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平台自编ACE扫单系统

许家印香港豪宅竟是“违建”6亿“隐形资产”化为泡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际贸易秩序解体 当前市场低估了关税冲击

【博览财经特稿】自4月份对等关税政策以来,美股高估了关税冲击,在经历了一场大跌后,如今再创新历史新高;而A股和港股似乎对关税冲击脱敏,在上半年出口增长与人民币汇率稳健的激励下,上证指数在7月份突破3600。

全球贸易新秩序

墨西哥的情况比较复杂,延期90天,预计税率能够降到20%;印度的情况更糟糕,特朗普认为印度在俄乌战争期间大肆采购俄罗斯石油,扬言将对印度商品大幅加征关税。不过,预计二者最终能够达成协议,美国对印度的关税率应该能够降到20%左右。

美国与中国的贸易谈判还在进行中,当其他国家与美国达成协议后,中国的谈判压力会增加。预计两国能够达成协议,最终关税率可能从当前的30%多,降到25%左右。相较于4月份最初公布的政策,新的税率明显下降,预计后续个别国家的关税率还将进一步下调,换言之,只有更低、不会更高。

1946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一个关键政策是无差异关税,这推动全球关税率在此之后迅速下降,进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但是,8月1日公布的政策,执行的是差异性关税政策,也推高了全球的有形关税率,这就直接瓦解了WTO。所以,当下,各位正在见证一个百年为计的历史变局。

其实,一开始就指出,这次关税战是全球贸易秩序的重构,而且新的贸易规则一定会形成。为什么我会做出这种判断?很多人认为过去的经济全球化是美好的,他们不理解这轮经济全球化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即经济失衡。经济失衡的原因是价格扭曲,而价格扭曲的原因是全球化的规则有问题。

这里重点讲无形关税。很多人以为,在WTO规则下,全球关税率很低。确实,全球的有形关税、人们看得到的关税,确实已经非常低了,美国长期是零关税。但是,他们不知道、没看到,在在WTO规则下,在有形关税不断下降的同时,无形关税居高不下。如果算上无形关税,其实在过去这轮全球化中的关税率并不低。

由于亚洲国家不少是转型国家,其非货币关税壁垒较高,亚洲国家在这次关税战中成为了“重灾区”。糟糕的是,一边是有形关税持续下降,另一边是无形关税奇高无比,这导致国际市场上的商品、原材料、劳动力与金融市场价格扭曲,进而引发全球贸易与经济失衡。

如何理解新的国际贸易秩序?如果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建立在有形关税下降的基础上,那么新的国际贸易秩序就建立在无形关税(非货币关税壁垒)下降的基础上。在这轮国际贸易战后,全球有形关税上升,无形关税下降,尤其是亚洲国家将逐渐削减非货币关税壁垒,进而推动无形关税下降。不包括无形关税的全球整体关税率较之前将有所上升,包括无形关税的全球整体关税率实际上是下降的。值得注意的是,非货币关税壁垒下降将促进商品出口国的金融开放、市场发展、法治建设与现代化国家转型。

美国市场高估了这轮关税战的冲击,美国二季度GDP远超预期,通胀率远低于预期,美股在诚惶诚恐中收复失地,如今再创历史新高。如何理解加征关税对经济与通胀的影响?

现实情况是复杂的,取决于美国消费者、美国进口商(零售商)、他国出口商三者之间的博弈。不论谁买单,美国政府每年从市场中抽走2000亿美元,私人部门的收入都减少,企业和家庭的购买力均减少,市场的流动性也下降,这将削减投资与消费需求,抑制美国经济或全球经济增长。

特朗普已经签署国会通过的《大而美丽法案》,这是一项大规模减税法案和增加国防支出的法案。预计该法案将在未来十年累计给美国政府增加3.4万亿美元的赤字。这一赤字规模不会对美国政府债务构成威胁。

了解了这个问题后,我们需要考察的是,财政支出的方式(乘数)对市场的影响。拜登政府时期,正逢疫情危机,当时采取了一种特殊的财政支出政策,即直接向美国普通家庭发放现金,累计达到2.1万亿美元,占当时美国GDP的9.8%。这一政策是非常有效的,在危机中拯救了美国家庭的资产负债表,进而拯救了美国企业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最终拯救了美国的消费、投资与金融市场。

