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首席证券内参2017.10.2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24 09: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没给你7%,但好像给了你“更美好的生活”》:当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技术革命的征兆正在浮现的时候,对于从来就没有进入政策制度核心区域的小微民营企业来说,向技术革命要饭吃,较之向政策改革要红利显然更为务实和现实一些。的确,我们也看到近年来中国正将众多的经济政治资源投向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以及二者的结合部——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最新的消息显示,继百度、董明珠乃至贾跃亭之后,宣称自己已经进入无人区的华为也杀入了无人驾驶领域,如果算上BATJ这些现在看起来在外围打酱油的群体,尤其是中国政府参与的拟定取代传统能源汽车时间表这一切来看,中国正在把下一轮产业革命的突破口锁定在与此相关的领域上。

如何从“不平衡、不充分”当中捕捉投资机会》:如何从十九大报告和三季度经济数据中把握未来的投资机会?研究员认为,从这两者来看,未来最大的投资机会还在于新动能相关投资领域。同时,研究员认为,看起来没有超预期的消费数据高增长和看起来超预期的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增速的高增长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的——一个在需求端体现了习总书记说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个则在供给侧践行了习总书记提示的“不平衡、不充分”。而这种共同体现意味着,消费的中长期高增长态势势必要带动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在未来的高增长态势。只不过差别在于,从即期市场上看,一个没有超预期的表现可能难以持续刺激市场进行炒作,一个有超预期的表现,可能获得资金的追捧。




catbg01.gif 热点聚焦
catbg02.gif



没给你7%,但好像给了你“更美好的生活
与此同时,我们对未来30年的“奋斗目标”也已经“进化为”两个新的阶段性论述——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决策层“政策钢琴”的下一个按键或将回到与小微、民营企业有关的增量改革上
……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片霞光万丈的数据之下,仍然有一朵乌云挥之不去,也就是老生常谈的民间投资究竟能够从哪里获得突破。在研究员此前的研究当中,我们曾经推测过当供给侧改革推进到一定程度、旧产能问题得到相对缓解时,寻找新动能和改革的增量就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改革攻坚的重点,而九月份的定向降准也把人们对于政策面的关注再次拉回到生存状况并不算太好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身上
解决好小微民营企业问题,才能寻求更“美好的生活”
1508738946132431.png

应该说,作为收官之年的经济数据,从大方向上看,即使不在数字上有什么超预期的表现,但肯定会在结构的细分上去呈现这五年以来的改革成效,去满足或者改善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但不得不强调的是,在一片霞光万丈的数据之下,仍然有一朵乌云挥之不去,也就是老生常谈的民间投资究竟能够从哪里获得突破。在博览研究员此前的研究当中,我们曾经推测过当供给侧改革推进到一定程度、旧产能问题得到相对缓解时,寻找新动能和改革的增量就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改革攻坚的重点,而九月份的定向降准也把人们对于政策面的关注再次拉回到生存状况并不算太好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身上

