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股票内参--首席证券内参2017.9.1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3 09: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资源→电池→整车”炒了一圈,电动汽车“全产业链炒作模式”已到头》:此前电动汽车整车生产商、动力电池生产商、充电设备生产商股价的同时亢奋,是自今年1月以来锂资源股炒作的延续与扩散。
资金从对上游锂资源(包括钴资源、稀土永磁)股的炒作开始,不久又促成上游资源股与中游动力电池股一同上涨的格局,现在则形成了上游、中游和下游整车生产商、充电设备生产商股价一同上涨的局面。
从上涨的持续时间和幅度来说,截止目前,上游资源股的时间和幅度分别为最长和最大,其次是中游的动力电池生产商,再次是这两天集体上涨的下游电动汽车整车生产商和充电设备生产商。
从各板块上涨的原因来说,上游资源股的启动,目前看与电动汽车有关,实质上是新能源时代的中长期因素。动力电池的启动,有电动汽车以及新能源时代的中长期因素,此外就是资金顺着产业链逻辑向下作延伸炒作的因素。而对整车生厂商和充电设备厂商的炒作,既有产业链逻辑因素,也有工信部启动研究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等消息的影响。
从上述产业链式扩散与轮动、各板块涨幅变化的情况,以及各板块上涨的原因看,电动汽车产业链扩散炒作的特征明显,但或许正走向尽头。



                           3e4422ad4688f102967642e746731821.gif                  焦点透视
2d76b2e363fcdf044f7b8bab2aa0f996.gif                  



官媒屡次谈资金入场 是向监管层预警?还是为牛市造势?                 
【研究员】:杨波
结论:在证监会刚刚举办了资本市场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工作座谈暨培训班,李超副主席刚刚在《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培训视频会上强调“去杠杆”工作不能因“风险可控”而懈怠之时,官媒屡次谈资金入场有何意图? 博览研究员认为,在没有对“资金入场”做明确定性的前提下谈“资金入场”,并以此参与对市场处于历史阶段的讨论,容易对投资人产生市场将进入牛市的误导。官媒近期在谈“资金入场”时所用的论据,存在不严谨以及证据不充分的情况。而从近期监管层的法制举措以及业内流传的监管层最新讲话可见,监管层目前尚聚焦对资金入市的“规范”上,场内资金有继续清退的可能,资金大规模净流入市场,并开启牛市的可能性不大。

