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首席证券内参5.1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9 09: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对决策层宏观政策主基调的判断是“用‘基建投资’等见效快的手段,对就业民生兜底、补短板,而用改革开放等长期措施,力争‘转型升级’这一长远目标”,目前看,《决策层在宏观政策上下限之间“拿捏尺度”》,这一点从5月15日政治局会议“侧重改革转型”,与5月17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这两大政策信号,就能够看出其中“端倪”。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1.gif                  热点聚焦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2.gif                  



决策层在宏观政策上下限之间“拿捏尺度”                 
                                 

【博览财经分析】此前笔者对决策层宏观政策主基调的判断是“用‘基建投资’等见效快的手段,对就业民生兜底、补短板,而用改革开放等长期措施,力争‘转型升级’这一长远目标”,目前看,决策层正在拿捏着二者之间微妙的平衡,这一点从5月15日政治局会议“侧重改革转型”,与5月17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这两大政策信号,就能够看出其中“端倪”。

5.15会议侧重“高质量发展”

5月15日的政治局会议,再次“描述”了“完成今年经济发展任务”的“力度”:从2月以来的“确保”,逐步“微调”到“努力”,仅从“措辞”上看,佐证了笔者此前对“决策层有意降低2020年GDP增速目标”的判断

但要说明的是,“降低GDP增速”,并不意味“降低国民生活获得感”,降低政府部门的“工作难度”,因为,无论是“脱贫、小康”,还是就业、民生等“硬指标”,一个也没有“少”!

或许这就是若干年以来,许多国人“梦寐以求”的“高质量发展”吧……

(希望俺们不是叶公好龙……)

从新华社发布的“会议通稿”看,决策层这次仍然没有过多涉及“经济发展目标任务”,仅在整个会议通稿的最后,加了一句“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倒是继续着重强调了“脱贫、小康、收入、就业”等“民生”指标——

通稿第二段,先是明确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段末则强调“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通稿第三段,强调“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

并且连续突出“就业”——

第一次,是放在“积极财政、灵活货币”之后的“就业优先”;

紧接着,就是强调“政策落实”,首先就是“着力稳企业保就业”;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要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

要完成上述“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除了“积极财政、灵活货币”的“兜底”作用外,更重要的,则是决策层更加注重的“改革手段”——

通稿第二段明确“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

第三段则更加具体的指出了“改革、开放、扩内需”的三大法宝:

要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5.17“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在“补短板+兜底”

2019年3月19日,中央深改委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在时隔14个月之后,正式文件下发。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于2020年5月17日发布。

该份指导意见共分有36条,提及生态20次10次提及“人才”和“科技”

文件强调,要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上市融资、再融资,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西部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适用绿色通道政策。

资料显示,西部12个省市总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71.4%,总人口约占全国的25%,GDP总和占全国的20%左右。

按照区域发展的规律,资源首先会向大城市集中。西部的三个大城市:西安、重庆、成都。《意见》提出,要加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促进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引擎。从这个角度来看,葛洲坝、渝开发、四川路桥等公司或受益。

《意见》谈及物流九次,目前,西部比较正宗的物流业上市公司是广汇物流,以及涉及西部产业扶贫的圆通速递。

此外,生态被提及20次。涉及到环境保护的公司主要有重庆水务、中再资环、博世科、南方汇通等。

其他涉及“基建开发”的如水泥、建材、基建工程等也大概率会有所表现。



                                 
                                           博览视点
                 



举国创新PK举国遏制:国产替代,倒逼出“10年大牛股”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518%2F1589762694477557.jpg

【博览财经分析】日前,中芯国际获大基金重金注资,以及加快融资节奏,其背后则是国产芯片自主化的进程正在加快。而美国针对芯片出口的限制不断升级,更是进一步加大了国产替代的紧迫性。

对于本次增资意义,中芯国际表示,由于预期先进制程的市场需求持续急增,中芯南方的目标为将其产能由每月6000片增加至35000片,以满足未来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生产需要。

这也意味着,在美国连续发出的封锁禁令的背景下,国产替代的趋势明显,中国的半导体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中芯国际,将快速成长、通过融资扩充产能,芯片自主化新的一波浪潮来临。

中芯国际作为国内芯片制造端核心企业,未来承载国内产业链自主的重任,其受惠于政策、资金支持将有利于带动上下游公司共同成长,中信证券仍然强调国内半导体板块核心逻辑是十年维度的自主可控

国内半导体将被倒逼出快速成长的历史性机遇

5月15日,美国工业和安全局(BIS)宣布将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在海外设计和制造半导体的能力。这一声明切断了华为削弱美国出口管制的努力。国际清算银行正在修改其长期以来在外国生产的直接产品规则和实体清单,从狭义和战略上针对华为收购半导体的交易-半导体是某些美国软件和技术的直接产品。

该公告是在全球最大的合同芯片制造商台积电制造有限公司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造一座价值120亿美元的工厂之后的第二天发布的。

稍早前,在特朗普施压之后,负责监督数十亿美元联邦退休金的“独立”委员会FRTIB(美国联邦退休储蓄投资委员会)宣布,将无限期推迟对某些中国公司的投资计划。

……

面对美国极右翼的“举国遏制”,国内巨大的“产能缺口”,则正在通过“新型举国体制下的‘关键技术创新’”予以填补,尽管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但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正保护这一“极限跨越”的成功落地……

目前华为已实现大量芯片自研,但制造环节仍然是主要瓶颈。国内半导体将被倒逼出快速成长的历史性机遇,尤其是在芯片制造环节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518%2F1589762724629270.jpg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518%2F1589762732712549.jpg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518%2F1589762746472843.jpg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518%2F1589763113789192.jpg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518%2F1589763165682828.jpg

从芯片需求看,亚太地区占60%的市场需求——

一是因为日本、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拥有众多IC下游产业,是全球工厂;

二是亚太地区人口众多,电子设备市场需求大。

相比国内巨大的芯片需求,国产芯片的份额则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而随着中国半导体制造市场日益扩大,国际设备厂商也高度重视。5月14日荷兰ASML公司与江苏无锡市高新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设立了光刻机设备技术服务(无锡)基地。ASML将建设专业团队技术中心,从事光刻机维护、升级等技术服务,同时建设供应链服务中心,提供高效物料和物流支持,体现了欧洲光刻机大厂ASML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国产芯片自主化的进程正在加快

与此同时,中芯国际获大基金重金注资,以及加快融资节奏,其背后则是国产芯片自主化的进程正在加快

中芯国际宣布将在国内科创板申请上市,就募资用途来看,约40%用于投资12英寸芯片SN1项目,20%作为本公司先进及成熟工艺研发项目的储备资金,另外40%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中国芯片制造龙头中芯国际增资扩张先进工艺。中芯国际5月15日晚发表公告,14nm及以下产能平台中芯南方将获得注资,注册资本由35亿美元增加至65亿美元,增资后中芯国际持有股权将由50.1%降至38.515%,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国家集成电路基金II、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上海集成电路基金II将分别拥有14.562%、23.077%、12.308%、11.538%股份,中芯国际仍将对中芯南方具有实际控制权并合并报表。

