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首席证券内参2017.10.0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9 08: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定向降准“非惊喜是惊讶”,但股市却可振臂一呼,冲锋向前!》:央行9月30日宣布“定向降准”以对中小企业普惠金融贷款占比为基准。节中诸多专家的分折,主要是两个角度,一是站在央行角度用学术来分析,如瑞信的陶冬,另一是站股市看降准。
这两个角度,都是一厢情愿、顾影自怜。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早已枯萎。
大多数专家,忽视了政策与现实的结构不对称,忽视对策与政策的潜规则,忽视了市场与计划的落差,忽视央行意愿与银行执行屁股决定脑袋……
中小企业多数没有可抵押的资产,你让支行行长签字试试?在原材料普涨,消费不涨时代,中小企业多数不是亏损就是微利,微利可能比贷款利率还低,你让业主贷款试试?死活都要银行贷款的,不是去赌暴利,就是改变用途,甚至跑路,你试试?
所谓计算出定向降准的6000多亿资金释放量,理论如此,商业银行真的会贷给到企业吗?这么多年,银行最赚钱最安全的资产是什么?房屋贷款!
这就不难理解,十一期间香港股市为何除银行外,房地产为何涨。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中国的实用文化。这种文化,往往令理论传导路径改道,而并非如政府专家所预期。央行是不可能认同“全面降准”之说,银行也不可能为全面降准而在普惠金融上大刀阔斧。但作为预期市场的股市,却是可以振臂一呼,冲锋向前!
《港股狂欢、A股体检:央行“澄清”的越早,对A股上冲的持续性越不利》:从“金融系统压榨资金反哺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的央行不可能认同“全面降准、货币宽松”之说,而此次“定向降准”大约就1500-3000亿规模的资金,大约就是一次“公开操作”的量,也确实看不出“多么宽松”的迹象,而临近年末,准备“歇业过年”的商业银行,短期内也很难为全面降准而在普惠金融上大刀扩斧。只有作为预期市场的股市,形成了,“参赛的双方(央行、银行与小微)冷眼旁观,看热闹吃瓜群众的却高声吆喝”的奇葩景象!但随着央妈的“不断澄清”,各方对此次“定向降准”的实际效应的认识也会逐渐清晰,因此,央妈越早“明确立场”,就越对A股行情上冲的持续性不利(当然,这无碍周一A股全面的补涨和普涨)!对投资人而言,热闹的银行股在香港“狂欢”之后,势必要在A股“接受体检”。节后第一个交易日“恶补狂欢”,但本周余下的几个交易日仍须谨慎!



                           catbg01.gif                  
博览视点
catbg02.gif                  



定向降准“非惊喜是惊讶”,但股市却可振臂一呼,冲锋向前!                 
【研究员】:柏双、江桥
结论:央行9月30日宣布“定向降准”以对中小企业普惠金融贷款占比为基准。我注意到,节中诸多专家的分折,主要是两个角度,一是站在央行角度用学术来分析,如瑞信的陶冬,另一是站股市看降准。这两个角度,在我看来都是一厢情愿、孤影自念。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早已枯萎。大多数专家,忽视了政策与现实的结构不对称,忽视对策与政策的潜规则,忽视了市场与计划的落差,忽视央行意愿与银行执行屁股决定脑袋……中小企业多数没有可抵押的资产,你让支行行长签字试试?在原材料普涨,消费不涨时代,中小企业多数不是亏损就是微利,微利可能比贷款利率还低,你让业主贷款试试?死活都要银行贷款的,不是去赌暴利,就是改变用途,甚至跑路,你试试? 所谓计算出定向降准的6000多亿资金释放量,理论如此,商业银行真的会贷给到企业吗?这么多年,银行最赚钱最安全的资产是什么?房屋贷款!这就不难理解,十一期间香港股市为何除银行外,房地产为何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中国的实用文化。这种文化,往往令理论传导路径改道,而并非如政府专家所预期。央行是不可能认同“全面降准”之说,银行也不可能为全面降准而在普惠金融上大刀阔斧。但作为预期市场的股市,却是可以振臂一呼,冲锋向前!

