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高层决策周刊2019.11.25 周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24 20: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智慧策略投资终端破解版】《原工信部部长:特定情况下的4万亿决策有些迫不得已》:中央政府在2008年年底出台投资拉动政策,开始是2008年4季度先拿了4000亿元,后来扩展到整个4万亿的投入,中央财政拿出来10800亿,现在是11200多亿。

3G牌照提前发放也属于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短期应对措施。2008年12月25日,德江同志突然给我打电话,说3G牌照马上发。我以为听错了,因为原来计划第二年人代会以后发。现在要求马上发,是因为总理下决心了。

当时3G牌照发放本身的条件已经成熟,再加上一个特殊的因素,而且三大运营商都有自有资金,不需要银行贷款,拿出2000亿的自有资金就可以拉动6000亿的投入,这对应对危机能起重大作用,所以决定提前发放。




热点聚焦




原工信部部长:特定情况下的4万亿决策有些是迫不得已
【研究员】:wh

当时总理担心经济出现负增长,真出现负增长,影响就会很大。经过中央的审时度势,充分调查研究,全国人民上下团结一致,各地方、各行业努力之后,必须承认中国是率先走经济低谷的国家。中国的整体经济在2009年开人代会的时候开始有所好转,尽管当时的数据还很扭曲,解释不了。经过2009年二季度的调整,上半年形势就比较明朗,经济开始回潮。


【博览财经特稿】本文为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2013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经济界别小组讨论会发言实录:

我记得在6月底,“5.12”汶川地震刚刚安定下来,我陪总理到江苏无锡国棉一厂视察。这次视察前,不断有简报和信息反映纺织行业全行业亏损,出口出不去,导致出口型企业停产、关门、倒闭、工人下岗失业。

我们当时一听都一震。改革开放三十年形势大好,你怎么说最困难。

经过调查研究以后,政府很快做出了出口退税一次、两次、三次鼓励出口的一系列政策。后来经过调研,又出台了10个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这个规划既不是中长期规划,也不是十一五、十二五规划,而是应对危机三年解决一些突出的问题。

3G牌照提前发放也属于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短期应对措施。2008年12月25日,德江同志突然给我打电话,说3G牌照马上发。我以为听错了,因为原来计划第二年人代会以后发。现在要求马上发,是因为总理下决心了。

再比如1.6升汽车排量以下购置税减半的问题。这个政策的确把潜在的购车需求提前释放了,使已经走下坡路的汽车工业扭亏为盈,而汽车工业在2008年7、8月时出现了全行业亏损。

经过各方酝酿以后,提出来1.6升排量以下购置税减半。决定这个政策的时候,财政部已经捉襟见肘。我记得和谢旭人(编辑注:时任中国财政部部长)商量,他说,毅中你别再出主意了,我兜里没钱了。

我举的这些例子最后形成的是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讲的一揽子计划。什么一揽子计划呢?

二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调整振兴规划,是因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主要是工业,工业主要是这九个工业行业加上流通,当时想搞房地产,搞不出来,所以,它是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

四是健全社保。社保方面的改革是老百姓解除后顾之忧,愿意把钱拿出来去拉动消费,它是一揽子计划中的一部分。

当时总理担心经济出现负增长,真出现负增长,影响就会很大。经过中央的审时度势,充分调查研究,全国人民上下团结一致,各地方、各行业努力之后,必须承认中国是率先走经济低谷的国家。

当然,应对危机采取的措施,只是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特殊办法,而不是常规措施。在当时经济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用通俗的话说,这些措施是强心针,否则经济就有可能崩溃。

在那种情况下,淘汰落后工作非常难,怎么能让市场机制去起作用?首先是企业能够保住,能够活下来。

当时最迫切的任务是要稳定增长,不要使经济下滑,以致负增长。真如此,问题就严重了。工业如果负增长,GDP肯定就负了,那个影响就大了。所以,现在回过头来,要客观、科学的总结中央应对危机的一系列决策。

首先,宏观调控所希望看到的经济速度不能再那么高,那么高的速度,环境支撑不了,能源支撑不了,资源支撑不了,进口依存度越来越高。其次,经济发展也不能再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一萧条,进出口大幅度下滑,我们就要被迫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主线。经济运行到那时,既有大势的问题,也有积累的问题,还有眼前矛盾交织的问题,防止经济过快下滑。所以,中央在宏观调控上采取了一些办法。

