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深度分析:特朗普蝉联美总统将是大概率事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6 22: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双方的选情,美国大选著名的“神算子”美利坚大学的利赫特曼教授运用他从1984年就开始提炼的13个竞选准则,测算出2020年美国大选获胜者是拜登。

国内不少自媒体则从2020年的义乌指数来看待美国大选,认为特朗普将蝉联美国总统,判断依据非常简单粗暴:就是来自美国方面的大选应援产品订单。

据义乌市场反映,这些产品订单物品大多是应援特朗普的,应援拜登的很少。但是不少国际贸易专家认为:今年义乌的应援品订单相比往年大幅减少,不少义乌老板并没有等来预期海量的订单,原因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并且随着疫情严重,美国4、5、6、7四个月基本禁止了大规模竞选集会,“义乌指数”能否成为美国“大选风向标”尚且是一个未知数。




                           catbg01.gif                  热点聚焦
catbg02.gif                  



财政税收形势严峻 一个常务副区长日常看地方财政压力                 
【研究员】:WH
财政工作犹如在刀尖上起舞,201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财政的表态从“加力提效”改为“提质增效”,去掉了“加力”,蛋糕不可能无限制做大,更加侧重分好蛋糕;2019年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通篇透出“过紧日子”“以收定支”“勤俭节约办事业”的思想;财长刘昆在《求是》的文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提出了“财政政策新内涵”,核心仍是如何过紧日子,并提出“单纯靠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行不通,必须向内挖潜,坚持优化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政策和资金的指向性、精准性、有效性,确保财政经济运行可持续。”

                                 

1599356731994579.jpg

【博览财经特稿】近年来经济下行叠加减税降费,财政收支矛盾持续凸显,地主家也没余粮了。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哭爹喊娘甚至发不出公务员和教师工资已不稀奇,“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再度成为重要内容。

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却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有财政危机,社会危机亦不远。改革、发展、稳定均离不开财政,甚至财政行为就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第一,改革要付出艰难代价,调整体制机制、和平安置触动的利益群体,需要财政赎买。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关系,更是直接关系到利益分配和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第二,中国仍处发展中阶段,城镇化的进程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财政在稳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稳定的国际国内大局亦需要强大的国防、外交和公安队伍,同样需要财政。

收入持续下行,减税对经济增长和税基扩大的作用不明显,民生社会福利、三大攻坚战、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等刚性支出易上难下。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如人口红利消失、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成本攀升、宏观杠杆率高企、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等导致经济增速必然下行,难以对冲矛盾。疫情当前,经济活动在正常春节假期后近乎停摆1个月,财政必然减收,但疫情防控的支出却急剧增加,截至2020年4月19日,各级财政累计下达疫情防控资金1452亿元。

在疫情之下,原本就财力紧张的地方财政承受的压力更大。增值税占比接近半壁江山,没有经营行为,就没有增值税,地方财政在原来就紧张的情况下,更是雪上加霜,工资、运转、民生支出都会紧张,更重要的是下面的几个月,若是纳税人再不复工,恢复正常社会经济秩序,只会更困难。

在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背景下,中央暂“借”给了地方1100亿元,尽管年底依然要“偿还”。3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支持基层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是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政府履职和各项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会议确定,一是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留用比例。3月1日至6月底,在已核定的各省份当年留用比例基础上统一提高5个百分点,新增留用约1100亿元资金,全部留给县级使用。二是加快下达转移支付资金,指导各地优先用于疫情防控和“三保”支出按时足额支付。有缺口的地区一律要调减其他项目支出。三是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除疫情防控需要外,严控新的增支政策。

财政工作犹如在刀尖上起舞,201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财政的表态从“加力提效”改为“提质增效”,去掉了“加力”,蛋糕不可能无限制做大,更加侧重分好蛋糕;2019年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通篇透出“过紧日子”“以收定支”“勤俭节约办事业”的思想;财长刘昆在《求是》的文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提出了“财政政策新内涵”,核心仍是如何过紧日子,并提出“单纯靠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行不通,必须向内挖潜,坚持优化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政策和资金的指向性、精准性、有效性,确保财政经济运行可持续。”面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前所未有”和“极不寻常”的冲击,中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417政治局会议提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

地方财政收入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有多强?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999年的5594.87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7903.38亿元,年均增幅16.3%。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契税三者合计,数额从1999年的286.13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4259.88亿元;年均增幅22.8%,比同时期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幅高6.5个百分点;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从1999年的5.1%提高到2018年的14.6%。

1599356748404115.jpg

从分地区情况来看,2018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契税三者合计,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有广东省(2109.02亿元)、江苏省(1440.4亿元)、浙江省(1034.94亿元)。

1599356756269255.jpg

2018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契税三者合计规模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最高的是海南省(26.7%),低于10%的有西藏自治区、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等7个省区,其余23个地区的占比在10%-20%之间。

1599356767204317.jpg

2020年财政形势如何?一季度财政的特点?

土地出让收入同比降幅小于一般公共预算,3月同比转正。1-2月土地出让收入同比-16.4%,3月为9.5%,1-3月累计为-7.9%。土地收入同比上升并转正,与地产销售、投资和价格上升一致。“房住不炒”是大基调,不能放松全国层面的调控,但是在当前经济压力巨大需要扩大内需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在都市圈城市群以及人口净流入的一线城市增加土地和住房供应,从供给端解决高房价、满足人民群众居住需要、降低经济下行压力、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1599356780720776.jpg

财政支出增速高于收入但仍为负增长,但卫生健康支出和利息支出增速为正,社保就业支出绝对额和占比最高,受3月复工复产有限的影响并未大规模基建刺激。1-3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284亿元,同比下降5.7%,高于支出增速8.6个百分点,收支缺口为9300亿元。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7173亿元,同比增长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111亿元,同比下降7%。从支出结构看,仅卫生健康和利息支出为正增长,绝对额为4976和1566亿元,同比4.8%和4.6%。此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837亿元,同比下降0.7%。基建类支出并未大规模支出,可能与工人并未如期返回项目有关,如农林水支出4031亿元,同比下降3.6%;交通运输支出3189亿元,同比下降16.5%。

就目前的财政政策而言,仍未彻底改变过往存在的问题,且必须高度重视地方“三保”及中长期的财政可持续性问题。一是专项债规模逐步提高,但是专项债的项目收益逐步下行,导致专项债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般债;二是减税降费仍侧重于增值税,而非企业所得税;三是当前地方财政形势艰难的情况下,各地政府采取各种办法增收,部分乱象已现端倪;四是如何处理好短期的减税降费与中长期的财政可持续性问题,人口流动与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税收制度等如何构建。

对县区财政而言,当财力遇到问题之时,办法并不多,总体上是向金融机构借钱或向更上级财政求助。具体而言,基层的以下情况可能需要引起重视。

一是各地采取的增收办法不利于真正落实减税降费,各地通过清缴历史欠款等办法增加收入极可能导致营商环境恶化。在企业本已艰难的情况下清缴历史欠款、通过事业单位等虚增收入、加大罚款力度,极可能导致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打折扣。

二是严重干扰影响财税部门支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务部门既要落实减税降费,又要增收,财政部门大量时间用于论证增收的潜力,无形加重财税部门工作。基层财政部门大量时间用于应对“三保”,无暇顾及经济发展和民生福利等。

三是使用专项债库款等可能导致项目支出受阻,从融资平台借债加大隐性债务风险。部分区县目前通过上级地市财政借款年底结算、从融资平台借债、动用专项债维持“三保”。

总体看,二季度财政收入降幅可能有所缓解但大概率仍是负增长,2020年财政增收极为困难,财政收入保持在0-2%增速都非常困难。疫情持续至今,2月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3-4月陆续复工,但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外部输入压力较大。一季度实际增速-6.8%,二季度内需扩大而外需崩塌下行,经济增速可能好于一季度。考虑到通缩、价格下行及减税降费,二季度财政税收形势仍很严峻,好于一季度但仍可能负增长。若无更大幅度的经济反弹,全年税收收入几乎是负增长。考虑到非税收入尤其是国企利润上缴以及反腐败力度持续推进,财政收入增速可能保持在零左右,但非税收入增速必须从去年的20%上升到30%。

2020年能够压减的开支主要是一般性支出,2018年为18374亿元,考虑到2019年“中央带头严格支出管理,2019年除刚性和重点项目外,其他项目支出平均压减幅度达到10%。要求地方2019年压减一般性支出5%以上,并力争达到10%以上。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各地压减幅度都超过了5%,不少达到10%以上。”2020年实际可压减的空间在1000亿元多,可腾挪的空间不大。预计大概率仍处于8%左右的增速,支出在25.6-26万亿元。

根据上述假设,2020年财政收支的差额将达到6.4-7万亿。假定财政赤字在3%,即赤字在3.2万亿,赤字外的缺口仍高达3.4万亿;假定财政赤字在3.5%,即赤字在3.7万亿,赤字外的缺口仍高达2.8万亿,需要动用历年结转结余资金、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调入资金、增加国企利润上缴、压减一般开支等方式弥补。

1599356791143185.jpg

中央对当前财政形势的态度如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质增效”,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以收定支”“过紧日子”,4月17日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财长刘昆提出“积极财政政策新内涵”“内涵式财政政策”。一言以蔽之,财政的艰难只能“适度扩张”“节用裕民”“好钢用在刀刃上”。

1599356831808259.jpg

刘昆在《求是》发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分为四个部分:

1)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是形势所需。“一些地方收支矛盾更为突出,有的财力紧张,资金使用固化、僵化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面临困难。今后一段时间,财政整体上面临减收增支压力,财政运行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单纯靠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行不通,必须向内挖潜,坚持优化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政策和资金的指向性、精准性、有效性,确保财政经济运行可持续。”(强调大环境变了,大环境越发地不确定,越发地不利于财政增收,积极财政政策从支出总量要转向结构做文章)

2)深入理解积极财政政策的新内涵。“在当前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增大、加力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为确保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必须坚持节用裕民,在结构调整中更加突出政策的“提质”要求和“增效”导向,把有限的财政资源用到刀刃上。这体现了一种内涵式财政政策”。提到了六个方面:“减税降费,通过减轻企业、个人负担,促进疫情防控、拉动经济增长。”“结构调整,通过压一般、保重点,优化财政资金配置。”“优化分配,通过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能力。”“以收定支,通过明晰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建设可持续的财政。”“注重绩效,通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风险防控,通过财政风险控制体系,防范化解地方财政风险隐患。”(强调内涵式财政政策在于减税、优化支出结构、三保、绩效管理和风险防控)

“财政支出规模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不受管控的支出扩张既不现实,也会给长远发展留下隐患。”“在今年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更加注重优化支出结构。各项支出都要明确标准,不能敞开口子花钱。”“预算执行中要加大存量资金和资产盘活力度,对不具备实施条件、项目进展缓慢以及预计难以支出的项目,按规定收回资金统筹用于重点支出。”

“收是支的基础,收入预算要实事求是、合理预测,充分考虑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和经济下行因素,审慎确定收入预期目标,留有余地。要防止因收入预期目标确定得过高,影响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支出预算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根据财政收入严控支出增幅,杜绝超越财力安排支出。”

“工作中树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理念,加强重大项目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清理规范过高承诺、过度保障的支出政策,建立民生政策和财政收入增长相协调的机制。”(强调不能随意上马项目,避免半拉子工程浪费财政资金;部分地方政府承诺福利过高,成了事实上的负债,西方部分国家债台高筑,与大选候选人为了选票而持续提高承诺有较大关系)

3)财政支出结构要调整并保障重点。强调的是要办的大事,需要花钱而绝对不能忽视的领域,包括:支持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支持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4)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

如何解决财政困境,避免财政危机?

短期要开源节流解决财政收支矛盾,但是可能导致恶化长期形势,比如收过头税恶化经济活力、债务攀升等。中长期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解决财政可持续性问题,避免陷入财政危机。站在更长远的角度,未来还要立足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变化、解决收入不均等不平衡的矛盾、高质量发展、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企业、科学家的积极性的角度构建新的财政和税收制度。

短期方面,既要减税降费,也要增收节支,开源节流,降所得税,增消费税、资源税和国企利润上缴。

第一,增加收入来源,税收方面主要是消费税(烟草行业)、资源税和环保税有增收空间。具体看,一是改革消费税,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将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纳入其中并提高消费税税率,当前尤其可以提高烟草行业消费税税率,逐步将消费税的归属权下划给地方。二是提高资源税和环保税税率,资源税的空间大于环保税。2019年资源税1822亿元,同比增长11.8%。环境保护税221亿元,同比增长46.1%。

第二,增加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力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当前根据财政部规定,国企税后利润上缴比例分五类管理。第一类为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等具有资源垄断特征的行业企业,收取比例20%;第二类为钢铁、运输、电子、贸易、施工等一般竞争性行业企业,收取比例15%;第三类为军工企业、转制科研院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收取比例10%;第四类为政策性公司,包括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中国储备棉总公司,免交国有资本收益;第五类是烟草总公司,上缴25%。

1599356849963120.jpg

第三,盘活现有资产、退出竞争性领域,出让股权,既能缓解当前财政收支压力,又能解决部分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

第四,加大反腐败力度,既能整顿吏治,又能增加罚没收入,但不能为了罚款而罚款。

第五,加大对基层的转移支付,确保不出现“三保”难以实现导致的社会群体性事件。

第六,削减一般性开支,只是空间越来越小。

第七,强化财政绩效,短期内要大幅度提高很难。

从长期看,必须深化改革,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简政放权、精兵简政裁撤冗员、深化党和国家行政体制、财政税收体制、社保制度改革。但是改革要触动利益,不论是削减支出还是裁撤冗员,均需要考虑既得利益群体的反对,财政改革的“财”好解决,“政”是最难的,需要政治勇气和魄力,也要讲究艺术,如何安置改革的对象。1998年国企改革导致的下岗,通过房改和加入WTO释放的红利吸收,那么这次呢?

