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首席财经周刊 2017.12.1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2 09: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8政治局会议”定调2018:去杠杆、防风险是明年工作重点,金融市场压力更大!》: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指出,12.8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的“三大攻坚任务”,也即:“防风险、扶贫、环保”,通俗的理解可对应为“紧货币、不降税、还涨价”,而就其宏观政策的导向性而言,研究员注意到,从12月8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内容来看,本内参在12月4日《近期密集强监管动向预示“经济工作会议”重点:2018年或实质性“去杠杆、防风险”》的预判得到验证,去杠杆、防风险已成为2018年经济工作的最新重点。在这种背景下,正如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指出的,金融市场资金供需总量进一步失衡,中长期内行情难容乐观,赚钱效应也进一步降低。具体来看:一方面去杠杆作为首要任务下资金环境将持续趋紧,央行银行压缩表外资金供给,持续斩断金融衍生链,压缩金融市场业务空间,与此同时企业、国家、居民不断降低负债率,贷款更难融资成本更高,金融市场外围资金供给紧张,民间资金需求端成本进一步上升;另一方面,从十八大报告没有提及“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提”,再到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十九大报告的再次强调,决策层已将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融资比例作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任务,这意味着金融市场,尤其是股市扩容已经上升到了政治高度,资金需求则在大大提升。综合来看,去杠杆、防风险下,资金供给将进一步失衡,金融市场压力更大。




热点聚焦




“12.8政治局会议”定调2018:去杠杆、防风险是明年工作重点,金融市场压力更大!
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指出,12.8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的“三大攻坚任务”,也即:“防风险、扶贫、环保”,通俗的理解可对应为“紧货币、不降税、还涨价”,而就其宏观政策的导向性而言,研究员注意到,从12月8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内容来看,本内参在12月4日《近期密集强监管动向预示“经济工作会议”重点:2018年或实质性“去杠杆、防风险”》的预判得到验证,去杠杆、防风险已成为2018年经济工作的最新重点。在这种背景下,正如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指出的,金融市场资金供需总量进一步失衡,中长期内行情难容乐观,赚钱效应也进一步降低。
通过对比分析2017年来三次关于经济工作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内容,研究员发现,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内容有四大变化——
1、宏观经济的首要任务由去产能转变为去杠杆
2、去杠杆侧重点由“降低”杠杆转为“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
3、决策层对“防风险”的信心表述偏积极,肯定了此前所取得的成效。
4、对于金融市场,没有做专门性论述,也没有谈到此前加强金融监管。
研究员要强调,虽然此次政治局会议并没有“专门谈论”金融市场的问题,但根据本内参在12月4日的《近期密集强监管动向预示“经济工作会议”重点:2018年或实质性“去杠杆、防风险”》一文的分析,研究员再次强调,“在经济增速‘下行’(L型的‘一横’附近震荡),而金融市场流动性收紧”的大背景下,最先暴露风险的地方一定是“高杠杆”领域,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把风险敞口给堵住
正是基于此“方向性的判断”,研究员认为——
一方面,去杠杆作为首要任务下资金环境将持续趋紧。央行银行压缩表外资金供给,持续斩断金融衍生链,压缩金融市场业务空间,与此同时企业、国家、居民不断降低负债率,贷款更难融资成本更高,金融市场外围资金供给紧张,民间资金需求端成本进一步上升;
另一方面,“股市扩容已经上升到了政治高度”。从十八大报告没有提及“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提”,再到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十九大报告的再次强调,决策层已将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融资比例作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任务,这意味着金融市场,尤其是股市扩容已经上升到了政治高度,资金需求则在大大提升。
在去杠杆、防风险下,资金供给将进一步失衡,金融市场压力更大。中长期看,整个金融市场的融资的压力将超过市场资金的承受能力,金融市场行情难言乐观
12.8中央政治局会议主要有四大变化
12月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8年经济工作。可以看到,在本次会议中,决策层再次强调了去杠杆、防风险,同时还突出了扶贫、环保任务
进一步来看,通过对比分析2017年以来三次关于经济工作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内容,研究员发现,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内容具有以下几大变化——
◆首先,关于几大任务的表述发生了变化,由此前的“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变成了当前的“三大攻坚任务”(去杠杆、扶贫、环保),同时首要任务由去产能转变为去杠杆。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着重强调的扶贫和环保都属于新内容。
◆其次,去杠杆基调也发生了改变,由降低杠杆转为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决策层提出要推动经济去杠杆,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而现在来看,决策层对杠杆率的容忍区间可能相对扩大。
◆再者,在防风险上与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相结合,相较于此前的措辞——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次表述更为正面和积极,并肯定了此前所取得的防风险成效。
◆最后,对于金融市场,本次政治局会议并没有做专门性论述,也没有谈到此前的加强金融监管内容。
去杠杆、防风险成新重点下,中长期看金融市场资金失衡或将加剧,行情难容乐观
研究员认为,本次中央政治局内容正验证了本内参此前的观点——我们在12月4日《近期密集强监管动向预示“经济工作会议”重点:2018年或实质性“去杠杆、防风险”》中指出,“从最近部委的动向来看,2018年金融工作很有可能确实要进入到形式上去杠杆和本质上防风险的阶段。”
本内参在该文当中分析指出,中国新经济的布局一定程度上缓解了2018年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因此也给“去杠杆和防风险”提供了有利的经济环境。从世界经济角度看,随着世界各大经济体复苏,以美国为首的主要经济体货币逐渐进入“收紧”状态。而当下中国经济处在“L”型的底部震荡,一旦金融业收缩,那么最先暴露风险的地方一定是“高杠杆”领域。这就是近期为什么央行重点提醒要防止“明斯基时刻”、以及监管层继续强调“去杠杆和防风险”。尽管中国经济增速退下一个台阶,往6.5%靠,但更重要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金融都在收缩,中国的货币环境也只能相应也跟着趋紧。因此,中国的金融市场也不能出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把风险敞口给堵住。
……
显然,随着供给测改革的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去杠杆、防风险成为了2018年经济工作新的最大重点,同时两者的论述相较此前也发生了变化。而这也意味着未来金融市场面临的压力更大。目前市场机构也多持此观点——
对此,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则指出,去杠杆作为首要任务下资金环境将持续趋紧,一方面央行银行压缩表外资金供给,持续斩断金融衍生链,压缩金融市场业务空间;另一方面企业、国家、居民不断降低负债率,贷款更难融资成本更高,金融市场外围资金供给紧张,民间资金需求端成本进一步上升。与此同时,本内参此前曾反复强调,从十八大报告没有提及“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提”,再到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十九大报告的再次强调,决策层已将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融资比例作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任务,金融市场,尤其是股市扩容已经上升到了政治高度。在这种背景下,中长期看,扩大融资的压力将超过市场资金的承受能力,金融市场行情难言乐观。



背景报道




外部金融环境趋紧,中国只有转型成功才能获得“风险展期”,避免“系统性风险”!
研究员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出之前,经济增长更多还是以追求总量扩张为主,在这种“摊大饼”的模式之下,只要经济规模这个分母足够大,那么债务这个“分子”即使“水涨船高”,潜在的风险也能够被掩盖在所谓的高增长之下。而现在来看,这个“摊大饼”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分母”缩小下,此前积聚的风险正在加速暴露中——