我觉得,现在提出的一些措施都是应对危机以后,总结经验教训得出来的,是得当的。比如,我们要把发展建立在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基点上,不能过分依赖于国际市场。扩大内需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消费,一个是投资,更主要依靠消费拉动。这就提到分配制度的改革,提到产品的品种、质量,让人民放心,提到社会保障,让人民解除后顾之忧。我们还提出投资拉动的规模不能过大,年增长30%多不行,现在降到20%。更主要是调整投资结构,更多靠内涵式发展,靠技术改造拉动,淘汰落后,防止避免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提出创新驱动企业是主体,这一路径解决了我们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提出加快改革开放,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动改革开放,在改革上要有总体设计,顶层设计,要有路径图,要有时间表。而且重点指出了财政、税收、价格、金融和其他方面的改革,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我们要总结应对危机的经验不足,或者是教训。但是要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下,特定的情况下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措施,有些是迫不得已,第一,经济不能垮掉,企业不要垮掉,用德江同志的话讲“要留住企业这个根”,这些措施历史自有评说,我觉得现在不能反过来对应对危机的那些措施进行过多的指责,这也不是实事求是。

对于“1.6升汽车购置税减半”,就有人批评,城市道路搞成那么堵,都是工信部搞的。你们说发展小排量汽车,这个批评我们也要听,也有道理,但你不能说当时的决策是错误的,如果没有那个决策,汽车工业垮掉了,它的产业链很长,我们的损失可能更大。

一件事情不能十全十美,总是有利有弊,我觉得现在应该是花点力气总结我们应对危机的经验和不足,以利于我们今后怎么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把速度适当放缓,更加推动改革,推动创新,推动开放,使我们的经济健康发展。(来源:经济学家圈(ID:dalianpapapa) 作者:李毅)




人物广角




缔造震惊资本市场上市悬案的涂建 或许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
【研究员】:wh

十二年来,太平洋证券上市的悬案犹如一直盘旋在A股市场上空的幽灵,时不时被市场人士当成某种不可言说之交易的样本而诡异地被提及,当年这桩被外界解读为充满阴谋权术、资本纠葛及政商内幕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特例,在给参与各方带来丰厚利益的同时,似乎也给这些资本驾驭者们埋下深深的诅咒——当年深度参与该事件的各方,如曾任证监会副主席的王益、“涌金系”及其掌舵者魏东、曾以一己之力足以撼动国内资本市场的“明天系”实控人等等,都已经相继或判刑或入狱或死于非命,目前硕果仅余的便是这位曾被上交所聘为首席法律顾问、现任太平洋证券党委书记兼实际控制者的涂建。


【博览财经特稿】上市12年,恰好一个轮回。虽然当年那桩离奇的资本公案至今依然诸多悬念未解,但随着王益、“明天系”、“涌金系”等一个个当年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的名字逐一陨落和近年来自身发展的差强人意,多年来一直被倒扣在太平洋证券头上的“传奇券商”光环也在渐渐被市场淡忘。

11月5日晚,太平洋证券——这家曾与诸多资本大鳄有着紧密交集的券商发布公告正式宣布易主,其称第一大股东北京嘉裕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嘉裕投资”)于2019年11月5日与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创证券”)签订《股份转让意向性协议》,嘉裕投资拟将其持有的不低于4亿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8683%)转让给华创证券,该事项将可能导致公司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

公开资料显示,涂建持有嘉裕投资28%的股份,为其第一大股东,其通过嘉裕投资实际把控着天平洋证券。

实际上,在该次向华创证券转让第一大股东之位前,涂建控制的嘉裕投资已提前在二级市场上拉开对太平洋证券的减持套现之路。

涂建与太平洋证券上市往事

虽然在过去的十余年中,“明天系”、“涌金系”、王益及其关联人士在太平洋证券中身影频现,且种种蛛丝马迹与市场质疑都指向这些资本大鳄们为当年运作太平洋证券上市的始作俑者,但实际上,真正一手缔造这桩上市神话的关键先生依然是如今太平洋证券的掌舵者——涂建。

2018年7月前,嘉裕投资还名为北京华信六合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华信六合”),而在其成立之初,其还有一个更早的名字为泰安市泰山华信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泰山华信”),最初注册地也在山东泰安。

一份最初的工商资料显示,泰山华信注册资本5000万元,其中明天控股出资4500万元,魏锋出资500万元,二者均为货币出资。法人代表为周虹文。

不到两个月后,明天控股和魏锋就从股东名单中消失。2003年3月3日,明天控股将其所持的泰山华信股权转让给自然人田中华,魏锋将其泰山华信股份转让给自然人纪海。

2004年1月6日,为化解云南证券的经营风险,弥补了云南证券1.65亿元的保证金缺口,在全面接收了云南证券的客户资产和员工后,太平洋证券注册成立,其注册资本6.65亿元,泰山华信出资1亿元,占比15.03%,为太平洋证券第二大股东,而“明天系”则通过另外两家关联公司出资2亿元,成为太平洋证券的第一大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涂建出生于1960年,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本科学历,具有律师资格,曾任中国律师事务中心(1995年更名为德恒律师事务所)证券部副主任,中国律师事务中心副主任,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主任,此间还曾担任上交所首席法律顾问,2004年进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下称“贸促会”)担任资产管理中心主任。

