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两会大概率会强化创业板的“结构性机会新风口”地位!首席证券内参2018.3.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5 08: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会大概率会强化创业板的“结构性机会新风口”地位!》虽然早已经预料到短线创业板将出现调整(从短线技术层面看,创业板指数已经贴近了其前期1800点的上轨压力区),且上周五(3月2日)果然创业板调整如期而至,但我们在上周五的盘前内参中还是毫不犹豫地喊出了正式确认“掉转炮口,目标——创业板!坚定看好创业板的中期行情!”的呼声。我们认为,尽管前方依稀朦胧,但曙光依然闪烁,也许此间正站在一个中期行情的拐角上!
博览研究员认为,从目前的诸多迹象看,不管是否“会议魔咒”会否重演,但即将到来的两会周期大概率会强化创业板的“结构性机会新风口”的地位。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近期机构对于创业板的观点也在迅速转向看多。但同时,博览研究员也指出,创业板可能成为新风口,并不意味着股市整体赚钱效应的好转。我们强调,今年股市仍是存量博弈、结构性分化行情,整体的赚钱相比去年甚至更加稀少(也就是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所言的“三年无牛市”)。
但这与我们对创业板的结构性机会更确定的判断,并不矛盾,而且对于创业板,也并非泥沙俱下,而只能在其中更进一步筛选基本不错,且未来高成长预期更确定的创蓝筹。
同时,蓝筹风口过去的征兆越来越多。而在两会召开之际,很多两会经济领域重量级人物的发言观点,都在强化这种判断。
一是关于经济形势的判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今年经济形势预计会总体平稳,不会再出现高速增长,今后几年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6.3%就能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是说,
二是,作为传统周期蓝筹下游关键性需求方的房地产业发生转折的征兆看来越来越明显。
中财办副主任杨为民表示,未来政策将在房地产上发力,“房地产方面金融风险比较大,在房地产领域要建立新的方式、长效机制来稳定房地产市场。”
首先,我们看到,房产税终于不再是“正在研究”!房地产税今年大概率可能真的要推出。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张业遂表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任务,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和财政部牵头组织起草,目前正在加快进行起草完善法律草案、重要问题的论证、内部征求意见等方面的工作。
其次,楼调加码在两会上大概率得到确认,今年房地产形势不容乐观。
两会前夕,三亚、武汉、昆明等城市陆续发文,对楼市调控政策进行强化,涉及限价、限售、预售资金监管等。房地产行业大概率出现转折,尤其房产税更是被认为房地产调控的大杀器。这将是传统周期板块风口关闭的又一重动因。
另一个说明今年只可能是更加极端的结构化行情的因素是资金层面。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在两会前夕表示:在防范金融风险过程中,金融系统本身首先要控制货币总量,控制信贷增量。
而对于IPO过会率明显降低,未来会不会保持严审态势,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表示:在新股发行常态化后,只要有上市需求的企业都可以报材料;依法从严监管肯定会继续,这是我们根本的遵循。
就是说,今年股市一方面会控流动性,另一方面未来IPO过会率在企业适应新的高标准后会重新加速,如此股市的存量博弈可以预料,所能同时承载的上涨板块自然也屈指可数。



                           catbg01.gif                  博览视点
catbg02.gif                  



打开博览研报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研究员】:江桥
结论:各位读者应都知博览历来是戒骄戒躁,虚心求真。不过为了减少各位读者朋友们对本内参研报的不解,博览研究员认为在读研报时要知道(1)需要注意区分逻辑的周期前提;(2)不宜带着个人情绪去读研报;(3)需要注意结论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否发生变化;(4)需要理清不同阶段的主次矛盾变化。我也希望通过本次的沟通能够和更多还没有掌握好“打开博览研报正确方式”的读者朋友们建立更多的逻辑默契。

