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参考
中科信息特停,其实拉开了未来人工智能概念牛股频出的序幕!
兼具次新龙头地位和较强人工智能概念的中科信息,在连续多日强势涨停后被特停。反映了监管层短线抑制题材概念妖股过度炒作的态度。但并不会改变未来人工智能领域将会涌现更多类似的、甚至更牛的人工智能龙头股的大趋势。
放大视野,必须要看到的一个事实是,不仅是中科信息、科大讯飞这样的龙头个股,今年来,无论是在一季度的低迷期、二季度追捧“漂亮50”,还是6月末后涨价周期股的崛起到现在国企改革和创业板轮番试图争夺周期板块的资金接棒,被很多人忽视的是,人工智能板块虽然始终没有成为市场的领涨主线,但也一直是间歇性地有表现的。
而就当下及未来的数年间,虽然两年多前双创激情推动下的“神创”的辉煌,已是过眼云烟,不能确定会否再度重演;虽然在金融去杠杆、脱虚向实、严格限制、严打夸大其词甚至虚假的题材炒作大势下,人工智能等创业板中高成长题材的炒作生命力,受到严重制约,股价总体表现已经在较长时间内难以大幅跑赢大势。
但作为奢侈消费象征的8只茅台股市值就超过整个创业板,一个贵州茅台可以买下A股整个互联网板块,也绝不应该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前途,更不是高层一再强调的“脱虚向实”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
研究员认为,中国既需要做大做强做优某些领域的国企,用规模化拼国际竞争力,但中国要根本上成为具有全球经济竞争力的强国,包括国企脱困在内,终归是要靠高科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才能根本解决的。而人工智能必定是引领中国竞争未来全球科研技术高地的核心。就股市层面的表现看,对于这样具有第四次工业革命意义的战略性前沿产业给予高估值(或者说至少要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如此前的互联网泡沫办),也是一个必须的过程——尽管这还需要很多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
这一点在同是昨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 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中也可见一斑——该文件称,“信息消费已经成为当前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领域之一,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和引领产业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意见》,到2020年,信息消费规模预计达到6万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信息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信息产品边界深度拓展,信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拉动相关领域产出达到15万亿元——根据国务院这一文件自己的界定,这里“信息消费”的内涵其实绝大部分就是人工智能产品。 事实上,现在全球科技界的一个共识是,未来美中印三国将引领全球的人工智能革命(但其中,印度虽然产业规模有但由于主要以技术外包企业参与,而缺乏技术原创和创新概念的引领潮流,未来的潜力存在很多制约),所以人工智能产业实际上将是中美两强争霸的格局。
但又与美国主要依靠硅谷巨头企业不同,中国BATJ等互联网企业虽然也在人工智能上投入重金,但中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上的最大动力还是来自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股市层面来讲,在“政策市”的A股,也正是因为人工智能概念有政策的强力背书,又有各巨头企业纷纷一掷千金的打鸡血,所以它也是最容易讲出财富暴涨故事的概念板块——
中国早在2009年起就明确了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当时提出了七大新兴产业和超过40个子产业的高大20万亿投资的5-20年发展规划。而在本届政府上任后,在经过数年的科技产业发展的市场检验筛选后,对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范畴重新进行了调整。明确了优先加快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以及与之相关的集成电路、5G技术等分别从原来的高端装备制造子项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分出来升级成为单独的大类产业体系。
今年全国两会,“人工智能”首次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伴随着总理“强音”,“人工智能”迅速成为会里会外的热词。据有关统计显示,今年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诸多新词中,“人工智能”受关注度排行第一,超过第二名“数字经济”一倍多。
7月20日,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这被是认为未来5至15年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规划》中指出,接下来人工智能将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其意义影响到国家的国际竞争能力、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等大方向,并指出我国人工智能具有良好基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面对新形势新需求,必须主动求变应变——如此高的定位,因此这也是一份对6月后至今的A股人工智能概念股表现,影响深远的一份政策规划。研究员注意到,每次A股市场人工智能概念的阶段性火热,这一政策都会被拿出来大书特书。
根据《规划》给出的战略目标,其中有以下干货:
