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高层决策周刊4.1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2 22: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智慧策略投资8.28破解版】《不要心存侥幸 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3月底,世界银行主席戴维•马尔帕斯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呼吁给最贫困的国家减债,让贫困国家留出足够资金,用于防控新冠肺炎的大流行,世界银行也开始为贫困国家提供救助。

截至3月底,世界银行落实的新冠肺炎相关项目总金额,到达28亿美元,目前已经开启140亿美元快速道机制,以帮助困难国家面对这次的疫情。至于中国面对国际疫情的态度也不用多说了,对于有困难的国家已经拿出谈恋爱才有的态度: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倾我所能,尽我所有。

但是我们真的协调一致了么?这些天的政治纷争可是不少见。美国依旧在政治层面纷争不断,甚至面对援助物资还要上演一番政治把戏,可能就算死到了这些政客自己头上,人类争权夺利的本质还是不会有变化。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1.gif                  热点聚焦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2.gif                  



2020是一赌国运关键时刻 疫情后世界格局演变或和或分                 
【研究员】:WH
舌战美国及英国、德国、丹麦等诸多西方“列强”,不是能不能赢,敢不敢战的问题,是中国要不要发展经济和发展民生的问题。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用舌战打败中国,同样,用汉语饶舌也动不了西方国家的分毫。看也看不懂,翻译后看懂了也只是加深敌意,谁也说服不了谁。但舌战伤的自己人的心,团结的是外国人的心,引来的是狭隘和隔离主义者的实践。那也不一定,我想未来取决于各国之间是否能跨过文化屏障进行有效沟通。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12%2F1586665254614854.jpg

【博览财经特稿】随着时间验证,回过头去看自己曾经的判断会更有意思。我的公众号写了我个人的一些判断,这次危机包括2月的“生化危机”,3月的“大危机2020”,4月没法再吓唬人了,光说危机没用,想想怎么办。

我试图用一种重复的思维方式来推演未来的解决方案。要搞清楚未来之前我们要搞清楚两件事:一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美国的关系。这次要说的更直接明了些,不绕弯子怕得罪人心了。

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用批判的眼光来看中国文化,因为好的文化就在我们身上,谁也夺不去,有瑕疵的地方要放大镜下看看脸上的雀斑,宁可放大点,看清楚了对未来的进步有好处。

在分析中国文化的核心的时候,会发现和美国及其他所有国家沟通时可能存在的文化屏障。然后是未来演变的两个方向,一个是“和而富”,一个“分而穷”。一条路是1949到1979的孤立模式,一条路是1989到2019的世贸模式。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美国的关系

新中国1949年成立的,当年出生的人现在71岁,也就是现在70岁以上的人非常清楚中国人过去的经济条件和生活的变化。如果从中美关系上,可以划分为1949到1979的隔离期,1979到2001年的友好期,2001年到2018年的高潮期,这两年是动荡期,边斗争边合作。

2020年是一赌国运的关键时刻。

中国的发展契机有两个里程碑,一个是1979年中美建交,一个是2001年加入WTO 世界贸易组织。1979年我们有多穷?农村里找不到一张白纸,穿衣服靠家里的织布机织粗布,除了农具的铁器外,村里几乎没有任何工业产品,没有见过塑料袋长什么样子,当然了,那时候穷的没有环保问题,白天蓝天白云,夜里漫天的繁星。

到1995年时,我看到了汽车,但还是很穷,在洛阳唯一的涉外宾馆洛阳牡丹大酒店的门口,我第一次看到旋转的玻璃门,我恍惚了,我觉得那个三星级酒店里面是一个高档的我从未触及过的世界,是梦幻般的繁华。

在深圳的天桥上,我看到一个饭店里面有父亲带着年轻的孩子吃饭,我感到震惊,这是该多么富裕的家庭啊,什么婚丧嫁娶的大事没有,竟然去饭店里吃饭。那时内地平均工资大概只有300块,洛阳石化月薪800块,在河南是令人羡慕的大央企的工资。

2000年的时候,入WTO前夕,中国的企业还没有进入世界贸易的圈子,经济发展还是很有限的。当时外企的工资还是很有优越感的,去上海买房子,60万预算的房子可选择的是外环的康桥半岛别墅一套,或者是内环内的徐家汇花园一套三房,或者是陆家嘴花园大三房,买房子还送上海市蓝印户口。

可以看出来,先是经过1979年中美建交后试探性的了解和谈判,一直到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才开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国速度,在这之后中国人富起来了。

加入WTO后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数据说话,从1949年到2001年这五十年中国的贸易顺差累计是1352亿美元。2001年到2019年这入世贸19年间,中国的累计贸易顺差是4.65万亿美金,其中2019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2959亿美元,全球贸易顺差4217亿美金。

什么概念?中国仅2019年从对美国贸易挣来的外汇是1949年到2001年五十年中国累计赚到外汇的两倍多。有了这笔每年对美贸易盈余的3000亿美金,中国才有稳定的汇率,中国人才能出国旅游买买买。

你可以说你爱国你永远不出国,但不等于汇率和你无关,有了这些外汇盈余,我们才有钱进口大量的粮食,如果外汇飞涨,不要说猪肉吃不起,馒头你也吃不起。你可以爱国不吃饭,但你没资格让别人一起饿肚子。

对于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历代中国领导人都讲的很清楚,合作是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12%2F1586665302697614.jpg

伊朗是一面镜子

有人认为我们已经是GDP世界第二了,我们就要超越美国了,中美之间必须要通过斗争来获取世界领导权。那么我们有必要来回顾下伊朗的情况,我们对美国会有更多的认知。

在19世纪70年代,仅有两千万人口的伊朗GDP世界第九,人均收入亚洲第一。伊朗那时每年的石油收入是200亿美金,那么70年代的中国呢?国家外汇储备才一亿多美金。下图是豆丁网提供的数据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12%2F1586665317341867.jpg

1979年之前伊朗是亲欧美的政府,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文化大革命,霍梅尼骑着月亮告诉伊朗人民国王腐败,里通外国,号召人民走上街头抗议。霍梅尼承诺他会给本国人民一个更加公平,更加美好的伊斯兰世界。1979年11月4日,德黑兰大学生围攻美国大使馆,烧美国国旗,将66名美国使馆人员扣为人质。危机爆发后,美伊战争在即,伊朗人民在美国的压力面前空前的一致,高度拥护霍梅尼修改宪法,成立了宗教高于一切的新政权。

到2020年,伊朗和美国对抗了40年,伊朗成为中东地区产油国里最贫困的国家,本国货币20000里亚尔兑换1元人民币。伊朗有着世界第一的油气资源,金矿,铜矿,水泥矿等资源,也有着中东最丰富的人才资源,这个国家至今一贫如洗。

我遇到的伊朗最著名的德黑兰大学的双硕士毕业生毕业了N年后的工作是到中餐馆教波斯语,我遇到的另一个伊朗重点大学毕业的学霸,毕业十年后的工作是临时翻译。德黑兰北部AVA中心的咖啡馆服务员都是大学毕业,他们的梦想是逃到欧洲当难民。

2019年年末伊朗国家石油部在NPC召开全国的项目报告会,参会的12个重点项目,停工率是100%,一群伊朗最聪明的光头大脑袋企业家和博士们坐满房间出谋划策,大家只能摊摊手----没钱,没技术,等中国人帮我们?

2019年末撤出伊朗市场的中国国有企业近乎100%,我知道的所有大企业都离开了伊朗,中国远洋,中航,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烟草。。。

这一切只是因2018年11月美国财政部的一张制裁令。我无法想象,远在万里之外的一个国家的部门如何做到制裁伊朗的,但我不得不接受现实,一个零外资石化项目的伊朗,一个第三国也无法提供技术和设备过去的伊朗,一个嘴巴依然很强大的伊朗。

伊朗过去四十年间也有几次试探修复和美国的关系,总统鲁哈尼最近仍然想以疫情为理由让美国放弃对伊朗的制裁。在没有得到美国回应后,另一个主角哈美内伊在3月22号发表全国电视讲话,表明美国人想帮助伊朗,但被他拒绝了。强硬的反美立场再次收获了伊朗爱国群众的掌声。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12%2F1586665365244512.jpg

舌战美国及英国、德国、丹麦等诸多西方“列强”,不是能不能赢,敢不敢战的问题,是中国要不要发展经济和发展民生的问题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用舌战打败中国,同样,用汉语饶舌也动不了西方国家的分毫。看也看不懂,翻译后看懂了也只是加深敌意,谁也说服不了谁。但舌战伤的自己人的心,团结的是外国人的心,引来的是狭隘和隔离主义者的实践。

那也不一定,我想未来取决于各国之间是否能跨过文化屏障进行有效沟通。

中国文化的劣根性

今天看到朋友圈转的一个文章,前上海家化的董事长葛文耀退出了老朋友的群,详见下面的截图。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12%2F1586665379671182.jpg

这是一个代表事件,企业家和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群体对中国未来的看法被老红卫兵们彻底打倒了!

然后看到评论文章,大意是不少大佬都选择了沉默,一般人更要对小人和恶人退避三舍,任他们去。

但是,如果对谬误连争辩的机会都放弃了,如果对小人每次都选择逃避,都去选择明智的如佛,那么中国孩子的未来在哪?

假如这个事件背后的文化继续蔓延,那么这事儿不小,对中国文革有所了解的中国人都会感到害怕!所谓的“爱国”民意最终会形成洪流,再次以文革为名颠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现代文明生态。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像上海家化董事长这样的企业家、科学家,还有改革家都可能会因为“通敌”或“剥削”被“爱国爱民族的红卫兵战士踏上一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

立场之争的背后是改革开放以来贫富差距带来的不平衡的心理基础,加上民族文化中被移植进去的劣根性,在一致对外的借口中慢慢发酵。

什么是中国文化

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在历史的迷雾里

这么大的话题我不敢谈,各位尊敬的读者可以找到一些书籍去了解下。我个人的粗浅理解是文化是一个国家人民评判是非的价值观,做事的习惯,各种仪式和习俗,是各种著名的作品里的角色和英雄模范人物对社会带来的象征意义。

历史文化总归是在传承和创新中发展的,传承需要一个稳定的载体,那么如果看中国自宋以来的历史,因为朝代更迭,因为巨大的民族冲突甚至杀戮,所以中国的古代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伴随着一次次颠覆和灭绝式的打击,已经丢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中国的文化基因到底是什么?哪些是需要传承的优秀中国文化?哪些是特殊时期被移植进来的劣等文化?这本身就是在迷雾中,因为历史书是活着的人写的,是根据胜利者的意志改写的,中国的老话说叫“成者王侯败者贼”

我们在引用民族文化为自己打气的时候,确实是需要慎重的进行独立思考,否则很容易迷失。比如为什么有时候是“大丈夫顶天立地”,隔天就成了“大丈夫能屈能伸”。我们曾尊孔子为圣人,我们也曾认为孔子庙是旧事物,要彻底砸烂旧事物,批斗孔老二。同一个人,同一个事,某日的评价是睿智而英明,隔日的评价是独断而贪婪。

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需要甄别出来,稳定地传承。如果我们以历史阶段来跟踪中国文化的传承的话,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散到了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地区。受战乱干扰的越少的地方,文化的传承越稳定。

在杭州附近的江南,在广东福建的客家族,甚至在日本,可能有更多唐宋文化的基因。黄河以北,可能更多是元明清三代,北方民族和中原民族混合之后的文化基因。

现代中国的文化的基因包括1979年之前近百年斗争的文化基因和之后改革开发注重经济发展的文化基因。

自我认知和真实自我之间的鸿沟

我想中国人自我认知的文化应该都不反对4个词“勤劳,聪明,勇敢,善良”。

对于中国人这个强烈的共识敢于挑战它的人,自鲁迅先生之后鲜有闻矣。鲁迅先生的精神之所以可以存在,不仅因为他揭开了中国人的民族劣根伤疤去直面,呐喊着提醒国人去改进,而且因为他和他那个时代都死了,我们需要否定那个时代,需要一个榜样去否定它

今天我们应该是光明而伟大的,我们应该是不吃人血馒头治疗肺病的中国人了,我们喝吃连花清瘟胶囊抗击CORONA,离科学应该是接近了一步。可是,每个人敢不敢对着镜子用事实和逻辑分析下自己的真实表现,恐怕是和自我认可的文化大相径庭了。

我们勤劳吗?

中国人真的很勤劳,全世界无人能及,这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历史上只要中国持续和平发展超过50年,必定是盛世,必定是GDP世界第一,都是因为我们是最勤劳的民族。

斗争我们很喜欢,但不是我们民族的优势,历史上只要是内战或外战,都是血流成河民不聊生,中国人民多数都是过的非常凄惨。

我们文化的根中,生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后代。中国人不停的劳作,不停的攒钱,不停买房子,像蜗牛一样慢慢爬,我们相信总有一天后代能过上人上人的生活,我们的孩子可以靠祖辈的财富吃利息就可以过上好日子。为了这个“未来”,我们中国人不惜牺牲自己的一生去劳动,更不要说什么周末,假日了。

在西班牙,我记得周末开张的超市一定是华人的超市,当地人宁可选择破产,也不在周末工作,大部分人到了周五中午就开始周末生活了。中国人勤劳的竞争力气的外国人牙根发痒,骂几句反华的话,也正常了,随便他。

最近一个朋友给我吐槽骂她的经理缺德,我说经理怎么缺德了,答案是“经理不给我安排周末上班,我想加班挣钱啊”。很多国家的文化不是这样的,夸张的非洲据说按周发工资,工人们领完工资就自动解散了,不来上班了,等把这笔钱花完了,没钱时候再来工作。对很多民族来说,今天自己过得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难以置信我们因为勤劳而成为有些国家反华的理由,但它存在了,我们需要理解这就是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性。

我们聪明吗?

我们有小聪明,这包括温州的发廊,义务的小商品,我们迅速找到了降低成本的办法,包括不惜手段仿制和造假。虽然整个行业的形象被拉低了,但先造假者的小聪明获得了大实惠。

我们还有精致的聪明,一路从幼儿园精致地学习到名牌大学,考试、加分、补课,一样不少。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优秀的,培养孩子择校从高中逆行到初中,到小学,到幼儿园,到胎教,据说现在富人要从找对象时就测对方的基因,从遗传基因上都不能落后。

长大后我们成了北大的精英,清华的教授,人生的赢家。如上篇文章里的冯教授,他精致地迎合了社会的期望,预测出2020年二季度中国GDP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精彩篇章。

可是我们做为一个民族做为群体的时候一点也不聪明,学习时期精英荟萃的成绩和工作后的科技成果不成比例,确定性地讲,许多领域的科技能力远不如紧邻日本。

我们勇敢吗?

NO,我们是最怂的中国人。经常可以看到报道欺凌学生,欺凌家人,欺凌弱者或者半夜偷袭仇人。很少看到公开挑战比自己更有权力,更有力量的人。

虽然转发文章时杀声震天,义愤填膺,还真没听说有人拦住外国人质问的。如果走出国门,落了单,那我们中国人更是会改变立场,对外国人表现出自己高度的国际化和友好态度。在纽约地铁里看到强壮的黑人在地铁座位上躺着,没有一个中国人敢指责他,让他让出座位,但在我们的公交车上红卫兵老流氓掌掴小朋友逼人让座的事情倒有过报道。

本来我们觉得中国的年轻人成长在和平年代,应该爱好和平,远离涙气的。但电子游戏让年轻人觉得打打杀杀很爽,很解气,很给力。他不知道宽容和道歉才是勇者的表现。

在金钱和权力面前,我们怂的一地鸡毛。为了利益,我们可以一辈子不说一句真话,为了升官,我们可以跪下来给领导擦皮鞋。

媒体被流量绑架,点击量背后是广告,是估值,是钱,所有的电子媒体被流量绑架的死死的,要想尽一切办法吸引眼球。所以标题比内容重要,内容比文化重要。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必须媚俗,必须煽动情绪,必须像游戏一样无知狂妄,或毫无道德底线。

自北宋以来,一千年的时间,战争频发,朝代更迭。对外战争中,中国始终占据着人口和经济的优势,但战争结果是败多胜少。们都是蛮夷,他们都是列强,他们都是鬼子,他们每次都是战争的发动者。面对外国的“敌人”,我们太需要胜利了,所以对精神胜利迷恋到不能自拔。

我们善良吗?