◆研究员注意到,在白宫、美联储采用财政+利率政策双管齐下的背景下,全球资本或将进一步回流至美国,新兴市场则面临着较大压力,中国也同样如此。这也意味着,实体经济将面临更强的竞争,中国自身的金融风险可能被放大,我们此前埋下的地雷很可能会集中引爆。
具体来看,对于实体经济来说,相对于存量的减少,我们可能更担心转型升级所获得的中高级市场入门门槛更高,门票更难拿。因为只有经济转型升级成功(换言之获得了重新做大“分母”的条件与可能)才能够将此前埋下的地雷获得“风险展期”;而如果转型不成功,或者是不及预期,都可能会让积聚的风险集中引爆。
从这个角度上看,对于金融市场来说,除了怎么样控制既有的金融风险,不让它被金融市场的“整体收缩”所引爆外,也面临着间接融资能不能有效地、成功地往直接融资转型问题(降杠杆、转移风险)。
而这,就是为什么如今决策层极度重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原因!也是研究员观察本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布局2018年政策侧重点的关键!!
白宫、美联储,财政+利率政策双管齐下,中国外部金融环境进一步趋紧
在研究员看来,随着美国加息和税改的逐步推进,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压力正进一步加大。
一方面,美国当地时间12月2日凌晨,美国参议院以51票比49票通过了参议院版本的税改法案。今年11月中旬,美国众议院已表决通过了众议院版本的税改法案,此次参议院也表决通过了参议院版本的税改法案,意味着川普税改在参众两院立法流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川普税改离正式落地并不遥远。不过,参议院版本税法法案和众议院版本有不少差异,最终税改版本还需要参众两院协商确认。
另一方面,美联储12月加息趋势愈发明显。11月28日,鲍威尔出席参议院金融委员会听证会,在他的证词中重申了逐步缩表、进一步加息的目标,表达了捍卫金融稳定和经济繁荣的决心,也表露了放宽金融监管的愿望。鲍威尔指出,“我们的目标是,维持强劲的劳动力市场,让通胀逐步升向我们的目标。我们预计,利率会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上升,我们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会逐步缩减。”
研究员认为,在白宫、美联储采用财政+利率政策双管齐下的背景下,全球资本或将进一步回流至美国,新兴市场则面临着较大压力。目前韩国央行已率先加息,韩国中央银行在11月30日决定,将基准利率从1.25%上调至1.50%。这是韩国央行2011年6月以来首次出台加息政策,也是维持利率连续16个月不变之后首次调整。在其他央行方面,英国央行已经加息1次,渣打预计明年该央行可能再加息1次,主要取决于通胀水平。欧洲央行方面,加息可能会在2019年或者更晚的时间点。此外,亚洲的其他央行,如泰国、马来西亚也有考虑要进行加息,目前已经出现收紧货币政策的倾向。
中国方面也同样面临着资本外流的压力。12月5日,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今日报6.6113,贬值至2017年11月22日以来最低,实现七连调降,为2016年11月21日以来最长连跌周期。也正是由于这一点,近期市场上再次出现了加息的声音。尽管我们的判断倾向于短中期内央行不太可能再在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上有动作,但央行在金融市场上流动性的收紧是可以预计到的,同时,有关部门在跨国资本流动方面的管控将会进一步加强。
中国自身的金融风险或被放大,此前埋下的地雷可能被集中引爆
◆研究员认为,在全球资本回流至美国、外部金融环境趋紧的背景下,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也将进一步收缩,实体经济也面临着更强的竞争,而这也意味着中国自身的金融风险可能被放大,我们此前埋下的地雷很可能会集中引爆。具体来看,对于实体经济来说,相对于存量的减少,我们可能更担心转型升级所获得的中高级市场入门门槛更高,门票更难拿。因为转型成功意味着此前埋下的地雷可能获得风险展期;而如果转型不成功,或者是不及预期,都可能会让积聚的风险集中引爆。
我们看到,此前高层所担心的地方债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风险暴露得到延期。到2016年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17.19万亿以内。如果以债务率来衡量地方政府债务水平,2016年地方政府的债务率,地方债务是80.5%,低于国际通行警戒标准。
这也意味着,对于金融市场来说,除了怎么样控制既有的金融风险,不让它被金融市场的整体收缩所引爆外,也面临着间接融资能不能有效地、成功地往直接融资转型问题。




房地产、传统产能、金融市场积聚700万亿“泡沫资产”率先面临“被刺破”的风险!
研究员认为,金融市场流动性预期趋紧、分母收缩下,此前积聚已久的金融风险,尤其是货币超发问题,很有可能被集中引爆。20年来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增长了差不多26倍,由1997年的90,631亿增至2016年1,550,066亿,年均增速16.33%,总体呈指数增长趋势。
而目前中国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这主要与国内不断扩大的资产规模,以及当前中国CPI的计算方法有关。一方面,近年来资产规模速度远超实体经济,有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GDP应该是74.4万亿,但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700多万亿;另一方面,目前中国CPI统计包含八大类消费品和服务,这八大类权重各有不同,由于奢侈品消费或奢华服务在CPI中所占权重很小,而房地产投资成本等则根本不体现在CPI中,房租在CPI中的权重也不大,故CPI的高低基本由一般消费和服务决定,对货币大规模超发反应并不明显。
进一步来看,研究员认为,房地产领域、传统产能领域和金融市场分别充当了这个超发货币的蓄水池。而这也意味着,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不要让此前积聚在这些领域的160万亿超发货币即刻“爆掉”,应该尽可能地将其疏导到新经济和其他短板中来。否则,我们这么多年的努力就会“血本无归”。
此前积聚的最大金融风险——货币超发。
正如研究员在上一篇研报中谈到的,金融市场流动性预期趋紧、分母收缩下,此前积聚已久的金融风险很有可能被集中引爆。那么到底是哪些金融风险呢?
◆研究员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货币超发问题。20年来中国货币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较20年前,广义货币M2余额增长了差不多26倍,由1997年的90,631亿增至2016年1,550,066亿,年均增速16.33%,总体呈指数增长趋势。同样的,和20年前相比,M2/GDP也几乎翻了一番,由1997年的1.14增至2016年的2.08。

◆但在这样的货币超发背景下,我们却看到中国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研究员认为,这主要与国内不断扩大的资产规模,以及当前中国CPI的计算方法有关。
●一方面,近年来资产规模速度远超实体经济。朱运来表示,2016年GDP应该是74.4万亿,但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700多万亿。这一数据表明资产的周转率相当低,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产能太过剩,杠杆太高,经济中的隐含风险因素还是非常多。
●另一方面,这样高速扩张的资产规模并没有在当前的中国CPI统计中显示出来。目前中国CPI统计包含八大类消费品和服务,这八大类权重各有不同,由于奢侈品消费或奢华服务在CPI中所占权重很小,而房地产投资成本等则根本不体现在CPI中,房租在CPI中的权重也不大,故CPI的高低基本由一般消费和服务决定,这就导致货币大规模超发而CPI却不高的现象出现。

房地产、传统产能、金融市场充当了超发货币的蓄水池
进一步来看,研究员认为,房地产领域、传统产能领域和金融市场分别充当了这个超发货币的蓄水池。
首先,我们看到,2003年国务院宣布房地产成为中国经济支柱产业后,房地产市场历经了三轮爆发式增长
尤其是2008年四万亿经济强刺激后,房价进一步上涨。有机构测算,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值高达300万亿元。显然,房地产市场吸纳一大部分超发货币。
其次,大量货币涌入了传统产能部门,投资过度下,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在宏观层面,2001年之后有一半的年份中,投资是拉动GDP增长的第一推动力。2009年,GDP增速为9.2%,投资贡献率达86%,而出口贡献率则为-42%。具体到投资领域,2003-2014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流向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年均投资增速分别为25%和24%。大量投资涌入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化工、纺织、金属、造纸等基本产业,使得这些行业的产能快速增加;而金融危机后市场需求低迷,但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速,最终导致过度投资。
在产业层面,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强化了市场信心,促使国企和私企均将扩大资本投资作为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但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征,加大了市场协调的难度。此外,中国企业倾向于投资竞争激烈的“新兴”产业,这也导致了过度投资。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为稳增长实施了大规模刺激计划,形成了大量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主要集中在交通和电力行业)。这进一步刺激了钢铁、水泥、金属等上游产业的快速复苏和扩张。除财政刺激外,政府还采取了信贷扩张和降息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数据显示,2002-2014年,水泥、平板玻璃、焦炭、化纤、钢铁、电解铝这六个行业的产量和产能均保持持续增长。其中,水泥、平板玻璃、焦炭、化纤行业的产能增长超过了实际产量的增长。产能的快速扩张表明每年新增产能仍在不断增加,因此这几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严重。
2012年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仅为72%,但在2013年和2014年仍然新增了2700万吨生铁和4700万吨粗钢产能。目前钢铁行业的投资出现了明显下降,2015年前10月投资减少了13.63%(大部分是轧钢)。然后,2015年仍新建了近3000个项目,中国粗钢产量仍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中国最大的几家钢铁公司也都在积极寻找国内和海外扩张的机会。
电解铝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这七个产能过剩行业中是最低的,2012年为71.9%。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电解铝经历了一轮快速增长,2010-2014年年均总产量增长16.6%,产能增长了110万吨。产量和产能的快速增长也反映在出口上:未锻造的铝及铝材的出口年均增速达到23.4%。
再者,2011年之后私募、理财、信托等影子银行体系开始兴起,大量银行资金大加杠杆,吸纳了另一部分货币。
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已经高达8.5%,2016年为8.35%;比美国、日本等通常意义上金融业先进的发达国家还要高。2016年末,银行理财规模高达30万亿;2017年6月末,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存续余额有所下滑,但仍高达28.38万亿元,较4月末减少1.9万亿元;上半年同比增长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11月17号一行三会和外汇局联合推出了资管新规,旨在规范资管业务,避免其再次野蛮生长。
综合来看,研究员认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不要让此前积聚在房地产、传统产能领域、金融市场的160万亿的超发货币即刻“爆掉”,应该尽可能地将其疏导到新经济和其他短板中来,否则,我们这么多年的努力就会“血本无归”。



