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首席财经2017.12.1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8 09: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气荒“透露”了中国实体经济怎样的“真相”?!》:近来,中国宏观经济整体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利空”,各项宏观经济迅速走弱。这相当的程度上,与政府有关部门“主动减速”有关:此前,发改委暂缓、甚至否决了部分地方的地铁项目,财政部开始清理“PPP项目库”,央行则持续收紧M2增速……究其原因,博览研究员认为,中国经济现有的模式和资源承载能力,已经不能再经受所谓的“高增长”的“折腾”!近日有报道认为,民用“煤改气”是导致天然气需求暴增的原因。但今年12月日均新增的1.3亿立方米天然气用量,“煤改气”仅占30%左右。今年天然气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是需求侧超预期规模的增长和供应侧始料未及的减少造成的。因此,在所谓的“气荒”的背后,中国经济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而只有“经济发展不损及国民正常生活”,国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才有可能增加,也才可能解决“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要么,就是30%的居民采暖用气受到70%的工业用气的压制,居民的幸福感受损;要么,就是降低传统经济的增速,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资源”去感受增长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现实,2017年以来,决策层一直在“淡化GDP目标”,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相较2016年“更多谈风险”,变为如今“更多谈信心”!
《为何决策层在2017年不太担心经济增长的压力?》:2018年决策层的工作重心放在结构性的调整上以及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上。在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决策层还在强调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而2016年年底,决策层就转向了全面防风险。而在今年年初,监管层为了防止外来风险在国内的扩散,提前做好了各种准备工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央行和外管局加强外汇管制,防止美元加息给国内带来的资本外逃的压力。接着,决策层的重心从“全面防风险”转向在防风险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性改革,并且承认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到的成果。政治局会议明确了2018年的主要工作重点: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经济增速正在放缓,其自身结构也在调整当中。与此同时,中国新经济也增长强劲。总之,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既要有传统经济去产能之后恢复活力,更要有新经济逐渐挑大梁,改善经济结构失衡。



博览视点




气荒“透露”了中国实体经济怎样的“真相”?!
【研究员】:柯彩 田文

结论:近来,中国宏观经济整体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利空”,各项宏观经济迅速走弱。这相当的程度上,与政府有关部门“主动减速”有关:此前,发改委暂缓、甚至否决了部分地方的地铁项目,财政部开始清理“PPP项目库”,央行则持续收紧M2增速……究其原因,博览研究员认为,中国经济现有的模式和资源承载能力,已经不能再经受所谓的“高增长”的“折腾”!近日有报道认为,民用“煤改气”是导致天然气需求暴增的原因。但今年12月日均新增的1.3亿立方米天然气用量,“煤改气”仅占30%左右。今年天然气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是需求侧超预期规模的增长和供应侧始料未及的减少造成的。因此,在所谓的“气荒”的背后,中国经济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而只有“经济发展不损及国民正常生活”,国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才有可能增加,也才可能解决“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要么,就是30%的居民采暖用气受到70%的工业用气的压制,居民的幸福感受损;要么,就是降低传统经济的增速,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资源”去感受增长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现实,2017年以来,决策层一直在“淡化GDP目标”,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相较2016年“更多谈风险”,变为如今“更多谈信心”!


