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高层决策周刊2019.11.1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0 21: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智慧策略投资终端破解版】《一切都发生逆转 “消费降级”的已不是普通大众》:资本市场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在互联网的兄弟行业房地产身上,早已凸显。和互联网一样,房地产也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对资本市场极度敏感。早在去年9月,作为地产资深老司机的万科在月度例会上打出“活下去”的标语的时候,很多人包括很多地产同行都嘲笑万科,说太矫情,危言耸听,唯恐天下不乱。结果,没想到翻过年来,2019年上半年二百多家房企就关门大吉了。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1.gif                  热点聚焦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2.gif                  



一切都发生逆转 “消费降级”的已不是普通大众                 
【研究员】:wh
2016年,在外卖行业百团大战、激战最酣的时候,中国市场上方便面的年销量从最高峰期的460亿包,骤降至385亿包,跌到谷底。当时有人总结说,在新的商业模式创新下,最终干掉康师傅的,可能不是竞争对手统一,而是和康师傅无冤无仇、素不相识,甚至都没有一点行业相关性的美团。就像对小偷行业打击效果最明显的,不是千千万万奔忙在一线的抓扒警察,而是看起来带着眼镜、文质彬彬,个头瘦小、弱不禁风,人畜无害、女人都爱的马化腾和马云。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7%2F1573114830540948.jpg

【博览财经特稿】知名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在他的小说《三体》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叫:我要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

后来,这句话被广为流传。尤其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技术高度发展之后的商业浪潮中,更是被演绎的淋漓尽致。最典型的就是伴随着外卖行业的兴起,导致曾经风光无限的方便面被“团灭”。

2016年,在外卖行业百团大战、激战最酣的时候,中国市场上方便面的年销量从最高峰期的460亿包,骤降至385亿包,跌到谷底。

当时有人总结说,在新的商业模式创新下,最终干掉康师傅的,可能不是竞争对手统一,而是和康师傅无冤无仇、素不相识,甚至都没有一点行业相关性的美团。

就像对小偷行业打击效果最明显的,不是千千万万奔忙在一线的抓扒警察,而是看起来带着眼镜、文质彬彬,个头瘦小、弱不禁风,人畜无害、女人都爱的马化腾和马云。

在方便面遭遇行业寒冬,外卖餐饮行业最风生水起的2016、2017,人们讨论最多的就是大众的消费升级。甚至有人搬出最高文件说,你看,这上面不都写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了吗?

确实,对于习惯了温汤热饭的中国人而言,有条件能点一份美味多汁的鱼香肉丝盖饭当午餐,外加一份飘着蛋花的热汤,谁还会去吃十年一个味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呢?

从经济学角度看,支出差不太多的成本,但吃得更好,更舒服,这是消费升级,没错。不过很多人可能没想过,伴随着外卖行业出现的这次舌尖上的消费升级,其实更多的应该算是外力作用下的被动升级。当外力撤去之后,这种升级就变得不可持续。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7%2F1573114887909714.jpg

而现实也充分证明这一点:如今不到两年时间,一切都发生了逆转。很多东西又被打回原形,消费又降级了。

外卖和方便面注定此消彼长

从2018年开始,方便面销量触底反弹,重回400亿包/年。从前三季度的数据推测,2019年将大概率会突破420亿包。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7%2F1573114920619071.jpg

大家都知道,点外卖的人和买方便面的客户群体,基本都是重叠的,用户总量就那么多,一个人一天最多吃三顿饭。因此,外卖和方便面,注定是此消彼长。

在方便面销量触底反弹的同时,外卖行业的数据也充分说明这一点。去年以来,外卖行业在经历前几年野蛮高速增长后显得整体乏力,而且行业巨头呈现持续亏损。

方便面和外卖这一升一降背后的经济逻辑,其实就是大家手里的钱,变少了。这里的钱变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卖平台手中跑马圈地的钱紧张了;二是消费者的钱包瘪了,房子掏空家庭储蓄、股票掏空男人私房钱,就连限量鞋也来凑了个热闹。

从今年初开始,经常点外卖的人应该都能感受得到,吃一顿外卖餐的成本,明显大幅上升。

前几年,在一顿眼花缭乱的补贴之下,一个人花七八元钱就能吃到一份色香味美的鱼香肉丝盖饭;一百元三四个朋友就能点上三菜一汤再送三杯饮料。而如今,同样的饭菜至少翻个倍,还不一定能吃到。

同时,细心的人可能也感觉到,骑手的配送费,在悄无声息中,差不多也翻了个倍。之前一单外卖的配送费,只要不是太远,基本都在1-3元之间,平均下来,大概在2元。而如今,配送费用普遍已经上升到3-6元,中位数大概在4元。

对于终端的消费者而言,无论是饭菜本身价格的上涨,还是配送费的飙升,主要原因就是:来自外卖平台巨额的补贴没有了。前几年那种动不动就满20减8元,满50减20的活动,难再寻觅。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7%2F1573114932654318.jpg

来自外卖平台补贴的大幅减少,一方面是外卖行业兼并之后,少数几个寡头垄断了市场,以补贴拉人头的动力没那么足。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则是平台本身手里确实没钱,补贴不动了。

得益于智能手机普及而崛起的外卖行业,本质上还是属于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极其能烧钱,前期投入巨大。而且这个前期可长可短,短的一两年,长的则可能达到十几年。

最典型的就是京东,京东成立之后一直在烧钱,持续的高投入,让京东连续亏损了12年,直到2017年才开始盈利。

多年来,京东从资本市场融来的钱,基本都用在建物流、铺渠道、搞补贴,做大规模上了。当年京东布局线上图书市场,高位狙击行业老大当当就是一个以巨额补贴取胜的经典案例。

彼时,从资本市场上融来大笔资金之后,不差钱的京东直接宣布,所有图书在补贴之后全部比当当便宜20%。

于是乎,不到一年时间,京东硬是把在行业深耕十几年的老大哥当当撂翻在地,以挑战者的身份短时间后来居上,稳稳坐上了在线图书销售的第一把交椅。

这其中,京东的大幅补贴烧钱策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立下大功。可以说,没有那一轮的补贴,或者假设当当当时手里有钱,也加入补贴大战,那么在线图书市场的格局,或许不是现在这样。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原本系出同行、深谙此道的外卖平台是绝对不会让客户在没有过度适应期的情况下,如此迅速地把补贴大幅压缩的。毕竟,点外卖、买方便面的,大部分都是中低收入人群,总体而言属于价格敏感型。而且,与家具家电这些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购买一次的大件商品不一样,餐饮属于低总价高频率消费场景,客户对价格更加敏感。

互联网大佬紧跟房地产商脚步进入资本寒冬期

其实,资本市场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在互联网的兄弟行业房地产身上,早已凸显。和互联网一样,房地产也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对资本市场极度敏感。

早在去年9月,作为地产资深老司机的万科在月度例会上打出“活下去”的标语的时候,很多人包括很多地产同行都嘲笑万科,说太矫情,危言耸听,唯恐天下不乱。

结果,没想到翻过年来,2019年上半年二百多家房企就关门大吉了。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7%2F1573114957272001.jpg

前几年地产商拿着亿元现金在年终会上给员工发奖金的盛况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强制性的全员推销卖房,员工分配名额摊派购房。

这其中,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固然是最主要的因素,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显然是资本市场的全面收紧。

在地产行业入冬的同时,互联网行业的日子,一样不好过。前几年闷声发财的程序员,突然开始对996爆发了强烈的抗议。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如果公司给的钱到位,别说996,就是999也不是事。

2016年、2017年,在全社会资金面极度宽松的时候,互联网行业和房地产一样,一派歌舞升平,风头大佬们手里的钱,似乎多得花不完。那时候,一个互联网、新经济创业青年,公司八字还没有一撇,仅仅是拿着几张制作精良的PPT,也可以从风险投资机构那里拉来几百万上千万的投资。

而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进入2018年,画风陡然转变。楼市在发疯之后,进入强调控周期,限购限贷的“双限”政策重出江湖。

金融政策也由“稳”字当先,变为“去杠杆”为主。去货币杠杆,去财政杠杆,去金融杠杆。市面上的钱,从前几年的俯拾即是,突然变得紧张兮兮了。

紧接着,互联网大佬紧跟房地产商的脚步,也进入资本的寒冬期。ofo从高位快速跌落神坛,锤子手机也在老罗一次次的情怀发布会中变成真的只剩下锤子了。靠PPT和情怀创业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因为投资人也明白,就当前的大环境,以其在看不见盈利的漫长等待中苦苦煎熬,不如及时止损,捂着现金过冬。

前几年,在资本烧钱般的运作之下,互联网行业迎来一波急速的扩张,用雷军的话说就是只要你愿意,猪也能够飞上天。而当资本和人口的红利相继结束,市场从增量挖掘转向存量竞争之后,游戏的规则也就变了。

进入2018年,腾讯和今日头条全面开战,京东和拼多多短兵相见,美团悄无声息进入网约车市场挑战滴滴的核心业务。

曾经在一张桌上吃饭的合作伙伴,如今变成了“互挖墙脚”的竞争对手。互联网行业,也在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之后,迎来一波“消费降级”。

全球经济经历一轮激素刺激后的痛苦“挤水”和“降级”

如果跳出房地产和互联网这两个行业,站在更高维度看,我们会发现,这一轮的资本寒冬,源头或许在国内经济在转型周期下的增速放缓。

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目前GDP增速来到6时代。当然,经济新周期下的6时代,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比老周期的8时代差。但整个经济正在经历新旧动能转换期的“阵痛”毋庸置疑。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7%2F1573114980622236.jpg

过去的投资驱动、出口拉动、消费带动的三驾马车,不再是屡试不爽的灵丹妙药。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与之相对应的货币发行,也在经历着一次转型中的“消费降级”。

而如果跳出中国看世界,全球当前同样也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不确定性危机”。世界经济“逢8危机”的魔咒始终没有散去。

英国和欧盟还在分分合合,德国被难民问题搞的焦头烂额,法国的游行三天两头,南美的智利阿根廷全面崩溃,中东更是战火连天乱作一团。

就连嚷嚷着要维护宇宙和平的世界警察美国,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民主党发动的弹劾,让特朗普的总统大位岌岌可危,誓言要让美国再次伟大的他,此刻压力山大。

世界一团糟,也就“硕果仅存”的中国,还在以6%+的较高增速,苦苦支撑着全球经济不至于跌入负增长的尴尬。

始于2008年的那一场金融危机,最终没有引发全球性的灾难。有人说解决这场危机的不是生产力的提升、不是科技的进步,甚至不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是货币的空转;出力最大的不是企业家、不是科学家,甚至不是政治家,而是华尔街的投行和各国的央行。

那些年,在大家争先恐后、一顿操作猛如虎的降息降准和大肆印钞刺激之下,各国人民在手拉手中有惊无险地渡过一场原本可能颠覆全球经济格局的危机。世界经济似乎重新步入了上涨通道,虽然看起来有点慢、有点慌、有点虚。

而明白的人都清楚,上一轮依靠货币放水刺激起来的全球经济,就像注水的猪肉一样,轻轻一挤或太阳一晒,注定要被打回原形。

客观规律可能被扭曲,但从来没改变。欠的账,终究是要还的。当欧洲央行的利率纷纷降到“0”,日本甚至干到“负”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水真的不能再往里面注了。再注,别说飞,这猪可能都要原地爆炸了。

环顾四周,当前的全球经济,又何尝不是在经历着一轮激素刺激后的痛苦“挤水”和“降级”呢?

20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很多问题都会被掩盖。很多不太正常的现象,人们也会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应当。

如大家认为房价会一直上涨,收入会一直增加,印钞机会一直印。一切都像酒店的自助餐一样,全天候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供应。

而君不见过去十年,台湾人民的工资收入几乎原地踏步;日本东京的房价十几年纹丝不动,最近两年才迎来短暂的苦梦逢春;昔日人人羡慕的欧金五国更是搞的国家都快信用破产,几乎沦为欧猪五国。

而世界经济第一强的美国,如果不是靠着强势美元和军事强权向全世界输出通胀,估计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其实,纵观全球经济五百年:高速增长不会长久,走走停停才是常态。上下起伏的波浪式前进、原地打圈的螺旋式上升,外加偶尔来个战争清零的格式化倒退,这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有人说,2019年是过去十年以来最坏的一年;也有人说,2019年将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无论最好的一年也好,还是最坏的一年也罢,总之,十年之后再回首,20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无论通胀还是通缩,抗风险手段和能力最弱的普通人都是最后感知的一环。前面,互联网大佬、房地产巨贾已经先干为敬,接下来就该轮到普罗大众了。

一直在努力冲击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著名诗人尼古拉斯·八哥说:树叶黄了,冬天还会远吗?