注资有利于中芯南方建立更大规模的14nm及更先进工艺产能,有利于上市公司摊薄14nm产能初期高额折旧带来的亏损。目前中芯南方产能已达6000片/月,3月底为4000片/月,年底将达到1.5万片/月,项目目标3.5万片/月。

继宣布将于科创板IPO后,中芯国际最新公布业绩亮眼。在电子行业相对惨淡的背景下,中芯国际一季度收入达9.05亿美元,同比增长35%,创季度营收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为0.64亿美元,同比增长422.8%。受此影响,公司最新市值已突破千亿港元。

2014年至2019年,是国家大基金的一期,一期投资约60家企业,规模达到1387亿元。

去年十月,国家大基金二期注册成立,注册资本提升至2041.5亿元。

大基金二期主要聚焦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重点投向芯片制造及设备材料、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等产业链环节。

就在5月14日,无锡高新区与阿斯麦公司(ASML)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扩建升级光刻设备技术服务(无锡)基地。总部位于荷兰的阿斯麦公司是全球芯片制造设备领导厂商,并且是芯片光刻技术的领导者。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当地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需求,帮助客户在持续提升芯片价值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处于一个非常时期。阿斯麦光刻设备技术服务(无锡)基地的引入与此时扩建,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阿斯麦有着核心技术,通过双方强强合作,加速推进阿斯麦光刻设备基地扩建项目 ,将有助于加速无锡集成电路产业的强链、补链和延链,更加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向总部化、高端化发展。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518%2F1589762775643395.jpg

国内半导体板块核心逻辑是十年维度的自主可控

博览财经认为,中长期来看,中美科技必然各自“自成体系”,彼此的产业将加速闭环

就在中国“新型举国体制大搞创新”的同时,美国正在加大对先进半导体工艺技术的把控,台积电5月15日宣布有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兴建和营运一座5nm先进晶圆厂,将于2021年动工,2024年开始量产。

在核心科技基础设施新基建领域,而未来中美将出现分叉,倒逼出国内半导体快速成长的历史性机遇

中美科技角力中芯片制造环节是美方施压重点,长期利好半导体板块发展。中芯国际作为国内芯片制造端核心企业,未来承载国内产业链自主的重任,其受惠于政策、资金支持将有利于带动上下游公司共同成长,中信证券仍然强调国内半导体板块核心逻辑是十年维度的自主可控

中信建投认为,中国本土设计、制造、封测、存储等环节不断突破,部分领域已追赶至国际水平。设备和材料作为半导体产业链上游核心,在重视和扶持下将加速本土配套。

国信证券则表示,中国半导体产业要崛起,从设计到代工、封测都要自主化,所以中国的芯片设计公司寻求中国代工是必然趋势。

无论是国内芯片设计巨头,还是芯片设计中小型公司,从2019年初开始,都在尽可能地将代工转向国内,这种代工订单转移逐渐成为业内共识,且趋势正在加强。在何立野看来,中芯国际作为国内代工龙头,将明显受益,其产业链的供应链企业也将共同获益。

二级市场,在中芯国际及行业利好消息刺激下,A股半导体行业也迎来一波难得的行情。

中美科技角力中芯片制造环节将成为重点,长期利好半导体板块发展中芯国际作为国内芯片制造端核心企业,未来承载国内产业链自主的重任,其受惠于政策、资金支持将有利于带动上下游公司共同成长。

国内半导体板块核心逻辑是十年维度的自主可控,择机关注国产替代相关设备、材料、设计公司

作为当前备受期待的国产芯片龙头中芯国际,其产业链上下游包括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南大光电、 汇顶科技、兆易创新、韦尔股份等均涉及芯片产业链的多个环节。



                        

复苏节奏超预期!中国经济迅速进入“V型右侧”!                 
                                 

【博览财经分析】从统计局公布的4月部分宏观数据看,4月信贷和社融创历史之最,外贸方面,出口在连续同比负增长后,于4月转正。而4月CPI涨幅重回“3时代”,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更大了!此外,截至5月9日五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升至54.27万吨,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这都反映国内生产端和外贸端以及资金刺激复工的速度,都比预期的要更快更好。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消费端的恢复仍明显滞后,加之二季度外部供需中断的冲击将接踵而至,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已转化为有效需求不足。

尤其从4月金融数据看,实体部门存款余额同比增速高于前值。4月政府刺激力度进一步增加,资金继续流入实体,但融资端的扩张,在资产端仍然更多反应在了存款积累方面。继续反映出,中国乃至全球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控制疫情、复工和消费,而非扩表和投资。

4月信贷和社融创历史之最

往年4月,各项金融数据都较为“平淡”。但今年在各项经济数据下滑的背景下,信贷投放力度明显放大,金融数据逆势增长,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

央行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7万亿元,同比多增6818亿元。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2万亿元。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同比增长12%,为2018年6月以来最高水平。1-4月信贷合计新增8.8万亿,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19万亿元,已经与去年上半年的增量接近。均为历史同期之最,表明当前总体延续了中国国内全面复工复产背景下、融资需求持续恢复的态势。

另外,(M2)增速创下新高,4月末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个和2.6个百分点。据悉,2017年以来,M2增速都在10%以下。2018年和2019年,M2都在8%附近徘徊。在2020年3月末M2重回两位数、达到10.1%后,4月末再创新高,达11.1%。

而加量的同时不加价,贷款利率甚至明显走低。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4月中旬,新发放贷款中,利率低于原贷款基准利率0.9倍的占比为28.9%,超过LPR改革前2019年7月的三倍,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已完全被打破。

3月,一般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5.48%,较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下降了0.6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下降了0.26个百分点。

这究竟意味着啥?我国经济复苏明显领先于其他经济体!作为这种佐证的是,信贷结构调整不断向中长期倾斜——

4月贷款新增1.7万亿元,从结构来看,居民短贷当月新增2280亿元、同比多增1187亿元,中长贷则与3月水平大体相当、新增4389亿元。这反映出疫情缓和后,前期压抑的居民购房、购车以及短期消费的回补

与国内防控措施已很大程度上解禁、居民消费和房地产销售活动步入加速回暖通道密切相关,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4月环比回升超15个百分点。

而企业部门贷款则呈现中长期贷款回暖、票据融资新增较多等特点。票据、短贷、中长贷4月分别新增3910、-62、5547亿元,同比分别多增2036、1355、2724亿元;

从绝对水平来看,去年4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2823亿元,今年新增5547亿元,提高了0.96倍。近期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内需得到明显改善和回升,企业投资也在回暖,因此会看到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

而与信贷的飙升一致的是,中国生产端正在迅速恢复,截至5月9日五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升至54.27万吨,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4月信贷、社融环比少增属正常的季节性现象,而同比大幅多增则显示,前期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的效果正在持续显现。

与此同时,这也表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升,银行贷款投放的意愿和能动性较强,前期出台的各项货币政策措施能够更快、更有效地传导至实体经济,贷款增长倍数于央行投放的流动性,解决实体经济实际困难。