焦点透视




动力煤短期受益:一边“煤改气”一边“缺供应”,“气荒”将长期存在!
对于过去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天然气的价格几乎翻了一番,研究员认为,其原因归结到大批量的“煤改气”上。在环保重压下,各地加大煤改气、气代煤的力度,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供需矛盾日渐突出。
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份全国天然气绝对消费量1842.9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75.7亿立方米;预计全年天然气消费量2314亿立方米,增量332亿立方米。消费量的爆发式增长是“气荒”出现的重要原因。 
2017年上半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160亿立方,同比增加13.5%,而同期天然气产量为740.8亿立方,进口数量为419.2亿立方。华北地区缺口尤为严重。
到“十三五”末期,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要占到10%以上,成为主要能源之一。按照这个目标,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速每年要超过18%,保持高速增长。我国富煤、贫油、少气,大规模普及“煤改气”,将本就缺少的煤气资源缺口越拉越大,气源短缺问题将严重凸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天然气短缺问题长期存在。
虽然煤改气会减少市场煤炭用量,但大量的集中供暖用的还是动力煤。天然气的短缺导致部分地区恢复燃煤供暖,短期会增加煤炭需求,但是影响动力煤的价格却有限。
天然气出现短缺的直接原因
用气紧张局部缓解,部分居民用气逐渐恢复正常;专家称完全解决“缺气”需多方面改革
入冬以来,北方地区遭遇天然气短缺现象,天然气价格暴涨。继发改委召开告诫会,环保部下发特急文件之后,中石油网站12月9日发消息称,将多措并举增产增供,中石化等企业也采取措施,增加天然气供应。
目前的天然气保供措施效果初现,此前用气紧张的一些生活小区正在逐步恢复正常,LNG市场开始小幅降温。LNG标杆价格12月4日飙升至最高点7244元/吨之后,开始小幅回落,并稳定在7121元/吨。
面对着天然气短缺现象,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缓解”措施——
本次导致天然气出现短缺的直接原因是:
季取暖实行“煤改气”致使天然气需求激增。今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打赢蓝天保卫战已成全社会的共识。
相关负责人解释其主要原因,“一是估计不足,二是天然气储备建设严重滞后”。但多数贸易商和行业人士,则将原因归结到大批量的“煤改气”上。在环保重压下,各地加大煤改气、气代煤的力度,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供需矛盾日渐突出。
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份全国天然气绝对消费量1842.9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75.7亿立方米;预计全年天然气消费量2314亿立方米,增量332亿立方米。消费量的爆发式增长是“气荒”出现的重要原因。 
“煤改气”是大事,不是基层政府想不做就能不做的。对“煤改气”这类“硬任务”来说,基层政府灵活性并不大。比如,他们既不能因为张大爷家里没钱,装不起新设备,就允许他继续烧煤,毕竟这个决定权不在他们手里。同时,他们又不能因为张大爷家里没钱,装不起新设备,就去请示上级该怎么办,毕竟这种事太“小”了,每次都请示非把上级烦死不可。
那怎么办?只好让张大爷冻着了。         
当然,上级一旦知道张大爷冻着,肯定会把基层政府臭骂一顿,然后要么贴钱给张大爷装新设备,要么赶紧让他恢复烧煤。最近环保部门发文要求全力确保群众过冬,就是这个套路。
燃气消费量大,“缺气”恐长期存在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10月我国天然气的消费量扩大了20%。进入供暖季之后,北方部分地区天然气的消费量持续扩大,形势更为严峻。
我国是石油、天然气资源贫乏的国家。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为2310亿立方米,而国内天然气供应量只有1310亿立方米,需要进口1000亿立方米。2016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100立方米左右,而此时天然气产量为1500亿立方米左右,缺口达600亿立方米,需要靠进口。2017年上半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160亿立方,同比增加13.5%,而同期天然气产量为740.8亿立方,进口数量为419.2亿立方。华北地区缺口尤为严重。
为解决治理大气污染的压力,京津冀等区域都在争抢气源,气源不足的,则面临装置到位但无气可送的困境。
到“十三五”末期,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要占到10%以上,成为主要能源之一。按照这个目标,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速每年要超过18%,保持高速增长。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大规模普及“煤改气”,将本就缺少的煤气资源缺口越拉越大,气源短缺问题将严重凸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天然气短缺问题长期存在。在11月29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天然气行业市场化发展大会上,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天然气市场高级经济师徐博说,国内的天然气短缺的问题在近五年内难以解决。按照目前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大约2300亿立方米计算,有效工作气量必须增至230亿立方米,才可以实现保供。
天然气价格暴涨提振动力煤价格,但是幅度有限
◆天然气价格暴涨。刚刚过去的一月,天然气无疑成为能源舞台上无可争辩的主角。11月份以来,国内液化天然价格飞速上涨,价格直达8000元/吨历史高点,市场上一气难求的恐慌情绪快速蔓延。
“今年气太紧张了,价格上涨是一方面,最可怕的是根本就加不到。”出租车司机老何抱怨,11月下旬以来,郑州出租车用气就开始出现紧张局面。其车上正在使用的气是跑到新乡才得以添加的,车白白空跑了几十公里。
进入11月后,国内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逐步弥漫。不仅出租车使用的CNG被曝供应短缺,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供暖困难,提倡错峰做饭的情况。而市场化最明显的LNG价格,一月间已实现翻番。仅11月份,液化天然气市场价格就从月初的4000元/吨涨至月底的8000元/吨,期间甚至出现4天涨幅达17%的情况,市场乱象丛生。