                                 
【博览财经研报】虽然节后短线A股市场的表现较大程度会受海外的影响动(甚至只是影响节后首日而已!),但影响A股中期趋势的影响还是看国内,而长假期间机构议论最多并认为对节后影响最大的消息,莫过于央行的定向降准。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在昨日的博览官方公众号“跟我读政策”推文中对此已经有明确界定——《定向降准:以为是个惊喜,最终却是惊讶!》
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指出:
央行9月30日宣布“定向降准”以对中小企业普惠金融贷款占比为基准。我注意到,节中诸多专家的分折,主要是两个角度,一是站在央行角度用学术来分析,如瑞信的陶冬,另一是站股市看降准。
这两个角度,在我看来都是一厢情愿、孤影自念。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早已枯萎。
大多数专家,忽视了政策与现实的结构不对称,忽视对策与政策的潜规则,忽视了市场与计划的落差,忽视央行意愿与银行执行屁股决定脑袋……
中小企业多数没有可抵押的资产,你让支行行长签字试试?在原材料普涨,消费不涨时代,中小企业多数不是亏损就是微利,微利可能比贷款利率还低,你让业主贷款试试?死活都要银行贷款的,不是去赌暴利,就是改变用途,甚至跑路,你试试?
所谓计算出定向降准的6000多亿资金释放量,理论如此,商业银行真的会贷给到企业吗?这么多年,银行最赚钱最安全的资产是什么?房屋贷款!
这就不难理解,十一期间香港股市为何除银行外,房地产为何涨。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中国的实用文化。这种文化,往往令理论传导路径改道,而并非如政府专家所预期。央行是不可能认同“全面降准”之说,银行也不可能为全面降准而在普惠金融上大刀阔斧。但作为预期市场的股市,却是可以振臂一呼,冲锋向前!
为什么说股市会受益?
首先,关于定向降准的触发背景,我们认为,人民币大幅持续升值,以及CPI持续在较低范围内徘徊,已给货币政策出手营造了一定的空间;而工业增加值、固投等宏观数据(创了N年来新低)与官方PMI背离(9月数据却是5年新高,主要反映国企),以及财新PMI的背离(下降0.6,主要反映80%的民企),这种巨大的反差则是促成此次降准的导火索。
比如,由于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查组等原因,上游产成品在去年大宗暴涨的高基数上今年再次涨价。今年国企利润同比增长了46.3%,是民营企业的三倍之多。统计局PMI的调查样本主要集中在上游资源类的大国企身上,而抽样调查目标为400加小微企业的财新PMI当然就没这么好命了。
总的来说,虽然官方PMI确实不错但已经失真(就像A股中的上证指数),但财新PMI才能反映出80%的经济现状,工业增加值是第二产业的GDP,同时包括了上游中游和下游,出现背离,这就给整体的工业GDP打了一个大问号。
所以,现在是有空间,也有必要进行定向降准。
但是,我们并不认为定向降准会对实体经济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或者说,定向降准的资金溢出大概率难以留到政策指向的小微企业,而股市有所受益的概率更大。