我不知道中国人是否善良。有时候真的很善良,比如被欺负的时候,真能忍受,真的有胸怀。我们对不需要自己付出的事情也很善良,比如疫情初期,网上流传意大利华人的一封信,要中国派医疗队去,派专机去,因为他们是华侨,同学群里有人说“好可怜,我感动的想哭”。我们对需要自己付出的弱者也是善良的,比如网络上的滴水筹。比如那个靠红十字会骗了不少钱的女网红。

一旦有利害关系,需要站队时,我很难说中国人是善良的。

近代史,中国人在对内的斗争和杀戮中乐此不彼,如太平天国各路人马的互杀;如民国初期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军阀混战。对弱者和失败者在古代中国的成语里有独特的文化含义,狠毒的令人不寒而栗,比如“斩草除根”“株连九族”及莫须有。没有正义之争,没有标准之辩,也不管能力大小,只看你是属于哪个派系的来决定生或死。

文革中被红卫兵破害死的政治家,军事家不计其数,哪怕是人畜无害的文学家老舍,翻译家傅雷也难逃被折磨到自杀的命运。一切黑暗的发生都是以爱国爱民族爱主义的红色的名义。

这次疫情我们舆论也在不停的划线,不停的找对批斗的对象,不停的为自己的胜利欢呼。开始分武汉人,湖北人,湖北外的中国人,依次提防。疫情初期是划出想离开武汉的外国人,想离开中国的中国人,疫情后半段划出想回中国免费治病的华侨,再划出海外华人中的留学生。一次次千夫所指,一次次义愤填膺,基于被网络加工的抓眼球的报道。

很有意思的是网上的评价方向,重要的不是对错,重要的是站到人多的队伍里。比如反美的帖子里,清一色的咒骂美国,不同意意见的都被打击为跪舔美帝的汉奸。比如格隆研究里文章的观点是中国经济不能和美国脱钩,下面又是清一色的支持言论,不同意见被定义为脑残废材。我们从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正在演变为不敢去独立思考。

呼唤哲学思考

中国需要现代哲学和现代价值观体系的建立,把我们从疯狂的自相矛盾的逻辑中解救出来。我们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发展向上而负责的严肃的哲学家和文学家,而不仅仅是快手的大咖和带货的网红。

过去四十年,我们的国家建设的非常好,我们的人民做的非常好,我们的经济和民生都非常有希望了。我们不需要文人和名人讲假话来粉饰什么,我们需要讲真话,让行动和认知更加统一,我们的国家就能发展的更好。

我们再也不要给中国人划线了,中国人斗中国人,以任何名义在任何时代都是错误的,都是低级的选择,都是愚昧的决定。我们都是一母同胞的中国人,有任何不能理解的方面,要多包涵,要耐心沟通,而不是轻易的就定义为阶级敌人。如果中国人斗中国人被鼓励,今天倒下的是他,明天倒下的可能就是你的亲生孩子,请不要。。。砍下去。

我们也不要怒气冲冲去否定西方了,正如我们坚决不接受西方强加价值观到中国人身上一样,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有他自己的选择。我们很多人不了解西方的文明如何灿烂,正如个别西方政客不了解中华文明的坚韧和友好。不了解没关系,但不能跳着脚去骂战自己并不了解的文明,我们弱的时候没有被瓜分掉,我们强的时候也没有去入侵别国,那么为什么要因为假设敌人而去骂战呢?

集体骂战的可怕之处是,假设敌人会被培养成真正的敌人,文明冲突一旦开始,死的人比冠状肺炎要多无数倍,尸骨累累中倒下的是你的后代和那个你根本不认识的另一个异国家庭的孩子,杀死他们的就是“不服来战”者的嘴巴。

我们需要认真的去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文明,宗教和文化。按照100年前,500年前,1000年前去了解,去对比中国的文明。也许在航海时代来临之间各大陆之间的文明缺乏沟通,也许历史上的文明也是多地开花,各有异彩。没有任何一个宗教文化是鼓励人们去侵略他国的。

人类不可能彻底消灭病毒,病毒也无法征服人类。在不同的生物之间,不同的国家之间,我们要接受这个并行的世界。我不能假定自己是唯一的伟大,那么不同的伟大之间需要尊重和理解。

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历史,特别是中国和其他国家交好的历史以及和其他国家发生战争冲突的问题,战争之前文明的冲突是怎么酝酿发酵的。我们需要思考是否有的战争可以避免。

我们需要思考清朝末年北京城居民恩海刺杀德国公使,我需要思考八国联军进北京前慈溪宣布和十一国开战,和鼓励义和团杀传教士的那段历史,假如这些事情没有发生,那历史会怎样。

我们需要研究现代互联网传媒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因为互联网的存在,一个偶然的事件,局部的事件,会迅速被在网上被放大传播,引发各国愤青的个别政治家的兴奋,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大行其道。国际关系需要冷静和深远的考虑,需要国家代表去沟通谈判,而不要被破碎的信息掀起广泛的民意敌对,进一步裹挟了国家意志的对抗。

当敌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我是否需要思考如何减少敌意。

未来的格局演变

一、和的格局。

和的格局就是疫情之后,中西方在共同对付另一种生物-病毒的过程中找到了关于生命价值观的共鸣,减弱了之前的意识形态的冲突。在疫情结束后,中国和世界各国更加紧密的发生经济往来,继续全球化的发展。

这种和的结局对中国是最好。中国已经有的超级产能会继续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以后会形成中国的定价权优势。制造业利润的提升会推动中国科技领域的发展,制造业的升级在逐步的推进。制造业升级的成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改革的活动空间,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巨大改善,中国的独立自主发展民生消除贫困获取了更大的成功,我们的后代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中国。

和的战略我们应该了解下日本的国际战略。我们放了那么多抗日神剧,日本也没有天天谴责抗议中国人,他们选择和。美国扔了俩原子弹到日本,太平洋战争塞班岛之战日军伤亡殆尽,老百姓最后选择跳海而亡,也不投降美军。然而战后的日本选择了“和”。

国际关系的战略我们应该了解下以色列。据说以色列在美的企业家有强大的游说力量,每次伊朗试图和美国交好,以色列人就用1979年德黑兰绑架美国人质的事件去说服美国不要和伊朗交好。

外交是交往的交,交好的交,不是交锋的交,交锋的事交给国防部。谴责和斗嘴之后,我们要想想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

二、分的格局。

疫情之中全面陷入口水战的汪洋大海中,对西方列强无比气愤,气愤于他们的羸弱,嘲笑他们的无知,骄傲我们的强大。西方质疑中国的对病毒的连带责任,同样气愤,嘲笑中国。这种情绪在自媒体和官媒中被选择性放大,对立的情绪从少数人变为大多数,中西方互相感染,从网络的牢骚成为国家的意志。

国际关系上我们面临有两个非常危险的因素,一个是之前的三国杀是美苏争霸,那么中国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被双方争取。现在是俄罗斯已经弱的没资格去争霸了,反过来俄罗斯处于一个被美中拉拢的位置。第二是目前的友好国家多数是处于利益的考虑,或者是在考虑如何增加自己和美国谈判的筹码,如伊、俄、鲜等,都在待价而沽,随时会选择弃这个投那个。

疫情之后,(会很快,病毒的感染很可能来去如潮水,有可能五月中就会消失),西方发达国家重组织供应链,各种政策后疏远中国。这种玩法,国际贸易的主要采购方增加了采购成本,人口多的发展中国家会欢呼雀跃地接受制造业的订单,比如越南,印尼,印度,菲律宾等。

中国回到了相对隔离的状态,未来参考伊朗。对中国而言,和则大受益,分则大损害,一切取决于我们自己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表达,如何去沟通。文化强,则中国强,产生于中原内地的文化,要警醒如何破解对外交流的难题。每个中国人的言行组成了中国文化的国家符号,未来变局看每个人如何选择。(来源:哲学新观察 作者:蓝眼猫)



                                 
                                           政经观察
                 



不要心存侥幸 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                 
【研究员】:WH
在3月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出面,直接说出大家不愿意捅破却又知道已经发生的事实:2020年经济发生衰退,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而且这一次肯定会比金融危机的时候更加严重。现在各个国家已经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措施来保护本国的经济,货币基金组织将拿出了1万亿美元给成员国提供帮助。可就三月情况看,这才是不幸的开始。新冠病毒刚在世界泛滥开,问题和麻烦是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各个国家将面对卫生危机、资本流动性危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一系列挑战。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35970553146.jpg

【博览财经特稿】中国疫情焦灼时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已开始追踪可能造成的经济影响,本来说会尽快出一份报告,可逐渐地,这成为一件无法完成的任务,因为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牵扯了进去。

2008年和今年相比几乎是云淡风轻的一年

在3月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出面,直接说出大家不愿意捅破却又知道已经发生的事实:2020年经济发生衰退,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而且这一次肯定会比金融危机的时候更加严重。现在各个国家已经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措施来保护本国的经济,货币基金组织将拿出了1万亿美元给成员国提供帮助。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36001790863.jpg

可就三月的情况看,这才是不幸的开始。新冠病毒刚刚在世界泛滥开,问题和麻烦是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各个国家将面对卫生危机、资本流动性危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一系列挑战。可就像所有政客和好莱坞电影一样,格奥尔基耶娃在讲话时勾勒出一个明朗的未来:我们相信2021年经济活动会逐渐恢复,各个国家需要采取强有力、协调一致的政策行动,我们能够走出这场危机。

不能忘记格奥尔基耶娃曾也是一名在伦敦政经学院工作的学者,即便她省掉了连词,但还是能看出这是这个句子背后的严密逻辑:想得到2021经济逐渐恢复这一结论,我们得满足各国推行有力、一致政策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我们有么?

积极的信号还是有一些的。对于许多低收入国家,能够在此时获得贷款支持卫生系统,是十万火急的事情。送给别的国家几千台呼吸机确实是提供了帮助,但是面对疫情,需要有足够的床位,足够的医护人员和足够的物资,这些都需要钱。

美国国会在3月27日表示,会加快批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承诺:将其执行董事的特别提款权加倍,从1824亿美元,提高到3647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希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己能拍板往外借出的钱多一些,能够尽快给需要的国家支援。

3月底,世界银行主席戴维·马尔帕斯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呼吁给最贫困的国家减债,让贫困国家留出足够资金,用于防控新冠肺炎的大流行,世界银行也开始为贫困国家提供救助。

截至3月底,世界银行落实的新冠肺炎相关项目总金额,到达28亿美元,目前已经开启140亿美元快速道机制,以帮助困难国家面对这次的疫情。至于中国面对国际疫情的态度也不用多说了,对于有困难的国家已经拿出谈恋爱才有的态度: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倾我所能,尽我所有。

但是我们真的协调一致了么?这些天的政治纷争可是不少见。美国依旧在政治层面纷争不断,甚至面对援助物资还要上演一番政治把戏,可能就算死到了这些政客自己头上,人类争权夺利的本质还是不会有变化。

欧洲国家彼此截留物资,恐慌性囤积加剧了医疗用品稀缺,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医疗产品实行出口限制,继之这延续到了粮食。这些被世界银行称之为“病毒保护主义”的行为,最后会严重地打击贸易——在危机时国际贸易是不可信的,那么就更应该去关闭国门。

保护带来的贸易衰退只是一方面,最可怕的是对信心的打击。在经历了反复截胡之后,你还能怎么指望外贸部门的人说服领导国际贸易是可靠的?那些工业能力不强的国家,很快就会成为病毒的炮灰,而那些富裕的国家也会在未来失去弱国的信任和人力、资源供给,陷入不可挽回的衰退。2008年,和今年相比,几乎是云淡风轻的一年。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36031796406.jpg

几千万人口,没准备好失业

事实上“经济危机”是学界、政府甚至一向不嫌事大的媒体,都会慎重使用的词汇。因为一旦公共想象对“经济危机”达成一致,光是悲观的情绪就能够造成一场金融灾难。即便2008年的金融危机实际上都冲击到实体经济,但最终都没有使用“经济危机”这个定性。但是今年无论是世界组织还是各国政府,已经明确地使用“经济危机”来描述最近和未来几年的经济情况。

未来几年世界会好么?答案很确定,不会的。光是今年的就业问题会让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感到崩溃。

3月初,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对新冠病毒导致的失业人口数量进行了预估,认为全球可能会新增2500万的失业人口,这是按照2019年全球1.88亿失业人口基准推算的。但是到了3月中旬的时候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警告,美国的失业率可能会飙升至20%,大约3200万人口会失业。

光是美国一个国家预计的失业人口数量,就已经远远超过联合国的预期。结果又过了1周,美国联邦储备局表示可能这次造成的失业问题要比1930年的大萧条时期还严重,预计有4700万美国人会因为疫情失去工作。虽说世界银行预计中国由于控制速度较快,经济能够实现正增长,但是就现在的数据看,中国一、二月份的失业率也飙升到6.2%,这就比去年平白多了1000万的失业人口。

可以想象这都是什么人:导游、影院职工、小餐馆老板、外贸谈判团队……几千万人没工作在键盘上打起来轻飘飘的,但要是实际到个人经历,可都是压抑而具象的。

41岁的美国男子阿迪代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给媒体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时候说自己有一种幻灭感。一直以来他为美国人的独立自主感到骄傲,认为那些找不到工作,领取救济金的人是因为懒惰。

结果每周收入2000美元的他,在3月8日突然被辞退,这是他从来没想象过的。没有什么积蓄的他马上花光了身上的所有钱,全家沦落到没钱吃饭的地步。一直觉得食物银行是骗钱NGO的他,这回真的跑上前去排队,但是因为最近失业人员的激增,食物银行也排满了人,等了几个小时他只领到了一包青豆。

前同事看他太惨了,凑了100美元让他吃饭,但是也快花光了。现在阿迪代说自己每天只吃一餐,每餐只吃两片面包,之后靠喝糖水过活。现在去食物银行排队领食物,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当然,作为美国人的阿迪代可能不会觉得其实每天还有面包吃也算是幸福了,这次疫情之后会有不少人根本没饭吃。

当然,有些地方本来就很贫穷,本来就没饭吃,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当地人恐怕更难应对。尼日利亚疾控中心的官员在2月到武汉考察,看到武汉封城后食品和药品供应基本能得到保障,不禁感叹:“(尼日利亚)关闭社会的挑战将比中国,欧洲或美国大得多。”

尼日利亚虽然号称非洲第一强国(经济总量上的),且第一大城市拉各斯有着2100万人口。但仔细考察,你会发现其中约有三分之二住在非正式的棚户区中,没有电或自来水。如今拉各斯也封城了,只能祝当地居民好运了。

冠状病毒创造更多的不平等

这么一对比,美国人民的苦难绝对比不上非洲人民的大。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在疫情面前面对的生活难题都不一样。

没工作还仅仅是若干社会问题最显眼的一个,这次疫情将创造出来的社会危机将不计其数,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隔离期间各国家庭暴力的上升。

失业没钱养家,外加还必须待在家里,那些有着情绪不稳定伴侣的女性,可能会面临很严重的安全威胁。我在悉尼,这里一半警力用在了监督执行隔离令上,剩下的警察除应对常规犯罪,都派到了跟踪和处理家暴案上。当然,这还是发达国家,有警察和法律保护女性的权益。女性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那些国家什么样,想都不敢想。

冠状病毒是公平的么?不是的,它只会进一步折叠这个社会。关闭学校造成的数字鸿沟,会导致更长期的教育不公平,没钱买智能设备的家庭,孩子只能旷课;作为占护理人员大部分的女性,面临着更大的暴露风险;底薪劳工从事的工作,一般来说都需要和他人存在身体接触,有着更高的感染可能。低经济收入和高健康风险,还能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不平等。

现在各国都已经采取了货币手段、财政手段保护失业的弱势人群,有些政策几乎是在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如为了保住就业,澳大利亚政府宣布直接帮企业给员工发工资,每位员工将获得每14天1500澳元的工资,对于企业的附加条款只有2条:证明疫情确实使营业额受损;保证不开除员工。英国则免除了企业一年的营业税,受疫情影响的个人和企业可以推迟偿还贷款。德国是主动对小微企业发放了补贴,主要受益对象是烤肉摊、啤酒馆这样容易受冲击的服务行业。各个国家的央行,也是毫不犹豫直接降息。

这些都是问题吗?都是,但都是第一世界问题。什么是悲惨的第三世界问题?我们夸奖过韩国大量检测,其中一个办法是开着车经过检测点,停下检测就走人。这一办法避免了在医院的人群聚集交叉传染,也很适合人均汽车保有量大的发达国家,所以被多国学习

可是发展中国家呢?印度宣布封城之后,大量民众不得不背着小孩子,步行数百英里,从德里等城市回到自己的村庄——他们可没车。而且印度的真实检测能力也让人生疑,此前我们甚至见到过有印吹说印度防控搞得不错的,这两天印度确诊数字直线上升,又打了不少脸。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36068544252.jpg

这次疫情和近代史以来任何一次经济危机都不一样的是,人们因为隔离令不得不躲在家里,生产和消费活动直接停止了,再发多少钱都没用。或许今天人们还能勉强付够房租,但是过几个月怎么办呢?