机构并认为,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发力背景下,信贷、社融和M2存量增速还有进一步上升空间。

8.2%!外贸出口在连续同比负增长后,于4月转正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4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8.2%。这是今年以来出口单月数据首次出现正增长。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515%2F1589503557802738.jpg

整体来看,出口呈现较为明显的向好趋势。今年1-2月,我国外贸出口同比下降15.9%;3月出口下降3.5%,相对1-2月收窄12.4个百分点;4月较3月进一步增加11.7个百分点。显示出口已经出现恢复性增长。

从具体商品类别看,塑料制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汽车(包括底盘),中药材及中式成药,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等商品同比增长较快。其中,塑料制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分别同比增长71%、56.8%、56.2%。此外,机电行业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去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0.06万亿元,增长4.4%,占出口总值的58.4%。在今年3月机电产品出口同比负增长的情况下,4月增速转正。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515%2F1589503639461329.jpg

4月出口数据为何改善?海通证券认为,4月,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件、纺织及制品、塑料制品出口同比大增,这三类商品出口金额占当月出口总额接近20%,是出口改善主要来源。此外,4月手机出口增速跌幅也有所收窄。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手机的出口改善,或与前期订单消化以及海外居家工作需求有关,而纺织制品则包含口罩等防疫物资。

民生证券认为,三点原因促使4月出口回升。一是低基数,去年4月正值贸易摩擦缓和期,出口需求相对较低;二是一季度积累订单并未完全释放,一季度出口同比可能存在超跌,导致4月有所回补;三是海外生产不足依赖进口,3月PMI新出口订单显著修复。

不过,4月数据转正是春江水暖还是昙花一现?外贸出口是否会继续保持增长?市场还是有不同的看法。

中泰证券认为,4月份出口增速转正,部分原因还在与前期出口订单延迟交付。但未来出口增长仍有一定的压力。压力来自两方面,一个是发达国家要消化已经到岸的库存,另一个是个人消费支出也可能会下降。但是,从长期来看,外贸出口肯定是向好趋势,短期会有扰动。

不过,机构包括外贸行业人士均认同的几点是:

其一,机电行业:3月底、4月初是出口最难的时候,但现在最艰难的日子已过去。因为从4月中旬后,一些国家陆续恢复生产了,海运已开通,原本被暂时叫停的订单开始要求执行并发货,很多企业海外询单的数量明显增加。机电行业人士认为,接下来应该会越来越好,今后机电行业出口将会平稳增长。

其二,疫情在海外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发展给了中国腾挪的空间,在外贸结构上,一季度欧美订单减少,但俄罗斯订单增长很快。4月份俄罗斯订单基本停滞,欧美订单又来了。与平时相比,欧美市场线上销售增长明显,亚马逊等平台销售额大幅增加。

其三,疫情也带来一些特殊的外贸新增长,最受益的比如口罩等防疫物资:产品有多少海外要多少。数据显示,前4个月,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2613亿元,增长5.9%。鉴于海外疫情何时能真正控制住仍未知,即使一些国家开始复工复产,出门也需要佩戴口罩,因此未来几个月,口罩海外需求仍然较大。

当然,行业内也提醒注意,目前国外主要经济体疫情在趋于稳定而本土产能也在回升,所以中国外贸出口的口罩等防疫物资的增长空间会越来越窄。下一阶段的受益疫情的防疫产品将更多转向呼吸机等仍然紧缺的中高端产品了。而口罩方面现在已经不再短缺,关键是熔喷布依然非常紧张,不仅价格高,还要靠“抢”,也就是说,现在口罩行业最受益的只剩下上游的熔喷布了,单纯口罩生产的受益已越来越低。且一旦海外疫情控制住,口罩行业将进入一个非常猛烈的淘汰期。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515%2F1589503583698608.jpg

其四,服装行业受到较大的冲击,业内把希望放到了今年四季度。

3月初,海外疫情暴发后,外贸服装行业客户订单量普遍减少至少50%,有些保守的客户订单量减少80%-90%。而据悉,外贸订单生产周期一般是45-60天,海运是21-30天,也就是说客户从下单开始,差不多3个月货物会到店。基于海外疫情要到下半年才能控制到人们相对随意出门购物的程度。不少服装企业设计师现在已在加班设计秋冬款产品,预计7月中下旬出货,到店时间是8月底9月初。

另外,一些原本销售服装的海外客户对口罩也很感兴趣,但是他们想要的并不是简单的防护口罩,而是时装性质的口罩,能够集防护和时尚于一体,并计划在疫情之后下单采购。他们认为即使疫情控制住了,有相当部分人群仍会坚持戴口罩,这将是一个新市场——这也意味着可能到7、8月份股市需要挖掘纺织行业的机会了

总体而言,中国外贸的韧性远比市场预期的要好。4月份出口同比增速超预期,很多分析认为是防疫物资拉动。但从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看,塑料制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汽车等产品的出口同比增长同样较快。显示在原有订单恢复的同时,4月中下旬一些外贸企业也获得了新订单。

4月CPI涨幅重回“3时代”,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更大了!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515%2F1589502275546750.png

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环比下降0.9%。再度保持回落趋势,食品和非食品价格均出现下降,且涨幅回落速度超出市场预期。同时,4月PPI价格明显走低,同比下降3.1%,较上月降幅扩大了1.6个百分点。CPI涨幅回落速度和PPI降幅扩大速度皆超出市场预期。

其中,食品价格的下降是带动CPI降幅的关键,具体来看,鲜菜和猪肉供给量充足导致价格下降,分别降低8%和7.6%。统计局表示,鲜菜价格下降是由于天气转暖,供应量增加,同时生猪产能加快恢复,猪肉供给持续增加,价格继续下降。据悉,猪肉批发价格已连续10周下降,每公斤降了6元左右,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供给增加,价格基本回落到常年水平——这也反映了股市层面,养殖企业和蔬菜生产企业是现阶段需要规避的行业。

当然,CPI和PPI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仍然是疫情导致需求减弱(比如石油价格冲击带动生产价格下降最为典型)。这也反映了经济复苏面临的需求不振难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严鹏程此前表示,随着全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进一步恢复,CPI涨幅有望继续回落,全年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浙商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李超预计,PPI环比至少在未来2至3个月内大概率维持负增长,全年PPI中枢可能在-3%至-2%之间。

而CPI将继续回落,对政策的掣肘将逐渐减弱。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下阶段在货币政策方面,一方面确保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可以继续利用MLF等多种货币工具,确保金融市场利率保持较低水平,第二方面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央行下调政策利率和存款基准利率是有空间和必要的,进一步引导LPR利率下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综上数据来看,虽然还有部分宏观数据没有公布,但我们已经有理由对5月乃至二季度国内经济增速的反弹给出比较乐观的预判,这比此前部分机构担忧“不会有V型而可能是U型”要好的多!