如今,特朗普时期,美国政府进入后疫情财政整顿时代,需要终结之前过度泛滥的福利政策。《大而美丽法案》废除了拜登政府对新能源的补贴以及一系列福利政策,结束拜登时代给富人、大公司的5000亿美元减税和特殊利益优惠。然后,特朗普政府选择对工薪阶层提供大规模的税收减免,例如,对个人收入低于7.5万美元或共同收入低于15万美元的65岁以上老年人减税6000美元。

在疫情危机期间,拜登政府无差异发放现金是极为有效的应对危机之策;如今美国经济告别了危机,也走出了低通胀时代,特朗普政府有选择减税,旨在激励创造者——工薪阶层与技术创新,这也是有效合理的政策。预计,这一减税政策将推动经济增长、扩大税基,未来十年为美国政府带来超过1万亿美元的税收收入,加上关税收入,基本可以覆盖《大而美丽法案》带来的全部赤字。所以,结合财政的收入与支出来看,美国金融市场高估了关税对通胀和经济的冲击。

金融市场怪现象

但是,当关税政策公布一段时间后,市场发现,担心的事情并未发生,又再度入场。这种“怪现象”是预期“作怪”。接下来,这种“怪现象”还将发生。近期,美国劳工部大幅度下修了非农数据,其中,5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从之前公布的14.4万降至仅1.9万;6月从之前公布的14.7万下调至1.4万。这一举动令市场大惊失色,投资者担心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特朗普以“出于党派目的伪造就业数据”为由解雇了劳工统计局局长。

实际上,美联储早该降息了。上半年,美联储担心对等关税政策引发通胀,迟迟不肯降息,但实际通胀低于预期。特朗普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施压无果——如今的美联储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就政策面来说,关税政策和降息政策都进入了一个稳定可预期的阶段。

大家记住:在经济基本面没有出问题的情况下,美联储降息将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如果政策影响导致市场恐慌冲击市场,那么就是进入的好机会。当前美国经济基本面稳健,已经走出2008年以来长期低通胀状态,正在形成新一轮的景气周期——“穷人版”90年代,即相对高增长、相对高通胀、相对高利率、相对低失业率以及技术浪潮。

当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扩张时,宏观经济增长,而当前抑制私人部门扩表的主要原因是对特朗普不确定性政策感到担忧。在拜登政府推出基建法案后,美国开启了新一轮实物投资周期,主要是基建项目投资。另外,美国、欧洲和亚洲国家均在扩张军费,国防投资也将促进实物投资增长。

最后就是美联储降息周期。在2022年激进加息周期时,美联储货币紧缩政策与拜登政府财政宽松政策完美配合。如今,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拥有400个基点的降息空间,还腾出了2万多亿美元的购债空间,这将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同时还能为危机时刻的资产价格兜底。

这是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中一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原因是,由于资本管制与金融市场未开放,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未能与其制造业与国际贸易相提并论。这导致一个后果就是,全球投资者难以找到一个与美元对冲、美国金融市场竞争的市场,不得不持续买入美元资产。

最后,投资者需要清晰认识特朗普,只有认识了这个人,才能更好把握这轮机会。当然,中国市场则需要警惕关税政策带来的国际贸易秩序重构与产业链转移变革的深度影响。今年以来,美股高估了关税冲击,A股似乎低估了这一风险,至今仍低估了。(来源:智本社 作者:清和社长)




catbg01.gif 人物广角
catbg02.gif



许家印香港豪宅竟是“违建”6亿“隐形资产”化为泡影

【博览财经特稿】近期,媒体指出,许家印香港一套未出售的豪宅,建筑本身存在违规的情况,而且还不是小打小闹。人都“进去”一两年了,资产还有这么多故事。另外,许老板还有多少资产没被“发现”?

豪宅“地牢”是“潜规则”,被发现后6亿“隐形资产”化为泡影

2010年,恒大香港上市一年后,许家印通过离岸公司豪掷25亿港币购入了布力径10号三栋别墅,分为B座、C座和E座。这次引发热议的豪宅是布力径10号E座,豪宅不仅有私人花园,还有室内电梯,实用面积超450平方米。

1757318971325175.jpg

根据香港屋宇署2023年的数据,全港当年发了2400份清拆令,山顶豪宅区占比达17%。再说回许家印的这三套豪宅,准确地说,已经不是他的财产了。恒大危机爆发后,2021年C座和E座抵押给欧力士借贷公司,2022年B座抵押给建行亚洲,2023年后,三栋物业相继被债权人接管,并出售。2024年5月,B座豪宅最终以7亿港币的价格成交,这一成交价格比一年多前的市场估价,大幅下降了1亿港元。