                                 
【博览财经研报】9月11日,中国证券报官网发表《资金入场 民间配资“露头” 公私募基金激辩“牛市要来”》一文。文章以某金融机构业务负责人对民间配资机构近期前来洽谈业务一事的描述的基础,佐证“民间配资‘露头’”。同时,文章还对融资融券余额近期连续上行、外资加速进入A股等现象进行了描述,并配合描述了市场有关方面对后市走势的意见分歧。
0c6d55b0d1a509f25e3fc9aebec8bf3d.jpg
5日,上海证券报以类似的手法,谈资金入场。其新闻源起是,一些券商自8月下旬开始,出现了客户保证金净流入的现象。
对一段时间内市场动向做综合性描述,是新闻报道的方式之一。然而,在证监会刚刚举办了资本市场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工作座谈暨培训班,李超副主席刚刚在《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培训视频会上强调“去杠杆”工作不能因“风险可控”而懈怠之时,官媒屡次谈资金入场,并涉及到民间配资,是要提醒监管层民间配资这一“去杠杆”的重要对象“死灰复燃”?还是要告诉投资人,现在有不少人在找门路入市,且牛市正在接近?
博览研究员认为,在没有对“资金入场”做明确定性的前提下谈“资金入场”,并以此参与对市场处于历史阶段的讨论,容易对投资人产生市场将进入牛市的误导。如果因看到场外资金进入市场,就认为“资金入场”,那么,是否可以因2015年股灾发生后,不断有人抄底,而在当时谈“资金入场”呢?
事实上,从近期监管层的法制举措以及业内流传的监管层最新讲话可见,监管层目前尚聚焦对资金入市的“规范”上,场内“不合规”的资金有继续清退的可能,资金大规模净流入市场,并开启牛市的可能性不大。
“增量资金入市”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市场现象?
在9月6日《“增量资金入市”有迹象,但仍需更多数据佐证!》一文中,博览研究员对,“增量资金入市”进行了如下描述。时止今日,我不认为有改变的需要。
“增量资金入市”,是指某个时点资金对市场的净流入,而是在中长期时间段,资金规模较此前而言有重大新增,且增长之后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之中。衡量规模有两个视角,一是总市值,二是同期市场总体成交量。
具体来说,“增量资金入市”后,市场总市值应在中长期内较稳定的在图1所示矩形区间的上方运行,同期,市场总成交量应高于7、8月市场的成交量水平,即图2右侧以椭圆形圈出的部分。
8ae2e754b80741416c57b7588bb8a01f.jpg
图1
0f99bf5636d40346d0f17e7493693f05.jpg
图2
很显然,媒体所说的“资金入场”,尚无法构成上述“增量资金入市”。更关键的是,媒体有关“资金入场”的报道,非没有谈“净流入”情况。
此外,媒体说到了民间配资,但没有给出明确的入市规模,如果仅仅如报道所说,只是洽谈,则没有必要将其作为“资金入场”的证据。其实,该文中说到“在强力监管和‘股灾’引发亏损的背景之下,民间股票配资开始式微,并转入地下。知情人士透露,在2015年虚拟账户交易系统被关闭后,目前股票配资主要采用借用他人证券账户的形式开展。”既然“式微”,何必大张旗鼓的报道或预警呢?
对于所谓“外资入市”,博览研究员此前也说过,从QFII的角度看,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截至7月31日,累计批准QFII额度为932.74亿美元,以9月5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价计算,相当于6103.94亿人民币。9月4日,沪深两市A股流通总市值为442447.12亿人民币。因此,简单的对比可知,QFFI总体相当于A股流通市值的约1.4%。
从沪港通、深港通的角度看,按该文的数据,今年前七个月的累计净流入为1189亿元,更是沧海一粟,何足挂齿?
监管层目前尚聚焦于规范资金入市
虽然证监会自6月17日起在多个场会表态说,要“依法规范拓展各类资金的入市渠道”,但“规范”在前,“拓宽”在后。近期,其一系列表态和举措,主要在“规范”二字上。
8月30日,证监会召开《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培训视频会,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李超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其间他指出,证券业在降杠杆、压缩通道业务、资金池业务等方面,虽然取得了成绩,情况总体可控,但不等于相关工作就此终止,甚至认为通道业务和资金池业务还可以继续展开。相反,两项业务必须继续压缩。原因是风险很大、不合规、历史教训深刻。
这一表态说明,证券行业总体没有引资入市的政策环境,相反,还有清退资金的空间。“可控”二字,只能理解为监管层不会再像3月底4月初那样,以市场认为比较激烈的方式开展降杠杆、压缩通道业务、资金池业务等工作。
9月8日,沪深交易所根据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公告了其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一起对《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试行)》进行的修订(以下简称“质押新规”),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发布次修订,给股权融资后取得的资金明确划定了投资红线,“规范”之意明显,且进一步收紧了创造新资金进入市场的渠道。(详见9月10日《质押新规:抓住“大股东自救的机会”?还是先警惕”闪崩“吧》一文)
此外,8月30日至9月8日,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并就《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很明显,监管层当前正着力扎紧制度的笼子,“规范”是第一要务,资金入市方面也不例外。
结论
在没有对“资金入场”做明确定性的前提下谈“资金入场”,并以此参与对市场处于历史阶段的讨论,容易对投资人产生市场将进入牛市的误导。官媒近期在谈“资金入场”时所用的论据,存在不严谨以及证据不充分的情况。而从近期监管层的法制举措以及业内流传的监管层最新讲话可见,监管层目前尚聚焦对资金入市的“规范”上,场内资金有继续清退的可能,资金大规模净流入市场,并开启牛市的可能性不大。


                                 
                                           决策参考
                 



“资源→电池→整车”炒了一圈,电动汽车“全产业链炒作模式”已到头                 
【研究员】:杨波 田文
结论:此前电动汽车整车生产商、动力电池生产商、充电设备生产商股价的同时亢奋,是自今年1月以来锂资源股炒作的延续与扩散。 资金从对上游锂资源(包括钴资源、稀土永磁)股的炒作开始,不久又促成上游资源股与中游动力电池股一同上涨的格局,现在则形成了上游、中游和下游整车生产商、充电设备生产商股价一同上涨的局面。 从上涨的持续时间和幅度来说,截止目前,上游资源股的时间和幅度分别为最长和最大,其次是中游的动力电池生产商,再次是这两天集体上涨的下游电动汽车整车生产商和充电设备生产商。 从各板块上涨的原因来说,上游资源股的启动,目前看与电动汽车有关,实质上是新能源时代的中长期因素。动力电池的启动,有电动汽车以及新能源时代的中长期因素,此外就是资金顺着产业链逻辑向下作延伸炒作的因素。而对整车生厂商和充电设备厂商的炒作,既有产业链逻辑因素,也有工信部启动研究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等消息的影响。 从上述产业链式扩散与轮动、各板块涨幅变化的情况,以及各板块上涨的原因看,电动汽车产业链扩散炒作的特征明显,但或许正走向尽头。

