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首席证券周刊2018.3.1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4 08: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美元首通话“留下谈判空间”:贸易风险释放后把握超跌反弹机会!》:在研究员看来,特朗普的实际关税落地措施和相关表态,都表现出其贸易战态度不及预期强硬。而目前各国也在纷纷寻求与美国进行进一步谈判,为贸易博取更多空间,因此未来我们不排除特朗普高高拉起贸易战大旗,而实锤却再次轻轻落下的可能。研究员认为,虽然目前来看,特朗普再次掀起贸易战势头,的确短期内给相关品种带来较大的冲击,但长期看贸易战仍有谈判空间下,对市场的影响也可能发生变化。具体来看,市场反馈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贸易风险释放阶段,相关品种大幅下跌;第二阶段,前期过度恐慌的市场将正视贸易战的实质性影响,相关品种偏离基本面的下跌或得到一定回调。




热点聚焦




中美元首通话“留下谈判空间”:贸易风险释放后把握超跌反弹机会!
特朗普要和金正恩见面了,中日欧也要与美国相继谈判贸易、关税问题了。
特朗普再次借助美帝的软硬实力,将其“漫天要价,进二退一”的谈判(或曰“讹诈”)策略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一波,就任之初,军费大战,对盟友“尔等必须大幅提升军费”的胁迫,换来了盟友的大笔军购;
第二波,2017年,核武大战,波诡云谲的朝核危机,最终从核战争变成了美朝两个奇葩的互相点赞;
第三波,2018年,贸易大战,关税是个好东西,赚得诸侯尽西来,各家均摆出称臣纳贡的谈判姿态;
历史告诉未来。上述种种,莫不展现出特朗普在数十年商场打拼所积攒的“讹诈”手腕: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在获得战略利益的补偿,美帝爽完之后,屡屡高高举起的大棒,也就屡屡轻轻放下……
在研究员看来,特朗普的实际关税落地措施和相关表态,都表现得其贸易战态度不及预期强硬。而目前各国也在纷纷寻求与美国进行进一步谈判,为贸易博取更多空间,因此未来我们不排除特朗普高高拉起贸易战大旗,而实锤却再次轻轻落下的可能。
◆研究员认为,虽然目前来看,特朗普再次掀起贸易战势头,的确短期内给相关品种带来较大的冲击,但长期看贸易战仍有谈判空间下,对市场的影响也可能发生变化。
同时,贸易战对钢铁等品种的需求量实质影响可能有限,2016及2017年我国出口美国的钢材量仅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56%。除此之外,美国对钢、铝加征关税,向中国施加压力,或许会使中国在原本就在去产能中的钢、铝行业上做出让步,进一步加快钢、铝行业国内的去产能步伐,相应地钢、铝价格也可能进一步上涨,相关行业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
◆综合来看,市场反馈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贸易风险释放阶段,相关品种大幅下跌;第二阶段,前期过度恐慌的市场将正视贸易战的实质性影响,相关品种偏离基本面的下跌或得到一定修复。值得注意的是,中长期看,美国如果动用301条款,中国对美出口比重最大的机电产品和电子信息相关行业面临的风险将更大。
特朗普关税决议不如预期强硬,各国均在寻找谈判空间
美国当地时间3月8日下午,特朗普签署关税决定:对来自所有国家的钢铁和铝征收进口关税,墨西哥和加拿大被暂时豁免。同时基于国家安全考虑,特朗普也给其他国家留下了关税谈判空间。特朗普称:“如果同样的目标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美国将对修改或取消个别国家的关税保持开放,只要我们能达成一致,确保他们的产品不再威胁我们的安全。”
欧盟对此表示,“欧盟是美国的亲密盟友,我们认为欧盟应该免受(高关税)措施约束。会在今后几天内要求(美方)就这一问题进一步澄清。”此前欧盟已拟定对美国钢铁、花生酱、牛仔裤、蔓越莓等产品提高关税的反制措施,但目前来看欧盟仍希望与美方谈判取得豁免,避免美欧陷入贸易战。
日本也希望美方给予豁免待遇。日本外务大臣河野太郎9日对高关税政策表示“遗憾”,“这一举措可能严重影响日美经济……和全球经济”。
韩国也在寻求与美国进行谈判的空间。3月9日韩国官方对韩国钢铁出口商代表进行了安抚:“我们应该阻止一场由过度保护主义衍生的贸易战,避免让全世界陷入互相伤害的境地。”官方称韩美正在重谈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韩国政府会与美方协商,谋求高关税对韩国相关产业影响“最小化”。
中国方面,官方称将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自身权益,但尚无具体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刘鹤访美之后中美或仍可能就一系列摩擦进行再度谈判。3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着重就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和两国关系深入交换意见。
◆在研究员看来,特朗普的实际关税落地措施和相关表态,都表现得其贸易战态度不及预期强硬,目前各国也在纷纷寻求与美国进行进一步谈判,为贸易博取更多空间,因此未来我们不排除特朗普高高拉起贸易战大旗,而实锤却再次轻轻落下的可能。
可以看到,美国在上一轮贸易战和朝核问题上都大致遵循了这一套路,前期通常以极其强硬的态度来换取更大的谈判优势,在获得一定利益后后期实际措施趋于缓和。2016年底特朗普经竞选之际,就打着贸易战大旗,但在美国与各国签订了几个贸易大单后,2017年来贸易战声势有所减弱;就在2017年年初,朝核问题还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但在最近却有了戏剧性的逆转——韩国总统文在寅的特使郑义溶3月8日晚在美国白宫宣布,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同意5月底以前会面,白宫和特朗普本人稍后予以证实。
贸易战存谈判空间下,市场反馈可能分为两阶段
在这样的贸易战预期下,又会给市场带来怎样的风险?
研究员注意到,在特朗普正式签署钢铝进口关税行政令次日,内盘黑色系期货早盘全线下跌。铁矿石收盘跌超5%,创2017年11月以来新低。焦炭跌4.68%。螺纹钢、热轧卷板、焦煤跌幅均超3%。
◆研究员认为,虽然目前来看,特朗普再次掀起贸易战势头,的确短期内给相关品种带来较大的冲击,但长期看贸易战仍有谈判空间下,对市场的影响也可能发生变化。
除此之外,贸易战对钢铁等品种的需求量实质影响可能有限。2016及2017年我国出口美国的钢材量仅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56%。
研究员在《中美贸易战:国内钢、铝短期风险增加,但斗争过程会制造阶段性投资机会》中也指出,“从更长的时间轴来看,美国对钢、铝加征关税,向中国施加压力,或许会使中国在原本就在去产能中的钢、铝行业上做出让步,进一步加快钢、铝行业国内的去产能步伐,以换取与美国在其他领域更大的谈判空间。而这也意味着,去产能加码可能性增加后,钢、铝价格也可能进一步上涨,相关行业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
“具体来看,中国可能在钢、铝行业做出让步的原因主要源于这几点:尽管新经济成为2018年政府工作新的要务,但去产能依然是重点;钢、铝在中国对美出口贸易中的权重下降,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重要性则愈发突出;中国对‘一带一路’及金砖国家出口大增,2018年新兴市场可能成为中国钢、铝更重要的出口市场;钢、铝的产量下降,价格上涨,或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中美贸易战带来的损失。”
◆因此市场反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贸易风险释放阶段,相关品种大幅下跌;第二阶段,前期过度恐慌的市场将正视贸易战的实质性影响,相关品种偏离基本面的下跌或得到一定修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员看来,中长期看,国内机电产品和电子信息相关产业面临的风险将更大。
钢、铝增收关税影响不大,2016及2017年我国出口美国的钢材量仅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56%。但美国如果动用301条款,机电产品和电子信息相关产业受冲击或最严重。特朗普宣布对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 的关税,但对中国边际影响相对较低。但是如果特朗普利用301 条款赋予的权力,按照301 调查中中国的知识产权相关产业发动贸易战,那么中国对美出口比重最大的机电产品和电子信息相关行业可能会遭受巨大冲击。

  

总结

总结而言,美国通常以极其强硬的态度来换取更大的谈判优势,在获得一定利益后后期实际措施趋于缓和。2016年底特朗普经竞选之际,就打着贸易战大旗,但在美国与各国签订了几个贸易大单后,2017年来贸易战声势有所减弱;就在2017年年初,朝核问题还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但在最近却有了戏剧性的逆转:特朗普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同意5月底以前会面。这次,特朗普的实际关税落地措施和相关表态,都表现得其贸易战态度不及预期强硬,目前各国也在纷纷寻求与美国进行进一步谈判,为贸易博取更多空间,因此未来我们不排除特朗普高高拉起贸易战大旗,而实锤却再次轻轻落下的可能。因此,市场反馈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贸易风险释放阶段,相关品种大幅下跌;第二阶段,前期过度恐慌的市场将正视贸易战的实质性影响,相关品种偏离基本面的下跌或得到一定修复。值得注意的是,中长期看,美国如果动用301条款,中国对美出口比重最大的机电产品和电子信息相关行业面临的风险将更大。