在搭上“明天系”这条线之后,2006年,涂建毅然决然地辞去公职下海出任太平洋证券党委书记、董事。

2006年6月18日,田中华和吴井峰将所持泰山华信股权转让给自然人张宪,纪海和李强将所持泰山华信股权转让给郑亿华,何卫峰和张化昌将所持泰山华信股权转让给周岚。转让完成后,张宪、郑亿华和周岚分别持有泰山华信45%、34%、21%的股权,张宪成为法人代表。其中,周岚为涂建曾在德恒律师事务所的同时。

三个月后的2006年11月28日,张宪将其持有的4000万元出资转让给涂建,郑亿华将其持有的1600万元出资也转让给了涂建,转让完成后的股权结构为:涂建以货币出资5600万元,出资比例28%;郑亿华以5200万元出资占比26%,张宪和周岚分别以5000万元和4200万元出资占比25%和21%。由此,涂建正式成为华信六合大股东。

2007年12月28日,太平洋证券采用了一种既非IPO又非重组借壳的无先例方式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太平洋证券挂牌仅是以证监会办公厅向上交所发文的形式实现的,这一起非典型性案例一时间震惊整个资本市场,内幕质疑声纷起。

两年后的2010年3月30日,王益一案在北京第一中级法院受审,他被指控受贿1196万余元。尽管检方指控的事实不涉及证券交易,但巧合的是,王益案涉嫌行贿人李涛和周宏与王益家族关系密切,并都曾跻身太平洋证券的直接或间接股东。

2007年4月,太平洋证券增资扩股,有四家小股东入股,其中利联百货出资1000 万元,持股0.67%。李涛之外,王益的弟弟王磊曾持股的天津市顺盈科技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也在此时增资的四家小股东之列,其增资1503万元,持太平洋证券1%的原始股。

涂建功成身退时

2010年初,在锁定期满后,“明天系”以“一参一控”为由悉数转让了其所持太平洋证券的股票,让出了太平洋证券大股东之位,在狠赚一笔后,也由此与太平洋证券正式划清关系。同时,涂建在完成与“明天系”的有关合作后,也正式解绑“明天系”,开始了独立执掌太平洋证券之路。

在2007年底顶着第七家上市券商头衔上市的太平洋证券,在2017年、2018年上市券商排名中已连续名列倒数第一,其中,2018年其净利润更亏损9.23亿,同比下滑894.03%。

要知道,2018年,仅上市券商中便有6家券商营收超过111亿元,9家净利超过25亿元。也就是说,太平洋证券上市十一年奋斗打拼的累计盈利,还不如这9家券商一年赚的多。

更令太平洋证券雪上加霜的是,近两年来,其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频频踩雷。

一边是萎靡不振的业绩,另一面则是雪崩式的股价。3.37元,是太平洋证券最新的股价,按此计算,其市值约为229亿,与其2015年时期曾一度高达777亿的市值相比,三年时间蒸发了近550亿。

面对经营的困境和资金的紧缺,或许选择在这样此时身退,涂建有其迫不得已的选择,但即便如此,掌舵太平洋证券十余年,这起无先例的上市事件也早已经给其带来了丰厚的资本回报。

“公司和华创证券均从事综合类证券业务,如本次股份转让最终得以实施,两家证券公司将可能在业务和客户资源等多方面进行合作。”在11月5日公告的这次股权转让的公告中,太平洋证券表示。

或许,随着涂建等人的逐步退出和华创证券的加盟,注入新鲜力量的太平洋证券在“旧历史”彻底翻页之后,新的局面也许真的会到来,行业中排名与实力与太平洋证券相差无几的华创证券,在与太平洋证券“弱”+“弱”联手后,是否真的能打拼出一个1+1>2的局面,我们也和市场一样,一起期待着太平洋证券一副全新局面的到来。(来源:叩叩财讯 作者:纪沐阳)




政经观察




2020:中国“安内”与“攘外”并进后做出新的调整之年
【研究员】:wh

对世界来说,中美交恶并不是一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后的好事,而是突然让他们失去了“脚踩两只船”、可以得心应手分别处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灵活性。美国的印太战略其实就是选边战略,不允许这些国家继续在政治和安全上靠美国,在经贸上贴中国。他们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虽然欧洲国家还在搞平衡,但除了意大利敢于反潮流之外,其他国家虽不愿意中断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但在“一带一路”等问题上已经向美国看齐,与中国渐行渐远。对亚洲国家来讲,选边是一件更难的事,谁都不好得罪,也得罪不起。