中国从疫情开始到逐渐复工花了4个月,但到现在许多中小微企业还没能够缓过气来。而这4个月还是在强制封城,人人戴口罩的情况下得来的,那些连口罩和基本隔离都做不到的国家,那些病例已经增长到5万以上疫情眼看无法扑灭的国家,疫情会持续多久还是一个未知数。多少人会失去生计呢?可能没人能算准。

全球化的优势化为副作用

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世界供应链就出了很多问题,这个话题讨论过很多次了。现在疫情蔓延到各个国家,全球化的副作用要显现出来了——专业化生产的比较优势在这个时局里,就成了比较劣势。

近些年来国际组织和各个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地推动提升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改革,以最大程度地给本国带来最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让世界得到最广泛的分享。许多新兴市场国家都没有走工业大国曾经走过的全面工业建设道路,转向从事专业化生产。

这样的好处是,这些国家无需从头建设所有产业就能致富,缺点是对外依赖性太高,遇到传染病这种特殊情况,如果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无法盈利,就会造成经济崩溃。而对于世界来说,这意味着更脆弱的供应链,假如一个国家因为疫情停止生产,那么会让最终成品无法生产出来。现在就连德国的机械制造业,都受到了供应链的破坏的冲击。

很多从事专业化生产,或者没有齐全工业链的国家面对疫情就很紧张了,瑞士就是这样。人均国民产值高在此刻不管用的,自己不会造口罩邻居一扣就什么都做不了。这还只是全球数以万计的产品供应的一环而已。那些牵扯到众多国家共同生产的产品,在今年都会受到严重的冲击。汽车是其中一个。

中国商务部外贸司表示,海外疫情的蔓延目前已经给中国的汽车贸易和供应链运转带来冲击。二月的时候这个方向是反的,当时的疫情重灾区湖北是二汽老家,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汽车零件产区之一,再加上其他地区配合暂停,逼停了不少进口中国零件的海外车企。如今中国复工,一些零部件却无法进口回来。像米其林、博世、倍耐力等国际大型供应商,纷纷关闭了欧美的工厂,车企面临的断供非常严重。

这还只是全球数以万计的产品供应的一环而已,现如今没人知道再过几个月会发生什么。

中国工信部的整体基调目前就很悲观:刚刚国家表示要大力推动新基建建设,这也是中国救市计划的重要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提振经济信心的旗舰项目,但现在中国高端制造的零件供应都成了问题,电子、集成电路、元器件、电容电阻的主要生产国美国、日本、韩国、荷兰现在疫情都正吃紧,根本没法保证元件供应。

中国自己熬过了疫情,现在看来,熬过别人家的疫情,也一样难。而第三产业中,零售、休闲、酒店、娱乐、交通、旅行等实体部门在疫情下不可能保持增长,而这些部门吸纳了总体就业的1/4。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是全球性的生产萎缩,是一场预言不到多坏的经济危机。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商务部发布《世界经济形式与展望》4月月度简报指出,如果在第二季度疫情得到控制,那么今年全球总产值从预测的2.5%转为1.6%,最坏可能至-0.9%。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36103381105.jpg

看到这个数字,说不定很多人还会感到轻松——好像不会比2009年更糟嘛。但正像格奥尔基耶娃使用的句式一样,这个经济预估是有前提的:世界疫情要在第二季度得到控制。可是世界疫情哪时候会结束呢,没人能够做出准确的预估。(来源:非凡油条(ID:ffyoutiao) 作者:酸辣粉)



                        

疫情引发系列次生灾害 将世界推进“马尔萨斯陷阱”                 
【研究员】:WH
千禧年之后,第三次技术革命红利逐渐消失,纳米、基因、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雷声大雨点小”,世界经济逐渐步入低增长。2008年,这场大危机直接将世界推向继1850年前后、1930年代之后的人类近代第三次马尔萨斯陷阱:资产泡沫崩盘,债务危机爆发,民粹主义泛滥,欧洲政治斗争激烈,传统政客失势,意识形态冲突,社会愈加撕裂,货币发行失控,贫富差距扩大,贸易摩擦加剧,全球化治理倒退,全球化大退潮。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36602844893.jpg

【博览财经特稿】2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提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粮食只能按算术级数增长。这样,人口增加到一定程度便出现粮食紧缺、人地矛盾,不可避免地反复出现饥馑、战争和疾病。

这就是困扰人类千万年的“马尔萨斯陷阱”:一次次如黑死病、西班牙大流感的传染病,一次次如伯罗奔尼撒战争、百年战争、一战二战的大规模战争,一次次如孟加拉大饥荒、印度大饥荒的大灾难,掳走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将人类锁定在“囚徒困境”中。

自牛顿、斯密、洛克以降,人类拾得科学之光、市场之器、制度之盾,总算冲破“千年停滞”之陷阱,乘上报酬递增之快车,跳出了马尔萨斯陷阱。

不过,每当技术革命步入尾声,技术扩散红利衰退,世界陷入低增长,人类便滑入马尔萨斯陷阱。

千禧年之后,第三次技术革命红利逐渐消失,纳米、基因、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雷声大雨点小”,世界经济逐渐步入低增长。

2008年,这场大危机直接将世界推向继1850年前后、1930年代之后的人类近代第三次马尔萨斯陷阱:资产泡沫崩盘,债务危机爆发,民粹主义泛滥,欧洲政治斗争激烈,传统政客失势,意识形态冲突,社会愈加撕裂,货币发行失控,贫富差距扩大,贸易摩擦加剧,全球化治理倒退,全球化大退潮。

“马尔萨斯陷阱”从来都没有离开,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其本质是:零和(负和)博弈,存量厮杀。

在低增长的全球化时代,这场新冠疫情,刺破资本泡沫,引发全球恐慌,将世界彻底地推入马尔萨斯陷阱之中,具体表现为:全球化时代的生存危机(传染病),货币超发掠夺财富,人为制造金融危机,还伴随着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以及地缘政治军事冲突。

本文结合本次疫情与股灾,分析当前及未来全球化时代的马尔萨斯形态社会。

病毒全球化:马尔萨斯陷阱的推手

或许很多人早已将天花、鼠疫、流感等大规模传染病,排除在当今人类威胁名单之外。但这次新冠疫情再次告诉我们,人类对病毒依然知之甚少。未知的传染病,依然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

加上,在全球化时代,病毒全球化特征极为明显,病毒伴随着人流、物流在全球快速传播。仅三个月时间,新冠疫情已遍布各大洲(南极洲除外)各主要国家,全球感染人数破百万,死亡人数超过三万。

如今,新冠疫情已“世界大流行”,远超2003年SARS扩散程度。SARS是一场来去无踪的传染疾病,至今亦无疫苗和特效药。还有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这场人类史上最致命的传染病,造成全世界10亿左右人感染,死亡人数超过5000万,而当时世界人口不过17亿。再往前追溯,地理大发现后,欧洲人将天花带到美洲,导致90%的印第安人被感染死亡。

当今全球化时代,高速流动的社会及落后的全球化治理,将加大传染病的传播力度,以及引发各种次生灾害,如股灾、经济危机、国家冲突。

所以,传染病,新冠疫情,在这次马尔萨斯陷阱中扮演着一种特殊的角色——推手。新冠疫情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将世界推进马尔萨斯陷阱之中:

一、新冠疫情刺破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累积的全球货币泡沫,加剧实体经济衰退、企业倒闭及工人失业,再次将世界经济锁定在低增长区。

二、美国政府启动“战时级别”的救市,美联储“无底线”地为市场提供资金,预计将增加经济的负债率,加剧市场的脆弱性,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化,将美联储的独立性原则破坏殆尽,或在将来引发更大的危机。(第二部分详细分析)

三、疫情按下全球化暂停键,各国“闭关锁国”,全球产业链硬脱钩,大批外贸订单被取消,重创原本正在退潮的全球化。

四、部分国家争抢战略物质,暂停粮食及部分重要医药用品出口,甚至扣留防护物资。

五、国家之间相互指责,意识形态冲突激烈,世界向左,刀口对外,争相甩锅,转移矛盾,公民权力与大政府主义、自由市场与干预主义、专业人士与权威主义正面交锋。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认为,这场危机可能会加剧中美关系的持续恶化和欧洲一体化的减弱。

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沃尔特说:“COVID-19将创造一个开放度、繁荣度和自由度更低的世界。”

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我们将走向一个更加贫乏、吝啬和狭小的世界。”(WeLens,Lens)

大疫之下,我们看到一个愈加撕裂的世界。世界为何会走到如此地步?

技术停滞与制度退化,是马尔萨斯陷阱出现的两大条件。如今,底层技术革新进入低潮期,全球化市场加剧了疫情的传播,落后的全球化治理(制度因素)又在病毒防控面前一败涂地。这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挑战。

在中国,疫情防控的主体是大政府,其方式是战时管控,中断市场,政府调配。中国的行动证明这种方式是有效的。

在高度市场化的国家,疫情防控的主体是大市场大社会高效政府,其方式是平衡防控,即控制病毒与社会经济运行同步,依赖于领先的医疗技术、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及相对高素质的国民。目前,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采用这种方式获得一定的认可。

但是,总体说,欧美国家在这次病毒防控中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是,他们信任了全球化市场,但忽视了全球化治理的落后。

在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治理本身具有一套病毒防控模式。全球化是疫情扩散的加速器,同时在防控病毒方面也具备它的一套逻辑:更发达的市场,更先进的医疗技术,更紧密的国际合作。这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但是,由于全球化治理的落后与倒退,新冠疫情“世界大流行”后,全球化反而成为全球开放经济国家的重大威胁。

全球化,是一个国家主权不断地向外让渡的过程,包括让渡关税主权、货币主权、财政主权、司法主权等。全球化发展越深入,国家的力量越被削弱,政府权力越弱小。

全球开放经济体被迫回归到国家治理模式之中“挣扎”:他们担心“闭关锁国”重创高度国际化的市场经济,担心大政府主义埋葬全球化带来的自由主义。但是,病毒是无情的、残酷的。

以意大利为例。意大利是全球疫情的重灾区,确诊人数多,死亡率高。为什么?

一是前期政府效率不高,二是公共医疗资源不足。意大利的医疗技术在全球非常领先,但是公共医疗建设滞后,检测试剂盒紧缺,很多患者未被检测、未被发现。同时,重症医疗资源不足,全国ICU床位只有5000张。相比之下,日本的千人病床数量排名世界第二。

若往前追溯,意大利的问题源于2008年金融危机触发的债务危机(欧债危机)。债务危机导致意大利民粹思潮泛滥,政治势力更迭,政府威信与效率受挫;同时财政羸弱、债务如山,导致公共用品,包括公共卫生资源,供给不足、更新滞后。为什么意大利会爆发债务危机,而德国却没有?

意大利的债务危机与欧盟的治理有很大关系。欧盟是当今全球化治理最先进的体系,但是内部依然矛盾重重、债务问题突出。

1999年,欧盟实行统一货币——欧元,当时意大利的财政并不满足加入欧元区的条件,但是它作为五大创始成员国“破例”入围。

此后,意大利糟糕的财政为欧元区埋下隐患。在统一的货币体系下生存,相当于与博尔特(德国)绑腿跑步,财政实力不足的意大利被甩到后面,弄得人仰马翻,债务日益高涨。

欧元区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财政,以平衡弱经济体、弱财政国。这是欧盟治理模式中的重大缺陷。在欧盟内部,商品、资本与人快速频繁流动,意大利沦陷后,新冠疫情迅速占领欧洲。

我们主要看德国。德国确诊人数规模巨大,但是死亡率极低。同在欧盟体系内,德国与意大利走向了两个极端。这是为什么?

在欧元区内,德国是欧盟的顶梁柱,经济实力强劲、财政状况较好,其财政政策与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契合度高。换言之,德国获得了较多欧洲一体化的红利。所以,德国一直是欧元区的受益者,其政府信用较高、执行力强,医疗技术先进,公共卫生资源充足,尤其是应对疫情亟需的检测试剂盒、重症监护病床和ECMO(体外膜肺氧合)。

平日,德国医院的重症监护病床达28000张,比欧洲的平均水平高出了1/3。根据世卫组织2018年数据,德国医院平均每千人有8张床位,意大利只有3.2张。

据世界银行官网数据统计,德国平均每1000人就有13.2名护士,美国的这一数字为8.6,意大利只有5.9。在本次疫情中,护士比例高的国家,死亡率明显更低。

德国政府从德国精密医疗设备制造厂商德尔格沃克采购了10000台呼吸机,德国呼吸机总数达到了38000台。

还有重症患者急救关键设备ECMO,目前世界三大ECMO技术掌握在意大利、瑞典、德国、英国及美国公司手上。德国具备这一产品的生产能力,同时拥有较大量的存货。中国尚无法国产,全国只有400多台,3月曾向德国紧急采购了16台ECMO。

当然,死亡率远低于意大利,还要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新冠患者的平均年龄远低于意大利。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德国作为欧盟“带头大哥”,援助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德国将空客改装为“ICU”救援机,从意大利空运重症患者到“德意治”。

“疫情之下,欧洲必须团结起来。”德国前联邦环境部长、联邦议员特里廷认为,“我们要知道,这不是一场德国危机,而是一场全球性危机。”

不过,全球范围内撕裂已不可避免。疫情之下,全球产业链硬脱钩,一些国家开始自建产业链,适应“闭关锁国”的日子。“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口号,孕育着反全球化、保护主义、国家主义的不安思潮及对立情绪。

这次疫情,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全球化治理的一次考验。“风月同天”,人类如何在一个“平的世界”里一起赚钱、一起生活,同时一起抗击病毒?