                                 
【博览财经研报】一番狂炒之后,新能源概念开始回调。这算是“好事”,毕竟,仅仅因“工信部已启动研究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就爆炒电动汽车整车生产厂商、乃至向上下游全面扩散,这种“急功近利”的行情,明显走不远。
作为新能源的对立面,人家黑色系这个“旧能源”,之所以能够被反复炒作,而且持续这么久,不仅是“去产能”雷厉风行的持续干,而且,从中央到地方的“新动作”一波紧似一波,反复刺激市场的炒作预期,不知道如今的“新能源”,是否也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博览研究员要指出的是,虽然我们正进入以电能为基础能源的时代,从长远来看生产电池、电动汽车应该是一门好生意。但相当一段时间内,锂电池企业并不能将上游涨价的压力顺利的传递给下游。其它类型电池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原因是,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在全球来说,如果政府的财务补贴下降,电动汽车生产厂商每卖一台电动汽车,就亏一笔钱。而全球补贴力度最大的中国,既然“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的退坡政策已经明确”,那么,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基本面,势必形成对其股价连续上涨的制约;
因此,仅仅因“工信部已启动研究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就炒作电动汽车整车生产厂商,行情明显走不远。
与此同时,经历了“长期的炒作”,资金从对上游锂资源(包括钴资源、稀土永磁)股的炒作开始,不久又促成上游资源股与中游动力电池股一同上涨的格局,现在则形成了上游、中游和下游整车生产商、充电设备生产商股价一同上涨的局面——
●从上涨的持续时间和幅度来说,截止目前,上游资源股的时间和幅度分别为最长和最大,其次是中游的动力电池生产商,再次是这两天集体上涨的下游电动汽车整车生产商和充电设备生产商。
●从各板块上涨的原因来说,上游资源股的启动,目前看与电动汽车有关,实质上是新能源时代的中长期因素。动力电池的启动,有电动汽车以及新能源时代的中长期因素,此外就是资金顺着产业链逻辑向下作延伸炒作的因素。而对整车生厂商和充电设备厂商的炒作,既有产业链逻辑因素,也有工信部启动研究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等消息的影响。
从上述产业链式扩散与轮动、各板块涨幅变化的情况,以及各板块上涨的原因看,电动汽车产业链扩散炒作的特征明显,但这一波的上涨,似乎也已经走向尽头……
产业链式扩散与轮动
1月中旬起,锂资源股开启行情(如下图)。以龙头股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为例,此前,它们都经历了自2016后7月至2017年1月上旬的连续下行行情。当然,该轮下行行情,并没有跌破2016年2月至7月上涨行情的启动区间。而将视野放得更早,则可以看到,2014年起,锂资源股的长牛行情就开始了。由此,2016后7月至2017年1月上旬的连续下行行情算是长牛过程中的一个中期回调。
d0ba63a3262bed4efe26a97f486f9f36.jpg
赣锋锂业2017年1月中旬以来走势

之所以有连续多年的长牛行情,是因为我们正在从石化能源时代向电能时代过渡。正因电能的这个基础性地位越来越凸显,才有了对储电产品的爆炸性需求增长。
电池,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电能的储蓄物。而锂是制作各种电池的基本材料。
在供给端,虽然我国盐湖锂储量丰富,但加工难度较高。因此,我国锂产能的绝对值有限。2016年和2015年的生产量均仅为2000吨。
但从锂的消费量来看,我国占全球的40%左右,为世界最大需求国。2013年,中国的锂电池产量就已经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锂电池生产国。
而按照我国的规划,锂电池工厂的产能将在2021年时超过120吉瓦时(GWh),相当于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的三倍。
这样的产能规划,不仅仅是从电动车的用电需求出发。
这些说明,国内的锂产能远小于国内需求,且是一个现在和未来长期存在的状态
正因为这样的供应和需求态势,锂资源的估值将越来越高有持续走高的基础。同样的逻辑,后来扩散至钴、稀土永磁板块。原因是它们也是电池的上游资源。而今年5月起对方大炭素的炒作(如下图),建立于该公司涉及电极领域的预期,实质上,还是对电池上游资源的时代性价值重估
e6be5387a49d5a41231c6bf5f46a8f6e.jpg
方大炭素2017年5月以来走势