【博览财经研报】民用“煤改气”不是今年“气荒”的根本原因,最多不过是“叠加因素”,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经济产能复苏”的刺激。但随着4季度相关经济活动的“主动减速”(发改委暂缓、甚至否决了部分地方的地铁项目,财政部开始清理“PPP项目库”),这一矛盾有可能暂时缓解。而博览研究员更关注的是,在所谓的“气荒”的背后,中国经济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而只有“经济发展不损及国民正常生活”,国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才有可能增加,也才可能解决“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
近期,中国宏观经济整体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利空”,各项宏观经济迅速走弱:
铁路货运量增速已经降至4.9%;
10月重卡销量增速从9月的91%大幅降至32%;
制造业投资微幅回升至4.1%,但仍处低位;
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下滑至4.8%;
基建投资方面,考虑到地方债务置换将在18年到期、置换额度边际下滑,以及政府举债被严格规范,融资来源受限将制约未来基建投资发力。
这相当的程度上,与政府有关部门“主动减速”有关:此前,发改委暂缓、甚至否决了部分地方的地铁项目,财政部开始清理“PPP项目库”,央行则持续收紧M2增速……
究其原因,博览研究员认为,中国经济现有的模式和资源承载能力,已经不能再经受所谓的“高增长”的“折腾”
近日有报道认为,民用“煤改气”是导致天然气需求暴增的原因。但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原热能工程系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姚强介绍,今年12月日均新增的1.3亿立方米天然气用量,“煤改气”仅占30%左右。今年天然气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是需求侧超预期规模的增长和供应侧始料未及的减少造成的。
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全国天然气消费量18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7%,其中城市燃气增长10.1%,工业增长22.7%,发电增长27.5%,化工增长18.2%。今年的经济强劲,带动了工业、化肥等用气的增加。
要么,就是30%的居民采暖用气受到70%的工业用气的压制,居民的幸福感受损;要么,就是降低传统经济的增速,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资源”去感受增长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
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现实,2017年以来,决策层一直在“淡化GDP目标”,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相较2016年“更多谈风险”,变为如今“更多谈信心”!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2017年12月8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再次将“去杠杆和防风险”作为决策层的工作重心,再次淡化了GDP目标。2016年同期的政治局会议也并未特别要求“合理区间”,显示出在当前十三五增长目标预期能够完成的前提下,政策不会用特别的方式拉动增长。
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5年底政治局会议在部署2016年工作时强调“……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的确从今年前10个月的各项宏观经济数据看,中国经济短期企稳,并呈现出一定的复苏态势。但是,上述提到的各项经济数据再次打脸中国宏观经济。
对此,博览研究员认为,在“去杠杆和防风险”和“经济稳增长”方面,显然2018年决策层将工作重心放在前者,宁愿以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速为代价。
中国经济上半年增速强劲
●从具体数据上看,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51.8,前值51.6,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相比10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指数有所回升。