在认知上,规划在开篇对人工智能产业的价值就有这么几个精辟的排比句总结: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而决策层对人工智能在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治理权威中的作用认知,更加令人震惊:人工智能技术可准确感知、预测、预警基础设施和社会安全运行的重大态势,及时把握群体认知及心理变化,主动决策反应,将显著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对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具体的发展硬指标上,明确要求——
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进入国际第一方阵,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取得突破,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智能农业、国防建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
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在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占据人工智能科技制高点。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显然,从这份规划来看,最高决策层对人工智能的经济价值、产业转型的核心作用,以及在中国和美国争夺未来全球科技竞争高地中的重要性,认识已经非常深刻而清晰,是将人工智能放在总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集大成的战略地位上来部署的——AI堪称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核心!研究员确信,未来中国政府扶持力度有望加大,届时对中国庞大内需市场或将实行保护政策,国内AI相关企业存在发展良机。
由此可见,中科信息、科大讯飞等人工智能在初期爆发阶段的牛股,是有充分的政策背书含义在内的,尽管这只是股市炒人工智能的一个基本前提,而并不代表政策一出一定马上开始大涨,但有了这样深厚的政策根基和企业层面的技术突破信心,接下来的爆发只是时机的问题。
除了政策的高度重视,作为更大程度靠技术突破性驱动的行业,实际上,人工智能也到了技术大突破的边缘。在国外,谷歌、微软、苹果、英特尔等国际巨头都在加快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而在人工智能的上游,海外科技巨头英伟达的基础层(AI芯片)业务已经爆发,这意味人工智能技术层的突破将不再是难题,下游的细分应用大爆发也已经不远。
在国内,号称自己已转型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百度,已在AI算法领域走在国际前沿;中科院系人工智能芯片初创公司已发布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芯片“寒武纪”,且因被认为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AI芯片的独角兽公司,刚刚获得一亿美元A轮融资;而阿里和腾讯、京东等也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了重注;此外,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一个特殊性在于,汉语极为复杂,自然语言处理是AI的关键环节,中国企业显然优势明显。因此,研究员认为,国内企业即便目前技术研发水平还落后于美国,但坐拥庞大市场、雄厚的政府资金支持和强大的技术跟随、消化、再创新能力,在这项长程赛跑中大概率能够弯道超车。
据赛迪研究院预计,到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2697.3亿元,相比今年增长率达到17%。业界相信人工智能领域未来将孕育数万亿市场。
而据牛津大学与耶鲁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认为,未来10年内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是机械性任务;2024年,机器人在语言翻译方面将超过人类;到2026年,机器人能够比人类写出更好的高中水平论文。至于那些更复杂和更具创造性的任务,例如写书和进行高等数学运算,则需要更长时间。或许到2061年,人工智能将可完成所有人类任务,到2136年将取代所有人类职位。
综上,就当前行情而言,首先我们承认,无论从当前股市层面的市场成交量、风格轮换、政策催化剂等方面,还是人工智能产业本身的技术突破、应用水平、增长状况看,人工智能概念在相当长时间内可能都难以成为股市的领涨旗帜,而更多会以题材短炒、细分热点零散、龙头个股频换的形式在股市进行表现。
但可以确信的是,未来一旦只要市场风格稍有向创业板转移,则人工智能必定是创业板中的领涨龙头,将取代此前TMT在创业板中的地位。
而且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已经取代“互联网+”成为新兴产业的最强风口,未来数年间,随着技术突破、应用规模化和行业独角兽公司逐渐出现,任何一个兴奋点的出现都可能激化市场的炒作热情,追捧人工智能的股市逻辑会越来越清晰而稳固。毕竟,相比国改、一带一路、雄安这些只有“政治正确”的题材概念,人工智能是兼顾了“政治正确+投资者偏好+好故事”的。
回顾2009年七大新兴产业的确立,曾先后带来锂电池、稀土、光伏、新能源汽车、高铁、生物医药、量子通信等相关的新兴产业概念都炒了数遍。甚至,创业板的建立有较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配合新兴产业的融资发展壮大而起的。
我们当然有绝对的理由相信,中央决策层面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极端重视,同样将让人工智能概念在股市获得非常亮眼的表现。目前人工智能概念当前的偶有表现,只是市场的共识还不够强,还在继续预热。但只要市场风向一旦出现稍专项创业板的迹象,人工智能就必定是主要的风口,且预期只会越来越强!