这其中复杂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我的同事江桥研究员指出,我们目前经济的这个大环境没有变——实体投资仍然缺乏赚钱效应,看似煤炭钢铁去产能风光无限,但是背后是牺牲多数民企带来的短暂效应。一方面通过倒掉民企的牛奶让国企的牛奶涨价,维持经济的表面繁荣;另一方面通过对房地产市场的有保有压,造成了一线热点城市降温,三四线城市涨价的局面。最终的投资环境看上去是结构性改善,背后我认为仍然是在用时间换空间的做法。一个字——耗。不发生大的风险,将影响经济的权重因子逐步集中,提高政府部门的定价权,以此控制市场的价格风险。
所以,2017和2016其实没有多大的变化。这种情况之下,央行放水投入流动性的话,钱就会流入到炒作领域。这个时候央行不投放流动性的话,那么在去产能的环境下,现有的流动性,将通过商业银行更多地拆借给赚钱效应较强的能源周期行业,以及三四线房地产企业。所以会进一步碾压其余实体企业的生存空间。所以我认为这次针对普惠金融和小微企业的降准,实质是在对冲去产能和房地产限购新政带来的流动性“反噬”效应。
这背后其实和大蓝筹国企股大涨、中小创持续杀估值的故事一样,国企股一直涨,中小创一直跌。这样的局面能够一时维稳,但是最终会影响整个市场的活跃度和融资环境。而大国企一直改善,小微企业一直受困,这样的环境也是不利于整个经济环境的。所以到了两者矛盾较为激烈的时候,来一个缓冲政策进行调节,目的还是为了缓和这种不健康的局面。
目前的环境,较长时间内中国货币政策没有从中性再次回转到稳健的可能性。只是说在能源国企经济数据走好后,叠加前三个季度的M2数据都逐步走低的环境下,已经为年底前适度放松流动性水位提供了条件。毕竟按照两会工作报告的基调,今年如果M2定在12%的话,下半年流动性回归到13%左右都是无碍这一基调的实现。
现在的情况就是,不提供流动性的话,钱就都借给那些赚钱的企业了,小企业根本不用奢望能够贷到款了。降准提供流动性的话,整体而言,那些赚钱的企业能“吃到肉”,而那些小企业起码还可以跟着“喝口汤”,不至于自己本来的那点儿汤都被抢走。
而江桥研究员指出,对于股市而言,当政策必须结构性放水时,虽然股市并不被列为政策受益对象,但从预期层面讲,投资者必定会有这种渴望,这仍然会对短线有正面意义。
在分析十一后期的行情的时候,我们注意到市场上部分观点指出:此前严监管环境趋于改善,市场监管力度放松,离牛市就差放松货币政策了。现在流动性环境改善,牛市渐行渐近。
从孤立的“点”上看的话,确实攻破3300期间监管层对市场的炒作容忍度开始提高,妖股也是频频出现。而且从近期的定向降准看,货币环境好像也是在改善了。这样一来似乎可以推出“1+1=2(牛市)”的看法。
但是我们解读政策的时候,要将政策置于具体的环境中来看。此前我们虽然先于市场提出了“长线资金应做好战略布局的准备”,但是对于这轮行情的开启,我目前仍然坚持的一点看法就是——监管层为了服务IPO常态化发行,并且服务国企改革降杠杆,最终才放松市场的炒作监管。继续严管股市杀估值的话,只会伤及市场的融资环境。最终产生的结果就是好股差股一起跌。
和这轮降准一样,前期过度强调收紧流动性,导致的结果是有能力贷的和没能力贷的都贷不了多少。最终造成经济体内部各行业之间争夺现有的流动性资源。现在降准就是缓解下这种情况而已。
江桥研究员认为,目前看,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表明股市具备充分走牛的基础。四季度行情仍然以存量震荡为主,最后本次定向降准时间上明年才产生效果,暂时对流动性无影响,只对股市预期造成正面刺激作用,短期可积极做多。