【博览财经特稿】2020年正向我们走近。新的一年对刚刚过了70岁生日的中国和已经在这个世界引入民主政治实验243年的美国之间的关系意味着什么?对这个被中美突然交恶搞得焦头烂额的世界又意味着什么?无人可以预测明天,更不用说明年,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全面掌握昨天和把脉今天,我们或许可以判断明天可能会发生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对从2018年初就开始走下坡路的中美关系来说,2019年可以说是风雨交加。在这一年里,尽管特朗普本人可能并不想把中美关系搞得太烂,但他的政府已经在方方面面启动了试图与中国脱钩的“战役”。这个“战役”包括以下步骤:

二、在经贸方面,旷日持久的贸易谈判依然没有达成任何书面协议,美国已经在多方面限制中国的投资进入美国、美国的高科技产品流向中国,两国的股市都因贸易战的停火杳无音信而出现巨大波动。

四、在应对全球危机方面,中美在朝核方面可能的合作因为平壤的喜怒无常而大大缩水,美国政府不仅在全球范围拒绝与中国在和平与安全、发展援助和人道主义救援方面的合作,还主动出击“一带一路”国家,骚扰和破坏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的实施。

中国对美国“翻脸”之快、之狠应该是感到一定的意外,因此在应对方面主动出击少,被动应战多,起初是把希望寄托在特朗普本人身上,之后又似乎要等他败选之后再重整河山,并没有意识到美国对华态度的转变在精英层面有极大的共识,而特朗普本人不过比他的前任更敢作敢当一点。他本人和其他任何领导人目前都无法改变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的敌视。更进一步说,中国的领导人在各种场合多强调合则双赢,战则两输,中美有很多理由和平共处,没有任何理由反目为仇。如果说中国的高层在保证中美关系无论怎样都不能完全破裂方面有极大的共识,中国的中美关系管理群体(包括外交、情报、智库和其他利益集团)应该是呈分裂状态。一部分人认为没有中美建交,中国今天的崛起就无从谈起,继续保持与美国良好的关系是当务之急。另一部分人则高举民族主义的大旗,主张在打贸易战方面奉陪到底,倾向不破不立,绝不允许签署不平等条约的事重演,坚信正在腾飞的中国可以在高科技等领域把美国甩在后面。因此,中国在应对美国的挤压和落实脱钩举措紧锣密鼓之际缺少大战略,还有一点把希望寄托在特朗普之后的美国领导人身上的侥幸心理。

展望2020

目前在民调中位于前三名的拜登、沃伦和桑德斯都超过70岁,而且都背着阻止他们轻装上阵的包袱。拜登爱胡说,儿子在他是副总统期间在乌克兰一家能源公司做董事对他抹黑不少,过去作为参议员和副总统的一些决定也会成为被攻击的弹药。桑德斯年近80,刚刚犯过一次心脏病,他的“打土豪”的政策取向令不少美国人生畏。在这种情况下,70岁的沃伦获得提名的可能性最大。她的包袱也不轻:美国人骨子里反知识分子,而她在当选为参议员之前是哈佛大学法学教授;不少美国人对她利用自己的印第安人血缘获取教育和就业机会感到不满;她的治国理政策略接近桑德斯,劫富济贫的理念从一定程度上讲与很多美国人信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背道而驰。

对中国来说,2020年应该是关键之年。中国不会面临美国式的政治“动荡不安”,国策、人事、民心都不会发生大幅度和根本的变化。七十周年大庆已过,接下来就是紧锣密鼓地迎接“二十大”。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世界经济起伏动荡、中美贸易严重受挫、“一带一路”工程蒸蒸日上和反腐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大背景下保证自己的经济不再下滑,而经济发展的稳定又跟已经启动的深化改革息息相关。

中国应该做什么?

其次,根据这一评估的结果,中国需要对美国已经启动的脱钩战略做出具有提前量的判断并拿出初步的应对策略。

大的前提是,中国应该从舆论角度放弃与美国或西方国家就制度、道路、理论和文化争夺什么话语权的努力。这样的争论无聊也于事无补。更重要的工作其实是用事实和数据向西方国家证明,中国的“这一套”,即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务实,管用,有效,不仅可以让自己的人民都过上好日子,也能让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利益均沾,并可以引领世界走向一个没有贫穷、没有战争、没有疾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当然不局限在美国企业在国内可与中国企业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减少对中国国企的补贴、对等减小甚至取消美国产品的关税的问题上。美国副总统彭斯在2018年和2019年10月的两次对华政策讲话中详细“哭诉”了华盛顿对中国的不满。作为名副其实的大国,北京对这些不公正、甚至恶意的指责或许可以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此外,中国坚决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台海局势的举措,坚定落实对香港的“一国两制”的承诺,坚持继续开放舆论“市场”,坚决奉行信仰自由和保护少数民族权益。中国或许可以考虑在一些问题上放弃“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针锋相对的策略,你走低,我走高,必须有不同的、更好的处理类似NBA事件的做法才能彰显中国作为大国的自信、大度和无畏。