而就当前的短线炒作而言,研究员注意到,人工智能概念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催化因素。8月23-27日,备受瞩目的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将在北京火热召开。内容涵盖全球机器人产业政策战略规划、学界最新研究进展、前沿应用探索、技术风向发布、产业发展蓝图等。此次大会上,多家企业也将展出人工智能相关新品。分析认为,人工智能望成会议的全场焦点。这对于A股投资者强化对人工智能概念的炒作无疑又是一个不会忽视的因素。
怎样筛选人工智能的真龙头?两大核心标准、三个层面优先
开篇需要说明的是,人工智能是非常尖端的高科技,需要非常专业的相关知识,当前其也处于技术发展、应用尝试存在非常多变数(试错几率很大)、法规及标准等完全不明的初始爆发期,包括制定有关产业规划的政府决策者,对其认知都不能完全避免存在偏差。而研究员并非一个专业人士,在相关的专业性论述方面不可避免存在某些偏差,这是本专题的一个局限,
另外,本内参的定位是服务于A股投资者做大盘趋势判断和具有持续性热点特征的板块概念挖掘的,而并非是一个科技杂志。因此,我并不想在这里过多掉书袋、抄笔记,我们只想从股市投资者的层面谈谈基于在未来一两年的人工智能发展的大势判断下,中短线层面应该在A股人工智能概念中如何筛选更加有价值或者是至少更加正宗而安全一点的人工智能概念股。
当然,研究员将通过尽量详尽而多样地搜集来自各券商专业研究团队、专业科研机构、业内资深人士、有关龙头公司的投资信息等资料,作为对人工智能产业研究的辅助,强化认知来弥补自身专业能力的缺憾,贻笑大方之处还请见谅。
根据技术大牛的分类,人工智能产业在发展上可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其中,基础层为算力支撑(AI 芯片、云计算),技术层为算法平台,应用层是AI向各传统行业渗透应用。这三个层面目前都是各大巨头企业投入重金的领域,也是未来最容易诞生独角兽公司,资本市场最容易炒作的方面。
鉴于人工智能技术与当前的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具有紧密的技术关联性、承接性——4G技术向5G演化、大数据、物流向智能物联网发展;互联网汽车向无人驾驶升级;机械自动化生产向高度智能化的工业机器人演变 等等之类——研究员认为,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未来人工智能产业企业格局(独角兽公司),可能会相当类似于当前互联网产业的格局。
也就是说,如此前的互联网产业般,其中,由于人工智能的基础层和技术层,较大程度受到研发标准的制约(4G时代之前的制造和技术的标准主要以美国企业走在前列,5G时代中国),以及技术攻关的变数影响(谁也难以预料具有革命性的人工智能芯片或智能应用等何时会突破),未来可能仍只会出现数家赢家通吃的巨头公司,龙头公司具有很高的垄断壁垒(比如,像现在谷歌、英特尔、微软等,各自都自自家的领域处于近乎垄断的地位)。
而应用层由于未来可望的应用领域的广泛性,未来大概率将出现最多的各个细分领域的独角兽公司——参照中美两国各自国内当前互联网产业的巨头各家争鸣的情况,未来也会是类似的格局。
我们注意到,目前各大巨头在应用领域方面的尝试都非常广泛(如图),你必须要有足够的脑洞来想象人工智能未来可能潜在的应用领域,可以说是只有只有做不到,没有想不到。但必须要说明的是,
其一,受限于技术制约,目前几乎百分之99的应用尝试,要么还完全还完全只是一个设想,要么还停留在实验室层面还远谈不上实用,所以现在人工智能可以说完全是在炒噱头。各大券商列出的所谓人工智能细分龙头,可以说多数都不靠谱。
正如业内资深的人工智能专家、阿里前CEO卫哲所言,“今天的伪人工智能,至少占了 9成-9成5。今天给到我们的商业计划书,大谈机器学习,在阿里其实很早就谈了。如果机器学习跟 AI 没有区别的话,那就是伪人工智能。我们当年还是看到了很多跟人工智能的区别。说句得罪人的话啊,伪人工智能远远大于真实的。”
其二,相比人工智能产业规划的漫长周期、技术演变的不确定性、应用层面极大的失败概率,股市投资者无疑是非常短视的,对试错成本的容忍度也是非常低的。
所以,在A股遴选投资标的时其实最好只聚焦于少数正处于技术相对成熟、规模化应用前夜、适用普遍性较高的少数领域。这样试错的成本较低,可以避免当先烈。
对此,研究员认为,关于遴选A股AI人工智能标的的优先原则,有两个标准:
一是既然人工智能在中国是政府扶持的力量更大。那么政府政策规划中的优先项当然也是最大概率在A股最可能爆发的优先项。