                                 
                           1507509512343091.jpg                  
决策参考
1507509421121708.jpg                  



港股狂欢、A股体检:央行“澄清”的越早,对A股上冲的持续性越不利                 
【研究员】:田文
结论:从“金融系统压榨资金反哺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的央行不可能认同“全面降准、货币宽松”之说,而此次“定向降准”大约就1500-3000亿规模的资金,大约就是一次“公开操作”的量,也确实看不出“多么宽松”的迹象,而临近年末,准备“歇业过年”的商业银行,短期内也很难为全面降准而在普惠金融上大刀扩斧。只有作为预期市场的股市,形成了,“参赛的双方(央行、银行与小微)冷眼旁观,看热闹吃瓜群众的却高声吆喝”的奇葩景象!但随着央妈的“不断澄清”,各方对此次“定向降准”的实际效应的认识也会逐渐清晰,因此,央妈越早“明确立场”,就越对A股行情上冲的持续性不利(当然,这无碍周一A股全面的补涨和普涨)!对投资人而言,热闹的银行股在香港“狂欢”之后,势必要在A股“接受体检”。节后第一个交易日“恶补狂欢”,但本周余下的几个交易日仍须谨慎!

                                 
【博览财经研报】2016年,各家银行住房贷款规模普遍激增、而小微和个人经营贷款规模多有下降,最早做小微贷款的民生银行小微贷款规模连续多年缩水。很难想象央行会在此时大规模放水,于实体经济没有任何帮助。近期,带领港股狂欢的是银行、地产两大行业,而这两大行业繁荣的背后是居民的巨额举债,今年居民的新增债务总量将会超过8万亿,超过GDP的10%,居民加杠杆接盘换来了银行、地产的短期繁荣,代价是房价暴涨、生产资料成本大幅上升,以及居民其他消费能力的大幅下降。博览研究员不认为,这是决策层、监管层希望得到的结果!
长假期间海外市场“狂欢”,博览研究员也认为,9日当天市场高开、补涨,甚至出现“普涨”的可能性很大,但对本周行情的走势,并不能“太乐观”,还是要仔细梳理清楚当前市场内外的多空因素,对于把握本周市场走势,做到“心中有数”,以免被海外市场“牵着鼻子走”,带到“坑”里!
博览研究员的主要判断是——
1、节后第一个交易日“恶补狂欢”。9日当天,“降准”引发的各种激进幻象+海外普涨的刺激,会对市场预期起主导作用,在银行股、地产股带动港股迭创新高的背景下,9日A股很可能高开、补涨,但尾盘有可能出现变数(我的同事,博览研究员杨波先生认为可能会出现“长上影线”);
2、本周余下的几个交易日仍须谨慎。10日起,国内因素,尤其是“降准”本身引发的各种预期的“博弈”,将成为本周A股走势的决定性因素;
3、“预期利好含金量”将经受检验!从央行“第一时间就否定部分市场人士对‘货币宽松’的‘错误认知’”,到“究竟会有多少资金释放的‘分歧’”,如果市场对此次“定向、延迟降准”带来的“利好”预期过于“亢奋”,显然不利于本周行情反弹的“可持续性”;
4、政策面警惕对“降准”的过度演绎。无论是央妈对“货币宽松”的直接否定,还是此次“定向降准”延迟“三个月”实施的具体操作来看,央妈千方百计在降低市场对改变当前流动性环境的“幻想”,对金融市场来说,资金面保持“适度紧张”的态势,才符合决策层“去杠杆、脱虚向实”的政策大方向;
5、银行股在香港“狂欢”在A股“体检”。考虑到小微企业的“实际贷款能力”与商业银行“并不愿冒风险”的现状,即使“定向降准”,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也是有待商榷与观察的,因此,“定向降准”带来的对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与资产质量的改善预期,能够让市场炒作一时,但如果没有前者的“落实”,商业银行的这种“改善”,就缺乏可持续性!
本文博览研究员侧重探讨一下,此次“定向降准”的利好含金量究竟如何?
毕竟,国务院这次希望“锁定”真正需要资金发展实体经济的“真小微”,而绝非任何披着“小微”外套偷鸡摸狗的“不纯分子”。大家都看到了,央妈在第一时间就出来“澄清”,此次定向降准不是“货币宽松”的信号,但许多市场人士“并不愿意相信”,那么,我们就看看为何说这次看似“普惠”的“定向降准”不能称之为“宽松”——
●第一,先收紧“消费贷”、再“定向降准”,从“金融降杠杆”当中挤出资金给“小微”,央妈不过是“调整了虚实之间的资金分布结构”,没有“增加流动性”!此次重点针对“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的‘真小微’”的“定向降准”,发生在监管层全力“收紧”消费贷等“金融加杠杆”之后。尽管这次“收紧消费贷”的直接促发原因是“消费贷被伪装成为了变相的‘房地产按揭’甚至是‘首付贷’”,但众所周知,对于大多数从商业银行的“正常渠道”根本贷不到款的“真小微”来说,此前的“融资”途径,许多也都是通过类似“消费贷”的“非正常途径”获得的,而此次“严查消费贷”,势必也将波及这些“真小微”的“最后一条融资渠道”,既然堵了“偏门”你就得给他开“正门”!
●第二,此次“定向降准”所释放的流动性规模相当有限,仅相当于一次MLF操作投放资金的数量。据测算,上市商业银行大约能释放3000亿左右资金(远低于一些预测的7000-10000亿)。