迄今为止,疫情全球化将全球化治理撕得支离破碎,世界卫生组织信誉扫地,国家主义完胜,大政府主义抬头。病毒,穿过千疮百孔的全球化治理,彻底地将世界推向马尔萨斯陷阱。

央行计划性:马尔萨斯陷阱的猎手

国家治理及全球化治理,是当今人类走出马尔萨斯陷阱的关键。可惜的是,全球化治理一败涂地的同时,国家治理也节节败退。新冠疫情刺破累积十余年的全球货币泡沫,同时加速冲击实体经济。

美国政府启动“战时级别”的救市计划,资金高达2万亿美元。美联储提前进入大危机管理模式,将利率下调至零,无限量购买国债,绕过商业直接向企业、家庭、个人贷款,购买公司债和ETF债券。

显然,美国政府及美联储将新冠疫情定义为一场社会危机或“灾害”。这次“无底线”救援超出了“救市”范畴,未尝不可。但是,这次救援行动彻底恶化了美联储的独立性及治理模式——美元与美债“合体”,美联储与联邦政府“合谋”。

如今的世界,已经彻底进入了“央行计划经济时代”,一个理性预期的泡沫时代。当经济下行时,央行开启宽松闸门,当经济过热时,央行开始紧缩。即便发生大危机,央行实施“无底线”救市,将危机拖延、分散与转嫁。如此反复操作,世界似乎尽在央行之手。

但很可惜,这无疑是一种由权力傲慢与经济利益裹挟的“致命的自负”。受资本边际收益率递减规律的支配,美联储在一次次“不对称操作”中,进入零利率的死胡同,捉襟见肘、缴械投降

在这次救援行动中,美联储突破了“最后的贷款人”的界限,使出十八般武艺,成为了“最后的买家”。这种“无底线”救市,表面上救民于水火,事实上是公然上演最恶劣的财富存量掠夺。

美联储与美国政府维持着一种低效的制度:低通胀、低利率、低增长、高泡沫、高杠杆。这种制度下,低通胀安抚穷人,低利率激励富人,中产则长期受害。

“货币盛世”之下,谁越接近铸币权,谁就更有机会获得更多财富。当直升机撒钱时,捡到钱的人相当于抢夺了他人的财富;没有捡到的则被他人掠夺。房地产、金融、基建、大型企业,靠近水源地;软件、设计、知识服务、制造业、蓝领工人,则远离水源地。

首先,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政府、建制派及华尔街金融机构。美联储被美国政府绑架,美国政府长期从美联储手上攫取货币发行权的垄断租金,借此大规模扩张国债,以满足福利民粹之需换取政治选票。

低利率刺激资产价格膨胀,美国金融机构及富人的财富大幅增加。资产价格膨胀,抽离了实体资金,不利于实体制造企业及蓝领工人的收入增加。长期被低通胀迷惑的穷人,与富人之间的财富差距越来越大。

再看中产。房产,是富人的财富,却是中产的真实债务。富人可以做资产配置对冲风险,而中产财富多压在房产上动弹不得。

事实上,每一次金融危机,每一次救市,每一次货币超发,都是一次大规模的公开的存量财富掠夺,都加剧了贫富差距、经济结构及社会失衡。金融危机爆发,中产的财富大幅度缩水;每次金融危机后,富人的财富反而增加。

美国的贫富差距从1980年代开始持续扩大。这四十年,是美国金融混业时代,资产价格膨胀的时代,也是美国货币超发的时代。金融繁荣、资产价格膨胀、货币超发叠加救市行动,大幅度地加剧了贫富差距、经济失衡及社会分裂。

所以,这次马尔萨斯陷阱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货币超发引发大规模的财富存量掠夺。

如今的贫富分化与20世纪存在显著差异:穷人与失业者获得更多生活保障;中产阶级纳税高、负债高,真实财富受到挤压;高收入阶层受益于资产泡沫,财富规模暴增。

以本次救市为例,美国政府的救济金额高达2万亿美元。其中,向个人最多支付1200美元、夫妻2400美元、每个子女额外500美元;向小企业提供3500亿美元贷款,用于支付薪酬、工资和福利;建立一个5000亿美元的纳税人资金池,给企业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

美联储购买国债给政府融资,购买抵押债券、ETF债券、企业债给金融市场输血,同时也直接向企业贷款。可以看出,美国政府试图保障低收入者和失业者,美联储则供养富人、金融机构。

这种做法不断地推动美国从橄榄型社会走向幂律型社会:美国政府迎合民粹势力,靠举债提供大规模的社会福利,为最底层民众兜底;中产阶级被压缩,真实财富缩水,生活处境更加艰难;顶部的富人则受益于美联储持续宽松货币刺激下的金融资产价格膨胀。

我曾预言:“若未来资产价格再次崩盘,又将进一步将世界推向马尔萨斯陷阱3.0的深渊。”“资产价格泡沫崩盘,是对这一马尔萨斯行为最严厉的惩罚。但这一惩罚,回头又会促成救市之行动,掀起更加狂暴的存量掠夺。”“这似乎是一个死循环。”

若从制度变迁角度看,这是国家治理的倒退,简单概括是美债美元化,美联储政治化。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将货币政策提到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的高度。弗里德曼担心货币政策将成为新的“利维坦”,建议将其关进笼子里,以立法的方式固定货币发行量。

显然弗里德曼的建议无法被采纳,但这头“利维坦”,后来被施政者异化为比财政政策更加凶猛的干预工具、财富掠夺工具。当今世界处于底层技术周期底部,叠加全球化治理倒退,国家治理倒退,世界又怎能不滑入马尔萨斯陷阱呢?

全球化治理:马尔萨斯陷阱的作手

疫情期间,两大宏观主题备受关注:一是传染病改变历史;二是大危机、大萧条爆发的概率。

如今,新冠疫情“世界大流行”,叠加史诗级的股灾,还有被动的“闭关锁国”,很多人都在担心,疫情过后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有人担心,世界将爆发类似1930年代的大萧条及大动荡。最近,桥水创始人达利欧多次强调,如今的世界与1930年代非常相似,债务膨胀,央行无力回天,民粹主义崛起,国家及意识形态激烈冲突,世界秩序面临重塑。

我们看看,如今的世界与1930年代到底有多少相似之处。从1929年到1939年间,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

1929年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持续多年的大萧条;大萧条引发社会危机,民粹势力崛起,大政府主义登台,美国罗斯福持新政入主白宫后,单方面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提高关税,发起贸易战;紧接着,欧洲各国纷纷效仿,以邻为壑,“高筑墙,广积粮”,全球化大退潮;在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簇拥下,纳粹党上台,德国经济开始军事化,希特勒不是“缓称王”,而是要开始吞并欧洲;希特勒先与英、法、意在慕尼黑会议上获得了苏台德,接着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然后与“北极熊”合谋,瓜分波兰;东亚这边,日本军国主义迅速得势,日军对中国发动全面入侵战争;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0年代是人类近代社会一次极端的马尔萨斯陷阱(近代第二次):爆发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大危机、大萧条以及最残酷的世界大战。

这次马尔萨斯陷阱具备两个重要条件:

一、技术周期底部。

通常底层技术革命的周期为100年左右,技术红利期为50年左右。进入20世纪后,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的技术红利逐渐消失,世界经济增长动力衰退,存量财富争夺加剧,一战爆发。

一战后的1920年代,美国经济异常繁荣,大量黄金、资本进入美国金融市场,制造了虚假的“柯立芝繁荣”。

这其实是滑入马尔萨斯陷阱前的“回光返照”:当实体经济投资收益率下滑,越来越多资本在金融市场中空转,推高经济杠杆率及金融资产价格。当股市突然崩盘,进而冲击最弱的实体经济,大危机爆发。

严格上说,近代第二次马尔萨斯陷阱包括一战、大危机、大萧条与二战。时间跨度长达40年左右,均处于第二次技术革命周期底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前夜。

二、制度建设倒退。

当技术衰退,经济低迷,收入下降,国家制度及国际秩序往往遭遇严峻的挑战。比如,一战爆发时,欧洲打成了一锅粥,欧洲将国际黄金标准的管理权交给了隔岸观火的美国。

国际黄金标准是当时的以金本位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的任务是负责在战争期间维持这一体系运行,避免黄金贬值。

当时刚刚成立一年的美联储接手后很快就破坏了这一国际规则。一战促使大量黄金流向美国,美联储打破了黄金标准,大幅度抬高美元,让黄金快速贬值,试图以美元取而代之。

黄金标准被打破,导致黄金的神圣地位被动摇,欧洲人开始对黄金、对金本位产生了不信任感。这间接导致一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四分五裂、动荡不安,国际交易成本极高。

又比如,一战后,战败国德国遭受制裁,国内爆发人类史上极为罕见的通胀,马克沦为废纸,社会秩序混乱,民不聊生。

当时,德国国内民族情绪及工人运动高涨,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纳粹党)脱颖而出。

德国历史学派鼓吹“德国特殊论”;克虏伯的继承人加入德国纳粹党,克虏伯帝国成为了希特勒的战争机器;流亡荷兰的威廉二世,还为希特勒提供了200万马克的援助。

大政府主义及政治强人对国家制度及国际秩序的破坏,对国际经贸关系的打压,相当于抽走了压舱石和稳定器。

可见,当世界进入技术底部周期,国家制度及国际秩序一旦遭到破坏,这两个因素叠加,人类将不可避免地滑入存量厮杀的马尔萨斯陷阱。

再看当今世界,是否存在这种危险。

第一,与上次马尔萨斯陷阱类似,目前世界也处于底层技术周期的底部。

上次技术革命爆发于二战后,石化、航空航天、核能、半导体、计算机等军工技术市场化,给五六十年代的欧美世界带来持续繁荣。

接着七八十年代开始,通信技术、电子产品、互联网、精密制造、生物技术等再掀波澜,欧美经济持续增长。

但进入90年代,技术红利随着技术扩散路径而逐渐递减、消失,世界经济增长逐步进入低增长区: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后陷入持续低增长;德国在东西德统一后,经济增速稳步下行,欧洲在千禧之年已进入低增长区;凭借信息技术的垄断力量和美元红利,美国经济撑到了21世纪,但最终被2008年金融危机终结;危机后,韩国及亚洲新兴经济体衰退,阿根廷、俄罗斯、土耳其遭遇货币危机,金砖国家“变色”。

如今,备受期待的纳米技术、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基因技术依然“雷声大雨点小”,尚未完全进入大规模商用、量产阶段。

反过来,过去十多年,随着技术动力衰退,越来越多资本进入金融市场空转,类似1920年代的美国,推高了资产泡沫和经济杠杆。比如,2007年次贷危机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及金融管制助长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品;危机后,量化宽松推动美股十年大牛,美债急速膨胀;同时,中国房地产连战连捷;还有2017年,比特币及数字货币泡沫。

所以,这轮马尔萨斯陷阱应该始于2008年大危机。这次疫情及股灾,让世界深陷其中

第二,制度建设同样在倒退。

与1930年代不同,当今世界的全球化程度高很多,国家权力受到全球化的削弱。如今国家的经济主权更弱,执行效率更低。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制度建设倒退,因为全球化治理正在替代国家治理。但是,这次疫情及股灾同时暴露了全球化治理和国家治理的两大短板。

全球化治理方面:一、世界卫生组织,作为联合国的下属机构,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受到诸多质疑,公信力大减;同时,在应对疫情“世界大流行”时,力量非常有限。

二、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全球最大贸易体系,其自身规则滞后,仲裁机构长期停摆,近些年国际贸易摩擦激烈,亦毫无作为;同时,针对当前“闭关锁国”,一些国家禁止大米出口,拦截口罩等医疗资源等问题,尚未建立“病毒全球化”的应对方案及相关规则。

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全球“央行中的央行”,尚未建立一套适应全球化的跨国货币体系(特别提款权的行使权力受约束);同时,任由经济全球化与货币国家化的矛盾恶化,任由美联储数次量化宽松,美元任意贬值,客观上破坏他国货币政策独立性,造成“祸水东引”、“转嫁危机”。

国家治理方面:这次新冠疫情,促使世界各国快速地从全球化中撤回到国家行政主权之内,可能逐步回归到国家经济主权。

新加坡、俄罗斯、澳大利亚较早封闭国门,抑制疫情进一步扩散。行动缓慢的欧洲、美国则被大面积感染。欧美国家相信全球化市场,但是忽视了全球化治理的失败。

一旦“闭关锁国”,退回到国家主权之内,国家治理的退化将给他们带来极大的麻烦。比如,政府没有能力进入战时管制,没能力重建已丢失的产业链。

最后,只能使用一种办法:兜底。美联储的货币闸门完全敞开,美国政府予求予取,为整个社会兜底。救援行为本身没问题,但背后却体现了国家治理倒退——联邦政府完全转向攫取货币垄断租金,美联储被国债绑架丧失了独立性。

这种“兜底”方式潜藏着社会矛盾,穷人获得保障,中产受损,富人更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同时,政府负债率持续上升,债务风险巨大。

事实上,从1930年代到二战期间,美国负债率持续上升。而这次,如果2万亿救市计划实施,美国的负债率将达到二战期间的最高水平。

二战后,技术革命爆发,经济持续繁荣,美国政府征税,烫平了那次债务脉冲。这次,该如何化解呢?

总体看,当今世界处于技术周期底部,制度建设亦在倒退,但相较1930年代,全球化程度更高,社会福利水平更高,且有核武器制衡,这次马尔萨斯陷阱不太可能出现较大规模战争。

但是,这次马尔萨斯陷阱定然会出现激烈的贸易摩擦,严重的国家及意识形态对立,泛滥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还有大规模的隐性的财富掠夺。这该怎么办?

