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平台自编ACE扫单系统

稳定币概念炒作扩散,RDA概念横空出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冲高回落是“坑”还是“机会”?

过去一周,大盘延续震荡反弹之势,沪指再创年内新高,但最终冲高回落。全周来看,沪指上涨1.09%,深成指上涨1.78%,创业板指上涨2.36%。结构上看,券商、地产、稀土永磁等板块涨幅居前,保险、风电、消费电子等板块领跌。

那么,沪指冲高回落后,反弹行情能否继续?

权重搭台,题材唱戏

近期市场突破3500点的背后,是多重力量的共振。

从市场运行规律看,权重搭台、题材唱戏的经典范式再次上演

以券商为代表的金融板块率先启动,6月以来非银金融板块涨幅显著跑赢大盘,券商股成交量持续放大,这一现象具有特殊意义——历史数据显示,券商板块的放量往往是市场风险偏好系统性抬升的重要信号,通常意味着投资者对后市的乐观预期已形成共识。

而在权重股稳定市场基调后,题材股的活跃成为推动行情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以 AI、机器人为代表的科技板块与次新股、创新药等主题轮动上涨,形成“权重托底、题材冲锋”的良性循环。

政策层面,反内卷政策的深化正在重塑产业格局

2025年以来,光伏、钢铁等行业率先响应,通过减产、限产等方式主动收缩产能,部分领域资本开支增速已创历史新低。政策驱动下,行业竞争格局从“内卷式扩张”转向“质量优先”,供需关系的改善预期被提前反映到股价中

短期休整无碍中期格局

展望后市,指数在冲击新高回落后,短期可能有调整的需求,但调整风险并不大

从技术形态看,沪指在突破3500点后已逐步脱离前期3350点的成交密集区,这意味着市场在消化前期套牢盘后,短线获利盘的积累开始形成调整压力。而7月11日,沪指冲高回落,说明市场开始分歧。从历史经验看,指数在突破关键位置后通常需要通过震荡来完成筹码换手,尤其是在成交量未能持续放大的背景下,这种技术性调整的需求更为迫切

但市场的中期支撑依然稳固。沪指短期均线(如 5日、10日均线)持续位于中长期均线(如20日、60日均线)上方,且各均线间距逐渐扩大,这种排列反映出市场整体仍处于多头主导的上升通道中。即便出现回调,指数也具备较强的技术支撑。

并且,近期融资余额温和放大,两融资金在科技、金融等板块的布局力度加大,显示出投资者对后市的信心并未因短期波动而动摇。与此同时,北向资金在政策利好频出的背景下保持净流入态势,进一步为市场提供了增量资金支持。

把握节奏,均衡布局

总之,近期市场呈现“权重搭台、题材唱戏”的特征,券商等权重股引领突破3500点,推动风险偏好抬升。短期看,指数脱离前期成交密集区,叠加技术压力位影响,获利盘回吐或引发调整需求。但短期震荡大概率不改中期向好趋势,市场仍处健康上升通道。

配置上,需结合短期震荡节奏,均衡布局以把握结构性机会。AI算力、半导体等受益于产业趋势与政策支持,中长期成长逻辑清晰;低估值蓝筹中,银行、券商夯实市场基础,有色金属、建材等受益于中游制造供需改善,估值修复空间值得期待;主题轮动方面,创新药、新消费或随资金回流迎来阶段性机会。

【机会前瞻】
稳定币概念炒作扩散,RDA概念横空出世!