第一,必须简政放权,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深化党和国家体制、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强化绩效管理,通过政府采购解决长期大量的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如果政府长期大包大揽,家长制的大政府必然收支庞大。只有简政放权,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大量的事业单位要么回归非盈利机构,要么走向市场自负盈亏。但是裁减冗员精兵简政,必须配合市场化的改革,比如放开市场准入、改善营商环境,提高就业的吸纳能力,否则改革将导致新的社会群体性问题。

第二,深化财政体制和税收制度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真正解决好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办多少事,花多少钱”;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从发展财政转向民生财政,更多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转向教育、医疗、养老以及新型基建,增加对“人”的投资与消费,促进人口数量走向素质红利。近年来我国用于社保就业、医疗的财政支出占比有所增加,用于交运、农林水等基建类支出占比有所下降,支出结构在优化,2019年社保就业、教育、医疗三者分别占财政支出比重为12.4%、7%和14.6%,合计占比34%,但仍远低于美国、德国等发达经济体。

第三,深化社保制度改革,避免社保长期过度依赖公共财政补贴。我国的社保可持续性差,且对财政补贴的依赖度上升,2018年依赖财政补贴1.7万亿,2019年的财政补贴更是接近2万亿。问题的解决不在于提高社保缴费率加重企业负担,而在于提高国有资产划转社保的比例和资产质量、提高社保统筹层次增强中央调剂力度、发挥养老保障体系中第二(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和第三支柱(商业保险)的重要作用实现多层次积累、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尽快全面放开计划生育、适时适当推迟法定退休年龄。

第四,接受经济增速下行,以经济结构改善和民生改善(就业等)为新的考核机制,寻找经济新的内生增长点。放弃“保8”“保6”等过往理念,重塑“保民生”“保结构”“保信心”等理念。

第五,适度放宽地方政府举债额度,但强化绩效管理,负债与资产匹配、成本与收益匹配,在有优质现金流的资产项目上加杠杆,稳定杠杆率而非稳定杠杆绝对数。

常务副区长的财政压力

宋宸(化名),某市辖区的常务副区长。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政府中的常务副区长一般都会分管财政、发改,联系税务局。

8月中旬,宋宸对经济观察网表示,现在主要的支出是公务员、事业单位、非正式编制人员的工资,各种民生保障支出,偿付债务利息等等,每个月的税收收入仅仅够数天的支出。

幸运的是,现在省里每个月对宋宸所在区工资支出给予了救助,每个月支持1.5亿元左右。但是对于每个月的工资支出还有2000万元缺口。现在的情况是,在政府负责的支出中,税收和加上省级的救助,基本上可以保证工资支出和债务偿付利息支出,其他的支出就要再想办法。

地方财政现在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其实在2019年做2020年预算之时,不少地方已经降低2020年的预算。在2019年年底召开的财政工作会议中,财政部就强调2020年要“以收定支”。

收入难筹,支出刚性。对于宋宸来说,这就是日子,每天都在想,甚至开会的时候都会走神,脑袋里全是去哪里筹集收入,这笔收入落在哪项支出之上。

一、收入。

在以前,宋宸都可以从区里调度出20亿元的资金,去市长那里,一个亿以下的项目从来不开口。宋宸回忆起以前的日子,那是2014年到2017年之间,现在,“500万元,我都要去找市长要。”现在,宋宸每天想的都是从哪里筹集到资金,然后支出的到哪一块。

开源,但是对于他来说,不像以前那么简单了。其实,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清晰可见,不外乎是税收、土地、处置其他资产起源收入、金融机构融资、盘活存量资金、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等。

现在,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融资平台想从金融机构融资非常困难,土地因为大趋势,又不好卖不出去。

宋宸表示,税收,我们区的税收不少,可是大头都被市和省里拿走了。到我们这里不到三成,还承担了市区的很多基础设施投资。比如,假设一个月增值税1个亿,中央与地方分成5:5。但是拿到的绝对不是五成,因为省市县,三级还要分成。

一位财政专家指出,现在省以下财政体制比较混款,各种各样的模式都有。需要指导进行改革。

以宋宸为例,在中央与地方分成结束后,地方留有5000万,按照他们的分成方式,5000万,省里留一部分,市里留在大头,到宋宸所在区政府的时候,只有1000万多点。也就是说,宋宸辖区内收税一个亿,看着很多,但是能够使用的资金也就1000万元多点。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的地方财政分成是这样,比如东北某地,其税收分成是省与县分成,但是县里的土地收入就要全部划归市里。让地方财政收入减少的还有减税降费,宋宸计算过,因为减税降费,当地的收入减少了最少两成。

近日,财政部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中也提出,疫情冲击导致税基减少,以及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业纾困和复工复产采取减免税、缓税等措施,拉低收入增幅10个百分点。

在宋宸眼里,2020年相比2019年好过了一些。“毕竟专项债的大幅增加和特别国债的发行,还是增加了资金和项目。在特别国债中,有一部分是专门支持地方财力的。”

在财政部乃至更高层,也看到2020年地方财政的困难,8月7日,财政部网站公布的财政部长刘昆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中央对地方财政支持力度空前。

一是增加转移支付力度。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达到83915亿元,比上年增加9500亿元、增长12.8%,增量和增幅都是近年来最高的。其中,安排特殊转移支付6050亿元,支持地方财政应对疫情影响弥补减收增支和县级“三保”缺口;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增幅均达10%,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增幅达12.4%。

二是延长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政策,对中西部和辽宁省延长执行到今年年底,由此再增加的地方留用资金约550亿元,全部留给县级使用。

三是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为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疫情防控,纾解企业困难,激发市场活力,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利息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本金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偿还。

二、支出。

收入面临较大压力,可是支出却是刚性不下。也就说开源节流,只能开源。宋宸面临的支出是多方面的,人员工资,债务利息,建设支出等等。

此次疫情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加重,使许多地方的“三保”支出中的问题暴露出来,特别是人员工资的问题。宋宸表示,他们所在区,在过去几十年来,管辖区域扩大了几倍,人口增加了几倍,编制却一个没有增加。比如,辖区人口增加了,学校也要增加,若是新盖一个学校,除去与学校相关的资金,还要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配上环卫,还要有派出所等机构。这些都需要编制,都需要资金。没有编制,没有预算资金,只能聘请编外的人员。

现在每天,2万多名吃财政饭人员工资,是宋宸要保障的,还有民生保障。在三保工资支出的时候,宋宸优先保障的是环卫工人、协警、老师的工资。“社会稳定是要维护的,协警若是工资都出了问题, 怎么维护社会稳定?民生支出中,鳏寡孤独,老弱病残,这些都是要支出的,是必须支出的。”

宋宸面临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一位东部地区的县区财政人士表示,虽然是在砍预算,无效低效,尽量不支出的预算减少。但是,收入下降的太厉害了,今年的预计是收入下降30%,支出下降15%。但是,“三保”等根本性的支出还是在增长,比如去年的“三保”支出在30亿元左右,今年预计要33亿元左右。仅仅财政供养人员3万,这还没包括那些没有编制的人员。虽然这几年三保类的转移支付在增多,但是相对整个财政大盘子,杯水车薪。

上述县区财政人士所在地区在去年整体财政收入不到50亿,三保支出30亿多,但是相比整个财政支出,缺口在13亿元左右。预计2020年的缺口在15亿元左右。还要发展经济,做项目,只能借债。(来源:持志以恒、经济观察网、财税思想馆 作者:罗志恒、敦兮若朴)



                                 
                                           政经观察
                 



深度分析:特朗普蝉联美总统将是大概率事件                 
【研究员】:wh
11月3日美国将举行第59届总统选举,共和党候选人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民主党候选人前美国副总统拜登间的较量完全白热化,双方都在抓紧时间制造话题批判对方,争取和团结支持者,以期实现最后的胜利。对于双方的选情,美国大选著名的“神算子”美利坚大学的利赫特曼教授运用他从1984年就开始提炼的13个竞选准则,测算出2020年美国大选获胜者是拜登。

                                 

1599118853254769.jpg

【博览财经特稿】11月3日美国将举行第59届总统选举,共和党候选人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民主党候选人前美国副总统拜登间的较量完全白热化,双方都在抓紧时间制造话题批判对方,争取和团结支持者,以期实现最后的胜利。

对于双方的选情,美国大选著名的“神算子”美利坚大学的利赫特曼教授运用他从1984年就开始提炼的13个竞选准则,测算出2020年美国大选获胜者是拜登。

国内不少自媒体则从2020年的义乌指数来看待美国大选,认为特朗普将蝉联美国总统,判断依据非常简单粗暴:就是来自美国方面的大选应援产品订单。

据义乌市场反映,这些产品订单物品大多是应援特朗普的,应援拜登的很少。但是不少国际贸易专家认为:今年义乌的应援品订单相比往年大幅减少,不少义乌老板并没有等来预期海量的订单,原因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并且随着疫情严重,美国4、5、6、7四个月基本禁止了大规模竞选集会,“义乌指数”能否成为美国“大选风向标”尚且是一个未知数。

对于特朗普和拜登的选情,专家和媒体有各自不同的解读,众说纷纭。作为一位长期观察美国政治的爱好者,我认为美国选民最终会选择特朗普!特朗普蝉联美国总统是大概率事件。

1599118881502439.jpg

首先,特朗普兑现了2016年竞选美国总统时的绝大多数竞选承诺。

2016年特朗普在竞选美国总统时许诺,假如我当选美国总统,美国要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退出《伊核协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要在美国与墨西哥300多英里的边界上修建9米高的边境墙,要重新谈判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国要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要把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到耶路撒冷,要把美国的企业所得税从35%降到15%,要把奥巴马政府加强对企业监管的1000多个行政法规大部分废了它,要调查中国的贸易行为,要求中国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要求中美要平衡贸易,要在美国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三年多时间过去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特朗普从种意义上说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兑现了其中绝大多数承诺,他拉开和各国的贸易战,退出各种国际组织,要求盟国分担防务经费,重新组织各种群,他将美国的企业所得税没有按原来承诺的从35%降到15%,只降到了21%,但这也大大降低了美国企业的交易成本,深受美国企业的欢迎。众多承诺当中,只有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项许诺,由于国会分歧他没有办法实现。

特朗普是一个非传统的政治人物,他不同以往的建制派政治人物,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他说的是这套做的也是这套,始终如一。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经常满嘴跑火车,还有那么多美国人坚定不移支持他的重要原因,美国选民经过多年的选举洗礼,他们不仅要看你说什么,而且还要看你究竟做了什么。

1599118893439446.jpg

第二,在美国究竟是以“政治正确”为中心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问题上,特朗普旗帜鲜明地站在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边。

从上任伊始,特朗普就抛弃了美国社会长久以来以“政治正确为中心”的固有执政理念,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治国理政的新理念。特朗普一改美国传统政治人物一贯高举民主、自由、人权大旗的做派,公开宣称自己不会试图去传播“普世价值”,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认同这种价值观。

特朗普过去四年一再声称“美国第一”、“美国优先”,他这个政治主张实际上讲的就是美国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美国人民的利益和美国国家安全为基本点。

2017年执政后,特朗普政府废除了奥巴马政府出台的加强对企业监管的1000多个行政法规,大规模降税,降低美国市场经济的交易成本,与世界主要经济体打贸易战,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保护美国企业,提升美国就业机会,到2019年底美国的失业率降到了近40年来的新低3.5%,美国股市28次创历史新高,美国经济一片繁荣。

美国新冠疫情肆意后,特朗普曾一度出台“居家令”,让美国企业停工停产,老百姓居家隔离,结果经济停摆,股市暴跌,民生问题异常突出,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要命还是要钱的问题。

从短期看,疫情防控至关重要,保持社交距离,遏制病毒传染,可以挽救很多人的生命,但是如果疫情防控一再延长,疫情防控的成本也会增大,彼时便会导致美国人民没有钱,没有钱的生活一样会带来“要命”的问题,仅4月美国申请失业救济的人就有2200万。失业,这是很现实的威胁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后,美国经济主体是服务业,“居家令”其实是“冻结”了经济。

所以特朗普4月17日宣布分阶段重启美国经济,将何时取消“居家令”等限制措施的决定权授予各州州长。我们的媒体普遍说特朗普重启经济是他谋求连任不顾老百姓死活的举措,我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我更相信根本的原因是他要顺应美国国情抗疫。

美国在新冠疫情上表现糟糕,让我们大跌眼镜,中美国情不同,美国不可能抄我们中国的作业。

美国新冠疫情糟糕得离谱,既有特朗普早期漫不经心的原因,也有美国文化的原因,同时还有美国体制的原因。美国宪法明确规定了联邦政府的权力,比如外交、军事、征税、铸币等,剩余的权力是要留给各州政府,因此抗疫的主要职责在州政府,特朗普作为联邦政府的首长在抗疫上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把疫情失控的责任完全算在特朗普身上。

1599118912256800.jpg

第三,特朗普在抬高美国市场经济交易成本还是降低美国市场经济交易成本的问题上旗帜鲜明地选择了降低美国市场经济的交易成本。

为什么在美国中低端制造业缺乏竞争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市场经济的交易成本太高了。特朗普是一位商人出身的政治人物,他特别重视降低美国市场经济的交易成本。

特朗普认为美国原来的税收政策没有鼓励美国人勤奋工作、节俭生活和积极投资,是有害的。他大力改革税收政策,推行更低,更简化,更公平,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特朗普政府对所有美国公司和绝大多数美国人减税,刺激美国人工作和美国公司将公司留在美国的积极性。

特朗普的税改是简化税法,将个人所得税从7档简化为3档,分别为12%、25%和33%;将企业所得税税率由35%减少到21%;育儿费用不纳入纳税范围,照顾老人的费用可以享受抵免;废除遗产税;美国公司将海外利润调回美国,可一次减税到10%,阻止美国公司将总部搬出美国。减税帮助企业扩大并雇佣更多的劳工,人们可以去挣更多的钱,带动消费,创造更多的工作。