那就捂紧钱包,准备过冬吧。(来源:功夫财经(ID:kongfuf) 作者:金地八卦男)



                                 
                                           政经观察
                 



魏杰:2020年中国宏观形势四个判断及应对之策                 
【研究员】:wh
从今年第三季度的数据看,我们才只有6.0的增长。我原来还比较乐观,以为明年还会是6.0,预计2021年会破6,并认为明年会保持在6以上。但现在看来,这个判断有点过于乐观,因为下行的压力仍然会非常大。为了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我认为中国必须要做两件事,一是营商关系必须加速调整,国务院推出关于推进营商关系调整的条例是对的,如果不调整,不进一步放开企业的话,企业的压力会更大。第二件事是继续减费减税。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5%2F1572941627716483.jpg

【博览财经特稿】10月25日,第七届华夏基石十月管理高峰论坛《活法:行业领袖与隐形冠军的崛起》在京举行。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发表主旨演讲,对中国经济当前形势做了深刻研判。以下为演讲精编,未经本人审阅。

预判一:明年仍然是还债的高峰期

我对明年的判断有四个方面,第一,明年可能仍然是还债的高峰期,2014-2016年的放水导致中国负债太高,所以2018-2020年是中国的还债高峰期。

在还债高峰期,应该怎么做呢?必须要做到一条:保障资金供给的正常。如果资金供给不正常,就会发生大量的债务危机,债务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所谓的金融危机。所以在明年,针对还债高峰期,我们要做的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保证资金供给的正常。

怎么做到保证资金供给的正常?我认为有这样几件事要做,第一件事是要调整去杠杆政策,因为去杠杆政策直接影响到资金的供给。

明年的去杠杆政策可以仍然坚持今年的提法,但要做两个调整,一是要控制力度,力度不能太大,力度太大会导致企业的资金紧张,会导致债务危机和资金链断裂,所以去杠杆的力度一定要控制好。

第二点是要结构性去杠杆,不要笼统地讲去杠杆,而是谁的杠杆高给谁去杠杆。民营企业的杠杆本来就不高,那就不要去杠杆,还是稳杠杆比较合理,对杠杆不高的对象实行稳杠杆就可以了。

为了保障资金供给要做的第二件事,是一定要调整货币政策,资金供给与货币政策的关联度很高,明年应该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货币的生产和财富的生产要大致平衡,做到了大致平衡,才能保证资金的供给。

在中国,衡量货币生产和财富生产有两个指标,一个是M2的生产速度,即所谓货币的生产速度,另一个是名义GDP生产速度。名义GDP是反映财富生产情况的,它的增长与M2的增速这两者之间必须协调,今年我们看到这两者大致是协调的,所以资金供给上要比去年好多了。

现在刚过了九月,今年只有三个月份的M2增速比较高——其中一月份8.4,二月份8.6,九月份8.4,前面三个季度大致平均下来是8.3左右。

那么,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我们可以看到名义GDP前三个季度的增长是6.2,通胀率是两个点多一点,合计算下来也是8.3左右,所以今年财富生产和货币生产的增幅数值基本是平衡的,保证了资金供给的正常,同时防范了金融风险。明年要继续坚持今年的平衡态势,这样才能保证明年资金供给的正常。

第三件事是必须稳定股市,股市如果不能稳定,资金供给一定会出问题。因为现在大量上市公司的股票已经质押了,如果股票跌到不该跌到的区间,就会导致大量的平仓,这样很快就会影响到资金供给的正常运作,所以一定要稳定股市。

那么怎么稳呢?我看到最近提了几个办法,一是所谓的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加快退市审批,第二条是减少行政干预,把股市还给市场,第三条是推动中长期的资金进入股市,像保险资金、社保资金等。股市如果稳不住,公司缺钱,中国的企业就很难进一步发展。

第四条是改革,对科创板进行改革,而且提出中国股市的改革方向是实行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这个方向已经基本上定下来了。第五条是依法治市,如果不依法治市,股市就稳定不下来。如果这五条能够坚定地推进,将会稳定住股市,股市只要稳住了,资金供给上就不会出大问题。

第四件事是要稳住汇率,如果本币稳不住,资金供给就稳不住。按照中美的协议,汇率就是外汇的价格,既然是价格就应该由市场决定,不应该干预,所以要稳汇率,我们只能从需求的供给关系上去协调好。

因此,明年的稳汇率要继续从这两个方面做工作,一个是稳住外汇需求,中国的外汇需求主要来自三方面因素,一个是企业海外并购,企业并购规模如果太大,外汇需求量就会太大,最后就会影响到外汇的供给关系。所以企业海外并购需要做调整,应该只支持技术并购,禁止非技术并购,发改委正式公布了六大类禁止并购的种类。

影响外汇需求的第二个因素是个人海外投资,个人海外投资如果太大的话,外汇需求太大,假如汇率不变,就会导致本币的贬值,所以要处理好个人海外投资的问题。现在大致有个原则,就是禁止个人海外不动产投资和海外证券投资,禁止投资类的保险,政府对这三项个人海外投资作出了明确的禁令。

影响外汇需求的第三个因素是“一带一路”投资,今年五月份调整了政策,在“一带一路”项目上鼓励人民币投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对一般性质的“一带一路”项目,现在不给外汇了,因为要稳住外汇需求。

用人民币投资可以达到一箭三雕的目的,一个是稳住外汇需求,一个是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一个是用人民币投资原材料性质的采购,会对国内经济起到提振和补充的作用。

综上所述,稳外汇需求在中国来讲,这三件事要做好,才能达到目的。另一个是要稳住外汇供给,外汇供给即我们讲的外汇储备量,它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贸易项目,一个是资本项目,要解决好这两种项目中外汇使用与获取的平衡问题。

香港最近闹得很厉害,实际上是对我们的外汇储备、外汇供给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我们外汇供给的来源一个是自己赚的钱,一个是借来的钱,还有一个是外资进入中国带来的钱。这三种钱里面,实际上我们真正能动用的钱,我看了一下,有几千亿美元左右。外汇供给一旦出现波动,就必然影响到本币,影响到国内的资金供给。

香港问题影响到我们两个部分的外汇供给,一个是外资带进中国的钱,有70%是从香港进来的,另一个,香港是人民币的海外结算中心,我们借钱和各种资本运作都和香港有关。

这两个因素影响到了中央的外汇供给,一旦出现更大的冲击,外汇供给会出问题,导致外汇供求关系出问题,如果汇率稳不住,整个资金供给就会出问题。

有人说,香港再闹下去,我们的人过去,用武力两个小时就能解决问题,我认为不能动用这个办法,因为会影响到我们的外汇供给。我们现在找不到一个能代替香港地位的机构,不管是深圳还是上海,短期内它们都不可能代替香港的作用。

我们一定要想办法稳住外汇供给,九月份的数据出来了,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外汇储备量只有1.09万亿美金,已经从3.1万亿降到了1万亿,大家理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如果外汇供给能稳住的话,资金供给就不会出太大的问题,所以一定要稳住汇率。

第四件事,是我们一定要想办法稳定外汇秩序,外汇秩序攸关金融秩序,金融秩序如果出了问题就很麻烦。所以最近开始在解决所谓非法放贷的问题,整顿清理金融秩序中的乱象,包括对互联网金融公司等的整顿,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明年的货币供给一定会出问题。

第五件事是一定要稳定金融秩序。保证资金供给要做的第六件事,是稳定房地产产业,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出现了两种令人忧虑的现象,一个是金融地产化,金融机构把大量资金都扔到房地产里面,如信托绝大部分都进入了房地产,另一个是所谓的地产金融化,所谓地产金融化,即人们买房子不是为了住,而是为了投资,买房子就像买金融产品,这种趋势如果任由发展,将是无限度的。

它会导致房地产变成一个无底洞般的沉淀器,一方面地产化金融的大量资金涌向房地产,另一方面通过地产金融化,大量资金也同样流向房地产,如果房地产继续吸纳这么大量的资金的话,那么明年的资金供给一定会出问题,所以最近要解决金融地产化和地产金融化的问题。

总体来讲,明年是一个还债高峰期,必须保证稳定的资金供给,要达此目的,必须做好以上六件事情。这是我对明年的第一个判断。

预判二:明年仍然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明年仍然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产业将继续处在调整和收缩阶段。

这三大产业一个是传统制造业,明年将继续调整与收缩,像汽车行业今年就收缩得很厉害,导致四大整车厂压力很大,大量的零部件供给企业都出问题了,明年将继续收缩。

第二个产业是建筑业,明年继续调整、收缩,因为随着中国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行业的调整趋势无法避免。第三个行业是房地产,明年也一定是较大的调整和收缩,过去它的增长速度是每年20%以上。

中国必须想办法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一定要把重点放在三个产业上面。

这三个产业,一个是战略型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对这一类战略型产业必须加大发展力度,让其中任何一个点都要有更大的进步才行。

第二个是服务业,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包括消费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等,明年应该对服务业进一步放开约束。

第三个产业是现代制造业,现在至少有六个要点,必须加快发展,一个是航天器制造与航空器制造,一个是高铁装备制造,一个是数控机床制造,一个核电装备制造,一个是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一个是现代船舶制造与海洋装备制造,这六个要点产业一定要想办法不断突破。

明年要保持增长,我们一定要对这三个新兴产业全力推动,力求突破,否则的话,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是很大的。明年仍然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三大支撑性产业继续处在调整、收缩阶段,我们必须支持三个新兴产业在明年有更大的发展,要加大对它们的支持和推动。

预判三:明年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是很大

对明年的第三个判断是,明年经济下行的压力还很大。从今年第三季度的数据看,我们才只有6.0的增长。我原来还比较乐观,以为明年还会是6.0,预计2021年会破6,并认为明年会保持在6以上。但现在看来,这个判断有点过于乐观,因为下行的压力仍然会非常大。

为了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我认为中国必须要做两件事,一是营商关系必须加速调整,国务院推出关于推进营商关系调整的条例是对的,如果不调整,不进一步放开企业的话,企业的压力会更大。第二件事是继续减费减税。

今年我们减税主要减的是增值税,把增值税原来的三个梯次作了调整,2018年增值税的三个梯次中,一个是制造业16%,交通运输业和建设业是10%,服务业是6%,今年所作的调整主要是四个要点,一个是把制造业增值税16%降为13%,一个是把10%降到9%,服务业的6%不动,但是增加了抵扣,由过去20%增加到抵扣40%。

另一个要点是把微小企业的增值税起征点提高了,原来是一个月3万营业额、一年达到36万就要交税,现在起征点提高到一个月营业额10万、一年120万才交税。我们国家微小企业一年营业额达到120万的很少,所以这等于把从事各个产业微小企业的增值税都取消了。

对于今年的减税,我们从拿到的数据推算下来,今年减去的税额在1.5万亿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呢?去年我们的增值税税收是6.1万亿,今年等于减去了四分之一的增值税。这个减税幅度对于那些因为成本上升而面临困难的企业还是有点作用的。

我们拿到的数据是4-7月这4个月的,推算下来,今年减税的数额在5千亿左右,今年的减税和减费加在一起大概是2万亿左右,它对企业的经营应该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我认为力度还不够。我建议明年继续减税减费,而且建议把增值税现在的三个档次合并为两个档次。现在我们在慢慢地向中央不断地提建议,希望能把三档增值税率降为两档,不断增加企业的活力。

预判四:明年中国将继续进行开放格局的调整

对明年的第四个判断是,中美贸易战所引起的中国开放格局的调整明年会继续进行。2017年爆发的中美贸易战导致中国开放格局的重新调整,不管贸易谈判的结局如何,中国开放格局会继续调整。

我推测中国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继续强化中国的优势,中国的优势就两条,一个是制造,一个是市场,这两个是我们的主要优势,会继续得到强化。

现在我们都知道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因为我们是制造业大国,导致美国在谈判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利益,因为没有其他国家能够满足美国这么大的市场需求,只有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能够满足它。

最近我去美国调研,我发现好多“madeinChina”都没了,如T恤衫现在基本上是洪都拉斯的,没有中国的,但美国消费者告诉我质量太差,与你们中国相比,至少落后15年。美国消费者非常有意见,特朗普应该也了解到此,实际情况是只有中国制造业才能满足它的市场需求。

我们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我们有五个短板,一个是材料技术不行,有很多材料我们搞不出来,第二个是航空制造业不行,大飞机做不好,第三个我们的医药不行。

最近我们对美国加关税,美国对我们的总体出口是1300亿美金,其中300亿美金没法加税,因为这部分关系着中国老百姓的健康,我们自己的医药不行。第四个我们的数控机床不行,第五个是信息产业的硬件不行,芯片产业我们是落后的。

我估计明年中国会针对这五个短板进行调整,推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如果变成制造业强国,我们的话语权就更多了。

另一个优势是我们的市场,中国有巨大的市场优势,有比例可观的中产阶层,但市场优势如果要开发出来,就需要开放市场。

我们今年全面开放市场,明年继续开放,开放三个市场,一个是物资产品市场,一个是服务业市场,一个是投资市场,这三个市场要全面开放,让中国成为世界市场大国。当我们成为了世界市场大国,其他国家的命运就会和中国连在一起,就不可能和美国联合起来抑制中国的崛起。

我们朝着开放格局要去做的第二件事,是尽快补上技术落后的短板。在中美贸易战中,我亲身体会到我们的技术不行,刚才大家提到华为,这是我们最好的技术创新企业之一,但美国一断供,它就遇到了很多困难,这是因为我们的总体技术不行。

中国一定要争取在三五年内,在技术能力上有一个较大的、明显的改变。要达此目标,需要做三件事,一个加大技术投资力度,今年国家对技术创新的投资接近1万亿,另外放开科创板,打开了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通道,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扶持技术进步的资金问题。

要做的第二件事是构建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科学城就是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如北京的怀柔科学城,我去看了一下,五大自然学科里最新的实验室都在那里,这要是真的搞起来,对企业开放——企业自己没有力量做这个事,技术创新会得到有力的推动。

要做的第三件事情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修改知识产权制度,让有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能力的人获得创新发明带来的经济收益,要打通技术创新可产生富翁的通道,进一步推动技术造富运动。

过去知识产权都是国家和机构的,与个人无关,现在与个人有关系了,这样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我认为中国会产生第三次造富运动,第二次是产业造富裕,这一次是技术造富。

我们的技术确实不行,近代的五大技术创新——家电、汽车、飞机、高铁、信息,我们都不是原创国,中国要尽快改变技术落后的状态,全力推动技术创新,否则我们怎么能有话语权?