煤炭价格或出现上涨。虽然今冬煤改气推行力度空前,但对国内煤炭价格影响并不明显。
截至12月8日,动力煤主力合约1801报682.6元/吨,较11月1日的613元/吨,已录得近10%的涨幅。
“虽然煤改气会减少市场煤炭用量,但大量的集中供暖用的还是动力煤,煤改气主要还是集中在农村偏远地区,散户影响并不明显。
卓创煤炭行业分析师崔玉娥表示,由于冬季运力下降,今冬国内部分地区煤价上涨,不过产地煤价持稳。
榆林煤炭交易中心数据也显示,随着寒冬的到来,民用电负荷增加,北方限产导致南方地区工业用煤量上升,电厂耗煤数量增加。据悉,目前沿海六大电厂日耗上升,存煤可用天数下降,采购和拉运积极性大幅提高,尤其华东地区电厂拉运量开始出现增加,市场煤交易开始活跃起来。
11月下旬开始,沿海煤炭已出现阶段性抢运现象。12月预计工业用电继续保持强劲。当前,下游需求好转带动产地煤矿销售回暖,榆阳煤矿近日已全面上调价格,涨幅约10-20元/吨。
对此,研究员认为,煤改气会减少市场煤炭用量,但大量的集中供暖用的还是动力煤。天然气的短缺导致部分地区恢复燃煤供暖,短期会增加煤炭需求,但是影响动力煤的价格却有限。




环保力度加大,尽管有限价风险,水泥仍有涨价可能
中国水泥网公布的数据显示,从11月初到12月6日,全国水泥价格指数涨幅达21%。尤其是从11月下旬开始,水泥价格涨势明显加速。在12月第一周周,全国水泥市场价格环比再度大幅上涨 2.5%。价格上涨仍集中在华东和华中地区,幅度30-100元/吨;下跌地区是海南,幅度20 元/吨。在这种背景下,武汉、贵州两地行业协会近日相继发文要求限价。
如何看待2017年水泥价格的大涨?未来这种涨价势头还能否延续?价格涨幅过快后的有关方面是否会采取限价行动?
◆研究员认为,2017年水泥价格大涨,更多地是供给端在作用,尤其是受错峰限产的直接影响。
我们看到,进入2017年,随着基建投资不及预期、房地产已进入到下行周期,需求端对水泥价格支撑较弱。
与此同时,水泥去产能持续推进、错峰生产力度不断加大,在各相关方积极推动下,水泥供给端持续收缩,同时这并非企业操纵价格所致,更多地是行业趋势——在水泥协会的倡导下,地方水泥企业通过对区域产销量和售价进行协同,盲目扩产、低价倾销等行为受到抑制。
值得注意的是,水泥行业整合不断下,行业格局一直在改善,使得水泥涨价弹性一直较大,而且龙头公司盈利中枢在抬升。
除此之外,水泥涨价也有上游提价影响。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成本端压力较大——电力价格受到政府管控,变动幅度较小,从而成本相对固定,而煤炭主要为外购,价格随市波动,因而煤炭价格的变动对水泥企业的成本影响最大,冀东水泥公司公告显示,煤炭价格每上升10%,可能带动水泥全部成本上涨3%左右。
◆进一步来看,研究员认为,当前有关部门采取大规模限价的可能不大,毕竟本轮涨价不是企业自身操纵行为,更多地是行业整合的趋势,同时当前行业整合空间依然较大,行业集中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即使有限价风险,但未来水泥价格仍有上涨的可能。
首先,虽然进入到水泥淡季,但是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发现需求端对本次水泥涨价影响并不大。
其次,中央政治局定调下,可以预计的是,环保限产力度将不断加大。同时进入错峰生产期,限产将全面铺展开来,加上去产能持续推进,水泥供需关系仍将偏紧。
再者,企业间兼并重组已是大势所趋,水泥行业集中度、水泥价格弹性将进一步提升(目前市场集中度为57%,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最后,原材料的高位运行,也让水泥价格有望维持高位。
错峰限产下,11月起水泥价格快速上涨
在12月8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决策层将环保治污列为未来经济工作新的三大攻坚任务之一。的确,纵观2017年整个年份,环保治污已得到充分体现,给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带来了直接而剧烈的影响,除了钢铁、煤炭以外,水泥也是其典型代表。
中国水泥网公布的数据显示,从11月初到12月6日,全国水泥价格指数涨幅达21%。尤其是从11月下旬开始,水泥价格涨势明显加速。在12月第一周周,全国水泥市场价格环比再度大幅上涨 2.5%。价格上涨仍集中在华东和华中地区,幅度30-100元/吨;下跌地区是海南,幅度20 元/吨。在这种背景下,武汉、贵州两地行业协会近日相继发文要求限价。
如何看待2017年水泥价格的大涨?未来这种涨价势头还能否延续?价格涨幅过快后的有关方面是否会采取限价行动?
作为传统建材的代表,水泥的价格自2016年开始触底反弹,涨势一直延续至今。截至2017年12月6日,全国水泥价格指数为144.83点,较年初上涨41.39%,创2012年以来的新高。
◆研究员认为,2017年水泥价格大涨,更多地是供给端在作用,尤其是受错峰限产的直接影响。
●我们看到,进入2017年,随着基建投资不及预期、房地产已进入到下行周期,需求端对水泥价格支撑较弱。
2017年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458,478亿元,同比增长7.40%,增速低于去年整体水平。可以预计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趋势仍将继续,基建方面需求也在放缓,进而影响对水泥的需求。
从房地产方面来看,2017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达到80,644亿元,同比增长8.11%,较去年6.88%的增速有了明显回暖。但这部分投资增量主要来源于三四线城市,受2016年10月以来各地调控政策的影响,热点城市相继步入“五限”时代,从而导致三四线城市需求占比的提升。随着国家对住房定位的调整,楼市调控逐步由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深化,并向三、四线城市蔓延,我们预计后续房地产市场对于水泥需求的贡献会有所回落。
●与此同时,水泥去产能持续推进、错峰生产力度不断加大,在各相关方积极推动下,水泥供给端持续收缩;同时这并非企业操纵价格所致,更多地是行业趋势——在水泥协会的倡导下,地方水泥企业通过对区域产销量和售价进行协同,盲目扩产、低价倾销等行为受到抑制。
在2015年末中央工作会议中提出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也于2016年5月正式颁布,该指导意见具体阐明了建材行业供给侧改革有关原则和思路,指出计划到2020年,再压减一批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产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区间。自此建材行业供给侧改革正式拉开大幕。“十二五”期间,全国共淘汰落后水泥产能6.4亿吨,新型干法熟料产能比重也从2010年的81%提升至2015年的96%左右,落后水泥产能基本完成淘汰。2017年6月,中国水泥协会制定了《水泥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明确的指标要求:“十三五”期间共淘汰熟料产能39,270万吨,关闭水泥粉磨站企业540家,使全国熟料产能平均利用率达到80%,水泥产能平均利用率达到70%。