众所周知,此次“定向降准”分为两档,而以前“差别化、定向降准”的第一档要求三农或小微领域贷款增量占比达到15%,这一次调整为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增量或余额占比达到1.5%;
以前第二档要求三农或小微贷款领域贷款增量占比超过50%且余额占比超过30%,而这一次调整为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增量或余额占比达到10%。
貌似定向降准标准被大幅放松了。但本次普惠金融领域考核的是真小微,也就是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的,和之前考察的小微企业贷款截然不同,这就相当于大幅缩小了贷款统计范围,而其他增加的普惠金融领域贷款金额都相对有限。
据此,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姜超指出——
第一档释放1700亿。按照标准,大多数银行此前已经享受了第一档降准优惠。因此,此次大约只有建行、招行、中信、民生、浦发、兴业、平安的存款准备金率有望下降50BP。这些银行16年末的存款总额大约33.5万亿,考虑10%的存款增速和剔除10%左右不缴准的同业存款,18年初降准0.5%大约释放1700亿流动性。
第二档达标不易。港股的五大行出现暴涨,源于五大行年报公告的小微贷款比例均超过10%,市场直接理解可以两档降准。但按照“单户授信规模500万”以下的“真小微”来计算,四大行现有小微贷款统计需要大打折扣
按照工信部2010年的研究,单户500万以下真小微只占到小微贷款1/4左右的比例。我们将上市商业银行小微贷款按1/3比例折算,再加上个人经营性贷款(涵盖了普惠金融领域其他几类贷款),测算出来的五大银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占比都在5%左右,真正能享受第二档优惠的只有邮储、光大、华夏、中信、北京和江苏等六家银行,而其中后两家已经享受了超额优惠,而前四家银行的总存款为14万亿,额外降准1%也只是新释放1400亿资金
因此,上市商业银行大约能释放3000亿左右资金,远低于市场主流预测的7000-10000亿。
●第三,为什么央妈这次要“延迟三个月实施”?一怕你“想”多了,二怕商业银行“又不务正业”!
央妈这次并没有按照“常理出牌”,而是把实施时间“延迟三个月”,搞到2018年才开始,央妈究竟咋想的?
◆一则,这次降准的实际影响“绕过”了10月中旬的“敏感时间”,避免对当前的政策经济环境带来太大的扰动,但同时又起到了“预告作用”:年内谁也甭再指望会有什么“更大的动作了”!也给蠢蠢欲动的市场,给予一定的“降温”,免得你“瞎想”,算是从另一个侧面“稳定了市场预期”。
◆二则,决策层“降准”的目标,就是给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实实在在的“扶持”,但谁都知道,到了4季度,一般都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收尾期”,不是遇到特殊情况(如08年那种危机的压力),不会安排“新的信贷投放”,最多是“完成既定信贷计划”,这个时候就算把资金给了商业银行,对方也不一定就有条件践行“对口扶持”,说不定还会被“房地产的虚火”所裹挟,又搞起类似“消费贷”这样的“买卖”!背离政策的良好初衷!
于是,干脆就在明年初,商业银行重新开始一年信贷计划时,把资金“配套”给你,也让你有个提前“规划”,也利于监管层的“督查”!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从央妈这一连串“煞费苦心”的层层设防来看,其对“降准”(即使是“定向降准”)所可能带来的“附带影响”的评估,都是相当“审慎”的,决不希望给市场任何偏离“稳健中性、脱虚向实”政策基调的观感!!
总结
综上所述,从“金融系统压榨资金反哺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的央行不可能认同“全面降准、货币宽松”之说,而此次“定向降准”大约就1500-3000亿规模的资金,大约就是一次“公开操作”的量,也确实看不出“多么宽松”的迹象,而临近年末,准备“歇业过年”的商业银行,短期内也很难为全面降准而在普惠金融上大刀扩斧。只有作为预期市场的股市,形成了,“参赛的双方(央行、银行与小微)冷眼旁观,看热闹吃瓜群众的却高声吆喝”的奇葩景象!但随着央妈的“不断澄清”,各方对此次“定向降准”的实际效应的认识也会逐渐清晰,因此,央妈越早“明确立场”,就越对A股行情上冲的持续性不利(当然,这无碍周一A股全面的补涨和普涨)!
对投资人而言,热闹的银行股在香港“狂欢”之后,势必要在A股“接受体检”。节后第一个交易日“恶补狂欢”,但本周余下的几个交易日仍须谨慎!