但是,我们仍然不难发现,虽然中国制造业PMI数据居高位,但是仍处在一个相对不稳定的状态。与此同时,博览研究员发现,中国GDP在去年创历史新低6.7%后,短期反弹一度到6.9%。然而三季度GDP增速再次下滑为6.8%,但是整体水平仍然好于去年和预期。
●据第一商用车网,9月重卡销量突破10万辆,创下新的历史记录, 同比狂增89%,环比增长7%——重卡市场连续三个月保持着80%以上的同比增幅(7月同比增长81%,8月同比增长90%)。事实上,重卡市场的狂热已持续大半年之久。
除了重卡外,中国挖掘机销量在8月同比增长继续超过一倍。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发布的数据,8月份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逾1倍,连续八个月保持超过100%的增长速度。其中,国内市场销量达7952台;出口销量757台,同比涨幅为49.6%。中金公司数据显示,出口增速回升,海外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8.8%。
从前8个月数据来看,1-8月累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91439台,同比涨幅为101.1%。据中金公司统计,柳工、徐工和三一重工销售557 台,821 台和2,059 台,同比增长209%,146%和136%。
重卡和挖掘机等的销售火爆似乎与前三个稍高增长的GDP相呼应,似乎预示着中国传统产业正在复苏。
●从天然气的消费情况也能反映出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相对较为强劲。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全国天然气消费量18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7%,其中城市燃气增长10.1%,工业增长22.7%,发电增长27.5%,化工增长18.2%。今年的经济强劲,带动了工业、化肥等用气的增加。
从今年1到10月份出台的各项经济数据看,中国宏观经济在短期内似乎有所企稳,并且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强劲。
前期强劲的数据遭遇滑铁卢,难以掩饰中国经济再次下行趋势
我们看到——
●今年10月,铁路货运量、重卡增速大降。铁路货运量是构成克强指数的三大指标之一。本轮经济的回升始于16年初,铁路货运量增速从15年末的-16%回升至16年初的-10%,随后一路转正至两位数增长,到17年7月增速高达17.7%,但在10月份,铁路货运量增速已经降至4.9%。与中国工业经济密切相关的另一指标是重卡和挖掘机的销量,10月重卡销量增速从9月的91%大幅降至32%,这一增速已经低于16年7月份水平。
●工业继续降温,限产效应显现。如下图所示,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6.2%,仅略高于6%年内低点。虽然相比前两个月有所上升,但是受终端需求走弱、环保限产效应显现影响,工业生产继续降温。与此同时,发电量增速创新低至2.4%,主要工业品中,钢材、有色、乙烯、化纤、煤炭产量增速全线下滑,仅水泥略有回升。
●投资微幅回升,地产仍是拖累。
11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略回升至6.3%。
首先,制造业投资微幅回升至4.1%,仍处低位。虽然价格上涨令钢铁、有色、化工等中上游行业盈利改善,但因受制于产能过剩和环保限产,这些行业投资仍是负增长,对制造业投资形成拖累。考虑到企业部门负债率仍处于130%的历史高位、不具备大幅举债投资空间,以及中上游行业仍受制于去产能和环保限产,未来制造业投资或仍在低位徘徊。
其次,基建投资高位持平。基建投资增速高位持平在15.6%,成为投资的中流砥柱。下半年以来,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增速下滑转负,但受广义财政发力支撑,基建投资仍高位企稳。而考虑到地方债务置换将在18年到期、置换额度边际下滑,以及政府举债被严格规范,融资来源受限将制约未来基建投资发力。
最后,地产投资继续下滑。在去年同期低基数的背景下,房地产投资增速仍可能继续下滑至4.8%。考虑到7月份以来地产销售增速基本归零,以及地产相关债券和非标融资基本冻结,资金的压力将制约地产投资扩张。
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回升至5.3%,而土地购置增速、新开工增速也都有所回升。地产销量增速的短期回升主要缘于基数较低,去年“930楼市”调控后,11月地产销量增速从10月的26.4%暴跌至7.9%。但当前楼市调控仍在加码,住建部等三部委召开会议强调地产调控不放松,央行和银监会则联合发布现金贷整治方案,11月房贷利率再创新高至5.36%,12月以来三四线地产销量大幅下滑,而明年上半年三四线地产销售将面临高基数效应,这都意味着地产销量反弹难以持续,未来或重新面临大幅下滑风险。
●在消费方面,前期政策刺激对汽车消费需求的透支效应正持续显现,而前期地产销售转弱对地产相关消费的拖累也仍将延续。
总之,从各个数据的反馈来看,中国经济似乎下行趋势,难走刺激老路