1、题材:RDA概念

关注周期:中短

市场催化:上海数交所首提RDA新范式

核心逻辑:上海数交所首提RDA新范式,强调与实体资产融合,凸显数据对实体资产的真实性校验与价值提升作用。

RDA(真实数据资产)由上海数交所提出,核心理念为“实数融合”,是数据与实体资产绑定后的可信封装,可确权、交易、融资,较RWA(真实世界资产,侧重现实资产数字映射,推动金融资产链上流通)更进一步。

RWA发展规模迅速,数据为资产价值化提供保障。RWA全球规模已从2021年底的3亿美元增长至254.4亿美元(rwa.xyz平台2025年7月12日数据),预计2030年增至6000亿美元。中国的RWA探索锚定分布式充电桩、光伏电站、农业产业链等真实可追溯的实体资产,此过程离不开底层数据的真实性保证与价值化的路径设计,因此,数据不仅是RWA规模化发展的底层保障,也是实体经济与数字世界连接的必备桥梁。

以实数融合为锚,RDA奠定RWA真实价值底座。RDA(RealDataAssets)由上海数据交易所首次提出,锚定实数融合的实体资产,强调数据对其他实体资产的真实性校验和价值提升。RDA通过数据资产壳、自登共证、权威背书等创新机制,使得底层资产真实可信,促使数据成为“真数据”,为RWA在区块链世界的映射和交易提供重要支撑。例如蚂蚁数科与朗新科技合作完成了首单内地企业跨境RWA,该项目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资产数据的可信采集与透明披露,解决了分布式资产运营数据分散、信任建立难的问题。

稳定币与RDA&RWA联动,为人民币国际化增添新动能。RWA通过区块链技术将现实世界有价值的资产“代币化”,构成稳定币的价值之锚,RWA需要用稳定币来交易,而RDA通过可信技术,我们认为会助力资产准备、发行、交易等环节实现可追溯性、可验证性,保障稳定币在RWA场景中应用的可信和安全。三者协同,有助于构建以人民币计价的真实资产链上生态,提升人民币资产全球流通性,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实数融合是最终目的,RDA是国内新的一项创新性实验。RDA与RWA相生相辅,随着实数融合制度不断创新完善,RDA正突破实体资产融资的核心瓶颈,将为进一步推动资产价值化提供新的赛道,RDA通过强调锚定实数融合的实体资产将真数据变为金资产,降低RWA交易风险,保障资产收益透明性,从而推动跨境资金流动与人民币稳定币发展,形成数实融合的价值闭环。

关注数据资产及链上交易相关上市公司。

关注方向:RDA概念、稳定币概念

2、题材:人形机器人

关注周期:中短

市场催化:人形机器人第一大单来了

核心逻辑: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近日发布采购项目结果公示, 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由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100%持股。根据此前项目比选公告,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本次采购的项目总预算为1.2405亿元(含税)。采购包1为全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预算为7800万元(含税),中选人为智元机器人;采购包2为小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算力背包、五指灵巧手,预算为4605万元(含税),中标人为宇树科技。

本次订单是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迄今公开的最大单笔订单,是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商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事件,有望提振行业信心。

智元与宇树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自2024年12月起,智元机器人共有8项中标成交公告,近日,智元机器人还中标了“珠海具身智能应用创新中心数采及展演机器人采购项目”,中标金额为1273.62万元。成立更早的宇树科技,在商业化上的推进也更早,目前已披露168项中标成交公告,金额在几万元至数百万元不等,整体上看,年内宇树科技中标项目主要为教育科研、工厂巡检等。

人形机器人正加速“跑进”工厂,浦东机器人产品、场景持续上新。近日,中科新松有限公司正式推出睿可(rico)系列的两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将移动性、环境感知力与灵巧操作能力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了机器人在复杂动态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协作潜力。此外,智元机器人开展了一次三小时的直播,不仅向公众呈现了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稳定作业能力,也是具身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线、从概念验证迈向商业化落地的重要里程碑。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浦东持续发力机器人赛道,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圈。众多机器人企业不断推进新产品研发,实现多元场景落地,加快商业化进程,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助力浦东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形机器人造福全人类,未来有望像汽车般普及。中国机器人网表示,目前来看,发展足够智能的人形机器人把人类社会的重复性体力劳动接管过去将会是一个造福全人类的科技大方向。据高工移动机器人,英伟达CEO黄仁勋曾公开表示:机器人时代已经来临,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像汽车般普及。

人形机器人正从科幻走向现实,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达到1.24万台,市场规模63.39亿元;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接近34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640亿元;长期来看,瑞银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万亿至1.7万亿美元。

