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大盘呈现震荡反弹态势,沪指盘中再创年内新高。全周来看,沪指上涨2.11%,深成指上涨1.25%,创业板上涨0.49%。结构上看,航天航空、人形机器人等板块领涨;医药方向领跌。 那么,短线市场能否顺利突破前高?后续节奏该如何把握? 短线调整压力加大 回顾7月下旬以来的市场走势,大盘在经历短暂震荡整理后延续上行趋势。但两市分化明显,沪指走势较强,一度逼近2024年10月高点3674点,而深成指与创业板的反弹动能则相对不足。 并且,技术指标显示,沪指日线 MACD出现顶背离特征,反映上涨动能边际减弱。与此同时,在逼近前期高点过程中,市场成交量并未同步放大,表明投资者追高意愿有所降温,买卖双方分歧正在扩大。 以上信号意味着,大盘短期回调压力有所增加。再考虑到各大指数已处于阶段高位,预计后市波动或有所加大。 慢牛基础依然稳固 尽管短期市场存在技术压力,但从中期视角来看,市场的慢牛格局并未发生改变,指数大概率将在震荡中延续上行趋势。核心支撑来自两方面: 一是中期规划预期。从目前释放的信息看,十五五规划大概率继续聚焦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领域。近期航天航空、脑机接口等板块的活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产业升级方向的长期认可。随着相关支持政策逐步落地,这些领域的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进而成长为慢牛行情的趋势主线。 二是资本市场生态持续优化。近年来,监管层在完善资本市场生态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为市场的中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期证监会释放的积极信号尤为关键:一方面,针对市场对IPO大规模扩容的担忧,明确表示将继续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避免出现大规模扩容;另一方面,在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方面,提出更大力度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加快构建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中长期来看,稳定的长期资本流入将为市场提供持续资金支撑,有助于平抑短期波动、培育长期投资氛围,推动整体估值体系稳步提升。 把握节奏,均衡布局 总之,当前A股市场呈现出短期有压力、中期趋势向好的格局。短期内,沪指由于逼近前期高点,面临日线MACD顶背离和成交量收缩带来的技术压力,调整压力有所增加。从中期来看,市场的慢牛格局依然稳固。国家中期规划对新兴产业的支持,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证监会在完善资本市场生态方面的努力,为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配置上,宜保持均衡配置,科技成长板块可适度关注机器人、半导体、AI应用、军工及创新药等方向,捕捉产业催化带来的阶段性机会;周期与核心资产方面,电新、有色、化工等周期品种需重点关注供需边际变化;银行、公用事业等高股息资产则可作为组合的稳定性配置,平衡组合波动。 【机会前瞻】人形机器人的催化剂不断,相关概念或将反复活跃! 本周潜力题材 1、题材:人形机器人 关注周期:中短 市场催化:2025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展览会将于8月13日至15日举办;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8月14日至17日举办 核心逻辑:近期,人形机器人的催化剂不断:202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将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2025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展览会将于8月13日至15日举办;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8月14日至17日举办。 国家战略引领与地方协同推进,驱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优化。国内人形机器人政策体系已形成“国家战略引领+地方协同推进”的驱动格局。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并将其定位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多地纷纷响应国家政策,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形机器人发展政策。 2025年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元年,商业化加速落地。优必选Walker S系列机器人计划2025年进入批量交付阶段,应用于工业制造(如外观检测、物流搬运)、家庭服务(护理、陪伴)。宇树计划2025年交付超千台工业级H1机器人,应用于工业制造(高精度任务)、文化演艺(舞蹈表演)、特种作业(防爆机器人)。特斯拉计划2025年生产1万台Optimus,并逐步提升产能,主要应用场景为工厂自动化(部署超1000台)和家庭服务(未来助手)。 预计2029年人形机器人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06亿美元。