背景报道




加大“战略互惠”:在“新时代”,中国处理中美贸易斗争必有“新模式”!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当地时间3月8日签署公告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征收高关税,正在同美国进行北美自贸协定谈判的加拿大和墨西哥暂时得到豁免,基于国家安全考虑,给其他国家留下了关税谈判空间。这一贸易保护措施或将可能引发“贸易战”。
在研究员看来,中国在处理对美贸易问题主要有两种打法,分两步走:
◆首先,前半步按照此前30年的常规性打法,双方先扯皮,互相要价、互相摸底。按照此前的经验,特朗普现在就是“漫天要价”的时候,等着欧洲、日本、中国去跟他谈,最后大家达成妥协,多卖点什么东西,少出口什么东西,然后帮助特朗普降低一些所谓的“贸易逆差”。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传统的“先扯皮,后谈判,互相磨合要价”,这种“常规”的处理中美贸易问题外,研究员认为,在“习核心”的“新时代”下,中美两国“经济利益密切交融”,中国在处理中美贸易问题上必定会有新模式!
具体是什么呢?
我们急需要向外界开放我们的金融市场,更急需学习美国资本市场扶持实体经济的模式,因此中国显然可以向美国开放金融市场,让美国人来教俺们怎么“玩好直接融资”,怎么玩好资本市场扶持实体经济、养好“独角兽”。同时这也符合特朗普的利益诉求,美国资本也喜欢在中国的资本市场赚钱。
同时,作为“对价”,中国也需要美国的“战略互惠”——中国会向要求开放其实体经济投资领域,增加中国对美直接投资,把“中国资本”变成“美国企业”,变“对美出口”,为“对美投资”,如此,就可以尽可能化解所谓贸易问题,从根本上解除了特朗普的心头肉(扭转贸易逆差),也帮助了美国的就业问题,“参与了特朗普的‘美国制造’”!
如此,中美两家利益通过这个新模式切切实实绑定在一起,美国进入到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国进入到美国的实体经济领域,咱们互通有无,发挥各自的优势。特朗普最喜欢的“就业问题”解决了,同时有理由缓解金融大佬给自己带来的冲突。
由此可见,中国在处理对美贸易问题,既要延续此前30年的经验,讨价还价磨合,更重要的是在“习核心”新时代的新模式下,中国与美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前半步按照前30年的常规性打法:双方先扯皮,然而再互相要价
研究员认为,在处理中美贸易问题时,中国前半步按照前30年的常规性打法:双方先扯皮,然而再互相要价。
研究员已经注意到,在中美的贸易谈判过程中,中国已经逐步在某些领域对美放开了市场,其中一个典型的领域就是中国的农业市场。
14年前,中国放开大豆进口,不到10年,中国从大豆出口大国变成了最大进口国。
无独有偶,今年中国再次放开美国大米进口,中美两国已于近日达成协议,允许美国大米合法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于去年7月16日前开放进口美国牛肉,这也意味着中国市场重新向美国牛肉开放。美国牛肉被禁止对华出口始于2004年1月,当时是为了防止疯牛病从美国传入中国。
2015年9月,中国宣称有条件恢复美国牛肉进口,并开始展开相关的谈判。对于美国来说,能够重新向中国出口牛肉至关重要,因为美国曾经是中国牛肉的主要来源地,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数据,在禁止进口美国牛肉之前的2003年,中国牛肉进口总额是1500万美元,其中来自美国的牛肉进口额高达1000万美元,占总进口量的三分之二,而中国牛肉进口在2010年以后开始出现井喷的状态,2016年,有数据显示,中国牛肉进口超过100万吨,但是在这场牛肉盛宴之中,美国没有能分到一点点。那么这一次中国彻底开放美国牛肉进口,等于向美国重新开放了这一个价值25亿美元的市场。
近几年来,美国一直扬言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而这也是美国在中美经贸合作上要中国在某些领域做出让步的筹码。
“习核心”新时代下,中国在处理中美贸易问题上或许有新模式
除了传统的“先扯皮,后谈判互相磨合要价”处理中美贸易问题外,研究员认为,在“习核心”新时代下,中国在处理中美贸易问题上或许有新模式。
●3月5日公布的预算报告预计,今年中国将在外交事务上支出60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长15%,相比之下2011年的外交支出为300亿元人民币,涨了一倍,在研究员看来,“新时期”的外交成绩与翻番的经费增长密不可分。中国或将在未来更加注重使用“外交”手段去处理各种国际问题,尤其是贸易问题。
●从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研究员注意到,这次中国的军费支出增速相比前两年显著提高。在研究员看来,新时期的“外交”也少不了强有力的军队力量做后盾。
●现在的态势来看,新时期外交手段可能不会完全按照此前20到30年外交手段那样,虽然会有一部分的延续,比如前面讲到的“讨价还价”部分是免不了的。那么,“习核心”新时代下的新模式下,中美贸易到底要怎么干?
我们注意到,去年习近平和特朗普11月份的那次会晤,我们当时给了特朗普“天大的面子”,与特朗普签了2500亿的大单。
据路透社透露,特朗普总统回国时可以宣称他首次中国之行,收获了超过2500亿美元的交易。在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注视下,美国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和芯片巨头高通公司在北京一场签约仪式上达成了有利可图的巨额交易。当然,这个依然还是用旧的模式解决中美贸易问题。按照中方的统计,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年均约2600亿美元,显然这个大单就是去平衡中国对美贸易顺差。
除了贸易大单外,中国还给一份几乎是向美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的大单。在研究员看来,“习核心”新时代,中国正在用新的模式解决中美贸易问题:
在“新时期”,中国解决贸易问题,不再是简单的妥协,不再是像以前那样,搞个“庞大的代表团”,去美国买一堆“波音737”。
中美最终有可能达成这样的妥协方式:我们急需要向美国开放我们的金融市场,急需学习美国资本市场扶持实体经济的模式,因此中国向美国开放金融市场,让美国人来教中国人怎么玩好直接融资,怎么玩好资本市场扶持实体经济。同时这也符合特朗普的利益诉求,美国需要中国的资本市场赚钱。
同时,美国则向中国开放实体经济领域,比如曹德旺老板,去美国建厂,变成了美国的企业,对于美国就不存在所谓的贸易赤字问题,因为直接在美国生产。
这是新时期,中国能够与美国达成的最大的利益平衡,也是双方最愿意的。因为这不仅直接能够从账面上消除贸易逆差。
中国2017年对美贸易顺差增至2758亿美元。2016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3470.3亿美元。由于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多年的存在一直成为中美贸易谈判时美国抓住的“把柄”。
中国增加对美直接投资,变成了美国企业,就不存在贸易问题,从根本上化解了特朗普的心头肉(扭转贸易逆差),同时又帮助了美国的就业问题,同时又帮助振兴了美国的实体经济。
当然,前提是特朗普有本事说服国会向中国开放美国的实体经济市场。至于特朗普能不能实现,就不是中国的问题了。
从根本上解决,中美两家利益通过这个新模式切切实实绑定在一起,美国进入到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国进入到美国的实体经济领域,咱们互通有无,发挥各自的优势。特朗普最喜欢的“就业问题”解决了,同时有理由缓解金融大佬给自己带来的冲突。我们再锦上添花买点美国什么产品。特朗普的“里子和面子”都有了。
由此可见,中国在处理对美贸易问题,既要延续此前30年的经验,讨价还价磨合,更重要的是“习核心”新时代的新模式,与美国构建命运共同体……