关注人形机器人整机及核心零部件(灵巧手、传感器、执行器、电机、减速器、电子皮肤、丝杠等)供应商。

关注方向: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机器人执行器、减速器、电机概念等

3、题材:可控核聚变

关注周期:中短

市场催化:2025年中国国际核聚变与核能源产业大会暨博览会将于7月16日至18日在上海举办

核心逻辑:2025年中国国际核聚变与核能源产业大会暨博览会将于7月16日至18日在上海举办。

当前,全球各国聚变处于多种技术路线并行,百花齐放的阶段。国家层面普遍以托卡马克、仿星器为主,而惯性约束、场反位形等技术路线颇受私营企业青睐。此外,全球各国投资额度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例如中国、欧盟、英国),资本开支上升趋势明确,而从聚变时间点规划来看,中国、日本、欧盟、美国、ITER项目均有不同程度加快,各国开启“军备竞赛”。

技术路线:从FIA 2024年统计数据来看,全球44家私营企业中,23家布局磁约束路线,其中,8家布局仿星器路线,3家布局托卡马克,3家球形托卡马克,3家场反位形路线。由于托卡马克投资金额往往较高,多以国家实验室布局为主。

分国家来看,1)中国:科研院所以托卡马克技术路线为主,直线型装置颇受初创企业青睐;2)美国:聚变以民营企业为主,路线包括托卡马克、仿星器、场反及惯性约束,多种路线并行;3)欧洲:托卡马克技术路线为主,部分采用惯性约束路线;4)其他地区:日本、韩国、印度以托卡马克技术路线为主,以色列、加拿大、新西兰等尝试场反等其他磁约束路线。

商业化进展:根据FIA发布的年度报告,89%的受访公司预计核聚变发电将在2030年代末接入电网,70%的公司认为将在2035年完成关键里程碑。

投资额度:从国家层面来看,欧盟国家扩大核能计划将需要2410亿欧元(约合2780亿美元)投资,欧盟国家已制定计划,到2050年将核电装机容量从目前的98GW提高至109GW。英国政府25年6月宣布在未来五年内向核聚变领域追加25亿英镑;25年6月,中石油集团向中石油昆仑资本增资合计32.75亿元,用于可控核聚变项目。

近日,可控核聚变招标3.2亿元大单。根据核聚变产业联盟2025年7月10日公告,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近期采购项目发布。根据业务需要,本次采购涉及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电源系统失超保护(FDU)开关设备、高电流密度Nb3Sn超导线、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PF磁体研制、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CC磁体研制、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磁体馈线研制、BEST设备水冷系统采购与集成,其中BEST设备水冷系统采购与集成占招标总金额72%。

此举招标表明,可控核聚变已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密集期。根据先进能源材料梳理,当前中国在建14个主要项目的总投资规模达1362亿元。当前项目以规划阶段为主,表明未来3-5年是招标关键窗口期。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涵盖科研机构(中科院合肥所、清华、中核)、国企(新能、联创光电、中国聚变能)和民企(新奥、能量奇点、星环、瀚海聚能、诺瓦聚变、星能玄光)。

关注可控核聚变产业链上游相关的设备及材料供应商。

关注方向:可控核聚变等

4、题材:钨

关注周期:中短

市场催化:加拿大钨矿厂商Almonty公司准备赴美上市

核心逻辑:加拿大国防工业用钨精矿生产商Almonty Industries(ALM.US)近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申请,计划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筹集至多7500万美元资金。该公司目前已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及场外市场上市。

Almonty Industries主营钨精矿生产,产品主要供应国防工业,同时计划纵向整合氧化钨生产业务。公司还拥有一处钼矿储备。其核心资产为韩国的桑东钨矿——该矿是全球已探明矿产资源量最大的钨矿之一,目前处于试运营阶段。全面投产后,桑东钨矿预计将成为中国以外全球钨供应的重要来源,为国防、航空航天、半导体及电池等关键领域提供原材料。

近日又有消息称,加拿大Almonty将迁至美国,成为美国唯一一家钨矿厂商(为中国以外最大)!