为何决策层在2017年就不太担心经济增长的压力?
【研究员】: 柯彩

结论:近期的“气荒”表明了,中国经济现有的模式和资源承载能力已经不能再经受所谓的“高增长”的“折腾”!要么,就是30%的居民采暖用气受到70%的工业用气的压制,居民的幸福感受损;要么,就是降低传统经济的增速,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资源”去感受增长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于是我们看到,中国的传统经济增速正在放缓,其自身结构也在调整当中。与此同时,中国新经济也增长强劲。总之,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既要有传统经济去产能之后恢复活力,更要有新经济逐渐挑大梁,改善经济结构失衡。2018年决策层的工作重心仍然是放在结构性的调整上以及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上,而不太担心经济增速问题。简而言之,也就是在经济在增速6.5以上更多追求质量。


博览财经研报近期的“气荒”表明了,中国经济现有的模式和资源承载能力已经不能再经受所谓的“高增长”的“折腾”!要么,就是30%的居民采暖用气受到70%的工业用气的压制,居民的幸福感受损;要么,就是降低传统经济的增速,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资源”去感受增长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于是我们看到,中国的传统经济增速正在放缓,其自身结构也在调整当中。
铁路货运量增速已经降至4.9%;10月重卡销量增速从9月的91%大幅降至32%。工信部官员指出,将出台钢铁产能置换新政。国家能源局下发通知,煤炭企业要合理释放部分煤炭先进产能……
与此同时,中国新经济也增长强劲。
总之,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既要有传统经济去产能之后恢复活力,更要有新经济逐渐挑大梁,改善经济结构失衡
而,从最近几年的年终总结会议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2018年决策层的工作重心仍然是放在结构性的调整上以及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上,而不太担心经济增速问题。简而言之,也就是在经济在增速6.5以上更多追求质量
2018年决策层的工作重心仍然是放在结构性的调整上以及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上,而不太担心经济增速问题
2018年度的经济工作会议或将于12月18号召开。事实上,12月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2018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定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防范风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从中不难看出,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去杠杆和防风险,金融必须服务实体经济”。
事实上,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从今年年初开始,决策层就相对相对去年(2016年)就不太担心经济增长的压力——
从上表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很明显地看到一个变化:在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决策层还在强调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而,2016年年底,决策层就转向了全面防风险。对比,我们仍然不难记得,在今年年初,监管层为了防止外来风险在国内的扩散,提前做好了各种准备工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央行和外管局加强外汇管制,防止美元加息给国内带来的资本外逃的压力。接着,决策层的重心从“全面防风险”转向在防风险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性改革,并且承认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到的成果。

政治局会议明确了2018年的主要工作重点: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从中可以看出,2018年决策层的工作重心仍然是放在结构性的调整上以及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上。
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既要有传统经济去产能之后恢复活力,更要有新经济逐渐挑大梁,改善经济结构失衡
去产能对传统经济做减法使得代表传统经济这块的经济指标全线下滑——
铁路货运量增速已经降至4.9%;
10月重卡销量增速从9月的91%大幅降至32%;
制造业投资微幅回升至4.1%,但仍处低位;
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下滑至4.8%;
基建投资方面,考虑到地方债务置换将在18年到期、置换额度边际下滑,以及政府举债被严格规范,融资来源受限将制约未来基建投资发力。
◆然而,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传统经济内部结构正在得到优化——
在不到两年时间内,中国已压减钢铁产能超过1.15亿吨,“十三五”的上限目标则是1.5亿吨。工信部官员指出,明年将继续抓好重点地区的去产能,严控新增产能,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去产能更加注重存量产能的结构调整,将出台钢铁产能置换新政
2017年12月14日,国家能源局下发通知,要求做好2017—2018年采暖季北方地区清洁供暖工作。通知称,煤炭企业要合理释放部分煤炭先进产能,保障民生取暖用煤。
……
事实上,这次的“气荒”表明了,中国经济现有的模式和资源承载能力已经不能再经受所谓的“高增长”的“折腾”!要么,就是30%的居民采暖用气受到70%的工业用气的压制,居民的幸福感受损;要么,就是降低传统经济的增速,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资源”去感受增长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
因此,放缓传统经济增长的步伐、加强其结构性的调整在当下也是有必要的。
◆新经济也增长强劲。
在金融数据持续下滑、房地产业不断下行的背景下,10月实体经济数据的回落显得相对平稳,幅度并不算太大,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用更少货币、更少的传统模式投资,换取了更稳定的经济增长,因此总体来看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新兴动能持续快速成长。1-10月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1.5%,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7和4.8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68.9%,新能源汽车增长36.7%,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长14.1%;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5%、14.8%和14.6%。
总之,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既要有传统经济去产能之后恢复活力,更要有新经济逐渐挑大梁,改善经济结构失衡



决策参考




中国能源、制造业格局大调整,新能源+无人驾驶推动“新汽车产业链”崛起
【研究员】:陈果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环保成为三大攻坚任务之一,“煤改气”酿就“气荒”愈发严峻,意味着决策层正进一步调整能源布局,从而对相关产业链,尤其是基于传统能源的传统制造业将产生巨大影响。而互联网巨头们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也是在紧密跟随决策层步伐,将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以汽车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中来,从而避免仅仅局限于虚拟经济,来引导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从这个意义上将,新能源、无人驾驶等新兴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将具有划时代意义。