                                 
【博览财经研报】自古皆死,不朽者文!
唐代文学界“投机”代表宋之问一世谄媚却写下了这八个气势磅礴的字。今天用这八个字开篇,来形容我们这些写文章的人。
青春染霜鬓,久坐骨畸形。
但教闻者惊,吾志亦能平。
我想我这几句话应该道出了一代代博览研究员以及万千证券研究人员的心声。青灯孤影,伏案凝思。基本上是研究员们的生活常态。
元宵回家和亲戚打牌,一天下来双肩疼痛难忍。同事经常拿“来到博览会迅速成长”的老梗来开玩笑,职业病似乎也成了研究员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曾听闻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和公司元老们创业那些年,别人下班回家他们出门上班,为了在互联网不甚发达的年代为客户抢先弥补信息不对称,常年通宵工作。
现在韭菜经常以“关灯吃面”自嘲,可那时一群人忙完吃面却是最快乐的时光。
今天,互联网四通八达,已经不存在什么信息不对称了,如果有,那便是在专业判断上的不对称。但博览研究员们求真务实,扎实研究的态度依然不改。
博览以独到的政策研究立林于中国证券研究界多年,研究政策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但无奈中国政策的周期太短,变化频繁,造成了我们政策解读时观点的变化。
近来在公司微信公号“跟我读政策”中根据领导指示与读者们增强互动,但近期读者留言时多有抱怨我们观点多变之词。甚至不乏断章取义偏激极端的强加责难。
对此,我均好坏兼收。
诗圣杜甫曾有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为文者对于自己的事业势必要竭尽客观严谨对待。当然,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带着自己的逻辑和碎片化的思考与我们连贯变动的文章偶尔难免会有相互抵牾之处。
古人云“学成文武艺 ,货与帝王家”。读者就是我们为文者成就功名声誉的帝王之家。所以休假之余想写一篇文章告知诸位“帝粉”们该如何去更好地理解博览的研报。
(1)需要注意区分逻辑的周期前提
有些政策本身就是中长期影响范畴的,但囿于中途新的政策打破了旧政策的平衡局面,所以往往会出现一个政策实施不久(还未完成其中长期效果)就被新政策给瓦解了。
因此,政策在变,逻辑也在变。
此外,我们近期一直在写看好创业板机会的文章,但是在3月一日(上周四)晚间《跟我读政策》文章《中国将进入“新寡头时代”》和《赚嗨了?看看这》中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创业板科技蓝筹中长期看好和短期注意创业板调整风险,及时止盈的观点。
这种情况下是不是说博览研究员左右逢源,多空皆占呢?不是的,在理解这篇文章时要明白前者论述中长期乐观的是基于大周期的研判,后者对短期的担忧则是更贴近市场的短线策略。中长期是告知趋势,短期是告知波动微调方向。就像人家跟你说能否买房一样,房子中长期还得涨,但是明天大概率要跌。我们本着尽职的角度阐述客观事实,主要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资者的需求。
(2)不宜带着个人情绪去读研报
曾有个别读者因为长期配置创业板垃圾股而亏损累累,在我们过去一两年写不看好创业板文章时总会反感愤懑。而另外极个别读者则是在对创业板失望之后开始对我们近期看好创业板文章很反感。
不同的仓位配置方向自然会对某些品种有不同的心理感受,但写研报不是印钞票,不可能做到让每个人都喜欢。
(3)需要注意结论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否发生变化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部分读者如果理解了中国政策的摇摆特性,就应该不再纠结我们过去的结论一定不能变化了。教堂里的婚姻许诺尚且可以生变,研究员的结论自是不会一成不变。如果过去结论的前提条件变化了,意味着结论将会相应的改变。
有些读者会不解问“你们说的中长期是多久啊?三个月?一年?怎么有时候一个结论说会中长期不利于某概念,结果没过几天就变了?”
首先,就像我们说股权质押的风险是一个中长期风险,在没有相关利好来打破这一局面之前,则对于我们研究员下结论定性就需要采取中长期视角。否则读者会看到我们在文章这样写“股权质押风险对于短期不利”这对于部分投资者而言,就容易造成轻视风险周期而盲目抄底。
同样对于一些利好,例如证监会开始重视“四大新兴行业”,并且扶持其上市。如果我们不采取偏向中期的定性,那么我们只能在文章中这样写道“为四新独角兽企业开绿灯对创业板短期有利好作用”。这对于部分投资者而言,就容易造成轻视利好而不屑于配置。
为文者更多时候需要起到一种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是在协助读者理解我们结论的周期属性。而对于通常情况下造成的沟通不顺畅并非谁之过,而是我们和读者之间的交流环境缺乏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我们不是上帝,不可能做到预测一切。更难以确定未来多久会出现新政策打破旧政策的平衡,从而终结其中长期影响,并造成中长期短期化。但是本着对某一政策环境的客观研判,研究上需要做好定性评估,否则就是失职的表现。
(4)需要理清不同阶段的主次矛盾变化
大家会经常发现研究报告中出现这样的场景,同样一件事在过去对行情影响重大,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研究报告中不再重视这件事,甚至是绝口不提。
而通常读者会因为对前期的某篇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印象深刻,继而下次遇上对行情定性结论中出现不同于以往的判断而产生较大的不解。很简单,就像我们此前说A股能否止跌还得看美股,随后美股止跌A股也开始反弹,但是我们后续文章不再偏重美股的研判。这是因为主次矛盾发生了较大的转移,如果说后续美股再次出现暴跌,进而影响到全球资本市场的预期,而届时中国股市政策面又是非常平静的话,则从预期的角度来看,又将会使得美股涨跌成为某一阶段内影响A股的一个重要因子。
同理,去杠杆下中国股市难有好的表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年250来个交易日都没有好行情。不同的阶段主次矛盾不一都需要在研究上重新审视行情的机会与风险。
最后想说的是,如果是逻辑观点研判上的失误,对于读者们的批评指正均虚心接纳。不过对于极个别吹毛求疵断章取义的批驳,我们建议此类读者好好看看本文,学会理解博览的研报。我也希望通过本次的沟通能够和更多还没有掌握好“打开博览研报正确方式”的读者朋友们建立更多的逻辑默契。