中美贸易战“牌桌下的博弈”:把美国接入中国金融市场,中国则去美国“投资实业”!
研究员此前就已经注意到了这样的一个反差:中国政府对内仍然继续是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而对外则开始试图加大金融对外开放。当前,前者更多体现是对资本市场的“交易”功能,即“二级市场”的“强监管”。而,后者则侧重于如何对外放开“直接为实体融资服务的资本一级市场”。
在研究员看来,中国加大金融对外开放,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美国。同时,这中间也有中国自身在金融方面的利益诉求——
从十九大开始,中国一方面不断强调“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让资本市场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新经济”。与此同时,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尤其是“新经济、独角兽”。
众所周知。“新经济”也好,“独角兽”也罢,莫不与与其发展模式相配套的“直接融资、资本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在这方面,“玩得最溜”的恰恰就是现在的“谈判对手”——以直接融资模式见长的美国!
而如今,无论是市场上、舆论中风光无俩的“独角兽”,还是决策层、监管层心心念念的“新经济”,以及与此相对应的CDR、VIE结构,乃至注册制、同股不同权,哪一项不是“舶来美国”?最典型的成功案例,自然就是“纳斯达克”模式。
既然我们最想从美国那里学习的,同时也是美国投行最容易发挥的地方,那就是中美双方“最容易达成妥协”的“筹码交集”!
研究员注意到,就在去年11月份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签订2535亿美元经贸大单,中国还对外宣布了一些非常重要的金融对外开放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中方决定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
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早些年,建设银行上市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就是美国银行,而美国银行就在其中赚了1300亿。
既然有了这个好榜样,如今,这些对外开放措施红利,只要美帝想要,“亟待发展直接融资、谋求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的中国,乐得以其“勾兑”与美国的“战略利益互惠”。谁要川普最会“哭”呢……
一方面在国内金融继续“强监管和防风险”,另一方面决策层已经开始试图加大金融对外开放
研究员认为,中国此前一轮的金融创新之所以不及预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政策自身就是闭门造车出来的,没有经历实践的检验。
中国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金融创新,核心还是归结到,金融如何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
研究员注意到,一方面监管层继续在国内加强“金融强监管和防风险”,另一方面决策层已经开始试图加大金融对外开放——
美国要我们的市场,我们要美国的经验
◆我们知道,以“股权融资”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模式,美国是玩的最好的。其纳斯达克模式让资本市场很好的服务了“美国新经济和实体经济”。因此,现在我们最愿意开放的就是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一级市场。其他方面,比如银行的股权估计也会放开一些,但是力度和深度不会像资本市场那般,因为我们也有我们的诉求。
我们的诉求也就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让资本市场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新经济”。我们注意到,从去年至今,高层一直在强调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而“直接融资模式”玩的最好的就是美国,最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纳斯达克”模式。这是我们最想从美国那里学习的,同时也是美国投行最容易发挥的地方。研究员注意到,就在去年11月份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签订2535亿美元经贸大单,中国还对外宣布了一些非常重要的金融对外开放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中方决定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显然,这些对外开放措施红利主要给到的是美国。最早进入中国的美国高盛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从开始的纯金融业务大举渗透中国,到目前的机械、农牧业等已经全面通过收购或入股形式控制或持股不少企业。由此可见,中国对外放开其金融市场对中美来说是互惠互利的,中国未来更多可能是对美放开资本市场。
关于银行,研究员认为,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安全问题,开放的力度和深度估计不会太大,可能会允许几家中外合资银行、独资银行在中国开分支机构,甚至可能享受超国民待遇,但是涉及面不会太多。
毕竟对于金融创新,尤其是直接融资系统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方法方面的制度设计等,中国缺乏经验,不知道怎么走。而,在这个方面,做的最成功也是最现实的老师就是美国。美国就是一个以直接融资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的资本市场样板。总之,中国对美开放资本市场就是“美国要我们的市场,而我们要美国的经验”。
为什么美国要求中国开放资本市场呢?以早些年建设银行上市为例,建设银行引入的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以期帮助其上市和股改。结果是相当于美国银行用一块钱买建行的一股股票,美国银行投资了数十亿股,当上了建设银行的大股东,高盛作为建行上市的牵头投行,推动了建行在2007年9月最终上市。美国银行对建行的投资,在建行的上市后,让它们赚了1300亿。通过这个案例可知,中国对美开放资本市场尤其是一级市场利润是相当丰厚的。




除了金融开放外,中国还可能在哪些实体经济领域与美国展开合作?
既然当年,德法这对“百年死敌”,都能够借助“煤钢联盟”,构建起“新时期的命运共同体”,中美两家曾经的“反法西斯盟友”,也可以玩玩“汽车人联盟”,构建个“新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来“消弭彼此的分歧”,一致对“外”,扩大“市场份额”!
研究员认为,面对特朗普再次挑起的贸易大战,或许欧盟才是最大的受损者。而相较于欧盟,中美经济显然更具有互补性,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展开合作——中国有可能在原本就过剩的钢铁、铝行业上做出让步,加上中国已经给予的金融开放和基建大单,以换取与美国在其他实体经济领域的合作,譬如中国有着软件和应用优势,美国则有着制造业基础的新能源汽车领域。
◆美国经济正在持续复苏的过程当中,因此也需要拓展更高端的消费市场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消费持续升级的中国,正站在科技风口的新能源汽车显然是其最优的选择质疑。
◆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中,中美欧占据前三位,其中中国拥有最大的销售市场,欧洲新能源汽车在美国表现强势,而在美国特斯拉的销售中,中国贡献很强。
◆除此之外,国内车企对外合作很强,近期也在加大与外企合作,纷纷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美国车企的一线品牌效应有助于国内车企实现自身升级。
综合来看,研究员认为,市场互补性更强的中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着更大的合作空间,中国企业有望进一步走进美国市场,达到双赢。此外中国在相对短缺的能源、精钢领域,也与美国有着较大的合作机会。
为何面对川普再次挑起贸易战,欧盟反应最为激烈?
研究员注意到,面对特朗普加征关税计划,各国均反应激烈,其中以欧盟表态最为快速和强硬。
3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进口钢铁加征25%关税,对进口铝产品加征10%关税,并且此关税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3月7日,欧盟主管贸易事务的委员塞西莉亚·马尔姆斯特伦表示,欧盟委员会决定将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维护自身权利,以及对美国出口至欧盟的商品采取新的限制行为等,以弥补欧盟出口商所遭受的损失。他称欧盟已经起草了一份临时名单,并已向欧盟成员国分享,将很快对外公布,特定种类的波旁威士忌、花生酱、蔓越莓、橙汁等农业产品和工业制成品都在名单之列。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此前也表示,美国生产的哈雷摩托和牛仔裤也可能会在欧盟的打击之列。
中国方面,官方尚未有任何公开表态,此前刘鹤访问美国的内容也并未公布。2月27日至3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访问美国。
显然,这或许意味着从一定程度上讲,欧盟才可能是美国贸易战的最大受损者。
事实上,中国一直在试图避免中美贸易战,在各个领域加强与美国的合作,实现双赢。早在特朗普竞选之际,他就将中国作为靶子,宣称在上台之后会对中国实行严厉的贸易制裁。但在2017年初佛罗里达海湖庄园习近平、川普会晤定下的“百日计划”,2017年底川普访华拿下了2535亿大单和中国金融开放承诺的缓冲后,中美摩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川普把矛头对准了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但随着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扩大,“百日计划”貌似收效甚微,川普重新打起贸易大战大旗,以再次为美国博弈到更多利益。
◆研究员认为,相较于欧盟,中美经济显然更具有互补性,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展开合作——除了中国正在进行的金融开放以外,还可以在实体经济领域携手同盟,从而从全球经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除了金融开放外,中美有望在实体经济携手合作
在研究员看来,中国有可能在原本就过剩的钢铁、铝行业上做出让步,加上中国已经给予的金融开放和基建大单,以换取与美国在其他实体经济领域的合作,譬如中国有着软件和应用优势,美国则有着制造业基础的新能源汽车领域。
可以看到,美国经济正在持续复苏的过程当中,因此也需要拓展更高端的消费市场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消费持续升级的中国,正站在科技风口的新能源汽车显然是其最优的选择质疑
2017年双十一网购再创新高,2017年天猫双十一总成交额超过1682亿元,双十一全天总销售额相比2016年增长了39.4%;iPhoneX持续热卖,超出苹果预期,第三季度苹果在中国销售880万部手机,市场份额为7.7%,第二季度为7.2%,去年同期为7.1%。这些都意味着美国的高端制造业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
而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中,中美欧占据前三位,其中中国拥有最大的销售市场。按照国际惯例口径,2016年中国新能源车销售34.3万台(含进口乘用车),相对15年的18.1万台增长90%,这是国产车和进口新能源车的共同贡献,由此也促进了世界新能源车的销量增长47%。相对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的较快增长,北美市场增长40%,日韩和欧洲都是15%左右增速,总体看日韩和欧美的增长都是偏低的。
同时欧洲新能源汽车在美国表现强势。各汽车制造大国的新能源车都有自己的强势车型,至少在本国市场保持领军地位。中国自主自然是中国车市的领军。美国的特斯拉、通用、福特都是有强力车型,而且欧洲豪车的插混在美国表现很强。挪威的三菱欧蓝德表现超强。而法国的雷诺日产车型表现超强,且低价小型车的市场受到重视。德国的市场相对多元化,豪车的插混主要卖到挪威和美国等地去了,而创新性的小型专用车也是表现较强,体现了德国市场的特色小型化特征。
在美国特斯拉的销售中,中国贡献很强。随着特斯拉的新品MODEL3的即将推出,特斯拉老款高价车型的的市场压力逐步加大,中国市场贡献度持续增强。尤其是中国消费者偏好特斯拉SUV的较炫酷的外观。中国成为特斯拉近一半的海外市场规模,这也是中国大城市限购带来高端新能源车的巨大机会。而高端插混车型抓住中国限购城市的机遇的努力也在加强。而日本和韩国的进口特斯拉等产品的销量远低于中国,中国市场也是最开放的。
除此之外,近期国内车企也在加大与外企合作,纷纷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美国车企的一线品牌效应有助于国内车企实现自身升级
2月23日,宝马集团方面宣布,与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长城汽车已签署“合作意向书”,成立电动车合资企业,生产宝马MINI品牌车型。接下来,双方将对合资公司的具体细节以及合作模式进行协商,包括生产地点的选择和具体投资额度等。
2月24日下午,吉利控股集团官方发布了声明,称“由李书福拥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的吉利集团有限公司,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戴姆勒是全球汽车的领导者,尤其是在电动化、智能化、无人驾驶与共享出行各领域都是引领者,而吉利更直接的目的,应该是希望进一步在电动车领域与戴姆勒展开合作。
2月26日,北京汽车公告将价值58亿元的北京基地从自主品牌出售给北京奔驰,使得北京奔驰迅速实现产能扩张,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
……
可以预计的是,作为汽车制造强国,美国的相关车企也将会成为希望走出去的国内车企青睐的合作目标。
综合来看,研究员认为,市场互补性更强的中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着更大的合作空间,中国企业有望进一步走进美国市场,达到双赢。此外中国在相对短缺的能源领域、精钢领域,也与美国有着较大的合作机会。




