理增长的行动方案。
恰在此时,相关统计显示,中国的“高收入”群体也在快速增长,这为“消费升级”带来的“物质基础”——
即使是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双方创造财富的能力均表现强劲,中国贡献3.8万亿美元美国则贡献1.9万亿美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今年已超越美国,成为拥有财富名列全球前10%的人数最多的国家。
据瑞士信贷10月21日公布的年度财富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中旬,中国有1亿人财富名列全球前10%,美国则有9,900万人。
总结
总结而言,博览财经认为,现在的中国就是个超级大国。按照2018年的计算基数,现在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达到90万亿人民币(约合13万亿美元),这是全球总体量的六分之一。这时候中国不应该继续盯着短期的经济波动,而应该考虑在做大做强规模经济的同时,如何更好的改善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质量。而这也恰恰是决策层近年来,虽然高度关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但却始终把改革转型、扩大开放。鼓励创新作为政策主轴的经济基础之所在!
由中国城市人口集聚推动的服务业和消费比重不断上升,城市化正在成为中国发展的新引擎。短期外部冲击和经济新常态开启了中国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转换,其核心是从大规模物质生产的目标导向转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导向,通过人力资本积累、经济个体的链接与互动推动创新发展,形成“消费结构升级—人力资本积累—创新效率提升”的良性循环和跨期补偿机制。
为了保持可持续的城市化,需要打破原有路径依赖,以制度完善和深化改革为依托,增强经济体制韧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增强经济韧性,弥补消费升级短板,提高制度质量,激励创新与实现可持续增长,弥补自身发展短板,完成高质量增长转型,建立现代治理体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4-25 17:55 , Processed in 0.16803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