走向开放格局要做的第三件事,是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搞好“一带一路”。如果我们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太大了,美国一旦对我们动手,我们就很难办,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才能保证我们的话语权。

6年前我们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想到如果美国不要我们的产品了,不要我们的投资了,我们该怎么办?

二战之后,美国就是对德国动手的,你们研究一下,如果你到了老二的位置,美国就会对你动手。6年前想到这种可能性的时候,由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

“一带一路”能帮助我们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帮助我们获得抵抗冲击的力量。正是由于有了“一带一路”,才使得我们在中美贸易战中具备了韧性,因为我们找到了新的投资场所和新的市场。

6年的时间中,“一带一路”消化的我们的物资量价值在6万亿以上,相形之下,现在美国成了我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一大伙伴是欧盟,第二大伙伴是东盟。所以,明年中国一定会继续经营好“一带一路”,从而减少在开放格局中我们对美国的依赖,实现真正的崛起。

做好“一带一路”,我们要做三件事,一是做好“一带一路”的金融服务,成立亚投行就是为了做“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但做得太窄了,应该把证券、基金等都放开,让它们都进入金融服务才行。

第二件事是做好基础设施服务,基础设施不做好,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就输不出去。

第三条是做好法律服务,中国企业出去会产生法律方面的纠纷,我们要为企业和产品做好法律服务。所以,我们现在一致建议,能不能成立“一带一路”法院?要进一步造就国际化的律师团队。

把这三种服务做好了,中国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真正走出去,才能在美国的打压中持有更大的话语权。

综上所述,我估计明年仍然是中国调整开放格局的一年,这是因为中美贸易战的倒逼,使得我们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开放格局。把以上三件事情做好了,我们就能打开中国开放与国际合作的新局面,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性和话语权。这是我对明年的第四个判断。

大家知道,我们每一次开放格局的调整都是美国引起的,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导致中国战略调整,提出启动内需。

2008年以前,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出口一直是排在第一位的,结果,美国的金融危机导致我们的出口受到重创,使我们意识到中国这样的大国光靠出口是不行的,要启动内需,所以开始启动国内的投资与消费。

这一次美国和我们打贸易战,又导致我们的调整,我们必须想办法调整目前的开放战略。

2008年以后,拉动中国增长的主要是投资,但从去年开始,拉动增长的主要是消费,消费已经取代投资,成了拉动增长的第一位要素。中国的下一步应该继续调整开放格局,稳健地牵引经济的发展。

总体讲,我对明年的形势判断有四个要点:

一、明年仍是还债的高峰期,必须要保证资金供给正常,为达此目的,一定要做好前面我谈到的六件事,这样才能做到不至于违约的债务太多,而触发金融危机的风险;

二、明年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过去支撑经济的三大产业会继续调整与收缩,要想办法启动新兴产业;

三、明年仍是下行压力比较大的一年,一定要想办法改善营商关系,一定要继续减费减税;

四、明年仍是贸易战引起的新开放格局调整的一年,我们要尽快做好三件事——继续强化优势,继续补短板,进一步搞好“一带一路”,这样才能保证明年的发展。

以上就是向大家汇报的对2020年中国宏观形势的四个判断,及针对每一个判断,相应地带出来我们应该采取的应对之策。(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 作者:魏杰)



                        

去杠杆开始进入终局 猪周期是否影响进程?                 
【研究员】:wh
如果说宏观债务水平只是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更可怕的是债务增长的速度:1990年代末,中国虽然被银行业高坏账率所困,但是2000-07年之间,宏观债务率总体持平,这意味着债务和经济增长同步。而2008-16年之间,债务年化增速近20%,远高于经济增速。在2016年,中国如果不进行去杠杆并且按照维持之前的债务增速,那么过不了几年,宏观债务率将达到难以维系的水平,这也是当时很多“出海天王”们债务人民币化的算盘。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5%2F1572943852311505.jpg

【博览财经特稿】《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中,复仇者们在宇宙中寻找六个无限宝石(“六稳”),分别为就业、金融、外贸、外资、投资和预期。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5%2F1572943864401881.jpg

10月31日凌晨,人民日报发出了一篇时评《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位置》,不禁让人想到2012年5月开始提的“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本轮去杠杆是否也要迎来“终局之战”了?

去年提出中国去杠杆的三阶段论:(1)货币紧缩降低经济主体的借款意愿,重塑借款预期和行为:“不能借,不敢借,不想借”;(2)货币宽松降低经济主体的偿债压力;(3)扩大经济总量,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我们很可能正在步入水草最肥美的第三阶段。说到去杠杆的结束,我们先得从去杠杆的开始说起。

去杠杆缘何开始?

要说到去杠杆是否会结束,我们先得搞明白去杠杆为何开始。

为了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各国加大了财政和货币刺激。而虽然欧美推出一轮又一轮量化宽松,但宏观债务水平(全国各类债务合计与GDP之比)却没有很大的上升,反而是中国的宏观债务水平在2008年从GDP的150%上升到2017年的250%,“赶超”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5%2F1572943918389453.jpg

1990年代末,中国虽然被银行业高坏账率所困,但是2000-07年之间,宏观债务率总体持平,这意味着债务和经济增长同步。而2008-16年之间,债务年化增速近20%,远高于经济增速。

在2016年,中国如果不进行去杠杆并且按照维持之前的债务增速,那么过不了几年,宏观债务率将达到难以维系的水平,这也是当时很多“出海天王”们债务人民币化的算盘。

从这个角度看,去杠杆在当时是势在必行并且刻不容缓的任务。

杠杆行为的起源:杠杆的“康波周期”

看过特朗普开除实习生的真人秀《The Apprentice(飞黄腾达)》的人可能还记得,该真人秀的片头便是特朗普鼓吹自己在1990年代初,深陷几十亿美元债务危机,后来转危为安,平安上岸。其实特朗普的峰回路转,是在美国杠杆周期螺旋上升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如果说康波周期是技术的长周期,而杠杆的长周期更是心理周期。

加杠杆的好处立竿见影而加杠杆的后果要很久之后才体现,这从根本上推动了加杠杆成为自然的倾向。假设某个人从毫无负债开始,每年按收入的5%举债消费,最初几年里,每年的利息占收入的比重微乎其微,直到其债务存量达到每年利息支出不堪重负。由于杠杆的长周期通常持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人们会持续看到加杠杆的好处,经过时间的洗礼忘却加杠杆的风险。

杠杆的长周期,可以用美国1900至今的宏观债务水平为例: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5%2F1572943946369184.jpg

上图中,1921年到1933年,美国宏观债务水平从130%上升到250%。大萧条中的经济和债务崩塌使得那一代美国人对债务高度警惕,二战后直至1980年,美国宏观债务水平几乎没有变化。这是因为加杠杆无利可图吗?当然不。这段时期里最著名的加杠杆致富的美国人恐怕就是巴菲特,通过加杠杆购买险资,利用险资的杠杆投资其他高杠杆的企业,一顿操作猛如卖菜的姚老板,薅了所有同时代不加杠杆的人的羊毛。

而1980年之后,随着大萧条记忆的淡去,新一代美国人逐渐发现加一点杠杆是不会死的,结果在随后的三十年里不停加杠杆,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长期处于杠杆长周期里的加杠杆阶段。一方面,加杠杆搞建设相比靠留存收益再投资,大大加速了工业化;另一方面,加杠杆的诸多创富神话,吸引了更多人前赴后继,从碧桂园到刷卡去买柬埔寨地产的大妈(此处提到柬埔寨仅作示例,不作为推荐)。

印钞机的反击:紧缩一步,宽松两步

加杠杆有效恰恰因为不是所有人所有时候都能加杠杆。当所有人试图收割印钞机(即加杠杆购买资产,期待央行放水推高资产价格)的时候,没人问印钞机愿不愿意。

印钞机收取铸币税的基础就在于可信度。铸币税某种程度上是对于市场主体使用货币的习惯进行征税,与海天酱油、可口可乐们靠消费者粘性赚钱的原理类似。由于一个国家任一年份的产能基本上就那么多,钞票印得再多也无法显著增加产能,一次性通过大幅印钞来收割GDP是效率很低的事情,引发的经济紊乱反而会导致产能倒退,无异于杀鸡取卵。比较高明、持久的做法则是适度进行收取铸币税,目前美国国债占GDP比重为104%(1950年为86%),而同期财政赤字占GDP合计是155%,由于通货膨胀不停地增加了分母,美国国债占GDP的比重没有变化,1950年至今相当于薅走了一年半的GDP。从某种程度来讲,两者之差就是美国国家通过印钞机额外提取走的资源,拥有一台可信的印钞机不仅在70年里提取了1.5年的GDP,还能未来继续进行提取。

由于现代货币体系总体上趋向于扩张,加杠杆通常意味着未来会有额外的回报,而市场参与者高度预期一致的加杠杆就会导致泡沫。如果不加以制止,加杠杆速度和货币发行速度会加速上升直到纸币变成废纸。当一个国家的决策群体希望维护印钞机的长期价值时,就会周期性地通过去杠杆来浇灭过度加杠杆的投机心理。定期的金融危机才会让市场参与者对于加杠杆抱有敬畏的态度。

1970年代末的美联储会议纪要里可以看到,为了应对国内外对美元币值的忧虑,美联储采取了极为紧缩的货币政策。靠这波骚操作,国际社会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再质疑美联储在必要的情况下大幅紧缩的意愿,从而美国为再次开启加杠杆周期铺平了道路。

经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现代纸币体系下,人们自然倾向于加杠杆,除非被杠杆所灼伤,但是无限加杠杆与国家希望维持印钞机长远价值的目标冲突。去杠杆的目的是抑制宏观债务率增长过快的趋势,手段是改变人们加杠杆的行为。

去杠杆成效如何?

2016年以来,去杠杆的成效如何呢?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5%2F1572943975597254.jpg

中国2016年起的宏观债务率已经持平,上升的趋势得到很大的缓解。相比2008到2016年平均每年上升12%,2016年至2019年一季度,三年合计上升15%。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5%2F1572943989473783.jpg

而2008-15年杠杆加的最多的非金融企业部门,19年一季度末的杠杆率甚至还低于15年一季度,其杠杆行为得到深刻的改造,不能借、不敢借、不想借深入人心。

然而时隔三年去杠杆后,宏观债务率还上升了,似乎预示着宏观债务率下降不太现实。回到去杠杆的基本原理,由于宏观来看,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外一个人的收入,如果一个人原来加杠杆消费、投资,形成了别人的收入,现在突然不再加杠杆消费、投资,甚至减少消费还债,那么宏观上所有人收入的合计就减少了(也就是GDP减少了),因此去杠杆的过程短期里是对GDP有负面作用的。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5%2F1572944006509777.jpg

历史上各国的去杠杆路径主要有以上四种,相当多的小国靠扩大净出口或者违约来完成去杠杆。但是大国基本上靠通胀和名义GDP快于债务增长的结合来完成去杠杆。道理很简单:一个小国可以靠以邻为壑,赚取外部盈余来增加GDP,实现宏观债务率的下降,但是一个大国体量太大,不可能靠扩大贸易顺差(相当别人减少GDP,你增加GDP,别人为什么愿意呢?)实现去杠杆。

去杠杆的终局?

