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平台自编ACE扫单系统

周线收涨!短期震荡是否终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线收涨!短期震荡是否终结?

过去一周,A股市场呈现震荡反弹态势。全周来看,沪指上涨1.52%,深成指上涨2.65%,创业板指上涨2.1%。结构上看,黄金、存储芯片、地产等板块表现不俗,创新药、光伏设备、风电设备等方向领跌。

那么,近期的反弹是否意味着短期震荡已经结束?

短期或还有震荡需求

虽然近期市场有所反弹,但整体来看,指数短期尚未具备持续突破的条件,震荡整理仍或是主基调。核心逻辑如下:

从市场内部来看,当前多空分歧仍然较大,整体配置性价比偏低。

从海外来看,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是短期市场关注的核心节点。当前市场对本次会议降息已形成较高预期,但“预期充分”本身也暗藏风险——若会议结果与市场预期出现偏差,可能引发短期调整

后市需重点关注两点:

一是降息节奏指引。若会议点阵图暗示 2025年降息次数显著少于前期预期,可能打破市场对“持续宽松”的定价逻辑,对全球资金配置方向产生扰动;

二是通胀与经济前景表述。若美联储对美国通胀反弹的担忧升温,或对经济韧性的判断偏乐观,可能强化“宽松周期提前收尾”的预期,间接压制风险资产表现。

中期锚定经济基本面与政策

中期来看,“慢牛”行情的延续性,仍取决于经济基本面修复节奏与政策支持力度两大核心变量

当前经济呈现“供给出清、需求磨底”的特征,中期基本面的修复弹性,将直接取决于需求端能否出现实质性改善。

政策层面,货币端宽松方向持续明确。近期宏观流动性投放力度持续加大,市场资金利率维持在相对低位,不仅缓解了实体经济与市场的资金压力,也为财政政策发力提供了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同时,财政政策的发力节奏与力度成为中期市场关注的焦点。财政部 9月1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继续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加强前瞻研判,做好政策储备,主动靠前发力”,并强调“财政政策始终留有后手,未来发力空间依然充足”。这一表态既明确了中期政策基调的稳定性,又释放了根据经济形势动态优化的灵活性,为市场注入政策确定性。

聚焦中期线索

总之,当前市场正处于“短期震荡蓄力、中期趋势明朗”的过渡阶段:短期因美联储议息会议预期兑现可能存在震荡需求,需关注预期差带来的波动风险;中长期而言,行情的方向与强度将紧密围绕政策协同发力效果与经济基本面修复进程展开。

配置上,结合政策导向与产业基本面变化,可从三个方向关注配置机会:一是科技成长领域,AI算力、半导体、PCB/CPO 相关板块估值尚未显著透支,后续若回调,可关注基本面扎实的标的;二是周期资源,国内煤炭、光伏龙头受益供给出清,价格协同预期升温;三是底部反转,风电、储能、固态电池需求环比改善,具备估值修复潜力。

【机会前瞻】
商务部对美国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调查,或将刺激相关概念!

本周潜力题材

1、题材:模拟芯片

关注周期:中短

市场催化: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核心逻辑商务部决定自2025年9月13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商务部表示,调查涉及自美进口的通用接口和栅极驱动芯片。调查机关将依照法定程序开展调查,充分保障各利害关系方权利,并根据调查结果客观公正作出裁决。

2023年全球模拟厂商排名中,排名前十的企业均为海外公司,这十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合计达68%。

其中,德州仪器(TI)以 16%的份额占据主要地位,亚德诺(ADI)以 15%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这两家都是美国企业。第三的英飞凌、第四的意法半导体、第五的恩智浦分别是德国、瑞士、荷兰企业。

而在需求端,2024年,中国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的35%左右,是海外模拟芯片大厂收入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2004-2024年的CAGR为4.77%,WSTS预计2025/2026年分别增长3.3%/5.1%至822/864亿美元。ADI 2QFY25(截至5月3日)营收在连续七个季度同比减少后首季同比转正,TI 1Q25营收也在连续九个季度同比下降后首季同比转正,2Q25继续同比正增长。我们认为短期来看模拟芯片行业正处于周期向上阶段,国内企业近几年推出的新产品有望进入规模放量阶段。长期来看,AI数据中心以及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AI应用均为其带来广泛增量。

模拟芯片国产化空间较大,工业、AI、汽车是重点。根据WSTS和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4年我国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的35%左右,是海外模拟芯片大厂收入的主要来源地之一,TI/ADI/MPS 2024财年来自中国的收入分别约30/21/12亿美元,合计63亿美元,而A股模拟芯片龙头圣邦股份2024年收入仅33.5亿元,潜在国产化空间较大。从下游来看,工业、汽车、AI是国际大厂布局的重点领域,也是国产化的重点。

下游去完库存后将恢复正常采购和新产品导入,国内企业近几年大额研发推出的新产品有望规模放量。同时,由于工业领域对模拟芯片的需求呈现小量多种类的特点,且竞争格局相对较好,工业领域的毛利率一般优于消费电子,工业领域的新产品放量,有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目前国内模拟芯片企业的核心推荐逻辑是去库周期结束+AI增量+国产化率提高+份额提升+盈利能力改善,关注模拟芯片国产替代的龙头企业。

