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观察
10万亿化债背后的收支困局 地方清欠还款进度如何?
【博览财经特稿】多大程度上,化债资金能用于清偿企业欠款?不同省份,情况不尽相同。云南省财政近期将相关预算从0元调增至356亿元——6月16日,云南省发布《2025年省本级财政专项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将用于解决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的专项债务额度356亿元,全部转贷州(市),支持地方政府清偿拖欠企业账款。
“单位不给,承包商怎么拿钱给我们?”张晓是云南东南部某县级市的水塔水箱供应商,他表示,他的公司给医院做的热水项目,早完工了,但二三十万元账款被拖欠了一年多时间。他还给教育局管理的学校做水箱、热水系统,“甲方不验收的话,那些老板就拿不到钱,我们也拿不到钱。”张晓不再承接政府项目,也不雇员工,“想干,但不敢接”。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开始实施。这一条例明确了支付时限:机关、事业单位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应当自货物、工程、服务交付之日起30日内支付款项;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0日。
地方政府清欠的新进展
建设资金多由工程方垫付。太原正经历“煤都”、传统工业转型的阵痛期,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GDP)5418.87亿元,仅增长1.2%,增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几年,当地财政入不敷出、显得捉襟见肘。2024年,太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0.26亿元,同比下降2%。其中,税收收入308.94亿元,非税收入131.32亿元。同期,太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4.38亿元,同比下降4.2%。
6月中上旬,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了2025年山西省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根据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6月19日发布的《2025年山西省债务限额调整公开》,今年山西有24.78亿元的专项债资金用以偿还存量债务,但未列明是否涉及企业欠款部分。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曾在2024年12月测算,中国企业应收类款项中政府欠款或超10万亿元,占GDP的比例约为8%,这其中,城投的政府欠款规模较高,西部省份更为严重;产业类企业中,建筑类企业资金问题更为严重,建筑材料政府欠款/净资产居全国第一,建筑装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最长。
2024年11月,财政部公布的10万亿化债方案能否缓解企业燃眉之急?根据安排,增加6万亿元政府债务限额,每年2万亿元,在2024年-2026年分三年落地,通过发行再融资债券等方式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而按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表述,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由此看来,清欠,应是地方化债重点任务工作的一部分。
诸如2025年财政部分两批下达湖南新增债务限额1823亿元,第一批提前下达1029亿元,第二批下达794亿元。第一批债务限额中,专项债务850亿元,主要用于项目建设、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没有清欠安排。而第二批下达的794亿元债务限额,分配注重向市县倾斜。市县新增债券中,专项债务601.71亿元,将分配200亿元用于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
财达证券常务副总经理胡恒松表示,专项债券用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的政策是于2025年两会期间第一次提出,往年并未有过此类操作。专项债资金由财政部划拨至省级财政厅,省级财政厅再分配至地方财政局,最后拨付给符合条件的企业。需注意,专项债并非清偿所有欠款,只有纳入前期摸排形成的专门企业名单内的企业,才能获得资金支持。
多少欠款能得清偿?去年12月,袁海霞分析,参照以往经验,债务置换大多针对债务本金,本轮大规模置换可能包含部分利息及政府欠款,但剩余大量利息负担、政府拖欠款等问题仍面临能否纳入置换的博弈——“含”则加大道德风险,“不含”则继续掣肘地方发展。
地方化债任务繁重,不仅要置换高息隐性债务、还要完成土地收储等等。此前,各地化债重心多集中于存量金融债务置换。例如,考虑到某些地方城投平台的债务利率甚至可能达到10%以上,因此通过发行再融资债券以新换旧,置换高成本非标融资、高息银行贷款。今年1月,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介绍,隐性债务置换政策“松绑减负”的效果已逐步显现。各地置换债务平均成本普遍降低2个百分点以上,有的地方还超过2.5个百分点。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介绍,2024年,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为2.3%,通过利率更低的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极大地减轻了地方付息压力。地方层面,湖南省“全省每年降低债务利息近50亿元”,相当于湖南2024年法定债务付息支出的8.2%;广西2024年置换隐性债务515亿元,“每年节省利息10亿元以上”。2025年以来,化债大幅提速。
根据河南省财政厅消息,今年以来,河南省已发行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4批共782亿元,对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财政压力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债务置换等一系列举措,城投公司退出政府融资平台加快。今年3月全国两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从2024年四季度的情况来看,置换政策实施后,城投平台减少了4680家,通过带动优化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增强信贷投放的意愿,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今年4月18日,财政部通报了六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其中包括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承诺社会资本方最低收益回报、固定收益率和回购社会资本方投资本息等新增隐性债务15.73亿元,青海省海东市通过国有企业直接借款新增政府隐性债务16.45亿元。前者筹资,投向佳木斯高新区污水处理厂项目、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等3个政府特许经营权项目。后者用于乐都区碾伯镇农村人居环境改造项目支出。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623亿元,同比下降0.3%。其中,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6%,非税收入同比增长6.2%。1月-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2953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中央同比增长9.4%,地方同比增长3.4%。按支出方向看,债务付息支出同比增长9.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9.2%。31个省份中,有25个省份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目标低于2024年预算目标。
财税体制改革在有序推进中,增加地方财力、上移部分事权和支出责任给中央,这是解决地方财政紧平衡和债务问题的长久之计。当然,预算制度改革也很重要,比如建立债务和资本预算,明确债务用到哪里去、如何偿还,以及积累了哪些资产,资产质量如何,这些制度建设都有利于推动财政行稳致远。
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问题凸显。2008年之前,加上中央转移支付后的地方政府收入尚且能够覆盖其广义支出,但2008年以后就无法覆盖了。袁海霞认为,化解地方债务问题,不仅需要“及时雨”,还应有“长效药”。短期要稳妥推进本轮较大规模债务置换,用好用足各类资源推进化债,包括金融化债、地方国资化债,利用REITs盘活国资等等;中长期则需要深化新旧动能转换,除了培育新动能,防止旧动能的“硬着陆”也十分关键。还需加强地方税建设,增厚地方自主财力,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白彦锋表示,从中国当前的政府债务结构上来看,中央政府负债、即国债占比还有较大空间;当前利率水平持续走低,也保证了政府举债的融资成本可控,对民营经济运作形成良性互补。在“十五五”期间,地方政府要进一步端正政绩观,严控各种债务风险;同时,在财政体制改革当中,要推动新业态税制改革、将增量税源向地方倾斜,调动地方财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按照系统观念的要求,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向价值洼地倾斜,实现财政收支之间良性互动。(文中张晓、薛越为化名)(来源:财经 作者:邹碧颖 编辑:王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