此举再次凸显了钨的战略价值!

钨具有高硬度、高耐磨等综合性能,是国民经济和现代国防领域不可替代和不可再生的战略性金属资源。钨产业链包括上游钨精矿生产、中游APT、氧化钨及钨粉等中间品制造和下游钨材及硬质合金工具制造,广泛应用于航天、原子能、船舶、汽车工业、电气工业、电子工业和化学工业等重要领域。

我国钨矿储量丰富,钨资源量位于世界第一,是我国具备优势地位的战略资源品种,我国贡献全球80%以上钨矿产量。近年来尽管全球钨矿资源储量稳步上升,但产量长期处于平台期,近年来供给约束明显。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下调,强化市场资源供应偏紧预期,叠加国内行业协会与龙头企业提价,2025年以来钨价延续2024年上涨趋,资源端产品价格涨幅高于需求端产品。

我国钨行业在全球储量及产量占据龙头位置,国内钨精矿行业集中度高,且随着小矿山逐渐减少,资源进一步向大型企业集中。我国钨逐渐由初级原料出口向下游深加工产品切换,并在全球钨供给中份额持续提升。近年来国内钨矿上品位下降、超采率控制、钨矿开采总量指标收紧趋势、对钨等战略性金属进行出口管制、钨资源开采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导致供给端约束越来越强。

需求端尽管年初以来整体呈现回升态势,但下游领域需求阶段性走弱,造成短期需求压力。随着国内财政政策发力及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持续,有望支撑钨需求端延续回升态势。钨加工行业向高端硬质合金、光伏钨丝领域及军工等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关注钨资源优势丰富且有进一步储备增长潜力的资源公司,以及一体化产业布局,在深加工和新兴领域产品加大产能布局的公司。

关注方向:有色钨概念

5、题材:空间智能

关注周期:中短

市场催化:中国空间智能大会将于7月18日至20日在深圳举办

核心逻辑中国空间智能大会(ChinaSI 2025)将于2025年7月18-20日在深圳光明天安云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预计参会人数1000人。

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性技术前沿,旨在实现智能体在三维空间中的感知、理解、推理和交互能力,是无人系统、混合现实、元宇宙、测绘遥感等领域的重要技术基础。

从3D协同到空间智能。2019年,英伟达推出Omniverse 3D实时协作平台,Omniverse可以简化理解为3D软件的连接平台。前期,Omniverse在动画、影视、游戏等创作过程中被广泛应用;随着模拟仿真能力提升,工业协作、元宇宙、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在Omniverse实现应用。

模拟仿真能力提升,空间智能联结AI与真实世界。空间智能与3D设计的核心区别在于从“逼真”到理解真实世界物理规律。现阶段,空间智能联结AI与真实世界涵盖两个层次:

1)模拟仿真工具:将空间智能集成在机器人、自动驾驶等自主机器中,帮助感知、理解并在现实世界中执行复杂操作;

2)生成训练数据:运用空间智能的生成能力,创造更多数据(构成物理体、物理场等)用于训练,提升模型能力。

空间智能将支持在仿真环境中验证机器人、智驾的程序逻辑,通过数据生成提升训练质量和效率。

空间智能设计行业规模可观且潜力巨大。AI与GPU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设计端生态模式,从成本节约、作业效率各方面大幅赋能实业,例如群核科技旗下的酷家乐借助AI可使过去对接生产30天的交付周期缩短至7-20天,传统3-7天的设计图作业时间明显缩短至3小时,综合效率提升显著。

国内空间智能设计软件市场正以每年16.6%的速度(2019-2023)高速增长,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8年全球空间设计市场规模将突破369亿元,而中国作为核心市场将贡献68亿市场规模。此外合成数据作为AI时代破解“数据荒”问题的有力抓手,潜在市场空间较大,量子位智库预计,2028年国内基础数据服务市场规模近200亿元,未来呈高速增长态势。

关注布局空间智能技术的相关上市公司。

关注方向:空间智能概念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9002725号 )     

GMT+8, 2025-7-16 12:28 , Processed in 0.133376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