关注方向:模拟芯片概念等

2、题材:华为

关注周期:中短

市场催化: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将于9月18日至20日在上海举办

核心逻辑:华为将于2025年9月18日-20日在上海举办以“跃升行业智能化”为主题的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

9月24日-25日,2025上海海思创新大会,分享海思新品、鸿蒙、星闪、超高清视听等技术和产品。

9月27日,开源鸿蒙技术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开源鸿蒙5.1Release产品首发。

在AI算力全球军备竞赛的背景下,国内大力推动AI算力的国产替代进程,华为作为国产替代的“排头兵”,是科技竞争绕不开的环节。国内高端科技领域的替代空间较大,华为产业链深度融入国家战略,获得多维政策支持,技术上华为亦进展不断。

今年自Mate XTs发布会开始,后续尚界汽车、华为全联接大会、海思全联接大会、Mate X7折叠手机、Mate80以及鸿蒙6.0等将接连登场,上述事件的持续催化会再次点燃华为产业链的投资热情。

鸿蒙6.0发布AIAgent,颠覆式体验成为消费电子新增长极。Mate80系列将率先搭载鸿蒙6.0,内置AIAgent功能。相较传统语音助手,AIAgent具备更强的场景理解与主动决策能力。AIAgent的颠覆式体验有望驱动消费电子需求释放,但生态碎片化带来的“数据不可获取、操作难以执行”问题会显著制约其能力。华为通过构建统一开放的智能体OS底座来破解这一痛点:推出“小艺开放平台”,支持LLM、工作流、A2A三种智能体构建模式,允许普通用户、第三方开发者及互联网厂商开发AIAgent,不同Agent之间能够相互调用,从而一定程度打破生态隔离。

海思全联接大会公开举办,标志海思芯片正式重回台前。麒麟9020芯片的公开亮相,不仅意味着华为终端业务的复苏,也释放出华为对海思芯片采取更为开放态度的信号。据供应链反馈,9月底华为将首次以公开形式举办“海思全联接大会”;对比去年临时改为闭门会议,本次核心区别在于海思芯片重回台前。

Mate80系列即将登场,全新芯片与主动散热释放端侧AI性能。华为后续新品包括Mate80与Mate X7,其中芯片与散热方案尤为瞩目。据多位知名手机博主交叉验证的信息显示,Mate80系列将首发麒麟9030,相比9020采用更先进制程,性能大幅跃升;散热方面引入主动散热结构,在镜头模组区域集成扁平化离心风扇(直径<1cm、厚度<0.2cm),转速接近万转/分,并通过精密设计的侧边进、出风风道及内部风道,直接对主板及SoC热区送风降温,为AIAgent的完整体验提供硬件保障。

关注华为昇腾、华为海思、鸿蒙等领域生态合作伙伴上市公司。

关注方向:为昇腾、华为海思、鸿蒙概念等

3、题材:存储芯片

关注周期:中短

市场催化:存储芯片新一轮涨价潮开启

核心逻辑:近日消息,英伟达与日本存储大厂铠侠正合作开发一款为AI服务器量身定制的SSD,旨在部分取代作为GPU内存扩展器的HBM。资料显示,这款SSD性能将达到 1亿IOPS(每秒输入输出),其数据读取速度或比传统产品快近100倍。

此外,近日有消息称,美光已通知客户称DDR4、DDR5等产品价格或将调涨20%-30%。闪迪则于上周宣布对全部渠道通路产品价格执行10%普涨,公司表示,在AI应用和数据中心等出现日益增长的存储需求的背景下,NAND闪存产品需求强劲,未来将定期进行价格评估。

在此之前,NAND闪存原厂闪迪Sandisk继4月全系涨价10%之后,于上周宣布,针对全部渠道通路和消费类产品的价格执行10%普涨。公司表示,在AI应用和数据中心、客户端、移动三领域均出现日益增长的存储需求的背景下,NAND闪存产品需求强劲。未来公司将继续定期进行价格评估,并可能在未来几个季度作出进一步调整。

可以看到,闪迪与美光本次涨价,都不是出于成本压力,而是看到了下游的“强劲需求”。

存储行业整体向好态势明朗,国内厂商也将充分受益,相关企业有望在行业景气周期中迎来新的发展空间与未来。

近日,长存三期(武汉)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宣布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长江存储董事长陈南翔,注册资本207.2亿人民币。股东信息显示,该司由长江存储、湖北长晟三期共同持股,其中长江存储持股50.2%,认缴104亿元;长昇三期持股49.8%,认缴103.2亿元。据此前媒体消息称,长江存储正积极扩产,其NAND今年有望在国内市场占据约三成的份额,而到2026年底长江存储产能有望达到全球NAND闪存的15%。国产存储产业链成长有望加速。

群联电子CEO潘健成提醒:AI真正的短板不是算力,而是存储。GPU越买越多,只为堆显存,成本陡增。韩系、美系原厂已预警,2026年非AI需求回温,存储器或现大面积缺货。

存储行情景气度持续,国内先进存储产能持续扩充,AI服务器和AI终端有望持续带动存储需求增长,同时叠加国产替代机遇,关注存储产业链相关企业。

关注方向:存储芯片概念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9002725号 )     

GMT+8, 2025-9-16 22:45 , Processed in 0.116518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