中美贸易战:国内钢、铝短期风险增加,但斗争过程会制造阶段性投资机会
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哪个行业将会受到最大影响?
研究员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川普已经采取加征关税措施的钢、铝行业,可以预计的是,中国对美钢、铝出口量将会急剧缩小,短期内国内相关行业投资风险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员认为,从更长的时间轴来看,美国对钢、铝加征关税,向中国施加压力,或许会使中国在原本就在去产能中的钢、铝行业上做出让步,进一步加快钢、铝行业国内的去产能步伐,以换取与美国在其他领域更大的谈判空间。而这也意味着,去产能加码可能性增加后,钢、铝价格也可能进一步上涨,相关行业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
具体来看,中国可能在钢、铝行业做出让步的原因主要源于这几点:
●尽管新经济成为2018年政府工作新的要务,但去产能依然是重点。
●钢、铝在中国对美出口贸易中的权重下降,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重要性则愈发突出。
●中国对“一带一路”及金砖国家出口大增,2018年新兴市场可能成为中国钢、铝更重要的出口市场。
●钢、铝的产量下降,价格上涨,或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中美贸易战带来的损失。
综合来看,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钢、铝行业将首当其冲,短期风险增加,但从更长时间轴来看,贸易战或为钢、铝行业带来阶段性投资机会。
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钢、铝行业将首当其冲,短期风险增加
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哪个行业将会受到最大影响?研究员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以钢、铝为代表的金属行业。
3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进口钢材和铝材分别征收25%及10%的关税,该措施15日内生效。加拿大,墨西哥获得豁免,而美国其他的安全及贸易伙则可通过谈判避免征收。对此,外交部部长王毅回应,对“中美贸易战”必将作出必要和正当反应。
事实上,纵观川普上台后对华采取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不难发现钢、铝一直是其打击的重点。



显然,川普对钢、铝的加征关税措施一旦正式生效,中国对美钢、铝出口量将会急剧缩小,短期内国内相关行业风险加大。
从更长时间轴来看,贸易战或为钢、铝行业带来阶段性投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员认为,从更长的时间轴来看,美国对钢、铝加征关税,向中国施加压力,或许会使中国在原本就在去产能中的钢、铝行业上做出让步,进一步加快钢、铝行业国内的去产能步伐,以换取与美国在其他领域更大的谈判空间。而这也意味着,去产能加码可能性增加后,钢、铝价格也可能进一步上涨,相关行业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
具体来看,中国可能在钢、铝行业做出让步的原因主要源于这几点:
尽管新经济成为2018年政府工作新的要务,但去产能依然是重点。
“(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大力简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继续破除无效供给。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法规标准,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今年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加大“僵尸企业”破产清算和重整力度,做好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加快消化粮食库存。减少无效供给要抓出新成效。”
钢、铝在中国对美出口贸易中的权重下降,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重要性则愈发突出。
贸易战压力当前,叠加春节的淡季因素,中国2月的出口量却意外大增。按美元计,中国2月出口同比增长44.5%,远高于预期的11%,1月增长11.1%。2月出口的单月同比增速是2015年2月以来,最高的单月同比增速。具体的出口商品方面,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出口增长的主要贡献者,1-2月同比分别增长24.4%和23.2%。其中,机电产品在出口总值中的占比高达58.4%。出口金额较大的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前两个月同比分别增长7.6%和6.8%。液晶显示板量升价跌,汽车相关零部件的出口量价齐升。金属能源方面,1-2月,钢材出口量比剧减27.1%,但价格上升5.2%;铝材出口量同比大增25.8%。



中国对“一带一路”及金砖国家出口大增,新兴市场可能成为中国2018年钢、铝更重要的出口市场。
分国别看,1-2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24.7%,对美出口增长26.6%,对东南亚国家出口增长27.7%,对日出口增长13.4%,对韩出口增长11.1%。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今年以来对部分国家及地区进出口增幅显著,主要为东南亚国家和金砖国家。其中,中越进出口贸易来往规模的扩大最为明显,对俄罗斯、巴西、印度、印尼等国也有高于30%的进出口增长。自香港进口则同比下滑10.2%,成为中国主要进口往来地区中唯一一个降幅明显的。有机构提到,短期发达国家经济基本面方面暂未出现更强劲信号,但大宗商品价格的环比变化显示全球需求较为强劲,新兴市场可能是2018年全球需求的重要力量。


钢、铝的产量下降,价格上涨,或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中美贸易战带来的损失。
金属能源方面,1-2月,钢材出口量比剧减27.1%,但价格上升5.2%;铝材出口量同比大增25.8%。
综合来看,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钢、铝行业将首当其冲,短期风险增加,但从更长时间轴来看,贸易战或为钢、铝行业带来阶段性投资机会。



焦点透视




金融“回援”实体:银监会从房地产“抽资”、为实体经济“放水”!
就在决策层再次强调“创新”,大力发展“新经济”,而证监会正在“为四新企业打造‘便利融资的高速公路’”的时候,银监会也开始了大动作:据不完全统计,此次银监会降低商业银行的“拨备率”,“理论上”可以让商业银行释放最高1.05万亿利润,同时大约将为商业银行“补充约5500亿的可贷资金”;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感受到“房贷额度从年初就吃紧,并进一步延长了放款周期,多数银行一个月才放款一次”……
显然,“讲政治”的商业银行在针对实体经济与房地产贷款方面的“一进一出”,为年初实体经济、新经济的“大干快上”,增加了资金面的“保障”!
……
解读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研究员认为和前两年“报告”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此次总理数万字的报告,大篇幅的谈到了“新”、“创新”——
●2016-2017年之前,“以‘供给侧改革’为主导”的“三去一降一补”,更多是在“调整存量”,以“除旧”为主;
●2018年令人耳目一新的关键,就在于“重新突出‘创新’”,做“增量”为主,当然,重点是指向“实体经济的创新”(而绝非“金融伪创新”),高端产业成为政策“高地”,直接的体现,就是被媒体和市场热炒,被证监会“关注”的“四新”行业。
显然,决策层的政策侧重点,就在“大力振兴实体经济、重点突出高端产业、新经济”(同时也是要在美欧等高端经济的势力范围之内分一杯羹,如此才有“高效”的“经济增长”);
而发展的手段,除了决策层宏观层面的“产业政策”扶持,就是金融部门的“输血”了
虽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没有设置M2、社融等的增速,而是要靠市场自己“实践”,但银监会、证监会的“政策操作与倾向性”已经十分明显——
◆证监会已经向“四新经济”的直接融资“大开绿灯”,要在此“服务实体、扶持高端”的政策框架下,加快“发行制度改革”
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3月6日透露下一步证监会的工作重点:
一是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导向,深化改革上市发行制度,深化主板和创业板改革,加大对“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是在保持IPO发行常态化的同时,继续稳步推进股票发行制度改革
三是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推进新三板改革和区域性股权市场,积极研究推进股权众筹融资试点,目前正在制订办法,统筹各层次资本市场定位分工
……
◆银监会更是直截了当:降低商业银行的“拨备率”,据不完全统计,此举“理论上”可以让商业银行释放最高1.05万亿利润,同时大约将为商业银行“补充约5500亿的可贷资金”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收紧了对房地产的贷款,不少开发商表示“贷款周期延长、可贷额度受限”,这明显在为“实体经济”腾挪信贷额度,有保有压的态势相当明显。
这“一进一出”,为年初实体经济、新经济的“大干快上”,增加了资金面的“保障”!
◆商业银行得到“放贷活水”,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据报道,银监会于2月28日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下称“7号文”),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通知》的调整内容包括,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据悉。目前地方银监局已经收到上述通知
研究员注意到,银监会下调商业银行拨备红线可将原本属于成本项目的贷款损失准备转为利润科目,有利于提升银行的业绩表现,可缓解银行资本金不足的压力,减少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后顾之忧,也为未来表外资产回表创造了空间。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是从利润当中计提,拨备覆盖率本身可用来调节利润。因而,此次银监会放宽拨备红线,预计不少银行会下调指标释放利润,这将利好银行股。
而研究员更看重的是,此次银监会整体下调拨备覆盖率、拨贷比红线,就是督促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真实反映资产质量,腾出更多信贷资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高于国际水平,本身具有一定的下调空间: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拨备覆盖率要求在50%到100%之间,中位数应该是70%左右。我国当前则是150%-180%,显然是“过高”的。
7号文适当地降低拨备要求,有利于加快处置现在的不良贷款,同时也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实力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17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不良余额1.71万亿,拨备覆盖率为181.42%,大致推导出,银行业2017年末约计提3.1万亿用作贷款损失准备;
而如果降低到最低值120%的拨备覆盖率,而且全部认定为损失类贷款,则只用计提2.052万亿;
也就是说,“理论上可以释放最高1.05万亿利润
●而按照另外的标准计算,由于银行不披露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比例与处置不良比例,则依据资本充足率项目对上市银行做了简单的测算,发现如果只看资本充足率,各家上市银行基本都满足要求,可转回拨备规模大约在5500亿左右
◆房地产贷款进一步收紧,抽水“回援”实体经济——
据报道,“恒大在银行的授信几乎用完,有些信托的额度也用完,需要快速回款才能保证现金流。”
此前,恒大方面宣布其项目将以8.8折起进行降价销售,以期获得更多的销售额。很多房地产商也均有一定的价格优惠,开始慢慢选择以价换量——他们都感受到房贷收紧对于楼市的影响。
春节过后,全国各地银行房贷利率不断提高,同时银行的房贷额度也开始紧张,并进一步延长了放款周期
有开发商感叹,“银行按揭贷款速度越来越慢,我们的回款速度也越来越慢,感觉日子不好过……收款难度越来越大,我们的考核越来越严。”
某银行客户经理则称,“我们放款速度通常是45天,很多额度还批不出来,这也间接拉高了购房成本。”
其实,几乎所有主流城市的银行均不同程度上调了房贷利率,而房贷额度从年初就吃紧,多数银行一个月才放款一次
一旦更多银行如同某银行北京分行那样“暂停200万以下的房抵贷”,市场上的流动性会骤然紧张,将进一步打击投资炒房客的炒房热情。
而与此同时,超过50家公司提出了千亿销售目标。这意味着,很多公司将有更多的货值推出,销售压力将进一步增加。
研究员注意到,规模的竞争使得每家企业选择较高的杠杆,风险开始不断增加。来自上海中原的数据显示,2017年房地产债权融资规模3481亿,融资平均成本5.9%。而2016年房地产债权融资规模11283亿,融资平均成本5.7%
债权融资越来越难,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饥渴的房企只能寻找其他办法进行融资。而从目前银行和信托人士处了解,房企今年在银行获取额度几乎困难,融资成本还将增加。
……
显然,“讲政治”的商业银行在针对实体经济与房地产贷款方面的“一进一出”,为年初实体经济、新经济的“大干快上”,增加了资金面的“保障”!而就投资机会而言,拨备率下调利好债券市场,其传导逻辑有两个——
第一,银行资本增加,银行可投资于信用债、委外的规模扩大,利好债券市场。
第二,银行资本增加,有助于帮助银行“表外转表内”,“表外转表内”能够顺利进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将降低。