特朗普的减税政策对美国中低收入家庭减税较大,但也使美国富人获利更大。特朗普废除奥巴马政府时期200多个行政命令,放松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和能源市场的监管,改革了贸易制度。

特朗普抱怨奥巴马的原本旨在降低美国老百姓就医成本的《平价医疗法案》反而提高了他们每月需缴纳的医保费用,让中下阶层老百姓生活更苦不堪言,他一上任就废除了奥巴马的《平价医疗法案》。

特朗普下令环境保护署对汞,臭氧和碳的限定进行调整,扩建石油管道,用廉价能源吸引制造业和促进生产就业。特朗普这一系列组合拳,让美国再次成为全世界投资创业的中心,2019年美国吸引的外商投资2510亿美元,位居全球之首。

第四,弗洛伊德事件后,特朗普在全美各地爆发反对种族主义抗议活动时,旗帜鲜明地强调法律与秩序,反对混乱和暴力,这会得到绝大多数普通美国民众的拥护。

6月1日,美国各地民众对明尼阿波利斯警方暴力执法致黑人男子弗洛伊德死亡的抗议示威活动愈演愈烈,特朗普在白宫发表讲话。他说弗洛伊德不能白白死去,自己会为他和他的家人伸张正义,但不能让正义的呼声以及和平的抗议者被愤怒的示威者淹没。

特朗普说:“最穷社区里那些爱好和平的居民是抗议示威最大的受害者。作为他们的总统,我会为保障他们的安全而战,我会为保护你们而战。我是你们的法律与秩序总统、是所有和平抗议者的盟友。”近日, 他的副手彭斯公开抨击民主党候选人拜登对席卷美国各个城市的暴力和混乱只字未提,彭斯指出:暴力必须停止,我们将让法律和秩序对所有种族、信仰和肤色的美国人都有效。

特朗普彭斯共和党很会演戏,他们十分清楚政治所具有的戏剧性的一面。特朗普彭斯共和党不断给民众灌输:民主党人想让街头出现没有法律束缚的无政府状态,推行“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孩子们将生活在不安全的世界里。

持续3个多月的游行抗议示威,已经在芝加哥、波特兰、明尼阿波利斯、西雅图、基诺沙演变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打砸抢”暴力活动,普通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再加上部分亲民主党人士在西雅图、明尼阿波利斯搞“人民公社”运动,要求政府取消或削减对警察部门的资助,这简直吓坏了美国普通民众。

毫无疑问,许多美国人特别是中产阶级选民更喜欢特朗普和彭斯的愿景,即通过强有力的法律和秩序来应对混乱和暴力。

美国《大西洋月刊》认为,近期拜登和民主党高层对于美国近期频繁发生的暴力事件采取的模棱两可或者沉默的态度将会有损其竞选活动,不能解决选民最关心的问题后果就是输掉大选。

8月28日,传统的民主党票仓、本次反种族歧视风潮发源地明尼苏达州六名民主党市长联署发表声明,由于对民主党政策失望,转而跨党派支持特朗普连任。这种来自民主党内部的背叛极为震撼,对民主党可谓沉重打击。

1599118984202414.jpg

第五,特朗普在美国外交是在对国际社会负责还是对美国人民负责之间旗帜鲜明地选择了美国外交必须首先对美国人民负责。

特朗普曾说:“美国优先将是我上任时的重要考量,” “我的外交政策将总是把美国人民和美国安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美国第一’将是我领导的政府主要和压倒一切的基调。”

他把美国的国家利益和民众利益列为最优先地位,其重要性凌驾其它事务之上。他发现美国国力与上个世纪后半期相比已经很大下降,美国战线拉得太长,美国要继续维持全球霸主地位,就必须有一套新的战略主张和经济发展策略。

因此,特朗普上台后,将按照其竞选前的各种声明和承诺,领导美国进行战略收缩,退出各种不合他意的国际组织,减少对各种国际组织的资金投入。特朗普相信“以实力促和平”,轻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更多地采取单边或双边主义行动。

他甚至批评美国的盟友北约成员、日本和韩国等,在享受美国提供的军事保护和军事帮助的同时,却没有承担该有的义务,要求盟国分担防务经费。

特朗普由于与德国在诸多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为了向德国施压,甚至突然下令从德国撤军,经过几个月的筹备,最终决定从德国撤出12,000名美军。他指出,美国在海外驻军虽然不错,但非完全必要,如果出于保护自身安全的需要,美国随时可以从本土派兵,这样能节省很多开支。

客观来讲,特朗普这些外交主张具有浓厚的孤立主义和民族主义色彩。因此,这些主张遭到了世界各国政治家和学者的广泛批评。可是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切合了深受经济全球化之苦的美国选民的需要,美国选民要求权力必须对权力的来源负责,美国政府必须在优先重视改善本国民生的前提下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美国中下阶层老百姓感到很爽!

1599118997371002.jpg

第六,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有利于共和党的特朗普阵营。

美国的总统选举不是直接选举,它是间接选举。美国总统选举首先是选民在各州投票,决定本州选举人票的归属,然后全美国由选举人团投票来选美国总统。

总统选举共有538张选举人票,分别分布在美国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哪位候选人获得超过270票即宣告获胜。其中有48个州决定选举人票归属的规则是“赢者通吃”。

加利福利亚人口4000万,有选举人票55张,蒙大拿州人口80多万,有选举人3张,所以美国总统选举有一个特点,就是越是在人口少的州、经济不繁荣的州赢了越划得着,因为相对的选举人票就越多。

民主党的铁票区都是人口多的经济繁荣州,共和党的铁票区都是人口少农业州,竞选规则对共和党的特朗普阵营有利。美国大选的投票率一般只有60%左右,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投票率只有56%。(这就意味着在很多州只有29%的人投票支持你,你就可以赢得该州的选举人票)美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历史转折时期,估计今年的投票率也不会超过70%,所以今年在美国只要有35%以上的支持率就很容易当美国总统。

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不在乎大多数美国人讨厌他,但只要有35%----40%的人坚定不移地支持他,他就很容易蝉联美国总统。现在特朗普的支持率40%左右,拜登的支持率45%左右。

拜登的支持者自由派居多,主要是知识分子和各种专业精英,特朗普的支持者保守派居多,主要中下层老百姓和中老白人,很多人有教会背景。特朗普的支持者更狂热更有激情,他们去投票的意志更坚定,不怕刮风下雨。

第七,特朗普比拜登更接地气,更能捕捉美国主流民意的变化,更擅长选举。

特朗普勤奋聪明,善于政治表演,是一位精于选举的大师。本次美国大选,正遇美国新冠疫情肆意,特朗普特别担心新冠疫情成为今年美国大选的主题,他抢先在中美关系上发难,把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功夫病毒”,进入7月以后,他不停地在香港问题、南海问题、台湾问题、华为问题上出牌,甚至不惜关闭中国驻休斯顿总领馆,成功地让“如何对付中国”成为了今年美国大选的主题,成功转移了美国选民和美国舆论的注意力。

关键是拜登团队没有识破特朗普的险恶用心,竟然也在对华政策上随特朗普起舞,声称什么拜登假如执政后要比特朗普对中国更强硬,痛失设定选举议题的能力。其次,特朗普的竞选团队更接地气,更善于提炼特朗普的思想,竞选策略更胜一筹。

比如特朗普的竞选口号“美国保持伟大”朗朗上口,很多人都知道;而拜登的竞选口号“Build Back Better”(重建得美好)却很少人知道。再如特朗普的最新竞选口号“如果拜登知道如何治理美国,为什么不告诉奥巴马?” 一句封喉,让拜登竞选团队无言以对。

此外,特朗普曾做过电视节目主持人,擅长演讲,语言夸张幽默,表演很有张力,抨击对手“稳、准、狠”,根据美国大选安排,特朗普还要与拜登进行三场电视辩论,不出意外,在特朗普的凌厉攻势下,拜登“老年痴呆”和“瞌睡虫”形象将深入人心,从而影响美国选民的投票意愿。

1599119013943400.jpg

最后,拜登选择哈里斯(贺锦丽)作副手是一个错误选择。

近年来,民主党在“政治正确”的道路上一路狂飙,2016年美国人民用选票选出一路不被看好的特朗普出任美国总统,就是告诉民主党人:停止,不要继续再搞“政治正确”。

但是,现在民主党既不是20年前的民主党,也不是2008年的民主党,民主党高层很显然没有听懂来自美国社会中下阶层的心声,继续在“政治正确”的道路上飞奔。

拜登选择非裔哈里斯作副手,显然是为了掩盖自己过去在种族歧视上的言论错误,发誓要挑选一个黑人女性做搭档的结果。哈里斯在加州做总检察长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极度左倾政策。

最臭名昭著的就是现在还在执行的47号提案,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抢劫950美元以下不治罪。自从此提案通过之后,加州社会治安每况愈下,因为公然盗窃各类物品只要在950美元以下就不用担心被警察抓捕。

哈里斯是美国民主党参议院的左派先锋,她几乎赞成民主党左派阵营的所有政策,包括新绿色环保计划,裁减警察,给黑人下跪和给黑人历史赔偿,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支持非法移民等议题。

美国绝大多数中下层老百姓和白人对民主党的这些左派政策根本不认同。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拜登已经77岁了,年事已高,身体状态又不是太好,美国选民特别担心一个问题,假如拜登在四年任期内身体出现重大问题,那就由哈里斯继任美国总统,美国社会做好接受一个非裔女性总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2016年白人女性希拉里竞选美国总统都失败了,现在肯定不接受一个思想极度左倾的非裔女性总统。

所以,我认为拜登选择非裔卡哈里斯做副手,不仅没有为拜登竞选加分,反而会有效地把中间派选民和浅蓝民主党推向特朗普阵营。2020年后的民主党必须在“政治正确”上刹车,在政治上向右调整才能赢得以后的美国总统选举。

综上所述,美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向左”还是“向右”的十字路口,社会精英和中下层美国人民严重撕裂。绝大多数美国中产阶级和中下层百姓希望美国社会“向右”转,特朗普正代表了他们的愿望,虽然现在拜登的民意调查支持率比特朗普高5-6%,我依然预判特朗普将蝉联美国总统。

特朗普蝉联美国总统将是大概率事件。我们之所以关心美国大选,是因为中美关系是我国最重要的对外双边关系。特朗普蝉联美国总统将对未来的中美关系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现在我们必须思考特朗普蝉联美国总统后的中美关系,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趋利避害?还有60天就美国大选了,我们拭目以待。(来源:钝角网 作者:四川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教授李禄俊)



                        

“震惊体”与“神话体”不可取 历史纵深理性看中国科技成果                 
【研究员】:wh
一种常见的错误是胡乱吹捧中国的实力,动不动就谁谁震惊,谁谁慌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微半导体设备公司创始人尹志尧的遭遇。隔三岔五就有文章这样报道他:“刚刚,这位中国老人,突然回国,美国人彻底慌了!”“中国再一次在核心领域突破技术‘无人区’,弯道超车,率先掌握5纳米半导体技术!”尹志尧称,这些夸大报道搞得他们很被动。中微不是制造芯片的,是为芯片厂提供设备的。他们多次要求把文章从网站撤下,但过一些时候,又改头换面登出来,实在令人头痛。

                                 

1598949303122867.jpg

【博览财经特稿】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评价,一向是个热门话题。在美国对中兴、华为等中国企业的一系列事件后,这个话题的热度更是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

澄清对中国科技错误想法和做法

许多人从中认识到了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到了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买到,认识到了自主创新是国家的根本。这些是正面的效应。

不过,也有不少错误的想法和做法还很流行,我们正好以此为契机澄清一下。

一种常见的错误是胡乱吹捧中国的实力,动不动就谁谁震惊,谁谁慌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微半导体设备公司创始人尹志尧的遭遇。隔三岔五就有文章这样报道他:“刚刚,这位中国老人,突然回国,美国人彻底慌了!”“中国再一次在核心领域突破技术‘无人区’,弯道超车,率先掌握5纳米半导体技术!”尹志尧称,这些夸大报道搞得他们很被动。中微不是制造芯片的,是为芯片厂提供设备的。他们多次要求把文章从网站撤下,但过一些时候,又改头换面登出来,实在令人头痛。

另一种常见的错误是反过来,把中国说得巨弱无比,认为所有讲中国成就的宣传都是假的。在这些人看来,中国前几年“吹牛吹大了”,“到了中美贸易战的这一天,我们才发现,一些吹得神乎其神的科技神话、工业神话,真的是神话”,“中国以为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美国,那是假象”。我们不妨把这类文章称为“神话体”。

那么,中国的科技进步是神话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总体上,中国排第一的科技领域虽然不是很多,但总是有一些,而大多数国家是一项都拿不出来。如果问中国排在世界前列的领域有哪些,那这个名单就相当长了,实际上包括大多数领域,例如卫星导航系统、航天、手机等。

许多人有一个误区,就是看到中国强的地方,就极度兴奋,而看到别的国家比中国强的地方,例如美国的芯片,就极度沮丧。必须强调一下,这些反应都是错误的。世界是非常复杂的,科技是非常广阔的。中国在很多领域做得不错,同时美国或其他国家也在很多领域强于中国,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我经常批评中国的不足,介绍其他国家的成果。但是一码归一码,中国实际取得的成果还是应该承认。如果你一定要数不出一个外国比中国强的地方,才能承认中国有成果,那你等于是把标准抬高到了一种荒诞的程度,好比在奥运会上,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包揽全部金牌就一无是处似的。没有任何国家能达到这样的标准,也没有任何理性的决策是基于这样的标准做出的。

说得再大白话一点,好比现在有1000个科技领域,中国在100个领域领先,美国在800个领域领先,那么正常的反应是承认差距,继续努力。而许多人的反应,却或者是把中国领先的全部抹杀,或者是把美国领先的全部抹杀。

成都武侯祠有一副著名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如果你问,对于中国的科技宣传,对于中兴事件的反应,应该是硬的好还是软的好,积极的好还是消极的好?那么回答是,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不实事求是就怎么都不好。

把中国吹上天的“震惊体”和把中国贬入地的“神话体”,看似针锋相对,其实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由于无知和懒惰,对世界做出一种最省力、最简单的解释。

省力的结果就是像哈哈镜一样,把现实照得面目全非。实际上,这些人的目的不是对世界获得深入的理解,而只是情绪的发泄。最滑稽的是,这两种文章还互相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理由,好像众人皆醉我独醒。

在不同的观点之间,真正的区别不在于是捧还是踩,而在于是否实事求是。一个观点不会因它是褒就自动正确,也不会因它是贬就自动正确,只会因为实事求是而正确。只有在客观认识现实的基础上,才能根据现实而不是想象来决策。而为了客观认识现实,关键就是要提高科学素养,既要了解具体的科学知识,也要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

目前的世界科技格局究竟怎样?