随着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做了新的解释,尤其是经济基本面的数据越来越倾向于消费端的支撑,未来的中国能够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多样性需求,显然不是国有企业这一个支柱能够完成的,千差万别的居民诉求,显然更容易从成千上万的千变万化的小微企业当中获得匹配,这也是博览研究员近期要强调资本市场要从规范逐渐回归到发展,所存在的大背景。毕竟只有多层次资本市场才能满足小微企业多样性的需求。
研究员认为,看起来没有超预期的消费数据高增长和看起来超预期的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增速的高增长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的——一个在需求端体现了习总书记说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个则在供给侧践行了习总书记提示的“不平衡、不充分”。而这种共同体现意味着,消费的中长期高增长态势势必要带动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在未来的高增长态势。只不过差别在于,从即期市场上看,一个没有超预期的表现可能难以持续刺激市场进行炒作,一个有超预期的表现,可能获得资金的追捧。
1508456577358071.png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个大方向从三季度数据上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佐证和巩固,但从即期上看,除了个别龙头,譬如贵州茅台持续上涨创新高,相关板块的整体涨幅恐怕很难再次从三季度这个并不意外的消费数据高增长当中得到额外的支持。也就是说,在消费品的投资上,即期表现可能更多取决于技术面和资金面的变化,经济数据上虽然继续向好,但却并没有太超预期的成分能去刺激其短期的炒作,因此投资者应对这一种投资时间段上的反差应加以辨析和把握。
换句话说,无论是从投资的角度还是从第二产业的角度,虽然旧动能在经济贡献中的占比和增速上,整体性地回调,呈现出习总书记所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征,但是个别表现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产业,其反映出的投资机会却并不会淹没在整体数据的低迷之下,反而这种有明显反差甚至有超预期表现的分类投资数据,更会得到市场资金即期的认可与追逐。更进一来看,中长期内,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由于能够满足新的需求,也就是与上文提到的消费和第三产业的高增长形成了从供给端到需求端的匹配,也同样值得投资人高度关注。
◆综合来看,研究员认为,看起来没有超预期的消费数据高增长和看起来超预期的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增速的高增长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的——一个在需求端体现了习总书记说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个则在供给侧践行了习总书记提示的“不平衡、不充分”。而这种共同体现意味着,消费的中长期高增长态势势必要带动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在未来的高增长态势。只不过差别在于,从即期市场上看,一个没有超预期的表现可能难以持续刺激市场进行炒作,一个有超预期的表现,可能获得资金的追捧。



1508739231137327.jpg 焦点透视
1508739246285046.jpg



为何周小川谈“明斯基时刻”,楼继伟却改口称“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没什么问题”?
首先,研究员认为,结合10月19日周小川所处的发言环境、具体发言内容来看,周小川对中国经济的表述并不悲观,而是与楼继伟的“乐观”相一致,在肯定近期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综合来看,在研究员看来,周小川、楼继伟表述“转变”的背后,根本上说是供给侧改革进展顺利后,中国经济的不断走好。我们看到三季度GDP增速达6.8%,前三季度GDP增速达6.9%。可以预计的是,今年全年GDP增速更有望实现近年来的首次回升。
如何看待周小川、楼继伟关于中国经济表述的“突变”?
同一天下午,原财政部长、现社保理事长楼继伟谈到,“现在,我们可以信心满满地说,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没什么问题”。而在此前,2015年4月24日,当时还任职财政部部长的楼继伟, 在“清华中国经济论坛”上则称中国在未来的5年或10年有50%以上的可能性会滑入中等收入陷阱。
首先,研究员认为,结合10月19日周小川所处的发言环境、具体发言内容来看,周小川对中国经济的表述并不悲观,而是与楼继伟相一致,在肯定近期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1508739343719146.jpg
正如研究员在上文中提到的,周小川的最新观点仍是相对乐观,而这也与其此前看好居民加杠杆、中国经济的观点一致。楼继伟方面,尽管2015年4月谈到了有50%可能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但前提条件是如果未来5-7年中国不做出重大改革的话,这意味着楼继伟之前的观点并没有媒体渲染的那样悲观;同时在2015年11月,决策层推出了供给侧改革,“中等收入陷阱”的假说也就不攻自破,相应地楼继伟的言论也并不存在大的突变。
在研究员看来,周小川、楼继伟表述“转变”的背后,更是供给侧改革进展顺利后,中国经济的不断走好。我们看到三季度GDP增速达6.8%,前三季度GDP增速达6.9%。
而这也是本内参近期所反复强调的,研究员在《9月M2增速、社融、贷款均超预期,金融、实体正以“最佳妆容”迎接“十九大”!》中指出,“9月M2增速、社融规模、新增贷款均超预期,表明金融数据仍是在延续此前的态势——金融去杠杆后,实体融资需求仍相对旺盛。综合来看,9月金融数据也与近期宏观经济数据的持续走稳相吻合(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21.6%,增速比上月加快;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是52.4%,是2012年5月份以来最高的),当前实体经济依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为十九大的召开已做好充分准备。”研究员还在《没给你7%,但好像给了你“更美好的生活”》中指出,“今年全年GDP增速更有望实现近年来的首次回升”。
研究员注意到,近期来,随着三季度数据的发布,国内外均对中国经济过去以及未来“乐观”的态度。
首先,向前看,中国在未来30年迈向中高端、寄希望于弯道超车,那么这中间就极有可能会出现路径选择上面临着不确定性。
具体看,在中国经济发展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目前至少可能面临着以下三大风险——
在一片霞光万丈的数据之下,仍然有一朵乌云挥之不去,也就是老生常谈的民间投资究竟能够从哪里获得突破。
中国经济面临的潜在风险
◆首先,向前看,中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预计完成问题不大。接下来,中国经济未来30年的目标是“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在未来30年迈向中高端、寄希望于弯道超车,那么这中间就极有可能会出现路径选择上面临着不确定性。
◆其次,往后看,在过去的两三年时间里,中国经济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包含金融部门去杠杆、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房地产去库存等。其中有些问题需要收尾,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比如房地产调控等),那么决策层又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改革的果实,防止旧的问题(比如产能过剩等问题)再次出现反复。
具体方面,在中国经济发展一片大好的情况,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目前至少可能面临着以下三大风险——