【博览财经研报】◆博览研究员认为,从某种程度上看,环保正成为新型汽车蓬勃发展的一大助推因素。
◆一方面,我们看到,近期“气荒”愈发严峻,主要源于环保持续推进,“煤改气”不断落实,而这些也都表明了决策层正在中国能源布局上做出大的调整,对现有制造业格局进行大的改变,以适应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能源布局的不断调整,下游产业链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而此前基于传统能源消耗的汽车行业势必首当其冲,其整个产业模式将发生巨大的改变。因此,互联网巨头们也正是看到这一点,纷纷进入汽车领域,将最前沿的技术与传统产业汽车行业相结合,从而与决策层的战略相配套,避免仅仅局限于虚拟经济,还要协助调整中国能源布局、振兴实业。
综合来看,环保+AI迅猛发展,促就了互联网巨头全方位布局汽车产业,这将给整个中国经济带来质的改变,未来投资前景广阔。
中国正不断调整能源布局——“煤改气”助推下,“气荒”将愈发严峻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气荒”问题正备受关注。目前来看,造成“气荒”的原因在于需求端大增,而供给端减少所致。具体来看: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天然气消费量18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7%。其中城市燃气增长10.1%,工业增长22.7%,发电增长27.5%,化工增长18.2%;计划中的海外资源纷纷“掉链子”,一是原定于2017年投运的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无法按计划投产,减少日供应能力2000-3000万立方米/日,二是中亚气相比合同计划供应量减少了4000-5000万立方米/日,使新投运的陕京四线无法发挥作用,导致供应短缺,且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
进一步来看,除了季节性因素以外,环保限产造成的“煤改气”,是天然气需求量大增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看到,近一年来决策层不断力推环保,12.8中央政治局会议更首次将环保列为三大攻坚任务之一。而煤改气是中国政府环保战略的重要一环,是解决中国北方秋冬季节雾霾的重要举措。
2016年,天然气的消费量仅占到中国全部能源消费量的6%,这一比例显著低于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水平27%和英美两国超过30%的比例。2016年,中国政府宣布,将在2020年把天然气的比例提升至8.3%至10%。高盛预测,随着煤炭使用量的下降和天然气使用量的提升,中国的天然气消费比例将达9.5%。
中国的煤改气主要集中在“2+26”地区,即两个直辖市北京和天津,以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附近省份的26个城市。在煤改气的过程中,工业和发电将消耗超过一半的天然气,城市居民用气仅占16%,农村居民用气只占到8%。

据统计,目前京津冀“2+26”城实际有319万户完成了“煤改气”,加上集中供暖锅炉改气,预计采暖季将新增天然气需求量为50亿立方米左右。平摊到120天供暖季,即日均需求增量4200万立方米。从今年12月份全国用气情况来看,12月全国日均用气量为8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20%左右,也就是日均需求增加1.3亿立方米。也就是说,新增的1.3亿立方米天然气用量,煤改气仅占30%左右。高盛的测算比重则相对较高,接近六成。
◆可以预计的是,随着环保的进一步推进,“煤改气”规模将会持续扩大,天然气需求将会继续增加。据高盛测算,未来两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增速仍将继续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14%和13%。显然,“煤改气”的兴起,环保的推行,表明了决策层正在中国能源布局上做出大的调整,对现有制造业格局进行大的改变,以适应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
互联网巨头正在加速布局新型汽车
博览研究员还注意到,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正成为新的投资风口。12月15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透露,小鹏汽车结束A+轮融资,并计划在2018年年初宣布B轮融资。目前互联网三巨头“BAT”已经全部入局新造车领域,未来彼此之间的竞争会再度升级。