我们看到,在2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 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中,官方对“信息消费”内涵界定是这样的:主要包括了生活类(线上线下融合服务、面向文化娱乐的数字创意内容和服务、面向便捷出行的交通旅游服务。);公共服务类(面向居家护理的智慧健康服务、面向便捷就医的在线医疗服务、面向学习培训的在线教育服务、面向利企便民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消费行业类(面向垂直领域的电子商务平台服务,面向信息消费全过程的网络支付、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等支撑服务)和新型信息产品等四个重点建设领域——可以看到,这类消费多数都要以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作为基础。
尤其是其中所谓“新型信息产品消费”,通俗点说就是人工智能产品。意见称,要“升级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信息产品,重点发展面向消费升级的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数字家庭产品等新型信息产品,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网联汽车、消费级无人机、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前沿信息产品”——
在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也自曝了当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家底”:
在部分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已经实现重要突破。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技术世界领先,自适应自主学习、直觉感知、综合推理、混合智能和群体智能等初步具备跨越发展的能力,中文信息处理、智能监控、生物特征识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逐步进入实际应用,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日益活跃,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速成长,形成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独特优势。
研究员认为,这两大文件基本上框定了未来几年政策层面对人工智能优先发展的重点支持领域,这几个细分领域也将是未来几年股市人工智能概念主要的炒作方面。
而根据上述两大政策描述,需要规避的人工智能细分领域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差距较大——当然,思维也需要辩证。如果看到国家在这些弱项方面加大投入的迹象而通过一些技术评估认为未来这些弱项有极大概率改善,那么从股市概念炒作的角度讲,它们的增长空间比上述的优势领域要更加大。
二是既然中美是未来人工智能的两大核心玩家,那么及时追踪中美相关巨头公司的最新技术研发进展和应用成果,则是从市场检验的层面寻找未来最可能的独角兽公司。尤其是对于中美人工智能企业共同都投入了重金的技术领域,更要特别重视。
长城证券指出,通过总结海外科技巨头在过去一年的业绩表现,发现:
1、AI基础层(算力支撑)中,NVIDIA、Mobileye 的AI 芯片盈利持续呈现爆发式增长,Intel耗费巨资并迅速转型AI芯片;亚马逊、微软云计算业务也已引爆。
2、AI技术层而言,算法龙头(Google、IBM)技术底蕴深厚,持续引领AI 时代前沿,并加速各行业数据资源变现;
3、AI 应用层而言,Facebook、苹果的语音/图像/助理等领域盈利模式尚不成熟,但垂直领域蓝海空间巨大。考虑AI 产业链传导效应,AI利用“充足算力来训练大规模数据”最终形成模型并衍生盈利业务,鉴于当前AI 基础层(AI 芯片、云计算等算力支撑)盈利已经爆发。未来AI产业盈利亮点还将传导至应用层。
国海证券研究团队指出,深度学习算法的突破及大数据,云计算一起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迅速发展,技术方面,AI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视频分析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人脸识别识别率在理想条件下达到99%以上;细分领域方面:AI在金融、医疗、安防、无人驾驶等领域加速落地,智能投顾等应用已经崭露头角,人工智能已经从后端数据分析到前端模式识别全面渗透入日常生活。
国海的统计指出,国内从事人工智能研发的公司主要包括:科大讯飞(认知智能)、思创医惠(AI+医疗)、同花顺(AI+金融)、恒生电子(AI+ 金融)、四维图新(无人驾驶)、东软集团(无人驾驶、AI+医疗)、苏州科达(AI+安防)、工大高新(人脸识别+机器人)。(注:这绝不代表本内参的投资观点,相关个股绝不能作为投资建议!)