自2016年底,水泥行业开始执行北方15省错峰生产。在环保趋严的大背景下,错峰限产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标准也更加严格,如2017年夏季各地的错峰和秋季的晋冀鲁豫四省错峰等。此外错峰生产的模式也在不断创新,2017年11月,新疆经信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2017-2018年冬季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针对电石渣水泥企业给出了具体的“错峰置换”办法。

在此背景下,水泥库存不断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水泥行业格局一直在改善,使得水泥涨价弹性一直较大,而且龙头公司盈利中枢在抬升——可以看到水泥价格上涨弹性并不和水泥产量增速(需求)呈简单线性关系,近几年水泥产量低速增长,而水泥价格弹性反而更大。

以龙头公司(以海螺水泥为例)盈利情况来看,其盈利中枢反而呈上升态势。我们再以水泥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例,2012年以来一直处于“去产能、去杠杆”状态,已经有较好的出清,体现为目前水泥行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周转率(产能利用率)在弱需求环境下已创出2008年新高态势。

2016年主导水泥企业和水泥行业协会在组织市场整合和协同中表现突出,各级行业协会围绕国务院办公厅34号文件开展区域市场协调工作,推进联合重组、开展错峰生产,水泥行业设立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开展区域整合、维护行业自律的措施,推动水泥多轮上涨。《水泥行业“十三五”规划》也指出,未来行业将大力推动区域市场企业的兼并重组,推进形成一批大型集团企业,“十三五”末,水泥行业将减少四分之一数量的企业,前10家大企业集团的全国熟料产能集中度达到70%,水泥产能集中度达到60%。产业的集中度达到70%。

除此之外,水泥涨价也有上游提价影响。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成本端压力较大——电力价格受到政府管控,变动幅度较小,从而成本相对固定,而煤炭主要为外购,价格随市波动,因而煤炭价格的变动对水泥企业的成本影响最大,冀东水泥公司公告显示,煤炭价格每上升10%,可能带动水泥全部成本上涨3%左右。

◆进一步来看,尽管有限价风险,但未来水泥价格仍有上涨的可能。

首先,虽然进入到水泥淡季,但是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发现需求端对本次水泥涨价影响并不大。

其次,中央政治局定调下,可以预计的是,环保限产力度将不断加大。同时进入错峰生产期,限产将全面铺展开来,加上去产能持续推进,水泥供需关系仍将偏紧。

再者,企业间兼并重组已是大势所趋,水泥行业集中度、水泥价格弹性将进一步提升(目前市场集中度为57%,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最后,原材料的高位运行,也让水泥价格有望维持高位。





钢铁去产能:完成1.15亿吨不到总产能10%,2018年去产能或再超预期!
研究员认为,2018年房地产投资增速稳中趋降,但钢铁需求预计维持韧性。钢铁供给侧去产能有可能继续超预期(尽管钢铁去产能已经完成了1.15亿吨,距离“十三五”1.5亿吨的上限目标,还剩几千万吨的规模)对此研究员认为,在需求没有明显回落的情况,供给端钢铁行业的支撑虽然边际影响可能逐步弱化,因此我们认为这个逻辑在2018年仍将延续。
◆在需求方面:热点城市需求状况好于非热点城市,供给状态差于非热点城市。热点城市地产投资增长可能依然会保持平稳。假设2017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年底回落至6%(实际可能要远高于该数字)附近,目前热点城市占全国房地产投资的比例约为41.5%,这意味着年内热点城市地产投资将回落至8%左右,非热点城市投资增速回落是5%左右。若2018年非热点城市地产投资零增长,在此中性条件下我们预计2018年地产投资增速约为3.4%。
如果进一步考虑租赁住房投资的影响,明年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更高,预计整体增速约在6%到6.5%之间。
此外,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维持稳中有升,特别是钢铁等传统周期性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已经触底,随着高端制造的提出及行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迎来反弹。特别要重视是,当前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维持20%以上,服务业利润增长30%以上,工业企业亏损家数持续减少,并且其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这意味着企业投资能力正在逐渐增强。
总之,研究员认为,2018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降幅,并且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维持稳中有升,钢铁需求维持韧性。
◆在供给方面:据数据统计,我国钢铁总产能为12.6亿吨。从已去产能1.15亿吨和钢铁总有效产能对比来看,已去产能仅占总产能不到10%。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12月4日发布的报告认为,2018年我国钢铁行业增长将有所放缓,预计粗钢产量约8.38亿吨,基本和今年持平。从实际产量和真实有效产能来看,钢铁产能有多余4亿多吨。如果保持80%的开工率,再考虑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对钢铁的需求也会逐渐降低看,研究员认为,虽然截至目前,钢铁去产能已经有1.15亿吨,但是明年钢铁去产能累计可能会超过1.5亿吨总预期。
房地产投资稳中趋降,但钢铁需求预计维持韧性
中国钢材消费超过50%直接来自于建筑行业,主要包括房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而其他钢铁下游行业如工程机械、家电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建筑行业的带动。如下图所示,2017年前10个月,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速后期虽然有所放缓,但是中枢仍然高于2016年。
如下图所示,我们注意到,2017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速也基本处在了历史一个相对较高水平。
建安工程进度往往可能将主导明年房地产投资形势。而建安工程进度与房屋施工面积增速相关性较高。2016年3季度以来,房屋施工面积增速持续在3%附近波动,房屋施工形势相当稳定。
我们预计2018年施工面积增速可能也难以有明显起色,将继续维持较低水平。但另一方面,新开工面积转入施工面积速度放缓,某种程度上也使得地产投资韧性上升。毕竟目前新开工面积已经扭转了2014-2015年负增长局面,这还是会对地产投资有一定的正面促进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可能依然较为紧张。如果用销售面积增速代表市场需求,新开工面积增速代表市场供给,那么前者与后者之差可以作为房地产销售市场的供给缺口。差越大表明市场需求大于供给,这会刺激房地产企业增加投资。从2014年以来的情况看,销售面积同比与新开工面积同比之差大致领先房地产投资同比12个月左右。
尽管在2015年房地产市场供给缺口大幅上升,但房地产投资增长却相对缓慢,这导致目前为止,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依然是需求大于供给。尽管当前地产销售面积增速持续下滑,但新开工面积增速更低,对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并未发生明显恶化。
2017年以来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速持续下滑,前三季度已跌至1%,这是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从各地的商品房待售情况看,北京同比下降5.5%,济南同比下降29.1%,长沙所在的湖南省同比下降54.4%,郑州所在的河南省同比下降19%,厦门和福州所在的福建省同比增长5.6%,也远低于2016年同期水平。
上述点名的5个城市正是本轮地产限购的首批城市。换言之,热点城市需求状况好于非热点城市,供给状态差于非热点城市。热点城市地产投资增长可能依然会保持平稳,因此我们依然可以通过预测热点城市2018年地产投资增速来推测明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形势。
今年去库存明显且土地购置面积持续上行,明年预期下滑空间有限,中枢水平预计6.5%左右。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预示二线以下城市开工占比可能逐步提升,这种结构性因素可能保障开工面积不会有太大波动。
若假设2017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年底回落至6%附近,目前热点城市占全国房地产投资的比例约为41.5%,这意味着年内热点城市地产投资将回落至8%左右,非热点城市投资增速回落是5%左右。
若2018年非热点城市地产投资零增长,在此中性条件下我们预计2018年地产投资增速约为3.4%。如果进一步考虑租赁住房投资的影响,明年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更高,预计整体增速约在6%到6.5%之间。
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维持稳中有升,特别是钢铁等传统周期性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已经触底,随着高端制造的提出及行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迎来反弹。特别要重视是,当前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维持20%以上,服务业利润增长30%以上,工业企业亏损家数持续减少,并且其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这意味着企业投资能力正在逐渐增强。
综上所述,研究员认为,2018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降幅,并且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维持稳中有升,钢铁需求维持韧性。
2018年钢铁供给端压仍将继续
供给侧的逻辑在2018年将有所延续:如果按照传统10年左右的朱格拉周期看,当前是处于产能周期底部,随着行业盈利好转,市场应该面临新一轮产能投放周期。但因为供给侧改革及环保限产这种周期中的非周期因素,很明显将抑制自然出清状态下的产能复燃,改变以往纯市场环境下的产能波动节奏。特别是钢铁等受供给侧及环保限产影响较大的子行业,在严控新增产能、清理整顿违法违规产能、采暖季开工受限、环保标准提高的情况下,将较长期保持供给侧逻辑不变。
供给端正是支撑钢铁有色行业2016-2017年景气度上行的主要逻辑,尽管边际影响可能逐步弱化,但我们认为这个逻辑在2018年仍将延续。
为什么这么说呢?
工信部原材料司钢铁处处长徐文立在论坛上表示,“十三五”的前两年,钢铁完成去产能已超过1.15亿吨,距离“十三五”1.5亿吨的上限目标,还剩几千万吨的规模。2018年要做好重点地区的去产能工作,巩固好取缔“地条钢”的成果,防止产能反弹,做好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工作。
据数据统计,我国钢铁总产能为12.6亿吨。从已去产能和钢铁总有效产能对比来看,已去产能仅占总产能不到10%。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12月4日发布的报告认为,2018年我国钢铁行业增长将有所放缓,预计粗钢产量约8.38亿吨,基本和今年持平。从实际产量和真实有效产能来看,钢铁产能有多余4亿多吨。如果保持80%的开工率,再考虑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对钢铁的需求也会逐渐降低看,研究员认为,虽然截至目前,钢铁去产能已经有1.15亿吨,但是明年钢铁去产能累计可能会超过1.5亿吨总预期。