                        

9日“长影线收涨”可能性较大,10日起短期行情“不确定性”提升!“                 
【研究员】:杨波
结论:9月29日一批“赌性”较大的短炒资金进入了市场,再考虑到9月27日至9月29日以及9月30日至10月8日市场预期的变化,外加香港市场、重大会议前政策环境的基调这两个因素,10月9日市场上涨的可能性很大,且出现长影线的可能性也比较大,10月10日以及之后的行情,虽可从9日的行情中获得参考,且有一定的政策环境,但不确定性还是有的。

                                 
【博览财经研报】通过梳理9月27日至9月29日以及9月30日至10月8日市场预期的变化,同时考虑香港市场、重大会议前政策环境的基调这两个因素,博览研究员认为,9月29日,一批“赌性”较大的短炒资金进入了市场,再考虑到9月27日至9月29日以及9月30日至10月8日市场预期的变化,外加香港市场、重大会议前政策环境的基调这两个因素,10月9日市场上涨的可能性很大,且出现长影线的可能性也比较大,而10月10日以及之后的行情,虽可从9日的行情中获得参考,且有一定的政策环境,但不确定性还是有的。
9月27至29日,市场等待降准政策落地,部分赌性较大的短线资金在29日入场
在此次降准消息出台前,曾有机构给出了降准预期,但因为大家认为货币政策的基调不会变,所以这一预测没有被市场广泛接受,而是更多的被认为是机构的一个理论观点,或者是为某种炒作造势。
9月27日晚间消息称,国常会提出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算是出乎市场预期之外。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真的会降准,二是“定向降准”这种降准方式不在此前机构的预测之中。前面,有超预期利多的因素,后者,包含者让市场无法确定实际放水量,故而有不太好过分乐观的因素。
虽然27日的消息包含上述两个有些矛盾的因素,但出现这种资金面的新消息,市场还是有可能给出上行表现的。但是,9月28、29日两天的A股市场,不论是上证综指还是中证A股指数,都是一阴一阳,成交量没有明显放大。
29日是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那么,当日市场红盘,且没有公开而直接的证据证明其与9月30日央行公布的具体降准政策有关,也就最多只能猜测,有资金出于赌“十一”长假之后的短期行情,或者央行将在29日之后的某一天出台具体的降准政策的考虑,而在29日入场做短炒作潜伏。而28日市场收阴,从侧面支持了上述对29日市场交易资金的推测。
进一步分析,这种资金不一定是有能力推动行情的资金,只能说是比较有“赌性”的资金。所谓有能力推动行情的资金,是指其入市交易的结果是,至少在事后看来,市场总体上延续了一周至一个月的行情,且整个行情中,主线板块明确而有延续性。
综上,截止9月29日收盘时,A股交易资金中“赌性”较重的一批资金已入场,但包括这些资金在内,都是希望“坐轿子”的,而不是能“抬轿子”的。在预期方面,当时市场还处于等待降准落地的阶段,且心理上比较矛盾,没有形成坚定看多的一致性预期。
9月30日至10月8日,市场对央行降准政策由一致看多变得越来越矛盾
央行的降准消息与9月30日公布,当天A股休市,随后紧接着“十一”长假,场内资金格局暂时封冻。但市场预期面在长假期间发生着变化,其结果并非是市场出现明确的一面倒的思维,而是在这长假期间,围绕着定向降准出现了预期上的分歧。
央行此次定向降准有“延时”和“分档”两个特征。“延时”意味着接下来3个月资金总阀门的调控格局与此前没有差别,与降准无关。对于“分档”,一方面,对比以往的降准幅度,第一档的0.5%,属于较低的水平,第二档的1.5%属于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第一档和第二档所涉及的银行,在范围上有很大的区别,且能满足第二档要求的银行只是少数。这些情况综合在一起意味着,被机构所解读的“全面降准”要加上“有限”两个字。一是指“放水量”,即第一档的“放水”量有限,二是指第二档的“放水”与“全面降准”无关。