                                 
                                           焦点透视
                 



川普助攻:2020年全球新建62座晶圆厂26座在中国                 
                                 

【博览财经分析】希望中芯国际也能成为一枚“争气弹”,在量产14nm之后能加快脚步,尽早迎头赶上晶圆代工第一方阵。

1959年10月1日。

天安门城楼上。

正在中国访问,出席国庆十周年庆祝活动的赫鲁晓夫,突然扭过他那颗大圆脑袋,对毛爷爷轻声嘟哝了一句“我们决定不再援助中国同志的核武器项目,同时撤走所有专家”;

毛爷爷沉默了几秒钟后,淡定的回了一句“那就由我们自己来搞吧,这对我们也是一场锻炼”……

(据说,被后来接班的苏联同志们评价为“办事特不靠谱”的赫鲁晓夫同志,由于未能从毛爷爷的面部表情当中看到其所希望看到“惊骇、懊悔”,而心有不甘)

5年后。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宣布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

就在此前2天,赫鲁晓夫被勃列日涅夫等同志“诱骗回莫斯科开会”,最终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和平的“去领养老金”……

据说,一直强调“要给赫鲁晓夫同志颁发一枚一吨重大奖章”的毛爷爷,发挥了一把当年在报社做编辑时练就的新闻敏感性,让国内媒体晚两天播发有关赫鲁晓夫同志的新闻;

于是乎,10月16日,头版头条的“原子弹试爆成功”,与次头条的“赫鲁晓夫下台”,相映成趣……

夫子曰: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诚不我欺也……

国产芯片的真实水平如何?

5月12日  美国芯片设备厂商  无限追溯机制生效

美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LAM(泛林半导体)和AMAT(应材公司)等公司发出信函,要求中国国内从事军民融合或为军品供应集成电路的企业,不得用美国清单厂商半导体设备代工生产军用集成电路,同时“无限追溯”机制生效

5月15日上午  台积电  在美国建设120亿美元芯片厂

宣布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120亿美元的芯片厂。工厂将采用台积公司的5纳米制程技术生产半导体晶片,规划月产能为2万片晶圆,该晶圆厂将于2021年动工,于2024年开始量产。

5月15日晚19:00时左右  美国商务部  全面限制华为

宣布将华为的临时许可再延长90天,推迟到2020年8月13日。

并在随后发布声明称,全面限制华为购买采用美国软件和技术生产的半导体,包括那些处于美国以外,但被列为美国商务管制清单中的生产设备,要为华为和海思生产代工前,都需要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证。同时给与120天的缓冲期。

5月15日晚22:00时左右  中芯国际  获得大基金二期增资

中芯控股与国家集成电路基金等多方订立新合资合同及新增资扩股协议,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等多方同意分别注资15亿美元及7.5亿美元予中芯南方注册资本,中芯南方注册资本将由35亿美元增加至65亿美元。

2019年5月,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大量欧美供应商的断供,迫使华为同时启动无数“备胎”。

然而,唯独先进工艺制程的晶圆代工能力,华为完全没有备胎,只能依靠台积电。

但美国给台积电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从去年年底就传出风声,要将实体名单中关于美国技术含量标准的定义,从25%下调至10%,迫使华为将一部分14nm制程转单中芯国际。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真的应该感谢美国,感谢特朗普。

如果不是美国对我们的科技企业进行打压和封锁,国内的绝大多数人根本都不知道我们和对手在高端技术领域上的实力差距,也不会知道做芯片原来是一件这么难而且重要的事情。

半导体行业前辈们这么多年苦口婆心的呐喊,效果远远不及竞争对手毫不留情的巴掌

确实,正如大家所见,芯片是世界上最难掌握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虽然我们知道,芯片其实就是沙子做成的。但我们更应该知道,从一颗沙子到一颗芯片,经历的每一个步骤都非常不易。

首先,整个过程的步骤(工序)数量就非常惊人。

从整体上来说,芯片的研发和制造包括IC设计、IC制造和IC 封测三大环节。

这三个大环节里面,又包括了很多小环节。

例如,像硅片制造,就包括了 100 多道工序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518%2F1589780420128190.jpg

芯片制造的大致流程

芯片行业的企业分为两种模式,分别是 IDM 模式和 Fabless 模式。

IDM模式,就是芯片的设计、生产、封装和检测都是自己做。

Fabless模式,就是无晶圆厂的芯片设计企业,专注于芯片的设计研发和销售。

而实物产品的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外包给代工厂(称为 Foundry)完成。

放眼全球,只有英特尔、三星、TI(德州仪器)等极少数几家企业能够独立完成设计、制造和封测所有工序。

大部分芯片企业,选择的是当一个Fabless,也就是专门从事芯片设计。例如华为、MediaTek、高通,都是 Fabless

而负责代工生产的Foundry,主要有TSMC(台积电)、格罗方德、联华电子等企业。

中国目前没有IDM模式的企业,我们主要走的是Fabless 模式

也就是说,我们有很多的 Fabless(芯片设计企业),也有很多的Foundry(晶圆制造企业、封装测试企业)。

这些企业很多都在全球排名前列。

就拿现在最火的5G终端芯片来说吧。全球有能力推出产品的,一共只有5家企业,其中有3家是中国的,分别是华为海思、MediaTek 和紫光展锐(三家都是 Fabless)。

另外2 家是高通和三星。

世界上最厉害的几家 Foundry 代工厂中,台积电和联华电子就是中国的。中国大陆的中芯国际,也有一定的实力。

据国际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协会(SEMI)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球将新建62座晶圆厂,其中26座将落户中国,占比高达42%

不过我们还是应该清楚认识到我们和国外半导体名企之间的差距。

根据知名咨询机构 Gartner 发布的2018年全球半导体营收25强榜单(不包括 Foundry),只有 MediaTek 和华为海思名列其中

众所周知,芯片产业一直以来都遵循着摩尔定律的节奏快速发展,工艺制程从微米到纳米,再从90纳米、65纳米一直发展到现在的10纳米、7纳米、5纳米。

对芯片企业来说,不管是Foundry 还是 Fabless,从来都没有停下来歇口气的机会。搞芯片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企业需要不停地投入资源,不断更新换代,才能避免自己在激烈的追逐中落后。如果落后,就意味着淘汰出局。

曾经有人总结了做芯片的四大成功要素,相信很多人也都听说过,那就是——砸钱、砸人、砸时间,看运气

2018 年芯片禁运事件爆发之后,很多公司动辄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要拿几十亿搞芯片,好像很有魄力很有决心的样子。

其实别说几十亿,就算几百亿,对芯片产业投资来说,也并不算多。

目前随便一款28nm芯片的研发设计,都是好几亿起步

就像华为的麒麟980,研发费用就达到了3亿美元。

一条28nm工艺集成电路生产线的投资额就更惊人了,约50亿美元。

再举个例子,1997年成立的 MediaTek,一直都从事芯片的研发。近三年来,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550亿新台币(约125亿人民币)以上。

过去的16年里,研发投入达150亿美元以上。尤其是这两年,因为加大了5G方面的研究,MediaTek 的研发费用占总营收比重达到了惊人的24%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518%2F1589780420852086.jpg