布力径这三套豪宅,是许家印早两年抵押出去的,所以可以通过法律轻松拿来抵债。对大多数恒大债权人来说,当下的难点是如何寻找许老板一家更多的“资产”来还债。

大家都知道恒大集团还欠债2.38万亿人民币,可即便债权人也不清楚,许家还能拿出多少钱来还债,只能一步一步摸索。2024年1月,恒大被香港高等法院下令清盘,向许家印及其前妻丁玉梅、恒大前行政总裁夏海钧、前首席财务官潘大荣等人追讨约60亿美元的股息及酬金。

另外,去年9月13日,香港中国恒大中心已由债权人中信银行国际委任的接管人正式接管。不过,暂时没找到买家,此前两轮出售均未成功。恒大中心是2015年恒大以125亿港元的价格从刘銮雄的华人置业买来的,当时还创下香港商厦的价格纪录。以上这些都还是债权人能依法“找到”许家的财富,没发现的还不知道多少呢?

1、丁玉梅还有2名未成年子女和2名未成年孙子女。这事是丁玉梅自己“爆出来”的。丁玉梅的好多资产被冻结,她提出“变更资产冻结和隐私保护”的两项申请,证词中反复提及“她与2个未成年子女和2个未成年孙子女同住,银行卡冻结可能会使她的安全受到威胁。”法官拒绝了丁玉梅的两项申请,理由是丁玉梅的财产大部分是跟许家印结婚期间获得的,因此清盘需要透明,保护公众利益。不过就此大家也知道了丁玉梅还有2名未成年子女。假使3月份的时候,两个孩子接近18岁,丁玉梅今年68岁,那也说明是她50岁以后生育的。网友惊叹不已,感慨有钱人的身体果然可以“持续年轻”。

3、从资金、债权到实体资产,丁玉梅很多资产还未曝光。文书中透露,通过伦敦律师之间的邮件,丁玉梅在英国申请不公开出租物业CarnationWayProperties的收支账目和新信息。此外,丁玉梅还有一些账户有大规模美元资金,至今没被查询和公开。清盘人还通过各种方式查询到,丁玉梅还享有多家公司的车辆资产、所有权债权和其他债权。

大佬“消失”的资产,都被“藏”在什么地方?

问题就来了,大佬还有多少手段,让资产“消失”呢?其实手段非常多,通过国内外一些大佬的操作,举几个例子:1、“代持+股权穿透迷宫”。2017到2020年,中国恒大累积分红额高达900亿元,大部分流向了许氏家族。恒大也是在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基础上建立,许家印、丁玉梅多年来的巨额分红,第一站流向开曼群岛。而这些钱并不是直接到“许丁夫妇”的账号上,大部分是打到境外持有项目的公司,甚至是空壳公司。即便找到这些账户,对方一句“已经投资出去”,又得向更深处一层“挖掘”。再加上各种眼花缭乱的“代持”,一团乱麻,理清都很难,何况追讨。

3、“关联交易+表外负债”。将优质资产注入境外上市主体,境内母公司保留亏损业务;利用“预付款项”“应收账款”等科目,将资金从上市公司转移至非上市关联方;表外负债通过“明股实债”规避监管,债权人无法通过公开财报追踪……

5、“加密货币”。这里可以点名,马斯克为什么那么热衷各种“币”,还时常发小作文支持。前期多买点,后期套现,加密货币存在非托管钱包,链上交易匿名性强,除非主动曝光,否则根本追踪不到。其实,方法还有很多,有些都不方便说出来。概括起来就是利用“法律差异”规避监管,通过结构化设计切断“直接关联”,绑定“非标资产”降低可追溯性,以慈善为名惠及子孙,利用信息不对称捞一笔就走……

总之就是有一万种方式,能将资产从“显性可查”变为“隐性难追”。所以,再回看布力径10号E座违规增加的6000平方尺面积,这点“地牢”对大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大佬真正的“地牢”,深不见底。(来源:金融八卦女频道 作者:乌彦祖假正经)




社会热点




“三足鼎立”的外卖大战 最终换来市场格局重构

【博览财经特稿】2025年的外卖大战,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史上规模宏大的补贴战”。随着京东入局、阿里发力,外卖市场的竞争格局已从此前的一家独大格局逐渐演变为“三足鼎立”的混战。这场商战的三大主角——美团、阿里和京东,在数度过招后,谁胜谁负?