国际聚焦




一年N次的“半岛有事”,就像“年经”一样,会一直伴随中国的“成长、成熟”!
近年来,一年N次的“半岛有事”,就像“年经”一样,一直“伴随”着中国的“成长、成熟”过程,几乎践行了先哲关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警示!
正准备集中精力“再大干30年”,分两个阶段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这些愿景,显然也成了某些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乌云”),更需要周边环境的“稳定”,从某种程度上说,在一些“海外势力”,无力从经济与政治手段上“狙击”中国“崛起”的情况下,刻意挑起一场“发生在中国周边的局部战争”,一直都在某些人的“预案”上,这还真不是一句“阴谋论”能够完全承载的
而坐等“收割”,或者“看笑话”的人,多得很,但这年来,中国日渐巨大的身形却一直各种花式的“委曲求全,闪转腾挪”,让这张“看跌期权”一直无法“行权”,虽然急坏了“权利人”,倒是让国内外一众八卦、脑残有了演示自己“负智商、零政商”的舞台,说得难听点,“三胖”放个“虚恭”,这些人都要跟着研究半天香臭,然后再鼓噪、乃至捏造一些“吸引眼球”的假新闻,耸人听闻、混淆视听!
研究员注意到,最近,最吸引眼球的,无非是如下几条“似是而非”的“故事”——
1、11月29日,朝鲜试射“据说”射程可达1.3万公里的“火星15”弹道导弹,12月4日,美韩开启了“据称”史上最强的“联合军演”,“假想敌”(其实应该说是“真想敌”)直指朝鲜;
2、就在这个档口,中国东北某非著名省份的一张平时几乎不被“外界”关注的地方官媒,刊登了一篇以“介绍、普及核武攻击与防范”为主的“科普文章”,被键盘侠们如获至宝,成了“中国开始应对半岛核战争”的“铁证”,而恰在此时,又一张真伪难辨的网络图片“被恰到好处的‘泄露出来’”:所谓的东北边境某地移动通信分公司,为“朝鲜难民安置点‘覆盖移动信号’”云云……
几件事“非常精妙”的结合到一起,就组成了一张“美军两周以内打击朝鲜,可能率先‘斩首行动’”的“完美拼图”!
网红、段子手这个“乐”啊,资本市场上也把尘封已久、屡屡扶不起的军工概念,擦了擦上面的灰土,又排在了“水果摊的前面‘叫卖’”……
俺们这个“娱乐圈”的“故事与利益链条”就是这么完整!!
……
但稍有“政商”的朋友,近期都会注意到,就在上述所谓的“战争硝烟逼近”的同时,“避免轻启战端”的各方,也在加倍的努力,避免“悲剧”的重演(研究员不知道,在这个核武遍布半岛周边的时代,还在鼓噪的“战争”的人,脑子是否是和那位“勇敢”的越过三八线,投奔韩国的朝鲜士兵的肚肠一样,长满了各种“寄生虫”?)——
在外交层面:韩国总统文在寅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话时,虽然拔高了“半岛局势危急”的调门,但同时也强调“朝鲜尚未取得‘将火箭与核弹头’结合、武器化的能力”,言下之意就是“哥们,先淡定,别撸火”;而美方的分析则称,美军难以在短期内做好“军事打击朝鲜的准备”,而更重要的是,面对美国军方“鹰派”的战争叫嚣,美国的部分国会议员还是清醒的“打击朝鲜意味着‘核战争’”……
如果再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虽然舆论和网上关于“战争一触即发”的脑残分析充斥,但当事各方却似乎“并没有临战状态”的表现——
中国这边,继续筹备迎接文在寅的来访,而韩国方面也没有“中止”这次历史意义访华的举措,换言之,如果朝鲜半岛真的“战争一触即发”,首当其冲的两国元首,还有闲情逸致,筹办元首峰会吗
美国那边,特朗普的精力并没有多少放在朝鲜这个“世界的尽头”,而是一手推进税改,与国会斗争“政府会否关门”,一手在中东“撸火”,宣布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看来有个犹太裔的驸马,以色列果真是国运昌隆啊)。
结果,东亚媒体鼓噪得甚嚣尘上的朝鲜半岛“悄无声息”,反倒是中东先“热战”起来
更重要的,还是中美的决策层面——
央广网消息,11月29日,就在朝鲜试射“可以打到美国本土全境”的弹道导弹的当天,习近平“应约”与特朗普再次通话。
特朗普表示,美方重视中方在解决朝核问题上的重要作用,愿加强同中方沟通协调找到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办法
习近平强调,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是中方坚定不移的目标。中方愿同包括美方在内有关各方继续保持沟通,共同推动朝鲜半岛核问题朝着对话谈判、和平解决的方向发展。
显然,在“半岛有事”的第一时间,中美两国元首就进行了“及时”的沟通,就算不能完全消除分歧,或者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至少也避免了两个核大国的“彼此误判”,要知道,“彼此误判”,恰恰是中美两国在“第一次朝鲜战争”当中,兵戎相见的一个关键因素!!
根据近年来逐渐解密的历史文件,1949年之后中国仍然是有意与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保持正常的国际交往与争取自身经济恢复所需要的国际市场与援助。
但很显然,斯大林与金日成“事先商量好”的这场朝鲜统一战争,断送了49年以后中美之间正常交往的可能,否则中国就不可能完全“倒向”苏联。
在双方缺乏有效沟通,彼此的战略利益没有调和的空间这一情况下,双方的再次合作就延到了20年以后
而今天无论是从中美双方的竞合关系,还是刚刚有点眉目的中美两国元首之间的交往,虽然双方肯定都存在基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但双方也都清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彼此维持一个合作的框架才能够对彼此国家利益最大化。从最近30年中国处理周边事态的经验来看,我们努力克制避免了使中国的发展偏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100年不动摇”的基本路线。
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无力处置一场可能发生的,烈度未知的局部战争,对中国现有发展模式和路径的冲击?而这一点才是包括半岛局势在内一切地缘冲突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挑战最根本的一条。
因此,我们判断类似朝鲜半岛冲突对中国的影响,不是看着人家放着一个大炮仗,明天放话说要来个斩首行动,我们就在网络上就去捕风捉影,甚至蓄意制造一些假新闻来博眼球。
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一方面运用包括国防力量在内的一切手段将所谓的擦枪走火或者蓄意冲突能够遏制住,另一方面,积极筹备让中国的经济体系和社会结构能够经受住,虽然概率很小,但仍无法完全避免的周边战端的冲击!
有关的历史因素表明这场战争打不起来
我们究竟该以怎样的心态和视角,来看待这一年来上演n次的半岛冲突?除了每次网络上鼓噪的核战争,与股市反复上演的借题发挥、炒作、割韭菜,市场一地鸡毛之后,究竟还剩下什么?
既然有这么多的人幻想战争,有这么多的人好了伤疤忘了痛,那我们就来好好的给他们上上课,来告诉他们曾经发生的那一场朝鲜战争为什么停战了将近60多年,但彼此都拿对方无可奈何。而今天,当年制约双方、束缚彼此手脚的枷锁是否已经解开?“38线”两侧是否都做好准备了,拼个你死我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个众所周知的话题:为什么“二战”之后没有“三战”?我想大多数还有脑子的人都知道,因为有了核武器。如同,某位科学伟人所说,人类的下一场战争,其结果将是我们最后都只会拿着石头和大棒互相征战,因为一旦有下一场大战就势必是一场核战争。
也正因此,上个世纪的冷战格局才得以维持了40多年。并且在这之后,核大国之间均保持战略忍耐,没有谁能够想象两个拥核国家之间会发生一场全面的战争。
就半岛格局来看,无论是朝鲜自身的体制,还是美日韩自身的属性,都决定双方其实谁都不想也不敢轻开战端。
就算是一场有限制的冲突也有扩大为局部战争甚至是核大国之间的战争风险。
那些“战争积极分子”更多只是想借助战争这个“故事背景”,来达成各自的战略意图。
总之,这是一场谁也玩不起的“梭哈”
实际上,稍有历史概念的人都知道,朝鲜战争的爆发尤其是让中美两个大国都卷入其中,很大的诱因在于中美两国当时对彼此国家利益和战略诉求的误判。
美方不相信毛泽东主席敢在国内的解放战争尚未真正结束的情况下,去与美国正面对抗。
而中方其实只是在事后才知道,斯大林已经同意金日成发起统一战争。
毛泽东主席从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上考虑,肯定是不希望中国在尚未完成统一的情况下被卷入另外一场战争,而让自己与头号帝国主义国家彻底翻脸。
其实按照当时美国国务院的战略规划,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美国将自己国家的利益红线后撤到日本、菲律宾等东南亚一线,而恰恰留出了台湾和朝鲜半岛这两处“缓冲地带”。
无论是美国有意留下诱饵,还是自己的战略失误,反正1950年代初,是留给“我们统一台湾,而南北朝鲜谋求统一”的一个难得的时间窗口,就看是中国先动手收台湾,还是南北朝鲜先掐架吞并对方
但遗憾的是,大陆和台湾之间隔着一条海峡,我们百战百胜的步兵,不可能徒步跨过海峡,但南北朝鲜之间只有一条地理上的“38线”,于是金将军麾下的10万大军(其中有几万参加过中国的抗战和解放战争朝鲜族士兵)一夜之间就跨过了“38线”,显然朝鲜的那一声枪响抢走了这一先发优势。
从事后的今天来看,这对中美双方来说,彼此之间的战争,绝对称不上是自身国家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但历史不能假设,在双方缺乏有效沟通,彼此的战略利益没有调和的空间这一情况下,双方的再次合作就延到了20年以后。
也因此,11月29日,就在朝鲜试射“可以打到美国本土全境”的弹道导弹的当天,习近平“应约”与特朗普再次通话。双方都清楚,彼此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是避免彼此再次“战略误判”的有效手段!
这是一场谁也玩不起的“梭哈”!
今天无论是从中美双方的竞合关系,还是刚刚有点眉目的中美两国元首之间的交往,虽然双方肯定都存在基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但双方也都清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彼此维持一个合作的框架才能够对彼此国家利益最大化。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能成为朋友,也绝对不希望对方成为自己的对手,那将虚耗彼此更多的国家利益。就如同西方的谚语所说的:你战胜不了的对手,就让他成为你的盟友!
如同今天的法国和德国一样。当然,中美之间的关系远没有法德之间的那样。但中美都明确一点,对方都是最有可能给自己未来的发展形成致命挑战的“前世的冤家”。
对中国来说,我们谋划的未来30年两个阶段发展,仍然需要和平的周边环境,当我们的竞争对手已经不可能从经济和政治手段上遏制中国发展的情况下,所谓的“一场局部战争”,确实有可能会拖慢中国经济朝着既定目标和轨道运行的步伐,甚至如果我们应对不利,此前几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也有被危及的可能。或许这真的就是所谓的“海外敌对势力”的夙愿。
但是,从最近30年中国处理周边事态的经验来看,我们努力克制避免了使中国的发展偏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100年不动摇”的基本路线。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无力处置一场可能发生的、烈度未知的局部战争,对中国现有发展模式和路径的冲击?
这一点才是包括半岛局势在内一切地缘冲突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挑战最根本的一条。
因此,我们判断类似朝鲜半岛冲突对中国的影响,不是看着人家放着一个“大炮仗”,明天放话说要来个斩首行动,我们的网络上就去捕风捉影,甚至蓄意制造一些假新闻来博眼球。
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一方面运用包括国防力量在内的一切手段将所谓的“擦枪走火”或者“蓄意冲突”遏制住,另一方面积极筹备让中国的经济体系和社会结构能够经受住,虽然概率很小,但仍无法完全避免周边战端的冲击。