因此无论去杠杆声势多么浩大,无论中间有多少惊心动魄的剧情,对于大国而言,去杠杆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靠低利率(从而把债务无限期滚动下去)和扩大名义GDP。去杠杆犹如惩罚顽皮的小孩,必要时不得不搞,但也不能天天搞。当小孩们太顽皮的时候,家长们在必要的时候需要恢复秩序和纪律。然而,小孩也不能天天“暴打“,否则心里形成挥之不去的阴影面积。去杠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经济能更健康的增长,因此最终还是得回到增长的道路上来。

今年以来有诸多信号,我们开始进入去杠杆的终局

2019年2月,银保监会表示“结构性去杠杆达到预期目标”,同月提出“敢贷、愿贷、能贷”;

2019年6月《做好专项债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上了人民日报头版;

2019年8月16日,国常会提出“推动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

近期一些智囊团也开始呼吁降息。这次降息可能会别于以往,但是可选的剧本其实不多,降息稳杠杆,扩大名义GDP去杠杆依然是必经之路。

一个有利的国际背景则是,美国已经丧失了去杠杆的能力和意愿,举国上下已经不把货币体系的信用当回事了。过去10年和20年里,美国广义货币年化增速均大约为6%,如果我们维持接近或者略高的增速,不会有受到太大来自汇率的压力。这可能意味着目前一些被去杠杆打得草木皆兵的估值有重新抬升的空间,也将为资产价格体现出基本面价值提供极佳的大环境。

猪周期是否会影响去杠杆进程?

近来猪肉价格上涨对于CPI的影响吸引大家的目光,但是猪周期是一个不值得太关注的小浪花。媒体的关注经常把一个转眼即逝的现象,鼓吹得很持久。其实不然,猪无非是时间+饲料就可以生产出来的产品(而饲料的供应又是过剩的),过不了一年半载,猪肉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这让人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油价大幅上涨,及2010/11年全球经济复苏时候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发达国家CPI上行,使当时发达国家的舆论还担心通胀走高,事实证明这是完全多虑的,基础原料短期的价格上涨对于通胀并不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历经3年的去杠杆已经将宏观杠杆率稳住,而要进一步去杠杆,大国的剧本只有低利率(稳杠杆),名义GDP增速快于债务(发展中解决问题)。鉴于我们要把稳增长放到更突出的位置,去杠杆似乎要开始终局剧本了。昙花一现的猪周期不会对这个进程有太大的影响。(来源:格隆汇APP 作者:宏观小兵詹艾伦)



                                 
                                           人物春秋
                 



本该安享晚年的重庆首富遭遇暮年危机                 
【研究员】:wh
10月初,平安银行一份文件在网上流传,其中提到力帆汽车等四家车企,在年底将进入破产程序,力帆的财务问题被引爆。力帆立即发布公告澄清,公司目前没有破产计划。破产传言可以澄清,债务压顶却已是不争的事实。昔日的合作伙伴纷纷拿起法律武器,试图维护自己的权益。力帆股份7月的一份公告披露,公司近12个月未披露的累计发生涉及诉讼(仲裁)的涉案金额已达到14.23亿元。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7%2F1573117790714993.jpg

【博览财经特稿】人生永远没有太晚开始。重庆首富尹明善一直在用自己的经历诠释这句话。

23岁入狱,狱中荒废18年,47岁下海创业赚得60万巨款,54岁杀入摩托车行业,10年间便成为全国最大的摩托车商。66岁那年,尹明善拿出20亿元,誓言要打造出来一辆完全自主的轿车——力帆汽车。70多岁时,他将力帆带上市。

然而,成功的天平没有再次向他倾斜,2019年第三季度,力帆股份巨亏26亿元,公司甚至被传要破产清算。直到大批债主上门追索,本该安享晚年的尹明善年,耄耋之际不得不开始学习如何拯救一家濒临绝路的企业。

债主追身

“不可让政府不高兴,不可让银行不高兴,不可让国企不高兴”。尹明善曾经总结过民营企业生存的“三不”法则,如今有一条他没有做到,让银行不高兴了。

若不是重庆市政府紧急成立“债权人委员会”,要求各银行“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力帆可能早就倒在银行的断贷中。

力帆的财务危机信号,早在2019年初就已经出现。不少力帆汇票持有人发现,由重庆力帆财务有限公司(下称“力帆财务”)承兑的银行汇票无法按期兑现。

林凡表示,“我们有50万元的汇票,2019年1月到期,打了一个多星期电话,才联系到财务公司,他们跟我说要延期三个月才兑付”。林凡所在的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跟力帆并无业务来往,这张银行承兑汇票是从客户手中转过来的。

苦等三个月后,林凡决定走法律程序,才发现已经有不少公司起诉了力帆财务,这些银行承兑汇票大多数是由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下称“力帆乘用车”)出具,承兑人则是力帆财务,二者均为力帆股份旗下的公司。

检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已有30多家公司对力帆相关公司就票据问题提起诉讼,仅力帆财务涉及的资金就超过500万元,原告以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主。

10月初,平安银行一份文件在网上流传,其中提到力帆汽车等四家车企,在年底将进入破产程序,力帆的财务问题被引爆。力帆立即发布公告澄清,公司目前没有破产计划。

破产传言可以澄清,债务压顶却已是不争的事实。昔日的合作伙伴纷纷拿起法律武器,试图维护自己的权益。力帆股份7月的一份公告披露,公司近12个月未披露的累计发生涉及诉讼(仲裁)的涉案金额已达到14.23亿元。

到2019年第三季度,力帆股份资产负债率高达78%,在汽车行业中处于高位。179亿元的总负责中,至少有121亿元是带息负债,更为紧迫的是,其中90亿是短期借款,意味着力帆需要在短短一年内偿还。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7%2F1573117843849560.jpg

力帆股份的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力帆控股”)情况更严重。力帆控股2019年债券半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力帆控股流动负债接近300亿元,因为融资困难已经有4亿元的借款逾期。

力帆控股几乎借完了所有它能借到的钱。25家银行为它提供126亿元的授信,截至2019年6月,未使用额度只剩4.5亿元。为了获得融资,力帆控股已经抵押了99.6%的力帆股份。

基于整个力帆集团糟糕的财务状况,联合信用评级公司调低了力帆股份债券的评级,从AA降为AA-。

尹明善没了当年的豪言壮志,在亏损9亿元的半年报发布前,拉着老婆陈巧凤、儿子尹喜地、女儿尹索微,一家人携手减持套现890万元。紧接着三季报发布,亏损26亿元。

公司可以不保,但自己的钱能保一点是一点。

业务暴跌

跟尹明善一起减持的人,还有公司的一众高管,毕竟“春江水暖,鸭先知”,对公司最熟知的一群人开始减持,无疑是对外界透露一个明显的信号:我自己都不太看好自己的公司。

虽说2019年是汽车行业的至暗之年,但力帆受到的冲击,要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力帆股份公布的产销量显示,前三个季度,燃油车、新能源车产量分别为1.8万辆和1843辆。

燃油车作为力帆主要发力点,最低的一个月产量只有34辆。2019年前九个月,受国六新标准即将执行的影响,力帆推出活动大力消化库存,然而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合计销量不超过2.5万辆。

在国六标准已经实行的情况下,力帆还未能推出符合国六标准的车型,原来积压的国五车型面临无法上牌的尴尬境地。截至2019年6月,力帆库存商品在计提2.8亿元的跌价准备后,还有约6亿元的库存商品。如果库存商品中乘用车占比过高,这些成品车辆将面临无法销售变现的风险。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7%2F1573117816257706.jpg

力帆难以跟上市场需求跟近年来的研发投入紧密相关,近五年来力帆的研发投入均不超过10亿元,且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亦维持在5%左右,只有2016年达到9%。力帆还积极地把研发投入资产化,以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

研发投入减少导致产品跟不上市场的恶果正在逐渐显现。一位力帆乘用车的员工透露,新基地建好之前,大部分工人们都转到三厂,但是三厂很少生产,因为没事干,好多工人都在放假,只拿很低的基本工资。还在正常生产的是总厂,但总厂以生产摩托车为主。

尹明善潜心造车的15年里,乘用车已成为力帆创造营收和利润的支柱,摩托车的地位越来越低,截至2019年6月,摩托车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只有24%。而占营收半壁江山的乘用车及配件业务,毛利率暴降11个百分点,只有2.5%,不到普通车企的20%。

乘用车业务迅速坠落,导致力帆的资金缺链越来越紧张。众多供应商将力帆告上法庭,要么要求兑付票据,要么申请冻结力帆的资产。

重庆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李哲透露:“我们早就不供货了,原来的货款都没到位,谁还敢供货”。

供应商不信任之外,力帆汽车的经销商亦走上维权的道路。2019年5月,30多家力帆汽车经销商,聚集在重庆力帆中心门口,身着“力帆还钱”的T恤,向力帆维权。

汽车主机厂本来就是依靠供应商垫货,经销商帮助销售的运营模式,如今力帆的左膀右臂均反向操戈。乘用车业务随即跌入谷底。

亏本大甩卖

力帆的跌落实际在2018年已经发生,却被2.5亿元的净利润给悄悄掩盖。

彼时,力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亏损21亿元,即力帆纯靠经营是亏损的。虽然力帆近三年都在亏损,但2018年的亏损额度是前两年的10倍,说巨亏也毫不夸张。

久经商场的尹明善力挽狂澜,硬生生地把巨亏21亿元变成盈利2.5亿元,净利润还同比增长48%,营造出一番红火的景象。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年报截止日的前5天,力帆乘用车公司15万辆乘用车生产基地突然宣布搬迁升级,理由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划、降低公司营运成本。这块占地740亩的工厂,恰巧被重庆市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收购,价格为33亿元,并且立马就有24亿元到账,力帆因此确认资产处置收益20亿元。

搬迁工厂都不够填补亏空,还想要盈利,那就干脆转卖股权。2018年12月28日,力帆股份与重庆新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下称“重庆新帆”)签订协议,将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重庆新帆,转让价为6.5亿元,又确认投资收益 6亿元。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7%2F1573117859391914.jpg

这下不但亏损填平,还有盈利。

尹明善在重庆摸爬滚打几十年,重庆市政府在力帆危难时刻出手相救可以理解。然而,重庆新帆是谁,6.5亿的价格较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的估值,溢价超过770倍。

天眼查显示,重庆新帆股权穿透后,属于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控制,即车和家创始人李想是实际控制人,这笔交易完成后,车和家获得造车资质。

车和家实际早就跟重庆市两江新区有过交集,双方曾在2018年8月签约,车和家计划投资110亿在该区建设“智能汽车制造基地”。

两桩交易,两江新区均充当及时雨的角色,挽救力帆与危难之中。完成上述交易后,尹明善继续加快闲置资产处置力度,盘活资产。

卖掉最值钱的资产后,力帆的处置资产奏效有限,难以填补26亿元的亏空。力帆股份2019年三季报显示,公司非流动资产处置亏损1.15亿元,即处置资产获得的资金,要小于账面价值。

这意味着,尹明善已经开始折价处理资产,但为了补充资金,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15年前,砸下20万元进军乘用车行业时,尹明善远不会想到,力帆会走到靠变卖资产度日的这一步。那时的他,自信、桀骜、有魄力,如今都烟消云散了。(来源:市界(ishijie2018)作者:张洋,文中林凡、李哲为化名)



                                 
                                           社会热点
                 



无人捧场的独角戏刚落幕 房地产又蹭上“双十一”的列车                 
【研究员】:wh
“金九银十”彻底沦为“铜九铁十”,房地产每年最大的销售盛宴就此消停。这场无人捧场的独角戏刚刚落幕,房地产又忙不迭地蹭上了“双十一”的列车。这边厢,淘宝京东拍卖推出上万套法拍房,最低只要1块钱,营销噱头堪比街头1元店。那边厢,所谓的“双11”特价房铺天盖地。京东号称联手200多家开发商推出6000多套特价房源,天猫则覆盖到上万套特价房,折扣最低5折起,最高可抢110万单套房源补贴。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7%2F1573116424723793.jpg

【博览财经特稿】越是缺什么,越要制造什么。“金九银十”彻底沦为“铜九铁十”,房地产每年最大的销售盛宴就此消停。这场无人捧场的独角戏刚刚落幕,房地产又忙不迭地蹭上了“双十一”的列车。

这边厢,淘宝京东拍卖推出上万套法拍房,最低只要1块钱,营销噱头堪比街头1元店。那边厢,所谓的“双11”特价房铺天盖地。京东号称联手200多家开发商推出6000多套特价房源,天猫则覆盖到上万套特价房,折扣最低5折起,最高可抢110万单套房源补贴。

从开发商到房产中介,无不摩拳擦掌,试图在双十一的“剁手盛宴”里分一杯羹。可见,在融资收紧、楼市调控趋紧的大环境下,开发商为了回款使劲了浑身解数。

然而,双11的房子,真的能买吗?