决策参考




供给侧改革的两个阶段:从“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到保障新需求可持续!
现在正在加速推进的第一阶段,用“新供给”满足“需求”,以供给端传统产能为核心的产业结构改革,以化解传统产能不能对应新兴消费需求的“结构失衡”
研究员倾向于认为,2018年开始,供给侧改革很可能会进入到承接居民新需求的第二阶段。
研究员期待十九大及其随之而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会有相关政策表述。毕竟从供给端到需求端,全面地理顺中国经济的上下游产业链,才是这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的真正标志,我们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才把用新供给满足新需求的工作推进到轨道上来。这也意味着,未来的几年,决策层的政策侧重点在于如何保证新的需求有持续性,以此承接新的供给的创造能力,实现中国经济真正意义上的新周期
◆研究员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大周期的框架来看,应该分为两个阶段,除了现在正在加速推进的以供给端传统产能为核心的产业结构改革以外,第二阶段重点应该要转向需求端,从而来理顺居民的可分配收入来源,确保需求增长的可持续性。这也就是说,前者主要解决传统产能不能满足新兴需求供需不对路的问题,而后者只要侧重解决新兴需求本身是否有持续性,才能够让被培育出来的新的供给得到可持续的消费需求的承接,惟其如此,中国实体经济的山中下游,从供给到需求,整个产业链条,才能够被打通,也才能够真正实现经济改革转型的成功。
因此,无论是从经济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周小川、宁吉喆对GDP的超预期乐观都来源于他们对消费需求、经济增长支撑),还是供给侧改革推进两年以后,也有必要在需求端加以呼应,整个中国经济改革的侧重点从供给向需求端倾斜的迹象和条件都已经出现,也正因为此,研究员才强调,未来若干年的投资机会也有必要从突出强调供给侧的刺激转向来自需求面的承接能力。
决策层正通过大力发展小微企业、坚持双创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壮大居民新需求
换而言之,当供给侧的问题大框架逐渐理顺之后,需求侧增长的可持续性就日益会成为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新挑战,也正因为此,研究员注意到,发改委在近期要将有关收入分配改革的政策再次提出,国务院也将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这一朵中国实体经济一片大好的天空下,为数不多的“乌云”,加以更多关注。
此前有数据显示,长期以来与传统产能无序扩张“相对应”的,是普通居民部门的收入增长相对滞后,在政府、企业和居民这个三个部门当中居民收入的占比不仅是最小的,而且有持续递减的态势,也就是说,当生产在无序扩张,制造无效供给的同时,居民承接供给的能力是在持续收缩的。
很显然,这种增量收入日渐,存量收入虚耗,进一步压缩了居民的需求承接供给的能力,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尤其是新阶段的租售并举,已经展开,而以发改委的最新一次对收入分配改革的关注,也预示着对居民收入这一层面的改革应该要加速的程序。与此同时,作为最能创造居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增量来源,小微企业的发展就显得日益迫切,但遗憾的是,由于资本市场发展的滞后,李克强总理不得不把普惠金融业务放在银行系统,同时运用定向降准这样一种宏观工具,来满足和缓解小微企业千差万别的融资需求。
因此,从整体上看,需求侧的居民收入增长问题,变得日益迫切,无论是解决存量再分配的个税改革,收入分配改革,还是解决增量来源,小微企业的发展问题(以及与其配套的资本市场发展问题),应该已经提上了决策层的议事议程。研究员期待十九大及其随之而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有相关层面的政策表述。还是那句话,从供给端到需求端,全面地理顺才是这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的真正标志,我们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把第一阶段的用新供给满足新需求的工作推进到轨道上来。那么未来的几年,应该将政策的侧重点向如何保证新的需求有持续性,以此承接新的供给的创造能力,实现中国经济真正意义上的新周期。