◆博览研究员认为,显然,从某种程度上看,环保正成为新型汽车蓬勃发展的一大助推因素——随着中国能源布局的不断调整,下游产业链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而此前基于传统能源消耗的汽车行业势必首当其冲,其整个产业模式将发生巨大的改变。因此,互联网巨头们也正是看到这一点,纷纷进入汽车领域,将最前沿的技术与传统产业汽车行业相结合,从而与决策层的战略相配套,避免仅仅局限于虚拟经济,还要协助调整中国能源布局、振兴实业。

新兴汽车领域正成为决策层、市场持续改变新时代生活模式的切口
博览研究员认为,环保+AI迅猛发展,促就了互联网巨头全方位布局汽车产业,这将给整个中国经济带来质的改变,未来投资前景广阔。
首先,汽车行业一直是中国制造业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另一个是房地产),其涉及到的产业链相当广阔,因此汽车产业链模式的颠覆,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
近二十年来中国汽车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2009年以来,中国越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销量占全球四分之一。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总量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76%和13.7%,高于上年同期11.5和9.0个百分点。拥有这样巨大规模汽车市场的中国,自然对汽车产业的任何风吹草动更为敏感,反应更为显著。
其次,人工智能本身也涉及到诸多细分领域,对整个新兴行业影响巨大。
博览研究员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正成为未来最大的投资风口》中指出,仅人工智能在无人驾驶的应用上,就涉及到了三个领域——图像处理+语音识别+视觉感知。通过人工智能,视觉感知可以获取周围的状况,包括信号灯、道路、路障、过往车辆和行人等;控制系统也是通过AI来不断优化,就如alphago下围棋一样,无人驾驶汽车随着驾驶次数增多,驾驶水平也会不断提高;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也是十分重要,加入AI技术后我们可以通过说话告诉汽车去哪儿,要不要打开空调,车窗或者播放音乐等。
波士顿咨询(BCG)预测,自动驾驶汽车的全球市场份额需要花15-20 年时间达刡25%;到2022 年,带有城市自动驾驶模式汽车上路;2025年以后,完全无人驾驶汽车才会大量出现,全球市场价值将达刡约420 亿美元;到2035 年,带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渗透率将达到25%,半自动驾驶(15%)和完全无人驾驶(9.8%)组合极成的市场价值约770 亿美元。IHS Automotive 预测,据203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2100万辆。参考2015年全球汽车年销量突破8000万台,中国销量接近2500万台。庞大的汽车销量和消费者对科技的需求,中国有望成为最大的无人驾驶市场。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环保风暴下“气荒”愈发严峻、新兴汽车产业链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决策层和市场正以汽车行业为切口,来持续推进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生活模式的改变,具有划时代意义。
正如博览研究员在上文中谈到的,环保成为三大攻坚任务之一,“煤改气”酿就“气荒”愈发严峻,意味着决策层正进一步调整能源布局,从而对相关产业链,尤其是基于传统能源的传统制造业将产生巨大影响。而互联网巨头们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也是在紧密跟随决策层步伐,将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以汽车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中来,从而避免仅仅局限于虚拟经济,来引导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从这个意义上将,新能源、无人驾驶等新兴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将具有划时代意义。



焦点透视




自动质押融资业务新规简评,稳定市场预期为主、实质性利好有限
【研究员】:陈果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12月15日,央行公布了自动质押融资新规新规意图主要仍在于保持货币政策定力、稳定市场流动性预期、平抑资金波动与强化价格引导上,有利于维持年末资金面平稳。但其能够产生的实质性利好有限,毕竟地方债主要为大中银行持有,且自动质押融资大多是日内操作,资金过夜情况不太可能出现。综合来看,新规表明我们此前的观点得到验证——在去杠杆不断推进、金融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监管层也更为注重对市场的稳定,避免再次出现市场恐慌。