注:数据来自企业历年财报

搞芯片,还离不开大量的芯片技术人才,这也不是简单花钱就能很快“买”来的。

根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显示,到 2020 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人才需求规模约72万人,现有人才存量只有40万,缺口将达32万

如果想要研发人才,企业必须认真做好选拔、培养和磨合,努力建设完善人才梯队。

目前芯片企业在这方面都投入巨大,联发科技 16000 名员工中,有 9000 人是研发,由此可见芯片产业对人才的重度依赖。

最让人头大的是时间。

在芯片上投入,就算你肯砸钱、砸人,也要看你能不能熬得住。

大家都说做芯片要能板凳坐得十年冷,这真不是开玩笑。从开始投入到看到回报,其中的过程非常漫长。

天天烧钱不见回报,谁能受得了?如果熬不住选择了放弃,就是前功尽弃。

话说回来,如果投入资金一定能出成果,那投也就投了。

关键是,这里面存在极大的风险。如果流片失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根本承受不住这样的损失,可能会直接导致破产

就算芯片做出来了,如果市场不认可,卖不出去或者销量不好,也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可能导致一蹶不振甚至彻底失败。

所以说,做芯片是真心不容易。现在中国小有成就的芯片企业,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值得我们大家敬佩。正是这些企业,扛起了中国芯片的大旗,在昂首前进。

大家应该对自己国家的企业有足够的自信,对国家日益强大的科技实力有足够的自信。

目前我们对芯片产业的重视度仍然在不断加强,产业布局、资金投入、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都在快速进步,相信未来我们会有更多的优秀芯片企业涌现出来。



                        

警惕!海外疫情及衰退对中国经济干扰才凸显                 
                                 

【博览财经分析】尽管4月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的韧性远比预期的强,且已呈现出快速进入“V型右侧”复苏阶段的迹象,而最高决策层也4个月来6次的密集地方考察表达了督促完成全面小康目标和精准脱贫目标的信心,但这并不意味着5月之后的下半年经济走势就是持续走高的态势了。

一则,海外疫情对主要经济体的冲击其实是二季度开始才凸显,进而对中国外贸和供应链的干扰也在二季度才体现;

二则,中国的防疫成绩与美国一团糟形成鲜明对比,让美国政治化疫情,甩锅中国和遏制中国相对竞争优势愈演愈烈。中国必然强势反击,但也不能忽视美国重启贸易战等遏制对我们的阶段性影响。

三则,国内疫情防控战虽基本已获胜,但随着服务业复产的加速,局部的二次疫情苗头又开始出现,这对复工复产节奏也造成了一些新的干扰。虽不会动摇整体稳经济大举,但对服务业的冲击仍不可忽视,

四则,世卫组织认为,世界经济可能需要做好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不是几个月,而可能是几年!所以即便最坏局面过去,但最好的时光还遥遥无期。

所以,宏观经济当前虽在好转,但决不能称之为乐观,而A股中期风险是否释尽显然也不尽然。

疫情对主要经济体的冲击正在显现

一个是世界经济可能需要做好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不是几个月,而可能是几年!当地时间13日,世卫组织召开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新冠病毒可能成为长期问题,很难预测何时可以战胜病毒,它可能成为永远不会消失的流行性病毒。迈克尔·瑞安以艾滋病为例,尽管艾滋病毒没有消失,但人类已找到治疗方法和预防手段,人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恐惧艾滋病。迈克尔·瑞安表示,希望可以研发出高度有效的疫苗,并分配给世界上所有人——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做好新冠病毒不仅仅是当前这几个月,而是整个2020年甚至2021年,世界经济都将受到病毒的冲击,在保持社交距离和人群密集区的心理恐慌下,这意味着绝大部分需要线下才能开展的第三产业,服务业等——这是当前全球经济增量的主要引擎——都可能持续受到干扰,处于即便复工也无法百分百复产的长期不景气阶段。这对包括中国经济在内的冲击将非常巨大。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全球新冠肺炎数据实时统计系统,截至北京时间5月14日22点32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上升至438万例,其中死亡病例逼近30万例,其中全美确诊140万例,死亡约8.5万人。现在全球疫情的情况是,欧美趋于平稳,但除中国外的金砖国家(俄罗斯,巴西,南非,印度),还有土耳其等都在暴增中,而非洲和南美也已经进入了大爆发期。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518%2F1589780491357071.jpg

从经济影响看,欧美以及日韩等发达经济体度过了最坏的时候,开始逐渐复工,但经济依然处于严峻的负增长,冲击依然严峻。而疫情对印巴,非洲和南美的经济冲击还没有显现。对于中国而言,欧美经济复工复产让中国外贸可以喘一口气了,但南美和非洲的疫情让中国的部分工业原材料可能陆续会出现供应缺乏问题。

据美国劳工部数据,美国4月失业率环比飙升10.3个百分点至14.7%,4月非农就业报告中非农就业人口减少2050万,为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的最高水平,超过2009年10月国际金融危机期间10%的失业率峰值。但这个数字可能仍是低估了。白宫经济顾问日前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认为,由于很多州的失业登记系统不堪重负,因此可能会造成统计数据的延迟,导致实际失业情况比经济学者们预期的更加严重。

与节节攀升的失业率相对应的是各界开始讨论美国经济是否会就此陷入深度衰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地时间5月13日就美国当前经济形势演讲时表示,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复苏可能会比想象中更慢,而美国经济依然面临着显著的下行风险。

经历了糟糕的4月份,美国的5月份经济形势仍不乐观。白宫经济顾问凯文·哈西特日前表示,美国5月失业率将有可能上升到20%以上。高盛5月12日公布的报告称,美国失业率峰值或将达到25%的高位。美国保险公司4月中旬曾预测认为,如果隔离政策再持续2个月,美国约350万家小型企业将永久倒闭;如果持续5个月,将有750万家小企业倒闭,意味着约3570万美国人将面临失业风险。

好在,当前美国多州已经开始复工复产,市场认为4月份美国失业率14.7%也是好于预期的16%,展望未来,美国疫情最坏的情况或已经过去。不过,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12日警告称,过快重新开放各州、包括学校和企业,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实际上,美国以及欧洲重启经济后已经发生了多起聚集性病例,但特朗普还是坚持复工,这也反映了目前美国经济面临的压力。

另外,特朗普为了进一步货币放水,建议美元实行负利率,如果美国真的这样无底线的大放水,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又将造成新的冲击(如果我们不跟着放水,对人民币的汇率,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中国出口产品都会形成压制),好在这一建议被美联储强硬的拒绝了。

总之,而中国作为对欧美出口尽管已尽量减弱对外需的依赖,但恐怕想独善其身,并不能实现。

局部地区疫情再度发生冲击经济复苏预期

5月11日,吉林舒兰市全面进入战时状态,成为全国唯一的高风险地区。自5月7日以来的1例确诊病例发展至20余人,打破了吉林省73天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纪录。