                        

两会大概率会强化创业板的“结构性机会新风口”地位                 
【研究员】:柏双
结论:虽然早已经预料到短线创业板将出现调整(从短线技术层面看,创业板指数已经贴近了其前期1800点的上轨压力区),且上周五(3月2日)果然创业板调整如期而至,但我们在上周五的盘前内参中还是毫不犹豫地喊出了正式确认“掉转炮口,目标——创业板!坚定看好创业板的中期行情!”的呼声。我们认为,尽管前方依稀朦胧,但曙光依然闪烁,也许此间正站在一个中期行情的拐角上! 博览研究员认为,从目前的诸多迹象看,不管是否“会议魔咒”会否重演,但即将到来的两会周期大概率会强化创业板的“结构性机会新风口”的地位。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近期机构对于创业板的观点也在迅速转向看多。但同时,博览研究员也指出,创业板可能成为新风口,并不意味着股市整体赚钱效应的好转。我们强调,今年股市仍是存量博弈、结构性分化行情,整体的赚钱相比去年甚至更加稀少(也就是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所言的“三年无牛市”)。但这与我们对创业板的结构性机会更确定的判断,并不矛盾,而且对于创业板,也并非泥沙俱下,而只能在其中更进一步筛选基本不错,且未来高成长预期更确定的创蓝筹。同时,蓝筹风口过去的征兆越来越多。而在两会召开之际,很多两会经济领域重量级人物的发言观点,都在强化这种判断。