根据嘉世咨询数据,202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达到21.6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06亿美元,2023-2029年复合增长57%。 关注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以及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和材料供应商。 关注方向:人形机器人、电机、执行器、减速器、灵巧手、PEEK材料概念等 2、题材:华为昇腾 关注周期:中短 市场催化:华为将于8月12日发布AI推理领域的突破性技术成果 核心逻辑:华为将于8月12日在2025金融AI推理应用落地与发展论坛上,发布AI推理领域的突破性技术成果。据透露,这项成果或能降低中国AI推理对HBM(高带宽内存)技术的依赖,提升国内AI大模型推理性能,完善中国AI推理生态的关键部分。 此前,华为已在AI推理领域取得相关成果。2025年3月,北京大学联合华为发布DeepSeek全栈开源推理方案。该方案基于北大自研SCOW算力平台系统和鹤思调度系统,整合了DeepSeek、openEuler、MindSpore与vLLM/RAY等社区开源组件,实现了华为昇腾上的DeepSeek高效推理。 在性能方面,华为昇腾已实现多项突破。例如CloudMatrix384超节点部署DeepSeekV3/R1时,在50ms时延约束下单卡Decode吞吐突破1920Tokens/s;Atlas800IA2推理服务器在100ms时延约束下单卡吞吐达到808Tokens/s。 华为昇腾系列近年持续突破。2018年推出采用台积电7nm工艺的昇腾910训练芯片,FP16算力达256 TFLOPs,性能远超英伟达V100;2019年推出由数千颗昇腾处理器组成的Atlas900,通过多类高速接口释放高性能。2020年因美国禁令,910B芯片转由国产先进算力芯片代工厂商进行生产,2023年该芯片量产并对标英伟达A100;2024年发布的昇腾910C支持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显存带宽超3TB/s。2025年推出的AI算力集群解决方案Cloud Matrix 384,凭借全互连拓扑架构实现高效协同,且在WAIC2025大会展出。 昇腾生态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尤其在金融、能源、制造等行业,机构预计,昇腾产业链(含服务器、软件等)2027年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年化增速35%~40%。 华为昇腾将带动上游硬件供应商、中游软件开发商和下游行业应用服务商的协同发展,关注昇腾产业链核心合作伙伴。 关注方向:华为昇腾概念等 3、题材:基建&工程机械 关注周期:中短 市场催化:普京与特朗普将于8月15日在阿拉斯加会晤 核心逻辑:当地时间8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称,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于8月15日在阿拉斯加州举行会晤,更多细节将随后公布。 俄乌冲突一旦结束,乌克兰重建将加快提上日程,国内基建及工程机械行业有望受益。 根据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机构的联合报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来10年乌克兰重建需要5240亿美元资金。其中,住房(840 亿美元)、交通(780 亿美元)、能源(680 亿美元)为主要需求领域。 乌克兰的重建需求为中国建筑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备较强竞争力,尤其在住房、交通和能源领域拥有技术与成本优势。 同时,俄罗斯经济状况逐步改善,中俄关系紧密叠加俄美关系缓和,项目有望加速推进,中国企业将从中受益。 中国电建、中国十五冶等企业在东欧市场已有成功实践,例如中国电建在塞尔维亚承建的绕城高速公路和地铁项目,以及中国十五冶在中白工业园的基建工程,显示国内企业具备参与重建的技术与经验积累。 国内方面,雅江水电站之后,又出超级基建大项目,注册资本高达950亿元的新藏铁路有限公司成立。新藏铁路谋划已久,项目公司成立有望加快铁路建设。 中西部重点工程相继启动,带动区域投资弹性。2025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提出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有效投资。中长期维度看,受制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中央层面投资发力预期强,中西部区域补短板必要性大,“两重”建设高质量推动背景下,新疆、西藏、川渝等区域重点项目有望加快推进,雅下电站、新藏铁路、川藏铁路、滇藏铁路等建设均提上日程。 总的来看,2025年国内拟安排专项债4.4万亿元(同比+5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重点投向水利、城市更新等"两重"项目,直接拉动基建与工程机械需求。 未来十年乌克兰的重建和恢复总成本为5240亿美元,其中建筑类(住房、能源与采掘、交通)重建需求合计为2290亿美元,占比约43.74%,假设重建需求30%-50%依赖国际工程承包,可形成687-1145亿美元国际建筑市场需求。 俄乌冲突若结束,乌克兰重建需求与俄罗斯市场恢复形成双重增量市场,关注基建企业出海以及出口占优的工程机械企业。 关注方向:基建、工程机械等 4、题材:军工 关注周期:中短 市场催化:9月3日阅兵进入倒计时 核心逻辑: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包括检阅部队。 