对比之下,同期,京东收入同比增长22.4%,增速创近三年新高,经调整净利润为74亿元,同比下降49%;阿里收入同比微增2%,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滑18%至335亿元。粗略估算,对比上年同期,三家公司合计少赚超过200亿元。而市场预期,为了补贴外卖和即时零售业务等,三巨头今年在销售和营销上投入的金额预计会超过千亿元。

各家真金白银的投入,最终换来市场格局的重构:多家机构按照不同口径的计算结果显示,三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出现明显变化。三巨头所争夺的外卖市场,在中国的规模有多大?

外卖战下的新账本

财报显示,美团今年二季度包含外卖及到店酒旅的核心本地商业实现营收653.47亿元,同比增长7.7%,但由于投入巨额补贴应对外卖大战,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由上年的152.34亿元同比下降75.6%至37.21亿元,减少超过百亿元,经营利润率则从上年同期25.1%下降19.4个百分点至5.7%,外卖大战对美团的核心业务可谓造成实质性冲击。

京东包含外卖在内的新业务二季度营收则实现了199%的高速增长,从2024年同期的46亿元一举跃升至139亿元,新业务经营利润亏损则进一步扩大,从上年同期的7亿元扩大至147.8亿元,不过京东固有的核心零售业务板块收入和利润率提升的支撑,弥补了外卖新业务的亏损。

事实上,作为此前长期占据外卖市场七成以上份额的“外卖一哥”,美团曾是外卖行业的大赢家,在过去几年,其盈利能力不断提升。根据过往财报显示,美团2021年后就没有再单独披露外卖业务具体数据,而是将外卖与到店酒旅归到核心本地商业。2021年时美团外卖的经营利润率显示约为6.4%,同期不需要履约配送的到店酒旅业务经营利润率则达到了43.3%,核心本地商业的经营利润率为13.8%。2022年时,美团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率提升到了18.4%,2023年至2024年,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率分别进一步提升至18.7%和20.9%。

据了解,今年外卖大战打响后,尤其在7月、8月百亿补贴大战下,不少餐饮商家表示,平台优惠券部分由商家承担,补贴大战后美团抽取的费率实际上比原来更多了。相比美团,淘宝闪购(包含饿了么)及京东收取的佣金费率更少了,平均低5个-10个百分点,但单量仍不及美团。多名商家表示:“并不清楚具体费用的合理性,但由于美团单量较大,仍不得不接受佣金费率更高的美团平台。”

不过,在今年京东入局、阿里跟进后,引发了外卖行业的重构。京东于2025年3月1日正式上线外卖业务。由于一季度京东外卖单量仍处于起量阶段,美团2025年一季度核心本地商业尚能实现134.9亿元的经营利润,经营利润率为20.9%。但到二季度,美团的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就大幅下降了75.6%至37亿元,经营利润率也从一季度的20.9%下降了15.2个百分点至5.7%。

值得注意的是,美团CEO(首席执行官)王兴在财报电话会上还进一步表示,预计美团三季度核心本地商业会因战略投资而出现较大规模损失。机构同样预期,考虑到三季度行业补贴加大,美团三季度核心本地商业或将产生较大亏损。

在外卖大战愈演愈烈之下,外界关注的一大焦点是,美团的护城河是否还坚固如初?美团的核心竞争壁垒,是其数年间积累起来的多重护城河,包括规模优势、即时配送网络、商家生态和用户心智等。

但在2025年7月-8月的外卖市场大战下,各家的市场份额出现变化。根据瑞银发布的研报,以骑手在线时长估算订单量,美团的份额从大战前的74%降至65%左右,饿了么的份额从13%提升至28%左右,京东的份额从13%降至7%左右。瑞银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以骑手在线时长估算的订单量可能无法准确反映该行业的GTV(平台交易总额),但它可以作为平台补贴水平的衡量标准。

1757319179930505.jpg

从用户心智上看,补贴战对用户心智份额的侵蚀效应正在显现。过去几年间,许多用户将美团作为点外卖的首选平台。但随着补贴战的持续,消费者的选择变多,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下降。其中,京东依靠品质外卖赢得了一部分用户。

8月29日晚,在2025年二季度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CEO蒋凡表示:“淘宝闪购第一阶段的目标首先是用户规模和心智。经过过去几个月的发展,公司第一阶段的目标已经超预期实现。”