传统的世界科技产业竞争分四类:

第一类,是美国占据垄断地位的。最典型的,就是芯片和操作系统这一硬一软两大产业。

一般人往往觉得美国特别强大,几乎无处不在,其实呢,主要就是因为这一硬一软,因为你平时用的手机、计算机都离不开芯片和操作系统。芯片和操作系统是两个非常核心的产业,我们应该下定决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攻克这两个核心产业。

第二类,是多国竞争,中国作为一个重要跟随者的。

这样的领域有很多,例如机械、石油、航运、飞机、手机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竞争的多国当中并不一定都包含美国。因此,你如果是一个美国人,你也会很有危机感的,并不是像许多外人感觉的那样,全面领先,稳坐钓鱼台。

第三类,是多国竞争,中国作为领先者的。

这样的领域还不是特别多,但是已经有了一些,例如通信、高铁、港口机械、民用无人机、数字安防。作为一个后发国家,这是中国的巨大成功。我们对于中国的信心,很大部分就来自这些成功的经验。

第四类,是双头格局,一般是中美两国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典型的例子有两个,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这两个都是普遍被认为对于未来非常重要,最有想象空间的,值得我们仔细分析。

先看互联网。世界前十大互联网企业来自哪些国家?回答是,美国有6家,中国有4家。其他国家一家都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一个原理性原因是,网络是边际收益递增的。就是说,如果一个网络中现有的用户越多,那么一个新用户从网络当中得到的好处就越大。

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等老牌的发达国家,都没有诞生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它们似乎完全错过了网络时代,一个基本的原因就是,美国在发达国家当中是人口最多的,美国的网络企业长大得最快。

同样的道理,中国在所有国家当中是人口最多的,而且我们其他的产业也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能够给网络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切技术条件,因此中国的网络发展也非常蓬勃。

现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不但巩固了国内市场,而且在国外攻城略地,在很多方面是引领世界潮流的,成为了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趋势。

再看人工智能。在这个方面,中国和美国的论文数和企业数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人工智能近年来一个主要的研究领域,下面这个图是各个国家关于深度学习的论文数随时间的变化。在原理、算法层面的基础研究当中,还是美国占据主导地位。中美比其他国家高一个量级,而且中国增长最为迅速。

1598949341680134.jpg

其实不止是人工智能这样的新兴领域,在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中,中国所占的比例都越来越大,整个世界的基础研究正在向双头格局演化。

下面这张图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它用的指标叫做“自然指数”(Nature Index),这是由世界顶级科学期刊《自然》提出的一个指标,用来衡量各个国家或者各个研究机构的基础研究的产出。

1598949352130573.jpg

我们看到,自从有自然指数的统计以来,也就是2012年以来,美国就一直是第一,中国一直是第二,德国一直是第三。

你也许会问,这个图是到2016年,那么2017年的数据是什么样的呢?回答是:最近《自然》杂志修订了自然指数的计算方法,扩大了数据来源。按照新的计算方法,中国的自然指数在2017年又上升了13.3%,而美国下降了1.4%。

现在美国的自然指数大约是中国的2倍,中国也大约是德国的2倍。

如果我们问,第一集团包含哪些国家?大家都会同意,第一集团只有一个国家,就是美国。

那么,第二集团包含哪些国家呢?这就是个有趣的问题了。

你可以说,中国和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一起,构成一个第二集团。你也可以说,中国单独构成一个第二集团。无论如何,中国的上升是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大趋势。

第5类科技与中国科技的世界定位

让我们回到产业国际竞争格局的扫描。在前面说的那四类之外,其实还有第五类,就是由中国开创的。

这一类目前只有一个例子,就是量子保密通信。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在这里详细解释量子保密通信的原理,只能简略地说,它是人类已知的最安全的保密传输方法。

2016年8月16日,中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一年以后,墨子号成功完成了预定的三大科学实验任务,包括卫星和地面站之间的量子保密通信。2017年9月,中国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的干线“京沪干线”,在从北京到上海2000公里的距离上向金融等部门的客户开始提供服务。

这些成果标志着,中国率先把量子保密通信从实验室推进到了接近产业化的阶段。这是近代以来第一次由中国创造一个新的产业,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

中国既然可以开创一个产业,当然也就可以开创第二个、第三个新的产业。我们不但要在已有的跑道上争夺第一,还要开创新的跑道!

在做完这一通扫描之后,我们观察到什么样的图景呢?

中美两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参与竞争的领域特别多,在绝大多数的领域当中都在力争上游。好比有人参加奥运会,参与了一大堆的项目,跑步、游泳、射箭、举重、乒乓球、自行车全都来。先不论他在每一个项目得到第几名,单凭能够参与这么多项目,他就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运动健将了。

实际上,外界越来越多地把中国和美国看作当今世界的两个超级大国,这就是原因之一。在绝大多数领域都有能力参与,是中美作为超级大国的特色,是跟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印度、韩国等等最大的区别。

说了这么多,也许有些朋友仍然在担心,美国在芯片上卡我们脖子。这个问题当然需要认真面对,不过要指出一点:现在在担心的是这个问题,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让我们把视线转向历史的纵深,给中国在时间轴上做一个定位,你就能明白我这话是什么意思。

从历史纵深理性看待中国科技成果

回想一下,40年前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是一个什么状况呢?

当时外国舆论的一个非常常见的评论是:中国提出了规模宏大的现代化计划,真是可喜可贺,不过这个花费要以万亿美元计,大家都不知道如何筹集到如此巨量的资金,——这得卖多少石油、煤炭、木材啊?

在那时的人看起来,中国要赚钱只能靠卖原材料,这是不证自明的!当时我们自己的宣传,也经常是这个调调。

著名的相声艺术家马三立有一个相声,叫做《西江月》,用填词的形式歌颂党的十二大召开,里面就有这样几句:“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无穷。在哪儿开采都现成,足够万年使用。油田煤矿普遍,森林树木山峰。金银锡铁钨锰铜,自己就往外拱。”

事实上,当时我们提出过要建“十个大庆”,希望通过卖石油来筹集资金。但是这个愿望没有实现,因为我们的油田并没有相声里说的那么“普遍”,跟沙特真是没法比!

现在大家可以想一想,有多久没有听到“地大物博”这个说法了?

我们不讲“地大物博”了,是因为这是个弱势的宣传方式,就像“主要看气质”,人家一听就知道你拿不出其他高大上的优点了,只能讲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那么,实际的历史轨迹是什么样的呢?

是中国筹集到了巨量的资金,成功地支撑了现代化建设,但是并不是来自出口原材料。那时没有人能想到,中国变成了一个出口工业品的国家!更没有人能想到,中国变成了工业产值世界最高的国家!

在我小的时候,政治课本上经常说,发达国家用工业品交换发展中国家的原材料,是一种不等价交换,是一种剥削。

当时看着真是挺义正辞严的。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这种说法是什么时候从政治课本上消失的?消失的原因显然是,我们就在用工业品交换其他国家的原材料!包括很多发达国家的原材料!而且我们成了世界上出口工业品最多的国家!

我们再也不提所谓不等价交换了,宣传基调变成了“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可真是……令人欣慰啊。

在改革开放之初,虽然全国人民喜迎所谓“科学的春天”,热情传诵陈景润和科大少年班的事迹,但是以现在的标准看来,当时中国人民对于科技的理解是比较肤浅的。其实应该说,那是相当的肤浅。肤浅的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不清楚自己的定位。

例如1977年,邓小平邀请30位科技界的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座谈会,我国半导体学界的灵魂人物王守武说:“全国共有600多家半导体生产工厂,它们一年生产的集成电路总量,只等于日本一家大型工厂月产量的十分之一。”邓小平跟王守武说:“你们一定要把大规模集成电路搞上去。”然后邓小平提出一个时间期限,邓小平说:“你们一定要把大规模集成电路搞上去,一年行吗?”

回忆这样的有些滑稽又有些悲伤的往事,不是为了嘲笑任何人,只是为了让我们记住,我们当年曾经落后到什么程度,更加珍惜前辈们的筚路蓝缕,现在做出更大的努力。

实际上,当时我们连吃饭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新闻整天在那儿报粮食产量增长了多少,人均粮食达到了多少,作为振奋人心的喜报。

在九十年代之前出生的朋友们可能还记得,以前我们有一样宝物,叫做“粮票”!那时买粮食不是有钱就能买,而是必须要有粮票,少年朋友们听着有没有感觉不可思议?不止是粮票,还有肉票、布票、油票等等。这些票证,就是短缺的典型表现。

1598949386979428.jpg

1992年,我14岁到科大上学的时候,录取通知书上说,报到要带500斤粮票。而且必须是全国粮票,省级的粮票不行。到了第二年,1993年,中国废除了粮票,我带的这500斤全国粮票终于成了纪念品。仅仅是25年前,我们才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不再担心吃不饱饭了!

时光如流水,到了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经济的爆发式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这时再也没有人认为中国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国家了,不过绝大多数观察仅仅集中在经济上。那时还很少有人关心中国的科技水平,如果说有的话,最常见的评论也是:中国全靠山寨!

好嘛,中国科技的代表就是山寨。回头看起来,当时无论是中国媒体还是外国媒体,大都对中国的位置做出了严重的误判。

在很多人把“中国全靠山寨”当成了默认的事实之后,常见的评论还有善意和恶意之分。善意的就是说:中国不能总靠山寨,将来总是要自己研发的。恶意的就是说:中国只会山寨,因为中国人不会创新。

请注意,“中国人不会创新”不只是外国人的说法,我亲耳听到过中国人这么说,而且是地位相当高、对社会有很大影响力的中国人。

我后来对科学传播有热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受到这样的刺激。我当时就在现场反驳了他,后来也不断地在反驳类似的论调。大家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是不是也想反驳这种谬论?我支持你!

2008年左右,很多媒体在转载一篇文章,号称是来自兰德智库的,标题叫做《2020年,中国将会是一个非常穷的国家》。兰德智库确实是在2005年出了一个预测中国前景的报告,这是报告当中的一句话。但这篇文章呢,是把兰德智库的一部分原文和一些人的私货拼贴在了一起,凑成了一篇对中国人的谩骂,结果许多媒体还当真地转来转去。

在差不多的时间,还有许多人在转载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一段话,出自她的著作《治国方略》。撒切尔夫人说:“中国成不了超级大国,因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现在我们知道,这些论调都是错误的。实际上不用到现在,当时我就知道这些论调是错误的,因为我知道中国有很多创新。但当时的媒体是怎么做的呢?很多媒体就属于“傻白甜”,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他们直接就认定了中国是一个没有创新的国家,然后以此为前提,反思了一通中国的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其实我一点都不反对反思,但你首先应该把事实搞清楚啊!

如果你能想起这些不是很久以前的往事,你就会注意到,现在你担心的不是吃不饱饭,不是没有足够的原材料出口换钱,不是“中国人不会创新”,不是“高铁请慢些走,等一等你的人民”,而是“中国的芯片不如美国”,这已经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进步了!

别忘了,芯片可是美国压箱底的杀手锏,我们解决吃饭问题才20多年,就打到了最后的关卡,还要啥自行车!

事实上,如果我们把视线向历史纵深放得更远一些,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更加惊人的道理:当你进入高科技的竞争时,在某种意义上你就已经胜利了。

这里的关键在于,科技竞争并不是战争,虽然我们经常这么比喻。战争是破坏性的,用博弈论的术语说,战争是零和博弈,甚至是负和博弈。而科技竞争是正和博弈,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把蛋糕做大的。在科技竞争中,并没有传统意义的失败者,实际上所有的参与者都会从科技进步中获得好处。在这个意义上,科技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而且是全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这就是为什么,各国的科学界都天然地乐于帮助其他国家的科学进步,科学家是天然的国际主义者。我在美国的博士后导师们都跟中国有很多合作,为很多中国科学家提供过热心的帮助,包括中国量子化学的两位奠基人徐光宪和唐敖庆在内。同样的道理,中国的科学界也在帮助很多国家的科学进步。

我们希望中国的科技超过美国,但绝不是希望美国下降,而是希望中国上升。在这个方面,全世界的科技工作者都天然地站在一起。我们希望的是,中国、美国以及世界上所有国家,大家都在进步,为人类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来源:燕园精修 作者:中科大化学博士袁岚峰)



                                 
                                           人物广角
                 



折腾大半年 潘石屹这次估计真的“跑不了”了                 
【研究员】:wh
此次逃跑计划的风声始于今年3月10日,彼时,市场便有传言,美国私人股权投资公司黑石集团提出以每股6港元的价格私有化SOHO中国,交易价值40亿美元——这一报价较SOHO中国3月9日收盘2.98元/股高出一倍。但事实证明,凡事都不要高兴得太早。随着私有化失败的消息落地,SOHO中国的股价也瞬间跌回原形,再次徘徊在2-3港元之间,市值已经不足140亿港元。

                                 

1598865796502913.jpg

【博览财经特稿】或许大家都没有想到,大炮也会有炮声消逝的一刻,而紧张的人却很多!

人和人就像一张网,谁又能离得开谁呢?地产圈盛产富豪,规则好像也很有意思:“谁能拿到更便宜的地,谁又能借到更便宜的钱!”