法拍房便宜必然存在便宜的问题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7%2F1573116436473404.jpg

先说法拍房。最低只要1块钱,这绝对不是夸大其词。任何房子一旦进入法拍市场,价格肯定会低于市场价,七折的有之,三折五折的也有之,1块钱这种极端状况也未必没有可能出现。

而便宜有便宜的道理,便宜必然存在便宜的问题。法拍房之所以便宜,是因为背后往往都存在债务纠纷。要么是炒房客资金断裂被迫拍卖,要么是房子抵押出去结果还不起钱,要么是司法没收之后进行的拍卖,要么是弃房断供最终银行强制拍卖……

可见,无论是哪种情形,法拍房背后都存在形形色色的问题。产权未必清晰,债务抵押情况更加复杂,各种税费更是令人防不胜防。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7%2F1573116453551135.jpg

去年,深圳有业主花370万拍下一套市场价570万的房子,看似赚了一笔,然而税费高达242万,原因是该套房子原本由企业持有,当年登记总价过低,不说其他税费,仅土地增值税都相当可观。

更关键的问题是,买了房子未必能清场。如果房子本身有10年甚至20年的租约,按照“买卖不破租赁”的金则,自己拍了房子最终可能都住不进去。

所以,法拍房就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正因为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所以才会存在折扣。这一折扣,就是典型的风险溢价。

如果你连正规开发商卖的新房的坑都无法避开,更不用说挑战法拍房形形色色的潜规则。所以,天上不会掉馅饼,馅饼前面都是陷阱。

要知道,真正不存在任何手尾的法拍房,未必会进入最终法拍市场,即便进入,也未必会在“双11”这样的场合等着你来淘金。

更何况,不带收尾、地段一流的法拍房,其最终竞拍价格一般不会离市场价太远,也就不存在捡漏之说。而问题手尾较多的法拍房,固然便宜,但这些风险会令人不堪其扰。

所以,对于法拍房要慎重,对于“双11”的法拍房更要慎之又慎。

房子本质上都与电商绝缘

再看房企的“双11”特价房。买房是人生大事,不像抢购一部手机、一件衣服、一卷卫生纸那么简单。普通商品即便买错买贵了,还能“七天无理由退款”,退不了还能束之高阁,损失并不大。

买房不同。涉及祖孙三代的“六个钱包”,动辄上百万几百万的巨额资金,长达十年二十年的还款周期,丝毫都疏忽不得。

即便房子爆出了史上最低价,不在现场踩盘,不去考察地段,不去考虑教育、交通、医疗等环境,你真的敢下手?

退一步讲,即使到现场踩盘,许多人未必能明其所以。从售楼处、样板房到周边全部走一圈,甚至看到现房,看到精装标准,所见即所得,都难以避免各种深坑,何况所谓的线上促销?

还记得佛山公寓变成“办公楼”的案例?还记得许多城市精装修最终沦为“惊装修”的事件?还记得某地横空出世的“墓景房”?

所以,房子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与电商绝缘的。所谓的线上促销,最终不过都是揽客的噱头。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7%2F1573116819941356.jpg

就连双11本身,在历经十年的洗礼之后,从最初的“打折节”,逐渐沦为各种营销技巧的竞技场,“先涨价后打折”、“史上最复杂优惠规则”、“电商定制线上线下不同款”等套路层出不穷。

显然,开发商的加入,不仅不会改变这一局面,反而只会变本加厉。

搞清四个问题才不至被沦为套路的韭菜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7%2F1573116832191770.jpg

对于“双11”的那些特价房源,要多一份心。无论是线下买房还是线下买房,每一个人都应该问自己四个问题:

一、是否真的特价?是不是玩了“先涨价后打折”的噱头,是不是只拿出了一些楼层、户型极差的房源。

二、产权性质存不存在问题?到底是住宅、公寓、办公楼还是小产权,是40年、50年还是70年产权。

三、对于法拍房,你是否真的了解债务、产权、税费、清场等情况?法拍的背后,是债务纠纷,是弃房断供,是司法没收,还是炒房客资金断裂?

四、这个时间点,适不适合出手?楼市调控政策是否转向了?限购限贷是否放开了?从地方到高层,是否发出了积极的市场信号?

搞清这四个问题,才不至于被天花乱坠的营销所忽悠,沦为各种套路的韭菜。最后,请再重复一次两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便宜有便宜的道理,便宜必然存在便宜的问题。(来源:国民经略(ID:guominjinglve)作者:凯风君)



                        

炒墓圈一地鸡毛 境遇比炒币炒鞋炒股的还惨                 
【研究员】:wh
如果按身前与身后划分,在诸多投机炒作中唯有炒坟最具灵魂,炒的是身后。只要有涨价的预期,从不会缺少炒家。眼看墓园企业这些“机构”吃得肚满肠肥,“散户”个体投资客也想分一杯羹。时间回溯到21世纪初,我国南方,经济发达的广东省,传统殡葬文化根深蒂固,认为后人的运势与祖坟的风水息息相关,是炒墓的重灾区。彼时,炒墓圈风靡击鼓传花的游戏。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6%2F1573030737168012.jpg

【博览财经特稿】英国“39人死亡货车”事件一流出,外媒便开始叽叽喳喳,不经验证争相报道。以一篇篇“灵魂拷问”《为什么第二大经济体的公民会偷渡英国》,言之凿凿,誓要把人血馒头啃到极致。

这些无良的自媒体就是想着吸引眼球,毫无廉耻和敬畏之心。直到越南人报案,表示偷渡家属在同一时间点失联,越南驻英大使急忙赶赴现场。报道风向才扭转过来。

其实不论国籍,这种惨案的发生都令人震惊。不曾想,改变人生的旅途成了终结人生的末路。悲恸欲绝的越南家属,希望能尽快接回遗体,以便亲人寄托哀思。

人固有一死。魂归故乡,落叶归根,这也是中国的传统观念,人生最终的归宿。但与往日不同,墓地与爱情一样,不是想买就能买。

今时,墓价在奔跑。生前常为居住烦恼,万万没想到,即便身后也因为住所不得安宁。

房地产催富现象在坟地产圈重演一遍

2008年的电影《非诚勿扰》里,葛大爷扮演的男主相亲了八次,从同性恋相到未婚先孕的准妈妈,对象的靠谱指数直逼下限。

相亲女们各有各的奇葩之处,其中一位看起来朴素贤惠的女子,结果是嘴皮子贼溜的墓地女销售。“购置一块皇家风水的墓地,三万块钱也就是你往返美国的一张机票钱,等过几年,同样的一块墓地就可能卖到三十万。“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6%2F1573031265622832.jpg

那时候,观众把这当作喜剧荒诞情节呵呵一乐。万万没想到,这是部写实电影。实在是误会了这位实诚贤惠有眼光的女销售。结果当初3万的皇家风水墓,仅用了7年时间,就达到33万,涨了足足11倍。

据财经网2016年报道,各大城市墓地价格以上海最贵,电影里提到的这种墓地,平均价格突破33万。上海远郊,一座墓占一平米,即便选一款经济型墓地,价格也要10~20万。换算成单位价格,超过上海内环平层豪宅。北京六环,墓地价格也是吊打三环的房价。

于是,有了这样的“殡葬溢出”奇观:生前住在北京、上海,死后葬于河北、江苏。

大概从2012年开始,就出现百万上海人涌入苏州购墓地的现象。五年时间,苏州墓价涨了十倍。有人说了,这些年,地底下埋的上海人比苏州人更多。

苏州不淡定了,凭啥上海人来抢我们的殡葬资源?便以户籍限购伺候。

这哪能难倒精明的上海人。墓地20年使用权(实际是20年周期一次缴纳运营费),房产却是70年的使用权,这么一算墓地的价格更是高得离谱,环沪房产的优势凸显,转战南通的上海人手段升级,干脆选择在南通买房设灵堂。

京沪不愧为最发达的两极,在部分社会现象上,一致性很高。清明时节,受北京外溢的“墓园经济”影响,涿州也被“倍思亲”的北京人安排上了,永定河,一边北京,一边河北涿州,墓地价格相差六倍。

生而为人难免为身后事焦虑,在奔跑的墓价面前,活得越久,未来的压力越大。

无怪乎有人调侃,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强地活下去。有“刚需”,有地皮,有上涨预期,利润极高。房地产的催富现象,在坟地产圈重演了一遍。

人为制造供应紧缺像极当年风口上的地产圈

开发商相当于房地产行业中的“机构”,买房人则是“散户”。与之对应,墓园经营企业就是坟地产中的“机构”。

港股上市的墓园企业福寿园就是其中的典型,在国内多个省份拥有陵园墓地,据近年财报显示,多年来毛利率多在75%以上的水平,净利率达35%以上,墓地销售价格年均增长两位数。

与高企的墓地价格相对的是低廉的土地成本,福寿园的土地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不到15%。

都是炒地皮,墓园企业的毛利润普遍七成以上。同为一线“开发商”,坟地产界的利润是房地产界的三倍。恒大碧桂园见了也得纳头就拜,喊一声大哥。                                            

那么,坟地产的机构是如何炒高墓价的?灵感也是来源房地产。

第一招,打造奢华墓地,炒高附加值。

“地下CBD,人生后花园!这么好的服务,我天天在这里工作,都恨不得给自己来一全套!”

《疯狂的赛车》里有这么一个情节,徐峥扮演的墓葬推销经理,大力向黄渤扮演的男主推销一套高级墓地兼“十八相送”服务。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6%2F1573031301639131.jpg

荒诞电影再次写实,墓园经营企业用主动迎合“先富阶层”,推动墓园攀比风气,在殡葬业大搞奢侈消费。

墓地也讲起了圈层,一块定制墓地,几十万起步,上不封顶。殡葬浪费风气在社会中弥漫,墓价也得以水涨船高。

几十万的豪华墓地到底是个什么模样?从墓地陵园信息服务平台,我们可以一窥豪华墓地的真容。平台名叫墓团网,万物互联时代,殡葬业也可以拼单团购。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6%2F1573031348926597.jpg

网站中有如上图片,这些墓地可都是豪华型的,尤以最后一块墓碑最为庄重大气,墓体结构加宽垫高,饱满的连一张图都要放不下了,再配上黯然的调色,尽显庄严肃穆,散发出一种低调的高级感。

背景图中天很蓝地很绿,一眼看去,有种说不出的熟悉,道不明的亲切。原来是沿用Windows XP的桌面,不得不叹服设计师的鬼才,丧失了亲人的家属们一开电脑,就仿佛看到了墓冢,时时刻刻可以寄托哀思。

第二招,制造稀缺假象,贩卖焦虑。

除营造奢华的墓园硬件,每至清明时节,贩卖焦虑的文章总是层出不穷,打着《殡葬业绿皮书》或是发展报告的名义,四处宣扬墓地资源如何缺乏。

今年清明时节,就有一篇耸人听闻的报道称,不光是北京上海,全国的大城市都没有审批建设新的墓园。由于墓地缺乏流动性,埋了人几十年不会动。现在的全国墓穴库存消化周期,只剩十年。

总之一句话,未来8亿城市人口将会无墓可葬。

一般读完这类文章,都不免担心,国家会收回清明假期,因为数年后无墓可葬,我们祭拜谁啊?节也甭过了。

然而,这是被刻意营造的假象,坟地产企业拿地积极,而建设墓穴、销售墓地,却像挤牙膏。典型企业福寿园,去年销售4万平墓地,却储备着220万平米的地皮,也就是说,按这个节奏即便福寿园不再拿地,储备地皮也能卖个几十年。今年,福寿园又悄悄拿了24万平土地。进货速度远超卖货速度,这货架永远不会空。

实际上,所谓不再新批墓园的大城市,是因为墓地储备足够使用。北京殡葬协会表示,现存的33处公墓储备量,足够北京用上50年。而墓园企业却一边积极拿地,一边缓慢建设墓穴。

这种捂墓惜售,人为制造供应紧缺的样子,像极了当年风口上的地产圈。

不曾想击鼓传花第一棒也是最后一棒

从年龄上看,70炒股80炒房90炒币,从性别上看男炒鞋女炒裙。

如果按身前与身后划分,在诸多投机炒作中唯有炒坟最具灵魂,炒的是身后。只要有涨价的预期,从不会缺少炒家。

眼看墓园企业这些“机构”吃得肚满肠肥,“散户”个体投资客也想分一杯羹。

时间回溯到21世纪初,我国南方,经济发达的广东省,传统殡葬文化根深蒂固,认为后人的运势与祖坟的风水息息相关,是炒墓的重灾区。彼时,炒墓圈风靡击鼓传花的游戏

阿何曾是从业人士,把散户炒墓的源头指向不良墓园企业,“墓企说投资1.5万,一年就能收回3万。保守点的也喊5年10倍回报。一块风水福地的好墓,十万砸进去,很快就二三十万的出来,几倍的利润。谁不心动?“

除了用夸张的回报诱惑,假招聘真卖墓的恶行是常用套路,“每到一个地方,以招聘员工名义,给应聘者洗脑投资墓位,再利用这批当地人脉继续发展下线卖墓,用完就开掉。”现在,保险公司也有同样的招聘套路,很可能师承墓企。

新招员工百十号人,齐聚在培训课堂,听台上的导师亲述成功人生,怎么从拿着死工资的普通职工,成为全国各地都有豪华阴宅的坟产大亨。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相信的人多吗?