相较2017年,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创新”频率与篇幅占比明显提高
研究员注意到,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创新成为重点。纵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在经济增速、CPI、就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方向上,2018年与2017年相比并无太大变化,但在创新方面则有着重表述。
◆首先,相较于2017年,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创新”的频率、与创新相关的篇幅占比都明显提高。
◆其次,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更为肯定了过去五年里新动能取得的成绩。
◆再者,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在几大工作任务的排序,较往年都明显前移,重要性大大提高。
进一步来看,研究员认为,在供给侧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打下一定基础后,创新成为当前经济工作重点,正是适应中国进入到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提供“有效供给”的迫切需要。
一方面,从经济数据上看,新经济已成长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
另一方面,仅靠地产、金融的泡沫无法支撑真实的中国经济增长,更需要创新带来的“有效供给”——2018年经济下行压力或主要来自于三个领域,第一是基建投资,第二是房地产投资,第三是汽车消费,因此中国更需要全方位拥抱创新,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研究员认为,长期看,至少是2018年,与创新相关的投资机会将进一步凸显。作为新经济的代表,近期市场频传的证监会将开辟IPO绿色通道的四大行业,生物科技、云计算、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或将成为资金最直接的投资标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板块在近期已经有了较大涨幅,短期内投资者应注意风险,长期看则盈利空间可期。

创新成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最大重点!
研究员注意到,纵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在经济增速、CPI、就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方向上,2018年与2017年相比并无太大变化。

研究员认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创新成为重点
◆首先,相较于2017年,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创新”的频率、与创新相关的篇幅占比都明显提高。
◆其次,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更为肯定了过去五年里新动能取得的成绩。
“(二)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深刻重塑。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出台现代服务业改革发展举措,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促进了各行业融合升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经营主体大批涌现,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从30%提升到40%以上。采取措施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推动传统消费提档升级、新兴消费快速兴起,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3%。”
“(三)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着力激发社会创造力,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生态,形成多主体协同、全方位推进的创新局面。扩大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自主权,改进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深化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支持北京、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新设14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形成一批区域创新高地。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普惠性支持政策,完善孵化体系。各类市场主体达到9800多万户,五年增加70%以上。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两倍,技术交易额翻了一番。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创业热土。”
◆再者,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在几大工作任务的排序,较往年都明显前移,重要性大大提高。
“(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大力简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新兴产业统计。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实现高速宽带城乡全覆盖,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让群众和企业切实受益,为数字中国建设加油助力。”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鼓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雾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
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改革科技管理制度,绩效评价要加快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废止;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要下决心砍掉。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这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要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打造“双创”升级版。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将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集众智汇众力,一定能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长期看,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下,与创新相关的投资机会将进一步凸显
进一步来看,研究员认为,在供给侧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打下一定基础后,创新成为当前经济工作重点,正是适应中国进入到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提供“有效供给”的迫切需要。我的同事田文先生也指出“当前中国的经济目标是‘复兴’,重返强国阵营”,而要‘强国’,光靠地产、金融的泡沫撑不起,这是决策层2017年以来再三提‘振兴实业’,把‘互联网+’升级为‘实体经济+’的原由”。
一方面,从经济数据上看,新经济已成长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截至2017年11月,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1.4%,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9和4.8个百分点。
新产品的增长远远领先于传统产品。近5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保持20%的高速增长,2017年1~10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首次突破10万台,同比增长近70%,预计全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突破12万台,规模约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2017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6.5%;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 产量增长9.4%。2017年1~10月,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25.3%;增速均远超传统产品。
新兴服务行业快速成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调查结果,2017年1~10月份,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5%、14.9%和14.6%,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3.8、1.2和0.9个百分点。
网上零售屡创新高。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34.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9.1%; 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34.2%。而同期社会零售总额均在10%左右。而阿里巴巴的双11屡屡打破纪录,2017年天猫双11的成交金额达到1682亿元,全天支付总笔数达到14.8亿,全天物流订单达8.12亿,交易覆盖全球225个国家和地区,再创新高。
另一方面,2018年经济下行压力或主要来自于三个领域,第一是基建投资,第二是房地产投资,第三是汽车消费,因此中国更需要全方位拥抱创新,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基建投资会放缓,我们判断今年基建投资增速估计全年在17%左右,明年会下行到14%。主要的原因是预计明年政府对于地方政府财政方面的纪律会加强,包括从今年年中开始对于PPP的规定,尤其是地方政府跟PPP之间到底能够提供哪些支持,哪些是不能做的,有更明确的规定。所以明年我们预计在基建投资已经非常高的基础上,可能这个增速会略有放缓。
房地产领域,最近几个月市场趋势已经比较明显,一方面房地产去库存取得非常明显的进展,尤其在一、二线城市已经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在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也是在进行中,虽然跟一二线城市相比还是需要继续去库存的情况。但是从整体来看,房地产市场上无论从销售、新开工面积、房价增速来看,都是慢慢往下调整的趋势,这个趋势预计在2018年会持续。所以从房地产投资的增速来看,今年我们预计全年大概在7%左右,明年可能会小幅下行到4%。
传统汽车销售领域,我们预计明年大概增速会回落到1-2%左右,所以对整个经济也会形成一定程度的下行压力。
基于这些,研究员认为,长期看,至少是2018年,与创新相关的投资机会将进一步凸显。作为新经济的代表,近期市场频传的证监会将开辟IPO绿色通道的四大行业,生物科技、云计算、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或将成为资金最直接的投资标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板块在近期已经有了较大涨幅,短期内投资者应注意风险,长期看则盈利空间可期。
研究员经过整理分析,总结了我们近期谈到的生物科技、云计算、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四个行业的具体投资机会,大致如下:
◆生物科技:从行业前景和政策动向来看,进入2018年,医药行业从政策落地推进到创新产品审批,都将有新的跨越,有力支撑创新估值体系的形成,因此我们应给予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更高的溢价。
药品领域:恒瑞医药、泰格医药、科伦药业、浙江医药;医疗器械:乐普医疗、透景生命。
◆云计算:与云计算密切相关的工业软件+云平台+大数据投资机会值得市场长期重点关注。
工业软件:用友网络、宝信软件、汉得信息、鼎捷软件;工业云平台:用友网络、宝信软件、东方国信;工业大数据:东方国信。
◆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机会不断凸显。
上游锂电池,华友钴业、寒锐钴业;充电桩,金冠电气、科士达;三元材料:宁波金和、当升科技;汽车配件,三花智控、国轩高科;整车,比亚迪、宇通客车。
◆人工智能:抓紧芯片端和场景端。
芯片端:中科曙光、富翰微、景嘉微;场景端:视频识别的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智能网联汽车的四维图新、东软集团;语音的科大讯飞;与智能制造结合的宝信软件、东方国信。