阿里前CEO卫哲认为,人工智能的核心不是技术,而是 refreshing data flow (持续的数据流)。未来大部分的人工智能是大公司的天下,因为大公司有数据。但并不意味着初创公司没有机会。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机会,就是看能不能找到在美国不依赖苹果、亚马逊、谷歌,在中国不依赖BAT的数据,这时候拼点技术还有机会。像很多医疗、基因的数据,AFG没有,大小企业是平等的。阿里腾讯百度也没有DNA、医疗这样的数据。另外,金融方面的数据,也有可能诞生相对独立的AI公司。
总之,业界的共识是,作为未来发展最为确定的趋势,未来人工智能的潜在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必将持续成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关注焦点,但就目前各互联网或企业巨头的投资重点来看,主要还只局限于几个。比较而言,除了基于上述两大标准,还要从三个层面来选择:
在基础层面,最关键的是芯片,芯片行业作为产业最上游,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开路先锋,也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初期率先启动、弹性最大的行业。要关注哪些企业在AI芯片研发上突破较快——目前除了中科院系和华为外,还不确定这方面是否还有其他企业是否已经有突破,未来龙头的变数较大;
在技术层面,要看哪些企业的算法技术更先进、大数据资源的积累和运用更多——这方面显然还是BATJ具有一定先发优势,百度技术进度最快,腾讯和阿里的数据积累最丰富。
在应用层面,则应集中于以下品种: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数字家庭产品等新型信息产品,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网联汽车(现在已经延伸到智能轨道交通车了)、消费级无人机、智能服务机器人等——这方面现在就是百家争鸣了,A股的上市公司很多都涉及,但也需要进一步筛选,有多少是在玩噱头,有多少是真正在搞研发。
研究员这里也要提醒注意的是,由于判断标准不一,同时人工智能产业还处于爆发初期存在很多技术和应用变数,不同券商机构对于人工智能概念股的梳理存在很大偏差,投资者需要仔细甄别。尽量选择券商推荐的重合度最高、媒体评论认为龙头地位最明显、股票价格依然相对安全、技术成熟度已经相对较高、在应用层面具有更广泛适用推广性的个股标的。
但风险提示也必要:人工智能还存太多变数,会不时冲击预期
最后,作为一个面向股市投资者的研究专题,无论从行业本身还是从投资策略上,风险提示是必要的。
研究员认为,尽管资本市场已经开始提前反馈对人工智能概念未来长远的应用前景的看好。但必须承认,人工智能当前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验证阶段,在产业层面的实际应用范畴还非常窄,技术的智能化水平,还处于非常浅显、局限性非常大的层次,距离大规模商用还有很长距离要走。股市基本上就是在炒噱头罢了。且在未来的一两年间,可能都摆脱不了以炒噱头、讲故事为主而根本不可能看到实际业绩爆发的局面。
毕竟,理想丰满,现实很骨感,人工智能的光明前景可以预料,但当前面临的技术缺乏质变、应用体验差的道路却很曲折。而A股投资者又是非常短视、非常急功近利的。这与人工智能产业状态所需的漫长科研攻关、天量资金推动、应用需求并不清晰,形成了强烈反差。
正如业内资深的人工智能专家、阿里前CEO卫哲所言,“今天的伪人工智能,至少占了9成-9成5。今天给到我们的商业计划书,大谈机器学习,在阿里其实很早就谈了。如果机器学习跟AI没有区别的话,那就是伪人工智能。我们当年还是看到了很多跟人工智能的区别。说句得罪人的话啊,伪人工智能远远大于真实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谭铁牛也表示,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将有力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事业发展,掀起人工智能新的热潮。在新的热潮下,尤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吸取人工智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切忌借人工智能发展热潮圈钱圈地,一哄而上,给人工智能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提出过高的期望。
两位“大家”所说的,就是目前人工智能在创投和政策层面的现实,而这都是A股投资者在兴奋于人工智能广阔前景的同时,短中线需要警醒的。
一个基本常识是,AI需要数据与技术相结合才可衍生出盈利业务,国内互联网巨头数据优势较大,但和国际巨头(如IBM、Google 等)在核心技术上差距较大,正处于积极对标和追赶状态,目前,显然相关业务还远谈不上盈利的问题。至于之前国内外都热炒了一番的虚拟现实头盔、智能音响之类的产品,体验过的人都知道,其销售推广也并未达到让人满意的程度。而更多还只是在“歪门邪道”上找缺口——把满足色情业的需要作为重点突破口,这注定了其推广性会受到很大政府干预。
比如,以现在大热的智能机器人产业而言,虽然富士康等电子代工类企业早就喊出了用百万台机器代替人工、甚至实现“无人工厂”的口号,但目前显然离真正实现对每个机器人的状态、仪器状态、产线状态提前预警的高智能化、自动化程度的工业机器人代工,还很远。