在国际舞台寻求与美国更广泛的合作也是改善双边关系的一个重要渠道。美国越是在“一带一路”问题上给中国制造障碍,中国越是要增加这个百年大计工程的透明度和多边性,主动向美国有关部门通报“一带一路”工程的进展和远景,并鼓励美国企业和民间组织参与其中。这样做不仅可以加强“一带一路”工程的国际化,还可以让美国无法继续挑刺。在气候问题上,美国联邦政府目前是大踏步倒退,但美国的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则持完全相反的态度。中国应该加强跟美国联邦政府之外的任何伙伴在抑制气候变化项目上的合作。

中国和美国在国际和平与安全领域应该继续加强和扩大合作。在这个领域,华盛顿与北京已经在朝鲜半岛无核化、阿富汗重建和限制伊朗发展核武器问题上展开过一定程度的合作,但合作的范围和深度都还远远不够。中国政府需要集思广益,请智库和高校科研机构为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言献策,使得中国可以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者变成执行方之一。比如,中东曾经是美国最“张牙舞爪”的地区,主要原因是石油。美国因为做到了能源自给自足,开始逐渐退出中东。而中东对中国的重要性在不断加大。谨慎但坚定地介入中东事务应该是中国外交和军事行动的一个重点。

最后,为了更好地应对中美之间可能发生的脱钩,中国必须在国际社会稳固自己的地位,不能因为美国的“围追堵截”造成自己的活动空间的压缩。中国需要用用自己的实力、市场和崭新的面貌欢迎世界各国进入中国的“不结盟”但又有盟的政经大家庭。这样的朋友圈或“共同体”的营造不是要去跟美国打冷战、抢地盘,而是建立一个良性和依法与美国竞争的新框架,是与美国比谁可以更好地保证本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谁是国际秩序的改革者和捍卫者,谁可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结语

因此,中国必须全面评估中美关系对中国国运的影响,在努力不与美国分道扬镳的同时做好美国一旦与北京为敌中国的发展依然海阔天空的准备。中国必须搞好邻国外交,加强与欧洲和大洋洲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还在发展中的非洲和拉美大陆增大自己的投入,增加自己的魅力,增强自己的影响力,不事声张地建立一个可以与“华盛顿共识”分庭抗礼、但又不必你死我活的构架。

我们赖不到中美贸易战头上,因为食品产业链完全在国内;当然也赖不到果农、菜农、超市、物流商的头上,因为每个人都是受害者,没人多赚到钱。

更可怕的是,在物价上涨的同时,中国的工业已经停滞。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连续4个月为负数,这说明企业的对外批发价在下降。吊诡的事情出现了,出厂价下跌的同时,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一个可怕的现象出现了:通货膨胀+经济停滞=滞胀。

企业因为价格下跌、缩减生产导致经济下滑。政府为了救市会选择多发货币,刺激经济。可是政府发的货币越多,通货膨胀的压力就越大,物价上涨就是必然的,猪肉、苹果、方便面就要忍不住继续涨价。于是,我们就陷入了一场教科书般的滞胀。

这会儿你一定会想起美国。为什么他也印了那么多票子刺激经济,但是却没有通货膨胀?

很多人对比中美的M2,以此说明我们印钱是美国的好几倍。其实,我们不能单纯的用M2来说明中美印票子的多少。

我们用国家的整体债务占GDP的比重,来衡量货币发行量更科学,政府、企业、个人的欠债都包括在内了。用这个指标看,美国和中国的债务占GDP比重都差不多,都在300%-310%之间。

重点来了,美元是世界货币,中国只是单一主权货币。美国发出来的钱全世界通用,从墨西哥的毒贩到中东的原油,从巴西的牛肉到澳大利亚的铁矿,从中国援助非洲的基建到东南亚的铁路修建,大家全部用美元!

为什么不能把中国印出来的钱给全世界用?

你真聪明!和我们中央政府想的一样。从2016年开始,中央政府就明确鼓励“一带一路”的项目使用人民币结算。在此之前我们“一带一路”的工程都是用美元。2016年之后,境外人民币资产开始持续上升,结算量也开始增加。

目前人民币在海外使用的频率还很低,根本无法和美元、欧元竞争,甚至都比不过日元,我们只是全球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在全球占比2.2%。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推论,如果用人民币的交易多了,谁受损?