从2014年初谈“创新”到2018年再谈“创新”,5年来工作重点的演绎
从2014年初谈“创新”到2018年再谈“创新”,近年来政府工作重点究竟有哪些变化呢?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研究员经过整理分析2014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发现,近年来政府工作重点产生了如下变化:2014年、2015年初政府工作重点都在于万众创新,2016年、2017年重点则在于供给侧改革,不同的是2016年更强调去产能,2017年着重谈去杠杆,2018年则再次回到创新上。
◆值得注意的是,与2014年、2015年初的创新相比,本次创新更强调实体经济领域的创新、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对金融领域创新并未有提及,显然这意味着决策层依然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力促资金脱虚向实。
研究员认为,这些都意味着本次创新之路将会走得更稳更扎实更有方向感。
◆一方面,本次创新的回归,正是中国在历经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后经济结构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打下一定基础后的再次起飞。
◆一方面,决策层对实体经济创新领域的大力扶植,也表明了中国经济已找准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这也表明了最高决策层对于中国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不断加强,中国经济运行愈发平稳。
2014年以来政府工作重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正如研究员在上一篇研报中谈到的,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最大亮点在于,创新成为政府工作重点,事实上从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不难发现这也是时隔三年后创新的再次“回归”。那么从初谈“创新”到再谈“创新”,2014年以来政府工作重点究竟有哪些变化呢?
研究员经过整理分析,发现了2014年来政府工作重点大致如下:

◆可以看出,2014年、2015年初政府工作重点都在于万众创新,2016年,2017年重点则在于供给侧改革,不同的是2016年更强调去产能,2017年着重谈去杠杆,2018年则再次回到创新上。
◆值得注意的是,与2014年、2015年初的创新相比,本次创新更强调实体经济领域的创新、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对金融领域创新并未有提及,显然这意味着决策层依然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力促资金脱虚向实。
如何看待时隔三年后决策层的再谈创新?
如何看待时隔三年后决策层的再谈创新?
研究员认为,显然本次创新之路将会走得更稳更扎实更有方向感。
一方面,本次创新的回归,正是中国在历经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后经济结构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打下一定基础后的再次起飞。
一方面,决策层对实体经济创新领域的大力扶植,也表明了中国经济已找准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这也表明了最高决策层对于中国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不断加强,中国经济运行愈发平稳。
综合来看,创新再次成为2018年政府工作重点下,“有效供给”将得到进一步增加,中国经济增长将获得更多动力。



关联阅读




克强总理没给周期品种趋势性机会,2018年只有“结构性反弹”!
3月6日,大盘午后虽然在周期、券商、房地产等权重板块的带动下,出现一波较为强势的拉升行情。铝业股发动周期反击战 独角兽概念股分化加剧。
周期品的集体反弹反映了此前市场预期过于悲观,政策比想象中要强一些去产能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这一去产能目标再超预期,2018年将真正拉开煤炭去产能攻坚大幕。
由于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第一年,很多去掉的产能本身就是无效产能。相比较而言,2018年去产能虽然在数字上小于2016年,但是实际去产能障碍要大于2016年和2017年。因此,研究员认为,2018年周期品种仍然存在机会,尤其是煤炭板块。
通过对2018年和2017年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对比,研究员注意到,2018年决策层已经将重心从去产能转向了补短板,发展新经济。
2018的政府工作报告大谈新经济,已经与2016-17年的重点“去产能”,不可同日而语。因此,2018年关于周期品的政策信号不可能再有17年那么强了,也就不存在2017年那样的趋势性机会。
2018年与新经济密切相关的少数周期品种或还存在趋势性的机会。只有极个别的品种因为与新经济挂上钩可能会成为“爆款”,但是概率不太大,比如我们前期在内参中重点分析的“钴”和“锂”。
3月6日周期品的反弹反映了此前市场预期过于悲观,政策实际要比想象中强一些
◆研究员注意到,在此前市场对周期品过于悲观——
由于年后市场对“独角兽”、“工业互联网”的概念炒作乐此不疲。传统周期品股价大幅下挫,跌出阶段性新低。而,这又加重了市场对周期品种的悲观预期。3月6日周期品的集体反弹反映了政策实际要比想象中强一些。为什么这么说呢?
由于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第一年,很多去掉的产能本身就是无效产能。相比较而言,2018年去产能虽然在数字上小于2016年,但是实际去产能障碍要大于2016年和2017年。因此,研究员认为,2018年周期品种仍然存在机会,尤其是煤炭板块。
◆决策层重心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向了“大力发展新经济”,即从“去产能”转向“补短板,提供有效供给”,2018年周期品大势已去,即使存在机会,但是也仅仅只是强势反弹机会,而并不存在超越2017年那样的趋势性机会。
研究员对比了2017年和2018年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到,这一次决策层把大量的篇幅给了“新经济”——
通过对比,研究员认为,2018年主要的投资机会在“新经济”。周期品种政策虽然超预期也存在一定的机会,但是不及2017年。
◆2018年与新经济密切相关的少数周期品种或还存在趋势性的机会。
我们知道,2016年和2017年周期品种的趋势性机会主要来自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致供给端减少。而,2018年,去产能已经进入到了“常态化”阶段,传统的周期品种很难有趋势性的行情。但是018年与新经济密切相关的少数周期品种或还存在趋势性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新经济可能极大的提高了某些周期品种的需求。
以研究员前期重点分析的“钴”和“锂”为例,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朝阳产业的高速增长,“钴”和“锂”作为新能源汽车重要零配件“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需求增速巨大,从而使得“钴”和“锂”在未来还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供给缺口,“钴”和“锂”有可能还会继续延续2016年的涨价行情,进而推动相关概念龙头股继续上涨。
我们不排除,除了“钴”和“锂”之外,未来某个新经济或又可能对某个周期品种产生了大量的需求,进而使得这些品种的期货和股票板块存在着趋势性的机会,同时这也是我们值得挖掘的地方。




房产税立法正在推进,未来房地产板块还存哪些投资机会呢?
研究员注意到,关于房产税立法在时隔多年后再次被提到: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继续实行差别化调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实现安居宜居。
研究员认为,“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就是在加快建设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房地产税一旦立法并进入到实施阶段,那么就意味着房地产以销售为主的传统模式,其发展或将受到限制,房地产市场的增量部分将更多的是存在于“租赁市场”当中。
那么,未来房地产板块有存在哪些投资机会呢?研究员认为,未来龙头房企或仍将持续受益:
◆国内龙头房企已经开始布局了房屋租赁市场,实现转型。未来10年,我国租房市场租金交易额将接近3万亿元。龙头房企更具有优势分享这块经济大蛋糕。
在房地产传统的销售市场中,“一、二线”城市因为一线有高收入人群支撑高房价,二线城市未来人口呈现净流入,因此这两个地方的房价支撑较强。龙头房企更多的是布局在“一线、二线”城市,因此这些房地产商或将仍能获得传统销售模式的红利。
◆研究员认为,未来中国“住房”将更多的是少了“投机炒作”属性转为“消费品”,转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面临着升级。对此,龙头优质房地产商将继续受益于行业的转型升级。
“推进房产税立法”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行业迭代由“销售模式”转向“租赁模式”
◆关于推进“房产税立法”,在过去几年的两会中就2014年有提到,中间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未被提到,甚至在去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也为被提到,此次十九大的报告当中,而研究员注意到,关于房产税立法却时隔多年再次被提到:
研究员认为,“推进房地产税立法”也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房地产长效机制,决策层的态度变化,研究员在去年年底的政治局会议时就已经做出了对比分析。
研究员发现,12月8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定调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在研究员看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就是在加快建设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房地产税一旦立法并进入到实施阶段,那么就意味着房地产以销售为主的传统模式,其发展或将受到限制,房地产市场的增量部分将更多的是存在于“租赁市场”当中。