而这一切似乎和老潘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因为凡是新闻头条上看到的信息就是“要跑了、要跑了!”

可关键是,很多事情不是你想跑就能跑的!2019年底,潘石屹在出席活动时对转移资产跑路一说作出回应,他表示,“千万不要相信谣言,我现在拿的护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照。老是说我跑了跑了,这都是谣言,跑不了的。”

而这一次估计真的“跑不了了”。毕竟接盘侠现在都很难找啊!

“逃跑”计划搁浅

“我们不合适,分手吧”。张罗“逃跑”计划已久的潘石屹,最终只等到了这个结果。

8月13日晚,SOHO中国发布公告,宣布终止与黑石的要约私有化事项。“截至公告日,SOHO中国与任何第三方并未就潜在交易订立任何正式或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1598865813812333.jpg

早就被国人数落成“跑哥”的潘石屹,估计得哭晕在厕所。折腾了大半年,骂也挨了,钱也花了,结果没跑成。

此次逃跑计划的风声始于今年3月10日,彼时,市场便有传言,美国私人股权投资公司黑石集团提出以每股6港元的价格私有化SOHO中国,交易价值40亿美元——这一报价较SOHO中国3月9日收盘2.98元/股高出一倍。

但事实证明,凡事都不要高兴得太早。随着私有化失败的消息落地,SOHO中国的股价也瞬间跌回原形,再次徘徊在2-3港元之间,市值已经不足140亿港元。

让人们感到好奇的是,一向财大气粗的黑石,为何在半年的周旋之后还是选择了拒绝潘石屹?

我朋友老六说:一定是老潘没给人家拍照。

老六的猜测也有一定道理,但SOHO中国与黑石的“分手”早就有迹可循。今年5月4日,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公司前景充满不确定性,黑石集团关于SOHO中国私有化的洽谈陷入停滞状态。黑石集团有关私有化SOHO中国的谈判还处于初期阶段,一旦情况稳定之后可能会在之后重新启动谈判。

此外,由于最近债券市场的动荡引发人们对融资的担忧,这也是黑石集团与SOHO中国谈判的阻碍之一。

1598865850802458.jpg

说白了,疫情黑天鹅经久不散,黑石也担心啊。要知道,如果黑石收购SOHO中国,还得接管SOHO中国的债务。据此前观察者网的报道,截至2019年6月底,SOHO中国的债务规模达到326.8亿元人民币。

我的乖乖,这数字可不小,好几百个小目标。如今,潘石屹心里最大的呼唤恐怕是:下一个买家,你在哪里?

“老潘要跑”

一切还得从潘石屹的转型说起。2005年,“住宅禁商令”出台,潘石屹决定彻底抛弃住宅,全心投入商业地产。

直到今天,还有不少声音认为,当初潘石屹“弃住从商”的判断不够正确,错失了即将到来的地产黄金时代。

但那时的老潘正春风得意,顾不得这些风言风语。天眼查资料显示,2007年10月8日,SOHO中国在香港正式挂牌交易,被资本市场誉为“具有大象基因的公司”,融资19亿美元成为亚洲最大商业地产企业IPO,一时风头无两。

1598865868973097.jpg

上市之后,SOHO中国继续在“开发-散售”的模式下高歌猛进,10年前三里屯SOHO项目一开盘便入账40亿元。

也是差不多时候,全球金融危机开始发酵,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一轮暴涨后,遭遇政策重拳遏制。

也许是海南给潘石屹留下了太过惊险的记忆,他公开表态:“SOHO中国所有战略的调整都是采用最保守的方式。”

伏笔就这样被埋下。2008年9月,中央启动4万亿救市计划。大水涌来,保守的潘石屹走错了这一步棋。房地产黄金时代再一次与SOHO中国无关。

2012年,潘石屹和妻子张欣再次转型,将业务模式从“开发-销售”转型为“开发-自持”。

从地产商变身为包租公,潘石屹又一次错判了地产行业周期。到2015年,SOHO中国净利大跌86%,股价在3港元一线苦苦挣扎。

后来的共享办公,更是犹如秋后蚂蚱的蹦跶,昙花一现便草草收场。

2019年末,一则消息惊爆了人们的眼球:“SOHO中国将把北京和上海至少八座办公大楼卖掉,包括北京的望京SOHO、光华路SOHO 2期、SOHO前门大街、丽泽SOHO(在建),以及上海的外滩SOHO、SOHO复兴广场、古北SOHO和SOHO天山广场项目。”

1598865884937491.jpg

这八座大楼不仅是SOHO中国的核心资产,几乎可以说是全部的资产,也被称为SOHO中国的“八大金刚”。SOHO中国(HK 0410)的所有收入几乎都是通过这些物业的租金支撑的。

随后,SOHO中国的澄清和潘石屹的回应都显得模棱两可,彼时大家纷纷猜测:这两口子莫不是要效仿李嘉诚从内地“大撤退”?

而就在2017年,潘石屹还曾说,SOHO中国有两个项目永远不能出售:“外滩SOHO是一个,位置太重要了;望京SOHO不能销售,太漂亮了,我很喜欢。”

打脸定律从来没让人失望。其实,在潘石屹支支吾吾的时候,他的“逃跑”行动早就开始了。据澎湃新闻报道,自2014年以来,SOHO中国就已经开始出售在中国的资产。

2014年,SOHO以总价82.8亿元的价格出售了上海的SOHO海伦广场、SOHO静安广场以及凌空SOHO近一半的物业。2015年,SOHO中国向复星集团出售所持上海外滩国际金融中心8-1地块50%的股权,总价84.93亿元。在成功卖掉300亿元资产以后,他连最后的办公楼也不打算要了。

那时,老六就说:老潘绝对要跑。果然,老六看人的眼光一向很准。

“神棍”的隐喻

2019年3月,望京SOHO起诉自媒体“神棍局”侵权,潘石屹表示:“相信公正的法律会战胜‘神棍搅局’,相信科学理性会战胜封建迷信”。

1598865900105275.jpg

这个名为“神棍局”的自媒体在此前发过一篇题为《北京望京SOHO风水大局,互联网“滑铁卢”?》的文章,以“专业人士”的角度,对望京的“风水问题”批判了一番,并得出结论:望京的布局有“煞气”,是“风水败局”。

在网上怒斥神棍的老潘大概忘了,望京SOHO的风水话题,是他最早发起的。

2014年,陌陌在纳斯达克上市时,潘石屹就曾转发新闻,说这里(望京SOHO)风水好,适合互联网企业发展。他的微博里,也谈起过自己的小学同学,一位远近闻名的风水大师。看着如今SOHO中国的市值,不知“风水大师”老潘做何感想?

风水之说毕竟不可信,但财务数据不会骗人。财报显示,SOHO中国2018归母净利19.25亿元 同比减少59.3%。2019年,SOHO中国实现营收18.47亿,同比增11%,净利13.2亿,同比下滑32.3%。

1598865915179705.jpg

截至2019年末,SOHO中国的总资产697.29亿,资产负债率46.77%。而主营利润率从2017年的613.56%降到2019年103%。而SOHO中国如今的股价,更是不忍直视。

1598865928741643.jpg

此前网络盛传,京城有四大公子:万达公子王思聪、潘石屹公子潘瑞、商业巨富之子王烁、富力公子张量。而今,城头变幻大王旗。王思聪隐身,富力四处救火,老潘忙着卖楼……潘公子梦归何处,谁又能记得起谁?(来源:观点(ID:baobaobutong) 作者:金石道人)



                                 
                                           社会热点
                 



两件小事暴露严峻大问题 金融和地产正逐步内卷化                 
【研究员】:wh
金融,早已卷成一个圈。圈中的后浪,越来越难翻腾起浪花。可以看看近几年的券商、银行、研究所、基金等机构的招聘信息——招聘信息上,虽然写的都是重点院校研究生。但所谓重点院校,特指985/211、两财一贸、TOP5。大的投行,干脆就把“男性优先”作为硬性条件,写在招聘信息里。用赤裸裸的性别歧视,实名DISS劳动法。

                                 

1598860626840898.jpg

【博览财经特稿】近日,有两件小事却暴露出一个严峻问题。第一个是,厦门国际银行的“不喝敬酒扇耳光”事件。

新进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的年轻人小杨,在聚餐过程中,经历了社会恶臭名场面。十年滴酒不沾的小杨同志,因为身体原因,拒绝了领导的敬酒。领导们几杯猫尿下肚,很快飘了。一位领导,冲上来啪啪啪给了小杨同志几个大嘴巴子,边扇边骂“你妈X”。领导敬酒你都敢不喝,你是不是傻X。

1598860640298509.jpg

第二个是,北京保利的强制转发事件。日前,北京保利在媒体群转发了一个营销活动预告的链接,顺手发了个红包。并要求所有在群里的媒体人,必须转发这个营销链接。

某个保利的领导,挨个“拍了拍”群里的媒体人,手都拍酸了,仍有个别不识时务者。最后,这位领导同志撂了一句狠话。没转发的,踢出群去。

围绕这两件事,说啥骚话的都有。酒桌文化害死人,酒桌文化正吞噬中国年轻人;北京保利好大官威,媒体人被摁着头强制恰饭……

这些骚话,都没有骚到点子上。这两件事,看起来很小,却暴露出一个严峻的大问题。社会的内卷化,正在发生。属于后浪的机会,正越来越少。尤其是地产和金融这两个行业,最卷。

一个行业内卷化的典型标志

金融,早已卷成一个圈。圈中的后浪,越来越难翻腾起浪花。可以看看近几年的券商、银行、研究所、基金等机构的招聘信息——招聘信息上,虽然写的都是重点院校研究生。但所谓重点院校,特指985/211、两财一贸、TOP5。

大的投行,干脆就把“男性优先”作为硬性条件,写在招聘信息里。用赤裸裸的性别歧视,实名DISS劳动法。

1598860701980783.jpg

一个行业内卷化的典型标志,就是这个行业开始派生出各种野生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生育歧视……

大家可能会觉得金融行业入职门槛高,以后收入一定高。以后大家都是搞金融的,坐头等舱住五星级酒店,鼻梁架着日本镜框,手腕吊着绿水鬼,腰间的BBA钥匙闪闪发光,家里还有成沓的红本本,逢人就讲DCF、08年金融危机的全过程、IS-LM模型……

而现实的暴打是残酷的。热门投行和行研的实习生,不仅无底薪,而且无实习证明,纯粹是小黑工的存在。无薪,是金钱上的白嫖;无实习证明,是资历上的白嫖。

无数机构,踩在劳动法之上,疯狂白嫖对金融仍抱有幻想的职场新人们。甚至,现在白嫖金融新人已经不止是机构,连大学里的学生都开始白嫖新人学长了。

前段时间,华南某985大四学生,假冒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和海通证券发布招聘贴,给应聘人发笔试题。

然后,名场面来了。这个坏逼,把应聘人的答案和论文成果,直接卖了出去,卖了……

真正的零本万利。一个行业内卷化的典型标志,就是这个行业开始各种白嫖、底层互撕。

厦门国际银行的陪酒扇耳光事件,看似是酒桌文化。实际上是,金融圈底层社畜的艰难求生现形记。类似这种事,在金融行业里都不能算新闻,这是常态。

近两年,金融圈里的破事儿真聊起来,比这脏一万倍的一抓一大把。比如,博时基金特定资管部总经理与女下属偷情被捉奸在床;比如,安永合伙人的SM事件;还有普华永道女员工勾引有妇之夫、普华永道PDF门事件;以及知名创投高管长期诱骗女性;以及新财富不雅饭局门……

用一幕幕活色生香告诉你,什么叫“谈的都是高大上,走的都是下三路”。

金融圈里的老炮教导新人,时常说这么一句话:新人要想在这行混的长,要么特别有资源,要么特别放得开。

1598860732798435.jpg

一个行业内卷化的典型标志,就是这个行业开始出现不正当和潜规则。

为什么金融行业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内卷?

过去几年,金融行业一直都作为捞钱神话而存在。人均几十万,干好上百万的“奋斗逼奇迹”,就像村子里小寡妇偷腥,被人津津乐道的广为传播,撩拨着每一个没吃到腥味的馋猫们。于是就出现无数高考生“千军万马过金融独木桥”的名场面。

现在问题出现了——金融这座独木桥,越来越窄,越来越不稳当。如今,金融行业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已经停滞不前,又走不出去。

当然,也没有能力走出去。原油宝倒是走出去了,但是学艺不精,被国际市场狠狠收割了一把。于是,一群人只能留在国内市场中吃存量的蛋糕,从别人手里争夺资源。但是,银行、券商和保险的业务同质性太严重,客户差异性又不强。到最后,就只能沦为存量市场里的内卷互撕。

更严峻的是,今年高层已经明确表示“金融机构要对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

什么叫让利?降低利润、降低利息呗。有的银行是不是接到窗口指导的电话了——全年利润必须负增长不低于30%。

你敢不听?看看中信的罚单上是怎么写的。利润降了,工资降不降?