技术创新和制度革新,是人类跳出马尔萨斯陷阱之关键。如果全球化治理未能提升,各国该如何度过技术周期底部,“静待”下一次底层技术革命的到来,带领世界走出这次马尔萨斯陷阱?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36640140435.jpg

需要说明的是,技术革命并非一定会到来,技术创新源自人力资本的积累及有激励性的制度。

下面主要说三种模式:美国模式、日本模式与德国模式。这三个国家,人力资本都非常雄厚,关键看制度是否具有激励性

美国模式,可以理解为“刀锋模式”。

从绝对面看,美联储与联邦政府的制度退化,有助于保障底层社会,有助于富人及金融机构创富,不利于中产、实体经济及技术革新。

但从相对面看,美国利用其军事、政治以及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优势,一次次地在泡沫危机中化险为夷。即便是在金融泡沫之下,依然有大量资本、人才加入美国,其创新能力依然首屈一指。

所以,美国模式有机会突破马尔萨斯陷阱,但过程无疑是动荡不安、惊心动魄的。

这种模式独一无二,仅此一家。它利用了全球化后治理的脆弱,“攫取”全球人才与资本之精华,而后成其大。当然不可否认,美国最大的优势可能是其制度的可修复性。

日本模式,可以理解为“装死模式”。

自泡沫危机后,日本在痛苦中艰难转型。日本政府大力支持基础科研,日本企业往上游基础技术转型,如今日本已经积累了包括精密机床、机器人、半导体材料、大型核电、氢燃料、能源存储技术、生物科技等核心技术。

日本的优势是藏富于民、贫富差距小,经济稳定性更强。但是,日本是富了民众穷了政府。日本政府负债率是全球最高的,高达253%,远超美国。日本央行是日本股市、大型财团真正的买家。

所以,日本一个突出特点是,风险全部集中到政府手上,民众富有,社会福利好,居民负债率相对低,房地产和金融泡沫低,但政府负债率极高。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的负债基本源自本土,很少外债。

所以,日本模式是政府挑重担,全民共度难关,悄无声息地“静待”技术革命到来。

德国模式,可以理解为“稳健模式”。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一怕打仗,二怕通胀。近70年,德国的通胀控制得很好,政府负债率和居民负债率都不高,资本市场不繁荣,金融风险低,银行与大型制造业捆绑,支持制造业深耕细作、技术创新,大型实体的现金储备较多。德国的弱点不太明显,目前及未来最大的麻烦可能来自欧盟的分歧与分裂。

在应对本次疫情时可看出,日德更加稳定,美国相对大起大落。不过,美德日及他国若要以技术突破这次马尔萨斯陷阱,皆离不开全球化市场。因此,亟需重塑全球化秩序,提升全球化治理水平。(来源:智本社 作者:清和)



                                 
                                           社会热点
                 



非常时期非常之策 发券和“撒钱”都为刺激消费                 
【研究员】:WH
近些年来,消费已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消费好不好,关乎经济增长如何。可当前现实是,受疫情防控影响,居民的外出急剧减少,各式各样的消费大幅减少,消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诸如餐饮、购物、酒店住宿、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消费活动出现不同程度萎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8.7个百分点。疫情对居民消费的不利影响,削弱了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的作用,并对经济运行形成拖累。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45839242990.jpg

【博览财经特稿】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人流物流商流受限,经济活动被迫按下“暂停键”,居民各式各样的消费大幅减少。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央出台一系列纾困促消费稳经济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不少地方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减轻疫情对消费进而对经济的冲击,把发放消费券作为一项应对之举。

3月27日起,杭州将陆续向全体在杭人员(包括域外来杭人员)发放消费券。本轮消费券政府发放额度为5亿元,其中1500万元用于困难群众的消费补助,剩余4.85亿元用于电子消费券发放,消费券活动周期为3月27日至5月31日。同时,商家匹配优惠额度11.8亿元左右,预计消费券实际总额将达16.8亿元。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45883457023.jpg

此后,宁波、济南、青岛、合肥等城市也陆续推出了发放优惠券政策。

而在太平洋彼岸,受到疫情冲击的美国也陆续放出了“大招”——当地时间3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国会当天通过的2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法案,该方案旨在提振因疫情而陷入困境的经济,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单一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包括媒体广泛关注的向美国个人和家庭的直接支付,每人1200美元。此前美国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已实施两轮刺激法案。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称,2万亿美元的法案只是首批资金。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无论直接发钱还是发放消费券,都是为了刺激消费。这些措施能不能让消费迅速“回血”?能不能有效激发消费潜力?

发券和“撒钱”都是为了刺激消费

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传播速度、感染范围、防控难度等方面都大大超过以往,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被打乱。尽管综合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但也不可否认,疫情对当下中国经济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对消费的冲击尤其显而易见。

近些年来,消费已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消费好不好,关乎经济增长如何。可当前现实是,受疫情防控影响,居民的外出急剧减少,各式各样的消费大幅减少,消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诸如餐饮、购物、酒店住宿、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消费活动出现不同程度萎缩。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至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8.7个百分点。疫情对居民消费的不利影响,削弱了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的作用,并对经济运行形成拖累。

既要防控疫情,也要稳定经济运行。鉴于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稳经济,显然要把促消费摆在特别突出的位置。故而,根据消费形势需要,许多地方从本地实际出发,把发消费券当作可选的政策工具,促进消费回补和释放消费潜力。

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全球经济正经受煎熬。身陷抗疫苦战中的美国特朗普政府,为了减缓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不断祭出稳经济举措。美国是世界第一消费大国,消费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这些稳经济举措中,其中一项就是向美国人“撒钱”——每个成年人1200美元(约合人民币8520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7.1元,下同),每对夫妇2400美元,每个儿童500美元。个人收入达到7.5万美元、夫妻收入达到15万美元后,获得的金额逐步减少。这些补贴可以用来支付房租或者其他账单,或者用来购买生活必需品,既有利于保障普通美国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又有利于促消费,减缓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冲击。

多国也都推出经济刺激计划来实施救助。韩国政府3月30日宣布,将向七成韩国家庭一次性发放“紧急灾难补助”,总额约为9.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9亿元),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和民生的冲击。法国政府准备推出4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506亿元)的紧急救助计划,以避免大量企业破产和解雇潮。西班牙首相桑切斯17日宣布了一项“前所未有的”20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584亿元)援助计划,以保护就业并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

促消费稳经济,有行动总比不行动好,发消费券或发现金,都可值得一试。

为了拉动消费,尽快实现消费回补和释放消费潜力,许多地方纷纷发消费券,助力餐饮、旅游等重点行业复苏。南京预计将发放总额3.18亿元的消费券,宁波打算推出1亿元的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济南将发放2000万元文旅消费券,江西拟发放1000万元旅游电子消费券,浙江酝酿推出总价达10亿元的文旅消费券和1亿元的文旅消费大红包,广西将发放亿元暖心消费券……短短时间里,一大波消费券正在路上。

以南京为例。当地消费券总额达3.18亿元,主要包括餐饮、体育、图书、乡村旅游、信息、困难群众、工会会员消费券等7大类;消费券面值根据不同类型按每份100元或50元设定;乡村旅游、困难群众工会会员等3类消费券按照系统内有关要求发放,餐饮、体育、图书、信息等4类消费券采用多批次网上摇号方式面向全体市民公开发放。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45945774766.jpg

其实,早在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的冲击,杭州就针对特定群体分两次发放过7亿元消费券。从国际看,发放消费券的实践,国外早有之,如日本在1999年经济低迷时也向特定群体发放了名为“地域振兴券”的消费券,总额达6194亿日元,也就是每人2万日元。

多地大手笔发放消费券,看重的是其拉动作用。因疫情带来的消费低迷,不仅让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也给就业带来严峻挑战,因此急需向消费市场注入强心剂,使之尽可能较快回暖。目前来看,不论哪种形式的消费券,大都采取在使用时需搭配一定比例现金的办法,这会使消费者在使用消费券消费时,钱券相配,放大了消费金额,达到扩大消费的目的。这是其一。

其二,通过消费券这种形式扩大消费,能给经济活动带来一系列积极的连锁反应。如为恢复旅游市场景气发放旅游消费券,游客因此增多,除了旅游景区直接受益,餐饮、住宿、零售、娱乐等行业也会因之受益。由此,消费券因素的注入,拉动了旅游及与之相关行业的景气回升。

其三,消费券的特定投向,如投向受疫情冲击较严重的服务业、地区和群体,能够体现精准施策之效,促使有关行业、地区和群体尽快实现消费回补和释放消费潜力

很多人会问,中国为什么不像美国那样,向老百姓直接“撒钱”?

因为对中国来说,消费券的限期性、专用性、特定性,使之拉动消费可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相比之下,现金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则难以确定。中国民众有储蓄的习惯,发放的现金,可能被用于当期消费,但也很可能不用于当期消费而是存起来,成为居民储蓄的一部分,或流向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非消费领域,难达到拉动消费的目的。

而美国恰恰相反,是一个高消费、高负债的国家。与国人爱存钱的习惯相反,大多数美国人基本上是“吃光花光”或信用卡透支消费,存款不多。当疫情来袭时,不论个人还是家庭,其风险承受能力脆弱。同时,近来美国股市已密集经历四次熔断,失业率迅速攀升,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明显上升。如此一来,发放现金,既可以尽可能保障普通美国人的生活不受影响,也能稳定消费,并为刺激经济助一臂之力。

可以说,两种策略都是由各自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既治标更要治本

如果说把发消费券或发现金作为“短平快”的措施,那么多措并举才能既促消费也稳经济。

发消费券来促进消费是中间目标,稳经济才是最终目标。从过去经验看,消费券短期内促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较为明显。如1999年日本推出“地域振兴券”时,正值经济陷入泡沫经济破灭后的长期低迷,但当年4至9月推出及使用此券期间,日本消费分别环比增长0.5%和0.3%,从而摆脱连续两个季度的下降;在二、三季度0.4%和-0.1%的GDP环比增幅中,消费的贡献分别达到0.3和0.1个百分点。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45921241578.jpg

但从长期看,消费券对维持消费增长的效果就比较有限,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十分明确。如日本的消费券计划虽然规模庞大,但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状况未得到显著改善。

就长期而言,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如果当期收入高,或如果对未来收入有乐观预期,消费者自然会增加消费支出,因为有收入的保障。反之,若当期收入不增反减,或者若对未来收入不那么乐观,消费者即便当期一时增加收入,但也会出于收入上的考虑,趋向于压缩消费支出。也就是说,消费券可视为“意外之财”,是一次性的收入增加,也许对消费者当期消费有刺激作用,但不能改变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不太可能引致消费的大幅度增长。

这样的道理,同样也适用于发现金。因此,要想让消费者敢消费、多消费,增加收入或营造良好的未来收入预期才是根本,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持平看,发消费券或发现金以促消费稳经济,其积极作用值得肯定,但也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奢望,过于倚仗这种操作,这只不过促消费稳经济政策工具箱中的一种选项。

促消费稳经济,打的是“组合拳”。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领域推动加大税收金融的支持力度;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全国总工会拨付2.5亿元资金保障困难职工生活等等,各种举措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将有助于尽快让消费回暖、让经济回温。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我国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市场优势巨大。在疫情防控中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生产设备转起来,人财物畅流起来,市场热闹起来,我国巨大的市场优势才会得以释放,稳经济才会有可靠抓手。(来源:瞭望智库(zhczyj)作者: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德勇)



                        

各种扩大内需政策有了 消费立马就能井喷?                 
【研究员】:WH
疫情在中国大陆基本被控制,企业生产也基本恢复,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疫情居然在海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肆虐起来。要知道,这些国家的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并且是国际商品的主要进口国。当他们也被迫关闭商场、餐厅、娱乐等场所时,就意味着大量人口失业,之后像多米诺骨牌似的影响到消费、进口、国外生产企业。作为全球最大的实物商品出口国——中国,也就首当其冲。于是,也就有了以上中国出口商的“还能收获吗”的担惊受怕。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46834127034.jpg

【博览财经特稿】2月疫情在中国爆发时,当时情况是中国生产暂停影响全球产业供应链。而今,疫情在海外爆发,因消费减少或消失,又反过来影响中国的生产。更可怕的是,疫情何时出现拐点没人知道、其负面影响多深多广多大都无可估量,世界经济正面临坠崖式下跌的风险……中国自然也不例外。如何快速刺激经济迅猛回升呢?

产业链断了

近来,一个对话段子在外贸圈流传。2月份,客户问我们:还能发货吗?3月份,我们问客户:还能收获吗?

它的背景是新冠肺炎在国内外渐次爆发后,外贸行业面临的困境。2月,新冠疫情在国内爆发,许多工厂停工停产,进而影响商品生产和供给,海外客户于是发出“还能正常供货吗”的疑问。

到3月,疫情在中国大陆基本被控制,企业生产也基本恢复,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疫情居然在海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肆虐起来。

要知道,这些国家的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并且是国际商品的主要进口国。当他们也被迫关闭商场、餐厅、娱乐等场所时,就意味着大量人口失业,之后像多米诺骨牌似的影响到消费、进口、国外生产企业。作为全球最大的实物商品出口国——中国,也就首当其冲。于是,也就有了以上中国出口商的“还能收获吗”的担惊受怕。

最近,一则网上疯传的外贸企业公告算是对以上段子的最好注解。一家叫精度表业的公司因单一大客户——美国公司取消或暂停订单,不得不临时停产,数以千计的员工面临着另谋生计的风险。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46902126962.jpg

海外疫情冲击下,这只是外贸行业危机的冰山一角。因疫情还在持续扩散中,犹如一个黑洞,冲击损失到底多大目前还不知道

现在全球经济已高度套嵌、并形成了紧密不可分割的产业链,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将是毁灭性的,不管是中国的生产制造环节、还是海外的终端消费环节。

目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约32%,外贸外资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超2亿,占总就业人口的1/4左右。才走过一季度经济近乎暂停的中国,在疫情冲击外贸的影响下,会否迎来经济继续停摆的二季度呢?

当然也有解决方案,就是进一步扩大内需。其策略也无外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只是这两个政策也有些许弊端,不一定就能解燃眉之急。

货币的弊端

所谓货币政策,就是央行印钱让大家去投资或消费,以此带动经济。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央行先印钱(也就是基础货币)给各商业银行(如工行、农行、招商、民生等),各商业银行拿到钱后再放贷给企业和居民,企业拿到贷款后就去投资扩大生产、居民拿到贷款后就去花钱消费,如此整个经济就被带动起来了。

货币刺激政策成立的前提是,银行愿意放贷、企业/居民愿意贷款。可当下的困境是,这个假设前提并不一定成立。

央行印钱很容易,反正央行是国家机构(就像工商局、税务局、公安局一样,是政府机关),自然受政府管制——让央行印钱、央行就可以多印钱。难就难在银行和企业/居民这些贷款客户身上。

银行手里虽有钱,但出于本息安全收回的风控考虑,它只会放贷给优质的企业和居民。

在经济下行期,哪有那么多的优质的贷款人呢!怎么办?那就不放贷呗。因经济萧条、缺少赚钱机会,企业也不愿意贷款扩大生产。同样,因预期收入会下降,老百姓就不敢花钱、更不会贷款去消费了。

结果是什么?银行手里有大量的钱,却放贷不出去。也就是说央行印了很多钱,并没有流入市场、刺激经济。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宽货币易、宽信用难”——货币是央行的基础货币,信用就是银行贷款。

现在的日本和欧洲就出现了这种可怕的现象:利率极低、哪怕已经到负利率了,可贷款还是放不出去

随着经济的下滑、投资机会的变少,中国也出现这一苗头。问问你及身边的人,是不是也经常或偶尔的有这样的疑问:我贷款干什么呢?如果没有好的收益回报,我干嘛要负债?

当市场主体——企业和居民没有意愿贷款去投资消费刺激经济时,又该怎么办呢?也许有人猜到了,就是政府花钱。

财政的局限

财政刺激政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政府发行国债,筹集来钱后去刺激经济——可能是直接投资、如高铁/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采用的主要形式),也可能是直接发给特定群体、一般是中低收入群体(欧美国家采用的主要形式)。

二是减税降费,让更多钱的留在企业和居民手里,因为手里有钱也就更敢于花钱、带动经济。

财政刺激政策主要是前一种,因为筹钱、花钱、投入方向政府完全可以掌控住。2008年后的十余年,我国高铁、地铁、高速公路、城市建设等日新月异的变化,就跟财政政策的运用有很大关系。

我国的财政政策目的也很明确,先是国家负债筹资改进基础设施,而铁路/公路/桥梁/机场等基础设施完善又为经济发展提供硬件基础、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后政府收税的税基就会扩大,相应的税收额就会增多,而这又可成为之前到期债务的本息来源。

可它的问题,是边际效应递减及效果的滞后性。除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外,广大的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收益很低、甚至亏损严重,设施本身产生的收益根本无法归还到期的债务。一定程度上,这些基础设施过剩了、产生了闲置,这就是资源的浪费。

当然这些基础设施也有国家战略上的考虑,但当下若再扩建、新建,其收益就太低了。也因此,国家提出新基建——5G、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数据中心等,可新基建带动的上下游产业链远没有老基建多、刺激效果在减弱。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46937588027.jpg

另外,基建投资产生的积极影响要在几年后才体现出来。虽然建设期间能直接带动生产,但仅限于其关联的上下游产业中,这些产业又多大程度上能撬动投资和消费也不确定——真正能带动消费的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他们有更高的消费倾向。

问题来了:直接向中低收入群体撒钱,短期刺激经济是否可行呢?