在商家端的争抢上,京东集团CEO许冉8月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商家端,我们遵循的是刘总(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三毛五理论’(如果京东有机会获取一元利润,不会全部据为己有,只拿走七毛,要把三毛留给合作伙伴;拿走的七毛,其中三毛五留给团队,剩余三毛五用于公司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跟合作伙伴共赢。外卖行业的痛点之一,就是商家付出了高佣金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报,所以我们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商家佣金,同时,平台不能赚超高的利润率。”许冉进一步表示,“我们认为,超高利润率是不持久、不健康的,要么意味着你压榨了合作伙伴,要么就可能是一个非常短期的行为,我们希望做一个长期的商业模式。”

不过随着外卖战的持续,部分骑手开始转投其他平台。从市场份额的争夺,到用户、商家和骑手的流动,这些变化背后,离不开三大平台真金白银的较量。据高盛统计,在这场竞争中,美团、京东、阿里三家单月可能最多要消耗掉250亿元。从营销开支看,2025年二季度,三家公司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共1027亿元,平均每月支出超300亿元,其中,阿里532亿元、京东270亿元、美团225亿元。

京东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则从2024年二季度的119亿元攀升至2025年二季度的270亿元,同比增幅达127.6%。对此,京东财报解释称,该增加主要是由于用于新业务推广活动的支出增加。京东的新业务板块即包括京东外卖业务,还有京东产发、京喜及海外业务等。

谁的弹药更充足?

从目前各家的表态来看,其对于外卖市场的争夺互不相让。许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即时零售一直是我们的‘必赢之战’,从上到下,战略共识非常清晰。因为它是我们核心电商的一个重要补充。”不过,7月以来,在阿里和美团高调推出大额优惠券拉拢用户的同时,京东外卖的响应变得相对低调。许冉表示,7月以来的外卖市场存在泡沫,“恶性补贴”既没有模式创新,也不产生增量价值,还对商家产生了非常大的困扰,对行业也是一个扰乱价格体系的动作,所以最终会是一个多输局面。“所以我们不会参与。”

蒋凡在财报会上称,在规模提升后,未来将注重外卖业务经营效率提升。其同时给外界传达的信息是,阿里的核心目标不是为了赢得外卖本身,而是要用外卖这个高频的场景,为日活超4亿但增长放缓的淘宝App引流。王兴则在电话会上表示,“首先我们想传达非常明确的信息,那就是我们坚决反对当前的这种竞争态势。但当竞争持续加剧且变得更加激烈时,我们将全力以赴捍卫我们的市场地位。”

市场分析认为,美团现在是拿出核心业务(外卖和到店酒旅等)在和竞争对手进行竞争,其新业务则处于亏损状态,美团还预计核心本地商业三季度会出现较大规模亏损。相比而言,其他两大竞争对手阿里和京东则均有核心业务支撑,为外卖大战竞争提供充足资金。换言之,京东和阿里在外卖大战中都有核心业务在支撑,而美团则是用核心业务与两大巨头对决,后续资金支撑能否扛得住?

UE作为衡量外卖业务每单实际收益的关键指标,涵盖了骑手激励、履约成本等多个核心变量,直接影响整体经营表现。包括野村证券、华兴证券(香港)等在内的多家机构分析认为,二季度,因补贴力度加大,净抽成下降等因素影响,美团的单位利润转为负数。预计三季度,美团外卖业务的UE将进一步恶化。

2025年二季度,美团新业务板块则在继续亏损。根据财报披露,其新业务板块在二季度的经营亏损达到19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43.1%,表明该板块仍在持续消耗资源。美团的新业务主要包括小象超市、B2B餐饮供应链“快驴”等,这些业务在扩张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京东的核心业务则是零售,二季度财报显示,该业务依然为公司稳健增长的基石。二季度,京东零售营收达3101亿元,同比增长20.6%;经营利润为139亿元,经营利润率攀升至4.5%,创下了京东在历次大型促销季度的利润率新高。许冉在评价核心零售业务时表示,其“不仅贡献了扎实的收入增长,运营效率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此外,京东多年来构建的物流与供应链体系,成为其在外卖市场和即时零售竞争中的加分项。多年来,京东通过自有仓储网络、智能调度系统和高效履约能力等形成了市场竞争壁垒。与此同时,京东的供应链优势在支撑其外卖业务和即时零售在产品丰富度、价格优势等方面亦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外卖大战仍在持续,最终结果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外卖市场将再难回到从前的原点





1757319170558400.jpg
1757319162146712.jpg
1757319142687108.jpg
1757318915741169.jpg
175731870684476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9002725号 )     

GMT+8, 2025-9-15 23:43 , Processed in 0.138071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