能怪谁呢,谁让这些年金融行业高调,动不动年薪百万、身家千万。国家要让利渡难关,自然先从你这让。一方面,存量市场的蛋糕越吃越少;另一方面,还被高层强压着降利润。

1598860748976935.jpg

内卷化,只会是必然,只会更加严重。先机构之间互撕,然后转化为内部倾轧。机构倾轧职员,老人倾轧新人,有资源的倾轧没资源的,放得开的倾轧放不开的。拒绝喝酒被扇耳光这种烂事儿,就出来了。

地产内卷卷成了皮尺

地产的内卷,已经不能叫圈,而是卷成了皮尺。皮尺里卷着的从业者,已经窒息到无法喘息。

什么叫内卷化?内卷化,说白了就是“体系内部的残酷竞争和残酷互撕”。

要说到“内部残酷竞争”,如果地产说自己是第二,没人敢当第一。用几个例子来告诉你,这两年的地产内部竞争有多残酷。

说到土拍,大家可能还以为是以前那种几十家房企拍一块土地。现在玩法又变了,变成了四五家房企抢到互不妥协,最后只好联合开发一个百亩小盘。

以前是三四家承建方,分享同一个工程。现在是十几个承建商分享,而且里面还有三四层的转包。

以前是一个楼盘一家营销公司代理,现在双代理的模式成为常态,甚至是一个楼盘里,四五家代理公司一起代理,每天互撕。

更厉害是的是华夏幸福的项目,一个楼盘找了七八家代理公司。这七八家代理公司,又分别搞出来两三个销售团队,外场还有十几家渠道公司。

近二十个销售团队,像一群困兽,困在在一个售楼部,天天头顶头的抢客户。

售楼部,变成了斗兽场。小哥哥小姐姐们,销售业绩没咋提升,打架撕逼却越来越流畅。

一个行业内卷化的典型标志,就是这个行业开始出现激烈的无效竞争。

前两年,大家一直在吐槽“房企高周转”。这个锅,房企该背,但也不能全让房企背。

房企选择高周转,纯属行业利润降低的无奈之举。一方面,土地价格是在不停的上涨,准地王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受行业管控的原因,银行对涉房资金的监管越来越严苛,房企的融资成本越来越高;最后,还有限价等一系列的政策因素,也在不断压房价。

搞来搞去,房企的利润就被打成了薄薄一层。近两年,房企的综合利润率大约在5%-8%。

想赚钱,就只能从提高周转效率上打主意。房子,是越盖越烂。能不动脑子,就不动脑子;能省成本,就省成本;能一套产品走天下,就一套产品走天下。

以前搞地产是,向产品要利润;现在搞地产是,向效率要利润。对底层员工的压榨,也是越来越狠。互联网公司的福报,是996。地产公司的福报,是全年无休。

早上8点开晨例会,晚上9点开晚例会,周末加班搞活动。每天下班就是一场心理博弈,赌第一个谁先走,互相给甲方爸爸晒加班时长。

前年,一个叫中梁的地产商,直接把“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挂在会议室,当作企业精神吹牛皮。

现在地产基层员工的核心优势,已经不是资历好、通市场、懂营销。而是变成了,老婆孩子不粘人、能加能熬身体棒、猝死绝对不讹人。

对下游合作方的压榨,同样也越来越狠。过去两年,无数个销售代理行业的朋友跟我聊,不想干了。

1598860791144907.jpg

房子不好卖,佣金压的低,结佣慢成狗,还有链家和贝壳等传统中介来瓜分新房市场的份额。好的销售,全跑到开发商了;留下一群菜鸡,天天互啄。

而北京保利这次的强制转发事件,背后所折射的现实就是:作为行业上游的房企部分领导同志,平时当爸爸当惯了。时不时就要以施舍者的身份,对待媒体同志们。

嗟,来食。一个行业内卷化的典型标志,就是这个行业想要赚钱,只能靠对极限压榨人力和效率。

有个朋友,是做医疗器械的。通俗点讲,就是专搞伟哥那种。他说,就你们地产圈里的人买的最多。

中国太需要一场技术革新

跟大家聊这么多,是告诉大家——中国,真的太需要一场技术革新了,真的太需要下一轮技术大爆炸了。

我们这个偌大国家,拥有14亿的人口。虽然看起来机会多,但内部的竞争更加严重。尤其是,类似金融和地产这种高度成熟化的行业。

它们高度成熟之后,机会立即锐减,彻底陷入无休止的内耗。底层互撕,新人完全没有出头之路。要么拼资源,要么拼放得开。如果你既没资源,又放不开,就只能在互相倾轧中,被榨成甘蔗渣,再送进垃圾箱。

另外,有一个残酷现实——越来越多的行业,也正向金融和地产这种内卷化的方向迈进。

为什么清北的毕业生,宁愿去应聘一个街道办,也不愿进入社会大熔炉里锤炼一番?

根本原因就是,很多行业内卷化严重,底层互撕,相互倾轧,新人不仅被白嫖,动不动还要被拉去陪酒。敢不喝,大耳刮子扇哭你。

相对而言,街道办这种体制内的工作,看起来挣得少,但胜在饭碗足够铁。

社会,正在走向内卷。各个行业,都趴在存量上拼命吮吸汁水。此时此刻,我们太需要一场技术爆炸。只有技术爆炸,才能带来新的增量和新的红利,才能引发机会爆炸。类似移动互联网那样的红利、增量和机会。

虽然,我是个楼市死多头。但我仍然希望在这个关键时刻——高层能暂时按住楼市,按住资本市场,倒逼资金流入科创类行业,去催生出技术爆炸,去催生出技术红利所带来的机会。只有这样,我们这种升斗小民才有机会出头。楼市也才真正有购买力,而不是纯粹靠一时炒作。(来源:米宅 作者:葫芦娃)



                        

高杠杆的赌徒们正面临绝地绞杀                 
【研究员】:wh
高负债消费。别以为所有的人借钱都是为了投资,有些人负债就是为了消费、提前享受,而这批人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反正房子首付也掏不起、不如尽情的享受生活。最新的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小众的国内/海外旅游,以致活成了“精致穷”。负债来源主要是信用卡、消费分期、花呗/白条、借呗/金条等。

                                 

1598862260139286.jpg

【博览财经特稿】本轮信贷宽松下的精准滴灌调控,让杠杆凶残的一面逐渐显现……高债务赌徒们开始自吞苦果。

高杠杆

杠杆就是负债,高杠杆就是高负债。这些年金融业的不节制发展,也顺势的制造了一批高杠杆赌徒。

高杠杆炒房。渴望买房暴击、暴富的人是高杠杆赌徒的第一个群体。

2016年这轮房价暴涨,在刺破很多人“劳动赚钱买房”的幻想泡沫之后,也让很多人深信“买房是普通人致富的唯一途径”。于是,各种高杠杆操作随之而来——信用卡/信用贷筹集首付、高评高贷降低首付、装修贷/网贷等筹集月供…本以为就此成为人生赢家,没曾想遇到最严楼市调控。

高负债消费。别以为所有的人借钱都是为了投资,有些人负债就是为了消费、提前享受,而这批人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反正房子首付也掏不起、不如尽情的享受生活。

最新的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小众的国内/海外旅游,以致活成了“精致穷”。负债来源主要是信用卡、消费分期、花呗/白条、借呗/金条等。

撸网贷借钱。这个群体多是社会边缘人群,工作不稳定、收入有限,总想着不劳而获、一门心思的想搞钱。

前些年P2P网贷遍地,就给了这个群体以可乘之机。他们游离于各网贷平台之间,拆西墙补东墙、借新债还旧债,以致于窟窿越来越大、债务越来越高。

其实,适度负债和透支消费于己、于社会、于经济都是有益的……自己能提前享受(房子/手机电脑等)、由此带动经济和就业,关键是要适度。

当收入能归还债务时就是适度,但以上高杠杆赌徒们却是债务远远超过了自己收入,只是在赌——赌房价能暴涨、赌收入能提高、赌撸网贷能永续不止。

可现实却给这些赌徒们闷棍一击,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他们将葬身于这轮信贷宽松、资金泛滥的钱潮里。

钱很多

市场缺钱吗?不缺钱。要知道这些年,央行印了很多钱。

我国的M2已于今年初突破200万亿,要知道上一个100万亿出现在2013年…也就是说第一个100万亿我们用了六十多年,而第二个100万亿只用了7年。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当下钱已多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

本轮信贷宽松周期起始于2018年开启的降准,按照经典的周期理论似乎该到了紧缩的档口,可在央行这些年不断“印钞救火”的操作下,经济周期和信贷周期正有消失的趋势,尤其是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是让央行加大了印钞放水的马力。

据《央行二季度货币执行报告》,6月末我国M2同比增长11.1%,可简单理解为上半年钱的数量增加了逾10%。

而GDP增加多少呢?-1.6%。也就是说更多钱的印制却对应着更少商品的产出…谁能还说钱不多?!

上半年,央行先后操作了3000亿抗疫专项贷款、5000亿再贷款再贴现、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要知道这都是央行释放的长期基础货币,再乘以6左右的货币成数、实际投放市场的资金将达10万亿左右。

在钱变多的同时,资金的利息也在下行。央行通过MLF/逆回购等工具向商业银行释放出来的钱、其利率下降0.3%,进而带动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之后再降低企业/居民的贷款利率。二季度,企业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4.64%、普惠小微贷款的利率也只有5.08%。

钱多不多、利率低不低,大家去银行办一下贷款就能真实感受到。市场中的钱很多,高负债赌徒却面临爆仓……这是当下经济的一大奇景。

何以至此?货币宽松下信贷精准滴灌调控的结果。

钱确实很多,但钱流不到楼市里、流不到过度负债的高杠杆赌徒手里…不仅流不到,他们还面临着去杠杆、降债务的压力。

降债务

前些日,包括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在内的多个银行纷纷发布有关信用卡资金用途的通知,要求严禁信用卡套现用于买房、炒股、理财等,否则将被降额、止付、封卡等。

1598862281434860.jpg

而在今年6月份,银保监会相继发布《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费提示》,其中提到:要对信用卡业务虚增客户偿债能力或违反“刚性扣减”的规定,突破总授信额度上限管控等进行重点整治,同时提醒持卡人应理性投资消费,不要“以卡养卡”“以贷还贷”,更不要“短借长投”。

7月中旬,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单户授信额度不超20万、且授信时长不超1年,这是监管层第一次明确个人网银贷款额度上限,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有些人过度授信、多头共债。

这两年随着对不规范互联网借贷的打击严管,以P2P为代表的整个网贷行业近乎灭绝,其中的放贷者面临血本无归的残酷现实、而靠撸网贷过活的赌徒们则被团灭。

信用卡严控套现融资、银行网贷设定额度上限、P2P网贷全行业关停……高杠杆赌徒们获取资金的渠道在急剧的减少。

根据以往的经验,当信贷宽松时所有人获得资金都将变得容易、无论其债务高低,形象的比喻是大水漫灌。而这次信贷宽松却走了不同的套路——对小微实体信贷很宽松,对房地产和高负债者则很严厉,也就是监管层所说的精准滴灌。

在货币泛滥、钱很多的情况下,高杠杆炒房的、高杠杆消费的、高杠杆炒股的赌徒们正面临绝地绞杀……他们死于信贷宽松政策下的精准滴灌货币管控。这是一次定向精准的去杠杆和降债务,高杠杆投机者首当其冲。

堵流向

8月10日和14日,上海银保监局分别开出高达2100万和1625万的罚单,前者罚的是浦发银行、后者罚的是上海银行。

1598862296700630.jpg

虽然违规的内容很多,但其中的几条特别扎眼:违规向资本金不足、“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以其他贷款科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违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贷后管理未尽责……

这是监管层“信贷资金定向滴灌、防止信贷资金跑冒滴漏”监管政策的具体体现:严控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坚决抑制房价上涨,严控信贷资金流入高债务人、防止出现金融系统性风险。

在7月24日由十城参与的房地产座谈会上,高层领导再次强调“房住不炒”、“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稳住存量、严控增量,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请关注其中的提法“稳住存量”和“严控增量”,什么意思呢?就是保持现有的房地产信贷总额、不能再增加了。

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一些城市的部分银行一手房按揭放贷已经停止了——就是严控资金流向地产商。那钱放贷给谁呢?中小微实体企业。

这也就解释了这两年为什么绝大多数城市房价不仅没有涨、反而还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这也是定向滴灌的具体体现。以为房地产三五年一个周期,所以敢于加杠杆赌房价涨;以为收入会大幅上涨、新的贷款会源源不断,所以敢于加杠杆透支消费……没人想到楼市调控会这么严、没人想到监管层会向高杠杆动手,可现在却正成为现实。

每一次改革和巨变总有人起初不信,每一次改革和巨变总有人成为成本,每一次改革和巨变总有人爆仓出局……这一次终于轮到高杠杆赌徒们。不信的人、这回终于信了。(来源:米筐投资 作者:米筐老A)



                                 
                                           形势分析
                 



房地产迎新变局 深圳“学新加坡”发出重要信号                 
【研究员】:wh
香港、深圳、新加坡,这三个城市有一定相似性。三城的GDP总量接近,同样面临“人多地少”的困境,土地资源相对紧缺,成为制约楼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不同之处在于,香港走向了高房价之路,新加坡走向了保障房之路,深圳过去更多效仿香港,如今则面临新的选择。不可否认,在住房商品化初期,香港模式所创造的住房市场化、卖地收入等,对缓解城市住房需求紧张、地方基建资金短缺,起到了不容低估的作用。

                                 

1599034826657688.jpg

【博览财经特稿】中国房地产,迎来新变局。据第一财经报道,近日,深圳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新加坡是深圳学习榜样,未来深圳的住房比例是“六比四”,目标是让深圳60%的市民住进公共住房,为此将加大住房供应,推进大规模住房建设。

这是内地城市官方首提“楼市学新加坡”,在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重要时间窗口,这一说法充满想象空间。学习新加坡,究竟学什么?是否意味着内地楼市开始抛弃“香港模式”?

香港、新加坡、深圳房价有多高?

根据世邦魏理仕发布的《2020全球生活报告》,全球住宅价格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香港、慕尼黑、新加坡、上海、深圳、北京(城区)、温哥华、洛杉矶、巴黎和纽约。

1599034839919573.jpg

香港以套均价格125.44万美元蝉联全球第一;新加坡位居全球第三,套均价格91.5万美元;上海、深圳、北京位居4-6位,套均价格分别为90.58万美元、78.39万美元和76.35万美元。

以2019年人民币平均汇率6.89元计算,香港、新加坡、上海、深圳、北京的住宅套均价格分别为865.3万元、631.2万元、624.8万元、540.7万、526.7万元。从套均总价来看,香港遥遥领先,新加坡与北京持平,略高于深圳、上海。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存在明显差异,相比套均总价,均价、房价收入比更能反应房价是否处于合理空间。

从均价来看,香港超过14万元/平,在寸土寸金的港岛,则接近20万元/平。与香港对比,新加坡均价为9万/平,深圳均价约为6.5万/平。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这一价格是就私人住宅而言的,而私人住宅在当地占比不到2成。新加坡超过80%的人口居住在政府建设的组屋中,组屋的价格不到私人住宅价格的一半。

此外,虽说在绝对值上,深圳远低于新加坡和香港,但发展水平不同、收入水平不一,在房价收入比上并不弱于这些城市。

1599034850633281.jpg

可见,作为内地房价最高城市,深圳的确到了十字路口。下一步,学香港还是新加坡,还是再开一条新路?