此前,各地方政府出台了各种“禁止房屋买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也说明了这一点(一方面限制存量房的流动性打压市场的炒作习气,另一方面,为房屋租赁市场提供存量房来源,从而有助于房地产租赁市场的发展)。
◆我们注意到,从去年至今,决策层一直在鼓励房屋“租售同权”,发展房屋租赁市场。在研究员看来,这是房地产传统的销售发展模式受到限制后,取而代之的是“产业迭代”,即“发展房屋租赁市场”——
未来房地产板块该如何投资?
◆研究员认为,2018年是房地产从传统的“销售模式”向“租赁模式”转变的重要年份。
2017年12月13日举行的安信证券2018年度投资策略会上,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表示,上市房企存货从2010年底以来,存货水平一直在异常过高并不断上升。2014年底开始,房地产开始进入去存货状态。今年三季度,上市房企存货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中国房地产存货去化过程已经结束,很快将进入补库存和存货重建过程,即将进入拐点。
上面我们分析到,2017年是房屋租赁政策密集出台的一年。而,研究员认为,2018年将是政策落实的一年。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继续实行差别化调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实现安居宜居。”便可以看出。
对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中国未来房屋的租赁市场这块蛋糕到底有多大呢?
对比租赁与交易市场规模,目前中国租赁市场比重较低,仅有6%,相比于日本市场的72%,美国市场的50%来说,中国的租赁市场相对于交易市场的发展非常不足,提高租赁市场在市场中的地位也是“购租并举”的核心概念。
对于具体规模有多大,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指出,“未来3-5年,中国将有约2亿人进入租房市场,租金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中国未来的租房市场空间巨大;未来10年,我国租房市场租金交易额将接近3万亿元,租赁人口近2.3亿人;到2030年,租金交易额将达4.6万亿元,租赁人口达到2.7亿人,一线城市租金交易额将超万亿元。”
研究员注意到,国内龙头房企已经开始布局了房屋租赁市场——
◆房地产传统市场中,“一、二线”城市还存在机会。
中国一线城市“应该享受高房价”。因为一线城市有足够高端产业带来高利润和高收益来支撑高房价。按照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速,一线城市下一阶段发展指向的目标是“纽约、伦敦、东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至少也是香港、新加坡等之类的“全球二线城市”。美国有“亚马逊、苹果、脸谱、谷歌和微软”,中国的一线城市和准一线城市则有“BATJ”等巨头。
现在的新一线或是热点二线城市则要接过一线城市的“枪”,发展成为本土的一线城市。准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有望将承接部分一线城市回流的资源、产业和人才。
研究员认为,在房地产传统的销售市场中,“一、二线”城市因为一线有高收入人群支撑高房价,二线城市未来人口呈现净流入,因此这两个地方的房价支撑较强。研究员注意到,一线龙头房企更多的是布局在“一线、二线”城市,因此这些房地产商或将仍能获得传统销售模式的红利。
2017年1~11月,品牌房企拿地积极,碧桂园拿地金额2498亿元,位于房企之首。保利、世茂、龙湖和金地等企业拿地金额同比翻番。而,这些地块主要集中在“一线、二线”城市以及城市群。由此可见,未来这些龙头房企在房屋销售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并将持续受益。
◆“房地产市场”在未来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优质地产更具有保值价值,而这也对龙头房企有利。
“房地产建立长效机制,发展租赁市场”的目的就是把进入到房地产的资源引流到消费领域,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地产繁荣背后是居民杠杆飙涨。中国居民部门债务率飙升速度飞快!如果考虑到长短期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我国居民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2017年7月已经突破了53%,如果按照当前速度扩张,到2017年底预计将达到56%左右。而,该数据在2015年底仅为45%。从这个数据上看,房地产的繁荣已经严重挤压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中国未来面临着转型升级,而消费领域也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研究员认为,未来中国“住房”将更多的是少了“投机炒作”属性转为“消费品”,转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面临着升级。对此,龙头优质房地产商将继续受益于行业的转型升级。
总之,研究员认为,“推进房地产税立法”是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房地产传统的销售模式。持续了十几年的房地产全面牛市或将终结。未来房地产市场只存有结构性机会。而,龙头房企或将持续受益于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变化。



投资参考




“新采矿法征收钴5%专利税&供需偏紧”,钴价易涨难跌!
金属导报显示,钴价在过去两年翻了两翻,本周价格上涨到40美元/磅。2017年,伦敦金属交易所钴价格涨到了75205美元/吨,全年涨幅超130%。2月2日,钴价突破8万美元整数关口,3月7日已涨至83500美元/吨,创十年来新高。
近期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国刚果(金)议会通过了新的采矿法草案,钴被归为战略金属而将被收取5%的专利税。采矿法的修订将极大提高钴成本,按照新版采矿法的修订,每吨钴将在原基础上,额外征收一笔高额税款。刚果(金)供应了大概2/3的全球产量。
客观来看,尽管刚果(金)的新采矿法将直接增加钴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但与其它原材料不同,钴企业在产品交易价格方面一直保持强势地位,这就有利于钴企业将原料涨价成本顺利传导至下游,从而提升其产品毛利率和盈利能力。
作为最大的钴产品消费市场,中国的钴原料基本依赖进口,这意味着海外钴价的上涨将直接影响国内钴价的变动。而刚果作为世界钴资源储备最丰富的国家,新采矿法征收钴5%专利税,毫无疑问将直接助推国内钴价2018年继续上行,钴价短期“易涨难跌”。
◆供给方面:2017年全球并未有新增产能出现,由于受刚果金关停手工矿影响,整体保守估计供应减少0.5万吨,2017年全球精炼钴供给量约为10万吨,导致2017年钴供应缺口并未得到完全解决,这种情况或将延续至2018年。
目前,华友钴业、寒锐钴业、格林美等国内钴产品供应商的钴原料主要由自有矿山、刚果(金)当地贸易系统收购、向国际大宗贸易商或矿山企业采购三大部分组成,但主要来源于刚果(金),这也表明上述企业在钴原料采购价格方面将受到新法令的直接影响。2017-2020年,钴矿有效供应量预计分别为 13.2、13.8、14.76、15.5 万吨。
◆需求方面:预计,2017-2020 年钴需求分别为11.87万吨、12.08万吨、13.70万吨、16.12万吨。
通过供给对比分析,我们知道未来3年内,“钴”一直处在“偏紧”状态。
刚果(金)或将对钴矿征税税率提高至5%,钴价短期刚性较强
◆海外的一纸政令,或将成为2018年钴价再次上涨的“导火索”。
近期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国刚果(金)议会通过了新的采矿法草案,钴被归为战略金属而将被收取5%的专利税。采矿法的修订将极大提高钴成本,按照新版采矿法的修订,每吨钴将在原基础上,额外征收一笔高额税款。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新矿业法的实施或进一步支撑钴价上行,将使钴产品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钴企可能通过涨价方式向下游传导成本上涨压力,导致下游正极材料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的利润空间遭到压缩。
而受益于下游需求持续增长和钴价上涨,钴产品供应商将迎来一定利好实现营收净利大增。
刚果(金)矿业部长Martin Kabwelulu告诉参议院,刚果(金)作为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商,如果选择将钴归类为“战略物质”,就将把矿商为出口钴而支付的矿业税由2%提高至5%
新分类将作为该国修订矿业监管的一部分,而本次修订受到刚果金矿业界的激烈反对,当地矿业界认为新法将阻止未来的投资。新矿业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并且正在议会进行审议,铜、钴等基本金属的税收将从2%提高到3.5%。如果参议院批准该法,则新矿业法允许国家选择“战略”金属,而这很有可能包括钴,这将使征税进一步提升至5%。
作为铜、镍生产的副产品并被用于硬质合金,钴在去年的价格飙升逐步使其进入全球焦点。钴的导电效率使这种金属在特斯拉、大众生产电动车可充电电池中尤为关键。大幅提高电动车产量的计划导致钴的价格在过去两年超过3倍,而矿商和车企也互相争夺以确保供应。刚果金也没有忽视这趟繁荣,该国供应了大概2/3的全球产量。
作为最大的钴产品消费市场,中国的钴原料基本依赖进口,这意味着海外钴价的上涨将直接影响国内钴价的变动。而刚果作为世界钴资源储备最丰富的国家,新采矿法征收钴5%专利税,毫无疑问将直接助推国内钴价2018年继续上行,钴价短期“易涨难跌”。
2018年钴价或将迎来新一轮上涨!
◆从上游供给端来看,2018年全球新增钴产能有限,市场供给将维持偏紧状态,支撑估价上行。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金属钴产量约为12.3万吨,世界第一大钴产国刚果(金)钴产量6.6万吨,占全球总产量53.58%。2016年中国钴生产量仅为0.77万吨,占比为6.25%,但钴消费量约4.58万吨,国内钴需求缺口较大,原料严重依赖进口。
与此同时,2017年全球并未有新增产能出现,由于受刚果金关停手工矿影响,整体保守估计供应减少0.5万吨,2017年全球精炼钴供给量约为10万吨,导致2017年钴供应缺口并未得到完全解决,这种情况或将延续至2018年。
研究员注意到,国内“钴”企业龙头华友钴业、寒锐钴业、洛阳钼业、鹏欣资源等14家上市公司近几年都积极布局海外钴资源,其中刚果(金)成为国内企业进军钴开采环节的首选。
不过,上述钴企在海外布局钴资源开发时容易受到当地政策法规变动、政局动荡、自然灾害爆发等因素影响,导致其海外钴产能无法在短期内得到释放。而此次刚果(金)征收钴5%的专利税,将直接增加上述企业的钴原料采购成本,从而推高电解钴、硫酸钴等各类钴产品价格。
目前,华友钴业、寒锐钴业、格林美等国内钴产品供应商的钴原料主要由自有矿山、刚果(金)当地贸易系统收购、向国际大宗贸易商或矿山企业采购三大部分组成,但主要来源于刚果(金),这也表明上述企业在钴原料采购价格方面将受到新法令的直接影响。
◆从下游需求端来看,三元动力电池已成主流,市场占比快速提升,对钴产品需求持续旺盛助推钴价上涨。
受补贴金额与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直接挂钩影响,2017年三元动力电池市场占比快速提升,产量和出货量都达到新高。钴作为三元电池的关键原材料,市场需求急剧提升导致钴价快速上涨。
东吴证券首席证券分析师曾朵红表示,2018年新增钴矿资源增速较缓慢,供给有限。从需求端看,2018年全球钴需求12.9万吨,新增需求1.1万吨,供给将维持偏紧状态。
而据英国金属导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初,全球现货钴价已涨至81548美元/吨,较2017年初33280美元/吨上涨145%。LME期货钴价也涨到了75205美元/吨,涨幅达131.52%。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钴进口依赖度在90%以上,从当前上游产能和下游消费量来看,钴价易涨难跌,短期内会处于一个紧平衡状态。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增长,三元动力电池应用占比进一步提升,钴供应缺口短期内难以解决,而刚果(金)的新法案或将成为钴价新一轮上涨的刺激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受日益上涨的钴价逼迫和追求更高能量密度,目前大批动力电池企业正在采取“高镍少钴化”的技术路线,从当前的NCM523向NCM811体系迈进,提高三元电池中镍的含量,降低钴的含量,从而实现提升能量密度,降低成本的目标。这种方式或将对飙升的钴价产生一定的影响,使钴价回归理性。
总结
◆客观来看,尽管刚果(金)的新采矿法将直接增加钴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但与其它原材料不同,钴企业在产品交易价格方面一直保持强势地位,不但要求下游客户现款采购,甚至还停止报价限量供应,这就有利于钴企业将原料涨价成本顺利传导至下游,从而提升其产品毛利率和盈利能力。
因此,研究员认为,2018年,尽管钴原料成本将上涨,但钴企依然可以通过向下传导化解部分压力,从而保证公司营收净利持续提升。2018年,在上游原料涨价和下游市场需求增长的推动下,钴上市公司有望受益于钴产品价格上涨再次迎来营收净利双丰收。
下表所示的是目前国内较为成熟的“钴”生产提炼企业。我们注意到,“金川国际”、“华友钴业”、“洛阳钼业”在储量和产能上均排在前四,形成了国内第一梯队。其中,“金川国际”是在港上市企业。洛阳钼业虽然拥有最大储量的“钴矿”资源,但是短中期产能远不及“华友钴业”。此外格林美通过回收技术,每年产能约1.4万吨,产能排名第三,居“回收钴”中第一。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龙头华友钴业相对较为稳健(储量不低,产能释放大且及时)。而寒锐钴业和道氏技术则增长弹性较大,格林美在产业链布局上的优势兑现以及洛阳钼业储量的价值则需要重估。整体上来说,这些“钴矿”企业将直接受益于小金属“钴”的涨价!但是龙头“华友钴业”业绩将更为稳定。