                                 
【博览财经研报】虽然早已经预料到短线创业板将出现调整(从短线技术层面看,创业板指数已经贴近了其前期1800点的上轨压力区),且上周五(3月2日)果然创业板调整如期而至,但我们在上周五的盘前内参中还是毫不犹豫地喊出了正式确认“掉转炮口,目标——创业板!坚定看好创业板的中期行情!”的呼声。我们认为,尽管前方依稀朦胧,但曙光依然闪烁,也许此间正站在一个中期行情的拐角上!
正如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所言,创业板目前可谓:
既有业绩改善——部分创蓝筹业绩不逊于主板蓝筹,而部分主板蓝筹龙头的业绩不及预期更反衬出当前创业板中的“创蓝筹”的相对安全性。
又有“绝佳故事”——八百里平川已定,江河上下一统,实业兴国,还靠质量加创新!
还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创业板久经跌宕,节前股灾更是挖了一个大坑,投资有跌出来的估值,投机有更大落差!”
博览研究员认为,从目前的诸多迹象看,不管是否“会议魔咒”会否重演,但即将到来的两会周期大概率会强化创业板的“结构性机会新风口”的地位。
实际上,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近期机构对于创业板的观点也在迅速转向看多。
招商证券表示,在经济运行态势维持稳定的局面下,多空双方仍以谨慎为主,沪指回踩并未带来恐慌性抛压,更多的是阶段性正常回调,创业板指在持续热点下有望回补上方缺口,中小创蓝筹可能受到青睐。
开源证券表示,市场风格还在切换,考虑到政策信号持续回暖,题材、科技概念有望保持活跃,预计市场整体风险并不大。在个股选择方面仍然需要谨慎,应注意识别业绩与估值相匹配的“真成长”个股,也就是说创业板里面相对优质的一批公司(创蓝筹)吸引力在逐渐增加,将有更大的概率迎来一波行情。
海通证券表示,受注册制延后消息的影响,最近小盘股,特别是创业板表现比较好。而传统白马股方面,陆续有一些公司遭遇业绩低于预期的表现,即资金在面临原有做多逻辑的考验时有所犹豫,而一些资金退出价值股后,不排除去参与一些业绩优良且估值合理的中小创的反弹。但从市场整体来看,创业板的整体市盈率依旧在45倍以上,且很多个股今年会面临商誉减值的“黑天鹅”风险,建议投资者在技术面和资金面的情况还不甚明朗时,不要盲目追涨,耐心等待时机。
简单来说,至少现在创蓝筹已经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
但同时,博览研究员也指出,创业板可能成为新风口,并不意味着股市整体赚钱效应的好转。我们强调,今年股市仍是存量博弈、结构性分化行情,整体的赚钱相比去年甚至更加稀少(也就是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所言的“三年无牛市”)。但这与我们对创业板的结构性机会更确定的判断,并不矛盾,而且对于创业板,也并非泥沙俱下,而只能在其中更进一步筛选基本不错,且未来高成长预期更确定的创蓝筹。
一则,最高决策层对不少大鳄在金融创新名义下的疯狂加杠杆鲸吞国有资产,将银行的钱通过各种所谓的创新加杠杆手段转移到自己的口袋里,深恶痛绝,金融监管层对金融创新的厌恶,对今年金融强监管的减持不会有任何改变,同时还要求必须切实服务实体,在这种“多难”目标的情况下看,股市仍然面临失血状况,存量博弈,只不过是机会更加明确集中在创业板罢了。
另外,美股受美联储加快加息节奏,进入通胀和货币紧缩周期,以及之前已经超涨一年的影响,大概率结束9年多的长牛而步入调整期,考虑美帝如今依然执全球金融市场牛耳,影响力巨大。A股虽然主要受内因影响,但外部的干扰也不可忽视,这对目前依然脆弱的创业板的趋势形成会有巨大的干扰。
博览研究员在上周的文章中就写道“白马蓝筹屋漏偏逢连夜雨”,除了郭嘉队抛售、机构资金撤退,部分白马龙头的业绩不及预期正让其之前的涨幅不得不大幅回吐。此外短中期经济预期变差,作为蓝筹股下游关键性需求方的房地产业发生恶化,都在加剧蓝筹股的困局。而价值投资=蓝筹的理念,也正在遭遇重大挑战。
总之,蓝筹风口过去的征兆越来越多。而在两会召开之际,很多两会经济领域重量级人物的发言观点,都在强化这种判断。
一是关于经济形势的判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刘世锦表示,今年经济形势预计会总体平稳,不会再出现高速增长,今后几年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6.3%就能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是说,