但是,美国完全不能接受人民币的崛起。如果大家像中国一样都不用美元了,美国国内一定是通货膨胀飙升。美国当初就是靠让全世界使用美元,解决了自己70年代的滞胀问题。

回顾一下美国70年代的历史,一定对中国深有启发。

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美国通胀率从1973年的6.2%飙升到11%,经济增长为-0.5%。

第一步,重新确立美元霸权、让全球继续用美元。

美国必须想办法让国际社会继续用美元,否则国内就会因为通胀而崩溃。后面的事情我们知道,美国通过和沙特达成军事保护协议,沙特接受充当机动产油国,用美元定价石油!各国去OPEC买石油都要用美元,沙特等产油国答应把赚来的美元拿去买美国国债,至此石油美元体系建立了。

第二步,政府出资,大举投入科研,这是治本之策。

9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复苏,成功走出滞胀,继续引领世界。所以,大家不要以为美国的科研都是民营企业在做,那只是表面现象。

今天中国把这两招都学会了。我们通过“一带一路”输出中国的基建能力,输出人民币;我们通过中国制造2025发展高科技。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我们的成功就是他的相对失败。

这成为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理论基础(理论借口)。都是套路。

2017年12月,美国的《国际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把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2018年1月,美国国防部发布《国防战略报告》重申这一基调。

因为两国的矛盾根本就不是贸易那点事儿,贸易只不过是借口。美国的目标是防止中国在核心科技方面的崛起,防止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使用量的扩大。

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前中央情报局局长詹姆斯·伍尔西,前教育部长威廉·贝内特,前众议院议长纽特·金里奇,前白宫首席策略师史蒂芬·班农,对华援助协会主席傅希秋等40多名前政府官员、国会议员、智库成员。

2019年4月9日,美国前众议院议长在“应对当前危险委员会(中国)”会议上说:“美中之间将是一场长期的有关‘信仰自由与信仰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之间的较量。这是一场有关文明的较量,不是国家间的。”

这么短的时间,美国官方说法就和“应对当前危险委员会(中国)”保持一致了。毫无疑问他会用各种办法遏制中国:贸易战、信息战、金融战、甚至代理人战争。

遏制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只举一个例子。你可能听到过美国、欧洲的媒体到处造谣,说中国的“一带一路”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套上债务陷阱。

斯里兰卡的外债共465亿美元,其中只有10%是欠中国,其他都是欠欧美巨头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债务陷阱制造者。

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跟踪记录了2005-2018年中国在南美洲1400亿美元的贷款。结果发现只有委内瑞拉接受了中国大笔贷款后无法偿还,最后双方决定用石油偿还。其他国家的贷款都没有超过IMF认可的债务可持续性门槛。

老百姓财产如何保值增值

接下来的10年可能是我们最难捱的10年,因为这是中美斗争的胶着期,也是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期。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全世界都不好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大投行对于2020、2021年的经济形势都不看好。

滞胀实际上已经发生了,我们即将进入现金为王的时代!这时候既不适合炒股、也不适合买房,老老实实存点儿钱放银行准备过冬是最靠谱的选择。要是钱实在太多,可以买点黄金和我们央行的国债。

所以,当下不亏钱就是赚到了。这是个知识非常廉价,技能却很昂贵的时代。现在正是好好学点技能,充实自己的时候。别让自己成为滞胀的牺牲品,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来源:胖兔财经(ID:pangtu2019) 作者:马行空)






形势分析




上海超越新加坡仅一步之遥 超越不会是终点
【研究员】:wh

自2013年3月(GFCI13)开始,上海与全球金融中心排名第四的新加坡的差距在逐渐缩小,这也侧面反应了上海在金融市场、机构、开放、改革创新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事实上,在GFCI26报告中,中国首次有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四个城市进入前十大国际金融中心。抛开香港不谈,与北京、深圳相比,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有所不同的。作为国家战略,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历程上,中央和上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正是这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了上海成为世界顶级国际金融中心。


【博览财经特稿】70周年庆典后,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地方考察,去了上海。11月2日至3日,他深入考察了杨浦滨江和古北社区。这个时间,距离邓小平推动“开放浦东”过去近30年,距离2009年国务院定调建设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过去10年。

上海超越新加坡仅有一步之遥

这是国务院在《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简称国务院19号文)中,对于上海提出的明确目标。

根据英国智库Z/Yen集团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编制发布的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简称GFCI26),上海连续第三次排名第五,评分与新加坡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二者相差仅为1分。

事实上,在GFCI26报告中,中国首次有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四个城市进入前十大国际金融中心。抛开香港不谈,与北京、深圳相比,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有所不同的。作为国家战略,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历程上,中央和上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正是这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了上海成为世界顶级国际金融中心,具体来看:

在金融机构体系建设上,除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不断汇聚外,各类总部型金融机构接连落户上海,如新开发银行、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CCP12)、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等一批重要金融机构在上海落地。截至2018年底,上海的持牌金融机构已有1605家。

在金融改革创新与发展方面,上海同样是排头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等一系列改革试点率先在上海实行。同时,建立上海金融法院,实现“专案专审”,成立金融审判庭、金融仲裁院、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等一系列组织。

一步之遥,差距在哪里?