十九大后,政策或将从供给端转需求端,资本市场从“规范”走向“发展”!
“去杠杆”需要控货币。从这个角度看,银行作为最重要的间接融资渠道,在未来其扩张速度将要得到一定控制。
●首先,消费对GDP的贡献已经超过了7成。消费支出成了经济增长第一推动力,消费继续扮演中国经济的“稳定器”。
●最后,中国当下正面临着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
但现实情况是,此前国务院不得不把“普惠金融”交给了商业银行,而央行近期则还不得不通过“定向降准”,这种“准宏观工具”来“针对性”的扶植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这种“微观行为”。
十九大后,政策重心或将从供给端逐步向需求端倾斜
从供给端“三去一降一补”这几个方面任务完成情况看,我们注意到,过去几年政府在“降成本、去产能、去库存”方面已经做出了较大努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依次类推,在接下来的2018年,政策重心在供给端将可能会放在“去杠杆和补短板”上面。
今年7月份的金融工作会议也明确把控制货币总量作为去杠杆的主要手段,所以,研究员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将坚持稳健中性,不会有大水漫灌出现。从这个角度看,银行作为最重要的间接融资渠道,在未来其扩张速度将要得到一定控制。
为什么这么说?
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0%,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其次,政策面已经有相关征兆出现。2017年10月9日,发改委组织召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明确了未来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工作重点是低收入群体的增收,将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高兜底保障水平,并且完善低收入群体精准识别和帮扶机制。发改委的此次会议正是发生在十九大前夕,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又与消费需求密切相关,不难看出,目前政策已经有苗头将重心往“消费需求端”倾斜。
年轻人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房子、汽车,而是更好的汽车、手机,这就是消费升级;而老年人需要的医疗、养老等主要是服务需求这意味着中国经济需要从工业驱动,转向服务业和创新驱动
因此,研究员也认为,十九大后,资本市场很可能将从此前的“规范整顿”阶段,逐步转向“发展”阶段,尤其是发展股权直接融资市场!
终端消费与居民息息相关,相比上游的资源品,下游产品种类繁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对应更多的是“小微企业”。因此,在十九大之后,小微企业的发展将是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重心所在。
这两年我们显然就是进入到了居民举债的模式,9月份的金融数据显示居民大幅举债依然是稳增长的主要动力,但IMF的研究报告显示,居民举债在短期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长期存在巨大的隐患,此起彼伏的地产泡沫就是明证。
而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后,老年人需要的医疗和养老服务,最核心的是医生和护士,这属于人力资本。而年轻人需要更好的汽车,这属于创新。而人力资本和创新,更多体现为无形资产,靠银行没法放贷,只能靠资本市场来定价。所以,中国必须管住银行,约束信贷扩张和货币超发,而放开资本市场发展,才能够真正走出困境。而从银行融资转向资本市场融资,就是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是补短板的最大方向。
9月30日,央行宣布对普惠金融领域实施定向降准,普惠金融主要聚焦单户500万以下的真小微贷款,同时还包括了扶贫攻坚和双创等领域。在研究员看来,央行并非有意降准放水,而是更好地扶植实体经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个侧面也佐证了与小微企业相适应的融资模式“直接融资”在中国还不够成熟,有待发展,为了扶植小微企业,短期央行还不得不继续依赖与小微企业不相适应的融资方式(主要是“银行信贷”)。
前五年,小川行长主要解决的是历史遗留问题,即把银行系统的过度繁荣加以收缩,抑制银行资金“脱实向虚”,理顺银行货币政策体系框架。如今,他的这一历史任务接近完成,但是新近推出的“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模式,又使得“大央行”的定位要求其除了货币银行系统以外,也需要涉及资本市场并承接实体经济的需要。
总之,十九大后的五年,中国的经济政策可能会从供给端逐步向需求端倾斜。消费对GDP的贡献已经占有绝对优势,而与消费需求领域紧密相关的是大量的小微企业的发展。而,与小微企业融资相适应的融资模式应该是资本市场上的直接融资方式。这表明,未来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确实比以前多,并且政策侧重点也极可能从此前的规范向发展转变。
未来10年,股权投资将迎来黄金期!