二是,作为传统周期蓝筹下游关键性需求方的房地产业发生转折的征兆看来越来越明显。
中财办副主任杨为民表示,未来政策将在房地产上发力,“房地产方面金融风险比较大,在房地产领域要建立新的方式、长效机制来稳定房地产市场。”
首先,我们看到,房产税终于不再是“正在研究”!房地产税今年大概率可能真的要推出。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会议发言人张业遂表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任务,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和财政部牵头组织起草,目前正在加快进行起草完善法律草案、重要问题的论证、内部征求意见等方面的工作。
其次,楼调加码在两会上大概率得到确认,今年房地产形势不容乐观。
两会前夕,三亚、武汉、昆明等城市陆续发文,对楼市调控政策进行强化,涉及限价、限售、预售资金监管等。春节前夕,也有一批城市表态强化调控。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今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将保持严厉的基调。按照现有趋势,更多的二三线城市将加入调控队伍中,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调控成果。
本内参在之前的研报中已经提过,去年房地产行业的高景气度是在“去产能”之外,周期品涨价得以成为一个重要的结构性机会的关键(前者主要缩供给,后者切实增加了对传统周期行业的需求),但从今年来的情况看,房地产行业大概率出现转折,尤其房产税更是被认为房地产调控的大杀器(即便短期内还不会推动,但已经回产生预期作用)。那么这将是传统周期板块风口关闭的又一重动因。
另一个说明今年只可能是更加极端的结构化行情的因素是资金层面。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在两会前夕表示:防范金融风险,并不是说要放松和减弱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关部门正在研究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在防范金融风险过程中,金融系统本身首先要控制货币总量,控制信贷增量。
而对于IPO过会率明显降低,未来会不会保持严审态势,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表示:在新股发行常态化后,只要有上市需求的企业都可以报材料;依法从严监管肯定会继续,这是我们根本的遵循。
就是说,今年股市一方面会控流动性,另一方面未来IPO过会率在企业适应新的高标准后会重新加速,如此股市的存量博弈可以预料,所能同时承载的上涨板块自然也屈指可数。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周期和白马蓝筹今年完全无机会——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总经理凌文指出,国家对煤炭去产能的政策没有变,“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没有变,这种兼并重组也是中央提倡的趋势,具体到每一个兼并重组的行为不好说太多,但煤炭行业今年一定会有大的、漂亮的动作——但想重演去年的光景,却也不太可能。正如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所言,“国企去产能、楼市去库存的高峰已过,上证50风口渐失,或有表现但不会卓越。”
在外部方面,再过两周多,美联储大概率会加息,会否激起全球新一轮股灾担忧,需要重视,目前英法日德意等国股指已跌破或接近跌破上轮低位,说白了,都在看美股的“脸色”。
虽然上周五美股有靠稳的意思,纳指还出现反转大涨——从特征上来看,也颇有点类模仿A股中“沪指跌而创业板涨”的结构分化行情的意思。
但这到底是下跌中继还是构筑双底,目前还很难下定论。但美联储今年开启紧缩周期的路线是已经确定的,虽然中国货币监管层很快跟随加息的概率不高(毕竟经济预期、政策目标不同),但对国内流动性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还是有的。这对于整体股市行情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届时股市的结构性特征会更加凸显。