学香港还是学新加坡是个问题

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化始于1980年代,随着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步入飞速发展期,迄今已有20多年的上行历史。

在房地产发展初期,内地从香港、新加坡学来了一系列发展经验,但方向可谓大相径庭。

土地70年产权、公摊面积、预售制、土地财政,可谓香港楼市的特色。早在1950年代,香港就探索出以卖楼花、批租制、土地财政为特色的房地产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在1990年代被内地引入,进而在内地城市遍地开花。

这些发明,奠定了香港房价一飞冲天的历史。即便过去几十年,香港多次遭遇危机冲击,房价一度腰斩,但借助这一模式,楼市总能从最低谷一跃而起,不断创出新高。

1599034866213577.jpg

高房价,已然成为香港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面对高房价,香港虽然推出了公屋乃至“八万五建房计划”,但都不理想。

由于土地供给不足,公屋数量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如今只覆盖了不到50%的家庭;至于“八万五建房计划”,早在2000年代初,就由于有房一族抗议最终夭折,香港房价从此走上不归路。

与香港相比,新加坡房地产在经济中的地位并不重要。新加坡楼市,有两项制度最受关注:一是中央公积金制度,二是组屋制度。

中央公积金制度,在1990年代被内地引进,这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虽然如今公积金存废之争再起,但不可否认,公积金制度对于房地产的特殊意义。

与公积金制度相比,新加坡的组屋制度更为出名。几十年前,新加坡也曾为住房短缺所困,不过从1960年代开始,新加坡开启“居住有其屋”计划,开始兴建组屋。

如今,这个仅有500多万人口的城市,近80%的人口居住在由政府兴建的组屋里,约20%的人选择私人住宅。

1599034890166239.jpg

组屋是典型的保障性住房,价格相对低廉。在全球住宅价格排行中,新加坡位居第三,这是就20%左右的私人住宅而言的。

就组屋而言,新加坡一手公屋价格多在1-3万元人民币之间,相当于中国内地二线城市水平。组屋价格之所以如此之低,原因有二:

一是得益于新加坡的土地国有制度和低价卖地模式。新加坡地小人多,接近 90%的土地掌握在政府手中,这些土地以低价转让用于大规模建设组屋,从而保障了组屋的廉价优势。

二是组屋供应相对充足,不存在人为制造的短缺。迄今为止新加坡建设了110多万套组屋,超过当地房屋总量的7成,覆盖超过80%的人口。新加坡住房自有率高达91%,位居全球第二位,遥遥领先于其他发达城市。

因为这几点,新加坡楼市与香港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深圳学新加坡究竟学什么?

香港、深圳、新加坡,这三个城市有一定相似性。三城的GDP总量接近,同样面临“人多地少”的困境,土地资源相对紧缺,成为制约楼市发展的关键因素。

不同之处在于,香港走向了高房价之路,新加坡走向了保障房之路,深圳过去更多效仿香港,如今则面临新的选择。

不可否认,在住房商品化初期,香港模式所创造的住房市场化、卖地收入等,对缓解城市住房需求紧张、地方基建资金短缺,起到了不容低估的作用。

而当内地城市房价不断攀升、房价收入比比肩国际城市之际,高房价已经不再是无关紧要的民生问题时,是时候对房地产做出更多探索。

1599034916862397.jpg

新加坡模式,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

一言以蔽之,新加坡模式,说到底是政府承担了“居者有其屋”的义务,通过低价转让国有土地、大规模兴建公共住房、严打投机等方式,保障民众住房需求。

在新加坡,组屋占比高达80%,私人住宅20%。组屋由政府兴建,优先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购房需求,因此得以严控售价,让房价收入比始终维持在5-6的合理水平。

同时,政府严控组屋转售,一个家庭只能拥有一套组屋,一生只有两次购买组屋的机会(一次服务基本自住,一次改善),只有住满一定时间方能转售,且只能转售给符合条件的人。

通过这一系列组合拳,新加坡得以将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让保障的归保障,让市场的归市场,以最大的保障来消解市场价格带来的压力。

当然,由于新加坡是城市经济体,且相对发达,住房问题更容易解决,这一模式是否适合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国家,值得探索。

深圳学新加坡发出再明显不过的变局信号

作为中国内地房价最高的城市,深圳面临的问题不只是房价超出一般居民承受水平,更是过高的房价已经对实体制造业产生了不可逆的挤出效应,来了都是东莞人、惠州人的调侃背后,隐藏着真实的社会问题。

前不久,深圳刚出台了“史上最严楼市调控”。“落户三年方能购房”+增值税5年免征+豪宅税门槛收紧,这一系列组合拳让当地楼市迅速从火热回归正常。

不过,无论多严的楼市调控,都只是堵漏之举,可以在短期遏制炒房冲动,于长期而言,还需要更为完善的长效机制。

在许多人看来,深圳之所以房价高企,核心原因在于土地紧缺。这没错,但新加坡的城市面积(724平方公里)不到深圳(1997平方公里)的4成,土地紧缺可能并非高房价的唯一原因。

比土地紧缺更为现实的问题是,深圳将有限的土地更多给了商业工业,居住用地供应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深圳居住用地占比常年不到20%,而全国平均是33%,国际上一般是40%以上,东京、首尔等城市则超过50%。

1599034943326524.jpg

同时,深圳住房存量严重不足。深圳实际管理人口高达2000万,但据透露,深圳仅有1068万套住房,其中商品住宅+保障房不到3成,超过一半都是城中村的房子,深圳还有70%多的人居住在城中村。

1599034953874549.jpg

所以,深圳要想解决高房价问题,必须在土地供应、公共住房供给上做更多文章。

这方面,深圳已经做出探索。一方面,深圳加大住宅用地供应,同时停止审批商务公寓用地。据有关负责人透露,住宅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从“十四五”开始提高到25%,甚至在“十四五”的前两三年提高到30%。

另一方面,在深圳2035住房规划中,未来18年深圳将提供170万住房,其中商品房占4成,人才房、公租房、安居房合计占6成,这就是让6成居民住在公共住房这一说法的由来。

问题在于,深圳住宅建设过去的历史欠账太多,仅仅在新增住宅里配比6成的公共住房,或能解决新增人口的住房需求,但对于已经在深圳的1000多万人口,可能仍旧杯水车薪。

相比新加坡8成以上的组屋比例,深圳这一目标仍有提升空间。

相比香港模式 新加坡模式并不那么容易学

新加坡的低价组屋,背后是政府主动让利,不依赖土地财政,不依赖房地产刺激经济,从而得以供应大量的低价土地,让组屋价格维持在合理水平。

同时,新加坡目前有8成人口住在组屋里,这是几十年兴建持之以恒推进的结果。这不仅需要魄力,还需要源源不断的投入。

显然,对于许多城市来说,香港模式既有土地财政之效,又能借房地产拉动经济,而新加坡模式则需要更多的付出,而很难有GDP或财政上的得益。

然而,无论是否学新加坡,香港模式可能都到了改变之时。无论是土地财政,还是预售制、公摊面积,都到了非变不可之际。深圳迈出第一步,楼市变局刚刚开启。(来源:国民经略(ID:guominjinglve) 作者:凯风)



                        

站在第二次发展起点 “粤海街道”揭示深圳未来大趋势                 
【研究员】:wh
去年出台的先行示范区意见在经济建设方面再明确方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格局、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应的重点发展行业有科技产业、新金融业及国际贸易等其他现代服务业。其中,科技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前者指国民经济行业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强度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后者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对经济社会和长期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等产业。

                                 

1598950421492309.jpg

【博览财经特稿】当城镇化突破60%,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突破50%,中国同时遇到了两道坎:一道是后发国家迈进发达国家的坎,一道大国真正崛起的坎。

中美之间目前上演的一切,都在告诉中国,想要迈过这道坎之难。深圳就这样被推上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

今年对深圳来说,特殊之处不仅在于特区40周年,更是先行示范区和全面建设国际创新中心的首年,深圳第二次发展的起点。

所有人都在关注深圳的下一步,我们发现,“粤海街道”已经显示出了方向。纵览全球三大湾区的发展,一般呈现出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演进过程,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已经进入了创新经济阶段。

深圳借助“放权”的制度优势、港口优势和创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仅仅40年就走到了第四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发展呈上升趋势,出现明显的创新型经济的特征,持续的产业结构调整,新技术和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

2018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总数1.44万家,居全国第二。2019年,第三产业GDP占比60.9%,第二产业占比3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持续增长,2018年达到了67.3%。

去年出台的先行示范区意见在经济建设方面再明确方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格局、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1598950446282522.jpg

对应的重点发展行业有科技产业、新金融业及国际贸易等其他现代服务业。其中,科技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前者指国民经济行业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强度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后者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对经济社会和长期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等产业。

意外发现,这些其实暗含了粤海街道过去十年呈现出来的产业结构变迁方向。

事实上,“粤海街道”早已经不只是一条街道,而是深圳40年产业变迁史最有力的标签,深圳科技产业、新金融业的代名词,指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截至2019年4月,该区域上市公司112家,总市值4.85万亿元,同期杭州市全市上市公司总市值5.3万亿元,广州2.33万亿元,重庆0.63万亿元。粤海街道办上市公司总市值约等于1个杭州、2个广州、8个重庆的上市公司总市值。

这里密集分布了212个产业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00家,聚集了几乎所有核心科技公司,是国内唯一能见到BAT同框的地方。除了诞生于此的腾讯、华为、平安、中兴、大疆等等,“总部经济”还在不断引入恒大、阿里以及高通、IBM、甲骨文、ARM等企业。

也因为有这些企业,所属南山区成为了科技创新的标杆地区,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过7000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71%。

1598950504819827.jpg

2019年,南山区第三产业占比66.4%,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南山区GDP总量的55.6%,占全市战略新兴产业总额的1/3,增速高达14.9%;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到65.7%,高技术服务业占营利性服务业比重达到72.3%。

具体到个例,《财富》刚公布的世界500强名单,深圳有8家企业入围,其中腾讯、华为、平安等几家皆诞生于此,并且每家主营业务也具有非常强的指向意义。华为希望在第三代半导体时代共建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体系,腾讯在已有的社交和数字内容业务基础上,发展产业互联网改变工业等传统产业,还有向新金融转型最彻底的平安。

除大公司外,这里还隐藏着无数从最简单初级的粗放型作坊,成长为全球生产链条中一环的中小企业,他们是高端制造业潜在的爆发力。

1598950516347921.jpg

这张进化图展现了深圳的上升通道。

与十年前相比,深圳产业专业化分工和集聚效应更强、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更成熟,在从一个加工制造业基地转向一个集设计、研发、孵化、制造和商业化全链条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

但今年,中美贸易摩擦,加上新冠疫情冲击全球政治经济秩序,也冲击全球供应链,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的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节奏被打乱。

1598950530496254.jpg

最突出的两个现象,一是叠加较高的地价房价等各类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造成劳动密集型等市场竞争力较低的产业外迁,一部分是国内区域间的外迁,一部分是往东南亚等地区的外迁。另一方面,改变技术依赖,发展自主科技创新迫在眉睫。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虽然国家一直大力发展芯片技术,已有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等科技公司,但无法改变底层核心技术的依赖,做不到真正的“芯片独立”。可以预见,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接下来产业转型升级将加快,尤其是科技产业。

参考美日贸易战后东京湾区崛起的案例,首先湾区内部的区域发展更加协同。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外迁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经之路。

自2017年发布大湾区规划以来,深圳已经在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和辐射效应,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及部分企业生产基地外迁至惠州、东莞等地,将总部、研发部门留在深圳。同时,深圳也在避免“制造业空心化”的困境,保留通信高端器件等部分高端制造业。

整体越来越呈现出,深圳的科技产业与金融业、港澳的金融业和高端服务业、佛莞惠的制造业与其他城市的特色产业格局互补。

同时,研发投入将加大,帮助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美日贸易打响后,日本加快了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的节奏,从技术引进加工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倾斜。

1598950544732475.jpg

相比京津冀地区,广东发展时期短,早年既缺乏产业基础,又缺乏教育资源。随着产业发展呈现的科研现状是,90%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位于企业,90%的科研投入来源于企业,90%的专利生产来源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内,90%以上的重点科研项目发明专利就来源于龙头企业。华为,腾讯、中兴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产出上领跑,是深圳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的主力。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科技创新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市场转化能力,缺点是源头创新不足,来自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数量明显偏少,导致一些关键技术高度依赖进口。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49.9%的战略性相关产业企业使用的专利技术是来源于美国。

近几年,深圳市政府也在积极引入知名高校设立分校,将每年三分之一的财政科研资金用于基础研究,针对性引入大量优势科技资源,建设了8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等等,创新载体195家。

再以粤海街道所属南山区为例,2019年自主创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发放18.6亿元,2020年计划安排23.25亿元,增长25%。

同时,政府也在通过加大税收优惠、保障知识产权、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等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方式,让企业将资本投入到研发中。

普华永道《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报告》等多份报告皆显示,深圳的营商环境质量指数在全国城市中排在首位。今年,深圳又再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进一步提升更好的营商环境,例如通过数字政府、数字广东、广东政务网等平台,已经将企业开办流程时间优化至1天。