来源成谜、多人感染、跨省传播,吉林的突发疫情显得扑朔迷离。目前舒兰市所有社区、村(屯)实行封闭管理,全市所有诊所、零售药店一律停止销售治疗发热类药品,诊所不接诊发热病人,已经复课的高三学生再次回到家中备考。

5月10日,武汉市卫健会报告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是4月3日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再次报告的新增确诊病例。之后5月11日,武汉市发通报称,5月10日0-24时,武汉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例,且均出自同一小区。上述6人居住的东西湖区长青街三民小区曾有20例确诊病例。武汉市卫健委通报称,经组织专家对各种因素排查分析,高某某病因应主要来源于既往社区感染。但传染源仍不明。

此外,5月初广州市增城区此前连续多日通报发现病例,传染源还未发布。

从此前的广州、哈尔滨到近期武汉再现本地确诊病例,再到吉林的1传20多,现实提醒人们疫情并未远离。

对此,正在吉林舒兰市支援疫情防控的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吴安华认为,虽然都是新冠肺炎,但疫情在不同区域的传染性、病毒基因型、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可能有差异。

流行病学专家姜庆五认为,哈尔滨和吉林市的教训是一个警示,其他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绝不能放松、有侥幸心理,一有风吹草动,就要下最大的力气、最大的决心做好相关工作。

好在,现在的防疫思路是,高度重视”并不一定要“封城”,但某一个区域内控制人员流动是有必要的。所以这对经济恢复的影响相比此前的全国封锁时期,要小了而很多,不影响经济V型反转的整体大局。

中小企业复工容易,复产难

在全国抗击疫情的形势下,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中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超3000万。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复杂严峻的局面。到底有多严峻?国是直通车说,“哪怕是一个月的房租,都可能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龙4月份层发出这样的警示:虽然复工复产提速,但中小企业‘倒闭潮’的风险仍大概率存在。他说,近些年来,中国许多中小企业本来挣扎在破产边缘。在这次疫情对供需两端的冲击下,其困难加重,面临倒闭的风险。“虽然中国各地全面复工复产的速度比较快,但威胁中小企业倒闭的因素仍存在。”

所以也可以看到,最高决策层在地方考察时中小企业帮扶是一个重头,最高决策层平在浙江考察时,曾同中小企业负责人代表等亲切交流。其强调,中央特别考虑到了中小企业,出台一系列措施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在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有一个最新的判断:各项决策部署和惠企政策正在加快落实,中小企业经营情况出现积极的边际变化。但经济全面复苏需要时间,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仍面临复杂严峻的局面。

会议提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要突出抓住两大方面,一个是努力扩大总需求,一个是加大金融对市场主体的支持。

……其实,今年高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但有些政策落地难、落地慢。中小企业的困境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一季度信贷鼎立“救小微”:准备好迎接“突然回来的市场”!                 
                                 

【博览财经分析】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鹤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认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要突出抓住两大方面——

一是努力扩大总需求。要加快重大项目投资、促进民间投资,与此同时注意发挥消费需求的重要作用,努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强线上线下融合,稳步推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教育、医疗、养老、旅游等服务业需求的正常化。

二是加大金融对市场主体的支持。总量政策要注重结构化取向,提高专业性,用好信用贷款、融资担保、政策性贷款、贴息、应收账款融资、产业链融资等各类政策工具,努力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要加快中小银行充实资本金,加大股权、债券市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

而作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最直接的助力,一季度信贷定向投放已经相当“给力”——

一是普惠小微贷款加速增长。2020年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包括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及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余额12.6万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1.5个和2个百分点。前4个月,普惠小微贷款累计新增1.1万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12.2%,比前3个月高0.4个百分点。

二是信贷支持小微经营主体的覆盖面继续扩大。截至2020年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了2815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21.9%。前4个月增加117万户。从各月增长情况看,1-2月受疫情影响,仅增长18万户。3月份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金融机构及时加大了对小微经营主体的针对性支持。3月当月增加71万户,相当于去年同期增量的四分之三;4月当月增加28万户,已基本恢复去年同期增量水平

三是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降。2020年4月,当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5.24%,比上年12月下降0.77个百分点

四是有七成多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投向了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截至2020年4月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企业贷款分别占39.3%、29.7%和7.6%,合计占76.6%。上述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疫情中受到冲击较大,信贷资金及时支持这些企业解决流动性问题和复工复产,对“保就业”也起到明显促进作用。

五是信用贷款占比提升。2020年4月末,信用贷款余额占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15.5%,占比比上年末提高了2个百分点

六是涉农贷款持续回升。2020年4月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37.05万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回升;今年前4个月增加2.04万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25.0%,比上年全年水平高7.1个百分点。涉农贷款的稳步增长对农业、农村的持续发展和疫情下保持民生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民营企业艰苦奋斗那么多年,无论如何要苦撑到市场回来的那一天

而正是为了“迎接”上述政策的救助,尤其是“可能突然回来的市场”,日前,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先生在演讲当中指出“一定要准备对付最严峻的情况,调度一切力量,苦撑苦熬”,“世上最不幸的事情是,公司不在了,市场回来了”……

一定要准备对付最严峻的情况,调度一切力量,苦撑苦熬。

为什么值得苦撑苦熬?因为讲到底,疫情再严重,终究会过去的。归根到底病毒也很“理性”,它们寄生于人类,真要把人类全部干掉,没了宿主,病毒也活不成。何况人类的理性总比病毒强大,总会研究原理,发明技术,实施干预,直到达成管控。所以,市场终究要回来的。唯一不确定的什么时候回来

因此最不幸的,是市场回来的时候,你这家公司不在了,那多遗憾?民营企业艰苦奋斗那么多年,无论如何要苦撑到疫情过去、市场回来的那个时候。

所以我们不能自己哄自己,仔细看公司资源状况,最低的底线要划在没有任何外援的基础上,究竟还能撑多久,怎么撑?要用你付得起的代价,让公司活下去。什么叫活下去,就是公司商号还在,还能接单,还能请工人、购原材料、恢复生产。

80年代我们研究乡镇企业,宏观不景气时,没有谁帮得了他,最后就是两三个人看厂,给机器设备加上油、盖上布,所有工人回家,留一个壳子守着,“卷旗也不缴枪”。等到市场回暖,订单一来,海绵重新吸水,继续干。

当然今天在座的企业都不会到这一步。我是说最低的底线,如果有准备,还能撑,至少保生存、活下去。那就有希望。从这条底线再往上划,比如银行给一定授信,地方政府能减部分税费,或者上下游有点支持,反正一条一条划,无非下限、上限,地板、天花板。

调整战略决策:重划起跑线,开始一场新的竞争

我们已从初期恐慌中开始冷静下来,即使疫苗还没有出来,重启经济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现在可以看到,在大规模高密度人群流动受节制后,只要把口罩戴得好、勤洗手、做好防护,多数人是没有问题的。人是有适应性的,其实在最严重的时候,经济流量也并没有完全停,超市都开着,必需品都送到门口,快递小哥照样出勤。老乡鸡一万六千员工,包括在医院门店坚持营业的,一个也没被感染