直升机撒钱

疫情冲击经济,经济冲击就业,就业冲击收入……当大家没有了收入,又哪来的钱去消费、去拉动经济呢?而让大家短期内迅速有钱去消费的一个最直接办法就是“全民发钱”——这是当下全球很多国家正在采用的策略。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46955300873.jpg

截至目前,包括南京、宁波、北京、郑州、广西、安徽在内的三十余个省市也在向当地居民发钱——主要是消费券补贴的形式,如旅游券、体育券、餐饮券、家电补贴券等。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46974931650.jpg

为了让大家有时间消费,江西试行2.5天弹性作息制、浙江鼓励一周休息2.5天、甘肃陇南也支持周末2.5天假期等。稍早前,商务部、发改委等部门也已发文鼓励包括汽车/家电等在内各类消费,目的就是要支持、扩大内需,以应对疫情的冲击。

消费时间有了、消费场景有了、消费补贴有了、消费政策有了……可大家缺这些吗?大家缺的是钱啊。疫情结束后,报复性消费要来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出来后,消费立马井喷了?搞得大家好像都有钱似的。因此,刺激消费的当务之急除发消费券外,还应当直接发钱。

欧美国家的百姓因没有储蓄攒钱的习惯,失业就会带来“手停口停”,直接发钱除了刺激消费外,更多的是一种救济。中国老百姓习惯省钱储蓄,很多人担心一旦直接发钱会被存起来、起不到立马刺激消费的目的……其实可以把消费券和直接发钱结合起来。

对于中低收入人群、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人群,可以直接发放现金,因为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很高——想买的东西很多,只是苦于没钱,一旦有钱就会马上消费掉。对于中高收入群体,可以发放消费券、以起到撬动消费的目的。

在疫情全球肆虐冲击下,百姓的收入或将面临断崖下跌的风险,此时向全民发钱短期刺激经济,未尝不是一个可供考量的选项。只是,这一天会来吗?(来源:米筐投资 作者:米筐老A)



                                 
                                           形势分析
                 



全球疫情至暗时刻或成中国一次重大转折时机                 
【研究员】:WH
无论是果断下令封城的悲壮决策,还是全国人民高度统一的执行力,抑或是危机时刻我们展现出的经济制度优势,令中国的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工作,受到世界各界的认可,加上中国已累计援助超过80个国家的慷慨举措,势必在世界各国心目中的形象,更上一层楼。由此,可能会对我国带来两个重要机遇,一是外资撤离本国而涌入中国,利好我国经济发展,二是与不少国家建立了更深厚的跨国友谊与贸易关系,为日后的友好合作埋下伏笔。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37070289006.jpg

【博览财经特稿】全球新冠肺炎确诊数突破100万。世界上一半(39亿)以上人口被要求呆在家中,新冠对生产和需求的冲击史无前例,其对经济带来的短期影响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危机。

全球疫情越来越严峻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事外。短期看中国也会受到世界经济衰退的牵连,投资、消费、进出口三方面承压,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在绞尽脑汁出台刺激经济的各种政策。但长期看,危险和机遇并存,一切又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武汉更可能厚积薄发

武汉在这次疫情中表现比较糟糕,无论各大媒体平台的留言,还是百姓口口相传的舆论,都对武汉此次在疫情中表现出的管理能力感到失望。由此带来的人才流失和经济损失,让这座城市在新一线的竞争中,又困难了许多。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37086627983.jpg

可是,疫情是一场灾难,也是一面明镜。但武汉如果能正视自身的问题,在高新产业占比超过20%,在校大学生94万全国第二,中部崛起战略核心城市的基本面之下,这座城市依然可以给人很大遐想空间。

知耻后勇,整治官员作风问题,大力改善城市治理能力,科教文卫重镇的基本情况不变,支柱产业生物医药迎来历史机遇……武汉人民团结在一起,将阵痛后的城市经济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不是没有可能。并且,如果武汉的牺牲和行动能带来更高层面与之的思考,一些帮扶与刺激的政策,也可能重新焕发这个城市的生机。

经此一役,武汉在中国城市竞争中的格局可能就此改变,或一蹶不振,但更可能厚积薄发。

长远可能是中国一次重大转折

小到城市,大到国家,其实很相似。武汉给全国人民带来一些失望的情绪,但中国却给世界人民提振了不少对我们国家的信心。中国在此次疫情防控战争中,给世界展现出自己的强大管理能力。

日前,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新冠肺炎情况通报会上表示,中国首次本土无新增病例,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中国抗疫措施经过实践证明取得了成效。面对这样一个新型的未知病毒,中国的经验,是可行的!

前几日,为避免英国铁路运输集团因疫情冲击而倒闭,英政府宣布暂停铁路特许经营协议,铁路系统随即进入国有化程序。德国政府不仅拿出7500亿欧元的一揽子刺激与救助方案,还警告海外投资者不要对戴、姆勒、大众、宝马等德国王牌企业进行恶意收购,德国政府必要时将全力援助本国企业……中国特色的国有化经济手段被运用在资本主义的各个角落,凯恩斯主义的大旗重新被各国高举。

无论是果断下令封城的悲壮决策,还是全国人民高度统一的执行力,抑或是危机时刻我们展现出的经济制度优势,令中国的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工作,受到世界各界的认可,加上中国已累计援助超过80个国家的慷慨举措,势必在世界各国心目中的形象,更上一层楼。

由此,可能会对我国带来两个重要机遇,一是外资撤离本国而涌入中国,利好我国经济发展,二是与不少国家建立了更深厚的跨国友谊与贸易关系,为日后的友好合作埋下伏笔。

总之,全球疫情大爆发的至暗时刻,中国虽无法独善其身必受影响,但从长远看,可能就是一次重大的转折,国运的诞生

疫情引发国家对科研高度重视

近日,环球日报就发表社论《“破SCI”至上,科研资源配置怎么调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在“抢着发论文”的中国科研界,是否应该做出一些调整呢?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37104776032.jpg

上世纪四十年代,各研究型大学在“曼哈顿工程”中表现卓越,促使联邦政府开始大规模资助大学科学研究。所谓的“曼哈顿工程”就是造核弹,这种直接与国家利益挂钩的科研项目,往往会引发国家对科研的高度重视。

中国近年来一直在强调对科研界的投入,然而如果真正走进过中国的科研圈,就会发现不仅很多好的项目申请不到经费,而且按论文多少来配置资源的方式,更多只推进了理论研究,很难促进那些真正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应用型研究。

对社会贡献最大的屠呦呦同志,不是博士,不是院士,也不是什么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几乎没有任何国家给予的头衔。

本次新冠疫情,如果哪所科研机构或高校实验室把疫苗攻克出来,有关层面一定会慎重思考应该怎样去推进真正对社会最有益的科研,很可能这就是科研界的一次巨大改革。

维持70年的美元霸权或受前所未有威胁

美国在二战后实施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向伤亡惨重的欧洲提供物资与美元,美其名曰:“帮助欧洲实现复兴”。

实际上,该计划要求欧洲各国必须用美元购买美国过剩产品,不仅推进了美元国际化的进程,也为以后美国低端产业向德国和日本转移打下了基础。

美国把握住了战后良机,通过马歇尔计划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推向世界,建立了经常提到的“美元霸权”。

而近日美联储开始疯狂印钞,通过无限量QE这种极端手段来解决流动性危机,目前美国的刺激规模粗算已达6万亿美元,约等于美国GDP的28%。最后的结果只会是市场对美元信心降低,美元随时有崩盘危险。

维持了70年的美元霸权,可能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而对我国来说,这无疑也是一次挑战和机遇

疫情可能点燃新一轮中国经济

美国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处于主导地位,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人家掌握着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如英特尔芯片的生产制造和市场推广在中国,但核心技术研发工作仍在美国完成。我哪天不高兴了随时可以把生产地换掉,但全世界能研发这个芯片的只有我一家。

一个国家一旦拥有世界性的技术,就可以通过整个世界来获利。说白了就是用别人国家的劳动力,来支撑自己的社会福利。

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科学发展点燃了美国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系列军用转民用的科技应运而生:计算机、电子软件、半导体部件等等等等。1950-1970这段时间,美国GDP平均增长6.48%,科技与经济蓬勃发展。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37458499456.jpg

那么本次疫情,会不会点燃新一轮的中国经济呢?

这完全是有可能的。经过这次新冠风波,中国的信息公开体系,生物医药行业,线上教育线上办公领域,都被逼着改革进步,最重要的是,因为经济受挫,国家推出增长新引擎“新基建”。

尽管中国在芯片、精密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都不如美国,但我们的5G实力和老美是不分伯仲。本轮新基建大力推广5G建设,我们在实践中发展,在经验中成长。一旦5G技术取得世界性突破,我们通过产业转移和全球推广,赚的就不仅仅是中国的钱了,而是全世界的money。

中国成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热潮的领头羊?

IMF最近发表评论: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损失,预计全球经济2020年将陷入衰退,2021年有望复苏。

在全国经济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却率先进入正轨。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98.6%,人员平均复岗率89.9%,中小企业复工率达76%。

如果2021真的像IMF预测一样开启复苏,那么有理由相信,中国就是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热潮的领头羊。

长期看,如果中国真的能在下一轮经济复苏中占据领导地位,无论是国际资本对我国潜力的评估、中国自身科研界的反省改革、人民币走向世界的进程,还是5G引领的新一轮技术革命,都将会有较大幅度的跃进。那么把目光放长远,对于各类与中国经济直接挂钩的资产的价格,我们也是可以有一个乐观的预期。(来源:大胡子说房(ID:dahuzishuofang) 作者:马强壮)



                        

眼下最重要的不是保增长 而是让中小企业和底层人群先活下去                 
【研究员】:WH
外境不宁,内境也不安。如果说改革开放的数十年是“财富涨潮”的年代,那这几年早已进入了“财富退潮”的时代,大量富豪(从万亿富豪到千亿富豪再到百亿富豪、亿万富豪)的蒸发,大量中产成为无产,而无产的赤贫风险……如今,病毒冲击下,又一轮猛烈的消灭财富的大海啸、“大洪水”来了。活下去,而不是耀武扬威才是硬道理!全球“大瘟疫”之后是什么?会不会是“大饥荒”?“大饥荒“之后又是什么,全球会不会出现局部冲突甚至“世界大战”?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47293368444.jpg

【博览财经特稿】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正面临“全球大流行病”的肆虐。这是百年一遇的冲击,其生命与财富破坏的后果甚至可能大于两次世界大战之和。

一战约1500万人死亡,2000万人受伤,财产损失约2700亿美元。

二战约5500-6000万人死亡,1.3亿人受伤,财产损失约4万亿美元。

新冠病毒冲击下,全球195国总资产320万亿美元,1个月跌去140万亿美元,几乎是千年来人类所积累财富的一半;在生命威胁上,若按目前每日新增感染速度增长,不排除“新冠病毒”数十天内可感染全球40亿人口,进而导致4000万-8000万人死亡的可能性。

地球不大,是个村庄。现在,全村的房子都在火海当中,生命则在血海之中。全球100年,有比这更大的事吗?

国人必须马上抛弃幻想

2020全球经济陷于衰退已成定局,有争论的是会不会带来“大萧条”,也就是持续的衰退。

可是现在,很多人都依然要做梦,甚至想得太多、太复杂、太好了!譬如,有人想,中国首先控制住了疫情,接下来中国经济也将首先恢复和稳定,那全世界最美的就是咱了。

有人想得“更深更远”,看大洋彼岸美帝连站都站不稳,欧盟也沦陷了,这不是正是咱大国崛起的良机吗?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中国的“供应链优势”作为收服列国的利器,一举摧毁美元霸权,“消灭美帝国主义”;咱不仅赢得“病毒战”,还趁机把“贸易战”也翻盘,在全球领导权上取美帝而代之,那这个世界可不就是咱的了吗?

朋友,醒醒,您想哪去了?!眼前的世界,是一个前所未有动荡、不安、纷争的世界,中国企业、中国百姓、中华民族活下去才是硬道理,至于发展、崛起,还是悠着一点吧。过去些年的实践,以及过去70年的实践不断证明,胡思乱想、胡吹海拍不用交税,但真的会找来灾祸的。

要知道,中国当前国际环境非常危险。全球经济已陷入衰退,中国的外贸怎么办?没有了订单,中国一大批靠外贸养活的企业怎么活?当下,全球瘟疫仍在漫延,只要一个国家的危机不解除,其他国家就不能独善其身,中国能长期“封国”吗,代价多大?疫情还没过去,中国与美欧、中东甚至与本国海外华人的关系已处于前所未有的告危状态,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信任资产”正急剧消耗,疫情过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岂不值得深思?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47334145398.jpg

外境不宁,内境也不安。如果说改革开放的数十年是“财富涨潮”的年代,那这几年早已进入了“财富退潮”的时代,大量富豪(从万亿富豪到千亿富豪再到百亿富豪、亿万富豪)的蒸发,大量中产成为无产,而无产的赤贫风险……如今,病毒冲击下,又一轮猛烈的消灭财富的大海啸、“大洪水”来了。活下去,而不是耀武扬威才是硬道理!

全球“大瘟疫”之后是什么?会不会是“大饥荒”?“大饥荒“之后又是什么,全球会不会出现局部冲突甚至“世界大战”?“ 宁做太平犬 不做乱世人”,是什么样的疯子才会盼望天下大乱以及“唯恐天下不乱”呢?

现在,从越南开始,多国正对粮食出口进行限制,全球化正在逆转,“和平与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丧失;各国特别是中美两大国正陷入互不信任、画地为牢甚至有可能演变到相互指责、彼此对抗的时代。中国在制造业上虽然有产业链的强大优势,但也有弱势以及“致命的劣势”。我们无论在命根子的粮食、不可或缺的石油能源,以及高端制造业的牵引上,都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的彼此信任以及整体安全。中国的供应链对全球是强依赖,而全球对中国的供应链只是弱依赖。若你以供应链为武器,难道就不怕人家也以供应链为武器回击吗?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以邻为壑”“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在历史上曾经引起过世界大战。谁能确定我们一定就是胜方?

当下保护中小企业和底层群体一点侥幸都不能有

回到严峻的现实吧,眼下中国的疫情虽然缓和,但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如何在生命安全、经济恢复,以及社会稳定之间寻求平衡呢?这样的抉择就够令人头疼的。

可以确定的是,不惜代价稳定疫情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中国需要寻求的不再是疫情高于一切,而是三者平衡、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那么,在稳定疫情的前提下如何保经济恢复呢?很多人现在都在大谈老基建、新基建,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基建也罢,贷款也罢,受益最大的永远是国企和大企业,并且每一次都会毫无例外地引发国进民退、国富民穷。所以,本轮决策无疑需要“进化”、进步!

眼下,最重要的其实不是保增长,而是让中小企业和底层人群先活下去。据工信部披露的数据:2018年底中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超过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它们仅占用中国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40.7%,却贡献了全国43%的外贸(上升为最大进出口主体)、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

疫情冲击最大的正是这些中国吃苦耐劳、劳苦功高的中小企业,它们中85%正命悬一线,多数扛不过4月份。

据清华北大前段时间的联合调研,60%的中小企业2020年收入预计下降20%以上;85%的企业现金流最多维持3个月,近70%的企业只能维持不到两个月,34%的企业最多维持1个月;另据天眼查的信息:中国目前有80万家住宿企业,1000万家餐饮企业,26万家旅行社及相关公司,这些企业超过85%都是个体工商户等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包括小微企业关乎中国90%的就业。中小企业死了,大规模流失潮必然发生,中国历史上最可怕的“流民社会”如果死灰复燃,中国的社会稳定就失去了前提,治乱循环的危机就再一次威胁我们。

所以,眼下什么“老基建”“新基建”,其实都可以悠着来,对外伸脖子的大国、强国梦也可以暂时放一放,唯独保障中小企业及中低收入人群活下去迫在眉睫,一天都不可耽延,一点侥幸心都不能有。正如克强总理所讲:中小企业只要有口气的,都要想办法救活。

救灾关键:让中小企业活下去,让小民活下去

那怎么保障中小企业和中低收入人群呢?其实,道理粗暴又简单:发钱。

加拿大只要中小企业不关门、不裁员,75%的工资政府来发;英国是80%;美国也是不惜一切代价;与此同时,各国还按收入不同给国民发钱。这叫没有选择的正确选择,这才叫稳定压倒一切。

至于减免房租、减免利息和税收,这些能用的招全都应该像当年实施“4万亿”一样雷厉风行地统统打出去,甚至更狠。

因为今天的局面实在比2008年凶险太多!如果中小企业不保,经济和社会稳定都不保,那么搞再多的基建也顶不住失业的潮水和失望的人心!