“多,一是墓价确实在涨,大家都觉得保值增值,二是墓企营销很会洗脑,用死亡刚需概念,宣传国家的墓地资源紧张,买墓的也相信以后不愁卖 。阿何表示,来看墓位的中老年人多,他们很容易上当。“还有就是投资不高,便宜的一两万,撑死了也就十万八万,谁都炒得起。”

少的拿下两三块,多的几十块,阿何说一个园区的8000个墓位,三分之二都是投资的,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不止广东,不良墓企所到之处,散户炒墓风气弥漫,东北,蒙古,甘肃,都有发现他们的踪影。

然而,所谓的墓穴稀缺本就是忽悠,散户们想要转手,还要面对墓园里大量的一手新墓竞争。二手墓自然得打折。

最可恨的是不少圈钱的企业,卖完墓位根本不做开发运营,陵园随时烂尾。

炒墓没赚着快钱,墓民发愁。“捂着慢慢卖吧,以后总归还是会涨的。”成为炒墓圈的无奈选择。这个无奈,让散户错过逃生的良机。

不过这一捂可就是地久天长了。2004年时,有一位山西人小李,他以单价9600元囤了48个墓位,结果十多年一直未交付,小李熬成了老李。2017年时,老李一纸诉状将墓园告上法庭,要求退还购置款,同时要墓园按照每个墓位9600元赔偿长期占用资金的损失。款是答应退,但得分期,而占位费只获赔2000元每个。这钱要是当初丢进一线楼市,一块钱至少回三块。

最致命的一击,来自与国家对殡葬管理得日趋完善,2007年国务院公开征求《国家殡葬管理条例》修订意见,其中对于买卖墓地做了严格的限制:想买墓地,需要死亡证明和火化证,而且不可转让。

虽然是修订意见,但政策明显把炒墓风气给安排上了,吊起来还没开始锤而已。

阿何说小部分聪明人都在抓紧出货,不过一时间的踩踏出货,让热点炒作区域的二手市场供需失衡,当初野心大囤墓多的,一时间压力最大,拼命打折,亏得最狠。

国家是仁慈的,逃亡的窗口期给了几年时间,但该来的还是来了。进入2010年后,各省市根据国务院的管理条例,和民政部的《公墓管理办法》,严格限制无死亡证无火化证的买墓行为,除了上世纪以外,在本世纪购买墓位只有租赁使用权,不具所有权,转让违法。

跳过ICU,直接送入太平间。政策一出手就直接扼杀了二手墓地市场,流动性消失。

正路不通,只有走旁门左道。打开各个分类信息平台,搜索相关信息,还是可以看见标注“风水好”,“低价优惠,急售转让”的二手墓地。

最近几年,炒墓圈一地鸡毛,散户把自己都炒成了墓主,境遇比炒币、炒鞋、炒股的还惨。

前日,通过电话采访一位卖家,广东廖先生称现在转让的都是只有使用权的,但他表示有路子可过户,不用担心这方面的问题。十来年前买的墓,按原价出售保本就行。

早些年,廖先生的父母轻信商家,在南沙和增城买了不少,现在手上仍积压着十来块,实在是没办法,空着浪费。

关于炒墓赚钱的话题,廖先生吐槽,现在哪还有什么炒墓的?鬼都不信炒墓赚钱。喊着上当受骗,要去维权的倒是不少。

炒墓的散户不曾想,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第一棒居然也是最后一棒。先是被坟地产商忽悠瘸了,再遭政策的铁锤暴击。炒墓散户身前回本无望。

相比炒房炒成了房东,炒墓炒成了墓主要痛苦得多,唯一的好处是自己都能用上,毕竟炒房房东没法分身住房,套牢的墓主倒是可以在身后分置,在每块墓地里匀上一勺骨灰,雨露均沾。

不然空着也是浪费。

同样是炒,机构和散户境遇天壤之别

如今的坟地产还处于黄金时代,各大城市里5年10倍的墓价涨幅,更胜房价一筹。

但坟地产生态从来不是一个开放市场,“墓地发行方”民政系统垄断了审批权,个体很难介入,而墓地供给与经营得红利,让机构方墓企和发行方形成了利益捆绑。

所以,同样是炒,机构和散户境遇天壤之别。

炒墓的机构盆满钵满,墓企平均毛利在7成以上,福寿园更是达到年均8成,财报显示,福寿园的定制公墓在2018年均价42万,相较一年前,再接再厉,又涨24%。

另一边的炒墓散户,没有因墓价的水涨船高获得丝毫红利。唯一的收获是,提前备好三生三世的归宿。以后,炒墓客的墓志铭可以这么写:世上只有一种人不怕死无葬身之地。(来源:地产风声(fangshi488) 作者:迁延)



                                 
                                           形势分析
                 



多少理由看多或看空楼市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看“当局”角色                 
【研究员】:wh
房地产就像一座围城。要认识这座围城,就需要从中抽出身,从远距离,旁观者的角度,不偏不倚观察它。全景看,房地产舞台上,围站着四位玩家:当局、银行、开发商与购房者。当局与居民,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操盘手与接盘侠(并非贬义),是能正真影响我国楼市的两股决定性力量。操盘手是规则制定者,是裁判员,接盘侠是规则下的参与者,是运动员。银行与开发商,在整个房地产链条上充当中介人,作为桥梁沟通当局与居民,通过种种手段表达上面意思,引导居民购房行为。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4%2F1572855292523600.jpg

【博览财经特稿】前几年,各大开发商在三四线城市攻城掠地,笑靥如花,一时风光无限。而今年下半年,三四线的众多楼盘开始促销,拼命打折,有的楼盘直接打到骨折。

几年功夫,房企巨头“天上地下”,似乎预示着房地产行业落入了寒风冽冽、漫天风雪的冬季。

当局与居民能正真影响我国楼市的两股决定性力量

房子对中国人来说不言而喻,尤其是近十数年财富效应下,房价自然而然成为大家茶余饭后,乃至彼此沟通的重要谈资。

有的认为,我们的人均住宅面积、住宅套户比等指标,均已看齐发达国家,住宅需求意愿降低,百姓杠杆率高企,购买力严重透支,楼市与房价未来堪忧。

有的认为,我们城市化率才60%出头,方兴未艾,未来有2亿多人进城,需求有保障,而且钱越来越贬值,购买力越来越低,不买房等着贬值?更别说,楼市是经济调节的床下用具,经济下行,楼市必然要拿出来维稳,房价上涨才是硬道理,人生进阶,从买房开始。

那未来,我们买房还是卖房?其实,不管有多少条理由看多或看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看“当局”的角色。

房地产就像一座围城。要认识这座围城,就需要从中抽出身,从远距离,旁观者的角度,不偏不倚观察它。全景看,房地产舞台上,围站着四位玩家:当局、银行、开发商与购房者。

当局与居民,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操盘手与接盘侠(并非贬义),是能正真影响我国楼市的两股决定性力量。操盘手是规则制定者,是裁判员,接盘侠是规则下的参与者,是运动员。

银行与开发商,在整个房地产链条上充当中介人,作为桥梁沟通当局与居民,通过种种手段表达上面意思,引导居民购房行为。

打蛇打七寸,射人先射马。看懂当局与居民在房地产链条中的角色,就看懂了我国楼市,风风雨雨二十年,也就能看懂房价背后驱动力的变迁与更迭。

房价动力更迭

大体上看,这20来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共经历6轮调控,房价也涨涨歇歇20年,房产成为财富的象征、年轻人婚恋的标配。

一度有人戏言,我国的高房价,拜丈母娘所赐。而跳着广场舞的大妈们,群情激愤:这锅我们不背。

确实,她们也背不动。表面看,楼市的起伏皆因政策调控、松绑而起。而在政策外衣下,掩藏着的是关乎房价的“根本驱动力”。20年来,我国房价驱动力发生三次更迭。

第一阶段:经济驱动(1998年-2008年)。

这是一个一面看存折,一面看房子,新旧消费行为相遇相思而又彼此羞羞答答的年代。

衣食住用行,当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便将目光投放到居住方面。居者有其屋,成为人们心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部分。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受金融风暴的冲击,我国外贸滑坡,经济下行。为了对冲外贸滑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为了帮助深陷风暴的亚洲国家尽快走出困境,树立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我国承诺人民币不贬值。

刚刚接过国家总理交接棒,极具魅力、雷厉风行的朱总,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开始把目光瞄向内需。

房地产产业链很长,涉及建材、化工、钢铁等几十个产业,启动住宅消费是拉动内需最好的方法,就这样我国经济从此锚定了房地产。

1998年7月3日发布的“23号文”提到:加快住房建设,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住房金融,取消对个人住房贷款的规模限制,适当放宽个人住房贷款的贷款期限。

重磅文件,让房地产走向舞台中央。

三年后,2001年,一件影响我国历史进程、惠及万千百姓的大事修成正果。经过多年的艰苦谈判,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4%2F1572855329467952.jpg

在入世红利催化下,我国经济蓬勃发展,GDP名义增速常年保持两位数,并在2007年一度达到23%,一扫亚洲金融危机靡态。

期间,城市居民收入快速增加,银行里百姓的存款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荷包渐渐鼓了起来的同时,城市居民“居有其屋”的愿望更加强烈,改善住房的动力更加充足。

这个阶段,居民购房主要为了解决居住需求,房价虽然快速上涨,但房产还并不是财富的代言人,还未成为居民日夜的牵挂。

以我们现在的观念看,十人买房,十人贷款。首付拿一部分,房贷付一部分,我们可以用小资金撬动大资产。

这样我们的负债增加了,衡量这个负债的高低,我们用居民杠杆率,它是贷款与存款的比值。

看看这个期间,居民杠杆率是怎么变化的。1998年至2008年,居民部门杠杆率,基本保持稳定,差不多从23%到26%的样子,最高年份2007年,也不过29%。期间,全国平均房价接近翻倍,就更别提北上广深等那些房价涨得让人头疼的城市。

房价涨得厉害,居民杠杆率却比较稳定,这似乎有悖于我们现在的观念:杠杆率与房价理应同向。其实,这是我们的认知错觉,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由于我们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传统观念制约了我们借贷消费的行为,即使买房,很多人找七大姑八大姨亲戚朋友周转,打友情牌,全款买房的并不少。二、这个期间居民存款增速约等于贷款速度,分母分子同向做大,杠杆率自然不会涌起大的波澜。

总的说,这个期间,房价上涨逻辑线条: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居民购房能力增强—实现住有其屋的目标。

这时,居民住房需求是朴素的内生性居住需求。这个时期,有多少人抱着攒够了钱再买房的心态,梦想着有一套自己属于自己的房子。然而2008年年末来临,一切都化为泡影。

第二阶段:货币驱动(2008年—2018年)。

这是一个“贷款越多,越买越多,攒钱买房,越攒越完蛋”的时代。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中国经济外部风险凸显。美国出台量化宽松计划,我国也出台总额为4万亿的一揽子投资计划,宣告了我国经济进入“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金融化时代。

楼市的春天来了。熬过了寒冬的大批地产商起死回生,笑容可掬。在美国一轮一轮QE冲击下,在我国一次一次货币宽松下,货币如洪水猛兽般猛烈撞击着房地产的大门。房地产终于沦为资本们的竞技场,房价也被资本裹挟着,楼市进入货币驱动新时代。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4%2F1572855350548513.jpg

这个期间,我国基础货币、M2以及居民贷款高速增长,远超上个十年。国家发行的钱多了,社会上流通的钱也多了。M2以年化14.5%的速度快速飙涨,经济呢,这个期间GDP名义增速10%左右,也就是说货币的增速明显大于经济增速。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认为,央行在确定来年货币供应量时主要依据这样一个公式:M2=GDP+CPI(居民消费价格)+X,即名义经济增长加上一个“变量”X,而“变量”的存在主要是因为物品(土地)货币化的需求。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央行发钱,并不是想当然凭空乱发,而是考虑了各种因素,包括买土地的钱,最后确定究竟要发多少钱。

土地货币化,吸纳了巨额流动性。有知名房地产商调侃,央行发行这么多钱,不往房地产里跑,往葱上跑?一语中的,这个时期是这样的,大水漫灌,民生物资价格却比较稳定,就是因为房地产的功劳。

这个时期,撑起我国楼市蔚蓝天空的,是广大老百姓,他们为国家挺身而出,也为保卫自己的财富,前仆后继,一批一批涌入房地产市场。

居民贷款年化增速,23%,居民杠杆率,从26%飙至66%,双双远远超过上个十年,全国房价大致翻腾了2.5倍。

这个阶段,房价螺旋式上涨,房价在“涨不停,不停涨”的周期中循环交替,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消费观念,形成了新的价值信仰,房产不仅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是财富多寡的标签,北上广深房产更是阶层进击的标配。于是,贷款买房成为绝对主流的选项。

我们知道,杠杆的本质是对未来的透支,冲动消费的热情下掩藏着杠杆断裂的风险。

2017年3月,当两会刚刚落下帷幕,北京便速度推出3·17楼市新政,引发的新一轮“限售、限商模式”,楼市进入“限购、贷、价、售、商”的房地产“五限时代”,率先冷冻了楼市,这似乎意味着倚靠杠杆推动楼市的模式,进入寿终正寝的通道。

2018年下半年,凭借棚改货币化红火的三四线城市,迎来彻夜难眠的消息,国家收紧棚改,货币化安置开始退潮,让我们更加确信,货币驱动楼市模式,已穷途末路。

这个期间,居民端杠杆迅速发展,不论是绝对值还是增速,均有当年大跃进的影子。一边是,居民部门杠杆率高企,靠大水漫灌,刺激居民端加杠杆,刺激楼市,带动经济的土壤,已不复存在。一边是,美国居民部门高杠杆引发的次贷危机历历在目,心有余悸。

我们的经济,虽然一再探底,然而靠房地产刺激,莫不说边际效应递减,更有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不会轻易点火启动。

随着棚改货币化的退出,杠杆驱动房价模式行将就木,房地产高光时代,缓缓落幕,只剩三四线,还没来得及熄灭的几盏灯火,一闪一闪,很亮眼。

第三阶段:人口驱动(2018年—未来)。

这是一个城市房地产市场大相径庭的时期,抢人就是抢房地产市场的时代,无人无楼市。

2017年发生两件大事。一是,住房建设部关于住宅用地供给直接与去化周期挂钩文件出台,预示着房地产调控跨入“因城施策、人地挂钩”的新时代。二是,各大城市招数百出,先后加入抢人竞赛,去地产存量,保地产增量,预示着人口成为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领衔主演。

人口增量成为拉动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力量,房地产市场进入人口驱动阶段,“无人无楼市”时代悄然来临。

业内有知名学者,曾提出: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的框架思路,似乎获得了市场佐证,被奉为经典分析框架。

但这个框架还是有所出入的。如果说楼市短期看金融,那么如何解释西安房地产市场在行政政策、金融政策渐进加码的情态下,调控了三年,火热了三年,房价连续上涨40多个月?