与2015年和2019年阅兵相比,本次阅兵在展示新一代传统武器装备基础上,更强调新方向,包括无人智能、水下作战、网电攻防、高超声速等新型作战力量,届时相关活动有望引发广泛关注。 回顾历史,阅兵前后军工板块普遍热情高涨,板块通常有“超额行情”。分析2015~2019年的四次阅兵行情发现:1)阅兵前:阅兵前1~2个月左右,军工板块通常会走出“独立超额行情”,以规模较为盛大的两次阅兵为例,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9月3日)前,中证军工指数在7~8月的最大涨幅达到47%;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10月1日)前,中证军工指数在8~9月的最大涨幅有16%。2)阅兵后:军工板块可能会出现短期波动或调整,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预期落地。阅兵展示了大量新型装备,如2015年84%的装备首次亮相;2017年近50%的装备首次参阅。因此,从中长期维度来看,在行业持续创新突破与发展升级的驱动下,军工具备扎实的成长逻辑和可持续的成长潜力。 军工细分板块会受到阅兵不同程度催化。今年以来地面兵装表现突出:1)分板块:细分板块角度看,航天装备、航空装备、地面兵装、航海装备、军工电子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阅兵事件的催化。2025年以来,地面兵装走势强于其他板块,自6月以来尤为显著。2025年初截至8月5日累计上涨81%,军贸、阅兵等为其强势上涨核心催化剂。2)未来发展:根据6.24国新办发布会,今年阅兵在展示新一代传统武器装备的基础上,也安排部分无人智能、水下作战、网电攻防、高超声速等新型作战力量参阅。我们认为,发布会提到的“新一代传统武器装备”和“新型作战力量”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尤其是上述新型作战力量,或将成为军工装备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步入2025年,军工行业基本面边际变化显著,各类催化事件密集涌现。军贸领域成果频出,军工行业市场关注度明显提升。 当前军工集团已经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随着后续十五五规划出台,军工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期。关注阅兵、军贸、新质战斗力相关的龙头企业。 关注方向:军机、军贸、AI+军工概念、军用机器人概念等 5、题材:商业航天 关注周期:中短 市场催化:我国商业航天进入密集发射期 核心逻辑:8月9日0时31分,带有“吉利银河”涂装的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在山东日照附近海域成功发射,顺利将包括“千里浩瀚号”卫星在内的吉利星座第4轨一箭11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目前,吉利已有4个轨道面共41颗卫星在轨稳定运行,并与阿曼、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摩洛哥等全球20多个国家电信运营商达成合作,成为中国“新基建出海”的标杆。 后续还将迎来密集发射: 8月12日,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将搭载星网低轨08A-J星在发射; 8月15日,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将搭载中科卫星05等7颗卫星发射; 8月17日,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将搭载星网低轨09A-E星发射; 8月21日,捷龙三号(遥7)运载火箭将搭载微厘空间02A-J星发射。 2025年7月底以来,我国GW星座发射频率显著提升,05—07组星发射间隔从1—2个月缩短至3—5天,标志着卫星互联网进入快速组网期。随着星网及垣信的突破,组网密集期已经到来,我国商业航天正式进入复苏期开端,后势强劲,产业迎来加速拐点。 政策层面,商业航天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科创板6月新规将商业航天纳入第五套上市标准,允许未盈利技术企业融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屹信航天、蓝箭航天等开始IPO辅导;2024年底专项债扩容至商业航天基础设施,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压力;多地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海南商发的1号和2号发射工位开启常态化发射工作,大型民营液体火箭也将陆续首飞,可重复使用实验稳步开展,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另外,媒体吹风:商业航天,十五五规划最确定的方向! 目前我国已规划3个“万星星座计划”,总计将发射3.7万颗卫星,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到2.8万亿元。 商业航天涵盖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地面设备及运营服务等环节,政策与技术双驱动下,关注卫星制造、火箭配套、地面设备、数据应用四类企业。 关注方向:商业航天概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