弱势的中小民企及弱势的底层人群必须在经济衰退背景下,由政府来保障,否则不排除出现大面积崩坍的现象,如果出现这将是中国特色的“雷曼兄弟”。同时,动荡时期人们对未来信心不足,有效需求会大大压缩,政府不发钱,不给出强而有力的支持政策,不在社会保障上作特殊时期的兜底,中国的消费也必然一落千丈,企业也会因市场需求不足而纷纷倒下,或者裹足不前……

当前,在出台各种“反衰退”的增长政策外,中央和各地也已经出台很多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但据了解,都是按着企业是否有正规资格等给予优惠,过于僵化和官僚化;其实,很多小微企业、个体户等根本就不见得有什么执业资格和资质,一直是在风雨中生存,因此当前最重要的一条其实是按照就业原则来给予优惠,只要能证明企业在就业上的贡献并承诺不关门不裁员,国家即予以全力帮助。

另外,对于底层群体,国家和地方政府更应该立即实施失业济贫的特殊帮助。对于武汉这样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城市,还应该考虑实施重大补贴和优惠政策,以助其恢复原气

民为邦之本。以民生、民企为导向的帮助,将安慰人心、振兴消费,可谓固邦之本。让企业活下去,让小民活下去,让中华民族和整个国家能够在这次全球经济衰退中活下去,先把这个考虑好了、做到了,再遑论其他!(来源:中外管理杂志(zwgl1991) 作者:赵晓)



                                 
                                           新闻视点
                 



全球性经济危机下 先躲开“危”才能有“机”                 
【研究员】:WH
虽然中国已经基本扑灭疫情,我们的生产与消费在逐步恢复,但是欧美疫情继续恶化,对我们经济的冲击可能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想象。现在做外贸的已经陷入寒冬——欧美订单纷纷取消,很多外贸为主的工厂刚一开工就面临无订单可做的困境,很多从劳务大省来的农民工好不容易在居住地解除隔离赶到工厂,又要面对失业的考验。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52294477085.jpg

【博览财经特稿】最近写新冠病毒疫情导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文章比较多,对本次全球性危机影响的判断是可能要超过1930年全球性的大萧条。

谁知道这些文章推送后,很多读者居然留言——个人怎样才能把握这个历史性的机遇。

看到这些留言不知道说啥好了——面对危机首先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去捡钱包的思维是错误的。危机危机,先有“危”才有“机”!你得先躲开“危”,才能有后面的“机”。那么,你对即将面临的“危机”冲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与应对策略吗?

难以独善其身

目前全球疫情继续恶化,现在还看不到欧美疫情的拐点。此前,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卫星图像加上其他的照片证据表明,美国经济活动已经陷入严重的停滞状态——包括过去繁忙的高速公路在高峰时期空无一人,度假胜地成为鬼城,港口航运活动也在急剧下降。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52307354408.jpg

继高盛后,摩根大通大幅度下调美国1、2季度经济增长的预期,预计美国经济一季度萎缩10%(之前预期是萎缩4%),二季度经济萎缩25%(之前是14%)。

虽然中国已经基本扑灭疫情,我们的生产与消费在逐步恢复,但是欧美疫情继续恶化,对我们经济的冲击可能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想象。

现在做外贸的已经陷入寒冬——欧美订单纷纷取消,很多外贸为主的工厂刚一开工就面临无订单可做的困境,很多从劳务大省来的农民工好不容易在居住地解除隔离赶到工厂,又要面对失业的考验

内销为主的工厂也要面临难题,不仅仅是内需不足的问题,更麻烦的是未来欧美供应链缺失的问题。以消费电子产业为例,国产替代做得最好的华为手机也有30%的供应商在欧美,如果欧美经济陷入停滞,华为手机基本的生产都要受到极大的影响!

过去全球经济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化,绝大多数国家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部分自主产业完成全球化的分工。比较典型的就是苹果手机,全球供应商超过200个,苹果在全球采购所需零部件,然后汇集到中国生产,再通过物流发往全世界。

现在因为疫情,全球已经有超过60个国家或宣布“封国”、或“封城”、或干脆禁航禁运,可以想象全球化的产业链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封国”将变得支离破碎,首当其冲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国这个“世界工厂”。

所以,本次疫情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经济要复苏不是某一个国家或某几个国家扑灭疫情就能实现,至少也要大部分国家——包括中美欧盟日韩这些重量级的国家全部扑灭了疫情才有可能。

现在只有中国基本扑灭疫情,至于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还根本看不到疫情的拐点。估计4月底到5月初美国与欧盟会达到疫情的高峰,但由于民主制度的缺陷及执行力的差距,即使疫情达到高峰,这些国家顶多会执行比较严厉的封国封城措施,很难全面复制中国经验——同时组织大量的人力进行社区入户筛查。

所以,欧美要把疫情控制下来所花费的时间远比中国要长,最理想的情况也要一个季度以上。

从5月往后推一个季度,那就持续到8月,今年2、3季度的经济就很惨了,4季度就算开始重启复苏经济,今年的经济情况也会很难看。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52318461863.jpg

目前看,国际原油价格起不来,经济复苏想都不要想!看到国际油价才二十来美元/桶都还在跌,也只能摇头苦笑。

国际投行估计美国今年经济衰退5%以上,欧盟与日本更惨,衰退数据一定高于美国;中国今年保住经济不负增长就算及格,经济增长达到3%就算80分,经济增长达到5%就可以给满分

想想前几年我们经济增长6%+很多人都叫苦连天,如果今年经济增长只有3%,最后大家会有何感受?

以上还是最理想的情况推演。既然有最理想的预期就一定有最糟糕的预期!那么最糟糕的预期是什么?

最糟糕的预期

近期欧美等国都陆续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美国直接砸了6万亿美元救市,后面还有美联储无限QE;欧盟也出台无限QE购买企业债的政策,日本拟发行16万亿日元国债为经济刺激计划筹资,英国在3月11日就推出300亿英镑的经济刺激计划,现在看可能不够,不排除后期继续加码的可能。

现在全球主要结算货币都开启直升机撒钱的模式——这种模式其实本质就是向外界转嫁危机

如果把整个地球看做是一个村子,各国主权货币在这个村子的贸易结算份额差别是很大的。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

1、美元,占全球支付市场份额40.08%

2、欧元,占全球支付市场份额34.17%

3、英镑,占全球支付市场份额7.07%

4、日元,占全球支付市场份额3.30%

5、人民币,占全球支付市场份额2.15%

6、加元,占全球支付市场份额1.74%

7、港元,占全球支付市场份额1.50%

8、澳元,占全球支付市场份额1.40%

9、其他货币,占全球支付市场份额8.59%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52337466650.jpg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美元与欧元在全球支付市场份额最大,占比超过74%,这两大货币每增加1元钱货币,大致就是给全球输出1元钱通胀。凡是持有美元与欧元的人与组织都在为欧美无限QE政策买单。

所以只要欧美开启直升机撒钱模式,其他国家理论上都应该跟随进行货币宽松政策。因为全球的资源与商品都是有限的,美联储与欧盟拼命印钞,你不加印,你在地球村的结算份额就会下降——相当于你就只能拿回来更少的资源与商品。

但目前我们央行相对欧美国家却非常克制,最近只是降了银行准备金,市场翘首以盼的降息却一直没有动静。

3月30日央行操作500亿元的7天逆回购,其中中标利率是2.20%,相比上次央行操作逆回购而言,利率水平降低20个基点。

这种毛毛雨的降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要知道欧美日本都实施存款0利率了,我们的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还保持着1.5%的高位。

为什么央行迟迟不动银行存款利率?因为我们央行要防范未来某个最糟糕预期!

这个糟糕的预期是什么?这个糟糕的预期是通胀!准确的说是比通胀更可怕的滞涨!

防范经济停滞型通胀

这是不是有点魔幻的感觉?

当欧美国家正在陷入全面通缩型衰退的时候,当国际油价快要跌破20美元/桶的时候,我们的央行却在防范最可怕的通胀——经济停滞型通胀!

为什么欧美面临通缩时我们可能陷入通胀?讲一讲这里面的逻辑。

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老百姓生活水平并不低。如我们年人均肉类消耗量是60公斤,水产消耗量是50公斤,这些吃的数据在全世界妥妥是发达国家水平。

但要维持14亿人口如此巨大的肉类与水产消耗量意味着需要消耗天文数字的粮食。

我们每年粮食生产6.6亿吨+远远不够,还必须从全球进口大量的粮食,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大豆。大豆可以榨油,榨油后产生的豆粕是喂猪的主要饲料。全球大豆出口国主要有三个——美国、阿根廷、巴西,三个国家每年出口大豆总计1.1亿吨,中国就要拿走1亿吨+。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52352113948.jpg

2018年中美爆发贸易战,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导致很多美国农民破产,为了弥补美国进口大豆的缺额,中国几乎将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大豆席卷一空,巴西农民为了满足中国的大豆需求把亚马逊森林都烧了来增加种植耕地。

现在因为疫情在全球爆发,今年全球大豆产量很可能大幅度减产。如美国经济陷入停滞,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生产跟不上,大豆减产是肯定的;巴西、阿根廷这些国家医疗基础差,表面上看确诊人数少,但是很可能是捂着盖子掩饰严重的疫情。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52370445654.jpg

目前包括泰国、越南及一些中亚的粮食出口国已经宣布禁止粮食出口,主粮我们倒是不大怕短缺,因为我们还可以动用粮食储备来应对危机,但是大豆比较要命,这玩意我们对外部依赖太大,国家储备也不足以应对未来的需求缺口。如果因大豆减产导致中国今年无法进口1亿吨大豆,麻烦就大了。

首先是猪肉价格肯定飙升,然后是食用油价格也飞涨。不仅仅如此,我们要对冲出口下滑的老基建这一块一定很大,那么就存在对铁矿石巨大的需求。

在过去中国每年进口铁矿石都是十亿吨级别的,最大的两个铁矿石输出国是巴西与澳大利亚,现在这两个国家疫情看起来很不乐观,未来如果因为疫情关闭一些矿山的开采,就有可能导致我们进口的铁矿石锐减,这玩意锐减直接就会导致钢材价格飙升!

猪肉+食用油+钢材价格飙升就会直接推高我们的通胀指数。去年光是一个非洲猪瘟的影响就让我们通胀指数突破了5%,现在还叠加一个食用油+钢材,通胀指数会达到多少?

最麻烦的是这个通胀来得还不是时候,因为疫情影响,我们外部面临全球陷入经济大衰退,内部再来一个恶性通胀,联系起来就是经济停滞+恶性通胀——这就是任何国家最害怕的经济现象:滞涨!

滞涨一旦出现任何货币政策统统失效,而且底层老百姓痛苦指数非常高,对社会稳定将形成严重的冲击。

以上就是央行迟迟不动银行存款利率的大背景——央行压着1.5%的存款利率不降,就可以将相当大的居民持有的现金留在银行,就可以减轻未来可能爆发的通胀压力,为全球大豆与铁矿石恢复生产争取时间。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个人生存策略

现在讲讲全球性经济危机下个人的生存策略。其实个人在时代的大势面前是非常渺小的,普通人能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不要与趋势为敌,经济危机来了首先要做的就是“躲”。

具体而言就是不要辞职不要跳槽(除非有更好的去向),创业什么的今年想都不要想,今年之内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比什么都重要。另外持有现金可能是最安全的策略,虽然未来可能遇到通胀——但也只能忍耐,通过银行保本型理财收益对冲部分损失。

我们面临的是非常复杂的经济危机,很多传统的避险资产都可能跌得鼻青脸肿。如黄金,未来的走势都可能很复杂,在极端情况下黄金也一样有可能跌得亲妈都不认识,这里就不展开了。

房产方面。很多人觉得可以通过投资房产来规避风险,这种想法是危险的。现在不同2008年,国家绝无可能通过启动房地产来拯救经济。

原因很简单,2008年我国居民负债率不高,还不到18%,2019年我国居民负债率已经超过55%,11年居民负债率增长了3倍!

美国居民负债率从20%增长到50%花了40年,2008年还是因为次级贷问题爆发金融危机,现在如果国家启动房地产,放任老百姓继续加杠杆炒房,未来就是不归路。

所以,当下国家反而要严控房地产投资,严控居民的负债率。当然,如果是刚需买房,今年大概率会有比较好的时间节点机会(星球里有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就不展开了。

股市方面。现在全球资本市场的风向标是美股。最近美股走得比较强,但也只是超跌反弹而已。

2015年我们股灾时,A股从5100点跌到3400点也反弹到4100点,然后继续下跌寻底,最后跌到2638点才企稳。

美股大概率也会复制这个走势,等到本轮反弹得差不多了,还会继续下跌——压根就不相信美国经济陷入停滞时,美国疫情还没见到拐点,美股就能反转趋势。

所以,在未来某个时候,全球资本市场都会被美股带到沟里, A股也不例外,届时一些非常优质的金融资产会以白菜价随便甩卖,这也许就是这场全球性危机中最大的机遇。

这也是普通人即使要忍受通胀也要持有现金的逻辑——这种历史性的抄底机遇我们一辈子可能也没有几次。(来源: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 作者:花猫哥哥)



                                 
                                           社会透视
                 



“一气呵成”上市操作让瑞幸幕后新财阀浮出水面                 
【研究员】:WH
神州租车、神州优车、蔚来、摩拜、瑞幸这几个经典案例,都属于“重资产风口”产业。首先要在风口上,其次要重资产。不做轻。神州租车对标美国赫兹,赌的是中国人口众多,会拥有比美国更大的租车市场。既要花钱买车,又要吸引消费者来租车,同时还要建立精细的运营流程保证用户体验,很重。神州优车则是在滴滴刚完成高达7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与快的、Uber中国厮杀最热闹,中国出行市场已成大风口的当口切进去,且不做平台化的打车、顺风车,直接自己买车雇司机做专车。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49663235421.jpg

【博览财经特稿】去年5月17日,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17美元/股,当日收盘价20.38美元,市值47.40亿美元。创立时间仅18.5个月即登陆资本市场,瑞幸刷新了一家公司从创立到IPO的全球最快纪录。

瑞幸控制人陆正耀(持股30.53%)可能已经对此习以为常:由他主导的神州专车,2015年1月上线,2016年7月21日挂牌新三板(神州优车),也仅用了19个月,目前公司市值约438亿元。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大概也不会感到太惊讶:2018年9月12日,创立不到四年的蔚来汽车在美国亏损上市,创造了新造车势力快速上市纪录,目前市值约340亿元。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49675536759.jpg

有人会问,你为什么把瑞幸、神州优车、蔚来汽车相提并论?因为它们套路相似,幕后有一个共同的投资人——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二海。