                        

国企蓝筹和创蓝筹,中期配置下谁的性价比更高?                 
【研究员】:江桥
结论:市场上任何一股风潮基本可以用主题投资看待,而新兴产业的创蓝筹科技股则是目前的投资主题。从“赚差价”的角度看也更有想象空间。而对于上证50为代表的国企蓝筹,博览研究员认为已经不处于当前政策和市场的风口。所以未来中期方向上要更多留意创蓝筹等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

                                 
【博览财经研报】站在当下这个视角,博览研究员认为有必要探讨一下国企蓝筹和创蓝筹之间的关系。教育上儒家曾有“有教无类”之说,作为投资来讲,也应该做到“有赚无类”。在此,我非常赞同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主流资金肯定寻找价值投资的公司作为标的,无关‘出身’;任何价值投资都需要令差价足够大,需要考量介入时机”。
所以,投资国企蓝筹或者创蓝筹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赚差价”。
而从“赚差价”的视角来看:代表中小市值的创业板指数以朝阳永续提供的盈利一致预期估算,目前前向12个月市盈率为21.1倍,也明显低于历史均值。即使考虑潜在的盈利一致预期可能的高估,目前市盈率估值可能也回到了30倍以下。中小盘相对于大盘的市盈率估值溢价已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而目前创业板在前期大跌时也已经触及到2015年牛市启动的平台。
从“差价”空间来看,创业板经过接连大跌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上涨空间。
此外一个共同点就是主题投资的天然属性。
股市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投机属性的市场,从我的角度来看,无非是一场接着一场的主题投资。2015年的“互联网+”如是,2016年的“证金概念股”如是,2017年的蓝筹白马亦如是。
或许从价值投资和投机的视角来看某些概念的涨跌都能有其说服力,但是唯有主题投资更能完美地概括每轮风靡一时的概念炒作。
那么,从主题投资的角度看国企蓝筹和创蓝筹,目前两者谁的性价比更高呢?
主题投资上,谁的性价比更高?
宏观经济导向上:在近几年完成对传统经济去产能、去库存之后,国企蓝筹已经逐步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基本按照中央“做大做优做强国有企业”的导向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相关落后产能大幅退出市场,为进一步壮大国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时候对于后期中国经济而言,需要解决的重点不再是怎么在“传统经济产业”上“做文章”了,而是在新兴产业上开辟新的增长点。过去一两年多来在控制房地产的基础上仍然使得经济稳定运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企的进一步壮大。对于今后来讲,国企上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占取优势的空间并不大也不适合。
而大洋彼岸的特朗普政府正在谋划美国的制造业复兴,如今,特朗普计划对进口美国的钢铁加征25%关税,对进口铝产品加征10%关税,一场“贸易战”更是要就此展开。随着全球制造业的蛋糕被逐步切割,中国在过去改革开放中对低端制造业的优势将逐步削弱。所以我们得去解决国际贸易的争端问题,并且要大力推动中国在中高端制造业上的竞争力。
无论是2017年两会开始强调“培育百年企业,发挥工匠精神”,还是从近期监管层大力扶持“四新产业独角兽”的动作来看,我们都不难理解,决策层在宏观经济上已经开始从国企逐步向新兴产业的民企倾斜。
政策风向的变化:
其实要说证监会为独角兽企业“开绿灯”是能够带来多大增量资金形式的利好倒不见得(毕竟这些大家伙抽血还是很惊人的),主要还是在政策上监管层开始更为重视新兴产业了。而只有在战略上更为重视这些新兴产业了,才能让市场在预期上对政策扶持新兴产业的持续性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而近日在扶持新兴产业上,政策也是频繁吹风……
1520167157196940.png
除了继续强调对新经济企业放行IPO外,对于创业投资基金的机制调整更是体现了对新经济的扶持,根据新机制的内容,意在引导创业投资基金积极参与新兴产业,并且为创投基金长期投资新兴产业也是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就是证监会关于退市制度的改革,此次明确了两点:一是删除恢复上市、重新上市规定。防止死灰复燃;二是长期亏损、僵尸公司也要退,垃圾公司不能靠壳苟活了。
为什么说这也应该算作是扶持新兴产业的一部分呢?主要是因为在现有的基础上引进独角兽企业回归A股或者在A股上市,对于现有存量格局来讲是不利于行情稳定的。僧多粥少不够分!而这次退市制度的改革虽然实施阻力仍大,但是对于垃圾股而言,则将进一步加剧其萎缩趋势,让资源更多地流入到业绩成长的企业之中。
市场博弈结构的变化:
2018年新发基金越来越多,公募基金规模创新高,3月总只数将冲击5000只。缘于2017年机构壮大散户普遍亏损惨重,使得2018年机构化配置更为凸显。而从市场博弈结构变化上来看,新资金很明显不愿意拉抬没有多少“差价空间”的蓝筹白马,转而倾向于进驻政策吹风之下的新兴产业创蓝筹。
这个变化也使得当前处于风口的“四新产业”创蓝筹科技股成为时下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目前,在未出现新政策或者其余突发负面因素破坏当前行情逻辑之前,对于创业板中的优质科技蓝筹仍然可以投资。而从当前市场关注“独角兽优质企业代表的”风潮来看,对于《大国重器》中提到的一些优质上市公司也值得关注其投资机会。
1520167119693526.png
总结
本文更多地在论述新兴产业的创蓝筹科技股,对于上证50为代表的国企蓝筹,博览研究员认为已经不处于当前政策和市场的风口。所以未来中期方向上要更多留意创蓝筹等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