观察与思考




房地产的调控,可能是一场为期30年的“持久战”!
研究员注意到,当前中国社会已经分化成有房阶层和无房阶层,二者之间的贫富差距随着房地产的炒作会进一步拉大。在这一现实的挑战之下,无论是追求“美好的生活”还是“缩小贫富差距”,“攻克房地产市场的异化发展”这个横亘在进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根据十九大报告的规划,要到2050年初步实现)的这个障碍,就成为是未来30年的一个重要经济任务。
一方面,来自于房地产市场自身掺杂了中央和地方之间财税关系的调整(房产税的延迟多少与这个问题有关系)。要理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事权和财权之间的关系,至少耗费第二个5年的时间并不为过。
尽管中国人口红利在减少,但人口的质量以及建立在人口质量上的消费能力的提升,这一“转型红利”还在释放甚至还在加速。国民对于居住属性的诉求除了便捷的租赁以外,一旦进入家庭成熟期仍然会大概率倾向于获得一个自有的房产。因此,从经济结构性的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的角度来说,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本身是在同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在做“对冲”。
因此,无论我们近期在供给端采取了哪些措施,也无论房产税究竟什么时候落地,有一点我们需要有一个“准确”的预期,那就是,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不会因为短期的调控而出现趋势性的变化,最多是把投机需求最大限度的压制,但是他们的大方向还是一个向上发展的趋势,中间会有一些波折,但恐怕不会在最近的30年内改变其大方向。或许,什么时候有房阶层和无房阶层之间差别得到了消除或者说最大限度的压缩,那么第二阶段的发展目标也就有条件实现。
此次十九大的报告当中,一个引人关注的焦点问题就是高层的政策文件继续回避了房产税的问题——
对此,研究员认为,房产税是否纳入高层的会议公告或是相关的政策文件,尽管这只是一个观察政策走向的渠道,但在当前这个时点,却有别样的参照意义。尽管决策层近年来已经试图用“长效机制”这个词来定义房地产的调控,并且通过近期出台的”租售并举、共有产权房、乃至雄安新区禁止房屋买卖模式”在供给端进行各种改革的尝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房产税更像是在需求端做的工作,而前者则更多的是供给侧的调整。那么,所谓的长效机制是否意味着在当前阶段决策层政策的侧重点更多的还是放在了供给侧的调整上,或者说政策面还不认为需求侧的工作那么急迫。
近期,周小川行长也提到关于中国城镇化的问题。中国的基础设施已得到很大改善,但城镇化进程还在进行中。从登记户籍人口来看,目前城镇化率仅为40%左右;但根据人口调查统计结果,城镇化率约为50%;如果使用样本分析法统计在城镇居住满六个月的人口数量,则城镇化率为57%。这意味着仍有大量农民正在向城市迁徙,虽然这些人可能已在城市找到工作,但尚未在城市落户安家。因此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导致对钢铁和水泥的需求较大。
另一方面,如果按照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所言,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作为旧经济各种优势和弊端的集大成者,房地产行业的前世今生几乎就能够突出的代表或者是诠释什么叫“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也就是所谓的‘不平衡不充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98年房改以后,尤其是最近的十几年,中国社会已经分化乃至撕裂成“有房阶层”和“无房阶层”两个贫富差距,或者说是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的群体阶层。客观地说,1998年的房改毕竟在住房所有权的市场化上满足了此前20年左右国民对于居住问题日益增长的需求。但随着房地产市场后续发展的异化(金融化和投机化),在相当程度上变异成了阻碍居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一大障碍,侵蚀乃至剥夺了国民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但是随着这次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更新,尤其是对未来30年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的明确: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任务已经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第一个15年逐渐缩小收入差距,再到第二个十五年初步实现共同富裕,简言之,未来30年的经济工作的核心目标是“缩小贫富差距”。
从这个角度来说,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要贯以长效机制。这个长效机制的“长”要长到什么时候,从上述的阶段性规划来看,差不多是一个为期30年的浩大工程。