在锂资源股启动后,德赛电池这一锂电池龙头,开启了一轮上行,并持续到5月中旬
进入6月,以骆驼股份、科力远为代表的汽车电池生厂商,股价开启上扬。
此时,市场不仅炒锂电池生产厂商,也炒其它的电池生产厂商,这也使得上游锂、钴、硼、稀土永磁在此时并没有结束走势。
进入8月,更多的与电池生厂有关电池生厂商个股的先后启动,有不同公司的个性因素,但同性逻辑有电动汽车以及新能源时代的中长期因素,此外就是资金顺着产业链逻辑向下作延伸炒作的因素。
a2e3337c2c8eac6c96022e2260b05f53.jpg
骆驼股份2017年6月以来走势

近期,安凯客车、中通客车、比亚迪以及和顺电气、道明光学、奥特迅等电动汽车整车生产厂商和充实设备厂商启动,既有产业链逻辑因素,也有工信部启动研究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的因素。其中,后者的作用较明显。
9月8日至9日,消息面上先后出现了有三条消息——
1、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致辞时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的退坡政策已经明确,在落实好现有政策的同时,财政部将积极配合工信部等部门加快建立新能源积分交易机制。确保财政补贴政策退出之后,新能源汽车扶持力度不会断档
2、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工信部已启动研究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
3、9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处长吴卫表示,正组织起草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汽车战略方向、保障措施、重点任务。同时,提出近期的行动计划、确定路线图和时间表,还将加快智能汽车领域立法,对公共道路测试和驾驶人的责任划分做出规范。
本轮扩散式炒作或接近尾声
虽然我们正进入以电能为基础能源的时代,从长远来看生产电池、电动汽车应该是一门好生意。但是,如我们此前的研报所论证过的,目前和接下来一段时间里,锂电池企业并不能将上游涨价的压力顺利的传递给下游。其它类型电池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原因是,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在全球来说,如果政府的财务补贴下降,电动汽车生产厂商每卖一台电动汽车,就亏一笔钱。而全球补贴力度最大的中国,如上述消息所说,“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的退坡政策已经明确”。
此外,仅仅因“工信部已启动研究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就炒作电动汽车整车生产厂商,行情明显走不远。
而此时,A股已形成了上游、中游和下游整车生产商、充电设备生产商股价一同上涨的局面。
博览研究员认为,从上述产业链式扩散与轮动、各板块涨幅变化的情况,以及各板块上涨的原因看,电动汽车产业链扩散炒作的特征明显,但这一波的上涨,似乎也已经走向尽头……


                        

新能源车板块随时调整 锂钴材料涨佐证周期品仍是领涨主线                 
【研究员】:柏双
虽然昨日该板块收盘仍为大涨,但从同花顺等行情软件统计的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充电桩、锂电池、无人驾驶等细分概念板块全部走出“倒V型”;多只涨停股在尾盘大幅回调(如图),博览研究员更加确信这一概念短炒来去如风的概率极大,而且不排除很可能今日就要开始下跌了! 而且,在博览研究员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目前表现相对不错的锂电池、钴材料等,也只能证明周期品涨价才依然是股市的核心领涨龙头,而根本不能说明新能源汽车具有潜在的周期行业的那般业绩改善潜力。