当然,全球疫情先后不一,新的麻烦是,企业有没有订单?有订单的话,供应链齐不齐,物流通不通?刚才讲了,全球疫情带来的流量损害重、覆盖面宽。这对制造业构成一个特别的困难,因为制造业不是用当地原料生产来供应当地。中国制造业是在全世界采购零件部件,形成产品要卖到全世界去的。

要看到这个特征投射到制造业内各个产品、各个企业、各个板块,其影响的程度也很不相同。根据刚才几家企业介绍的情况,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第一要把企业的决策思维调过来,就是重划起跑线。因为企业原来都有一个发展计划和目标,尤其是上市公司,增长目标已经公开承诺出去了,结果来了这么大一巴掌。怎么办呢?首先就是决策心理的调适。

要看到疫情是天大坏事,但是这坏事对大家都一样。你不好,同行其他人也不好,那咱们就重划一条线,不管与去年同期比掉了多少,就从这个新低点开始,再出发、再起跑,开始一场新的竞争

比如刚才讲到一个行当的销售掉了90%,那我们就从剩下的业绩划一条线,从这条线开始跑,同样的大灾大难,看谁有办法跑得好一点,谁比谁跑得快一点。老是捆绑在疫情之前的增长惯性里解不开,就不可能有坚强的突围意志。

不要自我设限:内外需,能抓到手的都是好需

现在的经济信息非常地零散,很难做市场预测,企业要收集自己和相关行当的局域情报,不断滚动地做小的天气预报,从中捕捉机会。

这样的小天气预报靠谁来报?主要还是靠企业和行业。现在每个行业、每一家企业都要在前后左右收集局域情报,然后不断迭代地看未来。预测不了一年,看半年也好,看不到半年看三个月,看不到三个月看一个月。那也比完全蒙着眼睛摸好。

现在要特别当心,制造业企业不要自我设限。因为经济流量急剧下降后,到底向哪里去抓生存和发展机会,至关紧要。刚才听下来,就是要避免自我设限,好像外需不行了,我们就转内需。对佛山制造业企业来说,外需、内需这样的概念都太大,实际上订单就是订单,可以来自海外需求,也可以来自国内需求,更可以来自跨国公司在华生产的需求,或者中国走出去公司的海外需求。这个关口务实很关键,不要人为划分内需和外需,但问是不是有效需求,但问有单子能不能争得到、争到手的是不是做得了。外需内需,哪种需也帮企业维生存、帮企业用工人、帮企业求发展。

欧美国家疫情起的晚,平的也晚,不等于就平不下来。早晚平下来以后,他们就不过日子了吗?就真可能重建国别范围内的供应链了吗?怕是没有那么容易的。现在全地球人很多都闷在家里,网上说什么的都有,传什么的都有。但到了咱们多少年打拼的产品产业领域,我们自己来自多年经验的判断应该更靠谱。讲到头,就是回到冷战年代,国际贸易还是有的。

最好的态度是不要管内需外需。需,重要;订单,重要;客户,重要。至于人家长什么样,南方北方、国内国外,不重要,哪个国籍不重要,民营企业在商言商,疫情之下求生存、谋发展,绝不要自我设限。

当然,不同的公司在这个问题上应有不同的格调。刚才有企业家不是问吗:要不要干脆转做口罩?大主意靠你们拿,我的看法是分情况,如果企业快没顶了,那能抓住口罩机会也不赖。但是德冠薄膜,你们可是今年第一季度利润涨了80%多的,你可不能逮着什么做什么吧?你是有条件“奢侈”一点的,有条件坚持企业的理想和战略目标,有条件沿着在原来行当中往更高品质去做、往更高端战略去想,不宜随便分心。因为你没有生存问题,是更好发展的问题。

每家企业情况不同,到底企业怎么定位?总要根据企业自己的情况。一般趋势是,越离开生存线远,越有条件想得长远、争取更高目标,“绝不要浪费一次危机”,逆势上行,把企业带到更高的高地。

荷兰代尔夫特(Royal Delft)皇家陶瓷,起家时是面向向欧洲皇宫贵族转卖中国瓷器的,有一年中国内乱,中国造的瓷器供不到欧洲,逼着他们用本地工匠加上从东方拿到的制作方法,研发做成代尔夫特皇家蓝瓷,一直到今天。历史上的流量重挫给欧洲公司提供了机遇,当下的流量重挫,为什么就不能给佛山企业提供机会?

市场突然回来了怎么办?

对有些企业来说,还要准备另一手,万一市场很快回来怎么办?

当然,现在怕没人会同意我这个看法,因为都说疫情还很严重,还可能第二波第三波。我同意可能很严重,但同时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一旦控制了病毒,由于存量无损,市场回来很快,有没有问题?我觉得也有问题,那就是准备不足,会被同一起跑线上有准备的企业拉开很远。

这个时候是不是全都现金为王?要打个问号。因为市场一回来,将是能力为王。你看现在就有已经碰到了的,企业在疫情蔓延时,拿到单子但是没能力做。

市场很快回来还带来另外一个风险,那就是这一段生意很火的企业,疫情需求可能断崖式下跌。从市价看口罩,供应量已经上来很快啦。口罩这产品,要戴突然人人都要戴,但哪天不要戴了,谁比谁也不肯多戴一天的。常态化的需求究竟是多少?为仓库生产可不是好生意。

所以市场一旦回来,又有一波结构变化。我们做企业的,要看清楚疫情以后会带来哪些新的比较长远的需求。全人类遭遇这么重大一波冲击,相信会带出新技术、新产品、新需求,也许未来新的市场机会,并不限于我们现在看见的这几样热门产品?



                                 
                                           决策参考
                 



国产替代:业绩高增长+科技大故事,10倍股的“标配”                 
                                 

【博览财经分析】西南证券曾经统计过,2007年低点到2017年,合计出现过超300家10倍股。

翻开A股的历史记录,每一年都会有10倍股,2018年方大炭素、2019年东方通信等等。

2019年上半年的东方通信仅用了86个交易日,涨幅超过1000%;下半年的诚迈科技股价也成功10倍。

其实,每一年都会有2-3只10倍股

意味着,2020年大概率也会有同等数量的“东方通信”或者“诚迈科技”,甚至更多!

究其原因,一则,国内决策层给予了“最高级”的政策支持“新型举国体制下的关键领域创新、突破”

二则,国外“大环境”迫使国内高科技产业加码“自主创新”,老特就是位最好的“校外辅导员”

中长期来看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将加速迁出,疫情中地位凸显的医疗等高技术制造业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回流,国内制造业升级转型的紧迫性再次提升,倒逼核心领域补短板。

这几天的会议频频提及“研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这说明政策也在重视逆全球化的趋势。

随着美国对华为的限制进一步升级,中美博弈再次升级,国内芯片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地位再次凸显,其中华为-中芯国际产业链将成为国产替代的核心

以两次牛市为例,2005-2007年,中国正值工业制造时代,十倍股主要集中在房地产、有色金属、机器设备;

到了2013年-2015年,我们已经处于智能制造时代,则多集中在计算机、传媒、电器设备等,其中,计算机占比高达32.14%

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个十倍股,新兴产业特征明显

2020年是5G时代爆发之年,再叠加5G手机换机潮和世界科技竞赛,5G、芯片、云计算、人工智能、国产替代等5大主题,必然受到市场追捧。

而业绩也是其中的关键!