美帝、棒子,你们倒是打呀,我等到头发都白了!!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又到了一年几度拿朝鲜开涮的时候了。
我想起1965年的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在谈到美国政府扩大越南战争时,面对极端反华分子公开呼吁进犯中国的时候,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时年64岁的外交部长陈毅元帅,挥舞着双拳,用手指着斑白的头发激昂地说:“我们等待美帝国主义打进来,已经等了16年,我的头发都等白了。或许我没有这种幸运能看到美帝国主义打进中国,我的儿子会看到,他们也会坚持打下去。请不要以为我是个好战分子,是美帝国主义穷凶极恶、欺人太甚。”
而现在,我们也同样在等待,“美帝、棒子,你们倒是打呀,我等到头发都白了!”
事实上,相对于朝鲜半岛的冲突对中国的外部影响,研究员倒觉得,一些脑残认知对我们的伤害更大。
◆首先,舆论叫嚣的斩首行动很难落实。就拿此前同样被美国定义为独裁者的萨达姆、卡扎菲来说,如果斩首能够有效,干嘛不在开战之前就直接动手,而非要在空袭乃至地面战争打了N久以后才将这些头目抓到?还不说这些国家的国防与安保力量与朝鲜相比有多大的落差,因此,对“三胖”实行斩首行动更是难上加难。
◆其次,紧邻朝鲜的不仅仅只有中国,恐怕反对川普冒失行为最激烈的,既不是中国也不是俄罗斯,而是三胖的同胞,韩国的文在寅。毕竟朝鲜和韩国这对死敌,是互相将彼此的领土视为自己合法的国土,这也意味着任何外部势力要对半岛任何一方动武,在他们看来,都是对自己主权的严重伤害。也正因为此,上任之初的文在寅,就已经下了毒誓,美国要打击朝鲜,必须获得韩国的同意!
◆再者,川普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他肯定算得清楚,近二十年以来,尤其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打的那些糊涂仗,究竟是让美国的国家地位上升了,国家利益扩大了,还是变成了拖累美国霸业的绊脚石?事实上除了得罪一连串人,这种用战争的方式达到一国目的的模式,显得越来越吃力不讨好。
◆最后,无论是美国和朝鲜尽管都不愿意但它们都必须接受一个现实,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保持半岛的高热度、高烈度,才能最终达成彼此看似冲突实则默契的国家利益。
朝鲜的初衷很好理解,作为一个一穷二白,鸟不拉屎的经济体,它在国际上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对价的筹码,唯有盛产的军事力量与挑事的能力,才能为它换得一丝生存的空间;
美国自己心里也清楚,其在亚太真正的战略对手绝不是朝鲜,而是朝鲜背后的利益攸关方,而朝鲜的“作死”则恰恰给了美帝加强在该地区的高强度存在感,以合理合法的依据和道德制高点。
综合来看,在这几点常识下,你告诉美帝要把朝鲜给干掉,就如同你在跟我讲,威尼斯商人要把自己苦心豢养的那只“会下金蛋的鸡”给宰掉一样,除了脑残们会相信,我是不会相信的!
脑残们,请看清这几点再来讨论美朝能否开战
记得上一次鼓噪核战争还是气候暖和之时,如今北半球逐渐天寒地冻,半岛的热度又再次上升,无非又是“三胖”放了一个“大爆竹”,但引起国人尤其是网络“欢欣鼓舞”的,不是这个“大炮仗”(据说能够打到华盛顿),而是一个“不怎么知名”的地方官媒,发了一篇科普文章,更有一张图片流传,说什么某地要为所谓的朝鲜难民安置点搞什么网络覆盖。
我就奇了怪了,这个所谓的“网络覆盖”( 如果它真有的话)要为谁服务?不要说“朝鲜难民”,就算是“朝鲜精英”,有几个人需要连上中国现在通用的4G网络?又或者是要给所谓的在“安置点”工作的中国工作人员使用?有关消息到现在为止,既没有被官方证实,也没有被证伪,而上述传闻对国人以及外界最大的价值,恐怕只是让外界知道了中国居然还一个叫吉林的地方,而让国人知道了我们的网络覆盖已经连这么偏远的地方,都能够投射到。
◆相对于朝鲜半岛的冲突对中国的外部影响,研究员倒觉得,一些脑残认知对我们的伤害更大。如果真像某些观点分析的那样,美帝不在朝鲜的导弹能力尚处在很基础的时候就动手,将其扼杀在摇篮当中,而偏偏要等到其所谓的“大爆竹”能够投射到美国全境之时去“找死”?
当然也有人给出了馊主意,也就是所谓的“斩首”。且不说美国追捕一个非政府组织的头目本拉登用了多少年,才将其成功地定位,就拿同样被他定义为独裁者的萨达姆、卡扎菲来说,如果斩首能够有效,干嘛不在开战之前就直接动手,而非要在空袭乃至地面战争打了N久以后才将这些头目抓到?还不说这些国家的国防与安保力量与朝鲜相比有多大的落差,对“三胖”实行斩首行动更是难上加难。
◆退一万步讲,就算川普头脑发热,真的铁了心要在半个月之内动手(已经有统计分析显示美帝目前在亚太地区集结的军事力量就根本就不够展开一场小规模的军事战争),人们似乎忘了,紧邻朝鲜的不仅仅只有中国,恐怕反对川普冒失行为最激烈的,既不是中国也不是俄罗斯,而是三胖的同胞,韩国的文在寅。
脑残们缺乏一项政治常识,朝鲜和韩国这对“死敌”,是互相将彼此的领土视为自己“合法的国土”的,也就是说,任何外部势力要对半岛任何一方动武,在他们看来都是对自己主权的严重伤害,也正因为此,上任之初的文在寅,就已经下了毒誓,美国要打击朝鲜,必须获得韩国的同意!
而同样地,1990年代,同样是朝鲜半岛冲突激化,以至于当时的美国政府也一度考虑是否要动武的时候,冲在第一线阻止美国采取行动的,恰恰是当时的韩国总统。
道理其实很简单,天下人都知道,无论是美国打击朝鲜,还是朝鲜自身发生动乱,中俄两国当然也会受到一些波及,但首当其冲陪葬的肯定是离三八线不到一百公里的汉城。这个地理常识似乎脑残们也不知道。
再来说美帝是不是真的铁了心要除朝鲜而后快?答案恐怕和脑残们的幻想截然不同。首先,我们都知道,川普是个商人(对这一点常识脑残们似乎也不知道),也就是说川普肯定要做详细的精算之后再来决定到底对朝鲜采取什么样的处置手段,而从朝鲜发射大爆竹到中国某地官媒搞科普,前后不过一周时间,川普有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算好这笔账首先是个问题,而据我有限的国际新闻消息来看,川普近期似乎花在耶路撒冷上的心思要比花在三胖身上的多得多(当然,对于耶路撒冷争端,脑残们也是不知情的)。
还是回到川普会算账这个问题上来,研究员先来替你们算笔账,川普要评估在朝鲜搞大动作到底能有多大的收益,即使不去咨询他的那些智囊和前辈,以他一个成功商人的经验和半吊子政治家的小脑去想,他也应该会知道他的几个前任,打的那几场烂仗,给美国带来了什么样的收益——
●萨达姆是被吊死了,伊拉克也乱了,美帝并没有按照盛传的阴谋论所说,从伊拉克运出几桶石油(这也是脑残们最喜欢的一个剧本),反倒是美国的前盟友伊拉克倒掉,而美国的死敌伊朗坐大
●紧接着,又一场西方干预的叙利亚内战,不仅没有把阿萨德政权推翻,反倒让俄罗斯和伊朗借着反恐的名义,大举进入中东,使得俄国、伊朗、叙利亚,以及黎巴嫩,连成了一个利益链条,填补了美国战略重心移往亚太之后的权力真空。如今北约成员国土耳其倒是和俄罗斯打得火热,众矢之的的苏丹也邀请俄国在红海建军事基地,而美国推动的颜色革命,不仅没有给任何一个所谓革命成功的国家,带来社会稳定和经济改善,反倒滋生了IS这一极端的恐怖势力,成为俄国和伊朗势力渗透的借口。
恐怕也正是因为此,美国渐感在中东地位不稳,看着逐渐坐大的伊朗,日渐离心离德的沙特,越来越不听话的伊拉克与科威特,川普自然要把所有的赌注押宝在最忠实的盟友以色列身上,于是乎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也就并不突然。
◆回顾这些是要告诉国人(不包括那些脑残,因为告诉他们,他们也理解不了),川普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他的智商再低也比脑残高一点点,他肯定算得清楚,近二十年以来,尤其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打的那些糊涂仗,究竟是让美国的国家地位上升了,国家利益扩大了,还是变成了拖累美国霸业的绊脚石?除了得罪一连串的人,这种用战争的方式达到一国目的的模式只会越来越吃力不讨好。
如果对付那些军事力量比朝鲜要差得多的对手(其背后还没有牵扯周围太多的核心利益),美国都并不合算,川普这个商人还要不要做这笔买卖?
回过头来我们再说说朝鲜,这个自封的“宇宙帝国”,再怎么糊涂,再怎么自大,它不清楚和三八线对面的落差?它不清楚美国真正的力量?那为什么它这几十年以来一直都敢于挑衅美帝,而且屡屡得手?
究其原因,无非是美国和朝鲜尽管都不愿意但它们都必须接受一个现实,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保持半岛的高热度、高烈度,才能最终达成彼此看似冲突实则默契的国家利益。朝鲜的初衷很好理解,作为一个一穷二白,鸟不拉屎的经济体,它在国际上没有什么用来可以对价的筹码,唯有盛产军事力量与挑事的能力才能为它换得一丝生存的空间,所以它必须借助从核武到导弹这一切事件的“营销”,在美帝面前狂“刷存在感”,否则日理万机的美帝,还真顾不上这个它天涯海角。所以,所谓的战争边缘战略,不仅仅是朝鲜的手段,而已经成为其生存之道,是其国策。
美国自己心里也清楚,其在亚太真正的战略对手绝不是朝鲜,而是朝鲜背后的利益攸关方,而朝鲜的“作死”则恰恰给了美帝加强在该地区的高强度存在感,以合理合法的依据和道德制高点。
换句话说,一个不断挑事的朝鲜才更有利益美国加强对日韩的控制,为其遏制其真正的战略对手提供借口和素材
在这种战略默契之下,你告诉美帝要把朝鲜给干掉,就如同你在跟我讲,威尼斯商人要把自己苦心豢养的那只“会下金蛋的鸡”给宰掉一样,除了脑残们会相信,我是不会相信的。
我想起1965年的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在谈到美国政府扩大越南战争时,面对极端反华分子公开呼吁进犯中国的时候,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外交家、军事家,时任外交部长64岁的陈毅元帅挥舞着双拳,用手指着斑白的头发激昂地说:“我们等待美帝国主义打进来,已经等了16年,我的头发都等白了。或许我没有这种幸运能看到美帝国主义打进中国,我的儿子会看到,他们也会坚持打下去。请不要以为我是个好战分子,是美帝国主义穷凶极恶、欺人太甚。”
而现在,我们也同样在等待,“美帝、棒子,你们倒是打呀,我等到头发都白了!”