新加坡在改善营商环境上曾出台多层次、多种类的法律法规,力图为企业营造最好的营商环境。

相比之下,上海的广义营商环境表现好于狭义营商环境,“硬环境”优势较突出。一方面,上海营商环境在贸易便利度、要素市场环境、市场成长环境和创新环境等方面优势突出;另一方面,上海营商环境在投资便利度、政务服务效率、企业经营成本以及市场法治环境等方面与领先城市差距较为明显,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上海与新加坡相比,起步虽晚,进步却更快。《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务院19号文)发布后,即出台《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上海市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推进上海金才工程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将人才政策作为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政策,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划、规划纲要、推进意见、实施方案,推进人才战略的落地实施。通过这些政策,聚集国际金融人才,从而推动金融的持续创新。

在金融业发展方面,上海与新加坡差距较大,新加坡作为老牌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相关增速较上海慢,但总量上仍具有较大优势。例如,以“上海金融景气指数报告”中对于反应金融业发展情况的指数和GFCI26,上海在发展速度上占据优势,但总体发展水平仍较新加坡有差距(见图2)。

新加坡的金融业发展创新,主要体现在对金融业影响越来越大的金融科技。新加坡在2015年下半年就表示,将建设“智慧国家”作为政府的重点发展任务,其中金融科技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进行定位与发展。同时,新加坡金管局发布《金融部门科技和创新计划》。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成就很明显,但与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还有一定差距,认清这些差距,能让我们更好的超越。那么,如今距离新加坡仅有“1分之差”的上海,又有哪些方面的机会超越新加坡?

世界顶级金融中心在所有领域都非常发达,同时兼具有一定特色。所以,提升弱项,发展特色强项,将是上海未来的发展目标。总体看,弱项方面,上海在营商环境和金融业发展方面亟需快速发展。特色强项方面,金融科技实力突出,并逐渐成为影响金融中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为世界级金融科技中心势在必行。

在金融业发展方面,上海在多个领域、产品的交易方面已经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但大而不全,产品不够丰富,缺乏有力的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对于金融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也同样在互联互通、对外开放等方面亟待提高。特别是金融基础设施方面,中央深改委第十次会议通过的《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有望公布实施,上海可借此机会,推动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革。如推动机构与监管分离,明确国有出资人职责;推进交易所等非公司制机构的公司制改革;消除债券市场等机构内和机构间分割,形成统一市场等各种措施。

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中,“补短板”固然重要,“加强长板”、打造差异性优势同样重要。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金融中心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此方面,上海已经领先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在GFCI26期报告中,首次发展了一套独立的指数,把金融科技作为金融中心的重要影响力因素。而在对排名前十五的金融科技中心的统计中,金融科技发展快速的地区,在金融中心的排名中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见表3)。

究其根本,金融科技对于金融业态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大数据、新的技术能够激活金融主体的要素潜力;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新的金融业务模式和金融产品;ADK、API等开放合作的模式重塑了金融的生态;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等发展强化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链接;监管沙盒等监管技术的出现使监管的规则出现了新的发展契机;而个人金融信息、征信需要等,对于金融业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可以看到,从荷兰到伦敦,再到纽约,全球金融中心的转移伴随的是全球经济中心的转移,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不必然形成国际性金融中心,但一定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撑条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国家战略,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上海在全球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未来,超越新加坡是上海超越东京后的再一次跨越,但绝不会是终点。(来源:苏宁财富资讯(Suning Wealth Insights) 作者:黄大智)




新闻视点




年底人事动荡季 每个地产人都是七上八下
【研究员】:wh

一个做了二十年房地产人事的朋友说:“现在很多房企都在进行内部优化,而且很多都已经下了死命令,也就是必须有人要被淘汰。很简单,对于未来的悲观,本来100亿的货量,突然之间压缩到不足50亿,前期按照100亿配置的人员立马就超标了,裁员这种事情不是喊破嗓子的事情,大势所趋,即使不明的裁你,各种末尾淘汰制度+熬夜加班无收入也会把你恶心走的。这是一场明里暗里的博弈,只是有些上市公司怕影响股价,可能做的会隐性一些,结果都是一样的,当下的房地产从业人员真的不易。”


【博览财经特稿】11月的第一天,一则澄清公告在著名房企福晟集团官网发布。主要澄清,前些天个别自媒体关于“福晟集团申请破产被驳回”、“福晟集团裁员50%”等负面信息的报道。