统计显示,历史上的超300只10倍股里面,大概170家公司业绩增幅超过5倍,占比达到54%,业绩反转的有39家,占比为13%。业绩倒退的公司,仅仅占10%。

举个例子,国产软件龙头东华软件,19年一季度到19年三季度净利润分别为:1.55亿、3.61亿、7.26亿。增长幅度每季度都呈现倍数增长,这就表面他的盈利能力在大幅提高。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518%2F1589780395752309.jpg


显然,牛股背后是高增长的业绩。中小创至今共诞生84只十倍股,它们业绩增速的平均数是24.1%,而同期A股仅仅为8.1%。前者是后者的高达3倍,怎么会不出10倍股呢?

5月13日晚间,中芯国际发布2020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9.05亿美元,同比增长35.3%,单季营收创历史新高。一季度归属股东净利润实现6416万美元,同比增长422.8%。据悉,这也是中芯国际创出的单季营收新高记录。

同时,中芯国际继续上调二季度业绩指引,预计营收环比将继续增加3%至5%,毛利率范围在26%至28%之间。这意味着单季营收还将有可能继续创新高。在2019年四季度业绩电话会上,中芯国际预计全年收入有望同比增长10%~20%,全年毛利率有望达到约20%。

中芯国际首席执行官赵海军表示公司将大幅上调11亿美元资本开支增加至43亿美元,以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根据此前规划,中芯国际14nm及后续工艺预计在3月和7月分别扩产至4000片/月和9000片/月。预计2020年年底将扩展至1.5万片/月。

受上述消息刺激,中芯国际的股价也迎来一波大涨。5月14日上午,港股上市的半导体巨头公司中芯国际,股价开盘大涨,盘中一度飙升超10%以上,刷出年内新高,市值涨超千亿。

从5月5日宣布回A后至今,连续两周时间,中芯国际股价大涨超26%,市值猛飚210亿,并快速突破了千亿港元。

由于中芯国际的业绩表现惊艳以及未来营收前景见好,不少投行机构也先后上调对中芯国际的评级。据悉,近期交银国际、野村证券先后上调中芯国际的目标价,芯片龙头被市场普遍看好。

从过往的表现来看,尽管美国频频出招,资本市场上的半导体公司却并未受到太大影响。近几年来,A股芯片公司在国产替代及政策扶持的背景下,走出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科技牛行情。统计显示,在过去五年里,芯片概念股兆易创新、韦尔股份、圣邦股份、至纯科技、卓胜微等累计涨幅均在10倍以上,成为同期A股涨幅最高的股票之一。



                        

宏观杠杆率骤升!按一季度负债增速对应全年GDP或增长7.4%!                 
                                 

【博览财经分析】针对“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央行表示,一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显著的上升;与此同时,实体部门4月末债务余额同比增速录得11.9%,连续第二个月大幅攀升,前值11.3%,再度超出我们之前的预期。结构上来看,家庭、政府、非金融企业三大实体部门负债增速全面上行,如果年底实体部门负债增速维持在这一水平,那么全年宏观杠杆率上升10个百分点的要求是,名义GDP同比增长7.4%!

虽然“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却反衬出“经济恢复力度‘超预期’”!

中国生产端正在迅速恢复,截至5月9日五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升至54.27万吨,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但消费端的恢复仍明显滞后,加之二季度外部供需中断的冲击将接踵而至,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已转化为有效需求不足

博览财经注意到,实体部门存款余额同比增速高于前值。4月政府刺激力度进一步增加,资金继续流入实体,但融资端的扩张,在资产端仍然更多反应在了存款积累方面。继续反映出,中国乃至全球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控制疫情、复工和消费,而非扩表和投资。

央行数据显示,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同比增长12%,为2018年6月以来最高水平。1-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19万亿元,与去年上半年的增量接近;其中,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9万亿元,同比多增1.42万亿元。

在总体宽松基础之上,灵活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加大中长期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贷供给仍是核心任务。

前四月社融和人民币信贷分别合计新增14.17万亿、8.8万亿,均为历史同期之最,表明当前总体延续了中国国内全面复工复产背景下、融资需求持续恢复的态势。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信贷结构调整不断向中长期倾斜——

4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1.7万亿元,与3月相比呈现出季初较季末投放明显减少的季节性规律,但较去年同期仍大幅多增6800亿元

从结构来看,居民短贷当月新增2280亿元、同比多增1187亿元,中长贷则与3月水平大体相当、新增4389亿元;

这反映出疫情缓和后,前期压抑的居民购房、购车以及短期消费的回补

与国内防控措施已很大程度上解禁、居民消费和房地产销售活动步入加速回暖通道密切相关,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4月环比回升超15个百分点。

而企业部门贷款则呈现中长期贷款回暖、票据融资新增较多等特点。

票据、短贷、中长贷4月分别新增3910、-62、5547亿元,同比分别多增2036、1355、2724亿元;

从绝对水平来看,去年4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2823亿元,今年新增5547亿元,提高了0.96倍

博览财经认为,近期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内需得到明显改善和回升,企业投资也在回暖,因此会看到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

工信部数据显示4月下旬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已接近90%,企业全面复工之下,融资需求恢复态势延续。

截至5月9日五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升至54.27万吨,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4月票据融资创近年来新高,说明随着疫情的减缓和企业复工复产节奏的加快,企业生产经营中资金的需求得到了逐步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 4月的信贷增量中,即使把票据融资剔除也达到了1.31万亿元,大幅超过了去年同期(包含票据的)1.02万亿元。

而且,中长期贷款的占比继续有所提升,政策引导下金融对实体的中长期支持力度在强化,或对投资回升形成一定支撑。

作为佐证之一,企业存款增加1.1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34万亿元,这一方面是由于财政存款转换所形成,另一方面是由银行的信用派生所形成。贷款多增同时表现为企业存款多增,有助于缓解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和扩大融资等迫切问题。

博览财经注意到,中长期贷款集中流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服务业等关键领域,三大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均创近期高点——

4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8%,比上月末高1.1个百分点,是2011年3月以来的高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持续快速增长,月末余额同比增长39.9%,比上月末高0.7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2%,比上月末高0.7个百分点,是2018年5月以来的高点

服务业(不含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7%,比上月末高0.7个百分点,是2018年3月以来的高点

而在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下,投向房地产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稳定,增长10.5%,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末低0.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批发零售业贷款增速上升较快。4月末,批发零售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8%,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0.8和4.3个百分点;4月份新增258亿元,同比多增698亿元(去年同期减少440亿元)。

此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较快增长。4月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7%,比上月末和上年末分别高0.9和1.2个百分点;4月份新增1399亿元,同比多增1132亿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3-29 01:14 , Processed in 0.160863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