如果说长期看人口,那么近3年西安人口暴增,市场有延迟反应,可是西安人口一边增,房价一边涨,并驾齐驱的局面又当作何理解?

其实,这不是知名学者框架本身的问题,而是这个框架已经不适应这个时期楼市的逻辑罢了。

在住宅用地供给“五类调控”目标管理下,抢人竞赛促进了人口的快速流通,而大城市放宽户籍的举措,使得人口成为催化房价的“快变量”。所以我们很好理解,为什么在房地产住宅用地“五类”目标调控管理出台之际,各嗅觉灵敏的城市便卯足劲开始抢人?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很多人老盯着三四线楼市,涨的他们坐不住了,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投资这些城市的房产,是十分不划算的,这个时间入场,很可能会站在高高岗上。

为什么这几年,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宛如一匹匹黑马?其实,这个现象很容易解释,那就是,为了化解三四线城市高库存带来的潜在风险,国家推出PSL,也就是棚改货币化。这个重点再讲一次。

通俗点说,央行通过抵押给政策性银行贷款(如国开行),政策性银行通过棚改专项贷款向地方贷款,这样地方手里有钱了。

有钱好办事。地方说,你住的地方脏乱差,影响市容,我要城市改造,你腾出老破旧房子,我给你钱去市场上买房解决住房问题。这样,百姓手里钱多了,又没房住,释放出大量有效购房需求,三四线房价能不涨吗?

大家看这个表,从2014年到2019年我们这几年棚改情况,PSL资金的变化与三四线城市房价涨势惺惺相惜,携手而行。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4%2F1572855401672873.jpg

2018年棚改资金达到顶峰时期,也是三四线城市楼市的顶峰。此后,棚改力度衰减,棚改效应退潮,三四线城市房价退潮,只剩下零星的光点,在祖国大地上一闪一烁,距离熄灭隔不了几条马路。

政策性的棚改就像兴奋剂,随着药剂效力的退潮,楼市少了金融之水,而人口流失,楼市少了需求,经济的疲态更是对三四线城市釜底抽薪。

要人没人,要钱没钱,明后年,当三四线城市开发商集体吟唱《凉凉》的时候,你会明白趋势是如何重要。所以,可以预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在住宅供地“五类”调控目标管理下,人地挂钩成为长效机制,人口才是驱动城市房价的主要动力,乃至我们可以略带夸张的说,抢人抢的就是楼市。

房价逻辑主线

手里没把米,叫鸡也不灵。一切都得从“钱”说起。我们国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面临着“国库空虚”,乃至借钱度日的窘境。

1993年7月23日,朱镕基副总理在全国财政、税务工作会议上,对所有参会人员说:“在现行体制下,中央财政十分困难,现在不改革,中央财政的日子过不下去了。

1994年1月1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诞生,改革正式拉开了帷幕。在分税制改革方案中,中央将税源稳定、税基广、易征收的税种大部分上划,消费税、关税划为中央固定收入,企业所得税按纳税人隶属关系分别划归中央和地方;增值税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按75∶25的比例分成。

自此,中央财政快速增长,国库日渐充盈。这样,分税制改革解决了中央的财政收入问题,但怎么解决地方的财政收入?

这个时候,完全归地方的“土地出让”登上历史舞台,决定了地方自然有依赖土地财政的倾向与冲动。

2018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79亿,土地出让收入就达到了6.51亿,土地出让收入占同期地方一般公共预算的66.5%。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与渴望可见一斑。

有人说,土地财政是毒瘤,应该手起刀落。而时至今日,地方土地财政前方遇到三座大山:土地财政依赖度高、居民杠杆率高和货币政策转向。

到现在为止,地方仍然找不到“逾越”的方法,只能在山下“两条线”上下徘徊。一条是底线,看着自己家底,调控力度不能太大,财政收入不够,一旦城市停滞不前,失业和人口流出就会加剧。一条是红线,“房住不炒”,这是国家给房地产画的红线,不能逾越这条红线,否则就会被问责。

我国城市数量众多,繁星点点,分布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经过20来年的疯狂生长,房地产市场城际间差异显现,国家层面一刀切式的调控,难以达到精准调控目标。为对症下药,调控政策下沉到城市层面,这样,因城施策、地方责任主体的长效机制,应运而生。

三四线很多城市,人口外流压力就大,住建部关于住宅用地供应的“五类”管理目标,将“人地挂钩”,这对三四线城市来说是当头一棒。

应该说,PSL去库存后,在人口流动政策松绑、住宅用地人地挂钩双维打击下,三四线城市房地产蒙眼狂奔的时代走到了尽头。

我们回到开头。前几年,很多开发商在三四线攻城略地,是踏对了棚改的节奏;但今年三四线楼盘打折打到骨折,国家去库存目标达成,棚改过后,三四线城市房价的动力何存?

另一方面,土地财政依赖惯性,叠加财政收入入不敷出,三四线城市也往往最有松绑楼市的冲动。然并卵,住宅用地供应“人地挂钩”,土地出让收入,只能在挣扎中下行,未来,三四线城市量入为出的日子不好过。

一二线城市,是人口集聚地,也是国家经济增长极,房地产市场,未来或可以畅想。目前,一线城市,房价高企,但土地财政依赖度相对较低。如北京,2018年土地出让金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9%。

从这个角度看,一线城市会率先走出土地依赖模式,实现产业转型、经济升级,财政收入多元化。也就是说,对于房地产价格下降,一线城市比其他城市容忍度要大。

换句话说,对房地产政策的松绑,一线城市的紧迫性远没有其他城市迫切。同时也看到,一些二线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越来越高,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重。

重不可怕,怕的是重到无力减肥,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些二线城市,房价上涨,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但很多城市短期内确实难以戒掉土地财政,对房价上涨的容忍度要大于下降。

我们知道,只有地方摆脱土地财政依赖,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地方才有勇气容忍房地产乃至房价回归市场本源。那么,近些年,提及最多的房地产税可以代替土地财政吗?

“杯水车薪,远水难解近渴”。房地产税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没法相比,这就决定地方对房地产税积极性不高,地方财政收入不上来,房地产税就不容易推出,房地产税与土地财政一直是两个矛盾体。

当然当局也正在想办法。如今年10月9号,国务院印发的《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提出:保持增值税“五五分享”比例稳定,调整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分担机制,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有利于缓减地方财政困难。

确实,这个方案影响是长远的,也是国家帮助地方逐渐戒掉土地依赖的药方,但它作用的显现,需要一个“中药调理”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化寒冰,也不能操之过急。

国家层面看,一线城市土地依赖度不高,三四线城市渐渐失去土地依赖基础。资源向一二线城市汇聚,为数众多的一二线城市,是国家经济发动机,也是风险应对的锚地。

一线城市土地财政依赖性相比较小,相对容易戒掉。二线城市,只能一边继续土地财政,一边去掉土地依赖,换取经济转型时间。

人口方面,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明确大城市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国家松绑人口政策,各个省会城市,各城市群核心城市,三大城市群主要城市以及一些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级市,都是这个政策的受益者。

土地供应方面,住房建设部关于住宅用地供应“五类”调控管理目标,直接把土地出让收入与去化周期挂钩,也就是与人口挂钩,具体阐明了因城施策的内涵。

二线城市们,人口争夺战中,门槛一再降低,它们一边扩充人口数量增加土地出让收入、一边抓紧经济转型升级,降低土地依赖,人口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纾困土地财政的缓冲垫。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4%2F1572855435152736.jpg

这些城市通过人口增量,提升住房需求,加大供地规模,增加土地出让收入,利于房地产市场发展,也为经济转型升级赢得时间。

我国房地产疯狂生长了好多年,现在却希望它回归自然生长。而在长期喷洒过量的“催熟剂”下,房地产还没体会到生长的快乐,就已两鬓斑白。秋天渐远,冬天渐近,寒意渐浓。房地产的春天,还有吗,在哪里?相信你已有答案了。(来源:子木聊房(ID:zimuliaofang) 作者:子木、一然)



                                 
                                           社会透视
                 



从人人追捧到一地鸡毛 互金爆雷大佬们的“奢华”生活                 
【研究员】:wh
十多年的时间,互金在国内的发展已从人人追捧,到一地鸡毛。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平台的决策者们,功不可没。如今,这些人,有的赚得盆满钵满,逃之夭夭;有的时运不佳,锒铛入狱;还有的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边是投资人辛酸的维权,一边是“大佬”们奢华的生活,两者之间对比鲜明。曾经,他们彼此盯住对方的腰包,想要在对方身上大赚一笔,却未料到,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投资人因高息放出本金,最后血本无归;“大佬”用投资人的资金挥霍享受,最终深陷牢笼。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4%2F1572858050796541.jpg

【博览财经特稿】十多年的时间,互金在国内的发展已从人人追捧,到一地鸡毛。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平台的决策者们,功不可没。

如今,这些人,有的赚得盆满钵满,逃之夭夭;有的时运不佳,锒铛入狱;还有的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最不济的是韭菜们,原本想着用本金生出利息,奈何血本无归。存在他们心中的疑惑是:“钱去了哪里”。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盘点这些年互金圈的几大重案要案,答案便可揭晓。如曾有人在与投中网闲谈之间透露,某平台大佬赚钱之后,买了栋自带游泳池的别墅,并在泳池里养起了大头鱼,待家中有客造访时,便用来招待客人。

不过,现实中,这样的事件或只是个例。相比之下,房产、豪车、美女、飞机等,或才是诸多大佬们的真爱。

不过,较悲惨的是,在互金圈,这些拥有上述“资产”的大佬们,最终大多相继入狱,无福消受。

先锋舵手张振新:私人飞机、星际高尔夫球场、名画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4%2F1572858060714033.jpg

先从近期互金圈闹得沸沸扬扬的先锋系说起,随着其掌舵手张振新的逝世,关于他的个人信息,已被各大媒体及投资人扒拉得所剩无几。

这些被扒出的资料,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张振新死亡的医院信息;二、张振新及先锋的资产信息;三、张振新身边的美女高管们。

而投中网在网信维权群内观察发现,当下投资人最关心的是先锋及张振新个人的资产问题,毕竟,这直接决定了先锋的偿债能力的。那么,张振新的身价如何?