当房地产企业作为一种“过剩产能”开始进入到真刀真枪的出清周期时,关于房企裁员,关于去年万达、某幸福那种“壮士断腕”的自救行动,关于2019年房企外债发行量激增,著名的房企泰禾的外债融资利率更是超过10%,还有超过15%的消息等等,还会越来越多。

这是浴火重生,这是从“贪婪”走向“寒冬”的必然结果。村口大爷说:“最近,开发商刀刃向内开始“反腐”,是要利润,也是要继续活下去。”

有个粉丝留言,本来想今年年底跳个槽,收入看能不能翻个倍,争取明年还了月供之后还能留存过万,可简历挂在智联招聘三个月了,除了一些中介骚扰以外,好公司的人事竟然没有一个空缺的电话。

这种局面,让他不敢轻言辞职,按他的话说,就是现在不敢轻举妄动,地产人确实相对于行情过剩了,你如果离开,分分钟有人替代你。坑少人多,越来越明显。

除了福晟的裁员风波之外,今年必贵园、万科、恒大都相继做出了降价和压缩内部员工成本的一些列动作。

房地产行业基层专员8000-10000+/月,羊蝎子火锅店副店长5000/月,是个人努力?还是行业强势泡沫的加持呢?

一个做了二十年房地产人事的朋友说:“现在很多房企都在进行内部优化,而且很多都已经下了死命令,也就是必须有人要被淘汰。很简单,对于未来的悲观,本来100亿的货量,突然之间压缩到不足50亿,前期按照100亿配置的人员立马就超标了,裁员这种事情不是喊破嗓子的事情,大势所趋,即使不明的裁你,各种末尾淘汰制度+熬夜加班无收入也会把你恶心走的。这是一场明里暗里的博弈,只是有些上市公司怕影响股价,可能做的会隐性一些,结果都是一样的,当下的房地产从业人员真的不易。”

房地产行业信息从来都是不对称的,这跟你买了几套房没关系,期房销售的“暗箱性”就决定了购房者与开发商对手之间的不对称。

中国式维权,业主说开发商“无良黑心”,开发商说“不做赔本的买卖”。

寒冬之中,不要在让可怜的业主受冻了。那些曾经浪头上的开发商首富“英雄”们和那群一直自以为是的炒房高手们,依然在刀尖上玩杠杆。

救命。

房地产的“饭碗”,非铁饭碗。有消息称,最近就连网贷平台的信用审核也开始嫌弃开发商员工的流水不稳定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截止2019年11月,开发商宣告破产的已经超过410家。下图是11月4日,截取的人民法院公告网上的房企破产公告信息,总共50多页信息,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从2017年我国将近96000多家房企的存量现状来看,今年破产的410家大概率是故事的一个开始,这一波房企的破产大潮或许还会持续很久很久。

410家宣告破产清算从相对存量数据上不算多,但请注意,很多大的雷只是还在路上,而且这一次的刀子,不仅仅是小房企,有些如银亿、泰X、中弘股份这些上市房企也难逃周期的审判。

2015-2016这一波是给你机会上岸的,结果却都把它当成了激进扩张的号角,2015年的地产融资债务规模创下了历史新高。怎么办?

贪婪,让人膨胀。

黄奇帆先生一直是对中国房地产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的。源于他出自庙堂,也源自他聪明实战的头脑。按照他的预测,未来中国房地产的总体盘子将从17亿平米逐步下滑到10亿平米左右。

生存空间在恶化,极端分化正在全行业上演,从房企主体之间,再到城市之间的排位顺序,再到城市内部各区域单品房产的价格分化,规模萎缩越来越大,趋势越来越显性。这跟房企裁员有关系吗?

一个行业的职业“泡沫”,跟这个行业的市场空间和容量是有根本联系的,不要以为自己多么牛逼,可以逆行业周期吃超额红利,这几乎相当于把别人干掉“抢肉”,超额红利越来越难,就像摸奖一样,100个有99个都是“谢谢惠顾”。

风萧萧兮楼市寒,壮士敢怒不敢言。聪明的房地产从业者,或许应该为自己想想未来了。

年底自我反思的时刻,刷抖音小姐姐不会告诉你未来职业的答案,在各种平台留言区各种吐槽骂架也只能彰显你时间的廉价。

资本在析出楼市,许老板去搞新能源汽车,董老板去搞家电芯片,卖黄金的山东某企业直接把房地产业务全部卖掉,干正事的各行业实业龙头在跟房地产撇清关系。

未来,行业资本赚钱难的压力会逐级下传,一线的从业者就得用更猛烈的加班去扛。(来源:米筐投资 作者:菌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4-20 10:32 , Processed in 0.150262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