观察与思考




“清华研究生5套房定终身”?这一轮房地产调控要维护的是“中国经济的创新潜力”!
中国经济被撕裂成两张皮:一方面新经济引领市场风气,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传统的发展模式在很大的一片地区还不得不延续。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是将这两者融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经济发展的不同的战略阶梯,还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依然是任重道远?
“我爷爷两套已经是我的了,我爸三套也是我的了,我有五套房子了。我结婚找个女的也是五套,那不就是十套了(果然是两家上市公司的“并购模式”)……”这是一个清华研究生的独白。
“清华研究生5套房定终身”故事的背后或是反映的是“国人经济创新能力的扼杀”。如果说一线城市的精英分子都变成了房二代(一个房二代的净资产甚至堪比一家上市公司),那么中国经济下一步经济创新动力就会存在很大的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一方面,以乌镇互联网大会为代表的新经济快速的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南京那边还在抢房。短短5天之中,集中开盘的3000多套房源几乎全部售罄,而这些房源均要求首付八成以上。这就形成了一个反差。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一线城市高房价有可能会阻碍这些城市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而演变成某种程度上的垄断资源之下盘剥其他地区的经济形势(以前所谓的环北京的贫困带)。
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的高增长,如果这里的年轻人都变成了“房二代”,身价都如同一家上市公司,而他们又同时霸占着一线城市的优质资源(从教育和医疗到金融信息这一系列),不仅对一线城市自身经济的转型带来阻碍,也会让新经济所需要的一线城市当中高素质的人才出现断档。
因此,上述巨大反差的存在不得不引发我们对这一轮房地产调控的思考!
清华研究生5套房定终身
11月28日下午,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博导、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后EMBA教授魏杰受博商会邀请,做了主题为《解读十九大:迎接新时代,抓住新机遇》大讲堂。
他指出:最近我在清华大学给研究生上课,有一个孩子是北京人,我说你好好学习,你不好好学习怎么涨本事,怎么生活,现在房价多高。他说我根本不用房子了,我爷爷两套已经是我的了,我爸三套也是我的了,我有五套房子了。我结婚找个女的也是五套,那不就是十套了……
“清华研究生5套房定终身”故事的背后或是反映的是“国人经济创新能力的扼杀”。如果说一线城市的精英分子都变成了房二代(一个房二代的净资产甚至堪比一家上市公司),那么中国经济下一步经济创新动力就会存在很大的问题。
房地产绑架了社会主要的经济资源。据数据统计,购房者提供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巨大,占银行零售贷款的比重已超过50%。目前,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0.1万亿元,占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比重高达67.6%。
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的高增长,如果一线精英一个个都变成了房二代,身价都如同一家上市公司,与此同时他们又同时霸占着一线城市的优质资源(从教育和医疗到金融信息等一系列)。这不仅对一线城市自身经济的转型带来阻碍,也会让新经济所需要的一线城市当中高素质的人才出现断档。这恐怕就是所谓的“清华研究生5套房定终身”。
如果精英都沦陷为“房二代”,中国经济转型将何去何从?
2017年12月4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持续火热进行,题为“人工智能:让生活更美好”。与会成员有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搜狗CEO王小川、欧洲科学院院士汉斯·乌思克尔特、PrivacyShell & TodaCorp首席执行官托菲·萨利巴、海尔集团副总裁赵峰、百度副总裁王海峰等行业大咖,并针对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为核心的话题,从AI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风险等方面展开了深度讨论。
本次乌镇互联网大会展示了各种黑科技——
网易展台带来了一个小巧的翻译机器,据说内置的有道神经网络翻译堪比专业八级在场外宾纷纷试用,翻译结果准确流畅,省下了一笔随身翻译的巨款。
天猫带来了无人超市体验馆,结账上方摄像头能够捕捉表情。根据判断“情绪幅度”从而给出不同的折扣,笑得好看还能得到更好的折扣。
搜狗展台展示了通过图像分析,识别说话内容的唇语识别技术,美剧中高大上的追踪科技也有了实体版。
……
一方面,研究员注意到,以乌镇互联网大会为代表的新经济快速的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南京那边还在抢房。
11月20日,南京城东五矿晏山居楼盘前,人声鼎沸。从轨交2号线钟灵街地铁站出来接近柳营西路开始,约500米的路两侧停满了车。人群中有许多白领夫妻,更不乏白发如霜的老年人,人群脸上带着期待与喜悦,相互交谈着,能来到这里参加选房,证明他们已经是摇号的中签者。
五矿崇文金城这次推出399套新房,吸引了超过2000人登记摇号。楼盘位于南京市西南的河西新城。之所以有如此汹涌的买房人群,原因之一是:新房的开盘单价在35000万元/平方米左右,而周边的二手次新房单价约为5万元/平方米。
这是南京河西新城在11月中下旬(18日-21日)开盘的10个楼盘中的一个。短短5天之中,集中开盘的3000多套房源几乎全部售罄,而这些房源均要求首付八成以上。
中国经济的发展说得夸张一点,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弯时期。一方面,以乌镇为代表的新经济成为中国新经济的领头羊,引领市场风气,而南京依然不得不把自己的财富配置在房地产领域里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搞了两年,就在这样的一个反差中,中国经济被撕裂成两张皮:一方面新经济引领市场风气,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传统的发展模式在很大的一片地区还不得不延续。
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是将这两者融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经济发展的不同的战略阶梯,还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依然是任重道远?
总之,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一线城市高房价有可能会阻碍这些城市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而演变成某种程度上的垄断资源之下盘剥其他地区的经济形势(以前所谓的环北京的贫困带)。
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的高增长,如果都变成了一个房二代,身价都如同一家上市公司,而他们又同时霸占着一线城市的优质资源(从教育和医疗到金融信息这一系列),不仅对一线城市自身经济的转型带来阻碍,也会让新经济所需要的一线城市当中高素质的人才出现断档。这恐怕就是所谓的“清华研究生5套房定终身”。




“一线城市吸引全球高端人才,热点二线接过一线城市的‘枪’”才是房地产长效机制!
美国化解风险的途径是:通过印钞票,将风险转移到全球,给别人挖坑,剪别人羊毛。同样的,中国现在应对风险采取的模式也是:将自身的产业发展放在全球的大环境中,去争夺全球化当中的优质资源和市场。中国M2存量160万亿元作用,超发的货币大多淤积在房地产市场,没有流出去。如果一线城市“打出去”成为国家化大都市,那么一线城市的高房价压力才能够得以缓解。
如果中国经济实现了转型,人才实现了这样的转移(一线城市吸引全世界高端人才,二线城市吸引一线城市回流的中产阶级),那么房地产泡沫就通过市场化方式得以化解。这或许才是化解房地产市场泡沫的长效机制。
2018年监管层把“去杠杆、防风险”作为了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重点不是股市而是房市
然而,研究员认为,通过短期控制“房市”风险的手段来防控金融风险只是应急之需。一线城市应该享受高房价,一线城市有足够高端产业带来高利润和高收益来支撑高房价,最直接的典型例子是“任泽平入职恒大集团”。
这其中的关键的问题是,一线城市除了有自己的高端产业和高房价以外,与之相匹配富裕人群,以及“房二代”比例占只能是少数,更多的是要吸引与高房价相适应的新移民进入其中。因此,最根本的途径是,一线城市往外走,学习纽约、香港,吸引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而新一线或是热点二线城市则要接过一线城市的“枪”,发展成为本土的一线城市,接受现在一线回流的白领中产阶层。
2018年监管层的工作重心是防风险,尤其是楼市风险
◆从近期监管层的工作看,研究员认为,2018年监管层已经把“去杠杆、防风险”作为了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
监管层宁可暂缓一些重大的基建项目和PPP项目等主要是出于“防控风险考虑”。然而,研究员认为,当下风险最大的市场是房地产市场——
●据数据统计,购房者提供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巨大,占银行零售贷款的比重已超过50%。目前,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0.1万亿元,占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比重高达67.6%。中国家庭房产占总资产高达69%,而这一数据没有只有36%。
●我爷爷两套已经是我的了,我爸三套也是我的了,我有五套房子了。我结婚找个女的也是五套,那不就是十套了……这是一个清华研究生的独白。这个故事也表明了楼市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泡沫。
对此,清华大学教授魏杰指出,当下防范金融风险第一件事是抑制风险,不是股市而是房市
监管层如何从根本上疏散楼市风险?
然而,研究员认为,通过短期控制“房市”风险的手段来防控金融风险只是应急之需。一线城市应该享受高房价,一线城市有足够高端产业带来高利润和高收益来支撑高房价,最直接的典型例子是“任泽平入职恒大集团”。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看到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一线城市富裕人群“5套房房二代”和新增的社会精英进入相并存。只要一线城市不自我封闭,能够吸引各种高端人才源源不断地进入到这个城市当中来,“房二代”只会成为少数
这其中的关键的问题是,一线城市除了有自己的高端产业高房价以外与之相匹配富裕人群中“房二代”比例占少数,更多的是要吸引与高房价相适应的新移民进入其中从这个角度来说,北京以产控人,和雄安新区的分流都是有意来实现这样的一个转变。
按照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速,一线城市下一阶段发展指向的目标是“纽约、伦敦、东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最次香港、新加坡等之类的次全球一线城市。美国有“亚马逊、苹果、脸谱、谷歌和微软”,中国的一线城市和准一线城市则有“BATJ”。
现在的新一线或是热点二线城市则要接过一线城市的“枪”,发展成为本土的一线城市。如同金融业全面对美开放一样,我们的城市化发展以及新经济的创新也在某种程度上是复制美国的模式,其中一个最典型的特征吸引全球高端人才融入到美国当中来。
这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人口分布格局:世界各地的人才汇集到中国一线城市,进而支撑其一线城市的高房价。而,一线城市的中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4-30 15:00 , Processed in 0.160388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