【博览财经研报】12月15日,央行公布了自动质押融资新规——《中国人民银行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管理办法》。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相较于2005年的《中国人民银行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本次新规主要在三方面进行了更新——扩大质押债券范围-纳入央行认可的地方政府债;扩大成员机构融资空间;统一自动质押融资利率-按照SLF利率确定。
博览研究员认为,本次新规能够产生的流动性直接利好与总量宽松作用有限,新规意图主要仍在于保持货币政策定力、稳定市场流动性预期、平抑资金波动与强化价格引导上,有利于维持年末资金面平稳。
显然,从新规具体内容、影响来看,我们此前的观点得到验证——在去杠杆不断推进、金融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监管层也更为注重对市场的稳定,避免再次出现市场恐慌。
自动质押融资业务新规简评,稳定市场预期为主、实质性利好有限
博览研究员此前曾反复谈到,在去杠杆不断推进、金融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监管层也更为注重对市场的稳定,避免再次出现市场恐慌。
博览研究员在首席财经《从“禁绝”ICO、IPO“勇投反对票”到“狙击”现金贷,“金稳委”打响“第一枪”!》中已指出,“从9月的ICO一刀切,到近期的IPO审核、稽查再度收紧,再到最新的暂停现金贷新业务,金融稳定委员会第一场战役已全面打响!”同时,“对于金稳委来说,打好当前这场战役最重要的是,控制好监管节奏和市场波动,绝不能再现四五月份那样的情形,股市都跌了一个月了,监管层才出来表态,换句话说,目前监管层不会‘太冲动’,需要评估市场的承受能力。”
博览研究员在首席证券《1个月逾16次‘强监管’密集攻防:预防2018年真正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释放!》中指出,“12.8政治局会议对于‘去杠杆、防风险’的措辞相较于前两次更为正面——‘去杠杆’侧重点,由4月、7月的两次政治局会议的‘降低’杠杆转为12.8的‘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防风险’的表述,也由此前‘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提升’为12.8的‘防范风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之所以出现这种政策口风的变化,一个最直接的因素是,前面两次会议召开之际(4-7月),正是一行三会密集强监管“竞赛”引发市场风险积聚的时候,而这一次会议召开之前,虽然也经历了11月的一场‘小波折’,但金融市场总体趋于稳定,并没有出现上半年那样‘金融风险扩散’的情况。从最新的一系列监管政策来看,在两大监管趋势下,金稳委和一行三会正逐步跳出“一监管就暴跌”的魔咒:首先,这些政策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相互配套,一行三会之间相互配合;其次,决策层时时刻刻都在注意稳定市场的预期,给市场一颗安心丸——日前,据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在听取主要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业务新规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之后,考虑将该新规的过渡期延长。”
从央行12月15日公布的自动质押融资新规(《中国人民银行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管理办法》)来看,我们此前的观点得到验证,具体来看:
自动质押融资业务,是指成员机构清算账户日间头寸不足清算时,通过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系统向人民银行质押债券融入资金,待资金归还后自动解押债券的行为。
实际上,该业务初设于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暂行办法》)对其进行了定义与规范。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的触发条件是金融机构临时耗尽全部准备金仍不够清算所需。因此,可以认为其是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之时的非常规工具,有助于维护不发生流动性风险的底线。类似的工具在海外央行也有应用,可用于极端情况下的流动性调整。
◆相较于此前,本次新规主要在三方面进行了更新——扩大质押债券范围-纳入央行认可的地方政府债;扩大成员机构融资空间;统一自动质押融资利率-按照SLF利率确定。
博览研究员认为,新规主要有三方面影响:
首先,货币政策保持定力。12月14日,央行跟随美联储上调各类流动性操作工具(SLF、逆回购、MLF)利率5bp。整体来看,在必要性并没有那么强,同时上调幅度亦小于之前几次的环境下,本次调整形式重于实质。而15日公布的《管理新规》,也通过内容的更新看出央行对于流动性管理的重视以及呵护。整体来看,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定力,继续根据“去杠杆”进程微调,不松不紧,短期内难以看到货币政策转向。
其次,稳定市场流动性预期。《管理办法》颁布的时点时值年末,当下跨年资金价格“高企”,市场对于资金跨年依旧存忧:NCD利率上行无掉头之势,银行负债端压力不减。而《管理办法》通过扩大质押债券范围、扩大成员机构融资空间的方式,配合当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4-30 13:16 , Processed in 0.175623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