                                 
【博览财经研报】我在昨日(12日)的内参中,明确界定《新能源汽车板块仍属短炒性质,大概率暂难成新领涨旗帜!》,主要原因就是这两日新能源车上涨是典型的消息驱动,而板块在业绩等基本面方面的表现并不能因这些得以夯实。所以对板块的预期影响很快就会消化完。
虽然昨日该板块收盘仍为大涨,但从同花顺等行情软件统计的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充电桩、锂电池、无人驾驶等细分概念板块全部走出“倒V型”;多只涨停股在尾盘大幅回调,博览研究员更加确信这一概念短炒来去如风的概率极大,而且不排除很可能今日(13日)就要开始下跌了!
而且,在博览研究员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目前表现相对不错的锂电池、钴材料等,也只能证明周期品涨价才依然是股市的核心领涨龙头,而根本不能说明新能源汽车具有潜在的周期行业的那般业绩改善潜力。
f77f5599652d5321236d0dcfbc343e77.jpg
再看上图,仔细分析会发现,新能源细分板块出现大涨的主要是中上游的原材料公司,也就是锂、钴、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等。比如赣锋锂业年内涨幅277.99%排名榜首,公司主要从事锂资源开发、深加工锂产品、锂电新材料、锂动力与储能电池、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等全产业链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在国内率先建成了锂产品资源闭路循环和综合回收的生态工业系统。公司预计2017年1月至9月净利润为9.47亿元至1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至145%。
另一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企业雅化集团年内涨幅183.22%,排名第二位,公司参股的国理公司是国内最早生产锂盐产品为主业的企业,业务涵盖锂辉石开采、氢氧化锂制备、电池级高纯度碳酸锂提纯、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磷酸二氢锂的生产以及产品销售等全链条。公司预计2017年1月至9月净利润为1.46亿元至1.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至80%。
而凡是下游的整车公司,业绩都是惨不忍睹。股价表现也不甚理想,如银河电子、亚星客车、中恒电气、中通客车、通合科技等。银河电子今年以来累计下跌38.38%,而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去年下降38.74%。
所以,实际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表现较好的细分板块,实际上是受益于周期品涨价的带动!其上涨只能证明周期品上涨的逻辑依然是当前股市最核心、最确定的逻辑。而新能源车行业看似规模扩张很快,但整车方面却是在赔本赚吆喝。
而即便是受益于涨价的锂、钴等上游原材料,现在的估值也已经处于一个偏高的区域,他们未来还能否涨取决于,既取决于新能源车的需求,也与供给侧改革、环保限产、经济大势有紧密关系:如果它们还能涨,那么对整车公司和半成品零部件企业而言,意味着更大的成本压力,其业绩会更差;如果它们的上涨都难以为继了,你能指望那些业绩很差的中下游其他领域还能涨吗?这真的是一个不妙的悖论。
总之,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有政策利好的不断加持,将不断出现炒作机会。但业绩改善数年内都难以得到验证,决定了它们也只能短炒。策略上,聚焦当期政策出炉时最受益的细分领域龙头,有赚就跑。可能在未来较长期内的基本策略。


                        

国企概念“审美疲劳”?9.11不是“正月初五”,财神爷也不灵了……                 
【研究员】:杨波
结论:自中国联通以来,被媒体冠以“重大”二字的三个央企改革案例,相关A股、H股在复牌后均无过人表现,且一次比一次低迷,说明市场对相关改革方案所包含的思路并不“买账”。 虽然国资委在近期的数次表态中反复强调了“成熟一家,推进一家”。但试点的示范作用,使市场对后续改革的基本模式有了直观的了解,后续企业改革个案虽有个性差异,但基本逻辑和思路应该与各类试点企业现有的探索没有太大区别。 因此,面对接下来的国改行情,投资人或许要注意,市场或已对国企改革“审美疲劳”。