正因为这两点,在长假中,对于央行此次定向降准,舆情动向表现出由一致看好到预期出现分歧的观点变化投资人既不愿放弃对降准的利好解读,同时,也不得不认同在长假的后续几天中,一些观点所指出的——降准延时,对短期资金面没有实际影响;并非全面降准,“放水量”并不大——这几个观点。这些彼此矛盾性的观点中,虽然包含着向积极利多方向转变的因素,但实现这种转变,靠单纯的“讲道理”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市场出现“赚钱效应”(或者说“摆事实”),市场才会逐渐向利多的方面形式统一预期。且这个“赚钱效应”的出现越早越好,越持久越好,其中,“早”比“久”更关键。
香港市场的表现实质上加剧了市场的矛盾心理
就在大家在长假中对降准政策出现上述观点上或者说心理上变化的同时,港股中银行、地产股连续上行。但是,目前看来,这种上行,加剧了前述投资人心中对降准政策的矛盾性理解——
1、港股中一些板块上行的示范作用使大家进一步增加了利多的心理预期,但这种上行没有发生在A股,毕竟不是在A股中“摆事实”,某种程度上只属于“讲道理”的范畴。
2、此外,今年以来,港股内房股与A股房地产股地走势上的差异出让人疑惑:在香港市场持续涨得好的,在A股就完全复制吗?
换言之,港股在国庆期间的上涨,实质上加剧了市场中看多和不看多两个方面的分歧。港股相关板块与A股对应板块之间此前并不完全一致的运行态势,让看多者自己对节后A股能否在相关板块上演绎类似的连涨行情,并没有百分之分的信心。
其它政策环境重在“稳”
那么,就此是否就完成了关于节后首日及首周行情的推测呢?不是的。
上述推测没有考虑其它政策环境的分析。
由于重要会议将在节后第二周召开,因此,“稳”是基调。这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除货币政策已出现的新变化外,其它方面出现新变化的可能性较小;另一方面,有关方面在这一时期将出手维稳。这一点,从证监会相关会议中直白的政策宣示中就应该明白。
由此可知,市场在重要会议召开前下跌的可能性虽能不完全排除,但有关方面的容忍度不会很高。市场上行的可能性同样不能完全排除,但如果出现类似4月初资金炒作雄安概念时的情况,有关方面也可能采取一些行动。考虑市场中看多的观点在谈及受益板块时,所提及的有不少是权重股板块。因此,有关方面在“扬汤止沸”时,不必采用4月实的措施,而是可以用更市场化的方式展开调节。
结论
综上,10月9日市场上涨的可能性较大,同时出现出现长影线的可能性也比较大。10月10日以及之后的行情,其虽可从9日的行情中获得参考,且有一定的政策环境,但不确定性还是有的。


                                 
                                           
投资参考
                 



节后首日,港股热点大概率即为A股热点!                  
【研究员】:柏双
结论: 在节前的最后两期内参中,博览研究员就反复强调了,要高度重视国庆双节A股休市期间外盘的表现和此间国内的政经消息,特别是前者的权重会显著上升。将是对节后短线A股走势(尤其是节后首日开盘)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而事实上,国庆期间海外市场的普涨和大涨,仅此一条,就决定了,缺席了这次“大涨赛事”的A股在节后首日(10月9日)极大概率会高开! 尤其是香港市场的大涨对节后A股的走势影响将最为直接,而十一黄金周期间,港股共计三个交易日,恒生指数分别上涨2.25%、0.73%、0.28%,累计上涨3.28%。在上周五(10月6日)收盘的恒生指数报28458.04点,一举突破了2015年大时代的高位,也创下2007年12月以来收盘新高。其中表现较好的细分领域包括汽车、5G、金融地产、尿素、基本金属等。可以预料,在节后首日,A股市场大概率同样会是这样板块表现为港股带动下的跟涨。