                                 
                           1520210623708592.jpg                  决策参考
                 



两会的金融市场重点大约会集中在两层面:机构改革+穿透式监管                 
【研究员】:柏双
今天是两会正式开幕的日子,按照惯例,今天政府工作报告会公布给两会代表讨论。不过,在本期产品截稿前我们并没有看到报告正文。从目前会前各位代表的议论蛛丝马迹看,金融市场层面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今年国家机构改革中,关于“大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推进,到底会对股市预期产生怎样的作用? 第二,监管层对穿透式监管的表述,到底会对股市产生怎样的影响?

                                 
【博览财经分析】今天是两会正式开幕的日子,按照惯例,今天政府工作报告会公布给两会代表讨论。不过,在本期产品截稿前我们并没有看到报告正文。从目前会前各位代表的议论蛛丝马迹看,金融市场层面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今年国家机构改革中,关于“大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推进,到底会对股市预期产生怎样的作用?
第二,监管层对穿透式监管的表述,到底会对股市产生怎样的影响?
大金融监管改革会否催化“改革牛再起”预期?
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此次机构改革既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7次重大机构改革的延续和深化,也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开放的举措”。对此次即将展开的党和国家机构历史性变革,市场有六大猜想:

而博览研究员认为,对股市而言,改革新一轮高潮如果果真到来,从预期层面讲,会重新激发“改革牛”预期——但经历2015年股灾后,能否成真待定,即便成真,力度相比2014年那次,也必定弱很多——不过,同时

穿透式监管将显著强化股市表象上的稳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3月2日在政协经济界委员驻地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详谈了资本市场“穿透式”监管的问题。他说:“保护投资者,就是要把市场‘看穿’。”
对于“上市公司股东结构中的资管和信托产品是否应受到重点监管”?姜洋表示:“从为广大投资者负责的角度来说,应该这样做。不同的监管部门可能有不同的监管取向,但是保护投资者利益是共同的原则。”
姜洋表示,穿透式监管,首先意味着账户编码可以看穿。我国市场实施穿透式监管是基于我国的国情市情,由于散户股东较多,市场制度还在健全当中,监管掌握单个客户的资金和交易运行,可以对其形成威慑,使其不敢随意操纵市场。
他说,保护投资者,就要把市场“看穿”,而真正的看穿,就是要看到每个交易者的行为。“穿透式监管要求在交易所层面穿透到证券公司,从而看到证券公司背后的客户,这种制度可以使交易所具备一个强大的监测网络,对有意操纵市场的人起到威慑作用,从而保护投资者利益。”
姜洋还谈到,穿透式监管受到各个层面的高度重视,证监会推动穿透式监管,也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
他介绍,我国从酝酿到正式推行穿透式监管,大概花了10多年的时间,国际国内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理解了。去年10月召开的国际证监会组织会议上,中国证监会作为受邀代表介绍了经验,“我们的做法被认为是真正的保护投资者利益”。
姜洋还谈到,在沪港通、深港通运行的过程中,香港市场因为对接国际投资者,一开始认为穿透式监管不符合国际惯例,但经过一段时间运行,也认为穿透式监管有必要。目前,港交所方面跟沪深交易所已达成了协议,预计将在今年推出穿透式监管。
姜洋说,穿透式监管和另一个创新——期货保证金存管制度一起,构成了我国资本市场保护投资者的一张网。“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建设者、创业者、改革者共同的智慧,是中国的经验、中国的智慧。”
博览研究员看来,所谓的穿透式监管,就是把整个市场的变化,从宏观到毛细血管都掌控在监管层的眼中,不留死角,如此则股市变化尽在眼中,监管层可以精准调控,保证市场在指数和成交量、热点上的变化具有更高的把控性,至少可以保证指数表面上的稳定,但是,仅靠这种全面掌控,股市的真实活性会跟着好转吗?这是一个新的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9 01:06 , Processed in 0.14418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