一方面,来自于房地产市场自身掺杂了中央和地方之间财税关系的调整(房产税的延迟多少与这个问题有关系)。要理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事权和财权之间的关系,至少耗费第二个5年的时间并不为过。
尽管中国人口红利在减少,但人口的质量以及建立在人口质量上的消费能力的提升红利还在释放甚至还在加速。他们对于居住属性的诉求除了便捷的租赁以外,一旦进入家庭成熟期仍然会大概率倾向于获得一个自有的房产。因此,从经济结构性的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的角度来说,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本身是在同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在做对冲。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30年的周期恐怕才能完全容纳和承载现在的国民对于“居者有其屋”的美好向往。
总结
研究员注意到,近期房地产调控更多的是集中在“增量”上。
◆其次,“共有产权房、租售并举乃至雄安新区禁止房屋交易模式”都是起到引流一部分市场需求,平衡房屋市场的作用。
决策层对存量市场调控目标主要是“稳定价格,降低成交量”。随着地产调控的逐渐深入,房地产成交量急剧下跌,受影响较大的是房地产投机客。尽管目前房价仍然处在稳定的状态,但是成交量却被“速冻”。房地产市场成交量的下降正是决策层想减少房地产投机需求对存量市场调控的结果。
综合来看,决策层加大增量供给、打击投机需求以及通过“租售同权、共有产权房等”模式引流一部分刚需,就是在不过分损伤整体经济增长的基础之上,在短期内,一方面挤压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另一方面尽可能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房地产调控更多是集中在“增量”上调控
◆首先,一、二线城市土地供应“加速度”。
与此同时,二线城市的土地供应也呈现“加速度”:9月份二线城市土地供应同比上升4.7个百分点至17.2%,土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增幅51.7%。国庆假期结束后,武汉、天津、济南等二线城市均进行了多宗地块拍卖。
1508740078180772.jpg
◆房企以及相应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并没有受到影响。统计局今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9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8.0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1%,较1-8月加快0.2个百分点。
◆同样的,“共有产权房、租售并举乃至雄安新区禁止房屋交易模式”都是起到引流一部分市场需求,平衡房屋市场的作用——
决策层对存量市场调控目标主要是“稳定价格,降低成交量”
这次的“金九银十”,房地产成交量大幅下滑。
此外,二线城市环比也下调8%,同比跌幅达32%,包括南京、杭州、苏州、南昌、福州济南等二线城市成交量均有所下降,而与此同时,部分三线城市成交量持续上升。整体来看,进入9月,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均低于预期。
克而瑞房地产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9月28个重点城市成交量环比下降0.2%,同比跌幅为46%。其中一线城市9月成交量同比下滑61%,二、三线城市成交量同比下跌44%。其中,北京、广州成交量同比大跌超过65%。
保利投顾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国庆黄金周期间,27个热点城市国庆期间成交量同比下跌超过6成,其中一线城市下跌幅度最大,达到8成;二线城市成交量下跌幅度居次位,达65%;三线城市成交量同比下跌约48%。
房地产市场成交量的下降正是决策层想减少房地产投机需求对存量市场调控的结果。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有关房地产的政策已经接近180次。其中,9月份楼市政策发布密集,多达45个城市(含央行等部门)发布了有关房地产内容政策52次。
尤其是9月下旬,长沙、重庆、南昌、南宁、西安、贵阳、石家庄、武汉、无锡、桂林等10个城市发布调控政策,密集程度堪比2016年的 “930”新政。
总之,今年密集出台的需求端的调控政策目的就是降低存量房市场的成交量,减少投机购房需求。




1508740062551141.jpg
1508740051764933.jpg
1508739793867160.jpg
1508739641709609.jpg
1508739417239412.png
1508739407980748.png
1508738961653526.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7 12:21 , Processed in 0.153271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