“一气呵成”的上市操作,让瑞幸幕后的新财阀浮出水面。这是一个以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二海,神州系(神州租车、神州优车、宝沃汽车、瑞幸)创始人陆正耀、易车系(易车、易鑫、摩拜、蔚来)创始人李斌为核心,君联资本(前联想投资)、华平资本、大钲资本深度参与其中,腾讯、百度、京东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公司和其他资本大鳄隐身幕后的中国出行创投帮。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408%2F1586349694596298.jpg

有资深媒体人这样评论:“瑞幸、神州、蔚来,背后是同一伙创投人士,同一套商业模式,同一个IPO套路。”将这个创投帮模式总结为以下几条:

1、瞄准重资产风口产业,吸引大资本和好团队豪赌;

2、发挥强资源和强团队优势,建立高维度的竞争力;

3、迅速的巨额融资,确保企业不会突然死亡;

4、傍龙头,亏损扩张,迅速形成网络规模效应,快速上市。

风口+重资产

神州租车、神州优车、蔚来、摩拜、瑞幸这几个经典案例,都属于“重资产风口”产业。首先要在风口上,其次要重资产。不做轻。

神州租车对标美国赫兹,赌的是中国人口众多,会拥有比美国更大的租车市场。既要花钱买车,又要吸引消费者来租车,同时还要建立精细的运营流程保证用户体验,很重。

神州优车则是在滴滴刚完成高达7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与快的、Uber中国厮杀最热闹,中国出行市场已成大风口的当口切进去,且不做平台化的打车、顺风车,直接自己买车雇司机做专车。

蔚来创立的前提是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百年大变局,特斯拉已证明电动车市场的巨大价值。汽车当然是非常重的产业。

瑞幸和摩拜踩在中国消费升级和共享单车的风口上,且自己研发、采购咖啡机/单车,自己开服务网点提供服务。摩拜一辆车高达上千元的成本一度备受诟病。

赌风口好理解,只有风口上的公司才可能拿到巨量的资本,才能吸引最优秀的团队,才能全球配置资源。但如果是“轻”风口,如视频、直播、文学、游戏等,一方面不是刘二海、李斌、陆正耀们的特长,另一方面,这些风口容易被BAT盯上,难以建立竞争壁垒——毕竟像今日头条这样能在BAT口里夺食的公司太少了。既在风口,又具有重资产特征的产业,BAT不会轻易进入,反而更愿意支持(比如蔚来就有百度、腾讯、京东的投资);年轻和不够老辣的团队,由于资源、运营管理经验不足,让陆正耀、李斌等创业老炮具有高维竞争力,ofo、易到的残局,“连咖啡”不敌瑞幸,都是明证。

当然,为了获得风口产业的核心信息,这些老炮们也用了不少辛辣的手段。至尊租车2006年12月获得了海纳亚洲500万美元的投资,次年为扩大规模,继续找风投融资。某投资机构很积极地跟至尊租车创始人何伟军接洽,后者为表示诚意,将至尊租车的前后台全部开放。但到2007年11月快要签合同之时,该投资机构却以至尊租车要价太高为由放弃了投资。让何觉得气愤的是,很快该投资机构高调地出现在了神州租车第一轮投资者名单里。据说,ofo也遭遇过类似的事情。

强资源+强团队

很多人觉得神州租车、神州优车、瑞幸、蔚来横空出世:之前没怎么听说过的品牌,一夜之间就起来了。

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这些公司都是站在强资源和强团队的肩膀上。

2007年8月,陆正耀转型做神州租车。注意,当时神州租车是挂在UAA旗下独立运作的。陆正耀一边学至尊租车构建运营体系,一边将神州租车跟砸了大钱吸纳来的UAA220万会员资源对接。有了这些会员打底,神州租车单独融了几千万元,首批购买了300~400辆车。

2015年1月,神州优车上线。这时它的母体——神州租车已成功在香港上市,截至2014年6月底,神州租车拥有52498辆车,个人客户194.9万人,机构客户12600个,租赁车辆资产额39.58亿元。这意味着神州优车可以直接调用神州租车的高端车辆开展业务,直接从神州租车的个人和机构客户里获客,这跟滴滴、易到比,都是极高的起点。

2017年10月,瑞幸咖啡品牌出山,大家都关注其高光的品牌传播和折扣营销,从而让其交易客户数18个月飙升到1680万,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基础——瑞幸的用户群其实跟神州租车的用户群(20-35岁)高度重合。2017年神州租车注册会员数超2030万,这是瑞幸最好的用户群,或起码是种子用户群。

截至2019年3月31日,瑞幸门店总数达到2370家,覆盖国内28个城市。这么快的开店速度,除因其店面小,也是沾了神州租车的光——2017年神州租车在全国306个城市拥有1137个网点,这些网点也往往开在年轻人经常出没的地方。可以说,是神州租车孵化了神州优车和瑞幸。

蔚来汽车的崛起一样依赖李斌多年积累的资源。李斌手握着中国领先的在线汽车媒体+服务平台“易车”,服务过国内全部汽车厂商、4S店,对汽车营销策划、品牌和4S店通路管理等都比较熟悉。2017年12月16日,蔚来汽车正式推出ES8,截至2018年7月31日,ES8预定了1.7万台,按最低配44万元/台计算,销售额达74.8亿元。我不相信蔚来汽车的这些订单大部分来自李斌的个人品牌和刷脸营销,易车体系(易车、易鑫等)的贡献才是根本。

从团队看,神州系里,陆正耀负责战略、资本和资源,钱治亚是COO、操盘手,杨飞是CMO,营销高手。易车系里,李斌负责战略、资本、资源,张序安是易车、易鑫的CEO、操盘手。跟市场上临时组合的团队比,这些人彼此磨合多年,打过多次战役,熟悉彼此的套路,且执行力强,容易成事。比如瑞幸创始人钱治亚,2004年从武汉来到北京,加入了还在做阿尔卡特、朗讯代理的陆正耀团队,一路跟着陆征战神州租车、神州优车,从经理、总监一直做到神州优车COO,成为陆的左膀右臂,以善规划、强执行著称。

此外,他们都经历过完整的移动互联网历程,社交、移动支付、第三方物流等新零售的理念和体系了然于胸,他们能将供应端和用户端(租车、专车、咖啡、买车)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提高运营效率。这是他们敢跟星巴克等对手PK的底气。

巨量的多样化资本

这个创投帮另外一个值得研究的套路就是融资。

瑞幸融资近10亿美元,蔚来145亿元……为什么需要融那么多钱?很好解释:既然赌的是风口+重资产产业,且大多数情况是扮演挑战者的角色(瑞幸挑战星巴克、神州优车挑战滴滴、蔚来挑战特斯拉),必须要手握巨量的钱才能买最好的设备(车、咖啡机、咖啡豆),凝聚优秀团队,做出最好的进攻姿势;既然强大的资源和团队可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那更要借助资本的力量扩大战果,拉开与跟随者的距离。

另外,他们的融资节奏异常紧凑。以神州专车为例,2015年1月上线,7月获得联想控股、华平资本等2.5亿美元A轮投资,9月获得5.5亿美元的B轮投资;2016年整合进神州优车后,迅速完成新一轮37亿元融资,5月再次获得20亿元投资。

刘二海曾说过,什么时候融资,融谁的钱,以及什么时候上市,他都和创始团队精密推演过。摩拜融到C轮时,他坚持,无论如何需要PE入局,因为VC的钱扛不住。

刘二海、陆正耀和李斌的融资节奏也是吃大亏吃出来的。2007年12月,神州租车宣布11个城市同时开业;2008年2月,神州租车扩张到20个城市。按理讲陆正耀应趁金融危机前拿到融资继续大展拳脚,他也谈了很多机构,包括融资租赁公司,均被对方以神州租车模式太重为由压估值。陆正耀知道神州租车需要不断融资,一轮轮下来,创始人团队股份会被极大稀释,因此他不希望估值过低。纠结之下,神州租车没有以最快速度完成第二轮融资。

结果,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陆正耀悲剧了:神州租车车队规模达不到3000辆以上,规模经济效应难发挥,一年只有不到1000万元收入,每辆车的出租率只有10%,亏损严重。

陆正耀只能勒紧裤腰带度日,搬办公室、裁员……为了能“熬下去”,当时神州租车的董事、联想投资的刘二海说服联想投资,提供了1000万美元的过桥资金。熬到2010年3月,陆正耀不得不出让公司控股权(60%),拿了联想控股的钱,股权+债权总计12亿元,以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2000年,李斌创办易车,拿了一家国有汽车经销商1000万元投资,对方是大股东。很快互联网的冬天来了,大股东一分钱都不让花,什么都不让干。到了2001年底,最后一天,易车账上还剩600万元,李斌把它还给投资人,个人因此欠了几百万元的债,但把易车买回来了。2002年-2004年,李斌通过写软件、做网站等苦力活,挣钱还债,到2004年底才让易车恢复元气,重新上线。

既要融巨量的钱,又要节奏快,没点儿绝招是做不成的。

绝招1——讲一个好故事。李斌为了让马化腾等商界大佬投蔚来,约了一场场饭局。饭局上,绝口不提股份和回报,只说,整个汽车行业这么大的变革浪潮,你怎么能不在里面呢?李斌深知,情怀才能打动这些大佬。当这些大佬点头后,自然会有具体负责的人谈股份事宜。

绝招2——自己先拿出钱来。李斌拿出1.5亿美元押注蔚来汽车。看到他如此大的决心,马化腾、雷军、刘强东、沈南鹏、李想、张磊成为创始投资人。这些人都为蔚来续融资做了强背书。瑞幸一开始也是钱治亚、陈敏(途虎养车创始人)个人投了6000万元,2017-2018年陆正耀旗下公司先后两次提供免息贷款总计2.423亿元,2018年6月陆正耀旗下公司提供了1.899亿美元的天使投资。

绝招3——小步快跑,不断出“成果”加强后续(观望)投资人的信心。如李斌在7座豪华电动车ES8没造出来前,不断地弄小亮点:搞定前玛莎拉蒂CEO马丁•里奇做联席总裁,谈好跟江淮的代工合作,以1年为节奏推出电动超跑EP9,等等。瑞幸也是如此,2017年10月第一家门店开业;11月,邀请汤唯、张震出任品牌代言人;2018年5月8日,第525家门店正式营业……

绝招4——不在一种树上吊死。这个创投帮多年积累下来的多样化融资通路,从VC、PE到互联网巨头战略投资,海外资本背书加仓,甚至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等,让他们从容挑选资本伙伴,东方不亮西方亮。

绝招5——铁杆投资人加磅。瑞幸、蔚来、神州优车、摩拜等项目,刘二海都差不多在A轮左右投进去,并持续跟投,这给了后续入局的红杉、华平等机构信心。红杉、华平等明星VC、PE成为股东,又有助于吸引中金等更大PE机构的加入,环环相扣。刘二海深度绑定陆正耀、李斌,他们是利益共同体。这种关系的建立非一日之功。刘二海2006年就代表联想投资分别投了李斌的易车和陆正耀的UAA(神州租车前身),并陪伴它们穿越死亡通道分别在2010年、2014年上市。正因为有了这两个上市项目,刘二海才有机会创立愉悦资本,并将愉悦资本的投资根据地选择在出行市场——就是围绕陆正耀、李斌的势力范围做投资。

傍龙头,亏损扩张,快速上市

这是这个创投帮被非议最多的套路。首先是傍龙头,制造话题和关注度。

2015年6月,刚上线5个月的神州专车推出的,由吴秀波、海清等演员组成的“Beat U!我怕黑专车”主海报刷爆朋友圈,直指Uber,傍着Uber进行营销。

2017年,瑞幸宣称携10亿元杀入咖啡新零售赛道,称自己是星巴克之外的另一种咖啡选择。2018年5月,瑞幸专门召开发布会,声称星巴克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星巴克对瑞幸咖啡的供应商伙伴频繁施压要求站队。

蔚来更是处处营造自己是中国版特斯拉的形象,连营销套路都与后者一模一样:利用自己和马斯克一样都是连续创业家的身份引起关注。马斯克推第一款车时,请来了加州州长施瓦辛格,谷歌创始人布林和佩奇,以及其他的硅谷亿万富翁,刷脸一下子预售了30辆;蔚来推出的第一款电动超跑EP9,制造成本120万美元,限量6台,只给了马化腾、雷军、刘强东等六位创始股东,只拿来做PR,从不见售卖。

傍龙头的营销策略,天然有挑战、冲突等元素,容易得到媒体乃至大众的关注,提升其品牌溢价;不断跟龙头在一起,有助于营造“我是第二”的印象,这在中国屡次被证明是极有效的:蒙牛傍伊利,去哪儿傍携程,京东傍阿里,小米傍苹果,最后前者都成为巨头。

其次是亏损扩张:扩充供给,补贴用户。

瑞幸、摩拜被人诟病最多的是亏损严重。摩拜卖给美团前,负债高达10亿美元。瑞幸2018年营收8.407亿元,净亏损16.19亿元;2019年第一季度营收4.785亿元,净亏损5.518亿元。

大家又不约而同将亏损归因于疯狂的用户补贴——摩拜的优惠充值,力度最高时能超过1:2;瑞幸上线就推出“首单免费,买二送一,买五送五”等补贴政策。

类似批评,都有点儿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讨论这个问题前,要回答一个根本问题,中国新一代企业的竞争核心是什么?波特竞争战略将世界上的企业分三类:差异化产品(苹果),成本领先(亚马逊),聚焦某一人群。中国绝大部分企业奉行成本领先竞争策略,比如美团、京东、小米,它们能胜出的核心原因是能将成本结构优化到只是对手的近一半。神州租车、神州优车、摩拜、蔚来、瑞幸,其本质也是成本竞争。这包括三个方面:供给端的成本和获客端的成本,以及连接两端的运营效率。

无论是租车、专车、单车、咖啡,供给端如果想要有成本优势,规模是跟上游压价的前提,所以神州租车上来就要开22个城市,达到1000辆车车队规模;瑞幸第一批店就开了500多家,今年开店数要超越星巴克,都是为了在供给端拥有成本优势。这是这些公司高额亏损很重要的出处:买车(汽车、单车)、买咖啡机、开店,以及其他设备。

获客端如果想具备成本优势,也必须上规模。补贴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获客手段——将原来准备投给户外、电视、百度等的广告费直接给到用户,通过用户裂变获客。瑞幸的单个获客成本从一开始的103元降低到16元,也是因为其交易客户数做到1680万后规模效应上来了。

美团(从每日一团到涵盖所有本地生活服务)、京东(从3C到全品类)、小米(从手机到周边)等实践证明,在高速成长期,优先扩充供给是成功的路径——供给丰富了,自然会增加消费场景和交叉销售机会,吸引新老消费者。所以瑞幸继续扩充店铺,同时扩充品类,推出除了咖啡外的供给——茶饮、轻食等。

至于运营效率的提升,陆正耀、李斌带领的团队,能充分利用所有的新技术(移动支付、三方物流)、新手段,融合过往运营经验,将供给端和用户端武装到牙齿(数据),效率自然极高。神州租车的直接运营成本能压缩到20%,远低于美国赫兹的50%。

最后谈谈快速上市。快速上市可以避免资金链断裂,让VC快速套现。同时,快速上市也是服务于成本领先战略。

1、资金获取成本降低;2、容易获取好的店址;3、容易获取更好的合作伙伴,供给端更易给予账期等优惠。

瑞幸、蔚来是2C公司,上市能增强消费者信任。如果想通过加盟、代理等方式扩充渠道,扩大用户覆盖,上市公司的招牌更好用。

对于这个“出行创投帮”,上市没有难度,难的是,如何让公司市值比最后两轮入局的投资者投后估值高。(来源:观点综合自商业相对论 作者:卢旭成、创业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3-28 20:29 , Processed in 0.180695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