我国目前机器人产业受到的阻碍主要有两点: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不够成熟,与制造业融合速度较慢;机器人产业的智能化缺少传输标准的指定。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正在进行低端装备规模化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这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两化融合”方向大体一致,但当下我国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整体较低。
根机构的调查数据,我国制造业自动化设备的使用率为58%,而行业平均水平为72%。这意味着在未能达到一定自动化水平前,我国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阻力重重。
此外,机器人产业的智能化离不开传输标准的制定,包括传输接口、传输数据、云平台等。目前不同企业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彼此之间并不通用,而这一情况在生产领域也同样存在。
而受制于我国在传感器、机器人视觉和人工智能底层技术方面的不成熟,即使现阶段将人工智能运用于工业机器人领域,也未必能使两者很好的融合。
即便换一种思路,人工智能发展顺利,但其又必然会衍生出不少新问题,就像马云说人工智能会爆发世界大战、人类会失业(当然他还说了很多前提),就如谷歌的阿尔法狗在接连战胜人类围棋高手,引发对人工智能惊叹的同时,也让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会威胁人类”之类的说法,又卷土重来,尽管许多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科学家倾向于认为,这类的说法是杞人忧天,但人们还是普遍表露出一定程度的忧虑。
比如,很多人工智能专家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还面临来自可能影响社会公共安全(无人驾驶、无人机对个人隐私、社会)、甚至未来严重激化战争烈度(电影《终结者》中的场景不是危言耸听!)和伦理方面的巨大争议(《机械姬》、性爱机器人、人兽杂交、人类繁衍),这是在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绕不开、却会随着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争议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不可控的两大终极难题。毕竟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不是为了毁灭自己和颠覆人类信仰已久的人伦道德的。
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李萌此前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解读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时指出,人工智能是影响面广的颠覆性技术,其发展的不确定性将对就业、法律、伦理、隐私、国际关系等带来新挑战。
而最新的消息是,据外媒报道,在8月21日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人工智能技术会议上,包括美国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创始人之一穆斯塔法・苏莱曼、著名人工智能专家托比・沃尔什等在内的100多位机器人与人工智能(AI)技术领域的科技领袖,联名发给联合国的一封警告信被公开:
信中指出,全球科技企业均在纷纷布局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几年间已经从实验室逐步走向产业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令人们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也在担忧其潜在的危害。尤其是当依靠人工智能技术能达到制造出自主性武器(即所谓的“杀人机器人”)的阶段时,有可能成为“人类最大的威胁”。致命的自主武器可能带来战争领域的第三次革命。信件称,一旦发展了自主武器,就可能令武装冲突作战规模大于以往,并且作战规模的发展速度可能要比人们所能理解的快得多。建议联合国像禁止生化武器一样禁止此类武器。
简言之,虽然目前人工智能还处于非常浅显的阶段,离科幻电影中描述的场景还非常遥远,但其负面影响已经被业界警惕。从股市层面来讲,这对投资者在炒人工智能时的预期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也就是说,即便,抛开这些太高大上、太遥远的人类终极命题,从一个短视的、很容易知足的A股散户的角度来说,想要在股市赚点钱糊口,既会受到在人工智能发展取得重要技术或应用突破或政策利好时的兴奋(买入),也会遭遇舆论对人工智能各种负面质疑时的担忧(卖出)。
为什么人工智能概念迄今“从未能成为过”行情的主线,也可见一斑。