                                 
4b19aa4c535493138322f87811e1b824.jpg
【博览财经研报】被誉为“中国神材”,甚至是“中国财神”的“中国建材系”,重蹈了它的前辈的“覆辙”,复牌后未能强势上涨,反倒出现了回落,“中国财神”在9.11这个“黑煞”之日,也触了霉头……
9月7日,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材”)控股的中国巨石、中材国际、宁夏建材、祁连山、北新建材、天山股份、中材科技7家A股公司,以及中国建材、中材股份2家香港上市公司一同停牌。
9月8日,香港市场的公告证实,中国建材、中材股份合并。随后,此前7家宣布停牌的A股上市公司都宣布复牌,关键信息都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化”。
9月11日,7家A股公司涨跌不一,无一涨停,使中建材的这次改革内部合并,创下A股自中国联通复牌后,在央企改革个案上的一个新记录——改革方案公布后,首次在复牌首日相关概念股无一涨停。而在香港市场,中国建材跳空高开后低走收跌,中材股份同样跳空高开后低走,以长阴线收涨.
这种情况的出现,当然与此次合并方案有关。但需要注意的是,自中国联通以来,被媒体冠以“重大”二字的三个央企改革案例,相关A股、H股在复牌后均无过人表现,且一次比一次低迷,说明市场对相关改革方案所包含的思路并不“买账”。
虽然国资委在近期的数次表态中反复强调了“成熟一家,推进一家”。但试点的示范作用,使市场对后续改革的基本模式有了直观的了解,后续企业改革个案虽有个性差异,但基本逻辑和思路应该与各类试点企业现有的探索没有太大区别。
因此,面对接下来的国改行情,投资人或许要注意,市场或已对国企改革“审美疲劳”。
“国改”“回锅肉” 短期1-2月内难给市场新惊喜
中国建材、中材股份的合并,是以中国建材吸收中材股份的形式展开的。换股比例为每股中材股份股份可以换取0.85股中国建材股份。根据换股比例,中国建材拟发行9.9亿股中建材股份H股,以换取所有已发行的中材股份H股。同时,再发行20.46亿股中国建材非上市股,以换取所有已发行的中材股份非上市股。合并后中国建材将是全球水泥产能排名第一的企业。
显然,这一方案与A股上市公司没有直接关系,故而出现了9月11日7家相关公司无一涨停的情况。
目前市场尚存的猜想是:
1、在控股股东完成合并后,7家A股上市公司展开彼此间的合并。理论上和经验上来说,这种合并是有可能的。但目前,没有任何迹象。
2、完成对两家港股公司的股东层面调整后,有望成为中建材未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产业整合的重要突破口。
事实上,在国资委的官网上,中国建筑材料集团与中国中材集团重组一事被作为2016年8月展开的一项工作成绩记录在案(如下表)。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材”),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中国中材无偿划转进入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重组后的中建材,被列为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落实董事会职权和发展混合所有制三项工作的试点企业。
3d4dcb70842df0f6c3e31ca636801ed8.jpg
与中建材有关联的上市公司有15家,而此次停牌事项涉及其中9家上市公司(上述7家A股公司以及2家公告合并的香港上市公司)。原因在于,中建材对这9家有控股权,另有一家中材节能,已于6月27日停牌。除此之外的5家,中建材没有控股权。
正因如此,博览研究员将这次合并称为“回锅肉”,并有如下猜想:
1、从7家A股停复牌的短暂时间间隔看,市场中对这7家A股上市公司展开彼此间合并重组的猜想,很难在短时间内(接下来的1-2个月)被验证。
2、从2016年重组时国资委对中建材做出的改革试点定位来看,“中央企业兼并重组”的试点工作完成了。“落实董事会职权”涉及的是国资委的简政放权,对资本市场的炒作预期没有重在影响。剩下的“发展混合所有制”试点可能发生在前述7家A股上市公司中间。原因是,刚完成合并的中建材股份是香港上市公司,从中国联通的案例看,混改不会在香港上市公司身上做文章。但是,如何在7家A股中猜测将要进入混改的哪家公司,目前没有前提线索。
综上,在9月11日,这7家上市公司表现并不抢眼的基础上,短期1-2个月内因央企改革或前述市场所说的彼此间合并重组预期而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这7家中有公司上涨,原因可能是自身所在行业出现利好政策(所谓炒业绩,其逻辑就是因政策利好而带动业绩爆发)。
市场出现对国企“审美疲劳”迹象
9月5日《国电电力天量下跌:对国改概念股涨幅的预期果然不能太高!》一文中,博览研究员指出,方案不够吸引A股资金注意力、并购重组的舆论环境并不算友好是出现自6月份之后,ST新梅、ST常林、*ST爱富、中国联通、中国神华、国电电力复牌后走势不佳的原因。
按媒体所说,“国企改革酝酿‘破竹之势’大规模铺开窗口期即将到来”,中国联通是央企混改的一次重要的试水和探索。在报道中国神华与国电电力相关资产合并案时,媒体又用“中国神电”、“火电第一”等字眼,强调方案对提升两家央企经营效率的重要性。此次中国建材和中材股份合并,媒体又用到“中国神材”等字眼,宣传的重点也是改革促进企业竞争力和效率提升。
然而,A股市场对这三个央企改革并不买帐,联通A股的复牌后第二天“开板”,神华、国电A股在复牌后第二天下跌,中建材7家A股公司复牌第一天无一涨停。不仅如此,在香港市场,相关个股的走势也难与媒体对相关改革方案重要性的解读相匹配。这些情况说明市场对相关改革方案所包含的思路并不“买账”。
然国资委在近期的数次表态中反复强调了“成熟一家,推进一家”。但试点的示范作用,使市场对后续改革的基本模式有了直观的了解,后续企业改革个案虽有个性差异,但基本逻辑和思路应该与各类试点企业现有的探索没有太大区别。
然而,对于各个试点,A股与H股的反映却如上所述。为此,博览研究员认为,市场或已对国企改革“审美疲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7 03:02 , Processed in 0.152942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