通过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也是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深圳其实有非常强的自我进化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最早的“三来一补”靠提供劳动力,到模仿式创新,再到自主创新,这里诞生的许多企业大都如此。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让这些企业和企业家养成了自我进化和自主创新的意识。尤其是能在粤海街道成长起来的大公司,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华为,从注资2万元的深圳企业到全球通信产业龙头,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28%,是深圳计算机及外设制造产业链、通信设备制造产业链等六大高新技术产业链中出现的翘楚之一。

腾讯,从最早的一个社交软件,发展到现在融入生活、消费的方方面面。原本已经属于社交和内容消费领域的巨头了,又突然转型进入完全不相干的产业互联网赛道,成了深圳乃至粤港澳湾区产业升级的建设者之一,也是看中其中发展的巨大经济潜力。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曾提到疫情后工业制造业复工的难题,互联网公司的技术能帮助制造业工业解决经营信息数字化、数字化办公平台工具以及产业链信息互通等难题,也是将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生产流程中,实现制造业工业降本增效的有效方式。

大公司的动向,其实是整个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的风向标。

1598950560263514.jpg

如他所说,5G、互联网等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附加值高,带来的经济效益大,并且能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传统产业升级。

深圳乃至粤港澳湾区向创新经济转型,风险投资、金融科技等多元化金融业态也需要与之适配。

在深圳先行示范区经济建设中的金融板块着重提到,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金融(基金)产品互认。

目前,深圳在高新技术、先进制造、金融三大主导产业中的前两者已经超过香港。在金融业,形成了较好的基础,直接融资市场发达,风投市场较为发达,传统金融和新兴金融互补发展。相较于金融最发达的香港,特点是科技属性。

金融科技,简单说是以新技术对传统金融进行改造或从中产生出新业态,例如招商银行国内首家推出的人工智能投顾服务,再例如微信支付。在深圳,具有代表性企业包括中国平安、腾讯金融科技等大公司,也包括乐信等新兴创业公司,这几家公司同样位于粤海街道。

以平安为例,平安以产险为起点,向寿险、信托、证券、银行等领域扩张,建立起一个综合金融集团,2018年正式确立了“金融+科技”战略,是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转型的代表企业。

腾讯金融科技是互联网公司切入金融领域的代表,基于微信社交关系发展起来的支付业务,已经延伸出来信贷、保险等理财业务,以及渗入到几乎所有的生活场景和消费场景中。尽管腾讯较少公开其金融科技业务进展,但从财报和刚上市的蚂蚁集团不难推测出体量。

当然,这都离不开科技研发的投入,腾讯本身是互联网巨头,已积累了有竞争力的科研基础。平安以金融起家,十年间累计投入也超过了500亿。

总体说,深圳地区发展金融的优势在于金融、科技和产业的互补,将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用在普惠金融、风控、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提升粤港澳地区金融场景能力,才能成为国际化的金融科技中心。

1598950575627975.jpg

目前,深圳已经在开展前瞻性布局,例如在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方面先行先试,同时基于金融科技加强跨境金融探索。微信香港钱包已经实现了内地、香港、澳门跨境支付服务的互联互通,香港已经发出虚拟银行牌照,背后皆能看到腾讯、京东、众安、小米等内地科技公司的身影。

与此同时,深圳也在不断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金融业态和金融服务。例如近期深交所创业板改革,注册制降低中小科技型企业的上市融资难度。再例如扩大风投市场规模,为初创型企业提供更便利的融资环境,以培育更多“独角兽”。

同样在南山区,尤其是粤海街道,已经呈现出突出的投资环境,辖区VC、PE机构总量约占深圳的80%、全国的1/8,科技金融城入驻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已超千亿。

1598950588701753.jpg

更有利的是,这里诞生的科技公司成了孵化器,不仅提供资本,更提供各自领域的资源。具有代表性的有腾讯、华为,前者已经形成了创业社群南极圈,2019年南极圈披露腾讯系校友创业项目1372个,后者也有华友会,其中深信服等早已成成长为另一家大公司。

过往的40年,深圳每一步都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风雨历程的投射。

1980年,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在东湖开盘;

1983年,中国第一张股票在宝安诞生;

1985年,中国第一家主题公园在锦绣中华破土;中国第一座摩天大楼国贸大厦竣工;

1987年,招行成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1988年,平安成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

1999年,腾讯推出中国第一个即时通讯软件……

现在,历史的机遇又落在深圳身上。当年的深圳,曾经面临“你被谁抛弃”的天问。如今深圳,又再次迎来了“你是否能引领第四次浪潮”的考验。深圳的回答,关乎中国的国运。40岁,对人来说称为不惑。对城市来说,才刚刚开始。(来源:智谷趋势 作者:傅斯特)



                                 
                                           社会透视
                 



华尔街真没新鲜事 又是一轮韭菜“榨汁季”                 
【研究员】:wh
赚钱的股票刚赚一点扭脸就跑,套牢的股票死扛到底幻想解放!你说这是不是降智打击?打击到最就变成了怀疑人生,感觉自己一买就跌、一卖就涨。尤其是最近90后甚至00后的入场风潮渐旺,我处理90后的投资案例也日渐增多,他们对财富的焦虑我真的感同身受,当年70后、80后也面临过同样的问题。尤其是未来全球经济脱钩、经济内循环开启、通货膨胀预期加剧以后,这种焦虑只会更加明显。

                                 

1598861707610376.jpg

【博览财经特稿】天道有轮回,股市无绝期。不见前人空落泪,只求新人抱金归。用张姐的话说:“又是一轮韭菜榨汁季!”

股市火了,张姐的证券营业部跟着也火了,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不过数月时间,散户们唯恐时不我待的挥舞着钞票蜂拥而至,仿佛他们不是来开户的,而是来捡钱的。

张姐仿佛年轻了十岁,她的笑容是灿烂的,眼神是诚恳的,内心是火热的,感情是真挚的,服务是专业的,良心……还是有一点的。

但是自己人都知道,如果不是因为国家最近严打场外配资一类的违规操作,她那点良心是根本就留不住,但凡进了她的营业部,半只脚就算进了“榨汁机”了。

不是说张姐这个人不好啊,只是对于已经干了这么多年的她来讲:“华尔街是真没什么新鲜事”。

有一次张姐喝多了说:“小庄 ,你们也别天天说姐这儿是榨汁机,姐也不愿意这么搞,但是谁架得住客户硬是要求搞呀!

干十来年了,过手的客户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但是有几个能活到现在的?是姐没劝过啊?还是姐没教过啊!你来说!你从姐这拿了多少讲课费了?但你讲的那些狗屁干货有人听么?你丫劝得动他们么?

劝不动的,兄弟!你心里比我清楚太多了,这帮人智力有障碍!智障你懂么?与其放到市场上让你们这帮玩资管的祸祸,不如拉到姐这‘榨汁’,至少我还尊重他们的人格。”

几分钟想明白四个问题八成是“榨汁机”里的韭菜

张姐这番话,说的我是无言以对啊!智障……还真的……是智障啊!

证券市场是真的有毒,更确切地说是有一个叫“降智光环”的东西在闪烁!不管平时多睿智的朋友,一旦来到证券市场,仿佛就被加了一个“脑残打击”的DIBUFF一样。

信心满满的开户,雄心万丈的开搞,然后一顿迷之瞎折腾,莫名其妙的就把自己手上拿点钱抖了个精光。

接着就跑来跟我哭诉:这个市场里全是骗子啊!上市公司是骗子,主力是骗子,老师是骗子,连ZJH也是骗子!!

也有人觉得这就是个赌场,当初如果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拿着钱去澳门赌两把,至少那里还给你配俩妞陪玩!

澳门赌场有没有给赌客们配妞我不知道啊,但我知道我很难跟这些哥们儿进行交流。

他们在证券市场里不仅着了魔,而且智商水平也明显低于人类平均值。更确切地说,80%的散户在市场里的智商状态,都……不怎么好形容。

我经常会向来找我求助的散户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

1、股票市场交易的到底是什么?

2、你来股票市场到底是干啥来了?

3、买股票到底到底意味着什么?

4、你凭什么去买一只公司的股票?

这四个问题很简单。简单到大多求助者2分钟内就答得出来。但是,真这么简单么?

据我所知,在职业交易员的领域,这四个问题的平均回答用时,最少是4年!用一个老前辈的话来讲:谁要是能在几分钟内想明白这四个问题,那么八成他就是个“榨汁机”里的韭菜。

有门好生意!

张姐说我有时候喜欢砸她场子,老想着干劝退散户的事儿。但是天地良心!但凡有人问我股市能不能玩,我都说:这可是门能发大财的好生意!

比如,我经常问他们:茅台的生意想不想掺一股?马云合伙人你有没有兴趣做?云南白药的场子你有没有兴趣一起搞?

我能给大家介绍个牛叉大哥,你如果看上哪家上市公司了,想入股,只要跟我大哥说一声就行。一秒钟之内,他就能把中国所有上市公司的老总排着队叫到你面前。

这些公司甭管他有多赚钱,大哥都能摁着他把股份匀给你。放心,还没人敢告你强买强卖。

如果你哪天不想干了,一句话的事儿,当场钱货两讫,丫如果敢贪你一个大子,隔天腿给他打折!你放心,打了就打了,保证没人敢追究,马云来了也不敢吭声!

但凡是排的上号的公司,咱们兄弟随便耍!点着名让他们老板来当马仔,还不用给他工钱!您就说这生意牛不牛?!您就说这关系硬不硬?!您就说这路子野不野?!

如果有这么一“神人”出现在你面前,你会不会觉得他是个大骗子?

反正每次这么跟人吹牛的时候,兄弟们都会“厚颜无耻”深表拜服。但是请君仔细细思量,这不就是股票市场么?!

有这么牛的生意,这么硬的关系,这么野的路子摆在你面前,而且童叟无欺!这要是还能把钱赔了!你说说,这到底是个什么问题?

降智打击无处不在

事实证明,在证券市场中降智打击无处不在,就连职业交易员一不小心也会“着了道”。

记得17年那次,我跟副团长老梁进行过一场“触及灵魂”的讨论。当时贵州茅台的股票经过几年的疯涨,已经到达406的“高价”。

他看上了,但是嫌贵,没买。结果他跟我一提这事儿,我当场就给买了不少。老梁直接就被我干蒙了,非让我给他解释解释,为啥这么草率就大手笔买入?

我说:“很简单!现在大多股票都在跌,唯独他浪涨,证明他强啊。咱们再抛开表面看本质,买股就是入股,既然要做股东,那我们就要做一家能赚钱,而且未来还会继续赚钱的公司的股东。

茅台就是这样一家公司,股价还会不会继续涨,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自从1862年成义烧坊开张以来,辫子们就开始喝茅台。155年过去了,到了现在我们还在喝茅台,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就算到了我孙子那辈,估计也得喝茅台!所以他跌下来又能怎样?光吃分红都能够我儿子饭票了。”

“可是406太贵了啊,我们可以等回!”我说:“你怎么知道一定有回调?你怎么知道太贵了?咱们换个角度想,比如用人类的方式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设现在茅台酒厂增资扩股,要招募原始股东了。500块钱一股,如果你有钱,你会不会去入股?”

梁副思考了一下,很认真地说:“那我肯定去,这是好生意!”

当时我就反问了:“同样一家公司,同样一个时间,同样是入股,406你嫌贵,500块你抢着买!你说这是咋想的?!”

梁副沉默了半分钟,自嘲的笑了,曰:“智障。”

想赚钱就别干傻事

这个市场就是这样,有太多人抱着自己的发财梦,有太多的神话在鼓励着你的发财梦,也有太多的诱惑在干扰着大家,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像是一片树叶,让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心中除了贪婪和恐惧以外,就只剩下了迷茫。

这是一种病啊,不仅难治,而且传播广泛!

闭着眼睛入市的…

借钱、配资去炒股的…

天天满仓来回干的…

追着牛人荐股的…

赚点钱就想跑的…

赔了钱想死扛的…

太多反人类的操作了!

如果放在正常生活中,但凡咱们用在线的智商思考一下,就会觉得有些事儿傻透了。

比如:你会花大价钱去投资一个你压根不懂的东西么?

你说:“那是智障!”

那为什么闭着眼睛入市了?

你会压上身家性命,然后在找人借钱去赌一把么?

你说:“那是智障!”

那为什么要借钱、配资去炒股,为啥还要天天满仓搞啊?

你会在身价、眼光、逻辑啥啥都不一样的情况下,硬要跟一群不知根底的人合伙投资么?

你说:“那是智障!”

那为什么要找人荐股?就因为不懂?不懂还投?!是不是傻!

同样的,如果在生活中你开了两家公司。一家日进斗金,一家嗷嗷的赔钱。如果让你关掉一家,你会关谁?

我想随便一个人知道把赔钱的关掉吧?谁会因为害怕未来业绩下滑,就直接把赚钱的公司干掉呢?

生活里咱们不会干,但是证券市场里可是经常干,而且干得那叫一个气壮山河!

赚钱的股票刚赚一点扭脸就跑,套牢的股票死扛到底幻想解放!你说这是不是降智打击?打击到最就变成了怀疑人生,感觉自己一买就跌、一卖就涨。

尤其是最近90后甚至00后的入场风潮渐旺,我处理90后的投资案例也日渐增多,他们对财富的焦虑我真的感同身受,当年70后、80后也面临过同样的问题。尤其是未来全球经济脱钩、经济内循环开启、通货膨胀预期加剧以后,这种焦虑只会更加明显。

虽然通货膨胀大概率会推动一轮牛市,但变化的外部环境也会让个股分化更加严重,股市将变得更加波澜诡异,“降智”也将变得更加频繁。

所以缓步入场,理智入场,避免降智就显得更加重要!发财的机会这里满地都是,随时都有,所以不用那么着急的。

如果能将发财计划看做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不是“效率问题”的话,那么聪明的智商早晚能够重新占领高地。否则,万一这穷病没治好,疯病又染上了,那才叫真的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3-29 08:37 , Processed in 0.187586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