“抑制脱实向虚”仍是监管重任,需提防5G板块的“过度炒作”!
3月9日,A股全线飘红。其中最为热门的板块要算“通信5G”板块了。该板块涨幅高达4%,并有9只个股涨停。而研究员注意到这9只涨停股票里面,大多为业绩不太理想的小盘股。这也凸显出了市场目前对该板块的过度炒作性。
然而,退潮后方知裸泳者。在市场借着“独角兽”炒作中小创的潮水退去后,那些没有业绩、在“5G”产业中那些没有较为确定性未来的公司风险极大,因此投资者在此时此刻需谨慎跟随。
◆5G技术处在研发试验阶段,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因此该板块尚处在“政策驱动的概念炒作阶段”。
◆与美股科技股以及海外上市的国内“独角兽”公司相比,A股目前科技股估值中位数仍然偏高,然而多数标的质地却与上述二者差距较大,在当前A股资金、资产全面国际化之下,多数中小创标的仍面临挤泡沫压力。
◆站在金融监管角度,在金融防风险,严监管,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的总基调之下,抑制题材炒作的本质在于压缩资本短期预期回报率之下,进而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并抑制贫富进一步分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金融监管”只可能继续加强。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的审议时谈企业发展强调,中央精神和国家战略的指向,就是要避免脱实向虚,要努力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提到企业专注主业和多元发展之间的关系。交叉混业也是为了相得益彰发展主业,而不能是投机趋利。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研究员认为,“抑制脱实向虚”仍然是当下监管层的重要任务,因此后期继续加强金融监管、去中小创泡沫仍然是趋势。
中国5G技术还尚处在研发试验阶段,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下图是中国三大运营商关于5G的计划:
对比各国规划来看,美国、韩国走在世界前列,已经开始商用实验,美国有望在2018年就实现商用。中国5G技术开始商用时间方面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仍属于较早。
◆但是,从上面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的5G规划仅仅是理论上的,离实施还是有一定的过程。至于谈到如何布局,一般而言,需要从5G的产业链来分析。正如前面所述,5G技术处在研发试验阶段,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因此该板块尚处在“政策驱动的概念炒作阶段”——
在当下这个阶段,5G板块更多的是纯粹的“政策炒作”,风险较大
◆根据MT-2020(5G)推进组发布的5G网络时间表,我国将于2017年展开5G网络第二阶段测试,2018年进行大规模试验组网,并在此基础上于2019年启动5G网络建设,最快2020年正式商用5G网络。
而国务院日前发布指导意见,规划到2020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万亿元,力争到2020年5G商用。
因此,在2020年以前,5G的投资逻辑和3G/4G时代一致,主要围绕运营商资本开支及网络建设展开,主设备商将成为最大受益者,而期间光通信也将持续景气,同时终端元器件升级及国产替代的受益也比较明显。另外,与设备匹配的如天线、基站滤波器等以及网络优化等细分领域将会部分受益,但具备不确定性。2020年以后,5G大规模商用,很多应用成为可能,届时围绕云计算、车联网、物联网、VR/AR相关的应用将带给上游电子、通信产业很大的细分机会。
对此,研究员认为,目前可以从两个方面关注这个版块:
●对于5G,前期的基础设施正在建设,特别是业绩确定性最高的光通信领域。
数据统计显示,近期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新一轮光纤光缆集采已经落地,中移动第一批次光纤集采规模是1.1亿芯公里,全年预计是2.2亿芯公里;电信需求量5400万芯公里。预计2018年全年国内光纤光缆需求量过3.8亿芯公里,同比大幅提升约20%。
因此,研究员认为,这其中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光纤光缆产业链上的企业,如光棒产能较大的企业。此外,涉及传输网建设企业也直接受益,比如烽火通信等。
总之,目前关于5G相对较为确定的机会之一是因为前期的基础设施正在建设导致业绩相对确定性较高的光通信领域。
●另外一方面,技术壁垒较高的光器件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也值得关注,比如中际旭创、光迅科技和新易盛等企业。
◆近日管理层鼓励国内在海外上市的独角兽企业通过CDR回归A股。点燃了年后市场对于中小创及科技股、题材股久违的热情。然而,冷静下来之后,从中长期看,独角兽回归A股真的有利于目前中小创题材股估值回升?
我们将从ADR的前世今生,中国中小创与美股及海外独角兽估值及质地对比,以腾讯回归港股为例看独角兽公司对资金的吸纳以及金融监管的大环境这几个维度进行说明:
第一,从美国ADR历史看,CDR本身跨国交易机制导致时间的错配使得其波动要远大于标的股票本身,且管理层往往在新工具之初或施加相关限制,使得其更利于长期价值投资而非短期博弈;
第二,与美股科技股以及海外上市的国内“独角兽”公司相比,A股目前科技股估值中位数仍然偏高,然而多数标的质地却与上述二者差距较大,在当前A股资金、资产全面国际化之下,多数中小创标的仍面临挤泡沫压力;
第三,正是由于A股科技股估值、质地与海外上市的独角兽之间的差异,其回归后或将引起资金抛弃当前中小创转而追寻独角兽回归,并给予其更高的估值溢价,恰如360回归。而仅考虑前15大已在海外上市的独角兽当前总市值约11万亿,BATJ四大科技巨头总市值约7.2万亿,按照A股科技股估值是美股2.8倍计算,或将对当前中小创造成20万亿的“吸血”。以史为鉴,其回归历程或将复制2004年腾讯回归港股“一枝独秀”,科技股“二八分化”的情形;
第四,站在金融监管角度,在金融防风险,严监管,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的总基调之下,抑制题材炒作的本质在于压缩资本短期预期回报率之下,进而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并削抑制贫富进一步分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金融监管”只可能继续加强。
未来资本市场引导“独角兽”回归的相关政策,或沿着去年下半年以来并购重组“有条件区分”的逻辑,对于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相关,且具有稀缺性的新蓝筹龙头予以支持,对当前多数轻资产、小市值公司仍保持强压力的态势。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的审议时谈企业发展强调中央精神和国家战略的指向,就是要避免脱实向虚,要努力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提到企业专注主业和多元发展之间的关系交叉混业也是为了相得益彰发展主业,而不能是投机趋利。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研究员认为,“抑制脱实向虚”仍然是当下监管层的重要任务,因此后期继续加强金融监管、去中小创泡沫仍然是趋势。
◆3月9日,A股全线飘红。其中最为热门的板块要算“通信5G”板块了。如下图所示,该板块涨幅高达4%,有9只个股涨停,而研究员注意到这9只涨停股票里面,大多为业绩不太理想的小盘股。这也凸显出了市场目前对该板块的过度炒作性。退潮后方知裸泳者。
研究员认为,在市场借着“独角兽”炒作中小创的潮水退去后,我们便知谁是裸泳者,那么那些没有业绩、没有未来的公司股价风险极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4-29 06:59 , Processed in 0.166657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