                                 
【博览财经分析】在节前的最后两期内参中,博览研究员就反复强调了,要高度重视国庆双节A股休市期间外盘的表现和此间国内的政经消息,特别是前者的权重会显著上升。将是对节后短线A股走势(尤其是节后首日开盘)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而事实上,国庆期间海外市场的普涨和大涨,仅此一条,就决定了,缺席了这次“大涨赛事”的A股在节后首日(10月9日)极大概率会高开!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有财经媒体形象地描述称,全球股市在A股十一休市期间玩起了“创新高”大赛:港股市场,恒生指数创下十年新高;美股市场,道琼斯指数创历史新高,纳指则是年内第55次刷新历史新高;欧洲市场:德国DAX指数创历史新高;意大利指数创两年多新高;瑞士SMI指数也也创下两年多新高;亚太市场:日经225指数创两年多新高;胡志明指数创9年多新高;泰国指数创23年来新高……
尤其是香港市场的大涨对节后A股的走势影响将最为直接,而十一黄金周期间,港股共计三个交易日,恒生指数分别上涨2.25%、0.73%、0.28%,累计上涨3.28%。在上周五(10月6日)收盘的恒生指数报28458.04点,一举突破了2015年大时代的高位,也创下2007年12月以来收盘新高。其中表现较好的细分领域包括汽车、5G、金融地产、尿素、基本金属等。
而表现最好的还是内房股和内地金融股:融创中国大涨14.13%,中国恒大三日累计上涨10.83%,万科企业上涨8.95%,佳兆业集团上涨7.06%;
工商银行三日累计上涨10%,招商银行上涨8.01%,建设银行上涨6.17%,中国光大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涨幅均超过5%;
券商方面,中金公司大涨8.18%,华泰证券上涨6.36%,中信证券、招商证券涨幅均超过4%;
保险板块涨幅也不小,众安在线三日大涨近50%,中国太平、新华保险大涨逾7%,中国平安涨6.42%,中国太保涨4.31%,中国人寿涨3.66%;
此外,国庆期间基本金属除锡外,全部录得上涨,其中锌涨幅最大(2.67%)——可以预料,在节后首日,A股市场大概率同样会是这样板块表现为港股带动下的跟涨。
当然,大盘指数及相关受益外盘的板块,高开之后能否高走并收盘?则要看资金层面对于A股是会“模仿”港股和美股的走势,还是选择“不走寻常路”——逆多数人所认为的方向来进行操盘(毕竟股市向来是少数人赚钱的市场!),我的同事杨波先生的观点是认为《节后首日长影线收涨可能性较大 次日起短期行情不确定性不可忽视》,对此我非常认同。
关于这其中逻辑观点的分析可详见上文,我这里想补充强调的的一点是,要警惕“大资金的逆投资者心理”:我们并不能确定节前有多少资金在赌定向降准对节后的正面影响,但可以明确的是,国庆期间,外盘的大涨众所周知,A股节后补涨跟涨的心理无论散户、财经舆论,还是机构,都在鼓噪,但股市的实际走向其实掌握在少数资金雄厚的大玩家(大机构、游资、郭嘉队)手中,而他们赚钱就是靠的就是驱使广大散户的“羊群效应”。
因此,多空双方恐怕会在节后首日发生激烈博弈,如果高开则低走回到开盘价的可能性较大,而即便不能高开,但最终收盘时股价可能还是会回到开盘价附近。而在今日(10月9日)收盘明确外盘对A股的影响权重到底有多大后,接下来影响A股走势的主因将很快回到国内。




150750992385441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7 12:25 , Processed in 0.143524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