据投中网查阅,在《2018年胡润百富榜》之富豪1800人完整名单中,47岁的张振新位列1324名,资产30亿人民币。

公开消息称,张振新于2003年起家于大连,随后用数十年时间便搭建了一个聚集证券、保险、支付、网贷等业务的庞大金融帝国,此外还涉及电影、区块链、网约车等产业,拥有上百家公司,直接管理资产高达3000亿元。

数十亿的身价,加之庞大的金融帝国,其资金实力不容小觑,而这或也是张振新花钱从不吝啬,出手阔绰的原因之一。

据互金商业评论盘点,在2013年,张振新斥资上千万英镑收购了英国汉普郡的索恩斯庄园酒店,该酒店占地400英亩,拥有一个温泉酒店和一座18洞的高尔夫球场。

但这样的规模,似乎并不能让张振新满意,于是,他便斥巨资将该酒店房间从80间扩建至160间。

2015年9月,张振新又联合一个新加坡人以16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爱尔兰卡斯尔马特度假酒店,其中张振新持有该酒店产权的80%。据称这家庄园式酒店占地220英亩,还包括一座废弃城堡。为此,张振新又斥资3000多万美元对酒店翻修和扩建。

同年,张振新还收购了位于英国萨里山国家公园的林斯山水疗中心酒店,该酒店占地22英亩。据称,今年3月,当地政府部门批准了该酒店1300万英镑的扩建升级计划。

张振新还拥有4架私人飞机,并在香港的湾仔拥有私人会所—“古琴台”。而在会所的走廊里,挂满的是他从世界各地买来的名画。如今,古琴台在香港已然声名大噪。

不仅如此,张振新对乐器也很感兴趣,据称,他曾多次掷百万甚至上千万资金购入心仪的古琴。

不过,光辉的岁月,在今年7月,戛然而止。随着网信的逾期,先锋的状况日益恶化。10月5日,先锋集团通过“网信官微”发布张振新因病去世的讣告,先锋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不过,关于张振新是否真的去世,不少人持怀疑态度。

网信普惠官网显示,截止2019年10月9日,该平台借贷余额为57.8亿元,涉及出借人14万,人均累计出借金额4万元。

而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截止2019年6月,先锋系借贷余额约700亿元。其中包含,网信平台金交所产品借贷余额约450亿元;网信普惠等P2P平台,借贷余额约60亿元;先锋系私募基金,约200亿元。

如此巨额债务,如何偿还?先锋集团CEO张利群称公开表示,目前先锋小组先锋集团已梳理了超过200亿的资产清单以及各金融牌照,但这对于700亿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

团贷网唐军:50套房、40辆车、2架飞机、2块地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4%2F1572858073601411.jpg

对于业内及投资人而言,团贷网被经侦,是意料之外的,毕竟在所有关于网贷的排行榜上,团贷网一直名列前茅。

3月28日上午,东莞市公安局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情况通报》,称团贷网已经被侦查立案,实际控制人唐某、张某被采取强制措施。

彼时是团贷网运营的6年256天19小时,借贷余额超145亿元,出借人数超22万人。而在此前一个月,团贷网的新增注册用户人数还达到41914人。

据东莞市公安局近期披露的信息显示,截止7月30日,累计追缴冻结团贷网相关负责人涉案资金56.38亿元人民币、涉案股权和股票账户一批,查封扣押涉案房产50套、土地2块、飞机2架、汽车49辆及物品一批。

唐军可以说是一个具有魄力的人,虽出生于四川达州这样一个小县城,但其野心并不小。在大学期间,唐军便以帮助国海证券拉客户,为股民开户赚钱。创业初期,更是为获得资金,而在网上以213万人民币的价格拍下与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一顿三小时的午餐时间。据称,当时这笔午餐费用,耗费了唐军全部身家的四分之一。

但有舍有得,唐军靠着这顿午饭,不但赢得了史玉柱的投资,还依靠史玉柱结识了不少大咖,从此人生开挂,一帆风顺。

在团贷网经营得风声水起的过程中,唐军还一口口吃下了一家上市公司,并对其进行控制,将团贷网装入其中。

就在顺丰风水之时,监管铡刀落下,内藏猫腻的团贷网不得不重新发展业务,于是就有了现在各大小区偶能遇见的小黄狗,但这并未能挽救团贷网的颓势。

据小黄狗内部人士此前向投中网透露,目前,小黄狗已在进行破产重组,且目前员工只有近四五百人,而在小黄狗发展高峰期,公司员工近2000人。

如果不是监管收紧,团贷网也许不会在此时就惨淡收场,但奈何“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e租宝丁宁:爱江山、爱美人、还爱枪支弹药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4%2F1572858085912437.jpg

在互金圈的重大案件中,e租宝不能不提,不仅仅是因为涉及金额大,覆盖人群广,平台规模大。

更重要的是,e租宝案件的爆发,直接导致整个行业被监管重视,此后政策频出,行业逐渐结束野蛮生长的时代,对互金行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此外,这家平台的掌舵手—丁宁对于投资人所投资金的挥霍方式也令人震惊,别人都是房子,豪车,美女,丁宁却偏偏喜欢枪支弹药。

E租宝成立早期,丁宁一方面利用投资人贪图高息的投资心理,另一方面用各大网络渠道广告造势,短时间内便诱惑了数十万投资人。

彼时,从公交到地铁,从户内到户外,从百度搜索到电视剧广告,从线上线下无处不是关于e租宝的广告,琳琅满目。

打法虽野,但颇为有效,该公司成立仅一年后,平台的融资金额已达到500亿元左右。

资本之下,丁宁开始过起了奢靡的生活,并与多名女性,有不正当关系。公开资料显示,在物质方面,丁宁仅给总裁张敏一人,就赠送了价值高达1.3亿的新加坡别墅,1200万的钻戒、名表、豪车,以及5.5亿元的现金。

此外,丁宁还要求办公室的几十个女秘书,通通穿LV、GUCCI、CHANNEL等奢侈品制服,并几乎将全国LV店、爱马仕店买空。

但如今,这些都已成为过去时,而那些曾经与丁宁同富贵的人,如今也在狱中共患难。

2017年9月12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丁宁及该公司其他员工的判决书。判决书主要提及了丁宁及所任职公司的四大罪状。分别为: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走私贵金属罪(主要是黄金、金条);非法持有枪支罪;偷越国境罪。

罪名背后的支撑是巨额的资金,裁决书中提到,某租宝在丁宁任职期间,通过电视台,网络、散发传单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吸收115万余人资金共计人民币762亿余元,同时集资后大部分资金未用于生产经营、挥霍部分集资款,将部分集资款用于犯罪活动,造成集资损失380亿余元。

那这些资金究竟是如何被挥霍的?

382亿余元用于返还集资本息;12.3亿余元用于向提供虚假债权项目的中间人支付好处费;20亿余元用于发放员工提成、工资,12亿余元用于支付办公场所房租,购买办公设备,4.8亿余元用于支付广告宣传费用;23.33亿余元调往国外“投资”;31.68亿元用于收购负债公司,不良债权等支出;12亿余元由丁宁“赠予”被告人张敏、王焕之、谢洁、姚宝燕等人;4.91亿余元用于购买珠宝、玉器、字画、奢侈品等财务;9.2亿余元用于购买境内外房产、飞机、车辆,2998万余元用于走私贵金属支出,而以上这些数据仅仅是已经追踪到的金额。

此外,案发后,e租宝被冻结的资金为109.4亿余元;美元8031万元;扣押现金9.18亿余元、美元6927元;查封房产6套;扣押机动车6辆,扣押黄金136930克;扣押玉石;金银制品、字画、手表、箱包、首饰等物品1076件,另冻结该公司以23亿元购买的某航空有限公司股权。

尽管此时,已经查询到如此之多的资金流向,但裁决书仍称,因涉及非法集资金额巨大,因此,其他资产追缴仍在进行中。

中晋徐勤:豪宅养孔雀,千万美元买酒庄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4%2F1572858098278305.jpg

提及中晋,了解这家平台的人,首先想到的是“九球天后”—潘晓婷,她是当年中晋的形象代言人。

当然,中晋被查后,潘晓婷的日子也不太好过,一段时间内,她在上海开设的球馆门前曾一度聚集诸多投资人,要求赔偿。

公开资料显示,中晋成立于2011年,截至2016年2月,该平台的投资总额已突破340亿元,总人次超13万,60岁以上投资人就超2万。2016年4月,该平台被查,案发时未兑付本金共计48亿余元,涉及投资人1.2万。

而巨额负债背后,中晋的老板徐勤的豪华生活,令人咋舌,不输丁宁。

据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报道,徐勤在上海购买了3套地标性住宅汤臣一品,其面积均达到600多平米。但徐勤真实的居住地却并不在自己所买的住宅里,而是选择了租住在同一小区另一套面积1200平方米的顶楼复式楼。

据称,该栋复式楼,每月租金至少20万元。加上司机、佣人和厨师等专门服务人员,他和妻子一个月生活开销近50万元。

徐勤对这座豪宅,下了不少心思,有喷水池,有徐勤为自家孔雀装修的独特小屋,还有价值20万的爱马仕自行车。挂在客厅中间的墙上是一幅葡萄园的油画,画中的人物是徐勤自己与其妻子,以及中晋高管。

徐勤称案发前,自己正打算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该葡萄园,收购原因是:因为便宜。

此外,徐勤还拥有一辆全球限量8台的布加迪威龙跑车,以及多部豪车,其总价达1.48亿元。

另据中晋采购人员爆料,当徐勤外出旅游时,不管是欧洲,南极,还是香港,都是包机,住的也是当地最好宾馆里的总统套房。

除个人及家庭消费之外,中晋公司的消费也不容小觑。徐勤曾粗略统计:包括办公场所租金、员工奖金及佣金、经营日常开销每天支出约300万元,投资人本息每天支出约200万,也就是说平台一天的支出约500万元,而每月就是1.5亿。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4%2F1572858119175532.jpg

快鹿施建祥:别墅大宴明星过亿,港币购置豪宅送佳人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1104%2F1572858141378126.jpg

施建祥引起媒体的注意,并非快鹿被立案之后,而是源于电影《叶问3》的宣传海报。

作为《叶问3》的制片人,施建祥跃然于海报之上,其位置极为显眼。此外,凭着《叶问3》,施建祥还获得了“最具影响力电影人”奖项。

事实上,在互联网金融极火的那几年,平台与明星搭讪,明星为平台代言并不是罕见的事。张铁林、郎朗、黄晓明等都曾为P2P平台代言过,但仅限于合作往来,但施建祥却不太一样,与明星交流见面,似乎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施建祥喜欢与各大明星合影,然后将照片配文公开发布在公共平台。

早期,在施建祥的微博中,既有如甄子丹、宋承宪、黄晓明这样的影视明星,也有周立波、崔永元、刘翔等名人。此外,甚至还有与奥巴马,米歇尔的合照。

不过,最值得一提的,还是施建祥认钟镇涛(中国香港男歌手、艺人,温拿乐队主音歌手兼吉他手)的女儿钟懿为干女儿。据称,施建祥对钟懿视若珍宝,且舍得花钱。

2012年,《东周刊》爆料,施建祥在钟懿的生日会上,不但为其送上了两套名牌衣服,还赠予了钟懿金碗筷,以及一百万港元。

除喜欢与明星打交道之外,还能让人记住施建祥的就是多达28个的头衔,如著名电影投资人、十大工商英才、民营企业领军人物、上海市文化发展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长宁区私营企业协会副会长等等。这是其他互金大佬所不能“企及”的。但据虎嗅网报道,其实施建祥名下很多的title,都是假的。

2016年3月,电影《叶问3》被爆票房造假,随后快鹿资金链坍塌。不过,较为良心的是,快鹿并未直接选择跑路。

截止2017年3月,快鹿共计兑付7亿多元资金,直到公司现金流枯竭,才被迫停止兑付。而彼时,仍有近150亿元未能进行兑付,涉及投资人7万余人。

快鹿被查之后,施建祥的私生活被快鹿内部人士爆出。该内部人士称,施建祥长期包租于两栋虹桥迎宾馆别墅,并在2015年豪掷2千万装修西郊别墅。

在快鹿鼎盛时期,施建祥夜夜笙歌,经常请平台高管及明星在别墅聚会,玩喝酒送钱游戏,只要谁在规定时间内最快喝完一瓶茅台,奖励现金20万,靠着这样的游戏,有的人只要喝一个晚上的酒就能轻松进账几十万。

另据快鹿内部人士透露,2015年春节后,为在香港落地项目,施建祥耗资数千万港币租住香港顶级别墅供其使用。别墅保安严密,内部奢华,其内家具多从意大利定制空运到港,此外,还购买了大量名画。在这里,施建祥经常在别墅宴客,邀请香港一二线明星聚会。别墅管家透露,彼时从法国购置空运到港的82年拉菲,PEtrus等超级红酒常常是几十箱备货。

对于身边的美女,施建祥也从不吝啬,仅其中一位,施建祥便为其出手购买了香港中环黄金地段的半山麦当劳道君铂期房。据2016评估报告显示,香港半山麦当劳道君铂价值已过亿港币。

将非法集资的钱,如此挥霍,但如今的施建祥仍逍遥法外,在快鹿被查后,他迅速辞职,逃往国外。

2016年6月,施建祥落脚温哥华,开始新生活。据温哥华公众号爆料,施建祥一到温哥华,便立即全副武装起来。租赁海景豪宅,添置若干辆名牌豪车,其中奔驰白色G163一辆、小路虎极光两辆,另一辆房车规模堪比公共汽车。

此外,还有报道称,施建祥为寻得温哥华国籍,到达该国不久后,便与一名女性闪婚,生活丰富多彩。

一边是投资人辛酸的维权,一边是“大佬”们奢华的生活,两者之间对比鲜明。曾经,他们彼此盯住对方的腰包,想要在对方身上大赚一笔,却未料到,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投资人因高息放出本金,最后血本无归;“大佬”用投资人的资金挥霍享受,最终深陷牢笼。(来源:投行圈子 作者:中国投行俱乐部综合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3-19 15:56 , Processed in 0.175098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